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新品种(精选9篇)
牧草新品种 篇1
在2010年6月份召开的国家牧草品种审定会议上,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申报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细绿萍 (Azolla filiculoides Lamk) 获得通过, 成为该校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牧草新品种, 并正式命名为“龙引细绿萍 (Azolla filiculoides Lamk cv.Longyin) ”, 品种登记号为“432”。该品种可为黑龙江省及北方大部分地区畜牧业生产节约大量粮食资源, 增加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1细绿萍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细绿萍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 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在1977年从东德引进的, 与同样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的国产绿萍 (Azolla imbricate Nakai) 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在我国北方100~120 d的生长期内, 一公顷水面的细绿萍可生产鲜萍300 t以上。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的情况下, 一公顷水面的细绿萍在一昼夜可生产鲜萍6 000~7 500 kg, 是所有饲草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细绿萍萍体柔嫩多汁, 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可不经切碎或打浆处理而直接投喂给动物;细绿萍还具有很好的固氮能力和净化水质的作用。1978年1月22日, 辽宁省营口市盐碱地研究所从北京植物研究所引入营口地区, 1979年4月21日由东北农学院 (现东北农业大学) 肖文一教授从辽宁营口引入黑龙江, 与哈尔滨市畜牧局的蒋辉高级畜牧师一起在哈尔滨市畜牧局水生饲料实验站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 进行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1980年4月份开始在黑龙江全省各地迅速大面积区域试验和生产推广种植。1984年成立东北三省水生饲料协作组, 每年不定期组织协作会议1次, 全面负责东北地区细绿萍的引种试验和推广种植工作。1985年黑龙江省全省种植细绿萍总水面面积达到3 500多公顷, 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当时种植的细绿萍主要是用于养猪生产, 鲜萍直接饲喂。从1987年以后, 由于在黑龙江全省推广“利用全价饲料‘直线育肥’养猪新技术”, 使细绿萍的种植面积直线下降, 到1993年, 黑龙江省细绿萍种植面积不足30 hm2。东北三省水生饲料协作组从1986年开始自行解散, 没有再组织召开协作会议。1993年3月份东北农学院草圃被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公社养猪场建房而毁坏, 1994年4月份哈尔滨市畜牧局改制, 把位于民主公社的水生饲料实验站撤销后改建成兽药厂, 此时的细绿萍在黑龙江省面临绝种的危险, 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1994年3月份, 在肖文一老师和蒋辉高级畜牧师的建议下, 刚刚从东北农学院畜牧系 (现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硕士毕业留校任教的崔国文从哈尔滨市畜牧局水生饲料实验站取回了部分细绿萍种萍, 开始了种萍保种和研究工作, 一直坚持至今。在此期间, 分别租用或借用办公室阳台、蔬菜研究室的温室、哈尔滨热电厂鱼苗车间等地进行细绿萍保种和生产观察。1998年以后, 由于全国猪肉相对过剩,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 养猪户 (场) 又纷纷开始进行细绿萍的大面积引种和生产种植。同时随着黑龙江省养鹅规模 (2002—2009年全省每年鹅存栏量达到3 500~3 800万只) 和放养鸡 (土鸡)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细绿萍种植面积也随之迅速扩大。东北农业大学作为此时黑龙江省细绿萍保种单位, 在黑龙江省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和推广工作,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目前细绿萍每年在黑龙江省的种植总面积都保持在300~500 hm2, 主要分布在佳木斯、绥化、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和大庆等地区。同时, 在多方努力和争取下, 终于于2005年4月份, 在东北农业大学新建的全光温室内, 建设了面积300 m2永久性的细绿萍保种基地和2 000 m2的春季扩繁和科研实验研究基地, 现每年春季可向养殖户和养殖场提供种萍10 000 kg以上。原东北农学院草原教研室发展成为如今的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全面负责黑龙江省细绿萍种萍保种和生产科研工作。
