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比较

2024-05-26

经验比较(精选12篇)

经验比较 篇1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存款保险制度指的是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存款保险并缴纳保费, 保险费由国家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以及用其他渠道筹资来建立的保险基金, 当这些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濒临倒闭的时候, 保险机构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赔付标准向存款人进行赔付, 并且依据法律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参与对于银行的清算, 从而加大对存款人存款利益的保护, 从而达到树立信用形象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目的。

二、国际上对存款保险的经验

国际上对存款保险按照法律的规定, 在遵从一定程序的前提下, 主要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关于存款制度的参加原则

如今, 借鉴国际上的经验, 基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国际上主要的一些国家关于存款保险主要存在下面几种:强制保险、自愿保险和强制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其中德国和阿根廷等国主要实行的是自愿参加这一原则, 这也充分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强制参加原则主要是在印度等国家, 由于人口的大基数, 从维护秩序的角度考虑, 印度主要实行这一原则;而美国则采取的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主要体现在凡是法律上规定的属于联邦储备体系成员的州, 其所属银行都必须要参加联邦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 而不属于联邦储备体系的银行则使用自愿原则, 金融机构自由参加。

(二) 关于筹集方式的说明

现如今一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的构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政府的财政拨款, 另外加上股票和在外发行的债券, 最后还有少部分的保费。但是要明确一点各国的保险费率并不是相同的, 例如美国的保险费率主要是考虑到资本的充足率、资产的质量、资本的流动性以及盈利水平等指标, 根据这些因素美国政府把银行按风险程度的大小具体分为三个等级, 等级越高相对的保险费率越低, 当然, 所需要缴纳的保险费就越少了。

(三) 存款保险机构针对的对象

国际上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大多采用属地原则来确定其相应的保险对象, 换句话说, 一国国内的所有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和国外的一些金融机构及其在一国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均为保险对象, 这其中不包括本国银行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但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德国则把本地银行设立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列为保险对象, 而像比利时这一国家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直接将其排除在外。

(四) 存款的标的范围

存款保险标的范围包括外币存款以及本币存款, 例如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就同时存在外币存款以及本币存款。但有些国家则不包括外币存款, 例如英国、法国, 这类国家直接将外币存款排除在外。

(五) 关于最高限额的规定

所谓的最高限额主要是指存款人在一家银行的总额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的赔偿金额, 而对于那些超过部分则采取不予承包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 凡是采取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例如经济发展水平, 通货膨胀情况, 居民消费情况国家政策的因素来确定其本国的存款最高限额。

三、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 存款保险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对于此制度设计不合理, 不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 则会导致本国金融秩序的混乱。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 存款保险制度的简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要充分参照考虑本国的实际国情, 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我国来说, 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 正确的目标定位

应该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 从而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据此在设计存款保险制度时, 在有些方面例如保险费率、监管和处置方式上不要过多地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意愿和要求, 而是要从保护存款人利益角度出发, 只有确实的维护了存款者的利益, 金融体系的波动才会降到最小值。

(二) 制定并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当前, 我国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制定并不完善, 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存款保险法》, 伴随着日益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要进一步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则, 从而进一步的保护金融机构以及存款人的利益。

(三) 强制性保险的选择

就我国而言, 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出发, 我国应该实行强制保险原则, 如果我国采取自愿保险原则, 那么那些经营状况好的机构则会慢慢退出金融市场, 而那些经营状况差的则仍然活跃在金融市场上, 这样会让我国的金融秩序铁链变得十分脆弱。从这一角度出发考虑, 我们应该采取强制保险的原则, 这样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四)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于存款保险制度相适应的机制, 避免职能的重复, 有效的降低相应的成本。存款保险机构要加大对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经营状况进行识别、监测和评估, 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管理不善带来的损失的赔偿与补偿力度。由此, 应当以法律法规的方式对存款保险制度中涉及的职能以运作方式, 赔偿等相关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并明确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相应的权力例如监管处置权等, 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动态监管。存款保险机构与相关机构例如央行、银监会只有在监管上分工合作, 在监管方式上相互补充, 利用多种监管方式, 同时加强交流合作, 才能更好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 实行有效的监管协调。

摘要:2014年11月30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存款保险制度意见稿,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意味着酝酿21年后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倒计时。本文以期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国际经验,比较

参考文献

[1]主父海英.保险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J].经济师, 2012 (1) .

[2]刘素春.美日德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师, 2009 (4) .

经验比较 篇2

三、中国公共支出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支出能力低下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政府财力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这一情况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政府财力不仅难以确保社会公共性开支的正常资金需要,而且在相当一些地区,地方财力已无法维持政府机关的常规运转,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连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2、财政支出浪费严重

支出管理不善,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奢侈摆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仍较严重。在经济建设领域,项目建设单位基建概算编制中高估冒算现象严重,基建预算执行中超预算现象普遍,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尤其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带来的损失更是惊人。在社会事业方面,事业机构重复设置、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投入产出效益差,规模效益低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3、财政支出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财政统收局面被打破,但统支的局面依旧。财政支出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而做出相应的变革,出现了“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财政支出最明显的“越位”是经济性支出,许多不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本应由市场和社会负担的最后却变成了由财政来支出。

4、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目前财政支出结构中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在中国公共支出总额中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额,直到最近,这个比重还在不断上升。相反,无论是与国际标准还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用于诸如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等满足人力资本以及其他发展需要的投入比重却显得有些低。”

5、财政支出效率不高

在“2011第六届全面小康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高强表示,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很突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增加政府投入,却不关心支出的绩效。” “教育经费年年大幅度增长,而居民的教育费用负担依然很重。卫生经费连续快速增加,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水利投资不断攀升,而雨多泽涝的局面没有改观。科研经费没有扩大,很多科研成果依然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环境保护经费逐年提高,而生态环境制约依然非常非常严重。”

(二)美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经验

美国十分明确的定位了财政部门的职能,即以“市场失灵”为标准,凡是市场能解决的,财政就应退出;凡是市场不能解决的,财政就应介入。

1.合理界定财政支出领域

在我国,一般侧重于把财政支出的应用划分为行政和国防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性支出、政府投资和社会保障支出。美国的划分更多地是按支出是否在经济上直接获得等价补偿而把支出划分为两类:

(1)资源消耗性支出:又称购买性支出,意味着政府可直接获得等价的商品和劳务,并将其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为公共产品用于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支出内容有国防、教育、太空、公路、水利等。

(2)转移性支出:由社保与社会福利构成,内容有各种补贴、往来拨款、资本转移与债务利息支出。

这样的划分更能体现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履行其经济职能,而且又便于计算,且形式简洁,所以显得比较合理。

2.有效控制行政支出

美国的行政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比重偏低,甚至在没有事先预算的情况下,一个州长请客人吃饭都得自掏腰包。

3.重视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因为信奉凯恩斯经济理论,美国在国防支出方面一直是十分“大方”的,即认为“医治失业与经济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推行赤字财政同时扩大预算支出”,而国防的支出往往是巨大的,所以比较容易达到赤字的“要求”。在小布什上台后,从2002年到2006年,美国政府增加了200亿美元国防科研发展资金,分配20%的科研发展资金特别用于推动美国武装力量和技术更新。“9.11”以后,进一步加大国防开支力度,也使得美国经济在多年疲软后出现了抬头趋势并控制了伴随而来的通胀问题。美国的国防支出政策之所以长期受到美国政府的青睐,原因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加强其防御能力,还因为其能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4.通过政府采购制度增强政府支出透明度。提高公民纳税积极性

现代各国的政府采购资金数额庞大,一般要占GDP的10%以上,这使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极大的影响力,也是市场供应商极为关注的对象。

在美国,“政府采购制度”大大地提高了财政的支出效益。同时,推行此制度还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并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管,从而有效抑制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5.强调转移支付的社会保障支出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力度显著

美国政府一直很注重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对低收入者的扶持。其支出制度一般采用类似征税制度的累进、累退和按比例支出的方式,主要有支付食物和支付补助金两种形式。前者提供诸如“医疗补助支出”(各州和地方按人均收入的不同,向医疗补助支出基金提供20%-50%的资金,剩余的由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拨款进行补贴)之类为低收入者提供免费医疗的政策,而后者主要是向穷人们提供可随意使用的现金救济,比如“家庭及子女救济支出”(AFDC)政策。

6.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管,克服政府“失灵”问题

在美国,财政体制实行联邦财政、州财政和地方财政三级管理的体制,并设立了“联邦审计署”,负责对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监管上也运用了高科技管理手段,比如建有全国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使财政监督信息得以共享。同时,美国还在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初就借鉴英国经验建立起的“预算财政支出制度”,以接受全国人民的审查。此举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势头,改善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从而增强了政府行使其经济职能的正当性。

(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的配套措施

1.保障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的管理机制

(1)逐步推行零基预算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基数预算制度,即在分配各部门的支出时,按照基数加增长的原则,在基期的支出基数上简单加上一个增长比例。这一制度已经与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实行零基预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实践表明:实行零基预算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绝不仅仅是预算编制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整个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零基预算”是指对某种计划目标费用进行预算时,不以上期或现有预算为基数,而是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对每一个预算单位的资金需求逐项重新审核,根据其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重新确定预算资金分配计划。零基预算起源于美国,之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采用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使其成为政府支出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如安徽、河南、湖北、云南、海南等省也先后实行了零基预算,尽管还处于摸索阶段,但这种改革思路值得充分肯定,而且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零基预算具有下列优点:第一,可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促使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化、程序化;第二,实施零基预算,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利于确保地方财政的预算收支平衡。这既是预算编制方法的改变,也是整个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实施零基预算,可以增强财政监管力度,避免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无目的性和随意性,减少了财政追加经费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预算单位运用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时,工作目标不明确、无计划性的局面,使财政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经费按规定用途合理有效地使用;第四,实施零基预算可以打破“大锅饭”的弊端,克服传统基数法、比例法分配经费引起的弊端,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果,使政府能够把需要发展的事业,进行综合考虑,把有限财力集中用到刀刃,国家应及早制定规范化的零基预算改革方案并在全国加以推行。这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益具有 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 年以来,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明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基本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目前改革处于深化和完善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有效解决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相关改革措施尽快到位,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各地财政部门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到 2010 年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管理,各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操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行电子化操作方式,建立健全现代支付操作模式。

深化国库集中收缴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库集中收缴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二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各地财政部门要在全面实施改革的基础上,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监督,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操作,提高非税收入收缴透明度,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要跟踪分析非税收入动态变化,为提高预算执行分析水平提供条件。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财政国库内部监控机制,保障财政国库体系安全运行;要将外部监控范围逐步扩大到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所有资金和单位,以及上级政府补助下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保障财政资金规范运行。要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对财政国库运行进行综合分析,反映预算执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为加强和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提供监督反映机制。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可以有如下好处:一是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使库款调度更加灵活;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预算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切实提高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四是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外资金分散管理的状况。

