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效益(精选12篇)
水利工程效益 篇1
1 引言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温州市历史上投资最大、受益面最广的大型水利工程, 直接关系到温州市区及瑞安、平阳、苍南、洞头等地426万人的吃水安全;关系到整个飞云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关系到温州20%国土面积的水生态安全。珊溪水利枢纽控制的水库库容占全市水库总库容80%以上, 其中珊溪水利枢纽控制的水库总库容占全市水库总库容的76.6%, 可以说, 温州市的主要水资源分布在这里。珊溪水利枢纽供水作为全市主要水源, 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利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具有投资规模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报慢, 财务收益比较低等特点。但水利是对经济社会贡献率比较高的基础性事业, 水利建设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
GDP (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因此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温州市经济建设的影响时, 这里着重分析水利基建投资对该市GDP的拉动效应。以下对温州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对该地区经济建设的拉动效益作分析。
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弹性分析
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产出关系的弹性分析, 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投入产出关系曲线, 以此分析水利投资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产出GDP的相对变化量的关系。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通过直线回归分析, GDP与水利投资X1、全社会基建投资X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的关系可分别表达如下: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通过假设检验, 三式中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显著, 回归方程有效, 见表2-1至表2-3。由式 (1) 、 (2) 和 (3) 的比较可以看出, 式 (1) 的斜率大于式 (2) 和 (3) 的斜率。斜率反映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也就是说水利投资X1的变化对GDP的影响要大于基建投资X2和固定资产投资X3的变化对GDP的影响。
单位水利投资变化和单位全社会基建投资所引起的GDP变化可分别用弹性系数et和et′来表达:
undefined
式 (4) 、 (5) 中:et为第t时刻水利投资对GDP的投入产出的弹性系数。et′为第t时刻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G为GDP, X1为水利投资, X2全社会基建投资。et和et′的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水利投资和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平均贡献分别为0.5350和0.4067, 即单位水利投资和单位全社会基建投资所可以分别引起GDP约0.5350和0.4067个单位的变化, 但不同年份水利投资的弹性差异较大。从水利投资对GDP的贡献来看, 近五年温州市水利投资是逐年增长的, 而水利基建投资弹性的变化则毫无规律, 两者的变化不相吻合。可以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温州市水利投资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已越来越被其他经济增长因素所淡化, 所发挥的作用在减弱。
对照表4, 进一步分析温州市基建投资与GDP的弹性系数, 就与GDP的弹性系数而言, 水利投资要略高于全市基建投资。因此, 可以认为水利投资在全市基建投资结构中是相对活跃因素, 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高于全市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平均水平。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水利投资对GDP拉动作用的大小, 引入“拉动效率”的概念。拉动效率表示GDP对拉动变量的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6) 式中: Di为在某区间内GDP对变量的弹性系数;Si为变量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 在1998—2006年间, 温州市水利投资对GDP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50, 而水利投资仅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17%, 由此可以得到水利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为45.84;同样, 温州市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4067, 而全社会基建投资占GDP的平均比例为9.01%, 由此可以得到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为4.52。
理论上, 若q>1, 则表示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 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若q<1, 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 少于自身占据GDP的份额, 是低效率的。而通过计算得到, 温州市的全社会基建投资和水利投资对于GDP的拉动效率均远大于1, 水利投资对于GDP的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50, 而水利投资占GDP的比重相当小, 因此得到的拉动效率高达45.84。这种现象说明建设投资对于温州经济的拉动效应十分显著, 特别是水利建设投资, 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异常活跃的角色, 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高效率的,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能够有效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及产业效益分析
3.1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单位效益
在计算出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投资弹性基础上, 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的单位效益, 1996年至2002年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效益计算如下表所示。
3.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产业效益
为求得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效益, 在此作如下推导:
undefined
可以推算出,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GDP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GDP总效益为:γy;同样,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y1。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2y2。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3y3。
由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益主要由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效益构成, 因此我们得到:
γy=γ1y1+γ2y2+γ3y3
上式中, γ, y, y1, y2, y3分别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GDP的投资弹性、GDP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已知值, γ1, γ2, γ3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投资弹性, 为未知值, 为求得该未知数, 需确立三个方程联立解出。由于γ1, γ2, γ3的值是通过多年数据拟合回归所得, 为此, 我们采用平均值来联立方程:
undefined
由于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未知, 在此可以将γ1, γ2, γ3视作常数, 因此, 式子又可以变换为:
undefined
由于只有3个未知数, 因此只需列出三个方程即可求得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弹性, 由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始于1996年, 于2002年完工, 因此采用计算周期为1996-2002年。
undefined
利用上述方程组即可求得γ1, γ2, γ3, 依据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 采用上述方程组计算,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温州市三次产业的带动率如表。
数据来源:温州统计年鉴 (2006) 。
由此可以计算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各地的三次产业的间接效益如下:
从上述分析计算的结果看出,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与温州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关系密切,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1996年至2002年,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带动GDP, 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847.9亿元, 60亿元, 472.1亿元, 315.8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生产值占GDP比例为15.97%、16.29%、15.99%、15.89%。
摘要:通过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效益分析, 显现了水利建设投资,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能够有效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弹性系数,产业效益
水利工程效益 篇2
2.1 供水及相关功能方面的生态效益
2.2 生态支持功能方面的生态效益
