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

2024-05-21

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共8篇)

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 篇1

众所周知, 没有发达的种植业, 就没有发达的养殖业。据测算, 农作物的全部产物中, 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作为生活资料的仅占1/4, 3/4是秸、枝叶、糠麸等, 而草食动物可以把植物合成的不能为人所吃、所用的东西转化为人能吃、能用的肉、奶、蛋、皮、毛等。

1 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半山区, 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台地、荒地、沟边地很多, 蒿草丛生, 且较贫瘠, 土层薄, 沙砬土居多, 易于水土流失。尤其是近几年来, 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气候异常, 春季干旱, 水田地有日趋减少的趋势, 坡耕地因水土流失有日益退化的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那就是结合退耕还林之契机, 适宜种植优质牧草。这是由优质牧草的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有的牧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特强;有的牧草的根系特发达, 能保持水土;有的牧草的分孽能力极强, 因而其再生能力强, 覆盖能力也强;有的牧草的根部有根瘤菌, 能固定大气中的氮, 增加土壤含氮量, 改善土壤结构。牧草具有种类多, 生物特性和生态习性差异大, 栽种和采收时期弹性大等特点, 因而适合以间、混、套复种的形式与其他作物结合种植, 来提高光能与土地的利用率。在不影响其他作物生产的同时增加牧草种植, 这是在基本不占用耕地的条件下, 扩大饲料作物面积的重要途径。不宜农耕的搁荒地均可种植牧草, 从而提高土地植被覆盖率。

2 优质牧草的有效利用

经过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 科学家发现并培育出了许多优良草种, 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动物饲料等方面。这些被培育出的优质牧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可被草食性家畜利用, 而且适口性好, 一年可以多次刈割, 其再生能力强, 牧草的利用率高, 产量高, 管理较农作物粗放。牧草的含水量相对较低, 更适于适时刈割晾制干草及青黄贮, 以备冬需。尤其是优质牧草的品质好, 如紫花苜蓿, 1kg优质紫花苜蓿草粉相当于0.25kg精饲料的营养价值, 干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玉米的5.7倍, 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种植1hm2苜蓿相当于3.13t玉米。再比如, 籽粒苋株高1.5~2.5m, 亩产鲜草10000kg, 这样的产量是许多作物所不及的。它可以用作猪、牛、羊、马、鸡、兔等饲料, 鲜植株可直接饲喂, 也可青贮。青贮籽粒苋蛋白质含量比青贮玉米秸杆蛋白质含量高1倍以上。种1亩 (每亩667m2) 籽粒苋相当于4.02亩青玉米。有的牧草是多年生的, 种植1次, 管理与使用合理, 可以多年利用。

3 饲料结构的改善

长期以来,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毁林开荒种玉米, 并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使人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而从草食性动物本身来讲, 它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其采食鲜草量约为其体重的10%~14%。比如牛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 纤毛虫能消化和分解青粗饲料中的纤维素, 同时纤毛虫含有刺激素, 能提高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纤毛虫又使纤维素变松软。经过细菌和纤毛虫, 纤维素分解作用逐级分解, 最终产生挥发性脂肪酸被牛体吸收。牛瘤胃中微生物有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K等功能, 并能消化分解青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牛的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牛胃的容积占整个消化道70%左右, 为了满足牛吃饱的感觉, 也需以青粗多汁等容积较大的饲料为主要日粮。又比如说奶牛, 一般以优质干草、青贮饲料、块根和青绿多汁饲料、糠麸类为组成日粮的基础, 然后再加适当的精料。因为青绿多汁饲料不仅适口性好, 而且能促进消化液充分分泌, 从而提高其他饲料的利用效率。

4 集约化饲养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养殖方式为现代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 以草定畜, 舍饲放牧相结合, 以舍饲为主, 定单畜牧业。迈出这一步的关键是解决饲料问题, 科学的动物日粮配比, 一定少不了优质牧草。根据不同牧草的各自生物学特性, 选择适宜地段, 宜林则林, 且草则草, 草林结合, 大力发展种植优质牧草。根据牧草不同时期营养价值特点, 或直接饲喂、或青黄贮、制作干草粉、制作干草捆, 商品化生产牧草产品, 从而保证规模化养殖的饲料问题, 加快肉用家畜的出栏率和提高乳品品质及产乳量。

5 膳食结构的改善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人体对食品营养的需要看, 人的生活不仅需要植物性脂肪和蛋白质, 也需要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比谷物食品高70%, 而且动物蛋白质营养较全面。草食性家畜的生产性能正好能满足人们对这一膳食的需求。

6 有效改良土壤

以植物产品为养料, 通过畜禽的生理机能再将植物能转化为各种动物性产品。同时将一部分动物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加工成有机肥, 再还给土地。从而可减缓土壤板结硬化、酸化、退化对农业长远发展的危害, 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

