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2024-11-28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共7篇)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篇1

1. 并单6号

审定年份:2006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春播玉米特早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植株较低, 株形半紧凑, 株高170 cm, 穗位高60 cm左右, 穗长17.5 cm, 行粒数35粒左右, 穗行16行, 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质量33.2 g。抗旱抗倒伏, 保绿性好, 抗茎腐病、穗腐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大斑病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500 kg/0.067 hm2左右。

2. 忻黄单156

审定年份:2006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春播玉米早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株高240 cm, 穗位高95 cm, 果穗筒型, 穗长23 cm, 穗行16行, 行粒数39粒左右, 籽粒黄色、半马齿型。保绿性好, 抗倒性强, 高抗青枯病, 中抗大、小斑病, 抗穗腐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650 kg/0.067 hm2左右。

3. 大丰26号

审定年份:2009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春播玉米早熟区积温较长地区以及中晚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株形紧凑, 气生根发达, 株高280 cm, 穗位高110 cm, 果穗筒型, 穗长20 cm, 穗行数16行, 行粒数38粒, 籽粒黄红色, 半硬粒型, 百粒质量38.1 g, 出子率87.0%, 高抗青枯病, 抗穗腐病、矮花叶病, 中抗大斑病、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该品种适宜密植, 喜水肥, 不耐旱。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650~800 kg/0.067 hm2。

4. 晋单56号

审定年份:2007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山西南部玉米复播区种植。

主要性状:株形紧凑, 株高250 cm左右, 穗位高105cm左右, 穗长20 cm, 穗行16行左右, 行粒数37粒左右, 籽粒金黄色, 半硬粒型。结实好, 穗轴细, 抗性好, 高抗矮花叶病, 抗穗腐病, 中抗大、小斑病, 感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粗缩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600 kg/0.067 hm2左右。

5.强盛16号

审定年份:2006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山西玉米春播早熟区和南部复播区种植。

主要性状:株形紧凑, 株高200 cm, 穗位高70cm左右, 果穗筒型, 穗长20 cm, 穗行数16~18行, 行粒数38粒, 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质量36.6g。保绿性好。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青枯病, 抗穗腐病和矮花叶病。该品种高感丝黑穗病, 生产上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600~700 kg/0.067 hm2。

6.并单390

审定年份:该品种2009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于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株高275 cm, 穗位高105 cm, 穗长19.5 cm, 穗行数18~20行, 行粒数38粒左右, 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质量39.9 g, 出籽率88.5%。根系发达, 保绿成熟。抗青枯病、穗腐病、矮花叶病, 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粗缩病。

产量表现:一般单产为700 kg/0.067 hm2左右。

7. 潞玉5号

审定年份:该品种2007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幼苗叶片绿色, 叶鞘绿色带紫晕, 第1叶长勺形, 叶尖钝。株高、穗位中等, 株形清秀, 叶片上冲, 株高245 cm左右, 穗位高110 cm左右, 果穗筒型, 穗长约20.5 cm, 穗行16行左右, 行粒数42粒左右, 穗轴红色, 苞叶短, 有秃尖, 籽粒黄色, 马齿型。熟期较早。高抗矮花叶病, 抗穗腐病, 中抗大斑病和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小斑病和茎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单产为650kg/0.067 hm2左右。

8.强盛51号

审定年份:该品种2007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宜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幼苗叶鞘浅紫色, 长势强。植株高低适中, 叶片稀疏上冲, 株高275 cm左右, 穗位高105 cm左右, 穗长约19.6 cm, 穗行14~16行, 行粒数43粒左右, 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抗小斑病, 中抗穗腐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大斑病, 高感茎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单产为650 kg/0.067 hm2左右。

9.安森7号

审定年份:该品种2008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宜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芽鞘紫色, 株形半紧凑, 株高285 cm, 穗位高120 cm。雄穗分枝9个左右, 花粉粒黄色, 花丝红色, 穗长23 cm, 穗行数18~20行, 籽粒黄色, 马齿型。高抗矮花叶病, 抗大斑病、青枯病、穗腐病, 中抗粗缩病, 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一般单产为750 kg/0.067 hm2左右。

