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共12篇)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1
1 地下水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
地下水与水利工程施工密切相关, 相互影响。一方面, 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存在着各种不良性 (如流砂、管涌等) 和影响;另一方面, 各种水利工程活动又会诱发和加剧地下水的活动。地下水发育、丰富的情况下, 如何有效、合理地控制地下水的作用与影响, 是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地下水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1 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 使岩土的
坡度和稳定性降低、性能变差, 从而产生各种不良的现象, 如滑坡、岩溶、流砂、管涌、土拂、地沉陷、隧道涌水、道路翻浆、水坝渗漏等, 给各种水利工程的施工和建 (构) 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困难与危害, 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如美国加里尼亚圣杰新拖隧道施工中遇到断层破碎带大量涌水、墨西哥市地面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陷, 意大利依昂水库的大滑坡等等, 都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1.2 地下水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二氧化碳、
四氧化硫离子、氯离子等, 对水位下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产生侵蚀、破坏作用, 缩短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水利施工中地下水位的控制方案
为了使水利工程具备安全可靠的良好施工条件, 确保已有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地下水造成危害, 在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 必须针对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有效地对地下水进行控制。目前, 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与措施多种多样。根据其基本原理, 通常可分为施工导流、基坑排水、人工截渗漏水等几类控制方法。其中人工截渗漏水包括土井点法、井管法、井点法等降水方法。隔渗是通过各类防渗墙、止水帷幕或冻结法等进行止水。在选择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时, 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与要求, 按照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 通过分析比较, 优先控制地下水的最佳方案。
2.1 施工导流
在河、渠施工时, 首先在基坑的上下游修筑围堰围护基坑, 用临时泄水建筑物或者深挖沟渠的办法排泄上游来水, 这是地下水位控制的第1步.必须做好做细。围堰应就地取材, 用砂壤土、壤土筑成, 注意中间不要夹杂树根、木棍、冰块、冻土块, 靠渠背两侧的部位要夯实以防渗漏, 如果能够使用土工织物以及塑料薄膜则效果更好。土固堰的顶宽一般不小于2m, 如兼作交通用时, 应按道路要求确定顶宽, 围堰的坡度应符合稳定要求, 一段采用1:2为宜。在水中填土时, 坡度应较缓, 坡度采用1:2.5或者1:3。在布置围堰时, 上下游围堰距基坑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 距离应根据基坑边坡稳定及施工场地布置要求来确定。围堰筑成后, 要安排专门人员看管, 以防上游突然涨水及人为破坏淹没工程基坑, 影响工期,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过去就有工地出现过上游突然来水而冲垮围堰的现象, 必须引以为戒。
2.2 基坑排水
上下游围堰筑成后, 只要基坑内有积水, 就应先排出基坑内积水。一般根据积水多少采用水泵明排几次就能解决。明式排水适用于新、旧基础的开挖, 通常是在基坑中布置排水干沟, 以利两侧取土。当基础较窄, 排水干沟应设在上游侧。与排水干沟垂直设若干排水支沟。使渗水中支沟流入干沟, 由干沟再汇入设在基础范围以外的集水井或蓄水池内, 然后用水泵抽出围堰以外。排水用的水泵根据水量及扬程适当选择, 考虑到机泵可能发生故障要准备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泵。水泵采用潜水泵和离心泵均可, 我们一般使用电动力泥浆混流泵, 这种泵方便、快捷、适应性强。在没有电力或电力困难的地方, 还考虑用发电机组、柴油机等来解决动力问题进行排水。
2.3 人工截渗降水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周围布设若干井和孔进行抽水, 在明排不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时就要采用此法。根据工程量、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土井点法、井管法和井点法, 都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2.3.1 土井点法
在土壤为砂土或砂壤土, 工种规模不大、控制范围较小, 开挖基础深度较浅, 地下水位
下降到基坑底面以下0.5~0.8m就能保证工程的施工, 这时采用土井点法。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周围每隔1.0~1.5m布设一个井点, 用集水管将各井点连接起来, 集水管与抽水泵连接。所设井点可多可少, 也可用三通、五通管将外井点连接起来, 分几组抽水。井点的井管用3cm 1.2寸) 塑料管, 采用压水井下塑料管的方法把管插入井内。管的下端为花管, 花管外用棕皮或细窗纱包好, 井壁与井管之间的空隙填充粗沙等反滤料。采用4.5 HP柴油机或是用3.4kw电动机配5cm (2寸) 水泵, 每台水泵用变径接头接5个井点, 出2-3台水泵同时作业就能控制。在基础挖到设计要求之后的混凝土浇铸阶段, 要绝对保证抽水机器的正常远行, 否则只要有一台泵故障停机、基坑地下水位就会马上回升, 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我们近几年施工的小型水利下程采用这种方法控制水位效果良好, 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2.3.2 井管法
若干的渗透系数较大, 基坑控制面积较小, 水位控制要求下降较深则采用并管法。一般是沿基坑周围或上下游两侧, 按一定间距凿若干口井进行抽水。方法是基坑开挖前, 在井位设计位置用钻凿, 井内设混凝土滤水管。每眼井用1台10 cm (4寸) 泵抽水就能保证水位控制, 抽出的水由出水胶管或排水沟排走。水位要求下降不超过7m时, 采用普通离心泵抽水;如果水位下降较大, 则需采用深井泵抽水、井的间距和深度, 根据地基情况、土壤渗透系数大小, 用计算和抽水试验的方法来确定的。我们的施工经验数据是:每眼井深度为15~25m, 间距为10~15m。控制半径就能达到8~10m, 控制地下水位在基坑以下3-5m。采用井点法控制水位在施工中必须注息以下几点:一是土壤的渗透系数过小, 控制效果不理想, 没有含水沙层, 就不能采用此法;二是工程的开工前进行凿井, 因为这时的道路场地宽畅, 便于打井没备的固定、安装和移动;三是在旧渠道上施工、应首先在两侧岸打井降水, 待地下水位控制下降到岸下水位以后再打岸下井, 这样打井成功率高, 出水效果好。
2.3.3 井点法
井点法和井点法的布设基本相同, 适用于土的渗透系数较小且基坑面积较大的情况, 一台泵可安20多口井, 井管为直径50mm的钢管, 成井用水射法下沉, 这种方法可降低地下水位4m左右。井点法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运行管理复杂, 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地下水的控制问题, 水利工程界历来很重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 总结和积累了大量控制地下水的宝贵经验, 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在施工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降低地下水位进行基坑排水, 都必须根据工程的规模、特点、地理条件、设计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和选择方案。我们的经验是:能用土井点法的就不用井管法, 能用井管法的就不用并点法。总之, 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 尽量节约物质、节约资金、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另外,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 现有的控制方法与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控制地下水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摘要:我们发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地下水位过高, 影响工程基础开挖, 如基础较深的某水站工程、排水沟内的交叉工程、灌渠上较大型分水闸、进水闸工程等。如果水位控制达不到所要求的深度, 就不能保证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要求。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体会, 现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介绍、评价。在水利工程施工中, 控制地下水位分施工导流、基坑排水、截渗降水三步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位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新仁.河北地下水位还在下降漏斗面积继续扩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4) .