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是由陆地一水体共同组成的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河流周围的陆地植被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这一地带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野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同时,河流还能够通过自然稀释、扩散、氧化等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净化河流污染物。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依靠水体的`休闲活动如划船、滑水、游泳、渔猎和漂流等,同时也为人类在河流沿河岸进行的旅游娱乐活动如露营、野餐、远足休闲和摄影等提供了场所。凡此种种,均显示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命过程的多种生态功能。
2.3 调节功能方面的生态效益
河流两岸的植物以及河流下游的湿地拥有自动调节水文的过程,同时可以缓冲洪水,控制侵蚀、保持土壤肥沃的功能。所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在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流域内河水的流量变化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稳,对于防洪抗涝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兴水利工程,调节地域性水资源平衡,囤积梅雨季节雨水资源,在干旱缺水的季节进行利用。这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了调节。
3 结束语
“丝路书香工程”效益分析 篇3
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下简称“五洲社”)作为国家重点“走出去”出版社和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对工程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认真申报。凭借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图书市场的优势和经验,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和评审专家的肯定与支持,五洲社在重点翻译资助、境外参展、本土化、出版物海外渠道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丝路书香工程”的资助。
考虑到五洲社入围工程的项目数量、资金总额在全国各出版社中位居首位,各个项目都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以五洲社为样本对工程的执行效益进行分析,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有助于让行业内外增进对工程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各出版机构参与工程的积极性。这样,“丝路书香工程”也能优中选精,资助更多、更好、更适合的优秀项目,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硕果累累
在2015年和2016年度“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公示名单中,五洲社共有124个项目(涉及137种图书)入选,涉及俄、阿、土、波斯、越南、希伯来、乌尔都、僧伽罗、塞尔维亚、亚美尼亚等十几个文版。2016年9月,五洲社举行“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结项会,首批《中国震撼》《中国道路》《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国伊斯兰教史》等53种图书已顺利完成,并由埃及、俄罗斯、塞尔维亚、土耳其等国的主流出版机构出版,内容涉及主题图书、中国文化、文学、经济等多个领域。评审会上,专家们认为,从结项样书看,这些图书在题材内容、难易程度、翻译质量、装帧水平等方面,都非常适合当地读者,可以满足当地读者了解中国信息的阅读需要。
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五洲社向工程提交并最终入选的图书项目,主要是介绍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文化、中外交流、当代文学等主题的图书,对于推动国外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和理解中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有突出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还是发展中国家,图书市场较小,民众消费水平较低,其出版机构推出中国主题图书确实很难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丝路书香工程”的推出及时解决了成本难题,极大地降低了国外出版机构的商业风险,有力地提高了其引进出版中国图书的积极性。比如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亲自命名、五洲社和外交笔会联合编辑出版的“我们和你们”丛书,该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以及致力于两国友好的人物故事。如果没有“丝路书香工程”的鼎力资助,以色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出版机构就很难下决心引进、翻译和出版这些图书。
又如五洲社策划推出的“中国创造”丛书(6册),以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配图向国外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探月科技、高速铁路、海底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产水稻等世界尖端科技。周边发展中国家各个阶层的读者对这些题材都比较感兴趣。但是,苦于缺乏足够的项目资金和翻译人才,他们无法及时将其翻译成所在国文字出版。借助“丝路书香工程”的翻译资助,五洲社与越南主流出版机构合作,将这套丛书翻译成了越南文。据越方反馈,这套书还尚未正式出版的情况下,已经有不少当地的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工作者主动要求订购。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论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当代中国”丛书(8册)和介绍中国文化整体概况的“中国文化”丛书(10册),正是有了“丝路书香工程”的关键帮助,这些弘扬中国价值观的图书才能覆盖近5亿人口的俄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波斯语等地区。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扩大中国图书的海外影响力,五洲社不仅保证“专款专用”,将申请到的翻译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当中,还积极投入大量配套资金。
比如,2016年1月25日,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国与尼泊尔的故事》在加德满都举办了英文国际版首发式。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卡迈勒·塔帕主持首发式,尼泊尔信息与通讯部长舒丹利尔、尼泊尔编辑家协会主席迪文德拉·高塔姆、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等到场致辞祝贺,包括尼泊尔前首相基尔提·尼迪·比斯塔等14位尼方作者在内的两国嘉宾200余人出席。五洲社除了将工程翻译资助全部付给外方用于出版,还额外投入1万美元作为此次活动经费。此外还邀请本书主编、前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曾序勇随五洲社代表团专程前往参加活动,相关费用由五洲社承担。
2016年1月底,五洲社邀请张维为、王义桅等著名学者赴埃及开罗书展,举办《中国震撼》《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阿文版首发式(都是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相关费用也由五洲社自筹解决。
积极参加境外书展拓展业务
2015年度,五洲社共有第46届开罗国际书展、第25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两个项目入选。
2015年1月,五洲社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出版机构参加了开罗书展,这是2011年开罗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之后,第一次有中国出版机构参加这个中东地区最大的国际书展。五洲社展位面积约50平方米,展出了近100种800册阿文和英文版中国主题图书,涉及中国基本国情、文化、经济、旅游、文学、儿童等类别。在为期十几天的展会期间,每天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观众。
2015年5月,五洲社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出版机构参加了阿联酋阿布扎比书展。在为期一周的展会期间,五洲社展出了140余种阿拉伯文、波斯文和英文版中国主题图书。这些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外文图书吸引了大量当地读者驻足翻看。书展开幕当天,五洲社与埃及、摩洛哥、黎巴嫩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四家出版社,举办了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手机》阿文版新书发布会(该项目也是“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常华、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秘书长巴沙尔、《手机》阿文版译者哈赛宁博士和刘震云本人出席并先后致辞。这是中阿文学交流史上首次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多个阿拉伯国家同时出版发行。阿联酋Abu Dhabi Media传媒集团、国家电视台、国家电台、《联盟报》以及埃及《金字塔报》等阿拉伯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和专访。
nlc202309082301
在这两个书展之外,五洲社在近两年还参加了沙迦、伊斯坦布尔、卡萨布兰卡、明斯克、莫斯科、贝尔格莱德、新德里、加尔各答等“一带一路”地区的国际书展,其中多次为单独参展。为了参加上述书展,五洲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由于获得了“丝路书香工程”的部分资助,从而有效降低了在国际书展举办推广活动的经济压力和风险。这种做法有利于鼓励更多中国出版机构主动奔赴“一带一路”地区,在当地举办的国际性书展上设立中国展台,展示中国主题图书。五洲社也将在2016年度继续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地区的国际书展,与其他中国出版社一道,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为中国图书“走出去”工作贡献力量。
本土化项目实施初显成效
2015年底,经过项目答辩和专家论证,五洲社申报的“阿联酋分社”项目入选“丝路书香工程”首批本土化项目。根据项目申报书,五洲社将在2016年内在阿联酋沙迦购买一家当地出版机构,注册为五洲传播出版社阿联酋分社。
之所以选址沙迦,首先当然是因为其优越的客观条件:阿联酋是阿拉伯地区较为富庶、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以此为中心可以最大范围覆盖所有海湾国家及“一带一路”上其他阿拉伯国家。本地还有每年一度的沙迦国际书展和中东地区最大的迪拜纪伊国屋书店。同时沙迦政府十分重视振兴阅读和文化,并将在2017年启动世界上第一个出版自由贸易区。
