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2024-10-08

石榴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共11篇)

石榴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篇1

2010年以来, 我们不断对西峡县石榴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作了调查, 现对西峡石榴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主要虫害

1. 石榴小爪螨

(1) 危害特点。叶片先出现褪绿的斑点, 进而扩大成斑块, 叶片黄化素, 质变脆, 提早落叶。经测定, 受害叶片叶绿化减少34%~63%, 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

(2) 防治技术。保护和引放天敌, 特别是食螨瓢虫和捕食螨, 抑制害螨的发生量;害螨达到每叶平均有2头以下的石榴树上, 每株释放捕食性的钝绥螨200~400头, 放后1个半月可控制其危害。当捕食螨与害螨 (石榴小爪螨) 虫口达到1:25左右时, 若无喷药伤害的情况下, 有效控制期可在半年以上。

加强栽培管理。做好虫情测报工作, 包括天敌种类、数量调查,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杀卵 (螨) 剂有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0%杀螨酯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杀虫剂有胶体硫400倍液, 石硫合剂春季用0.3~0.5波美度, 冬季用1~2波美度, 洗衣粉秋季200~300倍液, 杀虫杀螨剂有20%三氯杀螨醇乳油700倍液, 以及敌螨丹、保棉丰等, 还可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2. 棉蚜

(1) 危害特点。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叶、嫩芽、嫩茎、花蕾和花朵上, 刺吸汁液, 使植株叶片变色、皱缩, 甚至脱落。棉蚜分泌的黏液同时又可诱发煤污病。

(2) 防治技术。注意在冬季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卵。棉蚜发生盛期, 选喷50%灭蚜灵乳油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等, 都较有效。

3. 桃蛀螟

(1) 危害特点。桃蛀螟是石榴树最主要的害虫, 石榴受其危害, 果实腐烂、造成落果或干果挂在树上, 失去食用价值。幼虫一般从花或果的萼筒、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卵、幼虫发生盛期一般与石榴花、幼果盛期基本一致。

(2) 防治技术。清理石榴园, 减少虫源。诱杀成虫。利用成虫趋性, 在园内设置黑光灯, 糖醋液、性诱剂等诱杀成虫。石榴园四周种植诱集作物, 减轻对石榴的危害。药剂防治:①药物堵塞萼筒。石榴坐果后, 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 渗药棉球或药泥堵塞萼筒。②喷药治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适时喷药, 防止幼虫蛀果, 药剂可选用20%杀灭菊脂2500倍, 50%辛硫磷1000倍, 25%炒幼脲1500~2500倍等。③果实套袋。石榴坐果后60天左右进行果实套袋, 可有效防止桃蛀螟对果实为害。

4. 桃小食心虫

(1) 危害特点。以幼虫蛀食果实, 降低石榴品质和产量。为害果实时, 果面上的针状大小的蛀果孔呈黑褐色凹点, 四周呈深绿色, 外溢出泪珠状果胶, 干涸呈白色蜡质膜。随虫龄增大, 有向果心蛀食的趋向。

(2) 防治技术。树下地面防治:幼虫出土达到始盛期时 (大致在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 , 应开始第一次地面施药。可用25%对硫磷或25%辛硫磷微胶囊, 均匀喷洒在树盘内。

树上药剂防治:当卵果率达1%~1.5%时, 应立即喷药, 可选择BT乳剂600倍液, 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 或35%桃小灵乳油1500~2000倍液, 均有较好的防效。

人工摘除虫果:及时摘除树上虫果, 并拾净地面落果, 加以深埋处理。

地膜覆盖树盘:在越冬幼虫出土前, 用宽幅地膜覆盖树盘地面, 并把树干周围的地膜扎紧。阻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 避免果实受害。同时可提高地温, 抑制杂草, 保持土壤湿度, 对果树生长发育有利。

成虫诱杀:可在果园内设置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 以减轻幼虫为害。

二、主要病害

1. 石榴日灼病

(1) 危害症状。石榴果实患日灼病后, 果实初期光泽暗淡, 并有浅褐色的油渍状斑点出现, 进而变成褐色、赤褐色大块病斑。日灼病发展到后期, 病部出现轻微凹陷, 脱水后病部变硬, 病斑中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灰色瘤状包皮, 剥开灼伤病果后可以看出:灼伤果皮变褐、坏死, 最后使果实部分或整体腐烂坏掉。石榴果实患日灼病后, 容易被病原菌传染而诱发其他病害。

(2) 防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园址, 选择地势平坦、肥力较高、排灌方便和适宜石榴生长的壤土 (两合土) 、轻黏壤土和轻沙壤土质的土地建石榴园, 从根上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树形。选择自然纺锤形、改良纺锤形进行整形, 少用开心形。合理修剪, 注意分枝角度。每年的修剪量要适度, 不可过轻过重。修剪过轻, 易造成前期冠内郁蔽, 着色不良, 后期枝条衰弱, 结果率下降。修剪过重, 则易造成冠内出现大“窟窿”, 造成下部枝果灼伤, 特别是在疏除或回缩树冠南部和偏南方向的多年生辅养枝时应注意。

因石榴树枝条比较柔软, 应注意拉枝和支顶绑缚的角度, 一般掌握在拉枝时不大于70度角, 支顶不大于80角度。合理密植, 通风透光。建园时应根据土壤肥力考虑合适的密度, 不可盲目密植, 以免在成龄时造成树行郁蔽, 通风透光不良, 导致树冠上部果实易发生日灼, 下部又影响果面着色。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的果园, 每亩以55株为宜。合理选定果。在选定果时, 应多留下垂果、叶下果, 少留“朝天果”和出叶果, 疏去过晚的7月果和细长枝梢顶端的“打锣果”。加盖果面保护物。对于日灼严重的地区应对果实套袋, 在疏果后半月进行, 各园地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的不同, 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果袋, 兼防其他病虫害, 如需进行果实着色, 可在采收前半个月摘掉果袋。