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 篇2

关键词:苜蓿;环境调控;现状分析;发展

1 根域水分环境的研究概况

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苜蓿早先多采用大水漫灌或不进行灌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于苜蓿灌溉,随着我国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的学者对于苜蓿滴灌条件下根系水分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程冬玲等(2004)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鲜草出草率高;滴灌带埋深35cm比埋深10cm的苜蓿长势好,鲜草产量高,并初步制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1]。

李富先(2009)对新疆地区苜蓿地下滴灌田间滴灌带不同埋深、滴灌水量等因子进行控制试验,发现苜蓿生长期内需滴灌水量458.3-490.8mm,滴水次数10-20次,间隔10-20d,次滴水量20-50mm,10cm埋深较35cm深埋需多滴水量50mm[2]。

而且滴灌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在棉花及一般农作物层面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并取得了众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2 根域养分环境的研究概况

苜蓿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强,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远比一般作物和牧草高,与小麦相比,对氮、磷的吸收量均多1倍,钾多2倍[3]。

目前,对苜蓿养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肥料配施效果和水分灌溉指标等方面,而综合考虑水、肥等多因子的设施农业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却很少,有关紫花苜蓿在滴灌条件下的根域养分环境研究未见报道。

3 根域气热环境的研究概况

不同灌溉方式必然会导致在作物根区土壤水分不同,产生土壤温差,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根系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和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作物生长良好的重要土壤环境参数。运行良好的滴灌系统,能灵活地向土壤中滴水,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状况,使根层的土壤始终保持着低吸力条件,进而使作物在没有水分胁迫条件下发挥其最大生长潜力。土壤空气和水分共同存在于土壤空隙中,水分的增加必然导致空气的减少,从而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而土壤通气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土壤孔隙的数目及其大小。土壤的导气率总体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含水率下,土壤导气率随容重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空气不仅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氧气,而且直接影响着植物对土壤养分吸收、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然而,目前对苜蓿在根域气热环境的研究较少见。

蒲金涌等(2008)根据天水地区2003-2004年紫花苜蓿种植试验资料,通过分析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累积量与土壤热状况有关,呈非线性变化。紫花苜蓿越冬停止生长阶段是地中热量利用最经济阶段,也是根系生物量累积量最大的时段[4]。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得知,国内外学者在苜蓿微灌技术方面,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前人的研究不仅对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为该技术的完善、发展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浅埋式滴灌具有节水、节肥、防灾能力强等作用,可有效避免暴晒、风干造成土壤失水等寒旱区极端气候的影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浅埋式滴管能够很好解决苜蓿机械收割时对滴管带来的破坏,苜蓿的浅埋式滴管不仅是一项新的节水技术,也为牧草大规模机械化收割带来了方便。对根系生长,分布和吸收问题影响的苜蓿根区域环境几乎没有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公式滴管浅层土壤水分,热,气耦合效应苜蓿根生长和问题的分布可能揭示一个浅机制滴灌苜蓿产量,它的建立和完善对苜蓿地浅层水热条件控制的滴灌意味着有一个巨大的帮助。本研究是拟浅型土壤温度和湿度调节苜蓿根区灌溉,探索适合苜蓿根区土壤水分,热,气,环境和对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过程。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植物,其生长发育特性和众多的一年生农作物有所不同。苜蓿根系的分布范围较深,可产生三级以上的侧根,因此根系分布面积大,入土深,生长1年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到1-2m,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根系入土会不断增加。同时,苜蓿根系的发育特点与其他作物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由根颈、根蘖等所组成的复杂的苜蓿根系统,使得在滴灌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发生变化后所引发的根-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目前苜蓿根系发育的研究主要是以品种之间根系发育差异性及发生机制、不同耕作方式(主要包括施肥、播种密度)条件下根系发育特征、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等方面,但对浅埋式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根系等发生水盐运动变化,以及根系生长发育和根-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甚少。所以开展浅埋式牧草滴灌根域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冬玲,李富先,林性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硼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5):1-3.

[2]李富先,林性粹.地下滴灌苜蓿田間需水规律试验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15-18.

[3]耿华珠.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5-28.

[4]王卫华.土壤导气率变化特征及水气热动力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

基金项目:基金号201431107。

作者简介:

谈干旱山区牧草的生产发展 篇3

1 存在的问题

1.1 肥料投入少,土壤瘠薄

山区农户养畜规模小,农家肥来源数量少,加之燃料缺乏,许多家畜粪及秸秆被当作燃料,而山区山高坡陡,农家肥运送困难,资金少,化肥投入低。

1.2 干旱少雨

干旱山区降雨量少,一般在250~400mm之间,十年九旱;且降雨多数集中在7~9月,冬春连旱、春夏连旱经常发生,对牧草的生长十分不利。

1.3 农民栽培技术落后

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技术信息更新缓慢,加之长期重粮轻草的习惯,对牧草的生产投入很少,不使用优良品种,生产结构单一,不注重田间管理,经营管理十分粗放。

