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学特点

2024-10-13

病理组织学特点(共6篇)

病理组织学特点 篇1

2009年4月份, 重庆市大足县某散养蛋鸡场舒姓畜主饲养2 000羽蛋鸡, 产蛋刚达到高峰, 出现了零星死亡 (鸡群其他一切正常) 。将死亡鸡送检, 多器官出现灰白色、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结节状肿瘤, 数量不一, 大小不等, 略突出于脏器表面, 主要侵害的脏器有肝脏、脾脏和性腺, 个别已侵害到肾脏、心脏、肺脏、腺胃等。性腺肿瘤比较常见, 有的整个卵巢被肿瘤组织浸润, 呈花菜样。大多数病例诊断结果为内脏型马立克病。其中有2只鸡相继消瘦死亡, 解剖后可见腹腔积有大量黄绿色、清亮液体;内脏器官体积较小;腹腔中所有系膜呈肉样增生, 并挤压胃、肠道形成螺旋状卷曲, 卵泡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萎缩、坏死。经大体剖解较难准确诊断。笔者分别将卵巢系膜及胃、胰脏、小肠、大肠与系膜一同取材, 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的采集

2只死亡鸡分别编为1号、2号, 进行病理解剖;并将卵巢系膜及胰脏、胃、小肠、大肠连同系膜一同取材, 用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1.2 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将固定好的组织按常规方法脱水、透明、包埋、切片、H.E.染色、封固[1], 并应用DigilabⅡ-C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并摄影。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结果

胰脏、胃、小肠、大肠变小, 各器官的系膜均出现肿瘤;瘤体呈不规则的结节状 (见图1) , 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质地坚硬, 切面呈灰白色, 均质、似鱼肉样;胃、肠道被挤压形成螺旋状卷曲;卵泡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萎缩、坏死 (见图2) 。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胃、肠、卵巢系膜瘤体细胞呈嗜碱性的团块旋涡状, 细胞异常增多 (见图3)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细胞比例增大, 有的呈梭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异形性显著;大多核膜较厚, 染色质颗粒粗大, 细胞核深染, 有异常核分裂相, 胶原纤维少 (见图4) 。

3 分析与讨论

结合病理解剖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2只鸡的病变均为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 凡有结缔组织的部位均可发生, 多见于皮下、黏膜下、肌肉间隙等[1]。本研究中2只鸡的胃、肠、卵巢系膜上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 多形性显著, 有的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深染, 有异常核分裂相;胶原纤维少, 与原组织形态差异大。说明该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 异形性大, 完全符合纤维肉瘤的特征, 为恶性肿瘤[2]。

恶性肿瘤组织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较强, 可使氨基酸重新合成肿瘤蛋白, 有利于肿瘤生长。肿瘤组织合成DNA和RNA的能力较强, 所以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快, 分裂能力强, 并呈异常分裂相。

肿瘤是一种特殊的增生组织, 在动物体内的生长过程中以特有的代谢方式掠夺动物机体的营养, 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 并产生一些酶类, 使组织形成完全不同的恶性增生物;同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损伤机体, 即依靠宿主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又毒害宿主。在毒素的作用下,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发生自身中毒, 导致机体呈恶异质变化, 最后消瘦死亡。

鸡群在纤维肉瘤发生前后均有内脏型马立克病零星出现;因此怀疑本病由马立克病毒所引起。

参考文献

[1]董常生.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赵德明.兽医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病理组织学特点 篇2

关键词:胃肿瘤;青年;临床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54-0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在35岁及以下者为青年人胃癌,由于对其特点认识不足,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对其发病特点和病理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本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439例,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87例,占6.05。通过定期随访卡获得信息,并以信件、电话及门诊随访等方式随访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其性别、年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按Kaplan—Meier方法分别绘制各组生存曲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

1.1性别和年龄

1439例胃癌患者,其中男1093例,女346例,男女之比为3.16:1。青年人胃癌87例,其中男性40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71士4.05岁;女性47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0.20+4.35岁;男女之比为1:1.1 8;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程

病程指出现临床症状或上腹部疼痛的规律改变或症状加重至病理确诊时间,最短1天,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9.31个月。1 3临床症状及诊断:患者大多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50例,占57.47,均为隐痛或胀痛;呕血、黑便及便血16例,食后饱胀及呕吐12例,消瘦8例,吞咽困难3例,食欲不振2例,其他(包括阴道不规则出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2例。诊断方法中选择胃镜检查65例(占74.71%),上消化道造影20例(占22.99),其余2例(占2.30%,分别为查卵巢B超时发现卵巢肿块,系妇科卵巢切除术中探查发现胃肿块并经病理证实)。