10. 屯玉80

审定年份:该品种2009年通过审定。

适宜区域:适宜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主要性状:苗势较弱, 鞘色浅紫, 叶色浅绿, 第一叶匙形。株形半紧凑, 株高290 cm, 穗位高130 cm, 总叶片数20~21片, 花丝青绿色, 花药浅紫色, 护颖绿色, 雄穗分枝数11个左右, 果穗长筒型, 穗长20 cm, 穗轴粉色, 穗行数18行, 行粒数41粒, 籽粒黄色, 马齿型, 百粒质量38.5g。抗穗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 中抗大斑病, 感丝黑穗病、青枯病。

产量表现:一般单产为700 kg/0.067 hm2左右。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篇2

1 金来98品种特性

金来98是山东金来种业有限公司以JL81为母本, JL136为父本杂交的一代杂交玉米品种。2013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3003号。该品种株型紧凑, 全株叶片数19~20片, 幼苗叶鞘紫色, 花丝绿色, 花药黄色;夏播生育期107天, 株高286cm, 穗位123cm, 果穗筒形, 白轴, 黄粒、马齿型。2012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大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10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泰安) 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4.5%、赖氨酸0.31%、粗淀粉72.4%。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地块, 秸秆还田

2.1.1 高产攻关田应选择土壤肥料较好、土层深厚、灌浆条件好的地块

在玉米种植前对高产攻关田取土化验, 该地块有机质13.8g/kg、碱解氮72.5mg/kg、速效磷27.7 mg/kg、速效钾108.1mg/kg。

2.1.2 秸秆还田

前茬小麦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 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cm。在玉米播种前用旋耕机将高产攻关田旋耕两遍, 旋耕前均匀撒施氮磷钾含量12-6-12、有机质含量≥20%的有机无机混合肥80kg/666.7m2, 既可防止小麦秸秆影响玉米播种质量, 又可加快小麦秸秆腐烂。

2.2 保证播种质量

2.2.1 种子包衣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包衣, 每100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0g, 加3.5%咯菌·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0ml, 兑水1 000ml, 均匀包衣, 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苗枯病。

2.2.2 适期足墒播种

选择6月20日播种, 以避开灰飞虱大量迁飞时期, 防治玉米粗缩病;播种时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由于播期前后无有效降雨, 需要在播后浇蒙头水, 保证玉米出苗。

2.2.3 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采用单粒播种机进行播种, 每666.7m2播种5 200粒, 保证留苗5 000株以上, 等行距60cm、株距22~23cm。播种深度深浅一致, 控制在3~5cm。

2.3 苗期管理

2.3.1 间苗定苗

在3~4片叶时一次定苗, 查苗补苗、拔除小弱株。

2.3.2 防病虫、除草害

在玉米3~4片叶时, 用25%吡蚜酮悬浮剂75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8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粘虫、稀点雪灯蛾;在玉米3~5叶期, 每666.7m2用55%硝磺·莠去津悬浮剂150ml, 兑水均匀喷雾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阔叶类杂草。

2.4 穗期管理

2.4.1 去蘖, 拔除小弱病株

在9~10片叶展开时 (小喇叭口期) 拔除分蘖、小弱株和感染粗缩病的病株, 提高整齐度, 保证群体通风透光。

2.4.2 追施穗肥

在玉米11~12片叶展开时 (大喇叭口期) 追施穗肥, 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与氮磷钾含量17-11-17的复合肥30kg混合肥料, 肥料在玉米植株两侧开沟施入, 施肥后及时浇水。

2.4.3 防治病虫

从玉米9~10片展开叶开始, 每666.7m2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15~20ml+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70ml, 兑水45kg, 从玉米植株顶部开始均匀喷雾, 隔10~15天喷一次, 连续喷雾两次, 用于防治玉米螟、蚜虫、灰飞虱、蓟马、叶斑病、褐斑病和瘤黑粉病。

2.5 花粒期管理

2.5.1 追施花粒肥

在玉米散粉后10天开沟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kg/666.7m2, 施肥后浇水用以保证植株灌浆用肥, 防止玉米早衰。

2.5.2 防旱排涝

到玉米生长后期玉米根系活力减弱, 高产田既要实施浇水防旱又要排涝, 做到土地见湿不见水, 保证土壤湿润与透气性。

2.5.3 除虫防病喷叶面肥

在穗期合理防治的前提下, 花粒期玉米的病虫害不会太多, 可以每666.7m2用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雌穗防治穗部虫害;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大小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在除虫防病的同时混加磷酸二氢钾15g/666.7m2叶面追肥, 防止叶片早衰, 延长绿叶的功能期, 提高粒重。

