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检查(精选11篇)
病理组织检查 篇1
2011年8月~2012年12月, 我院采用TCT技术检查800例患者, 对液基薄层细胞的制片技术和阴道镜以及阴道镜下对患者进行宫颈活检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12月, 我院采用TCT技术检查的患者有800例, 患者年龄18~77岁, 482例患者在经过检查之后呈现出阳性, 30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的检查和活检;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大多表现为接触性的出血和白带异常及外阴瘙痒等症状, 其他患者进行体检和进行手术前的检查。
1.2 采用方法
1.2.1 对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
使用无菌干棉球在宫颈表面轻轻刮取其表面的分泌液, 将毛刷放入到宫颈管口处, 用一点力, 在同一个方向旋转8圈左右, 在宫颈的外口和宫颈管处对脱落的细胞进行收集, 最后将取标本的毛刷放入到保存液里, 并对保存液瓶做好相应的标志, 将瓶盖盖好, 在病理科将其制作成薄层的均匀涂片, 采用95%的乙醇来进行固定, 用巴氏来对其进行染色, 最后由4位有经验的细胞学医生进行阅片、做检查诊断报告。
1.2.2 对患者进行活组织检查病理的诊断[2]
对患者进行完TCT检查后, 患者为阳性的并被诊断为ASCUS和以上的患者, 再进行阴道镜的检查和活检, 并进行常规的制片以及HE染色, 在光镜下进行观察;在病理学上的诊断是:患者正常或出现炎症;CIN主要是:CINI;CINII;CINIII。
1.3 统计学方法[3]
对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11.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则都采用χ2来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0例患者中进行涂片检查发现, 有50例涂片呈现阳性症状, 占6.25%;20例为不典型鳞状细胞, 占2.5%;15例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占1.875%;12例为高度鳞状上皮的内病变, 占1.5%;2例为鳞状细胞癌, 占0.25%。29~40岁患者呈现阳性的比率非常高, 有482例, 占60.25%。
TCT与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情况在482例阳性患者中, 30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将TCT检查的阳性涂片和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患者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为:SCC100%, 100%;HSIL100%, 83.33%;LSIL68.60%, 62.32%, 见附表。
患者阳性涂片和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5], 29~40岁患者, 阳性涂片的比例最高, 为60.25% (482/800) 。
3 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中, 宫颈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在我国每年都会新增26230万患者, 全球所有的发病人数中占33.33%;我国宫颈癌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29~39岁的人群发病比率最高, 为37.77%;这与HPV的发病年龄非常接近。早发现, 早治疗宫颈病变, 可以提高对宫颈癌的治疗几率, 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目前, 阴道镜医生的经验和医疗技术水平关系, 很多病变严重的组织无法取到, 对患者进行活检结果和细胞学结果不一致时, 仍不能完全的否定细胞学的诊断。
摘要:目的 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和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对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0例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检查, 对TCT检查后呈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和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 800例患者中, 进行涂片检查发现, 50例患者涂片呈现阳性症状占6.25%;20例患者是不典型鳞状细胞占2.5%;15例患者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875%;12例患者是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占1.5%;2例患者鳞状细胞癌占0.25%。进行涂片检查时发现, 29~40岁的患者呈现阳性比率非常高, 482例患者, 占60.25%。482例阳性患者中, 30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TCT检查阳性涂片和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患者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为:SCC 100%, 100%;HSIL 100%, 83.33%;LSIL 68.60%, 62.32%。结论 采用TCT技术联合阴道镜来对患者进行活检, 是筛查和诊断患处出现子宫颈癌和癌前出现病变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阴道镜,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病理活检,宫颈病变
参考文献
[1]宋殿芳, 邱金花, 王志红.1178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2 (10) :1795-1797.
[2]黄传胜, 袁卫维.5000例妇女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8 (12) :30-31.
[3]李克敏, 尹如铁.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10 (5) :1133-1139.
病理组织检查 篇2
(1)同一患者的标本和病理学检查申请单要同时送病理科。(2)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放置于盛有固定液【一般用10%中性甲醛溶液(配制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固定标本,不可用酒精固定(酒精固定会影响制片质量和病理诊断)标本】的容器(送检科室自己准备不同大小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容器上要贴上写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标本名称或取材部位等的标签,且标签要粘贴牢固。(3)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各个项目要填写清楚,包括:
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科室及床号、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
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4)病理检查申请单上要详细记录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详细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5)有下列情况的病理检查申请单和标本病理科不予接收: ①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②未计费、缴费或者计费、缴费不够的标本 ③标本未盛于规定容器内、标本未固定或者用酒精固定者。④标本上无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⑤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⑥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作切片。⑦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⑧申请单内填写的内容字迹潦草不清。⑨申请单漏填重要项目。
⑩其他可能严重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诊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标本的送检
(1)申请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要提前一天与病理科预约,告知病理科手术大概时间,以便病理科做好准备,并同时将申请单送达病理科(申请单上注明手术的大概时间),患者或患者家属要与病理科填写《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病理科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知情同意书》;如手术取消或手术时间变动,有关科室要及时通知病理科,手术中确需临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者,手术主刀医师要提前一个小时与病理科联系,并及时将申请单送达病理科。(2)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的标本要及时送病理科,标本不要固定。细胞学病理检查标本的送检
(1)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取材好应尽快送至病理科(浆膜腔积液不能在20℃以上的室温中停留超过2小时)。
病理组织检查 篇3
【摘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肝组织活检病理,需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这种教授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肝活检组织病理 教学 体会
【基金项目】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资金项目(2013Y01)。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42-01
相对于病理大体标本来说,讲授病理切片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学习过程,因此病理实验教学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病理实验授课的一大难点,我作为一名肝病病理老师总结了一套比较科学、易懂的病理实验课讲授方法。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在体内扮演着分解毒素、储存糖原和蛋白合成等功能。因此,全身各脏器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的异常及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1],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肝的病理学改变,而这些改变很多是没有特异性的,很多肝穿组织诊断是描述性诊断,并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学生在学习肝脏病理诊断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我会告诉同学们,学习病理知识一定不能管中窥豹,不要仅局限在病理切片的观察,一定要与临床大夫多沟通,并注重实验室检查,因为无论是肝脏原发病变还是其它疾病继发的肝脏损伤,一般都会有临床症状(黄疸、乏力等)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改变,所以当我们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后,我们会发现肝穿的病理诊断报告会减少描述性诊断,而是更多的改为符合临床诊断。我们肝病组在以往研究中总结了肝穿组织常见的肝脏疾病,接下来我将在肝穿病理专业的教学中把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结合起来,对肝穿组织常见疾病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肝穿病理诊断的认识,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形态学讲授。
一、乙型肝炎
