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2024-09-28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共11篇)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1

雁山区的马铃薯种植户都是从农贸市场购买菜薯作为种薯, 品种不纯, 成熟期不一致, 并且未经脱毒处理, 生产上抗病性很差, 尤其是病毒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8年冬季笔者引进了东农303等3个新品种进行试种, 以期为新品种引进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该次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品种筛选之后, 于2008年11月通过广西金薯种业公司从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引进东农303、延薯四号和早大白3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新引进的3个品种分别在雁山镇的良丰村委会的子妹桥村和关帝庙村、果园村委会的明星桥村, 共37户农户进行试种示范, 种植面积逾13.33hm2。田间试验按简单对比法排列, 即农户从农贸市场购买 (不知品种名称) 的 (以下简称农户自购种) 品种为对照。在面积小于667m2的同一块地上尽量各种1/2。面积大于667m2时, 对照的面积不得小于300m2。

1.3 试验实施

种薯于2008年11月20日运回并发放到农户手中。11月25日至12月初进行晒种、切种薯和种薯消毒。12月初开始整地, 施鸡粪11.25t/hm2、撒可富复合肥 (15∶15∶15) 1 500kg/hm2作基肥。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播种后及时浇1次透水, 并覆盖地膜或稻草。于3月中旬开始喷防治疫病的疫病克星、疫霜灵、克露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使用0.5%氨基寡糖素, 配合施用其他多元素叶面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

根据2009年3月20日田间观察, 8个观察户平均, 新引进的3个品种病毒病发病株率以早大白为最低, 东农303其次, 延薯四号较高。3个新品种发病株率分别比农户自购种低7.45%、6.70%、6.10%。3个新品种疫病发病株率也有差别, 其中早大白与延薯四号相近, 分别为7.5%和7.4%。东农303则为8.2%。农户自购种比3个新品种发病株率高近1倍和1倍多 (见表1) 。

(%)

2.2 生长情况

3个新品种发芽率相近, 并且都比农户自购种高10%左右 (绝对值) 。3个新品种的株高差别较大, 早大白最高, 延薯四号其次, 东农303最低 (见表2) 。

2.3 产量

经田间测产验收, 早大白、延薯四号和东农303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30.889t/hm2增产24.61%、9.69%、19.87%。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8.05% (见表3) 。

3 结论与讨论

(1) 经过2008年冬种马铃薯的试验和试种, 在3个新品种当中, 早大白抗病性较强, 产量最高为38.490t/hm2, 做菜时口感略差于延薯四号和东农303。东农303虽然抗病毒病较强, 但其对晚疫病抗性不如延薯四号, 50g以上的大薯占的比例较大, 容易夺得高产。延薯四号抗病性较好, 但小薯所占比例较大, 平均占总产量的9.99%。尤其在免耕栽培条件下, 如果相配套的技术措施跟不上, 会严重影响商品薯产量。

(t/hm2)

注:小于50g为小薯, 大于50g为大薯。

(2) 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如水田种植马铃薯为了抢季节种植水稻, 宜选种早大白等早熟品种。不受收获时间限制的田地则可种植东农303、延薯四号。总之, 新引进的3个品种在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好的情况下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按目前市场消费习惯, 白皮红芯马铃薯比较受欢迎。在生产上注意控苗并配合其他措施, 延薯四号也会有不俗的表现。但不管种植什么品种都要注意抓好病毒病和晚疫病的防治工作。

摘要: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 3个新品种中, 早大白抗病性较强, 产量最高为38.490t/hm2, 但口感略差于延薯四号和东农303;东农303抗病毒病强但对晚疫病抗性不如延薯四号, 大薯所占比例较大, 易夺高产;延薯四号抗病性较好, 但小薯所占比例较大, 因此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抗病性,产量

参考文献

[1]胡松, 吴正凯, 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4) :37-38.

[2]陈贵红, 东燕芳.北屯垦区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22, 26.

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篇2

关键词:百合;引种栽培;生长表现;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 Q949.71+8.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34-04

Abstract: We observed their phenology and main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we introduced 10 new varieties of 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screened their cut flower varieties suitable for Yichang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promotion. It had obvious advantages in stem length, number of flowers for local hubei L. brownii var. viridulum. But LA hybrid varieties of “only lover”, OT hybrid varieties of “Ronina”,“Regal tower”,“Yelloween” had obviously advantageous of stem diameter, flower diameter than local varieties, their florescence reached 30 days, rich colors, that was suitable for Yichang area as a cut flower varieties introduced cultivation.

Key words: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growth performance; Yichang City

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球根花卉之王[]。2013年经宜昌市人大表决命名为宜昌市市花。百合以其花大色艳、姿态优美加上名称美好的寓意[2],受到宜昌市民的喜爱。但宜昌本地的百合品种单一,以野生百合为主,缺少知名的杂交品种,在本地鲜切花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峡植物园管理处从荷兰引进10个百合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旨在丰富百合品种,探索百合种植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观赏切花,从而引导全市及周边地市喜爱百合,种植百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宜昌市三峡植物园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10°20′30″,北纬30°23′30″,武陵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丘陵岗地地貌,土壤属中生代白垩纪沉积砾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土层厚度100 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pH值6.4~7.0,最高海拔199.4 m,最低海拔70 m;历年极端最低气温-6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 ℃,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3.9 ℃,最热月7月月均气温28.3 ℃。

1.2 试验材料

从荷兰引进百合品种10个,其中亚洲百合系6个品种,LA杂种系2个品种,OT杂种系2个品种。亚洲百合系:“巴里顿”、“瑞格塔”、“龙山”、“小鸭山”、“橙色精灵”、“白色美国”;LA杂种系: “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OT杂种系:“罗宾娜”、“耶罗林”;宜昌当地野生湖北百合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

种植前先整地,要求沟直、厢平、土碎,N、P、K按10∶5∶3的比例施入基肥,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0.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种球处理时按照花头分布,每1个花头为一瓣,掰开后用清水洗净,甲基硫菌灵消毒,浸泡30 min后取出晾干,用刀片去除病、软、腐、伤鳞片,避免传染,百合种植株距15 cm,行距30 cm,覆土厚度5~6 cm,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分3次重复。在百合生长期开展物候观测,在百合花期进行抽样调查,包括百合的花色、花瓣有无斑点、叶片有无叶烧、生长期、株高、花柄长、茎粗(旗叶下1 cm处的径粗)、旗叶宽(花序下第一片叶的宽度)、旗叶长(花序下第一片叶的长度)、花蕾长、花蕾宽、花蕾数。数据采用DPS软件处理分析[3~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百合品种物候期观测

百合花期长短是生产切花的指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亚洲百合系的6个品种,除“橙色精灵”花期为20 d,其它品种花期达到30 d左右;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均达到30 d,符合生产切花的基本要求。

2.2 不同百合品种切花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亚洲百合系花色较丰富,LA杂种系为黄色和红色,OT杂种系为黄色和粉色;除“橙色精灵”和“加利福尼亚”有斑点外,其它品种无斑点;所有品种均无叶烧;生长周期“橙色精灵”最短为9周,湖北百合最长为24周,其它品种为10~14周。

2.3 不同百合品种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百合品种的株高、旗叶宽、旗叶长、茎粗、花蕾长、花径、花柄长、花蕾数均有极显著差异,百合的花蕾宽无差异。

