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比较

2024-08-28

试验比较(精选12篇)

试验比较 篇1

辣椒是贵州省蔬菜栽培品种中的大宗产品之一, 也是贵州省蔬菜产业中重要的种类, 栽培面积达16万hm2以上, 占全省蔬菜栽培面积 (2008年55.8万hm2) 的28.7%。随着贵州辣椒产业的不断推进, 全省辣椒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 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本试验通过辣椒品种在荔波县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等研究, 以筛选出适宜荔波县栽培的辣椒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甲良镇甲良村马道组蔡一农户责任地进行, 试验地为旱坡地, 黄砂壤土, 土壤微酸性, 肥力中等, 前茬空闲。供试辣椒品种为丰力一号、长辣七号、小仙女、本地品种4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本地品种作对照 (CK)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采用苗床育苗, 在幼苗具有7叶1心时定植, 定植按1.3 m开厢, 每厢定植2行, 行距65 cm, 株距50 cm, 每穴定植2株, 小区面积10 m2, 每小区36穴种植72株, 四周设保护行, 大田保温措施为黑色地膜覆盖。

1.3 试验实施

于2012年3月9日育苗, 5月20日定植, 定植前试验地翻犁欠细除杂草, 整厢, 每小区施腐熟农家肥40 kg+西洋复合肥1.4 kg+油枯0.5 kg混合均匀地撒施在厢面上作底肥, 盖膜后定植。追肥:定植成活后追1次沼液, 每窝施0.25 kg, 第2次追肥在辣椒大量开花至第1次采果前追肥, 施西洋复合肥150 kg/hm2, 以后每采收2次追肥1次, 每次施西洋复合肥225 kg/hm2, 共追果肥3~4次。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老、黄叶及密集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8月19日初次采收, 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1,2,3]。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实时对各品种生育期、生长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观察记载, 辣椒变红后, 采收鲜果, 称重, 记入小区产量, 以小区实际面积计产, 对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各小区随机抽取5株作植株性状测定。在采收盛期, 各品种随机抽取15个辣椒角进行产品经济性状测定[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的辣椒生育期有一定的差别。盛花期长辣七号分别比丰力一号、小仙女、本地品种早1、3、4 d;采收初期长辣七号比其他3个品种早2 d;丰力一号采收末期最早, 其次为长辣七号, 分别比小仙女、本地品种早2、3 d, 丰力一号全生育期最短, 为177 d, 其次为长辣七号, 为179 d, 再次是小仙女, 为181 d, 本地品种生育期最长, 为182 d。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丰力一号株高为68.10 cm, 分别比长辣七号、小仙女、本地品种高5.53、15.10、1.80 cm;本地品种开展度大于长辣七号, 长辣七号大于小仙女, 丰力一号最小;丰力一号单株结果数最多, 为38.8个, 比长辣七号多17.3个, 比小仙女多21.3个, 比本地品种多10.2个;小仙女果长为17.86 cm, 分别比丰力一号、长辣七号、本地品种长3.47、2.18、3.90 cm;小仙女果实横茎1.60 cm, 为最宽, 其次是长辣七号, 为1.42 cm, 再次是本地品种, 为1.30 cm, 丰力一号最窄, 为1.28 cm。

2.3 田间抗逆性

从表3可以看出, 长辣七号的田间抗逆性最强, 其次为本地品种, 丰力一号表现中等, 小仙女最差。其中病害主要为炭疽病。

2.4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 长辣七号的产量最高, 为17 848.92kg/hm2, 比对照本地品种增产21.36%;丰力一号产量其次, 为16 318.16 kg/hm2, 居参试品种第2位, 比对照增产10.95%;小仙女产量居第3位, 为15 407.70 kg/hm2, 比对照增产4.76%。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长辣七号具有产量较高, 植株偏高、单株挂果数较多、果子大小适中、果形好、结果后期植株田间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综合生产性能较好, 适宜在荔波县推广种植。

摘要:引进3个辣椒品种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长辣七号产量最高, 为17 848.92 kg/hm2, 比对照本地品种增产21.36%;丰力一号产量其次, 为16 318.20 kg/hm2, 比对照增产10.95%;小仙女产量居第3位, 为15 407.70 kg/hm2, 比对照增产4.76%。长辣七号作为可在荔波县进一步推广的品种。

关键词:辣椒,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腾久皆, 乔荣, 万明长, 等.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 2010 (6) :113-114.

[2]王泽杰, 吴华尧, 范远丰, 等.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121, 123.

[3]陈建.干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7) :48-49.

[4]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 2009, 48 (12) :3060-3062.

[5]赖卫, 余文中, 涂祥敏, 等.不同品种辣椒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10 (9) :1108-1109.

