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新品种

2024-06-11

优质牧草新品种(共10篇)

优质牧草新品种 篇1

龙岩市畜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稳定发展, 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生猪、优质家禽、肉兔产业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牧草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不仅为畜、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必需的氨基酸, 还提供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和生长必需的酶类, 是低成本、高价值的饲料来源[1,2]。优质牧草新品种龙牧引1号系2003年引进的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草本植物, 具有叶量大、产量高、生长势好、再生力强、品质优良、质地柔软、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等特点, 适合猪、牛、羊、兔、鹅等畜禽饲喂, 是一种可替代象草、杂交狼尾草的优良新型牧草。

1 品种特征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草本植物, 植株丛生, 株型直立高大, 根深叶茂。一般每株有效分蘖可达40~50个, 经多次刈割或在肥水条件充裕的高产栽培条件下, 有效分蘖可成倍增加, 高则80个以上。每个分蘖茎节约有15~20个节间, 叶片互生、披针形, 叶长60~120 cm, 叶宽4~6 cm, 叶色较浓绿, 质地柔软。

2 产量表现及再生能力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本所试验地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进行龙牧引1号与矮象草、杂交狼尾草品种比较试验, 测产结果表明, 龙牧引1号的鲜草产量达131 340.0~139 672.5 kg/hm2, 较矮象草增产20.3%~23.5%, 差异十分明显;比杂交狼尾草单产提高4.1%~6.5%, 产量表现相当。龙牧引1号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225 t/hm2。且再生能力强, 每次刈割后基部饱满的腋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2~3 d就能萌发, 再生萌发速度明显快于前2个对比品种, 高温高湿条件更有利于其再生生长。

3 营养品质及适口性

龙牧引1号牧草叶量丰富, 叶质鲜嫩, 不仅粗蛋白含量高而且富含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可替代部分精料, 能减少精料的用量并降低成本。2006—2007年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猪场试验, 龙牧引1号牧草经过打浆后, 其质地柔软, 适口性好, 配以精饲料喂养生猪, 比用杂交狼尾草喂养可提高青饲料的利用率和生猪的采食率。其营养品质经检测分析表明, 营养品质中关键指标牧草粗蛋白含量, 龙牧引1号的粗蛋白14.36%, 比杂交狼尾草高出5.6%。

4 适应性及抗病虫害特性

龙牧引1号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可适应于砂壤土、红黄壤土等多种类型土壤, 在闽西山地、旱田均可种植, 但以土层深厚、保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经近几年试种均无病虫害发生。

5 饲喂母猪的效果

试验地点在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祥源养殖场内进行, 试验母猪为2~8胎长大二元母猪, 哺乳期28 d, 实行以周为单位同时断奶, 断奶母猪按周随机饲养在空怀舍, 每栏3~8头, 并按断奶先后顺序依次设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由此循环往复, 每组设计3次重复。参试母猪 (配种) 共70头次, 其中分娩母猪60头次,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分娩率提高2.01%~3.21%, 窝产仔数增加0.75~1.25头, 窝产活仔数增加0.85~1.40头。其中试验Ⅱ组的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Ⅰ组的分娩率、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

6 饲喂菜猪的效果

龙牧引1号牧草饲喂生猪的采收期应控制在株高100~130 cm时最为适宜, 牧草刈割后打浆, 配以精饲料直接投喂, 2次/d。饲喂菜猪试验结果如下:体重35 kg以内的菜猪, 体内各部分的功能不完善, 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很不健全, 抵抗力弱, 对各种营养需求都十分迫切, 对蛋白质、钙、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更甚, 此阶段一般以精饲料为主, 不喂青饲料。体重达35 kg以上的菜猪, 体内各部分的功能已完全正常, 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 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增强, 抗逆性、适应性大大提高, 增长速度快。此时, 每天每餐喂1~2 kg左右鲜牧草配以精料, 直至出栏。

菜猪喂养青饲料, 每头每天可节省精料0.25 kg, 按市价精料2.4元/kg计算, 每头每天可节约成本0.6元。菜猪喂养青饲料后, 肉质具有香、甜、嫩, 口感极佳。

7 高产栽培技术

7.1 建园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的缓坡地或田地作为生产基地。如能选择在畜禽牧场周围, 利用畜禽粪便进行生态栽培则较为理想[3]。种植前应进行全面清园, 清除杂草, 修整好运输机耕道路、田畔等。

7.2 整地开沟

种植前应碎土整地, 深翻土开好沟系, 特别对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更要开好排水沟。

7.3 扦插定植

定植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以气温基本稳定在12℃以上就可进行, 一般从2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秋植宜于9—10月进行。种植时选取带芽成熟茎节进行斜插或平埋。密植规格30~50 cm×50~80 cm。用种量约1 500 kg/hm2。

7.4 合理施肥

用腐熟的猪、鸡、鸭、牛粪30~45 t/hm2作基肥。定植后15~25 d进行第1次追肥, 用复合肥150~225 kg/hm2加尿素75 kg/hm2, 每次刈割后追施化肥, 用量与第1次相当, 具体应视土壤肥力状况及生长量而定。