本土化、国际化和数字化一直是五洲社图书业务的发展方向,我们也一直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机,在“一带一路”地区成立分支机构。“丝路书香工程”的资助,可以让五洲社现有和即将推出的近200种阿文版中国主题图书实现有效落地(版权贸易+实物出口),五洲社承担的“中阿互译”和“中科互译”推出的图书成果、自主开发的that’s阿文数字平台也能迅速打通,实现1+1>2的效果。同时依托每年¨月举行的沙迦国际书展和中东地区最大的迪拜纪伊国屋书店,通过各种营销推广和文化交流活动,使阿联酋分社及其产品在阿语地区读者群体中有一定影响,成为他们通过母语获取中国主题图书资源的主要渠道,并逐步达到盈亏平衡,实现增值和盈利。
中国出版物海外渠道建设展现实力
2015年底,经过项目答辩和专家论证,五洲社申报的“中国书架(海外一期)”项目入选“丝路书香工程”。该项目计划在国外的主流书店、大学院校有关院系、公共图书馆等场所,摆设中国主题图书专架,打造图书展示和销售平台,方便外国读者的阅读和购买,在国外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开拓中国图书对外传播的新渠道,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新品牌。
2016年1月19日,正在埃及访问的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参加“2016埃及中国主题图书展示周”开幕式之后,专程考察了正在筹备中的首个海外中国书架。2016年1月27日,首个海外中国书架在埃及最大国营书店——开罗国际图书中心正式启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与埃及图书总局副局长苏黑里共同为中国书架剪彩。自此以后,埃及当地读者可以非常便利地在这个书店阅读和购买中国主题图书。
按照项目设计,中方将提供“中国书架”的设计制作,向所在书店提供场租费用,并无偿提供首批图书,销售收入归当地书店所有。从项目功能、目的和内容来看,显然这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项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2016年,“中国书架”还将进入埃及最大商业连锁书店——马利夫书店的开罗总店和亚历山大分店,并计划在土耳其和阿联酋落地。
综上所述,“丝路书香工程”的启动对于五洲社这样一家外向型出版机构而言,可谓恰逢其时、如虎添翼,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工程的资金保障,与五洲社现有的产品、渠道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推出了近百种外文版中国主题图书,填补了多个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的空白,“中国书架”更是打造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馆之外的又一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品牌,也即将成立中国出版社在海湾地区的第一家海外机构。这也是五洲社“走出去”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最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2016年,五洲社将继续全力开拓“一带一路”地区,在“丝路书香工程”的有力扶持下,力争在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实施本土化战略、搭建书展平台、有效拓展推广渠道、推动数字“走出去”等领域都取得突破。同时希望与国内各出版机构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经验共享,共同推动中国图书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根本转变,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典范案例。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估研究 篇4
在人类活动序列中, 水利投资效益评价是一种较之认知更接近于实践 (改造世界) 活动的认识活动。实践既基于对客观规律本身的认识, 又基于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水利投资效益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 有着两个基本的尺度:其一称之为合规律;其二称之为合目的。水利投资效益评价是一种观念活动, 是一种在观念中建构价值世界的活动,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种本能活动, 尽管它是由本能活动而来, 并以本能活动为基础的。最为基本的评价活动是趋利避害, 这可以说是评价的前形式。人类仍然保持了这种前形式, 而且, 在与人的身体有直接关系的方面, 这种准评价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人类的活动己远远超出了生理需要的范围, 同样水利投资效益也不仅仅从水利防御性的目的出发, 更多的是应该考虑水利投资的社会综合效益, 因为人的生理需要也大部分或说绝大部分都社会化了, 具有了社会的形式, 同人的社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因此, 仅以身体的感觉器官来反应客观世界的活动己成为人类活动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水利投资效益评价应更多的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出发。
2 水利工程综合效益评价面临的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 是对项目与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影响水利工程项目投资的综合评价因素比较多, 既有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又有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且各影响因素难于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如果单从经济方面着眼提出定量指标, 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不能真实反映项目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带来的影响。因此, 如何全面地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优势,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综合效益评价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
(1) 水利建设的规划、评价、审批一般是一种政府行为, 政府是这一决策的主体。有些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设项目评价与决策时, 往往急功近利, 仅注重项目经济收益和给当地带来的GDP增长, 而对就业率、社会保障度、居民消费等关系到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指标却视而不见, 严重损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经济评价研究和实践, 虽然起步比较晚, 基础比较薄弱, 但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成果, 紧密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 近十多年来, 进展很快。但在实际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水利水电经济分析论证制度化、法律化方面还要作很大的努力。
(3) 近年来, 随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应用者队伍的日益扩大, 新的方法与思想不断被提出或引入, 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但思想方法良荞不齐, 有些观点并不妥当甚至是锗误的, 需要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4) 目前存在一种与综合评价主旨不相协调的倾向:人们似乎更加关心评价方法的复杂性而忽略了评价方法的简明性与科学性, 盲目追求评价方法数学形式的复杂化, 有意无意将评价方法的复杂性与评价结论的科学性混同起来, 似乎方法越复杂, 评价结论就越科学;评价方法的算法过程越“自动化”, 越不需要动脑筋, 则评价结论越客观。
(5) 综合评价理论研究。
在内容上存在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人们重视对综合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而忽略了对综合评价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特别是关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综合评价标准等理论问题的研究, 轻视这些基础理论研究会导致综合效益评价实践所选指标体系的不科学。
(6) 近年来, 随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理论很多, 但缺乏满足地方区域需要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功能
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投资项目相比, 水利建设项目在经济性和社会性上具有广泛的公益性和基础性, 这种公益性和基础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无论从水利项目的减灾还是兴利方面来看, 水利工程投资项目的一部分效益都通过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转移到其它部门, 如通过供水转移到工业, 通过灌溉转移到农业生产等, 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即国民收入。因此, 水利建设项目涉及到政治、社会因素较为广泛, 对国土整治、地区开发、扶贫支边、减灾防灾、改善环境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水利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水利基建项目这一特殊对象系统, 根据项目综合评价 (CE) 的基本原理和法则而建立起来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范围上反映水利基建项目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效果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出于描述“水利工程项目”这一特殊系统的不同层次和方面,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然具有层次性、计量性和综合性。
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根据水利项目的收益、受损主体范围, 明确项目主要外部效果。从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来看, 指标体系应根据水利项目的规模 (大, 中, 小) 、性质 (公益性, 经营性, 基础性) 、阶段 (项目前, 项目中, 项目后) 、功能 (防洪、水电、供水等) 等不同方面, 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层次、角度、目标、定义上各有不同。不失一般性, 这里的水利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是指针对大型综合性水利基建项目, 并可以假定水利项目兼具公益性、经营性、基础性等, 而其它单功能水利项目, 例如防洪工程项目、水电工程项目、供水项目等, 均可根据次水利综合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那么基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 要以国家关于水利建设项目评价的基本规范与相关政策的规定为基础, 如水利部组织修订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组织编制与修订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等。
