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信息系统

2024-10-19

病理信息系统(共8篇)

病理信息系统 篇1

1 引言

病理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病理科检查工作流程,实现病理检查申请、标本登记、取材信息、切片信息登记、图文诊断报告、外院会诊的管理和科室管理。该系统为病理诊断、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也在病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1],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计算机、打印机、显微镜、带标尺的摄像台及摄像机。

2.2 方法

2.2.1 标本申请与接收

医院病理信息系统与医生工作站系统连接,临床医生在医生工作站进行申请,产生唯一的标本申请号,开出病理检查送检单,送检单不仅有患者的基本信息,还有标本名称、部位和手术所见等信息。对于临床送检的标本及送检单,病理技师首先认真核对标本与送检单内容是否一致,然后对已验收的标本及时、准确地将标本申请号输入系统,系统自动分配病理号并进行打印。

2.2.2 取材记录

病理技师登录系统,输入病理号进入取材管理界面,即可记录病理医生对标本的取材描述,在系统内还可以进行大体标本照相,使组织直观可视,避免差错。

2.2.3 制片移交

取完材的标本显示在取材管理中,病理技师核对材块后,通过切片管理直接进行玻片标签条码打印。制作好的病理切片贴上标签,进行成品玻片确定,然后移交给病理医生。

2.2.4 诊断工作

病理医生登录系统进入报告管理,在诊断工作列表中点击病历即可书写诊断报告,还可以直接查阅到相关的检查所见、取材记录、历史记录及基本信息,在基本信息中点击“病历浏览”,系统即与医院病历浏览系统相连,病理医生可以立即查阅到患者的病历及相关检查(如CT、MIR、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在历史记录中,还可查阅同名患者的诊断记录,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2.2.5 特殊检查

病理医生通过系统可直接发出重切、深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申请信息,病理技师可以实时了解医生诊断的需求,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2.2.6 外院会诊

对于外院会诊的病例,病理技师在检查申请中输入患者的住院号或门诊号进行会诊申请,保存患者的基本信息,系统分配病理会诊号,病理医生在工作列表中进行会诊,会诊结果确认后进行会诊报告打印。

2.2.7 报告管理

病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科内三级检诊制度,各级医生可在线进行初诊、复诊或对疑难病例发起科间会诊。病理医生在诊断工作列表中将病理诊断输入系统内,在显微镜下采集图像,打印病理图文报告。

2.2.8 权限管理

在病理管理员用户中,科室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权限管理,即根据科室人员的工作特点及级别确定各自的权限,严格在规定的权限内工作。

2.2.9 统计管理

系统能对所有储存的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如疾病分类、标本来源、院外会诊、切片工作量、医生工作量及科室工作量统计等,满足了病理科统计管理的工作要求。

2.2.1 0 资料管理

切片制作完成经核对确定后,系统可以对切片实现电子核对归档,还可对切片的借出与归还进行登记管理;定期对报告归档底单进行打印,使病理文字资料的存放更加规范。

3 结果

3.1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使用病理信息系统,改变了病理科传统的手工抄写和人工录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病理工作操作流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规范流程,提高质量

将病理信息系统与医生工作站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临床医生手工填写病理送检单存在的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等主要问题,保证了患者信息和标本的准确性,规范了工作流程。病理诊断一经确认自动显示在医生工作站上,方便了临床医生及时查阅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提高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方便查询和科研检索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查询既往的病理检查结果,使用信息系统后,改变了以往人工查找的工作方式,只需在系统内输入患者的已知条件(如姓名、住院号等)就可得到所需的资料;在科研工作中,也会遇到需要收集大量疑难疾病的资料,手工查询非常繁琐,工作量大,使用病理信息系统后,只需把疾病名称输入标本登记簿,很快就可以查询到所有相关资料,系统还可将查询到的全部信息导出为Excel表格形式[2],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科研查询需求。

3.4 节约空间,便于存档

病理科保存大量病理资料,资料增加是无限的,存储空间却是有限的。利用病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料管理,可以将病理文字资料刻录在光盘上,避免了原始送检单的破损和文字资料的丢失,节约了空间,有利于长期保存[3]。

4 讨论

病理诊断在医院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病理诊断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治质量[4]。病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组合。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费时费力、易出差错,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本系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完成日常的病理工作,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查询,满足了科研人员和统计工作的查询,更好地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辅助手段。

该信息系统操作方便,查询快速、准确。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标本管理、取材管理、切片管理、报告管理4个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1)标本管理包括检查申请、标本登记、病理号打印3个基本功能以及核对冰冻材块、标本登记簿和标本工作量统计3个辅助功能。在检查申请中,有些项目必须填写,如果不填写,申请单无法保存和分配病理号,不利于控制病理申请单的质量和提高病理科的工作质量。

