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2024-09-06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精选10篇)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1

1 虎夜蛾

1.1 形态特征

成虫头、胸部及前翅紫褐色, 体翅密生黑色鳞片。前翅后缘区大部分暗紫色, 内外横线均为双线, 灰黄色, 两线间有肾状纹和环状纹各1个, 后翅橙黄色、外缘区黑褐色, 翅中有一黑点, 腹部杏黄色, 背面有一系列紫棕色毛簇。老熟幼虫头部橙黄色, 翅有明显黑点, 胸腹背面淡绿色, 前胸背板及两侧为黄色, 各体节有黑色斑点, 疏生白毛, 第8腹节突起。

1.2 发生特点

幼虫主要食嫩叶, 使叶片出现缺刻和大小孔洞, 甚至能把叶肉吃光, 仅残余叶脉, 严重时可以咬断小穗梗或果梗。一年发生规律, 以蛹在根部附近或葡萄架下土中越冬。第1代幼虫在6~7月为害葡萄叶片, 7月中旬化蛹, 8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成虫, 8~9月为第2代幼虫危害期, 幼虫老熟后, 入土做茧化蛹越冬。

1.3 防治方法

在冬季埋土防寒或早春出土时, 捡除越冬蛹;幼虫期可人工捕捉, 也可喷灌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防治, 效果较好。

2 透翅蛾

2.1 形态特征

成虫全身黑色, 带蓝色光泽, 腹部背面有3条黄色横带, 第3节段腹节中央最宽, 第3节最细。老熟幼虫红褪色, 胴部黄白色, 带紫红色圆筒形, 前胸有一个倒“八”形纹。

2.2 发生特点

以幼虫蛀入嫩梢或者一至二年生枝蔓内为害。一般向嫩蔓方向蛀食, 造成嫩梢枯死。枝蔓被害部位肿大呈瘤状, 蛀孔外有褐色粒状虫粪, 附近叶片发黄, 果实脱落, 枝蔓易被风吹断枯死。1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第2年5月上中旬, 越冬幼虫在被害枝条内化蛹, 6~7月羽化成虫, 成虫在嫩梢或腋芽基部产卵, 10d后孵化出幼虫, 先取食嫩叶、嫩蔓, 而后从叶柄基部或节间蛀入枝蔓内为害。

2.3 防治方法

剪除被害枝蔓、消灭幼虫;羽化盛期, 喷20%杀灭菊酯乳剂4 000倍液, 或50%敌敌畏1 500倍液, 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防治[1]。

3 粉蚧

3.1 形态特征

雌成虫无翅, 体扁平, 椭圆形体表覆白色蜡质物。雄成虫紫黑色, 仅有1对透明前翅, 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尾毛较长, 仅雄虫有蛹, 淡紫色。幼虫体扁平, 椭圆形, 淡黄色, 触角和足较发达。

3.2 发生特点

成虫和幼虫在叶背、果实阴面、果穗梗、枝蔓等处刺吸汁液, 果实或穗梗被害, 表面呈棕黑色油腻状, 不易被雨水冲洗掉, 严重时整个果穗被棉絮物所填塞, 失去经济价值[2]。以卵在被害枝蔓裂缝和老皮下越冬, 尤以老蔓节上和主蔓近根部的老皮下居多。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孵化幼虫, 分散于嫩梢的叶腋、节间及幼叶背面吸取汁液为害。一般枝条过密的果园, 果实着生较紧的品种受害较重。

3.3 防治方法

合理修剪, 防枝叶密, 秋季修剪时, 清除枯枝, 剥除老皮, 刷除越冬卵块, 集中烧毁;喷50%三硫磷乳油2 000倍液, 或50%的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防治。果穗被害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300~400倍液浸穗, 杀死穗内幼虫。

4 虎天牛

4.1 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和虫体大部分是黑色, 前缘基部各有1/2月形黄色带, 后部各有1条黄色横带, 翅末端平直, 外缘角尖锐, 呈刺状。老熟幼虫乳白色, 无足、头小, 前胸板宽大, 淡褐色。

4.2 发生特点

以幼虫为害一年生枝蔓或多年生枝蔓。初孵幼虫蛀入新梢皮下为害, 幼虫食量小难以看出, 待长大食量增加, 受害部位以上新梢枯萎致死, 有时被害枝蔓黑色或发芽后枯萎, 较易识别。1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枝蔓里越冬。随着幼虫的长大, 食量增多, 危害较重。此时, 受害的上部枝叶枯萎而死, 而后羽化为成虫, 在芽周围为害, 后蛀入木质部。秋冬在被害的枝蔓里越冬。被害部位变成黑色, 容易识别[3]。

4.3 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 集中烧毁发黑的枝条;发生成虫时, 喷洒40%杀螟乳油1 000倍, 或50%敌敌畏1 000倍液防治;用细铅丝刺杀葡萄枝蔓内幼虫, 或用棉球蘸敌敌畏1 000倍液乳油塞入蛀孔, 毒杀幼虫。

5 红蜘蛛

5.1 形态特征

雌螨体长0.3mm, 宽0.15mm, 长卵圆形, 扁平, 赤褐色, 腹背中央红色并纵向隆起, 背面体壁有网状纹, 背毛短, 足4对。雄螨体较小, 长0.27mm, 宽0.14mm, 卵圆形, 红色。幼螨体红色, 足白色, 体两侧中后足间各有2根叶片状刚毛, 腹部末端周围有对刚毛, 其中第3对为长刚毛, 其余为叶片状。

5.2 发生特点

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在葡萄幼嫩的新梢基部、叶片、果梗、果穗和副梢上为害。叶片受害时, 叶面产生黑褐色斑块, 造成叶片早落, 危害果梗、穗轴, 使其变黑坏死, 形成“铁丝蔓”。1年发生6~7代。以雌成螨在老蔓皮缝、叶腋及松散的芽鳞毛集越冬。4月中下旬, 萌芽后出蛰, 多在叶背主脉两侧附近吸汁为害, 随着新梢的生长向幼嫩新梢部位延伸扩散, 6月为害叶片盛期间转向果梗、果穗等部位。10月又转移叶腋间, 11月转入越冬[4]。

5.3 防治方法

清扫园地, 集中烧毁落叶, 并刮老皮, 消灭越冬雌成螨;春季芽眼萌发时, 喷布3~5°Bé石硫合剂;生长期喷0.2%~0.3%石硫合剂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

参考文献

[1]何爱云.葡萄透翅蛾的防治[J].河北果树, 2003 (1) :48.

[2]古丽仙.赛米, 努尔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与防治[J].农村科技, 2009 (6) :52.

[3]黄广泰, 杨波.葡萄虎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治[J].河南农业, 2002 (5) :17.

[4]王悦梅.五种葡萄虫害的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 2005 (9) :34-35.