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国自 1998 年就开始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断地探索与完善。2003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行的《政府采购法》是政府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购的制度规范,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终于有法可依,也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已成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强化财政约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还处于起步阶段,它在预算编制、方式选择和程序执行上都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多方位着手,深化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和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的政府采购制度。

2.国防支出的调整和优化

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是天下并不太平,特别是一些国家在人 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下干涉别国内政的现象以及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必须保持 高度警惕,并提高国防保障能力。因此,国防支出可适当增加。

(1)增加军队人员生活支出和军队的维持性支出

由于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军队人员自然也需要确保同步增收,保证军队人员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改善。同时,随着部队生活设施的逐步改善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军队的维持性支出也需要不断增加。

(2)增加国防现代化建设支出

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深化推进国防建设,增加国防实力,对国际霸权势力和反华势力给予强大的威慑。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军队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和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的能力,做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准备。在财政上,必须给予这方面相应的支持。

(3)增加军队人员培训支出

在经济市场上,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在战场上更是这样。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高技术装备,更要求高素质官兵。为了吸收、培养、保留、稳定一支高素质的官兵队伍,部队要对官兵加强军事技术培训,使之掌握防卫作战能力,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新形势下,我国将继续培养军、民两用人才、储备优秀军队干部。因此,适当增加国防支出用于军队人员培训。

3.加快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制化进程

首先,要尽快建立财政监督新机制。出台一部统一、完备的《财政监督法》,健全相互配套、上下统一的财政监督体系,明确财政监督机构的设置、职责、监督程序、工作方法、监督方式、监督人与被监督人的权利与义务、违反财经法规的法纪责任等,以保障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财政监督部门也要随之建立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如回避制度、听证制度、登记和备案制度、处罚和重大案件移交制度等。

其次,加强对财政支出监督工作和法规的宣传。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与监督作用,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加强宣传。

再次,要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和处罚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监督客体的处罚力度。财政监督处罚一定要达到使违法违纪者胆战心惊的力度,才能真正提高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促进财政支出的监督执行工作。二是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主体的再监督。财政监督部门作为财经纪律的维护者,一方面要将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定

期或不定期地向领导和新闻媒体通报,并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质询;另一方面也要 接受有关部门的再监督。

(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1.科学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的结构

(1)经济建设支出的调整和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经济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范围,除一部分用于非生产性基建和公共投资外,绝大部分投向了具有竞争性的生产经济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财政用于竞争性生产经济领域的比例应有所降低,并且,对经济建设支出的结构也要随之进行变化。

(2)从竞争性的生产经营领域中退出来

要依据制度变迁的进程,按照政府职能来调整财政支出范围,改变国家包揽过多的支出状况,将应由市场和社会负担的部分从财政支出中分离出去。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中长期发展重点,改善财政运行状况的重要。其中,基础教育基本上属于公共产品,它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整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具有正外部效应,其经费应全部或绝大部分由财政供给;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更多地带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其费用可由受益者来支付一部分。对此,国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应为基础教育提供资金保证。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投资的重点应转向初、中等教育研究。

(3)加大对科研的财政投入力度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且其更新的周期大大快于以往任何时代。科技进步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存在的问题,政府财政需要在这一领域做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调整与改革。首先,提高政府对科学研究事业的财力投入。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正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各方面逐步贯彻落实。在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科技工程的运转以及重点科研院所的发展上,财政科技投入起着主导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必须予以重视。国家财政必须在坚持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将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渐提高,并使科技投入的增长快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

其次,在科学研究支出总量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力度,优化科研支出结构,尤其是研究与发展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投入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越多,通常创造出来的知识和设计出来的新产品、新系统也就越多。因此,在科技支出结构上,必须保证国家财政拨款向研究与发展倾斜,不断提高财政拨款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投入的比重。

(4)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

社会保障不仅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而且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需要国家财政支持。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完善养老保障、失业救济及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三个方面。

2.加快市场开放与产业升级

(1)大力削减财政补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职能范围过宽,财政包揽着社会扩大再生产投资的资金供给和国企经营亏损的弥补。从 1978 年开始,我国进行改革,在这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为了克服和减轻改革中由于经济利益冲突过于激烈而引致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运用财政补贴过渡性地协调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有其必要性。但是企业亏损中有些亏损不是政策性亏损而是经营性亏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制转轨带来的政策性亏损会逐渐减少,因而政府除了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或承担着政府特殊责任的国有企业产生的亏损给予财政补贴外,大多数属于竞争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域的国企亏损补贴则应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而予以取消。而且,今后一个时期,整个国有经济面临着战略性改组的艰巨任务,如果不对现行国企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财政就无力支持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对现行财政补贴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取消一些财政补贴,以推进改革的深化进程。

(2)停止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财政资金

在财政资金分配中,有一些资金被用于企业流动资金。财政资金涉足经营性投资领域,且数量及比重都不低。企业流动资金属于纯粹的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来提供,财政没有必要提供,而且财政分配是行政性配置,势必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生严重的排挤作用,从而无法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挤占了财政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使得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而且同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违背。因此,对盈利性投资,应排除在财政职能范围之外,由市场来引导配置。

(3)加大对非经营性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力度

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减少经济建设性支出,但不能完全退出经济建设领域。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任务还很重,大致上还处于经济发展的早期成长阶段,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仍要保持一定比重。由于国家财力还较弱,需要财政投入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将有限的财力集中于国民经济发展最急需的方面。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普遍的养老保险,加强财政支持

未来中长期我国老龄人口将会较快增长,这意味着养老保险的支出将一再扩大,形成社保支出压力;而且随着我国可持续战略的实施,要求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起来,这迫切需要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保险支出。

(2)完善社会失业救济制度,提高失业救济支出水平

尽管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还有众多的失业人口会给社会失业保障支出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狭窄,需要加大财政社会保险支出,完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救济支出水平,以有利于劳动力的再就业和增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安全感,缓和社会矛盾。

(3)增加社保支出,保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

尽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享受居民都有所增加,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还需要增加社保支出,严格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立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监督机制,保障城镇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4)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力度

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历来是各国政府财政预算必要的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国家财政用于该领域的支出也在逐年增长。但是,正如前问所分析的,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从公共财政的要求来看,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从长期看,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国际经验,国家财政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支出应在现有水平上翻一番,基本保持在 GDP 的 1.5%比较合理。从短期看,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可持续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重新调整公共卫生的支出结构改革医疗服务模式,加大医疗体系市场化步伐,从而加大政府在疾病预防事业中的投入,支持无法市场化的防疫体系建设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当前国内有效需不足、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的现实情况,国家财政应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应当主要发展道路桥涵、公共绿地、消防设施、路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而针对更为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近期目标是对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更新和巩固,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村地区乡村间的简易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通讯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难的问题,加快完成改水改厕工作。中期目标是完成对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对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和信息交流基础设施,提高乡村道路的硬化率和油路率,完善农村道路交通体系;提高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乡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远期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所需的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之间在生态与生活环境方面的高度协调一致。财政投资基础设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于生产和销售纯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领 域,必须由财政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发展。而准公共产品领域可采取包括财政资金的参股和控股形式、财政贴息、对各种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担保和补偿等间接投资形式。

5.加大农业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日益严峻的“三农”形势也表明,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农业政策还不够直接,不够有力,农民真正享受到的实惠还不够。在耕地减少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对农民的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要实现未来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就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切实有效地解决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问题。现阶段我们在加大农业投入时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逐步解决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二是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在于: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经济效益低、对农业发展起着保护性、开发性或有示范效益的项目;三是中央财政应主要承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属于全国范围调把公共卫生支出的重点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巨大差距。合理分配突发性医疗事件事前投入和事后投入的比例,加大公共卫生支出中事前防范支 出的比例。尽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6.行政管理支出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政府要做的公共事务必然日益增多,行政管理支出的不断增加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支出,是对社会财富的“虚耗”,因此不能增长得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能过高。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今后在经济体制的转轨中,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必须从多方面采取过硬措施,从严控制行政人员和行政经费。过去,经过几次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彻底,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目前仍然是机构林立,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这个问题不解决,财政支出规模就无法控制,支出结构就无法调整。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压缩行政管理支出结合起来。针对我国现状,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按照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应从分指标、分项目、分资金,逐步转移到法制建设、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上来。根据职能设置政府机构,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对一些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可进行必要的撤消、合并和精简,或进行经营性改组;一些中介、评估、服务机构必须与政府有关部门脱钩走向市场,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裁减人浮于事的冗员,压缩不合理开支。同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这不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比较财政第五小组学习报告

公务人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且包括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防止腐败的发生。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行政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经验比较 篇3

一、国外典型特色小城镇发展经验

(一)英国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经验

英国特别重视小城镇的综合规划和建设发展,贯彻了霍华德的田园小城镇建设理念,重视保护景观资源,将英国特有的传统景观文化与时俱进地融入小城镇的可持续规划建设中。在英格兰,鼓励发展集镇(Market Town),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集镇有2000—20000人不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一种称之为“新城”(New Town)的小城镇在伦敦郊区就有大约20个。它们并不是完全新建的城镇,而是在经过挑选的旧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大的工业发展中心,公共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政府鼓励人们迁入这类新城。

案例:艾坪小镇

艾坪是埃塞克斯郡一座普通的城镇。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现如今,艾坪早已跻身英国中等城镇之列,“艾坪由农村到城镇的演变轨迹,是英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1、艾坪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既融入现代元素,过上城镇生活,又要不忘过去,让文明历史脉络贯通,这是城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英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立法是一个利器。英国媒体相关统计称,自1909年颁布第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条例》以来,英国先后颁布了40多部与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串起了英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个成功秘诀。

2、创造离土不离乡的发展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它一方面把农村改造成为宜居的小城镇,导致了新工商业城市的出现和成长,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3、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城市打造。一是制定专项法律规范历史文化遗存和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1953年,英国颁布了《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法律,以规范和引导城市(镇)改造和更新行为,至今列入官方名单的保护建筑有7.5万个。按照规定,建筑历史达到50年以上,一般不允许再拆除;无人继承的则由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机构收管经营。二是1967年开始划定特别保护区,从最初的200个到至今已有9000个列入名单。三是因地制宜,强化特色,根据当地的自然、历史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性规划,充分发挥城镇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将城镇文化塑造与突出地域性文化结合。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来消弭自由放任城镇化模式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发展断裂。一是消除贫困,缩小阶层贫富差距。二是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公共卫生设施匮乏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符合体面生活的住房;提供教育服务,解决移民的教育问题。