2 细绿萍的特征特性
2.1 特征
细绿萍 (Azolla filiculoides Lamk) 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 单个萍体有主枝和侧枝10~20个, 向外延伸可达10~20 cm, 并能不断断裂而成新株, 进行无性繁殖;侧枝腋外生, 比茎生叶片少。叶互生或成覆瓦状, 分为同化叶和吸收叶。在分枝的基部有孢子果可进行有性繁殖。孢子果成熟时黄褐色, 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叶片上, 大孢子果长卵形, 内含一个大孢子囊, 囊内含有1个大孢子;小孢子果球形, 内含多数小孢子囊, 每个小孢子囊内含有64个小孢子。
2.2 特性
(1) 生长速度快, 产草量高。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养殖细绿萍100~120 d, 每公顷鲜萍产量可达到585~870 t, 最高可达1 050 t, 是绿萍产量的2倍以上。
(2) 抗寒性强。细绿萍在5℃时开始生长, 10℃时的繁殖率比绿萍高3倍, 在气温-8℃时, 短期也不会发生冻害而死亡。
(3) 固氮率高。在气温18~25℃条件下, 细绿萍每克鲜重固氮能力为350~400 ng/h, 比绿萍高42%。
(4) 耐盐性。细绿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在土壤含盐量为0.5%的水面上 (水深30 cm) 也不死亡, 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
(5) 集生性。在萍体密集群居条件下, 表现出比单生和散生更强的繁殖速度。
2.3 细绿萍的营养价值
细绿萍干物质含量为27.94%;干物质中各营养成分及含量分别为:粗灰分12.44%, 粗蛋白14.14%, 粗脂肪1.64%, 中性洗涤纤维57.21%, 酸性洗涤纤维40.30%。
3 细绿萍栽培技术
3.1 选池或造池
细绿萍可用现有的池沼、鱼塘、沟渠、水库、蓄水池等水面放养。只要水源充足、水层较浅而稳定、水质肥沃、积水期在90 d以上的水面都能放养。养鱼池内不可鱼萍混养, 以免种萍被鱼吃光, 或者细绿萍长满水面后造成鱼池内缺光缺氧, 不利于鱼苗生长。没有自然水面的农户, 可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造池。养2~3头猪或几十只鸡的农户, 有十几平方米的水面即够用。
3.2 清池和修造
利用自然水面养萍, 放养前要清池, 清除各种杂物并使池底平整, 保持水层深浅一致。被污染的水面, 要排出原水, 清除淤泥, 换入新水。水质瘠薄的池塘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半腐熟的厩肥2~3 t。
3.3 放萍
在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 5月上、中旬即可放萍;在华北和华中地区, 到4月中、下旬就要放萍。放萍越早, 种萍对大地环境的适应越快, 养萍期也长, 产量也高。种萍少的, 可用竹杆、草把等立桩作格, 将种萍围圈在格内, 利用其聚生性特点, 在格内加速繁殖。长满一格再扩展至另一格, 直到长满全池为止。必须用鱼塘养萍的农户, 要在7—8月份细绿萍旺盛生长期放萍, 以防放萍过早, 细绿萍生长繁殖慢, 被鱼吃光萍种。但整个鱼塘要控制细绿萍在不超过2/3的水面内增殖, 以防其密布水面, 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3.4 管理
细绿萍是喜肥植物, 要适时追肥。施用腐熟的猪、鸡粪肥, 每次每亩1 t左右。细绿萍生长期间, 要每隔10 d左右用长枝或竹扫帚拍打水面一次, 使萍体断裂, 加速生长和繁殖。
为了防止家畜喂细绿萍患寄生虫病, 养萍水要求清洁, 且萍池要远离厕所或猪圈。也不要施用没有腐熟好的粪肥。
4 越冬保种及春季扩繁
4.1 越冬保种
我国南北各地, 都要有越冬保种措施。南方冬季温暖地区, 萍种可利用自然坑池, 稍加保护就能安全越冬, 而北方冬季寒冷地区, 则要利用温室保种。各种蔬菜温室、水稻育苗温床等, 都可用来保种。保种温室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 水温不低于5℃, 维持有微弱的生长即可。寒冷地区, 温室要增设加温设备, 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若室内温度超过30℃时, 要开窗降温。室内要经常洒水, 保持湿涸, 无烟无尘。一般每隔20 d左右萍池就要换一次水。水要缓缓流出, 缓缓注入, 不要打乱萍层。在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 一般在10月中旬入室, 次年4月上旬和中旬出室, 保种期150 d左右。