葡萄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 篇2

【关键词】贮藏期 病害 防治

1.侵染性病害

1.1侵染性病害的症状

1.1.1 葡萄灰腐病 灰腐病原菌是灰绿葡萄孢属真菌。葡萄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也是导致葡萄贮藏腐烂中最严重的病害。患病部位起初呈圆形,侵染点有明显裂纹,病部果皮易脱裂。此后,真菌在开裂处形成灰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出现明显的灰腐症状。严重时可侵染整个果穗甚至造成整箱葡萄腐烂。

1.1.2 葡萄青腐病 病原菌为青霉菌,在果实表面形成圆形到半圆形凹斑,无明显界限,果面皱缩,果实软化,腐烂组织有霉味。病菌在表面生长,起初为白色,而后形成子实体或孢子而转为青色,病菌多从伤口或开裂处侵入。

1.1.3 葡萄交链孢霉腐病 病原菌是交链孢霉和匐柄霉。在长期贮藏的葡萄上最为常见,梗端周围的果面形成棕褐色到深褐色的腐烂斑。采收初期降雨可引起真菌的侵染,通常在梗端开始,贮藏期间真菌在葡萄纤维状连接组织或“果刷”内生长,受侵染的果粒易从果穗上振落下来。

1.1.4 葡萄酸腐病 酸腐病是真菌、细菌和醋蝇联合为害。酸腐病属于二次侵染病害。伤口是真菌和细菌的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引诱醋蝇产卵,醋蝇体内有细菌存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醋蝇卵孵化成幼虫取食时造成葡萄腐烂,之后醋蝇呈指数性增长,引起病害的流行。受害果实腐烂开裂,滴流果汁,闻之有醋味。

1.1.5葡萄拟茎点霉腐烂病 病原菌是拟茎霉的近缘菌,发病初期在果粒上产生直径1mm的淡褐色斑点,幼果时期的病斑快成熟时扩大,呈水浸状软化腐烂,后期病斑直径10~20mm,有时病斑可发展至果粒的一半,果粒上多发生1个病斑,贮藏期发病腐烂。

1.1.6 葡萄根霉腐烂病 病原是黑根霉,是一种喜温的弱寄生菌,通过果实表面的伤口侵入。受侵染的果实开始变软,没有弹性,继而果肉组织被破坏,果汁从果穗中流出。常温条件下,病害发展到中后期,在烂果表面生长粗的白色菌丝体和细小的黑色点状物。冷库中菌丝体生长受抑制,孢子囊呈致密的黑色团,紧紧附着在果实表面。

1.2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2.1 提高抗病能力 盛花期喷10mg/L的920+1000mg/L矮壮素可防止裂果,增进着色,有利于果实含糖量的积累,这是增强果实贮藏性的前提;在刚座果和果实成熟时慎重浇水,避免增大田间湿度,给病菌创造侵染条件;及时剪除受伤和已发病的果粒。适当疏粒,以防果粒相互挤压造成果皮伤裂;贮藏葡萄在采收前1周停止灌水,以提高含糖量,减少裂果;采收前3天喷100mg/L萘乙酸防止脱粒,增强耐贮性,或喷施一些低浓度的保护性杀菌剂,如克菌丹、苯来特等。

1.2.2 采收时注意事项 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宜的采收期。为提高葡萄含糖量,增强果皮厚度和韧性,延长贮藏期,应尽量晚采;采收选择在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采摘时用剪刀小心剪下果穗,同时除去果穗上的病虫果,应注意精细采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果粒上应尽可能保存较多的果粉。

1.2.3 采收后的果穗处理 采收后迅速将果实送到阴凉处摊开散热,然后进行整修、分级、包装。在装箱的同时,放入亚硫酸氢钠和无水硅胶混合物,以达到防腐、防病、保鲜的目的。通常取亚硫酸氢钠37.5g,无水硅胶75g,将硅胶碾碎与亚硫酸氢钠搅匀,分装成10个小包。装箱时,每放一层葡萄盖一层纸,纸上放2~3个小包。最后用包装纸把药袋和葡萄一起密封在箱内。亚硫酸氢钠的用量为葡萄的0.3%,无水硅胶为0.6%。此外,贮藏前还可用SO2熏蒸消毒,杀死果实表面病原菌,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减少养分消耗,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果色和果梗新鲜状态。葡萄装箱消毒后在温度为-1℃~0℃,相对湿度90%~95%的环境中贮藏。

2.生理病害

2.1 内部褐变 无核白葡萄贮藏2~3月时常发生果肉褐变,通过果皮明显可见。因此当贮藏那些对褐变敏感的品种时要适当早采,并在贮藏期间经常检查,以便及时处理有初始发病迹象的果实。

2.2SO2伤害 因SO2是强还原剂,处理不当易使果皮出现漂白色,以果梗顶端周围最严重或在果皮内出现裂纹,有时整穗葡萄都表现出漂白色,红色品种变成浅红色,白色品种变成灰色,继而变成褐色。果萼区果皮受伤害时会导致果肉脱水,并产生凹陷。防治方法是对SO2较敏感的品种如牛奶、粉红葡萄、红地球等,要通过增加预冷时间、降低贮藏温度、控制药剂施用量和保鲜剂扎眼数量或使用复合保鲜剂,适当减少SO2释放量;一切可能引起裂果的因素都会引起SO2的漂白伤害,所以要减少人为碰伤和挤压伤。

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3

1 加强农业综合管理措施

一是避免从疫区调入苗木, 加强葡萄苗木的检疫, 苗木种植前彻底进行消毒等。二是选用抗病、抗虫、优质良种。三是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留梢量、留叶量、留果量, 合理负载;改善葡萄园通风透光条件, 特别是光照与湿度条件, 避免树冠郁蔽;调控肥水, 通过采用滴灌、树下铺膜、提高结果部位、实施果实套袋等措施, 确保树势健壮, 提高自身抗病能力[2]。四是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理果园中病浆果、病虫枝叶等病残组织, 随时剪除病叶、病果、病枝、老皮, 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或深埋, 减少果园病菌侵染菌源和虫源。五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天敌, 以虫治虫, 进行生物防治[3]。

