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共6篇)
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篇1
摘要:针对天津板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摸索出板栗的防治办法, 即搞好预测预报, 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综合防治, 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关键词:板栗,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天津板栗产于蓟县北部山区长城沿线, 中上元古界两翼的低山丘陵区, 栽培历史悠久。其果皮红褐色、油光亮丽。果仁糯性强、口味香甜, 富含淀粉、糖等多种营养物质, 被称为“东方黑珍珠”, 享誉海内外, 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 “天津板栗”栽培面积达2000hm2, 年产量在5000t以上。但栗瘿蜂、桃蛀螟、栗食蟓、胴枯病等主要病虫害对本地板栗产量、果品质量、树势都有较大影响。前2种虫害危害栗树枝叶, 造成幼树生长缓慢, 结果树减产, 个别年份可减产达15%。年经济损失达900多万元。桃蛀螟、栗食蟓危害果实, 减少产量在10%以上, 年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胴枯病的发生造成树势衰弱或植株死亡。因此, 提高天津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是本地栗农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现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天津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下:
1 栗瘿蜂
1.1 危害症状
栗瘿蜂以成虫4月上旬产卵于芽内, 被害芽春季形成瘤状虫瘿, 不能抽生新梢和开花结实。
1.2 发生规律及造成的损失
栗瘿蜂1年发生l代, 以幼虫在芽内越冬, 粟树芽将萌发时开始活动。新梢长到1.5~3cm时, 即出现小瘿瘤, 瘤的大小依产卵的部位而不同。在短果枝顶部的瘿瘤最大, 叶柄茎部的瘿瘤最小。在瘿瘤形成的过程中, 消耗树体大量养分, 使树体衰弱。栗瘿蜂多发生于衰弱树上, 树冠内部弱枝虫口密度较外围更大, 一般年份减产不超过0.5%, 损失不超过30万元。
1.3 防治方法
1.3.1 选用优良品种。
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 嫁接魁栗、早丰、短丰等优良品种。多年实践证明, 这些品种叶片大而厚, 树势壮, 适应性强, 具有抗病虫特性, 对栗瘿蜂无感染先例, 是蓟县栽培的首选品种。
1.3.2 精细修剪。
落叶后到发芽前进行栗树精细修剪, 可以消灭80%~90%越冬虫。采用精细修剪技术, 每1m2树冠投影面积结果母枝留量标准:初结果树为4~6个, 盛果期树为8~12个, 衰老树为6个, 除预备枝外。其余枝条全部疏除。通过强化修剪, 可疏除80%以上的无效枝, 集中了树体营养, 达到开通光路, 合理负载, 减少病虫发生基数, 增加树体抗病虫能力。
2 桃蛀螟
2.1 危害症状
桃蛀螟危害板栗多从果柄附近蛀入栗蓬, 在板栗生长期间, 多数幼虫尚在果壁上取食, 仅少数老熟幼虫蛀入种子, 而采收后在7~10天内大量幼虫蛀入种子, 多从果座处蛀入。
2.2 发生规律及造成的损失
桃蛀螟在蓟县每年发生4~5代。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4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 盛期在5月中下旬;幼虫自5月上旬~6月下旬出现, 盛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由于发生代数多, 幼虫危害至9月上旬~10月中旬。以末代幼虫在板栗堆集处, 向日葵遗株和落叶, 桃树皮下、玉米、高粱秸秆内等许多不同场所越冬。个别年份可造成减产5%, 年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2.3 防治方法
2.3.1 糖醋液诱杀。
(1) 糖醋液配制材料:红糖、食用醋、白酒 (50°以上) 、水, 比例1:2:0.5:16。 (2) 田间悬挂将配制好的糖醋液灌入旧可乐瓶等直径10cm左右、高10cm的塑料容器内。液面低于上口1.5cm, 容器上口两边平行打孔, 穿入铁丝可与性诱剂诱捕器等距离分开悬挂于树冠1.5m高处。每2~3天捞蛾1次, 及时补足糖醋液。雨后更换新液, 保证诱蛾效果, 此法可兼诱红颈天牛、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金龟子等多种害虫。
2.3.2 化学防治法。
在桃蛀螟幼虫1~3龄前使用“灭幼脲”800~1000倍液。喷药重点部位是栗蓬。
3 栗实蟓
3.1 危害症状
栗实蟓以幼虫取食板栗果实, 严重被害年份, 常在短期内将栗果食空, 并诱致菌类寄生, 以至采收后难以贮存运销。果受害后, 栗子上有明显的蛀孔。被蛀果实、子叶表面呈不规则刻槽状。
3.2 害虫发生规律及造成的损失
此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6月上中旬化蛹, 6月中旬出现成虫, 7月中下旬产卵于栗实内。幼虫在果内危害。直至采收后从果中爬出钻进土中。此虫较重发生时, 当地减产在5%以上, 年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
3.3 防治方法
(1) 初冬或早春融雪后, 火烧栗园地被物, 灭杀幼虫。 (2) 9月份栗果采收后, 在栗实贮藏场所 (最好是水泥地面铺上蓬布) 收集幼虫并灭杀。 (3) 种子熏蒸。板栗脱粒前栗苞堆沤时, 用磷化铝13.2g/m3熏蒸, 用0.18mm厚的塑料膜覆盖72小时或用二硫化碳30~40m L/m3熏蒸种子。 (4) 在成虫发生期。用触杀药剂消灭成虫。
4 胴枯病
4.1 危害症状
胴枯病也称栗疫病、栗树腐烂病。主要危害枝干树皮。发病初期, 在主干或枝条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 淡褐色或褐色, 微隆起, 病斑扩展后可包围整个枝干并向上下蔓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生有较大粒点, 遇雨后可涌出褐色孢子角。待干燥后病部树皮纵裂, 内部枯黄的组织暴露, 如削开枯死的树皮, 可见到白色的菌丝体。发病后期, 病部失水, 干缩凹陷, 并在树皮上产生黑色粒, 即为病菌子座。以后, 子座破皮而出。在雨后或潮湿天气, 子座内溢出黄色丝状分生孢子角。病菌主要在皮层部蔓延。树体严重衰弱时, 病菌便向木质部发展, 从而导致整株枯死。