(2) 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以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根本目标, 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思想灵活的运用于评价工作中。
(3) 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的同时, 要注重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及其特定的功能目标与建设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4) 最后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参考相似工程项目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的功能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具有供水、发电、灌溉、防洪、排涝、通航、水产养殖、恢复自然生态等功能, 因此项目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也必然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对这类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价也必须从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方面以反映项目的综合效果。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一般根据以下范围和角度进行评价。
(1) 经济效益。包括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2) 社会效益。包含项目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等。
(3) 环境效果。包含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3.3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多目标、多层次的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确各层次的评价内容、重点。根据综合性水利项目的特征, 在相关水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综合基础上, 本文提出将水利项目综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四层, 可基本满足对于水利项目综合评价的要求,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 综合评价的总目标层。该层主要以明确水利工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进行评价的总方向。这一目标必须是对项目进行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多目标评价的综合和总结及概括。据此, 我们可以将总目标定义为:“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需要明确指出的是, 这里的综合效益评价是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综合性水利建设项目, 即:这里要针对的水利工程项目泛指包含一般水利项目所具备的各类功能的“综合项目”。总目标中的综合效益评价也不同于SL72-94中的“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而是指包含以上经济评价内容在内的综合分析水利建设项目各方面与国家宏、微观相关的经济因素的评价。
第二层次, 评价的准则层。准则层确定水利建设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的角度和内容。在准则层中, 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内容设置指标。
第三层次, 指标层。在财务效果方面, 可设置:评价项目的赢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外汇平衡能力指标等;在国民经济效果方面, 可设置:国民经济可盈利能力指标、经济外汇平衡能力指标等;在社会经济效果方面, 可设置:效益分配效果指标、经济效果指标、扶贫、脱贫效果指标、经济结构合理化效果指标和效果指标在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可设置:人口影响效果指标、社会就业效果指标、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指标、移民拆赔效果指标、社会支持效果指标、社会安全稳定效果指标、和基础设施影响效果指标。第四层次, 分指标层。将指标层中所有评价的指标进行分解、定义, 使之含义明细化、公式化, 从而为其计算赋值建立标准。
参考文献
[1]顾海军, 赵敏, 郑垂勇.水利建设项目循环经济指标及评价[J].水利经济, 2007 (5) .
[2]肖宜, 邵东国, 邓锐, 等.水利工程项目效益综合评价支持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7 (4) .
[3]周念来.水利水电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 2007 (11) .
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计划 篇5
我校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
一、实施“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为目的,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要”是指要实行学案导学(小学低年级除外)、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五防”是指防空讲、防单
一、防花架子、防假听、防假合作。“防空讲”就是防止教师不针对课程标准和学情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不进去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教学卡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防单一”就是防止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单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置富有个性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防花架子”就是防止把教学过程变为纯粹的学生“自学自议”过程,把教师“放手”演变为教师“撒手”,把小组合作变成个别学生唱独角戏,用少数优等生的表演代替绝大多数学生的活动。“防假听”就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听课状态的有效监控,适时提问,防止学生貌似在听讲,事实上思想在开小差的现象;“防假合作”是指课堂上讨论缺乏精心设计、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的现象,这种讨论缺乏实质的交流与合作,小组中只关注优秀学生展示,缺少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防止假合作应做到四点:一是优化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二是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各展其能;三是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和讨论价值;四是实行竞争机制,及时评价。
“六落实”是指课前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要落实、创景激趣与情感培养要落实、学生合作交流要落实、教师精讲点拨要落实、课堂训练与拓展提升要落实、当堂达标要落实。
二、强化细节落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和学案的制作,提高备课的质量。要由基于教学内容的备课转为基于课程目标的备课,教师备课应做到“八备”——备课标要求、备教材重难点主干知识、备激趣情境设计、备问题设计、备学生活动设计、备学法指导、备当堂训练与作业的设计、备整体教学流程设计。在充分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学案。学案应采取课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学案设计要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要有启发性和探究的价值,要有层次性,并设置合理的台阶。各校要通过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优秀教案和优秀学案评选、备课案例评析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同课异构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一是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小组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学习状态的调控,提倡“三个高效”,即让每一位学生都高效,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三是关注细节,善于从细节入手,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细节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教师要注意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认真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细节,精心打造关键性教学细节。四是真正做到创景激趣,落实情感培养。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类型。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五是切实落实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严要求”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最优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狠抓课前案的落实,提高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抓实抓细课前案的落实,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必须提前将课前案发给学生,指定预习时间和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教师收交批阅后,根据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以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前案使用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建立课前案的批阅检查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