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2.1 选用低毒无污染农药

根据合NY/T 393-2000中“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 以下药剂可供生产中交替使用:68.75%杜邦易保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液,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酸腐病等;80%代森锰锌类可湿性粉剂1.50~2.85 kg/hm2、42%喷富露胶悬剂2.85~5.25 kg/hm2,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白腐病、炭疽病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 防治对象为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防治对象为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白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腐霉利2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370~750 g/hm2, 防治对象为灰霉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 kg/hm2, 防治对象为灰霉病等;62.5%烯唑醇+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防治对象为黑痘病、白腐病等;68.75%恶唑菌酮+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 200倍液,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50%金科克 (烯酰吗啉) 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875~3.000 kg/hm2,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70~1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白腐病等;波尔多液, 即硫酸铜∶石灰∶水为1∶ (0.7~1.0) ∶ (200~240) ,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等;石硫合剂熬制或制剂3~5°Bé, 防治对象为黑痘病、白粉病、毛毡病、蚧壳虫等;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25~2.400 kg/hm2, 防治对象为霜霉病;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50~2.25 kg/hm2, 防治对象为灰霉病等;40%嘧霉胺胶悬剂945~1 410 g/hm2, 防治对象为灰霉病;97%抑霉唑4 000~5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炭疽病、白粉病、黑痘病、灰霉病、白腐病等;10%吡虫啉4 000~5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多种害虫;10%歼灭乳油1 500~2 000倍液, 防治对象为多种害虫。

2.2 选择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和关键措施

掌握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期是成功防治葡萄病虫害的关键, 合理地安排用药时期、用药量、用药品种和用药次数, 达到减少用药、降低污染、降低成本、实现优质无公害的目的[4]。防治霜霉病, 注意雨季 (叶片上有水、湿润) 的规范保护;防治黑痘病, 芽前、花序展露、花前、落花后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白腐病, 关键期为落花后至封穗期;防治炭疽病, 注意春季和初夏的规范防治和果实套袋;防治灰霉病, 花前、花后、封穗前、转色期 (及成熟期) 是关键时期;防治酸腐病, 关键期为封穗期、着色期、成熟期。防治穗轴褐枯病, 花序分离至开花前是防治关键期。防治褐斑病, 前期的规范化防治对后期发病有效, 注意果实采收后的防治;防治白粉病, 发芽前后是防治最关键期, 花前至大幼果期为第1个发病高峰, 其为干旱病害, 即干旱年份发病较严重。防治绿盲蝽, 4~5叶至开花前是关键期;防治毛毡病, 芽萌动至展叶前、开花前是关键期, 特别是干旱年份的夏季;防治蚧壳虫, 芽前芽后、花前花后 (幼虫孵化盛期) 是用药关键期;防治葡萄透翅蛾, 花序分离期 (内吸性杀虫剂) 、落花后10~20 d (有杀卵作用杀虫剂, 如歼灭) 是关键期。

2.3 不同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萌芽期 (出土上架至芽变绿前) , 春季发芽前绒球期树体以及树架下土壤表面全部喷5°Bé石硫合剂, 防治蚧壳虫、绿盲蝽。开花前 (开花前1~2 d) , 此期防治重点为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和虫害, 保证花期安全。用68.75%杜邦易保分散水剂1 200~1 500倍液+10%歼灭2 000倍液防治。落花后是防治病害最关键的时期, 应施用防治效果好、杀菌谱广的杀菌剂。防治方法为用68.75%杜邦易保分散水剂1 200~1 500倍液喷洒葡萄。幼果膨大期主要防治白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防治方法是喷洒600倍甲基托布津与多菌灵混合液+10%歼灭2 000倍液;套袋前重点喷穗或浸果穗;或用97%抑霉唑4 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涮果穗或喷果穗。大幼果期喷1∶1∶200倍波尔多液, 期间如发生霜霉等加喷1次针对性药剂。转色期喷1∶1∶200倍波尔多液, 期间如发生霜霉等加喷次针对性药剂, 防治葡萄灰霉病和酸腐病[5]。成熟期喷1∶1∶200倍波尔多液, 期间如发生霜霉等加喷1次针对性药剂。采收后至落叶前喷1∶1∶200倍波尔多液, 期间如发生霜霉等加喷1次针对性药剂防治早期落叶, 增加营养积累, 减少越冬菌源。

摘要:介绍了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包括加强农业综合管理措施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内容, 以期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刘金光, 张振阳, 张合奎.葡萄常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 2008 (10) :32-34.

[2]徐焕禄, 王新华, 温秀敏.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烟台果树, 2008 (3) :9-10.

[3]段罗顺, 张书英.葡萄病虫害与综合防治[J].种业导刊, 2008 (2) :28-30.

[4]莫贞权.无公害水晶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2) :119.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4

关键词:葡萄生产;土壤管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25-02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

1.1 土壤耕作层浅

葡萄为深根性作物,根系垂直分布最集中的范围是20~100 cm,而80%集中在50 cm以内,因而种植葡萄时活土层浅是生产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活土层浅,则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对土壤深层的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受到限制,不利于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1.2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我国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果农对施有机肥认识不足,加之农村养殖业的大幅下滑和高度集中,有机肥肥源严重不足,导致土壤越种越瘠薄。而葡萄为高产果树,大多667 m2产量在3 000 kg左右,拥有足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保证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而我国葡萄产区面临的是贫瘠的土壤,补给又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葡萄生产非常不利。

1.3 土壤板结严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以来,我国农业对化肥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化肥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应用对我国农业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对土壤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表现为土壤板结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土壤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限制,有益菌的数量减少,葡萄种植在这种土壤上,树势衰弱,抗性变差,生产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1.4 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除草剂、农膜的大量应用,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农膜残片由于降解困难,长期积累,严重影响了果树根系的延伸,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公害。

1.5 营养失调

葡萄为需钾量较大的作物,葡萄建园后,生长周期较长,生产中容易出现营养失调现象,特别是钾及硼、铁、锌等微量元素过多消耗,往往补给不足,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

2 对策

2.1 深翻土壤

可采用栽植前集中深翻及深挖栽植沟,栽植后挖穴深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着农村农业机械的增多,我国土壤改良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建园前,可用挖掘机进行深翻土壤,特别是新修梯田,在推平后,用挖掘机将土壤进行一次深刨,然后栽树,所栽的树生长旺,进入结果期早,产量高。在不具备农业机械的地区,仍应推广深挖栽植沟定植,在成活后逐年深翻,可将施肥作业配套进行;集中用表土填穴,效果更理想;人工开挖定植沟时,沟的深度应在1 m左右,回填时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在沟底填入作物秸秆、杂草等填充物,在沟的中部用表土与有机肥混合物填充,进行微区土壤改良。以后,每年在秋冬季结合施肥,逐年扩穴,用3~5年的时间将全园深翻一遍。

2.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在生产中可通过种草、用杂草或作物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种草:由于葡萄为需水量大的作物,生草栽培只能在丰水区进行,可通过清耕栽培,将有限的水分集中应用于葡萄生产,一般在年降水量超过600 mm的地方,可推行生草栽培,通过种草调节土壤水分供给,生长季将所种草刈割覆盖树盘或行间,在草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作物秸秆覆盖栽培:在刚起步发展葡萄的产区,由于农果同步进行,常有大量作物秸秆,在生产中要充分利用,可对葡萄栽植行或全园用秸秆覆盖。这一方面改善土壤水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在秸秆腐烂后将其翻入土中,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施有机肥:葡萄在生产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生产中应及时充足补充,以提高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及产区要加强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养畜积肥,畜粪还田,不断地培肥地力;没有养殖条件的地方,应加大商品有机肥的施用量,以保证葡萄生产中所消耗的养分能得到及时补充。

