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引种

2024-09-19

牧草引种(共6篇)

牧草引种 篇1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应大庆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 试验测定了18个豆科牧草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茎叶比、生长速度以及生产性能等。结果表明:草原1号、公农1号、龙牧801、龙牧803、甘农大叶苜蓿和龙牧806苜蓿表现较好, 优于其他品种, 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推广种植。

关键词:豆科牧草,苜蓿,松嫩草原,比较试验

大庆市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 拥有天然草原面积68.93万hm2,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为了避免引种的盲目性, 2007—2009年引进国内外18个豆科牧草品种, 在大庆市大同区进行试验观测, 以便筛选出适应大庆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良的豆科牧草, 旨在为该地区建植高产优质的草地、发展草业、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选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镇天然草原, 地处北纬46°22′, 东经124°84′, 海拔137 m,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 冬季严寒, 少雪, 多西北风;春季干旱, 少雨, 多大风;夏季高温, 多雨, 光照足, 多南风;秋季温凉, 晴天多。年平均气温为3.8 ℃, 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 883 ℃,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10 h。年平均降水量为430 mm, 多集中在5 — 9月份 (约占75%) 。无霜期为150 d左右。盐土和碱土分布在草原内, 重盐碱土呈斑状分布, 植被稀少, 有的是不毛之地, 土壤pH值在8.2以上。

1.2 供试材料 (见表1)

1.3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为7.2 m2 (4 m×1.8 m) , 6行区, 行距30 cm, 随机区组排列, 区组间留观察道1 m, 重复3次。播种前翻耙草地, 人工划区平整地面。2006年5月30日播种, 播种量为15 kg/hm2, 播种深度为2~3 cm, 播后镇压。试验期间根据杂草和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严防人畜危害。

1.4 测定项目

注:肇东苜蓿为对照。

1.4.1 物候期

在出苗期、返青期、现蕾期、开花期、

结荚期和成熟期观测和记载日期。

1.4.2 越冬率

从播种第2年开始, 每年4月15—30日, 在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 m样段, (重复3次) 测定翌年返青植株数与越冬前总植株数之比, 即为该苜蓿品种的越冬率。

1.4.3 生长速度

每年6月下旬和8月上旬, 在固定样方内选10个植株测定生长速度。每隔15 d测定1次株高, 每次刈割后测定再生株高度。

1.4.4 茎叶比

在每次初花期刈割后取0.25 kg样品, 茎、叶分开, 测鲜重和干重, 计算茎叶比。

1.4.5 产草量

在现蕾期至初花期, 全区刈割后测定鲜草产量, 每茬草取1 kg样品风干后, 折算干草产量。

1.5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的分析由SAS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牧草物候期及相关性状 (见表2)

注:出苗期在2007年, 返青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在2008年。同列数据肩注字母相邻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间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于2007年5月30日播种, 引种的豆科牧草中除澳大利亚苜蓿、野豌豆、二色胡枝子、紫穗槐4个品种出苗较晚外, 其余14个品种于6月6日全部出苗。豆科牧草播种当年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能达到开花期, 但不能结实, 其他均处于初花或营养生长阶段。返青期在4月20—28日, 其中三得利和绿苜1号苜蓿于4月28日返青, 其余的均在4月28日之前返青;现蕾期在5月20—28日, 其中三得利、甘农大叶和绿苜1号苜蓿于5月28日现蕾, 其余品种均在5月22日之前现蕾;开花期在6月20—28日, 其中野豌豆、三得利和绿苜1号苜蓿于6月28日开花, 其余品种均在6月20日之前开花;除沙打旺成熟期较晚 (8月25日) 以外, 其余参试牧草的成熟期均在8月1—10日, 品种间差异不大。

2.2 越冬率

越冬率以龙牧801和龙牧803苜蓿为最好, 二者的越冬率分别为95.34%和90.00%。其他越冬率较好的有龙牧806苜蓿、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 它们的越冬率均在86.70%以上。在盐碱草原上越冬率和适应性以澳大利亚苜蓿、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为最差, 第2年春返青极少, 越冬率在10%以下。参试的牧草越冬率在80%以上者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在松嫩盐碱草原上生长发育表现良好。

2.3 生长速度

豆科牧草的生长速度与其生长能力和产草量密切相关。从表2可见, 参试的18个豆科牧草日均增高0.79~1.33 cm, 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是草原1号、龙牧801苜蓿, 生长速度分别为1.33, 1.31 cm/d;其他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有公农1号苜蓿和敖汉苜蓿, 生长速度均为1.29 cm/d。生长速度除本身的特性外, 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很大, 2009年春天持续干旱超过40 d, 第1茬草生长速度较慢, 平均日增高0.92 cm, 年均日增高1.10 cm, 致使不同刈割次数和年度间生长速度表现差异很大。