1.4病变部位、gorramn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类型

(1)病变部位:胃窦部40例(45 98),贲门部22例(25.28%),胃体部19例(21,84),全胃癌6例(6.90)。

(2)Borramnn分型:I型7例(8.05),Ⅱ型17例(19.54 oA),Ⅲ型43例(49.43),Ⅳ型20例(22,98),Ⅲ、Ⅳ型63例(72.41)。

(3)临床分期(按uIec分期):I期8例(9.20),Ⅱ期15例(17.24),Ⅲ期25例(28.74),Ⅳ期39例(44.82),Ⅲ、Ⅳ期64例(73.56%)。

(4)组织学分型:低分化腺癌3 5例(40.22),黏液腺癌23例(26.44),腺癌1 8例(20.69 oA),印戒细胞癌4例(4.60),管状腺癌3例(3.45),乳头状腺癌2例(2.30),腺鳞癌2例(2.30 oA)。

2治疗结果

本组87例中,12例未行手术;接受手术治疗75例,手术率86.21,手术切除64例,手术切除率85.33;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占54.67,姑息性切除术23例占30.67,胃肠吻合5例占7.81,探查术6例占9.38。87例术前、术中均未化疗,术后78例均采用5一氟尿嘧啶、阿霉素和丝裂霉素(FAM),或优福定和丝裂霉素(UFIM),或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一氟尿嘧啶(FOL-F0x)化疗,各种类型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对预后影响具有可比性。

3预后

87例中,随访78例,9例失访,随访率89.66。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7、20.69、8.05;中位生存期31.6月。

3.1性别与生存率的关系

本组1年、3年、5年生存率,男性分别为50.16、20.00%、7 5;中位生存时间31.3月。女性分别为49.31、21.28、8.51;中位生存时间31.87月。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病变部位与生存率的关系

各病变部位1年、3年、5年生存率,胃窦部分别为70.10、30.00、12.5;中位生存时间41.2月。胃体部分别为52.63、26.32%、5.26;中位生存时间24.5月。贲门部分别为45 45、4.55、4.55;中位生存时间17.4月。全胃癌中位生存时间4.2月。胃窦癌生存率高于其他部位胃癌,经统计学处理,胃窦部与贲门部(P

3.3 gorramnn分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按Borramnn分型,各型1年、3年、5年生存率:I型分别为85.71、57.14、42.86;中位生存时间60.5月。Ⅱ型分别为70 59、47.06、11.76;中位生存时间47.2月。Ⅲ型分别为51.14%、13.95、4.65;中位生存时间21.3月。

13型分别为35.00、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1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型生存率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型、Ⅱ型生存率均高于Ⅲ型、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生存率高于Ⅳ型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临床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

临床各期1年、3年、5年生存率,I期分别为87.50、62.50、50.00;中位生存时间64.5月。Ⅱ期分别为93.33、53.33、20.00;中位生存时间54.4月。Ⅲ期分别为52.00、20.00、0.00;中位生存时间21.4月。Ⅳ期分别为31.15、0.00、0.00;中位生存时间6 3月。各型生存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两两比较,I期生存率高于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生存率高于-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Ⅱ期生存率均高于Ⅲ期、Ⅳ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组织学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

分化较好的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腺鳞癌的中位生存时间49.5月;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时间33,2月;前者生存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处理,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6手术切除情况与生存率的关系

根治性切除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43.90、17.07,中位生存时间48.6月;姑息性胃切除手术中位生存时间14.9月;胃肠吻合中位生存时间4.3月;探查术中位生存时间4.2月;保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3.5月。根治性切除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切除生存率高于非切除治疗生存率(包括胃肠吻合、探查术及保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姑息性切除与胃肠吻合相比P<0.05;姑息性与探查术相比P<0.05;姑息、性切除与保守治疗相比P<0.05)。