7.5 田间管理

主要是分苗期、生长期和越冬期管理。苗期因苗架小, 又正值温暖多雨季节, 应以防除草害和攻苗架为主;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施肥促进早发。进入生长期后生长量大, 对肥水的需求大大增加, 此时应保证肥料、水分的供应, 尤其是每次刈割后应及时予以补充[4]。越冬期主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以老蔸留茬越冬, 用干稻草或刈割晒干的牧草覆盖在蔸口上, 也可用塑料地膜或培土覆盖。

7.6 间种轮作

用印度豇豆、金花菜 (南苜蓿) 、多花黑麦草等豆科或其他禾本科牧草进行间种轮作。

7.7 收获和利用

龙牧引1号主要以茎叶刈割青饲为主, 刈割时期依饲喂畜禽而定。饲喂牛、羊等大型牲畜可待生长至150 cm左右刈割, 用作生猪饲喂可在120~150 cm刈割, 用作饲喂兔、鱼宜在80~100 cm草质幼嫩时刈割。一般刈割供草时期从5月中旬 (第1年) 至12月上旬 (第2年开始供草会提早1个月) , 1年可刈割4~5次以上 (饲喂兔、鱼等小型草食动物刈割次数可增多) 。有条件的可进行干草调制或调配青贮利用, 以调节供草高峰与牲畜饲喂的矛盾。刈割后留桩高度要适宜, 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再生和产量, 适宜的留桩高度为离土面5~10 cm。每次刈割后要进行中耕施肥。

参考文献

[1]万国栋.河西走廊东部野生禾本科牧草资源及其评价[J].草业科学, 2002, 19 (4) :22-24.

[2]吴韬, 岳献瑜, 刘菊珍.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利用[J].养殖与饲料, 2006 (11) :40-41.

[3]赵明坤, 罗天琼, 陈燕萍, 等.野生禾本科牧草利用方式初探[J].四川草原, 1997 (2) :20-23.

[4]牟琼, 吴佳海, 尚以顺.抗逆高羊茅“98-1”的选育、鉴定及丰产栽培技术[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 2 (4) :306-309.

两个各具特色的优质牧草品种 篇2

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瘠、耐寒,在江西省夏季炎热干旱季节能正常越夏。再生力强,年可青刈2~3次,每667平方米(1亩)产鲜草3000~4500公斤。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据化验分析,干物质中粗蛋白10.06%、粗脂肪3.8%、粗纤维14.4%、无氮浸出物53.9%、粗灰分9.9%。花期株高112~160厘米,生育期为240~250天。是建立刈草和放牧草场的优良品种,也是各种家畜的好饲料。

牛尾草抗旱,耐湿,耐盐碱,在瘠薄土壤、排水良好的黏土、沼泽地均能生长,春、秋两季均可播种,适宜与紫花苜蓿或红三叶等豆科牧草混播。

优良水生牧草新品种——细绿萍 篇3

1细绿萍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细绿萍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 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在1977年从东德引进的, 与同样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的国产绿萍 (Azolla imbricate Nakai) 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在我国北方100~120 d的生长期内, 一公顷水面的细绿萍可生产鲜萍300 t以上。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的情况下, 一公顷水面的细绿萍在一昼夜可生产鲜萍6 000~7 500 kg, 是所有饲草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细绿萍萍体柔嫩多汁, 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可不经切碎或打浆处理而直接投喂给动物;细绿萍还具有很好的固氮能力和净化水质的作用。1978年1月22日, 辽宁省营口市盐碱地研究所从北京植物研究所引入营口地区, 1979年4月21日由东北农学院 (现东北农业大学) 肖文一教授从辽宁营口引入黑龙江, 与哈尔滨市畜牧局的蒋辉高级畜牧师一起在哈尔滨市畜牧局水生饲料实验站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 进行种植试验并取得成功。1980年4月份开始在黑龙江全省各地迅速大面积区域试验和生产推广种植。1984年成立东北三省水生饲料协作组, 每年不定期组织协作会议1次, 全面负责东北地区细绿萍的引种试验和推广种植工作。1985年黑龙江省全省种植细绿萍总水面面积达到3 500多公顷, 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当时种植的细绿萍主要是用于养猪生产, 鲜萍直接饲喂。从1987年以后, 由于在黑龙江全省推广“利用全价饲料‘直线育肥’养猪新技术”, 使细绿萍的种植面积直线下降, 到1993年, 黑龙江省细绿萍种植面积不足30 hm2。东北三省水生饲料协作组从1986年开始自行解散, 没有再组织召开协作会议。1993年3月份东北农学院草圃被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公社养猪场建房而毁坏, 1994年4月份哈尔滨市畜牧局改制, 把位于民主公社的水生饲料实验站撤销后改建成兽药厂, 此时的细绿萍在黑龙江省面临绝种的危险, 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1994年3月份, 在肖文一老师和蒋辉高级畜牧师的建议下, 刚刚从东北农学院畜牧系 (现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硕士毕业留校任教的崔国文从哈尔滨市畜牧局水生饲料实验站取回了部分细绿萍种萍, 开始了种萍保种和研究工作, 一直坚持至今。在此期间, 分别租用或借用办公室阳台、蔬菜研究室的温室、哈尔滨热电厂鱼苗车间等地进行细绿萍保种和生产观察。1998年以后, 由于全国猪肉相对过剩,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 养猪户 (场) 又纷纷开始进行细绿萍的大面积引种和生产种植。同时随着黑龙江省养鹅规模 (2002—2009年全省每年鹅存栏量达到3 500~3 800万只) 和放养鸡 (土鸡)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细绿萍种植面积也随之迅速扩大。东北农业大学作为此时黑龙江省细绿萍保种单位, 在黑龙江省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和推广工作,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目前细绿萍每年在黑龙江省的种植总面积都保持在300~500 hm2, 主要分布在佳木斯、绥化、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和大庆等地区。同时, 在多方努力和争取下, 终于于2005年4月份, 在东北农业大学新建的全光温室内, 建设了面积300 m2永久性的细绿萍保种基地和2 000 m2的春季扩繁和科研实验研究基地, 现每年春季可向养殖户和养殖场提供种萍10 000 kg以上。原东北农学院草原教研室发展成为如今的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全面负责黑龙江省细绿萍种萍保种和生产科研工作。