2.6 适当晚收

“朝谷系列”谷子新品种 篇3

1 朝谷13号

朝谷13号是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04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幼苗黄绿色, 芽鞘绿色, 主茎高140~150厘米, 穗长18~25厘米, 穗纺锤形, 码紧, 浅紫色刺毛, 刚毛短。单穗粒重13~15克, 千粒重2.9~3克。籽粒圆形, 黄谷黄米, 米质粳性, 出谷率84%~86%。籽、草比为1∶1.2。抗倒伏、抗病性强。一般亩产350~400公斤, 高产地块在500公斤以上。适宜在辽西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2 朝谷14号

朝谷14号是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07年3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该品种幼苗绿色, 芽鞘绿色, 秆高110~120厘米, 矮秆耐密植。穗筒型, 松紧适中, 刚毛短, 绿色。穗长18~22厘米, 穗粒重14~16克, 千粒重2.9~3.1克, 褐谷黄米, 米质粳性, 出谷率78%~82%, 出米率74%~76%。生育期115~120天, 属于中熟品种。抗旱性强, 抗倒伏性强, 高抗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和锈病。一般亩产300~350公斤, 适宜在辽西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3 朝谷15号

朝谷15号是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07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 2009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第九届全国食用粟鉴定会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该品种幼苗绿色, 芽鞘浅紫色, 株高120~140厘米, 生育期115天左右。穗纺锤型, 码紧, 刚毛中长, 护颖绿色, 穗长23~25厘米, 单穗粒重14~18克, 出谷率80%~85%, 千粒重3~3.1克, 黄谷黄米, 米质粳性。籽粒蛋白质含量10.5%, 脂肪含量为2.6%, 粗淀粉含量为81.04%。该品种突出特点是穗部经济性状良好, 活秆成熟, 抗旱性强, 茎秆坚韧抗倒伏, 高抗锈病、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一般亩产400~450公斤, 高产地块在600公斤以上。适宜在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河北省承德地区春播种植。

4 朝谷19号

朝谷19号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13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幼苗黄色, 芽鞘绿色, 株高155.08厘米, 生育期121天左右。穗呈纺锤型, 穗码松紧适中, 刚毛中长, 护颖绿色, 穗长24.39厘米, 穗重18.27克, 单穗粒重15.35克, 出谷率83.97%, 千粒重3.35克, 黄谷黄米, 米质粳性。该品种突出特点是穗部经济性状良好, 活秆成熟。抗逆性较强, 抗倒性为2级, 耐旱性、谷瘟病、纹枯病均为3级, 谷锈病为1级, 黑穗病、线虫病未发生, 白发病发病率为0.65%, 红叶病发病率为6.4%, 蛀茎率为1.75%。一般亩产350~450公斤。适宜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5 朝谷58

朝谷58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该品种幼苗、芽鞘绿色, 株高155厘米, 主茎节数14.6节, 穗纺锤型, 短刺毛、绿色, 码中紧, 主穗长20.2厘米, 单穗粒重11.91克, 千粒重2.7克, 出谷率80%~83%, 黄谷黄米。生育期119天, 抗除草剂、抗旱性强, 茎秆坚韧抗倒伏, 高抗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抗锈病。一般亩产350~450公斤, 高产地块600公斤以上。该品种是抗除草剂型谷子专用品种。在谷子4~5叶期, 根据苗情每亩用间苗剂80~10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 苗少的部分不要喷施间苗剂。注意在晴朗无风、12小时无雨的条件下喷雾。垄内和垄背都要均匀喷雾, 并确保不使药剂飘散到其他谷田或作物上。适宜在辽西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6 朝谷59

朝谷59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在辽西地区生育期119天左右, 株高180~186厘米, 穗长28~30厘米, 黄谷, 高产优质、抗病性强, 适宜在辽西及类似地区种植, 一般亩产350~400公斤, 高产地块可达600公斤。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每亩播种量0.5~0.75公斤, 坡地留苗2.5万~3万株, 平地留苗3~3.5万株。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口肥磷酸二铵10公斤, 追尿素10公斤。适宜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7 朝谷60

