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子

2024-12-14

牧草种子(通用6篇)

牧草种子 篇1

牧草种子可贮藏较长时间, 尤其是多年生牧草种子, 贮藏时间少则220~270天, 多则4~5年。要想做好牧草种子贮藏工作, 应注意以下“十忌”:

一忌种子含水量过高牧草种子安全贮藏要求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1%~13%。如含水量过高, 种子呼吸作用强, 养分消耗多, 易发热霉变降低种子质量和发芽率。

二忌用塑料袋、易拉罐包装贮藏种子在贮存期间, 虽呈休眠状态, 但仍在呼吸, 若用塑料袋、易拉罐装种子, 则会造成种子缺氧, 影响种子活性, 降低发芽率甚至会杀死种子。

三忌种子与地面接触无论用麻袋、布袋还是其他容器装种子, 均不能使种子与地面直接接触, 尤其是放在泥土地上容易使种子受潮, 引起霉变, 降低种子发芽率。

四忌高温牧草种子在温度较高时, 酶的活性加强, 生理代谢旺盛, 会使种子活力迅速减退、陈化、变质。同时, 高温会加剧害虫活动, 对种子安全贮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五忌与农药、化肥混放因为大多农药和化肥有较强的挥发性, 而种子又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若将种子与农药、化肥混放, 则对种子活力会有很大影响。

六忌忽冷、忽热牧草种子在贮藏期间, 不能放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忽冷、忽热会降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七忌长期不翻动种子长时间贮藏时, 应适时做一些翻动。因为空气湿度大时, 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增加含水量, 长期处于表层的种子会发生霉变和虫蛀, 导致发芽率降低。

八忌不同品种混贮不同的牧草品种不能混贮, 这样容易弄错品种。外形相似但种类不同的牧草种子更要分别贮藏, 以免混淆, 造成损失。

九忌贮藏环境不清洁种子入库前应做好库房清洁, 必要时应对仓库采取药物熏蒸等防虫、防污染措施, 以免种子受病源微生物侵染或发生虫害, 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力和活性, 严重时会使种子失去利用价值。

十忌鼠害和雀害种子贮藏中, 要防止受到鼠、雀的侵害。

感官鉴别牧草种子质量 篇2

用肉眼观察种子籽粒的饱满度、均匀度, 杂质和不完整籽粒的数量, 色泽是否正常, 有无虫害、菌瘿或霉变, 以及种子外在特征 (如禾本科种子芒的有无) 等方面的情况。

2 嗅觉鉴别

用鼻子闻, 以确定牧草种子是否有霉烂、变质或异味。发过芽的种子带有异味;发过霉的种子带有酸味或酒味 (刚打开袋时最明显) ;苜蓿种子中混有草木樨种子, 就会出现辛辣味。

3 触觉鉴别

主要用手感对种子水分含量进行简单判断:将手插入种子袋内, 感觉种子松散、滑、阻力小、有响声, 当用手抓种子时, 种子容易从手中流落, 说明种子水分含量较低;否则, 水分含量则高。

4 齿觉鉴别

用牙齿轻轻咬断种子籽粒, 若感觉费力, 声音清脆, 籽粒断面掉粉, 硬质植断面整齐, 说明种子水分含量低;否则, 水分含量则高。

5 听觉鉴别

怎样确定牧草种子播种量 篇3

播种材料的种子用价对播种量具有一定影响。种子用价越高, 播种量越低;种子用价越低, 播种量越高。

在种子萌发成长为正常植株的过程中, 许多种子因自身或环境的原因不能顶土出苗, 或出苗而不能成株。这种中途夭折的比例因植物种类、种子大小、栽培条件而异, 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草类种子大多较小, 夭折比例一般都很高。因此, 为了满足田间合理密度的要求, 不缺苗, 需要采用一个保苗系数。保苗系数一般在1至10之间。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为:

播种量 (kg/hm2) =田间合理密度÷千克粒数÷种子用价×保苗系数

牧草种子贮藏特性与贮藏技术 篇4

1 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

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 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 种子成熟一致性差, 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 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 耐贮藏。一般来说, 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 在豆科牧草中, 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 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2 牧草种子贮藏技术要点

2.1 适时收获

确定牧草种子最适的收获时间, 即要考虑能获得品质优良的种子, 也要注意尽可能地减少因收获不当造成的落粒损失。牧草种子的成熟过程可分为乳熟期、腊熟期和完熟期。当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时, 一般可在蜡熟期或完熟期进行, 而用割草机、人工收获或收获后需在草条上晾晒时, 可在蜡熟期进行。种子水分可作为指示收获的一个指标, 对于大多数牧草来说, 当种子水分达到35%~45%时即可收获。