4.2 病害发生规律及造成的损失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枝上越冬。5~6月出现孢子角。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经伤口侵染, 病斑多发生在向阳面。土壤瘠薄、树势衰弱的老树易患病, 造成植株死亡或全园毁灭。
4.3 防治方法
(1) 早春栗树全株喷施3~5°Be石硫合剂。 (2) 增施肥料, 改良土壤, 提高抗病力。 (3) 保护树干, 秋末涂白, 防止冻害。
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篇2
摘 要:核桃,又称胡桃,属胡桃科植物。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有较高的药用及营养价值,是十分有效的保健食物。我国在核桃种植方面有较高成就。且核桃的广泛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农业的发展。但现阶段就核桃种植而言,依然有部分病虫害影响,本文主要对核桃种植中所遇到的病虫害进行分析,以求找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核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核桃属于乔木树种,且利用价值较高,因其材质优良,在我国被广泛种植。同时,核桃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能够促进我国多数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核桃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依然避免不了病虫害的影响,对核桃的总产值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对核桃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不断加强提高,促?M核桃的产量提高,维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核桃种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在种植时,虽然核桃树木的适应性强不对环境与土壤产生选择,但是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等种植条件必不可少。与此同时,因为核桃的种植面积普遍较广,为了构建稳定的生态种植系统,需要对其采用科学技术,确保种植的成功和后期的系统管理,因此,对于核桃种植常见的病虫农害及主要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核桃种植主要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黑斑病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核桃中出现黑斑病通常是细菌感染所产生的,且病害影响范围较广,不只会对核桃果实造成极大的伤害,更会对核桃的主要枝干形成危害。核桃树感染黑斑病之后会出现果实变黑、果实掉落、果实腐烂或者干瘪现象的出现。核桃黑斑病的发病症状主要呈阶段出现:就核桃果实而言,初期时,核桃青皮上有褐色的、油浸状的、小斑点出现,但表皮边缘并不明显;后期时,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圆形,如果病况严重,斑点会有凹陷现象的产生,会透过青皮深入到内在果实;除此之外,在雨水天气时病斑会呈水浸状晕圈,致使核桃变黑腐烂,果肉干瘪,以及果实掉落。
就核桃叶片而言,一旦染病,在初期时,叶片表面会有较小的病斑出现,为黑褐色,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角形,边缘是半透明晕圈状态;病变后期时,斑点中间会有穿透,直至全叶腐烂。造成枝条枯死。
防治措施:对于核桃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质优量多且极强的抗病性是首选;日常管理中,要经常对土壤进行翻新,及时处理杂草,定期施肥,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料。与此同时,在采摘过后及时对残留病害进行清理,定期对树木进行农药喷洒,以此有效降低黑斑病的发病概率。
(2)核桃溃疡病及防治措施。核桃的溃疡病是由真菌所引起的,主要对幼苗时期的核桃树主干、嫩芽、果实等方面产生影响,轻则导致树木生长衰弱、重则导致树木死亡。果实一旦感染溃疡病会出现干缩、变黑腐烂等现象,最终导致果实掉落,影响核桃的最终产量和成果的品质。溃疡病主要出现在核桃的树干和主侧枝部位,0.1-0.2厘米的黑褐色斑点是初期发病症状,斑点形状主要有圆形、梭形或长条状。
防治措施:作为常见病害情况,溃疡病的防治措施与黑斑病的大致相同。品种优良的核桃种类是关键,对种植土壤经常进行翻新,肥料主要选择有机肥进行添加,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除此之外,在合理时间对核桃树木进行修整。与此同时,在极热极冷天对树干进行涂白,避免对树干产生影响;对树干进行刮治也是病斑防治措施。
2.核桃种植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核桃举肢蛾及防治措施。核桃举肢蛾是一种小型的黑色蛾子,展翅时最大为15cm,有较长的后足,其腹部与背部均有黑白鳞毛。此虫蛾初期产卵时为乳白色,孵化前呈红褐色,孵化出的幼虫为褐色,通体颜色淡黄,成虫体型在7-9cm左右。虫蛹是黄褐色,虫蛹外边有褐色虫茧,整体呈纺锤形,大小在4-7cm,主要对核桃的果实产生影响,对核桃的总产量及成果质量造成减少。
防治方法:对种植园区及时进行清理,在此之前,要及时刮除树干上的老皮,并将其进行统一的焚烧处理,在采摘之后及时翻新土壤,避免土壤中有幼虫藏匿;对于这种虫害通常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处理,在每年的六月份,在种植园区释放松毛虫或赤眼蜂,数量在30万只左右即可对举肢蛾种群的整体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喷洒农药也可以有效控制,无论是敌百虫乳液还是杀螟硫磷乳剂都十分有效。
