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2024-10-26

不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共7篇)

不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篇1

通过对龙垦5号品种的种植, 探究龙垦5号品种在该地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生育特性。通过调查结果, 来确定龙垦5号品种在该地区种植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替代性。为加速缓解玉米品种的单一性种植, 加强该地区玉米大田生产品种的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黑龙江省红星农场科技园区,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衡、前茬大豆, 秋整地、秋起垄。供试玉米品种为龙垦5号与德美亚1号 (对照) 。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每个品种种植面积0.13hm2, 大垄、双行。施肥水平;每公顷施纯N150kg、P2O590kg、K2O52.5kg。龙垦5号:垄距1.1m, 行距40cm, 株距30cm, 公顷保苗6万株。德美亚1号 (对照) :垄距1.1m, 行距40cm, 株距21cm, 公顷保苗9万株。田间管理:两铲三趟, 人工随时除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生育期调查结果

龙垦5号播种期为5月5日, 出苗期5月22日, 拔节期6月25日, 抽雄期7月17日, 成熟期9月19日, 生育日数根据室外调查为109d。德美亚1号 (CK) 播种期为5月5日, 出苗期5月22日, 拔节期6月26日, 抽雄期7月17日, 成熟期9月20日, 生育日数根据试验地调查情况来看为110d。生育性状调查结果:龙垦5号为硬粒型, 子粒橙色, 粉色穗轴, 大、小斑病抗病级别为1级, 出苗率为98.2%。德美亚1号 (对照) 为硬粒型, 子粒粉色, 白色穗轴, 大、小斑病抗病级别为1级, 出苗率为98.6%。

2.2 玉米产量调查结果

田间及室内考种:龙垦5号株高298cm, 茎粗2.7cm, 穗位高89cm, 穗长18.7cm, 穗粗4.5cm, 秃尖2.0cm, 穗行数14~16行, 行粒数37个, 百粒重32.7g。德美亚1号 (对照) 株高282cm, 茎粗2.5cm, 穗位高78cm, 穗长19.3cm, 穗粗4.8cm, 秃尖1.1cm, 穗行数14~16行, 行粒数36个, 百粒重29.3g。

通过龙垦5号、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在大田进行的试验, 对龙垦5号、德美亚1号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生育特性有所了解, 龙垦5号、德美亚1号产量均较高, 效益均较好。长势及生育性状分析:处理龙垦5号在生育期方面较对照德美亚1号成熟期提前1d, 穗位较对照德美亚1号高出9cm, 穗长较德美亚1号短0.6cm, 秃尖较德美亚1号增加0.9cm, 行粒数较德美亚1号增加1个, 百粒重较德美亚1号高出2.4g。

龙垦5号公顷产量12200kg, 比对照德美亚1号公顷减产300kg, 减产率2.4%, 产值按1.54元/kg计算, 公顷收入18780.30元, 公顷收益6780.30元, 比对照德美亚1号少收入485.10元/hm2。德美亚1号公顷产量12500kg, 比处理龙垦5号公顷增产300kg, 增产率2.4%, 产值按1.54元/kg计算, 公顷收入19265.40元, 公顷收益7265.40元, 比处理龙垦5号增收485.10元/hm2。

3 小结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表现优于龙垦5号品种。因为德美亚1号公顷保苗株数较高、群体优势表现突出, 公顷保苗9万株。而龙垦5号公顷保苗株数6万株, 虽然个体表现突出, 但总体产量稍低。

不同玉米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 篇2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同田对比,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