4讨论

据文献报道,青年人胃癌占胃癌的1.8~9.8,本院同期收治胃癌1439例,其中35岁以,下胃癌87例,占5.35%,与文献资料相符。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多见口,本组男女之比为1:1 14。Furukawa[3]等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女性激素是促进胃癌发生与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Nishic等对胃癌细胞内雌激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男性胃癌细胞内有雌激素存在,女性特别是弥漫浸润型胃癌细胞内有很高的雌激素水平。女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受体及胞质内的雌二醇有关,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黏膜屏障功能。

肉鸡气管阻塞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篇3

本研究对出现气管阻塞症状的自然发病鸡的气管和肺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旨在为肉鸡气管阻塞的临床诊断提供病理样本, 为该病的防治及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

气管、肺脏, 取自山东省聊城市某肉鸡养殖场的21日龄发病鸡群。

1.2 主要仪器

生物组织包埋机、轮转式切片机、电脑生物组织摊烤片机, 均购自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光学显微镜, 购自Nikon公司。

1.3 剖检观察

对临床发病鸡进行外部检查和病理剖检, 观察大体病理变化。

1.4 病理组织学观察

取发病鸡只的肺脏和气管组织, 用10%甲醛固定, 经各级浓度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 65℃浸蜡, 常规石蜡包埋, 制作5μm厚的连续切片[4], 二甲苯脱蜡, 苏木精-伊红染色 (H.E.染色) , 中性树胶封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器官组织的病变并拍照[5,6]。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 采食量严重下降, 死亡率急速上升。发病初期鸡群精神状况变化不明显, 只表现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病鸡以甩鼻、咳嗽为主;2~3 d后症状加重, 鸡群表现为呼噜、喘气、张口、伸颈怪叫等症状, 个别病鸡出现流泪、肿脸, 有些貌似健康的鸡常突然尖叫, 仰卧死亡, 死淘率开始上升。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重鸡采食量严重下降、羽毛蓬乱、缩颈闭眼, 精神沉郁, 呆立, 排绿色和黄白色稀便, 死淘率快速升高, 鸡群死亡高峰期日死淘率可达到10%。

2.2 剖检变化

眼观可见的共同病变主要集中在气管和肺脏。发病鸡只的气管环充血、出血, 黏液渗出增多, 呈红色, 气管、支气管内有体积较大的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个别鸡只气管内黏液增多, 干酪样阻塞物尚未形成。支气管与肺部相连处阻塞严重, 肺脏发紫、发黑, 可见充血、淤血、坏死、出血等变化, 见289页彩图1;用手挤压有泡沫样黏液, 有些病例可见较长的阻塞物深入肺脏内, 见289页彩图2。

2.3 病理组织学变化

2.3.1 气管

表现为气管黏膜水肿、增厚, 固有膜内小血管充血、出血, 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表面纤毛脱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气管上皮细胞脱落, 见289页彩图3~4。对照组气管黏膜纤毛排列整齐, 见289页彩图5。

2.3.2 肺脏

表现为肺脏充血、淤血, 见289页彩图6, 细支气管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以及炎性细胞、红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内也充满分泌物, 有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等渗出, 见289页彩图7。肺泡间隔增厚, 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与少量炎性细胞, 见289页彩图8。

3 讨论

1) 剖检结果表明, 引起肉鸡气管阻塞的病原主要侵害气管、肺脏, 使分泌物增多, 有大量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血管通透性增加, 造成气管腔、支气管腔及肺脏的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渗出物, 上皮细胞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 出血、充血等变化, 导致肉鸡在临床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甩鼻、呼噜、啰音、咳嗽并咳出血痰, 抬头伸颈怪叫, 尤其是在吸气时表现为张口呼吸和发出喘鸣音。

2) 由病理组织切片可以看出, 气管和肺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气管黏膜水肿增厚, 上皮细胞脱落, 血管扩张, 充满红细胞, 血管通透性增强, 造成红细胞渗出, 血液循环障碍;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受损脱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丧失了纤毛, 减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其易受感染;炎性细胞在细支气管周围和肺泡间隔大量积聚, 肺泡间隔增宽、增厚, 呈现出间质性肺炎的特征, 这与微生物 (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鸡舍内环境等因素有关[7];同时肺脏内由于大量的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填满细支气管腔, 使肺脏变成“实变”结构[8], 加重了实质器官的细胞变性, 严重的发展为坏死, 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3) 肉鸡气管阻塞是目前肉鸡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给肉鸡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合研究分析得出, 引起肉鸡气管阻塞症状的病因较多, 包括管理方面和病原因素, 可能的病原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9]、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10]、新城疫病毒、疱疹病毒、支原体、兽疫链球菌[11]、鼻气管炎鸟疫杆菌、大肠杆菌等, 常常又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故感染及发病情况更复杂。到目前为止, 导致该病的具体病原并未完全确定, 这给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带来一定困难。希望能够通过病理组织学研究对该病的临床诊断、防治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守荣, 吴伟胜, 李玉保.肉鸡气管阻塞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 2014, 35 (4) :69-71.