2.4 茎叶比

牧草的茎叶比与其质量密切相关, 参试牧草茎叶比值在1.12~1.52之间, 茎叶比值高的草种质量相对比较差。野豌豆、龙牧801苜蓿茎叶比值较低;甘农大叶和肇东苜蓿茎叶比也较低, 均为1.20, 与公农1号苜蓿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与敖汉、龙牧806苜蓿、草原1号苜蓿和沙打旺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参试苜蓿草种的茎叶性状均好于沙打旺。

2.5 产草量 (见表3)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松嫩盐碱草原上, 对18个豆科牧草进行3年的产草量测定, 结果澳大利亚苜蓿、紫穗槐和二色胡枝子3个草种因第2年越冬率极低、产草量也低而被淘汰。

草原1号苜蓿产草量最高, 每公顷平均产干草7 033.3 kg, 较其他参试的草种增产813.6~5 609.6 kg, 即增产13.1%~394.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草原1号苜蓿与新疆大叶苜蓿和野豌豆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与新牧1号苜蓿、绿苜1号苜蓿和三得利苜蓿、沙打旺相比差异显著 (P<0.05) 。其他表现较好的为公农1号苜蓿、龙牧801苜蓿和龙牧803苜蓿, 每公顷平均产干草6 095.2~6 219.7 kg, 产草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甘农大叶苜蓿也较新疆大叶苜蓿增产 (P<0.05) 。野豌豆为野生草种, 产草量较低, 可进一步驯化为栽培草种。

3小结

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对18个参试牧草品种进行了3年的引种筛选试验, 由物候期、越冬率、生长速度、茎叶比、产草量等5个方面的综合测定结果可见, 草原1号、公农1号、龙牧801、龙牧803、甘农大叶、龙牧806苜蓿表现较好, 适应性强, 抗寒、耐旱、耐盐碱, 在盐碱草地上能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牧草引种 篇2

一、引种基本情况

1. 品种来源

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10个 (表1) 。

2. 引种地点及气候条件

选择义县、昌图两个试验区。义县试验区位于义县地丈寺乡水泉沟村, 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7.9℃, 有效积温3400℃, 年平均降水量580毫米, 无霜期150天, 初霜期10月10日, 终霜期4月25日, 年日照时数2848小时;试验区地势平坦, 土壤类型为棕壤土, 前茬作物为玉米。昌图试验区位于昌图县满井镇红山水库, 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6.7℃, 有效积温2943.2℃, 年降水量655毫米, 无霜期155天, 初霜期9月26日, 终霜期4月27日, 年日照时数2930小时;试验区地势平坦, 土壤类型为棕壤土, 前茬作物为玉米。

3. 引种过程

两试验区总面积1200平方米, 试验区总面积900平方米, 保护行和作业路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每个试验区试验面积、试验处理、小区规格等均一致。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共10个处理, 随机排列。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共30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15平方米, 规格为5米×3米。保护行种植敖汉苜蓿。播种时间分别为5月7日和12日, 条播, 行距30厘米, 播深2厘米, 人工播种, 踩格子, 浅覆土, 然后镇压。每小区播种10行, 播种量按900克/亩计算, 每小区播种量20.2克。生长季节进行常规田间管理。每亩施种肥磷酸二铵10公斤, 每个试验小区每次刈割3~5天后追施500克豆科复合肥。中耕除草2次, 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和定苗。每年刈割2~3茬, 刈割时间为初花期。在刈割时进行全区刈割, 现场称量鲜重, 在第1次重复的每小区各留取1公斤鲜样, 经自然风干后测定风干重, 计算鲜干比。刈割的同时对牧草株高、密度测定。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应不晚于早霜来临前20~30天。每年返青后测定返青率。

二、引种结果

1. 株高

结果见表2。义县试验区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巨人苜蓿、三得力苜蓿、苜蓿王和皇后苜蓿, 初花期刈割株高均在47厘米以上;昌图试验区表现较好的有W L 2 3 2 H Q苜蓿、飞马苜蓿、皇后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 初花期刈割株高均在51厘米以上。综合两试验区, 表现较好的品种有WL232HQ苜蓿、飞马苜蓿、皇后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 植株生长健壮, 生长势强, 丰产潜力大。受降水量影响, 昌图试验区株高明显高于义县试验区。