(二)美国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经验

美国建设小城镇不能随意而为,需要编制详规,而且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政府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案例:格林威治小镇

美国格林威治镇是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一座城镇,位于长岛海峡上,距纽约40公里,总人口约5.9万。这个面积仅174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大约380多家对冲基金总部所在地,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被喻为“对冲基金大本营”。

格林威治成为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中心之一的地位,不仅归功于优越的环境、明信片般的美景、丰富的停车场和游艇泊位、大量的设计师商店。还包括康涅狄格州有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毗邻纽约市的区位优势、与日俱增的对冲基金配套工作人员,都是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发展的有利因素。由于毗邻纽约金融市场,对冲基金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提供者、大宗经纪商、对冲基金的基金以及其它配套职能,都相继在此开设业务。据统计,格林威治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就业人数从1990年至今增长了两倍。而在2万多个投资类岗位中,近半数来自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

(三)西欧的小城镇发展

西欧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案例:意大利波托菲诺小镇

意大利西北著名旅游海港小镇。在意大利语中,波托菲诺的本意是边界小港口,这个位于意大利里格连海岸东面的小镇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背靠群山绿荫繁密,面临大海碧波浩淼。

20世纪20年代,波托菲诺得到迅猛发展。许多欧洲贵族喜欢这里小镇的气候和环境,怀着寻找独特而原始的宁静来到波托菲诺。他们建造了堂皇的村庄,定居于此,使波托菲诺名闻于世。之后,陆续有更多的名人来到这里,包括意大利和世界各地著名的艺术家、金融家和政治家。小镇竖向上沿山势呈阶梯状布局,水平向沿碧绿的海湾海岸线带状分布,建筑都朝向大海,保证每一户人家有一扇窗户可以眺望海景。三到五层的坡屋顶小楼,有塔楼,形成高低错落的轮廓感。建筑全部用红、黄、褚、粉等鲜艳的颜色装饰着外墙,倒映在澄碧的海水中显得格外美丽。

在商业方面,小镇充分利用海景资源,咖啡馆面包店就近将餐桌摆在碧蓝的海水边,从桌椅、装饰品等细节上营造具有艺术感的商业场所。空间方面,丰富的公共空间是小镇悠闲生活氛围的来源,三四米的小街显得亲切,蜿蜒的形式适合散步。围绕塔楼布置半围合的鹅卵石铺地滨海广场。

二、借鉴意义

一是发达的产业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发达的产业经济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崛起,“珠三角”地区则具有强有力的外来投资拉动力,这些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雄厚的区域经济基础。

二是多元化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地的小城镇发展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条件和阶段特征,也都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利益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会促使小城镇具有多种发展路径。

三是完善的政策机制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机制创新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国外经验一般为后者,国内则更多为前者,随着市场经济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不断深入,政策机制应更多的表现在对市场的干预上,以保障公共利益。

四是依据小城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近远期关系。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即使是大都市地区,内部也存在发展阶段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小城镇应根据各自阶段性特征制定发展策略,但也需考虑到长远利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电信业融资机制国际经验比较 篇4

一、中国电信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规模大,呈现“上升-下降-平稳”的趋势

我国电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自2006-2011 年电信投资呈现“上升-下降-平稳”的趋势(见图1),2008 年起首次超过3000亿元规模,巨额投资支出规模必然会加大电信业资金筹措的压力,摒弃以往单一、保守、规模较小的融资方式,并把企业的融资行为迅速转变为适度多元化的资本运作行为。目前在基本完成3G网络在全国范围的部署之后,电信投资逐步走向平稳,因此对于资金有持续巨大的稳健需求。

(二)境外股权融资占比较高,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1997年中移动的境外发行股票上市,我国电信业的融资方式从单一依赖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转变。开始关注融资战略与资本运营,市场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凸现。股权融资(尤其是境外股权融资)是筹集资金的一种高成本方法,因为从长期来看,权益持有者总是期望得到较高的回报以补偿收益不确定的风险。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发行费用、股利支付、信息披露成本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股票发行费用占到筹资额的10%左右,导致国外发达国家电信企业股权融资的成本高达12%-15%,我国电信企业纷纷在港美上市,所以也不例外。

(三)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向合理区间趋近

在西方的融资结构理论中,比较经典的是MM理论,揭示了融资方式构成的意义及在融资结构中债务融资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梅耶斯提出了最优融资顺序理论,认为如果存在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其融资应先通过内部资金(留存收益与折旧)进行,然后是低风险的债券,最后才采用股票。上述理论在国外发达国家电信业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我国电信业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也在逐步实现内源>债权>股权的最优融资结构。另外,我国电信业在境外上市后,受制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压力和国资委的要求开始运用EVA进行绩效考核,使资本结构持续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率逐渐趋于45-50%之间的合理水平。

(四)资本市场融资机制亟待加强与完善

我国电信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特点是:融资地点和方式单一;投资者与消费者分离,难以实现电信企业经营价值与资本价值的有机统一,不利于长远发展;境外上市平价或者折价发行现象普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一定的挑战。

二、电信业融资机制国际经验比较

世界电信业的融资机制较为成熟,典型融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证券主导的英美融资模式,要求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明晰的私有产权制度和完备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另一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德日融资模式,适应于庞大的银行体系以及政府对经济领域的较强干预(韦秀长,2009)。企业融资按照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源自企业内部正常经营形成的现金流,在数量上等于净利润加上折旧、摊销后减去股利,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电信业融资机制的构成如表1 所示:

(一)电信业外源融资机制的国际比较

(1)政策性融资机制。电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电信企业的经营要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管理,在市场准入、股权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都遵守国家政策的规定,这样,势必在融资方面也要受到国家政策的管理。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提供信用担保或政策性贷款、以及制定其他扶持政策等途径为电信业提供融资支持。例如日本、德国、美国等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包括的电信业给予政策性贷款和利率方面的优惠,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信业发展的负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国政府对所提供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和管理控制权的要求往往比其他投资者低,所以政策性融资机制对电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扶植力。

(2)市场性融资机制。在大多数国家,电信业的外源融资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包括传统市场融资方式和新兴市场融资方式。

一是传统市场融资方式。借贷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是世界各国电信业常用的市场融资方式,但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却不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电信企业普遍认为,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应介于45-50%之间。但是2010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20 家电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2.10%,相比2009 年57.59%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其中欧洲和美洲的电信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大都高于60%,亚洲的电信企业举债相对比较谨慎,大都保持在40-50%的合理区间内(如图2 所示)。自本世纪初始,所有欧洲电信企业为了竞得3G牌照都背上了承重的债务包袱,加之受到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得以完全缓解,而美国电信企业尽管在通过股票回购等多种方式调整资本结构,仍未达到合理水平。另外,由于美国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电信企业在外源融资结构中符合“先债券后股票”的融资顺序,债券融资在债务融资中比例高达60%。德国电信企业在外源融资结构中债务融资占82%,股权融资占18%,并且在债务融资中银行借贷融资占60%、债券融资占35%、商业信用融资占5%。

二是新兴市场融资方式。融资租赁、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融资、项目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是世界各国电信业正在尝试使用的市场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包括直接租赁、杠杆租赁、转租赁、售后租回等主要方式,能够减轻电信企业巨额资本开支的压力,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降低融资成本,节税收益非常明显。从目前世界电信业来看,20-30%的设备采购是通过直接租赁方式进行的,相比之下,美国电信企业融资租赁方式使用更加普遍。风险投资对于世界各国的增值电信企业来说是可选的融资方式之一,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它集融资和投资于一体,集供应资本和提供管理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方式。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融资方式灵活等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从国外风险投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电脑、通信、微处理器、互联网等成为投资热点,造就了20 世纪末一大批巨型公司,这其中尤以美国最为明显。创投研究机构China Venture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 年至今,中国增值电信领域共发生风险投资案例25 件,投资总额高达数十亿人民币。部分电信企业由于技术实力、市场前景、产权等自身问题,对风险投资缺乏了解等原因未能获得风险投资,部分企业担心控制权分散和引入成本过高而未能获得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并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通过电信资产支撑证券化可以将电信企业中流动性低的交换、传输、管道、网络、建筑物等非流动性资产变为流动性高的现金;将未来预期的资产收益转变为当前实现的现金收入;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可优化资本结构。英国沃达丰、日本软银等电信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尝试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据统计,国外电信业资产支撑证券化的融资成本比传统融资方式至少下降0.5-1%。世界电信业的发展在历经全行业垄断、私有化浪潮之后,公私合作共建已成为多国电信业的共识。公私合作经营(PPP)作为新兴融资方式更易带来低成本、高效率和满足特殊服务质量要求的特征。其中公共合作伙伴是地方或国家政府,私营合作伙伴则包括私营企业、国营公司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企业财团。公私合作经营模式将宽带基础设施供给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作为结合点,宽带网络投入在政府掌控的公共部门和已私有化的电信公司之间进行,如荷兰、意大利、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高速宽带通信网建设中纷纷采用公私合作经营(PPP)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吴洪等,2011)。供应链融资是将融资服务潜入电信公司供应链业务流程,把电信、供应商、银行三方业务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闭环,实现数据的快速、无缝化交互共享,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统一。这种融资方式在欧美日韩等国的电信企业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既保障了电信企业供应链的平稳运作,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价值,实现“银行-电信企业-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产业链良性发展。

(二)电信业内源融资机制国际比较

与其他诸多行业相比,电信企业的利润率和折旧、摊销比率较高,所以内源融资能力较强,加之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的明显优势,发达国家电信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内源融资的比例。自20 世纪70 年代到21世纪初期,发达国家电信企业内源融资占全部融资总额的比例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德国由53.2%上升到65.5%,英国由58.4%上升到68.3%,美国由61.3%上升到82.8%,即使在实行主银行制的日本,这一比例也由29.7%上升到49.3%,而中国则相对较低,由27.8%上升到36.7%左右。发达国家电信企业提高内源融资水平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部挖潜和资本运作两类。