[6]刘连妹, 屈海泳, 王雪梅, 等.大棚栽培早春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 2008 (1) :147-150.

试验比较 篇2

淳安山地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对引进的8个茄子品种在淳安山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冠王1号表现为中熟,生长势强,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可在当地示范、推广;卵圆形茄子国茄6号表现为中晚熟,产量较高,果肉白色,质糯,细嫩,果肉紧实,耐长途运输,抗病性强,可扩大试种、示范面积;引茄1号表现为中熟,生长势旺,商品性好,皮薄,内质糯,口感佳,抗病性较强,可扩大试种.

作 者:汪诗华 何爱珍 余景根 江治良 余建忠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淳安,311700 刊 名:长江蔬菜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山地   茄子   品种   比较  

优良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篇3

关键词:品种;花生;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4-0001-02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均播种面积33.33万hm2(500万亩)以上。为适应当前花生生产的需要、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对从省内外引进的部分花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品种,为全省发展花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花育34、花育26、山花8、锦花6、冀花7、花育40,以当地主栽品种花育23为对照(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兴城市曹庄镇王屯村,年均气温17.79 ℃,年降水量406.9 mm,≥10 ℃的活动积温3 529.4 ℃;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花生,肥力中等。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3次重复,单垄清种。垄宽53 cm,单粒机播,种植密度约1.8万~2.0万株/667 m2。播前条施史丹利复合肥(N,P,K各17%),用量为40.0 kg/667 m2,同时施用二铵7.5 kg/667 m2。用种衣剂毒稗死0.5 kg/667 m2进行种子包衣。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生育期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在生育特性上,参试品种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相差不大,均为120~131 d,适合当地的耕作制度;其中较早熟的品种有山花8和锦花6;各个品种苗期长势强,叶色浓绿,且中后期的长势仍较强。

2.2 农艺性状调查

各供试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田间农艺性状上,花育34的植株较高,冀花10和花育40的植株较矮;单株产量最高的品种为锦花6,单株产量低的品种为山花8;花育40皮薄,粒型小,但籽粒饱满,属于小花生果型。

2.3 产量调查

对每个处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点,每点取10 m2,计算平均产量,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产量性状上,参试品种花育34、花育26、山花8、锦花6、冀花7均比花育23(对照)增产,产量增加达4.8%~11.5%;参试品种锦花6的产量最高,为348.9 kg/667 m2,比花育23增产11.5%;山花8的产量增幅最小,为4.8%。

3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增产率在10.0%以上的花生品种有3个,分别为花育26、锦花6和冀花7。其中,花育26商品性状稳定,抗逆性强,可在生产上直接引种;锦花6、冀花7虽然产量较高,但可能由于气候条件特殊出现了早衰现象,应继续进行观察试验。

参考文献

[1] 张敏.花生新品种对比试验[J].农村科技,2013(12):16-17.

[2] 曲杰.干旱条件下花生品种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3(10):38-40.

[3] 李培德.花生品种比较试验及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3(9):11-15.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high-yield, high-quality, strong resistance peanu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Liaoning, the comparis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6 peanut varieties imported from outside the province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nut varieties with an yield-increasing rate of more than 10.0% includes Huayu 26, Jin Hua 6, and Jihua 7.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1.1 试验地点。在香坝镇简家店村黔渝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 前作为白菜, 地势平坦、通风向阳。

1.1.2 供试品种:长辣7号、湘研19号、韩国华辣8号、干椒5号 (CK) 、天下第一椒5个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 不设重复, 大区长10m、宽1.5m、面积15m2、株行距0.6m×0.25m, 双株定植, 每区栽100株, 四周设置保护行。1hm2试验地施土杂肥60t、复合肥450kg, 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初收期、盛花期进行追肥。全生育期共追肥6次, 全生育期喷药7次, 主要防治蚜虫、白粉虱、疫病、病毒病等。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5年1月25日播种, 3月25日定植, 2015年5月16日开始采收, 9月15日全部采收完毕。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1天完成。适时调查各品种产量、果实大小、病虫害发病率等, 收获时以小区面积计产, 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生育期季经济性状比较

从表1可知, 5个处理中采收最早的是湘研19号, 为2015年5月16日;其次是干椒5号, 为2015年5月20日;第3是长辣7号和韩国华辣8号, 为2015年5月22日;采收最迟的是天下第一椒, 为2015年5月24日。在生育期中, 天下第一椒最长, 为181天, 其它4个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最短的是韩国华辣8号, 为172天。在株高中, 韩国华辣8号最高, 为110.7cm, 长辣7号和湘研19号的株高较对照品种干辣5号 (CK) 短, 天下第一椒的株高与对照品种干辣5号 (CK) 差异不明显。在果形中, 长辣7号为细长羊角形, 湘研19号为羊角形, 韩国华辣8号为长羊角形, 干椒5号为线形, 天下第一椒为长牛角形。在果色中, 长辣7号和干椒5号为绿色, 湘研19号为深绿色, 韩国华辣8号为浅绿色, 天下第一椒为浅黄色。

