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比较(共4篇)
归纳比较 篇1
在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语言时, 最繁琐庞杂的部分就是关于词汇层面的分析研究了。如果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构成词汇的规律——构词法来进行词汇的分析研究, 那么在学习新一种语言或者研究新一种词汇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可以相对轻松达到学习和科研目的。
一、英语构词法的种类
1、造词法 (coinage)
创造一个全新的词汇, 因构造复杂、理据难懂, 一般很少变化。最典型的造词是产品名称, 如:aspirin (阿司匹林) , nylon (尼龙) , 等。
2、借词法 (borrowing)
借词法, 即从别的语言中直接借来词汇使用的造词法。如, alcohol (阿拉伯语) , boss (荷兰语) 等。
3、合成法 (compounding)
由不同单词首位连接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新词的过程就被称为合成构词法, 是较为能产的造词方法。例如:bookcase (书橱) , wallpaper (壁纸) 等。
4、混合法 (blending)
把一个单词的首部分与另一个单词的尾部分结合在一起。如, 汽油gasohol, 由gasoline的首“gaso-”和alcohol的尾“-hol”混合。还有motel (由motor和hotel混合) 等。
5、缩略法 (clipping)
一些较长的单词的某个部分被省略去, 以剩下的部分作为一个新的单词来代替原单词的含义, 如gas/gasoline等;也有集中出现在教育领域, 如gym/gymnastic, lab/laboratory等。
6、逆构词法 (backformation)
一种词性的单词 (通常是名词) , 通过缩减形成另一种词性的单词 (通常是动词) 。例如:donation—donate等。相对规则的构词方式worker—work, 若以-er或or结尾的名词, 用逆构词法可产生与之对应的单词形式。
7、转换法 (conversion)
当一个词改变词性获得不同语法功能经历了转换过程, 也称“范畴演变法”“功能转换法”。
(1) 名词转换成动词。如I’m watering the flowers。名词water作为动词浇水之意。类似有butter, oil, vacation等。
(2) 动词用作名词。如Please give it a try。动词try用作名词, give it a try相当于“try”。类似有guess, spy等。
(3) 动词词组转换为名词。如to print out变成a printout, to take over转换为a takeover等。
8、首字母缩略法 (acronyms)
由一系列单词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构词法, 如USA (美利坚合众国) 等。
(1) 有些单词有了固定的发音, 不再逐个按字母读。如NATO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2) 有些单词变成了日常词汇的一部分, 不再需要大写。如zip (zone improvement plan) 。
9、派生法 (derivation)
派生造词法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新词生成方式, 大部分的词缀是有含义的, 但通常在字典中不会被单独列出来。
1 0、多元构词法 (multiple process)
一个新词的生成, 往往不仅仅涉及一种构词法, 而是运用多种构词法来构造。如动词lase (发射激光) 由首字母缩略法构成单词laser, 再由逆缩略法构成。类似有waspish, yuppie, snowballed等。
二、汉语构词法的种类
1、复合式
复合式构词法是合成词构造的一种方式。由至少两个不同的词根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复合式, 从词根之间的关系看, 分为五种类型: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主谓式。
2、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新词的构词法叫重叠式。有几种构成新词的方式, AA式, 如姐姐、刚刚;ABB式, 如红彤彤、笑嘻嘻;AAB式, 如毛毛雨;ABAC式, 如慌里慌张。
3、附加式
由词根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叫附加式。词缀在词根之前的叫前缀, 由前缀和词根构成新词叫前加式, 如:老鼠;词缀在词根之后叫后缀, 由后缀和词根构成新词的叫后加式, 如:瓶子。
4、外来词
外来词构成的新词在现代社会体现得由为突出。按照译借方式将外来词分为七类:音译词、半音半译词、音译兼表意、意译词、字母词、日源词、仿译词。
5、缩略式
指从较长的词汇中选取两三个字构成一个新的词汇, 来代替原词的意思, 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中。如:公汽 (公共汽车) 、高校 (高等院校) 等。
6、转换式
一种词性的词作为另一种词性的词来使用是转换式, 如“百度”是网站名称, 而“百度一下, 就知道了”, 把“百度”用作动词。
三、汉英相似构词法的比较
1、合成法与复合式
英语中的合成法与汉语中的复合式相似, 合成法是由两个单词合成一个单词, 复合式是由两个词根合成一个词。不同的是由合成法构成的词基本上是偏正式, 往往是前面的词修饰最后的词, 以最后面的词为中心;而复合式却有五种结构, 并不偏向于某个语素。
2、缩略法与缩略式
英语中的缩略法和汉语中的缩略式都是因词过长, 为了使用方便而出现在非正式语中的一种构词法。不同的是英语的缩略法一般是选取单词的前几个字母作为新词, 而汉语的缩略式是从每个语素中个选取一个字来构成新词。
3、转换法与转换式
英语中的转换法和汉语中的转换式基本上相同, 唯一的区别在于:在汉语的转换式中, 同一个词即使转换了词性, 词义还是大体保持不变;而在英语的转换法中, 同一个词在变换了词性之后很有可能会对原词的含义也改变, 尤其表达引申含义或改变感情色彩。