另外, 对石榴树也可采用树干涂白方法, 合理增施氮肥, 加强园地管理等措施, 防止日灼病的发生。

2. 石榴干腐病

(1) 危害症状

从花蕾开始到果实采收前均可发病。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开始发病, 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主要为害花、花梗和果实。花梗、花托染病出现褐色凹陷斑, 重病花提早脱落。果实发病, 病部变灰黑色, 松软, 渐失水干缩, 后期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此病在贮藏期造成果实腐烂。

(2) 防治技术。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清洁果园, 冬季结合修剪将病枝、烂枝等消除干净。夏季要随时摘除病落果, 深埋或烧毁。注意保护树体, 防止受冻或受伤, 可涂抹新高脂膜粉剂保护。果实套袋。刮除枝干病斑并将病斑深埋, 涂药保护, 如护树将军。药剂防治, 早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 5~8月间喷1∶1∶160波尔多液, 每15~20天喷1次。

3. 石榴树黑斑病

(1)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病斑在叶面为一针眼状小黑点, 后不断扩大, 发展为圆形至多角形不规则状斑点, 大小为 (0.4~0.5) 毫米× (2.5~3.5) 毫米。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 边缘常呈黑线状。气候干燥时, 病部中心区常呈灰褐色。叶面散生数个病斑, 发生严重时, 病班相连, 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2) 防治技术。结合冬季修剪和施肥, 彻底清扫地面病残枝叶, 集中烧毁作肥, 减少菌源。

5月下旬至7月中旬, 降水多时, 病害传播快, 应在睛朗日及时化学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雾, 不易被雨水冲洗, 保护效果良好。中后期用25%代森锌对高脂膜300倍液喷雾保护, 效果亦好。也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喷洒3次1:2:2000波尔多液保护, 每次间隔15天。

4. 煤污病

(1)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或果实染病产生黑色片状可以抹去的菌丝层, 叶上粘附一层烟煤, 影响光合作用。该病发生主要诱因是昆虫在寄主上取食, 排泄粪便及其分泌物, 此外通风透光不良、温度高, 湿气滞留发病重。

(2) 防治技术。发现介壳虫、蚜虫等害虫为害时, 及时喷洒0.9%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必要时喷洒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 隔10天左右1次, 连防2~3次。

参考文献

[1]封光伟.果树病虫害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石榴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篇2

成县大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成县是甘肃省大蒜的主产区之一,大蒜常年种植面积4 000 hm2.经田间诊断,发生为害较重的.有大蒜白腐病、细菌性软腐病、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白斑病、病毒病等.为了有效控制大蒜病害的发生为害,确保生产效益,从开始,通过对成县大蒜病害进行调查研究、田间防治试验,初步探明了大蒜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 者:钟诚 李家春 姜凤香 贺新红  作者单位:钟诚(甘肃陇南市成县农技中心,742500)

李家春,姜凤香,贺新红(成县农技中心)

刊 名:长江蔬菜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 关键词: 

西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篇3

【关键词】西瓜;病害;防治

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病害,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蔓枯病等。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综合防治,下面对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作以介绍。

1 苗期病害

1.1 猝倒病

1.1.1 症状

此病是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在幼茎近地面处呈水浸状病斑,逐渐变为褐色而干枯收缩,幼苗近地面处明显缢缩而倒伏。苗床开始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猝倒。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的侵入及繁殖,引起猝倒病的严重发生。

1.1.2 防治

配制苗床土时,每立方米床土加入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进行预防。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或72.2%普力克600倍液喷雾,重点喷苗基部及表土,并注意改善苗床通风透光条件。

1.2 立枯病

1.2.1 症状

西瓜苗茎部发病,病斑黄色并凹陷,地上部生长缓慢,病重时瓜苗干枯,直立死亡。

1.2.2 防治

选用无病土育苗,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3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1.3 苗期叶部病害

1.3.1 症状

叶部出现病斑、烂叶等,主要由炭疽病、叶斑病引起,易在多雨、低温、阴天时发病。

1.3.2 防治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雾。

2 中后期病害

2.1 枯萎病

2.1.1 症状

枯萎病俗称萎蔫病,在西瓜产区发生普遍,其典型的症状是萎蔫,从幼苗出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尤其在结瓜期发生较重。病势扩展迅速,有的几天或十几天可蔓延全田。初在病蔓的基部出现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明显,早晚尚可恢复,持续3~6d后,萎蔫叶片沿一侧蔓或整株向上发展,10~15d使病株叶片萎蔫下垂。基部缢缩,常有茶褐色胶质物溢出。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上,高湿时病蔓上有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连作重茬、耕作粗放、排水不良或氮肥施用过量的地块发病较重。

2.1.2 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将种子入冷水浸1h,搓洗后浸入50%多菌灵500倍液1~2h,捞出后清洗干净播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g加细干土150kg拌匀,可在育苗时上盖下垫苗床10㎡。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根,每株250g。

2.2 疫病

2.2.1 症状

此病在西瓜植株的各个生长期和各个部位都能发生,下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大雾天气时该病更容易发生。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圆形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然后中部变成红褐色,近地面缢缩倒伏。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水煮,干时易破碎。茎基部发病生暗绿色水浸状凹陷病斑,茎部腐败,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初期发病部位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潮湿时病部长满白霉,病果皱缩。

2.2.2 防治

5月份天气出现大雾或降雨前后及时预防,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雾。对已发生疫病的瓜田,可采用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500倍药液喷雾,对发生较重的田块每间隔7~10d喷洒1次,连续2~3次。

2.3 炭疽病

2.3.1 症状

此病在西瓜植株的叶、蔓、果实等部位均可发生,以叶片和瓜蔓为主。一般在5~7月份、气温在25~30℃时,如田间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好时,最易發生此病。一般老叶先发病,叶片边沿或中间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淡黄色并迅速扩大,病斑中间逐渐变黑,病重时病斑相连、枯死。幼果发病出现水渍状,扩大后变褐色,显著凹陷,面上生小黑点。潮湿时蔓上溢出粉红色粘质物,幼果感病后多成畸形。