临床特点: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等症状[2]。实验室检查:HBSAg(+)。病理学特征:肝细胞毛玻璃样改变是乙型肝炎病理特征性改变,还表现为细胞水肿、点灶状坏死、脂肪变性和细胞内脂褐素沉积,出现汇管区扩大和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扩大是由炎细胞浸润的表现,汇管区内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教学体会:强调患者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临床),HBSAg(+)(实验室检查),细胞水肿、点灶状坏死等(病理学)。
二、脂肪肝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主要还是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3],任何影响代谢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4]。临床特点:有饮酒史或者有代谢综合征、肥胖、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等代谢异常。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广泛的脂肪变性,可伴有炎细胞浸润。
教学体会: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和脂肪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若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必须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教学中强调病史(临床),肝细胞广泛的脂肪变性,可伴有炎细胞浸润(病理学)。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免疫性肝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5]。
临床特点: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疲劳、皮肤瘙痒和/或黄疸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和(或)r-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病理特征:为非化脓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破坏。
教学体会:中老年女性,疲劳、皮肤瘙痒和/或黄疸(临床),碱性磷酸酶(ALP)和(或)r?鄄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非化脓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破坏(病理学)。
四、丙型肝炎
临床特点:大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患者感轻度乏力、纳差或腹胀[6]。实验室检查:大多有轻中度血清转氨酶的增高。病理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和小胆管炎等。
教学体会:大多无临床症状(临床),血清转氨酶的增高(实验室检查),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等(病理学)。
肝穿组织病理活检,如果仅从病理形态学观察,通常给予病理描述性诊断,如果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给予符合性诊断或者明确诊断,这才使得病理诊断在评估肝脏疾病中体现其应用价值。单一的病理形态学描述比较枯燥乏味,而三者结合诊断不仅有利于学习记忆,同时可避免病理形态学的枯燥记忆,镜下和实体结合授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庞淑珍,欧晓娟,石晓燕,等.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8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0):36-39.
[2]Lu FM,Zhuang H.Management ofhepatifis Bin China.Chin MedJ(En91),2009,122(3):3-4.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Prashanth M,Ganesh H K,Vimal MV, et a1.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PI,2009,57(3):205-210.
[5]刘鹏举,马方,楼慧萍,等.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9):697-698.
[6]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2):99-101.
[7]杨志国,许家璋,李平,等.49例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的启示.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6(12):1919-1920.
作者简介:
病理组织检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9年1至4月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或者住院患者中符合已婚、有生育史, 既往无相关病史;并且在液基细胞学检查后6个月内均有活检或者手术标本的病例, 以组织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共计120例, 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为40.14岁, 产次0~4次。
1.2 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
采用安必平全自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仪制片, 制片后首先评估标本质量, 其中3例不满意涂片从研究组中剔除, 剩余117例由两位细胞病理医师在全盲的情况下以2001版的TBS系统进行读片并评估, 意见不一致时请第三位医师进行评估。2001年TBS诊断标准: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 (NILM)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病变 (ASC-H)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包括HPV感染)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鳞状细胞癌 (SCC)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 (AGC) 和腺癌 (AC) 。组织学活检前行宫颈醋酸发白试验或碘试验, 在阴道镜下观察, 并于阳性区域取活检, 如为阴性则取宫颈12、3、6/9点各一粒检验。活检组织学诊断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 (即CIN, 包括CINⅠ、CINⅡ、CINⅢ) 、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 ;活检组织学报告由两位经验丰富高年资医师同时阅片, 作出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和EXEC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结果似然比、阴性结果似然比等诊断性试验常用指标。
2 结果
2.1 117例细胞学检查共检出ASCUS及以上病变26例, 占20%, 其中ASCUS为15例, 占12.8%;液基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的比较, 见表1。
2.2以ASCUS为阳性界点和以LSIL为阳性界点的分层研究, 四格表分别如下 (表2、3) 。以ASCUS为界点时, 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2;阳性结果似然比 (LR+) 为13.16;阴性结果似然比 (LR-) 为0.05;阳性预测值为0.73。阴性预测值为0.99。以LSIL为界点时, 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0.50;特异度为0.99;阳性结果似然比 (LR+) 为48.5;阴性结果似然比 (LR-) 为0.51;阳性预测值为0.91, 阴性预测值为0.91。
3 讨论
一般认为, 液基细胞学无论从制片技术及诊断性能上都要优于传统涂片检查,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 LCT对常规人群HSIL和LSIL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59.7%和65%, 且LCT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比传统涂片都显著降低。潘秦镜等[2]报告, LCT能检出100%的SCC、97%的HSIL、61.4%的LSIL, 显示了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假阴性率仅为2.3%, 大大低于传统巴氏法的15%~50%。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液基细胞学技术, 传统涂片似乎正在慢慢被取代。我们的研究显示, 在以ASC为界点的分层研究中, 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特异度稍低于敏感度, 但均为高于90%的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对于传统涂片的60%~8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说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我们认为, 得出的这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与我们选择的病例偏倚有关, 在主动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其阳性预期值要远高于一般无症状的筛查人群。在以LSIL为界点的分层研究中, 灵敏度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是因为TBS诊断系统中存在ASC这样一个“灰色区域”的原因。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 是宫颈TBS诊断系统中的一种不确定细胞学诊断方法, 被称为细胞学诊断中的“灰色地带”。在TBS筛查出的阳性患者中, 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是一个常见的诊断[3,4,5], 这些病例经过组织学检查, 一部分可能会检查出肿瘤性病变, 另一部分也可能是子宫颈的良性病变, 如老年性鳞状上皮萎缩、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性增生等, 而且ASCUS诊断的人为因素及主观性很强, 导致这些诊断的可重复性差。临床工作中, 如果ASCUS的诊断比例过高将会增加误诊病例, 比例过低, 又会使部分阳性患者漏诊。国内文献报道ASCUS的诊断在LCT检查中占到5.71%~7.23%, 美国国际癌症协会的数据提示在合理的情况下应将其控制在5%左右。我们的研究中高达12.8%的ASCUS比例仍然同我们选择的病例偏倚及样本量过小有关。据报道大约20%ASCUS经组织活检后被证实为CINⅡ或以上病变[6]。在我们研究的15例ASCUS活检后证实有3例为CINⅡ, 占20%, 与报道一致。另外在以LSIL为层面的诊断分析中, 敏感性降低的同时, 特异度有所升高, 阳性似然比也由ASCUS层面的13.16增加到48.5。说明如果以LSIL为起点进行阴道镜活检, 虽然诊断的准确性增加了, 但也会使较多的阳性病例甚至是高级别病变的病例漏诊。因此, 本着筛查的目的, 如果把液基细胞学作为单一的筛查诊断, 应以ASCUS作为阴道镜检查的起点, 尤其是在有症状主动就诊的人群中筛查更为重要。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在判读为不满意标本的三个病例中, 随后的组织学证实一例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一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CINⅡ) , 另一例是阴性[7]。根据TBS系统所述的一项纵向的研究发现, 经处理和判读的不满意标本通常来自更多高危患者, 其中相当数量的患者随访是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癌。这提示我们对于判读不满意的样本需要慎重处理。
参考文献
[1]Peto J, Gilham C, Fletcher O, et al.The cervical cancer epidemic that screening has prevented in the UK[J].Lancet 2004, 364 (9430) :249-256.
