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4-07-15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共11篇)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1

为筛选马铃薯主推品种, 提高辽西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011年建昌县马铃薯研究所和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从黑龙江地区引进10个原种二代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1. 试验方法

试验地选择在建昌县!牛营子乡张京营子村包福林的口粮田上,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 不砂不黏, 能灌能排经过秋翻的壤质土, 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种薯来自黑龙江华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种二代繁种田, 品种有美国红、中薯1、荷兰7、早大白、早50、克新13、尤金、富金8个马铃薯新品种;又从相邻的繁种田引进同一级别的早大白、荷兰15两个马铃薯新品种, 共10个品种为试验品种。催芽挖芽:2011年2月末种薯出窖, 经过挑选后将种薯装到纸箱内放到火炕上, 用棉被苫盖后加温到20℃左右进行催芽。3月中旬开始切薯挖芽, 对未出芽的薯块继续催芽, 到3月末挖芽结束。

田间设计采取主试验与副试验两种形式:主试验占地574平方米, 副试验占地542平方米, 南北垄向, 分别为两次重复, 随机排列, 裸地清种。副试验在主试验地的西侧, 安排覆膜马铃薯与玉米2∶2套种形式。

2. 结果分析

3月28日至4月1日先播种副试验;4月2日播种主试验。播种前先将厩肥和草木灰肥平均摊到地表层, 肥料选用西洋牌复合肥每亩施40公斤。然后用犁开沟、浇水, 水渗后按25厘米株距将薯芽朝下摆种薯, 合垄后高8厘米。套种的马铃薯覆盖90厘米宽、0.008毫米厚朝阳产农膜;裸地马铃薯不覆膜。4月5日播种结束。副试验田4月25日出苗, 5月2日放苗。放苗前先扎眼放风, 结合放苗每穴留1株壮苗, 去掉多余的弱苗和分枝, 并用湿土封严膜孔。主试验于5月1日开始出苗, 5月5日出苗结束。5月20日土壤干旱时浇1次催苗水, 5月28日现蕾时浇1次开花水, 6月5日浇第次3水, 6月10日降一场透雨。在马铃薯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蕾。为促进薯块膨大、防止徒长和病虫害发生, 在现蕾后每次间隔7天左右连续喷施3次膨大素、助壮素和菊酯类农药, 7月10日成熟并开始收获。2011年7月10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和种植业大户进行现场观摩。每个品种实际收获进行产量实测。

2011年辽西地区气候异常, 6~7月份雨水较多, 低温寡照, 致使马铃薯营养生长过旺, 不利于薯块膨大。具体表现为, 薯秧长势过高, 分枝过多, 结薯多而薯个小, 生长期延长, 成熟期较常年偏晚5~7天。从产量实测结果看, 副试验好于主试验, 覆膜好于裸地, 套种好于清种。在覆膜马铃薯与玉米2∶2套种试验中, 早大白 (混合面积) 亩产为2083公斤, 中薯1为1690公斤, 品种间差异显著。在主试验10个裸地马铃薯品种中, 中薯1折亩产2494.4公斤排列第一位, 早大白2折亩产2494公斤排列第二位, 早大白1折亩产2464公斤排列第三位, 以后依次为荷兰7亩产2424公斤、美国红折亩产2378公斤, 早50折亩产2336.5公斤, 荷兰15折亩产2222公斤, 富金折亩产2114公斤, 尤金折亩产1759.5公斤, 克新13折亩产1703.5公斤。

3. 结论与建议

试验表明,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增产作用, 应大力推广;附带脱毒马铃薯品种中薯1、早大白、荷兰7和美国红等新品种增产显著, 建议重点推广。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2

宁南山区马铃薯抗旱品种筛选试验

在宁南山区半干旱区旱地进行了10个马铃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y05-4和虎头的产量高,薯块以中薯为主,而且平均穴薯数超过5个,穴薯重超过560g,商品率较高,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半干旱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其他品种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作 者:王效瑜 吴林科 郭志乾 呼芸芸 厚俊 张小川  作者单位: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夏,固原,756000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532 关键词:半干旱区   马铃薯   品种比较试验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篇3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云南省沾益县炎方乡地处珠江源头,平均海拔2080m,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气候冷凉,适宜种植马铃薯,是沾益县的马铃薯种植大乡,每年种植面积在1333hm2以上,种植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年来,马铃薯品种出现退化,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引进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炎方乡农科站举办了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炎方乡刘麦地二村杜周宝户,前茬作物为玉米,9月28日收获后空闲,种植地块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2100m。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包括:S01-287、909、S01-107、S01-181、1281、906、S01-285,对照品种:合作88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按品种设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24个小区,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长5.56m,宽2.4m,面积13.34m2。

1.4 种植方式

采用双垄高墒栽培的种植方式。

1)播种时间:2013年3月9日。

2)种植规格:地块整平耙细后,按1.2m开墒,0.4m开沟,种两行空一行,大行距0.8m、小行距0.4m、塘距为0.33m,4.95塘/m2。

3)种植方式:随牛犁播。破土盖种时,两行马铃薯中间的梁不破,只破两行马铃薯两侧的梁。破土盖种后,即形成垄,一垄种植两行。结合中耕除草,使垄高达0.2~0.3m。

4)施肥情况:播种时每m2施腐熟农家肥3kg,马铃薯专用肥0.075kg,作底肥随犁沟一次性施入。

5)中耕管理:5月12日,进行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培到马铃薯垄上。

2 性状比较

抗病情况:7个供试品种抗晚疫病较强,见表1。

3 产量表现

测产时间:2013年10月9日。试验产量统计表见表2。

1)S01-287,4.85塘/m2,15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5.4%,折合产4.86kg/m2。