玉米是宣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 产量在5 700 kg/hm2左右。为了提高宣威市玉米整体生产水平, 及时鉴定、筛选出适合宣威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稳定、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玉米良种, 加快宣威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从而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 特对云南省玉米产业体系引进1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研究[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云瑞5号、云瑞7号、云瑞21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67、云优105、云瑞99、云瑞2号、YR68、YR12、保玉9号、保玉13号、德玉6号、德玉18号、靖丰18号、靖丰001、宣黄单4号, 共计18个。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远离污染源, 交通方便, 土地平整, 前作马铃薯, 土壤为红壤, 肥力均匀、中等, 排灌方便的宣威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园内, 位于北纬26°06′37.53″, 东经104°03′4.06″, 海拔为1 970 m, 年均温为13.3℃, 年降雨量为980 mm。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宣黄单4号作对照 (CK) 。试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 每个品种为1个小区, 共18个区, 小区面积为162.5 m2, 种植密度在5.55万株/hm2左右, 施肥水平和管理与当地大面积生产相同。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4月16日采用地膜覆盖、宽窄行、湿直播, 播幅130 cm, 其中大行90 cm、小行40 cm, 每小区种5个双行, 株距27~28 cm, 大行内不间套其他作物, 4月28日出苗, 5月8日定苗, 每塘留1株健壮苗。每个小区施肥量相同, 底肥施玉米专用复合肥600 kg/hm2, 追肥于6月24日追施尿素600 kg/hm2;10月9日收获, 收获时在取样区连续取10株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室内考种等[2,3,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18个新品种的生育期基本接近, 生育期最长的是靖丰18号和云瑞5号, 均为135 d, 较对照宣黄单4号长3 d;最短的是云瑞2号, 为126 d, 较对照宣黄单4号短6 d, 均适宜当地的栽培环境。

2.2 农艺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18个新品种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有差异, 株高平均值为292.1 cm, 超过的平均值有10个品种, 即:云瑞99、云优167、云瑞47、保玉9号、靖丰18号、云瑞5号、宣黄单4号、云瑞21号、保玉13号、德玉6号, 以云瑞5号高, 为315.4 cm, 云瑞88最低, 为258.4 cm;穗位高度平均值为136.9 cm, 超过平均值的有10个品种, 其中以保玉9号最高, 为162.6 cm, 云瑞88最低, 为109.4 cm。18个新品种穗长平均值为17.09 cm, 其中以云优105最长, 为20.2 cm, 云优167最短, 为15.8 cm;百粒重以云优105最高, 为41.8 g, 保玉13号最低, 为31.9 g。

2.3 产量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 18个参试品种产量在5 122.46~10 436.92 kg/hm2, 对照宣黄单4号为7 205.54 kg/hm2, 居第15位。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有云瑞5号、云瑞7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67、云优105、云瑞99、云瑞2号、YR68、YR12、保玉9号、德玉18号、靖丰18号、靖丰001, 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为云瑞99、靖丰001、云瑞7号、YR12, 增幅分别为44.85%、42.37%、32.18%、26.35%;较对照减产的品种有云瑞21号、德玉6号、保玉13号, 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品种为德玉6号、保玉13号, 减幅分别为26.71%和28.91%。

3 结论

通过对18个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进行研究比较, 认为适宜宣威市种植的品种是产量排在前7位的云瑞99、靖丰001、云瑞7号、YR12、云瑞2号、云优167、云瑞47, 这些品种的产量均在8 300 kg/hm2以上, 均较对照宣黄单4号增产15%以上, 可以在宣威适宜海拔范围内扩大示范、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 蔡光泽, 何天祥, 等.盐源县高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139-140.

[2]于涛, 牛世伟, 何志刚.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6) :22297-22299.

[3]于欢, 于晓东.玉米不同品种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示范及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52, 54.

[4]李占成, 李玮, 邢宝龙.晋北高寒区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29-30.

[5]张宏喜, 石丽丽, 荣菁.双辽市高油玉米新品种引进及试验示范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7) :101, 103.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垦单20、哲单37、绥玉14、合玉19、龙单45、合玉20、哈丰3号、龙单62、嫩单13、龙单59、绿单2号、松玉410、绿单1号、合玉24、龙辅玉7号、龙单60、宏玉422、绥玉23、龙单63、宏玉416、绥玉19、绥玉10、垦玉5号、德美亚3号、德美亚1号、先锋38P05。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对比法, 小区行长10 m, 8行区, 行距65 cm, 小区面积为52 m2。密度约为52 500株/hm2的品种有宏玉422、绥玉23龙单63、宏玉416、绥玉19。密度约为60 000株/hm2的品种有垦单20、哲单37、绥玉14、合玉19、龙单45、合玉20、哈丰3号、嫩单13、龙单59、绿单2号、松玉410、绿单1号、合玉24、龙辅玉7号、龙单60、绥玉10、垦玉5号、先锋38P05。密度约为75 000株/hm2的有龙单62、德美亚1号、德美亚3号。施肥水平:二胺10 kg, 尿素15 kg, 钾肥5 kg。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生育时期调查结果