单位:厘米

单位:公斤

单位:公斤

2. 鲜草产量

结果见表3。义县试验区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飞马苜蓿、苜蓿王、皇后苜蓿和三得力苜蓿, 初花期刈割鲜草产量分别为每亩722、674、666.3和651.7公斤;昌图试验区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皇后苜蓿、阿尔冈金苜蓿、飞马苜蓿和WL232HQ苜蓿, 初花期刈割鲜草产量分别为每亩2370、2357、2326和2313公斤。综合两试验区, 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飞马苜蓿、皇后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WL232HQ苜蓿, 初花期刈割鲜草产量平均为每亩1524、1518、1485.9和1460.2公斤, 且植株生长繁茂, 生长势强, 增产效果明显。受降水量影响, 昌图试验区鲜草产量显著高于义县试验区。

3. 干草产量

结果见表4。义县试验区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飞马苜蓿、三得力苜蓿、苜蓿王和皇后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草产量分别为每亩209.4、202、185.4和179.9公斤;昌图试验区表现较好的有飞马苜蓿、阿尔冈金苜蓿、皇后苜蓿和WL232HQ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草产量分别为每亩516.7、507.7、492.7和480.9公斤。综合两试验区, 干草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飞马苜蓿、阿尔冈金苜蓿、皇后苜蓿和三得力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草产量平均为每亩363、339.9、336.3和324.9公斤。

4. 干鲜比

结果见表5。义县试验区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三得力苜蓿、飞马苜蓿、龙苜806苜蓿和敖汉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鲜比分别为0.31、0.29、0.285和0.285;昌图试验区表现较好的有三得力苜蓿、飞马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敖汉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鲜比均为0.22。综合两试验区, 干鲜比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三得力苜蓿、飞马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敖汉苜蓿, 初花期刈割干鲜比平均为0.27、0.26、0.25和0.25;不同试验区干鲜比不同, 义县试验区高于昌图试验区。

三、引种结论

松嫩盐碱草原禾本科牧草引种试验 篇3

关键词:禾本科牧草,松嫩平原,比较试验

松嫩平原现有草原187万hm2, 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 草原构成了该区生态环境的主体, 草业、畜牧业也是当地主要优势产业之一, 但长期以来, 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剧增, 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干扰强度日益增大, 毁草开荒、以粮挤牧、垦建失调、草地负载过重、环境污染等致使该区草原逆行演替加剧, 草原退化、盐碱化、沙化问题严重, “三化”面积已达松嫩草原面积的84.9%, 草原“三化”的治理已迫在眉睫。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草原休 (禁) 牧、退耕还草、治理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 人工草地面积逐年增加, 但由于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禾本科牧草品种较少、混杂、管理不当等原因, 致使人工草地产草量低, 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2007—2009年引进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 在大庆市大同区进行试验, 以便筛选出适应松嫩平原自然条件的优良禾本科牧草, 为该区建植高产、优质的草地, 发展草业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选在大庆市大同区高台镇天然草原, 地处北纬46°22', 东经124°84', 海拔137 m,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 冬季严寒, 少雪, 多西北风;春季干旱, 少雨, 多大风;夏季高温, 多雨, 光照足, 多南风;秋季温凉, 晴天多, 气温逐渐降低转冷。年平均气温为3.8℃, 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 883℃,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10 h, 年平均降水量为430 mm, 多集中在5—9月份 (约占75%) 。无霜期150 d左右。盐土和碱土分布在草原内, 重盐碱土呈斑状分布, 植被稀少, 有的是不毛之地, 土壤p H值在8.2以上。

1.2 供试材料

引种筛选试验共选用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2], 分别是羊草 (野生)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星星草 (野生) [Puccinellia distans (L.) Parl.]、无芒雀麦 (北京) (Bromus inermis Leyss.) 、披碱草 (北京) (Elymus dahuricus Turcz.) 、国产冰草 (内蒙古) (Agropyron desertorum Schult.) 、G1-120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 Turcz.) 、04-16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cv.Neimeng) 、03-3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G3.41.74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 和02-16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

1.3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7.2 m2 (4 m×1.8 m) , 6行区, 行距30 cm, 随机区组排列, 区组间留观察道1 m, 重复3次。播种前进行翻耙草地, 人工划区平整地面。2007年5月30日人工开沟播种, 根据品种不同播种量分为15, 25, 35, 45 kg/hm2, 播种深度2~3 cm, 播后镇压。试验期间根据杂草和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 严防人畜危害试验草地。

1.4 测试项目

1.4.1 物候期观测

在返青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观测和记载物候期, 取4 m长样段按测定标准进行[3]。