(1)内部挖潜。世界各国电信业通过内部挖潜提高内源融资能力的主要措施包括:通过提高经营效率来提升利润水平、通过提高折旧和摊销比率来增强内部融资能力等。电信企业衡量内源融资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EBITDA、折旧摊销占EBITDA的比重、股利占股权资本的比率、内部融资额等(肖云,2004)。仅以2010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20 家电信运营企业人均EBITDA为例,如图3 所示,可以发现日本电信企业(如KDDI、软银)人均运营效率(2.94)远远高于1.35 的平均值,处于最高水平。美国和欧洲电信企业的人均运营效率大致相当(1.1),中国处于较低水平(0.67)。再以2010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20 家电信运营企业内源融资额为例,如图4 所示,可以发现日本NTT、美国AT&T、中国移动、英国沃达丰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处于前四位,但四家公司折旧摊销占EBITDA的比重分别为60%、47%、36%、54%,所以相比于世界领先的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企业内源融资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资本运作。世界各国电信业通过资本运作来提高内源融资能力的主要措施包括:股票回购、资产剥离、外包等。股票回购作为现金股利的替代发放形式有提升公司股价、改善资本结构、增强公司控制权等重要作用。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股权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债权融资成本,所以公司分红派息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股票回购减少股息支出增加留存收益,从而提高内源融资水平。自2003 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电信企业全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股票回购,包括英国沃达丰、英国电信、日本NTT、美国AT&T、澳大利亚电信、西班牙电信等等。另外,资产剥离和外包带给各国电信企业(如英国沃达丰、和记电讯、日本NTT)的是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同时扩大内部融资规模和改善财务状况。

三、我国电信业融资机制完善建议

融资行为是为投资需求服务,所以必须在时间、金额等方面同投资需求相匹配,投资拉动融资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准则之一。电信业对融资效率与投资效果的追求表现在持续优化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实现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发展。2010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电信企业主要分布在美洲(6 家)、欧洲(7 家)和亚洲(6 家),其中亚洲电信企业的整体财务竞争实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超过美洲和欧洲的电信企业。2010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20 家电信企业中有6 家EVA率为正值,14 家EVA率为负值,平均EVA率为-0.83%(如图5 所示)。而2009 年,进入世界500 强的前20 家电信企业中有5 家EVA率为正值,15 家EVA率为负值,平均EVA率为-1.41%,说明整个行业还处于毁灭价值的状态,但是已经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

电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和新兴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所需资金数额巨大,融资难度较高。所以亟待借鉴国外电信业融资经验,完善融资机制需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同时着手进行。

(一)优化电信业融资的政策机制

为了促进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信业的融资方面,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扶持会给社会各界的融资主体更多的信心和投资偏好,并且政府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也会给电信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信业发展的负担。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对电信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以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最后,从电信业法律法规、定价机制、风险分担模式、参与者合同标准等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并完善具体的操作规程,使得公私合作经营(PPP)等新兴融资方式逐步得以采用。

(二)完善电信业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

在电信业的融资方面,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德国和日本的金融体系贡献很大。德国的金融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柱,包括全能银行和专业银行,其中全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日本的银行体系对电信业的支持则体现在融资金额、贷款利率等方面,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电信业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以商业银行作为主渠道,为电信业融资提供便利和支撑。

(三)强化电信业资本市场融资机制

我国电信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特点是:股权融资地点和方式单一;债权融资中企业债券发行不足,银行贷款比例过高;投资者与消费者分离,难以实现电信业经营价值与资本价值的有机统一,不利于电信业长远发展。因此,为了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电信企业形成资金支持,应积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不同阶段的电信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和中期票据的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并建立相应的融资监管体系;积极尝试使用新兴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使得电信业融资方式日益呈现出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征。

(四)提高电信业内源融资的能力与水平

经验比较 篇5

对学前儿童而言,学会正确地比较是其数学学习所应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量的比较”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鼓励和帮助幼儿在生活情境及创设的数学环境中充分地感知、理解并表征。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即通过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体验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等属性。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摆摆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区分物体量的差异。在设计此类活动时,首先,教师要确定量的比较的属性,然后思考用怎样的材料和手段更有利于幼儿比较。其次,教师要尽量采用合适方式帮助幼儿感知与比较量的不同属性,如长短、宽窄之类的差异较适合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进行比较,而轻重、厚薄之类的差异则较适合用触摸来感知。教师要避免简单化地采用视觉的感受方式来进行所以量的比较。再来,量的比较主要借助于材料的操作,教师应当注意幼儿操作中的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和启发式问题的提出,防止将操作演变成枯燥的练习。

联系生活情境比较、体验量的差异。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与量的比较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将数学概念的学习放在一个基于儿童生活的.背景中,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感知、发现和思考。幼儿受年龄特点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在量的比较中往往容易受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无法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因此,“感知与体验量的守恒”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验比较 篇6

一、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即通过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体验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等属性。因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摆摆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区分物体量的差异。(1)通过目测比较。例如,教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皮球,让幼儿看看哪个大哪个小,还是两个一样大。再如,教师开始可出示两块材料和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积木,问幼儿哪个轻哪个重,还是两个一样重。然后通过验证让幼儿知道一样的物体,大的、多的重,小的、少的轻。(2)通过触摸觉比较。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双手抱球、仔细抚摸等方式感知球外形的大小,感觉到球所占据的空间不同;也可以让幼儿用拇指、食指等触摸自己的单衣和滑雪衣等物,感知其厚与薄;也可以让幼儿不用眼睛看,只用手在布袋里摸出粗或细的、长或短的小棒等,同时用正确的词语进行表述。(3)通过运动觉感知比较(主要用于认识物体的轻重)。如可让幼儿通过用手掂一掂或提一提两个不同的物体来获得重量的直接经验。例如,当无法用眼睛准确判断一小块铁和一大堆棉花谁重谁轻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通过用手掂或提来作出判断,从而使幼儿知道不一样的物体,大的不一定比小的重。

在设计此类活动时,首先,教师要确定量的比较的属性,然后思考用怎样的材料和手段更有利于幼儿比较。其次,教师要尽量采用合适方式帮助幼儿感知与比较量的不同属性,如长短、宽窄之类的差异较适合通过视觉感知的形式来进行比较,而轻重、厚薄之类的差异则较适合用触摸觉来感知。教师要避免简单化地采用视觉的感知方式来进行所有量的比较。第三,量的比较主要借助于材料的操作,教师应当注意幼儿操作中的游戏化情境的创设和启发式问题的提出,防止将操作演变成枯燥的练习。

二、联系生活情境比较、体验量的差异

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与量的比较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将数学概念的学习放在一个基于儿童生活的背景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发现和思考。如,“造房子 比高矮”“搭桥”活动(详见同期刊发的文章——编者注)的设计就体现了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将长短、高矮的比较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和情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唤起幼儿生活经验中的情境性知识和相关信息让幼儿思考和体验其中量的差异。(2)采用游戏化、操作化的活动形式。教师充分考虑到了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游戏参与中,在动手造房子、搭桥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其中量的差异和变化。(3)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操作、思考、分享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4)关注基于情境的知识经验的梳理。虽然儿童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到了量的差异,但要将幼儿对量的差异的感知和体验上升为一种清晰的数学概念,教师的梳理和归纳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操作活动之后的经验交流和分享体现了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在量的比较中,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幼儿受年龄特点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在量的比较中往往容易受到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无法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因此,“感知与体验量的守恒”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难点:(1)通过运用等量的两份物体让幼儿作出守恒判断。即先对等量的两份物体进行比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的,然后改变其中一份物体的形式并提出问题。在比较时用等量的两份物体,便于幼儿在其中一份的形式改变以后,还可以找到和原来一样的那份,直观地看到这种变式的量和原来的量是一样的。比如,在容积守恒教学中,教师以某一容器(小果冻杯)为测量的基本单位,来帮助幼儿比较和判定在细长瓶里的水(或沙、米)与在宽矮瓶里的水(或沙、米)是否一样多。教师提供给幼儿进行比较的实物是和生活相联系的,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其他问题的解决上,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量的守恒:同样一热水瓶的水倒入脸盆或浴缸内,看上去脸盆内的水多,其实是一样多的;一瓶牛奶倒入锅中,看上去似乎少了,其实还是一瓶牛奶,等等。再如,在面积守恒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两张正方形纸,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大的,再将其中一张正方形纸分成两个三角形,并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与这个正方形是不是一样大小?”幼儿可能会回答不一样大。接着,教师可以把这两个三角形重叠到正方形纸上,让幼儿看出是一样大的,量没变,只是外形变了。(2)用数的形式来表示量的守恒。在儿童学习量的守恒时,有的物体的量是以某种单位为基础的。例如,火柴棍长度变式是以一根火柴棍为单位的,不管如何变换图式,只要数数有几根火柴棍,就可以确定哪个图式长哪个图式短,还是两个一样长。又如,在正方形面积变式中,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就是以三角形为单位了;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小正方形,就是以小正方形为单位了。这样,可通过数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大小。(3)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通过对量的守恒的感知,可以启发幼儿思考比较的结果和每一个比较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量的比较的活动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明确区分量的排序和模式排序之间的不同。所谓排序,是指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是反映幼儿判断和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学前阶段,排序活动是贯穿在幼儿对数序的认识与比较以及对量的差异的认识与区分等教学内容中的一项操作活动。排序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按次序规则排序,二是按特定规则排序。前者主要与量的排序有关,它包括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将物体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从高到低、从厚到薄的次序排列,反之同样也可以排序)以及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如将圆点卡片按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次序排列);而后者主要涉及模式排序,它包括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则排序、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和按物体摆放位置的特定规则排序等几种不同形式。量的排序是建立在量的比较基础之上的活动,在设计这部分活动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量的比较而不是排序上。

三、运用多种形式将量的比较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达到认识与比较量的目的。例如,在让幼儿认识大小时,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将瓶盖与瓶子分开放置,让幼儿玩盖瓶盖的游戏,比谁盖得快,让幼儿感受瓶盖、瓶口有大有小,逐步摸索规律。盖瓶盖时,可以把瓶子从大排到小,把盖子也从大排到小,然后一对一地盖上,这样速度就快了。又如,认识粗细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很多有孔的木珠和粗细不同的绳子,让幼儿玩穿木珠,比比谁穿得又快又多。可能有的幼儿穿得很快,有的幼儿穿得很慢,有的幼儿甚至一粒也没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找找原因,让幼儿自己发现绳子有粗有细,从而认识粗与细。再如,教师为幼儿准备天平秤和若干个小物品,让幼儿两个两个放在天平秤上比较谁重、谁轻、哪个最重、哪个最轻等。