2.2 产量结果

由表2可知, 产量最高的是天下第一椒, 小区产量112.51kg, 667m2产5003.12kg, 比对照增产26.18%;长辣7号次之, 小区产量101.64kg, 667m2产4519.78kg, 比对照增产13.99%;第3为湘研19号, 小区产量95.15kg, 667m2产4231.32kg, 比对照增产6.71%;韩国华辣8号的产量最低, 小区产量67.98kg, 667m2产3022.63kg, 比对照减产23.77%。

2.3 病害分析

由表3得知, 不同辣椒品种的发病情况差异很大, 韩国华辣8号的发病率最高, 平均发病率为2.33%;最好的辣椒品种为长辣7号, 平均发病率为1.01%, 其次为天下第一椒, 平均发病率为1.27%;比对照平均发病率高的有湘研19号和韩国华辣8号, 比对照平均发病率低的是长辣7号和天下第一椒。

3 结果与讨论

淮安市大棚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篇5

淮安市大棚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从品质、产量、特性及收入等方面对淮安市主要种植的`早熟西瓜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金兰值得大面积推广,早佳8424、东洋一特、丰乐1号也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小兰、大果小兰、福青、京欣大果等品种可少量推广.

作 者:宋春香 卢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三堡农科站,江苏淮安,2232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4)分类号:S651关键词:西瓜 大棚 品种试验 江苏淮安

3个梨品种的比较试验 篇6

关键词:黄金梨;新高梨;中梨1号;黄棕壤土;栽培;表现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17-02 中图分类号:S665.2 文献标识码:B

黄金梨、新高梨和中梨1号分别是韩国、日本和我国培育的3个梨品种。为了对比不同梨品种栽培的有关情况,为新品种引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02年,河南省龙泉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其示范基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对这3个品种进行了栽培对比试验,选出了适应当地栽培的品种,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黄金梨、新高梨和中梨1号均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试验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位于新乡县的南部,当地年平均气温14.1 ℃。1月最冷,平均气温0.7 ℃;7月最热,平均气温27.9 ℃。年平均降水量596.4 mm,多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1 908.7 mm。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有效积温为4 700 ℃,年均日照2 600 h,无霜期209 d。土壤为黄棕壤土,周边为防护林带、人民胜利渠及通道绿化和片林,无工业污染源,森林覆盖率达45%。园地排灌水良好。

1.2 方法

3个梨品种黄金梨、新高梨和中梨1号均栽培2 hm2,株行距2.5 m×4 m,纺锤形树形[1],其中,黄金梨、新高梨均配置中梨1号作为授粉树,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比例为5︰1[2];中梨1号不配置授粉树,在试验地四周栽培2行中梨1号作为保护行,栽培株行距也为2 m×4 m。2002年3月10日建园,南北行向定植。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3]。3个品种定植后均在1 m处定干,在剪口下20 cm左右整形带中选留2枝,需留枝部位芽上刻伤。冬剪时,主枝延长枝留30 cm短截,中心干留50 cm短截,主枝强的轻短截,弱的在饱芽处短截。生长季节刻芽、摘心、拿枝培养骨架枝。9月上、中旬,新梢停长后拉枝,主枝拉至75°~80°,背上枝拉平;疏除并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结果枝组培养按照“少疏多留,先截后放,以截促枝,以放促花”的原则进行。经过3年树形基本成形,进入初果期,第5年进入盛果期。于2010-2012年观察记载3个品种物候期,于果实成熟期观察记载果实经济性状,要求3年内每株树东、南、西、北和树冠内膛各取果实10个进行观察、称量,对3年记载数据进行平均。用折叠式糖度计WAX-80每年测出50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对3年记载数据进行平均。生长结果习性包括生长习性、萌芽率和成枝力、自花结实率、3个品种3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3个品种综合评价分为A级、B级和C级。其中A级品质上乘,符合新品种引种目标;B级品质中上,耐贮运;C级品质中上或其他指标不符合引种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物候期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表1),3个梨品种萌芽期基本相同,并同时进入开花期;黄金梨、新高梨和中梨1号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45、155、105 d,成熟期分别为8月25日至9月10日、9月25日和7月18日,可见黄金梨为中晚熟品种,新高梨为晚熟品种,中梨1号为早熟品种。

