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024-06-17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通用11篇)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1

1 蛴螬

蛴螬俗称蛭虫, 是金龟子的幼虫,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 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 造成植株断根、断茎, 枯萎死亡, 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mm, 椭圆形, 黑褐色, 有光泽。卵椭圆形, 白色。幼虫体长3 cm, 头部黄褐色, 胴部乳白色, 身体弯曲, 多皱褶。蛹淡黄色。

1.2 生活习性

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钻到表土层, 咬食作物幼根, 1头3龄幼虫可连续迁移为害多株幼苗。3龄幼虫约在7月下旬开始入土作茧化蛹。经20 d左右蛹期后羽化为成虫。成虫越冬入土30~60 cm, 在第3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 6月中下旬出现小幼虫, 当年以2~3龄幼虫越冬。

1.3 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 平均有蛴螬3头/m2时, 开始防治。结合中耕除草, 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 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 kg/hm2, 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 (2) 用5%甲拌磷颗粒剂30~50kg/hm2, 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 (3) 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 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 进行种子包衣。

2 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 将茎基部咬断, 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 甚至毁种。

2.1 形态特征

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 翅展42~45mm, 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 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 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 臀板黄褐色, 体表光滑无颗粒。

2.2 生活习性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 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 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 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 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 6月下旬开始化蛹, 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2.3 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 平均有幼虫0.5头/m2时, 开始防治。深翻灭卵, 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 实行深翻, 卵翻入15cm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 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1) 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 kg、豆饼50 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 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 再与豆饼混拌均匀, 于傍晚撒在被害田, 用量15~20 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 (2) 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 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 进行种子包衣。

3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 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 轻者虫食率2%~5%, 重者达7%~10%以上, 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 形态特征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 体长5~6mm, 翅展12~14mm, 前翅杂生灰、黄、褐色, 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 稍扁平, 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 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 赤褐色, 体长5~7 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3.2 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1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 迁飞到大豆田, 上午潜伏不动, 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 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 1荚上产1粒, 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 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 蛀食嫩豆, 直至大豆成熟后, 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 钻入土层中越冬。

3.3 防治方法

(1) 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 其越冬场所是豆田, 成虫飞翔能力很弱, 不能远距离飞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种植大豆, 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 (2) 深翻土壤, 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 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 (3) 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 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 受害轻, 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 可减轻虫害。当田间成虫盛发期, 连续3 d累计100m双行蛾量达100头以上, 或平均100荚卵量达20粒开始防治。 (1) 敌敌畏熏杀成虫。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 方法是将玉米瓤每1cm分断成1节, 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 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 (2) 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300 m L/hm2, 或30%桃小灵乳油400 m L/hm2, 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 m L/hm2, 兑水150~300 kg/hm2喷雾1次即可。

4 草地螟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 残留表皮及叶脉, 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 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 形态特征

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 体长8~12 mm, 翅展20~28 mm, 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 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卵椭圆形, 白色, 卵面稍凸起, 底部平。幼虫头黑色有白斑, 前胸盾板黑色, 有3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幼虫共有5龄, 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作茧。茧长筒形, 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黄色。

4.2 生活习性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 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 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 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 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 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 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 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 寸草不剩, 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 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4.3 防治方法

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 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 可消灭一部分虫卵, 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 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2

水稻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张晶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一、稻飞虱

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

1.为害状

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

2.发生特点

稻飞虱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具有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白背飞虱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取食,褐飞虱穗期最为适宜取食,因此,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

3.主要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

3.2保护利用天敌

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3.3药剂防治

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集速效、长效、残效三段效应于一体,防治稻飞虱效果达95%,药效可维持30天以上。在防治上发挥大功臣长效的特点,早稻主治第三代即可基本控制整个

季节稻飞虱的为害。使用方法:每亩用大功臣10克,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克,加水60公斤喷雾。

二、稻瘿蚊

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

1.为害状

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为主。

2.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

3.主要防治方法

3.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

稻田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施足基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

3.2科学用药

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3%呋喃丹5~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水育秧也可用此法。

三、三化螟(钻心虫)

1.为害状

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

2.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窝”或“白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

3.主要防治方法

3.1消灭越冬虫源

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

3.2药剂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篇3

1.灰斑病。该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荚、种子。感病叶片初生圆形小斑点,而后扩大为赤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成孔而死。种子上病斑隆起有细小龟裂纹。灰斑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盛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防治方法:在大豆结荚期,每667平方米(1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4%硫酸四氨络合铜(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

2.菌核病。该病主要侵害叶、茎。发病时,先在近地面的叶柄或茎基部出现圆形水渍状,后转为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软腐,干燥后,表皮破裂像麻丝,茎秆内部腐烂成空心,表面生有白霉及黑色鼠粪状菌核,病部以上枝叶萎蔫变黄逐渐枯死。防治方法:在初花至盛花期,每667平方米用65%代森锌400~600倍液,或50%腐霉利(二甲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药要喷洒在中下部的茎叶上。

3.蚜虫。蚜虫是大豆生长前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于6月初开始危害豆苗,一直危害至大豆成熟。危害初期,豆苗的顶部新梢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造成豆叶卷缩,严重时豆苗生长停滞、整株萎蔫,叶片提前干枯死亡,结果期缩短,严重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防治方法: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地喷洒在豆株的顶上部。