(2)核桃云斑天牛及防治措施。云斑天牛,成虫时期最短体形为32mm,最长时可达65mm,整体为黑褐色,前胸与背板皆有1对肾形的白斑。虫蛹时期长度大致在40-70mm左右,虫蛹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这种虫害主要会对核桃的枝干产生危害,且危害严重,会呈毁灭性的损害,其主要对核桃树干的木质部分进行啃食,会严重损害核桃树的生长形势以及成果果实的品质,虫害严重时会造成整棵核桃树的死亡。
防治方法:为防止成虫在根部产卵,应对核桃的根颈部涂抹石灰浆,在成虫的产卵期前,对核桃种植土壤下的根部进行石灰浆涂抹。除此之外,还通过喷洒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情况与举肢蛾的防治大致相同,对树干进行杀螟硫磷乳油药剂的喷洒即可。
二、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核桃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充分了解与相应防治措施的掌握,能够有效保障核桃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对于核桃的种植还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种植区域的管理、对于种植条件的调整与维持,都是为确保核桃生长的有效措施。在全进行种植管理后,对于所出现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治理,有利于核桃总产量的提高,对农业经济的大力促进。
参考文献:
板栗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篇3
摘要:介绍了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论述了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主要病虫害,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板栗;栽培管理;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500(2009)02-0066-03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nd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 of Chestnut
GUO Ai-hua1,CHEN Yu2
(1.College of Forestr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1,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00,China)
Abstract:The biology characters of chestnut were introduced simply,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of chestnu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chestnut;cultivation management;diseases and pests
板栗(Castanea mouissima BL.)为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木本果树,国外称“中国甘栗”,国内有“铁杆庄稼”之誉。我国有21个省栽培板栗,海拔50~2 800 m都有分布,南北跨纬距22°[1]。它适应能力极强,抗旱耐瘠薄,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能补肾、滋阴、壮阳,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经济树种。但在生产中由于果农没有掌握好科学的综合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栽培品种混杂不清、混乱采收的现象,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低、收益少。再加上板栗白粉病、胴枯病、红蜘蛛、白蜘蛛、栗实蛾等病虫害造成的危害,使农民栽培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板栗的生产和发展。为了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丰产又丰收。
1生物学特性
板栗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一般为年均气温 8~22 ℃,极端最高气温35~43 ℃,极端最低气温-35 ℃,年降雨量500~1 900 mm。在土壤pH值4.5~7.0的范围内生长良好。板栗为需锰的树种,具有发达的根系,与乔木根系相仿,无论是在山地、丘陵或河滩冲积沙地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板栗虽属深根性树种,垂直根分布可达数米,可超过枝叶1倍,甚至3到5倍,但是大部分根在土壤的表层,即25~40 cm深度之内。栗树幼嫩根上常有和真菌共生的外生菌根,菌丝体成罗纱状,细根多的地方菌根也多。菌根可使根系表皮层细胞显著增大,扩大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还可分解土壤中难以分解的养分[1]。板栗发枝的特点为:强枝顶部数芽易萌生强枝[2],枝条的生长极性强,普通枝由叶芽萌生,生长健壮,是形成树冠骨干枝的基础。结果母枝是由生长健壮的发育枝和结果枝转化而成的。着生混合芽的枝条为结果母枝,由其顶端的几个混合芽抽生结果枝,下部芽抽生发育枝,靠近基部的几个芽则不萌发,呈休眠状态。在母枝的中部也可抽生结果枝,通常结果母枝越强,抽生结果枝就越多。因而,促进强壮结果母枝的生成是丰产稳产的保证。它的叶为长椭圆形,阔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叶缘具稀疏浅锯齿。芽可分为花芽和叶芽两大类。板栗喜光,忌荫蔽。一般5~7 a开始开花结果,15 a左右进入盛果期。
2栽培技术
(1)造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丘陵山地、河滩平原均可发展。建立面积较大的生产园,一般是先定植实生苗,2~3 a年后嫁接成园。板栗属高大乔木,稀植早期产量低、维持年限长,密植能早结果、早丰产。板栗是异花授粉树种,在营造时要选择花期相同、授粉亲和力强的2~3个品种配置在同一栗园内,以提高结实力。栽植时期分春栽和秋栽,以往多采用的方法为秋后带叶栽植,这样可避免移栽伤根而影响缓苗,促进早期成形和丰产,但因长途调运苗木等原因效果不佳。现多采用冬季培土,翌春化冻后在苗木根际范围地表上覆盖1 m2的薄膜,既防春旱,又可增加土温,促进根系生长,保证较高的成活率[2]。