2.4 不同百合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株高指标中,“罗宾娜”、“耶罗林”、“唯一的情郎”、“瑞格塔”、“加利福尼亚”分别为132.7 cm,115.3 cm,106.9 cm,69.0 cm,67.0 cm,均超过茎长60.0 cm的切花生产标准;在茎粗指标中,“罗宾娜”、“唯一的情郎”、“瑞格塔”、“耶罗林”、“加利福尼亚”分别为1.4 cm,1.3 cm,1.2 cm,1.1 cm,1.1 cm;在花径指标中,“加利福尼亚”、“唯一的情郎”、“罗宾娜”、“耶罗林”、“瑞格塔”分别为17.6 cm,16.9 cm,16.2 cm,15.1 cm,12.9 cm;在花蕾数指标中,“唯一的情郎”、“瑞格塔”、“罗宾娜”、“耶罗林”、巴里顿花蕾个数分别为12个,11个,10个,10个,8个。

2.5 不同百合品种综合指标T值比较

选择以上几个指标作为百合切花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数据按大小分为4个等级,由公式T= [Ln(1/a1+a2+a3+a4)+(b1+b2+b3+b4)…(g1+g2+g3+g4)]计算3次重复的综合评价指标累加值, 其中a、b、c、d、e、f、g、h、i分别为株高、旗叶宽、旗叶长、茎粗、花蕾长、花蕾宽、花径、花柄长、花蕾数。再对T值做多重分析比较,结果见表5。

从表5可分析得出: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株高均在60 cm以上,茎杆强健,无焦叶现象,花形较大,花色分别为黄色、红色,观赏性状较好; 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株高均在1 m以上,茎杆粗壮,无焦叶现象,花形大,花色分别为粉色、黄色,观赏性状好;亚洲百合系的“瑞格塔”株高60 cm以上,茎杆强健,无焦叶现象,花形中等,花色橙色,为亚洲百合系切花品种的代表。

3 结论与讨论

(1)对引进的百合品种观测物候特征,在生长期测定各品种的株高、茎粗,在花蕾期测定花蕾长、花蕾宽、花蕾数,在开花期测定了旗叶长、旗叶宽、花柄长,观测结果表明,OT杂种系的”罗宾娜”、“耶罗林”,LA杂种系的“唯一的情郎”、“加利福尼亚”,亚洲百合系的“瑞格塔”株高分别为132.7 cm,115.3 cm,106.9 cm,67.0 cm,69.0 cm,茎粗分别为1.4 cm,1.1 cm,1.3 cm,1.1 cm,1.2 cm,花径分别为16.2 cm,15.1 cm,16.9 cm,17.6 cm,12.9 cm,花蕾数分别为10个、10个、12个、8个、11个,花期均达到30 d,花色丰富,切花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宜昌地区作为切花品种引进栽培。

(2)近年来,百合花卉产业发展较快,但商业栽培百合种球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受两地气候差异的影响,在百合种植过程中,防病、复壮、脱毒仍然是百合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如何防治种球退化、保证百合切花质量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3)花香清淡,香味类型多样,花色齐全,花形大,茎杆强健、花茎粗长,无焦叶,抗病力强[5],是百合切花产业发展趋势。在引进的百合品种中,亚洲百合没有香味,OT百合杂种系香味清淡,综合性状优良,是引种百合成功的典范,百合育种以创新品系如LA、OT等系列百合,培育色、形、味齐全的百合品种是今后百合切花品种主要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赵兴华,杨佳明,屈连伟,等.凌源地区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9(6):9-12.

[2] 刘莉.花卉产业迎接挑战的新思考[J].辽宁农业科学,2004(1):27-28.

[3] 杨佳明,赵兴华,潘百涛,等.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2011(16):88-90.

[4] 杨春起.观赏百合实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200.

[5] 刘小溪,吴丽芳,张艺萍,等.百合育种趋势及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87-290.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研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试验地为泥质砂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冬闲。

参试品种8个,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分别为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7号、中薯18号、中薯20号和中薯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中薯3号作对照 (CK)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5,6], 3次重复, 行长10 m, 畦宽1.2 m, 株距25 cm, 小区面积12 m2。

1.3 试验方法

2012年12月中旬施用腐熟鸡粪7 500 kg/hm2, 2013年1月上旬结合耕地、整地, 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 750 kg/hm2作基肥。1月17日播种并覆盖地膜, 5月17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个小区定点调查10株, 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及田间农艺性状。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进行考种, 测定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 并记录每个小区的实际产量。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 每点调查2株, 随机调查10株。在出苗后50 d左右进行第1次观察, 15 d后再次进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中薯5号、中薯7号、中薯18号和中薯3号 (CK) 出苗较早, 其他较晚;出苗率以中薯5号最高, 达到100.00% (表1) 。除薯3号 (CK) 外, 其他参试品种均出现现蕾现象, 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7号、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出现开花现象。

2.2 植株形态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稍有不同。中薯8号、中薯20号在花繁茂性上表现为少花, 中薯9号、中薯17号在花繁茂性上表现为中等, 花冠色均为白色;中薯18号开花多, 花冠色为紫色。所有参试品种均无天然结实。

2.3 块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 除中薯8号、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的块茎偏小外, 其他均为中等, 各个品种的块茎大小均为整齐;除中薯7号薯形是圆形, 中薯8、中薯9号为长圆形, 其他均为椭圆形;除中薯17号皮色为浅红色、肉色为白色外, 其他品种的皮色和肉色均为黄色;商品薯率以中薯3号 (CK) 最高, 为84.82%, 其次为中薯5号为82.10%, 中薯18号商品薯率最低为40.29%;主茎数以中薯3号 (CK) 最多, 中薯20号最少, 其他品种相差不大;单株块茎数以中薯18号最多, 中薯7号最少;单株块茎重量以中薯8号最高, 中薯7号最低;单薯重量以中薯5号最重, 其次为中薯3号 (CK) , 中薯18号最轻。

2.4 产量及抗性

从表4可以看出, 所有引进品种的产量均高于中薯3号 (CK) , 其中以中薯5号的产量最高, 折合产鲜薯40 025.00kg/hm2, 比中薯3号 (CK) 增产27.81%;其次为中薯8号, 折合产鲜薯37 608.33 kg/hm2, 比对照增产20.09%;中薯3号 (CK) 的产量为最低。通过对中薯系列马铃薯的抗病性调查, 危害较重的是晚疫病, 其次是早疫病。早期各参试品种, 除中薯18号外, 其他参试品种均轻感早疫病, 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9号和中薯3号轻感晚疫病;中后期各品种的晚疫病发生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中薯5号、中薯17号和中薯18号呈现较抗晚疫病, 其他品种均感晚疫病。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中薯5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 产量最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 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8号的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20号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中薯7号的产量较高, 商品薯率较高, 薯形好, 黄皮黄肉, 块茎大小整齐, 抗病性较强, 生育期适中。这4个品种均适宜在金华地区种植, 可扩大面积继续示范试种。

参考文献

[1]王茂喜, 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 :43-44.

[2]黄永林, 胡玉霞, 周从福, 等.4个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农技服务, 2011 (9) :10-11.

[3]彭慧元, 邓宽平, 周从福, 等.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 2012 (10) :114-115.

[4]胡松, 吴正凯, 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4) :37-38.