[2]潘秦镜, 李凌, 乔友林, 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4) :50-53.
[3]Cheung AN, Szeto EF, Leung BS, et al.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conventional cervical smears:a comparison study in an Asian screening population[J].Cancer, 2003, 99 (6) :331–335.
[4]Cheung AN, Szeto EF, Ng KM, et al.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on cervical smears:follow-up study of an Asian screening population[J].Cancer, 2004, 102 (2) :74-80.
[5]Quade BJ, Yang A, Wang Y, et al.Expression of the p53 homologue p63 in early cervical neoplasia[J].Gynecol Oncol, 2001, 80 (2) :24-29.
[6]Castle PE, Sadorra M, Garcia F, et al.Pilot study of a commercialize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genotyping assay:comparison of HPV risk group to cytology and histology.[J].Clin Microbiol, 2006, 44 (11) :3915-3917.
酒精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篇5
基本病理改变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酒精性肝病最常见的形态学改变,以大泡性脂肪变性或混合性(大泡性和微泡性)为主[1]。微泡性脂肪变性常见于中毒或某些急性重症患者,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胞浆内较多微小脂滴聚集在细胞核周围,胞核位于细胞中央,HE切片上胞浆呈泡状或颗粒状,有时难以识别。冰冻切片时可用油红O和苏丹黑染色显示脂滴成分。大泡性脂肪变性的细胞胞浆内有一个或几个大的脂滴,挤压胞浆,细胞核位于一侧,组织处理时脂滴被脂溶性溶解仅残留境界清楚的空泡。
肝细胞玻璃样变
肝细胞玻璃样变又称为肝细胞透明样变,病变引起肝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胞浆内出现蛋白沉积,包括细胞角蛋白、热休克蛋白及泛素等[2]。组织学上表现为胞浆内索状,块状或颗粒状,明显嗜伊红结构,又称为Mallory小体,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病变显著时,Mallory小体容易识别,但病变较轻时,Mallory小体较小,在HE切片中可能难以识别。细胞角蛋白(CK7、CK18及CK19)和泛素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识别。
肝细胞肿胀
肝细胞肿胀是由于含水增加,细胞体积增大,可为正常肝细胞的 2~4倍,甚至10倍。肿胀的肝细胞胞质淡染、苍白,部分细胞可肿胀成气球样,又称气球样变。气球样变是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发生在肝小叶中央部或腺泡3带。有时在HE切片上难以准确识别气球样变的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较正常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苍白、胞质细腻。免疫标记CK8和CK18染色有助于对其识别,相对于正常肝细胞,气球样变的肝细胞表达减弱甚至消失。另外,肝细胞肿胀时,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出现肿胀和增多,使胞浆呈颗粒状,偶尔可见巨型线粒体,在HE切片上为胞浆内直径约10~20 μm的均质嗜伊红颗粒,巨型线粒体并非为酒精性肝病的特异性表现。
肝细胞坏死
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可出现坏死,细胞溶解。细胞坏死可刺激星状细胞(储脂细胞)活化增生,产生纤维基质,导致纤维化。肝细胞坏死还包括嗜酸性坏死,胞浆水分脱失,细胞皱缩,细胞核消失,呈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依据肝细胞坏死的不同程度和范围,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亚大片坏死和大片坏死。一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时为点灶坏死,坏死细胞周围常见炎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界板处的肝细胞呈灶状坏死。桥接坏死时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带状的肝细胞坏死。肝小叶大部分细胞坏死和几乎全小叶坏死时分别为亚大片坏死和大片坏死。
胆汁淤积
酒精性肝病出现纤维化,特别是门管区纤维化时,可影响小胆管分布及胆汁引流,出现细胞内胆汁淤积,镜下表现为胞浆内淡黄色斑点。
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的脂肪变性常发生于腺泡3带或肝小叶中间,位于中央静脉周围,严重时可出现肝小叶弥漫性脂肪变性。肝活检时超过5%的肝细胞出现胞浆内脂肪空泡时可诊断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超过5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时为脂肪肝。此时肝脏体积明显增大,颜色黄,质地脆,有油腻感。单纯性脂肪肝被认为是酒精性肝病非进展性的阶段,停止摄入酒精,患者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酒精性肝炎和纤维化
酒精性肝炎被认为是酒精性肝病的进展形式。组织学上有如下表现。
1 肝细胞脂肪变性。
2 炎症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也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散在分布于肝小叶内和门管区,如果门管区炎症超过肝小叶,提示可能同时存在慢性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特别是界板出现活动性炎症时。
3 肝细胞损伤,以气球样变为代表,可伴有或不伴Mallory小体,以及肝细胞坏死。
4 细胞周围纤维化,约40%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出现肝脏纤维化。酒精性肝纤维化最早出现在肝小叶中央中心静脉周围或腺泡3带,网织纤维和弹力纤维增加,随后出现小叶中央窦周隙纤维化及肝窦周围纤维化,影响肝血窦通透性。外周的纤维化从门管区开始,向小叶中央纤维化区发展,形成蜘蛛网样纤维化。少数病例出现小叶中心纤维化实质区域相互融合以及中央至中央的桥接纤维化(即硬化性透明样坏死)。硬化性透明样坏死常伴有静脉阻塞,可引起非硬化性门脉高压。单个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可将细胞相互分离,形成所谓的“鸡爪样”纤维化。门管区纤维化可伴有小胆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类似慢性胆管炎。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纤维化持续发展,到病变晚期,纤维化扩张至小叶周围,周边坏死,并将中央静脉与门管区连接起来,以及门管区相互连接,小叶结构不清,肝细胞再生,出现肝硬化。小叶中央纤维化持续产生,门管区纤维化相互连接,可出现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为微小结节型,伴有酒精性肝炎时可提示病因。不伴有酒精性肝炎时,出现结节周缘结构不清,脂肪变性及中央静脉阻塞时应怀疑酒精性病因。随着病变进展,微小结节可变为粗细结节混合,结节不规则,形态与其他疾病所致的肝硬化难以区别。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诊断报告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为提供详细的肝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需要对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纤维化进行分级[3]。
酒精性脂肪肝根据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分为4度(F 0~4):
F0,<5%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F1,5%~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F2,31%~5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F3,51%~75%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F4,>75%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炎脂肪变性与酒精性脂肪肝一致,分为4度(F 0~4)。炎症依据程度不同分为4级(G 0~4):
G0,无炎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变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脉周围炎;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G4,融合性坏死和(或)桥接坏死。
酒精性肝纤维化依据范围及形态,分为4期(S 0~4):
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至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桥接纤维化;S4,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酒精性肝炎F(0~4);G(0~4);S(0~4)。