[2]经言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与保护[J].地理教育, 2005 (6) .
[3]杨晓华, 刘小春.水利工程施工如何重视安全生产[J].江西水利科技, 2002 (12)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2
今冬以来,我镇按照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农村实际,多方筹措资金,抢抓晴好天气,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选择重点地段开展渠道清淤工程。计划清洗渠道15条,涉及12个村,总长20100米,16.8万方土,投入资金94.08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167100米,11.6万方土,已投入资金64.96万元。整个工程完工,将有效解决近2万亩农田水系灌溉难题,有力保证农作物丰产丰收,大力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农民收入。
全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1、烟铺渠1条,长2800米,土方1.9万方,已全部完成;
2、川南渠4条,长4500米,已完成4000米,完成土方2.8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3、罗市渠1条,长1600米,土方0.8万方,已全部完成;
4、三咀渠4条,长2400米,土方1.8万方,已全部完成;
5、张扬渠3条,长2600米,已完成2100米,完成土方1.5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6、迎风至大河渠1条,涉及4个村,长3600米,已完成1200米,完成土方0.7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7、龙洋湖至安定渠1条,涉及3个村,长2600米,土方
2.1万方,已全部完成。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而前两年的干旱充分证明了,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就不可能稳步地提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认清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一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特别是逐步取消 “两工”, 严禁强行以资代劳,这使农村水利的投入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几年农村投入水利的劳力和资金明显减少。
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三是各级财政普遍紧张,而想办的事,要办的事很多,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于顾及。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已有明示。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我国的一个好传统。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两工',并不是要丢掉这个传统,而是采取一事一议,让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办法来搞这些建设。只要坚持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劳民伤财,农民是愿意投工投劳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我们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又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有效举措。我们既要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又要正确引导,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应认真分析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推进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指示,给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精神上来,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们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践证明,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及时、主动向政府提出建议,当好参谋,不失时机地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发动工作,做到早动员、早部署;要想方设法推动党政领导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用民主的方法,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的工程,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大会进行投票表决。
对于跨村、跨乡的流域性工程,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由县、乡人代会决定工程是否建设,并将效益指标、土方任务分解到受益的乡、村,经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强行以资代劳,但农民可以自愿筹集一定的资金,采用机械化施工。在推行民主议事的同时,加大宣传和政府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为农民提供资金、材料、设备扶持,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卓有成效的开展;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通过简报、专栏、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形式,及时报道农建工作新动态、新情况、新经验及新典型,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多方筹资,增加投入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从中央、地方、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筹资。
2.1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省外许多地方制定了激励扶持政策,本着“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我们认为值得我们借鉴;今年国家启动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续建配套项目,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也增加了对农村水利的投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2.2 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真正搞得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清道理,循循善诱。要让农民真正明白,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滑坡;只能发展,不能停滞。要坚决克服那种认为农村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就会滑坡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自愿兴修水利。
2.3 制定政策,发展民营水利。通过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协调使用各种资金,形成合力。
3.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在搞好水管单位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一是要明晰所有权,创新建设机制。一家一户的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问题;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由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维护。
4. 精心计划,认真实施
4.1 要抓好建设规划。克服“大呼隆”,“一哄而上”的重形式不重效益、重建设规模不重建设质量、重投入数量不重产出效益,只要行政手段不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的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讲科学道理的做法。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地制定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不但县里要有建设规划,乡和村也要有规划,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先攻那一个地方,后干那一块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要把有限的资金切实地用在刀刃上,不让国家花冤枉钱,不要群众出冤枉力。
4.2 要遵循客观规律。纠正不顾客观条件,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贪大求洋,不计工程成本,不顾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违背水资源承载规律,造成浪费的行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按照本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承载能力,切实组织好水利技术人员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合理配置,突出效益,务求实效。
4.3 在项目管理上,尤其是群众集资项目 ,要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经批准开工的项目,必须搞好施工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工程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依据合同按进度拨款。要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审计和监督,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挪用和截留工程款的行为。在资金筹措上,要统筹安排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评比,统一资金结算的“五统一”办法,从而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
4.4 要加强技术服务。帮助基层搞好规划,开展项目设计,划线打桩,测量计算,施工指导。举办农民群众施工技能培训班,发放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资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群众基础好的地方,要给技术员下达定量指标,每年带出一批农民技术骨干。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4
关键词:生产经营体制,市场模式,农田水利设施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细碎化的农业经营方式, 不仅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成本, 也与统一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相悖, 使农业生产经营不能适应社会化大市场的需要。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增加了生产成本, 直接导致了我国农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 解决“谁来种田”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基础问题。在这种形势下, 创新生产经营体制便成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因此农业生产经营创新需要建立在土地产权制度基础之上。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农业科技、优化农业结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 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 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 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 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 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 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 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 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 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 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 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 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 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 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 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 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 通过组织的扩张, 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 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 减少了交易费用, 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 在农田灌溉中, 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 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 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 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 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 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 如建设水井、池塘, 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 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 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 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 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 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 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 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 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 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 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 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 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 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 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 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 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 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 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 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 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 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 为确保农业生产, 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 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 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 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 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 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 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 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 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 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 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 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 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 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 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 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 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 活跃农田灌溉市场, 提高灌溉效率。
(三) 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农田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 由于水权无法在经营者之间实现清晰的分割, 导致经济外部性产生。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后,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 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 与细碎的家庭承包土地制相比,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灌溉成本。土地适度集中方式下的农业规模生产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不同, 它要求对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进行重新规划, 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讲, 完善的农田水利也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流转,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生产, 从某种程度上讲,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前提。为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政府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改造, 如建设直接通往经营者承包土地的渠道, 或布置适合土地规模经营的灌溉水网, 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灌溉成本;而在土地承包范围内, 经营者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 设计与建设灌溉沟渠,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确保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 2002, (4) .