4、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当堂达标和训练检测的实效性。为强化课内当堂训练达标,提高反馈矫正的实效性,课堂训练应根据教学目的分层、分类设置,既要有针对一般学生的基础达标题,又要有针对优生的提高拓展题。要进一步突出课堂训练的基础性和针对性,完善课堂训练的展示方式,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训练中暴露的问题,以恰当的方法随时进行校正。落实当堂达标的要求,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达标题,要预留充足的达标时间,并对达标情况当堂进行总结反馈。
三、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各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即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与互动、无效的阅读与训练。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构建起彰显各校办学特色和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进一步创新“高效课堂”的评价方式,各学校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包括评学生“学”、教师“教”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四度三量”的评价策略,即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和训练量。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六看”的评价策略,即看是否采取学案导学(小学低年级除外)、看是否坚持“学生中心”、看是否优化教学细节、看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看是否进行当堂检测和达标。
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综合效益
要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成本意识、推行“全员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是实施成本控制的保证
1.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是成本目标实现的基础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知道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怎么样的控制目标以及如何控制。项目经理要带头增强降本意识,并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做好月度成本计划工作,提高成本预算及实际成本分析质量,使成本处于受控壮态。
2.实行“全员项目管理”形成人人关注成本的氛围
在项目上实行“全员项目管理”的管理思想,就是调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工程是项目经理的工程,项目部是项目经理的项目部”的旧思想,使不是承包人的普通管理人员也变成“承包人”,工地上的一钉一木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让项目部真正成为员工的“家”。“全员项目管理”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制度,要利用管理制度这个杠杆来控制工作积极性与个人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全员项目管理”的思想在项目部内部的全面贯彻需要双管齐下。
3.加强日常基础工作、保证成本管理过程受控
(1)加强工程款催讨工作。一要根据项目部年度结算计划,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资金回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项目经理、项目经济责任人要根据承包合同中的付款约定带头催讨工程款,提高资金回收率;三是要时刻注意业主资金动态,经常保持联系,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资金风险;四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各负其责,特别是对分包的付款,必须严格控制,项目部必须经成本核实,项目经理确认后才能支付。
(2)有效降低机械设备费用。现场机械设备众多,要加强施工协调,提高利用率,加快周转率,降低租赁费用。
(3)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大力降低临时设施费用。临时设施要尽可能做到精简实用,以旧代新,充分利用原有临时设施,节约临时设施费。
二、精心策划、明确成本控制目标是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
当合同签订后,由公司相关部门对每份合同都必须向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合同交底,使其清楚合同范围,双方责任和权利,施工现场情况及合同利弊信息及要承担的各种风险。再由项目部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项目策划,认真研究合同和图纸,并进行系统的盈亏分析,明确项目成本目标,编制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制订成本控制措施,形成项目策划书,发至相关责任人员。
三、遵循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
(三)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主要针对项目的中间成本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措施,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并实施是成本控制的根本
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五、以施工预算为核心、把降本落到实处
(一)实行先算后做,预测成本。项目中标后,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成员对设计图纸及合同进行学习,吃透条款精神,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预算交底,交代清楚有关工程造价、费用条款、现场签证等相关资料的要求,同时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情况,编制施工分项实物量,做好预算成本测算工作,做到先算后做,边算边做。
(二)严把“六道关”。项目部要求现场材料部门与施工部门紧密配合,降低材料费用,严格把好六道关。一是把好周转材料关;二是把好材料进场关;三是把好现场用料关;四是把好库存收发关;五是把好自行加工关;六是把好混凝土方数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行进场、收料、发料等岗位轮岗等办法搞好现场材料管理。
六、强化施工协调与分包管理、为降低成本奠定基础
(一)加强施工协调,减少窝工扯皮。属项目部内部问题,及时研究确定和处理,涉及甲方、设计、监理或其他施工单位间的问题时,项目部应及时与相关方沟通、协商,达到快速解决的目的。
(二)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对分包队伍管理的松紧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在多家分包队伍中,项目部要进行比价择优选择。在洽谈分包合同前,项目经理与有关人员要事先做好洽谈的准备,选择最佳队伍进场。要严格按照分包合同内的有关条款,加强对分承包合同的价格、工程量等预算、测算工作。并要求项目部有关人员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动态检查,确保其施工质量、安全、场容达到总承包管理的要求。在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分包中途付款和预算付款。
七、加强成本的动态管理、及时纠编、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利用激励机制对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制的落实进行检查考核,按项目部逐级签订的成本承包責任书,由各承包者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项目部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
(二)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或阶段性的对项目经营情况开展经营分析活动,及时发现项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早纠正。
水利工程效益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乘数理论,比例理论
0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项目都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和有关部门的发展也都有深远影响。
本章旨在全面分析这种影响,提出相应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分析广东省和惠州市的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
1水利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1.1水利投资的特性
水利设施作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1)基础性。其基础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其他生产部门进行活动的基础性条件;二是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了其他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正因如此,它又被称为社会先行资本[1]。
(2)投资具有不可分性。从资本规模和技术工程的角度看,必须一次性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种投资具有不可分性。因为项目的规模宏大,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最低限度的大量资本作为创始资本。
(3)有些对消费的作用是直接的,但大部分对生产和家庭福利的作用是间接的。
(4)具有生产上的规模经济性,消费上的效益外溢性和非排他性。水利设施的这些重要特征要求政府在其建设的投融资方面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1.2水利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水利投资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研究各国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一般性规律[2],人均GDP300美元以下,是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这一阶段人均收入较低,资金积累有限,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不可能进行较大规模的水利投资;人均达到GDP300~1 500美元,表明资本积累量已达一定程度,发展基础设施所需巨额资金逐步具备,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率依次是:资本投入、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劳动投入。这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水利等社会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时期基础设施的集中大规模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进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中缺少基础设施的集中发展时期,这种结构的缺陷必然成为今后发展的瓶颈。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先行建设是一国经济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一国经济可能出现起飞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必须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建设。