[5]潘海虹, 曲淑萍, 敖永军, 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06-107.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4

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鲁单50引种试验研究

在北方潮土生态区,研究了粮饲兼用型玉米鲁单50的引种情况.试验表明,该品种前期、中期、后期长势均强于对照品种,尤其后期绿叶数明显高于对照,籽粒和秸秆的产量分别高于对照品种345 kg/hm2和5940 kg/hm2,籽粒和秸秆总收益高于对照品种1 146元/hm2.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作为粮饲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在天津种植,有利于农牧业结合.

作 者:卢树昌 LU Shu-chang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300384刊 名:天津农业科学英文刊名: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15(2)分类号:S513.037关键词:粮饲兼用 玉米 种植试验 效益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5

关键词:酿酒葡萄;引种试验;哈密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61-02

新疆是驰名中外的葡萄故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悠久的葡萄栽培传统,使得新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葡萄产区。葡萄用途广泛,除鲜食外,还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全世界约有83%的葡萄都用来酿造各种酒,如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等。随着我区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在哈密地区进行了酿酒葡萄品种引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酿酒葡萄品种园建立在新疆哈密市新雅酒业试验园,该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43.9℃,极端最低气温-32℃,气温平均日较差14.8℃,年均降雨量33.8mm,年均蒸发量3 300mm,年均日照3 358h,无霜期182d,≥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4 073~4 300h,冬季降雪多年平均为6.4d。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土,pH8.5左右。

1.2 供试材料 新雅酒业2009年从国内外引进一批酿酒葡萄插条,红葡萄酒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美乐)、西拉,白葡萄酒品种为霞多丽、贵人香。

1.3 试验设计 品种园采用篱架栽培,3m×0.5m,即在葡萄种植行内每隔4~5m设立一支柱,每支柱横拉3~4道铁丝,最下一道铁丝距地面60cm,架面高度1.8~2.3m。

1.4 观察与统计方法 记载葡萄的生长、物候期以及果实性状,方法按葡萄品种学标准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酿酒葡萄品种生长情况和越冬萌发率的观察 哈密地区酿酒葡萄品种生长势和越冬萌发率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从生长势来看,西拉的生长势表现最强,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贵人香均表现中庸;从越冬萌发率来看,以西拉和贵人香的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9.3%和79.2%,赤霞珠和霞多丽的次之,分别也达到了78.4%和78.8%,梅鹿辄萌发率最低,为76.5%。

2.2 酿酒葡萄物候期的观察 哈密地区酿酒葡萄品种物候期的调查记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5个酿酒葡萄品种在哈密地区的生育期相当,均表现为4月17日萌发,9月10日成熟。其中只有着色期存在差异,赤霞珠和梅鹿辄的着色期时间较晚,为8月10日。西拉、霞多丽和贵人香着色期时间较早,为8月1日,较其它2个品种提前10d左右。

2.3 酿酒葡萄果实性状的观察 通过对哈密地区5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性状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各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性状基本上都保持原品种特性,而经济性状却有不同。从果穗紧密度来看,果穗极紧的品种是梅鹿辄,果穗紧的品种是赤霞珠、西拉和贵人香,果穗松的品种是霞多丽。从穗重来看,西拉的丰产性最高,穗重达到了275g,贵人香和梅鹿辄丰产性最高次之,穗重分别也达到了253.4g和240g,赤霞珠的丰产性最低,穗重为175g。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来看,西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1.2%,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和贵人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当,分别为20.1%、19.4%、19.5%和19.7%。

2.4 品种评价

2.4.1 赤霞珠 果穗小,平均穗重175g,圆锥形。果粒着生紧,平均粒重1.9g,圆锥形或圆柱形,紫黑色,有青草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3%~23.4%。

2.4.2 梅鹿辄 果穗中等大小,呈圆锥形,平均穗重240g。果粒圆形,中等大小,着生极紧密,百粒重180g左右。紫黑色,果粉厚,果皮中厚,果肉多汁,味酸甜,有浓郁青草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3%~21.4%。

2.4.3 西拉 果穗中等大,平均重275g,圆锥形,有副穗。果粒着生较紧密,平均粒重2.5g,圆形,紫黑色,果皮中等厚,肉软汁多,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6%~22.4%。

2.4.4 霞多丽 果穗小,平均重225g,圆柱圆锥形,有副穗。果粒着生较紧密,平均粒重2.1~2.5g,圆形,绿黄色,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8%~21.4%。

2.4.5 贵人香 果穗中等大,平均重253.4g,圆柱形或圆柱圆锥形,有副穗。果粒着生紧密,平均粒重1.8g,近圆形,绿黄色,果脐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6%~21.7%。

3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5个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梅鹿辄、西拉、霞多丽和贵人香,均能在哈密地区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初步认为,这5个酿酒葡萄品种可在哈密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蒲胜海,张计峰,丁峰,等.新疆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动态[J].北方园艺,2013(3):200-203.

[2]贺普超.葡萄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3]曹孜义,李长成.葡萄多种培养技术[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李天中,张志宏.现代果树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三个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本试验的供试品种选用中薯3号、紫花851、克新3号和福克212, 其中福克212在古田区已经推广应用, 是对照品种, 其余3个是引进的新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每个品种一个处理, 试验小区面积共20 m2, 分12个小区, 每个小区2畦, 小区周围设置保护行, 4个品种随机区组排列, 进行3次重复试验。整地按畦带沟宽1.1 m整成畦高25 cm的高畦, 每畦种2行, 株距30 cm, 行距30 cm, 每个小区采用穴播种植90穴[2]。

1.3 试验地基本概况和栽培管理

试验地采用人工整地, 土壤耕层深厚肥沃、土质呈微酸性的轻沙壤土, 排灌良好, 地力均匀分布, 前茬为单季稻。种植过程中灌溉4次, 共分3次采用吡虫啉、杜邦克露1 000倍、安克750倍防治蚜虫、晚疫病等, 农药为叶面喷施, 试验按照古田县当地大田生产习惯进行田间管理, 各个试验小区保持一致的管理措施, 观察并记载马铃薯的生育进度、病虫害发生情况、食用品质等调查的结果, 根据分配好的小区分组实际测定新鲜马铃薯的产量[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比较

田间调查各品种马铃薯的生育期、单株平均高度、单株的分枝数、单株薯块重以及单株结薯个数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 对上述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 计算结果见表1。比较的结果表明: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马铃薯的生育期、单株平均高度、单株的分枝数以及单株结薯个数, 其中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水平 (r=-0.5731) , 单株平均高度的显著水平最高 (r=-0.6028) , 另外2个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此外, 单株薯块质量与产量表现为正相关, 但是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大。通径分析显示单株高度和单株分枝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分别是0.6049和0.5231[4]。

2.2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各品种的产量结果统计见表2。从表2各品种的产量结果可以看出, 中薯3号、紫花851、克新3号的产量比对照品种福克212要高。其中新品种中薯3号的平均产量最高, 比对照组高出369 kg, 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与克新3号相比, 产量高出303 kg, 达到较高显著水平, 比紫花851高出182 kg, 显著水平中等。紫花851和福克212相比, 显著水平较高, 克新3号和福克212产量相近, 显著水平不明显[5]。