4、借词法与外来词
这两种构词法可以看做是汉、英语构词法中区别最小的一对。二者之间细小的差别在于:汉语会有时给外来词加上本语的语素, 而英语不会。
5、派生法与附加式
英语中的派生法所加的词缀一般都有含义, 如动词加“-er”表示做这件事的人, 加“-tion”表示动作本身等;汉语中的附加式所加的词缀中有的不含有任何意义, 如“老-”、“-子”都只是填充音节, 并不改变原单音节词的含义。
6、其他
这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独有的特殊构词法, 所以无法一一进行比较。如混合法和首字母缩略法是英语相对于汉语独有的构词法, 在汉语中没有类似的构词法, 所以无法进行比较;汉语中的重叠式是汉语相对于英语所独有的构词法, 在英语中没有类似的构词法, 也无法进行比较。
摘要:汉语和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语言, 较其他而言, 发展得比较成熟完善, 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构词法系统和语言体系。对于这两种语言构词法中相似性和独有性的分析比较, 既有利于语言学习者进行纯粹的语言应用学习, 又可以促进相关学者对于这两种语言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构词法,比较
参考文献
[1]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陈明远.语言学和现代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3]陈秋劲.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4]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归纳比较 篇2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进一步了解 java 开发的相关知识,掌握 java 开发的基本技术,丰富 java 开发的实战经验。学习SQL 的基础知识及正确的运用方法,和有用的相关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通过实习,巩固大学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软件开发的思考角度和主要流程。为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更好的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了 Unix 开发环境(Unix 系统原理,Unix 常用命令,Unix 开发环境);java 语言基础(算法基础,常用数据结构,企业编程规范);java 面向对象,JDK 核心 API;并做了一个“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了 SQL 语言(SQL 语言基础和提高,SQL语句调优);Oracle 数据库开发,PL/SQL;javaSE 核心编程;XML;JDBC;并粗略的完成“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部分。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了 HTML/CSS;javaScript 核心;Servlet/JSP;Ajax;javaScript框架;SSH 三大框架;并完成了当当书店项目。
三、实习时间 2014 年 02 月 24 日~03 月 21 日 四、实习地点 在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桥东建材城西路 85 号神州科技园 B 座。
五、实习企业概况 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 JAVA 技术开发、培训、咨询为一体的软件公司。公司由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 IT 精英人士创建,主要成员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毕业于国内着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并都曾就职于国内知名 IT 企业,如:IBM、搜狐、中软国际、清华紫光等。
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为国内数百家软件企业输送将近数万名 JAVA 人才,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2009 年,从我公司培训毕业的学员(毕业后一个月)就业率就达到了 95%,平均薪水达到了 4672 元。公司同时对外承接各类型软件项目,已经完成的项目有石家庄市中国农业银行支票汇兑系统,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内部 OA 系统,西安农林畜牧局 CMS 项目等。
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设立办事处,在西安、长沙设立分公司。公司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领先的集项目开发、人才培训、企业内训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实习内容 第一阶段
在 java 初级,我们主要学习了 J2SE,包括 JAVA 开发基础知识、Eclipse 开发环境、J2SE7.0API、J2SE7.0 新特性、多线程技术、Socket 网络技术、RegularExpression、Java 反射技术、Properties 技术、各种实战设计模式、JavaDebug 技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详解、实例解决面向对象设计、面试题内部详解、面试答题技巧详解、AWT/SWING 技术。
第二阶段