(2)取材管理包括标本取材登记、切片工作单2个基本功能以及核对材块、标本所见模板编辑、核对前材块列表3个辅助功能。在标本取材登记功能中,可以对每1例送检的病理标本进行大体照相,采集的图像保存到服务器中,避免标本差错,加强了病理质量控制。

(3)切片管理包括玻片标识条码、成品玻片确认。在系统中保证了每块玻片的信息准确性。

(4)报告管理包括诊断工作列表、诊断报告书写、病理诊断模板编辑、补充报告申请、诊断报告打印、收发报告记录和报告归档底单。此模块具有报告质量的管理功能,对报告的格式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同时还提供了报告书写的一些模板,提高了报告的书写效率。病理诊断报告除文字描述外,还附有彩色显微照片和大体照片,充分体现了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和美观性,方便了临床医生的工作,也便于保存。

病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病理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作实践中,该信息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病理科工作,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简化了工作流程,既省时又省力[5]。本系统不仅实现了信息共享,还为病理诊断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杜绝了以往因手工操作不规范而引起差错产生纠纷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病理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摘要:目的:讨论病理信息系统在医院病理科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对病理信息系统在病理检查申请、标本登记、取材信息、图文诊断报告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病理信息系统规范了病理工作操作流程,方便了科研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结论:病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病理科工作,保证了病理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病理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病理,信息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弘.信息系统在病理科技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51-252.

[2]Grzybicki D M,Turcsanyi B,Becich M J,et al.Database constructionfor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by examining pathology errors[J].Am JClin Pathol,2005,124(4):500-509.

[3]陆珍凤,吴波,周晓军,等.病理资料管理的新模式[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30-631.

[4]Zarbo R J,Gephardt G N,Howanitz P J.Intralaboratory timeliness ofsurgical pathology reports[J].Arch Pathol Lab Med,1996,120(3):234-244.

[5]王健红,常建国.病理检查申请的数字化应用及效果[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6):461,476.

病理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互动教学;角色转变

1病理学教学的新形势

《病理学》这一学科,在其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大量抽象的医学概念及复杂的专业术语。学生想要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做到得心应手,就必须扎实的学习病理学课程。病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是无法完全靠文字描述清楚的,比如再生、炎症介质、动脉硬化等都相对抽象,简单的文字描述无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刚接触医学课程、缺乏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如果仅仅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来要求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堪比过蜀道,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生动教学课堂,建立老师与学生之前的良好互动,是病理学教学的重点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病理学的教学实践,推动了病理学互动教学方式的发展。

首先是教学设备及技术的革新。如今,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等的使用已经是寻常,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病理学教学中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以简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动态视频能够将从脂质的沉积到动脉硬化复杂抽象的过程简明生动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将平面理论知识立体化、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从而快速理解所学内容的核心内涵和要义。

其次是教学平台的应用。病理学的一些新兴的网络教学手段(诸如建立QQ群、微信公众号或是其他专门设立的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1],[2],[3],让远程授课、24小时授课、一对一授课、自主学课等成为可能,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内由老师组织进行线下的讨论应用和考核,在课外线上自主地学习储备知识,并能便捷地达到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真正让学生自主地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了“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新形势下病理学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目前信息网络社会的新形势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病理学的授课教学已经明显呈现出教学信息数字化[4]、教材形态电子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方式网络化等新特点。

结合目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5],我们很容易就能从这些特点中,归纳出目前病理学授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提出了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其次,提高了對教学效率的要求;再次,提高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最后,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面对信息网络新形势的所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为了应对新形势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新挑战,病理学的授课教师应当采取如下的措施[6]:

3.1加强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作为病理学授课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就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和利用开发,以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变化,更好地为病理学的教学服务。

都说与时俱进,仅仅粉笔、黑板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媒体教学文档、视频的制作,先进设备和新兴软件的操作,网络教学平台的维护和管理等,都是在新形势下所必须掌握的一些新技能。

3.2精心制作备课材料,确保师生沟通渠道通畅

信息网络社会下,人们接收的信息面空前扩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应该精心制作的教材,并甄选正确有用的网络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学生。

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博等教学展示平台的有效管理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新知识和新观点放在平台上,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提交自己的一些疑问,并关注和获取一些自己需要信息。

3.3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病理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应该认真去对待并学好它。

其次,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和方法,让知识活起来,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新形势下的病理学教学尤为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目前各式各样新的教学形式无不彰显着这一点。

3.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准确地说除了心理素质教育外还应该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之所以再此着重强调这一点,是想表明自己对目前新的教育环境的一些隐忧[7]。

一来,主观的想要学和主观的不想学,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和道德教育,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显得尤为必要。

二来,理论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同样,学习病理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的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医护工作指导方向、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社会的新形势中,教师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朱燕,胡亚娥,周爱玲,刘霞,施海燕,茅家慧,李小青.QQ平台辅助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的实施与评价[J].科技信息,2013, 35:23+37.

[2]韩红波,赵建龙,周琪.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 促进病理学教学互动[J].继续医学教育,2014, 11:78-79.