注:形态成熟等级, 花序完全绿色为1;不完全绿色或黄色为3;完全黄色为5。

豆科牧草种子成熟时, 植株还未停止生长, 茎叶处于青绿状态, 给种子收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 在种子收获之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常用飞机或地面喷雾器对田间生长的植株喷施化学干燥剂, 在喷后3~5d, 直接进行收割。干燥剂为一些接触型除莠剂, 如敌草快, 用量为1~2kg/hm2, 敌草隆用量为3~4L/hm2, 利谷隆用量为3.2kg/hm2。

2.2 及时干燥

牧草种子收获之后水分仍然较高, 必须及时干燥, 使其水分达到安全水分标准。牧草种子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刈割成草垄的牧草可在草垄上将种子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脱粒。有些牧草刈割后常捆成草束, 可将种子留于植株上自然干燥。草条上干燥的牧草, 在干燥期翻动1~2次, 之后进行脱粒。捆成草束干燥的牧草, 为了加速干燥防止产生霉烂, 一般应将草束成行码成人字形, 架晒于晾晒场上, 也可将草束打开摊晒于场上, 厚度为5~10cm, 在日光下干燥。牧草干燥至一定时间, 即可进行脱粒。如脱粒后的种子水分仍然较高时, 仍应进行曝晒或摊晾。在现代牧草种子生产中, 种子常用机械干燥的方法。机械干燥时, 出机种子温度应保持在30~40℃, 如果种子水分较高时, 最好进行两次干燥, 并采取先低温后高温的方法, 以防因干燥不当而降低种子质量。

2.3 牧草的贮藏方法

(1) 普通贮藏法: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用麻袋、布袋、无毒塑料编织袋、木箱等盛装种子, 贮藏于贮藏库里。当库内温度或湿度比库外高时, 可利用排风换气设施进行调节, 使库内的温、湿度低于库外或与库外达到平衡。贮藏时间以1~2年为宜, 如时间过长, 种子生活力将会明显下降。

(2) 干燥密闭贮藏法:是指将种子干燥至符合贮藏要求的水分标准, 再用不透气的包装材料密封起来, 进行贮藏。有试验表明, 种子在中等温度条件下, 密闭防潮安全贮藏3年, 适宜的种子水分为:紫花苜蓿6%;三叶草、多年生黑麦草8%;翦股颖、早熟禾、羊茅、鸭茅、野豌豆9%;雀麦、一年生黑麦草、燕麦10%。

牧草种子 篇5

冰草属牧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耐贫瘠土壤等生物学特性, 它返青早、枯黄晚、青绿持续期长, 茎叶柔软, 适口性好, 营养成分含量高, 为各类家畜所喜食, 是具有重要饲用价值、生态价值和遗传价值的牧草资源。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试验所用的119份冰草属种子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牧草资源室提供。用到的冰草种类有脆冰草、无芒冰草、中间冰草。其中多数为中间冰草, 脆冰草、无芒冰草数量较少。试验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分析不同冰草种子的耐贮藏性。

2.2 研究方法

将种子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消毒5min, 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 放置在铺有海绵的培养皿中, 一个材料放在一个培养皿中。培养皿中滴入适量的水, 以保证种子发芽的需要。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发芽10天。每天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数, 并补充水分。于播种后第3天开始记录发芽数, 第6天和第10天, 分别统计各材料的种子发芽数。根据第6天的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势, 根据第10天的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

发芽势=第6天的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将发芽的种子点到土壤培养钵中, 在温室培养一段时间后, 移植到大田中, 进一步观察它在大田中的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试验中用到的冰草属牧草的原产地主要来自苏联、土耳其、伊朗、阿根廷、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加拿大、南斯拉夫、葡萄牙、以色列。其中以原产伊朗、苏联和土耳其的草种居多。通过10天的培养, 测定出不同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通过数据结果与分析, 原发芽率在50%以上的有116份, 占所有种子的97.48%。原发芽率在90%以上的有84分, 占到所有种子的70.59%。原种子的原发芽情况良好。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为90%。在这次试验中, 通过对发芽率的测定表明:共试贮藏22年的冰草属种子中, 发芽率在90%以上的有6份, 占119份的5.04%。发芽率在70%以上的有50份, 占119份的42.02%。发芽率在60%以上的有68份, 占119份的57.14%。发芽率在50%以上的有84份, 占119份的70.59%。超过种子半活期的占所有种子的70.59%。有些种几乎全部死亡, 发芽率仅为2.22%、1.65%、1.33%, 占总数的2.52%。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为58.69%。超过了种子的半活期。说明种子在贮藏了22年后, 还具有一定的活力。