1.4.2 越冬率的测定

从播种第2年, 每年4月15—30日在小区选择有代表的长1 m的样段 (3次重复) , 测定翌年返青植株数与越冬前总植株数之比, 即为该品种的越冬率。

1.4.3 生长速度测定

在每年6月中旬和8月下旬在固定样方内选10个植株测定生长速度。每隔15 d测定1次株高。同时在每次刈割后测定再生株高度, 重复3次。

1.4.4 茎叶比测定

在每次刈割后取0.25 kg样品, 茎叶分开, 测鲜、干质量, 确定茎叶比。

1.4.5 产草量测定

在抽穗期至初花期, 全区刈割后测定鲜草产量, 每茬草取1 kg样品风干后折算干草产量。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由软件SAS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牧草物候期 (见表1)

于2007年5月30日播种, G1-120披碱草、04-16蒙古冰草的出苗期为6月10日。披碱草 (北京) 、03-3无芒雀麦、G3.41.74无芒雀麦、02-6披碱草的出苗期为6月12日。羊草 (野生) 、国产冰草 (内蒙古) 、无芒雀麦 (北京) 和星星草 (野生) 的出苗期为6月20日, 星星草 (野生) 因为气候干旱出苗较少。从禾本科牧草播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看, 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能达到开花期, 但不能结实, 其他均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牧草的返青期在4月15—20日, 其中羊草 (野生) 、G1-120披碱草、04-16蒙古冰草3个品种返青较早, 于4月15日返青, 其余的均在4月20日返青。抽穗期在6月5—15日, 星星草 (野生) 和羊草 (野生) 的抽穗期较晚分别在6月15日和6月10日, 其余品种均在6月8日之前抽穗;开花期在6月25日—7月6日, 其中无芒雀麦 (北京) 、03-3无芒雀麦、G.3.41.74无芒雀麦于7月6日开花, 其余品种均在6月28日之前开花。除星星草成熟期较早以外, 在7月20日, 其余参试草种的成熟期在8月5—10日之间, 品种间差异不大。

2.2 越冬率 (见表1)

越冬率以羊草 (野生) 、星星草 (野生) 、G1-120披碱草和国产冰草 (内蒙古) 最好, 越冬率为100%;越冬率较好的品种还有02-16披碱草、披碱草 (北京) , 越冬率分别为99.0%和96.7%;在盐碱草原上越冬率最低是04-16蒙古冰草, 越冬率为86.2%;其余的3个品种越冬率在90.0%~91.7%之间。参试的牧草越冬率均在85%以上, 表明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在松嫩盐碱草原上生长发育表现良好。

2.3 茎叶比 (见表1)

牧草的茎叶比与其质量密切相关, 参试牧草茎叶比在1.21~3.12之间, 茎叶比值高的草种质量相对比较差, 参试的禾本科草中以无芒雀麦草属的3个品种的品质好于其他品种, 茎叶比在1.21~1.64之间;以星星草茎叶比最大, 为3.12;其余品种的茎叶比在2.22~2.63之间。

2.4 生长速度

禾本科牧草产量测定结果见表2。

注:显著性测定的α=0.05列中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α=0.01列中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含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禾本科牧草的生长速度与其生长能力和产草量密切相关。从表2可见, 参试的10个禾本科牧草日均增高0.79~1.35 cm, 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是披碱草属的3个品种, 02-16披碱草、G1-120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 日均增高分别为1.35, 1.33, 1.26 cm;其次, 生长速度表现较好的为G3.41.74无芒雀麦、无芒雀麦 (北京) 和04-16蒙古冰草, 日均增高1.06, 1.02, 1.01 cm。其余4个品种日均增高0.79~0.97 cm, 其中星星草 (野生) 的生长速度最低, 日均增高0.79 cm。生长速度除本身的特性外, 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很大, 2009年春天持续干旱40 d以上, 牧草生长前期速度较慢, 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生物产量。