朝谷60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2013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7天, 株高173厘米, 主茎节数15.1个, 主穗长23.8厘米, 穗型纺锤, 粒色深黄, 穗粒重18.66克, 千粒重3.04克。一般亩产350~450公斤, 高产地块在500公斤以上。适宜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8 燕谷18号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篇4

1.18 荃玉9号

1.18.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8。

1.18.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8.3品种来源:Y3052×18-599。

1.18.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 比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绿色, 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71 cm, 穗位高109 cm, 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 果穗锥形, 穗长19.1 cm, 穗行数16或18行, 穗轴红色。籽粒黄色, 马齿型, 百粒重32.5 g。平均倒伏 (折) 率4.9%。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 感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测定, 籽粒容重706 g/L, 粗蛋白含量12.10%, 粗脂肪含量3.76%, 粗淀粉含量69.04%, 赖氨酸含量0.42%。

1.18.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06.2 kg, 比对照增产7.6%;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55.1 kg, 比对照增产6.8%。

1.18.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下旬。 (3) 每亩适宜密度2800~3500株。 (4) 注意防治纹枯病、丝黑穗病和小斑病。

1.18.7审定意见:适宜在重庆、湖南、四川 (雅安除外) 、贵州 (铜仁除外) 、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

1.19 天玉3000

1.19.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9。

1.19.2选育单位:云南隆瑞种业有限公司。

1.19.3品种来源:YL051×910-1。

1.19.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21天, 与渝单8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叶缘深绿色, 花药绿色, 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 株高276 cm, 穗位高110 cm, 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 果穗锥形, 穗长20.3 cm, 穗行数16或18行, 穗轴红色。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重32 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 感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测定, 籽粒容重754 g/L, 粗蛋白含量10.86%, 粗脂肪含量3.55%, 粗淀粉含量69.86%, 赖氨酸含量0.31%。

1.19.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19.8 kg, 比对照增产8.2%;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2.9 kg, 比对照增产10.2%。

1.19.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上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 (3) 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 (4) 注意防治纹枯病、丝黑穗病和小斑病。

1.19.7审定意见: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湖南、四川 (绵阳除外) 、广西 (河池除外) 、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及低山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20 川单189

1.20.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0。

1.20.2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1.20.3品种来源:SCML203×SCML1950。

1.20.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 比渝单8号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深绿色, 叶缘绿色, 花药绿色, 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 株高284 cm, 穗位高121 cm, 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 果穗锥形, 穗长18.9 cm, 穗行数16或18行, 穗轴红色。籽粒黄色, 马齿型, 百粒重33.5 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 感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测定, 籽粒容重744 g/L, 粗蛋白含量11.15%, 粗脂肪含量4.46%, 粗淀粉含量70.04%, 赖氨酸含量0.30%。

1.20.5产量表现:2008~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三年平均亩产624.9 kg, 比对照增产8.2%;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45.3 kg, 比对照增产4.9%。

1.20.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 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 (4)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纹枯病, 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1.20.7审定意见:适宜在四川、贵州 (毕节除外) 、云南 (曲靖除外) 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1.21 福单2号

1.21.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1。

1.21.2选育单位:湖南省永顺县旱粮研究所。

1.21.3品种来源:E538×165。

1.21.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20天, 与渝单8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 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71 cm, 穗位高117 cm, 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红色, 果穗筒形, 穗长19.7 cm, 穗行数14或16行, 穗轴白色。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重37.5 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 感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测定, 籽粒容重727 g/L, 粗蛋白含量10.20%, 粗脂肪含量3.97%, 粗淀粉含量69.49%, 赖氨酸含量0.33%。

1.21.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616.7 kg, 比对照增产9.1%;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5.4 kg, 比对照增产10.7%。

1.21.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中下旬, 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可提前10~15天播种。 (3) 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 (4) 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1.21.7审定意见: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广西 (河池除外) 、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

1.22 苏玉30号

1.22.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2。

1.22.2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22.3品种来源:HL40×YJ7。

1.22.4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04天, 比农大10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 花药黄色, 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38 cm, 穗位高99 cm, 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青色, 果穗长锥形, 穗长17.9 cm, 穗行数14或16行, 穗轴红色。籽粒黄色, 半马齿型, 百粒重26.7 g。区试平均倒伏 (折) 率8.9%。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抗大斑病和小斑病, 感纹枯病, 高感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测定, 籽粒容重728 g/L, 粗蛋白含量11.96%, 粗脂肪含量3.69%, 粗淀粉含量66.91%, 赖氨酸含量0.38%。