[2]李跃庭.鸡支原体病 (续) [J].山东养禽, 1982 (4) :31-32.

[3]林曦.家畜病理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 (英) 卡林CFA.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技术手册[M].孔庆雷,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5]何书海, 陈宏智.一种快捷安全的动物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技术[J].中国兽医杂志, 2012, 48 (1) :15-17.

[6]吕俊耀, 于晓军, 刘卯阳.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法医学杂志, 2008, 24 (1) :51-53.

[7]鲍恩东.动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8]沈萍, 王延富, 董淑珍.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4 (1) :19-21.

[9]常维山, 王剑, 张伟华.禽流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家禽, 2011, 33 (20) :50-51.

[10]郑念军, 肖炳磊, 缪应兵.肉鸡呼吸道病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 (3) :84-85.

病理组织学特点 篇4

【摘 要】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66例≤35岁经病理确诊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66例比较其差异。结果:年轻组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病理分期III-IV期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选择保乳手术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在病程小于1个月比例、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E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轻乳腺癌就诊时病理分期晚、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较中老年组,年轻组PR阳性率低、Her-2高表达。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病理特征;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48-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但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1]。目前多将年龄≤35岁的乳腺癌称为年轻乳腺癌。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66例≤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为临床诊治年轻乳腺癌提供指导和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923例,其中年龄≤35岁、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的初诊初治的患者共66例,占总病例数7.15%,随机抽取同期收治66例35岁以上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年轻组年龄为25~35岁,中位年龄为31岁,中老年组年龄为36~82岁,中位年龄为47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轻组、中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就诊的时间、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免疫组化指标、保乳手术等几个方面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分期参照AJCC 2002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程 年轻组、中老年组乳腺癌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分别为1d至7年和2d至4年,年轻组病程在一个月内的比例小于中老年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病理学特征 年轻组病理分期III-IV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PR阳性表达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E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保乳手术 年轻组选择保乳手术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国内文献报道,年轻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6.6%-13.7%[3],本组资料中乳腺癌小于35岁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病人的7.15%,与国内年轻乳腺癌发病率基本一致。

研究提示年龄是乳腺癌复发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究其原因年轻乳腺癌误诊率高、发现晚、诊断晚,且较中老年乳腺癌相比,年轻乳腺癌具有较独特的生物学行为[5]。

年轻乳腺癌临床症状隐匿,易受月经周期的影响,且易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混淆,使得年轻乳腺癌在就诊时间上较晚[6]。本组资料中,较中老年组,年轻乳腺癌的就诊时间小于1个月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与年轻女性逐渐重视乳房健康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但也可能是样本量小所致。

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文献报道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中老年患者肿瘤体积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分期晚[7-8]。本次研究中,年轻组肿瘤直径>5cm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年轻女性逐渐重视乳房健康与乳房自检,也可能是样本量小;年轻乳腺癌患者就诊时Ⅲ-Ⅳ期(48%)的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27%),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高于中老年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多项报道结果一致。研究提示年轻女性乳房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丰富,容易出现淋巴及血道转移[9],在本组资料中,虽然两组肿瘤大小无差异,但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年轻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这也是年轻组病理分期晚于中老年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物,也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指标,ER、PR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其阳性较其阴性预后较好,Her-2基因阳性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众多研究表明年轻患者ER、PR低表达比例较高,而Her-2 基因呈高表达[10],本研究中年轻组ER阳性率(59%)低于中老年组(71%),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样本数较少。PR阳性率年轻组(39%)低于中老年组(64%),Her-2阳性率年轻组(74%)高于中老年组(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在病程早期可发生血道转移,手术大小并不对患者生存率起决定性作用[11]。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保乳手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肯定。在本研究中,年轻组保乳率(20%)高于中老年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保乳手术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年轻患者保乳意愿更强烈。但保乳术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年龄是选择保乳术的参考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保乳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12],小于35岁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为大于35岁组的2倍[13],NCCN2007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年龄小于35岁浸润癌是保乳术的相对禁忌症,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相关生物学指标提示良好预后的年轻患者选择保乳术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年轻乳腺癌具有发现晚、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早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提高年轻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年轻乳腺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期对乳腺癌的合理规范化系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Christinat A, Di Lascio S, Pagani O. Hormonal therapie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en, what and for how long?[J]. J Thorac Dis,2013,7(5):36-46.