2.3.2 防治

西瓜炭疽病发生前3~5天或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减少菌源。

2.4 西瓜病毒病

2.4.1 症状

多在开花结瓜后发生,发病初期,顶部嫩叶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斑驳、花叶,后表现疱斑或皱缩畸形,有的叶片变小,严重的呈鸡爪状。高温、干旱、强光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植株缺肥、长势弱,容易感病,此病主要由蚜虫传播。

2.4.2 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蚜虫,杀灭传毒媒介。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呱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植病灵1000倍液防治。

2.5 西瓜蔓枯病

2.5.1 症状

蔓枯病也叫黑腐病、斑点病,主要为害茎蔓,也危害叶柄和叶片。发病时,在茎蔓近节处出现灰白或淡红褐色病斑,呈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部可环绕茎蔓,叶片上形成暗褐色的圆形不规则形病斑,雨水多时,病斑遍及全叶,叶片变黑而枯死。

2.5.2 防治

合理密植、及时整蔓、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在摘除病叶基础上,及时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

2.6 霜霉病

2.6.1 症状

霜霉病为害叶片,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最初叶片上呈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逐渐变黄,潮湿时,叶背有灰黑色霉层。湿度大时发病快,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生长势弱地块均易发病。

2.6.2 防治

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篇4

1.1 幼苗出土前烂种

辣椒播种以后,由于病菌的侵染,常造成胚茎和子叶变褐腐烂,致使种子不能萌发,幼苗不能出土。可用高锰酸钾、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浸种;并控制湿度,晴天注意通风,同时防止低温,一般夜间温度在10℃以上。

1.2 子叶期猝倒病、立枯病

辣椒猝倒病表现为幼苗出土以后,子叶以下茎基部受病菌侵染,呈水渍状、淡黄褐色,无明显边缘,逐渐失水变细,成为线状,由于不能承受上部子叶的重量而猝然折倒,子叶在短期内仍保持绿色,此病一旦发生,蔓延非常迅速,幼苗成片死亡。苗床潮湿时,病部及附面有白色棉状菌丝体(立枯病菌丝为褐色蛛丝网状)。辣椒立枯病一般在辣椒真叶期以后出现,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反复几天以后,枯萎死亡。茎基部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大到茎基部周围,病部收缩干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直至全部死亡,该病发生在木栓化以后,一般不倒伏,立枯病因此而得名。

可用80%的敌克松100g/m2或用50%的多菌灵或50%的甲基托布津8~10g/m2拌入10~15kg的干细土内,80%作垫土,20%作盖土进行苗床消毒。发病前最好用57.6%的冠菌清或30%的中诺和复硝酚钠制剂———真壮、翠兰春等复配,也可用75%百菌清或70%敌克松600倍液防治,定期喷施。发病时,苗床内撒施干细土或草木灰,以减轻床内湿度,清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同时防止低温高湿,注意通风,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5~20℃;注意防止冻害,最好在9~16时通风,夜间盖好薄膜保温。发病后喷施结合灌根,一般用冠菌清、多菌灵,最好用98%恶霉灵防治,遇阴雨天,无法灌根,撒草木灰或干细土,并用以上药剂制成药土清除病菌。

1.3 真叶发出后灰霉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出真叶以后,特别是保护地、气温低、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是常见的苗期病害之一。当辣椒出现第1片真叶以后,子叶、幼叶均可感病,开始时病部水渍状,后变褐色,缢缩、折倒,乃至全株死亡。该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残枝上越冬和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菌丝,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十分迅速,病菌发育适温20~25℃,最高30~32℃,最低2℃,在低温高湿下最易发病,因此早春辣椒苗床常成片发病。

控制好大棚湿度,苗期适当控制浇水量,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摘除病叶、花、果,并烧毁或深埋;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农利灵1 000倍液喷施,重点喷果,7~10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用2~3次。

2 辣椒成株期的主要病害防治

其中某些病害不是由单一病原物引起的,如病毒病,其病原物达40多种。真菌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白绢病、白粉病、褐斑病、白星病、根腐病、菌核病、花腐病、黑霉病、黄萎病、黑斑病、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等。细菌病害有疮痂病、软腐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等。此外,还有根瘤线虫病及生理性病害(如日灼病、蒂腐病等)。

2.1 辣椒病毒病

辣椒地选择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用高畦窄垄栽培;3年以后轮作,周围尽量少种或不种黄瓜、烟草;种子用高锰酸钾消毒;苗期做好诱蚜防蚜工作,用啶虫脒、吡虫啉等农药消灭有翅蚜,防止传毒;发病初期,喷植病灵、病毒A、菌克毒克和高锰酸钾、硫酸锌复配等防治。

2.2 辣椒疫病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培育无病壮苗,避免田间渍水,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畦面覆盖地膜,注意排水,控制田间湿度;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喷施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或用杀毒矾和代森锰锌复配500倍液浇根和喷洒叶片,每7~10d全株喷药1次,共喷2~3次。

2.3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避免连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覆盖地膜,雨季注意排水,避免大水漫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及时深翻;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其他杀菌剂拌种,对其进行消毒;发病初期可喷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用57.6%的冠菌清或30%的中诺和农用链霉素、复硝酚钠制剂———真壮、翠兰春等复配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10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250mL/株药剂浇根。

2.4 辣椒线虫病

与葱、蒜、韭菜轮作,选用抗线虫品种;并用3%米乐尔颗粒剂4.5kg/hm2、10%力满库4.5kg/hm2、50%辛硫磷乳剂7.5kg/hm2,稀释成1 000倍液,于整地后地面喷洒,隔2~3d定植,以进行土壤消毒灭虫;同时,应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

2.5 辣椒疮痂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视病情可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王传福, 侯洪淼, 李国恒, 等.秋延辣椒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0) :116.

[2]杨飞, 刘忠, 宋满刚.无定河流域辣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S1) :113, 115.