4.2 春季扩繁
在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选避风向阳池面扩大繁殖, 放入种萍后用塑料薄膜盖上, 晚上用草帘覆盖保温。到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 随着温度的升高种萍迅速繁殖。到5月中、下旬, 当种萍长满全池时即可将其移到大的水面进行放养。
5 饲喂和贮存
细绿萍鲜嫩多汁, 是优良的青绿多汁饲料, 但因其稍带有腥味, 初喂时畜禽不喜食, 经训饲几天以后才喜食。喂鸡、鸭、鹅、猪最好, 喂兔和鱼也较好。可先直接喂一部分, 再用糠麸拌喂, 提高采食量。最好现喂现捞, 捞完吃完, 以防留余变质。
细绿萍也适于冻贮, 上冻时将细绿萍捞出, 剔除杂物, 装入筐篓。将筐篓一层层摆在冷凉背阴处, 使其逐渐冻透, 用时解冻饲喂畜禽。 (013)
怎样选择牧草品种 篇2
2.根据利用目的选择牧草品种 在生产中,若以收获青绿饲料为目的,应以牧草的生物产量高低作为考虑重点,选择多年生、初期生长良好、短期收获量高,且对肥效较敏感的品种,如紫花苜蓿、红三叶、串叶松香草、俄罗斯饲料菜、菊苣、鲁梅克斯等,这类牧草的鲜草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为3000~4000公斤,高者可达20000公斤以上。刈割后可用于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有些养殖场的人工草场放牧利用比较频繁,因此应优先考虑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苇状羊茅、牛尾草等。这类牧草的生物产量季节性变化较平稳,而且耐践踏,有较好的再生性。此外,可采用混播的方法,如三叶草与黑麦草混合播种,一方面可利用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黑麦草能量充足的特点,从而获得平衡的营养物质。
牧草新品种 篇3
杰宝为1年生禾本科大型草本植物, 植株高大, 成株高达3米以上。叶片宽厚, 草质好, 含糖量高。分蘖力很强, 分蘖可达20个以上。茎叶繁茂, 产量高, 再生快, 全年可刈割5~7次, 鲜草产量亩产1万公斤左右。它有明显杂交优势, 比苏丹草增产40%~50%。拔节至抽穗前粗蛋白含量达10%~12%, 适口性明显好于苏丹草。抗叶斑病, 极耐干旱, 年降雨量30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种植。既可青饲、青贮又可调制干草, 是养牛、羊、猪、鹅、兔、鱼的理想饲草, 喂奶牛效果更好, 很有发展前途, 应大力推广。对地块要求不严,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4~8月份均可播种, 但应注意地温, 最低应稳定12℃以上方可下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 亩播量1.5~2公斤, 播深2~3厘米。苗期注意中耕除草, 拔节后株高80~90厘米。可刈割利用, 如喂牛羊可长到1米以上刈割。留茬高度15厘米。每次刈割应中耕和追施尿素等, 以利再生, 提高产量。
二、外引杂交苏丹草——标兵牧草
标兵牧草是苏丹草的最新杂交组合, 具有很高产量, 充分显示出杂交优势, 亩产鲜草可达12000公斤以上。比普通苏丹草增产50%左右。在美国、阿根廷及美洲国家种植广泛, 深受欢迎。近两年引进我国, 在江苏、河北、江西、湖南、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种植较多, 是牛、羊、兔及水产渔业用的优质牧草。株高达2.5~3米, 再生快, 分蘖力极强, 叶量丰富, 草质嫩, 品质佳, 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抗旱、耐热、较耐寒、耐轻盐碱。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 各地区各种类型土壤均能生长良好。
它为光周期敏感性植物, 表现晚熟特性, 营养生长期长, 再生快, 北方可刈割3~4次, 南方可刈割6~8次, 亩产鲜草最高可达1.8万公斤。条播亩用种2公斤, 也可与豆科牧草混播, 出苗后5~8周可第一次刈割, 留茬高度高于15厘米, 其他管理同高丹草。
三、特高黑麦草
两个各具特色的优质牧草品种 篇4
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瘠、耐寒,在江西省夏季炎热干旱季节能正常越夏。再生力强,年可青刈2~3次,每667平方米(1亩)产鲜草3000~4500公斤。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据化验分析,干物质中粗蛋白10.06%、粗脂肪3.8%、粗纤维14.4%、无氮浸出物53.9%、粗灰分9.9%。花期株高112~160厘米,生育期为240~250天。是建立刈草和放牧草场的优良品种,也是各种家畜的好饲料。
牛尾草抗旱,耐湿,耐盐碱,在瘠薄土壤、排水良好的黏土、沼泽地均能生长,春、秋两季均可播种,适宜与紫花苜蓿或红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