2.3 化学肥料的合理施用

在生产中要切实改变施肥方向,施肥作业向有机无公害方向发展,注意配方施肥,保证各种营养均衡供给,逐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将土壤板结现象控制在最小化,这是葡萄生产中今后应长期坚持的方向。

2.4搞好清洁田园工作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5

近年来南方葡萄品种不断改良、驯化,葡萄产业在广西地区发展迅猛,至2011年种植面积已增加到1.8万hm2。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各种葡萄害虫易成片发生、蔓延,不仅造成产量下降,而且影响果实品质[5,6]。但目前关于葡萄害虫的研究报道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北方传统的葡萄种植区。与广西毗邻的湖南、福建、云南等地葡萄害虫的调查虽有报道[7,8,9,10],但因各省气候环境不同,葡萄上主要虫害的发生种类和规律也随之改变。做好广西葡萄产区主要害虫种类的调查,发生规律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当地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因此,笔者于2010~2012年对广西地区的都安、兴安、南宁、武鸣、天峨等县葡萄产区的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即每片田随机选取5点,每点选取5株,采集枝条、叶片、花和果实等部位害虫,进行虫害鉴定。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葡萄的虫害有葡萄透翅蛾、葡萄虎蛾、葡萄天蛾等10多种,严重影响了葡萄生长,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1 葡萄主要害虫及其在广西地区发生规律

1.1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e Butl)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蛾,羽化后即交尾(雌雄虫一生只交尾1次),次日产卵,多产于当年新抽嫩梢的腋芽基部或嫩茎上,有时也产于叶柄或较粗的叶腋上。初孵幼虫(图1)从腋芽和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取食,形成长形孔道。被害的新梢不久即发生萎蔫枯死,蛀食孔处常有大量的粪便堆积(图2)。随取食量的增加,幼虫可进行2~3次转移为害,7~8月份危害最重,越冬前转移到2年生及2年生以上枝蔓蛀食为害,遇震动或风吹时常造成折断或枝蔓枯死。9~10月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

1.2 葡萄虎蛾(Seudyra suhflara Moore)和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t)

葡萄虎蛾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葡萄根部附近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和成虫白天隐蔽在叶边、叶背或杂草丛内,夜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片上。6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取食幼叶(图3)。7月中旬幼虫化蛹。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当年第1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为害期,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

葡萄天蛾每年发生2代,以蛹(图4)在落叶下或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底至6月上旬羽化。成虫白天静伏,黄昏时在葡萄蔓间活动,卵多散产于叶背和嫩梢上。6月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夜晚取食,白天静伏,幼虫期40~50d。7月下旬陆续老熟入土化蛹,8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发生第2代幼虫,9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葡萄虎蛾和葡萄天蛾都是以幼虫为害,取食嫩芽和叶片。葡萄天蛾食量大,生活史长,葡萄虎蛾有群集为害习性,严重时,两者可将叶片吃光,影响葡萄树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1.3 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nhoderas Bates)

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枝条内越冬,次年5、6月开始活动,在枝内蛀食,虫粪堵塞虫道,不排于隧道外。7、8月份成虫羽化,产卵于芽鳞包间隙内及芽与叶柄间,每处产卵1粒,卵期约5 d。初孵幼虫由芽部蛀入木质部内开始为害。落叶后,节附近的表皮变黑色,即是为害处。幼虫11月份开始越冬。主要为害1年生结果母枝,大发生时造成严重减产。

1.4 葡萄蓟马(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

每年发生6~10代,多以成虫(图5)和若虫在葡萄、杂草和死株上越冬,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份先在杂草上为害一段时间后,便转移到葡萄上为害繁殖。在葡萄初花期开始发现有蓟马为害幼果的症状,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副梢二次花序上发现有若虫和成虫为害。此后几种虫态同时为害花蕾和幼果。至9月份虫口逐渐减少,并逐渐迁往果园附近的蔬菜上进行为害。

1.5 金龟子

为害葡萄的金龟子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铜绿丽金龟子、茶色金龟子、苹毛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东方金龟子和暗黑金龟子等,在广西地区为害较为严重的是白星花金龟(图6)。这些金龟子一般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壤内越冬。早春自葡萄萌芽开始,金龟子即出土啃食嫩芽、花蕾、叶片和果实。金龟子的幼虫称为蛴螬,生活在土壤中,是主要的地下害虫,啃食幼苗根茎部,造成生长缓慢,或根茎被咬断,全株枯萎死亡。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5月下旬或6、7月达到高峰。为害时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9月葡萄成熟期,10月下旬成虫或幼虫开始减少,陆续入土,蛰伏越冬。

1.6 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和石缝等隐蔽场所越冬。翌春3月份越冬成虫陆续出蛰。先在花卉等发芽早的作物上为害,待葡萄发芽后,转移到葡萄叶片上吸食汁液。成虫产卵于叶脉内或叶背茸毛中,5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图7)。以后世代重叠,均在葡萄上繁殖,先在老叶上为害,逐渐向新叶蔓延,葡萄整个生长季节深受其害,10月后越冬。成、若虫刺吸嫩叶、枝干汁液,引起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果品质量。嫩叶受害常造成穿孔,受害严重的叶片常破裂。

1.7 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 Gregor)

每年发生6代以上,以雌成螨在老皮裂缝内、叶腋及芽鳞内越冬。4月中下旬,成虫出蛰为害幼芽、嫩叶。半个月后产卵,卵散产于叶片上,虫体大多在叶背基部和叶脉两侧活动。7、8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为害最重,葡萄短须螨以成螨、若螨、幼螨群聚在嫩梢、叶片等处为害。叶片受害后,叶面呈现很多黑褐色斑块,为害严重者焦枯脱落;果穗、果柄、穗轴受害,被害处呈黑色,枝条不能成熟,组织变脆,极易折断;果粒受害,果面呈铁锈色,裂果(图8)。10月下旬至11月份雌成螨逐渐转移越冬。

1.8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

虫在广西每年可发生7~10代,无越冬现象。卵聚集产于叶片背面,1~3龄幼虫(图9)聚集在卵块附近取食,为害后的叶片呈天窗状,3龄后分散为害,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可将整片叶子吃光仅留下叶脉。该虫在广西世代重叠明显,在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时间大致为:第1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3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4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5代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6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7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第8代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第9代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