26个参试品种, 生育期为112~123天。其中, 德美亚1号生育期最短, 112天, 积温2 183.5℃;合玉24、龙单60、宏玉416、绥玉19为123天, 积温2 431.7℃。详见表1、表2和表3。

2.2 植物学性状考种及产量结果

参加试验的26个品种, 株高181~305 cm, 穗位52~113 cm, 穗行数12~16行, 百粒重35~40 g。密度是52 500株/hm2的试验品种, 公顷产量多数是10 t以下, 仅宏玉422表现较好, 为10 400 kg, 见表4;密度为60 000株/hm2的试验品种, 公顷产量多在10 t以上, 仅有龙辅玉七号为9 205.8 kg, 见表5;密度为75 000株/hm2的德美亚3号、德美亚1号均表现一般, 龙单62产量表现较好, 公顷产量为11 076.9 kg, 见表6。

3 小结

通过26个品种的对比试验, 经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和测产, 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以及各个品种的综合表现, 该区域玉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 经济产量理想。在该区域生育期适宜、耐密植、抗逆性强、经济产量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为垦单20、哲单37、绥玉14、合玉19、龙单45、合玉20、哈丰3号、龙单62、、嫩单13、龙单59。依据生物学特征、植物学特性, 建议哲单37、龙单45为主栽品种;在温度较好区域搭配垦单20、绥玉14和合玉19种植;温度较低的区域搭配龙单62、嫩单13和德美亚1号种植。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篇4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旱田试验站, 前茬大麦, 秋翻、秋整地, 秋起垄, 春扶垄施底肥, 施肥量为公顷施磷酸二铵225kg、尿素75kg、氯化钾60kg, 拔节期公顷追施尿素150kg。供试青贮玉米品种 (系) 为龙辐208 (对照) 、龙辐91号、中东青2号、中东青1号、佳N172。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行长10m, 行距0.65m, 20行区, 大区面积130m2, 公顷保苗为6万株, 5月12日播种, 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次, 人工锄草1次, 拔大草1次, 田间管理良好。出苗后观察记载物侯期、农业性状, 在9月16日收获, 测其地上部的生物产量, 计算小区产量, 折合成公顷生物产量。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气象条件分析及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2012年春涝较重, 使青贮玉米播期比往年推迟8~10d, 5月12日播种, 播后气温高, 与历年同期相比, 平均高2.6℃, 加之底墒足, 种子吸水膨胀快。5月23日出苗, 从播种到出苗11d, 6月气温比历年同期高2.2℃, 比近10年平均高出1.1℃, 整个生育期7~8月份气温与历年基本相同, 6~8月份降水比历年都少, 分别是36.3、106.5和61.1mm, 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减少26.7h, 9月份降水比历年同期多84.7mm, 气温高2.3℃, 8月29日受强台风影响, 风力达7~8级, 短时间降雨13mm, 玉米倒伏较重。2.2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青贮玉米品种成熟期在乳熟末至蜡熟初期, 9月16日收获时中东青1号和佳N172两品种处在蜡熟初达到成熟, 龙辐91号和龙辐208在乳熟中期, 中东青2号乳熟末期, 从生育期上看, 这几个品种均可在该地区种植。

2.3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比较

由试验结果可知, 各参试品种的株高在312.6~349.6cm, 其中中东青1号最高, 对照龙辐208最低, 中东青2号和佳N172均高于对照品种;穗位高在123~180.5cm, 以龙辐91号最高, 佳N172最低, 中东青2号和佳N172两品种均低于对照品种, 中东青1号与对照品种相同;茎粗在2.2~2.4cm, 龙辐91号和中东青1号两品种高于对照区, 佳N172低于对照品种, 中东青2号与对照品种相同。8月28日由于受台风、暴雨影响, 龙辐91号倒伏程度4级, 倒伏率80%, 其次是对照品种龙辐208, 3级倒伏, 倒伏率75%, 中东青1号未产生倒伏, 其它品种发生1~2级倒伏, 倒伏率在15%~65%。

2.4不同品种生物产量比较

从试验结果可知, 参试4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 增产幅度在0.3%~19.0%, 其中龙辐91号生物产量111240kg/hm2, 增产幅度大, 比对照品种增产19.0%, 产量居第1位;中东青1号生物产量96840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3.6%, 居第2位;佳N172生物产量93720kg/hm2, 比对照品种增产0.3%;中东青2号生物产量90720kg/hm2, 比对照品种减产3.0%, 产量较低。

