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

2024-10-01

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精选12篇)

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 篇1

现阶段, 受西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的影响, 在西瓜种植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病害的影响, 进而影响西瓜的产量, 给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小宝西瓜是佛山地区十分出名的西瓜品种之一, 在其生产的过程当中由于生理病害的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成为现阶段引起瓜农重视的重要问题[1]。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西瓜的病害, 不断提升西瓜质量, 是当前阶段保证西瓜年产量、促进佛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针对西瓜种植中的病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西瓜种植中主要病害

1.1 苗期冷害

西瓜在生长期间最佳温度在25~30℃, 幼苗期的最佳温度在20~25℃。一旦当西瓜所处温度低于10℃以下, 那么瓜苗通常会停止生长。西瓜在遭遇冷害之后, 初期西瓜的叶片与茎基部会呈现水渍状, 如果冷害持续的时间较长, 那么瓜苗则会逐渐干枯至死。如果在寒潮时期缺乏恰当的管理, 还会出现冻害的现象, 导致西瓜出现缓苗、弱苗或是僵苗等现象, 若严重则会直接变黑直至枯死。

1.2 猝倒病

猝倒病一般会在西瓜幼苗时期发生较多, 猝倒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危害较广,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西瓜幼苗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猝倒病主要的原因为瓜果腐霉菌, 该病菌主要通过卵孢子的状态趋附在10~20 cm的泥土表面, 且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越冬。直至春天, 瓜果腐霉菌在适当的环境下会激发孢子囊, 进入西瓜幼苗中, 诱发西瓜的猝倒病。

1.3 枯萎病

西瓜的枯萎病也可以被称作蔓割病, 这种病害发病率的概率比较高, 通常在5%左右, 严重时高于30%, 甚至可以造成西瓜绝产, 由此可见其危害[2]。枯萎病的发作和猝倒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猝倒病的发病时期只是在西瓜的幼苗时期, 而枯萎病则的发病时间可能是西瓜的整个生长期。枯萎病病原是西瓜尖镰孢菌, 与腐霉菌一样也是通过土壤进行传播。

1.4 炭疽病

西瓜的炭疽病在所有的病害当中所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 其发病范围也十分广泛, 炭疽病对西瓜的产量影响比较大, 通常而言, 西瓜叶、蔓与果实都可能发病, 但这是西瓜其他病害当中极为少见的现象。炭疽病病原是葫芦科刺盘孢菌, 这种病菌和以上所述的2种病菌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样式附着在土壤中越冬, 然而其三者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也就是刺盘孢菌要附着在寄主残体所遗留的土壤内过冬, 但是瓜种也可以作为带菌传染主要工具[3]。刺盘孢菌可以在瓜种中存活2 a, 只要处于适宜的环境下, 病菌便会利用西瓜叶、蔓与果实表皮进入, 导致西瓜的某一部位出现病害。湿度与温度同样也是导致出现炭疽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85%的环境下, 一段时间之后炭疽病便会高发。

2 西瓜种植中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西瓜冷害的防治措施

对西瓜苗期遭遇冷害进行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 确定适期播种, 切记不要将播种的时间提前, 并且所选择的时间段要在冷尾暖头的天气, 在此时间段内进行播种与定植;其二, 要提升苗床自身的保温水平, 强化苗床的保温管理水平;其三, 确定恰当的时机, 进行瓜苗的低温锻炼;其四, 在苗期进行2%的三元复合肥水喷洒, 以此提升瓜苗的长势与抗低温性能。

2.2 西瓜猝倒病的防治措施

进行西瓜猝倒病的防治, 其一要选择适合的土壤, 对于土壤要严格的选用无病菌新土, 以此进行西瓜育苗, 必要的话还要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西瓜杀菌。其二, 选择合适的苗床。全面强化苗床的管理力度, 选择适合的苗床, 通常情况下要选择地势稍高的区域、地下水位低的区域作为苗床进行育苗。此外, 加强苗床管理的力度, 合理掌控苗床的温度与湿度;运用化学药剂进行猝倒病的防治。西瓜苗在出苗之后, 如果发现西瓜有发病的现象, 那么则要及时喷洒58%浓度的药剂, 结合病情具体程度确定连续喷洒的次数。

2.3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进行枯萎病的防治, 可以和非同类作物轮作或是嫁接的形式方式, 在播种之前将西瓜种子进行消毒, 运用还未种过的瓜类作物土壤育苗;若发现瓜苗中存在枯萎病的现象, 要及时将其拔除, 并烧毁。对西瓜的枯萎病进行防治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点进行。其一, 合理选择种子。为了全面防治枯萎病, 在西瓜种子的选择上, 要尽可能的选择抗病、耐病的种子, 并要在已经经过无病菌侵害证明的瓜田中进行种子的选择。其二,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栽培土壤的选择, 务必要选择无病菌新土, 必要的话还要对其进行杀菌。其三, 加强栽培的管理力度。采用轮作的种植形式对西瓜进行种植, 针对种植土地采用科学性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 并且应用腐熟基肥。其四, 运用科学的消毒方法。采用科学的消毒方式, 针对西瓜种植土壤的消毒要1 m2运用浓度50%并适量的思维多菌灵进行杀菌。