2.2 不同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对比

从表2可看出, 3个品种外观形状大致相同,都是近圆形,果实颜色存在差异,黄金梨为黄绿色,新高梨为黄褐色,中梨1号为翠绿色;黄金梨果核小,新高梨和中梨1号果核中大;黄金梨可食率达98%,新高梨和中梨1号均为85%;黄金梨和中梨1号果肉均为乳白色,新高梨为白色;黄金梨和中梨1号,果个中等大(平均250 g),新高梨则属大果型(平均430 g);黄金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4.9%,新高梨和中梨1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同,均为13.5%;黄金梨和中梨1号均表现为较耐贮运,新高梨表现为耐贮运。综合考虑,3个品种中,以黄金梨果实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

2.3 不同品种生长结果习性对比

从表3可看出,黄金梨树势健壮,树姿开张,新高梨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中梨1号树势较弱,树姿开张;黄金梨和中梨1号的花序坐果率接近,相对较高,新高梨稍低;黄金梨成枝力强,中梨1号中等,新高梨最弱;黄金梨和中梨1号单位面积产量相同,新高梨稍高。

2.4 不同品种抗性对比

3个梨品种生态适应性均表现较好。其中,黄金梨较抗梨黑斑病和黑星病;新高梨抗病性、抗虫性均较强,而中梨1号则抗轮纹病、黑星病和干腐病。

3 结论与讨论

3个梨品种在相同的黄棕壤土条件下,从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和生态适应性方面综合考虑,黄金梨是适合当地梨树栽培的高档优良品种。

本试验仅研究了3个梨品种在当地黄棕壤土上栽培表现情况,至于在其他土壤如沙土、黏土上栽培的表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尚堃,张传来,于 醒,等.梨品种中梨1号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9(4):54-55.

[2]王尚堃,蔡明臻,晏 芳.北方果树露地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302.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9个, 分别为中椒5号、海丰10号、中椒104、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京甜3号, 中椒105为对照 (CK)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茂南区公馆镇旺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 前茬为水稻田, 肥力中上等。试验设10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8 m2, 窝行距为60 cm×28 cm, 每窝1株, 定植密度11.91万株/hm2, 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地施土杂肥60 t/hm2、复合肥450 kg/hm2、饼肥1 200 kg/hm2作基肥, 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初收期、盛花期进行追肥, 全生育期共追施7次。全生育期喷药8次左右, 主要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疫病、病毒病等[1,2]。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9月15日播种, 10月2日定植, 12月4日采收, 3月5日全部采收完毕, 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适时对各品种进行产量、果实大小、病虫害发病率等进行调查, 收获时以小区面积计产, 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3,4,5,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海丰16号的平均产量达67 222.22kg/hm2, 居试验品种之首, 比CK增产9 444.44 kg/hm2, 增加了16.35%。另外, 产量超过中椒105的有京甜3号 (增加13.46%) 、国福406 (增加5.77%) 、海丰10号 (增加2.88%) 等。产量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产量比CK少16.35%。

2.2 果实大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各试验品种果型均为长灯笼型, 口感方面有少许差异。果肉厚度以海丰16号为最厚, 达到0.36cm;其次为京甜3号, 厚度为0.33 cm。单果重以甜杂3号最重, 为49.4 g;其次是中椒5号, 为48.3 g。果实面积最大的是中椒107, 为262.7 cm2;其次是海丰16号, 为246.8 cm2。比CK果实大的有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果实面积最小的是京甜3号, 为203.1 cm2;其次是中椒104, 为206.6 cm2。而且从果实的长宽可以看出, 中椒105、中椒107、国福406、中椒5号的果实长宽比例比较协调, 属于比较圆形的形态。而海丰10号、中椒104、京甜3号等果实比较长, 宽度不是很大, 属于比较长形的形态。

2.3 病害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各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差异很大, 发病最少的品种为中椒5号、海丰10号, 平均发病率为1.00%;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平均发病率为4.67%;其次为中椒107号和京甜3号, 平均发病率为4.00%。发病率比CK低的有中椒5号、海丰10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海丰16号发病率跟中椒105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的以上指标分析得出, 在产量、果实商品性、发病率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品种为国福406、海丰16号, 这2个均好于对照品种中椒105。试验结果表明, 在当地适合种植的品种有国福406、海丰16号, 中椒105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品种。

该试验虽然对几个不同品种在产量等方面做出了比较, 但是还存在局限性, 原因在于只是在公馆镇一个地方进行了试验, 而没有在各个镇设立不同的试验地点, 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片面性。

摘要:以中椒105为对照, 对来自几个科研单位及企业选育的9个辣椒品种进行生长势强、早熟、丰产、果实商品性、抗病性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国福406、海丰16号等综合表现较好, 适宜在当地种植。

关键词:辣椒,品种,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12) :3060-3062.

[2]陈继兵, 林峰.8个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08 (11) :53-54.