数据库技术、JDBC 技术、HTML&CSS&JavaScript、Jquery、Http 协议深入、JSP&Servlet、JSTL标签库、XML 技术、DWR 框架、Oracle/SQL。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流行 Web 框架简介、MVC 模式,还有在 java 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了Struts2、Hibernate、Spring 三大框架,JBPM 工作流技术深化。
七、实习感想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
第一次参加专业实习,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生产实习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专业实习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四个月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专业实习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通过在达内的实习,让我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缩短了我与社会接轨距离。让我懂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地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
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同时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教师评语
实习成绩:
古诗词比较归纳教学法例谈 篇3
【关键词】比较;归纳;教学;古诗词
一、关于诗歌意象的比较归纳
意象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解读诗的意境,那就必须把握意象。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面不宽,他们对意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比较法学习,就会形成可比可感的具体印象。
在学习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有的学生问:词人为什么非要写残月而不写别的。实际上从古到今,有许多以“月亮”为物象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妨列举一些进行比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是有圆缺的,正如人有离合。因此,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人们往往寄托于月亮这一物象之上的意就是思人、思乡。这样由表及里,逐层剖析,诗意就不难理解了。
“水”,在古诗词中频频出现,为了理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水”的特点,我们可以比较以下几首诗中“水”的特点,找出结论。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娥眉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诗中的“水”,汪洋恣肆,气势磅礴。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长江不仅仅是一个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苏轼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在一起,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抒发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
要激发学生的更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拓展练习。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随处可遇到“头发”这一形象,那么在诗人笔下究竟有多少“头发”?又究竟是什么样的“头发”?带着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课外搜集唐诗,然后归纳总结。结果同学们发现四大问题:一是唐诗中头发颜色绝大多数是白、苍、斑、素等,二是唐诗中头发状态大多是衰、凋、残、焦、丝、华等,三是诗人们习惯用雪、秋霜、蓬、鹤、云等来比喻头发,四是诗人一般抒发的是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等忧愁悲伤的人生感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读诗,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一时高涨。
二、关于诗歌形象塑造法的比较归纳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诗中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为了使诗歌的形象鲜明突出,诗人往往调用各种手法去塑造形象。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之月,其作用分别是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烘托了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作用,我们可以联系初中所学的《陌上桑》进行对比,《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就是为了侧面烘托秦罗敷的惊人美貌。