[3]何黎红, 李全忠.辣椒苗期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 2009 (1) :32, 34.

茄子主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篇5

一、枯叶症

1. 症状 茄子植株叶片尖端颜色变黄,逐渐扩大至叶脉间颜色变黄,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叶片颜色变黄,最后干枯死亡。叶片的这种干枯死亡现象由下向上发展。发病期间,顶部心叶变厚,颜色变黑,无光泽。枯叶症在寒冷的1~2月份容易发生。

2. 病因 ①入冬前耕地过于干燥,土壤孔隙较大,寒潮来袭时,茄子植株因缺水而造成根系冻害。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肥料浓度过大,致使茄子植株根系水分外渗。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导致茄子植株烂根。

3. 防治技术 ①入冬以前,选择环境温度在20℃以上的晴好天气适当浇足水,以增加土壤持热量、提高地温,避免根系冻伤;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浇水每亩施入硫酸镁30千克,以增强光合强度,缓解因植株缺水引起的生理缺镁枯叶症;浇水后还要注意合理排湿。②施肥量要适当。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④注意防寒保温。

二、顶端弯曲

1. 症状 茄子植株生长前期顶端发生弯曲、茎秆变细,顶端茎秆是正常茎粗的1/5~1/3,植株暂时停止长高或长高速度非常缓慢,侧枝增多增粗。

2. 病因 ①茄子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7℃。②氮肥施用过量,引起植株对钾肥和硼肥的吸收障碍。

3. 防治技术 ①低温寒冷季节注意茄子栽培地的防寒保暖和增温工作。②基肥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不可偏施氮肥。③低温弱光期较长的地区,可在基肥中每亩加施硫酸钾15千克、硼砂1千克。④茄子植株顶端发生弯曲后,可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三、落叶、落果、落花

1. 症状 ①植株下部叶片黄化后自动脱落。②幼茄软化后自动脱落。③花朵自动脱落。

2. 病因 ①环境温度长期过低、氮肥和磷肥施入过量、土壤肥料浓度过高、土壤严重缺锌,都会使植株营养不平衡而老化,导致叶柄与茎秆、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形成离层而脱落。②花芽分化期,如果肥料严重不足、光照严重不足、土壤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夜间温度偏高、昼夜温差过小,都会形成质量差的短柱花,并自动脱落。③开花期,如果光照严重不足、夜间温度偏高、环境温度大起大落、肥水供应严重不足或者大肥大水,都会造成花朵大量脱落。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管水控温,创造适宜茄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②对于老化秧苗,可叶面喷施700倍的硫酸锌溶液,或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锌l千克,或喷施绿丰宝等含锌的营养液,以防落促生长。③在茄子现蕾期,每亩喷施0.2%硼酸和1%硫酸锌的混合液50千克,可促进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④在茄子结果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0.5%过磷酸钙浸出液,可增强植株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⑤低温期可用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

四、嫩叶黄化

1. 症状 茄子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铁锈色条斑,上部幼叶大部分变为鲜黄白色,仅叶尖为绿色。

2. 病因 施肥过量、土壤湿度过大、土壤酸性过重、土壤锰素过多,都会抑制茄子植株对铁素营养的吸收,致使嫩叶黄化。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控水,将土壤pH值调至6.5~7.5,创造适宜于茄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②嫩叶黄化初期,给叶面及时喷施500倍硫酸亚铁溶液,以满足铁素营养供应;或补充铁素肥料,以促进茄子植株对铁素营养的吸收。

五、顶叶凋萎

1. 症状 茄子植株顶端茎皮木栓化龟裂,顶端叶色青绿,叶缘黄化干焦,最后凋萎;同时,果实顶部凹陷,容易感染绵疫病,有烂果现象。

2. 病因 在碱性耕地中,早春气候条件由低温弱光期转入高温强光期时,茄子植株蒸腾作用加大,而根系吸收能力有限,会造成顶叶缺钙、缺硼而凋萎。

3. 防治技术 ①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耕地土壤的pH值尽量调至6.5~7.5。②加强保护地田间管理,防止环境温度大起大落。③一旦发现有顶叶凋萎前兆,要及时叶面喷施0.5%~1%过磷酸钙浸出液和0.1%~0.2%硼砂溶液。④高温强光照天气的中午要注意降温防脱水。

六、低温冷害

1. 症状 茄子幼苗受害时,叶缘枯死,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成株受害时,叶缘枯死,果肉、心室与皮层分离;受害严重时,果实味道变苦,维管束呈褐色,根毛变褐色,无新根长出,无新花蕾长出,整个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2. 病因 茄子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长时间在5℃以下,或者遇到长期阴雨、下雪天气。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低温雨、雪天气,要有防寒保温增温措施。②用于覆盖的塑料薄膜要尽量采用无滴膜,冬天要注意覆盖薄膜的清洁。③茄子秧苗定植要在晴好天气进行。

七、沤根

1. 症状 发病时,地下部不长新根,原有根系表皮变成褐锈色,并呈水渍状腐烂,地上部萎蔫,整个植株容易拔起。这种病主要发生在苗期,不过成株期也有发生。

2. 病因 ①肥料施用量过大。②施用的有机肥未腐熟。③环境温度低,光照严重不足,土壤湿度大。

3. 防治技术 ①科学合理配方施肥。②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控温控湿和通风透气,增强光照。