2.5 生产性能

参试草种产草量的高低决定其生产性能的好坏, 也对其取舍起着重要作用。从3年产草量的测定结果可见, G1-120披碱草产量最高, 平均每公顷产干草5 812.2 kg, 每公顷比其他9个品种增产干草889.1~3 295.1 kg, 即增产18.09%~130.91%, 差异显著 (P<0.01) ;其次为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2个品种, 平均每公顷产干草4 923.1, 4 914.1 kg, 二者比03-3无芒雀麦、无芒雀麦 (北京) 、国产冰草 (内蒙古) 、羊草 (野生) 、星星草 (野生) 分别增产686.1~2 406.0 kg和784.9~2 397.0 kg, 即增产19.23%~95.59% (P<0.01) 和19.01%~95.23% (P<0.01) , 二者与G.3.41.74无芒雀麦差异显著 (P<0.05) ;04-16蒙古冰草、G.3.41.74无芒雀麦、03-3无芒雀麦、无芒雀麦4个品种与国产冰草 (内蒙古) 、羊草 (野生) 和星星草 (野生) 差异显著 (P<0.01) ;国产冰草 (内蒙古) 和羊草 (野生) 的产草量也显著高于星星草 (野生) 的产草量 (P<0.05) ;以星星草 (野生) 产草量为最低, 每公顷平均产干草2517.1 kg,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9个品种。综上所述, G1-120披碱草、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04-16蒙古冰草和G.3.41.74无芒雀麦这5个品种表现较好, 能获较高的产草量, 可在黑龙江省松嫩盐碱草原上推广种植。

3 结论

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对10个禾本科牧草品种进行了3年的引种筛选试验, 由生育期、越冬率、生长速度、茎叶比、生产性能5个方面的综合测定结果可见, G1-120披碱草、02-16披碱草和披碱草 (北京) 、04-16蒙古冰草和G.3.41.74无芒雀麦这5个品种表现较好, 适应性强, 抗寒, 耐旱, 耐盐碱, 在盐碱草地上种植能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草原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2]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9.

牧草引种 篇4

1 材料与方法

2011年5-10月, 在都兰县西部巴隆乡伊克高里地区, 对短芒老芒麦、吉林老芒麦、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弯穗大麦草、多叶老芒麦、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9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进行区域选育试验。

试验期间, 灌水2次。按产草量、产籽量分别进行测产分析。产草量在开花初期测产, 只进行1次测产, 留茬10 cm, 试验区域无再生草。

产量统计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 (邓肯氏法) 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9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测产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 短芒老芒麦的平均产草量最高, 然后依次为吉林老芒麦、多叶老芒麦、贫花鹅观草、短柄鹅观草、垂穗披碱草、弯穗大麦草、糙毛鹅观草和无芒雀麦。短芒老芒麦的平均产草量极显著高于无芒雀麦 (P<0.01) , 显著高于糙毛鹅观草、弯穗大麦草和垂穗披碱草 (P<0.05) , 但与吉林老芒麦、多叶老芒麦、贫花鹅观草、短柄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差异不显著 (P>0.05) ;吉林老芒麦的平均产草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 (P<0.05) 。

由表1还可见, 吉林老芒麦的平均产籽量最高, 然后依次为短芒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弯穗大麦草、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和无芒雀麦。吉林老芒麦的平均产籽量极显著高于弯穗大麦草、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和无芒雀麦 (P<0.01) ;短芒老芒麦的平均产籽量极显著高于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和无芒雀麦 (P<0.01) , 显著高于弯穗大麦草和短柄鹅观草 (P<0.05) ;垂穗披碱草和多叶老芒麦的平均产籽量极显著高于无芒雀麦 (P<0.01) ;弯穗大麦草和短柄鹅观草的平均产籽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 (P<0.05) ;吉林老芒麦、短芒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多叶老芒麦之间, 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弯穗大麦草、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和贫花鹅观草之间, 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和无芒雀麦之间, 平均产籽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kg/667m2

3 讨论

短芒老芒麦和吉林老芒麦在柴达木地区的适应性 (主要是抗旱性) 较其他牧草强, 产草量高 (分别为1 101.16和802.21 kg/667m2) , 产籽量也很高 (分别为109.18和112.79 kg/667m2) 。因此, 在柴达木地区建立人工草场, 短芒老芒麦和吉林老芒麦是较理想的优良牧草;其他7种牧草的适应性一般, 其中无芒雀麦的适应性较差且产量较低, 不宜在柴达木地区推广。

摘要:为加快发展柴达木盆地畜牧业生产, 引进短芒老芒麦、吉林老芒麦、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弯穗大麦草、多叶老芒麦、短柄鹅观草、糙毛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9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都兰县西部的巴隆乡伊克高里地区进行区域试验。结果发现, 短芒老芒麦和吉林老芒麦在柴达木地区的适应性 (主要是抗旱性) 强、产草量高且产籽量也很高, 是柴达木地区建立人工草场较理想的优良牧草。