(2)我国板栗多采用实生繁殖,但因结实迟,变异大,现主要采用嫁接繁殖。北方多用本砧,以2~3 a的实生苗作砧木。长江流域一带有利用5~6 a的野生板栗作砧木就地嫁接的习惯。湖南部分地区利用锥栗作砧木,成活力较高。采用接穗也可以,枝接一般在砧木的芽开始萌动、树皮易剥开时进行。在苗圃嫁接可采用切接、插皮接、插皮舌接、腹按、根接,利用潜伏芽进行外套芽接、春季带木质芽等方法。砧木较粗或改劣换优的大树要进行高接,如主、侧枝光秃接宜用剥皮接或嵌合枝接等。
(3)土壤管理目标。为使土壤活土层逐年加厚,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扩大根系分布范围,达到幼树生长迅速、大树保持健壮稳产的目标,应在11月下旬至翌年的2月份,深刨扩挖,整修树盘,并压土。深翻深度应掌握在15~20 cm,压土厚度8~10 cm。采用种植绿肥或豆类作物压青、施有机肥等方法,使板栗丰产林地的有机质含量维持在1%以上。在早春、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中耕除草,杂草较多的栗林于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割草,并将草覆盖在树冠下。在秋末或初冬进行深翻扩穴和刨树盘,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3]。随着板栗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多采用穴施肥水、地膜覆盖技术等,这对春季防旱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提前活动生长等有良好的作用。
(4)幼树修剪多选择自然开心形。结果树的修剪应注意保留树冠外围生长健壮、优良的1 a生结果母枝。由于雄花序着生造成盲节,促使结果部位外移,故对10 cm以上的雄花枝留基部2芽短截。不超过10 cm或顶芽饱满的短粗雄花枝,翌年可抽结果枝,不剪。对于长度在30 cm以上的营养枝,由于其中下部的芽只抽生弱枝或不抽枝,常使结果外移,因此,应于基部留2芽短截,促生新的结果母枝。长度在20 cm以下的健壮营养枝可不剪。
3板栗主要病虫害
3.1主要病害及发生规律
3.1.1板栗疫病主要危害主枝、主干,病菌通常在病皮内越冬。病部初期红褐色,发软,稍隆起,内部皮层腐烂,流液汁,有酒精味,后渐干缩。3月底或4月上旬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可导致枝条枯死。病菌可随苗木传播,还能潜伏在栎树上危害,以后再转移到栗树上。据报道,此病发生的程度与品种、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2]。
3.1.2白粉病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及幼芽。春季气温达到15 ℃以上时开始发病,以子囊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受害幼叶退绿,并出现不规则的晕块,继之扩大连片,叶面布满白色粉霉状物。发病后期,病部散生琥珀色至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该病由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
3.2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3.2.1栗实象鼻虫栗实象鼻虫,又名栗实象甲,以为害果实为主,两年1代。成虫于7月出土产卵,产卵于壳斗内,9月孵化,10—11月幼虫脱果,然后入土越冬。第3年6月化蛹,8月上旬为成虫出土高峰期。幼虫通常每果1个,在果内蛀食,10月上旬咬破栗皮爬出,入土造长椭圆形土室,在内越冬。
3.2.2栗大蚜栗大蚜又称板栗大牙,以卵在栗树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出无翅雌蚜,并胎生小蚜虫,5月份生出有翅雌蚜,飞往栗树嫩枝上,数百头群集一起吸食汁液,在嫩枝上繁殖后代,10月下旬雄蚜和雌蚜交尾后产卵于枝、干,常数千粒甚至数万粒密集排列成片越冬。
4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板栗疫病的防治
应选育抗病品种,并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及时砍除病重枝干并烧毁,避免人畜损伤树干。晚秋树干涂白保护。发病初期刮去病部树皮,涂刷401抗菌剂,抑制病斑扩展。
4.2白粉病的防治
麦收前喷施 800倍液大生M-45+信生 800倍,防治板栗白粉病、芽枯病。喷布三唑锡1 200倍+虫螨克星4 000倍、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乐斯本1 500倍,防治红、白蜘蛛和其它板栗害虫。板栗红白蜘蛛为害板栗叶正面,喷药时,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喷透、喷匀。麦收后,杀菌药用大生M-45 800倍+杀灭尔800倍,杀虫药用农地乐1 500倍+哒嗪酮3 000倍,防治效果显著。
4.3栗实象鼻虫的防治
要适时采收,采收后及时脱粒可减轻危害。堆积球果时,每堆积一层,喷1 次50 %的敌敌畏1 000倍液,而后用塑料薄膜盖上,9 月中下旬振动树干捕捉成虫。亦可喷辛硫磷或杀螟松1 000~2 000倍液;用50%热水浸种10 min,以杀死果内幼虫。
4.4栗大蚜的防治
主要是刮去老树皮、人工除卵。越冬卵近孵化期,涂刷较高浓度的石硫合剂。若虫盛发期喷40 %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
总之,板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不与农作物争地,可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和植物资源,抗灾力强,产量比较稳定可靠,1年种多年收,管理比较省工。随着西部开发战略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一些西部地区开始把其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板栗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若选用优良品种,加强管理,板栗增产的潜力会很大。
参考文献:
[1] 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中国主要经济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7.
