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参考(精选4篇)
比较参考 篇1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据2014年统计数据证明,73%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多于使用图书馆,在信息检索时使用图书馆多于互联网的大学生仅占9%[1]。到2016年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不再拘泥于实体图书馆馆员面对面的咨询,现在已经拓展到网络层面,虚拟参考咨询的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迅速发展。参考咨询与用户服务协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 Association,RUSA)将虚拟参考咨询定义为:以电子形式开展,借助计算机或其他技术如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络电话、同步浏览、电子邮件、即时信息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的服务形式[2]。高校图书馆定位为教学科研服务,所开展的参考咨询服务具有其特殊性,以高校图书馆之间合作开展参考咨询更为相宜。高校主要面对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工群体,此类人群善于学习,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各种新兴媒体也可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之中。
根据服务的形式、使用的技术等不同,目前虚拟参考咨询大致可以分为异步式服务(asynchronous)、同步式服务(real—time)以及联合服务(cooperation)等三种模式。由于目前很多新兴媒体如微信、微课、微博、弹幕授课等出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为了区别于之前的三种模式,笔者将这些私人化、自主化的方式暂划为第四种模式,统称为自媒体模式。
1 几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质量的比较
质量是界定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虚拟参考咨询质量评价指标有很多,国外如SERVQUAL项目提出的可靠性、保障度、移情性、响应度、可感知度等指标;国内韩志萍提出的方便性、交互性、及时性、隐私权等。笔者从中选取了可获取性、及时性、权威性、交互性、隐私保护等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因素作为质量评价标准,来比较四种服务模式的优劣势。
1.1 异步式虚拟参考咨询
顾名思义,异步式虚拟参考咨询是指用户的提问与图书馆咨询员的答疑释惑是非即时的、不同步的。它主要采用电子邮件、BBS论坛、FAQ(常见问题解答)、专门性问题解答、在线用户教育、代查代检服务以及We b表单等方式,简便易行,不受时空的限制。典型代表如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文献互助联盟,用户通过邮箱向联盟馆员提出信息咨询、期刊文献传递等申请。服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参考咨询,文献传递和问卷调查,其中以文献传递服务最受欢迎。笔者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段先后向系统提交15篇文献索取申请,其中11篇在一小时以内收到邮件回复,获取到原文下载地址。另外4篇则等待时间较长,超过一小时。可获取性较高,具有较好的权威性,但对于时间要求较严苛的用户,此种联合式虚拟参考咨询模式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若用户不满意服务结果,基本没有渠道反馈问题,交互性堪忧。异步式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个人咨询方向、内容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较为隐蔽的手段实时监控用户的整个查阅浏览过程,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综合,从而掌握用户的使用习惯、研究方向、兴趣爱好等,定期向用户推送可能感兴趣的文献、网页、链接,对用户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服务[3]。加上用户需要配合图书馆登记个人信息,用户隐私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1.2 同步式虚拟参考咨询
同步式虚拟参考咨询是指图书馆咨询馆员通过聊天室、网络会议以及网络呼叫中心等在线的实时信息交流的方式,利用文字或语音聊天以及同步网页浏览等软件技术手段为网络用户提供的解答服务[4]。同步式虚拟参考咨询交互性更好,馆员可以更为直观通畅的解答用户的提问,信息的可获得性及权威性较高。但同步网页浏览等手段需要图书馆咨询员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和操纵网络用户的浏览器,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可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联合式虚拟参考咨询
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虚拟参考咨询发展到合作层面的产物,它是由两个及以上图书馆或图书情报机构共同协作形成的分布式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络,按照一定的协议或标准,共享其资源并利用各自学科和技术优势,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共同解答成员馆所有用户的咨询提问的服务。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天津高校图书馆CALIS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此服务能够充分发挥天津各高校联合分布式馆藏的资源优势,能够实现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的专家团队的联合咨询,从而为用户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知识性服务。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知识库检索的友好智能化程度不足、实时咨询功能不完善、表单咨询功能存在局限性、与用户互动功能存在欠缺等不足[5]。如本校图书馆无法解决用户所需问题时,必须寻求合作咨询的高校图书馆甚至是第三方的帮助。此时涉及到用户信息的安全问题,图书馆应引起足够重视,确保用户隐私不被泄露。
1.4 自媒体模式
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新兴媒体和技术如微信、微博、微课、弹幕授课等出现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很多图书馆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尝试。侯林丽[6]提出将微课引入到图书馆服务中,分成基本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下知识挖掘服务、学科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服务4个方面;许兴斌[7]通过调查研究了微信在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中的发展,总结了微信功能强大、读者众多、方便快捷、费用低廉、交流方式多样化等优势,并提出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深化虚拟咨询服务的对策;清华大学启动授课新模式,学生可以发弹幕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也可以被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借鉴。自媒体交互性好,用户可以和图书馆取得较为满意的互动;有价值的信息能获得及时推送;使用方便,基本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享受服务等。自媒体参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一般要依靠第三方软件,软件的功能设计与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隐私安全。