[3]吴义春,陈命家,童绪军,张薇,潘献柱,汪晓庆,谢琳琳. 病理学网络辅助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03:287-291.

[4]尹导.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70-75.

[5]刘青华,王晓晖,李灵敏,王丽,王志华. 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15,01:16-18.

[6]邬林锋.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换[J]. 浙江教育技术,2012,04:7-11.

[7]程宏.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4-97.

作者简介:

病理信息系统 篇3

今年来, 随着我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医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 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 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随着电子病历系统推广和系统建设的深入, 对病理报告的信息化需求逐步加强, 病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越发显得突出, 对病理的工作流程、质控环节、病历信息及图像资料进行全面管理, 不仅能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提升科研能力, 减少人为误差, 降低误诊风险, 而且能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共享信息, 使病理科能快速调阅病人的临床资料, 临床科室也可以及时浏览病理报告, 从而为病人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快速、更准确的指导。

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将对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具有深远意义。首先, 临床科研教学方面, 实现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后, 对于各种检索、统计以及一些回顾性科研工作都能方便地提供标本图片查询, 并易于整理汇总, 提供直观的教学图片资料;其次, 资料存档方面, 通过数码采集手术标本的大体形象和典型病变, 保全第一手临床资料, 在还原标本原貌、突出整体病变特征方面, 为病理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实现了病理非实体资料的永久保存。

我院将单机的病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设计并实现了网络版的病理信息系统, 并将系统与医院HIS、电子病历系统进行了接口开发, 实现了数据传输和共享。

1 病理科实验室工作流程

(1) 病理标本的接收:病理取样来源比较复杂, 如门诊病人的体液 (如痰、组织液) , 物理检查中取得活检 (各种穿刺, 腔镜下的取样, 妇科刮片等) 。在标本的接受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核对标本的内容与病理申请单是否一致, 随后对送检的标本进行登记编号。

(2) 病理标本的取材记录:病理科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详细记录临床医师对于取材部位、特征、取材的数量等相关信息的描述。

(3) 病理标本的处理和制片:对临床采集来的标本进行脱水、固定, 并包埋、切片、染色后再行封片, 最后所有信息核对完毕后贴上对应的标签。

(4) 免疫组织化学及染色:具体由医师开出所需的材料的单子, 及所需要达到的效果, 最后的染色等具体工作由相关工作人员完成。

(5) 病人的病理档案的管理:在标本的保存方面, 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将病人的切片标本及包裹取出组织的蜡块放入专门的切片柜及蜡块储存柜做长期保存, 与切片相对应的患者的原始单底也需要按照其所对应的序列号做长期的保存。

2 病理信息管理系统流程

通过研究和分析病理科实验室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数据流程特点, 制定了病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流程:

(1) 临床医生在HIS系统终端开出电子病理检查申请单 (手术冰冻或者院外申请) , 并同时打印出病理标本的唯一标识条码。

(2) 将带有标识条码的标本送达病理科实验室, 病理科标本验收人员即可通过条码扫描核对标本, 确认无误后系统自动生成和打印含有病理编号和患者姓名的条码式标签。

(3) 取材室工作人员根据原始标本的排队顺序, 打开摄像头, 对原始标本袋上的姓名、条形码等信息进行摄像, 选择本人姓名, 然后对原始标本进行处理 (做切片和蜡块用) , 手术冰冻的进行冰冻切片处理, 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摄像。整个过程完成后, 摄像内容、处理完成时间、处理医生姓名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4) 用处理后的标本加工好切片和蜡块后, 在切片、蜡块上填写病人姓名、粘贴条形码, 在病理信息管理系统中选择本人姓名, 用扫描枪扫描所有切片和蜡块上的条形码, 对切片和蜡块进行登记, 并将它们与病人姓名对应, 同时录入切片和蜡块在档案室中的存放位置。将切片和蜡块保存到档案室中。切片和蜡块的登记内容、登记时间、加工人员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5) 加工室工作人员将需要检验的切片送交检验室, 检验室人员在病理信息管理系统中选择本人姓名, 通过扫描枪分别对每一个切片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登记, 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验、拍照, 并填写检验结果, 检验医生姓名、每一个切片的拍照镜下图片和检验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 并通过接口能被医院HIS和电子病历系统使用, 临床医生可以随时调取。

我们根据上述描述详细设计流程图, 如图1:

3 病理信息管理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病理系统设置登记、取材、包埋、切片、特检、归档、报告、细胞学八个工作站。根据需要, 部分工作站功能可以合并在一台电脑工作站上。使用病理中央服务器, 采用统一的数据库, 与全院网络服务器的HIS和电子病历等系统接口。系统集成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数字化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1], 通过数据接口, 临床医生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临床工作站浏览报告、图像等。结构图如图2:

4 妇幼专科医院病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问题探讨

对于病理信息系统的细胞学检查, 妇科临床细胞学诊断除常规信息外, 还要填写与妇科有关的信息, 如绝经、子宫环或口服避孕药、怀孕等相关信息, 取材由临床医生负责。需要给每个医生站配置条码打印机, 加大了硬件投入成本, 没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手工输入编码的方式替代。

对于手术中的快速冰冻, 手术室需要及时得到报告结果, 又没有时间去不断的进行检索。可以采取页面自动刷新的方式, 报告完成时及时在页面显示出来, 方便了手术室查看。

5 总结

通过本次病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以及病理信息管理系统与全院网络信息系统的接口, 使得病理科实验室的工作更加规范、方便, 也极大的方便了临床科室, 对病理报告质量的管控也起到很大的帮助, 为病理技术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的制作与应用 篇4

1 材料与工具

根据病理学教学和实验课内容, 严格选择确诊的典型病尸, 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甘油和95%酒精若干, 常用的解剖工具。

2 制作步骤

(1) 选材:选材是制作大体标本的关键, 所选尸体一定要典型、新鲜、完整。因此一定要把好选材关, 否则无法制作出好的标本。

(2) 固定:用10%的福尔马林灌注固定所选尸体。灌注固定后放进5%的福尔马林浸泡液中固定4个月。

(3) 脱水:将固定好的尸体从浸泡液中拿出进行解剖, 取出制作标本需要的整套器官, 之后投入95%酒精中脱水10天。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取材时主要取食管中段以下的食管、膈肌和全部腹腔内脏器官、直肠和脐周围直径15cm范围内的腹前壁。

(4) 油浸:将脱水后的材料放入甘油中浸泡2周, 使甘油充分浸入器官内部。

(5) 剥制:将浸泡好的材料进行剥制, 这是病理系统大体标本制作最主要的步骤。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例:首先, 剥制门静脉主干及主干上的较小属支;其次, 剥制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属支;最后, 剥制食管贲门部及直肠肛管部门静脉侧支循环、静脉丛。另外, 在剥制肝圆韧带的静脉 (如附脐静脉) 时手法一定要稳、轻, 否则可能导致静脉破裂、损坏, 影响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的整体效果。

(6) 贴制标签:在剥制好的病理系统大体标本上按教学需要贴上一定数量的数字标签, 以备实验考核之需。

(7) 装盒:将制作好的标本按尺寸放入相应的有机玻璃盒内, 有机玻璃盒不封闭 (防止灰尘、便于搬动, 可随时拿出进行讲解) 。

3 应用病理系统大体标本教学效果评价

(1) 经充分固定、脱水、油浸的标本无味、新鲜, 易于搬动, 不易损坏, 可长期使用。避免传统的含液标本在实验课中因反复使用造成的漏液、漏味、易于损坏及过重不易搬动的问题, 同时也可消除因含液标本散发刺鼻气味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的反感情绪。

(2) 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经严格取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教师可利用病理系统大体标本形象、直观的特点, 完整地讲解疾病所发生的形态变化, 学生也可通过对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的观察将病理学理论知识和疾病所引发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

(3) 学生通过对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的观察可直观看到器官正常形态结构与病理状态下的区别, 达到学习病理学的目的。

(4) 教师可通过病理系统大体标本来讲解疾病发生原因、诱因及机理等病理生理学知识,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疾病的产生不但会引起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 同时还会导致机能代谢的改变;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5) 病理系统大体标本的制作成本较低, 只要有合适的尸源就可随时制作。

病理生理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5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信息化教学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医学教学之中, 从而达到新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课堂授课的模式, 更从观念、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信息化教学具有信息源丰富, 有利于创设情境;分层次交互, 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化探索, 有利于培养创新;多形式互助, 有利于协同合作等特点。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 它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网络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运用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在开启学生智力、引导学习思维、增长学生才识等方面, 还是在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 都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更加多样化。

2.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最新进展相结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注重刺激思维, 培养相象力、创造力, 知识点内部及知识点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1]。例如, 学生在做动物实验之前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基本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还可从中发现问题, 提高实物实验的效率。

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化教学的思路下,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军队网络教学应用系统”, 既与本课程内部相关知识点的纵向相关, 又注重与我校其他学科的网络资源库横向联系, 在不同知识点章节、不同知识领域之间跳转, 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 良好的实现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以网络资源为补充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 教师可在网络课程中的专家论坛区内解答问题, 真正体现了“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信息平台内置的分析系统还可对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和监控, 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以及对授课的满意程度, 帮助教师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意愿达到和谐统一。

2.3 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现代医学教育对教师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当前最新的研究前沿、热点问题及研究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 同时也加快了教师的知识更新。成功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精通本专业学科的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图文编辑、心理学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在无形中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我们在讲解血氧指标相关内容时就采用了精美的动画来分别解释每个指标的意义, 使本来枯燥的概念和数字变得生动易懂、便于记忆。