4.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田的主要害虫。它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危害,主要危害时期集中在8月下旬。以幼虫钻进豆荚里食害豆粒,轻者沿豆瓣缝把豆粒吃出一条沟,重者会吃掉大半个豆粒,形成虫食粒,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防治方法:在7月下旬成虫羽化初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在成虫盛期或在大豆谢花结荚期,每667平方米插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制成的毒棍40根,熏蒸防治。或在幼虫入荚前,选用10%氯氰菊酯(兴棉宝)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应轮换、交替使用。

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篇4

一、大豆根腐病

1大豆根腐病田间表现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大豆主产区大豆根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表现3方面:一是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二是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三是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液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2大豆根腐病防治方法

2.1合理轮作。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与玉米、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2.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2.3调整播期和播深: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区要避免早播。在保墒好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厘米。

2.4选用健全种子: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浸染的机会。

2.5加强田间管理:大豆发生根腐病,主要是根的外表皮(韧皮部)完全腐烂,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因此及时趟地培土到子叶节能使子叶下部长出新根,使新根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缓解病情,这是治疗大豆根腐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2.6种子处理:可用35%多克福或2%菌克毒克种衣剂药种比1:75进行拌种。

2.7药物治疗:已发病的田块,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配合比例是小叶敌400~500倍液、2%万佳丰水剂3000倍液、尿素150~200克/667平方米、磷酸二氢钾100—150克/667平方米。2%菌克毒克用量为50毫升/667平方米。

二、大豆孢囊线虫病

1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表现

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在大豆根上,直接危害大豆根部。因被孢囊线虫寄生后大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所以又叫黄萎线虫病。发病严重时,病田大豆植株大面积枯黄,状似火烧,农民形象地称为“火龙秧子”。大豆孢囊线虫在重茬地块发生较普遍而且严重。大豆根系被线虫寄生后,主根和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根瘤稀少。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其他病菌侵害而引起腐烂使病株提早枯死。

2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方法

2.1合理轮作:

与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轮作,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

2.2加强栽培管理:

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适时灌溉,提高土壤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线虫生存的土壤环境,可减轻植株受害。已经发病的地块及时灌水和适当追肥,可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2.3药剂拌种拌肥:

克百威对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效好,每公顷用3%克百威颗粒剂22.5—30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30~45公斤与种子、肥料混拌既安全防效又好。

三、大豆苗期地下害虫

1大豆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情况

大豆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

蛴螬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6月中下旬危害。幼虫常将根部咬伤和咬断,引起缺苗,被害根部断口整齐,易与蝼蛄被害状区别。

蛴螬喜在豆茬、花生茬内产卵,所以豆茬后作受害严重。地势上岗地多,低洼地少。成虫有假死性与转株危害的习性。

地老虎又称截虫。以幼虫截食植株根茎部,造成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惭垄。幼虫白天潜伏于受害苗附近表土层内,夜间出来危害。该虫趋光性和趋糖蜜性较强,防治时尽量傍晚喷药于土表。

2大豆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措施

地老虎和蛴螬的防治主要是药肥混拌,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亩用1.5—2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2—3公斤与种肥混拌均匀,播种时施人。地下害虫发生时可选用地虫一喷净田间喷洒,亩用量10毫升。

四、大豆根蛆

1大豆根蛆田间危害表现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2大豆根蛆防治方法

2.1药剂拌种预防幼虫

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

2.2成虫期田间喷雾防治

园林树木苗圃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5

一、地老虎

1. 为害情况 地老虎,俗称地蚕、土蚕、切根虫,为杂食性害虫,常将植株幼苗从近地面处咬断。

2. 防治方法 ①清除杂草。早春在地老虎产卵盛期过后,幼虫大量孵化时,及时清除苗圃地及其周围杂草,集中堆肥,可显著减少地老虎类的为害。②诱杀幼虫。可采摘阔叶树的新鲜叶片,傍晚时散布于苗床及人行道处,清晨翻开树叶,踩死下面的幼虫。另外,在幼芽出土前用新鲜杂草50千克拌和90%敌百虫0.5千克,加水2.5~5千克,约十步远放一堆,诱杀幼虫。③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液诱杀。糖醋酒液配方:糖、醋各3份,白酒1份,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份,水5份。傍晚时把糖醋酒液放在苗圃地里,离地1米高,第二天早晨收回。④化学防治。4~5月份在苗床上每隔1周喷1次50%敌敌畏1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或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在幼苗期喷洒防治2~3龄幼虫。

二、金龟子

1. 为害情况 金龟子成虫为害苗木的茎枝表皮、叶等,幼虫俗称蛴螬,为害种子、嫩根及幼茎,是苗圃的一大害虫。

2. 防治方法 ①防治成虫。可利用害虫的假死性振落捕杀;利用其趋光性设黑光灯诱杀;也可用糖醋酒液诱杀,配方同上述地老虎防治。将诱杀液装入容器中,每天傍晚设置,下雨时要加盖。农药防治是在苗木上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等。②防治幼虫。采用深耕细作、中耕除草破坏蛴螬适生环境。也可用氨水作基肥,5月上中旬采取大水浇灌等措施消灭幼虫。