酒精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酒精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肝炎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似,两者相比不存在质的差别,但酒精性肝炎炎症浸润更明显,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更严重。非酒精性肝炎脂肪变性更显著[4]。
病毒性肝炎炎症常见于门管区,严重时出现明显的界板炎症,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毛玻璃样肝细胞,纤维增生最早出现在门管区周围,逐渐形成连接不同小叶的纤维间隔。此外,病毒性肝炎可以出现HBsAg、HBcAg等免疫标记阳性表达。
(由于版面所限,参考文献已略,如有需要,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编辑:邱静静)
摇 头
医学院学生来实习,主任领着他们来到病房,说:“等会儿你们看一看病人的病情,知道的就点头,不知道的就摇头。”
学生甲先去看了看,摇着头出去了;学生乙跟着去看,也摇着头出去了,主任看着他们叹了一口气。
当主任正准备领着学生离开时,那个病人突然跳下床抱着他的腿,大声哭道:“主任,救救我啊,我还不想死。”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四川有个进士叫熊敦朴,号陆海,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自做官以来,从史馆调到兵部,后又降职为别驾。调任之前,他前往当年的主考官江陵人士张相公家作别。张相公说:“您与我都教过书塾,出身微贱都是一样,痛痒相关,今后在仕途上,还是小心谨慎为好。”熊敦朴说:“老师您恐怕未见得痛。”张说:“您怎么知道?”熊说:“王叔和的医学口诀上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张大笑。
病理组织检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MPE患者120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评估及影像学检查(X线片、CT和超声检查)明确胸腔积液的存在。纳入标准 :⑴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 ;⑵患者此前未接受放化疗或胸腔手术治疗 ;⑶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肾脏、肝和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正常 ;⑷KPS评分≥30分,且预计生存期≥12周 ;⑸无内科胸镜检查禁忌症 ;病历资料完善,知情同意本研究。男82例,女38例,年龄21 ~ 80岁,平均(53.5±12.9)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乳腺癌9例,卵巢肿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双侧胸腔积液10例,左侧胸腔积液52例,右侧胸腔积液58例,87例为血性胸水,33例为非血性胸水。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 方法
经B超定位,应用ARROW管行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使用无菌的胸腔穿刺包行胸腔穿刺,胸水收集在无菌的胸腔穿刺袋中,一切操作均符合标准胸腔穿刺术流程。每次引流胸腔积液300 ~ 400mL,间隔4 ~5h,关闭引流通道,更换引流袋,重新收集引流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每次送检胸腔积液不少于200mL,3000r/min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物涂片,95% 酒精固定30min后行HE染色,通过光镜行细胞学检查[4]。换下的引流袋保持与空气隔绝状态,室温保存4 ~5h后,引流袋内可见块状沉淀物出现,选择外观较实类似组织状的沉块。以10% 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行光镜检查,由主治医师以上病理科医师读出病理结果[5]。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 3 次送检结果
120例病例,分三次抽检,每次抽检40例,第一次抽检结果组织病理法阳性检出38例,细胞学法27例 ;第二次抽检结果组织病理法阳性检出35例,细胞学法26例 ;第三次抽检结果组织病理法阳性检出35例,细胞学法24例 ;组织病理法检查共检出MPE阳性108例,阳性率为90.0%,细胞学法共检出MPE阳性77例,诊断阳性率为64.2%,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种方法组织类型明确率结果比较
组织病理法检出的108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105例,明确率为97.2%,而细胞学法检出的77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61例,明确率为79.2%,两组组织类型明确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MPE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大部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它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严重的胸腹水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MPE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是3 ~12个月,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MPE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7]。目前MPE的确诊有赖于胸水脱落细胞学或胸膜活检病理,脱落细胞学诊断具有快速有效,简便易行和创伤小等特点,其诊断MPE的特异性接近100%,但是其灵敏度只有50%,其灵敏度较低,造成漏诊和误诊的几率偏高,约5.8% 被检测病例的胸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恶性可疑[8,9],据文献报道该法仅在诊断转移性腺癌时灵敏度高于70%,而诊断间皮瘤的灵敏度仅约10%[10],诊断鳞癌的灵敏度为20%,对侵及胸膜的肉瘤诊断灵敏度仅约25%[11]。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MPE患者采取两种不用的方式进行诊断,即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为以后的MPE诊断方式选择做数据支撑。本次研究发现,3次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总阳性率为90.0%,远高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64.2% 的阳性检出率。分析原因可能为(1)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沉淀了大量的炎性细胞和脱落细胞,聚集度大,因而检测时减少了假阴性和假阳性发生几率[12,13];(2)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检查送检样本量更大,可以避免因样本准备过程中对细胞的损坏而造成的假阴性结果[14,15]。因此,其对于MPE的检出更为准确可信。本研究还发现,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癌组织的确定性高达97.2%,明显高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这对于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都具有提示作用。
综上所述,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MPE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具有微创和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对MEP患者使用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进行诊断,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诊断率,减少或避免胸膜活检、肺活检等有创操作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有效地指导治疗,降低误诊率,使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早期明确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方案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在基层医院缺乏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疾病早期的诊断率,节约医疗资源,获得更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评估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MPE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沉淀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法),同时胸腔积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对照组(细胞学法);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组织病理法检查出MPE阳性108例,阳性率为90.0%,细胞学法检出MPE 77例,诊断阳性率为64.2%,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法检出的108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105例,明确率为97.2%,而细胞学法检出的77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61例,明确率为79.2%,两组组织类型明确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MPE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微创和快速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病理组织检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中心进行乳腺肿块检查的60例患者, 其中左侧肿块32例, 右侧肿块25例, 双侧肿块患者3例。患者年龄为21~68岁, 平均为 (43±3.30) 岁。这60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存图, 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去省市三甲医院进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的病例诊断结果。