笔者从可获取性、及时性、权威性、交互性、隐私保护等五个方面对以上四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以下列表1。从中可以看出,四种模式可获取性较好,及时性方面联合式和自媒体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一般都比较可靠权威;异步式和联合式交互性体验不足,自媒体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待加强。
1.5 四种模式存在的问题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1)服务标准化程度低。目前许多图书馆网站使用的技术标准不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标识不清,入口难以找到;各个服务项目的名称、图标不统一不规范;新兴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服务形式各异。这些问题不但会降低用户使用虚拟参考咨询的兴趣,也严重制约了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的开展。(2)图书馆之间协作化程度低。由于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够深入,而且协作化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是一项大工程,因此目前图书馆之间协作化程度并不高,基本在各自为政的层面。已经开展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的高校图书馆,也由于馆员分工、知识产权等问题导致合作规模较小、辐射范围较窄等问题。(3)隐私保护意识不足。用户在使用虚拟参考咨询尤其新兴网络媒体时,通讯信息、个人资料信息、研究课题实时信息等暴漏在网络之下,手机插件、第三方软件很容易泄露用户信息,导致用户在信息登记时产生不信任和排斥心理。
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建议
2.1 推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规范化
国内外关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已经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但成熟的、有规模的服务规范尚未形成。因此,如何有效规范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并建立一套基于开放、互联、共享的标准规范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研究的重要课题[8]。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等权威单位牵头建立配套的系列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加以监管,从而保证虚拟参考咨询的质量。
2.2 加强区域高校图书馆合作
在网络协作资源共享的环境下,合作是生存之本,也是必然趋势。最近十几年,国内外均已建成各级、各类型的文献保障体系,在共享馆藏和服务方面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共享馆员和专业技能方面仍有待加强。大量专业性、权威性极强的优秀馆员及他们的专业技能仅在本校图书馆发挥能量,其他图书馆难以分享成果。加强区域高校图书馆合作,从发达地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推行合作,共享馆藏和服务、共享馆员和专业技能。
2.3 注重知识产权与用户隐私的保护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联合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时,可以借鉴美国密歇根州联合虚拟参考咨询项目Research Help Now!的做法,在合作之初明确各成员馆所购买的数据库及其所获权限,在服务政策中对各数据库的相应使用权限做出严格规定,避免知识产权纠纷[9]。除此之外,在服务过程中及完成后也要对用户信息提供严格的保护措施。约定用户信息只能用于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不可与第三方共享,对于泄露信息造成用户权益受到侵犯的行为,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
2.4 建立图书馆人终身学习机制
莎士比亚曾在戏剧的语境中扪心叩问:“生存?抑或死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不断创造新的生存机会是每一位图书馆从业人员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知识游离于载体的时代,图书馆仅谈馆藏量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必须利用各项服务证明其价值,而服务的基础便是建立馆员的终身学习观。因此,建立图书馆人终身学习机制尤其重要。图书馆员需要定期培训,阅读行业最新文献,了解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同时也需要了解各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不同图书馆之间相互参观交流,召开合作图书馆馆员年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 结语
实体图书馆的发展受到空间困境的限制,而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所以未来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必然有增无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馆员要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技能,充当网络庞大信息的搜集者、翻译者、提供者,利用虚拟网络为不能到馆的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各种虚拟参考咨询模式相辅相成,扬长避短,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塑造更加积极、和谐、多样化的图书馆形象。
摘要:文章详细总结了目前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四种服务模式,根据服务质量比较其优缺点。阐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虚拟参考咨询,图书馆,自媒体
参考文献
[1]The 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The Internet Goes to College[EB/OL].http://www.usdla.org/html/journal/OCT02_Issue/article03.htm1.[2013-12-30].