三、蝼蛄

1. 为害情况 蝼蛄又称土狗子、拉拉蛄,主要为害多种苗木的种子、幼根和接近地表的嫩茎,因其在土中沿水平方向钻成隧道,使幼根和土壤脱离,以致播下的种子不能发芽,影响苗木生长,甚至使苗木干枯死亡。

2. 防治方法 ①毒饵诱杀。将麦麸、谷糠等煮至半熟或炒香,每50千克加90%敌百虫再加5千克水调匀,傍晚时撒在苗床上,每公顷用毒饵22.5~37.5千克。②用黑光灯诱杀。在成虫盛发期,晴朗无风天气闷热时进行成虫诱杀。③用马粪或鲜草诱杀。在苗圃内每隔一定距离挖一长、宽各30厘米,深20厘米的土坑,傍晚将马粪或撒上水的鲜草放入坑中,第二天早晨捕杀坑中诱集的蝼蛄。④用毒土药杀。整地做床时,每公顷用3.75~7.5千克辛硫磷,加水20~30倍,均匀喷洒在25~50千克细土上做成毒土,然后翻入土表层。⑤药剂拌种。播前每50千克种子用75%辛硫磷150~200克进行拌种。

四、象鼻虫

1. 为害情况 象鼻虫,俗称灰老道、放牛小子,成虫和幼虫都为害苗木,喜食幼嫩多汁的幼苗,造成缺苗断垄。

2. 防治方法 春季整地时,每公顷用3.75~7.5千克50%辛硫磷20~30倍液均匀喷洒在25~50千克细土上做成毒土,然后翻入土表层,药杀幼虫;在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等喷雾;在被害苗附近的土块下、落叶中捕杀成虫。

五、金针虫

1. 为害情况 金针虫,又叫叩头虫,幼虫为害种子及苗木的根、茎,造成缺苗断垄。

2. 防治方法 ①药剂拌种。用敌百虫等拌种毒杀害虫。②土壤处理。当虫口密度在15000只/公顷时,应进行土壤处理,毒土药杀方法同上述蝼蛄防治。

六、潜叶蛾

1.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杨树。潜叶蛾有3种,以金纹细蛾为害最严重,在叶片内取食,严重者造成叶片变黄脱落。

2. 防治方法 喷杀螟松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防治。

七、刺蛾类

1. 为害情况 刺蛾俗称洋辣子,幼虫体上刺毛有剧毒,触之痛痒难忍、皮肤红肿,幼虫取食阔叶树的叶片。

2. 防治方法 刺蛾幼虫留在茧内时间较长,结茧部位多在枝干及干茎附近泥土中,可以人工捕杀;6~8月份,夜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的幼龄阶段,可用90%敌百虫2000倍液等喷杀。

八、叶螨(红蜘蛛)

1. 为害情况 叶螨属于叶部害虫,种类很多,其个体小,体长一般不超过1毫米,呈圆形或卵圆形,橘黄色或红褐色。成虫、若虫均吮吸汁液。被害叶片叶面呈密集的黄色小斑点或斑块,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脱落。

2.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杂草及落叶,或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可摘除有虫叶片,集中烧毁;虫害发生期可喷20%双甲脒乳油或15%扫螨净1000倍液等;保护好天敌深点食螨瓢虫等。

九、蚜虫

1. 为害情况 蚜虫是园林苗木常见的害虫,体微小柔软,常聚集在新生叶片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皱缩、脱落,花蕾萎缩或畸形生长,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春末夏初,喷洒40%乐果乳油2000倍液等;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十、蚧类

1. 为害情况 蚧类为小型昆虫,雌虫无翅,呈圆形、椭圆形、球形、长形等,多固定在植株一两年生枝条上,以口针刺入树皮内取食汁液。

2. 防治方法 ①苗木熏蒸。待运出圃或刚引进的苗木,发现有蚧类时,可将苗木在室内堆放一起,进行熏蒸杀虫。②药剂防治。常用杀螟松200倍液或1~1.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喷杀。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礼泉县园林绿化管理处 邮编:713200)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6

1 调查情况

1.1 调查范围与地点

重点地区为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 每个乡镇都调查;一般地区为柘城县、睢县、睢阳区、梁园区, 调查75%的乡镇;次要地区为民权县、宁陵县, 调查50%的乡镇。重点、一般和次要地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小。

1.2 调查方法

每个乡镇调查8~10个地块, 每个地块采用“S”型5点取样, 面积1m2, 调查夏大豆田的病虫害种类, 同时调查病害发生率、危害面积与虫口密度、危害程度。

1.3 大豆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

本次商丘市内调查发现的主要病害种类有大豆病毒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紫斑病、大豆细菌斑点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大豆食心虫、豆杆黑潜蝇、豆荚螟、大豆蚜虫、蛴螬、豆天蛾等 (见表1) 。