美国学者在1989年使用生产函数方法,对美国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美国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国内学者所作的,关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基础设施和人均国民收入相关关系的研究报告指出,经济性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
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必须也能够大规模发展的经济水平。从宏观调控的目的出发,国家从1998年开始,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投资规模和力度是史无前例的,虽然这种投资带有宏观调控性,但与我国工业化演进的阶段相吻合,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也正带来我国199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正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2.1基于乘数理论的经济增长效益评估模型
乘数是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来的[3]。乘数就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对应变量产生的影响程度。经济理论中,有多种乘数存在,例如投资乘数、就业乘数、短期乘数、中期乘数等。
乘数定理认为:假如一个国家增加一笔投资,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为原来这笔投资的若干倍。这是因为:投资的增加,往往会引起投资部门所购买产品或劳务部门的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部门能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加部门投资。而这些部门投资又会诱发相关部门、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依此类推,连锁式的波及开来,传递下去,最终使国民收入增加,刺激经济的增长。
2.1.1单一方程经济模型
式中:变量Yt、It分别表示第t年的GDP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额,万元/年;a、b是待估计参数,其中b就是投资乘数,它表示投资增加一单位,经济系统的GDP将增加b个单位。
2.1.2含有滞后变量的经济模型
客观经济现象中,某一个经济因素可能也会受到过去某些时期各种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滞后变量。如果模型中含有滞后变量,如
式中;Yt-1表示第t-1年的GDP产出;a、b、c为待估计的常数。
该模型中,Yt不仅取决于现期It,还取决于上一期的Yt-1,而Yt-1取决于上一期的It-1和Yt-2,……,依此递推,部分现期Yt的值是由Yt自身的滞后变量引起的。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对式(3)的参数可以作出如下的经济解释和定义:
(1)短期投资乘数。从经济意义和数值上看,第t年投资的短期乘数就是It前的系数b,它表明第t年增加一个单位的投资将导致当年国民收入Yt增加b单位。
(2)中期投资乘数。从经济意义和数值上看,第t-1年投资的中期乘数就是It-1前的系数bc,它表明第t-1年增加一单位投资将导致第t年国民收入Yt增加bc个单位……第It-i年的投资的中期乘数就是It-i前的系数bci。
(3)累积乘数。b+bc是It和It-1的系数之和就是两阶段累积系数,它有两种理解:一是当第t年和t-1年都增加一个单位投资时,两年累积对第t年国民收入的影响量称为两阶段累积乘数;二是如果第t-1年投资增加一单位,则会引起第t-1年和第t年的Yt分别增加b和bc单位。类似还有三阶段、四阶段……k阶段累积投资乘数。
(4)长期投资乘数。当k→∞时,第k阶段累积投资乘数就是长期投资乘数或长期累积投资乘数,可以表示为:
上式为一个等比数列的累加,如果0<c<1,而且k比较大,则长期投资乘数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效益评估模型为:
式中:ε为效益折算系数。
由于水利工程属于建筑业行业范畴,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益折算系数可取地区建筑业营业利润与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2.2基于比例关系的经济增长效益评估模型
当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资料极度匮乏时,我们在进行地区经济增长的年效益计算中,可采用以下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简单估算。
式中:ΔB为国民经济中新增产值的净值,万元/a;Ih为该项目投资总额,亿元;It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ε为效益折算系数。
3广东省及惠州市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3.1惠州市概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处于东江流域中游,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香港、深圳,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增城,距广州约130公里,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4]。
惠州市总面积11 158 km2,其中耕地面积13.18万hm2;根据《惠州统计年鉴》(2001年),年末全市有277.81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440.35亿元,三大产业构成为14.9∶57.7∶27.4。人均GDP 16 025元,工农业总产值1 052.4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4.63亿元,工业总产值947.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41亿元。根据该市十五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计划[5],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1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 600元,工业总产值1 750亿元,农业总产值146亿元。
根据惠州市“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规划,不论是惠州市今后商业区、住宅区的建设还是江北新区的发展,都将紧紧围绕在剑潭水利枢纽形成的人工湖周围,工程的建设将有利于全面提高惠州市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惠州市两江四岸的城市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3.2拉动地区经济增长量的分析
根据表1数据[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解释变量,全社会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样本期为1993~2002年。
注:表中数据来自于广东省1993~2002年统计年鉴。
用最小平方差得回归方程为:
广东省: Yt=-2 217.67+(3.61±0.71)It (8)
R2=0.946 t=11.85 F=140.37
惠州: Yt=-223.80+(8.36±2.85)It (9)
R2=0.851 t=6.77 F=45.86
在回归方程(8)、(9)中,F检验值为45.86,回归系数t为6.77,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相关程度为0.99,自由度为9,临界值为F0.99(1,9)=5.12,t0.975(9)=2.23 。回归方程的F>F0.95(1,9)=5.12,说明方程总体关系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T0.975(9)=2.23<t,说明变量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回归方程(8)、(9)表明,自计算年开始,惠州市每增加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说来可以使广东省当年的GDP增加 亿元,使惠州市当年的GDP增加 亿元,惠州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为64 114.2万元,计算得每年投资金额取5 695.1万元/a。剑潭水利枢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见表2。
根据《2001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000年广东省建筑业的国内生产总值558.44亿元,营业盈余55.06亿元,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约为0.1,因此,计算中取效益折算系数0.1。剑潭水利枢纽建设水生态环境变化产生的多年平均拉动地区经济效益B19为5 320.64万元/a。
3.3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假设GDP0为基期国内生产总值,ΔGDP为报告期GDP增量,ΔI为报告期的投资量,则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百分比(贡献率)可表述为:
为了使计算结果充分可靠,在对经济发展的预测上考虑国家的政策和实际状况,广东省、惠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0%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见表3。
通过表3所示计算成果可以看出,剑潭水利枢纽建成后,不仅对当地的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工程的投资建成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贡献也是较大的。
4结语
(1)当前我国正处于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必须也能够大规模发展的经济水平,这些基础设施也必将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提出了基于乘数理论的单一方程经济模型、含有滞后变量的经济模型及基于比例关系的经济增长效益评估模型三种模型,各种模型分别有不同的应用条件,需要分析实际情况进行选定。(3)以广东省惠州市剑潭水利枢纽为例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得出其对惠州市和广东省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都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统计年鉴(2001)[S].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1.
[5]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R].2001.
[6]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3)[R].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3.