[2]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8) .
[3]金高峰.大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J].农村经济, 2007, (7)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5
文化品位 现代水利的文化主潮(下)
三、文化品位--构建现代水利的美学理念 现代化水利离不开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的`高雅、深厚必须通过在实践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去构建现代水利的美学理念,去打造和体现现代水利的环境美、生态美、城市美、家园美,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以及在这样的认识关系中创造出的舒适度,即生活美.
作 者:潘杰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苏水利 英文刊名:JIANGSU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2 “”(11) 分类号:B83 关键词: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项目也不断增加,随着工程的施工开始,科学合理的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井然有序的施工才能将工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进行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时主要是对整体的项目进行,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长和难度大,单纯地分析工程项目,其主要内容是招标、竞标和投标及签署相关的合同和协议以及对施工人员和物资材料的准备、工程的施工、验收和后期保养维修等。这个管理过程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水利工程的管理是在工程原有程序和签署的施工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管理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见,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应当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目标、手段、方式等随时进行调整,由于项目的需要和突发的特殊情况等,管理中应随时都准备对管理内容进行调整。动态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融合了各种资源,并且对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起到了提升作用,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时不能出现任何一点差错,因为无论出现的错误多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对工程组织方式和协调方式多加注意,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运行管理概念
运行机制:为了保证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行,其基本的运行制度和措施应当包含管理的模式、机构的设置、机制之间的协调等,以此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行。
经营机制:企业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企业能够进行顺利的生产和实现其经济效益。相较于普通的企业,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在其本质上,并不具备经营方面的相关内容和活动。
奖惩机制:应当在权责和利益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奖惩机制的构建,明确惩罚和奖励,将个人和机构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进行紧密的连接和联系,对员工和机构进行积极性的激励,以保证其能够对本职工作进行良好的落实。所以,奖惩机制就是将按劳分配的制度进行实际落实,也是企业进行高效经验和管理的根本。
应急机制: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面临的水情始终都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若水情的变化情况超过了设计的边界,或是发生的突发的自然灾害,就会对工程的效益及其本身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建立预警的相关系统以及应急的方案,保证工程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运行。
监管机制: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外部特征和公益特性,特别是公益性的工程在对其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并不是通过总体的效益进行评定,而是以社会评价的形式来进行反映。所以,要通过民众的意愿、社会和政府的监督管理来实现高效的水利工程运行。
三、强化管理措施
(一)对施工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如我国水利部发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根据实际的工程施工内容和情况,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制定出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若已经存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应当对已有的制定和规定进行改进和健全完善,保证管理制度能够切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在此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和要求,保证工程项目有序、安全地进行。
(二)对施工的相关技术手段加强组织和管理
在水利项目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施工的技术手段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和严密的组织,管理的内容包含建立场站、车间的技术和手段以及班组的管理,针对这些管理内容建设相关的管理系统。组织施工的技术和手段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有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要时常进行施工技术和手段方面的交流和研讨,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制定完善、合理的技术手段的组织和管理制度规定,为项目工程的施工提供强大有利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对工程的监督力度和维修管理进行提高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管理时需要支持辅助,这个支持就是高科技的先进技术手段,然而传统的对水利工程的提升是对工程设备进行改进,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将改进的重点着重在工程的技术手段之上,使用最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最新的维护理念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使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始终都能够处于优良的技术手段条件之下,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四、结语
本文对工程管理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探讨,提出质疑对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加强才能够将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要对工程的施工和技术方面都进行相应的严格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高效完工。
参考文献:
[1]童筱君,姚小妹.探究水利施工管控的具体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
[2]王义才.对构建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的看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
[3]陈先锋,孙玉民.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3(09).
[4]屈毅.强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措施[J].低碳世界,2016(02).