由表1可知, 大豆细菌斑点病发生普遍, 严重地块发病级别最高达到3~4级, 病斑在叶上初呈褪绿的小斑点, 半透明, 水浸状, 后转黄色至淡褐色, 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直径3~4mm, 呈红褐色至黑褐色, 病斑边缘具黄色晕圈, 在病斑背面常溢出白色菌脓, 病斑常合并成枯死的大斑块, 导致下部叶片早期脱落;大豆胞囊线虫病在重点地区较重发生, 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25%~30%, 病级为2~3级;大豆病毒病、大豆霜霉病轻发生, 病级1~2级;大豆紫斑病较往年轻, 病级只有1级;大豆蚜虫重发生, 危害面积占商丘市大豆面积的50%以上。豆杆黑潜蝇和蛴螬的危害程度也较重, 危害面积也较大, 主要是这2种虫害防治比较困难。

2 发生原因

2.1 重茬面积大, 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

在重点地区的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 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夏大豆播种面积占秋季作物面积的48.9%, 有些乡镇种植比例超过65%。无法实行轮作种植制度, 导致土壤病原菌大量积累, 为后期病害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是2008年商丘市夏大豆中后期以细菌性斑点病为主的叶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气象条件适宜大豆蚜虫与病害的发生

2008年商丘市气候条件总体上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但出现的阶段性变化, 对大豆生长和病虫害发生产生了影响。本市7月降水较多, 降雨量为89~107mm, 比常年偏多6~10成以上, 日照时数少32~70h, 低温、多雨、寡照的气候条件, 导致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 根系发育不良, 大豆植株素质不高, 抗病抗虫能力减弱;8月的阶段性高温、干旱、少雨, 降水比常年少3~5成, 且多以阵性降水为主, 致使大豆蚜虫危害猖獗;9月上中旬阴雨天多, 大豆出现徒长, 通风透光不良, 田间湿度大, 为病害发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再加上蚜虫为害, 病菌由伤口侵入, 最终导致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面积发生。同时, 田间各种病虫害不同程度的混合发生。

2.3 品种来源复杂, 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大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慢, 农民自留种较多, 种源不足, 大量商品豆作为种子使用。此外, 商丘市主栽品种许多是20世纪80~90年代的老品种, 品种抗病性已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品种抗性减弱以及品种质量参差不齐, 是导致大豆病虫害普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种衣剂质量下降

大量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施用量不足, 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和微量元素硼、钼、钙、镁、锌等供给不足, 影响了大豆抗病虫害能力。

2.5 防治方法不当

防治意识淡薄, 防治不及时, 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造成防治效果差, 病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给大豆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3 防治对策

3.1 大豆病毒病的防治

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选种, 可减少病原菌。全国各大豆产区均有一些较抗大豆病毒病的品种, 如商豆1099、郑92116、鲁豆11号、齐黄31等。建立留种田, 及时拔除病株, 以无病种子留作种用。及时防治蚜虫和加强肥水管理, 可减轻发病。

3.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黄淮地区已选育出多个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品种, 有齐黄28、冀豆7号、鲁豆11号、齐黄31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轮作时间要求较长, 一般轮作3~4年可大大降低危害程度, 6~7年可基本消灭这一病害。合理施肥灌水,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与土壤湿度, 可减轻危害。严重地块可施用杀线虫剂进行防治, 如在播种前施用3%呋喃丹 (百克威) 颗粒剂33~66kg/hm2 (有效成分990~1 980g/hm2) , 在播种时施用, 施药后覆土, 施药深度不要超过20cm, 施于播种沟内即可;或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20kg/hm2, 开沟施药播种, 都能较好地防治胞囊线虫。以上药物均属高毒, 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3.3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严格清除有白霜的病粒, 选用无病种子, 并用种子量的0.1%~0.3%的80%乙膦铝进行拌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建立科学的群体结构, 以利于通风透光, 减轻病害;增施磷钾肥等均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夏大豆收获后深翻, 清除田间病叶、残体, 减少来年病原菌。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移至田外深埋, 同时每隔10~15d喷洒1次杜邦克露600~800倍液或绿乳铜稀释液, 连续喷洒2~3次;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1.875kg/hm2对水喷雾。

3.4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选抗病品种, 尤其重病区勿种感病品种, 精选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及时收集田间的病株落叶作燃料或堆肥。秋翻土地, 将病株残体深埋, 消灭菌源。发病始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对水喷雾;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700~800倍液、井冈霉素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都有很好的效果, 并能兼治其他叶部病害。

3.5 大豆蚜虫的防治

选用抗蚜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虫量决定防治日期。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5L/hm2对水喷雾以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喷雾。因蚜虫多群集叶背, 因此叶片背面重点喷施, 以保证药效。

3.6 豆杆黑潜蝇的防治

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 处理寄主作物秸秆。深翻豆田, 消灭部分虫源。增施有机肥, 适时早播, 实行轮作换茬。由于豆杆黑潜蝇除成虫外, 其他虫态是在大豆体内度过, 且豆株受害越早, 产量损失越大, 品质越差。化学防治应立足早防, 在大豆出苗至第一复叶期, 幼茎没有木质化前用药保护, 一般用锐劲特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 (爱福丁) 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 (又名毒死蜱) 1 000倍液、98%巴丹2 000倍液、98%杀螟丹2 000倍液、40%乐果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 并可兼治多种害虫。由于豆杆蝇世代重叠, 成虫出现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隔7~10d需再防治1次, 可基本控制为害。

