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比较试验

2024-06-16

引种比较试验(共12篇)

引种比较试验 篇1

摘要:在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进行了8个花生抗旱新品种的引种比较试验, 分析了干荚果的产量、花生的生势表现及相关抗性品质、花生的单株性状、果仁的定量数据和成分含量, 综合试验结果判断了引种花生的品质和抗旱性。

关键词:花生,抗旱,引种比较试验

在湛江综合试验站承担的2012年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华南区抗旱花生品种筛选试验中, 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种植方式, 选取当地主栽花生品种“湛油75”为对照, 在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花生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 本试验旨在引进一些省外的花生抗旱新品种, 以促进我市花生产业的繁荣发展。

1 参试品种

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排列, 重复3次, 小区面积13.34m2, 行距25cm, 株距20cm, 双粒植。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前茬种植作物为甘薯, 地力均匀, 排灌方便。施钙镁磷肥50kg/667m2, 熟石灰50kg/667m2, N-P-K各占15%的复合肥30kg。磷肥和复合肥作种肥施用, 石灰在旋耕前施用。然后用拖拉机翻打2次, 使肥料均匀混入土层中。整个生育期生长正常, 不追施肥。

播后第2d用乙草胺150m L/667m2兑水60kg喷施表土, 以防治杂草。苗期除草1次, 开花前中耕除草1次, 封行后人工拔草1次。

全生育期无人工灌水, 整个生育期使用乐斯本、锐劲特、阿维菌素、蚜安等杀虫剂防治斜纹夜蛾、菜青虫、蚜虫、蓟马等害虫2次, 效果较好。

本次试验花生于2012年2月29日播种, 出苗期为3月16日, 开花期为4月15日, 收获期为7月7日, 全生育期128天。

3 结果与分析

3.1 干荚果产量分析

如表1所示, 对比湛油75 (CK) , 表现增产的品种有5个:湛油41排第1, 产量278.33kg/667m2, 增产15.17%,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桂花1026排第2, 产量272.50kg/667m2, 增产12.7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贺油13号排第3, 产量265.00kg/667m2, 增产9.66%,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贺油11号、贺油12号产量均为245.83kg/667m2, 增产1.72%, 增产未达显著水平。表现减产的品种依次为:桂花836产量238.33kg/667m2, 减产1.38%未达显著水平;贺油9号产量225.83kg/667m2, 减产6.55%达显著水平;贺油10号产量225.00kg/667m2, 减产6.90%达显著水平;湘2008产量203.33kg/667m2, 减产15.86%达极显著水平。

注:大、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多重比较间的差异程度。

3.2 生势表现及相关抗性品质结果分析

表3表明结果为:

出苗率除湘花2008、贺油11号均在93%以上, 其中对照湛油75最高为96.3%, 桂花1026与贺油13号以95.9%并列第2;最低的为湘花2008, 出苗率为83.7%。

对照湛油75的缺株率为9.2%。缺株率最高的是湘花2008, 为23.8%;最低的是桂花1026, 为8.4%。

生势均表现为强;除桂花1026叶子相对较大, 其余叶大小表现为中;湛油75、贺油10号、桂花836、贺油13号叶色表现为绿, 其余相较表现为浅绿。

湘花2008抗倒性表现稍差, 其余品种抗倒性和耐涝性均表现较强;所有品种对青枯病抗性表现为一般;湘花2008的叶斑病和锈病抗性表现均为最差, 所有品种整体抗叶斑病和锈病表现较强, 其中叶斑病抗性最强的是桂花1026, 锈病抗性最强的是桂花836。

3.3 主要经济性状定量数据分析

如表4所示, 在植株单株性状中, 主茎最高的是贺油10号, 为65.7cm, 最低的是贺油11号, 为49.6cm;侧枝最长的是贺油10号, 为68.4cm, 最短的是贺油11号, 为56.4cm;总分枝数最多的是桂花1026, 为9.5条, 最少的是湘花2008, 为5.4条;结果枝数最多的是桂花836, 为7.8条, 最少的是湘花2008, 为4.1条;收获时主茎青叶数最多的是贺油11号, 为11.3片, 最少的是贺油9号, 为7.2片;单株总果数最多的是桂花1026, 为14.9个, 最少的是湘花2008, 为10.2个。

在荚果与果仁数据中, 百果重与百仁重最高的是湘花2008, 分别为210.9g和81.7g, 最低的是贺油9号, 分别为163.7g和59.7g;斤果数最多的是贺油9号, 为324个, 最少的是贺油12号, 为261个;出仁率最高的是湘花2008, 为66.8%, 最低的是桂花1026, 为59.7%。

所有品种的平均粗脂肪率为51.69%, 粗蛋白率为26.00%。粗脂肪率最高的是贺油9号, 为53.16%, 最低的是湘花2008, 为49.65%;粗蛋白率最高的是贺油13号, 为29.57%, 最低的是贺油9号, 为22.70%。测定了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品种为湛油75、湘花2008、贺油10号、桂花1026, 油亚比值分别为1.33、1.43、1.14、1.30。

注:收获时取2次重复各20株进行性状调查

4 小结

在一段连续无雨时期, 根据中午植株的萎蔫程度和早晚恢复快慢, 初步判断为:当地对照品种湛油75抗旱性最强, 较好的为贺油11号和桂花1026, 较差的为湘花2008和贺油9号, 其余表现一般并差异不明显。虽无人工灌水, 但2012年春季雨水仍较为频繁, 可能会影响判断结果。

综合表1、3、4以及抗旱性好的品种产量相对较高, 叶斑病和锈病抗性较强, 主茎青叶数较少而收获时的主茎青叶数较多, 植株较矮小, 百果重适中, 出仁率偏低, 或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

引种比较试验 篇2

报道日本栗在桂林引种栽培研究结果.日本栗筑波、银寄品种种植表现出生长快、长势好、早实、早熟、丰产、粒大、质优等优良性状,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适当密植、幼树整形修剪、合理配植授粉树、加强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及适时除雄是日本栗获得早实丰产的关健技术措施.

作 者:唐辉 韦霄 蒋运生 李锋 陈宗游 TANG Hui WEI Xiao JIANG Yun-sheng LI Feng CHEN Zong-you 作者单位:唐辉,蒋运生,李锋,陈宗游,TANG Hui,JIANG Yun-sheng,LI Feng,CHEN Zong-you(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韦霄,WEI Xiao(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

木荷家系引种试验初报 篇3

关键词:木荷;家系;引种试验;太子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S722.7;S7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5-0034-03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Tests of Schima superba FamiliesAn LinhuiZhou HuanDu TiananKong FanguiLe XiangmingYu Liuzhou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Administrative Bureau in Hubei ProvinceJingmen431822 )

Abstract: Seven families of Schima superba were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and early growth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to select suitable families for the local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urvival rates, preservation rates,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crown width of each family. In addition, 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DBH, tree height, and crown width.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family for 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was A06, followed by A04, A02, and A08 which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nd popularized.