[5]王旭.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7
1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个统称, 它涵盖许多方面, 其目则是能在非常有限的前提下, 将项目效益最大化, 使项目的发展的标准达到预期, 项目发展过程中包括了项目的计划、组织措施、施工调度以及程序控制等各项过程。项目管理的本质特性是从开工到竣工的中间过程是“一次性”的管理过程。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企业基本获利的方式, 需要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 反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怎么将企业效益最大化, 因此, 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是否能提高的基本保障。
任何企业在长久的经营及发展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 在社会大环境下也自然而然拥有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 因此管理方式的适用的原则就要在不同的企业中采用, 某些企业成功的管理方法可以被借鉴, 但绝不可以照搬, 因为企业与企业间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管理方法也需要在其它成功的管理经验上进行扩展, 使之成为为自身可用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目的体现在两方面, 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方面, 因此管理办法的制定也要围绕这两点进行。管理办法只是一种方式, 关键在于企业内员工的主观观念, 只有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与制定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才能真正起到管理作用。管理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 随着企业社会竞争力改变, 管理模式也要相应的有所调整。
2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大, 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大幅度改善了施工建设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经营收入, 使各类施工建设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但其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安全生产问题
某些企业的脱节式管理模式, 容易造成施工建设企业政策并未下达至基层和施工现场缺乏正确管理导致失控;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 安全生产方面的经费投入过少, 安全设施和用品配备不全;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不健全。
2.2 施工质量问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 赞成施工建设企业用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施工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只能降低合同中对质量要求的标准;施工建设企业管理存在漏洞, 比如职责未落实, 资源配置不足;质检措施落后, 质检只流于形式, 并未具体量化。
2.3 成本控制问题
市场经济环境下, 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 投标风险加剧;项目评估各凭依据, 项目评估思路与评估方法随意性大;项目成本核算这项基础工作能力薄弱, 成本管理只重形式, 制度约束力不强, 施工个业全员经济意识差。
3 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是为了让项目成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核心应是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和以控制成本为主的管理模式, 以达到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工程项目的各级管理部门都是为了项目组建的, 所有的管理规范都与工程项目有关, 包括管理者权限, 因此一个工程项目就是一个一次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项目经理的管理范围、项目规划、项目组织、合同、采购、进度、质量、安全、技术、环境、资源、风险、成本资金、施工等等各项管理的诸多内容。而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则是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
3.2 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预测、控制和总结
项目成本的管理模式分为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总结。工程成本的控制从投标开始就要进行, 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一是对费用进行评估预测;二是合同测定责任成本;三是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四是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五是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 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 (3个月) 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同样, 在每一个项目开始之前, 项目部要对该项目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掌握, 例如施工方案、施工队伍组成、施工的设备和材料、工费等等这些情况都要进行事前评估预测。把费用划分为不可变费用和可变费用两类, 当一类不可能降低的时候可以采用预备方案, 降低另一类费用, 从而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4 创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观念
项目施工管理之所以能够创新是由于高层管理者对其给予的充分支持, 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能够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创新意识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品质, 创新的管理模式往往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闪出光芒。施工企业应该对创新管理放到一定的高度上来, 并且付诸于行动, 要明白时代的进步都是依赖于不断的创新。
5 建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制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 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 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要让这一方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还需要有创新的机制去赋予这一创新方案生命, 让它真正的鲜活起来。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 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实力, 除了企业的资金以外, 企业对于市场走向的把握以及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都是竞争力的表现, 而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是企业实力的主要方面, 对于市场的把握都依赖与项目经理部对于信息的准确把握。所以企业实力的增强需要对项目经理部的能力加强, 提高其业绩, 以及对于市场的掌控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待遇的提高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拼搏精神, 对各层次人才的鼓励和培养, 能够让企业人才辈出;在奖励鼓舞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入限制和约束。
结语: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质保量的施工都是依赖于企业创新技术的支持, 企业的获利也离不开它。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掌握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 以提高本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文凯.论水利工程项目法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0) .[1]刘文凯.论水利工程项目法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0) .
[2]刘宾.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才智, 2012 (4) .[2]刘宾.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才智, 2012 (4)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8
1 概述
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 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不利。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物来说, 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 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地质条件差, 抗滑稳定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
2 不良地质基础一般处理方法
2.1 软弱夹层基础的处理
地基基础软弱带按其倾角大小可分为高中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 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2.1.1 高倾角软弱带处理
挖出软弱带回填混凝土, 做成混凝土塞, 开挖深度一般为软弱带宽度的1-1.5倍, 两侧开挖边坡1:1-l:0.5。当软弱带较为疏松, 且宽度较大时, 可采用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拱, 以使上部荷载传至两侧完整岩体。对土坝坝基软弱带, 为防止渗流淘刷坝身填士, 可清除部分软弱带后回填混凝土或粘土, 形成阻水盖板。软弱带与库水相通的上游端, 开挖防渗井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当高倾角软弱带位于坝肩, 特别是拱坝坝肩时, 可设置混凝土传力墙, 传力框架或进行预应力锚固;对重力坝破碎岩体坝肩, 当破碎岩体自身稳定没有问题, 可在破碎岩体中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当坝基裂隙带密集发育时, 可清除松散体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
2.1.2 缓倾角软弱带处理
将软弱带开挖清除回填混凝土, 若上盘岩体尚坚硬完整, 且全部开挖工作量过大时, 可利用平硐或竖井开挖清除软弱带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并做好回填固结灌浆。设置穿过软弱带的防滑齿墙。高压喷射清除软弱物质回填或灌注水泥浆及砂浆。穿过软弱带时进行预应力锚固。沿软弱带设钢筋混凝土抗剪键, 或穿过软弱带设抗剪桩。
2.2 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以大坝为例, 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 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 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 不仅损失水量, 且易产生管涌, 增大扬压力, 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粘土或混凝土, 构筑截水墙。利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机作大口径造孔, 回填混凝土或粘土形成防渗墙。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水泥或粘土帷幕灌浆。坝前粘土或混凝土铺盖, 延长渗径, 帷幕后排水减压, 设置反滤层。
2.3 淤泥质软土的处理
淤泥质软土包括淤泥质土、泥碳、腐泥、以及其他天然含水量特高, 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土, 多呈软塑及流塑状态。由于其质软, 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 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土坝坝基的淤泥质软土排水困难, 长期难于稳定。常采取的处理办法是: (1) 开挖清除。 (2) 置换砂层, 或砂垫层排水。 (3) 砂井排水。 (4) 抛石挤淤。 (5) 控制加荷速率, 使其缓慢排水固结。 (6) 扩大建筑物基础或采用桩基。 (7) 预留沉陷量。 (8) 用板桩墙封闭和在底部侧向填砂、砾石阻滑。 (9) 用镇压层法, 如反压护堤平台。
2.4 深覆盖层处理
当地基处河流冲积层砂、卵、砾石层、碎石层、坡残积层洪积或泥石堆积层或别的原因形成的冲积堆积层厚度较大时, 不便于全部开挖清除时, 因其松散, 孔隙率大, 渗透性强, 易产生压缩变形和渗漏, 有时因其中夹有软弱夹层, 不利于抗滑稳定。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1) 用强夯法或振动碾夯实或压实土体表层。 (2) 对地基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 (3) 设置混凝土截水墙或用高压喷射灌浆构筑防渗墙。 (4) 坝前铺盖防渗。 (5) 采用沉重桩或摩擦桩。 (6) 扩大基础。
2.5 坝基涌泉处理方法