参考文献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篇7

一、病害

1. 稻瘟病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 苗瘟。病苗基部灰黑, 上部变褐, 卷缩而死, 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2) 叶瘟。先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 渐扩大为梭菜斑。病斑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 叶背有灰色霉层, 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3)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 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 后渐绕节扩展, 使病部变黑, 易折断。 (4)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 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5)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 可使稻谷变黑。

(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减少菌源, 清除田间病稻草, 进行种子消毒:可用1%石灰水浸种, 10~15℃浸6天, 20~25℃浸1~2天, 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厘米, 静置, 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合理排灌:插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 肥田、粘重田可重晒, 沙性田、瘦田可轻晒或不晒, 分蘖期要浅灌。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或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2. 水稻白叶枯病

(1) 症状

(1) 叶缘型。属慢性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 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 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 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 (2) 青枯型。属急性症状, 植株病感后, 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 叶片呈现失水青枯, 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 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 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减少菌源, 清理病田稻草残渣, 尽可能防止病稻草上的病原菌传入秧田和本田。培育无病壮秧。合理排灌:防止串灌、漫灌和长期深水灌溉。合理施肥:防止过多偏施氮肥, 还要配施磷、钾肥。 (2) 化学防治。每亩用70%叶枯净胶悬剂100~150克, 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升喷雾, 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次。

3. 水稻纹枯病

(1) 症状

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 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 呈不规则状云纹斑, 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 边缘褪黄, 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 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的症状似叶片, 后期呈黄褐色, 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 后变灰褐, 常不能抽穗, 抽穗的秕谷较多。

(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减少菌源:打捞菌核并深埋。合理施肥:施足基肥, 追肥早施, 不可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使水稻前期不披叶, 中期不徒长, 后期不贪青。合理排灌: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2) 化学防治。首选广灭灵水剂5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00毫升对水50升喷雾。药液要喷施到稻株中下部, 用药时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3~5天, 以确保防效。

二、水稻虫害

1. 水稻螟虫 (二化螟和三化螟)

(1) 为害特征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 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 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 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 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 使产量下降。

(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减少虫源、合理灌水, 铲除田边杂草, 在螟虫盛孵和化蛹前, 田间只留遮泥水, 使蚁螟危害或化蛹部位降低, 盛孵或化蛹高峰后, 猛灌深水13~16厘米, 可消灭大量螟虫。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 (2) 生物防治。合理用药, 尽量使用微生物农药, 保护天敌, 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3) 化学防治。在稻苗枯鞘高峰期, 每亩用杀虫双36~45克, 或三唑磷2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2. 稻飞虱

(1) 为害特征

稻飞虱直接刺吸水稻汁液, 使其生长受阻, 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 甚至全田死秆倒伏。

(2) 防治措施

春油菜主要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篇8

关键词:油菜,虫害,发生,防治

一、油菜跳甲

1. 黄曲条跳甲成虫俗称蹦蹦虫、菜蚤、土跳蚤、地蹦子等, 幼虫称白蛆。

尤其在青海、新疆等干旱地区, 危害最烈, 成虫喜食幼嫩部分, 在油菜初现子叶时, 就可将子叶和生长点吃掉, 常造成成片枯死, 大面积缺苗, 甚至全田毁种。

2. 发生规律。

黄曲条跳甲在青海一年发生3~5代, 世代重叠现象普遍。一般以成虫潜伏菜园内、沟边、树林中的落叶下、草丛中等处越冬。青海春油菜区4月中旬由出苗后就遭受危害, 5月最盛。五代发生区的成虫发生期:第一代5月中旬, 第二代6月底, 第三代8月初, 第四代9月上旬, 第五代10月底, 以第四代危害冬油菜幼苗最严重。成虫活泼善跳, 遇惊动即跳跃逃避。成虫多栖息叶背, 根部及土缝等处, 取食多在早晨或傍晚, 阴雨天不甚活动, 有趋光性, 对黑光灯敏感。

3. 一般春播油菜受害重, 在靠近山地, 杂草多的油菜以及蔬菜附近的油菜田往往受害严重。

4.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清洁田园、轮作、播前灌水, 可以消灭田间成虫, 同时促进幼苗生长。

(2) 化学防治。药杀成虫, 可用溴氰菊酯乳油、辛硫磷乳油, 在成虫开始活动而未产卵时, 立即用药防治。用药时注意从田边向田内围喷, 防止成虫逃逸。拌种、播种前1~2天用锐腈特悬浮种衣剂拌种或用油秀拌种。或毒土处理, 将辛硫磷颗粒剂, 播前撒施于农田。

二、油菜茎象甲

1. 油菜茎象甲俗称油菜象鼻虫, 是油菜上的重要虫害, 分布于我国油菜产区,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受害较重。

主要以幼虫在茎中钻蛀危害, 成虫危害叶片和茎皮。

2. 发生规律。

一年一代, 以成虫在油菜地四周的田边杂草下及田间土中越冬。翌年油菜出苗后, 成虫开始迁至幼苗上危害叶片;幼虫期与油菜苔期一致, 在茎中上下钻蛀危害。每一茎内, 常有多头幼虫取食, 将茎内吃成隧道, 使髓部被蛀中空, 受风易倒折。茎受害后, 往往受刺激而膨大、丛生和扭曲变形, 甚至崩裂。受害株的生长、分枝和结荚均受阻, 促使早黄, 子粒不能成熟, 或全株枯死。成虫有假死性, 受惊落地不易被发现。深秋成虫潜入土中越冬。