教师可以在幼儿初步认识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或布置好的环境中进行量的比较。如让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哪些物体是大的(长的、粗的等),哪些物体是小的(短的、细的等),并用正确的词汇去描述;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找出××小朋友高、××小朋友矮,皮球大、乒乓球小等;在自己身上找找,找出腿粗、臂细,衬衣薄、毛衣厚等;在活动室里事先放好一些长短不等、厚薄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在布置好的环境中找出两样东西并描述哪个长(厚)、哪个短(薄)。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表象回忆、描述路上或家里各种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等。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各种游戏,加深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认识。例如,做“反动作游戏”。教师做一个动作,并按动作说出一个词,要求幼儿做与教师相反的动作并说出相反的词。教师用手做大的动作并说“大大”,幼儿做小的动作并说“小小”。教师用手做拉长的动作并说“长长”,儿童用手做短的动作并说“短短”。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对大小、长短等的认识,加深幼儿对相应词汇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这种游戏可以在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再如,开展“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多”等竞赛性游戏,让幼儿按要求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大的或小的、粗的或细的等,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篇7

一、碳审计应用的国际比较

1. 英国:

全面推行碳审计, 打造零碳社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和“低碳审计”的国家。2003年, 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是低碳审计起源地。隶属于英国下议院的环境审计委员在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与内容,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碳审计框架。报告认为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 (1) 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实施过程的适当性和遵循性; (2) 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 (3) 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 (4) 低碳财税减免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果性; (5) 加强对低碳交易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对低碳问题进行全面审计的报告, 为其他国家低碳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在碳审计取得的成果中, 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上。通过碳审计, 英国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社区每一个建造和运行环节的碳排放量, 并综合考虑了降低这些碳排放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美国:

抓碳审计重点, 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美国对环境的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 美国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从《京都议定书》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世界环境审计的侧重点转向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监督, 美国也不例外。2009年,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 从2020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在国际市场上, 如果碳关税得到全面实施, 中国制造将面临26%的关税, 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美国在进行碳审计时确认其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为二氧化碳, 将碳审计界定为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 通过对一系列排放因素的考核和比较后, 美国最终将审计重点确定在三个方面:汽车、房产和生活方式。根据美国碳审计公布的数据显示, 约一半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因此, 美国碳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上, 无疑具有针对性, 这也使美国民众提高了低碳意识, 从小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减少碳排放量。

3. 香港:

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香港是我国率先实行碳审计的地区。香港的经济体系以服务业为主导, 建筑物用电占全港用电量89%。香港整体的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的13%是来自能源 (发电方面) , 而79%来自建筑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8年7月推出了香港首部建筑物“碳审计”指引, 适用于商业或住宅用途的建筑物, 也适用于大部分作公共用途的建筑物, 包括学校、社区中心、运动场馆等等。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 对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审计, 并最终通过乘以相应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 以得出定量的碳审计结果。以此来协助建筑物用户及管理人员提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量度其温室气体排放表现, 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减排运动中来。政府在碳审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多个政府部门投入到碳审计中。在2010年的碳审计活动中, 政府产业署管理的楼宇, 已新增44幢大型建筑加入了碳审计活动, 还有更多的团体加入进来, 必将进一步完善碳审计在香港的实施。

二、国外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与举措

1. 创造开展碳审计的前提条件。

首先, 要提升公众碳审计意识。我国低碳审计起步时间较晚, 目前社会各界对碳审计的认知度不高, 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 忽视能源消耗和碳的高排放。为了推动碳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 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审计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碳审计的舆论宣传导向, 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 尤其是对企业碳审计的宣传与倡导, 要求企业履行社会公共责任, 深刻认识碳排放的危害性及碳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碳审计工作, 为碳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 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

我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 奠定了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 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 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碳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碳审计属于新生事物, 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准备, 在初次执行碳审计时, 必须有章可循。为此, 要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结合国情,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 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更为具体的碳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 对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进行详细规范, 指导审计人员开展碳审计工作。

3. 培养和储备碳审计技术人才。

开展碳审计工作, 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项目审计的基本素质外, 还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 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 并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用能存在的问题, 找出节能潜力, 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 尚缺乏开展大规模碳审计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将是开展碳审计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 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美国的审计人员不仅包括会计师, 还包括律师、工程师和相关行业的专家人员。结合我国审计人员的现状, 政府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接触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业务时, 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 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 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形式, 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4. 明确碳审计的重点内容。

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提高低碳审计效率的关键策略, 如何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合理的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二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应确定碳审计的重点, 只有先在重点项目上大力推行, 才能积累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 并量身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标准。目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碳排放占了全国全部碳排放的将近一半, 因此, 碳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物上, 也就是说能耗最大的建筑业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 实行碳审计系列活动, 这样就能够分析出现有的建筑物温室气体的排放, 找到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

5. 加强与低碳收支相关的财政资金监督。

低碳收支的审计监督指的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经济而提供资金运用情况审计。这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 也是我国低碳审计急需建设的机制之一。低碳收支的监督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 审查资金的符合性, 低碳资金是针对低碳项目或产品而划拨的, 审计中要严格检查项目或产品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 (2) 低碳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对低碳资金截留、挪用等现象, 以保证低碳资金的真实有效的使用。 (3) 低碳资金的使用效果, 主要审计低碳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存在哪些问题, 以及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问题。

6. 建立碳审计协调机制。

出口退税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篇8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 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 并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WTO的许多成员国都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来促进本国和地区外贸产品的出口,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寻找出这些国家出口退税制度的一些规律, 以期为我国的出口退税管理提供有益的国际经验。

二、出口退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通过上述三个国家出口退税制度的介绍, 可发现各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无论在政策机制上, 还是在具体的操作措施上均有差别, 各有特色。这说明各国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将国际模式和本国国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 也可从中归纳出一些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 规范的增值税制度是搞好出口退税的基础

以上国家的增值税比较规范, 一般不存在对增值税的减免, 也没有先征后退的情况, 增值税收入基本都能按规定缴纳入库。这样, 他们的出口退税率与法定征税率便可保持一致, 以确保本国家产品不含税出口。其次, 实施规范的增值税为退税单证的简化创造了条件, 使退税操作简便、易行。而我国目前的生产型增值税与世界上标准的增值税制存在很大差距, 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因此我国应逐步实现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 另外应缩小税收优惠的政策范围, 消除少征多退的现象。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制定的退税率不仅多变而且不能使出口退税率与征税率一致。以上三国对所有出口货物基本上都执行了零税率, 征多少, 退多少, 真正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出口退税是在产品出口时退还已缴纳的国内消费税、增值税等间接税款。这一政策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避免因进口国实行进口复征而造成出口商品的双重税收负担, 以便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出口退税政策是避免双重征税的中性贸易政策, 不是出口补贴。

(二) 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 提高了退税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以上各国的出口退税管理都建立在严密的计算机信息监控基础之上, 并基本实现税务、海关等相关机构的电脑联网, 将计算机审核、专家审核与个案审核相结合, 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稽核办法, 从而大大减少了增值税征管及出口退税方面的漏洞。意大利不仅实现了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纵向联网, 而且还实现了与全国各主要行政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网。泰国900个基层的税务所都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计算中心联网。新西兰税务部门主要凭借电子计算机对出口退税申报表进行审核审批, 有效地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我国从1996年1月1日才开始全面推行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系统。虽然计算机管理在规范退管、提高办税效率、堵塞骗税漏洞方面成绩斐然, 但是, 现行的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尚需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如现行系统没有实现与金税工程、外汇管理部门的挂接, 各个数据源的网际连接功能有待提高, 数控分析的功能远未达到实践工作的需要, 电子稽查刚刚起步, 出口退税的远程电子申报尚需研发, 应用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的企业范围还没有达到100%等, 这些都是今后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需要提高的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税收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的经验, 当务之急我国应尽快完善全国系统的网络管理, 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实现管理信息网络化, 切实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性, 增强防止和打击出口骗税的能力。只有实行计算机对退税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才能提高办事效率, 为出口退税管理的严谨性、高效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 在严惩偷漏骗税、强化税收监管中, 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

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税方式, 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互相监督, 减少以至杜绝偷、漏、骗税等违法行为。政府对这类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将有利于增值税的实施。以上各国特别是法国、意大利对偷、骗税行为的打击非常重。法国对于骗税行为会加倍罚款, 并追溯10年彻底检查, 情节严重的对有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意大利一般要处以2至6倍的罚款, 并加收滞纳金, 对查补的税款, 纳税人应在60天内补交。否则, 税务部门可没收其财产拍卖;对于通过使用虚假发票和伪造其他证件来偷逃税款者, 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并视其造成后果和影响程度, 判处其1年6个月至3年不等的监禁;对于那些帮助逃税且提供发票和其他虚假证件者, 要负连带刑事责任, 判处1年6个月至6年的监禁。而对于逃税数目特别巨大, 造成严重后果的, 将对其实施拘捕、预防性拘留等刑事处罚。

我国应健全法制, 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 对执行中涉嫌骗税的企业和责任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对策划、参与骗税的不法分子要绳之以法。对骗取出口退税问题要综合治理, 不能就骗税论骗税, 要做到预防教育, 违法处罚双管齐下, 通过加大检查力度, 有效遏制骗税犯罪行为。

(四) 注重维护税务部门的信誉, 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以上所介绍的国家中, 法国的专门退税 (适用于出口较多企业) 按月办理;普遍退税 (适用于出口少且不经常退税的企业) 按年或季退税。意大利退税按年度结算, 未完全抵扣的进项税可结转到下年。急需资金的企业可办理退税, 但需提供银行担保书并经所在地增值税办公室审核。这样大大提高了税务部门的退税效率, 使得企业可以较快得到应退税款, 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我国虽然规定退税申报期为每月1-15日 (逢节假日顺延) , 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由主管部门下达出口退税指标的做法, 出口退税指标的增长率与每年的应退税额的增长率相差很大, 以至于企业拿不到应退税款, 有的企业甚至被拖欠退税款多年, 企业不堪重负, 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使得政府形象、政府信用也大打折扣。如果某个企业不能及时足额获得出口退税款, 那么, 他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剩余税款加进出厂价, 这样他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处于价格劣势的地位, 减少其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二是保持零税率价格出口, 减少自己本来就有限的利润水平, 这将使该企业缺乏未来发展的动力。无论哪种选择, 都会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五) 实行征退一体化的税收管理体制

为保证出口退税制度科学、合理、高效地运转, 各国分别采取了与本国税制相适用的税收管理体制。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各国在运作机制上都实现征退一体化, 使国库退税的金额不多, 出口骗税利益驱动不大。在管理机构上, 各国基本上都把出口退税工作纳入增值税的常规管理, 不另设专职的出口退税机构, 负责税收征管的机关既管征税又管退税, 使出口退税运作具有严密的可监控性。

我国的做法是:生产企业先向主管征税机关的征税部门或岗位办理增值税纳税和免、抵税申报, 并向主管征税机关的退税部门或岗位办理退税申报。可见, 我国目前无论在征退环节还是在征退利益方面都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应尽快建立一套征退一体化的新型征管机制。征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可以杜绝偷、骗税情况的发生, 提高了退税的效率, 同时有利于税务部门监测征税和退税情况, 降低征税及退税的执行成本。并且我国目前由于退税环节多、退税手段落后, 退税人资金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 我国有必要建立出口退税“滞退金”制度, 即对于因退税管理部门的原因使得退税申报企业无法按时获取退税款的现象, 由国家按应退税款占用资金的利息, 支付给退税申报企业一定的货币资金, 作为对其的补偿。保证纳税人的权益, 监督税务机关的工作效力, 提高其退税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宪堂.泰国、韩国增值税及出口退税的考察和启示[J].商业会计, 1995 (4) .