坝基涌泉或来自基岩裂隙、松散土层或来自喀斯特管道, 可能造成土坝的管涌流土破坏造成坝身不稳定。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困难, 甚至形成漏水通道, 因此必须妥善加以处理, 处理原则是能堵则堵, 能排则排。涌泉处理一般常采取的办法如下: (1) 对基岩涌泉, 能封堵者予以混凝土封堵, 涌水量大者, 引水入集水坑, 回填砾石, 并预埋灌浆管, 然后抽水并回填混凝土封堵, 后期再进行回填灌浆。作为土坝基础, 于混凝土盖顶上再铺筑粘士。 (2) 在涌泉出口安装活动逆止阀门, 使其可向库内涌水, 但不能使库水漏失。
3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良的地基基础是经常遇到的, 其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但由于不同建筑物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不同, 而且各种不良地质因素对不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处理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要根据具体工程综合考虑, 优先选用适合于本工程具体条件、便于就地取材、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又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基础处理方法, 确保工程质量
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指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 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不利。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利资源, 有时候需要在不良的地基上建设水利工程。但不良地基直接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只有进行可靠的处理后, 才能建设水利工程。本文介绍各种不良地质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不良地质,基础,处理, 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卓甫, 陈登星.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 1999.
[2]顾强, 李华, 单华.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J].工程质量, 2002.转贴
[3]陆佑媚主编, 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4]朱卫军、张孝军等, 三峡工程施工总体布置设计[J].人民长江, 2001.
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 篇9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的作用是防洪 (如:修建防洪堤、水库) 、提供稳定的水源 (如:修建水库、打井) 、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 (如修建提水泵站、排水沟、灌溉渠道等) 、提供清洁能源 (修建水电站) 和水利旅游景点 (如:修建水库、人工湖泊等) 等, 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 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 (如:治河、防洪工程) , 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 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 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 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 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 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 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这是生态水利工程最难以操作的一个内容, 同时又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需要基于系统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与技术进行科学比选。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必然会干扰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 而生态水利工程防止了工程作用下的生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严格来讲, 基于一个流域, 天然的水文过程对维持其流域的生态过程是最好的。流域内由于人类的存在, 使资源按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配置, 这正是最初水利工程设计的出发点。生态水利工程充分考虑了生态的自组织规律, 试图在开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降低或规避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但事实上, 生态水利工程从开发到工程实体付诸使用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如图1)
2.1 缺乏基于不同区域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与评价标准
生态水利工程对服务目标具有特定性和地域性。由于生态系统存在地理区域的差异, 因此决定了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也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征。当前, 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有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实践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这与当前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和相应科研成果积累较少有关。水利工程由于涉及工程力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因此国家对水利工程结构建筑物执行了一系列的强制性标准, 但缺少足够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工程的生态服务目标。
2.2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基于流域生态需水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不强, 将生态服务目标作为常规设计要素考虑的意识还不普及。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往往介入较晚, 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确认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加上当前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还不完善、不规范, 环境评价单位替业主考虑得较多, 对生态目标考虑得相对较少, 有的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 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 负面影响相当突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
2.3 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难以协调运行
在一个流域内, 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等生态水利工程, 均要借助原有水利工程设施, 合理科学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或对水的去向进行重新调整等。生态水利工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原来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与功能, 如原来工程的防洪排水标准、发电效能、灌溉功能等, 甚至会给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一些风险。由于原有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差异是服务目标与功能的差异, 因此有必要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 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目标与功能进行适度调整。所以, 如何实现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 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全面系统考虑的问题。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就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 我国已有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如董哲仁曾提出生态水利工程的五项基本原则。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与经验认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还应遵循以下3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3.1 应以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重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结合, 这样才能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因为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比较广, 往往同时涉及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和工业、城镇、消防、居民等经济生活用水, 所以只有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如由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的/两江一湖 (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 干流沿岸灌区工程, 其中提水灌区的开发与设计就是从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相结合的角度, 充分考虑了在非灌溉期或灌溉空隙时间为湿地补水和利用灌区尾水给退化湿地进行补水的可行性, 并对工程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属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一个实践。
3.2 识别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能准确识别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 并在工程规划阶段予以充分考虑。但当前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很少或没有考虑流域生态敏感点。如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上游来水 (如:别拉洪河和浓江) 以及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洪水期倒灌补充, 所以上游来水的减少, 会影响保护区湿地的水文过程。水文测验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别拉洪河上游开挖了许多人工排水渠道 (如:新开挖的别拉洪大排干) , 使上游来水直接排入挠力河和乌苏里江, 没有经下游保护区进入乌苏里江。致使别拉洪流域流经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径流总量比1978年以前减少了约70%;挠力河流域在上游修建的龙头桥水库在非汛期 (1~5月, 1 0~1 2月) 不向下泄流, 根据多年水文数据分析, 非汛期8个月的平均流量为4 1 2 2 m3/s, 经初步计算, 与水库修建前相比, 每年约减少下泄水量8700万m3, 严重影响了下游的挠力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三江平原早期实施的防洪治涝工程中, 有的地方跨流域排水, 如1988年修建完成的浓鸭截洪总干使浓江中游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减少了730 km2的地表径流汇入, 使其水资源明显退化[4], 这些均与当时没有考虑生态敏感点有直接的关系。
3.3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与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 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当前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结合, 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如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补水工程, 虽然实现了连续几年的补水, 但由于水质不符合湿地水质要求, 导致湿地水域中底栖生物明显减少, 部分物种消失, 一些迁徙水禽不在此处停留。为了减少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 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而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 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 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 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而这种设计思路来源于水污染的自然稳定塘处理理论与工艺。因此,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生态
参考文献
[1]顾庆尧.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初步探讨[J].科技资讯, 2009 (4) .