牧草引种 篇5

西藏很多地区均已开始了优质牧草的引种工作,并且已经筛选出适宜西藏种植的优良品种[3]。但在西藏羊八井高海拔地区( 4 600 m) 还未见相关的引种试验报道。西藏羊八井优质牧草资源缺乏,冬春季饲草不足已经成为限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试验选择已经在青藏高原成功种植的优质饲草品种在西藏羊八井地区弃耕地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的优良饲草资源,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位于北纬30°01'、东经90°05',海拔4 600 m。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草原类型,气候类型属于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6 ℃,≥10 ℃ 日数达100 d,年平均降水量为500 mm,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为藏嵩草( Kobresia tibetica) 。羊八井人工草地的土壤养分见表1。

2 材料与方法

2. 1 供试草种

试验共引种5 种牧草,均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来源见表2。

2. 2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面积为2 m × 3 m,小区间隔1 m,小区随机排列,设3 个重复。播种方式为条播,南北向排列,行距为30 cm,覆土深度为3 ~ 4 cm。2013 年5 月21 日播种,出苗后人工除杂草2 次,药剂灭鼠2 次。

2. 3 取样与测定项目

在牧草生长期内,每月测定牧草的生长高度。牧草产量测定方法: 仅在牧草收获期刈割称重1 次,在各小区随机取1 m × 1 m的样方,重复3 次。样方内牧草齐地面刈割,样品自然风干后放入65 ℃ 烘箱中烘干12 h,称风干重,干物质以105 ℃ 烘干2 h后的重量为准。对牧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4],粗灰分采用灼烧法测定( 马福炉500 ℃灼烧2 h) ; 粗蛋白采用凯氏定氮法用FOSS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 牧草纤维含量采用范氏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法用ANKOM220 纤维分析仪测定,样品在中性洗涤剂( 3%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中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 NDF) 。

2.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8. 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牧草生长高度的变化( 见图1)

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5 种牧草生长高度也逐渐增加。在7 月29 日之前5 种牧草的生长高度差异不明显,在8 月27 日测定时小黑麦的生长高度达到了84. 83 cm; 而青引2 号燕麦和青稞昆仑13 分别为65. 94 cm和63. 94 cm; 青海甜燕麦和青稞北青3 的生长高度较低,分别为42. 17 cm和35. 33 cm。

在9 月16 日,小黑麦和青引2 号燕麦生长高度增加幅度较大,较8 月27 日分别增加了30. 83 cm和39. 28 cm; 青稞昆仑13 的生长高度较8 月27 日仅增加了0. 50 cm,变化不大; 青海甜燕麦和青稞北青3生长高度较8 月27 日也增加不大,分别增加了7. 17 cm和1. 68 cm。收获时牧草高度最高的为小黑麦,达到115. 67 cm; 其次为青引2 号燕麦,达到105. 22 cm; 青稞昆仑13 生长高度达到64. 44 cm; 青海甜燕麦生长高度达到49. 33 cm; 青稞北青3 生长高度最低,为37. 01 cm。

3. 2牧草产量、鲜干比( 见表3 ) 及营养成分( 见表4)

注: 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引进的5 种牧草产量差异也较大,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在5 种牧草中最大,达到了935. 00 g /m2,显著高于其他4 种牧草( P < 0. 05) 。青引2 号燕麦的干草产量达到了621. 67 g /m2,显著低于小黑麦( P <0. 05) ,但显著高于其他3 种牧草( P < 0. 05 ) 。青海甜燕麦和青稞昆仑13 干草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 > 0. 05) ,二者显著低于青引2 号燕麦( P <0. 05) 。青稞北青3 的干草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4种牧草( P < 0. 05) 。5 种牧草干草产量的大小顺序是小黑麦> 青引2 号燕麦> 青稞昆仑13 > 青海甜燕麦> 青稞北青3。从牧草的鲜干比分析,青引2 号燕麦和青稞北青3 的鲜干比最大,显著高于青海甜燕麦( P < 0. 05) ,而青海甜燕麦的鲜干比又显著高于小黑麦和青稞昆仑13( P < 0. 05) 。

%

注: 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在5 种牧草中,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4 种牧草( P < 0. 05) ; 青引2 号燕麦和青稞昆仑13 的粗蛋白含量较高,显著高于青稞北青3 和青海甜燕麦( P < 0. 05) ; 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 种牧草( P < 0. 05) 。5 种牧草的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3. 3 牧草生物学性状及营养成分的聚类分析

采用类平均法对5 种一年生牧草的生长高度、鲜重、干重、鲜干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等7 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S1.小黑麦;S2.青引2号燕麦;S3.青稞昆仑13;S4.青海甜燕麦;S5.青稞北青3。