[2] 张宇和,柳鎏.中国果树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8-50.
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篇4
1 板栗疫病
1.1 特征特性
板栗疫病又称为板栗干枯病、板栗胴枯病, 是在世界上广泛发生的栗树病害之一, 该病不仅发生的范围广, 而且危害重, 在我国被列为森林植物检疫的对象[4]。该病的主要为害部位为苗木主干、主枝及小枝, 一旦板栗感染该病后, 病斑迅速扩展, 将枝干包围。发病轻, 可降低板栗林的成活率, 降低产量;发病重, 则导致造林的失败或整片栗林的绝收, 严重影响板栗产业的发展。
1.2 防治技术
2014年4月初, 舒城县林检局对全县板栗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根据此调查结果, 且综合该县历年板栗疫病发生的具体情况, 对2014年该病的发生进行预测, 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对板栗园抚育管理, 适当地进行修枝, 并通过施肥、松土等措施改良土壤, 以增强板栗抵抗疫病的能力;建园时筛选和利用抗病的板栗品种;加强对板栗疫病的检疫工作, 防止病害的大范围传播;对于已发生疫病的板栗树, 及时将主干和枝条上的病斑刮除, 并喷1:1500倍的乐果或敌杀死, 切记做好伤口的消毒工作;清除园类的重病枝和重病株, 并集中烧毁;造林和园地管理中要防治板栗树出现机械损伤;冬季和夏季对枝干进行涂白;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植物油比例为1∶ (3~5) ]、10°Bé石硫合剂等药剂。
2 栗瘿蜂
2.1 特征特性
栗瘿蜂又称为栗瘤蜂, 具有繁殖能力强、孤雌生殖等特点, 属膜翅目, 瘿蜂科, 此虫分布的范围很广泛, 在日本为毁灭性的害虫, 在我国, 栗瘿蜂在很多板栗产区也呈周期性发生。该小蜂专门对栗树的叶片、嫩梢及结果枝等进行危害, 最终导致板栗的减产或绝收。栗瘿蜂在舒城县1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芽内过冬, 翌年4—5月开始活动, 5—6月化蛹, 6—7月成虫羽化后产卵。成虫全身为黑褐色, 有金属光泽, 体长约为3 mm, 有3对足, 翅膀透明, 触角丝状。卵为乳白色, 形状为椭圆, 一端有卵柄, 丝状。幼虫长为2.5~3.0 mm, 初期为乳白色, 后渐变为黄褐色, 在近老熟时为黄褐色[5]。
2.2 防治技术
近年来, 舒城县栗瘿蜂快速地蔓延, 对栗树的生长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2014年, 舒城县林检局对全县栗瘿蜂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为栗瘿蜂在该县的分布范围广, 而且在有的栗园虫口的密度还较大, 预计2014年全县栗瘿蜂的发生面积在933.33 hm2左右, 重度、中度、轻度发生的面积分别为66.67、133.33、733.33 hm2。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主要的防治技术。冬季修剪时, 将树冠内虫瘿周围的细弱枝及无效枝彻底剪除;在栗瘿蜂的新虫瘿刚形成时, 要及时将之剪除, 并带出板栗园外进行烧毁处理;对于成虫, 还可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杀。2012年4月20日至9月初, 舒城县在板栗园内安置了黑光灯1.5展/hm2对成虫进行诱杀,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月上中旬栗瘿蜂成虫的盛发期喷50%杀虫螟乳油、氰戊菊酯乳剂1 500倍液、20%乐果2 500~3 000倍液等;初冬或早春, 将栗树上的老皮彻底刮除, 用敌敌畏50 g+煤油1.0~1.5 kg混匀, 均匀地涂抹在树干上, 可达到消灭幼虫的目的;保护和利用长尾小蜂等寄生蜂, 在其成虫的发生期不可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建园时选育对虫害抗性强的板栗品种;冬季进行栗树的修剪, 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 以杀死芽内的幼虫;此外, 还可在栗瘿蜂羽化的盛期施放适宜浓度的烟雾剂进行防治。
3 栗树红蜘蛛
3.1 特征特性
在北方地区, 栗树红蜘蛛的发生较重, 在南方地区的板栗生产区也有发生。该虫害尤其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下发生严重。卵的形状似荸荠, 上有一丝状柄, 白色。卵分为2种类型, 分别为冬卵和夏卵。冬卵孵出的幼虫颜色为深红色, 而夏卵孵出的幼虫则为乳白色。幼虫经过1次静止蜕皮后即可成为若虫, 颜色为橙色、黄白, 具有4对足。若虫经过3次蜕皮即可发育为成虫, 雌成虫的体色为暗红色或橙色, 有体毛, 体型稍大, 腹尾钝圆, 雄成虫体型前宽后尖, 个体较小。栗树红蜘蛛在舒城地区1年发生4~9代, 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以卵的形式在一至四年生的枝条上越冬, 5—7月为该虫害的发生盛期[6]。
3.2 防治技术
对于往年栗树红蜘蛛发生严重的栗园, 可在5月上中旬, 在距离地面30 cm处的树干上进行环刮, 环带的宽度约为树干直径的1/10, 涂抹40%氧化乐果10倍液, 待药液稍干后再涂1次, 最后将环刮处包扎好 (可用塑料布或者废报纸等) , 以有效地消灭栗树红蜘蛛, 灭杀效果可达90%~98%;在栗树红蜘蛛若虫大发生的时期, 喷适宜浓度的杀螨剂+0.2°Bé石硫合剂, 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板栗炭疽病
4.1特征特性
板栗炭疽病是板栗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 在我国板栗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近年来, 有些地区发生尤为严重, 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板栗炭疽病发生时, 叶片有不规则或圆形的病斑出现, 呈褐色;发病后期, 病斑的中央呈灰白色, 边缘生有小黑点 (分生孢子盘) ;枝干上的病斑光滑, 黑色, 圆形, 一旦遇上大风天气, 很容易折断, 后期会逐渐枯死;芽上的病斑呈腐烂状, 褐色;果实受害时, 一般首先发生病害的部位为顶部, 最初病斑的颜色为黑褐色, 圆形, 果肉逐渐干腐皱缩。该病的发生具有潜伏性, 病菌先侵入到幼果的内部, 在幼果的表皮内潜伏, 在板栗果实快成熟或已经成熟时才表现出发病症状。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均对该病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湿度的影响最大, 因此, 该病在雨季发生程度重。
4.2防治技术