诗人除了用正面的衬托手法外,还用反衬的手法塑造形象。如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闹衬静的手法;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
三、关于诗歌思想内容的比较归纳
一般来说,古代诗人经常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建功报国、忧国伤时、长亭送别和生活杂感等。
归纳比较 篇4
关键词:管理案例研究,归纳逻辑,比较方法
一、管理案例研究严谨性标准、归纳中的假因果谬误与因果关系显著程度
众所周知, 科学研究追问某一现象背后的机理, 尤为重要的是, 这一机理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换言之,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因果性联系, 即通常所称的科学规律。只有搞清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才能明确地指出:之所以A现象出现, 是因为B因素的作用;下一次当B因素出现时, 在同样的条件下, A现象必然发生。正是因果关系的存在, 人们才能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促使某些希望的结果出现, 没有因果关系, 所谓科学研究对于人类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遗憾的是, 这一显而易见的前提被相当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忽视。
从这一原点出发, 我们立即发现, 无论是Yin所提出的案例研究的规范性步骤, 还是三角测量, 或者是“将故事升华”以及各种数据编码处理工具, 如果无助于因果关系的揭示, 就都会流于形式。换言之, 数据编码是否漂亮并不是评价标准, 而“因果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因果关系的显著性才是案例研究严谨性的最终标准, 三角测量等工具应服务于这一最终目的。
案例研究为了从特殊的现象中提炼出因果关系, 必须使用归纳逻辑。在逻辑学中有关“归纳”领域专门存在一整套逻辑体系, 它不同于实证逻辑。因为归纳逻辑研究人们如何从具体的个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 因此它是一种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 与实证研究大样本量的验证不同, 归纳逻辑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确定推理。
在归纳逻辑中常见的一个谬误是假因果谬误, 它的形式如下:X和Y在某几种情况下同时出现, 因此, X导致Y。假因果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如:“在过去的两个月中, 每一次啦啦队队长戴着蓝色发带为球队助威时, 篮球队都吃了败仗;所以, 为了避免篮球队以后再吃败仗, 啦啦队队长应当扔掉那倒霉的蓝色发带。”当然, 在实际的案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逻辑问题不可能如此浅显, 但问题的实质很可能是高度类似的, 这一谬误不是采用漂亮的编码技术和所谓的三角测量能够解决的。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谬误在实证研究中不会存在, 实证研究的大样本立即能证明结论的真伪。亨普尔指出, 对于科学假说的形成和提出, 不能给一般的规则来概括;而对于验证科学假说, 判断其为真还是为假以及假说受到证据支持的程度, 倒是能够提出一般性的准则, 甚至做出精确的、定量的规定。实证研究正是通过严格的检验回避了归纳中的谬误问题, 而这一问题在案例研究中是不能回避的, 因为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论的建构[1]。
因为归纳逻辑研究人们如何从具体的个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 它是一种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 与实证研究大样本量的验证不同, 归纳逻辑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确定推理。因此, 不同于大样本的实证检验, 任何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 这样, 以归纳逻辑为基础的管理案例其严谨性就取决于归纳过程的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
二、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与归纳的强度和广度
归纳逻辑中一类较特殊的是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的形式是:依次考察了S类的每一个对象, 发现它们都是P, 所以, 所有S都是P。显然, 完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很小, 它只适用那些对象数目很少的类别。包括科学规律在内的大多数的归纳逻辑都涉及到不完全归纳, 即从个别的前提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 因此, 如前所述, 不同于演绎逻辑, 归纳逻辑一定不会是绝对正确的, 归纳推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来衡量。例如哥德巴赫通过对所有大于2的偶数的研究发现, 已有的试验都证明了它们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截至目前, 我们只能认为该结论极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发现反例。推而广之, 凡归纳获得的任何自然科学规律都有可能被推翻或修正, 它们一定不是绝对正确的。