由图2 可见,5 种牧草在平均距离阈值为4. 92时可以分为两类,小黑麦为一类,其他牧草为一类; 平均距离阈值为3. 14 时可分为三类,小黑麦为一类,青引2 号燕麦为一类,其他牧草为一类; 平均距离阈值为2. 36 时可分为四类,小黑麦为一类,青引2 号燕麦为一类,青稞北青3 为一类,其他牧草为一类。从牧草总体产量和品质方面可将5 种牧草分为四类,即平均距离取2. 36 作为分类阈值。第一类牧草为小黑麦,牧草高度、产量均为最高; 第二类是青引2 号燕麦,其牧草高度、产量、粗蛋白含量较高; 第三类是青稞昆仑13 和青海甜燕麦两种牧草,牧草高度、产量一般; 第四类是青稞北青3,其牧草产量非常低,不适宜作为饲用牧草在该地区推广使用。

4 讨论

引进优良牧草可以有效地促进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发展,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高寒地区的牧草引种试验表明,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燕麦与箭豌豆混播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5]; 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的披碱草、鸭茅、青海鹅冠草、燕麦等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并有较高的牧草和种子产量,适合进行栽培及种植[6]。西藏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种的青稞、燕麦、小黑麦等牧草品种也种植成功[7]。关于多年生禾草在西藏也有成功引种的报道,如秦爱琼等[8]研究表明,从株高和鲜草生物量来看,当雄披碱草、索县披碱草和巴青披碱草表现都很好,可作为优良牧草驯化的种质资源; 豆科牧草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一般生长较差,如在青藏高原海拔2 595 m的地区,紫花苜蓿就不能够成熟[9]。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西藏羊八井( 海拔4 600 m)引种的5 种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中,小黑麦和青引2 号燕麦产量较高,但小黑麦粗蛋白含量较低,而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说明其作为牧草蛋白营养含量低,而家畜不容易消化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较高。青稞昆仑13、青稞北青3 和青海甜燕麦的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小黑麦和青引2 号燕麦,其中青稞北青3 和青海甜燕麦的粗蛋白含量也显著低于青引2 号燕麦。

在羊八井引种的青引2 号燕麦只能达到乳熟期,植株高度是105. 22 cm,植株的粗蛋白含量为8. 47% ,牧草干草产量达到621. 67 g / m2。而在海拔2 760 m的青海省大通县,青引2 号燕麦植株高度可以达到158. 20 cm,干草产量达到2 106. 10 g /m2,牧草粗蛋白含量达到10. 20%[10]。可见,在西藏羊八井地区的青引2 号燕麦的产量和品质较低海拔地区显著下降。小黑麦是小麦和黑麦的多倍体杂交种,属于粮草兼用型的谷类作物。小黑麦作为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新作物,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11]。在羊八井引种的小黑麦不能成熟,鲜草产量达到2 050. 00 g /m2,牧草粗蛋白含量为6. 89% 。在海拔2 950 m的甘肃省天祝县高寒地区,3 个小黑麦品种也均未能完全成熟,但在乳熟期的鲜草产量就可达到3 620 ~ 4 642 g /m[12,13]。由此可见,与其他低海拔高寒地区相比,羊八井高海拔地区小黑麦产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牧草的产量和营养成分下降可能是海拔高度差异导致的环境因子变化引起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下,牧草品质会有较大的差异[14]。

青稞( 裸大麦) 是青藏高原上所独有的物种,是极具高原特色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及酿造用作物,在青藏高原的农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5]。青稞生育期短、耐脊、耐寒和耐旱,是青藏高原海拔2 800 m以上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谷类作物[16]。对青稞昆仑13 的长期育种研究也发现,青稞昆仑13 号适合于在青海省年平均气温0. 7 ℃以上地区种植[17]。本试验中,青稞昆仑13 的干草产量为483. 33 g / m2,青稞北青3 的干草产量为201. 00 g / m2,较小黑麦和青引2 号燕麦要低很多,但由于其早熟等特点,是很好的粮食及酿造用作物。

5 结论

牧草引种 篇6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 “三江源” 保护区的同德县巴滩地区, 属典型的高原气候, 全年日照时数为2 720~2 760 h, 年太阳总辐射量107 251.9 KW/m2, 年平均气温0.2 ℃, 牧草生长季内≥0 ℃积温为1 523.8 ℃, 牧草生长季内的降水量为440.4 mm, 土壤为栗钙土。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的燕麦新品种

有13个, 即:1-Cooba, 2-Bimbil, 3-Enterprise, 4-Quamby, 5-Culgoa, 6-Cluan, 7-2041, 8-2040, 9-Saia, 10-Nabby, 11-Esk, 12-Nile和13-2039, 采取小区试验方法, 每个小区6 m2, 随机排列, 每品种设3次重复, 观测记载分蘖数、株高、茎直径、单株重、产籽量、千粒重、产草量、生育期8项农艺性状, 作为对供试品种综合评价的指标, 见表1。