2.3 农艺性状和抗病性

各个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见表3。从各个品种的生育期和结薯情况比较看出, 中薯3号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最短, 是65.5 d, 比紫花851要缩短了6 d, 显著水平最高, 单株高度和单株的分枝数以及单株薯块重都达到了极高的显著水平, 与其他品种的差异显著, 单株结薯个数显著水平低于其他品种。另外, 紫花851调查的各个因素显著水平要比克新3号和福克212高, 后两者的显著水平差异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中, 各品种表现性状差异较大,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品种培育期间的主要性状, 并对以后推广使用提出建议。

中薯3号:该品种全生育期时间段只有65.5 d, 是早熟品种。植株不易倾斜, 生长形势较强, 出苗率98.9%, 株高45.4 cm, 植株分支较多, 叶色浓绿, 叶缘呈波浪状, 株型生长紧凑, 块茎膨大饱满。所结果实是淡黄色, 集中且呈长圆形且食用味道好, 单株薯块重930.2g, 感染晚疫病的概率低, 为32.1%。和其他品种对比可知, 中薯3号食用品质好而且不受冻害的影响, 结实多且后期生长旺盛, 可以在古田县进一步推广种植。

紫花851:3次重复试验得出该品种鲜薯平均产量仅次于中薯3号, 为2 818.68 kg, 但是全生育期最长, 71.5d收获, 出苗率92.7%, 株高43.2 cm, 单株分枝数中等, 叶片和茎都呈现绿色, 没有花蕾, 果实呈淡黄色, 饱满呈椭圆形, 有少数裂薯症状出现, 食用品质好, 和克新3号、福克212对比, 紫花851受冻害的影响较小, 产量较高, 可以在古田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克新3号:与福克212 (对照品种) 相比, 两品种性状类似。克新3号的产量比对照组多20.2 kg, 但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较长且单株结实的个数较少。该品种地上生长部分一直正常, 叶片带绿, 薯型是椭圆形, 薯肉颜色略黄, 没有空心出现, 裂薯率偏高, 为5.1%, 长势中等, 晚疫病情况较为严重, 食用品质较好。鉴于该试验重复次数较少, 对克新3号的生物形状不能全面得知, 建议下一年多设置试点进行深入研究。

福克212:作为对照组该品种鲜薯平均产量2 631.67kg/hm2, 从出苗到成熟的全生育期是69.5 d, 单株高度平均39.5 cm, 分枝少, 单株薯块重量为810.3 g, 出苗率95.9%。培育出的植株叶片颜色浓绿, 茎呈现绿色, 后期薯块生长速度较快, 果实性状是圆形偏扁, 二次生长和空心的情况很少, 食用品质好, 福克212的晚疫病发病率较高, 为68.7%, 病情指数7.11%。虽然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 但是后期生长中叶片过早脱落, 茎蔓枯死, 受冻害影响较大, 建议逐年缩减其种植面积, 利用性状较好的中薯3号取代。

4 总结

通过引种的三种马铃薯新品种, 以福克212作为对照品种进行3次重复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中薯3号的品种生育期短, 产量高, 抗病性较强, 适合在古田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851产量次于中薯3号, 单株结薯个数较多, 食用品质好, 可以推广种植。克新3号的产量稳定性和食用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6) :35-36.

[2]钟芹辅, 罗龙学, 金传旭.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159-161.

[3]翁定河.南方马铃薯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应技术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 (6) :16-21.

[4]张招娟, 张伟, 陈选阳, 等.北美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冬种的表现[J].中国马铃薯, 2009, 23 (4) :193-196.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品种按3个熟期组划分,即早熟组:克200373-205(克山分院)、克200373-218(克山分院)、大200306-46(大兴安岭),对照品种:克新4号(克山分院);中晚熟组:东农07-33157(东北农业大学)、克200410-73(克山分院),对照品种:克新13(克山分院);高淀粉组:克200402-87(克山分院)、东农08-33148(东北农业大学),对照品种:克新12(克山分院)。

1.2 方法

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4行区,行长6 m,行距75 cm,株距30 cm,小区面积18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东农07-33157属中晚熟组,生育日数95 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 株型直立,株高43 cm。花色淡紫色,繁茂性中等;克200402-87属高淀粉组,生育日数84 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直立,株高31 cm,花色深粉色,繁茂性弱;东农08-33148属高淀粉组,生育日数92 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直立,株高48 cm,花紫色,繁茂性强。

2.2 产量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东农07-33157产量为35 56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3增产24.15%;克200402-87,产量为24 36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2增产22.5%;东农08-33148产量为32 187.5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2增产41.3%。

注:收获面积为4个小区面积之和72 m2;折合单产=合计产量/收获面积。

Note:The harvest area was the sum of 4 plots area,that was72 m2;Yield=Yield of the four plots/The harvest area×10 000 m2.

2.3 抗病性及品质分析

由表3看出,在各品种(系)中均未发现束顶病毒、环腐病等其它病毒。还可以看出,东农07-33157结薯率100.0%,商品薯率96.2%,抗晚疫病系数等均高于对照品种克新13;克200402-87结薯率92.2%,商品薯率87.9%,抗晚疫病发病程度等均低于对照品种克新12;东农08-33148结薯率96.4%,商品薯率81.4%。田间植株抗晚疫病发病程度等均低于对照品种克新12。

2.4 品种间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在早熟组中,供试品种大200306-46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克200373-205和克200373-218都极显著低于对照。在中晚熟组中,克200410-73的产量显著低于东农07-33157,但与对照克新13差异不显著。在高淀粉组中,东农08-33148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

东农07-33157产量、商品薯率、抗病和抗逆性等均高于对照品种克新13。建议将其作为黑龙江省生试试验品种。

东农08-33148产量、商品薯率、抗病和抗逆性等均高于对照品种克新12,可作为黑龙江省生试试验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来源

供试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和紫花851均由长乐市种粮大户协会生产服务中心提供, 其中兴佳2号是从内蒙古引进, 紫花851是从黑龙江引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长乐文岭镇石壁村、江田镇石门村、古槐镇竹田村进行。其中文岭石壁村沙质壤土, 肥力中等, 地力均匀, 灌溉条件好, 前茬作物为花生。江田镇石门村和古槐竹田村壤土, 肥力中等, 地力均匀, 排溉方便, 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 品种在同一田块相邻排列。每个品种种植667 m2, 畦带沟宽1.35 m, 畦高0.35 m, 采取畦面双行种植, 行距0.3 m, 株距0.25 m, 密度为4 000株/667 m2左右。3个试验点的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全部采用当地习贯的盖膜栽培方式进行, 并按试验方案统一管理。测产根据田间表现, 随机选取3点, 经田间实挖, 每点实收面积66.7 m2, 折算平均值作为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及商品薯率表现

脱毒兴佳2号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 a参加长乐市的马铃薯品种试验, 与对照品种脱毒紫花851产量及商品率比较结果列于下表。由表中可见, 脱毒兴佳2号3 a 3个试验点的总产量和鲜薯商品率均比对照脱毒紫花851高, 尤其是鲜薯商品率比对照平均高出15%以上。2011年, 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835.5 kg/667 m², 商品率90.9%, 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48.8 kg, 商品率增加17个百分点;2012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 928 kg/667 m², 商品率91.4%, 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83.1 kg, 商品率增加17.6个百分点;2013年, 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 956.5 kg/667m², 商品率91%, 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98.6 kg, 商品率增加16.4个百分点。