2.4 为病理生理学教学提供新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思路

先进的信息技术赋予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新的内涵、手段、方法等, 使得其形式和旨趣都焕然一新。基于网络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可谓是大相径庭。传统的课堂讲授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 而在网络环境中, 则可突破传统课堂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 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功能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别指导教学也突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低效率个别指导教学, 而是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软件、聊天室、邮件等实现因材施教;自主型教学也不再是定时、限时地提供资料信息、辅导的形式, 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一套信息化教学的软件和教学资源库, 创建一个全天候的含有教学内容、学习指导和网上自习资源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自学课程内容并开展网上讨论答疑、辅导等。我们曾在本科生中进行了病理生理学信息化教学的试点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3 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合理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信息化教学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3]。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注意三个方面:①避免把教科书和教案简单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翻版。有些课件内容简单, 只是大量堆砌教科书的内容, 重点不突出, 没有把图、文、声、像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课件显得死板、枯燥, 提不起学生的兴趣。②避免片面追求媒体的多样性, 设计过于花哨, 使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图、文、声、像、动画等直观形态的非教学内容上,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是提纲式的, 是重点、难点的简述, 尽量减少文字的堆积, 合理地将图文与音、像、动画结合于课件之中。③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在课堂中还要适当穿插其他适宜的教具、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等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讲授的内容应该控制在课堂教学时间的70%左右, 利用剩下30%的时间进行师生的相互交流。

教学课后的评价及信息的交流也十分重要, 对于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好坏, 能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的反馈评价很有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及与其他教师间的合作, 找出差距与不足, 不断改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以提高教学质量。

3.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现状的教学模式

对于军队院校, 由于信息安全的需要对上因特网有较多限制, 需要充分考虑军队院校的实际情况, 确定适合现状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校园网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军队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作为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支持系统。

我校安装的总参军训部研制开发的“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功能较齐全, 资源库中有网页版教材、讲授视频、教材PPT、题库、相关网络资源、基本文本、图片、动画等可供学员进行学习使用。结合课程信息资源库, 可配置出课程的虚拟教室, 虚拟教室包括基本教材三大件 (网页版教材、讲授视频和教材PPT) 教学提示、实时教学、讨论交流、作业、答疑、测验、笔记本、日志、相关资源和效果分析等功能。在该平台上, 教师和学生网上交流方便、快捷、可行, 开拓了学生的交流范围, 创造了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 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习主体意识。

3.3 注重病理生理学课程资源的建设、更新与维护, 加强病理生理学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持能力

在确保病理生理学信息化教学环境高效、平稳、可靠、顺畅的运行情况下, 要定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更新、维护与质量检查, 要积极更新课程的信息资源, 确保基本教材、理论内容“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结构精良、功能强大的良性循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他们对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以利于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庞大的教育信息化工程, 我们要通过不断优化, 加强应用, 努力构建一个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学环境。解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瓶颈, 真正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 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方案配合传统教学,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 使抽象的内容易教、易懂、易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动力, 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时掌握了教学效果, 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种利用以网络课程、校园网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课件等海量信息化资源, 补充、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已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必将为开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提供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罗玉玉, 张文成, 孟祥艳.网络环境下病理生理学研究性学习平台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2) :197-198.

[2]董明清, 李志超, 刘毅, 等.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02, 4 (3) :210-211.

病理学实验教学系统的建立和意义 篇6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大体标本,病理切片,数据库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 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 侧重从形态角度认识、研究组织和器官的病变特点。由于理论课相对抽象, 学生通过书本及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很难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病理变化。病理实验教学是指导学生获取病理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途径, 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病理学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中通常只能观察几张切片及部分大体标本, 获取的信息量小, 实验课效率相对较低, 且存在切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切片数量不足等客观因素。如果能实现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建设, 将克服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增强, 更易于学生掌握病理变化的特点。我们制作的病理学实验系统包括大体标本数据库、病理切片数据库及电子实验指导。

1 制作方法

1.1 大体标本数据库的制作

将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全部拍成数码照片, 制作出一套数字化的大体标本。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变特点, 一个标本拍一张或数张照片, 利用图片处理技术, 在照片上添加各种标示和文字;还可将一个标本的不同侧面、以不同放大倍数拍摄的照片整合在一张照片上;或应用Flash CS2软件制成动态的360度的旋转标本, 不仅可以看到整体, 还可局部放大以观看细节。

1.2 病理切片数据库

将实验课所有切片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 以不同放大倍数拍成数码照片, 一个标本拍一张或数张照片, 利用图片处理技术在照片上添加各种标示和文字, 建立规范、适用、典型的病理学电子图片数据库供教学使用。电子切片包含了玻璃切片上的所有病变信息, 可以观测到玻璃切片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还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放大和缩小,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病变的形态特点;还可以将病变相近的电子切片在屏幕上并排显示以进行比较, 有利于学生掌握病理学的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 电子切片可以随时更新补充、长期保存, 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方便教学资源的查询。利用建立的病理学电子图片库可以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3 电子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是病理学实验课所必备。将数字化的大体标本和电子化病理切片以链接的形式融合成一套电子版实验指导教材, 可以随时补充或更新, 为网络教学奠定基础。