2.4 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 防治炭疽病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点进行。其一, 选择合适的西瓜种子。西瓜种子主要选择抗病、耐病品种, 在抗炭疽病方面, 通常薄皮西瓜更为适合。其二, 选择适合的土壤。在土壤方面要选择无病菌新土进行西瓜的种植。其三, 采用轮换种植的形式。利用非瓜类农业种植产品和西瓜轮作进行结合, 以此全面减少西瓜种植的患病率。其四, 进行化学防治。如果发现瓜田中有发病的迹象, 那么则要马上运用适量的化学药剂对其进行治疗。

3 结语

针对西瓜种植中存在的病害, 对其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 全面加强西瓜种植病害的防治力度, 保证广东地区的西瓜质量。

摘要:西瓜是夏季人们常吃的水果之一, 但西瓜在生长过程中, 病害却会对西瓜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在佛山地区, 小宝西瓜尤为出名, 但种植中病害的防治却一直是困扰种植人员的一大难题。文章围绕西瓜生长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瓜种植,病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文敏, 刘亚春.西瓜种植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 (3) :147-148.

[2]郭春海.谈谈西瓜种植中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5) :94.

[3]欧小球, 谢向阳, 王志辉, 等.西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J].中国种业, 2008 (11) :33-34.

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 篇2

漂浮育苗是目前我国各烟区采用的主要育苗方式,在邵阳烟区漂浮育苗的普及率更是达到了100%。采用该技术育苗能够培育出整齐一致、清秀无病的壮苗,提高烟苗的整体质量,但是在育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会产生多种病害。随着邵阳烟区烤烟漂浮育苗大面积推广应用,了解各种病害育苗期的发生特点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对于培育健壮无病的烟苗,有效控制漂浮育苗病害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1 漂浮育苗中的主要病害

烟苗在漂浮育苗过程中主要易受真菌类病害和病毒类病害的侵染。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烟草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猝倒病和立枯病。其中炭疽病的危害最重。1.1 炭疽病

该病在苗期多雨、苗床过湿、烟苗密度过大等高湿条件下易发此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后扩大成直径2~5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灰白色至白色或黄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稍隆起呈赤褐色。通常在叶的下表皮出现油色或沾有油色,后期病斑中央呈羊皮纸状,破碎,穿孔。潮湿条件下,有时有轮纹或小黑点;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多呈黄白色,没有轮纹或不产生小黑点。病斑密集时,常愈合成大斑块或枯焦似火烧状,重则烟苗死亡。

烟草炭疽病苗床症状

1.2 猝倒病

发病规律与炭疽病相似。低温,高湿易发此病。若苗床期低温持续时间较长(20℃以下),阴雨连绵,更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逐步变成像开水烫过,暗绿色;严重时,茎基部缢缩、变细、软腐呈线状,烟苗成片死亡,成“补丁状”。天气潮湿时,有菌丝产生。2 多发生于三叶期以前。

烟草猝倒病苗床被害状

1.3 立枯病

发病条件与猝倒病相反。温度较低、湿度较小,有利于该病发生,特别是在揭膜后遇干热风,经常会出现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随后变为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到茎的四周形成凹陷病斑,严重时,受害部位干枯缢缩,导致烟苗死亡,一般情况下不倒伏。此病的病部及周围基质常有菌丝粘附,有时在重病株旁可找到黑褐色菌核。多发生于三叶期以后。

烟草立枯病基部缢缩症状

1.4 病毒病

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常见病害是普通烟草花叶病毒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漂浮育苗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具有1株发病,全棚带毒的特点。其发病条件均为高温高湿的环境。在苗期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但由于苗期一般不显现症状,所以一般难以观察到,要到移栽后才能表现出来。试验结果表明,苗床烟草带毒率与大田病毒病发生呈正相关关系,烟苗带毒率越高,大田发病越重。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两种病毒不论是单独侵染还是混合侵染,其显著的症状都是植株矮缩、叶色浓淡不均和畸形,烟农俗称“花叶病”。

普通烟草花叶病苗期症状 综合防治技术

在烤烟漂浮育苗过程中,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和烟苗集中度高等因素,烟草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常规大田病害的发生流行(病害流行为“S”型曲线)有较大区别,常常呈直线型暴发式流行,其传播速度快,后果是毁灭性的。因而,在漂浮育苗过程中,应切实加强育苗场地、漂浮盘、装盘和播种场地、剪叶工具和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在育苗过程中,要搞好病害防治工作,应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病原入手,切断传染源,辅以药剂防治才能防止烟草苗期病害的大发生。因此在烤烟育苗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苗床地选择

育苗场应选择地势开阔平坦、背风向阳、有洁净水源、远离村庄和烤房、空气无污染、无大量扬尘的地方。避免在种植过马铃薯、番茄等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的土地上搭棚育苗。2.2 消毒 2.2.1 育苗盘消毒

新盘可不必消毒,使用旧的育苗盘必须消毒。一般采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旧盘,第二天用清水洗净后即可使用。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消毒试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均可以用来消毒。无论采用何种试剂及何种方式消毒,必须处理到育苗盘的正反面,不留消毒死角。2.2.2 育苗水消毒

育苗用水应使用清洁水源,自来水和无污染的山泉水可直接使用;河水、靠近村子的井水和蓄水池的水必须经过消毒后再使用。育苗池水消毒效果较好的是漂白粉,用量为30%漂白粉20克混合均匀进行处理。漂浮育苗用水最好在使用前消毒,在播种前才施入漂白粉对出苗和烟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2.2.3 剪叶消毒