2.2 特征特性

属中熟品种, 冬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 d左右, 比紫花851早熟7 d左右;株型直立, 叶片深绿色, 茎绿色, 无开花, 有落蕾, 生长势强, 结薯集中, 块茎长椭圆形, 黄皮黄肉, 表皮光滑, 芽眼浅, 商品薯率高, 植株不抗晚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长乐市气候特点是1月份低温、偶有霜冻, 2月中旬以后的多低温阴雨天气, 不利于马铃薯生长, 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冬播马铃薯覆盖薄膜可明显调节土壤温湿度[1], 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 且长苗整齐、强壮, 可缩短生育期, 是长乐市冬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 并已普遍推广应用。

3.1 整地做畦

选择疏松, 灌排水良好,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不宜与烟草、茄科作物和甘薯、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连作。播种前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 再用整畦机按畦宽1.1 m, 沟宽0.25 m, 垄高0.35 m的规格起垄, 然后人工整地, 整成土壤细碎疏松、畦面中凹的垄畦。

3.2 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 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 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 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加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滑石粉混合拌种。然后晾干后放在阴凉处待播。

3.3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长乐市冬种马铃薯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播种, 为夺取高产应尽量抢晴早播。采取畦面双行种植, 行距0.3 m, 株距0.25 m, 密度为4 000株/667 m²左右。播种时种植宜倒放, 把芽眼朝下。播种后覆土0.1 m左右, 平整畦面, 用黑膜进行畦面覆盖, 两端用土壤压实。

3.4 田间管理

3.4.1除草盖膜

为防止畦面孳生杂草, 播种复土后盖膜前应进行化学除草, 防止草害。可每667 m2用50%乙草胺75~100 m L全田喷雾, 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 田面平整, 以提高除草效果。盖膜时要求土地湿润, 泥细面平, 地膜平贴垄面, 膜边用湿土压紧, 以提高增温效果, 防止大风吹揭地膜。

3.4.2 破膜放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检查, 及时放苗, 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 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后20~30 d, 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多次人工破膜引苗, 破膜的口要小, 周围用沙土封口。

3.4.3 肥水管理

冬种马铃薯在栽培上应着重采取中期促进、后期保护的措施。肥管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 由于全生育期覆盖黑膜, 施肥以基肥为主。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多, 氮次之, 磷较少, 氮、磷、钾一般为2∶1∶4。翻耕前, 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整畦时, 在畦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小沟施用复合肥60 kg/667m²作基肥。齐苗后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 前期用N∶P2O5∶K2O比例22∶7∶12的复合肥20 kg, 后期用N∶P2O5∶K2O比例15∶9∶26复合肥40 kg分2次追施化肥[2]。马铃薯忌涝怕旱, 水管上应保持土壤湿润。田块表面发“白”干旱, 要及时灌水, 灌溉采用半沟跑马水法, 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春雨季节雨水较多, 及时排水。收获前10 d控水, 避免造成畸形和裂薯, 抢晴收获。

3.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蚜虫, 在播种前, 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结合基肥施入犁沟后覆土地。出苗后, 若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5%溴氰菊脂3 000倍液喷雾, 蚜虫可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防治在生长中后期易发生的晚疫病, 要及时清除晚疫病病株、青枯病病株和环腐病病株;连续5 d以上的雨天, 容易发生晚疫病, 对晚疫病要以防为主, 可在花期用百菌清、科佳、阿米西达或雷多米尔每隔10 d喷1次, 连续3~4次对叶背进行喷施。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在发病初期及早用75%的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进行喷雾, 每隔7 d喷施1次, 连续3~4次。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可选用可杀得3 000倍液进行防治[3]。

3.6 适时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 d左右。在大多数马铃薯叶片泛黄, 表明已经成熟, 可选择晴天收获, 挖薯时把薯块放在原地稍微晾晒再收起来。

3.7 清除废膜

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捡拾旧地膜, 净化土壤,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 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 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 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汤繁棕, 林炳烘.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 2012, (2) :16.

[2]王效瑜, 金学平, 厚俊, 等.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4) :19-20.

包头地区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篇9

关键词:马铃薯,引种筛选,产量,内蒙古包头

马铃薯作为一种粮食作物, 在全球148个国家都有栽培,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我国也是亚太地区唯一大面积生产马铃薯的国家, 居世界首位[1]。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既是传统作物, 更是优势和特色作物, 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农牧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有很大的提高, 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排在全国前3位, 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10%以上[3]。包头地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优势种植区, 其产业有较大的发展, 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大帮助[4]。但是, 由于长期使用的技术和品种比较单一, 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出现了马铃薯优质品种少、单产水平低的现象, 已不能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5]。为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本试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进行了引种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置在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 海拔110~889 m, 年均降雨量1 200 mm, 无霜期320 d左右, 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前作为玉米, 土壤肥力中等, 土质砂壤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的马铃薯引进品种包括克新1号、费乌瑞特、早大白3种菜用型品种以及大西洋 (加工薯条、薯片) 、夏坡蒂 (加工薯条) 、1533 (加工薯片) 3种加工型品种[2]。加工型品种以紫花白 (加工薯条、薯片) 作对照、菜用型品种以兴薯1号作对照[3], 其中紫花白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种植的加工型与菜用型品种, 适应性较好, 一般产量为22.5 t/hm2左右;兴薯1号是内蒙古主要种植的菜用型品种, 适应性较好, 一般产量为15.0 t/hm2左右。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其中加工型品种以紫花白作对照 (CK1) 、菜用型品种以兴著1号作对照 (CK2) 。3次重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为107.2 m2 (13.4 m×8.0 m) [6]。

1.4 试验实施

各参试品种于2015年5月5日种植, 株距25 cm, 行距30 cm, 重复间走道为80 cm, 外设保护行。播种时施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火烧土11.25 t/hm2作基肥, 幼苗具3~4片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尿素150 kg/hm2。马铃薯于2015年9月1日收获, 成熟期以大部分叶片落黄为准[7]。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各品种生长期间调查生育期、株高和叶片数, 同时记录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耐涝性等;收获时调查单株薯块数、单株薯重、50 g以上商品薯率、薯形、芽眼、皮色、肉色等[8]。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8个马铃薯品种产量表现为克新1号>大西洋>紫花白 (CK1) >夏坡蒂>兴薯1号 (CK2) >1533>早大白>费乌瑞特。在加工型品种中, 大西洋的产量最高, 为22 481.3 kg/hm2, 较对照品种紫花白 (CK1) 增产4 841.4kg/hm2, 增幅27.4%, 而其他2个品种均减产, 其中, 夏坡蒂减产15.4%、1533减产28.7%。在菜用型品种中, 克新1号产量最高, 为23 302.2 kg/hm2, 较对照品种兴薯1号 (CK2) 增产9 953.3 kg/hm2, 增幅74.6%, 其余2个品种减产, 其中, 费乌瑞特减产10.1%、早大白减产8.9%。

注:小区产量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

2.2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夏坡蒂的植株最高、叶片数最多, 分别为81.2 cm和16.7片;紫花白 (CK1) 的植株最矮、叶片数最少, 分别为40.3 cm和12.3片。单株薯块数最多、单株薯重最高的是克新1号, 其次是夏坡蒂, 因此这2个品种的产量均较高, 而费乌瑞特的单株薯块数最少、单株薯重最低, 产量也最差。50 g以上薯块数最多的是早大白, 但因其单株薯块数较少, 所以产量并不高;夏坡蒂、1533属加工型马铃薯, 薯块大小较均匀, 薯形美观。从表2还可以看出, 生育期最短的品种是早大白, 最长的品种是费乌瑞特, 分别为65、112 d, 其他品种的生育期相差10 d左右。

