大豆品种优势

2024-10-19

大豆品种优势(精选5篇)

大豆品种优势 篇1

宾县是大豆商品粮基地, 每年播种面积在3.33万hm2左右, 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当地大豆, 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效益可观, 深受农民欢迎。但随着市场的变化, 因品种更新速度慢, 效益波动很大,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1,2]。特别是在宾县一、二、三乃至四积温带共存的情况下, 大豆品种出现了多且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县的大豆品种达30多个, 区域性 (二积温区下限、三积温区) 的主栽品种很难确定。为了使宾县的大豆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稳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进行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以筛选出适合当地不同积温区种植的当家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宾县宾州镇新立村宏光屯一农户的承包田, 为漫岗平地, 土质是厚层黏地黑土, 地力一般, 前茬玉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8个, 分别为合丰47、合幅93155-6、合丰44 (合江农科所提供) , 绥农11、绥农18、绥农20、绥农21、绥农14 (绥化农科所提供) [3,4]。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外设保护行4行, 重复间步道1 m, 6行区, 行长10 m, 春深翻起垄, 5月5日人工穴播, 播种密度为28粒/m2。播前用种衣剂拌种, 施40%复合肥 (10-15-7) 375 kg/hm2, 土壤封闭除草, 三铲三趟, 全面除草1次, 防治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各1次, 9月25日收割[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 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基本适应二积温区下限和三积温区;也可作为一积温区及二积温区上限的搭配品种。

2.2 基本性状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大豆基本性状有一定差异。

2.3 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除重复间的地力影响外, 同一品种的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趋势;品种除其固有的特性外, 单荚粒数普遍表偏低, 可能是开花—鼓粒期阶段性干旱所致;总体上看, 百粒重与单位面积的株数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在一定的范围内, 株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基本能够适应二积温区下限和三积温区种植;同时也可作为一积温区和二积温区上限的搭配或补种品种。在实际生产中, 应在考虑品种优质的基础上, 尽量选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 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精细田间管理, 保证收获株数而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二积温区种植绥农14品种的农户, 应引种、试种合幅93155-6、合丰45或合丰47,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打好基础, 同时继续进行新品种 (品系) 的试验。该试验是在2010年大豆开花期—鼓粒期阶段性严重干旱及草地螟、蚜虫中等偏重发生条件下的结果, 其重演性有待验证。

摘要:进行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一、二积温区种植绥农14品种的农户, 应引种、试种合幅93155-6、合丰45或合丰47, 可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大豆,品种,比较,黑龙江宾县

参考文献

[1]邱焯, 闫振杰, 努尔江, 等.早熟大豆区域对比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6) :17.

[2]过鸿英, 周道俊.浙江省菜用大豆比试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98, 100.

[3]赵洪.嵊州地区菜用春大豆品比试验[J].长江蔬菜, 2009 (4) :46-47.

[4]雷珂.河南省优质双高大豆品比试验总结[J].种业导刊, 2007 (3) :46-47.

[5]高克昌, 韩云丽, 赵丽堂, 等.同异分析在大豆品比试验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 2007 (5) :18-20.

[6]龚亚明, 胡齐赞, 彭桂福, 等.菜用春大豆品比试验[J].浙江农业科技, 2007 (2) :129-130.

大豆品种优势 篇2

农业部大豆主导品种及栽培技术(Ⅰ)

东北地区 1 华疆4号 品种来源:垦鉴豆27×垦鉴豆1号. 审定情况: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黑审豆019.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08天左右,需≥10℃的积温2050℃左右.株高90厘米,有分枝.披针形叶,棕毛,紫花.无限结荚习性,荚弯镰形,荚皮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克左右.蛋白质含量38.07%,脂肪含量21.22%.中抗灰斑病.

作 者: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作者单位:刊 名:大豆科技英文刊名:SOYBEAN BULLETIN年,卷(期):“”(3)分类号:S-01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介绍 篇3

1. 铁豆60号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铁94037-6为母本、铁9605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比对照开育11号早4天, 属早熟大豆品种。株高94.3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2个, 主茎节数18.8个, 叶片椭圆形, 花紫色, 茸毛灰色, 荚熟淡褐色, 单株结荚数56.5个, 单荚粒数2~3个, 籽粒椭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4.7克。籽粒含粗蛋白质38.83%、粗脂肪22.31%。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MVI号株系。褐斑粒率0.6%, 紫斑粒率1.8%, 霜霉粒率0.1%, 虫食粒率5.8%, 未熟粒率0.5%, 完整粒率90.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10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83.5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4.2%;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1.9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8.8%。

栽培要点:在辽宁地区适宜春播, 选择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上种植, 每亩密度以1万~1.3万株为宜,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早熟大豆区种植。