如何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篇5
1 选择适宜牧草品种的方法
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一样, 在选择牧草品种的时候,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寒冷的地区可以选择耐寒的紫花苜蓿、黑麦草和饲用油菜等优良品种;炎热地区可以选择非洲狗尾草、苏丹草和白三叶等。
1.2 根据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 对土壤的酸碱适应性有差别。黑麦草、沙打旺、草木犀、苏丹草等适宜在碱性土壤上生长, 紫花苜蓿、白三叶等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 紫花苜蓿、沙打旺、非洲狗尾草在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 湿度大的地方可以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饲用甜菜等。
1.3 根据畜禽养殖品种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畜禽品种不同, 对牧草品种的需求也不相同。反刍家畜喜欢采食粗纤维含量高、植株粗大的牧草, 例如饲用玉米、羊草、披碱草和串叶松香草等。猪、鸡、鹅、兔等小型畜禽喜食蛋白质含量高、叶多柔嫩的牧草, 如聚合草、白三叶和红三叶等。
1.4 根据利用方式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利用方式不同, 选择种植的牧草也不一样。如果以青饲、制作干草为目的, 就要选择产量高的牧草;如果以放牧为主, 选择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 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和牛尾草等。加工草粉, 要选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高的牧草, 如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等。
1.5 根据多种牧草互补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种植牧草还要根据牧草的栽培季节和特性有计划地搭配种植多种牧草。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适合温暖的季节, 苏丹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可以在炎热的季节供草, 在寒冷的冬季可选择种植多花黑麦草、大中华冬牧草和紫云英等。
不同特性的牧草搭配种植, 常见的有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搭配混播, 由于吸收的养分不同, 且禾本科的牧草还可以利用豆科牧草提供的氮源, 产量都可以显著提高。饲喂反刍家畜, 单一的豆科牧草容易发生胀气, 混合饲喂效果则好。常用的混播组合有苇状羊茅+白三叶或紫花苜蓿, 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红三叶、草木樨+黑麦草等。
2 几种优质牧草介绍
2.1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 产量高, 每亩鲜草产量在2000~4000kg;利用年限长, 寿命长达30年之久;再生性强, 耐刈割;适口性强, 草质好, 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紫花苜蓿还有保持水土和肥田增产的作用。
2.2 黑麦草
黑麦草是优质的禾本科牧草, 此属的品种就有20多种, 一年生或者多年生, 营养丰富, 尤其是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比本地杂草高出3倍。黑麦草在温暖湿润的土壤中种植产量高, 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青饲料, 是春秋季节的良好饲草资源。
2.3 三叶草
2012年推荐种植的牧草品种 篇6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有关专家对以下5种高营养饲草给予了高度评价:
饲用玉米 (又称墨西哥玉米) 、蛋白草 (又称籽粒苋) 、油苋草 (又称皱果苋) 、氨基酸草 (又称齿缘苔苣菜) 、香槟草 (又称串叶松香草) 。
2 推荐理由
牧草新品种 篇7
1 根据畜禽养殖品种选择
不同的畜禽品种在采食特性、营养需要等方面都有差异,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哪些牧草品种适宜自己的养殖品种。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皇竹草、苏丹草、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串叶松香草等,猪、鸡、鹅、兔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此外,紫花苜蓿、黑麦草等适用于所有的畜禽,其中黑麦草也是养鱼的好饲草。