[2]冯平.浅谈生态水利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S5) .
[3]廖世洁.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资讯, 2006 (1) .
[4]王玉民.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6) .
[5]董哲仁.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中国工程科学, 2007 (1) .
[6]王传兵, 刘强, 苏秦, 等.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施生态水利工程[J].海峡科学, 2007 (2)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10
1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形式上存在缺陷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带来了新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给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水利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上。其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部在面对一些比较大型的工程施工项目时, 经常会出现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多职的情况。但这些大型的工程项目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涉及到的技术和专业有创新性, 还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要求高, 因此, 这是项目经理部在组织形式上的一大缺陷。 (2)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部在面对一些中小型工程项目时, 只需要一些相对简单的组织形式就能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但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出现了机构增多、损失较大的现象。
1.2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方法应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因此, 以往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主要表现在: (1) 水利工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存在误区, 水利工程的成本管理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 但在现阶段, 一些施工项目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 即在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重视实际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施工的成本计算与分析和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 轻视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等。 (2)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体现在仅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水利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管理, 并在项目建设的成本预算阶段对水利工程的风险估计不够准确, 这种做法会使得成本预算出现较大的缺口, 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1.3 建设监督制度存在诸多漏洞
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监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建设监督制度在执行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直接导致监督工作的成果受到限制。例如在项目施工中, 由于建设监督制度不规范导致招投标合同履行时的随意性较大。 (2) 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勘察工作阶段的监督制度有待完善。根据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监督规范, 需要监督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始终, 但目前, 我国部分水利工程的监督工作仅局限于施工的准备、实施与保修期等阶段, 在前期勘察工作阶段很少涉及。 (3) 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施工细节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 注重细节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没有较强的细节管理能力, 就很难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所以, 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施工细节的管理工作。一方面,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施工细节管理, 并积极关注水利工程项目的细节建设。这是一项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的工作, 无论是项目领导, 还是普通职员, 都需要加强对它的管理。另一方面,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比如, 管理部门可以深入施工现场, 以全面了解一些施工细节。只有制订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 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细节管理工作。
2.2 构建工程项目综合管理平台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构建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平台, 特别是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其主要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建立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的新模式。它不仅能够涵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项管理内容, 而且还可以依据管理项目中内容的管理特点和要求,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从而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 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还能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监控, 从而掌握资金流向的“一举一动”, 进而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
2.3 优化项目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做好优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 首先, 施工单位要做好优化管理机构的工作, 将一些不必要的管理阶层撤销。这样不仅能节省施工成本, 而且能够促进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 要明确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 可以使用问责制, 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人, 如果出现问题, 可通过问责制将责罚明确到个人;再次, 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实施科学的奖惩赏罚, 以此来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道德、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 也要积极引进高质量、高技术的管理人员, 从而为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队伍注入新的血液。
3 结束语
总之, 加强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在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 项目施工单位要不断强化施工细节管理, 构建工程项目综合管理平台, 优化项目管理体系, 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和社会建设。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几项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旨在提高新形势下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促进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综合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鹿川.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管理的新要求和新思路[J].今日科苑, 2012 (06)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38-02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时期,水利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建设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不仅决定了水利工程能否造福于民,而且影响着社会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视角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管理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倾斜,这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前期规划不足