[3]梁合荣, 黄春利, 陈荣华.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种子, 2008, 27 (8) :102.

[4]陶笑, 杨兴国, 袁建玉,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 2009 (5) :26-27.

[5]许耀照, 张文斌, 张东昱, 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7) :52-53.

[6]刘水东, 姜永平.南通地区设施专用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6) :38-40.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篇8

关键词: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位于三江平原腹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雨量、温度、光照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1]。玉米作为该地区的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3 000 hm2,占全场耕地面积1/3以上。针对全场玉米优良品种缺乏的实际,我们于2007~2008年对引进的12个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试验,目的是准确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等指标,并鉴定其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从中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哲单35、哲单37、吉东16、丰单2号、绥玉10号、龙育4号、龙单38、垦单7号、合玉19、合玉20、伊单59、庆玉1号,以当地主栽品种龙单13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二九一农场试验站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行长10 m,行距65 cm,株距30 cm,小区面积32.5 m2。收获时以中间3行计产。田间记载生育期,每小区取10株,测量株高、穗位高;室内考种以每个品种取10个代表穗为标准,调查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以小区产量为产量指标。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二九一农场试验站,土壤质地粘重,土壤类型草甸黑土,土壤有机质3.52%,pH7.5,全氮0.20%,全磷0.06%,全钾1.96%,速效氮159.2 mg·kg-1,速效磷24.6 mg·kg-1,速效钾224.0 mg·kg-1。播前结合翻耕施基肥350 kg·hm-2(尿素150、磷酸二铵100、硫酸钾100 kg·hm-2),玉米拔节期追施尿素200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差别较明显,全生育期相差1~11 d。其中哲单35、绥玉10号、龙育4号、合玉19、合玉20、垦单7号和龙单38的生育期与对照龙单13相近,均在126 d左右,在当地能够正常成熟;伊单59与哲单37两个品种的生育期为122 d,较对照早熟4 d;吉东16、丰单2号、庆玉1号三个品种的生育期130~133 d,较对照晚熟4~7 d,在当地种植不能保证完全成熟。

2.2 农艺性状调查

各参试品种的株高在182.6~244.2 cm,以吉东16最高,丰单2号最矮,吉东16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穗位高为68.8~116.4 cm,以合玉20最高,哲单35最矮,除吉东16、哲单37、龙单38、合玉20、伊单59及庆玉1号6个品种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果穗长为18.7~23.7 cm,以庆玉1号最长,吉东16最短,其中绥玉10号、龙育4号、龙单38、垦单7号、合玉19、合玉20、庆玉1号的果穗长度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果穗粗为4.6~5.3 cm,以龙单38最粗,庆玉1号最细,除庆玉1号与对照相同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秃尖长度为0~2.7 cm,以庆玉1号最长,吉东16、丰单2号和龙育4号三个品种无秃尖,除庆玉1号和龙单38两个品种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低于对照;穗行数为13.0~16.2行,以垦单7号最多,哲单37最少,其中吉东16、丰单2号、哲单35、绥玉10号、龙育4号、垦单7号、合玉19、伊单59、庆玉1号9个品种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行粒数为32.5~43.0粒,以庆玉1号最多,以哲单35最少,除丰单2号、绥玉10号、龙育4号、垦单7号、合玉19、合玉20、伊单59、庆玉1号8个品种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低于对照;百粒重为34.9~44.8 g,以龙单38最高,以垦单7号最低,其中丰单2号、哲单35、龙单38、合玉20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出籽率为80.5%~87.1%,以吉东16最高,以庆玉1号最低,其中庆玉1号、丰单2号、哲单37高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

2.3 产量表现

由表3看出,参试的12个品种有6个比龙单13(CK)增产,增产幅度6.6%~22.5%。其中绥玉10号折合产量为10 189.7 kg·hm-2,比CK增产22.5%,差异极显著,产量居第一位;龙育4号折合产量为9 292.3 kg·hm-2,比CK增产11.7%,差异显著,产量居第二位;其余比CK增产的品种依次为龙单38、哲单37、丰单2号、庆玉1号,比CK减产的品种有6个,减产幅度为1.2%~12.1%,以合玉20减产幅度最大,达12.1%。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绥玉10号、龙育4号、龙单38、哲单37熟期适宜、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加大推广面积; 品种丰单2号和庆玉1号虽然产量高于对照品 种,但生育期较长,不适宜本地种植,其它品种应进一步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篇9

一、材料与方法

1. 参试品种 (系)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1个, 分别是扬优8号、浙杂0605、绵杂05-55、FC236、L03、HN02、HN01、豫油5号、SC7685、浙杂0606, 对照品种为我地主推品种浙双72。