2.3 商品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夏坡蒂、1533的薯块大小均匀, 芽眼少且极浅;兴薯1号、早大白的薯块芽眼较多且较深;紫花白、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特的芽眼浅且少。费乌瑞特、1533的薯皮及薯肉均为黄色;紫花白、夏坡蒂、克新1号、早大白的薯皮及薯肉均为白色;大西洋的薯皮为黄色, 薯肉为白色;兴薯1号的薯皮及薯肉为浅黄色与乳白色。

2.4 适应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 在马铃薯引种的生长过程中, 表现抗病性最强、最耐涝、生长势最好的品种是克新1号, 其对试验地气候的适应性最好, 其次为大西洋品种;抗病性最差、最不耐涝、生长势最弱的品种是夏坡蒂, 其对试验地气候的适应性最差;紫花白、兴薯1号、1533、费乌瑞特、早大白等5个品种的抗病性、耐涝性、生长势能力中等, 对试验地气候的适应性较强, 具有较强的引种潜力。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 在新引进的3个加工型品种和3个菜用型品种中, 加工型品种大西洋产量大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加工型品种紫花白, 居第1位, 而且抗病性、耐涝性、适应性较强, 而品种夏坡蒂与1533的产量均较紫花白低, 抗性与耐涝性也稍差。菜用型品种克新1号的产量比目前大面积种植的菜用型品种兴薯1号高, 居第2位, 而且抗病性、耐涝性、适应性最强;早大白的产量与其接近, 居第7位, 抗性也较强;而费乌瑞特的耐涝性与产量都较低。

综上所述, 大西洋、克新1号和早大白的产量较高, 经济性状优良, 商品率均较高, 抗性与适应性较强, 所以在进行品种引进过程中, 应着重考虑加工型品种大西洋与菜用型品种早大白和克新1号3个品种。同时, 建议对3个品种进行深入的营养试验, 并建立系统的引种栽培技术体系[9], 以便对筛选出适于包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进一步做深入的营养、种植与加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平.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7-9.

[2]郭小军, 王晓燕, 白光哲, 等.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马铃薯, 2011, 25 (2) :122-124.

[3]王玉明.立足当地优势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经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6) :29-30.

[4]智彬.内蒙古自治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6) :87-88.

[5]刘玲.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化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6]李一聪, 刘晓津, 郑锦荣, 等.广东冬种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2006 (10) :10-12.

[7]程天庆.马铃薯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6:16-53, 91-132.

[8]杨富位, 王守明, 吴思荣, 等.静宁县高海拔山旱地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12 (5) :15-17.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10

关键词:山龙眼科;引种适应性;深圳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00-00

Abstract: To enrich the species resources of Proteaceae in Shenzhen, there are 9 species/varieties of Proteaceae introduced to Shenzhen Children’s Park in 2013. The survival rate, growth potential and increment, blossom situat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ere are 8 species/varieties reaching 100% survival rate. Growths of tree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are 13-136.46cm, 0.17-2.54cm and 2.5-89.33cm respectively. The blossom rate is 66.67%. Datum above claim that performance of those Proteaceae plants are well in Shenzhen Children’s Park, and they a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Shenzhen.

Key words: Proteaceae,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Shenzhen

山龙眼科Proteaceae多为乔木、灌木、稀草本,全世界共有60属1 300多种,主产南半球[1]。我国山龙眼科植物共有8属45种3变种,其中原产2属21种3变种,分布于云南、江西、广东、海南等10个省区,引进已广泛栽培2属3种于南方各省,另外4属21种处于栽培试验阶段[2]。该科植物外形独特、花色艳丽、能够滞留粉尘,减小噪音,吸收有害气体,耐旱、耐贫瘠,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可为我国干旱、贫瘠地区的生态建设作出巨大作用[3]。不同的山龙眼科植物在生长特性、观赏价植、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4],广泛分布于澳洲大陆,国内已有少量关于山龙眼科引种的报道,红花银桦等12种山龙眼科植物在广州地区引种初步获得成功[5]。本试验引种外来山龙眼科植物9个种/品种,观测其株高、地径、冠幅、开花等情况,分析这些种/品种在深圳的适应性和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应用的新山龙眼科树种/品种,为山龙眼科植物的引种和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1 试验地及原产地气候环境概况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深圳市儿童乐园内,位于深圳福田区农林路以西、侨香路以南、广深高速公路以东,围成狭长型箭头状,面积18.2万m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土壤类型为山地丘陵土壤,土壤中石砾含量较高,表层(0-30 cm)土壤容重较大,土壤孔隙度较低。土壤CEC平均值小于10.0 cmol/kg,土壤保肥能力差,N、P严重缺乏[6],平均pH值为6.51。年平均气温为22.5oC,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11.5oC,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33.2oC,年平均降雨量为1 966.5 mm。

1.2原产地概况

原产地澳大利亚的气候环境条件: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44%,其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土壤分布半环形,自北、东、南三方面内陆和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形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荒漠土。大部分地区雨水稀少,平均年降水量为470 mm,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大陆。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在大分水岭、大陆西南角和塔斯马尼亚山地雨量较丰富,尤以昆士兰东海岸最多,大陆西部和广大内陆降水不足,加上地面蒸发旺盛,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试验材料

2013年4月通过佛山爱嘉种源有限公司直接引种的山龙眼科植物苗木包括:红花银桦Grevillea Banksii、全缘叶班克木Banksia integrifolia、沼泽班克木Banksia robur 、象牙卷Buckinghamia celcissima、树哈奇Hakea eriantha5个种,以及琼斯银桦G. ‘John Evans’、龙爪银桦G. Laniger ‘Mount Tamboritha’、蜜糖银桦G. ‘Honey Gem’、彼得银桦G. ‘Poorinda Peter’4个品种(表1),这些种和品种原产地均为澳洲。上述9个种/品种,除“红花银桦”外,其他8个种/品种均未见报道。已报道引种的“红花银桦”没有提供拉丁学名,尚不能确定其与本项目引种的“红花银桦”是否为同一个种。本项目引种时以中小苗为主,定植时,植株无失水症状,根系保持良好,随即挖坑栽植。

2.2 试验方法

2.2.1 定植

2013年4月将引种的山龙眼科苗木定植于乐园。为使引种树种在本地生长良好,种植前深翻土壤30 cm。采用穴状种植,穴内施入有机肥。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日常管理与其他植物相同。

nlc202309021723

2.2.2 生长势评定方法

按照园林应用树木生长势等级[7](表2),对所引山龙眼树种进行等级评价。

2.2.3 生长量测定方法

对9种/品种山龙眼植物树高、地径及冠幅进行测定,树高、冠幅采用卷尺测量,地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

2.2.4 开花情况观测方法

为了解9种/品种山龙眼科植物在深圳地区的开花表现,在2013-2014年对每种植物的开花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开花株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活率统计与生长势评定

山龙眼科9个种/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等级)见表3,除了树哈奇成活率为92.31%,生长势为II级外,其余8个种/品种的成活率为100%,生长势为I级。说明这些种/品种基本上能在深圳市儿童乐园成活,而且生长势好,适宜大力推广种植。