3小结

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鲜食玉米品种:超甜1825、超甜2000、超甜1822、超甜2088、黄甜玉米、黑玉米、彩糯一号、彩糯二号、超甜1826、万粘三号、万甜糯一号、94-2、浚单20、张糯一号、酒688。

1.2 试验方法

供试甜玉米、糯玉米品种15个, 试验面积0.2 hm。试验地点位于西果园周家山村, 不设重复, 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4行区, 宽窄行种植, 宽行60 cm, 窄行40 cm, 株距30 cm, 密度一般为45000~ 52500株/hm。不设统一对照。播种期2005年4月1日。

1.3 测产

玉米生长期间主要观测玉米长势、倒伏情况、病害情况、株高、穗位高、双穗率、鲜穗成熟期。测产方法为在鲜穗成熟上市时, 每小区选取中间2行, 采3个点连续取5穗, 每小区样品15穗, 测量其综合性状, 产值以每个鲜穗上市价格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分析

据试验观测供试品种中, 甜玉米以超甜2000综合性状最好, 穗长23.5 cm, 穗粗6 cm, 穗行数18, 行粒数43, 秃顶长1.2 cm, 粒色黄色, 鲜穗单果重368 g, 双穗率达到80%, 其次为超甜1826, 穗长23.5 cm, 穗粗5.5 cm, 穗行数15, 行粒数41, 秃顶长0.5 cm, 粒色白色, 鲜穗单果重356 g, 双穗率达到40%;糯玉米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彩糯二号表现较好。万粘三号穗长22.5 cm, 双穗率达到20%, 彩糯一号穗长19 cm, 双穗率达到30%, 彩糯二号穗长19 cm, 双穗率达到80%。

2.2 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从播种到鲜穗采收天数, 依次为万粘三号、超甜2008、超甜1825最早熟, 生育期110天;其次为超甜1822、彩糯一号, 生育期117天;超甜2000、彩糯二号、超甜1826、万甜糯一号生育期为98天。

3 小结

通过试验结果全面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 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良好, 适宜种植。结合具体情况, 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 大面积推广糯玉米, 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 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 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 超甜1825, 超甜1822;晚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0, 超甜1826。

在推广上述品种时, 建议早晚熟品种搭配、错时种植, 以达到能及时收获, 及时销售。病虫害防治要注意玉米螟、蚜虫的发生。

摘要:鲜食玉米近年来在兰州近郊地区发展迅速。针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引进鲜食甜、糯玉米超甜1825、万甜糯一号等新品种15个进行了试验, 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好, 适宜种植, 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 大面积推广糯玉米品种, 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 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 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 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其熟性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超甜1825、超甜1822;晚熟品种为超甜2000、超甜1826。

关键词:鲜食玉米,品种,综合性状,筛选

参考文献

[1]史振声.对我国专用特用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J].玉米科学, 2004, 12 (3) :111-115.

[2]庄铁成.大力发展“三高”玉米, 形成玉米经济优势[J].玉米科学, 1992, 12 (创刊号) .

[3]石德权, 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 2001, 9 (2) :3-7.

[4]史振声.对我国专用特用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J].玉米科学, 2004, 12 (3) :111-115.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2002-2005[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6]刘姿余.甜玉米新品种超甜200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7]齐树亭彩甜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

[8]周海.彩色糯玉米新品种———彩糯1号[J].蔬菜.

[9]徐建维.甜、糯玉米不同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

几个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参试品种有龙单29 、绥玉7号、克单10号、克单11 、垦单5号、垦单7号、边三2号和德美亚1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置在七星研发中心试验园区,试验区土壤为潜育白浆土,地块平整均匀,具有喷灌条件,前茬作物为大豆。土壤的肥力状况为有机质31.4 g·kg-1,碱解氮115.14 mg·kg-1,速效磷22.65 mg·kg-1,速效钾69.01mg·kg-1,pH6.05。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将各品种分别顺次排列,以本地主栽品种绥玉7号作为对照,每个品种种植4行,长40 m,不设重复,进行产量及性状综合评价[2]。

供试试验各品种在播种前不进行种衣剂包衣,在玉米生长期间进行虫害防治,目的为在玉米不受虫害影响的前提下,观察各品种的性状及抗病性表现。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450 kg·hm-2。9月25日收获,收获前取样测产,进行室内考种、分析等[3]。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性状分析