水利工程效益 篇8
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较为缓慢, 只有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率, 才能切实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在我国, 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 在农村还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 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 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面较广, 水利工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 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 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财政投入资金较小, 由于农村发展较慢资金相对匮乏各村地方各级财力紧, 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
新农村建设以来, 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 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对农村政策的一度照顾, 但是我国农村发达地区较少, 农村贫困地区较多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很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 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 由于资金的关系, 工程进度很慢, 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 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 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 更使得农民积极性降低, 工程进度缓慢并且在农村难以进行下去, 导致工程施工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大有所在。
1.2 农村农田水利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对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导致效率低下, 人浮于事。再者说, 水利人员素质较低致使其效率低下, 并未达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 (区) 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 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 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 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许多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 或者并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 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 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 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1.3 新建工程难度越来越大, 造价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
并且现有工程设施尚未全部配套, 如有的灌区缺乏田间工程, 有的有灌无排、有的设施已经老化、加上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 工程效益还未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 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但是因为许多农村的资金有限, 并且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又多以民办公助为主, 建设资金较为紧张, 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形成了阻碍。阻碍了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发展。
2 加强水利工程建后的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后的管理, 我们就要从当前做起, 进行管理由于我国对“三农”政策的大力扶助,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也越发明朗, 加强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农补项目的建设管理, 提高镇、村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质量, 只有帮助农民建立小型的水利工程, 才能更好的有助于农村的发展。农田水利管理的合理运用, 才以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功效。确保项目工程的实施到位率,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已显得日趋紧迫。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2.1 建立制度, 规范管理、坚持尊章管护。
建立相关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危常关系到国计民生, 工程建成后如不妥善管理, 不仅不能积极发挥应有的效用, 而且会带来不幸和灾难。运营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是监测、维修和科学地使用。为此, 每个水利工程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 它是管理单位, 又是生产单位。一个小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往往和国民经济中的若干部门有关。为更有效地发挥工程作用和充分经济、合理、安全地利用水力资源, 必需加强协调和统一指挥。加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
2.2 加大对水利工程人员的投入, 加强对水利工程人员的素质建设, 将水利工程深入人心。
由于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 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 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本重。对于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 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促进其发展。
2.3 农村的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施落后。
在我国农村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 施工完成后, 水利工程的建立没有后期的养护, 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 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农村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 凭直观印象下结论, 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 更缺乏监测人才, 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只有加强了技术力量的培训, 才会增强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促进水利的发展。
3 提高水利工程长期效益
提高水利工程的长期效益, 才能为农田带来更大的效益。就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3.1 保证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 和工程方案相配套。
水利设施是战胜水旱灾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工具。一项水利工程能不能充分发挥灌溉作用, 首先在于工程完整, 体系健全。灌溉效益能不能持久和逐步扩大, 则在于对工程的护养得力, 管理有方。工程不配套, 当然不能充分发挥灌溉作用, 即使工程很完整, 要是没有很好的护养维修, 机能也会逐渐减退, 效益逐渐降低。兴建工程只打下了受益的基础, 管理工程才是长期受益的保证。兴建和管理都很重要, 缺一不可。
3.2 认真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体系是完整的, 水的源流是统一的, 而用水单位则是分散的, 各单位的用水时间和用水量也很不一致, 这是水利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 就是既加强统一领导, 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 又划分各单位用水管水范围, 分片包干, 分级负责。重点工程和大型灌区必须成立总的和各级管理机构, 同时成立水利代表会议, 吸收群众参加管理。领导机关和群众代表共同议订配水计划和用水规章, 在统一指挥下, 各单位按规章制度办事, 以达到计划用水、合理灌溉的目的。
3.3 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效益是目的这个目标, 在“建管并重、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方面下功夫, 彻底扭转重建轻管思想, 全面提高了水利工程效益。坚持走群管与专管相结合的路子,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 对重点工程设立专管机构实行专业化管理, 对农村水利工程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 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 提高工程效益。
摘要:与时俱进, 创新机制, 加强管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永恒主题。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 我们要以提高水利工程的长远目标来进行考虑。注重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又注重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叶会卿.水力发电过程拉制理论应用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论建筑工程安全效益 篇9
1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现场一方面是施工生产因素的集中地, 另一方面也是建筑产品形成地。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交叉作业多、施工条件恶劣等, 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总体来说,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不到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虽然施工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但是这些机构形同虚设, 根本没有承担相应的职责, 甚至个别企业的工程安全员由其他人员兼职, 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难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进而引发伤亡事故。2) 安全资料不真实。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 安全资料、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 这是组织开展施工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及排除工作的原始凭证。但是, 在实际施工中, 对于安全资料的整理工作没有得到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重视, 并且普遍认为整理安全资料主要是应付检查, 数据资料都是抄录其他工程的, 并非从各部门搜集。3) 施工现场布置、管理不到位。在设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时, 需要对安全、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确保分区的明确性, 定位的合理性。在设施分区方面, 如果不合理, 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 污染生活区等;如果现场不按照规定堆放施工材料, 容易造成材料倒塌, 进而引发伤亡事故等。
2 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为了防止发生事故,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常情况下, 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其中, 关键是对引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1) 人。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 同时也是引发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人的施工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在这里引发安全事故的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操作工人, 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操作行为不当、操作违纪违章等。
2) 物。在施工现场, 由于物的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通常是指物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里的物是指机械、物料、生产对象等, 这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情况下主要表现在:设备、工具等保养不当, 部分设备、装置出现磨损、老化, 甚至出现失灵等, 进而影响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 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施工现场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现场, 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种, 分别为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其中,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水、电、光, 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非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临时用电的布置等。
4) 管理。在施工现场, 由于管理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 主要表现为:首先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安全管理不完善主要包括技术缺陷、防范措施不合理、管理责任模糊等。其次没有安全生产保障, 安全生产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可,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常常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 人为地压缩安全支出, 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丧失应有的功能, 进而难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第三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一方面建筑工程作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缺乏安全意识, 并且人员流动性大。企业不重视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甚至放任不管,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不遵守安全操作章程、任意违章操作的现象;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 一些施工企业撤并安全管理部门, 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继续。
3 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涉及到流水作业、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等, 甚至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安全生产工作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且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以此帮助施工企业树立安全意识, 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同时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效益。
1) 人。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对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 通过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帮助其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帮助其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进一步提高安全效益。
2) 物。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力度, 大力普及安全设施应用及宣传安全技术知识等。对于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等, 需要进行经常性地保养、计划性检修, 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防止其损伤现场施工人员。
3) 施工现场环境。在施工现场高度重视文明施工管理, 对于施工材料要分门别类地堆放, 同时修建临时给排水管道和道路。搭建临时建筑时, 需要符合建筑安全使用要求, 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需要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为提升安全效益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4) 管理制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度, 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物、环境等进行改进,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四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效益。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管理实践中,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预防、控制影响安全效益的各种因素, 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根本上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韦丹特, 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 2011.
[2]卫然.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 2014.