剪叶人员在进入苗棚前需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每次剪叶前需对烟苗施用抗病毒药剂进行预防,剪叶器具用洗衣粉、肥皂液或病毒抑制剂进行消毒,时间在5分钟以上。采用剪刀或弹力 剪叶器剪叶时,每剪1盘苗,必须进行一次消毒;采用电动剪叶器剪叶,则每剪10盘苗或一池烟苗进行一次消毒处理,有发病史的育苗棚要提高消毒频率。修剪下来的烟叶应及时清理出棚外集中掩埋,或放入卫生坑,在卫生坑内撒石灰或消毒液消毒处理,同时应把落在苗盘上的叶片清理干净,保持盘面整洁卫生。尽量将病害的传播控制在最低限度。2.3 育苗场地隔离防护

育苗场地最好集中便于管理。场地周围修筑栅栏防止家畜毁棚踏苗传播病害。场地要专人管理,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入育苗场地。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严禁吸烟。同时在入口处建一消毒池,并摆放清水和肥皂,凡进入育苗场地的人员,均须脚踩消毒水和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2.4 药剂防治

西瓜三种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3

摘要:西瓜营养丰富,除了不含脂肪外,其汁液中几乎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夏季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消暑瓜果之一。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西瓜的栽培也在不断进步,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但是随着西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的更新,西瓜病害仍是困扰瓜农和农业科研人员的问题之一,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几种生产中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希望对西瓜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瓜;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果腐病;发生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0

1 西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1.1 发病症状

西瓜炭疽病俗称“斑病”,东北三省各地区均有发生,既可发生在西瓜生育期,还可发生在贮运期,造成大量烂瓜。甚至西瓜各生长期均可发病,但以中后期病情较重。叶片上病斑黑色,外围有紫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病斑扩大联合引起叶片干燥破裂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和叶柄上病斑长圆形凹陷,果面上病斑黑褐色,凹陷处龟裂。幼瓜受害常变畸形,变黑收缩腐烂,早期脱落。

该病由西瓜炭疽病菌侵染致病。以菌丝体和拟核(未发育的分生孢子盘)随寄主残余物在土壤中越冬,附着在种子表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也可越冬。第二年春暖后菌丝和拟菌核发育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地面流水和雨水传播,使近地面西瓜叶片首先发病。种子上潜伏的菌丝体在种子播种发芽后侵害子叶,产生病斑后繁殖出分生孢子再进行侵染扩大蔓延。夏季低温、多雨、瓜田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1.2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不种重茬、迎茬西瓜;选种抗病品种:不同西瓜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应选抗病品种种植;种子消毒:同西瓜枯萎病;药剂防治:在田间发病初期用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0克/升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液,或80%福·福锌(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1~2次。西瓜炭疽病在7~8月雨季发展快,只要天晴后及时抓空隙喷药,不要受相隔5~7天的限制,隔2~3天也可喷药,防止病害因雨扩大发展。

2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1 发病症状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是西瓜田中后期常见的细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形成枯叶,造成生育不良而减产。叶上病斑呈透明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凹陷小斑,后发展为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褐斑,并在病斑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病斑处产生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易破裂或穿孔。茎、叶柄、果实感病,病斑也可溢出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病瓜易腐烂,并使种子带菌。

该病由西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斑上产生的菌脓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在天气高温、多雨、地势低洼和连作等条件下发病重。

2.2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种子消毒:方法同西瓜枯萎病;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除草、松土、追肥,提高地温,增强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冠菌清)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2000倍液喷雾。每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3 西瓜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3.1 发病症状

西瓜果腐病又叫果斑病、腐斑病、不渍病等,是上世纪后期新发生的西瓜细菌性病害,引起西瓜在田间和贮运期腐烂,造成很大损失。西瓜生育期间子叶、真叶和果实均可发病。叶片上病斑暗棕色,多角形,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果实受害,病斑发生在果实上表面,呈边缘不规则的水浸状浅褐色大斑块,随后果皮破裂,溢出菌脓,导致烂瓜。

该病的病原菌种类,学术界意见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病菌主要在种子上和土壤表面的西瓜病残体上越冬。病害靠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病斑上的菌脓借风、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再侵染。高温、高湿和多暴雨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重。

3.2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种子消毒:用50℃~54℃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后晾干播种或用200毫克/升浓度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浸种2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冠菌清)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2000倍液喷雾。每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早期处理病瓜:对表皮发病轻微的成熟西瓜,采收后及时利用,减少损失。尚未侵及果肉的轻微病瓜,可以利用。

当前棚室西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篇4

我们农技站工作人员, 实地查看了西瓜的发病症状, 根据不同发病情况为瓜农一一进行分析诊断,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现将几种主要病害分析如下:

一、西瓜立枯病的诊断与防治

西瓜立枯病也叫死苗病, 是苗期特别是移栽中后期常发生的病害之一, 发病时, 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 病斑逐渐凹陷, 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开始病株白天萎蔫, 夜间恢复, 几天后植株开始凋萎死亡。

在生产中人们很容易将立枯病与猝倒病混淆, 立枯病与猝倒病的主要区别是:立枯病是植株站立死亡, 多发生在移栽中后期;而猝倒病是突然倒地死亡, 多发生在苗床上。发病原因都与温、湿度有关。