各玉米籽粒品种按照生育日数顺次排列(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果穗行数均较对照品种绥玉7号多;行粒数除早熟品种边三2号为36.8,较对照低1.6,其他6个品种均多于对照;百粒重以对照为最高,其他品种较对照低1.5~12.3 g。

穗长中,克单11和垦单7号均高于对照,早熟品种边三2号较对照低2.4 cm,其他品种较对照低0.2~0.6 cm;秃尖性状中,克单11、垦单5号和垦单7号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在所有品种中,龙单29秃尖为0,饱满度最高;穗粗比较中,克单11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和其他品种,龙单29和垦单7号粗于对照品种,但不明显。

2.2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

通过对参试的8个品种产量比较(见表2),晚熟品种垦单5号和垦单7号,中熟品种龙单29、克单10号和克单11 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其中,晚熟品种垦单5号和垦单7号单产分别为10 203.0 kg·hm-2和10 108.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玉7号(8 949.0 kg·hm-2),分别高出1 254 和1 159.5 kg·hm-2,增产分别达到14.0%和13.0%,增产效果极显著;中熟品种龙单29单产为9 496.5 kg·hm-2,较对照高出547.5 kg·hm-2,增产达6.1%,增产效果显著;而克单10号和克单11单产分别为9 132.0和9 042.0 kg·hm-2,较对照分别高出183和93 kg·hm-2,增产分别达到2.1%和1.0%,增产效果不显著,在本地区种植时不应作为优先选择品种。

中熟品种德美亚1号单产为8 680.5 kg·hm-2,较对照 产量低268.5 kg ·hm-2,减产达到3.0%,减产效果不显著,在本地区种植亦应不作为优先选择品种;早熟品种边三2号单产为6 024.0 kg ·hm-2,较对照产量低2 745 kg ·hm-2,减产达到30.7%,减产效果极显著,在本地区正常生产种植时不应作为选择品种。

2.3 各品种生物性状及抗性分析

对各品种的生物性状及抗逆性进行调查(见表3)。

由于玉米品种株型特点及品种本身对温、光、水等条件的要求,不同品种在不同地点的适应性不同[4],各玉米品种生育日数表现与推广介绍材料亦不完全一致。经过2006年在园区种植,差异主要表现在:早熟品种边三2号和中熟品种德美亚1号与推广介绍材料相比早成熟1 d,中熟品种克单11、绥玉7号及晚熟品种垦单7号与材料介绍相比晚成熟1 d。

衡量一个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它的株高、穗位、茎粗等性状。一般来说,株高、穗位越低,茎秆越粗壮,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反之亦然[5]。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垦单7号株高及穗位高分别为268 cm和94 cm,两性状均明显高于对照绥玉7号,茎粗为2.82 cm,与对照品种相近,在8月初大风天气时,玉米茎秆发生严重倾斜,表现出抗倒伏能力较低的特点,在本地区生产种植时不应作为优选品种;德美亚1号穗位高较对照高22 cm,与垦单5号相近,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抗倒伏能力表现一般,在本地区种植时亦不应作为优选品种。

在抗大斑病能力方面,早熟品种边三2号大斑病感病率达到55%,克单10号感病率为4%,德美亚1号与对照感病率均为2%,其他品种均无大斑病发生。

3 小结

3.1 参试的8个粮用玉米品种中,保苗60 000株·hm-2,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的为龙单29,单产为9 496.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绥玉7号,且茎秆粗壮,成熟度较好,抗逆性较强。

3.2 晚熟品种垦单5号及垦单7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但在2006年的气候条件下倒伏现象较明显,建议在2007年改变栽培管理模式进一步参试。

3.3 早熟品种边三2号在丰产性及抗病性均较差,在正常玉米生产时不作为推荐选择品种。

参考文献

[1]程焉平.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1):28-31.

[2]郑晓辉,孙斌,吴昌明.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实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2(2):14-22.

[3]白由路,杨丽苹.我国农业中的测土配方施肥[J].土壤肥料,2006(2):3-7.

[4]卢艳丽.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2,12(2):79-82.