供试的中间冰草种子在贮藏了22年后, 种子的发芽率下降了31.03%, 每年递减速率为1.41%。可以预测到若以次速率递减, 预测当种子的发芽率降到半活期以下, 还需要7年的时间, 合计贮藏年限为29年。影响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种子本身的质量和种子的贮藏环境。供试种子同是在室温条件下贮藏的。环境中的水温度、空气流通程度及仓库中微生物的繁殖活动等都是影响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脆冰草的发芽率的下降幅度和速率都低于中间冰草。可以表明, 冰草属牧草种子较耐贮藏, 而脆冰草较中间冰草更耐贮藏。以种子发芽势比较分析, 即以开始6天内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比较。发芽势在80%以上的有9份, 占总数的7.56%。发芽势在70%以上的有20份, 占总数的16.81%。发芽势在50%以上的有58份, 占总数的48.74%。发芽势在10%以下的有12份, 仅占总数的10.08%。

供试材料中, 主要以中间冰草为主。中间冰草的主要来源地是伊朗、前苏联和土耳其。对不同原产地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比较。发现供试材料中来自伊朗、土耳其、前苏联这3个不同原产地的中间冰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相等。只有伊朗稍高于其它2种, 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在50%以上。从冰草的起源上看, 伊朗、前苏联、土耳其都是冰草的起源地, 它们的气候、土壤条件都适于冰草的生长。所以, 草种的发芽率没有太大区别。供试材料中, 原产于前苏联的草种有脆冰草和中间冰草。其中, 脆冰草的发芽率略高于中间冰草, 这表明脆冰草较中间冰草更耐贮藏。但从发芽势分析, 中间冰草的发芽势略高于脆冰草。脆冰草的发芽势弱, 则预示着它可能在田间出苗不齐, 弱苗较多。

4 结论

从整体上看, 供试的119份冰草种子, 在室内常温下贮藏了22年后, 其平均发芽率仍在50%以上, 说明种子尚具有一定活力。其中供试的5份脆冰草种子, 有4份的发芽率在60%以上, 只有1份的发芽率为37.59%, 这表明在自然条件下, 脆冰草在室内常温条件下的耐贮藏性更高。无芒冰草和冰草供试材料只有1份, 且发芽率仅为1.65%和1.33%。从数据上看, 不适于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长期贮藏。试验表明:冰草属牧草在室温条件下, 较耐贮藏, 种子寿命较长, 属于中命种子;其中脆冰草的耐贮藏性更强。

参考文献

[1]云锦凤, 米福贵.冰草的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其开花生物学[J].中国草地, 1989 (4)

牧草种子 篇6

牧草种子是进行牧草生产的基础。不同牧草种子大小不一,种子中所含营养物质的量也不同[4]。 种子萌发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在播种深度不同时,种子出苗所消耗营养物质的量不同,这对于牧草的建植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5]。

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牧草种子的大小采取合适的播种深度,尤其在牧区气温低、牧草生长季短,如果播种过深会延长出苗时间,并且因出苗前消耗营养过多,造成幼苗生活力弱,从而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 但亦不宜表播或播深过浅,以免表土干燥或大风吹走种子,造成损失[6]。试验旨在研究播种深度与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消耗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正确的栽培方法、提高生产率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肇东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 ) 、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星星草( Puccinellia tenuiflora ( Turcz) Scribn) 种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实验室提供。选择籽粒饱满、成熟度好、无虫蛀、霉变的种子,均为上年收获。

1. 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因子、四水平全因子组合试验设计,2次重复,共1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播种深度分别为0 ( 表播) ,1. 5,3. 0,4. 5 cm。

选粒径约1 mm的沙土,在105 ℃下消毒2 h,按不同要求将其装入烧杯内,制成发芽床。

选择籽粒饱满、成熟的自然干燥种子各400粒洗净、晒干、称重后,再按不同播深分别置于发芽床,每个烧杯内放50粒,使其在24 ℃ 培养箱中恒温萌发, 第10天统计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在种子萌发长至3 cm左右时( 未进行光合作用之前) 将其挑出、洗净砂粒后置于105 ℃烘10 min,将组织细胞杀死,使其停止呼吸作用。然后置于85 ℃ 恒温烘6 h,取出冷却30 min后称重,再烘至恒重。 用萌发前的种子净重减去萌发后的全株幼苗净重即得有机物质消耗量。

分别取50粒肇东苜蓿、白三叶、披碱草、星星草种子,在高温下烘干,测得含水量分别为11. 1% 、 9. 7% 、7. 9% 、9. 9% 。此值用于矫正洗净晒干后的种子含水量。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重量