[2]胡怡建, 张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财政与经济影响[J].涉外税务, 2005 (4) .

[3]王斐波, 吕宏芬.对完善出口退税“新政”的探讨[J].浙江经济, 2005 (6) .

[4]朱胜勇.论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及其影响[J].经济透视, 2005 (4) .

[5]陈思含.论出口退税的制度弊端及国际经验借鉴[J].理论界, 2004 (4) .

[6]宋宗静.我国出口退税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11) .

[7]杨爱国.意大利偷税与查税[N].世界商业评论, 2004-06-25.

[8]杨之刚.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J].税务研究, 2004 (10) .

经验比较 篇9

1 先进省市产业体系构建经验比较

1.1 广东: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带动型

广东的发展模式是要素的外来和产品的外向。在外援要素推动和出口市场拉动下, 广东的外向带动型发展模式程度比较高。其要素组合模式主要是外来资金、人才、技术的流入与当地的土地、廉价劳动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的结合,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升级, 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带动型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 广东凭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不断流入的外资, 以加工贸易起步, 形成以服装、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轻型外向发展格局。进入90年代, 广东开始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重化产业, 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经过调整转型,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汽车、医药、造纸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 广东形成了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的产业结构, 实现了从轻工业大省向重化工业大省的转变。

1.2 上海: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型

上海依靠独特优越地理位置、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突出特征的总部经济。在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方面打造竞争优势, 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使国外资本、创新型人才等源源不断地向上海聚集, 使上海成为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首选地之一。

截至2008年年底,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27家在上海投资1221个项目, 合同外资金额达183.97亿美元, 占上海合同外资总额的12.9%。从入驻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经营性质看, 制造型和金融服务型占据主导地位, 通信电子、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中国运营中心, IBM系统与技术部亚太区总部、戴尔亚太运营中心, 以及英特尔、本田、索尼、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而把总部迁往上海的国内企业集团也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通信电子、轻纺化工等行业为主。

1.3 江苏: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外资拉动型

江苏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以及利于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 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 弥补了资金短缺, 形成了典型的外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江苏已基本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以及与扩大开放相配套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体系, 形成与国际分工互接互补的产业体系。

20世纪80~90年代, 江苏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近年来, 江苏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内部结构正在由传统行业转向高科技行业, 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在外资的有力促进下规模迅速壮大, 并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 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纺织服装、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通过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先进设备, 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1.4 浙江:民本经济为主的块状经济型

浙江以地理集中度和区域分工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 依靠地方内生民营力量自发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块状经济。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作用下, 块状经济通过不断地整合、衍生、裂变, 进一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产业组织方式不断改进, 加强了在全国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地位。

浙江块状经济是在全民创业的环境下, 从加快培育轻纺产业入手, 放手发展乡镇工业和专业市场, 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工业化初期典型特征的轻纺产业结构, 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工业发展。传统产业是浙江块状经济的主体, 主要由轻纺和机械两大产业组成, 包括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以及医药等制造业的产值不断提高, 顺应了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1.5 山东:本土大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带动型

山东依赖大型企业, 发展“大象经济”。山东省根据自身国有经济存量大、大企业众多的特点, 着力培植一批本土大企业集团, 大企业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这些大型企业多数都属于资金雄厚、拥有名牌产品、能够引领技术创新的“大象企业”, 使山东成为我国产业竞争力较强的省份。

山东实施骨干膨胀战略, 发展企业集团。按照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产利税位居行业前列、辐射带动作用强等标准, 山东挑选了浪潮、三联、海尔、澳柯玛、青啤、轻骑等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对其实行扶持政策, 有效促进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山东省大企业中, 石油加工业、家用电器及电子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竞争力最为强劲, 而纺织、食品加工制造业、化学染料及制品等竞争力较弱。依托大企业集团, 山东省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七大产业链, 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

2 先进省市产业体系经验借鉴

2.1 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发展目标

不论经济条件强还是弱的地区, 都必须先根据自身实际条件, 确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目标, 找到本地区的优势所在, 发掘突破口, 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省市都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 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经济水平确定合适的目标, 有效地找到突破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是对原有基础推倒重来, 而是立足现有基础, 发挥比较优势, 乘势而进。目前我省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角度来看, 我省现有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 且层次偏低。要从根本上扭转我省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产业格局, 我们面临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要立足我省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选择正确的产业政策, 加快夯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既要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又要调整主导产业构成结构, 调整的重点是第二产业, 同时要在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2 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只有产业发展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才能促进产业体系发展。在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 重点产业方向的选择也很关键, 要以该地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为驱动, 适应该地区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要求。我省要依靠现有资源, 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我省主导产业的技术含量, 不断提高我省主导产业的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我省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形成了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食品、建材、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以曹妃甸为代表的四个港口及临港工业区近几年来快速发展, 物流产业具备相当规模。我省可以整合省内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力量, 通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和研究, 找准我省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明确特色产业技术进步的目标和重点, 更好地选择我省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 从而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 打造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工业园区

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对周边企业能够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先进省市充分认识并不断加强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要完善基础设施, 配套生活设施, 让园区既能吸引高技术产业进来, 又能成为企业高管生活的生态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应突出择商选资的理念, 引进关联性强的企业, 注重招商资源向科技型、服务型、税收型项目倾斜, 招商重点向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旗舰型项目倾斜, 招商领域由制造业向软件、纳米、生物等新兴产业倾斜。我省现有各类产业园区83家, 园区的产业发展要稳住支撑河北经济发展的产业, 如钢铁、石化工、煤化工等, 重点是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集约化程度;抓住机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如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以及文化产业等;加快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 如食品工业、建筑业等。

2.4 在区域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

从产业体系的区域属性看, 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有一定区域边界的。从经济的自然联系看, 我国有多个经济联系紧密的经济大区,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经济区, 这是产业分工的基本单元, 是与行政区不同的。产业体系应该是与经济大区相对应的, 在大区域中形成分工协作。河北处在京津冀经济圈的区域整体背景下, 在以外延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主导下, 产业同构已经导致了京津冀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弱, 跨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难以展开, 区域整体产业优势难以形成, 很容易造成争夺资源、市场和外资项目的恶性竞争。有鉴于此, 在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时, 河北应当注意与京津有分有合, 错位发展, 处理好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利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黄骅港的区位优势, 争取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和海外大型企业到河北投资建设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

参考文献

[1]罗崇敏.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经验比较 篇10

1.1 外部机会比较分析

就网络安全的外部发展而言, 不论是我国还是美国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首先, 世界各国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度日益提升, 网络安全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话题, 促使国家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无国界的传播, 导致网络安全事件的危害不断升级, 世界各国认识到了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必须要通过国际之间合作进行处理, 因此国家间的合作日益频繁。例如, 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三届亚洲电信与资讯科技部长会议上, 亚细安各国表示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在2016年末将设立并启动国家级电脑紧急反应组 (CERTS) , 从而创造出更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以及通讯环境, 这为中美网络安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次, 政府极度重视。美国多年来实行霸权主义致使其认为是其他国家与组织的打击报复对象, 而政府既是社会基础服务的建设者与提供者, 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参照的对象, 所以,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保护。然而,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 网络安全负面事件日益频繁, 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并马上组织成立了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管理的部门,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办公室, 专司其职以强化我国网络环境的安全。另外, 对于当前我国网络环境存在的威胁, 出台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尤其是加强的网吧的管理, 以降低不法分子的了利用公共网吧作案的机会。

1.2 外部威胁比较分析

我国当前面临的首要威胁是邪教组织在网络上的诋毁以及破坏行动, 尤其是法轮功对于我国的社会生活的破坏行为一直未曾断续过, 是利用网络实施危害行为最大的组织。据不完全统计, 法轮功组织已在25个多国家与地区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发布负面信息。此外, 黄色网站导致的黄毒泛滥, 其潜在的危害巨大。当前, 我国文化市场管理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尤其是网络方面更是极度缺乏管理措施, 导致黄色网站充斥网络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 我国还需要面对来自于国外文化入侵带来的危害, 诸多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实施文化上的“侵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纯净, 甚至将其意识形态强加于我国头上, 以期获得政治军事难以实现的霸权利益。他们通过在信息方面的主宰地位,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刊物、电子邮件以及其他媒介展开宣传战和心理战。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 在技术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不论是国外军事威胁还是外来文化的侵入造成的威胁均较小而且发生的概率较低。然而, 对于美国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是黄色网站以及个人犯罪, 黄色网站信息量庞大极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而个人犯罪又存在诸多隐蔽性, 难以及时发现与处理。美国的社会经济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度较高, 致使诸多犯罪分子欲通过网络途径获取非法收益。

1.3 内部优势比较分析

从内部优势而言, 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较大。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 不论是内部管理措施还是网络技术层面都具备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同时, 在相关人才培养和信息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的内部优势在管理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例如:管理部门规范、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整体安全意识水平等方面。于此同时, 美国在一些专业技术方面也非常强大, 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全、专业人才多、产业雄厚。就我国当前现状来说, 在中央政府的重视下制定了一序列的管理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仅仅局限在部门建设方面, 与美国相比技术层面的措施差距较大。

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内部缺乏优势。首先, 我国网络建设起步较晚, 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偏低也即遭受到的网络攻击的危害程度较小, 即使在此过程中遇到某些危害也较容易处理。我国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与美国相比要小得多, 受到的损失同理较小;其次,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因素的影响,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 利于及时、统一、协调工作, 利于进一步的规划网络安全管理与规划。