2)909,4.50塘/m2,6个/塘,重量0.86kg/塘,商品率31.3%,折合产3.88kg/m2。

3)S01-107,4.83塘/m2,9个/塘,重量0.91kg/塘,商品率0%,折合产4.42kg/m2。

4)S01-181,4.00塘/m2,16个/塘,重量0.85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42kg/m2。

5)1281,4.33塘/m2,7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36.4%,折合产3.60kg/m2。

6)906,4.67塘/m2,11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12.5%,折合产4.70kg/m2。

7)S01-285,4.50塘/m2,15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72kg/m2。

8)合作88,5.00塘/m2,9个/塘,重量0.78kg/塘,商品率63.2%,折合产3.90kg/m2。

4 结果分析

1)供试品种1281商品率较高,达到36.4%,产3.6kg/m2,略低于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供试品种909商品率排居第2,达到31.3%,产3.88kg/m2,接近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

2)S01-287、S01-107、906产量虽高于合作88号,但商品率较低,有待进一步观察试验。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试验地为泥质砂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冬闲。

参试品种8个,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分别为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7号、中薯18号、中薯20号和中薯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中薯3号作对照 (CK)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5,6], 3次重复, 行长10 m, 畦宽1.2 m, 株距25 cm, 小区面积12 m2。

1.3 试验方法

2012年12月中旬施用腐熟鸡粪7 500 kg/hm2, 2013年1月上旬结合耕地、整地, 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750 kg/hm2作基肥。1月17日播种并覆盖地膜, 5月17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个小区定点调查10株, 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及田间农艺性状。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进行考种, 测定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 并记录每个小区的实际产量。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 每点调查2株, 随机调查10株。在出苗后50 d左右进行第1次观察, 15 d后再次进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18号和中薯3号 (CK) 出苗较早, 其他较晚;出苗率以中薯5号最高, 达到100.00% (表1) 。除薯3号 (CK) 外, 其他参试品种均出现现蕾现象, 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7号、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出现开花现象。

2.2 植株形态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稍有不同。中薯8号、中薯20号在花繁茂性上表现为少花, 中薯9号、中薯17号在花繁茂性上表现为中等, 花冠色均为白色;中薯18号开花多, 花冠色为紫色。所有参试品种均无天然结实。

2.3 块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 除中薯8号、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的块茎偏小外, 其他均为中等, 各个品种的块茎大小均为整齐;除中薯7号薯形是圆形, 中薯8、中薯9号为长圆形, 其他均为椭圆形;除中薯17号皮色为浅红色、肉色为白色外, 其他品种的皮色和肉色均为黄色;商品薯率以中薯3号 (CK) 最高, 为84.82%, 其次为中薯5号为82.10%, 中薯18号商品薯率最低为40.29%;主茎数以中薯3号 (CK) 最多, 中薯20号最少, 其他品种相差不大;单株块茎数以中薯18号最多, 中薯7号最少;单株块茎重量以中薯8号最高, 中薯7号最低;单薯重量以中薯5号最重, 其次为中薯3号 (CK) , 中薯18号最轻。

2.4 产量及抗性

从表4可以看出, 所有引进品种的产量均高于中薯3号 (CK) , 其中以中薯5号的产量最高, 折合产鲜薯40 025.00kg/hm2, 比中薯3号 (CK) 增产27.81%;其次为中薯8号, 折合产鲜薯37 608.33 kg/hm2, 比对照增产20.09%;中薯3号 (CK) 的产量为最低。通过对中薯系列马铃薯的抗病性调查, 危害较重的是晚疫病, 其次是早疫病。早期各参试品种, 除中薯18号外, 其他参试品种均轻感早疫病, 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和中薯3号轻感晚疫病;中后期各品种的晚疫病发生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中薯5号、中薯17号和中薯18号呈现较抗晚疫病, 其他品种均感晚疫病。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中薯5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 产量最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 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8号的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20号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7号的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这4个品种均适宜在金华地区种植, 可扩大面积继续示范试种。

参考文献

[1]王茂喜, 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43-44.

[2]黄永林, 胡玉霞, 周从福, 等.4个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农技服务, 2011 (9) :10-11.

[3]彭慧元, 邓宽平, 周从福, 等.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 2012 (10) :114-115.

[4]胡松, 吴正凯, 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4) :37-38.

[5]潘海虹, 曲淑萍, 敖永军, 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06-107.

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5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高产优质的作物,发展马铃薯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大力发展马铃薯对增加粮食总量、丰富市场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品种繁多,如何使品种特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最高产量,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用16个品种种植,通过对其生长发育,产量的研究,探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以其指导生产实践。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品种

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3号、冀2191、中薯8号、延0225-104、诺兰、1-57(2)、郑薯6号、冀无花、兴佳2号、延薯7号、东农303、加州白、早大白、冀5。

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在辽阳县试验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4行区,行长3m,行宽0.6 m,每行13株。2010年5月13日播种,8月25日收获。栽培管理同大田操作。生育期间观察各品种的生育时期,开花期测定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收获时测产。

二、结果与分析

1.生育时期

不同品种生育时期不同。中薯7号、中薯8号、兴佳2号、加州白出苗最早;中薯7号、中薯3号、兴佳2号现蕾最早;中薯7号开花最早;中薯7号、兴佳2号生长发育较快。不同品种出苗率相差较多,其中10个品种超过90%。中薯7号、加州白出苗率最高,为98.72%;兴佳2号、中薯3号次之,为97.44;郑薯6号出苗率最低,为62.82%。

2.品种特征特性

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诺兰含量最高,为59.1;兴佳2号次之,为58.8;东农303最低,为46.0。株高差异很大,兴佳2号最高,为59.0;东农303最低,为29.0。