[2]Guidelines for Implementing and Maintaining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2010)[EB/OL].http://wa.ala.org/rusa/sites/ala.org.rusa/files/content/resources guidelines/virtualreference.pdf.[2013-12-30].
[3]赵艳萍.议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用户隐私问题与处理[J].黑龙江史志,2014(23):216-217.
[4]刘阳.图书馆“大咨询”服务体系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79-181.
[5]王天虹,钱蔚蔚.天津高校图书馆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实践与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4):157-161.
[6]侯林丽.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拓展——以微课服务为构想[J].情报资料工作,2014(4):82-85.
[7]许兴斌.微信在图书馆虚拟咨询服务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2):191-194.
[8]李彩虹.开放与融合背景下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标准规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3):70-73.
[9]高雅.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展虚拟参考咨询的模式探讨——以美国密歇根州Research Help Now!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1):34-39.
比较参考 篇2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通过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概括技能。
2、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第二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学习方法,进一步巩 固小数的性质。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1)教学重点:小数性质的理解。(2)要素分析:
小数的性质实质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后小数的大小不变。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和化简。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小数的意义为基础,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做了必要的准备。
(4)突出重点的策略: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充分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去概括小数的性质。
第二课时
(1)教学重点: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要素分析:
1、整数部分相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整数部分相同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 4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小数的意义为基础,与其它教学重点也有密切的联系。
(4)突出重点的策略:
以学生熟悉物品价格及买东西为线索,创设“货比三家,买同样的物品,去哪家买更便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通过迁移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进行比较,归纳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抽卡片游戏,比较小数的大小,进行深化。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小数的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原因分析: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应用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为什么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学生却不能完全明白。
(3)解决策略:
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如:师给出《童话故事》单价12.20元《数学世界》单价13.50元。问:小数点后面的“0”有什么意义?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没意义。2)有意义,表示“0”分。3)为什么要写一个“0”呢?师:这是一种约定。小数点后面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但是意义不同。
通过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充分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去概括小数的性质。
第二课时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原因分析:整数的大小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一定思维成型,而小数的数位多的数不一定大;这样一来,对学生已往有的 2 / 4
思维定势有所冲击,学生易按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因而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本节的难点。(3)解决策略:
以学生熟悉物品价格及买东西为线索,创设“货比三家,买同样的物品,去哪家买更便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通过和整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突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整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不同,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易错例题的估计和采集:
例1: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3改写成三位小数。
原因分析:属于小数的性质的应用学生主要会改写成“300”忘记写小数点。解决策略:主要是教会学生整数的个位的右下脚都有一个小数点,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记得添上,并多加练习。
例2:在直尺上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属于小数的比较大小。原因分析:学生对直尺的刻度用小数来表示,有一定的困难。
解决策略: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来用小数来表示直尺的刻度,再多加练习、讲解。
例3:按数的大小来排列小数特别是其中有整数;属于小数的比较大小。原因分析:学生有时可能会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分不清,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一定的困难。
解决策略:首先分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的区别,其次让学生教会学生,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的比较方法。
例4:笑笑到文具店买文具,买文具的人太多了,阿姨太忙了,一不小心,把笔记本标价的小数点位置看错了,3.50元看成0.35元了,会造成什么结果?