2 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
牧草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区域范围,违反自然规律种植牧草,就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力甚至不能生长。寒冷地区可选择种植耐寒的紫花苜蓿、聚合草、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籽粒苋、披碱草等;炎热的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苦荬菜等,温暖湿润的地区可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白三叶、红三叶、串叶松香草、苦荬菜、聚合草、象草等。
3 根据土壤性质选择
牧草与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密切相关,引种的牧草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地质状况,碱性土壤可考虑引种耐碱性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草木樨、苏丹草、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酸性土壤可引种耐酸性的串叶松香草、白三叶等;贫瘠的土壤可引种耐贫瘠的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无芒雀麦、碱草等;土壤湿度大的可选种白三叶、红三叶、草木樨、披碱草等,但不适宜种植紫花苜蓿、羊草、聚合草等。
4 多种牧草互补性选择
一是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可利用豆科牧草根瘤菌提供的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牧草的产量。同时,在饲养反刍家畜时还可防止因采食单一豆科牧草而发生臌气病。常用的混播有:苇状羊茅+白三叶或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苏丹草+红三叶、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等。二是不同生长季节的牧草搭配选种,可实现长期供草,在温暖的春季可选择利用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在炎热的夏季可选择利用苏丹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在寒冷的冬季可选择利用冬牧-70黑麦,或青贮饲料及干草。
5 大力发展蕉藕种植
牧草新品种 篇8
1 品种特征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草本植物, 植株丛生, 株型直立高大, 根深叶茂。一般每株有效分蘖可达40~50个, 经多次刈割或在肥水条件充裕的高产栽培条件下, 有效分蘖可成倍增加, 高则80个以上。每个分蘖茎节约有15~20个节间, 叶片互生、披针形, 叶长60~120 cm, 叶宽4~6 cm, 叶色较浓绿, 质地柔软。
2 产量表现及再生能力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本所试验地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进行龙牧引1号与矮象草、杂交狼尾草品种比较试验, 测产结果表明, 龙牧引1号的鲜草产量达131 340.0~139 672.5 kg/hm2, 较矮象草增产20.3%~23.5%, 差异十分明显;比杂交狼尾草单产提高4.1%~6.5%, 产量表现相当。龙牧引1号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225 t/hm2。且再生能力强, 每次刈割后基部饱满的腋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2~3 d就能萌发, 再生萌发速度明显快于前2个对比品种, 高温高湿条件更有利于其再生生长。
3 营养品质及适口性
龙牧引1号牧草叶量丰富, 叶质鲜嫩, 不仅粗蛋白含量高而且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可替代部分精料, 能减少精料的用量并降低成本。2006—2007年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猪场试验, 龙牧引1号牧草经过打浆后, 其质地柔软, 适口性好, 配以精饲料喂养生猪, 比用杂交狼尾草喂养可提高青饲料的利用率和生猪的采食率。其营养品质经检测分析表明, 营养品质中关键指标牧草粗蛋白含量, 龙牧引1号的粗蛋白14.36%, 比杂交狼尾草高出5.6%。
4 适应性及抗病虫害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可适应于砂壤土、红黄壤土等多种类型土壤, 在闽西山地、旱田均可种植, 但以土层深厚、保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经近几年试种均无病虫害发生。