Key words:Schima superba;family;introduction test;Taizi Mountain Forest Farm

木荷Schima superba山茶科木荷属常绿大乔木\[1\],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2],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树种、生物防火和高抗生态防护树种。木荷幼树耐荫,大树喜光,具有速生、丰产、材质优良和适应性强等特点[3],其树干通直,结构均匀,材质坚韧致密,不开裂,易加工,是纺织工业中制作纱绽、纱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桥梁、船舶、车辆、建筑、农具、家具、胶合板等优良用材,树皮、树叶含鞣质,可以提取单宁。太子山区域内森林以针叶林为主,树种结构单一,且现有杉木二代林生长欠佳。为了改善林分现状,优化林区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特引进优质阔叶树种木荷进行家系试验,研究其适应性及生长规律,选出适宜太子山气候及立地条件的优良家系,为进一步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为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仙女林场,位于荆门市京山县西南部,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东经112°48′~113°03′,北纬30°48′~31°02′。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 0946 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空气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气温164 ℃,1月份平均气温26~3 ℃,7月份平均气温为288 ℃,极端最低温度为-196 ℃,极端最高温度为392 ℃,年积温5 1192 ℃,年日照时数为1 9499 h,全年无霜期240 d,初霜期11月中旬,终霜期3月中旬。栽培试验地点位于仙女林场郭冲队,该地是杉木主伐迹地,海拔165~210 m,土壤为黄棕壤,土层厚度为55~75 cm,土质疏松,偏酸性。

1.2试验材料

材料来源于浙江省姥山林场,均为1 a生轻基质容器袋苗,共7个家系,分别为A02、A03、A04、A05、A06、A07、A08。

1.3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0株小区,重复5次。2011年冬季对试验地进行人工全垦整地,深度30 cm。2012年2月定植苗木,植穴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株行距为20 m×25 m,四周设一排保护行。定植后进行常规抚育管理,2012年底调查成活率,并于2015年底调查保存率、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指标。数据采用Excel2003和SPSS 18.0处理。

湖北林业科技第45卷第5期安林辉,等:木荷家系引种试验初报2结果与分析

2.1各家系成活及保存情况分析

对木荷参试家系的成活率及保存率进行方差分析,其P值均为0000,表明各家系间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差异极显著,说明各家系在本试验地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这与林玉清[4]、韦如萍[5]等人在粗皮桉和南洋楹家系试验中的结论基本一致。通过多重比较(图1)可以看出:家系A06及A02的成活率高达96%,明显优于其它家系,且这两个家系的保存率也较高,而家系A03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低,且与其它家系间差异明显,说明家系A06及A02在太子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次为A07、A08、A05、A04,而家系A03不适应在本地生长。

nlc202309091130

2.2.1方差分析

2.2.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9],结果(表2)表明,胸径与树高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659,此外,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幅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家系早期选择时可以把胸径、树高以及冠幅进行综合考虑,枝下高不作为选择的指标。辛娜娜[10]等人通过研究5 a生木荷生长与形质性状,表明木荷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这与本文试验结果一致。

3结论与讨论

(1)成活率的高低,是判断树木对环境适应性及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12],也是引种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试验中为了保证成活率,特采用容器苗造林[13],结果7个木荷家系间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02、A06成活率高达96%,保存率也较高,而A03成活率仅为52%,表明A02、A06较适应太子山的立地条件,A03不适应,本地区在引种木荷时,应首先排除成活率较低的家系A03。

(2)通过对7个木荷家系生长性状的分析,发现家系间的胸径和冠幅存在显著差异,且胸径、树高、冠幅三者间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家系分化较大,且三个指标间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因此,在家系早期选择时,把胸径、树高以及冠幅进行综合考虑,选出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A04、A06、A08、A02。

(3)成活状况和早期生长情况表明,最适宜太子山栽培的优良家系为A06,其次为A04、A08、A02。由于引种的木荷家系处于幼龄期,根据袁莲珍[14]等人对旱冬瓜的研究,早期选择具有不稳定性,优良家系在后期生长进程中可能发生变化和分离,因此建议对选出的家系进一步跟进调查,并在类似地区进行推广试验。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3098.

[2]倪健.中国木荷及木荷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6,5(3):2834.

[3]辛娜娜,张蕊,徐肇友,等.不同产地木荷优树无性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4):3339.

[4]林玉清.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3):5055.

[5]韦如萍,胡德活,郑光勇,等.南洋楹种源家系试验[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6569.

[6]范辉华,陈碧华,陈柳英,等.木荷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初步选择[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4):58.

[7]张汉永,丁文恩,肖辣兴,等.粤东木荷优树半同胞家系测定与早期选择[J].广东林业科技,2013,29(1):4246.

[8]林磊,周志春,范辉华,等.木荷优树子代苗期生长遗传和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2):155160.

[9]王印松,苏子卿.一种基于相邻风机测量数据相关性分析的风速预测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42(2):9196.

[10]辛娜娜,张蕊,范辉华,等.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3):316322.

[11]薛茜,刘万里,尔西丁,等.常用多重比较方法[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1):2931.

[12]朱建峰,朱岩芳,徐华凌,等.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2015(4):2527.

[13]刘伟,周善松,张先祥,等.不同立地条件下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29834.

[14]袁莲珍,史富强,陈宏伟,等.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J].林业建设,2012(4):2932.(责任编辑:郑京津)第45卷第5期

引种比较试验 篇4

1 试验时间及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康乐县流川乡范家村开展。试验地海拔1 983 m, 年均日照时数2 430 h, 年均温为6℃, 年均降雨量548.4 mm, 最高气温32.4℃, 年均蒸发量1 266.8 mm, 无霜期154 d。土壤为粘栗钙土,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来源

酒单4号, 中原单32, 豫玉22均由康乐县种子公司提供, 供试种子均包衣、消毒。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随机设计, 取3次重复, 小区面积30×20 m2, 共15个小区。其中, 酒单4号设1次刈割与2次刈割两种方式, 分别在7月30日和10月8日刈割。中原单32与豫玉22均于10月8日一次性收割。

2.2.2 栽培管理

3种饲料作物均在4月12日播种;底肥施尿素150 kg/hm2, 二铵225 kg/hm2, 在大喇叭口期前追施复合肥225 kg/hm2;在作物生育期间结合施肥松土、除草, 进行二次培土。酒单4号、中原单32、豫玉22栽培密度分别为6.75万株/hm2, 8.25万株/hm2, 5.25万株/hm2。

2.2.3 秸秆产量测定

每一小区均取6行样方, 不含边行。留茬10 cm进行刈割, 测鲜秸秆产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株5个, 称重, 然后置于70℃恒温箱烘干至恒重, 称量干重, 计算鲜干比和干秸秆产量。在烘干前将茎叶分离称量, 计算茎叶比。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茎粗。