加强对板栗园的管理, 完善排水设施, 以增强板栗树的长势, 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进行科学的修剪, 将病残枝及长势茂盛的枝条剪除;改善板栗园的通风透光条件, 保持园内的温湿度条件适宜, 温光条件良好;在板栗的发育期做好预防工作, 尽量减少或避免病原菌的侵染;板栗成熟时, 要做到适时采收, 不宜提早收获;4—5月喷50%多菌灵800倍液等, 每隔7~10 d喷1次, 6—7月可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等进行防治。
摘要:总结了板栗疫病、栗瘿蜂、栗树红蜘蛛、板栗炭疽病等板栗病虫害的特征特性, 并提出了防治技术, 以期为舒城县板栗的高产栽培参考。
关键词:板栗病虫害,特征特性,防治技术,安徽舒城
参考文献
[1]王毅, 张跃宁, 宋晓斌, 等.陕西板栗病虫害调查与主要病害发生特点[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3) :120-123.
[2]张书晖.谈宁陕县绿色板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4) :147.
[3]张泽.浅谈板栗病虫害防治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4) :24.
[4]程永强, 石军.浅谈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绿色科技, 2014 (5) :100-101.
[5]宋太伟, 王柏泉.恩施州板栗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2) :60-62.
浅谈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篇5
一、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必须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基础,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在森林生态系中,调节物理和生物环境,调解杨树和病虫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生态系保持相对的平衡和稳定,建立严格的病虫害管理系统,加强监管,把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内,这是杨树病虫害防治的长远方向。
首先要加强杨树病虫的检疫,林木病虫检疫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多种危险性病虫的有效手段,做到以预防为主,收事半功倍之效;其次选育杨树抗病虫品种,营造以抗虫树种为主的混交林,更换感病虫树种;另外,采取营林措施或以促进林木生长,改变林分小气候,清除侵染源,抑制病虫的繁殖和活动,该措施费用省、效果大、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是杨树病虫害防治中最重要的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作用强,收效快。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1、食叶类害虫。杨扇舟蛾,属鳞翅目,成虫雌蛾长15-20毫米,雄蛾13-17毫米,触角栉齿状,体灰褐色,一般每4-5代,5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以后大约每1个月发生1代,10月下旬老熟成虫吐丝作茧化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防治措施:人工清除越冬蛹,尤其是摘除第1、2代幼虫虫苞;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捕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或苏云杆菌防治;可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其他食叶类害虫如杨小舟蛾、刺蛾等可参照杨扇舟蛾防治方法。
2、蛀干类害虫。本地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其中光肩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光肩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雌成虫体长约22-35毫米,雄成虫体长20-29毫米,体黑色有光泽,本地一般1年1代,5月初见成虫,7-8月为产卵盛期,卵经过半月左右孵化幼虫,开始啃食树干。防治方法:幼林注意抚育除杂,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在幼虫期用毒签或500倍有机磷农药用注射器注入蛀孔再用湿泥封住;在成虫羽化期(7-8月)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树干杀灭成虫;花绒坚甲和啄木鸟对天牛有抑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
3、刺吸类和螨类危害及防治。主要有草履蚧、叶蝉、红蜘蛛等,对幼树幼苗危害较大,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枯死。防治方法:防治草履蚧可选择氧化乐果等农药;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叶蝉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
4、杨灰斑病。危害多种杨树,从苗木、幼树到大树都能发病。以苗期和幼树受害最重,病叶早落嫩梢枯顶。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在叶片上先生出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发生深绿色突起的毛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幼苗顶梢和幼嫩树梢病后死亡变黑,失去支撑力下垂。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6-7月份高温多雨易引发病害,尤其是苗圃地以及幼树。防治方法:注意扦插苗不宜过密;实行轮作,不重复使用同一地块作苗圃;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喷雾杀菌,半月1次,坚持3-4次;消除病株病枝。
5、杨溃疡病。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内有略带腥臭的黏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随后病斑下陷呈深褐色。4月上中旬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树上部枯死。防治方法:适地适树,避免长途运输及假植时间过长;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喷树干,用多菌灵防治亦可。化学防治:用50%代森铵2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65%代森锌200倍液喷洒树叶,或喷洒每毫克100公斤粉锈宁铲除病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常见虫害的防治技术