八、僵裂果

1. 症状 茄子果实细小、僵硬、不膨大,果实内的海绵组织紧密,表皮颜色淡、无光泽、有花白条纹,浇水后果实发裂,果实品质相当差,没有食用价值。

2. 病因 ①茄子开花后没有正常受精,单性结实发育成的果实会成为僵裂果。②茄子发育初期,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17℃,花芽分化、花粉管伸长受到影响,不能完全受精。③茄子生长发育中后期,保护地通风不及时或通风量不够,环境温度长期超过35℃时,花柱就会变短,形成僵裂果。④如果空气干燥、水分供应不足,植株同化作用减弱,果实营养缺乏,会形成僵裂果。⑤低温弱光季节或高温强光季节,如果正值果实膨大,而果实膨大时对氮、钾、硼的吸收量增多,对磷的吸收量相对减少,如磷素肥料施入量过大,会影响钾、硼的吸收,使果实僵化。⑥茄子生长发育后期,如果白天温度高于35℃,空气干燥,而傍晚浇水过多,或者果实生长过程中,土壤长期干旱而突然浇水过量,会造成果皮生长速度不及果肉生长速度而裂果。⑦果实生长过程中,如果表面受伤,会造成裂果。

nlc202309022214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茄子发育期间,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16~35℃,最好是25~30℃,夜间尽量控制在16~20℃,注意适期适量及时合理排灌以及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施用。②进行田间管理时,注意不要碰伤果实。③发现僵裂果时,及时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5%~1%尿素溶液,促植株和果实恢复正常生长。④及时去掉病老残叶,以增加光照,改善通风条件。

九、畸形果

1. 症状 茄子植株出现歪果、偏心果、多心皮果、双身果等畸形果。

2. 病因 茄子花芽分化期间,在环境温度偏低时,氮肥施用量过大、灌水量过多,或者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时,使植株生长点营养过剩、花芽营养过多、细胞分裂过旺,就会形成畸形果。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温度控制,花芽分化期和花期白天的环境温度尽量保持在25~30℃,最高不可超过35℃,最低不可低于15℃;在茄子栽培时,要用地膜覆盖保温、保墒。②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合理施肥浇水,不可过量施用氮肥,不可过量浇水。③科学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十、氨害

1. 症状 茄子幼苗受害时,叶片由四周向内逐步呈水浸状,然后变成黑色而枯死。茄子成株受害时,叶片边缘褪绿变白,最后枯死,严重时全株萎蔫死亡。

2. 病因 施用大量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者过量施入尿素、碳酸氢铵等容易挥发的氮肥,造成保护地氨气聚集,或者施入的氮肥紧邻根系,使根系周围氮肥浓度过大,致使茄子植株中毒。

3. 防治技术 ①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氮肥要均匀深施,尽量不施用特别容易挥发的碳酸氢铵。③要注意保护地的适时通风透气。

十一、二氧化氮气害

1. 症状 茄子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产生不规则水浸状淡色斑点,或者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斑点,2~3天后叶片枯死,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枯死。

2. 病因 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过大,或者氮肥施用量过大,土壤在由碱性变为酸性的情况下,硝化细菌活动受抑制,二氧化氮不能及时转换成硝酸态氮而产生毒害。

3. 防治技术 ①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氮肥要均匀深施,适当少施,施后要及时浇水。③要注意保护地的适时通风透气。④当发生二氧化氮气体为害时,在叶片背面及时喷施1%食醋溶液,以减轻为害程度。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龚德祥 王 维 陈 文 大冶市蔬菜办公室 邮编:435100;吕晓妮 黄石市生态能源局 邮编:435000)

菜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篇6

1.1 症状

在幼苗基部或子叶的茎上, 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 接着病部变成褐色, 溢缩成线状开始倒伏。发生在子叶下时, 很快歪脖。有时子叶刚刚出土, 胚芽已经腐烂染病。苗床初发病时, 只见几株幼苗发病, 几天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蔓延, 最后引起大片幼苗猝倒。在高温、高湿的土壤表面, 寄主残体和附近床面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春季棚室和育苗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时, 发病严重。

1.2 发病原因其病原菌是绵腐菌, 孢子在20℃~24℃, 相对湿度90%以上, 13~14 min即可萌发。

1.3 防治措施

床土消毒。 (1) 在播种前12~14 d, 将床土锄松, 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 m L加水5 kg, 喷淋在床土上, 立即用农膜覆盖严。过4~5 d后去掉农膜, 让其挥发完后, 即可播种育苗。 (2)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7%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 取其一种1 m2用8~10 g, 加半干细土0.5~1.5 kg, 拌成药土, 播种时下垫1/3, 上盖2/3。另外可在苗床上撒少量的干土或草木灰, 以降低土壤表面湿度, 预防发病。

2 菜豆锈病

2.1 症状

发病初, 叶上产生黄白色稍突起的小斑点, 后渐扩大成黄褐色隆起的病斑。病斑破裂, 散发出大量红褐色粉末。病斑多在叶背面, 叶正面成褪绿斑点。病斑密集, 致使叶片枯黄、皱缩、脱落。

2.2 发病原因

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 翌年通过气流传播。发病适温为15℃~24℃, 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易发病。夏季多雨、浇水过多、通风不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过密、连作等情况, 病害发生严重。

2.3 防治方法

(1) 利用矮生的抗病品种。 (2) 与非豆类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3) 春季早育苗、早栽培, 避开高温发病季节。 (4) 及时清洁田园, 把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 减少病源。选地势高燥地栽培, 忌低洼地;适当灌水, 雨后及时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 保护地加强通风, 栽培密度适宜, 避免发病条件。 (5) 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2000倍液, 40%敌唑铜4000倍液;50%萎锈灵800~1000倍液, 上述药之一, 或交替使用, 每7~10 d 1次, 连喷2~3次。

3 菜豆炭疽病

3.1 症状

叶片发病, 沿叶脉扩展成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小条斑, 初为红褐色, 后变为黑色至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是细条状。病部凹陷和龟裂, 致使叶片萎蔫。成熟的豆荚上发病, 先产生褐色小点, 扩大成长圆形至近圆形, 中心黑褐色至黑色, 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豆荚成熟后, 病斑色泽较淡, 边缘隆起, 中心凹陷。

3.2 发病原因

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借风、雨、昆虫传播。发病适温为17℃, 适宜的相对湿度80%以上。在温凉、多湿, 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种植过密、土壤粘重等情况下, 发病严重。