1.4 内部劣势比较分析

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树敌较多而且不论是国家还是团体组织对于美国的打击已趋向于采用网络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攻击的危害不亚于核导弹。美安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资料显示, 计算机攻击事件正在以年均60%以上的速度递增, 美国超过半数以上的能源企业与电力企业饱受来自网络系统的攻击, 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从内部角度分析, 美国存在的劣势主要在于过度依赖于网络, 当网络出现漏洞的话必然会给企业造成侵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掉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漏洞, 美国大型企业遭受的网络攻击远高于我国。此次, 从企业受到的网络安全威胁方面而言, 美国黑客的技术高于我国技术人员, 也就决定了美国所面临的来自网络方面的威胁更大于我国。而对于我国来说, 尽管我国政府早已认识到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并加强了对网络空间安全的监管, 总体来讲, 无论在管理保护措施还是技术保护措施方面, 与美国相比, 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就保护范围而言, 我国的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保护只要针对的是国家事务而对其其他的普通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即保护力度较弱;在网络黑客打击方面, 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 致使管理上缺乏依据而且在个人网络身份的保护方面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支持;在管理角度而言, 网络安全设计到诸多领域与部门, 单由某个部门是难以发挥效用的, 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承担其相应的管理与制裁职责, 以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

2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经验借鉴战略选择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构建网络环境的安全还需要分阶段与分步骤的逐步推进。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总体而言, 近期战略目标包括以下方面:在公共安全层面上, 要不断提升大众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度并形成一定的防范意识, 同时开发相应的防护软件;在政治安全层面上, 要加强网络监控力度, 及时清除敌对实力的骚扰;在产业层面上, 要通过自身的建设形成具备相应规模的科技企业以及安全企业;尤其要在军事方面必须要实现政府以及部队的自动办公系统的自主研发, 以保障国家层面的绝对安全, 而在教育、移动通讯、金融市场等领域应使用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以及安全系统, 适用于多种领域对于安全级别的要求。就近期目标而言, 在于强化我国政治安全的建设与不断提升我国传媒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此外, 在公共安全方面, 通过提高使用者的技能使之可以利用一定的技能及时判断出病毒以及其他危害信息, 进而组织危害信息的对个人造成损害。同时还可以及时将之上报给相关部门以协助政府强化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在经济金融方面, 加强相关法制的建设以及网络信息监控系统以保障金融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玲.浅谈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3 (5) .

[2]刘金瑞.美国网络安全立法近期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 .

经验比较 篇11

一、美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经验分析

(一)P2P网络借贷信用体系健全

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建立了持续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对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和信用状况的审核。美国P2P针对本地居民,制订了规范、完善且严密的信用档案登记机制、信用评分制度、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和管理及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所以,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人身份真实性和债务情况、还款能力评估极其准确和方便。在美国信用分计算方法中,FICO信用分准确率最高,所以把FICO信用分作为最重要参考数据,LC平台的贷款人申请必须满足FICO分数660以上才能获得贷款。据新华网一项统计算出,美国居民信用分低于600分,借款人违约比例是1/8,信用分介于700~800分,违约率为1/123,信用分高于800分,违约率为1/1292。由于美国P2P网络借贷拥有综上所述健全的信用体系,从2009年7月到2015年2月,LG平台在审核中过程中,以贷款人收入或受雇信息缺失及信息不准确为由,拒绝了18%的借款申请。此外,美国借贷平台互联网逐步打通了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间的信息通道,有利于整合及共享各种信用信息,以征信系统为依托,审慎开展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如此健全的信用体系,增强了借贷人的信心,据和讯网数据显示,到2015年4月2日为止,美国Prosper和LendingClub两家P2P借贷平台,各自促成的贷款总额分别达到4.85亿美元和17.21亿美元。

(二)P2P网络借贷成本管理方式高效

美国P2P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在运营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以美国LendingClub为例,LendingClub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用户轨迹等方式,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估与筛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LendingClub除了市场费用上高于银行,其他支出都低于银行系统。据新华网显示,2015年LendingClub运营成本开支占收入的比率在2.7%左右,而银行的该比率为5.5%-6.5%。银行维持门店的费用,就与LendingClub的全部费用相等。另外在担任的贷款风险上,银行需要以利润承担,而LendingClub平台贷款的违约由投资者的利息承担,LendingClub只是通过服务费、管理费、经纪佣金费的方式获取收入,货币化路径非常清晰。据新华网数据统计,lendingClub2015年经纪佣金收入就达到了4.06亿美元。由于高效的成本管理方式,2014年LC的成交量近4500万股,交易总计约为43.76亿美元,市值85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120%。并且LC目前每月的贷款规模已达10亿美元左右。2015年净收入总额为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2015年末的总资产达到57.94亿美元,同比增长49%,目前占据美国P2P借贷市场79%的份额。此高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反作用于LendingClub,使其快速发展成为占据目前美国P2P借贷市场79%的份额的大平台。

(三)P2P网络借贷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美国P2P网络借贷采用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保障了其持续稳定发展。第一,美国监管部门早期就规定P2P网络借贷为证券化产品,在法律上定义放款人为购买证券产品的投资者。由此,明确的产品性质和法律地位,使得P2P的监管有据可循,减少了风险发生的频率。第二、美国P2P网络借贷投资人和借款人所投资金,将转入特别托管银行客户实名账户里,不经过P2P平台公司账户。P2P平台只接触借贷余额登记工作,无法直接接触到客户资金,更无法挪用资金,规避了平台违约风险。第三、实施证券登记法解决投资人信息不对称风险问题。因为登记为证券产品后,SEC对P2P借贷平台的监管重点,就是监督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审核凭证发行说明书相关材料是否达到法定要求,审核完毕后公布对投资者决定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若是因发行说明书信息披露有错或有误导,导致损失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向证券法律寻求保护,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由于采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铸造了相对安全的借贷平台,获得了融资者的信任。以Prosper为例,从2005年4月获得750万美元A轮融资起,至2015年4月获得由CreditSuisse领投的1.65亿美元风险投资,11轮融资共获得3.549亿美元的融资,市场估值19亿美元,获得巨大融资额,为其后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P2P网络借贷监管机制比较完善

美国P2P网络借贷良好发展,是依托较为严格监管方式实现的。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实施,以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核心的多部门分头监管,及州与联邦共同监管的管理架构,这一监管架构涵盖了美国的几十项法律、法案、法规等,起到了较好监管作用。美国证监会针对P2P网贷制定了极高门槛,只有交纳400万美元当保证金者,才有机会获得准入证,高昂注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大部分市场潜在者,通过此举,美国P2P网络借贷市场变得更为集中且方便监管。同时,证监会要求借款人从P2P网贷平台借款时,应使用证券登记方式将全部信息精确、完整、透明、无误地披露出来,借贷信息公开透明,方便了对P2P网贷企业形成有效监管。此外,美国SEC建立了较完善的新型监管体系,公平对待所有消费者、保护消费者隐私、对其强调风险提示,确保投资人所需信息不存在错误和遗漏。如制定《EqualCreditOpportunityAct》法,禁止贷款人因种族、肤色、宗教、国籍等因素歧视信贷申请人。在严格实施监管制度后,美国P2P网络借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美国P2P网络借贷在发展之初坏账率较高,但近年来得到了能较好的控制,据南方财富网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这一数据仅有0.8%。

二、中美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差异比较分析

(一)平台运作模式存在差异

中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大都是借鉴美国,如借贷中介模式、债权转让模式、公益型以及担保机构等,但由于中美之间金融市场化程度以及政策环境不同,模式的运作虽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美国LendingClub采用的是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平台本身同时承担信息中介及信用中介双重责任,将经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收益权凭证(实质上为债券)转让给投资人。通过高效率提供差异化低成本的服务是LendingClub模式的核心价值,有利于信用卡客户进行再贷款或债务重组。而我国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衍生出许多信息公开、平台监管、金融责任与资金安全等问题,致使线上网贷资质审核风险不成熟,P2P网贷平台问题事件频繁发生。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上线平台超过1500家,同时有896家平台被列入问题平台名单,这一数据是2014年的3.26倍;12月新上线平台数量为89家,当月问题平台则爆发式增长至106家;其中,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6省市的问题平台数量占2015年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达到66%。因此,国内众多P2P平台纷纷采取与第三方担保和线下小贷公司合作的方式,即P2P+O2O模式,如有利网在上线之初就选定了搭建平台的模式即在线上对接投资人线下选择一定级别的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人人贷的线上信用审核线下审核并开发借款人的模式;陆金所的集团担保;红岭创投的自身担保等。与美国相比,互联网金融内涵在国内P2P网络借贷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平台风险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美国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其信用风险分接近满分40分。LendingClub借助美国Experian、TransUnion和Equifax三大征信局提供的数据,对贷款申请进行严格筛查,据LendingClub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只有10%的贷款申请被批准,约90%的贷款申请被拒绝。与美国相比,中国P2P机构缺乏真实有效的信用评级标准,导致坏账率较高。据调查显示,陆金所每个月的坏账率在2%左右,年化坏账率高达5%-6%。从我国跑路平台的注册资金来看,注册资金为1000-2000万之间的跑路平台占比最高达50%,2000万至1亿元的跑路平台占比为24%,这一数据表明注册资金多少并不能代表该平台的安全系数。在跑路的P2P名单中,祥富春投资、青青贷、御托贸易三家P2P平台的注册资本仅10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亿以上的有16家出现提现困难或跑路。同时,我国P2P网贷机构虽然采用与第三方担保机构合作进行风险管理,而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大都自己提供,真实度无从考证。据中国担保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不良贷款余额348亿,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增长84.5%。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2.24%,比年初增加0.95个百分点。由此,我国P2P借贷平台在风险控制上远不及美国。

(三)监管程度存在差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P2P公司将其发标作为证券登记,接受《1933证券法》的监管,同时包括抵押贷款在内的消费者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全部由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进行统一监管。另外美国出台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法》以及金融法律《真实借贷法案》,借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借贷的平台发展。目前,我国P2P作为民间金融线上化的表现形式,早已超过了金融监管的范畴。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信部等都在职权范围内对P2P行业进行“试探性”监管,网贷平台交易仍处在法律边缘。2016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初稿),被认为是最严苛的行业标准,但前期审批规范不明确、准入门槛低的问题仍一直存在。据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统计,自2011年P2P网贷平台上线,截至2016年3月,国内累计成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达3984家,其中1523家公司倒闭或者跑路,问题平台占比高达38%。2015年12月,P2P网络借贷平台曝露出几起P2P全国非法集资案件,如e租宝非法集资案件,共涉嫌非法吸存近400亿元,此前e租宝官网显示,截至12月3日,e租宝注册用户已达489.9万人,累计投资金额为729.53亿元,涉案金额近400亿,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这不仅让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到信用危机,也直接推动了国家相关部门对P2P行业的大规模整顿。与美国相比,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