[2]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68.

[3]王聆宇,汪静.年轻女性乳腺癌 200 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8):8-11.

[4]Cancello G,Maisonneuve P,Rotmensz N,et al. Prognosis and adjuvant treatment effects in selected breast cancer subtypes of very young women ( < 35 year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Ann Oncol,2010,21( 10): 1974- 1981.

[5]Sidoni A, Cavaliere A, Bellezza G,et al.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specificity[J].Breast,2003, 12( 4): 247-250.

[6]吴惠晓. 保乳术后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3): 148 ~ 149.

[7]呼群,张嘉玲,苏乌云,等.年轻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对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3):294-297.

[8]刘胜春 吴凯南.青年乳腺癌 282 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5,34(12):1789-1790.

[9]李梅芳,何建蓉,沈坤炜,等.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0,4(5):172-173.

[10]张德才,张景华,汪萍,等.C-erbB2、PCNA、ER、PR在1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1874-1877.

[11] 韦忠恒,浦涧,韦建宝,等.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 1): 80-81.

[12]Arvold ND,Taghian AG,Niemierko A,et al.Age,breast cancer subtype approximation,and local recurrence after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J].J Clin Oncol,2011,29(29):3885-3891.

[13]Bauer K R, Brown M, Cress R D,etal.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 (ER)-negative,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negative, and

直肠癌下切缘病理组织学分析 篇5

肠癌手术时远侧肠管及系膜的充分切除也可达到,但在下段直肠癌则往往受限,切除过多则无法保留肛门,而切除不足则可能有日后癌症复发的忧虑,传统的保肛手术时,肿瘤远侧(包括系膜)至少切除5.0cm的观点,在近年来颇受争议,目前认为远侧切缘至肿瘤下缘的距离大于2.0cm的观点已明确。通过本组直肠癌切除后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分析也支持此观点。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病人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0~50岁8例,50~60岁8例,60~70岁4例,70~80岁12例,80岁以上2例;分期:DukesB期18例,DukesC期18例;手术方式:Miles手术20例,Dixon手术16例;肉眼分型:溃疡型28例,肿块型8例;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16例,中-低46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伴粘液腺癌4例;淋巴结转移情况:肠周淋巴结转移16例。

2方法

将切取下的标本纵形切开后,展开,平铺于木板上,抻平肠管及系膜,分别用图钉固定,但不能使其有张力,确定肿瘤下缘后,用直尺测量肿瘤下缘1.0cm、2.0 cm、3.0 cm肠管及对应系膜,切取标本固定、染色、镜检。

3结果

本组36例直肠癌患者距肿瘤下缘1.0 cm、2.0 cm、3.0 cm肠壁及对应系膜病理组织检查均为阴性。

4讨论

以往直肠癌无瘤术的概念认为,根治切除的边界必须是距离肿瘤边界至少5cm,按这种要求几乎所有腹膜反折下的直肠癌都无法实行保肛手术。但后来的研究证实,直肠癌向远端逆向扩散比较罕见而且有限,多在2cm以内,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切除2cm的远端正常直肠已经足够,那些超过2cm的癌肿多为分化不良的高度恶性病变或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对于这些患者即时实行Miles手术,预后也不佳,患者最终多死于远处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远切段的长度与局部复发也并不呈平行关系。本组中高分化腺癌及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各1例占全部标本的5.5%,而中一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伴淋巴结转移14例占全部标本的39%,所有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肿瘤均已侵出浆膜。通过观察说明淋巴结顺行转移不仅限于癌肿浸润深度有关也同时也与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但是逆行肠管及系膜浸润均未见超过1cm。