3.3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 方法有:用甲醛的200倍液浸种30 min, 洗净再催芽;或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 按种子重量的0.3%~0.4%拌种后播种。 (3) 实行与非豆类作物2年以上的轮作。 (4) 利用地膜覆盖, 减少浇水次数, 降低田间湿度;深翻土地, 增施磷、钾肥料;勤中耕, 注意通风透光。 (5) 发病初可用:80%炭疽福美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上述药之一, 或交替使用, 每5~7 d 1次, 连喷2~3次。

4 菜豆细菌性疫病

4.1 症状

叶片发病, 从先端或边缘开始, 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 后扩大呈不规则形, 成为褐色、干枯、质薄、半透明的大班。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 温度大时, 晕圈处分泌菌脓。嫩叶发病, 常皱缩变形、扭曲, 甚至脱落。豆荚上受害, 初呈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 扩大后为不规则形, 红色, 有时略带紫色, 最后变为褐色斑。病斑中央下陷。

4.2 发病原因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种子内越冬。翌年借昆虫、雨水、农具等传播。病害发生适温为24℃~32℃, 在高温、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4.3 防治方法

(1) 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带菌种子可用45℃温水浸种10 min;或用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4 h;或用50%福美双或50%敌克松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 以消灭种子上的病菌。 (2) 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3) 实行与非豆类作物2~3年的轮作。 (4) 适当早播、早收, 避开高温发病期;合理密植, 改善通透条件, 适当浇水, 雨季及时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深理或烧毁, 减少病源, 及时防治害虫, 防止传播。 (5) 发病初可用;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200单位;45%代森铵1000倍液, 上述药之一, 或交替应用, 每7 d 1次, 连喷2~3次。

5 菜豆根腐病

5.1 症状

发病初, 下部叶片发黄, 从叶边缘开始枯萎。茎的地下部分及主要上部呈黑褐色, 病部稍下陷, 有时开裂到皮层。剖视茎部, 维管束变暗褐色。潮湿时, 病株基部产生粉红色的霉。

5.2 发病原因

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存活。通过肥料、农具、雨水、灌溉等传播。病菌生育适温为29℃~32℃,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在土质粘重、低洼易积水、连作、种植过密、通透不良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5.3 防治方法

(1) 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 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栽培;利用高畦、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雨季及时排水, 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清理病株, 集中烧毁或深埋, 病穴撒石灰粉消毒。 (3) 在播种或定植时, 用70%甲基托市律或50%多菌灵药土 (药与土比例为1:50) 穴施或沟施, 每666.7 m2用纯药1.25 kg。 (4) 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敌克松1500倍液;上述药之一向根部喷雾或灌根。

5结论

芥蓝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篇7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的新理念;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2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等。

2. 1 黑腐病

2. 1. 1 症状芥蓝黑腐病各地均有发生, 是芥蓝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茎秆。叶片染病, 从水孔侵入的引起叶缘发病, 产生“V”字形病斑; 从伤门侵入的, 叶片任何部位均可产生不规则形浅黄褐色至浅褐色病斑, 边缘多具黄色晕圈, 病斑向侧或内部扩展, 造成四周叶肉变黄或枯死。病菌侵入叶柄或茎秆的维管束时, 引致叶片或植株萎蔫, 严重时枯死。

2. 1. 2 发病条件病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从幼苗子叶或真叶的叶缘水孔侵入引起发病。成株期还可通过伤口从叶片基部快速侵入维管束, 引起叶片基部显症, 并从叶片维管束扩展到茎部的维管束, 引起系统侵染。带菌种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 在田间主要通过病苗, 粪肥、风雨、农具传播。尤其是暴风雨不仅传病, 且造成大量伤口, 利其发病。该菌生长最低温度5℃, 最高39℃, 最适30℃ ~ 32℃, 要求湿度高, 侵入需有水滴才行。

2. 1. 3 防治技术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 并将其集中深埋或烧毁; 降低土壤湿度, 和其他蔬菜轮换种植两年以上; 加强管理, 多施基肥, 避免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及时摘除病、黄、老叶。种子用50℃ 温水浸种20 min, 捞出催芽播种。用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0. 3% 的拌种。发病初期, 用72% 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 倍液, 或用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 倍液, 或用47% 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 或用75% 瑞毒霉可湿性粉剂300 ~ 400 倍液, 或用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隔期7 ~10d防治1 次, 连续防治2 次~ 3 次。

2. 2 霜霉病

2. 2.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也侵染茎、花梗等部位。幼苗发病, 叶片背面有白色霉状物。成株叶片初生淡绿色水是浸状斑点, 很快转变为黄绿色或黄褐色病斑。病部长出的白色霉状物是霜霉病重要识别特征, 但在干旱条件下或病斑枯死后难以见到。

2. 2. 2 发病条件病菌可在冬季温室中生长的甘蓝、油菜等病株活体上存活越冬, 或在窖藏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上越冬, 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在田间借风雨传播。温度16℃ 左右, 相对温度80% 以上适于发病。

2. 2. 3 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 使用无病种子; 实行两年以上轮作; 及时深耕, 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采用高畦栽培, 密度适宜。早间苗、早定苗;施足粪肥, 增施磷、钾肥。均匀灌水, 避免大水漫洒。雨后排除田间积水; 收获后做好田园清洁, 深翻土壤。施足基肥, 适时追肥, 进行配方施肥; 清洁田园,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 并将其集中深埋或烧毁。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可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 3% 的拌种。发病初期, 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或用72. 2% 霜霉威 ( 普力克) 水剂800 倍液, 或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 药剂交替使用, 隔7 ~ 10d防治1次, 连续防治2 ~ 3 次。

摘要:笔者经过生产实践, 探索和总结出绿色农产品芥蓝主要病害的防治原则、主要病害及防治的技术要求。

芝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篇8

感染芝麻的病害, 根据其侵染芝麻的根、茎、叶、蒴果等不同部位, 迄今为止报导的共有17种。现将田间主要且普遍发生的几种病害的田间识别方法及其危害分述如下。

1.1 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枯病, 芝麻黑根疯等, 主要危害芝麻茎杆, 根部及幼苗。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连作地危害严重。