今年, 东吕村温室西瓜苗期之所以立枯病比较严重, 主要是从2月1日到2月9日, 天气持续阴天, 整天大雾弥漫, 不见太阳, 室外温度一直在-1~8℃之间, 室内温度在10℃左右, 按正常要求, 移栽后的棚室温度应在25~30℃之间, 由于低温寡照, 地温较低, 加上湿度又大, 为立枯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外, 土质黏重, 排水不良, 土壤中积盐过多, 多年连作地块, 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 选择地势高, 排水好, 前茬未种过瓜菜特别是茄科类蔬菜的地块做苗床。

(2) 移栽前采取测土配方施肥, 并进行土壤消毒。作者于2008年在该村选了10个示范棚做示范点, 在农民使用基肥前, 首先进行取土化验, 实行测土配方, 并每亩施硫酸铜3千克, 硫酸锌1.5千克对土壤进行消毒。

(3) 移栽时, 通过穴施或沟施的办法, 每亩用“金微”微生物菌剂30~40千克, 通过这次实地查看, 该村几户瓜农由于按笔者指导的办法种植, 很少有死棵、烂根现象, 而按传统种植方法种植的西瓜, 死棵现象就比较严重。

(4) 对目前已经发生立枯病的西瓜病株, 可于晴天灌“金微”多用途300倍液或用硕丰481与恶毒灵混合灌根。10天一次连灌2~3次。也可用“旺得丰”土壤改良剂或诱导剂灌根。

二、西瓜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

在同村卢延富的西瓜大棚里, 我们发现个别西瓜植株叶片在叶缘或叶脉周围产生黄绿色水渍状病斑, 病斑中心略凹陷。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并且多在叶缘发生, 初为水渍状小点, 后扩大成褐色水渍状, 圆形或半圆形病斑, 在高湿条件下, 可危害整个子叶, 使之枯萎。真叶受害, 多发生在叶缘或叶脉间, 初为水渍状小点, 在高湿条件下迅速合并, 渗透, 使叶片失水青枯。经现场诊断此病为西瓜叶枯病。

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 瓜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 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表面和种子中越冬。翌年播种西瓜后遇温湿度适宜, 引起初次浸染, 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再次浸染。该病菌在3~45℃范围内均可生长, 以28~32℃最易发生。发病与湿度关系密切, 土壤湿度大, 低温寡照天气, 氮肥施用量大, 连作地块, 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 实行轮作换茬。清除病残体以及病叶, 宜采取地膜覆盖方式栽培。

(2) 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的用量, 增施钾肥、锌肥, 补充钙、镁、硼肥。

(3) 药剂防治。可用霜除5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1000倍液, 7天1次, 连喷2~3次。

三、西瓜枯萎病的诊断与防治

在同村王秀生的西瓜大棚里, 我们发现个别西瓜病株从茎部蔓皮出现纵裂, 有时还有红色胶质状液体溢出, 湿度大时, 病部遍布粉红色霉状物, 这是典型的枯萎病的症状。植株发生枯萎病后, 剖视茎基部, 可见维管束组织明显变褐。

西瓜枯萎病, 又称萎蔫病, 裂蔓病, 蔓割病等, 是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西瓜发病尤为严重, 甜瓜次之。西瓜枯萎病的致病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属西瓜专化型, 甜瓜枯萎病的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属甜瓜专化型。枯萎病是典型的土壤传播, 根部入侵, 维管束寄生的系统病害, 有时种子也可带菌。枯萎病病菌在土壤中有顽强的生命力, 一般可存活5~6年。温度在8~34℃之间均可发生枯萎病, 以24~28℃发病最重。病菌在田间主要通过浇水、风雨和土壤耕作等传播。土壤偏酸性, 久雨后干旱或时雨时晴和氮肥过多有利于发病, 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 瓜田严格实行轮作, 发现病株后, 立即拔掉带出室外深埋, 并在病穴中浇灌石灰水或霜除400倍液消毒。

(2) 作好苗床、种子消毒工作。引进未种过瓜类作物或无病菌的土。如苗床带菌, 可用福尔马林消毒。

(3) 土壤消毒。移栽前每亩用硫酸铜4千克和硫酸锌1.5千克, 撒入土壤中翻耕。移栽时用“金微”多用途300倍液或“旺得丰”土壤改良剂500倍液灌根, 促使扎根。

(4) 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有机肥必须先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适当增加磷钾肥和印度钙 (每亩用印度钙5千克) , 酸性土壤每亩可施生石灰100~150千克。在移栽时, 穴施或沟施“金微”微生物菌剂30~40千克。

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 篇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根据工程实践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几种主要的病害形式及主要的防治措施,重点探讨了如何对其病害进行防治,以延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寿命,推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

作 者:王静杰 WANG Jing-jie 作者单位:贵州省通力达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6(12)分类号:U416.223关键词:半刚性 沥青路面 裂缝 防治措施

蚕豆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6

2.赤斑病:属真菌型病害。在排水不良的低洼田或缺钾田发病较重,雨天多、湿度大发病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花、幼荚上也有病斑发生。可用1%波尔多液连续喷洒3次以上,每次间隔7天。或在杀毒矾、速克灵、甲霜灵·锰锌等药剂中任选一种药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5天重喷1次,连续喷药3~5次,可大幅度减轻病害。也可用25%多菌灵750~1000倍液均匀喷洒。初期喷波尔多液的防效比多菌灵要好,以后改喷多菌灵,防效又高于波尔多液。