2. 抚豆22号

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以抚210-3为母本、长农043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比对照开育11号早4天, 属大豆品种。

株高75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1.4个, 主茎节数16.7个, 叶片椭圆形, 紫花, 茸毛灰色, 荚熟褐色, 单株结荚数49.5个, 单荚粒数2.4个,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7.6克。籽粒含粗蛋白39.93%、粗脂肪21.94%。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褐斑粒率0.2%, 紫斑粒率0.4%, 霜霉粒率0.1%, 虫食粒率3.3%, 未熟粒率0.6%, 完整粒率9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9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175.5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9.2%;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78.7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6.7%。

栽培要点: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1.35万株, 最大密度不超过1.5万株。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早熟大豆区种植。

3. 东豆16号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以开交8157为母本、东农16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19天, 比对照开育11号早熟10天, 属早熟大豆品种。株高85.1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分枝数1个, 主茎节数18.3个, 叶片披针形, 紫花, 茸毛灰色, 荚熟暗褐色, 单株结荚数51.5个, 籽粒圆形, 种皮淡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1.9克。籽粒含粗蛋白40.11%、粗脂肪22.65%。中感大豆花叶病毒S M V I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41.17%。籽粒完整粒率92.5%, 虫食粒率3.1%, 褐斑粒率1.6%, 紫斑粒率1.6%, 霜霉粒率0.1%, 未熟粒率0.5%, 其他粒率1.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11点次均增产, 平均亩产181.3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2.8%;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8.2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9.8%。

栽培要点:在辽宁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0.8万~1.1万株。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食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早熟大豆区种植。

4. 辽豆3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Motto (美国大豆品系) 为母本、辽210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1天, 比对照开育11号生育期早8天, 属早熟大豆品种。株高85.5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分枝3.3个, 主茎节数17.8个, 紫花, 椭圆形叶, 棕毛;单株结荚数71.4个;籽粒圆形, 褐脐;百粒重19.1克。平均籽粒含粗蛋白38.14% (干基) 、粗脂肪22.88% (干基) 。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17.25%。籽粒完整粒率90.8%, 虫食粒率5.5%, 褐斑粒率0.6%, 紫斑粒率1.5%, 霜霉粒率0.1%, 未熟粒率0.6%, 其他粒率1.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10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95.4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21.6%, 居该组复试品系第1位;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91.6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25.1%。

栽培要点:宜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1.2万~1.4万株, 做到薄地宜密, 肥地宜稀。注意防治大豆病、虫、草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早熟大豆区种植。

5. 宏豆一号

开原市宏大种业有限公司1998年以开交8157为母本、台湾292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1天, 比对照开育11号早熟7天左右, 属早熟品种。株高78.3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分枝3个, 主茎节数17.1个, 单株结荚数59.1个, 叶片椭圆形, 紫花, 茸毛灰色, 荚熟暗褐色, 籽粒圆形, 种皮淡黄色微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9.4克。籽粒含粗蛋白42.1%、粗脂肪18.7%。抗大豆花叶病毒S M V I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17.42%;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 M VⅢ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5.09%。籽粒完整粒率91.1%, 虫食粒率4.1%, 褐斑粒率0.4%, 紫斑粒率1.2%, 霜霉粒率0.2%, 未熟粒率0.5%, 其他粒率2.8%。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10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77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0.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6.8公斤, 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8.9%。

栽培要点:在辽宁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0.8万~1.1万株。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食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早熟大豆区种植。

6. 铁豆59号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铁94026-4为母本、俄罗斯大粒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铁丰33号生育期早1天, 属中熟大豆品种。平均株高96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4.7个, 主茎节数15.7个, 叶片椭圆形, 花白色, 茸毛棕色, 荚熟淡褐色, 单株结荚数53个, 籽粒椭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5.7克。籽粒含粗蛋白质41.76%、粗脂肪21.57%。抗大豆花叶病毒SMVI号株系。籽粒完整粒率91.7%, 褐斑粒率0.7%, 紫斑粒率1%, 霜霉粒率0.8%, 虫食粒率1.5%, 未熟粒率2.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 11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83.5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2%;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4.4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4%。

栽培要点:在辽宁省适宜春播, 选择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上种植, 每亩密度以1.0万~1.3万株为宜,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沈阳、辽阳、鞍山、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等中熟大豆区种植。

7. 铁豆63号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铁丰31号为母本、哈94-447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 比对照铁丰33号生育期早1天, 属中熟大豆品种。株高107.9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2.9个, 主茎节数19.6个, 叶片椭圆形, 花紫色, 茸毛灰色, 荚熟淡褐色, 单株结荚数56.2个, 单荚粒数3~4个, 籽粒椭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0.8克。籽粒含粗蛋白质39.18%、粗脂肪23%。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 M V I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0.26%。籽粒完整粒率94.4%, 褐斑粒率0.3%, 紫斑粒率0.5%, 霜霉粒率0.3%, 虫食粒率1.2%, 未熟粒率2%。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90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4.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84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2%。