1.1.1田间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苗期感病:轻者幼茎上密生小黑点, 重者致幼苗枯萎死亡。

开花结蒴期感病:轻者茎部一周密生小黑点, 重者后期感病, 茎杆枯萎折断, 植株枯萎死亡, 整株颗粒无收。

1.1.2茎点枯病的田间发生时期。鄂北芝麻产区茎点枯病的发生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盛花期, 即6月中旬和8月份。芝麻生长后期若长时间阴雨, 则病害加重。

1.1.3茎点枯病的田间症状的识别。苗期:根部变褐, 地上部分植株变焉, 枯萎死亡, 幼茎上密生小黑点。开花结蒴期:茎部初呈黄褐色水浸状, 后扩展绕茎一周, 中心有银灰色光泽, 其上密生小黑点, 表皮下及髓部产生大量小菌核, 茎杆空中易折断。

1.1.4经点枯病的传播方式。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均可带病, 菌核和分生孢子是菌源, 从伤口、茎基部、叶痕或根部侵入。

1.2 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又称半边黄或黄化, 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侵染根、茎、叶和蒴果。芝麻连作地和土壤肥力差, 田间湿度大的地, 都有利于病害流行。

1.2.1 芝麻枯萎病的田间为害部位及为害程度。

苗期轻者萎焉, 重者根部腐烂枯死。后期轻者植株叶片变黄, 枯萎或半边枯死, 植株减产, 发病严重者植株整株枯死, 无产量。

1.2.2 芝麻枯萎病的田间发生时期。

主要发生在苗期和结蒴期, 集中在7月上旬至8月底。

1.2.3 芝麻枯萎病田间发生症状的识别。

苗期:根部腐烂枯死。开花结蒴期: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枯萎, 最后变褐色枯死。发病轻的半边枯死, 严重的整株枯死。茎上病斑褐色, 长条形, 潮湿时出现粉红色霉层。横切发病茎杆, 维管束变褐色。

1.2.4 芝麻枯萎病的传播方式。

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均可带菌。菌丝和分生孢子是菌源, 从芝麻的根毛、根尖和伤口侵入, 蔓延到茎、叶、蒴果和种子, 致使全株发病死亡。

1.3 芝麻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俗称芝麻瘟, 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或从自然空口侵入, 并在植株导管内从下向上蔓延。该病病菌随病菌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借助流水或农事操作传播。发病高峰多在夏季7~8月份。暴风雨过后, 温度骤升, 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1.4 芝麻疫病

芝麻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主要危害芝麻茎基部、茎部、蒴果、叶片。该病病菌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并祝残体上越冬。次年病菌侵染茎基部, 产生孢子囊, 借风、雨、流水传播, 进行扩大再侵染。芝麻现蕾期开始发病, 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多雨潮湿病害加重。

2 芝麻主要病害的防治

2.1 选用抗病种子

选择优质、高产、耐渍、抗病品种, 如鄂芝5号、豫芝8号等。

2.2 播前种子处理

2.2.1 温水侵种:

播种前用55℃温水侵种10分钟或60℃温水侵种5分钟。晾干后播种。

2.2.2 药剂拌种或侵种:

用五氯硝基苯加福美双拌种, 用药量占种子重量的0.5%~1%;或用0.5%的硫酸铜溶液侵种半小时。

2.3 农业防治

2.3.1芝麻最忌连作, 因此采用轮作倒茬可以较好的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一般芝麻与棉花、甘薯以及其它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换茬可以很好的抑制病害。

2.3.2 合理密植, 采用沟厢种植, 及时清沟排渍, 防止田间有积水, 降低田间湿度。

2.3.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增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混施磷、钾肥, 苗期不施或少施氮肥, 芝麻产区增施钾肥, 培育壮苗, 可增强芝麻的抗病性。

2.3.4对田间已发病的病株及时拔出, 并带出田外销毁。

2.3.5芝麻收割后,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集中销毁或深埋, 以减少越冬病原。

2.4 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前喷药保护, 或发病初期用药。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50%的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喷施;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叶面喷施;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可防治疫病。

参考文献

[1]《安徽农业科学》, 2001年3期, 诸葛龙、胡金和、李木根.

[2]《农民日报》, 2004年8期.

[3]《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暨学术论文会论文集》, 2005年, 王欣、刘涛、吴春峰.

水稻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9

关键词:水稻,病害,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即从农业生态学的总体观念出发, 以预防为主, 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 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物理机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 把病害的发生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 保护水稻安全生长, 基本上有4条途径:一是改变农田生物群落的组成相, 使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二是改变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减少农作物被害的可能性, 增强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灭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 按其性质可分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 保障水稻生产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 和县2008年首例细菌性条斑病, 就立即采取封锁、消灭措施, 以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出扩散。

2 加强预测预报

加强预测预报并及时发放宣传到户, 做到有情必报。预测预报工作在如今农户分散经营且多为老人妇女的情况下,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预测预报可指导他们及时准确地用药, 控制病害发生及蔓延, 以避免造成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3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和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大棚、中棚、小棚甜瓜后茬不少为晚粳。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差异很显著, 例如和县近年推广的安选晚1号、宁粳2号等表现为抗耐病性, 常用品种武运粳7号因感病而停用。二是合理密植及肥水管理。以增强作物抗病性, 较好地抑制稻瘟病、纹枯病发生。

4 物理防治

日光晒种、温水浸种, 可杀灭病菌。或通过汰选种子, 利用健全种子与被害种子在体型、大小、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 剔除带有病害的种子, 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5 生物防治

目前在水稻上已广泛使用农用抗菌素, 如经久不衰的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和刚投放市场的四霉素等, 在病害防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生产无公害农作物的首选生物药剂。

6 化学防治

加大植物检疫工作是农业主管部门和植保部门的重要职责,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由于种种局限不如化学防治收效快、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因此农业生产现实中农药防治仍占据主要角色。由于当前市场的开放性, 不少经营户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不知或分不清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它们的繁殖增殖、传播方式。因此, 应加大对农资经营户的培训力度, 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