3.枯萎病:主要症状是根部发病变黑,主根短小,侧根少,叶色变黄,植株呈萎蔫状,顶部茎叶萎垂。蚕豆发病后根系腐烂,地上部矮小,叶色淡,花蕾易掉,对产量影响很大。根据田间调查,枯萎病的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极大,春季3~5月雨天多,雨量大,空气湿度高,光照不足,易引起大面积感染而发病。对枯萎病的预防要早动手,发病初期可用2%~5%的石灰水喷洒,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般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5~7天。常发病的田块,开春后可用10%的石灰水淋蔸。土壤湿度大时,可用石灰20~30公斤拌草木灰100~150公斤,制成黑白粉撒于植株旁。注意不宜多施,以免影响后季作物生长。

4.褐斑病:属真菌型病害,是蚕豆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蚕豆的叶、茎、荚、种子。防治方法:主要是注意不引入带病菌的种子;引种时应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注意清除田间带病植株,配合深耕消灭病菌;实行轮作,开好排水沟,增施磷、钾肥,促使蚕豆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5~7天。

5.轮纹病:属真菌型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初叶片上发生赤褐色圆形小斑,后病斑扩大至直径6~15毫米。病斑周围红褐色,中心呈黑褐色,边缘明显,有轮纹。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缺钾容易诱发此病。初花期选用4∶1∶160的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洒。每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6.根腐病:属真菌型病害,是一种高温多湿病害,一般在开花期发病,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0克拌细土盖种;苗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或用70%托布津800~1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西瓜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上) 篇7

在西瓜苗期, 温度低于10℃时, 易发生冷害, 初期叶面和茎基部呈水渍状, 若长时间低温, 瓜苗会慢慢干枯而死。若苗期突遇寒潮, 加上管理不当, 会造成僵苗, 严重时幼苗会变黑枯死。常用的预防冷害的措施有: (1) 适期播种。 (2) 提高苗床的保温性能, 加强保温管理。 (3) 对瓜苗进行低温锻炼。 (4) 苗期喷洒0.2%的三元复合肥, 以增强瓜苗的长势和抗低温能力。若已发生冷害, 应及时重新补种, 降低损失。

2. 沤根。

苗期和定植期田间湿度过大, 浇水过多、过勤, 地温偏低时, 易导致瓜苗不发根, 甚至沤根, 可通过提高苗床温度、加强通风等措施预防此现象的发生。

3. 自封顶苗。

仅有子叶而无生长点的幼苗为自封顶苗, 主要表现为丛生, 生长缓慢。为预防自封顶苗的产生, 除用新种子外, 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苗床保温, 床温一般控制在22~25℃。

4. 疯长。

西瓜蔓疯长, 主要是由于氮肥施用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所致, 主要表现为茎粗, 节间长, 叶片大而薄, 叶色较淡, 生长点上翘, 植株生长过于旺盛, 难以坐瓜。为防止疯长现象的发生, 在生长前期应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 平衡肥水供应。若发现瓜蔓疯长, 切忌追肥灌溉。整枝上可采取去强留弱的原则, 加大整枝力度, 同时结合切断部分根系或人为扭伤主蔓顶端等措施抑制植株生长。也可适当喷施坐果灵等, 促进坐果, 抑制茎蔓生长。

5.急性凋萎。

在西瓜嫁接栽培中易发生急性凋萎。发病初期地上部分中午萎蔫, 傍晚尚能恢复, 反复3~4次后植株慢慢枯死, 根系略膨大, 无其他异状。坐果前后遇持续阴雨天时, 也易发生此病。引起西瓜急速凋萎的因素有: (1) 砧木根系吸收能力随着果实的膨大而降低, 叶面蒸腾能力则随着叶面积的扩大而增加, 吸收能力不能满足蒸腾需要而发生凋萎。 (2) 根系受挫。 (3) 光照弱, 阴雨天多。 (4) 相较而言, 采用劈接法比插接法易发病。此病可通过选择适宜的砧木并且加强栽培管理, 增加根系及其吸收能力等措施进行防治。

6. 畸形果。

子房发育不良、授粉不良、坐瓜节位偏高或偏低、干旱和施肥不足以及机械损伤均可引起西瓜畸形。为预防畸形瓜的产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定植, 适时、适度整枝, 增加透光性。 (2) 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注意要将花粉涂抹均匀。 (3) 加强肥水管理, 防止干旱, 坐瓜后及时追施膨瓜肥。 (4) 及时进行垫瓜、翻瓜。 (5) 采取搭架栽培, 将果实垂吊于空中, 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

7. 空心果。

西瓜的主要病害防治 篇8

1 症状及诊断

1.1 枯萎病

全生育期均能发病, 以伸蔓期至开花坐果期发病最为严重。苗期发病后茎蔓基部变褐缢缩, 子叶和幼叶萎蔫下垂, 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 发病后1天即可死亡。成株发病后, 病株生长缓慢, 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 似缺水状, 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 3~6天后, 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病蔓基部常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 并伴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 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 茎部呈水浸状腐烂, 表面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猝倒病