2 细绿萍的特征特性

2.1 特征

细绿萍 (Azolla filiculoides Lamk) 是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 单个萍体有主枝和侧枝10~20个, 向外延伸可达10~20 cm, 并能不断断裂而成新株, 进行无性繁殖;侧枝腋外生, 比茎生叶片少。叶互生或成覆瓦状, 分为同化叶和吸收叶。在分枝的基部有孢子果可进行有性繁殖。孢子果成熟时黄褐色, 生于分枝基部的沉水叶片上, 大孢子果长卵形, 内含一个大孢子囊, 囊内含有1个大孢子;小孢子果球形, 内含多数小孢子囊, 每个小孢子囊内含有64个小孢子。

2.2 特性

(1) 生长速度快, 产草量高。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养殖细绿萍100~120 d, 每公顷鲜萍产量可达到585~870 t, 最高可达1 050 t, 是绿萍产量的2倍以上。

(2) 抗寒性强。细绿萍在5℃时开始生长, 10℃时的繁殖率比绿萍高3倍, 在气温-8℃时, 短期也不会发生冻害而死亡。

(3) 固氮率高。在气温18~25℃条件下, 细绿萍每克鲜重固氮能力为350~400 ng/h, 比绿萍高42%。

(4) 耐盐性。细绿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在土壤含盐量为0.5%的水面上 (水深30 cm) 也不死亡, 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

(5) 集生性。在萍体密集群居条件下, 表现出比单生和散生更强的繁殖速度。

2.3 细绿萍的营养价值

细绿萍干物质含量为27.94%;干物质中各营养成分及含量分别为:粗灰分12.44%, 粗蛋白14.14%, 粗脂肪1.64%, 中性洗涤纤维57.21%, 酸性洗涤纤维40.30%。

3 细绿萍栽培技术

3.1 选池或造池

细绿萍可用现有的池沼、鱼塘、沟渠、水库、蓄水池等水面放养。只要水源充足、水层较浅而稳定、水质肥沃、积水期在90 d以上的水面都能放养。养鱼池内不可鱼萍混养, 以免种萍被鱼吃光, 或者细绿萍长满水面后造成鱼池内缺光缺氧, 不利于鱼苗生长。没有自然水面的农户, 可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造池。养2~3头猪或几十只鸡的农户, 有十几平方米的水面即够用。

3.2 清池和修造

利用自然水面养萍, 放养前要清池, 清除各种杂物并使池底平整, 保持水层深浅一致。被污染的水面, 要排出原水, 清除淤泥, 换入新水。水质瘠薄的池塘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半腐熟的厩肥2~3 t。

3.3 放萍

在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 5月上、中旬即可放萍;在华北和华中地区, 到4月中、下旬就要放萍。放萍越早, 种萍对大地环境的适应越快, 养萍期也长, 产量也高。种萍少的, 可用竹杆、草把等立桩作格, 将种萍围圈在格内, 利用其聚生性特点, 在格内加速繁殖。长满一格再扩展至另一格, 直到长满全池为止。必须用鱼塘养萍的农户, 要在7—8月份细绿萍旺盛生长期放萍, 以防放萍过早, 细绿萍生长繁殖慢, 被鱼吃光萍种。但整个鱼塘要控制细绿萍在不超过2/3的水面内增殖, 以防其密布水面, 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3.4 管理