2 结果

2.1 大体标本数据库

病理学标本动态图片显示全面、立体的标本特点。如肝浊肿, 由于肝细胞广泛发生细胞水肿呈现弥漫性肿胀, 使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变钝、切缘外翻、实质隆起, 切面灰白色, 失去正常光泽, 如水煮样外观。一般的图片只能显示一个面, 但是多角度的静态及动态图片可以详尽的呈现出病变的表面、切面和边缘, 局部病变放大的图片, 可以清晰地观察病变特征, 见图1、图2。

动态的图片更容易让学生掌握重点, 如在肝转移癌的病变中, 可以清晰观察到肝脏表面和切面的肿瘤大小、形态、数目、分布及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癌脐的形态特点, 了解与原发性肝癌的不同。多角度的静态及动态图片, 可以突出病变的难点, 如在心脏向心性肥大中, 观察左心室的心肌壁厚度、心腔的大小、心室内壁的乳头肌及肉柱是否增粗等特点。大体标本数据库以形象、生动的画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形象思维能力。

2.2 病理切片数据库

病理扫描切片可以显示全面的病变信息。例如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的切片中, 可以呈现出病理切片每个角落的组织及细胞形态, 通过图片下方的按钮, 可以在20、40、100、200及400倍锁定病变区域, 进行整体和局部的观察, 全面了解病变特点, 并且可以对比病变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形态学差异。在每张切片的典型病变区域采集了不同放大倍数的数张图片, 每张给予适当的文字标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形象思维能力。见图3。

2.3 电子实验指导

在传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 将每个大体标本的不同侧面、不同放大倍数所拍的照片整合在一张照片上, 插入文字描述, 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器官的病变特征, 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在每个标本标题后链接了该标本的动态图片, 便于学生整体、多角度观察病理变化。

3 讨论

目前学生在病理学实验课中观察大体标本时, 由于标本陈列柜的局限性, 站的较远处的学生看不清, 学习效率低。学生自己看标本时, 也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看同一个标本, 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间里还轮不上看[1], 无法达到病理学实验课的预期效果。虽然网络有很多图片, 但不完整, 与我们的实验课不能紧密连接。目前学生的实验指导是纸质版本, 对于病变都是以文字描述, 没有图片, 学生从其他图谱看到的图片与学生实际看到的标本和切片有一定差距。病理教师在活检工作中遇到典型的标本和切片, 很难及时地加入到实指导中。数码互动设备利于教师在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中完成对病变的讲解。我们制作了数字化大体标本、电子化病理切片及电子实验指导, 突破传统授课的弊端。电子化病理切片使学生在观察某些大体标本的同时也可以看到组织学病变, 促进了学生对宏观病变和微观病变的联系和比较, 学生能更快、更精确地掌握病变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病理学教学质量。电子实验指导针对性强, 便于自学和复习, 可以观看到病变的每一个细节, 提高了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准确判断等综合能力, 为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学生还可以将电子实验指导下载到手机上, 方便随时对病理学总论内容的复习和预习。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实现病理学教学网络化、拓宽病理学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以及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左上小图为切片的整体扫描图

参考文献

[1]钱洪流, 曹学松, 丘劲华, 等.病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5) :35-37.

[2]陈秋月, 郭芳, 曾思恩.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4) :392-393.

病理信息系统 篇7

目前, 全国护理类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教学设施、教具和师资水平不同, 而且由于我国医院尸检病例显著下降, 已无法满足制作大批教学大体标本和显微镜切片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 护理类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3]。为此, 我院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改革, 并收到良好效果。

1 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院作为上海市民办高校实训基地示范性院校, 率先建设了国内先进的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 其建筑面积达5 700平方米。实训基地从布局上分为基础护理实训中心、临床护理实训中心、网络化护理示教中心、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五大模块, 并拥有新型触摸型心电监护仪和人工呼吸监护仪等一系列先进的配套设施。学院在基地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及终端系统、高速局域网和网络化课堂联播/远程Centra教学系统, 使学生在校便能熟悉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 掌握其维护和使用技能。信息化教学实训环境丰富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 特别是对病理学教学更是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增强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经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认证和考试管理中心实地考察审核, 我院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惟一的“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4]。

2 病理学教学设计和改革

2.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 坚持把病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 坚持既要重视病理学课程, 又要使其内容以实用为主, 删繁就简; (3) 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调整和改革传统的病理学实践教学模式, 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一时段并进的方式, 即在同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后立即进行实践教学,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 让学生印象深刻。