1.22.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482.6 kg, 比对照增产19.9%;2010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76.1 kg, 比对照增产15.6%。

1.22.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4月上旬。 (3) 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 (4) 茎腐病、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1.22.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春播种植。茎腐病、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1.23 禾盛糯1512

1.23.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3。

1.23.2选育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1.23.3品种来源:HBN558×EN6587。

1.23.4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采收期79天左右, 比苏玉糯2号晚3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绿色, 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47 cm, 穗位高97 cm, 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红色, 果穗锥形, 穗长18.1 cm, 穗行数12或14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糯质, 百粒重 (鲜籽粒) 36.7 g。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高抗茎腐病, 中抗大斑病, 感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玉米螟, 高感矮花叶病。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6%, 皮渣率8.1%,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3.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849.0 kg, 比对照增产15.9%。

1.23.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6月上中旬。 (3) 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4) 注意防治玉米螟, 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5) 采用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3.7审定意见:适宜在北京、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河南、山东中部和东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灌区作鲜食糯玉米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 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1.24 长糯6号

1.24.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4。

1.24.2选育单位: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1.24.3品种来源:YW2×S349-6。

1.24.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94天, 比渝糯7号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深绿色, 叶缘浅紫色, 花药黄色, 颖壳紫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73 cm, 穗位高123 cm, 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粉红色, 果穗长锥形, 穗长18.4 cm, 穗行数16或18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糯质, 百粒重 (鲜籽粒) 33.6 g。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 感纹枯病、大斑病和玉米螟, 高感丝黑穗病。经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年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69%, 皮渣率8.93%,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 T524-2002) 。

1.24.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904.3 kg, 比对照增产8.1%。

1.24.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 (3) 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 (4) 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玉米螟, 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5) 看苗施拔节肥和采取培土等栽培措施, 以防止倒伏。 (6) 采用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4.7审定意见:适宜在重庆、贵州﹑湖南﹑四川 (绵阳除外) ﹑湖北 (武汉除外) 作鲜食糯玉米春播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玉米螟, 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1.25 渝糯851

1.25.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25。

1.25.2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1.25.3品种来源:N805×S181。

1.25.4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8天, 比苏玉糯5号晚2天;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96天, 比渝糯7号晚3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浅紫色, 花药黄色, 颖壳紫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55~268 cm, 穗位高115~126 cm, 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粉红色, 果穗长锥形, 穗长19~20 cm, 穗行数16或18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糯质, 百粒重 (鲜籽粒) 30.7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东南区两年接种鉴定, 抗大斑病, 中抗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 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西南区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 感纹枯病和玉米螟, 高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南方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33%, 皮渣率10.4%;经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年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56%, 皮渣率9.9%。均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5.5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920.5 kg, 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8.4%;2009~2010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932.6 kg, 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1.9%。

1.25.6栽培技术要点: (1) 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 (2) 适宜播种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 (3) 每亩适宜密度2800~3400株。 (4) 注意防治玉米螟, 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5) 采用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5.7审定意见: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 (金华除外) 、湖北 (武汉除外) 、江苏中南部 (南通除外) 、安徽南部作鲜食糯玉米春播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 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2 棉花品种

2.1 新植5号

2.1.1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1。

2.1.2选育单位: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1.3品种来源:新291 (陕棉4号/刘庄1号) /QR08 (GK44-174系/新59-25系) 系统选育。

2.1.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 前中期长势强, 后期长势弱, 稍早衰。结铃性强, 通透性好, 早熟性好, 吐絮畅而集中。株高105.6 cm, 株型较松散。铃卵圆形, 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7.2节, 单株结铃19.3个, 单铃重5.9 g, 衣分40.7%, 子指10.7 g, 霜前花率93.7%。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 mm, 断裂比强度29.4 cN/tex, 马克隆值4.8, 断裂伸长率6.6%, 反射率75.6%, 黄色深度8.0, 整齐度指数86.1%, 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2.1.5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 2008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2.0 kg、101.9 kg和93.0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7%、11.1%和8.6%;2009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5 kg、99.8 kg和95.9 kg, 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7.0%、7.8%和10.4%。2010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1 kg、97.4 kg和89.6 kg, 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8.4%、9.3%和12.4%。