国外学者对保肛手术远端肠段切除范围作了大量的研究。Loligher(1951)观察了1500例直肠癌标本发现肿瘤向肠壁远端逆向浸润者占65%,浸润范围超过2.0cm者仅占2%;Lazorther观察了119例直肠癌标本发现74%无肠壁逆向浸润,21%逆向浸润范围<0.5cm,仅5%逆向浸润>0.5cm;日本学者高桥孝报道直肠癌向肛侧浸润距离30%在1cm以内,超过1cm仅占5%,极少超过2.0cm;Heald1992年报道192例直肠癌按TME要求进行了根治性切除,结果42例肿瘤远端切除<1cm者术后无复发,而110例远端切除>1cm者术后4例复发占3.6%,全部复发率仅2.6%。这些研究与Miles的外科经典“5 cm”原则不同,为中下段直肠癌采用保肛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黑龙江省肿瘤医院80年代的研究结果表明仅有50%的病人存在逆向浸润,平均浸润距离为2.4cm,最远者达4.4cm,且逆向浸润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周围组织浸润程度等有关。

一些有影响的作者报告保肛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发现,远切缘2~3cm组与>3cm组无任何不同。如美国纽约纪念医院Deddish曾对556例低位前切除患者远期疗效发现,切缘2~3cm组与大于3cm组无任何不同;Pallett与Nicholls对伦敦ST.Marks医院334例根治性前切除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其中下切缘距离癌肿>2cm者55例,2~5cm者77例,≥5cm者102例,3组中病期分布、病理类型及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但3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相似,分别为69.1%、68.4%、69.6%。

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向上、侧方和向下三个方向,但只有肛管有向下的淋巴引流,而肛管处恶性肿瘤均需实行Miles手术,而肛管上方的肿瘤因无向下的淋巴引流,只有肿瘤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侵犯并阻塞上方和侧方淋巴管时才可能向下方转移,所以从淋巴结转移的角度上来说距肿瘤下缘2cm切断直肠及其系膜也是合理的。

人们已习惯把直肠癌切除后的局部复发特别是吻合口复发归咎于直肠远处肠管切除不够,造成一种只要远端肠管切除足够就可以避免局部复发的错误结论。而支持TME的学者则认为直肠系膜内存在直肠癌细胞巢,直肠系膜内肿瘤细胞的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料证明,保肛手术与腹会阴手术无论是在局部复发还是在远期疗效尚无显著差异。而现在认识到直肠癌切除后局部复发特别是吻合口复发仍来自盆腔、肠外,而不是吻合口本身。切端阳性是造成吻合口复发的主要原因,有些病人冰冻及切缘均为阴性但是出现了吻合口复发,考虑与创伤后肿瘤细胞脱落、种植有关。因此完整切除直肠系膜使其无肿瘤残留,即实行TME手术才是防止肿瘤局部复发的关键因素。

Heald于1982年提出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的概念,认为直肠癌根治时应切除全部直肠系膜。至今TME已被公认为是直肠癌根治术时必须遵循的操作原则。其要求是直视下在骶前间隙盆筋膜脏层与壁层之间进行锐性分离至肛提肌水平;必须保持盆筋膜的完整无损,即分离时切勿进人直肠系膜内;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不少于5cm。但我们观察到本组病人距离肿瘤下缘1.0 cm、2.0 cm、3.0 cm的直肠系膜也均为阴性,因此我们认为可适当减少直肠系膜的切除范围,为保肛争取更大的空间,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机率。近年来有人建议切缘应包括直肠肠壁和直肠系膜两部分,如均为阴性复发率可降至3%。

Beynolds等的资料表明在50例TME的标本中,T31肿瘤44例中直肠系膜内有肿瘤沉积者17例占38.6%,直肠系膜淋巴结受侵28例占63.6%。但未对其系膜转移方向及深度进行研究,本组病人中34例为T3肿瘤直肠系膜淋巴结受侵16例占44%,但从对系膜进行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看,距离肿瘤下缘1.0 cm、2.0 cm、3.0 cm的直肠系膜均为阴性,而淋巴结受侵均位于肿瘤下缘上方,因此只切除肿瘤下方2.0 cm的直肠系膜也应是安全的。

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篇6

【关键词】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学;诊断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Methods:Analysis of prostate cancer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Results: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diagnosis rate.Conclusion: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in clinical diagnosi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Prostate cancer;Histopathology;Diagnosis

前列腺癌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多在50岁以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很难依据自然发展规律进行预测。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腺体周边,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一旦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多为癌症晚期或者已有癌细胞转移[1]。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赖于组织的显微镜检查,结合病理学分析结果,从而判断患者前列腺癌的症状、扩散情况等。