1.2方法:仪器选用aloka3600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100 MHz。检查方案为:患者取仰卧位, 双手尽量向两边伸展, 从而将乳腺以及腋窝充分暴露。以乳头为中心, 分为4个象限, 探头依次扫描, 对腋窝淋巴结和乳腺边缘组织也要扫描, 不能遗漏一处。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描双侧乳房、腋窝以及邻近的组织, 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测量动脉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以及血流Adler分级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情况, 以及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等, 测量动脉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以及血流Adler分级情况, 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分级为[3]: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Ⅱ级:中等量的血流;Ⅲ级:血流信号丰富。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 (±s) 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肿块的类别:乳腺肿块的类别分为恶性肿块以及良性肿块, 其中60例患者中经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为良性肿块, 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46例, 相符率为92%, 其余10例超声检查显示为恶性肿块, 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9例, 相符率为90%, 见表1。
2.2 良性、恶性乳腺超声检查特征对比分析:超声声像图主要从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四方面对良性、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良性、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各项指标比较分析:良性乳腺肿块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方面显著低于恶性乳腺肿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4], 乳腺肿块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雌激素分泌旺盛, 长期的刺激乳腺组织, 从而导致上皮增生, 形成大小不一的囊肿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 是妇女乳腺的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 而且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对妇女的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超声检查虽然能够较早的发现并且诊断乳腺疾病, 但是由于乳腺肿块病理结构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超声检查影像图的多样性, 直接会导致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时会出现漏诊、误诊等, 需要将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做统计分析[5]。
我中心通过将60例患者的超声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做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 60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其中有50例患者为良性肿块, 经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46例, 相符率为92%, 其余10例超声检查显示为恶性肿块, 经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9例, 相符率为90%。同时, 良性、恶性肿块在超声声像图的特征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良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光滑、有包膜, 而且内部回声均匀, 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没有包膜、回声不均匀。良性肿块的血流分布都主要以0级分布为主, 而恶性肿块的血流分布都主要以Ⅲ级分布为主, 说明增生性疾病大部分结节处不会显示明显的血流信号, 有研究显示[6], 大部分的癌性肿块可见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主要是由于癌肿内血管丰富, 而且肿瘤生长快, 容易压迫血管, 会产高速高频率的动脉血流频谱。而我中心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在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鉴别和诊断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意义, 但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病症对乳腺肿块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超声影像研究并将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从而提高乳腺肿块疾病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中心进行乳腺肿块检查的60例患者, 运用超声仪对患者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检查, 将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其中有50例患者为良性肿块, 经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46例, 相符率为92%, 其余10例超声检查显示为恶性肿块, 经病理学证实诊断结果相符的有9例, 相符率为90%。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指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检查在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鉴别和诊断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意义, 但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病症对乳腺肿块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病理对照
参考文献
[1]杨德民, 李晨, 杨裕辉, 等.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7 (12) :905-907.
[2]付丽, 傅西林.乳腺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3-242.
[3]王纯正, 徐志章.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73.
[4]王伟平.乳腺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分型与病理组织类型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4) :1849.
[5]张力, 叶丽娥, 陈腾, 等.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 2013, 51 (25) :69-72.
病理组织检查 篇8
1 城市检查井的现状分析