栽培要点:在辽宁省适宜春播, 选择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上种植, 每亩密度以1万~1.3万株为宜,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铁岭、沈阳、辽阳、鞍山、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等中熟大豆区种植。

8. 辽豆3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沈农9410为母本、辽95045-4-12-5 (辽89094×辽93040)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5天, 比对照丹豆11号早10天, 属晚熟大豆品种。株高84.8厘米, 为有限结荚习性, 分枝2.9个, 主茎节数16.4个, 紫花, 椭圆形叶, 灰毛, 单株结荚数45.3个, 籽粒圆形, 黄色种脐, 百粒重23克。籽粒含粗蛋白42.04% (干基) 、粗脂肪20.44% (干基) 。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6.58%。籽粒完整粒率94.1%, 虫食粒率1.7%, 褐斑粒率0.7%, 紫斑粒率0.7%, 霜霉粒率0.9%, 未熟粒率1.4%, 其他粒率0.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78.9公斤, 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平均增产11.8%;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5.7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2%。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1万~1.2万株, 做到薄地宜密, 肥地宜稀。注意防治大豆病、虫、草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鞍山、锦州、丹东及大连等晚熟大豆区种植。

9. 辽豆3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辽93042 (辽87005×新豆1号) 为母本、辽95273 (新豆1号×辽91005-6-2)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9天, 比对照丹豆11号生育期早6天, 属晚熟大豆品种。株高96.5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主茎节数17.3个, 分枝数2.6个, 椭圆形叶, 紫花, 灰毛, 荚熟褐色, 单株结荚数39.9个,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5.5克。籽粒含粗蛋白42.66% (干基) 、粗脂肪20.24% (干基) 。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19.35%;中抗S M VⅢ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9.2%。籽粒完整粒率95.3%, 虫食粒率2.2%, 褐斑粒率0.1%, 紫斑粒率0.6%, 霜霉粒率0.2%, 未熟粒率1.3%, 其他粒率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78.1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平均增产11.3%;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9.1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4.3%。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0.8万~1.2万株, 做到薄地宜密, 肥地宜稀。注意防治大豆病、虫、草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鞍山、辽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等晚熟大豆区种植。

1 0. 岫豆2003-3

岫岩县朝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000年以岫豆94-11为母本、99-8 (丹豆8号×十胜长叶) 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经多代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丹豆11号生育期早5天, 属晚熟品种。株高93.5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主茎节数15.4个, 分枝2.4个。叶片椭圆形, 白花, 茸毛灰色。单株结荚数44.4个, 籽粒椭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黄色脐, 百粒重23.8克。籽粒含粗蛋白43.15% (干基) 、粗脂肪20.15% (干基) 。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7.13%。籽粒完整粒率95.6%, 褐斑粒率0.2%, 紫斑粒率0.4%, 霜霉粒率0.2%, 虫食粒率1.4%, 未熟粒率1.2%, 其他粒率0.8%。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13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179.4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2.1%;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56.7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5.9%。

栽培要点:在适宜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地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0.8万~0.9万株。注意及时铲趟。适时防治蚜虫、大豆食心虫。适时收获, 单打单收, 严防混杂。繁种时应严把苗期、成熟期两次去杂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鞍山、辽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等晚熟大豆区种植。

1 1. 沈农17号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2000年以铁丰27号为母本、沈豆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比对照丹豆11号生育期早10天, 属晚熟大豆品种。株高101.3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4.7个, 主茎节数18.8个, 叶片椭圆形, 紫花, 茸毛棕色, 荚熟淡黑色, 单株荚数43.3个,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褐色, 百粒重21.1克。籽粒含粗蛋白44.59% (干基) 、粗脂肪20.71% (干基) 。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 M V I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0%;中抗S MVⅢ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20.63%。籽粒褐斑粒率0.4%, 紫斑粒率0.9%, 霜霉粒率0.6%, 虫食粒率2.2%, 未熟粒率1.4%, 完整粒率9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178.6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1.7%;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5.9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2.1%。

栽培要点:在沈阳及沈阳以南、以西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1万~1.1万株;苗期注意防治大豆蚜虫, 8月上旬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鞍山、辽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等晚熟大豆区种植。