3.2 生长量测定

从表3可以看出,9个种/品种在深圳种植2年后,树高、地径、冠幅均不断增长,有些品种增幅较大。树高增长率超过50%的种/品种有琼斯银桦、红花银桦和彼得银桦,其中彼得银桦的树高增长率达到186.6%,说明这3个种/品种在深圳地区可以快速长高;地径增长率超过50%的种/品种分别有琼斯银桦、哈奇、彼得银桦、象牙卷,其中琼斯银桦的地径增长率为378.43%,说明这5个种/品种在深圳地区可快速长大;冠幅增长率超过50%的种/品种有象牙卷、红花银桦、全缘叶班克木、琼斯银桦、彼得银桦、蜜糖银桦、龙爪银桦,其中琼斯银桦的冠幅增长率达到305%;以上说明这些山龙眼科植物非常适合在深圳儿童乐园生长,也反映出该科植物的耐贫瘠性。

9个种/品种的树高增长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花银桦、彼得银桦、象牙卷、琼斯银桦、全缘叶班克木、沼泽班克木、树哈奇、蜜糖银桦、龙爪银桦,其中红花银桦种植2年后,树高增长136.46 cm,而龙爪银桦仅增长8.67 cm;地径增长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彼得银桦、象牙卷、琼斯银桦、红花银桦、全缘叶班克木、哈奇、蜜糖银桦、沼泽班克木、龙爪银桦,其中彼得银桦种植2年后,地径增长量为2.54 cm,增长量最小的龙爪银桦也增长了0.17 cm;冠幅增长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象牙卷、红花银桦、全缘叶班克木、琼斯银桦、彼得银桦、蜜糖银桦、龙爪银桦、沼泽班克木、哈奇,其中象牙卷种植2年后,冠幅增长了89.33 cm,而哈奇仅增长了2.5 cm。山龙眼科9个种/品种栽培2年后,其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及增长率见表3。

3.3 开花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种栽2年后9个种/品种中有5个开始开花(图1~5),分别是:红花银桦、龙爪银桦、蜜糖银桦、全缘叶班克木及沼泽班克木,其中红花银桦、蜜糖银桦和沼泽班克木的开花率超过50%,蜜糖银桦的开花率甚至达到100%,说明这5个种/品种在深圳地区栽培2年后,可以完成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全过程,适宜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是初步的研究结果。总体来说,引进的9个种/品种山龙眼科植物在深圳儿童乐园适应良好,成活率高,生长量较快;有5个种/品种种植2年后可以开花,初步表明它们适宜在深圳地区推广种植,以丰富本地区植物多样性。但仍需继续观察其长期适应性,进一步开展试验观测,逐步扩大引种。

山龙眼科植物约有1 300种[1],该科植物树形优美,叶片多形,花色艳丽,是一类很好的观花、观叶的植物[3]。试验过程中,9种/品种只在栽种时施足定根水,后续管理中没有特别浇水,验证了该科植物在原产地表现出来的良好抗旱性,适宜在深圳较为干旱的区域或排水良好的缓坡生长,但是该科其他品种是否在深圳地区种植,还有待研究,因此,仍需要大力引入该科树种进行实验观察,筛选出更多适宜的山龙眼科植物,为深圳的园林绿化事业添砖加瓦。

本试验只在儿童乐园进行,在深圳其他地区是否有良好表现也还需进一步研究。

经过2年的观察,有部分种/品种植物只开花不结果,说明这些植物在深圳地区没有有性繁殖,不会通过种子进行大面积扩散,对周围的乡土植物无影响,可以共生共存,不存在引种生态安全问题。但由于栽培时间仅2年,有些种/品种比如象牙卷可能还没有达到开花年龄,故仍需进一步观察其开花情况。而种植布局、种植坡向、施肥情况等,都可能对开花有一定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卢珍红,段晓梅,樊国盛.山龙眼科木本切花市场现状与生产前景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243-246.

[2] 樊则郁,邓莉兰,樊国盛.中国山龙眼科植物分类与分布[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 (1):1-7.

[3] 陈华平,翁殊斐,郜春丽,等. 山龙眼科植物研究现状与引种潜力分析[J]. 广东园林,2012,34(3):70-73.

[4] 罗昌国,袁启凤,樊国盛,等. 3种山龙眼花卉苗木生长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0(5) : 224-226.

[5] 苏开君,王伟平,王光,等. 澳洲红花银桦等12种木本花卉引种初报.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5):61-64,68.

[6] 韩宙,叶根生,詹惠玲,等. 深圳儿童乐园土壤质量评价及改良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13(5):55-59.

[7] 杨科,肖前刚,廖兴勇,等. 5种彩叶树种在崇州羊马引种生长适应性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3 42(3):111-116.

牡丹新品种引种栽植试验 篇11

1. 美国品种:

(1) 巴特利亚 (Bartzella) :为牡丹芍药杂交后代 (Paeonia ludlowii X Paeonia Floraticosa) 。花鲜黄色, 菊花型, 花型圆整, 外瓣鲜黄, 瓣心红色, 花径20cm~24cm;叶似芍药, 浓绿色, 质厚, 有光泽。花期晚, 五一前后, 花期长。花茎直立。植株长势强, 抗病虫。 (2) 花园珠宝 (Garden Treature) :也为牡丹芍药杂交后代 (Paeonia ludlowii X Paeonia Floraticosa) 。类似巴特利亚, 花瓣花型较散乱, 但花期更晚更长。 (3) 公主 (Princess) :为复色牡丹品种。花黄色, 有红晕, 菊花型, 稍垂头, 花期特晚, 一般为五月中旬前后, 花径16cm~18cm。长势旺盛, 抗病虫。为大花黄牡丹与紫牡丹 (Paeonia ludlowii X Paeonia delavayi) 的杂交种。

2. 日本品种:

(1) 东方金 (Oriental Gold) :为牡丹芍药杂交后代。类似花园珠宝, 但更易开花, 长势更旺盛。 (2) 黄冠 (Yellowcrown) :花纯黄色, 皇冠型, 花茎直立, 花期中晚, 花中大, 花径14cm~17cm。为黄色牡丹之稀世珍品。

二、新品种特色

这些品种属纯黄色、艳红色、复色系, 与目前国内主宰的品种相比较具有花期特晚、花期长、花茎直立、花大、易开花、观赏性特好、长势强、抗病虫等特点, 是国内尚无的极具特色的品种。

三、引种区生态环境

1. 牡丹适宜的生长环境。

牡丹性宜凉畏热、喜燥厌湿。栽种牡丹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若土壤过于黏重, 就要加以改良, 即用沙和充分腐熟的厩肥掺拌, 然后深翻40cm~50cm。在长江流域 (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则要做成高床或种在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 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 (ph值6.5~7.5) 为好, 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2. 引种地环境。

海拔235米, 土壤为褐土, 地下水位10米左右。为避免重茬, 特选原为农田的土地作为种植基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1.13%, 全氮0.071%, 速效磷7.1mg/kg, 速效钾113.9 mg/kg, 土壤p H8.02。

四、栽植季节和方法

牡丹和大多数木本植物不同, 一般树木以冬季和早春栽植为好, 而牡丹必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成活率最高, 次年长势强劲。11月份以后, 栽植越晚第二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三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牡丹栽植季节的选定极为重要。在栽植方法上, 仍采用传统的方法, 如《洛阳花木记》所记载的:“凡栽牡丹不能太深, 深则根不行花不发旺, 以‘疮口’ (根茎交接处的原栽植痕迹) 齐土面为好。又有挖土坑须量花根长短, 为深浅之准。坑要宽大而平, 土要肥而细, 还要在坑下筑一小土墩, 上尖下宽, 将新栽牡丹于土墩上坐定, 然后整理花根, 让根自然垂下, 勿使弯曲, 然后覆土……”引种新品种于10月底至11月初按株行距60×60cm栽入试验地。种植坑规格50×50×50cm。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 用500~700倍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也可) 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 使根顺直, 再逐层将土填实。栽后即浇水, 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

五、新品种成活情况

引进的35个品种中, 经连续两年观察, 28个品种的成活率达100%。其中, 牡丹成活率92.54%;伊藤成活率100%;芍药成活率96.05%。总成活率94.38。

六、新品种生长情况

1. 伊藤杂种分枝数为4~12枝, 高度45cm~87 cm (第一年20cm~40cm) , 地径0.