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 实行十字花科作物与麦、豆、薯等倒茬轮作, 恶化其食料条件, 清除田间杂草、落叶、残枝、减少虫源。化学防治:防治时期要掌握在成虫产卵前 (苔期前) 进行, 可选用锐劲特悬浮剂、乐斯本乳油剂等农药喷雾。

三、油菜露尾甲

1. 油菜露尾甲又名油菜出尾甲, 分布在青海省民和、乐

都等县, 以成虫与幼虫危害油菜、白菜与芥菜的花蕾和嫩荚, 使蕾提早凋谢, 不能结实。

2. 油菜露尾甲发生规律。

1年生1代, 以成虫在土壤中或残株落叶下越冬, 翌春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开花后的5月中下旬, 即油菜进入蕾期时, 成虫开始迁入油菜田, 成虫多把卵产在未开花的花蕾上, 贴附在雄蕊处, 每蕾上产卵l至数粒, 6月进入为害盛期, 花中有很多卵和幼虫, 幼虫为害期20天左右, 老熟后入土筑室化蛹, 当年部分羽化, 10月开始越冬。

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避免晚熟与早熟油菜邻作;清除田间地头十字花科杂草, 消灭露尾甲的野生寄主, 可减少招引害虫的机会。化学防治:在油菜开花前, 当成虫集中在杂草花上危害时, 或在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 用乐果乳油喷雾防治。

四、油菜角野螟

1. 油菜角野螟又叫茴香薄翅野螟、油菜螟、茴香螟、莱菔螟, 在油菜上主要以幼虫钻蛀角果蛀食籽粒方式为害。

2. 油菜角野螟发生规律。

油菜角野螟幼虫在土中作土茧越冬。成虫羽化后喜欢在田埂、渠道、地边地头的草滩等长年不翻动、生长旺盛的杂草间活动。幼虫田间为害期长达60余天, 至油菜收获后仍在角果中继续取食为害。

3.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做好秋季深翻和冬灌, 破坏幼虫越冬场所;播种时充分耙耱, 破坏越冬土茧;轮作。化学防治:土壤毒土处理预防成虫发生, 油菜播种时随种播施乐期本等颗粒剂农药。在终花期喷施防虫药剂防治。

五、油菜蚜虫

1.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 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

芽等部位, 刺吸汁液, 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 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2. 蚜虫发生规律。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生10余代, 南方年发生数十代。蚜虫的为害从春菜到秋菜、秋菜到冬菜、田块到田块, 主要靠有翅型蚜虫的迁飞扩散。

3. 蚜虫防治方法。

瓜叶菊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篇9

1.1 为害症状

瓜叶菊白粉病属于一种广泛传播的真菌性病害,是由二孢白粉病引起的。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气流、水珠飞溅传播。瓜叶菊在幼苗期和开花期,如室温高、空气湿度大,叶片上最容易发生白粉病,严重时可侵染叶柄、嫩枝、花蕾等。初发时,叶片出现零星的、不明显的白斑,环境适宜,病斑迅速扩大,连接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甚至覆盖全叶。植株受害后,叶片、嫩梢扭曲萎蔫,生长衰弱,新梢生长停止,甚至矮化,发育不良,花朵变小,且提早凋谢,有的完全不能开花,甚至叶枯,整株死亡。

1.2 防治方法

(1) 加强栽培管理。室内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增加光照;生长期间合理施肥,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氮肥不宜施用过多,增施少量硼酸、高锰酸钾等可以减轻发病;控制浇水,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保持盆土湿润但不积水;同时,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并销毁,以免相互传染,加重病害蔓延。 (2) 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代森铵或25%粉锈宁2000倍液进行防治,每10天喷1次,防止蔓延。

2 黄萎病

2.1 为害症状

主要由病毒病原菌引起。被害植株分蘖性很强,花序展开受压抑,花色变绿,发育不正常,偶尔亦有花徒长现象。一般由叶蝉传播。

2.2 防治方法

(1) 生长期间适当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对染上病毒的植株立即拔除并烧毁,减少病毒侵染的机会。 (2) 喷洒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可起预防作用。

3 根腐病和茎腐病

3.1 为害症状

根腐病和茎腐病表现为根、茎发黑腐烂。在冬季,瓜叶菊盆土内的水分往往不易干,加上室内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大等,易引起根腐病和茎腐病。

3.2 防治方法

(1) 注意浇水后通风降湿,增加光照。 (2) 对初发病的瓜叶菊,削去病部,敷上硫磺粉,换上疏松的培养土重新栽植。

4 叶斑病

4.1 为害症状

叶斑病又名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轮斑病和褐斑病2种,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轮斑病感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为圆形褐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具同心轮纹,病斑多在叶脉之间(后期病斑中央可能会破孔),可以相互融合致使叶片变褐并逐渐死亡。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1~2mm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其上有黑色细小颗粒,病斑连接成片后导致叶片发黄枯萎。