工程建设项目在开始前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而现有建设规划往往停留于对以往资料进行分析,没有深入了解周边环境及发展现状,导致工程缺乏合理的方案指引,难以协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工艺技术及材料信息滞后,不能很好的利用新型技术提高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整体质量。
1.2 评估工作薄弱
项目评估是做出正确项目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依据,切实可行的咨询评估机制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决策或者决策失误。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咨询评估机构性质不明确,没有做到政企区分独立核算,评估工作薄弱,不利于工程建设管理。
1.3 责任制不健全
一般说来,法人责任制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从计划型向市场集约型的过渡,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项目法人的组建和确立缺失,机构完善程度的低下,部分项目法人存在违规操作现象,以及缺乏健全的项目法人运作制度就构成了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建设上的桎梏。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目前,笔者所在的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中,下属的各镇街均在2000年前成立了各自的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作为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负全部责任。但是同时机构人员基本都是由基层水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而且自2009年起,部分水利工程审批权下放到了基层水务部门后,就变成了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两个部门合并的情况,即建设管理和各项审批都是同一部门,建管没有分开,直接导致了责任制不建全。
1.4 征地拆迁难以推进
目前,除个别少数专项工程由镇街专门的拆迁部门负责外,本地区其余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均由项目法人,即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牵头解决。还是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由于覆盖水域周边面积很大,工程处理跨村、跨镇或跨区的都非常普遍,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指挥部非专业拆迁机构,对越来越复杂的拆迁工作,指挥部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对付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因为开展此项工作非常困难,因征地拆迁受阻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延迟甚至取消的情况依然存在,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工程效益的尽早发挥,使部分工程不能顺利完成。
1.5 建设监理工作不足
监理机构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工程质量能否达到预期标准,如果监理机构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监理团队缺乏有效的资金控制手段很容易造成工程项目延误或停止。在合同管理中,监理机构也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对关系工程质量的违约条款制定不够明确,或者执行力度不足,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如何展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不仅要考虑工程质量,还需注重工程运作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综合自然环境和工程建设发展仔细考量,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以狮山镇内河涌整治为例,在工程建设管理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展开工作:
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的规划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分析项目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水资源配置,核算相关数据,系统了解工程状况,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
狮山镇内河涌主干支干众多,由于河面较窄、水量不足,淤泥无法及时疏通,河岸生态的恶化使得淤泥问题持续恶化,导致河道普遍存在淤塞问题。以大坑涌整治工程为例,在施工规划时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了以清淤作为工程重点,扩宽河面与两岸绿化工作同时进行的工程方案。经过核算,其治理长度为3.36公里,工程预算为12985.53万元。工程建设开始前,根据施工图纸准备相应的材料,工程范围内的河岸住户征地拆迁工作由松岗办事处负责,督促村委会对住户进行征地拆迁的相关说明,加大工作力度,对不予配合的要做好强制拆迁的准备工作。
2.2 完善咨询评估制度
狮山镇内河涌整治在施工前针对项目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了完善的咨询评估制度,要求法人中介服务机构符合政企分开、相互独立营运机制为前提,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时做到合理、客观、公正,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避免因盲目建设或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2.3 健全法人责任制
根据《水利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做到风险与责任的统一。因此以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水利工程代建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即成立水利代建局或者水务投资建设公司等,同时在职责上明确代建公司的职责定位,同时对镇(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进行上调,由区一级水务部门进行直接掌控,同时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门槛,加强批审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就是在另一个角度上细化了法人责任制。
2.4 加强市场管理
水利工程招标要按照《招标投标法》的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标准。
狮山镇内河涌整治工程招投标完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每个标的有效的投标人不少于5人”的招标规范,如在实际操作中多次出现评议有效人数少于5甚至流标的状况,为避免影响招标进度,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投资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对招标规范进行合理调整。工程材料、设备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严格控制审批比例,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严禁出现将工程转包和分包给不合格建筑商的状况,贯彻落实工程招标过程的公开、透明,整顿市场环境。
2.5 提升建设监理水平
建设监理机构的选择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严格审核建设监理机构的相关资格,在狮山镇内河涌整治工程中建议实行公开招标决定其工程监理机构,督促监理机构加强成员管理,提高监理团队综合素质以保证工程质量。
2.6 强化政府监管
政府职能部门应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全程监督,落实工程项目配套资金,保证相关费用及时到位,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注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在狮山镇内河涌整治工程中,清淤操作会产生大量淤泥,如果没有场地堆放,工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淤泥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损害附近居民利益,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督促村委会充分认识其职能和义务,要求其做好工程范围内居民的思想工作,提供废弃场地解决淤泥堆放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工程进行中的行为监管,切实解决好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结束语