2.2.4营养价值测定

将烘干后的样株进行粉碎、过筛、取样, 分别测出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含糖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性状比较

由表1可见, 豫玉22、中原单32号生育期较短, 属中熟品种, 酒单4号生育期长, 属晚熟品种;茎叶比愈小, 表明适口性愈好, 而豫玉22的茎叶比明显高于酒单4号和中原单32号, 因此酒单4号、中原单32的适口性要好于豫玉22。

3.2营养价值比较

由表2可见, 3种饲料作物收获时, 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粗蛋白含量最高, 中原单32和豫玉22相近。粗纤维含量中原单32号较高, 含糖量酒单4号一次性刈割较高, 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较低。由于含糖低不宜青贮发酵, 因此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不宜于青贮利用。3.3秸秆产量及粗蛋白产量比较

由表3可见, 青绿秸秆产量在同一刈割方式下, 酒单4号与中原单32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不同方式刈割下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从鲜秸秆产量来看, 酒单4号、中原单32均优于豫玉22, 且酒单4号二次刈割利用优于一次性刈割利用。干秸秆产量酒单4号最高, 豫玉22最低。粗蛋白酒单4号二次刈割最高, 豫玉22最低。

注:同一列中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者为差异极显著 (P<0.01) , 凡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为差异显著 (P<0.05)

4 结论

朵椒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篇5

朵椒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针对朵椒引种栽培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种子处理方法、育苗密度、苗木控制措施等试验,为朵椒的规模化人工栽培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 者:孟庆法 王洪友 高红莉 Meng Qingfa Wang Hongyou Gao Hongli  作者单位:孟庆法,高红莉,Meng Qingfa,Gao Hongli(河南省科学院,珍稀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52)

王洪友,Wang Hongyou(河南商城县林业局,河南,商城,465300)

刊 名: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英文刊名: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年,卷(期): 28(3) 分类号:Q949.9 关键词:朵椒   引种栽培   试验  

浙东沿海食用菊苣引种试验研究 篇6

关键词:浙东沿海;盐碱土壤;食用菊苣;引种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45-02

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n edible varieties of chicory planting cultivation,and analysis of the agronomic traits,edible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hicory cultivars grown in the eastern Zhejiang coastal saline alkali soil were evalu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seven varieties of chicory a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region,especially Yifeng chicory and leaf use Red-Chicory in the test area of site condition growing strong,resistant to a certain degree of sali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taste of Yifeng chicory and leaf use Red-Chicory are better,under the condition of 45 000 plants per 10 000 square meters density,recommended as suitable chicory cultivars for eastern Zhejiang coastal soil.

Key words:Coastal Zhejiang;Saline alkali soil;Edible chicory;Introduction

菊苣又名欧洲苣草、咖啡草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大西洋东岸几个国家,后传到美洲,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制糖原料和医药保健品行业,20世纪80—9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分布世界各地。菊苣品质优良,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中国及美国是出产菊苣食材及生菜的主要产地,2009年3月25日我国卫生部第5号文件批准菊粉为新资源食品,目前菊苣已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作物品种之一,作为特色蔬菜开发前景广阔。为此,笔者于2012年9月引进不同用途的菊苣品种7个,开展了引种试验,并于2013年、2014年分别对引种试验进行了种植验证,初步研究了菊苣在浙东沿海盐碱地的适应性,并筛选了适宜种植的菊苣品种,为本地今后食用菊苣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本试验从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和图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拓新逸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花儿朵朵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新疆阿勒泰地区维多利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公司引进益丰菊苣(品种1,牧草、药食兼用品种)、碎叶苦苣(品种2,叶用品种)、香脆苦苣(品种3,叶用品种)、欧洲面包菊苣(品种4,叶用品种)、吉康1号(品种5,软化叶芽用品种)、叶用红菊苣(品种6,叶用品种)、红色结球菊苣(品种7,叶用品种)等7个食用菊苣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宁波大桥生态农庄精品园,土壤属滨海粉砂质盐土,含盐量0.2%~0.3%。

1.3 试验方法 试验对不同品种菊苣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商品性进行了评价。于2012年9月5日大棚内72孔穴盘播种,10月22日移栽至大田。不设重复,每品种每个地块种一个小区,四行区,小区行长10.0m、宽1.8m,行穴距0.50m×0.45m,密度约4.5万株/hm2。试验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生长阶段观察记录各生育性状,收获期小区中间取5株调查株高、冠幅、分枝数、单株重量等农艺性状和农艺性状,并清炒后,选10人品尝口感,作为食用品质参考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性状比较 由表1可知,从整体生育性状来看,7个菊苣品种在本地区虽然都能正常生长至收获,但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差距表现较大,从移栽到食用叶收获的天数来看,碎叶苦苣(品种2)和香脆苦苣(品种3)生育期最短,分别为96d和98d,适宜速生栽培,其他品种都相对较长,其中红色结球菊苣(品种7)生育期最长达149d,叶用红菊苣(品种6)生育期也有129d。

2.2 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7个菊苣品种均生长发育良好,但植株株高、冠幅和分枝数等性状差异较大,其中,益丰菊苣(品种1)和叶用红菊苣(品种6)两个品种株高、冠幅和分枝数上优于其他品种,可食用叶部分长势旺盛,尤以叶用红菊苣(品种6)农艺性状表现好。碎叶苦苣(品种2)、香脆苦苣(品种3)、吉康1号(品种5)能够正常收获,长势一般。欧洲面包菊苣(品种4)、红色结球菊苣(品种7)为结球品种,但结球较松。

2.3 不同品种的食用品质比较 由表3可知,7个菊苣品种的食用品质不尽相同,其中碎叶苦苣(品种2)、香脆苦苣(品种3)叶片口感甜脆、微苦,适合凉拌;其他几个品种都有较大的苦味,经开水淖过后,苦味有所减轻,益丰菊苣(品种1)、叶用红菊苣(品种6)、红色结球菊苣(品种7)口感较好。品种5为软化叶芽食用品种,宜采收根部后再软化栽培,口感会更好。

2.4 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7个菊苣品种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产量差异较大,在本试验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益丰菊苣(品种1)和叶用红菊苣(品种6)的地上部分(可食用叶)产量最高,其他品种相对较低;由于益丰菊苣(品种1)作为牧草药食多用品种、吉康1号(品种5)作为软化栽培品种,地下部分均长势旺盛,主根重量明显,其他品种须根旺盛、主根短小,未做根部鲜重测量。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本试验结果,引进的7个食用菊苣品种均适宜在浙东沿海盐碱土壤种植,尤其是益丰菊苣(品种1)、叶用红菊苣(品种6)在试验区立地条件下长势旺盛,耐一定程度的盐碱性。同时,益丰菊苣和叶用红菊苣口感较好,在4.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的产量较高,推荐作为浙东沿海盐土适宜种植菊苣品种,供酒店、农家乐等作为特菜选用。品种碎叶苦苣(品种2)、香脆苦苣(品种3)口感最好,适宜按照市场需求适量栽培销售。品种欧洲面包菊苣(品种4)、吉康1号(品种5)、红色结球菊苣(品种7)是否种植需作进一步试验。

目前国内外对菊苣的研究较多,可加工成保健食品,但在浙江地区尤其是浙东杭州湾沿海地区鲜有种植,因此引进种植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许亮,李月珍,李强,等.食用菊苣引种试验[J].农村科技,2012(12):45-46.