2.1.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一般4月下旬播种, 采用地膜覆盖方式可适当提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2500~3000株, 中等肥力地块3000~3300株。 (3) 施足底肥, 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 重施花铃肥, 补施钾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 简化整枝地块要适当增加化控。 (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 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7审定意见:适宜在天津, 河北中南部, 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 河南东部和北部, 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棉区种植, 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2.2 鑫秋4号

2.2.1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2。

2.2.2选育单位: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2.3品种来源:鑫秋1号 (中棉9418/GK-12) 变异株。

2.2.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 子叶较小, 苗期长势较弱, 中期长势较强, 早熟性好, 稍早衰, 吐絮畅而集中。株高99.0 cm, 株型较紧凑。第一果枝节位6.9节, 单株结铃17.8个。铃卵圆形, 中等大小, 单铃重5.9 g。衣分41.9%, 子指10.8 g, 霜前花率89.9%。耐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 mm, 断裂比强度28.4 cN/tex, 马克隆值5.0, 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6.4%, 黄色深度7.3, 整齐度指数85.0%, 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2.2.5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7.0 kg、99.3 kg和89.3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5.9%、6.6%和3.9%。2009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3 kg、96.7 kg和92.4 kg, 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3.8%、6.6%和6.9%。

2.2.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 (2) 每亩种植3000~3500株。 (3) 施足底肥, 重施花铃肥, 多施有机肥, 氮、磷、钾平衡施肥, 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 (5) 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 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6) 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2.7审定意见:适宜在天津, 河北中南部, 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 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江苏淮河以北, 陕西关中棉区春播种植, 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2.3 奥棉6号

2.3.1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3。

2.3.2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3.3品种来源:D004 (豫668选系) ×D292 (豫棉21×GK19等多父本) 。

2.3.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 前中期长势强, 后期长势一般。结铃性强, 早熟性好, 吐絮畅而集中, 稍早衰。株高105.5 cm, 株型松散。铃卵圆形, 第一果枝节位6.9节, 单株结铃20.1个, 单铃重6.9 g。衣分42.2%, 子指10.7 g, 霜前花率90.5%。抗枯萎病, 抗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 mm, 断裂比强度29.8 c N/tex, 马克隆值5.1, 断裂伸长率6.1%, 反射率76.0%, 黄色深度7.9, 整齐度指数85.8%, 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3.5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6.3 kg、108.2 kg和98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6.7%、18.6%和25.1%。2010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8 kg、99.8 kg和91.3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2%、11.8%和16.3%。

2.3.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1500~2000株, 中等肥水地块1800~2200株。 (3) 施足底肥, 早施花铃肥, 适当补施盖顶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 合理化控。 (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 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2.3.7审定意见:适宜河北南部, 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 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晚春播种植, 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2.4 银兴棉5号

2.4.1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4。

2.4.2选育单位: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科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4.3品种来源:BR98-2 (冀合321导入Bt基因选系) ×H4916 (中棉所35选系) 。

2.4.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好, 前中期长势强, 后期长势较弱, 稍早衰。结铃性强, 吐絮畅。株高103.3 cm, 株型较松散。铃卵圆形, 铃尖明显, 苞叶大。第一果枝节位7.5节, 单株结铃19.8个, 单铃重6.6 g, 衣分42.3%, 子指11.4 g, 霜前花率90.4%。耐枯萎病, 感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 mm, 断裂比强度29.5 c N/tex, 马克隆值5.2, 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5.5%, 黄色深度8.3, 整齐度指数86.0%, 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2.4.5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0 kg、104.9 kg和94.9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2.9%、15.0%和21.1%。2010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3 kg、94.3 kg和83.7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5.8%、5.6%和6.6%。

2.4.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3月底至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下旬播种。 (2) 一般亩种植2300~2800株。 (3) 多施有机肥作底肥, 增施磷、钾肥, 重施花铃肥, 补施盖顶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 要少量多次, 前轻后重。 (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 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6) 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4.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南部, 山东西北部, 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晚春播种植, 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2.5 荆杂棉88号