2 技术途径

2.1 重施肥料,培肥地力

土壤瘠薄是干旱山区牧草生产中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应该以培肥地力为中心,加大肥料投入,以肥调水,提高牧草产量。

2.1.1 增施农家肥。

农家肥多为有机肥料,能为牧草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牧草根系发育。在山区,应扩大牧草、绿肥的种植面积,提高养畜量,增加农家肥来源,改变用畜粪作燃料的陋习,形成“草多—畜多—肥多”的良性循环。农家肥一般作基肥,结合秋季“打耱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

2.1.2 重视化肥。

农家肥对牧草生长发育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为了能迅速提高土壤肥力和牧草产量,必须重视化肥的施用和投入,达到“以无机换有机”的目的。化肥一般作基肥,结合秋“打耱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还可以借雨追肥。

2.2 合理耕作,蓄水保墒

干旱山区年降雨量少,且降雨多集中在7~9月,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将自然降雨蓄存于土壤中,以提高牧草对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2.1 旱耕、深耕多蓄墒。

农谚说:“伏天犁地一碗水,秋天犁地半碗水”,“伏耕深一寸,能顶一车粪”,充分说明了伏天早耕深耕的重要作用。干旱山区一般在7~8月翻耕地,畜耕深度20~25cm,耕后不耱,纳雨晒土,以利于最大限度集天然降雨。

2.2.2 过伏合口,雨后耙耱。

夏茬地下雨后,及时耱地碎土,合口收墒,白露前后,边耕边耱。通过以上耕作措施,最大限度地收集自然降水,并且形成疏松、平整的耕作层,为第二年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精细管理,高产稳产

山区农户必须改变长期形成的“一年两见面”,“重利用轻管理”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加大投入,争取提高牧草单产和总产。

2.3.1 合理搭配品种。

山区农户应该做好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一年生与多年生牧草的配置比例,品种应多样化,特别应突出苜蓿、草高粱、红豆草、沙打旺、燕麦等品种,以利于高产稳产[2]。

2.3.2 灵活调整播期。

牧草生产以最大产量为目的,因此,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自然降雨,灵活调整播种期,改春播为夏、秋播种,以利于出苗,避免苗期杂苗危害。

2.3.3 狠抓苗期管理。

许多牧草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差,苗期长势弱,极易造成缺苗断垄,因此,播前应精细整地,适当加大播量,出苗前如遇雨板结,要及时耙耱破除板结。苗期有杂草危害,要及时拔除杂苗,争取出全苗,保全苗。

2.3.4 适时刈割。

以花蕾至初花期为最佳,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证牧草品质优良。刈割太迟,则牧草品质下降,家畜对牧草的消化利用率就会降低。

3发展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制订鼓励政策

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宣传种植牧草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要宣传种草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算帐对比,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发展牧草种植。同时,县、乡政府要出台鼓励牧草种植、种草养畜的有关政策,在资金、良种、技术及养畜场地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牧草种植及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3.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搞好配套服务

县、乡要建立健全草产业发展和种草养畜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牧草的种植、管理、收割、晾晒、打捆、贮藏、销售及养畜和科学利用等方面给予全程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3.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通过优惠政策和良好服务,建立种草养畜基地,特别是奶产业基地,建立牧草种植、加工、出口、销售基地。同时,鼓励有经济实力,有行业专长的农民购买牧草播种、收割、打捆、运输等方面的农机具及车辆,专门从事草业专业化、系列化、商业化服务,提高草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平。并在草农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草业协会”。协会要帮助草农解决好良种供应、生产指导、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特别是要带领分散的草农共同闯市场,解决好产品销售及养畜科学利用等问题。在协会建立上,要完善章程,健全机构,形成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将协会办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减少草农的生产风险,推进产业化发展。

摘要:在分析干旱山区牧草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应采取的技术途径,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干旱山区牧草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牧草生产,技术途径,发展对策,干旱山区

参考文献

[1]李中校,石向魁,张爱昌,等.干旱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6):16-18.

[2]孙鸿良.专家试论我国干旱地区牧草选择与管理[J].北京农业,2003(1):24-25.