[2]曾绍贵.名特蔬菜——紫色结球菊苣[J].三明农业科技,2001(03):33.

[3]龚静江,刘忠堂.药食两用菊苣试种试验[J].农村科技,2013(12):52-53.

[4]曾维银,隆金凤.软化菊苣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5):74-76.

引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的11个品种:云薯201、S02-363、云薯501、抗青9-1、紫云一号、S02-367、S02-106、281、S01-107、S03-2677、S04-5409, 均为脱毒小薯, 单薯重4g左右, 最小的为云薯201, 单薯重2.2g, 最大的为S03-2677, 单薯重14.4g。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的4个品种:青薯2号、青薯6号、青薯168、青薯3号, 均为大薯, 单薯重250g左右, 切成40g左右的薯块播种。由于本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极少, 没有本地主栽品种, 故没有设本地品种作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北屯垦区, 属高纬度地区, 地处东经85°31′~91°00′, 北纬46°02′~48°56′。冬季严寒, 春旱多风, 冬长夏短, 无霜期平均在120d左右, 最短时只有74d, 极端最低气温-49℃, 年平均气温3.6~3.9℃, 年降水量87.0~188.6mm, 蒸发量为1 900~2 300mm。一年一茬, 灌溉农业。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共设15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10.8m2, 4行区, 行长4.5m, 株行距30cm×60cm。以灌溉区马铃薯丰产技术措施进行栽培, 并按照国家马铃薯品种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进行观察记载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本地区无霜期平均为120d, 以此为界, 生育期短于120d的品种有S02-363、抗青9-1、S02-367等3个品种, 其余品种在本地区不能完全成熟。

2.2 产量表现

产量表现位居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S02-363、青薯2号、云薯201、青薯168和281, 其中前3个品种折合产量分别为28.275t/hm2、25.245t/hm2和19.860t/hm2, 后2个品种折合产量低于15t/hm2, 分别为14.895t/hm2、13.245t/hm2。

2.3 性状表现

植株高度矮于90cm的品种由矮到高排列有S02-363、紫云一号、云薯201、S02-367、S03-2677、S01-107和青薯3号等7个品种。平均单薯重处于前5位由大到小分别是S02-363、青薯168、青薯6号、青薯2号和S03-2677。有4种薯皮颜色, 分别是淡黄色品种3个:S02-363、抗青9-1和青薯3号;黄色品种6个:云薯501、云薯201、S02-106、281、S01-107和青薯6号;乳白色品种2个:S02-367和青薯2号;紫色品种3个:紫云一号、S03-2677和S04-5409;粉色品种1个:青薯168。商品薯率 (薯块直径>4cm) 在50%以上的品种有4个:S02-363、S03-2677、青薯6号和青薯168。

2.4 病虫害及块茎生理缺陷

田间无病害发生, 无空心, 无裂薯, 部分品种有二次生长现象和菟丝子、土蚕和叶螨危害。出现二次生长的品种和比率分别是云薯201为17.86%、S02-363为25.61%、云薯501为30.95%、S02-106为6.00%、S01-107为24.00%、青薯3号为3.03%。受菟丝子寄生的品种及危害程度由高到低有S02-106、S02-363、云薯501、S02-367、S04-5409、抗青9-1和281, 菟丝子寄生率在1%~16%。受土蚕危害的品种有S02-363和抗青9-1, 虫薯率分别为9.30%和15.00%。受叶螨危害的品种有抗青9-1和S02-367, 重度发生。

3 品种评述

(1) S02-363。折合产量28.275t/hm2, 位居第1, 单株块茎重和单薯重均位列第1;提供的种薯为小薯, 单薯重仅2.7g, 麻皮, 芽多、芽壮;出苗率100%, 苗齐苗壮;生育期短, 仅105d;植株矮小, 株高56cm, 茎自然匍匐;商品薯率60.50%, 结实数中等, 薯长圆形, 淡黄色, 麻皮, 芽眼外凸;由于覆土厚度不足, 二次生长率达25.6%;中后期植株受菟丝子寄生率达15.8%, 系没有及时防治所致;虫薯率9.3%, 系地下害虫蛴螬危害所致;无裂薯、空心, 抗红蜘蛛;无病害。

(2) 青薯2号。折合产量25.245t/hm2, 位居第2, 单株块茎重位列第2, 单薯重位列第4;提供的种薯为大薯, 单薯重140g, 光皮, 刚冒芽;出苗率100%, 苗齐苗壮;生育期中等, 为128d;植株高达114cm, 茎直立, 枝叶繁茂;商品薯率35.14%, 结实数中等, 薯圆形, 乳白色, 麻皮, 芽眼深浅度中等;无二次生长;无菟丝子寄生、无虫薯、无裂薯、无空心;抗红蜘蛛;无病害。

(3) 云薯201。折合产量19.860t/hm2, 位居第3, 单株块茎重位列第3, 单薯重位列第7;提供的种薯为小薯, 单薯重2.2g, 麻皮, 芽长;出苗率84%;生育期长达140d;植株较矮, 高度70cm, 茎直立;商品薯率10.71%, 结实数多, 薯椭圆形, 黄色, 光皮, 芽眼浅;二次生长率17.86%;无菟丝子寄生、无虫薯、无裂薯、无空心;抗红蜘蛛;无病害。

(4) 青薯168。折合产量14.895t/hm2, 位居第4, 单株块茎重位列第4, 单薯重位列第2;提供的种薯为大薯, 单薯重393g, 光皮, 刚冒芽;出苗率100%;生育期中等, 为129d;植株高度中等, 为93cm, 茎直立;商品薯率70.00%, 结实数少, 薯长圆形, 粉红色, 光皮, 芽眼浅;无二次生长;无菟丝子寄生、无虫薯、无裂薯、无空心;抗红蜘蛛;无病害。

(5) 281。折合产量13.245t/hm2, 位居第5, 单株块茎重位列第7, 单薯重位列第8;提供的种薯为小薯, 单薯重2.5g, 麻皮, 芽最长, 烂芽多, 消耗大;出苗率65.2%;生育期长达140d, 属晚熟品种;植株高度中等, 为95cm, 茎直立;商品薯率27.08%, 结实数中等, 薯长圆形, 黄色, 光皮, 芽眼浅;无二次生长;菟丝子寄生率1.14%, 无虫薯、无裂薯、无空心;抗红蜘蛛;无病害。商品薯率27.08%。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S02-363综合表现最好, 可作为早熟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示范;青薯2号和青薯168综合表现分别为第2、第3位, 可作为中晚熟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示范;云薯201和281均由于生育期太长, 不适合在北屯垦区发展种植;其余品种均表现差, 可直接淘汰。

摘要:北屯垦区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02-363综合表现最好, 可作为早熟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示范;青薯2号和青薯168综合表现分别为第2、第3位, 可作为中晚熟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示范, 云薯201和281不适合北屯垦区发展种植;其余品种均表现差, 可直接淘汰。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比较,产量,性状表现,新疆北屯垦区

参考文献

[1]杜天琴, 徐存素.11个马铃薯品种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08 (7) :17-18.