2.5.1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5。

2.5.2选育单位:荆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5.3品种来源:荆46579[荆038 (鄂抗棉7号选系) ×荆6602 (GK19选系) ]×荆55173-1 (鄂抗棉9号选系) 。

2.5.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 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8天。出苗较好, 长势强, 稍早衰, 吐絮畅。株高122.9 cm, 株型松散, 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 第一果枝节位6.7节, 单株结铃26.1个。铃卵圆形, 单铃重6.6 g, 衣分43.3%, 子指10.5 g, 霜前花率91.6%, 僵瓣率10.4%。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 mm, 断裂比强度31.2 cN/tex, 马克隆值5.1, 断裂伸长率6.2%, 反射率75.7%, 黄色深度8.3, 整齐度指数85.8%, 纺纱均匀性指数150。

2.5.5产量表现:2008年、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 2008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1 kg、98.8 kg和92.1 kg, 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0.4%、9.8%和13.0%;2009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2 kg、111.3 kg和100.5 kg, 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5.0%、-0.8%和-2.7%。2010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9.2 kg、91.1 kg、79.7 kg, 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3.7%、1.7%和3.5%。

2.5.6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 (2) 每亩种植1600~1800株。 (3) 施足底肥, 轻施苗肥, 重施花铃肥, 补施盖顶肥, 增施有机肥、钾肥和硼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 要少量多次, 前轻后重。 (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 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非鳞翅目害虫。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5.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棉区, 江西省鄱阳湖棉区, 湖北省江汉平原与鄂东南岗地棉区, 湖南省洞庭湖棉区, 四川省丘陵棉区, 南襄盆地棉区春播种植, 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谷子新品种锦谷14号锦谷12号 篇5

1. 征特性

该品种从山西引进, 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15~120天, 夏播90天。植株矮壮, 节间长4~5厘米, 秆粗1厘米, 叶片宽大肥厚, 叶色浓绿, 株高1米左右, 分枝力强, 筒形穗, 穗长24~26厘米, 平均单穗重18~20克。籽粒黄色, 出米率85%, 米质优良。具有超高产、耐干旱、抗病、抗倒伏等特点。

2. 量及适宜地区

一般平肥地块种植每亩产量600公斤左右。在山西原育种产地曾突破每亩1000公斤, 故称“吨谷”。适宜在平地和坡地种植。

3. 培要点

一般地块种植每亩施底肥农家肥2000~3000公斤、口肥复合肥25公斤。5月中下旬适时播种, 每亩播种量0.5~0.75公斤, 行距50厘米, 株距3.3厘米, 每亩保苗3.5~4万株。及时追肥, 在拔节前每亩追尿素1 5公斤, 抽穗前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同时, 注意防治黏虫和黍灰螟, 喷洒杀虫剂即可。

锦谷12号

1. 征特性

该品种在辽宁生育期115~125天, 属高秆、大穗型新品种, 具有高产、耐旱、抗病、抗倒伏等特点。主茎高140~160厘米, 穗长23~28厘米, 株穗重16~26克, 株粒重14~21克, 千粒重2.9~3.1克, 纺锤形穗, 码紧, 籽粒圆形, 黄色, 米质优良, 黄米, 粳性, 适口性好。谷草比为1∶1.4, 粮草兼用。

2. 量及适宜地区

在一般平肥地块种植每亩产量500~600公。适宜在辽宁平地和坡地种植。

3. 培要点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篇6

1 选育经过

龙谷3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于1996年以 (龙谷25×龙谷23) 为母本, 长谷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 组合号为01-55052。后经60Co-γ射线3.0万伦琴辐照干种子, 决选出的优良突变系, 品系号为05-94130。2005~2006年加入所内产量鉴定试验, 2009~2010年参加国家谷子品种 (东北春谷区组) 区域试验, 2011年进行了生产试验。经过5 a在不同地区及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试验, 表现出了综合性状优异, 抗病、抗倒伏、品质好、丰产性能高的特点。2012年通过国家谷子鉴定委员会鉴定, 确定为推广品种, 命名为龙谷34。