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 篇4

1 牧草营养价值特性

1.1牧草的化学组成影响牧草化学组成的因素有植物的生长阶段、草地的植物组成、土壤的营养情况、气候因素及草地的经营管理等, 因而牧草干物质的组成通常变化很大。牧草的粗蛋白含量占干物质的比重为3%~30%, 粗纤维为20%~40%, 含水量为65%~85%, 碳水化合物为4%~30%, 纤维素为20%~30%, 半纤维素为10%~30%。

牧草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一些独特的复合物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的独特构造以及它与蛋白质、木质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牧草的营养价值;而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牧草利用率的影响很小, 除非其中一种或几种在日粮中处于缺乏或过量状态, 将会对其他营养成分及饲料的消化造成影响。

1.1.1碳水化合物牧草中的碳水化合物由淀粉、糖、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组成, 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通过复杂关系组成细胞壁, 其结构是决定牧草消化能力的重要因素。牧草细胞壁的消化由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来完成, 因此, 影响瘤胃微生物种类的因素也对消化植物细胞壁起直接作用。

粗纤维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果胶等组成的混合物,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 其高低直接影响家畜对饲料的利用率。一般认为, 饲草料ADF含量高于30%时, 会降低饲料其他营养素 (如蛋白质) 的利用率。通常测得的粗纤维只是包括部分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大部分木质素在内的一种复合物。

1.1.2粗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是评定牧草营养价值最重要的指标。研究表明, 牧草蛋白含量随牧草种类、生长天数、生长季节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1.1.3氮氮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氮提高了植物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也就增加了牧草粗蛋白质的含量, 还能使叶片嫩绿、枝叶繁茂、粗纤维含量降低。

1.1.4磷磷能促进植物含氮物质的代谢, 提高植物蛋白的含量, 增加牧草分蘖, 促进可溶性糖类贮存, 降低粗纤维含量;此外, 磷可以改善天然草地草层的植物成分, 磷增加了豆科草的产量, 也就增加了可食牧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1.2消化率

对牧草营养价值最重要而简单的测量是其消化率。牧草表现的消化率因不同植物种、不同变种及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而异, 它随生长季节的推前而略有降低, 同时, 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大幅度变化。

2 草地退化现状分析

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学中日益严峻的问题。对草地退化的概念, 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并对草地退化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总而言之, 草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由于人为活动或不利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草地质量衰退, 生产力、经济潜力及服务功能降低, 环境变劣以及生物多样性或复杂程度降低, 恢复功能减弱或失去恢复功能。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 其结构特征、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 即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我国草地退化程度及分布区域来看,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较大、退化程度较严重的地区, 大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并以1.43×108hm2/年的速度在退化。在我国西部六省, 轻度退化面积7 298.62 hm2, 占退化总面积的51%;中度退化4 933.6 hm2, 占退化总面积的35%;重度退化面积2 021.12 hm2, 占退化面积的14%。

3 不同时期天然草地营养成分研究概况

牧草的饲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消化率、适口性、能量值、动物的饲养效果等方面。有关牧草营养评价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较多, 牧草茎叶中粗蛋白质含量随放牧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放牧能增加牧草中粗蛋白质等的含量, 降低粗纤维等的含量。汪诗平认为, 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在放牧的中后期 (7月20日~9月20日) 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而较轻放牧压力下粗蛋白质含量随放牧季节的后移明显下降。还有的研究表明, 牧草不同的器官, 其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不同, 叶子比茎秆含较多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 而纤维的含量比茎秆少;不同的生长阶段, 其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生长的早期阶段, 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随牧草的生长, 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 而粗纤维则呈相反的趋势。牧草的化学成分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土壤及肥力等。董景实等对主要优良牧草产草量及其营养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 牧草的营养品质主要由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含量决定, 粗蛋白含量越高, 其营养品质越好, 粗纤维含量高则差。

浅谈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篇5

我国牧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首先是从畜牧主产区和农垦系统的叠加区开始的, 其起点时间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成为牧草机械发展的代表性区域, 由此拉动了周边县市的牧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 随着几大品牌奶业落户哈尔滨市, 其周边县市畜牧业迅猛发展, 牧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可喜的势头。

牧草机械配套装备也经历了相应的发展历程, 开始只是大量引进原苏联马拉式和机引式的单刀割草机以及耙式搂草机。这些机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好, 部分地区仍然在使用。改革开放前后, 我国研制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机械及加工设备, 在畜牧区广泛推广应用, 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推广资料。但是,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阻碍了牧草机械的发展;牧草机械供需市场萎缩, 大批装备被闲置起来, 牧草机械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生产企业纷纷转产或倒闭。牧草机械发展进入困难期, 由此拉开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牧草机械的发展距离。

2 现阶段牧草机械的发展潜力及挑战

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不断调整, 需要大量供应畜产品, 相继出现了几大品牌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 为牧草机械生产研发提供了原始动力;“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对畜牧业结构进行调整, 把发展食草畜牧业放在了首位, 在各地建立了多个草场畜牧业示范项目基地, 建立高质量草地围栏超过1000×104hm2, 随着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 大多已经初具规模, 为牧草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 大力发展养殖业, 饲料是关键, 只有大量生产优质牧草, 以草代粮, 才能有效降低饲料和饲养成本, 养殖业才能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提高畜产品的竞争力, 这也给发展牧草机械提供了市场需求。由此, 在农村才能形成粮食、经济作物、牧草生产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20世纪末, 我国90%的草场已经或正在退化, 导致沙尘暴频发, 草场退化进一步加剧, 导致高饲草量需求与产出土地面积严重不足的矛盾, 使牧草机械的发展处于尴尬境地。现在亟待解决的是遏制沙化, 推广优良牧草品种, 建立高产草场, 研发高作业精度的牧草机械, 以满足对牧草的大量需求。