引种比较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供试樱桃番茄品种为京丹绿宝石、京丹小黄玉、京丹黄玉1号、京丹彩玉1号、京丹彩玉2号、京丹8号 (北京京研益农种苗技术中心) , 对照品种红宝石2号 (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 (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汪家堡村) 。前茬作物为辣椒, 土质为砂壤土, 排水良好, 肥力中上等水平。试验共设7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红宝石2号为对照 (CK)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12 m2, 3次重复。

1.3 试验实施

参试品种于3月15日在温室中采用穴盘育苗, 苗龄60 d。5月15日定植, 采用地膜覆盖起垄栽培方式, 垄面宽80 cm, 垄高25 cm, 沟宽40 cm, 每垄栽2行, 株距40 cm, 行距45 cm。定植前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90 t/hm2、磷酸二铵6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在每穗果开始膨大时, 结合灌水追肥, 施尿素150.0~18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整个生育期追肥5~6次。植株采用单干整枝,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5,6]。在生育期记载生长习性、茎粗、节间长、第1花序节位、叶形、定植期、始收期、果色、风味、单果重及果形、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与熟性

从表1可以看出, 所有参试品种的生长习性都是无限生长型。茎粗以京丹黄玉1号最粗, 为1.61 cm, 较对照品种红宝石2号粗0.13 cm, 京丹彩玉2号次之, 为1.60 cm, 较对照品种粗0.12 cm;参试品种中茎粗最细的是京丹小黄玉和京丹8号, 分别为1.50、1.53 cm, 分别较对照品种增粗0.02、0.05 cm。节间长以京丹小黄玉和京丹彩玉2号最长, 均为7.6 cm, 较对照品种增长0.1 cm, 京丹黄玉1号节间最短, 为7.3 cm, 较对照品种减少0.2 cm。第1花序节位以京丹绿宝石最低, 平均为7.6节, 较对照品种降低0.9节, 京丹彩玉2号第1花序节位较高, 平均为8.1节, 较对照品种降低0.4节。参试品种的叶形均为普通形。自定植至始收期, 京丹小黄玉和京丹8号同为55 d, 较对照品种缩短1 d;京丹彩玉2号为52 d, 较对照品种缩短4 d, 熟性较早;红宝石2号为56 d, 熟性最迟。

2.2 果实主要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参试樱桃番茄各品种果实颜色各异, 京丹绿宝石果皮颜色绿色、京丹彩玉1号红黄相间、京丹彩玉2号粉红色底面加金黄色条纹, 果皮颜色较为独特。风味除京丹彩玉2号和京丹8号酸甜适中以外, 其他品种都是酸甜浓郁。单果重以京丹彩玉1号最重, 达到30.2 g, 京丹小黄玉次之, 达29.6 g, 分别比对照品种重11.8 g和11.2 g;京丹黄玉1号最轻, 为17.2 g, 较对照品种轻1.2 g。果形京丹绿宝石、京丹彩玉2号、京丹8号同为圆形, 与对照品种相同, 京丹小黄玉和京丹彩玉1号为长卵形, 京丹黄玉1号为枣形, 果形较为独特。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 京丹彩玉1号折合产量最高, 居各参试樱桃番茄品种第1位, 为72 666.7 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25.83%, 与对照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京丹彩玉2号, 折合产量为70 750.0 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22.51%, 与对照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京丹绿宝石再次, 折合产量为67 166.7 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16.31%, 与对照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引进的6个樱桃番茄品种中以京丹彩玉1号、京丹彩玉2号、京丹绿宝石产量较好, 分别为72 666.7、70 750.0、67 166.7 kg/hm2, 比对照品种红宝石2号分别增产25.83%、22.51%、16.31%, 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风味佳等特性, 适宜在张掖市日光温室推广种植。京丹黄玉1号、京丹小黄玉、京丹8号产量较低, 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摘要:张掖市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京丹彩玉1号、京丹彩玉2号、京丹绿宝石产量较好, 分别为72 666.7、70 750.0、67 166.7 kg/hm2, 比对照品种红宝石2号分别增产25.83%、22.51%、16.31%, 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风味佳等特性, 适宜在张掖市日光温室推广种植。

关键词:樱桃番茄,日光温室,引种比较,甘肃张掖

参考文献

[1]陆鸿英, 叶伟峰.樱桃番茄引种比较试验[J].现代园艺, 2009 (7) :71.

[2]郭玲, 石磊利.樱桃番茄引种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 2008 (4) :50-51.

[3]邓爱珍, 杨昌意, 罗炫兆.秋植番茄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 2008, 23 (1) :5-8.

[4]罗元琼, 梁合荣, 林莉, 等.夏秋番茄引种比较试验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33 (5) :85-86.

[5]崔玉霞, 史永利.番茄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1) :22-23.

玛卡引种试验研究 篇9

玛卡原产于海拔3 500~4 500 m的南美安第斯山区, 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的Puna生态区和秘鲁东南部城市[3,4], 引种至秘鲁其他地区或国外 (德国、捷克等地) 的情况不佳, 发育不良未获得满意的结果, 在我国仅云南省会泽县引种成功。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阳光充足, 大多数地区高寒、缺氧、强风, 气候类型与安第斯山高原相似, 适合引种栽培玛卡的自然环境条件。该研究就是将玛卡引种至甘孜州部分地区, 探索其栽种的可行性, 希望能利用甘孜州特殊的气候优势及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 进行大面积种植, 改善农业种植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道孚县八美农试场和泸定县岚安乡进行。具体如下: (1) 泸定县岚安乡:海拔2 200m, 年内平均气温15.5℃, 1月平均气温6.2℃, 7月均温22.8℃。极端最高温36.4℃, 极端最低温-5.0℃, 年降水量569mm;日照时数1 155.3 h。 (2) 康定县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海拔2 650 m, 年平均气温7.1℃, 1月平均气温-2.5℃, 月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温28.9℃, 极端最低温-14.7℃年降水量803.8 mm;日照时数1 737.7 h。 (3) 道孚县八美农试场:海拔3 400 m, 年平均气温7.8℃, 1月均温-2.5℃, 7月均温16℃。极端最高温32℃, 极端最低温-21.9℃, 年降水量569mm;日照时数2 318.5 h。3个试验点土壤均施有机肥22.5t/hm2 (均匀撒施) , 人工翻土, 开厢整地, 厢宽1 m, 厢距20cm, 畦面呈龟背形, 沟深30 cm, 以利于排水。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玛卡, 由甘孜州华康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 来源为原产地秘鲁。