1.杨树蚧类害虫。采用修枝、伐株、刮除或涂毒环、胶环阻粘若虫等方法均可收到良效。化学防治:用40%氧化乐果或甲基1605的30~50倍液注药法施用,每天两次,连注4天;用马拉辛硫磷1500倍液、松碱合剂(1:0.5:2.5)10倍液、4%柴油乳剂喷雾;也可用40%氧化乐果或甲基1605的500倍液灌根法施用,即以树径为圆心,挖宽、深各20厘米的环形沟,将药灌入,渗后覆土。
2.黄斑星天牛。检疫控制:在疫区和保护区之间,应积极实行检疫,严禁携带黄斑星天牛的木材和幼树出境。化学防治:成虫期以西维因喷干法更为适用。小幼虫期可用麦秆蘸西维因法,也可用毒签法,还可用药剂喷干法。所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2.5%敌杀死乳剂、50%辛硫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等。
3.锈斑楔天牛。伐除被害严重的树木和剪掉被害而已枯萎的大枝,并及时运出林地,进行除虫处理,以杜绝虫源。对防护林内被害严重的树木,采用平茬萌芽更新的办法再育成新林。消灭天牛于产卵前,是防治此虫的关键。城市、公园、街道、庭院等小面积和零星的被害树,可发动群众在成虫活动期人工捕捉。对于防护林等在面积林地,可发动群众在成虫活动期人工捕捉。對于防护林等在面积林地,可喷洒50%辛硫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等。对卵及尚未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用50%辛硫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涂抹刻槽;或人工捶击刻槽,击死卵粒及幼虫。对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采用棉团蘸二硫化碳液塞入虫孔、外敷黄泥,熏杀幼虫。保护和招引益鸟。
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篇6
关键词 咖啡 ;病虫害 ;调查 ;防治
分类号 S571.2 ;S435.71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云南是中国种植咖啡最早的省份[1],云南咖a啡主要种植在保山、德宏、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据统计,2011年全省种植咖啡6.13万hm2,产量达6.5万t,出口咖啡3.05万t,出口创汇1.34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三大创汇农产品[2]。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咖啡病虫害的发生,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笔者于2012~2013年,在保山、德宏、普洱等地开展了咖啡主要病虫害调查,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结合一些病虫害防治文献[3-8],提出防治措施与方法,为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1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采用5点调查法,每点调查30株,实地调查了德宏州芒市红木园村、飞虹村、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瑞丽)基地、普洱思茅区南屏镇、保山潞江坝省农科院基地等咖啡种植基地。每到一个调查点,均走访咖啡种植户,了解病虫害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虫害
通过调查发现咖啡主要病害有11种,分别为枯枝病、轮纹病[Pestalotiopsi theae(sawada) Steyaert]、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 gracae do Amaratl Teix. et pinh.)、小叶病、茎干溃疡病(Gibberella stilboides Gordon ex Booth)、病毒病、烟煤病(Capnodium brasiliense Pullemans),其中为害较重的为锈病、炭疽病、褐斑病和幼苗立枯病(见表1);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根粉蚧(Planococus lilacinus Cockrell)小绿象甲(Platymycteropsis mandarinus Faimaire)、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咖啡盔蚧(Parasaissetia takahashi sp.)、柑橘粉蚧[Pseudococcuscitri (Risso)]等主要害虫45种,其中为害较重的有咖啡旋皮天牛、灭字虎天牛、根粉蚧。
随着近年来咖啡种植的扩大,病毒病、乌黑副盔蚧、柑橘粉蚧等病虫害在一些咖啡种植区有零星发生;炭疽病、咖啡根粉蚧等病虫害有蔓延发生的趋势。
2.2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5-9]
2.2.1 咖啡锈病
2.2.1.1 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及枝条也有极少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浅黄色水渍状小病斑,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病斑扩大到5~8 mm 时,病部从气孔长出橙黄色粉状孢子堆,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中央干枯变褐色。病害一般在每年9~12月份发生盛行。病害的发生与空气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
2.2.1.2 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如小粒咖啡中的卡狄莫、阿拉巴斯塔等品种;药剂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和发病程度,采用适量波尔多液喷雾处理,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2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对咖啡植株喷雾防治。
2.2.2 咖啡炭疽病