3 牧草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牧草机械作业的主要特点是, 作业效率高, 能完成人工不能完成的项目;有利于提高饲草产量和质量;有利于改良草地理化性状, 有利于减少饲草浪费, 提高饲草转化率。经过推广试点示范证明, 机械化种草产量比天然牧草产量高3倍~8倍。仅采用松土施肥补播机进行作业, 就可以降低土壤硬度, 增加其孔隙度, 提高其含水量, 饲草出苗率和保苗率明显高于人工作业, 使天然牧草生产量提高1倍以上。

饲草的适时机械收获保证了饲草的营养价值, 减少了落后收获方式所造成的饲草损失;通过对饲草的切碎、配合和青贮氨化等处理, 还明显提高了饲草的消化率和牲畜采食率。一般畜禽食用配合饲料比喂散饲料至少可以节省1/5的饲料量, 饲料转化率可以提高10%以上。由于受牧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受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 牧草机械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目前还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影响。

3.1 牧草播种机械的研究

我国的牧草供应区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进行草场改良时, 应避免全耕翻造成的大面积沙化, 需要进行保护性耕作, 然而目前尚缺少有效的配套装备。国内曾经研制的亚表层浅松草原改良机具系统, 可进行草地植被底层深松、深施肥及播种草籽等全工艺流程, 但是该技术和配套装备推广缓慢。

3.2 草原改良机械的研究

对于尚未开发的荒原, 采用清理草地、翻耕整地、播种优良牧草、建立人工草坪等措施和免耕法切开草皮进行补播施肥, 联合作业工艺要求机具能完成收集杂物、耕松表土、准备种床、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国外的松土补播机能完成草皮开缝、种床准备、播种、覆土、镇压、施肥、喷洒农药等作业。

3.3 草籽收获机械

目前, 我国草籽收获主要靠人工采集。呼和浩特畜牧机械研究所研发的直接收脱草籽采集机, 存在着漏刷和漏籽的问题, 损失较大;东北农学院研制的吸气式草籽梳脱机, 能吸收脱落在空气中的种子, 损失小, 是草籽收获选择的最佳装备。

3.4 草籽加工装备有待研发

现阶段, 我国草籽加工装备的研发处于初级阶段, 有必要加快研发速度, 研制生产大型先进的成套设备, 以满足牧草机械化的需求。

3.5 牧草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青牧草干燥技术是国内外先进的饲料生产技术, 能充分保持饲草的营养成分, 经压力压块等深加工之后, 密度提高, 便于存储运输, 提高了青牧草的商品化率。由于收获的青牧草含水量较高, 加工难度大, 给加工装备提出了新的工艺适应性难题, 有待解决。

3.6 有待强化牧草收储装备的研发

发达国家的先进牧区, 有的已经实现牧草收获加工全程机械化, 而我国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量不足5%, 只是牵引式割草机和横向搂草机使用较普遍, 加工普通饲草饲料的装备较普遍, 全方位的装备还有待研发完善。

4 牧草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推广措施

结合县市农业区划及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牧机械发展规划, 确定适合当地发展的重点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推广装备。

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建立县市级的技术档案, 搞好宣传培训工作, 做好技术装备的技术跟踪和服务。

广西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关键理念 篇6

1 产业研发优势基础条件

1.1 日照适中, 夏长冬短

全区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 169~2 219 h。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长、冬季短, 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 h, 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 h, 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北部夏季长达4~5个月, 冬季仅2个月左右, 南部从5月份到10月份均为夏季, 冬季不到2个月,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冬季, 较长的夏季可延长牧草的生长季, 从而得到更多的生物产量。

1.2 牧草的需求

在各类畜禽饲喂标准上, 牛羊饲料中草产品可占到60%, 猪饲料中可以占到10%~15%, 在鸡饲料中可以占到3%~5%。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计算, 全区牛、羊和兔每年共需青饲料2 753万t, 而目前全区饲草总产量为522万t, 秸秆400万t, 尚有1 831万t的缺口。

2 产业研发的现状

2.1 种植利用现状

全区种草保留面积有240万亩 (1亩≈667 m2) , 改良面积83万亩。冬闲田种草20万亩, 其他约5万亩。利用秸秆饲料约400万t, 占秸秆总量的30%左右。配套养牛约300万头 (其中奶牛6万头) , 羊190万只, 鹅600万羽, 兔100万只;出栏牛140万头, 肉羊200万只, 肉鹅900万羽, 肉兔120万只。