检查井是城市道路的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整体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对交通出行有重要影响。城市的检查井一般是由井座、井盖、井室等构成的[2]。按照检查井形状的不同主要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按照实际用途的不同, 有排水检查井、给水检查井、电缆检查井、煤气检查井、电讯检查井等类型;城市道路检查井的井盖主要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材质, 井室和井身有混凝土结构、砖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3]。
城市道路检查井对道路的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整体美观性等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如下: (1) 道路的破损多从检查井附近开始, 检查井附近的混凝土应力较为集中, 易产生破碎、裂缝、下沉、凹坑等路面病害, 减少道路整体的使用寿命; (2) 检查井本身维修难; (3) 检查井的分布不均匀, 有些地方十密集, 影响城市道路美观。
检查井对城市道路的通车、外观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其病害主要分为行车效果差、外观不整齐美观、路面的衔接不良、人行道检查井高出人行道路面等。因此, 如何防治上述检查井造成的道路病害是市政工程建设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2 城市检查井病理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检查井出现的沉陷开裂等病理危害主要是由路面的沉降不均匀导致的。道路施工中, 检查井的施工顺序需要先为管道预留出井位, 等到管道铺设完成后, 再进行检查井砌筑, 进而再完成最后的道路施工。受外部条件影响, 道路的检查井难以和道路的结构层形成整体。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 排水检查井和城市道路的结构层以及排水检查井都会形成沉降, 但沉降程度不同, 从而影响道路行车。检查井产生沉陷裂缝的具体原因有:检查井周围的回填土质量较差、检查井的自身施工工艺存在不足以及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下面将对这几个原因进行详细探究。
2.1 检查井的施工工艺不足
道路的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整主要源于施工工艺不足。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 难以对检查井附近进行基础夯实, 检查井附近的压实度欠缺, 为通车留下隐患。
道路检查井施工的工艺不足主要表现为: (1) 检查井的高度控制存在误差。检查井的施工放线时, 一般是砌好边石后, 参考边石的高度来确定井盏的标准高度, 此方法忽略道路纵向的坡度, 易造成设计标高与实际标高的误差; (2) 检查井的井身、井盖安装不符合要求。道路应力的不均匀造成路面沉陷、断裂、磨损、波浪等病害。路面受到破坏后, 增大了道路的坑洼面积, 当检查井受到外部撞击时, 井盖非常容易被破坏, 造成破裂或移位; (3) 检查井的基坑尺寸不满足道路施工的要求。基坑尺寸的太小将加剧病害产生的概率; (4) 道路施工流程的影响。在检查井的井桶回填时, 回填材料缺乏密实度, 检查井周围材料的压实度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5) 检查井的衬垫材料强度偏低。衬垫材料强度低, 在车辆来回行走后, 易造成井盖座下沉, 或向车行的方向滑移, 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6) 井内的砌筑质量存在问题。为配合道路施工, 砌筑材料较为粗糙, 易造成井壁的松动。
2.2 地基的承载力不足
检查井的地基承载力不够将造成检查井的下降。在长期行车载重下, 地基土受力压缩使得井体下沉。然而检查井的下沉与附近回填土的沉降高度不一致, 沉降差较大的影响路面状况。
2.3 检查井附近的回填土质量差
检查井周围回填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周围道路的行车使用状况。多数施工方进行回填土的施工时, 难以把控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含水量有偏差的回填土难以满足施工的压实度要求, 易造成井周围的下陷病害。
3 道路检查井施工改进方法
3.1 井身的施工技术要求
检查井应按照道路的设计图纸进行井身施工, 井身的收口最好不要太快。检查井的井身施工应该做到: (1) 提高检查井的井盖质量标准, 改进井盖生产工艺; (2) 设置T型橡胶圈在检查井的框口处, 以加大井框与井盖的吻合面积, 减少碰撞; (3) 改进检查井施工工艺, 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4) 加强路面与检查井的衔接部分砌筑强度; (5) 在井框底部增添齿状物以增强井体与井框的连接稳定性。
3.2 严格控制检查井的高程
检查井与周围路面的高程差是造成路面病害的重要诱因。在检查井施工时, 应遵照设计图纸, 准确完成放线工作, 确保检查井的标高准确性。与此同时, 还需协调检查井标高与周围路面横坡、标高的协调性, 防止高度差的产生。检查井在砌筑时, 要留有道路结构的高程, 不可一次性按标高砌筑到井顶部分, 余下部分应在井壁施工中同步完成, 从而有利于施工中对路基的碾压。
3.3 认真做好检查井基础处理
依照设计方案的图纸进行施工时, 首先应认真做好检查井的混凝土基础, 进而完成后续的砌筑环节。当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利时, 可通过换填处理来提升检查井地基的承载能力。检查井的砌筑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充分了解技术规范、严格按规范操作, 同时做好操作纪律, 建立规范的施工质量责任制。
3.4 检查井井壁周围的回填处理
完成检查井的砌筑工作今后, 通过砂浆进行养护, 随后将在井室附近进行回填处理。首先对于回填材料需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一般的回填工具有人工打夯机、微型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等几种, 需根据施工条件和回填部位的不同灵活选用。回填的调料以雅诗快、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碎石、软砾石、中粗砂为好。根据需要铺实的厚度不高, 选用不同的夯实工具, 而且夯实度、虚铺厚度、压实工具、含水量均需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当回填土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时, 连续夯实约五到六遍即可。尤其是要关注沟槽边缘、井边缘等薄弱部位。检查井施工时, 需层层检查夯实土的密实度, 另外开挖沟槽的大小也影响着回填土处理工作。断面施工需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为肥槽的回填夯实保留一定的工作面, 肥槽缝隙要进行精细处理。回填材料最好选用灰土或素土等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质, 需要对掺有水泥的中砂土进行均匀干拌后再进行回填。回填工作需由专业人员指挥操作, 防止碾压不均匀, 保证不留死角。
参考文献
[1]苏功军.排水检查井对道路行车的危害及防治[J].天津市政设计, 2003 (1) :24-25.
[2]张金华.检查井在施工过程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引进与咨询[J].海峡科学, 2004 (12) :73.
提高病理组织石蜡切片质量的体会 篇9
1固定
标本离体后要立即固定(30 min内),这是制片成功的关键。常规固定液为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量要充分,为组织体积的5~10倍,小标本的固定时间为4 h~6 h,大标本为18 h~24 h或更久[2]。固定的目的是尽量保持组织的生前状态,防止组织死后的变化、自溶[3]。经过这样处理的标本,做成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微细结构[4]。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标本各种各样,因而固定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大标本要沿最大的剖面切开,并平行作多个切面(类似书页式),以便固定液能够尽快地浸入组织内;空腔脏器可以采用灌注的方法固定,也可剪开固定,但应记录腔内容物的颜色、性状及量的多少。
2取材
按照各脏器取材规范的要求取材[2],一般将组织块切取成(1~1.5)cm×(1~1.5)cm×0.3 cm大小,既不能太厚,以免组织处理不完全;也不能太薄,使处理后组织块不平整。另外还要注意先取非瘤性标本,再取肿瘤性标本;并且每取材1例标本都要用流水仔细冲冼器械和台面,避免标本间的污染。取材刀要锋利,切取标本时动作要轻柔,忌用力来回切割。内窥镜等活检小标本要全部取材,用滤纸包裹以防丢失,必要时点伊红标记。要除去组织内的异物。大标本要多处取材,尤其是有不同病变特征的部位。肿瘤根治标本还要取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相交的地方。
3组织处理
我们使用的是莱卡TP1020全自动脱水机,在室温25℃左右进行,包括三个步骤:脱水、透明和浸蜡。
取好的组织块,依次从AF固定液、低浓度酒精、高浓度酒精进行脱水。在95%酒精中的时间应长一些,大约4 h左右;100%酒精中时间不能过长,一般1 h~2 h。脱水彻底与否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如果脱水不彻底将导致切片中出现空洞,切片易散,染色时不仅易脱片,还会污染染液;脱水过度,组织将变硬,切片时碎裂,无法制出完整的切片。
组织块在二甲苯中透明的时间要适当,过短会导致透明不彻底;过长造成组织发脆;两道二甲苯透明的总时间要控制在60 min。
AF固定液、酒精和二甲苯都属于易挥发的液体,使用一段时间后纯度会降低,影响到后续的每个过程,导致组织不能充分的固定、脱水、透明及浸蜡;而且第一缸的二甲苯容易混入酒精和水分,因此脱水机中的各种试剂应根据标本量的多少及时进行更换。在实际工作中,更新液体后,要详细记录每次处理的组织块的个数,将其与液体量进行比较,当发现处理的组织块不如以前能顺利制片时,就可考虑更换液体。这样通过几次总结后,可摸索出经验,一般500 m L试剂能处理500个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小标本的数量可适当进行缩短或延长。这样既能保证组织块处理得当,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液体的利用率。