2.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江南镇前村, 土质为砂壤土, 肥力水平中等, 地势平坦, 前茬为水稻。试验采用单因素 (品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13.0平方米重复3次, 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9月26日播种, 11月3日移栽, 参试品种实收密度均为10.2万株/公顷, 苗期、抽苔期基施硼肥15千克/公顷, 大田全生育期用折纯氮155千克/公顷, 五氧化二磷40千克/公顷, 氯化钾35千克/公顷, 防虫不防病, 其它栽培措施与大田相同。

二、结果分析

1. 生育期 (见表1)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辐为232~237天, L03、HN02生育期最短, 比对照早浙双72 (235天) 短3天, 豫油5号、SC7685比对照短2天, 浙杂0605生育期最长, 比对照长2天, 其余品种与对照相仿。

2.生育性状 (见表2)

株高:参试品种中扬优8号株高为最高199.0厘米, SC7685次之189.8厘米;其余品种均比对照浙双72 (188.0厘米) 矮, 其中浙杂0606最矮168.6厘米, L03次之173.8厘米。

分枝习性:从最低分枝节位看, 单株有效分枝起点高度, 以扬优8号最高 (82.5厘米) , 比对照 (50.4厘米) 高32.1厘米, 其次为HN02 (53.2厘米) 、绵杂05-55 (52.2厘米) 、L03 (50.8厘米)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 其中FC236最低 (34.1厘米) 、浙杂0605次之 (35.6厘米) 。

全株有效荚数:浙杂0606最多 (373.4荚) , 其次SC7685 (354.8荚) , 除豫油5号 (265.6荚) 少于对照 (281.5荚)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每荚实粒数:HN02最多 (26.9粒) , 其次为浙杂0605 (25.9粒) 、扬优8号 (25.4粒) , 除浙杂0606 (18.8粒) 少于对照 (20.5粒)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千粒重:浙杂0606最重 (4.04克) , 其次为浙杂0605 (3.94克) ,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 (3.84克) 轻, 最轻为绵杂05-55 (3.08克) 。

3. 抗逆性

抗菌核病:今年菌核病发生偏重, 各品种均感病严重。扬优8号感病最轻, 病情指数为30.0, 好于对照 (43.3) , 其余品种耐菌核病的能力均比对照差, HN01耐菌核病能力最弱, 病指达77.5, 其次为FC236病指76.7。

抗倒性:各参试品种 (系) 抗倒性表现均好, 未发生倒伏。

4. 产量表现 (见表2)

浙杂0606、HN02、扬优8号、SC7685、浙杂0605, 5个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增产25.8%、21.8%、19.2%、19.2%、15.6%, 差异达显著水平;绵杂05-55、豫油5号, 2个品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减产13.3%、10.2%, 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3个品种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三、结论

蚕豆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蚕豆

1.2 供试品种

青海12号, 湟中县湟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福产1号, 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大鹏1号, 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长角蚕豆, 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农户从外地串换种植后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3×5m2, 随机排列, 播种行距30cm, 株距15cm, 每小区10行, 每行33粒 (667m2留苗1.5万株) , 周围留2~3m的保护行, 小区间、重复间留70cm走道。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塘川镇大庄村雷有全的承包地中, 海拔高度2400m, 地势平坦, 土壤肥力中等, 肥力均匀一致, 前茬为小麦, 水地, 田间管理一致。3月21日浇水, 4月10日施肥、播种, 6月16日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并用吡虫啉防治蚜虫, 9月9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单位:月/日

从生育期记载表看出, 青海12号出苗最早, 出苗齐, 开花早;其次为长角, 福产1号和大鹏1号比青海12号出苗晚12天左右。

2.2 出苗率调查

待全部小区出苗后每小区取中间2行进行出苗率调查 (5月19日调查) 。从表2看出, 青海12号出苗率最高, 达96.5%;其次为长角, 出苗率达82.9%;福产1号出苗率最差, 只有70.2%。

2.3 蚕豆经济性状及产量

生长期观察 (6月10日) , 青海12号株高36cm, 长角株高35.4cm, 大棚1号株高24cm, 福产1号株高24cm, 相差10cm。收获时每小区取10株, 测定单株结荚数、单株产量、每角粒数、商品率 (大于150g) 、地上部鲜重。

从表3记载情况看, 各处理单株荚数青海12号最多, 分别比福产1号、大鹏1号、长角多5.9个、4个、2.7个, 单株产量长角最高, 百粒重青海12号最高, 分别比福产1号、大鹏1号、长角高20.2g、3.9g、49.7g。产量经青海12号最高, 达419.1kg/667m2;其次为长角蚕豆, 达410.2kg。