2.2 产业研发进展

在牧草产业研发方面, 广西畜牧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为牛、羊、鹅和兔等草食动物提供优质的牧草品种和草产品, 每年冬春季为牛羊提供500~600 t的青贮饲草, 并建立了畜禽草规模化生产示范园区, 园区内设有三大基地, 草—牛 (奶牛、肉牛) /黑猪/山羊—沼气—草—良性生态基地, 园区内种有桂牧1号、甜象草和山毛豆等多种南方当家牧草品种, 在提供畜禽优质饲草的同时, 年可提供优质草种1 500 t。

3 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理念

3.1 加大力度推广利用优质豆科牧草品种

目前主要应用的品种有矮象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甜象草、8493青饲类玉米、黑麦草、合萌、银合欢、木豆、狗尾草、雀稗等。用于饲养牛、羊、兔、鹅、鸵鸟、大象、斑马、鱼、猪等草食畜禽, 还广泛用于沙漠化治理、护坡、绿化、绿肥, 品种推广遍布广西、广东、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四川等省 (区) , 推广面积500多万亩, 取得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使200多万农民脱贫,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但是优质豆科牧草的推进工作仍需努力, 广西人多地少, 粮食短缺, 在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基础上, 要重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而牧草的品质是制约草食动物发展的重要瓶颈, 豆科牧草饲料是草食家畜最主要、最经济、最优质的“粮食”, 也是草食家畜营养蛋白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 南方豆科牧草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较北方以及国外而言相对落后, 以至于养殖户和养殖场需要购进单价2 000~2 300元/t的紫花苜蓿等北方豆科饲草, 加大了饲养成本。

因此, 豆科牧草的推广应用, 可有效地增加畜产品产量, 降低饲养成本, 极大地推动了草食动物的市场经济化, 促进广西省“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 还可有效促进石漠化治理和缓解生态环境。

3.2 推进多种套种模式

广西有柑橙、龙眼、荔枝和芒果园, 面积1 231.95万亩, 有822万亩适合套种牧草;有2 700万亩的桉树林, 相当于每个广西人有半亩桉树, 长期种植桉树会发生土壤质量、桉树亩产量下降等不利影响, 套种豆科牧草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并且有效控制杂草和增加牧草产量;全区有1 800万亩冬闲田, 目前种植冬菜用了180万亩, 种植黑麦草等草类大概用了20万亩, 还有1 600万亩待开发利用。

如果将上述5 122万亩的土地全部套种优质豆科牧草, 不但不影响原有作物的产量, 每亩每年还可额外收获牧草1 500~2 300 kg, 可大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豆科牧草的根瘤菌固氮, 还可有效地促进果园增收和桉树林下生态恢复。

3.3 发展农闲田种草养畜

农区具有丰富的农闲资源 (包括夏秋闲田及“四边地”等) , 这些田地, 虽然生产粮食作物成熟困难, 但其水、热、光、气自然资源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 通过养畜、养禽、养鱼转化,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 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4个月, 亩产鲜草5~7 t, 整个生育期6个月亩产鲜草9~13 t, 可刈割6~7次, 折合干草1 t以上,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20.8%, 即亩产粗蛋白200 kg以上, 而且鲜草柔嫩、营养价值丰富, 不但可以养牛、养羊、养兔, 而且可以喂猪、养禽、养鱼, 同时对后作粮食具有增产7%~14%的作用。农田种草养畜种植模式有:稻-草-稻轮作, 稻-草-麦 (油菜) 轮作, 麦 (油菜) -草套作, 果 (林、桑) -草间作, 玉 (米) -草轮作, 以及零星闲隙地种草等。

3.4 提高天然草山草地生产力

广西草山、草坡多, 在南方各省 (区) 中排在四川、云南之后, 列第3位。广西可利用草地面积为650万hm2, 占全广西总面积的27.5%, 是耕地的2.5倍, 林地的1.2倍。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可利用草地0.19 hm2。6 667 hm2以上连片草地900处, 面积为191.8万hm2, 占广西草地面积的22%。草地年鲜草总产量为6 900万t, 载畜量为500万个标准黄牛单位。而目前这些草地大多处于低水平自由放牧状态中, 如果对这些草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改良和有效保护, 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30%~80%。

3.5 注重已建人工草地的改良利用

全区现有人工建植的草地面积348万亩, 但是目前的草产量平均仅为1 300~1 800 kg/hm2, 蛋白质含量平均10%左右, 还有巨大的提高潜力。为此, 要加大力度对现有草地的精细管护, 从主要栽培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入手, 大量引进种植优质豆科牧草, 尽可能提高草地的单位面积生产力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以保障饲草的产量和质量, 为畜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饲草。

3.6 加强对养殖公司、养殖大户的技术服务

牧草颗粒的发展现状 篇7

1现代草地畜牧业概念与特征

1.1现代草地畜牧业的概念

现代草地畜牧业是以草地牧场为中心, 包括牧草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等产业, 是现如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畜牧业经济类型,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2现代草地畜牧业的特点