细绿萍是喜肥植物, 要适时追肥。施用腐熟的猪、鸡粪肥, 每次每亩1 t左右。细绿萍生长期间, 要每隔10 d左右用长枝或竹扫帚拍打水面一次, 使萍体断裂, 加速生长和繁殖。

为了防止家畜喂细绿萍患寄生虫病, 养萍水要求清洁, 且萍池要远离厕所或猪圈。也不要施用没有腐熟好的粪肥。

4 越冬保种及春季扩繁

4.1 越冬保种

我国南北各地, 都要有越冬保种措施。南方冬季温暖地区, 萍种可利用自然坑池, 稍加保护就能安全越冬, 而北方冬季寒冷地区, 则要利用温室保种。各种蔬菜温室、水稻育苗温床等, 都可用来保种。保种温室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 水温不低于5℃, 维持有微弱的生长即可。寒冷地区, 温室要增设加温设备, 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若室内温度超过30℃时, 要开窗降温。室内要经常洒水, 保持湿涸, 无烟无尘。一般每隔20 d左右萍池就要换一次水。水要缓缓流出, 缓缓注入, 不要打乱萍层。在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 一般在10月中旬入室, 次年4月上旬和中旬出室, 保种期150 d左右。

4.2 春季扩繁

在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 选避风向阳池面扩大繁殖, 放入种萍后用塑料薄膜盖上, 晚上用草帘覆盖保温。到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 随着温度的升高种萍迅速繁殖。到5月中、下旬, 当种萍长满全池时即可将其移到大的水面进行放养。

5 饲喂和贮存

细绿萍鲜嫩多汁, 是优良的青绿多汁饲料, 但因其稍带有腥味, 初喂时畜禽不喜食, 经训饲几天以后才喜食。喂鸡、鸭、鹅、猪最好, 喂兔和鱼也较好。可先直接喂一部分, 再用糠麸拌喂, 提高采食量。最好现喂现捞, 捞完吃完, 以防留余变质。

怎样选择牧草品种 篇4

2.根据利用目的选择牧草品种 在生产中,若以收获青绿饲料为目的,应以牧草的生物产量高低作为考虑重点,选择多年生、初期生长良好、短期收获量高,且对肥效较敏感的品种,如紫花苜蓿、红三叶、串叶松香草、俄罗斯饲料菜、菊苣、鲁梅克斯等,这类牧草的鲜草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为3000~4000公斤,高者可达20000公斤以上。刈割后可用于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有些养殖场的人工草场放牧利用比较频繁,因此应优先考虑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苇状羊茅、牛尾草等。这类牧草的生物产量季节性变化较平稳,而且耐践踏,有较好的再生性。此外,可采用混播的方法,如三叶草与黑麦草混合播种,一方面可利用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黑麦草能量充足的特点,从而获得平衡的营养物质。

优质水生牧草——菰 篇5

1 生物学特点

菰, 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同株。有根茎, 须根粗壮, 基部节上有不定根;杆直立, 成株可高达3m以上;叶鞘肥厚, 叶舌膜质, 叶片大而扁平。水上部分冬季枯死, 水中的茎和泥中根际的匍匐茎能安全越冬。第二年春天地下茎发出新芽, 生长成新株。

1.1 根

菰的根很发达, 根长可达60多厘米。新根为白色, 老根为棕色, 没有根毛, 但有很多侧毛。

1.2 茎

在沼泽、湿地, 地上茎短缩, 被叶鞘所抱合, 形成假茎。深水地, 地上茎伸展, 茎节可长达30cm, 茎高可达2m以上。夏秋季节从茎的顶端抽出花茎。地下匍匐茎在泥中横向生长, 一般长30~60cm, 茎节上有轮生根须, 互生侧芽。

1.3 叶

菰的叶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叶片长披针形。大叶长2m以上, 平行脉、中肋突出;叶鞘光滑肥厚, 长达30~120cm, 着生在茎节上, 外侧绿色, 内侧白绿色。叶鞘叶片连接处有白色带状的“茭白眼”, 两侧各有一片白色的斑, 内侧有一较大叶耳。

1.4 花和果实

秋季抽生花茎, 花单性, 紫红色, 为顶生大圆锥花序, 雌花生于上部。颖果狭圆柱形, 两端稍尖, 黑色, 名为“菰米”。

2 生长繁殖

2.1 野生特点

当年春季, 当第一批发出的新株长到5、6片叶时, 基部叶腋中发出新蘖;当第一批新蘖长大以后, 基部叶腋中又发出第二批分蘖。整个分蘖期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从5月上旬到7月下旬, 每一新株从夏到秋可分蘖3~5个。

在6月底、7月初开始抽穗, 7月中旬到8月上旬开花。同株花穗上下端和株与株之间的开花时间及种子成熟时间都不一致, 从大暑到霜降都有种子成熟, 种子又易从小穗柄上脱落, 故收集菰籽比较困难。