3.产量

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将不同品种小区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兴佳2号产量最高,折合亩产2498.1 kg/亩,与冀无花、1-57(2)、诺兰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冀5、东农303、郑薯6号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薯5号产量次之,折合亩产2125.7kg/亩,与其他品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加州白产量第三,折合亩产2110.8kg/亩,与其他品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郑薯6号产量最低,折合亩产671.6kg/亩。其余品种产量在2000 kg/亩到1000kg/亩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为延0225-104、早大白、中薯3号、冀2191、中薯7号、中薯8号、延薯7号、冀无花、1-57(2)、诺兰、冀5、东农303。

4.主要经济性状

单株薯数、单株薯重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中薯5号大薯数最多,为2.97;兴佳2号次之,为2.83。但是兴佳2号的大薯块比例高于中薯5号,前者达62.5%,后者才51.7%。大薯块比例最高的是早大白,达65.9%。单株薯数最高的是延0225-104,达6.63;最低的是郑薯6号,为2.57。兴佳2号单株大薯重最高,为488.7 g,中薯5号次之,为379.3 g。单株薯重排在前两名的仍是兴佳2号、中薯5号,分别为580 g、506.7 g。单薯最重的品种是早大白,为148 g,兴佳2号次之,为128.8 g。

三、结论与讨论

1.兴佳2号

供试品种中产量居第一位,折合亩产2498.1 kg/亩,出苗率97.44%,花白色,叶绿素含量58.8,株高59.0cm,单株薯数4.53,大薯块比例62.5%,单薯重128.8g,适宜本地区种植,建议示范推广。

2.中薯5号

供试品种中产量居第二位,折合亩产2425.7kg/亩,出苗率94.23%,花白色,叶绿素含量54.5,株高44.3cm,单株薯数5.73,大薯块比例51.7%,单薯重88.7g,建议继续试验

3.加州白

供试品种中产量居第三位,折合亩产2110.8 kg/亩,出苗率98.72%,花白色,叶绿素含量49.4,株高51.8cm,单株薯数5.63,大薯块比例47.9%,单薯重85.8g,建议继续试验

4.延0225-104

供试品种中产量居第四位,折合亩产1927.8 kg/亩,出苗率90.38%,花浅粉色,叶绿素含量50.4,株高40.8cm,单株薯数6.63,大薯块比例40.7%,单薯重68.5g,建议继续试验

5.早大白

威宁县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6

关键词:马铃薯,综合性状,品比试验,贵州威宁

通过对马铃薯新品种 (系) 对比试验, 观察各品种 (系) 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 对各品种 (系) 田间植株性状、病害情况、块茎性状以及产量进行调查分析, 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品种 (系) 供区试, 以促进马铃薯新品种 (系) 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系)

参试马铃薯品种 (系) 共有10个:V04-46-5、V04-47-19、V04-30-5、V04-31-6、V04-46-9、V04-47-5、V04-31-13、V04-24-11、V04-31-4、米拉, 以米拉为对照 (CK) 。

1.2 试验方法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小区长4.5 m、宽3.0 m、面积为13.34 m2, 每小区5行, 播种80株, 株行距为28 cm×60 cm, 小区间不留走道, 四周及重复间走道为0.5 m。

1.3 田间栽培管理

试验地土壤属小黄泥灰泡土, 肥力中等, 疏松、平坦、向阳, 前作为荞麦, 地下害虫有马铃薯块茎蛾。播种方式为条播。播种时施土杂肥22.5 t/hm2、硫酸钾复合肥450 kg/hm2, 播后覆土。5月26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 同时追施尿素225 kg/hm2。6月15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起垄[1,2]。

1.4 调查项目

观察并记录各品种 (系) 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病害情况等, 成熟后按小区收获计产[3,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均在79~88 d, 相差不大, 其中V04-46-5、V04-47-19、V04-30-5、V04-47-5、米拉全生育期在85 d及以上, 为中早熟种;5个品种 (系) , 其他5个品种 (系) 的全生育期在85 d以下, 为中熟种。各品种 (系) 出苗期相差4 d, 开花期和成熟期都相差5 d。

2.2 植株性状和病害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 除了V04-31-6外, 其他品种 (系) 幼苗长势都较强。参试品种 (系) 的茎叶多为绿色, 其中V04-47-5和V04-24-11茎色绿中带褐色, V04-31-13和V04-24-11叶色深绿。花的颜色以白色为主, V04-46-9、V04-47-5和V04-31-13表现紫色, V04-47-19和V04-31-6表现深紫色。参试品种 (系) 的植株株高处于38.0~70.0 cm之间, 最矮的是V04-31-4, 高38.4 cm;最高的是V04-24-11, 高69.8cm, 二者相差31.4 cm, 差距较大。有5个品种 (系) 的植株多呈扩散形态, 其他则呈直立或匍匐状态。8个品种 (系) 的植株较繁茂, V04-31-6和V04-46-9繁茂性较其他种差。各品种都不具备天然结实现象或结实现象很少。

2.3 病害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 10个品种 (系) 都感染了晚疫病, 对照米拉感染晚疫病为1级, 而其他品种 (系) 都感染晚疫病2级, V04-31-4达到3级。V04-46-5、V04-31-6、V04-46-9、V04-31-4感染了花叶病, V04-31-6还感染了早疫病。