水利工程在其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建设管理工作,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约束工程各方行为,控制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对工程运作中产生的问题要综合经济效益与周边环境影响仔细考虑,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注重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周超.浅谈新时期乡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
[2]何新宝.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3]常国祝,陈海燕.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与质量监督[J].吉林水利;2007(04)
[4]王振海,张艳梅.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 民营科技;2011(08)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 篇12
关键词:不良地质,基础,处理, 方法
1 概述
一般认为, 高度大于30m的岩质边坡为高边坡, 土质边坡大于20m即为高边坡。边坡支撑着人行走的重力, 边坡的质量不高将引起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近几年已经出现了边坡失稳造成的人员伤害。因此引起了人员的注意, 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着重提出来。对于其重要程度来讲, 不合格的边坡质量已经成为造成工程稳定性以及完成程度不达标的重要方面, 制约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能够加固边坡稳定的若干方式方法,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应用到实际当中。
2 高边坡加固治理方法及应用
2.1 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2.1.1 混凝土抗滑桩
抗滑桩,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抗滑而设立的桩体, 将圆柱形或其他形状的硬质构件放置于可能滑动或正在滑动的物体前方, 起到支撑, 分散重力的作用, 对于底层或中层的滑体效果很好, 也是能使用的较普遍的一个形式。一般埋入的深度在1/3或1/4处为好。必须保证埋藏地点地质稳定, 土壤结实。并通过灌浆的方法加固, 使其与周围地面浑然一体。密度和粗细根据情况来把握。
2.1.2 混凝土沉井
沉井施工为了便于保证单位质量和加快完工速度选用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结构方面的规划是依据场地的选择, 受力因素以及人员的现有条件进行的。通常在较高的边坡作业时候, 沉井的作用体现在防止桩体下滑以及作为挡土墙的作用。
沉井作业时应当包括构造沉井, 铺整地面, 下沉及封存底面。最后两部是沉井作业较为难以掌控的两个部分, 下沉较为重要。能够直接带来是否可以进行施工或减慢施工速度的问题。下沉时力求通畅无阻塞, 不宜与四壁碰撞摩擦。通常开始下沉工作的时间为混凝土硬度完全合格之后。难点是保持水平下沉, 注意速度和偏移路线。
2.1.3 混凝土挡墙
砼制挡墙借助自身的重量以阻挡下滑物体继续下滑的动作, 能够与排水工艺等共同作用。能够使下滑物体有所支撑, 并且防止变形。方法简单, 是现阶段防止下滑的有效方法之一, 设计时, 参考滑动体的最低面的外形和角度来安排, 找到合适的深度和角度。并注意安排排水孔道。一方面减少水流沉积和渗入, 发生松动和流失, 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水体的向下的压力。
2.2 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是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 这种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 (或锚固段) , 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 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 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锚固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抗滑桩、锚洞、喷锚支护及预应力锚固 (锚索) 4类。
2.2.1 锚固洞
锚固洞加固, 是治理边坡稳定的一种有效措施。在锚固洞加固的过程中应遵循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循序渐进、逐层加固等原则, 统一搞成结构面的锚固洞应跳洞开挖施工, 避免不利结构面上已有抗滑力的削弱, 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
2.2.2 喷混凝土护坡
喷混凝土护坡是一种生产效率高, 施工速度快, 不用模板, 并把混凝土运输、浇筑、捣固结合在一起, 实现机械化连续施工的新型混凝土施工工艺。因其是依靠一定的冲击速度喷射而成的, 因而其作为临时支撑比木结构强度高, 比钢结构经济。作为永久支护时, 比现浇混凝土衬砌的早期强度高。配合使用锚杆, 可以减少洞室开挖量, 减薄衬砌厚度, 节约水泥用量。特别是喷混凝土施工时, 可以不用模板, 不立拱架, 加大了洞内的有效空间, 施工时能紧跟开挖面进行喷射, 减少岩石暴露风化的时间, 及时控制围岩的变形。
2.2.3 预应力锚固 (锚索)
预应力锚索加固的优点有:在高边坡或隧洞洞口明挖中采用, 可增加边坡稳定。从而减少开挖量, 也为提前进洞创造条件;可在水库正常运行条件下用于混凝土坝体或坝基加固;用于修补混凝土裂缝或缺陷, 可将集中荷载分散到较大范围内;加固洞室。改善洞室的受力条件等。这些优点使其在高边坡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施工如下:
(1) 锚孔钻造。洞室开挖应按照设计桩号采用拉线尺量, 结合水准测量进行放线, 并用贴钎和油漆标记准确定位锚孔位置;钻机严格按照设计孔位、倾角和方位准确就位, 锚孔下倾与水平面夹角为20度。倾角误差不超过±l度, 方位误差不超过±2度;锚索钻孔要求干钻, 禁止开水钻;在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地层情况、地下水情况等认真做好记录, 如钻孔成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 并超钻50cm,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 不能立即停钻, 要求稳钻3min~5min, 同时应及时进行锚孔清理;钻造结束后, 须用高压空气将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来, 并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锚索 (杆) 安装。锚孔钻造完成后, 应及时进行锚筋体安装和锚孔注浆, 原则上不得超过24h, 以避免长时间搁置造成塌孔。
(2) 锚索 (杆) 制作。锚索材料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铰线;锚筋下料时应整齐准确。误差不大于+50mm, 预留张拉段钢绞线为1.5m, 并注意各单元体长度的不同值;锚索在制作时, 应将无粘结钢绞线绕绕承载体弯曲成u型, 并用钢带与承载体绑扎牢固;注浆管与隔离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设, 注浆管底端距孔底20cm;各单元锚杆的外露端应做好永久性标记;制作好的锚索体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 不能出现死弯折, 不得损坏隔离架、注浆管及钢绞线外包的涂塑层。
(3) 锚孔注浆。锚杆注浆的注浆材料应严格按照经试验合格的配比备料, 并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 浆体强度不低于40Mpa;应采用水灰比0.4:0.5的纯水泥浆。锚孔采用孔底返浆法进行注浆, 并且注浆要一次完成, 中间不得间断, 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 方可进行锚索张拉。注浆过程应认真做好现场注浆记录, 每批次注浆都应进行浆体强度试验, 试验不得小于两组。当锚索张拉锁定后, 应向锚头与自由段间的空隙实施充填灌浆。
2.3 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2.3.1 减载反压
减载反压工艺在治理加固作用中也较为常见。主要是通过改变下滑体的形状以达到受力点的改变, 最终阻止下滑, 通常是将推动下滑的部分削减后, 放在正在下滑的部分的前方起到阻碍作用, 这里有两种作用, 一个是削减下来的部分减少了向下的压力, 有助于减缓下滑, 另一方面将削减部分加固于有利位置, 起到支点的作用, 能够阻碍下滑路线。此方法最多应用的地段是上方陡峭而下方较为平稳的地区。
2.3.2 表里排水
表里排水包括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可直接冲刷地基, 导致变形, 解决方法是设置相应的设施。例如设置水沟, 进入到坡体内部的水可以运用保持地形和沟谷等的天然形状, 加设排水装置。这有利于地基的稳固以及表面成分的不散失。并能够因此提升抗滑能力, 加固, 保持坡体稳定。
导流地下水工艺有深层浅层之分。两个深度的地下水排除方案是不同的, 对于浅层, 可设置沟渠, 钻孔等直接导出, 深层会选用排水廊道或深层井等方式进行水的导出, 这有利于边坡的下层基础稳固, 不被水冲垮, 并能阻止水的深入分解。达到稳固边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君柱.浅论不良地质条件下水利工程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8) .
【水利工程下农田水利】推荐阅读:
地质勘察下水利工程12-10
财务管理下的水利工程07-15
和谐社会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探讨08-30
水利工程与水利施工论文11-16
农田水利工程09-19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08-25
水利论文水利水电工程论文11-03
护坡工程水利工程05-20
山区土地工程农田水利06-28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