我们应用三道缸进行浸蜡。第一道缸用的是低熔点的石蜡(54~56℃),第一缸蜡中易带入二甲苯,时间一长,缸中二甲苯的含量上升,造成组织发脆发硬,因此要及时更换。后两道均为高熔点的石蜡(56~58℃),浸蜡的温度略微调高一些,但要控制在58~62℃比较合适。三道缸的浸蜡时间均为60 min[2]。
4包埋
根据组织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不锈钢包埋模(提前做低温处理,可先放入冰箱中),应用二次加蜡的方法[5]进行包埋,这样可以使包埋盒与组织蜡块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分离现象。
小块组织或者碎组织应尽量包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块组织经过脱水机处理后,边缘会不平整,包埋时可用镊子把组织块压平;囊壁组织要立埋,有乳头的组织要沿乳头的纵切面包埋[6]。
5切片
我们使用的是莱卡RM2235切片机,其手感舒适,适用于手动的常规石蜡切片。除每次切片完毕时的清洁外,我们还定期进行保养,精心维护设备,因为好的设备是作出优质切片的保障。切片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考验的是两手的协调和配合。切片前,蜡块要在冷冻台上冷冻一会儿,切片时,相关的螺丝要拧紧,将蜡块在切片机上固定好,调整好各个角度。先进行粗切,修出整个切片平面后,右手以均匀的力量摇轮,左手持毛笔轻轻的将“蜡片带”托出来,多切几张,以便挑选最好的一张。这是因为从冷却蜡块上切下的第一张切片,因为膨胀的原因,常常比切片机设置的数值厚,所以虽然第一、二张切片看上去“更好”,但实际上第三、四、五张则比较接近实际的厚度(一般为3~4μm)。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切片时出现不规则、跳片等情况时,要调整切片刀的角度;另外蜡块在冷冻台上冷冻的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切片会出现冻裂。漂片的力度要适中,避免产生气泡。捞片水温设置在45~48℃,不能过热,否则组织容易散开,结构不完整。切片漂在水中时,仔细观察切片组织是否完整,有皱褶、不完整的要重新切片。时刻保持水的清洁,切不同蜡块时需撇清水面;一次只对一个蜡块的切片进行漂片;仔细调控水温和漂片的时间,捞片时将切片摆正,使其与载玻片长轴方向平行,让组织块在玻片中的1/3左右,距玻片上下缘等距离。贴片后,再放入60℃的温箱内烤片30 min。
6染色
染色步骤可参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需要注意的事项:脱蜡要彻底脱,否则染料难以进入组织和细胞内,影响着色。各染色缸液体量要充足新鲜,新换的染液着色力较强,染色时间可缩短;反之,则延长。仔细观察每张切片呈均匀、透明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清洗二甲苯的100%酒精较易失效,若未及时更换,切片水洗时会呈现出乳白色,这时需要重新脱二甲苯。使用时间久的苏木素液体表面容易出现“金属膜”,应提前过滤后再使用;也可加入适量的甘油,形成一层保护膜。苏木素的染色时间可稍长一些,后续的盐酸酒精分化时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细胞核染色清晰而胞质基本无色为优。伊红避免过染,否则胞核与胞质对比不清晰。切片要湿性封固,中性树胶浓度和量应适当,否则易产生外溢或空泡等。最后切片应当是着色鲜艳,红、蓝分明,对比清晰。
总之,完成一张合格的切片,不仅要对制作过程中近40道工序的规范操作,还要不断地总结,完善各项记录,分析各种问题的成因并及时找出解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武忠弼.临床病理诊断浅议[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7):444-445.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31.
[3]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
[4]陈俊艳.常规病理切片制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7):761-762.
[5]马恒辉,周晓军.组织固定处理及包埋常见问题与对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6):638-641.
病理组织检查 篇10
【关键词】小儿血尿;肾活检病理;血尿病因
血尿是小儿患者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以下是根据资料提供的98例小儿血尿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进行观察与分析来小儿血尿的病因已经进行肾穿刺活检治疗时的一些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因血尿入院的患者98例。在其中,男50例,女48例,最小的年龄是8个月,最大年龄15岁。医治时间为1-4年。其中发病有2周左右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49例,有皮肤感染的患者是9例,有皮肤紫癜症状的5例,尿路刺激症状的有6例,有用药经历的有13例。
1.2方法患者均查出有尿常规、尿红细胞等状态。对其中确认为肾小球血尿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肝肾功能检查、尿蛋白的定量、血脂检查以及肾穿刺活体检测;若明确诊断为肾小球血尿者则进行中段尿培养、20小时尿钙的定量、双肾超声等。
1.3疗效判定尿离心沉淀之后透过检验出红细胞超出3个/HPF,俗称镜下血尿。平均没升尿中血量超过了1ML就会出现淡红色现象,称为肉眼血尿。
2治疗结果
其中肉眼血尿患者有62例,镜下有血尿现象的患者36例。经过检查患者的尿红细胞72例,其中可以确诊为肾小球血尿。另外26例为非肾小球血尿。其中72例肾小球现象与患者结合病历以及其他检查后做出以下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有39例,19例诊断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比例为48.7%;1例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有19例;紫癜肾炎有四例;遗传肾炎有1例;孤立血尿有6例;乙型肝炎有1例;狼疮肾炎有1例。另外25例非肾小球血尿患者结合病历以及其他检查之后做出了以下诊断:泌尿感染12例。其中7例中段尿阳性,大肠杆菌感染5例,克雷白杆菌感染2例;药物血尿10例,分别是7例先锋5号,2例感冒通,1例布诺芬;泌尿结石有3例;20小时尿钙定量有1例,经诊断确诊为特发性高钙尿症。而后对30例肾小球血尿患者的表现并且治疗后效果不佳、病情恶化超过了5个月的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检查,增生性的肾小球肾炎为13例,局灶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有2例,病变较微小的有3例,膜性肾病有3例,膜增生肾炎有4例,IgA肾病有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的性肾小球肾炎有2例,狼疮肾炎有1例。
3讨论
血尿是儿科临床症状中的常见症状之一,病因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大多数的原因是泌尿系统本身导致的,尤其主要是以肾脏免疫系统的疾病而引发的。由本次调查的病例中可以得出引起血尿的病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药物血尿等,而后是孤立血尿、紫癜肾炎、泌尿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遗传肾炎、狼疮肾炎、乙型肝炎等等。其中特发性高钙尿症在此次抽选的病例中只有1例,占1%,根据国外的报道称其发病率占血尿发病率的1/4低,对于非肾小球引发的血尿小儿患者依旧要重视20小时尿钙定量检查。其次在非肾小球性血尿小儿患者中,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身材偏瘦并且伴有左侧腰腹痛的患者应该重视肾脏B超检查以及多普勒检查,之后再看是否可排除胡桃夹现象的。由此次病例中药物血尿的比例可知,日常中必须要重视药物性血尿的问题。治疗时多使用抗生素,比如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先锋类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本次测试缘由由头孢拉定及感冒通引起,所以要严格掌握患者使用药的计量,尽量避免使用了肾毒性大的药物,从而引起更多的并发症[3]。
本次肾穿刺的活体检测中,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于病理的分布类型不能直接体现出肾小球疾病的分布情况,但是却可以发现在同一临床表现中的不同表现[4]。不过,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理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根据本次调查得知,大概有10例对激素较为依赖的肾病综合症的患者病理结果是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有4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2例,膜性肾病1例,病变较为微小的有1例。主要的具体表现是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有显著的好转。孤立血尿的患者病理结果为IgAN肾病的有2例,据相关的报道表明小儿孤立血尿病理是以IgA肾病、系膜增生与薄基底膜肾病最為多见。这与本次的调查基本一致。不过其中紫癜肾炎的患者通过肾穿刺活检之后确认了病情。由此可见,肾穿刺活检的方法对小儿患者血尿以及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可以明确诊断、对于之后的医治以及了解后者非常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2]张梓荆.儿科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9).