2.4 块茎形状表现

由表4可知, V04-46-5、V04-30-5、V04-47-5、V04-31-13和V04-24-11结薯较分散, 另外4个则较集中。V04-46-5、V04-47-19和米拉的薯形呈长椭形, V04-30-5、V04-47-5和V04-31-4的薯形呈扁圆形, V04-46-9和V04-24-11的薯形呈长扁圆形, V04-31-13呈长圆形, V04-31-6呈长形。块茎皮色以黄色为主, 其中V04-46-5为白色, V04-24-11为紫色, V04-30-5芽眼呈红色。块茎肉色为黄、白2色, 其中V04-46-5、V04-30-5、V04-31-6、V04-46-9、V04-47-5和V04-31-13为白色。块茎的芽眼深浅不一, V04-46-5、V04-47-19、V04-31-6、V04-46-9、V04-31-4和米拉的芽眼较浅, V04-47-5和V04-24-11的芽眼较深, V04-30-5和V04-31-13的芽眼中等。V04-47-19、V04-30-5、V04-46-9、V04-47-5、V04-24-11和米拉的芽眼较多, V04-31-6的芽眼较少, 其他品种芽眼数量中等。参试品种 (系) 块茎表皮都不光滑, 其中V04-46-5、V04-47-19、V04-30-5、V04-31-6和V04-31-13的表皮有网纹, 其他5个品种 (系) 的表皮有粗纹。参试品种中V04-46-5、V04-47-19、V04-46-9、V04-47-5、V04-31-13和V04-31-4结大薯, 大薯率以V04-47-19最高, 达19.7%。各品种块茎的淀粉含量居于10.4%~15.5%之间, 以V04-31-13为最高, 达15.43%, V04-46-5和V04-30-5最低, 均为10.44%, 相差4.99%。

2.5 产量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 V04-47-19、V04-47-5和V04-31-13较CK增产, 其他品种较CK均减产, 其中V04-47-19平均产量24 362.8 kg/hm2, 较CK (平均产量16 491.8 kg/hm2) 增产47.73%;V04-31-13平均产量19 992.5 kg/hm2, 较CK增产21.23%;V04-47-5平均产量19 617.7 kg/hm2, 较CK增产18.95%。根据表6的方差分析发现, 各品种 (系) 间的差异极显著。表7新复极差测验法 (LSR) 分析表明, V04-47-19、V04-31-13、V04-47-5与CK间有极显著差异, 而其他品种 (系) 与CK则差异不显著。

3 结论和讨论

结果分析表明, 参试品种 (系) 中, V04-47-19、V04-31-13和V04-47-5的产量、大中薯率均高于对照米拉, 植株生长势强, 植株繁茂, 可以选作区试材料。

参考文献

[1]王茂喜, 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37-38.

[2]胡松, 吴正凯, 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4) :37-38.

[3]郭源俊.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 2003 (10) :10-11.

仙游县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在赖店镇坂头村某专业户责任田, 土壤为砂壤土,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前作为水稻。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中薯3号、费乌瑞它、紫花851、紫花1号、紫花851 (当地种) , 前4个品种均为脱毒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即每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分别为脱毒种薯中薯3号 (A) 、费乌瑞它 (B) 、紫花851 (C) 、紫花1号 (D) , 以紫花851当地种为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1.5 m2 (15.0 m×宽2.1 m) , 畦宽带沟1.05 m, 双行种植, 株距25 cm左右[1,2,3,4]。

1.4 栽培管理措施

1.4.1 人工做畦, 施足基肥。

播前用手扶拖拉机耕翻, 进行全层碎土, 耕深约20 cm, 采用人工起畦, 做畦后肥料施于畦中, 施鸡粪3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碳酸氢铵375kg/hm2、俄罗斯产三元复合肥 (16-16-16) 7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1.4.2 适时播种, 确保全苗地膜覆盖。

2011年12月20日播种, 在靠近种薯芽眼处下刀, 切成每块重40~50 g并带1个芽眼, 每畦播双行, 行距35 cm左右, 株距25 cm, 三角定植, 播74 535穴/hm2, 播种时芽眼朝下, 有利于出壮苗。播种后第2天覆盖地膜[5]。

1.4.3 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 只治虫不治病。为防治地下害虫, 施特丁硫磷52.5 kg/hm2、10%毒死蜱颗粒剂22.5 kg/hm2。齐苗后喷施1次乙草胺防除沟中杂草[6]。

1.4.4 水管情况。

在马铃薯生长阶段仙游县雨日偏多, 降水量比常年增加50%以上。马铃薯每个生长期内都无需灌溉。中后期做好清沟排水, 做到雨停沟干[7]。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期比较

中薯3号、费乌瑞它较早熟, 12月20日播种, 1月6日出苗, 4月5日成熟收获, 全生育期106 d, 出苗至收获89 d。紫花1号、紫花851, 4月12日收获, 全生育期113 d, 出苗至成熟96 d。

2.2 各品种产量水平及品种差异性比较

各品种小区产量见表1。所有品种脱毒种薯的单产均高于CK, 其中紫花851单产名列第1位, 其次为中薯3号,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除了紫花1号外所有的品种 (脱毒种薯) 的产量均与CK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紫花851与中薯3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与费乌瑞它差异显著;紫花1号与CK之间产量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注:小薯指单个重量50 g以下;次薯指龟裂、畸形薯及植伤薯;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性。

2.3 各品种抗病性比较

2011年冬春季雨日偏多, 降水量比历年平均增加50%以上, 中薯3号、费乌瑞它没有发生卷叶病毒病、花叶病, 但晚疫病比紫花851发生早, 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超过紫花851, 宜在晚疫病轻发生区种植。

3 品种评价

3.1 中薯3号

该品种系中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株型直立, 株高45 cm, 分枝少, 茎紫色网纹, 叶片绿色, 复叶大侧小叶4对, 无开花落蕾。结薯集中, 单株4~6个, 块茎扁圆开, 薯皮黄色光滑, 芽眼浅, 薯肉黄色, 出苗较整齐, 丰产性好, 中大薯比例较高, 裂薯少, 无二次生长现象。块茎干物质含量18%, 鲜食品质较好, 商品薯率82%, 平均产量33 174.6 kg/hm2, 名列第2位, 与紫花851差异不显著。

