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铁源3号

2024-07-09

玉米新品种铁源3号(共3篇)

玉米新品种铁源3号 篇1

仲玉3号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成自273作母本, 自育系南8148作父本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倒伏、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审定编号:川审玉2013001) 。

1 品种特性

全生育期118.5d。第一叶鞘颜色紫、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64.4cm, 穗位高105.9cm, 单株叶片数19片左右;叶片与茎秆角度小, 茎“之”字程度无, 叶鞘颜色绿, 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中, 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中, 雄穗侧枝姿态直线型, 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中, 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 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 花药颜色紫, 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中间型, 穗行数15.0行, 行粒数43.0粒, 千粒重301g。子粒类型中间型, 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 子粒背部颜色橘黄, 穗轴颖片颜色白色, 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为752g/L, 粗蛋白质10.7%, 粗脂肪4.5%, 粗淀粉71.8%, 赖氨酸0.33%。经接种鉴定, 抗穗腐病, 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 感丝黑穗病。

2 区试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区试, 平均产量534.7kg/667m2, 比对照川单13增产22.8%, 7试点均增产;2011年平均产量601.9kg/667m2, 比对照成单30增产8.8%, 10试点均增产。2012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509.7kg/667m2, 比对照成单30增产7.9%, 6试点均增产。

3 栽培技术研究情况

在简阳市玉成乡研究基地进行的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高密度 (4200株/667m2) 种植情况下, 2011年平均产量807.39kg/667m2, 2012年平均产量735.57kg/667m2。在低密度 (3200株/667m2) 种植情况下, 2011年平均产量688.65kg/667m2。2012年平均产量628.62kg/667m2。结果表明, 仲玉3号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为4200株/667m2。

4 应用示范表现出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

4.1 机播机收示范

仲玉3号春夏播均可, 耐密性、抗性及品质较好;植株矮, 非常适宜农业新形势下的大面积机械化播收。

2014年, 仲衍种业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联合在简阳市玉成乡街邻村联合建设夏玉米 (仲玉3号) 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片。2014年9月27日, 四川省农业厅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示范片进行了田间验收。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 分别对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模式示范片随机选取高、中、低台位样点, 每点面积不少于67m2, 实收全部鲜果穗, 按照平均穗重法选取20株果穗作为折干样本, 并用PM8188水分测定仪实测籽粒含水率, 按14%标准含水率计算实产。结果表明:油菜-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夏玉米示范片3.6hm2, 平均产量583.8kg/667m2。其中高台位点产量563.2kg/667m2;中台位点产量565.5kg/667m2;低台位点产量599.3kg/667m2;实收点1面积674m2, 产量602.8kg/667m2。实收点2面积674m2, 产量588.2kg/667m2。小麦-玉米两熟机械化种植模式夏玉米示范片5.2hm2, 平均产量514.4kg/667m2。其中高台位点产量435.3kg/667m2;中台位点产量497.4kg/667m2;低台位点产量610.4kg/667m2。

4.2 育苗移栽示范情况

4.2.1 春玉米育苗移栽示范

该示范2013年安排在芦霞镇英明村, 由农户常规种植, 实测平均产量625kg/667m2, 最高产量达677kg/667m2。

4.2.2 夏玉米育苗移栽示范

该示范2013年安排在玉成乡街邻村, 由农户常规种植, 实测平均产量525kg/667m2, 最高产量达552kg/667m2。

5 高产栽培技术

5.1 适期播种

5.1.1 春玉米

春玉米在土壤表层5~10cm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春玉米区多数为小春的预留行套作, 开春后及时用微耕机对预留行进行旋耕, 既可以翻松土壤, 又可以适当除草。净作的适当提早旋耕, 炕土后适期播种。育苗移栽的可提前10~15d左右播种, 采取肥团育苗、营养钵育苗, 通过地膜覆盖保温[1]。我省丘陵区玉米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较适宜, 东南部靠前, 西北部靠后[2]。

5.1.2 夏玉米

夏玉米多数为净作。根据前作情况, 适当安排合理的苗龄进行播种, 育苗移栽的, 叶龄小于3.0叶, 苗龄小于25d。前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茬, 旋耕播种。

5.2 合理密植

该品种既适宜二台土, 也适宜平坝区种植。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 安排合理的密度。平坝区适宜的密度为4200株/667m2。二台土适宜的密度为3600株/667m2。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

5.3 科学施肥

平坝区地力较好的地块, 施用有效氮10~12kg/667m2, 有效磷5~9kg/667m2;二台土地力中等的地块, 施用有效氮12~14kg/667m2, 有效磷6~9kg/667m2[3]。同一区域, 应根据地块地力的差异, 适当调高或者调低肥料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肖小余.四川丘陵地区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1999, 19 (2) .

[2]庞良玉, 张建华, 林超文.四川丘陵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3:30-31.

[3]黄宜祥, 兰发盛.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1 (4) :502-508.