2.2 人工栽培

栽菰的地应是泥层厚、有机质丰富的地方, 一般湖泊、坑沟渠都能种植。选择的地点必须是常年有水, 且水位变化比较小, 水深在20~80cm为最好。菰在萌芽阶段, 温度、水的深度、光照强度等生态因素综合影响菰的生长。菰萌发所需要的温度要求在5℃以上,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水的深度对萌芽影响最大。发芽最适宜的水深为30cm左右, 在此情况下每一匍匐茎上的前3~4个侧芽都能萌发。栽植方法可分为苗植、茎植和种子繁殖3种。

2.2.1 苗植

一般在芒种前后, 从老菰地里拔取带泥的菰苗, 用一端带铁叉的竹篙叉在苗草的基部, 将苗草插入泥中。此法必须使菰苗的高度与栽植地的水深相适应, 即菰苗插入后, 水面不能淹没叶鞘的顶部。另外要选择无风天气进行移植, 因为大风会使新栽的菰苗漂起。

2.2.2 茎植

茎植可在晚秋或早春时进行。方法是捞取菰茎, 将其切成若干段, 每段带1~2个茎节, 用竹篙插入泥中。也可将菰茎的两端均插入泥中, 开春后即可发芽形成新株。

2.2.3 种子繁殖

在春夏季节将备好的种子撒于泥泞的地表面, 发芽育苗, 然后移植。此法必须将收集的种子晾好, 避免发热, 否则不发芽。另外地要平整, 地面要保持不见明水, 但又要湿润, 并选择有充足阳光的天气。此法发苗晚, 1~2年不见收益, 目前一般不采用。

不论苗植或茎植, 栽培时都要注意密度, 一般是行、株距各1m, 若适当加大密度, 可增加植后第二年的产量。

2.3 收贮方法

菰一般亩产在1000~2000kg以上, 一般说长势好的1年可收割2~3茬, 即春草和秋草。第1次在芒种左右;第2次在第1次收割后1个月左右, 即小暑与立秋之间;第3次一般在白露时。收割苗草时要选择好天气, 以避免发霉变质。茎草一般在小雪前收割。收获的菰草一部分用于牲畜鲜饲, 大部分晒制干草, 到冬季饲喂或出售。菰草叶高根长, 适于机械打捆作业和贮藏。在产区贮存菰草, 不论苗草和茎草, 目前皆采取晒干垛存的方法, 一般以当年用完为宜。

3 利用价值

3.1 饲用价值

菰草湿地野生牧草, 产区农、渔民将菰之水上的叶、茎称为“菰苗”, 水下部分的茎称为“皮蒋”或“皮根”, 统称“菰草”或“湖草”, 不仅适口性强, 而且营养丰富, 是饲喂役畜的传统优质饲草, 近年来, 多用于饲喂奶牛。菰草营养成分见附表。

从上表看出, 菰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 属于国内较高水平的禾本科优质牧草。与吉生羊草相比, 粗蛋白质含量 (羊草7.12%) 高1.98%, 粗纤维含量 (羊草44.24%) 低12.8%;粗灰分 (羊草5.85%) 高4.00%, 粗脂肪含量不及 (羊草3.65%) , 低2.32%。

菰草的利用方式为鲜饲或干饲, 兼而用之。新鲜菰草, 柔嫩多汁, 清香四溢, 对草食动物具诱食性;干制后的菰草, 仍能保持较好的质地柔软特性, 饲喂效果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

在奶牛的全混日粮饲料搭配上, 菰草可替代羊草等优质禾本科牧草。菰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而又有促乳作用的饲料。据邹城市金瑞牛业有限公司2012~2014年试验证明,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2~3kg干制菰草, 提高产奶量10.26%。

鲜刈菰草因含水量较大, 饲喂时应与其他干草如麦糠等混合为宜, 否则易引起腹泄。

3.2 药用价值

历代本草学方面, 关于菰的药用记载甚多。菰, 以茭白、根及果实 (菰实、菰米) 入药。夏秋采集, 分别晒干、备用。

3.2.1 菰米

味甘, 性寒。菰实:清热除烦, 生津止渴。用于心烦, 口渴, 大便不通, 小便不利。《本草纲目》记载菰米无毒, 可以解烦热, 调肠胃。

3.2.2 茭白

甘、凉。清热除烦, 止渴, 通乳, 利大小便。《食疗本草》记载“利五脏邪气, 酒皺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但“滑中不可多食”。

3.2.3 菰叶

《本草纲目》载其“利五脏”。《子母秘录》有“小儿风疮久不愈者, 用菰蒋节烧灰傅之”。

3.2.4 菰根

甘、寒。清热解毒。用于消渴, 烫伤。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谓“菰根, 大寒。主治肠胃痼热、消渴、止小便利”。陶隐居云:“菰根, 亦如芦根, 冷利復甚也”。