以上9种害虫在葡萄上为害时期相互重叠,但彼此间的越冬虫态、为害部位、为害症状等存在差异,见表1。

此外,为害广西葡萄的害虫还有黑尾大叶蝉、棉叶蝉、葡萄十星叶甲、葡萄黄叶甲、盾后缘叶甲、介壳虫类和蜗牛等。

2 防治方法

2.1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是防治虫害扩散传播的主要措施。对优良葡萄种苗的引进,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坚决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2.2 农业防治

2.2.1 清除虫源

葡萄落叶后应及时清除落叶、枯枝和杂草,集中烧毁,可有效防治在落叶、枯枝和杂草中的越冬害虫。

2.2.2修剪有虫枝梢

彻底修剪被葡萄透翅蛾为害并已膨大的枝蔓、有斑衣蜡蝉卵块的死亡无用枝及被葡萄虎天牛越冬的枝蔓,带出果园集中处理。

2.2.3 刮除老粗树皮

在葡萄出土后及时剥除老翘皮,并集中销毁,以消灭在内越冬的葡萄短须螨的雌成虫。同时结合冬季埋土和春季出土,进行果园翻耕,以消灭天蛾、虎蛾等越冬虫态。

2.3 物理防治

2.3.1 人工捕杀

利用叶甲初孵幼虫基本在下部叶片活动的特点,摘除有虫叶片集中处理;同时利用叶甲、金龟子等害虫的假死性特点进行震落捕杀。

2.3.2 灯光及糖醋液诱杀

利用天蛾、透翅蛾等具趋光性及趋化性特点,安置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越冬成虫和吸食浆果的夜蛾科成虫。

2.4 化学防治

2.4.1 5月份葡萄害虫的防治

(1)透翅蛾。5月上中旬喷施2.5%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1~2次。(2)斑衣蜡蝉。5月上旬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施5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常规药剂1~2次,同时还可兼治葡萄短须螨、葡萄二星叶蝉成虫及部分若虫。

2.4.2 6、7月份葡萄害虫的防治

(1)葡萄短须螨。在越冬螨已全部出蛰但未产卵以前和其后的繁殖为害高峰期,可喷施73%克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2 000倍液,1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螨危4 000~5 000倍液或10%溴虫腈胶悬液3 000倍液防治。(2)葡萄天蛾。在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20%虫酰阱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15%茚虫威胶悬剂3 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500~3 000倍液防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3)葡萄虎蛾。在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溴虫腈胶悬液2 000倍液防治,施药时要均匀的将药液喷到叶面害虫取食部位或虫体上。(4)葡萄透翅蛾。在成虫盛发期及幼虫盛发期防治,方法如2.4.1。

2.4.3 8~10月份葡萄害虫的防治

(1)葡萄短须螨此时仍处于繁殖盛期,为害较重,可喷药防治并兼治斑衣蜡蝉和葡萄二星叶蝉成虫;(2)葡萄天蛾1代成虫正处于盛期,葡萄虎蛾正处于2代幼虫严重为害期,故二者发生严重果园可选择合适药剂防治1~2次。

参考文献

[1]孔庆山.中国葡萄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

[2]OLIEN W C,HEGWOOD C.Muscadinea classic southeastern fruit[J].Hort Science,1990,25(7):726.

[3]余亚白,林斌,陈源,等.国内外葡萄生产与研究概况[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2):66-69.

[4]罗晓峰.葡萄新品种筛选及南方地区葡萄发展[J].中国果菜,2007(1):15.

[5]白先进,王举兵,陈爱军.广西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J].广西农学报,2010,25(1):29-32.

[6]刘金标,白先进,黄江流,等.巨峰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4):446-448.

[7]赵思东,王旭,袁德义,等.南方鲜食葡萄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5):84-86.

[8]刘会宁.南方葡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柑橘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16(12):47-49.

[9]尤长铃,李以训,张富明,等.福建福安葡萄协会葡萄病虫害防治规范[J].果农之友,2006(4):50-51.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6

1 葡萄霜霉病

1.1 发生特点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幼果也是其危害对象。叶片受害后, 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着生于叶脉上, 随着病情的发展扩大为黄褐色病斑, 如果外界湿度较大, 有白色霉状物着生于病斑背面。幼果受害后, 果色变灰, 瘦化酸涩, 产量降低, 后期皱缩脱落。

葡萄霜霉病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 潮湿、冰冷、多雨及多雾露的天气发病严重, 若遇有利气象条件, 潜育期4 d左右, 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蔓延, 引起大流行。

1.2 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 在雨季之前喷施保护剂防护, 一般年份在6 月中下旬, 多雨年份则提早到6 月上旬, 药剂可以选用安泰生700 倍液, 每隔10~14 d喷施1 次, 连喷3~4 次, 防效可达到95%以上, 喷后叶片浓绿不老化。在病害多发期及初见病斑时, 用霉多克、烯酰吗啉、氟吗锰锌等喷施。发病严重时, 则可选用银发利喷雾, 隔10 d左右再喷1 次。

2 葡萄白腐病

2.1 发生特点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 造成的危害最大, 损失最为惨重。受害后, 先有褐色的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着生于果梗或果柄上, 后逐渐向果粒蔓延, 造成果实变褐腐烂, 有灰白色小粒点着生于果面, 如果外界湿度条件大, 病组织有土腥味。

葡萄白腐病是高温高湿病害, 靠风雨传播, 7—8 月多雨季节易发生流行, 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5%~20%, 严重年份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早晚、轻重与降雨、栽培方式、组织成熟度关系密切, 雨季早发病早, 雨量大发病重, 雨季长发病持续长, 果穗距离地面越近发病越严重, 果实越接近成熟发病越严重, 该病病菌在地表及病残体中越冬[2,3]。

2.2 防治措施

一是发芽前对全园每株喷1 次3~5 °Bé 石硫合剂;二是开花前未发生病害时喷安泰生800 倍液 (4 h后降雨不需要重新喷) 、50%福美双500~600 倍液 (降雨后需重新补喷) 、50%多菌灵600 倍液等;三是落花后喷安泰生800 倍液+好力克5 000 倍液;四是发现零星病斑及时喷好力克3 000 倍液, 或50%福美双500~600 倍液;五是果实近成熟时, 用好力克3 000 倍液重点喷果穗。

3 葡萄黑痘病

3.1 发生特点

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幼嫩果粒、幼叶及嫩蔓, 是果实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幼叶感病, 先有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出现, 拌有黄色晕圈,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逐渐呈不规则形, 边缘暗褐色, 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 最后干枯穿孔。果实感病, 病斑中央灰白色, 稍微凹陷, 看似“鸟眼”, 病斑硬化或龟裂, 病果小而酸, 不能食用[4]。

幼果期多雨, 湿度大发病重, 危害幼嫩绿色部分, 自发芽开始到采收后期均可危害幼果感病是从落花后开始至浆果膨大期结束, 病菌在病叶、病枝蔓上越冬。

3.2 防治措施

葡萄黑痘病的防治关键期为花前及花后至幼果豆粒大小时。花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好力克喷施, 花后用安泰生或坦森锰锌保护;发生葡萄黑痘病初期, 可以喷施好力克4 000倍液, 每隔5~7 d喷施1 次;展叶后喷施福美双800 倍液, 开花前、落花后喷施安泰生800 倍液, 发现零星病斑喷好力克4 000 倍液或病斑佳4 000 倍液, 间隔7~15 d喷施1 次, 连喷2~3 次, 这4 遍药最重要。重病区可在展叶期用好力克5 000 倍液对越冬病原菌进行铲除[5,6,7]。

摘要:总结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包括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 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豫东平原

参考文献

[1]君广斌.红地球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 2012 (9) :30-31.