现代草地畜牧业改变了以前“放牧养畜“的模式。其产业范围变得更宽广, 经济链条变得更长, 出现了像“牧场观光”这样的新兴产业。在生产中要求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 实现集约化生产。这样既节省了人力, 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代草地畜牧业改变了原来自产自用的产品经济模式, 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 通过市场的宏观调控, 实现草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现代草地畜牧业更是畜牧生产实现高度生态化的产业,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2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的意义

2.1改善畜牧业结构, 为人类提供畜产品

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可以改善我国不尽合理的畜牧业结构,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草地畜牧业能够生产绿色无污染的畜产品, 受到人们的青睐,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

2.2改善食物结构,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草地畜产品绿色无污染, 胆固醇含量低, 共轭亚油酸浓度高, 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而且具有降脂、抑癌功能。

2.3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不仅要求在畜牧业生产上实现质的飞跃, 还要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就是说, 一切畜牧业生产活动必须是以不污染环境, 不破生态为前提的。只有先做好草地资源的保护, 才能发展和利用这些资源。所以, 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3牧草在生态畜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 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晴隆原来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 山高坡陡, 生态脆弱, 被评为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的行政县, 通过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进行人工种草, 保护了地方生态环境, 发展了地方经济, 增加了农户收入, 使农民脱贫致富,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流失逐渐减少, 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各种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 精心规划, 合理设计, 采用多种优质牧草混播组合, 合理载畜, 细心管理, 让草地达到草畜平衡、营养平衡、季节平衡。

近年来晴隆县共建设人工草地30 000 hm2, 改良草地136 66 hm2,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草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 草地四季常绿。经测算, 该县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 每年要减少10km2以上, 2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 每年每0.067 hm2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1.26 t, 1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 每年每0.067 hm2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0.62 t, 种植人工草地施用羊粪追肥, 土壤有机质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 草地改良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79个百分点, 据田间试验, 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当年可形成植被覆盖, 覆盖率可达85%, 泥土冲刷量减少77%~90%, 第二年即可基本防止水土流失, 其保持水土的效果比树更好。在相同条件下, 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种草的坡地与未种草的坡地相比, 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 冲刷量减少77%;草地的土壤侵蚀只相当于农田的11%。

该县石漠化蔓延趋势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逐步从“环境脆弱—生活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中挣脱出来, 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得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晴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3.2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能有效提高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 该县将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上, 主要是引进优良品种、先进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方法和牧草种植技术。实行科学配种、进行纯种繁育, 应用三元杂交组合对比试验, 选育适合该县及周边县市饲养的晴隆羊新品种, 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能繁母羊年产2胎, 成活率高, 双羔率达86%, 每户饲养20只, 一年可增加到50只左右, 8月龄后每只体重可达80 g, 纯收入800元左右。近年来, 种草养羊为农户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37 271万元, 养羊农户每年户均单项收入1万元以上, 最高的达16万元。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 从2002年的1 156元增长到2014年的5 620元, 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3.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 该县通过企业给农户提供草种、肥料、种羊, 养殖农户自己购基础母羊, 政府提供羊舍补助, 由县委、政府统一安排技术员进行技术服务, 组织羊群销售等, 养羊农户主要是进行日常管理和放牧, 养殖户无后顾之忧, 参与积极性高。

该县共解决了2万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经过种草养羊增加了收入, 摆脱了贫困, 掌握了草地畜牧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科技知识, 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民技术人才、造就了一批农村经纪人。近年来, 该县自发和组织受聘到外地进行养羊指导的农民技术员就有138人, 年薪在24 000元以上。

4结语

通过上述的系列分析, 可以看出牧草在畜牧业发展中方方面面的作用, 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有机化肥, 也为广大畜牧业农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更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畜牧业的蓬勃发展, 也使牧草的使用量急剧上升, 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 防止过度放牧,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确保牧草的使用为我国带来正面的经济效应。

摘要: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多半是依靠牧草来完成的。牧草是畜禽们的主要食物, 是发展畜禽生产的基础。牧草中含有畜禽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牧草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产的产品 (食物和工业原料等) 的质量。本文就牧草在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做系统概述, 希望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畜牧业,牧草,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武, 曹玉凤, 李建国.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食动物, 2011, (1) .