2.2.2.1 发生特点
除为害叶片外,也为害枝条和果实,是咖啡种植中参见的病害之一。侵染叶片时,多在叶缘发病,呈现出不规则的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随着病情的发展,能汇成大病斑,病斑中央白色,边缘黄色,后期灰色。枝条受害后,呈凹陷病斑,随后枝条枯死。成熟浆果和绿色浆果受害后,浆果表面初时呈现近圆形水渍状小斑点,随后病斑变成凹陷,暗褐色至灰黑色大病斑,其上长出粉红色粘状物。病害在冷凉及高湿季节,特别是干旱后的雨季发病较重,一般11月中旬发病,翌年1月后病情逐渐稳定。
2.2.2.2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中耕除草,行间覆盖,清除枯枝落叶,控制结果量,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可选用苯醚·噻霉酮24~30 mg/kg喷雾或50%咪鲜胺锰盐250~500 mg/kg喷雾。
2.2.3 咖啡褐斑病
2.2.3.1 发病特点
该病害在云南常年均有发生,叶片受侵染后,病斑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在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浆果受侵染后,形成近圆形病斑,可覆盖全果,引致浆果坏死、脱落。云南一般多发生在11~12月份。
2.2.3.2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适当荫蔽。在雨季病害严重时,可喷洒1%波尔多液或80%多菌灵667~800 mg/kg。
2.2.4 咖啡幼苗立枯病
2.2.4.1 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与土壤交接的茎基部或茎干,受害部位出现环状缢缩,叶片枯萎凋零,直至植株死亡。该病害在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苗床上发病较重。
2.2.4.2 防治方法
苗床不宜连作,播种前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药剂防治可选用甲霜·福美双0.8~1.2 g/m2进行苗床拌土消毒;或20%萎锈灵乳油900~1 000倍液喷洒畦面。
2.2.5 咖啡旋皮天牛
2.2.5.1 发生特点
危害咖啡树干,当植株直径达1.5 cm 时,天牛就可产卵危害,产卵部位距地面10~20 cm处,被害植株外表呈螺旋状伤痕,植株呈枯萎状,重者死亡,轻者开花结果受到影响。云南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飞出,一般1株咖啡树产卵1~2粒,最多时超过5粒,树的向阳面产卵多于背阳面。
2.2.5.2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在4月中旬之前,采用水+胶泥+石灰粉+40%毒死蜱+食盐+硫磺粉=2∶1.5∶1.2∶0.005∶0.005+0.005的配比,混成浆糊状,涂于离地面50~80 cm的树干上。
2.2.6 咖啡灭字虎天牛
2.2.6.1 发生特点
以幼虫钻柱咖啡枝茎,先在表皮下蛀食,随着虫龄增大,潜入木质部和髓部沿树心上下蛀食,向上则植株枯萎易断,向下蛀食根部,则导致植株枯死。卵散产,一般3~8粒一排,产卵量80~150粒。在云南一般3月份气温回升后出现成虫活动,5~7月为活动高峰期,是防治该害虫的最佳时间。
2.2.6.2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适度栽种龙眼等荫蔽树种,药剂防治可选用3%噻虫啉10~15mg/kg喷雾。
2.2.7 咖啡根粉蚧
2.2.7.1 发生特点
主要以若虫和雌虫成虫寄生在咖啡根部,起初在根颈部2~3 cm处为害,以后逐渐绵延到主根、侧根,吸食液汁,使植株早衰,叶黄,最后根部发黑腐烂。主要依靠蚂蚁传播,蚂蚁分泌的蜜露能对其产生保护作用。在云南一般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根部越冬,第二年春天3~4月为第一代成虫期,5~7月为第二代成虫期,世代重叠。
2.2.7.2 防治方法
根粉蚧寄主范围广,应做好寄主的根粉蚧的防治,及时消除虫源,同时注意传播媒介蚂蚁的防治工作。药剂防治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洒。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新品种引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云南咖啡病虫害有所增加,为害程度不断加重,但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为咖啡锈病、炭疽病、褐斑病、幼苗立枯病、旋皮天牛、灭字虎天牛和根粉蚧等“四病三虫”,调查结果与王万东等和丁丽芬等[10-11]的研究结果相似。调查中发现病毒病、乌黑副盔蚧等新病虫害在部分咖啡产区有零星发生。随着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咖啡产业的发展,需要警惕咖啡绿蚧、叶蝉、小绿象甲等病虫害的发生。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上,采用栽种抗病抗虫品种、选择适宜荫蔽树种等与施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相结合,促进云南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 媛,朱 鹏. 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广场,2011(4):97-100.
[2] 云南年鉴编辑部. 云南年鉴(2012年) [M]. 昆明:云南年鉴社,2012:202.
[3] 刘春华,李春丽,徐 志. 咖啡种类及其病虫害研究[J].
【板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推荐阅读:
杨树的主要虫害及防治08-23
板栗病虫05-26
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06-05
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06-19
油菜主要病虫防治06-15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06-17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09-06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技术11-13
1 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08-30
日光温室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解读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