原因分析:对小数点不够重视。
解决策略:让学生议一议,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
例5:0.4<0.38属于小数比较大小的内容。
原因分析:有些同学往往容易依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数的多 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认为小数部分的4<38,所以0.4<0.38。
/ 4
解决策略:可以将0.4化成0.40后再同0.38相比较,也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来比较。如: 0.40元 与 0.38元进行比较。练习题分析:(教材第64---66页)
第1题:目的:强调小数性质“末尾”的零。教学中,教师挑出不同类型的几个,分别分析能否去掉零的原因。
第3题,应用小数的性质,给标有价钱的物品加上两位小数的价签。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足两位小数的数可以用0补足。
第6题,是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是比较同一商品的三种不同价钱,也就是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可让学生自己比较,交流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第7题,要比较6个数的大小。比较多个数时,可先挑最大的,再挑剩下的数中最大的,依次类推,最后在排列起来。
第8题,直接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说明由6.25改写成的四个小数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第13题,可以联系直线上的点启发学生填出答案,要使学生明确要求填出的整数是与给出的小数相邻的。
第66页最后一题是思考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卡片摆,每摆出一个数都记录下来,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但不用摆出所有可能的数。课时分配:2课时
比较参考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个地区血流变指标:(1)粤西地区检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1],(简称Ⅰ);(2)绍兴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2],(简称Ⅱ);(3)广西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3],(简称Ⅲ);(4)深圳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4],(简称Ⅳ)。
1.2 仪器
同一型号: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LBY-N6AComfact全自动血流仪。
1.3 项目
血液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同一型号不同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同一型号不同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男女参考范围见表1~2。
2.2 同一型号的仪器不同地区男、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结果的比较
男性:Ⅰ与Ⅲ、Ⅱ与Ⅲ的中切黏度,Ⅲ与Ⅳ的高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女性:Ⅰ与Ⅱ的中切黏度、Ⅰ与Ⅲ的血浆黏度,Ⅰ与Ⅳ的中切黏度,Ⅱ与Ⅲ的血浆黏度,Ⅱ与Ⅳ的中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男性血液流变学指标86.66%有差异,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83.33%有差异。
3 讨论
检验仪器质量的好坏是人命关天的事,血液流变仪也不例外,所以选择血液流变仪最好是选择自动的,用稳定方式测定[5]。因为非稳定的测定方式,误差率大大超过稳定测定方式。在稳定方式下,血液的表现黏度为低剪切率下黏度高,高剪切率下黏度低,非稳定测定中,低剪切率下黏度值低,高剪切率下黏度高,这是由于红细胞的聚集与变形都不能充分表现的缘故。选好血液黏度计后,必须进行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检验,差异多少应不大于5%。如符合要求,再进行临床实验,要进行参考值范围的设定。设定后参考值范围后,不能一直使用,应使用一定时间内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选择。首选进行回顾性分析,假如阳性率高,说明本实验室设定的参考值太低,阴性率低,参考值太高,要重新分析统计设定,达到符合临床的要求,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依据的针对性、有效性。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粤西地区与广西地区的中切黏度、绍兴地区与广西地区的中切黏度、广西地区与深圳市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粤西地区与绍兴地区的中切黏度、粤西地与广西地区的血浆黏度、粤西地区与深圳市的中切黏度、绍兴地区与广西地区的血浆黏度、绍兴地区与深圳市的中切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仪器不同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大部分出现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活条件、生活方式、饮食等因素不同出现的差异,而血流变呈现的差异是符合要求的。制定本地区本实验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至关重要,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是符合血流变检测规范规律[6,7]。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比较难,设多少年龄段10岁还是20岁为一档值得研究,大多数实验室引用厂家的参考值或套用其他实验室参考值,是不合适的,有的还用男女混合的参考值或对照值,更加不合宜,这样会导致临床的误诊、误治[8,9,10]。
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是指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有形成分红细胞,它是影响全血黏度的重要因素[11]。血液黏度越高,血液循环就越差,肺心病、脑血栓等疾病都与红细胞、红细胞变形密切相关,因此,对血流变指标偏高的人群来说,应当适当地用一些药物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12,13]。有研究报道称,运用血栓通治疗冠心病,有效地降低了血液黏度的指标,控制心绞痛的发生[14]。运动干预不仅增强了心肺功能,还改善血液循环,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减少能量转化为脂肪。运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运动前有统计学意义[15]。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都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
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号仪器不同地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四个地区男女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低切、中切、高切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相互比较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粤西地区与广西地区的中切黏度、绍兴地区与广西地区的中切黏度、广西地区与深圳市低切黏度、高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粤西地区与绍兴地区的中切黏度、粤西地与广西地区的血浆黏度、粤西地区与深圳市的中切黏度、绍兴地区与广西地区的血浆黏度、绍兴地区与深圳市的中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液流变学指标86.66%有差异,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83.33%有差异。结论:同型号仪器不同地区不能使用厂家或其他实验室的参考值,建立本地区本实验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参考值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符合血液流变学检测规律和规范。
比较参考 篇4
王云涛¹,熊俊²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摘 要:当前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和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基本情况,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小学体育教育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社会人才及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及至今,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性的演变,从提倡人一生都应受教育,重视加强人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学校的学习只是人接受终生学习的开始,而并非终点;到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着重强调教育是一项人权,既能促进和平和普遍尊重人权,又能体现人基本自由的重要手段;再到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结束各种形式的歧视,促进社会融合。即:终生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通过这三大阶段性的演变,充分说明世界教育始终延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人与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及完善。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教育界的伟大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接受和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权利。