玉米新品种铁源3号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省审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试验地 (N50°15′, E127°27′, 海拔168.5 m) 进行, 地势平坦, 肥力均匀, 土壤为草甸暗棕壤。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 6个种植密度, 分别用V1、V2、V3、V4、V5、V6表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共18个小区, 各试验小区面积均为48 m2 (4.8 m×10.0 m) , 每小区8行, 行距0.60 m, 行长10 m。底肥分别施用尿素75 kg·hm-2, 磷酸二铵200 kg·hm-2, 硫酸钾50 kg·hm-2, 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及时除草, 防治病虫害, 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玉米生产田[1]。

成熟期每个处理收获中间4行进行测产并同时测量含水量、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等, 每个处理采用均穗法选取10穗调查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利用DP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见表1) 。

由表2可知, 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不同, 在低密度条件下,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提高, 在高密度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多重比较发现处理V3与处理V5、V6、V1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V4与V5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 与处理V6、V1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V2V5与处理V6、V1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处理V3、V4、V2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V2、V5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V6、V1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 边单3号玉米品种在V2、V3、V4的3种种植密度下产量较高, 其中以处理V3的产量最高, 处理V4次之, 处理V2再次之, 也就是说边单3号玉米品种比较适宜在60 000~75 000株·hm-2的密度下种植, 产量较高, 其中密度设定在67 500株·hm-2左右产量达到最大, 为其最适种植密度[2]。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 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边单3号的株高、穗位高也随之升高, 呈正相关性;空秆率随密度的增加也在不断加大, 由低密度下的3%增加到了高密度下的12.3%, 也呈正相关性;穗长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短、穗粗逐渐变细, 呈负相关性;秃尖的长度受密度的影响变化也很大, 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长, 呈正相关性;穗行数随着密度的增加, 没有明显变化;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少;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条件下, 差异比较显著,二者均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与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3]。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 在此种植密度范围内该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左右。

边单3号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株高和穗位高升高、空秆率加大、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变长、百粒重减少;单株产量也随密度增加而明显降低, 其主要原因是穗长变短, 秃尖增加,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

摘要: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 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 产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 为8 997.6 kg.hm-2;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单株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关键词:玉米,边单3号,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参考文献

[1]刘武仁, 郑金玉, 艳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下的质量效应[J].玉米科学, 2005, 13 (2) :99-101.

[2]张新, 王振华, 张前进, 等.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07, 15 (B09) :104-106.

玉米新品种——登海20号 篇3

登海20号 (原代号DH9070) 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于2003年以DHC22为母本、KL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 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DHC22是以自交系承北711×自交系早意3为基础材料自育而成的新自交系, KL3引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0年春在山东将自交系承北711 (冀承单3号父本) 同自交系早意3 (海玉5号母本) 杂交组成基础材料;同年冬在海南种植基础材料100株, 选优良基本株20株进行自交得S0;2001年春至2002年冬在山东和海南两地以1年3代的育种进程, 进行选优株并加代得S6;2003年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 用KL3等8个早熟常规系作测验种, 对这些系进行测交种配制;2004年在站内鉴定出优势自交系命名为DHC22, 同时鉴定出优良组合DHC22×KL3, 即DH9070, 同年冬在海南复配种子;2005年继续进行站内鉴定试验, 同时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在2006~2007两年参加黑龙江省10区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10区生产试验。进行两年抗病鉴定、商品玉米品质分析、DNA指纹鉴定, 同时进行亲本的田间检验。

2品种特征特性

登海20号玉米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为103d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068℃左右, 属极早熟品种。幼苗早发性强, 耐低温, 发苗快, 第1叶鞘紫色, 第1叶尖端形状圆到匙形、叶片绿色, 茎绿色, 根系发达;花丝粉色, 雄花序发达, 分枝6~8个, 花粉量大;株高247cm、穗位高87cm, 果穗整齐, 长锥型, 穗轴白色, 成株叶片数为17片, 穗长20.3cm、穗粗4.6cm, 穗行数14~18行, 子粒中硬型、黄色, 百粒重26.7g;登海20号玉米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活秆成熟。

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2年检验, 登海20号玉米容重为763~767g/L;子粒含粗蛋白10.39%~10.80%、粗脂肪4.14%~4.74%、粗淀粉72.00%~73.4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年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两年均为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2.3%~4.0%。在自然条件下, 黑龙江省3年试验中, 大斑病发病级别0~1级, 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0.1%。

3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玉米育种站内进行品种观察、鉴定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9117.8kg, 比对照品种克单9号平均增产25.4%;2005年同时在黑龙江省尾山农场、二龙山农场进行异地鉴定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9103.7kg, 比对照品种克单9号平均增产19.2%。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 共5点全部增产, 平均公顷产量8590.9kg, 比对照品种克单9号平均增产12.6%。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 共5点全部增产, 平均公顷产量9098.2kg, 比对照品种克单9号平均增产21.3%。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杂交种高产、稳产。

4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要点

上一篇:60GHz系统下一篇:实验复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