西瓜幼苗被病菌侵染后, 幼苗接近地面茎处, 出现黄水渍状病斑, 以后病部变黄褐色, 扩大后迅速绕茎1周, 逐渐变为老皮而脱落, 病部软化, 维管束缴缩似线状, 幼苗突然倒伏死亡。苗床湿度大时, 在病部处及周围的土面, 能发现一层白色絮状物。

1.3 立枯病

染病后, 出土的幼苗在根部或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病斑, 病斑凹陷, 逐渐环绕幼苗缢缩, 成蜂腰状, 病株萎蔫枯死, 但病株不易倒伏, 而呈枯状, 此特征可以和猝倒病相区别。在棚室潮湿条件下, 在病部及茎基周围土面可观察到有淡褐色蛛形网状物, 该病发病速度相对较缓慢, 通常白天萎蔫, 晚上恢复, 反复几天后, 病株死亡。

1.4 炭疽病

从幼苗到成熟在叶蔓果实上均可发生, 幼苗发病时近地面茎蔓变成黑褐色, 缢缩, 致使幼苗猝倒死亡。受害初时, 多在子叶边缘有小的黄色水渍状圆斑, 以后扩大变成半圆形褐色, 病斑周围有一紫黑色圈, 其上生长小黑点或粉红黏稠物。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片, 干燥时, 破碎使叶片枯死, 叶柄上和茎蔓上会呈现狭长的褐色凹陷病痕, 病痕扩展, 茎蔓逐渐死亡。环境潮湿时, 病部可见粉红色黏稠的分生孢子团覆盖其上。

2 病害原因

上述几种病害都为土传性病害, 病菌的腐生性较强, 棚室内高湿条件下, 更易发生。初侵染来源多为土壤、病残体、肥料, 在田间通过风雨、耕作、流水、人畜、地下害虫等进行传播。其中,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真菌侵染所致;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所致;立枯病由丝核菌引起;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 病原菌引起。

3 综合防治技术

鉴于西瓜苗期病害发病原因不尽相同, 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嫁接、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几种病害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选择抗病性好、产量高和品质优的优良品种。普通品种可以选择抗病苏密、郑杂7号以及京欣一号、西农8号、秀雅、9823等, 特色品种可以选用早春红玉、黄小玉, 特小凤、黑美人、秀丽等, 良好的品种可以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

3.2 进行种子处理

种子带菌是导致苗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种子带菌率一般为0.14%~3.3%, 病菌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成为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来源。所以进行播种前种子处理, 可以有效初步杜绝病害的传播。

3.2.1 物理处理。

在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 用冷水浸没种子, 后加入开水并同向搅拌10分钟左右, 当水温达到50℃时, 停止搅动, 加入冷水, 使水温降到30℃, 浸泡10小时, 以种仁无白心为度, 种子出水后, 要擦净表面粘液。

3.2.2 化学处理。

用60%多菌灵超微粉0.1%溶液浸种1小时, 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 也可用100倍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如需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 可以使用0.4%克菌丹拌种。

3.2.3 嫁接防病。

由于西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 侵染西瓜的病菌一般不会侵染或轻度侵染其他瓜类。所以采用砧木嫁接能有效达到防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采用瓠瓜、葫芦、南瓜、冬瓜、蒲瓜和野生西瓜等抗病力强的瓜类做砧木。有实验表明, 嫁接能减少56%的枯萎病发病率。

3.3 选择合适苗床地

苗床地应建在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土质肥沃疏松的无病地块, 选择5~7年未种过瓜类的肥沃土壤配营养土。如果使用旧床, 应该认真清扫苗床的四周和底部, 铲净旧土。苗床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另外, 每1㎡用福尔马林400ml, 加水15~20kg泼洒苗床, 然后用麻袋、席子、草苫等物覆盖4~6d灭菌;或每1㎡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 加细土5kg拌匀进行床土消毒, 都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3.4 加强苗期管理

苗床应做好温湿度调控, 防止冷风和低温。西瓜苗期出苗适宜土温为20~25℃, 出苗后, 白天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控制在25~30℃。苗期要严格控制浇水,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即可。幼苗3片真叶时, 可视情况, 以氮磷肥为主稀释300倍液叶面喷施, 促进幼苗茎基部木质化快速形成, 培育壮苗。幼苗移植前5天要及时降温炼苗。

3.5 开展药物防治

几种病害的病源菌可归纳为藻菌类 (猝倒病) 和半知菌类 (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 二大类, 若专治藻菌类病害可用甲霜灵或敌克松等。但田间往往几种病害一起混发, 需要选用对二类病菌均有效的药剂, 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 可在齐苗后, 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防止病菌侵害。亦可选用20%铜帅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等, 也可用多菌灵等常规农药进行防治。为了增加防治效果, 以上农药要交替使用, 隔7天左右防治一次, 可连续进行2~3次。在阴雨天气, 可每667㎡施用15%腐霉利烟剂250g, 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参考文献

[1]朱军, 大棚西瓜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6) :60.

[2]王国勇, 西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 2001 (1) :36.

[3]吴宇芬、周卫川, 西瓜病虫害观察及其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1988 (3) :27-28.

[4]贾崇敬, 当前棚室西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 2009 (6) :38-39.