4 讨论和建议

4.1 饲草利用

目前菰草尚属野生牧草, 有必要进行生物分类、驯化和提高产量研究, 推广和扩大种植面积, 争取形成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在种植上, 要研究栽培和保护技术;在收获上, 要提倡收割春季菰草, 因春草质量好, 营养价值高, 而且收割后不影响秋天菰米的采收, 还可促进分蘖和抽穗的作用, 采收过菰米的菰草 (秋草) 仍可收割作饲料;在加工上, 研究晾晒技术, 提倡机械作业, 保证产品质量等。

4.2 食品利用

在北美, 菰米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健康食品进入粮行、饭店、宾馆、土特产商品店和超级市场。北美菰米加工包括烘烤、脱粒、过筛、分级、包装、全部机械化生产。在日本, 把菰米列为叶绿素类的健康食品, 即保健食品;另有药理研究报道, 证明菰米对血压上升有抑制倾向, 对于中风 (脑血管障碍) 有中等程度预防作用。其他尚可改善补体价, 增强机体免疫力, 使激素活化, 促进糖代谢等。

4.3 指标检测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 菰米是古代的一种粮食, 而且是向皇帝进贡的粮食, 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VB族等。还有饲料用的菰草, 蔬菜用的茭白等。但是, 我们已知的化学成份资料和营养成分的效价还太贫乏, 应当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以有利于为全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4 资源保护

我国微山湖生长的菰, 是在当地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生物类型, 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 生长面积受水势强弱影响有一定变化, 一般每年在10万亩左右。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自然, 不仅对微山湖流域河、湖及沼泽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以其特有经济价值大量造福沿湖百姓, 是我国宝贵的生物遗传资源, 研究和利用价值颇大。

摘要:菰是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 野生和栽培历史悠久, 文献记载广泛。本文介绍了菰的生物特性及利用价值等, 突出饲用价值, 兼顾其他经济价值。

优质牧草种植技术 篇6

1 播种时间

牧草的播种时间分为春季、夏季、秋季3种。温度的差异和光学特性、土地条件等种种特性共同决定了牧草的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不同决定了牧草的生长环境与气候条件。应当选择害虫少,杂草少,光照充足的时间段进行播种。如在干旱地区进行播种,应该考虑牧草的抗旱能力和越冬性。在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过程中,播种时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牧草的生长状况。

2 土壤耕作

一般来说,由于牧草的种子体积较小,生长缓慢,在播种牧草之前应该充分耕耘土壤,以利于牧草发芽和生长。在播种之前,尽量做到杂草的全面消灭,使得土地有着充分的营养以提供给牧草,让牧草能够较好地生长。为了使得牧草种植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的营养,提供良好的土地耕作条件是重中之重。

3 播种方法

牧草的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带肥播种和犁沟播种几种。

条播:每隔一段距离将种子间接播种成行,并且覆盖土壤。

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表面,一般在寒冷的季节常常使用。

带肥播种:即将在播种时,将肥料埋在种子下面,一般用磷肥。

犁沟播种:常在土地较厚的高寒或者干旱地区使用。

4 播种的保护

为了减少杂草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应当在保证牧草充分营养和水分的同时,进行保护作物的播种。通常在种植多年生牧草时伴播一些生长速度较为迅速的一年生作物,既抑制杂草生长,又可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形成一定的产量,弥补多年生牧草播种当年效益低的缺陷,并保护牧草生长的优越性。在选择保护作物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反复权衡利弊。

5 不同地域的牧草品种选择

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宽广,地域之间气候变化差异大,不同的地域对于优质牧草的种植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域应当选择不同的种植模式以保证牧草的良好生长。

水旱轮作地区:水旱轮作区适宜种植多年生牧草,一般选择的播种时间为秋季。

经济林果地区:一般选择短矮型牧草或者幼龄的植物。

丘陵地区:南北方的丘陵地区有着显著的气候差异。一般来说,在丘陵地区应该引种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应该选择耐热耐旱的禾本科植物;在较为寒冷的北方,应该选择抗旱的牧草品种。

旱区轮作区:由于纬度与光照的特殊性,在旱区轮作区一般选择种植玉米和小麦这类牧草。

优质牧草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大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牧草是一类资源型作物,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反复利用,且产量很高。一般来说,如果选择种植多年生牧草,即一次种植收获多年的作物,可大大降低人工的繁复性和操作难度。所以种植多年生牧草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6 小结

如何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篇7

1 选择适宜牧草品种的方法

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一样, 在选择牧草品种的时候,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寒冷的地区可以选择耐寒的紫花苜蓿、黑麦草和饲用油菜等优良品种;炎热地区可以选择非洲狗尾草、苏丹草和白三叶等。

1.2 根据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 对土壤的酸碱适应性有差别。黑麦草、沙打旺、草木犀、苏丹草等适宜在碱性土壤上生长, 紫花苜蓿、白三叶等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 紫花苜蓿、沙打旺、非洲狗尾草在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 湿度大的地方可以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饲用甜菜等。