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它包括小学体育教育和中学体育教育这两个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小学体育教育
1.1 美国基础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公平而卓越”的理念已普遍渗透到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已将此理念规划到各国的教育战略中。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政府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第一阶段从财政投入入手,以充足的资金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化,第二阶段从教育结果入手,通过绩效问责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力,第三阶段转向教育过程,注重教育的实践,进而实现公平而卓越的教育目标。
1.2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 1.2.1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美国体育和运动协会(NASPE)共同制定了体育教育指导方针,分别对“K-12”三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了约束(所谓“K-12”的含义是K代表学前班和幼儿园各一年;12代表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并提倡和界定了“受过体育教育的人”的概念与内涵,国家体育标准于1995年制定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从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方向逐渐过渡到以健康为主的方向,注重强调公共卫生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以提升个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上的身体活动。指导方针也转移到重点强调保证孩子在校有充足的活动机会以及具备在未来生活中的活动技能。同时,美国近代教育一直受儿童中心论学说的一些影响,体育教学主张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强调顺应学生的个性,显现出“兴趣第一、发展个性、创新教育、终身体育”的教育特征。1.2.2 教育目标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管理教育制度的国家,而办教育的权力属于各州,全国各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并没有统一化,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决定本州学校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方向。美国的教育目标也经历了时代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视培养坚强、坚韧和勇于拼搏的运动理念;第二阶段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道德和社会价值;第三阶段是以终生健康为基本目标,追求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第四阶段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在经过漫长讨论与研究之后,1995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国家体育标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体育教学目标还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提出具有创意性的提出“受过体育教育的人”一词,其大意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美国体育教育目标从总体上看,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为主,提倡学生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个性发展,使个人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服务于国家,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1.2.3 教育模式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推行四种体育课程模式: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健身体育教学模式--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学科联合教学模式。这四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美国现行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学科联合教学模式,他们把这种模式细化成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和以健身与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这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强调突破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强调启发性、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社会交往等反面产生均衡影响。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培养学生利用体育课程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解释体育运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练习方案和计划书,同时识别和使用社会资源,增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运动类型的活动,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定。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决策者的地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研究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引导、辅导的教育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取启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1.2.4教学方法
在美国,体育教师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能力较为突出。以下几种方式较为典型:第一,在课堂里,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式学习,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自主学习,自我设计问题,自由讨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答案,自我设计解答问题模型。对学生的“无中生有”提问,教师要热情鼓励,教师既不要批评或刻意回避,也不要随便给予肯定和廉价赞许,这种讨论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课堂中的气氛充满了活跃感。第二,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差异性教学,找到适合其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帮助与辅导;第三,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多动手”式的氛围中体验式学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游戏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是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的学校没有科组和级组的建设制度,对于教师的办公学校并没有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学生的教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美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是作为学校教学的一般性教学指导文件,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但各州也都有各州的自定标准,甚至一些学校拥有自己制定标准的权利,基本都是一些著名私立学校,标准往往都高于国家的课程标准。美国东部地区的教育是教育文化发达和先进的地区,所以各校的校长一般执行较高的课程标准,来安排自己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凸显其学校的高水平教学质量。注重多元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也是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一大特点。