夏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篇7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项目设在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试验田, 地势平坦, 灌溉方便, 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为小麦宝科8号示范田, 6月8日收获, 单产6 450 kg/hm2。

1.2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11个, 加上对照共12个, 分别为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1411、郑单958, 郑单958为省里统一供种。其他品种均为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从2013年新品种鉴定试验中选拔出来。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2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郑单958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9.98 m2 (6.00 m×3.33 m) 。每小区播5行, 行距67 cm, 穴距20 cm, 定苗时每穴留苗1株, 密度6.75万株/hm2。

1.4 试验的播种与管理

麦收后, 6月9日用机械划行开沟, 人工拉线贴茬定穴点播, 当日一次播完。6月13日浇蒙头水, 6月18日出苗, 20日喷蚜螨斩和功夫菊酯混合液防治蓟马等苗期害虫, 30日定苗[1,2]。7月1日第1次追肥, 机械条施沃夫特复合肥650 kg/hm2, 7月2日喷烟嘧磺隆防除田间杂草, 7月10日浇第2次水, 7月21日用呋喃丹颗粒剂15 kg/hm2, 丢心防治玉米螟[3,4]。7月23日第2次追肥, 施尿素235 kg/hm2, 10月5日收获, 20日脱粒考种结束。

1.5 调查与统计分析

试验记载项目参照国家黄淮海普通夏玉米品种试验方案要求, 病害记载参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王晓明研究员玉米病虫害田间调查分级标准进行。玉米成熟后, 每小区实收中间3行计产, 计产面积12 m2。按小区挂牌收获, 装入沙袋自然风干。脱粒后用水分测量仪测量实际水分含量, 按小区分别称重[5], 并按14%国标水分含量计算小区标准产量。计算出单位面积产量及比对照增减比例, 并用方差分析法和新复检验极差法分析试验数据结果差异显著性[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的统计分析

由于2014年郑单958茎腐病发病重, 倒伏倒折严重, 产量低, 其他11个参试品种均比其增产。其中, 增产幅度达10%以上的有1408、1411、1410、1404、1405、1403、1409, 增产5%以上的有1406和1407, 增产不到5%的有1402和1401。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 区组间F值0.26, 小于F0.05、F0.01值, 证明该试验田肥力均为一致, 田间管理造成的误差极小, 试验结果可靠。品种间F值14.92, 远大于F0.05、F0.01值, 说明品种间差异明显。经新复极差检验证明, 所有参试品种极差均达5%以上显著水平, 1408、1411、1410、1404、1405、1403、1409、1406、1407、1402等品种的极差达1%以上极显著水平。

2.2 品种评述

(1) 1408。单产9 700.0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20.0%,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1位。该品种株形较紧凑, 株高穗位适中, 早熟, 抗病抗倒伏, 穗大穗粒重高, 丰产性好。

(2) 1411。单产9 600.0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8.8%,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2位。该品种株形较紧凑, 株高穗位适中, 极早熟, 抗病抗倒伏, 穗大粒多, 丰产性好。

(3) 1410。单产9 416.7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6.5%,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3位。该品种株型紧凑, 株高穗位适中, 抗倒伏性好, 较抗病, 较早熟, 穗大行多, 行粒数多, 百粒重稍低, 丰产性好。

(4) 1404。单产9 341.7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5.6%,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4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 矮秆抗倒伏, 轻感茎腐病, 较早熟, 穗粗大, 行粒数多, 百粒重稍低, 产量较高。

(5) 1405。单产9 275.0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4.7%,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5位。该品种株形紧凑, 矮秆抗倒伏, 较抗病, 早熟, 穗长穗大, 丰产性好。

(6) 1403。单产9 208.3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3.9%,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6位。该品种株形紧凑, 矮秆抗倒伏, 较抗病, 中熟, 穗长, 粒多, 结实性好。

(7) 1409。单产9 058.3 kg/hm2, 比郑单958增产12.1%, 达1%极显著水平, 排试验第7位。该品种株型紧凑, 矮秆抗倒伏, 中感茎腐病, 中熟, 穗粗行多, 结实性好。

摘要:通过对比试验, 探讨不同品种在宝丰地区麦后直播条件下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地区适应性。结果表明:1408、1411、1310、1405丰产性好, 产量较高。

关键词:夏玉米,品种比较,2014年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143, 148.

[2]王晓鸣, 石洁, 晋齐鸣.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22, 28, 42.

[3]王晓光, 张富才.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53.

[4]卢瑞乾, 张金奎.黄淮海夏玉米区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6) :78.

[5]李淑兰.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关键[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5) :91.

上一篇: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下一篇:照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