取50粒肇东苜蓿、白三叶、披碱草、星星草的种子分别称重,重复2次,取得种子重量平均值,见表1。

g

2. 2出苗时间( 见表2)

d

注: - 表示未出苗。

由表2可见,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4种牧草的出苗时间都相应延长。在播种深度适宜时,肇东苜蓿、白三叶、披碱草、星星草都可出苗,而星星草在表播及播深1. 5 cm需要8 ~ 10 d。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时间随之推迟1 ~ 3 d; 当播种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种子不能出苗。

2. 3出苗数与出苗率

在种子萌发后长至大约3 cm未进行光合作用之前测定出苗数,计算出苗率,结果见表3、图1。

由表3可见,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牧草出苗率明显下降。表播和播深1. 5 cm时出苗较多,平均出苗率分别为54% 和45% ; 播深3. 0 ~ 4. 5 cm,出苗率明显下降,播深4. 5 cm与表播相比已下降了48% 和39% ,两者相差7 ~ 9倍。

2. 4种子营养物质的消耗

2. 4. 1牧草种子烘干后的重量在种子萌发后长至大约3 cm左右时将其挑出,洗净沙粒后置于105 ℃ 下烘10 min。然后置于85 ℃恒温下烘6 h,取出冷却30 min称重,结果见表5。

g

2. 4. 2种子中干物质重种子的重量减去种子中自由水重即种子中干物质重,见表6。

g

2. 4. 3牧草种子的营养物质消耗量4种牧草种子在不同播种深度萌发时,用种子中干物质重减去种子萌发后的烘干重就得到种子的营养物质消耗量,结果见表7、图2。

g

由表7可见,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4种牧草种子营养物质消耗量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的物质转化以分解为主,以便为胚的物质合成提供营养[7]。虽然种子在萌发时体积和鲜重都在增加,但由于种胚呼吸消耗了一部分营养物质,从而使种子的干重减少,直到幼苗由异养转化为自养、能进行光合作用后,干重才开始增加[8]。 而如果播种过深,由于种子的胚乳营养物质耗尽,而幼苗尚未见光,死于土壤内; 或者即使出土,也因幼苗生活力弱,其生长发育都处于不良状态[9]。另外由表2可见,披碱草、星星草在播深4. 5 cm时不能萌发,而肇东苜蓿、白三叶在播深4. 5 cm时仍能出苗,但出苗数与种苗质量都比较差。因此,不同的牧草品种由于种子大小不一,即胚乳所含营养物质不同,其所适应的播种深度也不同[10]。

2. 4. 4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消耗量方差分析见表8、表9。

由4种牧草不同播深的单因子方差分析可见, 4种牧草种子中营养物质消耗量对不同播种深度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 P < 0. 01) 。随着播深增加,4种牧草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质量明显增加。表播和覆土1. 5 cm时,种子中营养物质消耗量最少; 播深4. 5 cm时,种子中营养物质消耗量最多。当播深由1. 5 cm增加到3. 0 cm时,种苗的萌出时间也相应延长1 ~ 3 d,萌发前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对萌发后幼苗的生长不利。白三叶、披碱草和星星草适合0 ~ 1. 5 cm的播种深度,增加播种深度后虽然3种牧草仍能出苗,但播深3. 0 cm和4. 5 cm时呼吸消耗量明显高于表播和播深1. 5 cm。披碱草和星星草播深4. 5 cm时不能出苗,这是由于其种子小,胚乳所含营养物质少,如果播种过深种苗在出土前由于过多的呼吸消耗而死亡; 因此,白三叶、披碱草和星星草播种时播深不应超过1. 5 cm。通过观察结果得知,在表播及播深1. 5,3. 0 cm时肇东苜蓿种子呼吸量消耗差异并不大。因此,考虑其植株不宜播种过浅,其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以1. 5 ~ 3. 0 cm为宜。

注: **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4种牧草种子与不同播种深度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子营养物质消耗量在不同牧草种子间、不同播深间及二者交互作用间都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 。说明不同牧草种子适于不同播种深度。

3结论

1) 播深影响出苗时间。在本试验中,播深增加1. 5 cm出苗时间推迟1 ~ 3 d不等,播种越深则出苗需要的时间越长。

2) 牧草种子大小不同,所适应的播深不同。一般来说,种子小可浅播,种子大可适当深播[11]。在本试验中,肇东苜蓿播深以1. 5 ~ 3. 0 cm左右为宜,白三叶以表播为宜,披碱草和星星草适宜0. 5 ~ 1. 5 cm浅播。

上一篇:土方工程安全技术下一篇:第一次坐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