1.3 试验方法

1.3.1 种子发芽试验。

通过不同播种方法、播种时间, 观察玛卡种子的发芽率。具体如下: (1) 12月中旬, 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和八美农试场试验地进行。对2个试验点进行整地, 开沟作畦, 畦面宽1 m、长3 m。按20 cm×20 cm挖穴, 穴播3~5粒, 浇水, 覆浅土。 (2) 12月中旬, 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室进行, 用营养杯培育玛卡种子。在营养钵内装入沙、锯末 (沙∶锯末=3∶1) 混合物, 进行土壤撒播, 播后覆盖地膜。 (3) 次年3月, 在甘孜州农科所实验室里恒温箱发芽。培养料用锯末加沙, 比例为1∶3。将培养料加水, 调至60%的含水量并混匀, 分装入4个培养皿, 每个培养皿点播10粒玛卡种子, 然后放入恒温箱培养, 设置温度20℃。 (4) 次年4月底, 在八美农试场试验地, 采用撒播和营养杯点播。6月中下旬, 在3个试验点, 点播和撒播玛卡种子。

1.3.2 不同海拔下玛卡生长试验。

采取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 选点泸定县岚安乡、康定县甘孜州农科所、道孚县八美试验场进行。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 玛卡匍匐茎生长量、根茎生长量、干物质量等生长的差异性。于11月中旬, 3个试验点随机抽取10株玛卡, 测定其生长指标, 取平均值, 结实率于次年9月底种子成熟时, 随即抽取5株玛卡, 统计果荚里种子孢满情况。

1.3.3 玛卡越冬试验。

采用覆盖稻草、地窖越冬和露天越冬对比试验。窖藏的根茎于1月土壤冻前, 带土取30株玛卡根茎, 4月底, 天气回暖, 将根茎取出, 以20 cm×20 cm株行距移栽至八美试验地, 观察成活率、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发芽试验

按照1.3.1的 (1) 和 (2) 方法, 次年玛卡种子均未发芽。按1.3.1的 (3) 方法, 1周后玛卡种子发芽出苗, 4个培养皿共发芽出苗18株, 计算测出玛卡种子发芽率为45%。按照1.3.1的 (4) 方法, 次年4月底在八美农试场试验地采用撒播和营养杯点播的, 15 d后, 均能发芽, 发芽率高达98%。而6月中下旬, 3个试验点点播和撒播玛卡种子, 1周后均能出苗。玛卡种子均能发芽。

2.2 生长规律

玛卡种子在甘孜州地区不需要进行低温处理, 当气温回升到20℃都能发芽, 发芽率高达98%。泸定、康定、道孚3个地区播种时间掌握在4月底至5月底, 播种后8~15 d能出苗, 苗床上生长1个月后可移苗带土移栽, 成活率为100%。玛卡在6—11月进行营养生长, 地上茎匍匐生长, 地下根茎迅速膨大。次年3月, 土壤解冻后, 从主干长出花茎, 开花期开始, 5—6月开花, 形成果实, 持续到9—10月, 收获种子。收获根茎在当年11月中下旬。供试玛卡地下部分根茎有白色、紫色2种, 根茎形状有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3种。

2.3 不同海拔下玛卡生长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 八美农试场试验点玛卡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余2个试验点, 茎直径达63.5 cm, 主根长17.50cm, 根胸围13.0 cm, 根鲜重达48.19 g, 根干重达17.88 g, 结实率达到98%。

2.4 越冬试验

覆盖稻草、窖藏和露天越冬3种处理的玛卡根茎均能正常生长, 说明窖藏的玛卡根茎生长速度慢, 大部分能开花, 结实率低。说明玛卡和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一样, 也可以通过假植的方式获得种子, 玛卡能耐-20℃的低温, 玛卡的开花结实有可能与低温春花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在玛卡的栽培过程中, 发现玛卡试验地虫害严重。由于玛卡有其独特的气味易吸引昆虫咬噬叶片, 造成玛卡叶片严重虫害,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影响地下根茎的生长, 严重影响玛卡产量。建议在玛卡苗期、移栽后期适当使用生物杀虫剂, 如阿维菌素、禾生绿源等。

玛卡草害较为严重, 在苗期如果不除草, 会严重影响玛卡的生长, 导致玛卡无法竞争生长, 所以玛卡育苗最好采用营养盘育苗而不采用露地育苗。玛卡苗移栽后, 草害也很严重, 在3个试验点, 玛卡几乎是每15 d除草1次。下一步应用地膜覆盖定植玛卡苗的栽培模式。

从玛卡的发芽试验不难看出, 无论是土壤撒播或是营养杯点播, 玛卡种子在低温环境下是不能发芽的, 当气温回暖时, 玛卡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发芽。玛卡在甘孜州地区播种时间应掌握在4月底至5月初, 土壤解冻后气温回升时最适宜。

无论是收获玛卡根茎还是玛卡留种, 玛卡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都是最佳的, 海拔至少掌握在3 000 m以上。虽然玛卡是中日照植物, 但在生长旺盛期如有长时间充足的阳光照射, 促进地下根茎的生长, 玛卡的根茎生长量更大, 达到高产。冬季低温影响玛卡种子结实率, 可能与玛卡生殖生长启动需要低温春化有关。

摘要:为探索玛卡在甘孜州推广与繁育的可行性, 该文对其进行了发芽试验、不同海拔下玛卡的生长试验、越冬试验。结果表明:玛卡在甘孜州不仅可以进行推广繁育而且可以正常生长越冬, 最适宜生长在甘孜州高海拔长日照地区。

关键词:玛卡,引种,试验

参考文献

[1]余龙江, 金文闻.玛咖干粉的营养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04, 25 (1) :164-166.

[2]张永忠, 余龙江, 金文闻.玛咖多糖抗氧化保健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 2005, (8) :97-99.

[3]QUIRbS CF, ALIAGA R.Maca.Andean roots and tubers:ahipa, arracacha, maca and yacon[M].Lima: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1997:175-195.

[4]余龙江, 金文闻, 吴元喜, 等.玛咖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4 (5) :71-74.

[5]陈燕青, 陈思浩, 丁德润.玛咖多糖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技, 2007 (2) :231-233.