5 饲喂母猪的效果
试验地点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殖场内进行, 试验母猪为2~8胎长大二元母猪, 哺乳期28 d, 实行以周为单位同时断奶, 断奶母猪按周随机饲养在空怀舍, 每栏3~8头, 并按断奶先后顺序依次设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由此循环往复, 每组设计3次重复。参试母猪 (配种) 共70头次, 其中分娩母猪60头次,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分娩率提高2.01%~3.21%, 窝产仔数增加0.75~1.25头, 窝产活仔数增加0.85~1.40头。其中试验Ⅱ组的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Ⅰ组的分娩率、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
6 饲喂菜猪的效果
龙牧引1号牧草饲喂生猪的采收期应控制在株高100~130 cm时最为适宜, 牧草刈割后打浆, 配以精饲料直接投喂, 2次/d。饲喂菜猪试验结果如下:体重35 kg以内的菜猪, 体内各部分的功能不完善, 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很不健全, 抵抗力弱, 对各种营养需求都十分迫切, 对蛋白质、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更甚, 此阶段一般以精饲料为主, 不喂青饲料。体重达35 kg以上的菜猪, 体内各部分的功能已完全正常, 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 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增强, 抗逆性、适应性大大提高, 增长速度快。此时, 每天每餐喂1~2 kg左右鲜牧草配以精料, 直至出栏。
菜猪喂养青饲料, 每头每天可节省精料0.25 kg, 按市价精料2.4元/kg计算, 每头每天可节约成本0.6元。菜猪喂养青饲料后, 肉质具有香、甜、嫩, 口感极佳。
7 高产栽培技术
7.1 建园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的缓坡地或田地作为生产基地。如能选择在畜禽牧场周围, 利用畜禽粪便进行生态栽培则较为理想[3]。种植前应进行全面清园, 清除杂草, 修整好运输机耕道路、田畔等。
7.2 整地开沟
种植前应碎土整地, 深翻土开好沟系, 特别对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更要开好排水沟。
7.3 扦插定植
定植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以气温基本稳定在12℃以上就可进行, 一般从2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秋植宜于9—10月进行。种植时选取带芽成熟茎节进行斜插或平埋。密植规格30~50 cm×50~80 cm。用种量约1 500 kg/hm2。
7.4 合理施肥
用腐熟的猪、鸡、鸭、牛粪30~45 t/hm2作基肥。定植后15~25 d进行第1次追肥, 用复合肥150~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 每次刈割后追施化肥, 用量与第1次相当, 具体应视土壤肥力状况及生长量而定。
7.5 田间管理
主要是分苗期、生长期和越冬期管理。苗期因苗架小, 又正值温暖多雨季节, 应以防除草害和攻苗架为主;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施肥促进早发。进入生长期后生长量大, 对肥水的需求大大增加, 此时应保证肥料、水分的供应, 尤其是每次刈割后应及时予以补充[4]。越冬期主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以老蔸留茬越冬, 用干稻草或刈割晒干的牧草覆盖在蔸口上, 也可用塑料地膜或培土覆盖。
7.6 间种轮作
用印度豇豆、金花菜 (南苜蓿) 、多花黑麦草等豆科或其他禾本科牧草进行间种轮作。
7.7 收获和利用
龙牧引1号主要以茎叶刈割青饲为主, 刈割时期依饲喂畜禽而定。饲喂牛、羊等大型牲畜可待生长至150 cm左右刈割, 用作生猪饲喂可在120~150 cm刈割, 用作饲喂兔、鱼宜在80~100 cm草质幼嫩时刈割。一般刈割供草时期从5月中旬 (第1年) 至12月上旬 (第2年开始供草会提早1个月) , 1年可刈割4~5次以上 (饲喂兔、鱼等小型草食动物刈割次数可增多) 。有条件的可进行干草调制或调配青贮利用, 以调节供草高峰与牲畜饲喂的矛盾。刈割后留桩高度要适宜, 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再生和产量, 适宜的留桩高度为离土面5~10 cm。每次刈割后要进行中耕施肥。
参考文献
[1]万国栋.河西走廊东部野生禾本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J].草业科学, 2002, 19 (4) :22-24.