2.2 编写创新教材

理论课教学采用任玉波、茅幼霞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病理学》 (第二版) 。为配合实践教学, 我们编写了一本《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 教材设计了病理大体标本图片、图片说明及问答板块, 组织病理图片、图片说明及问答板块, 课堂绘图作业板块, 课堂病例讨论板块和课堂小结板块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看到病理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图片, 从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3 信息化实训设施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3.1 信息化教学设施

(1) 病理学教学在5间网络化多媒体教室内进行。每间教室前方设中央系统控制台, 供教师授课时操作, 控制台通过本院独立的局域网网络系统控制, 可以随时上网搜索有用的病理学资料、信息和图像。

(2) 教室前方和侧方配备2个大屏幕和2个52英寸彩色液晶电视屏幕, 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看清晰的病理图片并进行课堂绘图练习。

(3) 引进国际先进的Hi class课堂联播系统, 通过学院网络与服务器链接, 将几个或全部教室组成网络联播大课堂, 当请病理专家、高校名师或国际访问学者在一间教室进行示范时, 其他分教室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室联播系统同时观看, 还可以用联播系统播放病理尸体解剖的教学录像等。

(4) 建立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2009年初, 我们建立了病理学校内精品课程网站 (网址为http://jpkc.sipo-huli.cn) 。已经上传的本课程资源有:病理学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 , 病理学授课计划 (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 , 病理学多媒体课件, 《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书稿 (包括实习指导、实习程序、实习内容和标本图片) , 病理学题库及答案, 病理学整体课程设计介绍及录像, 主讲教师示范教学课件及录像。利用这个网站, 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预习、复习和考试的资源,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2 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及课时分配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的方式, 实践教学按照《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进行, 即按前所述的五大板块, 引导学生边看、边问、边答、边练, 理论联系实际,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病理学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分配见表1。

3.3 学校主管部门和学生对病理学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

3.3.1 学校教务处和学术委员会的评价

2009年6月, 2008级护理专业采用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后, 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肯定, 并经过学术委员会讨论, 将病理学评为思博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给予立项支持, 同时推荐其申报上海市高职高专医学类病理学精品课程。

3.3.2 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来说, 由于基础医学比其他学科枯燥, 涉及的知识面广, 而且学科间的联系紧密, 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而我院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基础医学教学团队, 包括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讲师、助教、实验员, 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 都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为学生学习病理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对病理学教学的评价有以下几点: (1) 病理学的知识面广且实用, 实践性强, 越学越爱学;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一时段并进的教学模式新颖, 连接紧密, 能够加强理解和记忆; (3) 《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简明实用; (4) 信息化实训基地设施先进, 资源丰富, 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 实践教学学时较少, 希望增加学时。

3.4 学生考核成绩反馈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考试成绩优秀和不及格的学生较少, 而良好和中等的学生居多, 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该次考核的A卷试题偏难, 所以成绩优秀学生的比例偏低) 。

4 结论

实践证明, 我校病理学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编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 也对医学院校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同时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病理学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任玉波, 茅幼霞.病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张惠铭, 陈光忠, 李艾鹏.新编病理学实验教程[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病理信息系统 篇8

1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简介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 采用Olympus显微镜来组建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64台学生显微镜、1台教师显微镜和配套投影设备, 在教师和学生的每台显微镜上都配备了计算机并通过网络互相连接。计算机与数码成像系统通过USB2.0接口相连, 无论是成像清晰度, 还是色彩还原能力都远远超过了通过传统幻灯片或多媒体投射到屏幕的效果。教师能便捷地通过网络统一管理学生端计算机, 高效、生动地开展实验教学。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素质低

我校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 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 在中学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成绩一般, 长期被教师忽视, 学习信心不足, 也缺乏学习兴趣。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乡镇, 以前从未或很少接触显微镜, 对于一些基本操作如在低倍镜下如何调清视野都不熟悉, 需要从显微镜的使用开始指导。

2.2 教学效率低

传统病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两种教学形式, 一是观看教学录像, 二是观察病理切片及大体标本。在上课时存在以下问题: (1) 观看教学录像时, 由于学生基础差, 正常组织结构不清楚, 观看录像后不懂的地方仍无法记住, 更谈不上和教师进行实时交流,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缺乏。 (2) 学生观察切片时, 往往找不到典型结构又不愿提问, 比如朗格汉斯巨细胞、肉芽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鳞癌细胞间的细胞间桥等。理论课上模式化的幻灯、挂图或课件当中的典型图片往往与实物标本不同, 教师所讲与学生所看不符, 学生心理上易产生对观察切片的排斥感, 最终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失去学习兴趣, 学习主观能动性变低, 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地死记硬背。有时同一个问题, 不同学生会反复提及, 但因仪器所限,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无法集体示教, 反复在单个学生镜下进行指导, 疲于奔走, 效率低, 极大限制了实习课的质量。 (3) 对于典型病变, 我们还要求学生进行绘图, 在切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学生打碎切片过多) , 导致两个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进行观察、绘图, 由于传统光学显微镜的独占性, 使得学生间互相干扰, 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4) 对于实验课时较少的班级, 在开设实验课时, 教师会选择若干典型切片以显微示教片的方式进行, 在显微镜旁用文字标示出显微镜下箭头所指的病变, 但这种方式最大的一个弊端是学生不能移动切片, 不利于与病变周围组织比较, 也不利于观察病变全貌。一旦有学生移动过切片, 就会导致后面观察的学生得到错误信息, 非但不能加强理论课知识的学习, 反而有误导作用。