山核桃引种试验 篇10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3省结合部,是四川主要的果树产区。为丰富栽培品种,2001年引进鼓楼、莫愁2个山核桃品种进行试验观察。从实验结果来看,广元市不宜引种栽培山核桃。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广元市位于东经104°36′~106°48′,北纬30°31′~32°56′之间,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境内年平均气温16.1℃, 1月平均气温5.1℃,年降雨量580~1 143mm,年平均无霜期265天。试验园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办事处接官亭居委会,面积1.5km2,海拔580~650m,坡改梯,黄壤,土层深厚,有灌溉条件。2001年11月从云南省林科院苗圃引种鼓楼、莫愁2个山核桃品种,各25株,随即进行栽植。行株距5m×3m,定植穴深、宽各1m。每株底肥施有机肥10kg、复合肥1kg。栽后灌足定根水并覆盖地膜,定植成活率95%。每年萌芽前、果实膨大期各追施化肥1次。及时防治核桃举肢蛾、天牛等病虫害。每个品种各选择10株调查树,观察生长结果状况。2011年,每个品种随机选择100个果实调查经济性状。

二、结果与分析

1. 坚果经济性状

2个品种果实总苞4棱,有翼状突起。鼓楼的坚果重于莫愁,壳稍薄,出仁率高于莫愁。坚果中油酸显著高于当地核桃品种,亚油酸、粗蛋白低于当地核桃品种(表1,表2)。

2. 物候期

在四川广元市山核桃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下旬展叶,5月上中旬开花,8~9月为果实速长期,果实10月底成熟,11月底落叶休眠。

3. 生长特性

2个品种生长势均较强。10年生树树高均在4m以上,干周34~40cm,冠幅比株距稍大。鼓楼一年生枝下部紫褐色,先端灰白色,皮孔圆形,大,黄褐色,叶深绿,有小叶11~17片,果实总苞有4棱微突起。莫愁一年生枝粗壮,暗绿褐色,皮孔为椭圆形或长条形,黄褐色,叶浓绿色,有小叶11~15片,果实总苞有4棱,有翼状突起。

4. 适应性和丰产性

引进的2个山核桃品种在广元能正常生长,但长枝成枝率不高。试验园轻微发生核桃举肢蛾、天牛等常见病虫害,未见其它检疫性病虫害。栽后6年开始试花结果,2011年80%的树开花结果,果实中空仁率15%。试验园2007~2011年的总产量约90kg,每年平均株产不足0.5kg,产量低,丰产性差。

三、小结

井岗红糯荔枝引种试验初报 篇11

关键词 井岗红糯 ;荔枝 ;引种

分类号 S667.1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f

Jingganghongnuo Litchi

ZHANG Huiyun GAO Xianyu ZHANG Cuixian

ZHANG Faming NI Zhangguang PENG Zhongliang LUO Xinpi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litchi cultivar‘Jingganghongnuo’was breeding by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09. ‘Jingganghongnuo’was introduced by the top grafting of litchi in Nujiang dry-hot valley of Yunnan in 2010. After three years,compare Nujiang dry-hot valley with the origin, the weight of single fruit for 90.26%, edible rate for 97.67%, soluble solids for 96.2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character is similar to the country of origin,the introduction is successful.

Keywords Jongganghongnuo ; litchi ; introduction

云南省怒江干热河谷荔枝种植面积0.05万hm2,其中大红袍种植面积75%。近几年,大红袍荔枝在当地表现为易出现日灼、果实外观品质下降、市场价格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为调整云南省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品种结构,促进当地荔枝持续稳定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将井岗红糯荔枝从华南农业大学引入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试种。井岗红糯荔枝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所选育的优质荔枝品种,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怒江干热河谷区(海拔在1 500 m以下)是云南省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区之一。该区干热少雨,地面蒸发量大,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1.5℃,平均降雨量755.3 mm,绝对最高温40.4℃,绝对最低温0.2℃,全年基本无霜,≥10℃活动积温7 800.0℃,年日照时数2 333.7 h,年均空气湿度70%[2-3]。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井岗红糯于2010年1月引入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20年生大红袍为砧木,通过低位截干换种技术进行引种试验。

1.2.2 项目测定

2011年4月对井岗红糯生长量进行测量。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萌芽抽梢期、露白点期、抽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物候期周年观察且对果实性状等调查。物候期观察:选取3株生长正常,已进入结果期的井岗红糯进行观察;果实性状:从物候期观察的3株井岗红糯成熟果实中随机选取20个果实进行生理指标测定。

1.2.3 数据分析

单果重、果皮重等采用SF-700手持台秤进行称量(美国);果皮厚度采用0-200电子数显卡尺进行测量(桂林量具刃具厂);可溶性固形物采用WYT-32型手持糖量计测定(泉州光学仪器厂);用滴定法测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4]。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表现

2.1.1 植物学特征

井岗红糯树冠圆头形,树姿半直立;主干灰白色,表皮质地光滑;嫩梢灰白色,枝梢斜生、粗壮,枝梢节间中等,叶片主脉明显而侧脉不明显,叶边缘微波形状,叶绿色,叶片披针形;幼叶紫红色,叶尖急尖,花序圆锥形,花蕾绿白或淡黄,花托浅黄色。

2.1.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心形,果肩一平一耸,果顶浑圆,果皮鲜红色,龟裂片形状突起,龟裂片片峰微尖,缝合线明显,果皮厚,果肉蜡白色,种子卵形,焦核高,外种皮棕褐色,肉质嫩,爽口,不流汁,果肉风味清甜型,品质优[5]。

2.1.3 物候期

井岗红糯露白点期1月下旬,盛花期3月下旬,初始座果期4月上旬,果实着色期6月中旬,果实成熟期7月上旬。井岗红糯果实成熟期比大红袍晚约15 d。

2.1.4 适应性与抗逆性

田间观察结果表明,井岗红糯与大红袍嫁接亲和性好,适应干热河谷区的气候条件,表现速生快长,易成花,早结丰产,嫁接后第2年挂果,果实品质与原产地基本一致,嫁接3年后单株产量达到25 kg。

2.2 树体生长情况调查

井岗红糯于2010年1月嫁接,2011年4月随机选取10株进行生长量调查,数据取平均值。冠幅121.29 cm×131.43 cm,接穗径围4.29 cm,接穗高度94.14 cm。见表2。

2.3 井岗红糯荔枝果实性状比较

从表3结果得知,井岗红糯与当地主栽品种大红袍相比,单果重比大红袍高0.62g;果皮厚是大红袍的1.69倍,耐贮性比大红袍好;可食率比大红袍高9.82%;可溶性固形物比大红袍高1.81%,总糖含量比大红袍低1.06%;还原糖比大红袍低2.51%;总酸含量不到大红袍的15%;维生素C含量约是大红袍的2倍。

井岗红糯单果重为原产地的90.26%;可食率为原产地的97.67%;可溶性固形物位原产地的96.25%,井岗红糯引种到云南干热河谷区果实品质与广东栽培的品质基本一致。

3 结论

井岗红糯荔枝在怒江干热河谷区嫁接3年后表现:适应怒江干热河谷气候环境,速生快长,树体生长良好,易成花,早结丰产,嫁接第2年挂果,果实性状基本达到原产地水平且耐贮性好。因此认为,井岗红糯荔枝适宜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栽培,引种成功。

参考文献

[1] 叶自行,胡桂兵,陈杰忠,等. 晚熟抗裂果荔枝新品种‘井岗红糯’[J]. 园艺学报,2011,38(1):189-190.