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探讨 篇10
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业建设, 必须加强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下,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对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要。同时, 鉴于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还存在着如:配套设施差, 管理单一等问题, 因此, 职能部门加大整治力度, 从根本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其效益,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二、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需改善的问题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对农业扶植政策的出台, 以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受制于各种各管条件与因素,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问题十分突出,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方面的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 首先得益于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但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 农民群众对于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 加之经营规范性差。由此导致了水利工程浪费状况严重, 支渠漏水情况颇多等现象。可以说,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方面, 而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同样重要。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保养措施不当, 损坏不及时修理。而且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各个部门运行能力有好有坏不一致, 任意改造施工路线进程, 供水能力下降, 使用能力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在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欠缺。往往是任意取水用水而不考虑节水, 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开始恶化, 植被退化丧失, 土质下降流失, 水库内淤积严重, 而使用人员缺乏清理的设备和意识, 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 淤泥导致水库存水能力低下甚至发生事故, 存水变成水体泛滥。
(二) 资金使用量的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其基础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前提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难以发挥, 主要是各单位资金不足而没有创收能力, 设备使用能力无法充分调动, 尽管政府为了促进水利事业发展而做出财政补给, 在人力, 技术方面衣给予较大支持, 但是往往无法对症下药。导致了原本是一种优势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 国家又不能重复投资, 从而导致了工程建设的效益十分有限。
(三) 技术水平方面的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的发挥, 还需要建立在基层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低, 从而阻碍了工程效益最大化。近年来, 我国农村农田管理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农业发展规模扩展, 一些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由于技术问题而带来的欠缺往往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而间接的体现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有限的原因所在。
三、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前文中就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难以发挥的问题,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提出如下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多元化投资渠道进行筹资, 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奠定经济基础;通过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提供制度保证;从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与后期的维护。
(一) 积极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筹资渠道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 来拓宽筹资渠道。为此, 应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 放宽政策条件,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 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
(二) 逐步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解决水利工程单位的日常维护问题。自税费改革后, 基本水费取消, 不但乡村组织退出农业灌溉组织, 而且政府也没有相应的补助,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迅速陷入困境, 职工工资没有保障, 日常维护也无从谈起。要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搞活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促使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重建设, 轻管理。完善渠道运行管理制度, 做好渠道日常的运行检查和维修保障工作, 及时填筑渠堤、清除渠堤中杂草, 防止蚁穴、鼠洞等破坏, 建立灌前检查、灌中检查和灌后检查的检查制度, 按照经常检查、随时维修、正常运行的原则, 进行管理。同时, 积极落实水利法规、法律政策, 出台符合实际的工程管护制度, 齐抓共管, 促使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农田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建设效益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甚至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进程。但由于客观的因素及主观方面的影响, 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改善之处。本文从管理体制的改革、资金保障和技术保障三个方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以保证其发挥正常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捷, 张亚.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深入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王冠军, 戴向前.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 2010.
水利工程效益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科学评估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然会对其他设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具有极具广泛的功能,而且这些功能会造成重要的经济效益。那么,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觉得,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对生产领域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发展条件;其次是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提供了保障条件,这可以说对我国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就是为我国人民日常的生活也提供了许多方便和条件,这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当下在不少水利工程建设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同程度上缩减了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水利相关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水利工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管理的影响,可以说目前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水利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水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水利管理部门为了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缺乏相应和合理的考虑,比如说为了大力贯彻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务站虽然承包了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但是由于地方经济的落后和不切实际,导致后期的水利管理工程出现了严重的财政短缺问题,使得水利工程的经费出现了严重不足。因此,财政方面就缺少相应的资金预算计划,最后导致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效益的大力发挥。
二、水利工程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负面影响
水利工程作为自然环境中较为普遍的人为改造建设,就必然会遇到了建设过程中许多制约条件。比如说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环以及水资源的污染等方面的客观负面影响,这些水利工程自身原因导致的水利工程问题出现了许多制约因素,受到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些预料之外的因素必须成为水利工程管理要考虑的问题,为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的分析。
针对上述中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对水利经济效益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如何促进水利经济效益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在加强和改进水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也要针对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得水利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第一,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首先,认真贯彻法律政策的规定,使得水利管理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健全水利工程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主体工程的建设,更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注重在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中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计划,使得主体工程能够在配套设施的辅助下顺利进行。只有两者相互有序的配合才能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和投入后的严格管理。具体表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执行工程的招标管理,尽量使得招标能够公开化和公正性,防止关系人情导致的不规范行为,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第二,尽量科学规划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利工程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如上面所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生活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尽量做好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合理计划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说通过专家的科学建议,以及认真和全面的分析当地的生态条件,秉着因地制宜的观念,并且注重工程建立后期的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处理,就能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第三,借助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当地的相关产业。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更是为当地相关经济产业带来了机遇。这就需要当地人民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比如说可以发展当地的养殖业,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前景,还有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水利工程可以说是一种景观,可以利用水利环境来建立相应的旅游景点,当然还可以利用工程周围空置的地发展当地的林木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综合提高,而且有效的美化了生态环境,做到了生态与发展两不误。总之,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对当地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意义,我们要充分这一资源条件来促进水利带来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虽然说水利工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不管是人为因素还是客观条件因素等方面导致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找出最佳的改进方式以及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使得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保证了我国基础设施的更好发挥作用,才能使得我国的其他设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探讨出更适合水利发展的方法,促进水利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使得水利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提高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开创我国水利工程全面发展的美好局面,这才是我们目前应该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朱承中.关于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几点看法[J].水利科技,1987年01期.
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工程效益 篇12
1 抓好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管理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 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施工单位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也是工程效益提高的保证。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 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队伍, 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即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项目部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是履行施工全过程的骨干力量, 又是执行施工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一个好的组织机构, 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 形成组织力, 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 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 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 首先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即项目经理。选择什么人担任项目经理, 看施工项目的需要, 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领导才能、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 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 要时刻努力抓好工程管理、创造工程效益, 创建名牌工程, 为施工企业形象“贴金”。
2 抓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控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 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 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 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 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 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 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 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 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在监理协调下可以克服由建设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片面性和放任弊端;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做好质量管理活动;有利于不断的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 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 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 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同时要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 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产生的, 工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到管理状态中, 建立质量管理点, 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3 抓好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 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它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出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的制定。这是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 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建设工程投资、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机械、劳动组合、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各施工安装单位的配合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对这些综合因素要全面考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进度规划。其次要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 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在施工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离, 把进度计划布置下去, 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 确保到位。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进度的问题, 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必要时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 都会对施工工序带来问题, 都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 对偏离控制目标的要找出原因, 坚决纠正。再次要抓好整个建设项目中各安装、土建等施工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的进度搭接, 在时间、空间交叉上进行协调。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进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能否对这些单项工程之间的施工关系加以必要的协调, 将会对是否造成工程施工秩序混乱, 能不能按期完成建设工程带来直接的影响。
4 抓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 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 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 不引发事故, 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 根据施工生产特点, 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 实施责任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 例行安全检查。做到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 管生产必须抓安全, 安全融于生产之中, 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 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 缺乏全员的参与, 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 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 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只有通过安全管理, 不出现安全事故, 才能保证整个施工不被打乱, 工程效益不受影响。
总之, 一个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工程效益, 建立高效有力的施工项目组织机构, 好的管理思路和模式, 才能真正通过优质的管理创造好的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