3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过程直观、形象, 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 解决了传统病理学显微实验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 即镜下观察图像的独占性和非交互性。教师镜和学生镜下的图像均可经图像处理系统实时传输到与之相连的电脑显示器上, 即在教师端的电脑上, 点击“上课模式”后, 便可将教师镜下的图像实时传输到64台学生电脑端, 同时也可经多媒体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教师在讲解时, 既可用鼠标点击病变, 亦可在大屏幕上指出病变, 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病变。对于学生的共同问题, 减少了教师重复解答, 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的帮助下, 学生观察切片前的理论复习, 可针对镜下图片, 有的放矢。如在镜下找风湿性心肌炎的风湿小体结构, 先带领学生在低倍镜下 (物镜放大倍数为10倍)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浏览切片, 浏览过程中边叙述边用鼠标点到正常心肌、间质分布、间质当中血管的位置;后在血管周围找到风湿小体, 这时可选择性地转到高倍镜下, 仔细观察风湿细胞。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典型病变所在位置, 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看懂, 切实掌握实验课内容, 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3.2 随时监控, 及时纠错, 加强互动

在教师电脑上点击“监控”, 便可将学生端显微镜图像传到教师端, 使教师实时观察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 掌握整个班级的实验进展情况。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放大任意画面, 并通过“转播”将学生镜下画面转播至所有学生端及教师端电脑, 同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机系统投影到大屏幕上, 实现镜下图像共享。如可将某位学生找到的典型视野切换放大,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该生的观察过程;亦可让该生叙述找病变的步骤方法, 避免因学生操作不当、盲目寻找而耽误时间, 同时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 效果显著。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切片后, 不认真观察, 教师通过监控, 可立即发现并进行提醒;对于监控画面长时间不动的学生, 也可要求其找出画面中的病变。教师指导方便快速, 达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效果。若在监控时发现学生观察切片有困难, 教师可随时帮助查找, 学生也可就发现的问题与教师及时交流、请求示教, 打破了师生交流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简便、高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3.3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对于重点观察并要进行绘图的切片, 学生先在镜下找到病变, 实时显示在电脑上, 然后再进行绘图, 视野更大、更清晰。如对于细胞间桥这样的结构, 在高倍镜下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 但通过电脑屏幕转换则非常清晰, 即使两个学生共用一张切片观察、绘图也很方便, 直接面对电脑屏幕指点病变部位, 进行小声讨论, 相互促进, 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一些稀缺的切片, 可通过教师显微镜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全体学生共享, 解决教学资源的不足, 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 该系统在所有计算机上还配备了电子切片库和标本库, 不仅有大量的病理学教学资源, 还有组织胚胎学的相关切片, 有利于学生随时回顾正常组织结构, 从而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组织结构改变。

3.4 作为“发现者”的成就感可增强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他们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主动进行分析、理解、内化, 最大限度发挥聪明才智来获取知识。学生一旦进入多媒体互动实验室, 立即被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所吸引, 从各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力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借助图像数码处理技术及高速网络传输技术, 通过教师的启发, 将抽象的描述性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让学生发现病变。这种发现病变的成就感,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自觉创造主体性学习空间。

3.5 促进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转换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改善了教师的工作条件, 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 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可随时与学生对显微镜图像进行交流, 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使师生交流更直接、有效, 实现远距离“面对面”教学, 打破了传统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瓶颈, 实现了师生间全方位互动。基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教师可开发多种教学手段, 如将一些要点问题的显微镜图像显示在所有学生电脑上并提出问题, 师生可同时观看并进行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2]。教师也可事先编辑作业或试题, 学生课后按教师要求, 对相关图像的特征结构做出标记、辨识或文字说明, 完成后上传至教师端的指定位置, 以便教师批改作业和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实现上交电子考卷 (或作业) 功能。诸如此类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应用, 必将带来教学理念的全新变化, 即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

总之,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应用使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如何充分发挥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优势是一项全新挑战。这有赖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不断应用和探讨, 在应用中熟练掌握和开发设计实验课教学中多种互动环节。在实际操作中, 还要叮嘱学生注意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3], 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让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更好地为病理学教学服务, 达到预期实验课教学目的。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最终形成全数字化、网络化的开放型实验教学系统,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佩瑾, 李志红, 崔茂香, 等.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 2009 (1) :279~280.

[2]周玲生.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7) :59~60.

上一篇:当代艺术的地域性下一篇:大豆品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