[2]郭建, 王玉国, 陈福双.多雨季节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甘肃农业, 2006 (5) :249.

[3]刘金光, 张振阳, 张合奎.葡萄常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 2008 (10) :32-34.

[4]高鹤清.葡萄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162-163.

[5]高红娟, 崔映青.葡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9) :163-164.

[6]魏文娜, 赵令川.湖南省葡萄病害初步研究[J].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5 (1) :35-38.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7

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1 葡萄霜霉病 (Plaamopara viticola)

1.1.1 发生危害。

主要感染葡萄的幼嫩部分, 新梢顶端的幼叶最先发病[1]。受害叶片开始呈现油浸状的淡褐色病斑, 然后叶正面病斑逐渐增大并失绿变成黄褐色, 在叶背面形成一层灰白色霜层。霜霉病在烟台地区多在7月下旬多雨时发病。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和幼果等均会受侵染, 形成黄褐色凹陷斑, 上面有白色霜层。

1.1.2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可选择使用1∶0.7∶200波尔多液或30%王铜悬浮剂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凯润乳油3 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 间隔10~15 d喷1次。交替使用, 保护叶片和枝蔓。

1.2 葡萄黑痘病 (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

1.2.1 发生危害。

又称疮痂病, 主要侵染绿色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果梗的幼嫩部分。幼果受侵染后, 最初在果面发生近圆形褐色小斑, 逐渐扩大成中央凹陷灰白色、边缘带深褐色, 看似“鸟眼”。后期病斑硬化龟裂, 病果不再长大, 味酸, 不能食用[2]。叶柄、嫩梢受害严重时病斑连成大斑, 病梢枯死。病叶逐渐干枯穿孔, 叶脉感病部分停止生长, 造成幼叶皱缩畸形。该病菌喜高温多湿气候, 春季萌芽展叶后, 雨水多时即可发生。烟台地区一般6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

1.2.2 防治措施。

。一是冬季清园, 休眠期喷铲除剂, 以消除越冬病原。二是从展叶后至果实开始成熟以前, 每隔10~15d喷药保护。关键时期为展叶后、花前7 d和幼果期。保护药剂有200~24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50%多菌灵1000倍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以及75%百菌清800~1 000倍液。对生长旺盛的品种, 比如红地球, 夏季和秋季出现很多新梢, 在雨季容易发生黑痘病, 可喷布12.5%烯唑醇3000倍液 (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 +80%必备400倍液。

1.3 葡萄白腐病 (Coniothyriurm diplodiella (Speg.) Sacc.)

1.3.1 发生危害。

该病是危害果穗的重要病害, 新梢和叶片也可感病。通常植株基部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最先感病。首先在小穗轴或果梗上出现浅褐色的水浸状不规则病斑, 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基部成淡褐色并软腐, 直至全部变褐腐烂。此时果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后果穗甚至全部果粒因失水干枯皱缩, 变成深褐色的僵果, 悬挂于枝条上不易脱落。枝条发病严重时, 韧皮部腐烂后会发生裂皮成麻丝状, 有时病斑上下两端产生愈伤组织而形成瘤状突起, 上部叶片变红似秋叶, 很显眼, 会造成早期落叶、枝梢不能成熟或枯死, 对树势和第2年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叶片受害后叶缘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块斑, 逐渐扩展, 出现深浅不一的同心轮纹, 干枯后破裂。该病菌喜高温高湿, 7月初开始发病, 果实着色期进入发病高峰。通风透光不良, 结果部位过低易发病。

1.3.2 防治措施。

一是植株基部40 cm以下, 不留果穗, 同时及时彻底清园, 加强生长季树体和地面管理, 保证通风透光。二是喷药保护。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 展叶以后前期喷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保护, 中后期可选择喷施60%百泰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 (喷克、美生等其他代森锰锌类) 800倍液或50%新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7∶200波尔多液, 根据降雨情况间隔10d左右使用1次。要尽量使用对果实和叶片没有污染的药剂。

1.4 葡萄炭疽病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Schrenk)

1.4.1 发生危害。

该病开始在果面生出针头大小的褐点, 以后扩大为圆斑, 病处稍凹陷, 表面长出轮纹状的小黑点。空气潮湿时, 小粒点上生出粉红色黏液。最后病果软腐或慢慢干缩成僵果, 易脱落。

1.4.2 防治措施。

一是清园, 减少菌源。二是防止果实日灼。三是果穗套袋。四是喷药保护。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喷克、美生等其他代森锰锌类) 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内吸性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25%戊唑醇悬浮剂2 500倍液、50%新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福连悬浮剂800~1 000倍液、25%凯润乳油3 000倍液、60%百泰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上述药剂可同时防治葡萄白腐病。

1.5 葡萄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

1.5.1 发生危害。

危害花序和果实。春季花序感病后, 初呈淡褐色水浸状, 后变暗褐色软腐, 最后萎缩、干枯、脱落[3]。病果初生凹陷小斑, 后扩大蔓延, 全果腐烂, 并产生鼠灰色霉层。新梢、叶片感病后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 在叶片上有时带不规则轮纹。

1.5.2 防治措施。

一是避免疯长、郁闭, 减少枝蔓上的枝条数量, 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 减少液态肥料喷淋, 对防治灰霉病效果显著。二是掌握防治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后期至坐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的20 d左右是防治关键期。套袋栽培, 一般是花前、花后、套袋前3个时期。三是选择有效药剂。如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嘧霉胺800~1 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啶酰菌胺1 500倍液、50%已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防。开花前后对花序和幼果喷药保护, 常用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0~800倍的50%多菌灵。

1.6 穗轴褐枯病 (Alternaria viticda Brun)

1.6.1 发生危害。

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 穗轴老化后一般不发病, 果粒发病较少。发病初期, 幼果穗的分枝穗轴上, 发生褐色、水渍状小斑点, 迅速向四周扩展, 使整个分枝穗轴变褐枯死, 不久失水干枯, 变为黑褐色, 果穗随之萎缩脱落。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 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幼果粒发病, 形成圆形、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 直径约2 mm, 病变仅限于果粒表皮, 随着果粒膨大病斑变成疮痂状, 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 病痂脱落, 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