2011年整个生育期雨水偏多, 没有发生花叶病毒病, 晚疫病发病率30.2%, 病情指数18, 全生育期106 d, 出苗至收成89 d, 比紫花851早熟7 d, 出苗较整齐, 丰产性较好, 产量与紫花851相当, 建议在晚疫病轻发生区续试。

3.2 费乌瑞它

该品种系农业部从荷兰引进。株型直立, 株高45 cm, 分枝少, 茎叶均绿色, 匍伏茎短, 结薯集中, 中大薯比例高, 平均结薯5~6个, 块茎椭圆形, 薯块较大。薯皮浅黄、光滑, 芽眼少且浅, 薯肉黄色, 含干物质18%, 裂薯少, 没有二次生长现象, 薯形较美观, 大中薯所占比例较高, 商品性较好。商品薯率80%左右。全生育期106 d, 出苗至收成89 d, 比紫花851早熟7 d, 平均单产30 222.2 kg/hm2, 名列第3位, 比紫花851减产不显著。该品种易感晚疫病, 株发病34%, 病指20, 没有发生花叶、卷叶病毒病。建议在晚疫病轻发生地方搭配种植, 早期就注意防治晚疫病。该品种块茎对光照较敏感, 中后期应及时培土以免块茎变绿色, 影响品质。

3.3 紫花851 (原克新18号)

2001年福建省从黑龙江引进, 2004年通过省审定。该品种株型直立, 株高45 cm左右, 复叶大, 叶片绿色, 茎绿带褐色;块茎椭圆形, 薯皮表面光滑黄色, 薯肉淡黄色, 含干物质19%左右, 食用品质好, 单株结薯6个左右, 大中薯比例高, 芽眼较深, 容易发生薯块龟裂现象。该品种较耐肥, 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田块种植容易高产。轻感晚疫病, 未发生卷叶病毒病和花叶病。紫花851生育期适中, 丰产性好, 中大薯比例高, 商品薯率亦较高, 可作为仙游县主推品种。

3.4 紫花1号

生育期113 d, 单产较低, 薯块较小, 中大薯所占比例少, 薯块商品率较低, 抗病性一般, 该品种不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巧娟, 徐棕骏, 约则拉日.昭觉县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浅析[J].西昌农业科技, 2012 (1) :23-24.

[2]宋永红.旱地早熟马铃薯全膜覆盖品比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7) :11.

[3]马玲玲.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7) :13-14.

[4]连文铜, 李方华.酒泉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3) :49-50.

[5]周建国, 邓庆吉.浅谈我国北方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12 (10) :28.

[6]周祖新, 温海霞, 宿秀丽, 等.春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1) :86.

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篇8

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 主要是根据脱毒马铃薯栽培主要特征, 应用脱毒薯种, 标准化种植, 生产出来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1,2]。推广应用脱毒种薯, 提高产量10%~30%, 有些地区则成倍增产, 同时可以减少马铃薯真菌、细菌病害的发生。目标是扩大脱毒种薯的生产规模, 建立健全科学化、实用化的种植技术和体系[3,4]。

白城市传统切块种植马铃薯很普遍, 占80%以上, 因此提高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种植比例, 对提高该市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品质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特别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扩大现有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和让农民接受脱毒薯种是推广应用该技术的难点, 需要推广部门合作配合[5,6]。

技术的先进性, 体现在产量得到提高, 主要是种植技术的初期和种薯的采用上, 脱毒马铃薯薯种是高科技的产物, 是现代农业科技的体现, 必然比传统生产方式获得的生产力提高, 同时也体现在与本地条件互相契合上, 也就是采用何种脱毒马铃薯薯种才能获得更大产量和品质[7]。为了验证马铃薯品种间的差异, 进行了脱毒马铃薯栽培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4年春在白城市洮北区林海乡进行, 试验地地势平坦, 为黑钙土肥力中等。脱毒马铃薯品种为中薯5号、克新1号、春薯5号、普通薯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普通薯种作对照 (CK) 。施肥标准, 根据脱毒马铃薯需肥规律氮磷钾比例为1.0∶0.4∶2.0, 结合土地情况, 施硫酸钾600 kg/hm2、二铵400 kg/hm2。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30 m2, 3次重复, 每个区组垂直于垄向排列, 小区6行区。

1.3 试验方法

采用精细管理, 确保不掉苗。各小区的密度一致, 采取一切措施防治病虫害。收获前去掉两侧各1行及小区两端各去掉1 m为收获区。在收获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12 m2收获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表2可知, 中薯5号、克新1号、春薯5号的折合产量分别为18 900.00、17 600.00、19 500.00 kg/hm2, 分别较对照普通薯种增产30.3%、21.4%、34.5%, 且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脱毒种薯的产量明显高于普通薯种, 其中产量最高的是春薯5号。由表3可知, 各处理较对照增收2 170~3 500元/hm2, 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春薯5号, 为34.5%。

注:成品薯按0.7元/kg计算。

3 结论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薯种的栽培验证, 得出结论是, 脱毒薯种产量明显高于普通薯种, 其中产量最高的是春薯5号, 达到34.5%, 经济效益明显。

研究其增产原因主要是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 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 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 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因此, 脱毒薯在一定时期内, 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 其生活力特别旺盛, 提高了产量。由于没有各种病毒和病害, 脱毒种薯的生长势很强, 原品种的特征和特性充分表现出来, 增产十分显著, 一般增产30%以上, 甚至翻番, 提高了质量。脱毒种薯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变大, 而且商品薯率大幅度提高, 极大地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疮疤等现象, 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摘要:通过对脱毒马铃薯品种在白城市的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春薯5号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较对照普通薯种增产34.5%, 值得在当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产量,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明荣.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吉林农业, 2011 (12) :117.