1.3 根据畜禽养殖品种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畜禽品种不同, 对牧草品种的需求也不相同。反刍家畜喜欢采食粗纤维含量高、植株粗大的牧草, 例如饲用玉米、羊草、披碱草和串叶松香草等。猪、鸡、鹅、兔等小型畜禽喜食蛋白质含量高、叶多柔嫩的牧草, 如聚合草、白三叶和红三叶等。

1.4 根据利用方式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利用方式不同, 选择种植的牧草也不一样。如果以青饲、制作干草为目的, 就要选择产量高的牧草;如果以放牧为主, 选择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 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和牛尾草等。加工草粉, 要选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高的牧草, 如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等。

1.5 根据多种牧草互补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种植牧草还要根据牧草的栽培季节和特性有计划地搭配种植多种牧草。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适合温暖的季节, 苏丹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可以在炎热的季节供草, 在寒冷的冬季可选择种植多花黑麦草、大中华冬牧草和紫云英等。

不同特性的牧草搭配种植, 常见的有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搭配混播, 由于吸收的养分不同, 且禾本科的牧草还可以利用豆科牧草提供的氮源, 产量都可以显著提高。饲喂反刍家畜, 单一的豆科牧草容易发生胀气, 混合饲喂效果则好。常用的混播组合有苇状羊茅+白三叶或紫花苜蓿, 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红三叶、草木樨+黑麦草等。

2 几种优质牧草介绍

2.1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 产量高, 每亩鲜草产量在2000~4000kg;利用年限长, 寿命长达30年之久;再生性强, 耐刈割;适口性强, 草质好, 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紫花苜蓿还有保持水土和肥田增产的作用。

2.2 黑麦草

黑麦草是优质的禾本科牧草, 此属的品种就有20多种, 一年生或者多年生, 营养丰富, 尤其是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比本地杂草高出3倍。黑麦草在温暖湿润的土壤中种植产量高, 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青饲料, 是春秋季节的良好饲草资源。

2.3 三叶草

优质牧草菊苣栽培技术 篇8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菊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莲座叶丛型,主茎直立,分枝偏斜,中空,条棱,疏被绢毛,叶期平均高度80 cm,一般叶片长10~45 cm,宽5~13 cm,茎生叶渐小,开花期株高150~200 cm。托叶生头状花序1~3枚或单生于枝端,舌状花单生,花瓣蓝色。种子细小,锲形,米黄色,千粒重1.2~1.5 g。

1.2 产量高,利用期长

在水肥条件适宜地区,我国南方3~11月均可刈割,一年可收割4~7次,利用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可解决养殖业冬春和伏夏青饲料短缺的问题,且一次播种可连续利用5~8年。每667 m2产鲜草10 000~15 000 kg。

1.3 适应性强

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温度达40 ℃时仍能生长茂盛),耐寒(可在-10 ~-12 ℃自然越冬),耐酸碱(可适应pH值5.0~8.2的土壤),喜肥水,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地、坡地、旱地均能生长。在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但只要及时排除积水即可预防。

1.4 一物多用

菊苣不仅可作优质的青饲料,由于其叶片鲜嫩,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是食用菌的优质基料;可从其根茎中提取丰富的菊糖和香料,肉质根烘干磨碎焙炒可用作咖啡掺和剂;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好的作用。

2 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播种前深耕细耙,地平土碎,浅开沟,沟覆土。由于其种子细小,播种前整地要细,以利出苗。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500~3 000 kg,或复合肥20~25 kg作基肥,整墒待播。

2.2 播种期

播种一般不受季节限制,最低气温5 ℃以上均可播种,以4 — 10月份为好。

2.3 播种方法和播种量

可条播和撒播,也可育苗移栽。条播和撒播每667 m2播种量400 g,由于种子细小,可与细沙混合,以便播撒均匀,条播行距30~40 cm。育苗移栽每667 m2播种量100 g。也可用肉质根育苗,将肉质根切成2 cm厚的小段,再纵切2~4小块作催芽繁殖,待小苗长有4~6片叶时移栽,行距60 cm,也可宽窄行播种,大行距60 cm,小行距45 cm,株距8~10 cm。

2.4 播种深度

播深1.5~2 cm,最深不能超过3 cm。过深其幼苗无力长出表土;过浅则表层土壤水分不足,不易萌发,或萌发后幼苗扎根不牢。

2.5 田间管理

出苗后0.5~1个月间,去小苗、劣苗,追速效肥1次。每次刈割后,中耕松土,清除杂草,浇水,追速效肥,以利再生。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苗期中耕松土,有利除草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成株中耕除草2~3次,也可用除草剂。

2.6 收割

当菊苣株高30 cm左右即可刈割,留茬5~10 cm,此时牧草的营养最为丰富,适口性也最好。一般30天可刈割1次,最后一次刈割应在初霜来临前1个月进行,留茬比平时要高些,以利越冬。喂猪、禽、兔以莲座期刈割为好,喂牛羊以开花期为好。喂猪可直接饲喂,不必打浆或切碎。喂牛切碎与其他禾本科饲草混合饲喂。