葡萄穗轴褐枯病仅发生在花期前后, 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 病害则停止发展蔓延。春季花期低温多雨、穗轴幼嫩时, 助长病菌侵染发病。葡萄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性有一定差异, 巨峰品种发病最重。

1.6.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认真清除病果、病蔓、病叶等, 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杂草, 及时合理地绑蔓、打杈、摘心, 疏散枝蔓, 保持通风透光。适当摘剪果穗, 控制新梢生长, 有利于恢复树势。避免风吹枝、蔓、叶、果穗相互摩擦折损。注意葡萄分枝、叶片不要与地面直接接触。二是药剂防治。葡萄芽萌动后, 喷铲除剂3°Bé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 重点喷结果母枝, 消灭越冬菌源。在花期喷1次70%甲基硫菌灵500~600倍液, 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预防。

1.7 葡萄病毒病 (Grapevine fanleaf virus, GFLV)

1.7.1 发生危害。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葡萄病毒病40多种。烟台地区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为卷叶病毒。感病叶片边缘向背面卷曲, 有色品种除主脉保持绿色外, 其他部分变红, 呈紫红色卷叶。白色品种叶片在叶脉间或边缘的颜色变浅, 呈铬黄色。也有不卷叶的如无核白为焦灼叶。果穗变小, 着色不良。烟台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赤霞珠、蛇龙珠都是感病品种。

1.7.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建立无病母园, 繁殖无病母本树, 生产无病无性繁殖材料。二是脱毒处理。葡萄病毒病的药物防治较困难, 其防治措施主要是葡萄脱毒与培育无病毒苗木。

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1 绿盲蝽 (Lygus Lucorum Meyer-Dur)

2.1.1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 以卵在园边蓖麻残茬内或附近苹果、海棠、桃树等果树的断枝上越冬。4月上、中旬温度达20℃以上, 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 越冬卵孵化为若虫。以成虫或若虫为害葡萄嫩芽、幼叶, 随着芽的生长, 为害逐渐加重。5月底至6月初成虫从树上迁飞到园内外杂草或其他果树及棉花上为害繁殖, 8月下旬出现第4代或第5代成虫, 10月上旬产卵越冬。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嫩叶和花序[4]。幼叶受害, 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随叶片的伸展长大, 以小点为中心, 拉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孔洞。花蕾、花梗受害后则干枯脱落。

2.1.2 防治措施。

一是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 消灭虫源。二是葡萄展叶后, 发现若虫为害, 要立即喷药防治, 可选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2.5%敌杀死2 500倍液, 或3%啶虫脒2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 500倍液, 或35%硫丹1 500倍液+4.5%高氯1 500倍液, 交替使用, 最好在傍晚喷药。

2.2 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et Grey)

2.2.1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食害叶片, 低龄食成缺刻与孔洞, 稍大便将叶片食尽, 残留部分粗脉和叶柄,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2.2.2 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结合葡萄冬季埋土和春季锄土挖除越冬蛹。结合夏季修剪等管理工作, 寻找被害叶和地面虫粪捕捉幼虫。二是药剂防治。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 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昕, 王恒振.新疆石河子垦区葡萄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 (6) :50-51.

[2]刘长兵.新疆葡萄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综合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3) :31.

[3]侯国杰.葡萄白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家顾问, 2010 (2) :40.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8

关键词:葡萄,病虫害,发生危害,药剂,防治历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安康市葡萄种植历史悠久, 很早就有庭院种植葡萄用来遮荫的习惯, 但面积甚少, 分布零散, 产量不高, 品种单一, 品质欠佳, 商品性不好, 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 随着鲜食葡萄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 葡萄产业发展较快。但栽培技术不配套, 管理措施未跟上, 病虫发生危害也较重。对此, 我们开展了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1 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1.1 主要病虫种类

先后对汉滨、汉阴、石泉、平利4县区15个 (面积133hm2) 葡萄园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安康市葡萄上发生的病害21种、虫害17种。可造成危害损失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房枯病、褐斑病、锈病等;害虫主要有透翅蛾、盲蝽蟓、斑衣腊蝉、矢尖蚧、红蜘蛛、叶蝉等。

1.2 主要病害危害及发生条件

炭疽病和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果粒, 造成果实腐烂、脱落, 对产量影响较大;穗轴褐枯病危害幼嫩的穗轴, 引起花蕾与幼果萎缩、枯死、脱落;黑痘病主要危害植株幼嫩部分, 如幼果、穗轴、新梢、幼叶等;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多雨高湿天气, 有利于病菌侵染蔓延, 病害发生危害重;葡萄开花前后, 各部分组织幼嫩、抗病力弱, 容易感染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穗轴褐枯病、黑痘病在葡萄生育前期发生危害重, 而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在生长后期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1.3 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规律

葡萄透翅蛾一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 葡萄开花盛期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 卵散产于嫩梢或叶腋处, 幼虫孵化后即蛀食枝蔓为害, 造成蛀孔上端枝叶枯死、果穗萎蔫。二星叶蝉一年发生2~3代, 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 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苍白、焦枯、提早落叶, 影响果实成熟和花芽分化。

1.4 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4.1 病害发生危害重于虫害。

其中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发生普遍, 是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葡萄的优质生产。

1.4.2 老葡萄园病虫发生较新建规范化葡萄园重。

6年以上老葡萄园病虫发生普遍较3~5年新建规范化葡萄园病虫发生危害重。

1.4.3 不同葡萄品种、不同年份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不同。

户太8号霜霉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 其次是巨峰和京秀, 宝石无核最高;巨峰和户太8号黑痘病发病率较轻, 京秀和宝石无核发病率较高 (表1) 。2010年和2012年是近几年病虫发生危害最重的年份, 损失率达30%以上, 部分果园几乎绝收;2013年病虫发生危害就较轻。

2 新型杀菌剂防病效果试验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设计。

设A:40%氟硅唑乳油 (南京柏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8000倍液;B: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北京中农博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1000倍液;C: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D: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河北省冀丰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500倍液;E:清水对照。5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小区18株。

2.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于2012年在汉阴县城关镇长窖村户太8号葡萄展叶期、开花前和落花后先后喷施1:0.7: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此后在幼果期、着色期、成熟期分别喷施供试药剂。采收前进行调查, 3点取样, 每点3株, 每株选择上中下3个枝梢, 每个枝梢随机选取15片叶 (共计405片叶) 统计病害发生情况。

2.1.3 病情分级。

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2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6%~25%;3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26%~50%;4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51%~75%;5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76%以上或叶片枯死。