[2]张清凤, 王韵雪, 胡德波.脱毒马铃薯推广研究[J].云南农业, 2014 (6) :46-48.

[3]葛涛.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0) :139-140.

[4]房玉洁, 张平, 亓玉生.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 2014 (7) :275-277.

[5]成马丽, 黄文林, 聂宗顺, 等.不同海拔高度栽培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19-20.

[6]马达, 颜兴.脱毒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6) :84, 86.

引进彩色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篇9

马铃薯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少量脂肪,丰富的淀粉,粗纤维,钙、铁、磷、VC、VB1、VB2及胡萝卜素等,能较全面的供给人体营养[3]。而彩色马铃薯除含有这些营养外,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国内外研究表明,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性、消除自由基、保健、延缓衰老、抗癌等多种营养保健功效,国外已将其应用到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个领域。花色苷也可以作为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替代品,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4]。因此,研究和发展彩色马铃薯对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外省引进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既能丰富四川省的彩色马铃薯品种资源,又能为生产上选择优良的适合四川省种植的彩色马铃薯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8个,分别是引自甘肃省的黑金刚、引自湖南的红玉、引自山东省的鲁中红和鲁中紫、引自陕西省的蓝色约翰河、引自云南省的乌洋芋及引自黑龙江省的红参和紫参,以四川省种植较多的彩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为对照。

1.2 方法

试验在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资中明心基地进行。试验地系砂壤土,前作为甘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6.67m,每小区3垄,垄宽1.0m,单垄种植,穴距0.3m。播前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450kg·hm-2,并拌施速灭地杀防治地下害虫。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1 月7 日播种,5 月20日收获。收获时记录小区实际产量,并且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进行考种,测定单株结薯数及调查外观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进彩色马铃薯品种外观品质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的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皮色主色以紫色和红色为主,均无皮色次色。黑金刚和鲁中紫皮色颜色最深,为紫黑色;蓝色约翰河和紫参皮色位居其次,为紫色;鲁中红皮色为紫红色;乌洋芋皮色为浅紫红色;红参皮色为红色;红玉皮色最浅,为深粉色。

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肉色主色除乌洋芋为乳白色以外,其余的7个马铃薯品种的肉色主色基本与其皮色主色一致。黑金刚无肉色次色;红玉和鲁中红的肉色次色为淡黄色,但其分布却不同;乌洋芋的肉色次色为紫色,分布在维管束的边缘,形成一个紫色环;其余4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的肉色次色均为白色,其次色分布稍有不同,除红参的肉色次色是均匀分布的斑点,另3个马铃薯品种的肉色次色均分布在维管束及中间区域。

彩色马铃薯品种的块茎形状有4种类型,黑金刚、红玉和鲁中紫为长椭圆形,鲁中红为圆形,乌洋芋为扁圆形,其余3个马铃薯品种为椭圆形。

彩色马铃薯品种的薯皮类型以较糙为主,除红玉和乌洋芋薯皮光滑,黑金刚薯皮糙以外,其余5个马铃薯品种的薯皮类型均为较糙。

彩色马铃薯品种的芽眼以凹陷为主,仅红参的芽眼凸出。黑金刚、蓝色约翰河和紫参这3个品种的芽眼中等深,红玉和鲁中紫芽眼浅,鲁中红和乌洋芋芽眼深。

2.2 引进彩色马铃薯品种商品率及产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彩色马铃薯品种的出苗率只有蓝色约翰河和乌洋芋优于对照,红参的出苗率最低,为83.3%。从单株块茎数来看,仍然是蓝色约翰河和乌洋芋这2个品种优于对照,其中乌洋芋的单株块茎数明显多于各参试品种,达13.1;其余品种的单株块茎数介于4~5。

彩色马铃薯品种的大薯率只有红玉优于对照,其余品种明显低于对照,鲁中红和乌洋芋这2个品种无大薯。参试品种的中薯率均低于对照,而小薯率却均超过对照,乌洋芋的小薯率最高,达99.5%。参试品种的商品率均低于对照,仅红玉的商品率与对照较为接近,比对照低0.4 百分点。

小区平均产量在2.95~13.33kg,品种间差异较大。只有红玉的小区产量超过对照,但增产未达显著水平。蓝色约翰河较对照减产,但未达显著水平;其余5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减产达显著水平,并且鲁中红、鲁中紫、红参和紫参这4个品种的减产水平较对照达极显著。

大薯≥100g,50g≤中薯<100g,小薯<50g,商品薯≥50g;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0.01和0.05水平。Big potato≥100g,50g≤middling potato<100g,small potato<50g,commodity potato≥50g;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and 0.05level.

3 结论与讨论

各参试品种的块茎性状和产量性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红玉在8个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小区产量最高,商品薯率仅次于对照,其薯皮光滑、芽眼浅,收获时可轻松去除块茎上的泥土,食用时方便削皮。蓝色约翰河产量位居第三,低于对照和红玉,但与二者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薯皮较糙,芽眼中,其去除块茎上的泥土和削皮的方便程度略逊于红玉。鲁中红和鲁中紫产量最低,可能与其抗病性差有关。乌洋芋的单株块茎数最多,但小薯率太高,而使其商品率最低,且其芽眼深,不利于削皮。红参和紫参产量低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红参薯皮较糙,芽眼凸出,利于削皮,而紫参薯皮较糙且芽眼中,削皮方便度略差。因此,红玉和蓝色约翰河这2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具有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潜力,但仍需进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余5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摘要:为了丰富四川省的彩色马铃薯品种资源,以引进的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为试材,以四川种植较多的彩色马铃薯品种黑金刚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湖南引进的红玉块茎深粉色,长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产量最高;从陕西引进的蓝色约翰河块茎紫色,椭圆形,薯皮较糙、芽眼中,产量较高。这2个品种具有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潜力,但仍需进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余5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