核桃主要病害的防治 篇9

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核桃树的干部和主枝。病初树干和主侧枝基部出现褐色或黑色近圆形小溃疡斑, 有的扩大为长梭形病斑或形成水泡斑, 斑部破裂后流出褐色液体, 然后干缩下陷、中部开裂, 散生许多小黑点, 潮湿时小黑点上溢出乳白色物质, 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树皮内越冬, 翌年4月气温上升时开始活动;5月下旬气温达28℃左右时为发病高峰期, 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并借风传播, 多从伤口侵入;6月下旬气温达30℃以上时, 病害基本停止蔓延;入秋后温度、湿度适宜时, 病害再次发生, 但没有春季严重。该病潜育期为15~60天,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修剪和虫害造成伤口多、树体生长不良时, 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

(1) 防旱排涝, 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 合理修枝整形改善树冠结构。 (2) 清除并烧毁病虫枝, 减少病源。 (3) 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4) 将病斑树皮刮至木质部, 然后在病斑处纵横割几条口子, 涂刷波美3度石硫合剂、1%硫酸铜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 灭菌消毒。

二、核桃黑斑病

1. 症状。

嫩叶染病时, 病斑呈褐色, 为多角形;较老叶片染病时, 病斑呈圆形, 有明显轮纹, 斑中央部分有时穿孔, 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 有枝条使上部枯死。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小而稍隆起的油浸状褐色软斑, 然后迅速扩大凹陷变黑, 外围有水渍状晕纹, 果实由外向内腐烂直达核壳, 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2.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感病果实和枝梢、芽或茎的病斑上越冬, 翌春细菌自病斑内溢出, 借风雨和昆虫传到叶、嫩枝上, 也可入侵花粉后借花粉传播。病害潜育期:果实上为5~34天, 叶片上为8~18天, 一般为10~15天。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发病至秋季。本病的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 雨后病害常迅速蔓延, 展叶及花期最易感此病。

3. 防治措施。

(1) 选栽抗病、抗虫品种, 加强水肥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 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病枝和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 并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 (3) 核桃发芽前喷洒1次3~5度石硫合剂, 展叶时喷洒2∶1∶4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1200倍液。

三、核桃枝枯病

1. 症状。

该病危害生长衰弱、管理粗放或结果过量造成树势衰弱的枝条。病发时先侵害短枝, 从顶端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直至主干, 被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褐色, 后变为浅红褐色或深灰色, 大枝病部下陷, 病死枝干上散生很多黑色馒头状粒点。受害枝上叶片逐渐变黄脱落, 枝皮失绿变成灰褐色且干燥开裂, 病斑围绕枝一周后枝干枯死, 严重时全树死亡。

2. 发病规律。

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的病部越冬, 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 在机械创伤或冻伤的死皮上进行初次侵染, 再向活组织扩散。该病一般在5~8月发生, 空气湿度大和多雨年份发病较重, 冬季低温干旱年份发病较轻。

3. 防治措施。

大棚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 篇10

一、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

1. 黄瓜霜霉病。

在适宜的条件下, 此病发展迅速, 一两周内可使整株叶枯死, 直接影响结瓜, 流行年份减产可达30%~50%, 黄瓜受侵染后正面呈不均匀的早褪绿、黄化, 逐渐产生不规则枯黄斑, 成株表现为叶面呈多角形斑, 但病斑边缘仍呈黄绿色, 潮湿环境下, 叶背部病斑上长出紫黒色霉层。

2. 黄瓜枯萎病。

常年发病率为10%~30%, 严重时可达80%, 本病典型症状是萎蔫, 中午明显, 早晚尚能恢复, 茎蔓基部稍缢缩, 有的被害部位溢出琥珀色胶体物, 基维管束呈褐色。

3. 黄瓜疫病。

该病能侵害黄瓜的茎、叶、果实, 以及茎蔓基部及嫩茎节部发病较多, 病叶枯萎时, 仍为绿色, 故症状为青枯型, 叶片被害初期产生绿色水渍状斑点, 后扩展为近圆形的大病斑, 果实被害形成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水渍状病斑, 很快扩展到全果。

4. 黄瓜炭疽病。

苗期受害造成瓜苗猝倒, 在植株生长中, 后期为害较重, 可造成茎叶枯死, 果实受害后果形变小, 常开裂腐烂, 发病严重的田块长期不能再种瓜。

二、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

1. 种子处理。

黄瓜的种子可以带有黄瓜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等病菌, 特别是后两种病害, 种子带菌是病害主要来源之一。因此,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很重要。方法有: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 或用100倍液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 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2.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是防治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的重要措施, 一般轮作应达到3年以上。

3. 加强栽培管理。

创造一个适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很重要, 同时健壮的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也强, 控制室内的温湿度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4. 选用抗病品种。

津研1、2、3、4号, 山东宁阳大刺瓜等较抗霜霉病, 北京小刺, 长春密刺, 宁阳早黄瓜等抗枯萎病, 长春黄瓜较抗疫病。

5. 小苗嫁接。

利用高抗品种黑粒南瓜做砧木嫁接, 经嫁接的植株生长健壮, 抗病力及抗逆性增强。

6. 高温处理。

在霜霉病发生的前期或中期利用高温灭菌方法处理很有效。方法:选晴天密闭大棚, 使温度上升到44~46℃ (以瓜秧顶端为准) 连续2小时, 处理后及时降温, 并加强管理。