4.2 防治方法

(1) 温室和露地摆放盆花,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株间温度,控制发病条件。 (2)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侵染菌源。 (3) 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或50%克菌丹400~500倍液、50%多菌灵6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即可。

5 红蜘蛛

5.1 为害症状

红蜘蛛对瓜叶菊的危害始于3月份,此时,越冬后的雌成虫开始取食产卵,通常在叶背主脉周围为害。最初受害叶正面可见失绿的小白点,逐渐变红,叶背面出现丝网,被害叶片最终会脱落。

5.2 防治方法

(1) 及时清除杂草落叶,保持植株周边环境清洁,消灭越冬虫源。 (2) 若瓜叶菊尚未现蕾开花,可用克螨特2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2~3次;若已现蕾开花,为避免花卉敏感,尽量不喷施农药。可采用叶面喷水冲洗或利用口香糖粘除虫体,亦可用一些天然植物,如大蒜、大葱、花椒等捣烂水泡数天后的浸出液配合适量中性洗衣粉喷治。

6 蚜虫

6.1 为害症状

瓜叶菊生长期若通风不好,时常会发生蚜虫危害,蚜虫虫体小,繁殖快,多群集在瓜叶菊的叶背及嫩茎吸取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变黄,向背面卷曲皱缩。一般冬季温暖、春季回暖早、雨水均匀的年份,在3月份开始为害。

6.2防治方法

冬季检查植株, 结合使用5°Be石硫合剂喷洒, 消灭越冬虫卵。虫害严重时喷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3%天然除虫菊酯1000~1500倍液防治。

7毒蛾

7.1为害症状

发生始盛期多在4月份, 低龄幼虫群集为害, 啃食叶肉, 留下表皮, 似天窗状。稍大的毒毛虫分散为害, 将叶片咬成缺刻、孔洞。整个植株从下部较大叶片开始受害。

7.2防治方法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10

[关键词]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病害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1.菌丝生长阶段

(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时,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措施是配制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造成烧菌。

2.子实体生长阶段

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管理。

二、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真菌性病害

(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柄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并伴有恶臭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措施: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 000倍百菌清喷洒。

(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措施: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换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细菌性病害

(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措施: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1%漂白粉液喷雾。

(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最后整个子实体腐烂。防治措施:出菇温度控制在不大于15℃,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三、食用菌虫害及防治措施

1.闽菇迟眼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害子实体。

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虫源,安装60目的纱门、纱窗;(2)灯光诱杀,可在菇房内装1盏黑光灯或白炽灯,在灯下放1盆水,滴上几滴农药,白天开灯诱杀,晚上关灯;(3)药剂防治:可用25%澳氰菊酯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洒,在一批食用菌采收后施用,采前7d禁用。

2.嗜菇瘿蚊

嗜菇瘿蚊又名瘿蝇、小红蛆、菇蝇。所有食用菌都可受其为害,主要是取食菌丝,钻蛀子实体,引起烂菇,严重时颗粒无收。

防治措施:同菌蚊;也可对培养料停止喷水,使幼虫停止生殖和缺水死亡。

3.蚤蝇

蚤蝇又名厩蝇、粪蝇、菇蛆、菇蝇。主要为害双孢蘑菇、风尾菇、平菇、银耳、木耳、杯蕈等食用菌。

防治措施:同菌蚊;接种后关好门窗,以防成虫飞入菇房内繁殖为害。

4.食菌大果蝇

主要发生于蘑菇、平菇、银耳、木耳等食用菌,幼虫取食菌丝体和子实体,当为害木耳类时可造成流耳。

防治措施:同菌蚊;也可在菇房悬挂敌敌畏药液布条,击到果蝇;还可用酒∶糖∶醋∶水按1∶2∶3∶4的比例配制,并加几滴敌敌畏进行诱杀。

5.星狄夜蛾

主要是幼虫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并排出大量粪便,影响菌丝生长扭结,污染菇体,降低品质。

防治措施:安装纱门纱窗,可用20%速灭杀丁或菊酯类5 000~8 000倍液喷杀。

6.跳虫

主要发生在灵芝发菌和出芝过程中,取食菌丝,有时也钻蛀子实体,降低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1)可用0.1%的鱼藤精或1∶150~200除虫菊喷洒。(2)可用100倍敌敌畏喷于纸上,再滴上数滴糖蜜,将药汁分散放置在跳虫发生的土上进行诱杀。