我国基础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有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特点。中国基础教育也面临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殊生境,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演变同样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一个时期,以恢复常规、尊师重教为特征的启动阶段(1977-1984年),主要是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停止了10年的高考制度,逐渐恢复了重点小学、中学,加强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中国的基础教育渐渐摆脱“文化大革命”这个影子,消除了负面影响并恢复正常发展。第二个时期,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关键的宏观变革阶段(1985-1992年),主要提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第三个时期,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微观变革阶段(1993-1999年),这一阶段“素质教育”逐步成为政府主导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向。第四个时期,以提高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2.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 2.2.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转化中),全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由中央统一规划制定。我国的教学目标同样与美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代演变,可以从四个时期划分:(1)学习前苏联理论与实践时期,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教育;(2)自主发展并完善体育教育目标时期,体育为生产劳动、国防服务,重视增强体质等。在此期间,我国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于1960年正式颁布。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育目标包括4个方面:①身体的目标;②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需要的活动能力;③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及锻炼身体的习惯;④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3)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改革深化体育教育目标时期,在结束了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1978年新的大纲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身体的目标,包括姿势、活动能力、适应能力;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③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4)新世纪体育教育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时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造成体力活动不断的减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在201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教学目标包括5个方面: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2.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模式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还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倾向于人们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体育教育主导思想就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忽略了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出而消退,目前我国还处于探索期,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替代它,只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研究、改变中寻找答案,把“重技轻理”的这种观念不断的清除,正不断尝试寻找技术与理论之间的天秤。同时,人们也正在逐渐转变自己传统的体育理念。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各个学校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具有差异性,不能详细且精准的举例说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班教学,平均一个班40人左右,甚至更多。(2)灌输式教学,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是“主宰者”,许多教师仅关注于教材内容,没有更多的扩展知识,就传授给学生,而传授的方式主要是注重讲解、示范,以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活动,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具体操作的、纯粹的身体活动。(3)重技轻理式,教师只注重技能传授,学生只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模仿性的练习而已,并没有进行更深层理论或系统的学习。(4)应试教育或精英教育,受升学考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学、高中,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学校在教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进行应试教育或精英教学。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分析
3.1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体制
表1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体制
内
容 管理制度 教学体制
国
家
中
国
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转化中)初中四年)
“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了体育与
美
国
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或者小学五年、K-12(“K”代表学前班和幼儿园各一年,“12”代
表小学六年、初中2年、高中四年)
“以发育主义教育、社会化教育、科学化运动和军事化思想为基础,以新体育理论为基本格调”,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教育理念 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强调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健康的意义,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培养运动兴趣与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发展良好
体育教学目标美国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由各州自行制定。但体育教育的目标方向是把加强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理解运动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置于首位。
资格证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专业的课程考核,拿到所在州的资格证书。证书仅限当地使用,各州之间并不通用,且每年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考核。
1、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科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的心理品质,增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具有健康素养,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资格证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专业的课程考教师体制 核,拿到所从事岗位的资格证书。证书全国通用,实行五年一个周期定期注册的制度。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
其主要内容就是把体育课的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主要用于小学)
2、体育教育模式,重视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还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