1 2. 铁豆61号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94037-6为母本、sbpur-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 比对照丹豆11号生育期早1天, 属中晚熟大豆品种。株高102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3个, 主茎节数19.4个, 叶片椭圆形, 花紫色, 茸毛灰色, 荚熟淡褐色, 单株结荚数53个, 单荚粒数2~3个, 籽粒椭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0.1克。籽粒含粗蛋白39.64%、粗脂肪21.19%。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 M V I号株系, 病情指数为30.12%。褐斑粒率0.2%, 紫斑粒率1.2%, 霜霉粒率0.2%, 虫食粒率1.1%, 未熟粒率1.9%, 完整粒率94.9%。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13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平均亩产200.2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25.2%;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90.1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28.4%。

栽培要点:在辽宁省适宜春播, 选择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上种植, 每亩密度以1.0万~1.3万株为宜,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沈阳、鞍山、辽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等晚熟大豆区种植。

1 3. 首豆33号

辽阳县元田种子研发中心1997年以LS8738A-9为母本、野驯F2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24天左右, 比对照丹豆11号早熟11天, 属晚熟大豆品种。株高88.4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呈扇形, 分枝3.1个, 主茎节数17.1个, 椭圆形叶, 紫花, 茸毛灰色, 荚熟浅褐色, 单株结荚40.3个。籽粒椭圆形, 种皮卵黄色有光泽, 种脐黄色, 百粒重27.2克。籽粒含粗蛋白43.67%、粗脂肪20.09%。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褐斑粒率0.1%, 紫斑粒率0.2%, 霜霉粒率0.1%, 虫食粒率1.4%, 未熟粒率0.8%, 完整粒率97%。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13点次增产, 1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178.9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1.9%;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3.1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0.2%。

栽培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 每亩适宜密度为0.8万~1.1万株,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该品种喜肥性强, 每亩施农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2公斤、硅钙肥20公斤, 可获得更高产量。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以及籽粒期食心虫。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篇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豆品种 (系) :①早熟组有黑河38号 (对照) 、丰收24号、建01-1018、北02-419、北02-51、北02-8463、北04-4834、北豆02-82;②中早熟组有垦鉴豆41号 (对照) 、建01-1071、垦农24号、北豆7号;③中熟组有合丰50号 (对照) 、垦鉴豆43号、合丰51号、垦农26号、垦农27号、垦农28号、合丰55号、合02-655、合02-553-1。

试验地为草甸白浆土, 黑土层15~20cm。前茬小麦, 浅翻深松, 重耙2遍, 秋起垄。人工精选豆种, 等距播种, 播深4~5cm, 覆土严密。每公顷施尿素60kg、磷酸二铵180kg、硫酸钾60kg。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4行区, 行长10m, 小区面积26.8m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个品种中合丰55号是无限结荚习性, 其它品种都是亚有限结荚习性。花色是白色的品种 (系) 有建01-1018、北豆7号、建01-1071、合02-655、垦鉴豆43号、垦农26号, 其余品种都开紫花。由于2008年7、8月份降雨充沛, 作物生长繁茂, 大豆平均株高比2007年增加30cm;底荚高在22.0~30.3cm, 比2007年增加了10cm以上。株高超过1m的豆43号、垦农26号和合丰50号, 而且都有倒伏现象, 倒伏比较严重的是北豆7号和垦农26号。早熟品种北04-4834、建01-1018增产显著, 比对照黑河38号分别增产11.5%、7.2%。中早熟品种北豆7号比对照垦鉴豆41号增产10.6%。中熟品种垦农28号、合02-655、垦鉴豆43号比对照合丰50号分别增产13.7%、9.7%、9.1%。数据分析详见表1。

3 小结

大豆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篇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辽06-29、辽豆15号、辽豆17号、辽豆18号、辽豆19号、辽豆20号、辽豆21号、辽豆23号、辽豆24号、辽豆26号和铁丰29号等11个品种;对照品种为铁丰29号。

试验地点设在台安县桓洞镇桓洞村, 土壤质地为沙土。5月13日播种, 每公顷基施撒可富复合肥225kg, 播后当天用瑞泽乙草胺封闭除草, 7月9日用吡虫啉防治大豆蚜虫, 8月13日用敌敌畏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行距55cm, 穴距16cm, 人工点播, 每穴2粒, 每个小区种植6行, 行长5m, 收中间4行计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抗虫性

辽豆26号、辽豆15号、辽豆23号、辽豆17号虫害轻;辽豆21号、辽豆19号虫害较轻;辽06-29、辽豆20号虫害较重;辽豆18号、对照铁丰29号、辽豆24号虫害重。

2.2 抗病性

对照铁丰29号抗病性3级, 辽06-29抗病性1级, 其余试验品种抗病。

2.3 抗倒伏性

辽豆15号、辽豆23号、辽豆24号、辽豆20号倒伏性表现1级, 对照铁丰29号倒伏性表现1级, 其余品种抗倒伏。

2.4 产量分析

上一篇:病理信息系统下一篇:快速控制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