7.螨类

螨类主要有菌虱、红蜘蛛,能为害所有食用菌。主要咬断菌丝,咬食小菇蕾,也可直接为害子实体,并能使人全身奇痒难忍,产生过敏反应。

防治措施:(1)菇房彻底消毒,杜絕虫源;(2)停止出菇管理,用敌敌畏密闭熏蒸菇房;(3)可用1500倍菊乐合酯喷杀。

8.线虫

主要咬食菌丝体,为其他病虫害的入侵创造条件,诱发各种病虫害交叉感染。

红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篇11

1 红枣的主要病虫害

1.1 枣疯病

枣疯病在枣园里较少发生, 枣疯病的病源为植原体,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目前研究发现该植物体通过得病的接穗嫁接和凹缘纹叶蝉等一类的昆虫传染病菌。枣疯病的危害情况与其品种、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 据调查天气较凉的地区发病率低, 而管理松懈的一些枣树得枣疯病的情况较多。当枣树感染病菌后, 枣树芽开始不正常的生长。其表现为花梗伸长, 花器返祖, 花瓣和雄蕊等变成了小叶, 主芽、隐芽萌生后变成细弱的丛生状枝, 休眠期时不脱落, 会残留在树上, 根皮颜色不断加深, 慢慢腐烂。而得枣疯病严重的枣树一般都不结果或结果很少, 果实小、花脸、果内硬, 不能食用。一般局部枝条先发病, 随着病菌的不断扩散, 有些枣树得病后死亡。一般小树1年~2年, 而大树5年~6年也会死亡。

1.2 枣锈病

枣锈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发生, 其发病根源在于枣树的叶部。枣锈病会使得枣树早期落叶, 严重影响到当地红枣的品质与质量。在枣树生长时, 由于得了枣锈病, 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因此植物储备的营养明显不足, 这不仅会影响到今年红枣的产量, 对于来年生长的枣树和结的果实也会造成危害。枣锈病的病状主要体现在叶片上, 当影响严重时也会危害果实。发病最初, 叶的背面会出现淡绿色的小点, 渐渐小点变为淡灰褐色, 病斑突起, 即夏孢堆。夏孢子子通过风雨的传播, 不断侵染着枣树, 在多雨时节, 光线较暗的枣园里, 发病比较严重, 发病暑期与当年雨季时间相关, 雨季来临早发病就会早, 而雨季来临晚时则发病也会晚。发病从树冠开始, 不断向上蔓延, 发病严重的枣园, 大概8月份左右叶片开始脱落, 产量会严重降低。

1.3 枣裂果病

有些地区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 这样在果实快要成熟的阶段会造成生理性的病害。有些果实表面开裂, 果肉露在外面, 慢慢裂果不断遭受侵蚀, 慢慢腐烂, 失去了本身具有的价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果实成熟时, 其含糖量的增多, 导致果皮失去弹性, 加上连续阴雨天气果实接受过多的水分使得果肉变大, 果皮破裂。裂果不单与气候有关, 和红枣的品种也有关, 有的果肉多, 弹性大, 角质层和果皮也相对较薄, 这也会导致枣裂果。另外, 在枣树生长时, 缺钙也会造成枣裂果。

2 防治方法

2.1 对枣园的严格管理

治病先治根, 因此对枣园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对枣园的施肥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适当施一些含有氮、磷、钾的有机化肥, 并且及时修剪枣树的叶, 适时灌溉, 切记不要施加过多的水分。在气候较干旱的时节增强灌溉, 等到结果期间, 注意及时排水。这样树体的抗病能力才会增强。9月中旬前, 在树干上捆好草把来引诱枣粘虫, 让枣粘虫在里面化蛹;11月后将草把解下来并且集中销毁掉;来年的3月中旬左右在树干基部捆好塑料胶带, 这样便可杀死上面的食芽象甲成虫。休眠期时刮树枝, 树干的树皮, 这样可消灭在其上滋生的害虫。并且及时清理枣园也是十分重要的。扫除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僵果, 能减少一些枣粘虫病等的病虫源。这样以来, 枣园就有了好的良性循环, 结出的红枣会又大又红, 味道可口。

2.2 激素防治

通过人工制成的枣粘虫性诱剂开展大面积的防治。在第二代和第三代枣粘虫成虫发生期, 没公顷挂上一个性诱盆, 这样可以消除大量的雄蛾, 雌蛾就不会发生交配, 更不会繁衍出后代, 可以大大减少其发生量。而对于桃小食心虫可以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对其进行消灭, 效果较明显。灭幼脲3号对于鳞翅目类的害虫有明显的效果。在孵卵期间和成虫期间, 利用灭幼脲3号可以杀死一些桃小食心虫等鳞翅目类的害虫和幼卵。因此有效的利用了激素防治了枣园里一些害虫的滋生, 就不会影响枣树的正常生长。

2.3 生物防治

大自然的生物链对于枣树的防治有着良好的效果。一些益虫、益鸟对于保护枣树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降低了害虫的密度。例如枣尺蠖的天敌就是寄生蝇;而长盾金小蜂、瓢虫、姬小蜂则是日本龟蜡蚧的天敌;桃小食心虫的天敌是甲腹茧蜂等。并且在枣园养鸡也是一个好方法, 鸡可以啄食一些在树根底下的幼虫和蛹, 有效的防治了桃小食心虫的生长。与此同时, 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枣尺蠖、桃小食心虫、枣粘虫的滋生效果会更加明显。这样利用这些益虫、益鸟不断的消灭害虫的这样一种生物链就会有效的保护枣树, 使其不受害虫的侵害。

参考文献

[1]冯斌著.中国枣树害虫研究现状[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9) .

[2]吴文蔚著.中国枣树害虫信息系统[J].山西农业科学, 2008 (12) .

[3]王锦艳, 李艳红, 等著.枣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 2009 (4) .

上一篇:糖尿病并发肺结核下一篇:宁静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