[3]纪泽泉.儿童药物性血尿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5).
[4]尹广.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03).
病理组织检查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接收了75例妇科肿瘤患者, 这些患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76.5±43.5) 岁, 患者在术前的营养状况、病变程度以及心理以,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于75例患者术前而言, 均不进行放疗和化疗。对于妇科肿瘤手术的术中而言, 全部患者要进行两类手术, 需进行双侧附件切除术, 以及筋膜外子宫切除术。若患者情况已出现累积宫颈, 则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术, 以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术中中恶性肿瘤的类型、程度评估, 以及对于病变组织而言, 评估浸润肌层的深度, 均采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来进行。而对于妇科肿瘤手术术后而言, 术后子宫样本的检查, 则采用石蜡病理检查的方式。
1.2.2 观察方法
75例妇科肿瘤患者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检查, 分别采用快速病理检查, 以及石蜡病理检查, 并对其结果进行核实, 全部由病理医生来进行。在进行肿瘤分级时, 采用FIGP系统的规定标准, 分别为G1、G2、G3。浸润肌层的深度进行分类, 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其分级标准是由浸入程度决定, 按照级别划分依次为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
1.3 评估标准
对快速冰冻和石蜡这两类检查方法结果进行比较, 其主要以在肿瘤分级的判断中, 两者的符合率进行差异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79例肿瘤患者的判断肿瘤分级中, 提示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但是肿瘤分级为G1, 两类检查方式各1例。有14例患者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中, 提示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在石蜡病理检查中, 提示为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为G1。两者总的符合率为60.6%, G1为61.4%, G2为92%, G3为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79例肿瘤患者病变组织浸润肌层的深度分级中, 两者诊断结果为I级符合率为29.5%, 诊断结果为II级符合率为89.7%, 诊断结果III级符合率为9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于妇科肿瘤手术而言, 在进行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时, 通常采用传统的方式, 即子宫附件切除。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 在进行手术病理分期时, 如具有高危因素时, 导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发生, 则可认有患者的肿瘤分级因素, 以及患者的浸润肌层程度因素。除了这两种重要因素, 其影响因素还有宫颈受累, 以及稀有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中, 少见类型包括了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和鳞癌, 透明细胞癌也是少见类型之一。这些因素也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影响, 也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也是其重要的切除决定依据。
现如今, 对于恶性肿瘤而言, 术前评估的手段也较多, 比如影像学诊断和分段诊刮, 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是其术前评估手段。但是, 目前对于恶性肿瘤而言, 其在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 是以妇科检查为基础的, 术前临床分期用来作为基础的, 还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制定, 以及影像学诊断。术前临床分期还有另外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即为淋巴结切除的决定。相关研究表明, 病理分级结果不是全部相同的, 比如术前分段诊刮的结果, 与术后石蜡的结果, 两者结果相比较就是不相同的。而且分段诊刮存在一定的缺点, 对于肌层浸润的深度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因此在进行术中分期时, 只能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对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来说, 主要体现在其可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深度的判断, 判断一些高危因素的产生情况, 比如子宫外转移。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术中的协助, 帮助患者进行手术的决定, 比如淋巴结切除决定。因此,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术前以及术后都有很大的作用, 包括术后辅助治疗, 以及术前分期评估。
在妇科肿瘤手术中, 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有不少的学家对其准确性做出了怀疑, 认为其准确性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标本, 在标本的诊断中, 会受到病灶过小的影响, 还有标本分化程度也是影响因素。在进行冰冻切片时, 技术上的不足也会影响准确性, 主要体现在切片质量较差, 进而对阅读标本造成障碍, 导致分级困难。相关研究表明,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是较强的, 在大部分的情况中, 其诊断结果是可以采用的。尤其是在肿瘤分化差的患者, 以及浸润肌层深的患者。相关研究也证实了其诊断结果的可用性。
综上, 在进行妇科肿瘤手术时, 病理检查的结果具有其特定的价值, 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其诊断准确性若出现偏差, 大多数的情况是在高分化患者身上, 以及出现在浅浸润患者身上。但是对于全面分期手术而言, 其判断不受其影响。相对的来说,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 即淋巴结切除的决定作用。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吴琼蔚, 谢晖亮, 马成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6) :460-463.
[2]金艳艳, 杨尧华, 史云.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的指导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 2012 (8) :731-732.
[3]张惠, 汪希鹏, 李卫平.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9 (3) :242-244.
【病理组织检查】推荐阅读: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05-21
论离体病理组织、病理切片和组织块的归属07-18
病理、免疫组织化学10-30
病理组织切片论文11-30
小鼠卵巢组织病理06-14
病理组织学特征05-08
病理组织学类型05-30
组织病理学观察07-04
病理组织学特点10-13
护士指导免疫病理之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一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