3 试验结论

山地桃不同施肥方法比较试验 篇11

1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汤峪镇新联村三组陶积学和二组孙建军的秦王桃园,面积分别为0.23 hm2和0.25 hm2,树龄均为15年生,株行距均为4 m×4 m,管理水平均属中等。2012年总产量分别为6 750 kg和7 150 kg。

试验所用袋装氮磷钾控释肥由山东泰安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新型无纺布制成小网袋,含氮21%、五氧化二磷9%、氧化钾18%,每袋95 g。常规使用的过磷酸钙、二铵、尿素均为市场购买。

试验园选取中间树行,按株排列序号。每个果园选10株为控释肥处理,选10株为常规施肥处理。控释肥处理为4月20日株施袋装控释肥14袋(1.33 kg)。方法为使用前将袋装控释肥用水浸泡吸湿后放入施肥沟中,入土20 cm深并覆土;施肥沟距树干1 m外呈放射形状。常规追施速效化肥方法为萌芽前株施1 kg碳铵+1 kg过磷酸钙;膨大期株施0.5 kg尿酸+0.5 kg二铵。基肥均于2012年秋末果园深翻时按株施50 kg的量施入农家有机肥。生长期实行了果园生草,草长高至30 cm后割草覆盖树盘保墒。于6月21日、7月26日、8月13日调查枝条生长状况,于8月13日调查果实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方法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生长前期(7月26日前),枝条生长量控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大,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枝条加长生长减弱,加粗生长强于常规施肥处理,而且单叶重也高于常规处理。

2.2不同施肥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袋装控释肥的控释长效性,一是解决了常规速效性肥料养分供应太过于集中而引起树体过旺的营养生长,从而影响了果实生长膨大;同时又解决了果实膨大及成熟期(速效肥料)出现的隐性脱肥现象。控释肥的长效供应特性,能够在果树生长后期促进果实着色、增糖及枝条的木质成熟。而且施用袋装控释肥省工省时,平均每年每667 m2果园能够有效节约劳动力2个,节约人工费用200元,对于面积较大的果园,可节约一笔不小的人工投入费用,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建议在干旱的黄土塬区及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桃园大面积推广。

山地桃传统的施肥方法施肥后养分供应集中,供肥时间较短,施肥效果不理想,且费工费时,容易引起桃树阶段性营养生长过旺,中后期生殖生长时又会出现养分供应不足等现象。为了提高山地桃园施肥效果,选用山东泰安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无纺布小网袋装控释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观察对山地桃树营养生长及果品产量、质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汤峪镇新联村三组陶积学和二组孙建军的秦王桃园,面积分别为0.23 hm2和0.25 hm2,树龄均为15年生,株行距均为4 m×4 m,管理水平均属中等。2012年总产量分别为6 750 kg和7 150 kg。

试验所用袋装氮磷钾控释肥由山东泰安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新型无纺布制成小网袋,含氮21%、五氧化二磷9%、氧化钾18%,每袋95 g。常规使用的过磷酸钙、二铵、尿素均为市场购买。

试验园选取中间树行,按株排列序号。每个果园选10株为控释肥处理,选10株为常规施肥处理。控释肥处理为4月20日株施袋装控释肥14袋(1.33 kg)。方法为使用前将袋装控释肥用水浸泡吸湿后放入施肥沟中,入土20 cm深并覆土;施肥沟距树干1 m外呈放射形状。常规追施速效化肥方法为萌芽前株施1 kg碳铵+1 kg过磷酸钙;膨大期株施0.5 kg尿酸+0.5 kg二铵。基肥均于2012年秋末果园深翻时按株施50 kg的量施入农家有机肥。生长期实行了果园生草,草长高至30 cm后割草覆盖树盘保墒。于6月21日、7月26日、8月13日调查枝条生长状况,于8月13日调查果实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方法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生长前期(7月26日前),枝条生长量控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大,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枝条加长生长减弱,加粗生长强于常规施肥处理,而且单叶重也高于常规处理。

2.2不同施肥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袋装控释肥的控释长效性,一是解决了常规速效性肥料养分供应太过于集中而引起树体过旺的营养生长,从而影响了果实生长膨大;同时又解决了果实膨大及成熟期(速效肥料)出现的隐性脱肥现象。控释肥的长效供应特性,能够在果树生长后期促进果实着色、增糖及枝条的木质成熟。而且施用袋装控释肥省工省时,平均每年每667 m2果园能够有效节约劳动力2个,节约人工费用200元,对于面积较大的果园,可节约一笔不小的人工投入费用,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建议在干旱的黄土塬区及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桃园大面积推广。