2.7 越冬管理

越冬前根部要培土防护,有条件的地块灌一次越冬水以利安全越冬。

2.8 病虫害防治

适宜秋季种植的优质牧草 篇9

(1)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冬牧70黑麦、八倍体小黑麦、高抗寒的意大利黑麦草、十字花科的牛皮菜等。这些牧草生长的时间自秋季的9~10月份到来年的5月底、6月初刈割利用完毕。在这期间虽然因品种不同可刈割的次数和收获的草量会有差异,但总体上看,可有效地解决冬春两季畜禽青饲料供应的问题。

(2)多年生的牧草几乎所有的多年生牧草品种都可以在秋季播种。秋季栽培较多的禾本科牧草主要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鸡脚草等,豆科牧草主要有紫花苜蓿、白三叶、沙打旺、草木犀等,菊科牧草有串叶松香草、普那菜,蓼科牧草有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紫草科牧草有聚合草等。在秋季播种牧草时,一般要等到玉米收获腾出地以后播种,菊科、蓼科、紫草科等叶菜类的草可以首先在苗圃中育苗,等农作物收获后再整地移栽。为了保证牧草苗全苗壮,且能安全越冬,应尽量提前建植和播种,以确保在霜降和封冻前,牧草的根部已生长到冰冻层以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冬前要浇灌越冬水。为保证牧草幼苗安全越冬,还可以在草地上覆盖作物秸秆或者是采用在草地撒施土杂肥的办法,为牧草幼苗保温供肥。

(3)同一品种的牧草由于其各自产地的生态学特性有差异在播种时,要根据其不同的生态要求来确定播种的季节。如紫花苜蓿近几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品种,质级差别很大,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如苜蓿王与阿尔岗金价格相差很多,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实际上苜蓿因产地的不同,其休眠级数也不同,其耐寒、抗冻性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应播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季节也要选择不同的品种播种,春季或秋季播种会对不同苜蓿品种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秋季播种可以选择休眠级数较低的进口品种,主要有苜蓿王、金皇后和一些地方品种,如在山东省可种无棣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的选种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在山东省秋播多年生黑麦草品种主要应选择维多利亚多年生黑麦草,而不要图便宜选择一些低丛型的多年生黑麦草,影响来年的产量。(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翟桂玉邮编:250022)

优质牧草籽粒苋及其利用 篇10

1 生物学特征

为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m以上, 茎红色或绿色, 主茎粗4cm左右, 叶直生长, 叶柄、种子细小, 千粒种子重约0.54g。籽粒苋为短日照植物, 喜温暖湿润气候, 生育期要求有足够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高, 但消耗肥力多, 不耐荫, 不耐旱。中等肥力地块亩产鲜草5~7t, 适口性好, 营养价值高, 鲜草中粗蛋白含量2%~4%, 因此有人把籽粒苋称为“蛋白草”。

籽粒苋分枝再生能力强, 适于多次刈割, 刈割后由腋芽发出新生枝条, 迅速生长并再次开花结果。它是喜温作物, 生长期4个多月, 但在温带、寒温带气候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 最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但在酸性土壤、重盐碱土壤、贫瘠的风沙土壤及通气不良的粘质土壤上也可生长。抗旱性强, 据测定, 其需水量相当于小麦的41.8%~46.8%, 相当于玉米的51.4%~61.7%, 因而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沙地上的理想旱作饲料作物资源。在耐盐碱性实验中, 种子在Na Cl溶液0.3%~0.5%的浓度下能正常发芽, 在土壤含盐量0.1%~0.23%的盐荒地、p H值8.5~9.3的草甸碱化土壤上均生长良好, 所以也是滨海平原及内陆次生盐渍化8~10cm (二叶期) 开始间苗, 10~15cm高时 (四叶期) 定苗, 留苗2万株/亩。也可育苗移栽。苗期中耕1~2次, 若春旱严重, 应适当沟灌保苗, 现蕾期灌水一次可增产12%以上。每次刈割后追施化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尿素的追施量为40kg/亩。

籽粒苋幼苗期生长速度缓慢, 易受其他宿根性杂草抑制, 但只要适当管理, 幼苗很快分枝, 生育中期营养体急剧生长, 分枝多, 茎叶繁茂。

3 利用

籽粒苋是一种粮、饲、菜和观赏兼用、营养丰富的高产作物。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高达21.8%, 赖氨酸0.74%, 成熟期叶片蛋白质含量仍可达18.8%。叶片柔软, 气味纯正, 各种畜禽均喜食。当株高60~80cm时开始刈割利用, 留茬高度为20cm, 每隔20~30d刈割1次, 一年可刈割4~5次, 年鲜草产量可达5600~10000kg/亩。可青饲、青贮, 也可打浆、发酵煮熟后饲喂畜禽, 青贮时, 可单贮或与豆科牧草、青刈玉米混合青贮。收种后的秸秆和残叶可用于放牧, 也可制成干草粉。

上一篇:品牌国际化下一篇:交互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