恶苗病是一种细菌性种传病害, 发病后几乎无药可治, 浸种灵或强氯精药剂浸种是防治此病的最佳方法。在苗床病害防治上, 基肥不宜过多或过少, 氮、磷、钾需平衡施用以提高秧苗抗病性。立枯病可用20%甲基立枯磷1 000倍液喷雾。疫病可用恶霉灵400倍液喷雾, 苗瘟用三环唑或稻瘟灵防治效果较理想。在大田病害上, 条纹叶枯病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麦收前后防治灰飞虱以减轻其发生危害, 药剂宜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直播稻宜选在6月上旬, 避开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并实施健身栽培, 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 提高作物抗病性。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强氯精浸种, 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真菌和细菌;秧苗二叶一心期后用36%三氯异尿酸900g/hm2对水450kg喷雾, 隔5~7d再喷1次;水稻成熟后, 秸秆需带出田外处理, 稻谷单独存放, 谷壳集中销毁, 不可扫入粪坑作农家肥下田。防治纹枯病可实行健身栽培, 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 还可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防治, 效果很明显。防治穗颈瘟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 科学施肥, 浅水勤灌;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始期用20%三环唑或30%稻瘟灵乳油防治。防治稻曲病应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 氮、磷、钾合理施用, 浅水勤灌, 干湿交替, 施足基肥, 多施有机肥, 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还可用40%井·蜡芽可湿性粉剂或好立克于破口前后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杨永进, 黄水坤, 周少华, 等.20%康宽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88.

[2]吴晓峰, 张立洋, 邱晨, 等.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6) :7527-7528.

[3]郑淑华, 李玉民, 徐利敏.30%琥胶肥酸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3) :53-54.

[4]王永君, 黄正道.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寒地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一些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3) :38.

[5]董德龙, 吴洪军, 霍志军, 等.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08 (6) :75-77.

石榴果实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10

1 石榴果实病害的病原物

(1)石榴干腐病,属半知菌亚门,鲜壳孢属。

(2)石榴黑斑病,属半知菌亚门的石榴生尾孢霉菌。

(3)石榴果腐病,多为褐腐病菌、酵母菌和杂菌(青霉、绿霉)危害。

2石榴果实病害的发病期

2.1石榴干腐病

据调查。6月的病果率为1.56%,7月的病果率为65.16%,8月的病果率为28.13%,9月的病果率为4.65%,其发病期主要为7、8月份。

2.2石榴黑斑病

石榴黑斑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果实采摘的前1、2个月,即8、9月份。

2.3石榴果腐病

石榴果腐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果实成熟前一个月(9月份)至采摘后和贮存期间。

3石榴果实病害的症状

3.1石榴干腐病

5月开始侵染花蕾,以后侵染花冠及果实。幼果发病先为豆粒大小不规则浅褐色病斑,后病斑颜色加深,中间凹陷至果内,直至整个果实变褐腐烂落果。果实发育后期发病,则不落果,病果干缩成僵果悬挂枝梢。

3.2石榴黑斑病

病果初现针眼状黑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方或不规则斑块,大小可为绿豆、小杏状,严重时病斑可覆盖整个果面1/2左右,后期病斑黑色且微凹。

3.3石榴果腐病

由褐腐病菌引起果腐病,感病初期果皮上生淡褐色水浸状,后迅速扩大,并出现灰褐色霉层,内部子粒也随之腐烂。病果常干缩成深褐色至黑色僵果挂于树上不脱落:由酵母菌侵染造成的病果。局部果皮微现淡红色。病部内果瓤子粒亦变红。子粒腐败。后期整果内腐坏呈红褐色浓香味浆汁:自然裂果受多种杂菌(主要为青霉和绿霉)侵染。由裂口开始腐烂,直至全果,阴雨天气最为严重。

4石榴果实病害侵染的规律

石榴干腐病和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果腐病,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石榴黑斑病以分生孢于或分生孢子梗在病叶、残果、枝条(干腐病、由褐腐病菌引起的果腐病)上越冬,来年4、5月份病原菌靠气流、风雨从寄生的气孔、伤口处侵入。虫害、裂果、7、8月份的高温和高湿将加剧病害的发生。

5石榴果实病害的防治

5.1 清园

刮除树干上的老皮,清除石榴园内的枯枝、残叶、病果,并将其烧之,减少和减低病菌基数。

5.2消毒杀菌

越冬前后树体、园地及果园周围寄主植物,喷布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各1次,病害严重的可加入0.3%的五氯酚钠,以提高药效。

5.3药剂防治

花生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篇11

1.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 干腐状, 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 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 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 由黄褐色转为黑褐色。一般发病率在60%~70%, 严重发病菌块高达80%~90%, 甚至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实行合理轮作, 种子贮藏前充分晒干, 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0%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 浸泡24小时取出播种。当田间发病时,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 每667平方米用药液50~75千克。一般在基本齐苗后的发病初期和开花前各喷一次。生长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0%托布津加50%多菌灵粉剂喷雾。

2.根腐病

症状: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 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 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 终致全株枯萎。

防治方法:整地改土,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防涝排水, 加强田间管理。对已经发生根腐病的地块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淋, 连喷2~3次, 间隔时间为7~10天。每667平方米可加入1克赤霉素促进花生生长, 增强抗性, 喷药控制病害扩散;对未发生病害的地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对花生喷雾, 喷1~2次, 中间间隔7~10天防治病害发生。

3.叶斑病

症状: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 较大, 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 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 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技术:改善栽培条件, 增施农家肥, 改良土壤, 丌丌丌丌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 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 每隔15天喷药一次, 共喷2~3次。

4.锈病

症状:底叶最先开始发生, 叶片产生黄色疱斑, 较小, 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末, 严重时叶片发黄, 干枯脱落。

上一篇:有效例句下一篇:地方院校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