(四)收益率存在差异

美国Prosper平台投资人的年有效回报率是18.13%,平台向借款人收取总贷款额的1%-3%作为回报,同时向被贷款人每年收取1%以下的维护费,而美国LendingClub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中国P2P网络借贷综合收益率则呈现典型金字塔结构,平台交易量高峰出现在高利率区间,超过40%。近年来,P2P网贷平台“跑路”潮揭示了“高收益、高风险”这一永恒定律。这些平台以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如深圳市金融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其对外称月息高达5%(年化收益率达60%),而与投资者签署投资协议时,则由子公司金来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金融联只是担保方,截至2015年3月,金融联对外公布的债务高达22亿元,涉案金额近30亿元,受损投资者200多名。随着我国P2P网贷成交规模的上升,据第一网贷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5月末,全国P2P网贷余额达8081.90亿元,环比增长12.79%,创历史新高。网贷行业发展迈入强监管、严自律生态,行业不断规范化新阶段,对网贷综合收益率带来压力。2016年4月,P2P行业整体综合收益率已降至11.24%,环比下降了39个基点,同比下降了322个基点。由此可见,中国P2P网贷平台收益率明显高于美国且风险系数较高。

三、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体系

(一)统一监管制度,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

根据美国实践,完善网络借贷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是创造良好P2P网络借贷市场环境的保证。P2P网络借贷平台具有区域性特征,仅仅一个监管机构无法监管整个市场,中国银监会应制定统一的监管制度,建立由银监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银行、自律协会合作的形式形成适度的多维度监管体系,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统筹监管,从注册资本、从业人员素质、组织架构、平台自身流程等方面入手,明确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准入资格。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可与商业银行合作,实现资金托管,由P2P网络借贷平台对接个人征信系统以加强对借款人的约束,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所属地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备案监控。建立互联网金融协会,构建包括独立第三方调解以及仲裁、在线争议解决、监管部门受理投诉、诉讼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制定有关投资者安全教育以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的规划,以便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二)加强网络借贷与信息技术融合,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网络借贷应完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真正意义,在信用评价方面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一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产品信用评价体系,监管部门应当深度分析相关互联网金融数据,依据互联网金融产品人的信用,建立与之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针对产品本身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提前做好相应措施,建立主动的、预防性的、前瞻性的事前保护机制,充分保护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处理等,紧密跟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新风险、新趋势、新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预警和检测体系;三是借鉴美国P2P网贷信息披露制度,规定借贷双方在签署借贷合同过程中标明利率、期限,并对订立合同内容的执行、终止、债务追偿、行政裁决、司法介入等方面均做出详细规定,并列为监管内容。

(三)优化风险控制和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交易成本

严格控制风险和有效管理成本是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对此,我国P2P网络借贷企业应挖掘深层次融资需求,以产业链方式低成本吸收客户,并确保客户的低信用风险。同时,P2P公司应建立拥有明确职能分配的风控部门,以不同借款额度为依据,使用不同风控审批方式。例如,对100万以上的借款额度,采用实地真人考察且抵押物品等与银行类似的风控方式;对低于100万的借款,可以用类似IPC的风控技术,没有抵押物,但较接近银行审核手段。除此之外,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应当回归纯信息中介角色,无需投入巨额建设自身系统,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线下审核和开拓成本,减少不必要投入。在业务广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购买第三方数据等方式获取客户信息,以确保客户资料的真实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做好风险控制,以便捷性高效率服务客户,获得客户信任,快速稳定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

(四)加强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提高服务效率

经验比较 篇12

1.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背景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 一时间金融机构大量倒闭。在传统货币政策渠道受阻, 且财政政策空间极其有限情况下, 为有效绕过金融体系内失灵的传导机制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美联储相继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所谓量化宽松政策 (QuantityEasingpolicy, 简称QE) , 指中央银行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 通过购买国债等各类中长期债券来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 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的非传统货币政策。

2.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具体内容

3.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比较分析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形成这样一个逻辑: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危机——创造经济复苏的环境——关注合理的通胀水平——锁定长期就业目标。

2008年底, 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为抑制危机扩散, 美联储推出QE1。随后的复苏并未维持多久, 为防止二次衰退, 美联储又推出QE2。至2012年8月, 美国失业率连续40多个月超8%等因素促使美联储推出QE3。至2012年12月, 在美国经济增速较慢背景下, 为抵消到期的扭曲操作可能带来的紧缩, QE4成为美联储的必然选择。QE1的主要目的仅为稳定信贷市场。QE2更多关注提振实体经济。QE3的目标是以刺激美国人购房和消费。QE4直接将政策目标锁定就业改善。QE1和QE2类似, 既是长期资产购买计划, 同时也暂时性允许资产支持票据作为抵押进行短期融资。QE3采取了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 其并未向经济体注入新的流动性。但因长期国债需求增加, 到QE4时, 为解决扭曲操作到期产生的每月450亿美元的缺口, 决定每月增加购买450亿美元四年期以上的国债, 以平抑长期利率。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分析

1.量化宽松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 QE1和QE2。

QE1和QE2推出衔接紧密, 操作思路一脉相承, 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比较显著。因此把这两轮QE政策一并在传统的IS-LM模型中进行分析:

如图1, 在量化宽松推出之前IS1和LM1均衡于E1点, 初始的均衡产出为y1利率为r1。QE1和QE2的出台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 从而使LM1右移至LM2, 同时量化宽松政策使整个经济体产生通胀预期, 因为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 美联储承诺名义利率不变的话, 由QE推行导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会使实际利率下降。表现在图中即是IS1曲线右移至IS2, 和LM2交于点E2, 在利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 产出较之前扩大明显。

(2) QE3和QE4。

相对于前两次量化宽松政策, QE3、QE4略显乏力。这两轮的QE政策可以用带理性预期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予以分析:

初始时, AD1和AS1交于E1, 均衡产出和价格分别是y1和p1。美联储推出QE3和QE4使需求扩张, AD1右移至AD2, 交AS1于点E2, 此时价格和产出都有明显提高。不过QE3和QE4推出之前已被公众充分预期, 人们预期到物价水平将会上升, 从而要求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 如此总供给曲线反而会左移。但是因为长期合同, 以及黏性价格的存在, AS1左移导致的产出下降并不会减少至初始的y1, 而是会移动到图中的AS2处同AD2相交于E3点。此时产出为y2, 较E2点的均衡产出略有下降。

2.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效果

(1) 金融市场趋于稳定, 信贷紧张缓解。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是美联储推行QE政策的首要目标。金融危机中美国“两房”一度濒临破产, 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经过几轮QE政策的刺激, 终于回升至1美元以上。同样, 美国房屋止赎从2008年的大量房屋滞销、止赎案数量创纪录高位至2012年1月美国整体房屋止赎案年下降逾19%。这显示经济持续缓慢复苏。

(2) 实体经济摆脱衰退, 实现低速增长。

经济复苏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终极目标。美国经济增长逐季回落。随着QE1实施效果逐步显现, 美国经济增长触底回升, 两个季度后成功摆脱衰退。在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 美国经济已保持平稳增长。

(3) 就业市场持续改善。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由于前两轮政策过多关注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 美国失业率曾一度上行。随着QE政策利好的释放, 就业市场逐步改善, 同时, 长期失业人数出现下降。

(4) 扭转通缩预期, 保持适度通胀。

通货紧缩是另一个在危机阶段美联储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美国核心CPI持续下行, 届时美国社会普遍弥漫着通货紧缩的预期。在历次QE的刺激下, 需求逐步增加, 核心CPI也自2011年起逐渐回升, 至今一直在合理通胀区间。

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

1.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自推出QE1后, 黄金价格涨势明显。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 市场避险情绪加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货币属性, 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大环境下, 黄金价格一步一步被推高。随着QE政策不断发力, 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在经历暴跌后逐步回升。玉米和小麦等粮食期货价格也在政策刺激下出现回升。

(2) 汇率风险与热钱冲击。

美国在享受充裕流动性的同时, 也通过其庞大的海外美元资产将货币贬值和通胀风险转嫁给他国。美元大幅度贬值, 导致那些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资产大幅缩水。同时直接导致美元成为外汇自由市场套利交易的热门币种。致使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资产价格产生泡沫。

(3) 其他国家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根据蒙代尔“三元悖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时, 要保持一国货币币值稳定就会在货币政策选择上受到限制。美联储QE政策的推行考验着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因为面对本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 货币当局不得不投放本币买进美元, 这使得通货膨胀风险显现。

2.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

QE实行以来, 美元持续走弱, 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攀升。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给我国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带来致命的冲击。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升值, 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愈加缩小, 出口萎缩将使得大量的出口型企业关停倒闭。

(2) 外汇储备缩水。

美元贬值必然造成我国美元储备资产的大量流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持有了大约2.23万亿美元的资产, 美元每贬值1%, 我国将损失230亿美元。此外, 债券的收益率与价格成反比,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国长期国债价格上升, 收益率大跌, 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投资收益。

(3) 输入型通胀。

中国对能源、原材料, 以及部分农产品存在严重的国际市场依赖,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助推中国PPI指数和CPI指数向上攀升。除了有原材料的价格变动, 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使国内企业生产的上游成本增加。

(4)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增加。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引起了各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 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为保护本国产业, 各国纷纷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摩擦几率也上升, 双边贸易协定不断涌现。

四、结论及启示

1.货币政策要灵活, 更要关注长期目标

本轮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给美联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其仍然通过量化宽松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开辟了一条降低长期实际利率的渠道。可见, 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必须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创新政策工具来应对危机。政策调控不仅仅要注重短期目标, 更要长远考虑。

2.量化宽松有风险, 货币超发不能持续

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政策推出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回收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美联储为控制通胀的种种努力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 我国不仅面临美联储量化宽松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以及国际热钱的冲击, 还面临着M2数量高涨的风险。为此央行应更多地把调控通胀作为主要任务, 组合运用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 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3.应对汇率风险,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QE期间美元大幅贬值扰乱了我国外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加大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 并使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美国打压的借口。为此, 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针对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和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 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 分散外汇储备的风险。并且在量化宽松期间, 美国利用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将本国的损失通过溢出效应转嫁到别国, 我国应抓住美元在国际上信用有所削弱的机会, 通过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扩大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机构倒闭浪潮, 提振了美国实体经济, 产生了较好的预期作用。本文主要比较分析美联储四轮QE政策, 重点研究其对美国经济的刺激机制和对其他经济体的负面外溢效应, 并对我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

参考文献

[1]王胜.美联储非传统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李媛媛, 赵越.美国QE2对欧、日的影响及其反应—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J].经济观察, 2011, (11) .

[3]徐滢.量化宽松政策的理性、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4]向松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根源、机制和效果[J].中国金融, 2012, (20) .

[5]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以量化宽松政策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上一篇:64排螺旋CT扫描下一篇:互动性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