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10

关键词: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56-02

随着涿鹿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日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对黄瓜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筛选出适合涿鹿县日光温室种植的黄瓜新品种,特引进5个黄瓜新品种,进行丰产性、商品性、抗病性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分别为是:春棚J1、春棚J2、春棚J3、春棚J4和博雅60(对照)共5个品种,试验用种由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涿鹿县佳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温室内长71m,宽7.5m,面积484㎡,壤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基肥施750㎏生物有机肥和100㎏磷酸二铵复合肥,前茬作物为辣椒。

1.3 试验方法及田间管理 试验安排在温室的中间,东西两边种植其它黄瓜品种。试验采用顺序排列,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设5个小区,4行区,小区北边留走道,宽0.5m。小区面积14m2(7m×2m),株距45cm,每小区58~60株。取每小区的中间2行产量作记录,共计录50次。起垄栽培,垄宽70cm,沟宽30cm,后覆膜。1月18日育苗,2月22日定植。3月8日吊秧,3月28日开始收获,7月10日收获结束。施肥、浇水、病虫防治均按正常管理,各重复的播期、密度、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均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期 5个参试品种采收期如表1,其中博亚60采收期最早而春棚J4采收期最晚。

表1 参试品种物候期

[品种\&播种期

(月/日)\&定植期

(月/日)\&始收期

(月/日)\&盛收期

(月/日)\&收获末期

(月/日)\&春棚J2\&1/18\&2/22\&3/30\&4/8\&7/10\&春棚J4\&1/18\&2/22\&4/2\&4/6\&7/10\&博亚60(对照)\&1/18\&2/22\&2/26\&3/30\&7/10\&春棚J3\&1/18\&2/22\&3/27\&3/30\&7/10\&春棚J1\&1/18\&2/22\&3/29\&4/4\&7/10\&]

2.2 生长势和果实形状 通过田间观察参试的5个黄瓜品种生长势强的是博亚60、生长势较强的是春棚J2、春棚J3、和春棚J4;参试的各品种果实均为绿皮绿瓤;单果重最重的是博亚60,199g,最轻的是春棚J3,160g。瓜把最长的是春棚J2,31.85cm最短的是春棚J3,30.12cm,详见表2。

表2 生长势和果实形状

[品种\&生长势\&叶色\&第一雌花着生节位\&瓜把长(cm)\&节位/瓜\&瓜长(cm)\&横径(cm)\&单瓜重(kg)\&瓜肉色\&瓜色\&肉质\&刺瘤\&品种\&苗期\&盛花期\&盛收期\&春棚J2\&中\&中\&中\&绿\&3.83\&4.7\&2.5\&31.85\&3.4\&0.183\&绿\&深绿\&脆\&突起\&好\&春棚J4\&弱\&中\&中\&深绿\&4.16\&5.15\&1.25\&30.21\&3.29\&0.169\&绿\&深绿\&脆\&突起\&好\&博亚60\&强\&强\&强\&浅绿\&4.5\&5.64\&1.58\&31.27\&3.45\&0.199\&绿\&灰绿\&脆\&突起\&好\&春棚J3\&中\&中\&中\&绿\&3.8\&5.59\&1.47\&30.12\&3.26\&0.16\&绿\&深绿\&脆\&突起\&好\&春棚J1\&弱\&中\&强\&浅绿\&4.28\&6.05\&2.08\&32.27\&3.05\&0.189\&绿\&深绿\&脆\&突起\&好\&]

2.3 病害分析 参试的黄瓜品种在生长前期长势较好,生长后期霜霉病发病较重的是博亚60和春棚J1,较抗病的品种和春棚J3;春棚J1在生长期间有疫病发生但不严重,详见表3。

表3 参试品种抗病性统计

[品种\& 霜霉病 \& 枯萎病 \& 疫病 \&田间发

病级别\&田间发

病率(%)\&田间发 病级别\&田间发

病株数\&田间发 病级别\&田间发

病株数\&春棚2\&2\&100\&0\&0\&0\&0\&春棚J4\&2\&100\&0\&0\&0\&0\&博亚60(ck)\&3\&100\&0\&0\&0\&0\&春棚J3\&1\&100\&0\&0\&0\&0\&春棚J1\&3\&100\&0\&0\&1\&0.6\&]

2.4 产量分析 春棚J4的产量是最高折合单产

10 254.16kg/667m2,比对照增产8.79%,位居第一;春棚J3折合单产9 353.17kg/667m2,比对照增产2.14%,位居第二;博亚60折合单产9 152.84kg/667m2,位居第三;春棚J1折合单产9 217.92kg/667m2,比对照增产0.71%,位居第四;春棚J2折合单产9 074.10kg,比对照减产0.86%,位居第五。

表4 试验产量结果

[编号\&品种名称\&小区产量(kg)\&收获面积

(m2)\&折产

(kg/667m2)\&比对照增减(%)\&名次\&Ⅰ\&Ⅱ\&Ⅲ\&总计\&平均\&1\&春棚J2\&179.5\&179.86\&212.28\&571.64\&190.55 \&14\&9074.10 \&-0.868 \&5\&2\&春棚J4\&217.2\&223.9\&204.88\&645.98\&215.33\&14\&10254.16\&8.787\&1\&3\&博亚60(ck)\&194\&200.08\&182.52\&576.6\&192.2\&14\&9152.84\&\&3\&4\&春棚J3\&191.4\&202.58\&195.24\&589.22\&196.41\&14\&9353.17\&2.142\&2\&5\&春棚J1\&192.1\&199.86\&188.74\&580.7\&193.57\&14\&9217.92\&0.706\&4\&]