[2] 张明忠,朱红业,张映翠,等. 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两种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37.

[3] 张林辉,尼章光,文定良,等. 保山文丁果的引种试验初报[J]. 热带农业科技,2011,34(1):39.

[4] 邱燕萍,戴宏芬,李志强,等. 不同品种授粉对桂味荔枝果实品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06,23(5):703-706.

[5] 欧良喜,陈洁珍,邱燕萍,等. 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大理地区蓝莓引种筛选试验 篇12

2010年12月, 大理州园艺站蓝莓课题组从大理天赐花卉有限公司引进蓝莓品种8个, 开展引种筛选试验, 2011年6月开始挂果后, 进行了2次测产及适应性观察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考虑到蓝莓花芽分化的冷温需要量 (800~1 060 h<7.2℃) [3]和大理的气候条件, 品种选择主要以冷温需要量较少的兔眼蓝莓为主, 高丛蓝莓等其他品种为辅, 从大理天赐花卉有限公司引进A、M、C、E、K、夏普蓝、米斯提、奥米尔等8个蓝莓品种、二年生组培种苗供试。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20 m2。

1.3 试验实施

每个小区同一品种双行栽植, 株行距0.8 m×1.5 m, 两端各留边距40 cm, 施入硫磺粉1.67 kg进行调酸处理 (土壤调酸到p H值5.5) 。施复合肥225 kg/hm2进行追肥, 在花前和采果结束各施1次, 用锯末覆盖墒面10 cm, 管理水平中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性

蓝莓根系细弱, 类似于杜鹃, 呈纤维状, 没有根毛。顶芽成花结果, 为总状花序。每个花序 (花芽) 可形成3~6个单花, 单花盛开时为钟状, 花色为白色, 花托为粉红色, 雌蕊柱头高, 雄蕊花丝极短, 翌年春季叶芽萌发形成新梢, 并抽生大量根蘖枝, 形成小的灌木丛, 单年生长量50 cm左右, 生长高峰期在6月20日至7月10日左右, 叶片长卵圆形, 光滑无绒毛, 互生。

大多数蓝莓供试品种在大理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移栽的第1年生长较缓慢, 第2年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第3年少量开花结果。在大理地区蓝莓于3月萌芽开花, 5—8月果实成熟。

2.2 果实性状

蓝莓为小浆果, 果实质地与葡萄相似, 有一定的硬度。供试品种平均单果重为0.21~1.12 g, 最大单果重为0.5~2.7 g, 果实最大直径在0.4~2.1 cm。不同品种间的果实大小及风味差异较大 (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供试品种中, E品种单果重最大, 其次是C品种, 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A品种果实均匀度最好, 表现出稳产, 且果实产后处理最为方便。K品种果实最小, 产量最低, 可能是该品种冷温需要量不足, 导致花芽分化受阻, 该品种果实适宜于加工。

2.3 物候期

从表2可以看出, 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在大理均能正常生长, 一般在3月初萌芽, 3月中旬开始开花, 花期在30 d左右, 5—8月成熟。其中夏普蓝为常绿品种, 叶芽萌动早, 且有反季节开花现象, 但果实在露地条件下不能全部成熟;奥米尔品种芽萌动最早, 果实最早熟。A、E品种芽萌动较晚, 果实最晚熟 (表2) 。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在11月除夏普蓝外, 叶色都会转红脱落。与引种地丹东相比, 整个物候期提前14~21 d, 幼树生长量增30%左右, 幼年期缩短0.5~1.0年。

2.4 品种适应性

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在大理均能正常生长, 其中C、E和夏普蓝等品种生长势极强, 表现出丰产、稳产。奥米尔最早熟, 但初春季节正值大理地区旱季, 对开花坐果有影响, 容易造成落花落果现象。E品种成熟期雨水较多, 果实风味受到一定的影响, 且采收不及时果实容易变质。夏普蓝存在二次开花坐果现象, 在12月左右第2次开花, 在露地条件下不能完全成熟。

3 结论与讨论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蓝莓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 且多为异花授粉, 不同品种蓝莓按一定的比例配植可以提高主栽品种结实率[4], 可根据鲜食、加工、观光采摘等不同经营目的和果实采后处理能力来选择主栽品种, 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5,6]。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中, C、E品种果大, 产量高, 综合性状最好, 适宜在大理地区进行推广可作为鲜食主栽品种;夏普蓝常绿, 生长势最强, 抗逆性最好, 可作为盆栽观赏和观光采摘品种进行搭配建园。奥米尔较早熟, 比北方上市时间早, 可调剂市场,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米斯提风味好, 可作为加工原料。

蓝莓在云南省发展较晚, 还未形成一定的栽培规模和市场体系, 大理地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在引种建园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试验鉴定和市场调研。本试验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只是蓝莓种群中的小部分, 试验地为大理洱海流域坝区, 适应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其他区域及其他蓝莓品种的适应性还需做进一步试验研究。

试验中蓝莓植株还未封行, 对产量的测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蓝莓产量偏低。供试的8个蓝莓品种, 在大理地区引种仅4年时间, 产量和性状还不稳定, 需做进一步试验观察研究。

摘要:在大理地区率先开展蓝莓引种试验, 进行植物学特性、品种差异性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所引种的8个蓝莓品种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C、E品种综合性状最好, 适宜在大理地区进行推广, 夏普蓝、奥米尔可作为搭配品种建园。蓝莓生态效益明显, 对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蓝莓,引种筛选,果实性状,物候期,适应性,云南大理

参考文献

[1]刘庆忠, 赵红军, 郑亚芹, 等.高灌蓝莓微体繁殖技术研究初报[J].落叶果树, 2001, 33 (5) :1-3.

[2]商永亮, 刘红伟, 张淑华, 等.黑龙江高寒林区蓝莓引种栽培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 2010 (7) :27-28.

[3]王蜀, 何荣芳.云南蓝莓引种栽培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 2009 (5) :47.

[4]聂飞, 韦吉梅, 方品武.蓝莓引种试验及筛选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4) :16.

[5]杨玲, 聂飞, 周洪英, 等.兔眼蓝莓在贵州的引种栽培试验及应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 2007, 35 (5) :48-52.

上一篇:函数定义域求法回眸下一篇:新疆多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