3、社会责任模式,重视吸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模式 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教学原则
1、终身体育
2、全面发展
3、兴趣培养
4、理论与实践接轨
1、班级制(约40人)
2、灌输式教学
1、终身体育
2、“通才”教育
3、兴趣第一
4、理论实践同步
1、小班教学(约20人)
2、鼓励与启发教学
3、多元化教学
4、注重创新与动手能力
5、分组合作式
由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每个学校的评价标准也未统一。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强调价值多元评价或价值差异评价。教学模式
3、重技轻理
4、应试或精英教育 5.小组讨论式
评价方法 考核成绩是唯一评价标准
价值取向 注重健康与运动,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坚持终身锻炼的意识品质。
注重运动与发展,主要是注重学生的价值促个性发展。
3.2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表2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普及课程)
内
容
国
家
中
国
基本技能、体操、武术、跳绳、田径、足球、篮球、美
国
基本技能、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棒球、垒球、网球、羽毛球、跳绳、游泳、曲棍球、高尔夫、游泳、舞蹈、武术、自卫术、健美操、骑马、滑雪、越野跑、韵律操等
1、位移技能(走、跑、滑动、跳跃等)
2、非位移技能(平衡、转体、伸展等)和操作技能(投掷、击打、传接、控制等)。
低年级(1~2年级):有氧和无氧的基础身体练习,包括圣体平衡性、跳跃、行走、其他项目运动模仿、动作协调性、安全教育、基本体能等练习)。高年级(3~6年级):有氧和无氧为主的课程和一些与终身体育生活有关的体育技能。
开展课程 乒乓球、羽毛球、软式排球、游泳、健美操、舞蹈、游戏等
基本技能
(体操、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平衡等)1-2年级:强化基本技能(投掷、滚翻、走、跑、跳跃、游戏、攀爬)、基本体操(徒手操)。3-4年级:基本体操(简单的队列队形与徒手操)、武术、跳绳、小游戏类(走、跑、跳跃、投掷、技巧与游戏的结合)。
5-6年级:基本体操(简单的队列队形、徒手操轻器械)、田径、跳绳、小球类(小足球、小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武术。幼儿园课程
小学课程
初中课程 田径、体操、足球、篮球、羽毛球、软式排球
提升基础技能,学习简单的体操动作,注重课程的整合,如足球和橄榄球整合成speed ball 高中课程 田径、体操、足球、羽毛球、软式排球、游泳 自由选取以上开设课程一至二门视为主修课程 骑自行车、游泳、篮球、棒球、垒球、橄榄球、慢跑、旱冰、举重、竞走、健美操、体操、钓鱼、足球、排球
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4个方面的发展。课外活动 游戏、跳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踢毽子
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等。课程意义 小结
通过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非常的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阶段中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而在基础教育中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实施。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而不是片面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开设广泛的学科课程并与实践接轨,通过所学知识来进行实践,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汲取国外教育强国的优点,结合我国实情提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参考文献:
[1] 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动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9(09)[2] 刘会洲.从基本功看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J].基础教育参考,2010(11)[3] 杨连明.从美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基础教育的转型[J].现代教学,2011(11)
[4] 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03 [5] 徐辉.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 冯增俊.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基本经验探讨[J]理论探讨,2006 [7] 冯增俊.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8] 任小艾.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若干问题[J].人民教育,2013(01)[9] 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1 [10] 阎智力,金玉光.我国体育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11] 夏军.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趋势研究[J].黑河学刊,2007(03)
[12] 李意军.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与和谐教育的实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3] 张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基拙教育改革[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 [14] 黄志成,胡毅超.全纳教育:未来之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 [15] 孔祥伟.中小学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2 [16] 程晋宽.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比较分析,2012(03)[17] 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J].教学研究,2004(11)[18] 施雨丹.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词[J].外国教育研究,2009(01)[19] 梁哲.不一样的美国基础教育[J].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梁哲,2014(01)[20] 杜洪琳.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研究[M],2006(06)[21]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M],2010(06)[22] 王建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研究[M]2004(05)
[23] 高振发.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坑学报,2004(05)[24] 曹铭亮,渠广伟.美国体育教育模式概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25] 徐慧颖,王广军.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26] 颜丽君,艾谢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2008(02)[27] 张兆斌,窦晓宁.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坑学报,2007(05)[28] 阎智力,金玉光.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29] 高慧刚.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J].体育教育,2012 [30] 邱娟.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实施的几点缺失[J].榆林学院学报,2014 [31] 谢国强.谈体育教育对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J].华章,2009 [32] 杜美.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之路[J].体育教育,2013(05)
[33] 奚风兰,王沂.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9)[34] 陈功.关于我国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Scientific Research,2011 [35] 施群英,仇亚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06)[36] 许春雷.中、美当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比较研究[M],2010(05)
【比较参考】推荐阅读:
比较教育第一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08-26
范仲淹《岳阳楼记》高攀龙《可楼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09-07
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09-26
安全比较07-14
诊治比较07-16
区际比较07-18
情感比较07-19
比较诗学10-14
体制比较10-14
比较联系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