2.2 结果与分析

表2显示, 对炭疽病的防效依次为处理C>A>B>D;对霜霉病的防效为处理B>C, 处理A和D几乎无效;对黑痘病的防效依次为处理B>C>D>A。

结果表明, 40%氟硅唑乳油﹢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混合使用效果好, 对3种病害都有较好防治效果;40%氟硅唑乳油单用对炭疽病、黑痘病有较好防效, 对霜霉病几乎无效;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单用对炭疽病、霜霉病有较好防效, 对黑痘病几乎无效;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炭疽病有一定防效, 对霜霉病、黑痘病几乎无效。

3 制订葡萄病虫防治历

根据试验调查研究结果, 针对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 结合农时季节, 联系生产实际, 制订出“安康市葡萄病虫害防治历” (表3) , 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青菊, 袁巧兰, 李明珠.鲜食葡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 84;

[2]李焕霞.无公害葡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 2012 (6) , 20-21;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9

关键词:无公害葡萄;葡萄病虫害周年防治

中图分类号:S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01-1

葡萄果實富含多种维生素,宜鲜食、榨汁、酿酒,是城乡人民群众比较喜爱的水果。为了拓宽延长葡萄果实上市供应时间,果农多采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以陕西关中西部当地为例,早熟品种主要种植有夏黑、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中熟品种有里扎马特、巨玫瑰、巨峰、户太八号,晚熟品种为红玫瑰、黄金指、红地球。

但是,无论是新建或是已种植多年的葡萄果园,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困扰着不少种植葡萄的果农。在加之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唤醒的食品安全意识,如何做到既要有效的防治葡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又要生产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葡萄果实,是我们不得不加以探讨的现实问题。

1 现就无公害葡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提出以下指导性建议

(1)重视基础性工作,即在葡萄果园处于休眠期和生长缓慢时期的果园残枝病叶清理、集中销毁,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

(2)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在葡萄生长不同的物候期,注重前期防控,一旦发现甚至尚未出现达到防治标准的染病植株和出现较少的虫口密度,即行用药。并且按正常用药的标准进行防治。不减少用药的标准浓度。

(3)由于是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的葡萄生产,选药一定要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农药(即高效、低毒、低残留)。并且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严禁在葡萄果实采收期前14-18d用药。

2 以下给出无公害葡萄病虫害周年防治参考时间表(见表1)

3 几点说明

(1)表中以中熟露地葡萄栽培为例,各地因气候特点差异,物候期可能有所不同,请参照该表灵活应用。

(2)表中主要农药为美国陶氏益农、美国仙农生产,国内分装,请到有资质的农药经营单位购买。

葡萄主要虫害防治 篇10

关键词:葡萄产业,品种区划,标准化生产

一、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葡萄产业稳步发展, 形成了种植区域广泛、特色优势区域明显、栽培方式多样、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 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不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 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革新, 产品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产业化步伐加快推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品种区域化工作滞后, 品种结构欠合理 我国在葡萄品种区划方面从未开展过全国性的系统研究, 无法给葡萄种植者提供科学正确的指导, 加之新品种苗木炒作, 许多地方只是跟风式的盲目种植, 做不到因地而异, 致使种植结构单一。人们常见的鲜食葡萄多以巨峰和红地球为主, 其他品种所占比例较小, 由于酿酒葡萄主要以常见的赤霞珠为主, 造成葡萄酒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经典的品种风格极为匮乏。随着产业规划的制定和发展, 大部分产区未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划和细分, 有些区域只是一味追求产业发展规模, 对区域适宜品种结构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进而出现产业发展规模、速度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㈡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落后, 苗木生产流通不规范 长期以来, 我国葡萄苗木繁育以私人个体经营为主, 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苗木生产基地, 苗木的质量良莠不齐;苗木销售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出现市场混乱现象, 生产流通领域更是监管手段单一, 力度不足;葡萄检疫性病虫害和葡萄病虫害有蔓延的趋势, 苗木多为自根苗, 对砧嫁接重视不够。

㈢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 果品质量较差 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缺乏区域性统一的规范操作, 急需建立优势、高效、安全及增效的标准化技术与管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起步缓慢, 认识缺位, 滥用激素和农药现象频频发生, 一些分散经营的散户安全生产意识缺乏。

㈣劳动力密集产业特征突出, 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 葡萄生产用工量很大, 北方地区冬季埋土, 春季出土作业, 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 新疆等地出现大量的葡萄用工荒, 葡萄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各地普遍反映没有先进适用的埋土防寒的田间机械作业设备。

㈤病虫害防治压力大、灾害性天气等自然灾害威胁产业发展 部分地区病虫害逐年加重, 并且遭受未来物种的入侵, 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地区遭受低温冻害、冰雹、大风等恶劣天气的侵扰, 充分体现出了葡萄园抗风险能力弱、防灾害综合水平低的弊端。

㈥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落后, 深加工效益低, 葡萄酒文化建设滞后 葡萄商品化效益低, 只占总产量的10%~20%左右, 储藏保鲜量占总产量的7%~10%, 采摘后处理不当, 每年造成的损失为15%~20%。以酿酒为主的葡萄加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 但存在原料质量差、葡萄酒品质提升慢和生产效益低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攀升, 我国葡萄酒行业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发展, 粗放式的市场推广模式和葡萄酒文化建设的滞后, 已不能适应逐步细分的葡萄酒市场, 特别是不能适应逐步成熟的中高端消费者。2007年~2011年的5年间, 葡萄酒产量的增速分别是37.05%、23.4%、27.63%、12.38%和13.02%, 自2010年起, 其增速有所减缓。

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快速输入,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冲击明显增强, 国内自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呈现日趋上升的势头, 总体来看, 国产葡萄酒由于价格低于进口葡萄酒, 所以市场份额相对较高;但从长期来看, 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在进一步加大, 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 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

㈦技术和人才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栽培技术、技术管理和技术人才水平及数量, 已跟不上产业现有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由此造成的问题已在各产区, 特别是在新建的企业或基地中显现出来。

二、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我国葡萄产业的总体对策是依靠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 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大力提升我国葡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现我国由葡萄生产大国向葡萄生产强国的转变, 主要发展对策有以下几点。

㈠加快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启动优质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发育体系建设 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克服品种单一化的问题, 充分研究不同产区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制定实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使我国的葡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 建立我国葡萄苗木繁育体系病毒检测中心, 对国内主要的品种和砧木进行脱毒, 逐步建立无病毒嫁接苗木补贴政策与监督机制。

㈡研发推广简易、省力的栽培模式,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开展省力化栽培管理的研究, 加快推广易学、易操作、省力的葡萄生产技术, 尤其是要解决北方地区埋土防寒的问题, 提高劳动效率, 节本增效。

上一篇:传媒产业本质下一篇:农村人力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