88cm~1.51cm, 冠幅54cm~90 cm (第一年24cm~42cm) , 除Sonoma Velvet Ruby、Prairie Charm长势一般外, 其他均长势旺盛。所有伊藤杂种长势都优于对照洛阳红, Sonoma Sun、Callie’s Memory、Bartzella长势特强, 株高和冠幅几近国内品种洛阳红的2倍。

2. 牡丹分枝数为2~6枝, 均少于洛阳红8枝, 高度28cm~66cm (第一年15cm~35cm, 保存量2cm~3cm) , 地径0.

62cm~1.48cm, 冠幅40cm~80 cm (第一年20cm~35cm) ;Yellow Crown、Souvenir de Maxima Cornu长势旺盛, Golden Bowl、Boreas、Banquet、Vesuvian、Ruffled Sunset长势较强, Hephestos长势一般, Marie Laurencin、Alice Harding长势弱于洛阳红。

3. 芍药分枝数为2~6枝, 高度38cm~56 cm (第一年15cm~25cm) , 地径0.

40cm~1.22cm, 冠幅30-66 cm (第一年16cm~30cm) 。芍药中Mackinac Grand、Mister Ed、Buckeye Belle长势强, Gold Locks、Lorelei长势中等, 其他品种长势偏弱。

七、新品种开花情况

1. 引进品种大部分开花良好。

引进的35个品种, 来年有11个品种开了花, 开花品种中多数品种性状与引进的品种性状相符。伊藤和芍药品种基本全部开花, 有两个牡丹品种 (Marie Laurencin、Ruffled Sunset) 未开花, 原因可能是苗龄小、本身又不太易开花的缘故。2011年与2010年相比, 开花株数、花的大小、单株花数都有大幅度提高, 花色、花瓣层数也更为接近品种特性。

2. 开花好的品种有:

伊藤品种:Bartzella、Hillary、Unique、Sonoma Sun、Cora Louise、Garden Treasure、Sonoma Apricot、Sonoma Welcome、Callie’s Memory、Canary Brilliants、Scarlet Heaven;牡丹品种:Alice Harding、Yellow Crown、Golden Bowl;芍药品种:Buckeye Belle、Coral Charm、Eliza Lundy、Lorelei、Gold Locks、Carina、Paula Fay。特别是Yellow Crown、Bartzella、Garden Treasure、Sonoma Sun、Cora Louise、Sonoma Apricot、U-nique、Canary Brilliants, 花大 (直径15cm~18cm) 色艳, 气味芳香, 易开花 (Unique、Cora Louise、Hillary单株开花4~6朵) , 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Sonoma Sun花色独特, 为国内尚无的杏黄色, 更突显了其观赏和作为种质资源的价值。但Prairie Charm较晚开的花花瓣发育不良。

3. 芍药品种Coral Charm、Lorelei、Gold Locks、Eliza Lundy、

Buckeye Belle、Carina、Paula Fay为橙红、艳红、黄、黑红, 为国内芍药没有的颜色, 填补了国内芍药的空白, 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也是珍贵的种质资源。

八、抗逆性表现

Sonoma Velvet Ruby褐斑病较重, Lovely Rose5月中旬后叶渐变黄, Ruffled Sunset和芍药 (除Gold Locks外) 七八月份出现了灰霉病, 其他均无病无虫。2010年4月14日, 牡丹正处于旺盛生长期, 洛阳市下了一场大雪, 栽培地最低气温下降到0.1℃, 所有植株均未受冷害, 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可见引进的绝大多数品种适宜在洛阳地区栽培。

九、物候观察

1. 美国芍药品种3月17日至4月7日发芽, 3月28日

至4月13日展叶, 4月29日至5月6日露色, 5月1—8日初花, 5月3—11日盛花, 5月10—25日落花。花期基本与本土芍药相同。

2. 日本牡丹品种黄冠3月中下旬发芽, 4月上中旬展叶,

4月26初花, 29日进入盛花期, 5月13日落花。花期明显晚于本土现有品种, 比洛阳本土晚开牡丹晚8~13天, 与已引国外特晚开牡丹基本相同。

3. 美国牡丹品种3月22日至4月6日发芽, 4月7—12

日展叶, 4月24日至5月7日露色, 5月1—22日初花, 4月29日至5月11日进入盛花期, 5月13—30日开始谢花。其花期晚于本土晚开品种13—30天, 晚于已有国外特晚开品种7~17天。

4. 伊藤品种各物候期均晚于洛阳现有品种。

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芽开始膨大, 顶端开裂;4月上至中旬开始展叶。4月中下旬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茎迅速伸长;4月末至5月中旬随花蕾增大, 逐渐露色, 各品种陆续进入初花期;5月上旬至下旬各品种陆续进入盛花期。各品种盛花期持续6~15天, 随后进入谢花期。11月中下旬, 大多数植株叶色开始渐渐变黄;于12月中下旬日均气温为10℃时枝叶枯尽, 进入休眠期。单朵花花期5~8天, 单株花期5~15天, 品种群体花期8~18天, 整个伊藤杂种群体花期长达4~5周。在洛阳开花可从5月初持续到6月初。与洛阳本土晚开品种和已有国外特晚开牡丹品种相比, 所引伊藤品种花期分别晚14~30天和8~17天。单朵花花期5~8天, 单株花期5~15天, 品种群体花期8~18天, 整个伊藤杂种群体花期长达4~5周。在洛阳开花可从5月初持续到6月初。与洛阳本土晚开品种和已有国外特晚开牡丹品种相比, 所引伊藤品种花期分别晚14~30天和8~17天。

摘要:美国、日本利用先进的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方法, 培育出的花色极其艳丽、花期较晚较长、长势强、抗病虫, 其他性状也较好的牡丹特色新品种。在国家“948”项目支持下, 课题组自2010年引进两地纯黄色、艳红色和花期特晚、花期长、花茎直立、花大、易开花、观赏性特好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丰富了中国的牡丹品种资源, 促进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牡丹新品种,引种,栽植,试验

参考文献

[1]邓国取.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45-51.

[2]刘会超, 刘磊, 贾文庆, 等.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J].湖北农业科学, 2010, (3) .

[3]邓国取.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产品创新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 2003, (3) :37-38.

[4]蓝保卿, 李武云.洛阳市实施牡丹发展战略[J].中国花卉园艺, 2003, (4) :8-9.

上一篇:解读中国民居艺术下一篇:贵州都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