7. 药剂防治。

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一) 篇11

1.发生: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危害。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且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受害最大。发病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方法。适时播种,使小麦的扬花期避开雨季,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小麦的扬花期是最佳的施药期,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甲基硫菌灵、多霉威、甲霉灵。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春季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延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

二、小麦纹枯病

1.发生: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各麦区的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可达20%以上,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在播种前用纹霉净、碱唑醇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麦苗返青期用纹霉净、井岗霉素、甲基立枯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小麦白粉病

1.发生: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量明显降低。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1~2毫米大小的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发病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最终枯死。发痛严重的病株接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至上均被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2.防治: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抗旱,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清除自生麦苗等措施来防治。播种前用三唑酮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可用三唑酮、福星乳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四、小麦腥黑穗病

1.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的世界性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回升甚至严重发生的趋势。小麦腥黑穗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

发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肥,初为暗绿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并有鱼腥味。

2.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播种前用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如果大田中发痛,一般是将病株烧毁。

五、小麦根腐病

1.发生: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各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常因苗腐造成缺苗率达10%~30%,成穗率和穗粒数亦明显降低。

小麦根腐病可引起根腐、苗腐、茎基腐、成株叶枯和穗腐等,以根部受害最重。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成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根部发病后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枯死植株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或减少连作,选用无病种子,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对预防小麦根腐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效果。播种前用代森锰辞、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萎锈灵拌种。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喷洒敌力脱乳油。

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

1.发生: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可减产10%~70%。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此病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

发病株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褪绿的短线条状斑,随着病情发展,条斑彼此联合成不规则的淡黄色短线条状斑驳,整个叶片呈现出花叶症状。病株株形松散、矮缩,穗短而小,有缩脖现象,成熟期明显推迟。籽粒秕瘦。

病害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等传播。主要是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12

1 灰霉病

1.1 田间表现症状

叶片发病, 自叶片尖端发黄, 病斑呈“V”字行向内扩展, 初呈水浸状、浅灰褐色, 边缘不规则, 具深浅相间轮纹, 病健明显, 后期叶片干枯, 湿度大时在叶片表面形成灰褐色霉层。茎部受害, 初呈水浸状小点, 后扩展为椭圆形或条形不规则斑, 湿度大时出现灰褐色或暗褐色霉层病部易折断。花萼受害后呈暗褐色易干枯。果实染病多以青果最为严重, 先在果柄托叶凹陷处呈水浸状白色病斑, 湿度大时, 发生软腐并在表面生出浓密的灰褐色霉层, 后期湿度大时, 病部产生黑褐色菌核, 被害果通常不易脱落。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

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4年轮作, 减少菌源数量。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发病严重的病株, 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防止人为传播病害。科学测土配方, 平衡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增施磷、钾肥, 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 增强作物抵抗力。

1.2.2 生态防治。

保护地从苗期开始, 严格控制生态条件, 防止高温、高湿。应加强通风管理, 晴天上午晚些放风, 使棚温迅速上升, 当温度达到32~33℃后, 再开始放风, 从而抑制孢子萌发速度, 减少孢子量, 白天棚温控制在21~24℃, 当棚温降至20℃时, 应立即关闭通风口, 晚间棚温应保持在16~18℃, 遇到阴天至多云的天气应打开通风口, 通风换气, 从而降低棚内湿度。

1.2.3 化学药剂。

苗床土壤消毒。 (1)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结合拌种撒施, 用量15kg/hm2。 (2) 番茄沾花时, 在配好的2, 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使花器在蘸花时带药, 从而减少人为传播病菌。 (3) 露地栽培于发病初期喷洒药剂, 可供选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立佳欣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隔5~7d喷1次, 连续2~3次, 各药剂交替使用, 以减少抗性, 增加防治效果。

2 炭疽病

2.1 田间表现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 果实上病斑呈圆形, 深褐色, 水浸状透明小斑点, 病斑凹陷, 扩大后呈黑色, 斑面具同心轮纹, 病健交界清晰可见, 当湿度大时, 病斑处可溢出大量分生孢子, 形成粉红色凝胶状物, 发生严重时, 病原菌可从裂口进入内部组织, 并在果实内部大量繁殖, 使发病处半软腐, 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腐烂, 失去商品价值。叶片受害后, 可在叶部形成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 病斑的边缘深褐色, 中部淡灰色, 少数稍凹陷, 病斑外围可出现轮纹, 其上着生少量小黑点, 在干燥情况下病斑易穿孔。

2.2 防治措施

一是科学栽培, 合理密植, 完善沟渠配套系统, 降雨后及时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二是科学配方, 合理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配合使用氮、磷、钾肥, 增强抵抗力。三是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 并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可减轻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四是于发病初期喷洒化学药剂, 可供选药剂有: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每隔7d喷1次, 连续2~3次, 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以防产生抗药性。

3 晚疫病

3.1 田间表现症状

晚疫病在番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主要发生在叶、茎、果实上。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中下部叶片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 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点, 扩大后呈暗褐色, 当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霜状白色霉层;茎杆发病时, 病斑呈黑褐色、边缘不明显、稍凹陷的条斑;果实受害最为严重, 青果果肩或侧面稍凹陷, 边缘云纹状, 病部质地较硬, 湿度大时其上面长有少量白霉, 易腐烂。

3.2 防治措施

上一篇:农民工选举权的保障下一篇:不足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