1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点

1.1前列腺腺体的结构异常,正常人的前列腺腺体是以尿道为中心,向四周呈现出放射状分布,腺泡内缘多呈现出特殊的锯齿状及迂曲。前列腺癌患者腺体的规律性生长方式基本消失,多表现出腺体形状与大小不等。在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中,患者最为常见的腺体结构异常为出现大量的小腺泡,并且聚集成腺瘤样,分叶状结构特征不明显,也可能通过腺体的搭桥、共壁形成类似胃肠道低分化腺癌的结构或者片状的融合性腺泡壁。

1.2浸润现象,前列腺癌的浸润现象主要包括:前列腺包膜内、包膜外浸润,特别要注意包膜内浸润。正常人的前列腺良性腺体基底膜完整,周围有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包绕[2]。而在发生浸润现象时,癌细胞将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通常表现为腺体融合或密集的共壁现象。前列腺癌患者常见癌细胞侵入神经周围的间隙、淋巴管、血管等,如果发现神经周围的浸润,则可初步确诊为前列腺癌。

1.3细胞核的异型性,人体内良性的腺泡、导管上皮细胞核通常呈均匀圆形,染色质纤细,很少见核仁。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细胞体积较大,核染色质粗,部分核呈现为空泡状,常有较大、明显的核仁,这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高倍镜下,将前列腺癌的核与邻近正常大的腺泡、上皮细胞核相比,染色质增多、略有增大。

2前列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1P504S,据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表明,90%以上的前列腺癌呈现出强阳性表达,前列腺增生、正常腺体、基底细胞增生、腺病均为阴性,前列腺上皮肿瘤多显示为阳性,据此可以判断患者病灶的良恶性。在前列腺癌的细胞江中,进行阳性定位要注意结肠癌、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表达。

2.2PSA,作为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是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具有特异性的前列腺癌标记物之一,通常应用于前列腺癌、转移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由于多数前列腺增生上皮呈现阳性反应,而PSA阳性定位于腺上皮细胞浆中,对区别前列腺癌的良恶性没有帮助。

2.3PsAP,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酸性磷酸酶。正常前列腺组织或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等可以应用PsAP进行表达。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PsAP阳性定位于腺上皮细胞浆中,主要用于PSA阴性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2.4CK3413β12,作为一种高分子鲢细胞角蛋白,主要表达于导管上皮、鳞状上皮、复层上皮等,是前列腺基底细胞中具有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基底细胞的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阳性定位于腺上皮细胞浆中[3]。

2.5P63,是一种核蛋白,基因定位在人体的3号染色体,与P53相比,具有同源性基因编码,对于调节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多表达于前列腺与支气管的宫颈内膜、基底细胞、胰腺与乳腺的肌上皮细胞、胰腺导管储备细胞等,可用于标记CK3413β12诊断中的阴性基底细胞,并且纠正CK3413β12染色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

3讨论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由于其病理诊断形态学的特征多是建立在细胞学异型性、结构紊乱、浸润等病理基础上,其中细胞学指标异常主要是指核仁明显增大,且大小不均,核染色质不同程度增多,例如:核仁超过红细胞直径1/4以上,轮廓较为清楚,则可以判定为核仁明显增大。结构紊乱主要是指前列腺腺体失去正常的分叶状结构,腺泡大小与形状不一,腺腔内乳头、锯齿状结构等基本消失,腺体之间距离不等。分化较低时,腺泡双层结构消失,可呈现实性粱状、巢状、条索状结构。浸润则是指癌细胞将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通常表现为腺体融合或密集的共壁现象。

在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中,要注意对于分化较差的前列腺癌进行鉴别诊断,认真观察其组织像,对于腺泡、导管结构紊乱,瘤细胞核间变或浸润等现象要密切关注,从而不断提高临床确诊率。

参考文献

[1]肖雨,陈杰,罗玉凤.前列腺腺癌中P504s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4,8(17):1362-1366.

[2]孙荣超,陈瑛,吴光斌.前列腺癌活检标本的病理学特征(附112例報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5):115-117.

[3]张贵旺,魏学斌,徐留玉.P504S、CK3413β1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7,47(8):43-46.

上一篇:逆作业法施工论文下一篇:生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