2.2 方 法

(1) 灰色局势决策原理[1,2]

决策指事件 (需要处理的事物) 、决策 (处理事件的具体措施) 、效果 (用某措施处理某事件的效果) 和目标 (用来评价效果的准则) 四要素。一般把事件记为a, 对策记为b, 对策与事件的二元组合记为s, 则有s= (a, b) , 如果a指事件的全体ai (a1, a2, …an) , 就是具体事件, 如果有n个事件, 每个事件有m个对策bj (b1, b2…bm) , 则产生n×m个局势sij= (ai, bj) , 将bj对策对付ai事件产生的效果记为rij, 则有每一个局势sij= (ai, bj) 都对应一个rij, 即r:sij→rij。评价对策的优劣取决于效果的量化, 这是局势决策的核心, 对局势效果量化之前要根据具体希望局势把局势效果白化值转化为各目标下可以比较的无量纲化的效果测度值。转化方法有三种:①希望局势sij的值越大越好, 则采用上限效果测度值rij (p) =uij (p) /max uij (p) 。②希望局势sij的效果适中, 则采用适中效果测度值rij (p) =uio (p) /[uio (p) + uio (p) -uij (p) ]。③希望局势sij的值越小越好, 则采用下限效果测度值rij (p) = min uij (p) /uij (p) 。式中的uij表示第k目标下对付i事件的j对策的效果白化值 (观测值) , max uij (p) , min uij (p) 分别表示第m个事件的第k目标集合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uio (p) 表示第m个事件的第k个目标下的希望适中值。最后, 需对多目标单目标化, 用各个局势在多目标下的效果测度值求出各对策的综合效果测度rij。rij=Σwkrij (p) 式中wk=1, 2, …, k, 为第k个目标的权重。rij值的大小反映各局势的优势关系。

(2) 加权局势决策分析方法

根据加权局势决策的原理, 其分析方法如下:第一, 确定事件。即引种燕麦, 设为ai。第二, 提出对策。对策为各参试品种, 即bj。第三, 构成局势及选择目标。局势为sij= (ai, bj) , 选择引种燕麦产量及有关的性状为决策目标。第四, 列出不同目标下的效果白化值 (观测值) , 见表1。第五, 计算不同目标下的效果测度值, 对选择的8个目标, 分蘖数、单株重、产籽量、千粒重、产草量采用上限效果测度;株高、茎直径采用适中效果测度, 适中值分别为130 ㎝和0.33 ㎝;生育期采用适中效果测度, 结果见表2。第六, 将多目标单目标化。根椐生产的实际和引种的实践分别给出各目标的权重, 求出加权效果测度值, 及各品种综合测度量化值。

3 结果与分析

(1) 从表4看出新品种的决策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3]结果比较吻合, 综合效果测度值rij的排序和加权关联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加权关联度的排序依次为:2039>Cluan>2041>2040>Quamby>Saia>Enterprise>Culgoa>Nile>Bimbil>Nabby>Esk>Cooba, 而rij的排序依次为Cluan>2039>2041>2040>Enterprise>Saia>Quamby>Culgoa>Nile>Bimbil>Nabby>Cooba>Esk, 燕麦Cluan在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2位, 而rij的排序为第1位。燕麦Quamby在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5位, 而rij的排序为第7位。燕麦Esk在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12位, 而rij的排序为第13位。燕麦Cooba在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13位, 而rij的排序为第12位。燕麦Enterprise在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7位, 而rij的排序为第5位。其它的排序一致。

(2) 根椐灰色局势决策原理, 品种的综合效果测度值的大小, 反映品种的综合性状的优劣.从表4中看出各燕麦品种的优劣依此为Cluan>2039>2041>2040>Enterprise>Saia>Quamby>Culgoa>Nile>Bimbil>Nabby>Cooba>Esk。

4 讨 论

(1)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可以解决多目标间的不可公开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可以将综合性状转化为可以比较的量化值, 能够全面的客观评价品种的优劣。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简便、易懂。

(2) 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品种的评价正确度取决于参考性状的选择及各性状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应根据品种的用途为依据选择参考性状及各性状权重分配。

参考文献

[1]纳添仓.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马铃薯区域试验结果[J].青海农林科技, 1999 (1) :26-28.

[2]刘录祥, 孙其信.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初探[J].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 :22-23.

上一篇:中小企业集群复杂网络下一篇: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