[2]吴韬, 岳献瑜, 刘菊珍.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利用[J].养殖与饲料, 2006 (11) :40-41.
[3]赵明坤, 罗天琼, 陈燕萍, 等.野生禾本科牧草利用方式初探[J].四川草原, 1997 (2) :20-23.
几个冬种牧草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篇9
关键词:牧草,冬种,比较试验
燕麦、黑麦草、小黑麦是南方种植较普遍的冬季牧草品种, 其茎叶柔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可用于青刈、调制干草或作青贮,是畜禽鱼最好的蛋白青饲料。江西约有冬闲田80多万hm2,潜力巨大,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冬季饲草生产,将极大地丰富我省饲草供给,通过种草养畜,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畜牧业水平。本试验主要为探讨、筛选适合我省冬季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南昌市以北10km江西省草地工作站(北纬28°27′,东经115°55′)。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60m, 年均气温17.5℃,≥10℃年积温5 579.4℃,夏季8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40.2℃,冬季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低气温-9.3℃;年均降水量1 598mm, 50%集中在4~6月,7、8、9月高温少雨,常常伏旱连秋旱。无霜期270~290d。试验地为酸性红壤土,开垦20余年,土壤肥力较差,9月机耕整地,一犁二耙。土壤含有机质2.13%、全氮0.101%、全磷0.078%、全钾10.5%、速效氮150.03mg/kg、速效磷55.51mg/kg、速效钾39.17mg/kg, pH值4.62。
1.2 供试品种
艾温燕麦(本站收获)、天鹅03206燕麦(百绿公司提供)、锋利18403燕麦(百绿公司提供)、赣选1号黑麦草(本站收获)、中饲828小黑麦(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个处理(品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5=10m2。艾温燕麦、天鹅03206燕麦、锋利18403燕麦、赣选1号黑麦草于2006年9月21日播种,中饲828小黑麦于2006年11月6日播种(9月21日播种未出苗,后补播)。各小区留出一部分作物候期观察。
基肥施用45%复合肥600kg/hm2。,条播,行间距30cm,适时刈割测产,留茬高4~6cm,各品种的刈割时间见表1。每次刈割后追施尿素150kg/hm2,同时进行中耕除杂。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物候期是品种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牧草能否在某地完成其物候期,反应该品种是否适应该地区气候,能否繁衍生长的生理指标。由表2可知,各品种均能正常完成其生育期,其中赣选1号黑麦草生育期最长,达245d, 燕麦为227~232d,品种间差异不大,中饲828小黑麦由于是补播的,出苗期晚36d,其生育期只有196d。
2.2 鲜草产量
在5个牧草品种中,从总产量来看,赣选1号黑麦草产量最高为103 325 kg/hm2,与天鹅03206燕麦、锋利18403燕麦和中饲828小黑麦比较达显著差异(P<0.05),艾温燕麦次之。中饲828产量最低,仅为44 250 kg/hm2。从刈割时间来看,3个燕麦品种刈青较早,可在12月中旬供青,比赣选1号黑麦草提早2个月,产量以艾温燕麦较高为13 425kg/hm2,至2月下旬第2次刈割时艾温燕麦产量达60 325 kg/hm2,占总产量的1/3,表现了很好的冬季供青优势,而赣选1号黑麦草供青主要在2~5月。中饲828小黑麦也属冬性较强的品种,可能是由于补播出苗时间晚,影响生长性能,所以产量偏低。(见表3)
(kg/hm2)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间差异显著(P<0.05)
2.3 刈割后各品种分蘖数
牧草分蘖力是衡量其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刈割时期其分蘖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产量高其分蘖数也多。
3 小结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从产量和综合性状分析,在我省冬季种植的牧草品种可主选赣选1号黑麦草和艾温燕麦,2个品种产量分别达103 325 kg/hm2和91 950 kg/hm2。以解决春季青料为主,土地空闲期长,适宜种植赣选1号黑麦草;以解决冬季青料为主,土地空闲期短,适宜种植艾温燕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