归纳逻辑中首先存在一个被考察对象的多寡与代表性的问题, 例如一个可能的归纳论证如下:燕子会飞;大雁会飞, 苍鹰会飞;麻雀会飞;燕子、大雁、苍鹰、麻雀都是鸟, 所以, 鸟都会飞。在上述归纳中就存在被考察对象的数量与代表性不够的问题, 这样导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 或结论不成立, 本文认为其来源于归纳的广度不够。
归纳逻辑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归纳过程的强度不够。自然科学中的归纳几乎都不是前述“鸟会飞”的简单情况, 科学定律一般包括一个或一组初始条件, 它的形式是:在A情况下, B现象一定会出现。然而, A与B可能只是在在众多的条件与现象中偶然相遇, 导致B现象出现的可能是C、D、E等其他因素, 如果未作深入分析, 就得出A必然导致B, 本文认为其来源于归纳的强度不够。
基于上述分析, 提高管理案例研究的因果显著性或严谨性, 就可以通过提高归纳过程的强度与广度来达到。需要注意的是, 案例研究既不像实证研究那样通过统计的方法对研究现象的总体进行抽样, 其结论就绝对不是无懈可击的, 因此, 管理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是相对的。换言之, 我们只能说甲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比乙案例研究的严谨性强, 但我们不能断言, 甲案例研究就是绝对严谨的, 而乙案例研究就绝对不严谨。
此外, 就加大归纳过程的广度而言, 有时候可能困难较大, 这实际上是说, 单案例研究还有存在的必要。尽管从归纳的逻辑的角度看, 单案例研究的严谨性肯定比多案例研究要小, 但某一特定的情况在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概率极小, 以至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案例, 这种情况下, 对于这种特殊案例研究的价值仍然存在, 在单案例研究中我们只能尽量加深归纳的强度, 而加大归纳的广度则较为困难。
三、提升归纳强度与广度的方法
传统归纳逻辑主要包括枚举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穆勒五法、回溯推理、似真推理等。其中穆勒五法逻辑体系完整,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 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其实并没有超越穆勒五法[2]。在笔者看来, 由于实证科学特别是证伪主义的兴起, 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甚至不了解穆勒五法的基本概念, 这不能不说是案例研究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1. 可以采用穆勒五法中的剩余法与共变法提升管理案例
研究归纳的强度。剩余法是从一组由因果联系的条件和现象中分离出那些已经知道因果联系的组成部分, 留下所需要的因果联系作为“剩余”而构成, 该法特别适用于单案例研究。其中已知的因果联系主要来自于成熟的管理理论, 通过扩大原因因素的考察范围, 实际上单案例研究也可以达到较强的因果关系显著度。相当多管理实践实际上采用了剩余法, 如飞机失事原因的确定, 若从案例研究的角度来讲, 在某一型号飞机第一次失事之时, 是一个典型的单案例研究, 这时就只能采用剩余法。
共变法是通过将一个条件中的变化与结果中的变化进行匹配, 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简单的表述是增加与增加匹配, 减少与减少匹配。单案例研究虽然案例数量只有一个, 但是案例发生的时间跨度却可以很长, 通过增加跟踪研究的期限, 来考察案例中诸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情况, 同样可以提高案例研究的严谨性。
2. 可以采用穆勒五法中的契合法、差异法和契合差异并用法提升归纳的广度。
笔者[1]一再强调, 案例研究不同于实证研究, 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实现按照统计学规则确定的样本, 基于此, 多案例研究中案例的选择通常使用理论抽样。换言之, 案例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寻找出来的。怎样寻找用于研究的案例, 穆勒指出, 一种方法是选择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的案例, 举例如下, 假定A、B、C、D、E都是可能导致结果Z的因素, 采用剩余法和共变法已经没有办法再从A、B、C、D、E中进一步选择, 这时在研究允许的情况下, 就可以引入其他结果相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真正的因果联系。
提高归纳广度的另一种方法是差异法。差异法选择结果相同而条件并不完全相同的案例, 通过进一步比较, 从中找出真正的因果联系。提高归纳广度的第三种方法是契合差异并用法。
四、结语
“比较与归纳”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管理案例研究是一个比较与归纳的过程, 而不是实证检验的过程。从归纳逻辑中最有代表性的穆勒五法中可以看到, 绝大多数归纳逻辑都要使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因此, 案例研究应该建立在归纳逻辑与比较方法的基础上, 其严谨性就是归纳中条件与结论之间因果关系的显著性程度, 而提升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的方法是加深归纳过程的强度和加大归纳过程的广度。如果将科学发现分为“假说的提出”与“假设的验证”两个阶段, 则前一阶段“假设的提出”完全依赖于归纳与比较, 从这个意义上说, 归纳与比较是包括管理学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吕力.案例研究的目的与评价探析[J].商业经济, 2011, (11)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