[2]李青丰.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 2002, (9) .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8

1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固原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加, 从牧草的生产、加工等方面引进了一些项目,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综合运用草原围栏、“三贮一化”、草场改良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技术手段, 牧草机械从无到有, 草畜机械化的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 提高了全市畜牧业机械化程度。目前, 全市拥有各类畜牧生产机械8 1965台, 主要包括牧草收获机械2 898台、饲草料加工机械76 074台 (包括铡草机、粉碎机、饲料搅拌机及饲料混合机等) ;而全市牧草机械化播种及收获尚处于起步阶段, 仅在彭阳县、原州区零星拥有, 牧草机械播种面积为1.95万hm2, 占全市牧草生产面积的7.3%。

以紫花苜蓿收获环节为例, 较之人工收割紫花苜蓿, 采用背负式牧草收获机收割紫花苜蓿, 生产效率高, 费用低, 节本1 755元/hm2, 而采用联合收割机效果更好。仅以全市20万hm2多年生牧草计算, 只开展牧草机械化收获一项带来的节本效益可达3.51亿元, 直接经济效益极为可观;如果实现全市26.67万hm2 (含青贮玉米)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 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牧民重农轻牧的思想较严重, 机械化投入资本不足

固原市广大牧民普遍存在重农轻牧的思想, 加之市场畜产品附加值偏低, 特色不突出, 传统粗放型养畜方式突出, 农民发展养畜规模档次还较低, 不愿投入资本, 牧业机械引进力度欠缺。

2.2 牧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单一

牧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比较单一, 畜牧机械主要以饲料铡草机、粉碎机为主, 牧草播种、收获、加工能力薄弱, 饲草料“三贮一化”机械化技术普及率不高, 高性能的割草压扁机、打捆机、青贮机械等发展滞后, 造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损失严重, 有时还会造成牧草变质, 产草量也明显降低, 制约了农民的养畜积极性[1,2]。

2.3 政府扶持牧草机械化资金的力度尚待加强

政府对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购买机具要比购买良种草畜一次性投入大, 对于大多数生活还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说, 难以承受购机负担。同时, 畜牧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支持。牧业机械的更新速度缓慢, 多半还是以前的低效益机械, 作业机具不配套, 不能从整体上达到一条龙作业要求 (种植、割、搂、捆、运、加工) , 作业质量差, 工效低, 满足不了农民和市场需求。

2.4 综合性、精加工技术配套差

目前, 草业机械与畜产品工艺尚没有充分地结合, 各行其是, 没有严格系统的技术标准, 综合效益差, 牧草价值仅停留在压捆上, 没有进一步精加工, 草产品市场流通不畅, 导致牧草生产附加值较低。

3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对策

3.1 抓好草业项目

现阶段, 国家草业机械化项目相继在全国各地实施, 根据全市草畜业发展情况, 为加快引进草业生产加工项目提供了大好机遇, 可以融合各级财政资金, 促进当地牧草机械化发展。因此, 要积极争取草业机械化项目, 促进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必须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进行示范、推广, 带动草业机械化作业这块市场的升级[3,4]。

3.2 抓好草业基地建设

在固原市畜牧业发展规划中, 提倡种草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和培育, 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 形成粮经草并重的三元种植结构。同时, 大力推广青 (黄) 贮技术和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 为畜牧业提供强大的饲草料支撑。

3.3 引进更新草业机械装备

在配套机具上, 增强机动作业灵活性, 提高动力作业负荷, 提高机械科技含量。

3.4 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草业机械化资金投入较大, 可以争取国家政策性的资金补贴, 可以采取股份筹资、银行贷款等形式, 形成股份公司,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养殖企业、大户也可以成为草业机械化投入的主体, 农机部门投入技术, 提供场地, 从而建立起多元化投入体系[5,6,7]。

3.5 建立智力、人力支持体系

草业生产是个多学科、多种专业知识的生产领域, 涉及机械、畜牧、经管、种子、环保等多种专业。从现在起, 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一是要引进人才, 尤其是涉农专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现有技术人员实行进行深造, 为全县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队伍。

3.6 争取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退牧还草项目, 不失时机地加快草业机械化发展, 使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草业机械化、对发展草业机械化的个人、团体, 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政策性补贴;在基地建设上, 可落实多种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从而形成社会共同关注草业、支持草业发展的氛围, 为促进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8]。

摘要:阐述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现状,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对策, 以促进全市牧草机械化的发展。

关键词:牧草机械化,问题,对策,宁夏固原

参考文献

[1]李爱华, 康承昊, 王敦军, 等.谈退化草原牧草机械化补播[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 (3) :5-6.

[2]裴得云.浅谈刚察县牧草产业和牧草机械化技术推广思路[J].青海农技推广, 2010 (3) :9-10.

[3]徐光晓, 代进.浅议牧草机械化[J].现代农业, 2010 (7) :90.

[4]杨天兴, 杨娜, 王玲.甘肃省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 2010 (3) :108-110.

[5]赵永昌, 李有田.运城市牧草机械化生产及加工技术推广[J].当代农机, 2007 (10) :58-60.

[6]赵永昌, 李有田.牧草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推广的探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6) :22-23.

[7]陈璞.天水市牧草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初探[J].中国农机化, 2004 (4) :63-64.

上一篇:IT项目成本控制下一篇:供电营销服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