3 品种综述

3.1 博雅60(ck) 叶色浅绿,植株生长势强,结瓜较密集。瓜直,较粗,灰绿。把柄粗细中等,瓜味有涩感,肉质白黄,有肉感。枯萎病、疫病,试验中霜霉病较重。小区产量排名第三

3.2 春棚J4 叶色深绿,生长前期长势较慢,中期长势中等,结瓜密集,瓜把柄细而较短,含水量大,抗枯萎病、疫病,轻感霜霉病。瓜味淡。小区产量排第一位。综合性状表现优异。

3.3 春棚J3 叶色绿,生长势中等,结瓜较密集,瓜把柄细,瓜易弯曲,瓜味有涩感,抗病性强,抗枯萎病、疫病,轻感霜霉病,小区产量排第二位。

3.4 春棚J1 叶色浅绿,生长前期长势中等,中期长势较快,瓜粗,瓜把柄粗,长。瓜味有涩感,抗枯萎病、疫病,试验中不抗霜霉病。小区产量排第四位。综合形状表现一般。

3.5 春棚J2 叶色绿,生长势中等,结瓜不密集,瓜把柄粗、短。抗枯萎病、疫病,瓜味有涩感,中抗霜霉病。小区产量排第五位。

朔州地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3月20日至7月在朔州地区应县大临河乡、下社镇、南河种乡进行。试验区海拔1 030 m,年降水量380 mm,年平均气温7℃,平均日照6.63 h/d。土壤为耕种黑麻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引进的3个马铃薯品种,即中薯三号、晋早一号和早大白,及对照品种费乌瑞它,以上材料均由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繁育基地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依照区试进行,按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4.95 m2,区组内小区间不留走道,4行区,小区播种100株,保护行种2行。试验区周边设2行以上保护行,以费乌瑞它为对照(CK)。

1.4 试验方法

于3月20日起垄覆膜(提高地温),各参试品种均于4月1日播种。施纯N 105 kg/hm2、P2O545 kg/hm2、农家肥37.5t/hm2,不施追肥,在现蕾期对栽培品种锄草培土1次,并对所有品种喷施代森锰锌2次[2,4,5,6,7]。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情况

从各点产量结果看,3个供试品种较费乌瑞它(CK)都增产。其中早大白表现最突出,平均产量为21 827.4 kg/hm2。晋早一号次之,平均产量是20 001.6 kg/hm2。第三是中薯三号,平均产量是18 813.3 kg/hm2(表1)。特征特性见表2~5。病害调查结果见表6。

2.2 二次生长、裂薯及空心情况调查

2013年朔州应县马铃薯出现二次生长现象,发生率为6.7%%~17.0%,其中当地主栽品种紫花白二次生长率最高,为17.0%;也有裂薯现象,发生率为3.3%,不重。而参试4个早熟品种没有发生二次生长、裂薯和空心现象。

3 品种评述

3.1 早大白

早大白是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于1979年用五里白为母本,74-128为父本进行杂交,1988年育成,1992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66 d,出苗早,平均出苗率为94.7%,成熟较早。株形扩散,生长势强,平均株高57.7 cm,单株主茎数1.3个,单株薯块数3.2个。茎绿色,叶深绿,花白色,少花,薯块卵圆形,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匍匐茎中,薯块较齐。平均单薯重111.9 g,商品薯率91.22%。平均产量为21 827.4 kg/hm2,产量居示范品种第1位,较对照费乌瑞它增产28.00%,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为14%,晚疫病发病率27%,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4.75和8.00。前期生长迅速,花期较短,后期长势平稳,丰产较好,对肥水要求不严,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

3.2 晋早一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75-6-6作母本,9333-10作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75 d,平均出苗率为93.16%。生长势强,平均株高42.7 cm,单株主茎数1.3个,单株薯块数2.4个。茎绿色,叶浅绿,无花,薯块椭圆形,黄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匍匐茎短,薯块整齐。平均单薯重102.6 g,商品薯率91.57%。平均产量为20 001.6 kg/hm2,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费乌瑞它增产17.29%。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为15%,晚疫病发病率为24%,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4.75和6.75。

3.3 中薯三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京丰1号作母本、BF77-A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60 d,平均出苗率为89.2%。平均株高39.4 cm,单株主茎数1.1个,单株薯块数2.6个。茎绿色,叶浅绿,无花,薯块圆形,浅黄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匍匐茎短,薯块整齐。平均单薯重95.8 g,商品薯率88.51%。平均产量是18 813.3 kg/hm2,产量居参试品种第3位,较对照费乌瑞它增产10.33%。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为19%,晚疫病发病率达到25%,病情指数分别为6.00和8.00。

3.4 费乌瑞它

由农业部种子局从荷兰引进新品种。生育期70 d,出苗早,平均出苗率为94%。生长势强,平均株高48.6 cm,单株主茎数1.3个,单株薯块数2.1个。茎绿色,叶绿色,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匍匐茎短,薯块较齐。平均单薯重100.9 g,商品薯率91.94%。平均产量为17 052.6kg/hm2。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为20%,晚疫病发病率为30%,病情指数分别为为6.25和9.00,相对其他品种较重。

4 结论

早熟马铃薯品种经过1年时间比较试验,综合分析认为,早大白、晋早一号、中薯三号增产显著,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在朔州市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4-156.

[2]罗正乾,倪萌,吴燕,等.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农村科技,2013(12):11-12.

[3]蒙懿,覃金鼓,莫琼飞,等.贵州荔波县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3(4):36-37.

[4]苏吉龙,王荣芳,赵庆洪.中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30-131.

[5]王炜,王晓殿,王燕君,等.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9):18-20.

[6]王长科.安康市川道二作区中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及品种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12(1):44-46.

上一篇:电力企业考核模式研究下一篇:交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