山地桃传统的施肥方法施肥后养分供应集中,供肥时间较短,施肥效果不理想,且费工费时,容易引起桃树阶段性营养生长过旺,中后期生殖生长时又会出现养分供应不足等现象。为了提高山地桃园施肥效果,选用山东泰安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无纺布小网袋装控释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观察对山地桃树营养生长及果品产量、质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汤峪镇新联村三组陶积学和二组孙建军的秦王桃园,面积分别为0.23 hm2和0.25 hm2,树龄均为15年生,株行距均为4 m×4 m,管理水平均属中等。2012年总产量分别为6 750 kg和7 150 kg。

试验所用袋装氮磷钾控释肥由山东泰安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新型无纺布制成小网袋,含氮21%、五氧化二磷9%、氧化钾18%,每袋95 g。常规使用的过磷酸钙、二铵、尿素均为市场购买。

试验园选取中间树行,按株排列序号。每个果园选10株为控释肥处理,选10株为常规施肥处理。控释肥处理为4月20日株施袋装控释肥14袋(1.33 kg)。方法为使用前将袋装控释肥用水浸泡吸湿后放入施肥沟中,入土20 cm深并覆土;施肥沟距树干1 m外呈放射形状。常规追施速效化肥方法为萌芽前株施1 kg碳铵+1 kg过磷酸钙;膨大期株施0.5 kg尿酸+0.5 kg二铵。基肥均于2012年秋末果园深翻时按株施50 kg的量施入农家有机肥。生长期实行了果园生草,草长高至30 cm后割草覆盖树盘保墒。于6月21日、7月26日、8月13日调查枝条生长状况,于8月13日调查果实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方法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生长前期(7月26日前),枝条生长量控释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大,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枝条加长生长减弱,加粗生长强于常规施肥处理,而且单叶重也高于常规处理。

2.2不同施肥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黄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瑞光2号、迷你1号、京乐1号、京乐2号、京乐3号、欧宝、戴多星、康德、卡斯特、萨瑞格、1025、碧玉、C-2、C-3、C-9、C-16、津绿3号、锦早3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设在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镇黄士农业园区研发中心。设1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对照品种为津绿3号、锦早3号, 2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6m2, 每小区定植32株, 株行距25cm×50cm。

1.3 试验实施

12月30日于温室中催芽播种, 营养钵育苗。2月18日定植于日光温室中。基肥施农家肥7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 撒施。及时中耕除草, 丝线引蔓, 每7~10d灌水1次,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蚜虫3次。霜霉病用百菌清烟剂熏蒸、72%普力克水剂喷雾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 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有京乐2号、C-2、戴多星、康德、欧宝、卡斯特等。其中京乐2号、戴多星、C-2首雌节位低、节间短, 属早熟类型;而康德、欧宝、卡斯特首雌节位高、节间长, 属晚熟类型。

2.2 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 引进各品种总产量均较高, 其中康德位于第1位, C-2位于第2位, C-16位于第3位, 这3个品种均明显高出2个对照品种, 对照津绿3号位于第4位, 其次是京乐3号、迷你1号、京乐2号、卡斯特、碧玉、C-9、欧宝、戴多星等, 而早期产量对比中, 京乐2号位于首位, 其次是京乐1号, 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津绿3号, 津绿3号的早熟性较好, 其他依次是康德、C-2、戴多星、锦早3号、C-16、卡斯特、迷你1号、欧宝等。

2.3 抗病性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 由于栽培管理中进行药物防治未发生霜霉病, 枯萎病普遍发生, 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其中较不抗枯萎病的有戴多星、C-2、卡斯特, 其次是C-16、C-3、C-9、1025, 灰霉病发病较明显的有戴多星、C-2、萨瑞格、C-3、102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表现最佳的品种是康德, 其次是C-2、京乐2号、C-16、津绿3号、京乐3号、迷你1号、京乐2号、卡斯特等。C-2虽然产量较高, 但抗病性差一些, 不宜大面积种植。其他品种可能存在着区域性, 在海城表现不是很好, 有待进一步推广试验。

注:前期产量测至4月5日结束。

摘要:黄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康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其次是C-2、京乐2号、C-16、津绿3号、京乐3号、迷你1号、京乐2号、卡斯特等;其中C-2虽产量较高;但抗病性较差, 不宜大面积种植。

关键词:黄瓜,引进品种,性状,产量,抗病性

参考文献

[1]陆鸿英, 叶伟峰.水果黄瓜引种及品比试验[J].北方园艺, 2009 (10) :174-175.

[2]张广英.4个黄瓜品种比较试验[J].热带农业工程, 2009, 33 (1) :61-64.

[3]王令涛, 时小红.黄瓜新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 2008 (4) :29-30.

[4]庄叶军.无刺水果小黄瓜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5) :21-22.

[5]文明英, 刘志华, 向左英, 等.几个黄瓜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 2007 (5) :36-37.

上一篇:人体模型下一篇:直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