2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进行了品种观察和比较试验, 2 a试验平均产量4 707.0 kg·hm-2, 比对照品种龙谷25增产10.2%。2009~2010年在国家谷子品种 (东北春谷区组) 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5 131.5 kg·hm-2, 较对照公谷60增产5.4%。2 a 16点次试验14点增产, 增产幅度1.5%~14.5%, 2点减产, 减产幅度0.8%~9.7%。其中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104.5 kg·hm-2, 较对照公谷60增产5.7%。2010年平均产量5 158.5 kg·hm-2, 较对照公谷60增产5.2% (见表1) 。2011年在国家谷子品种 (东北春谷区组) 7点生产试验中, 平均产量5 667.3 kg·hm-2, 较对照九谷11增产6.5% (见表2) 。

3 品种特征特性

龙谷34生育期为109 d, 幼苗绿色, 株高149.9 cm, 穗长17.9 cm, 纺锤形穗。单穗重20.1 g, 单穗粒重16.5 g, 出谷率82.3%, 千粒重3.3 g, 黄谷、黄米, 为粳性。其商品外观好, 米色鲜黄。幼苗生长势强, 苗期抗旱、耐冷凉, 秆强抗倒伏。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接种鉴定结果, 白发病发病率为1.8%, 黑穗病发病率为0.6%, 属于抗病品种。2011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测定, 蛋白质 (干基) 含量为13.1%, 脂肪 (干基) 含量为4.7%, 直链淀粉 (占脱脂样品) 为17.7%, 胶稠度为112.5 mm, 碱消值为3.3, 具有口感好, 米质佳的优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黑龙江省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条播行距65~70 cm, 簇播条距为11~12 cm, 簇距9~12 cm为宜。施腐熟有机肥15 000 kg·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 kg·hm-2或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基肥;孕穗、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3,4]。保苗株数为60.0万~67.5万株·hm-2, 苗高3~5 cm时间苗, 8~10 cm时定苗, 30 cm左右拔一次大草。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4 500~6 750 mL·hm-2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防治粘虫及玉米螟。

龙谷34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上限各市县和吉林省公主岭、九站和通化等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刁现民.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J].河北农业科学, 2005, 9 (4) :61-68.

[2]李荫梅.谷子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396-400.

[3]王绍滨.黑龙江省谷子育种工作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 2008, 24 (6) :15-16.

玉米谷子新品种介绍 篇7

1 品种选育经过

1.1 正确制定育种目标

为适应谷子市场的需求, 结合生产实际, 制定谷子的育种目标为:高产, 米质优良, 高抗锈病, 抗倒伏, 抗旱性强, 新品种比生产上主栽的品种增产10%以上。

1.2 选育过程

朝谷16号 (代号06297) 是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2001—2006年以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的谷子自选系9510作母本, 抗病抗倒伏性强的谷子自选系9237作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7个世代 (2005年加代) 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于2009年3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登记。

2 品种的特点

2.1 株高适中

谷子是靠群体增产的作物, 为获得最高产量, 必须达到适宜的种植密度。朝谷16号株高150 cm, 株高适中, 株型合理, 留苗量可达37.5万~52.5万株/hm2, 留苗密度比其他品种增加5%~10%, 为谷子群体增产创造了合理的群体密度。研究表明, 朝谷16号在留苗52.5万株/hm2的条件下, 可成穗49.5万穗/hm2, 成穗率达94.3%。

2.2 生育期适中

辽西地区无霜期为130~155 d, 但辽西地区春季常受移动性冷高压的影响, 气温回升快, 空气干燥, 多风, 蒸发强度大, 降雨少, 易形成春旱, 使谷子不能正常播种。秋季常遇初霜早临天气, 造成谷子灌浆不充分, 空秕粒增多, 产量损失大。朝谷16号为中熟品种, 生育期110~120 d。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 有较强的可塑性, 既可避开春季干旱对播期的影响以及秋季早霜对结实的影响, 又使谷子需水高峰期与辽西雨季相遇。另外, 在春旱年份播种期延迟到5月下旬依然能正常成熟, 与其他品种相比仍然保持了很强的高产性和稳产性。

2.3 抗旱性极强

示范种植及抗逆性鉴定表明, 朝谷16号抗旱性强, 水分利用率较高[1,2], 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增收优势。

2.4 抗病性强

近年来, 辽西地区谷锈病发生严重, 导致谷子大幅减产。朝谷16号高抗谷锈病, 同时对谷子瘟病、白发病、黑穗病有较高的抗性, 为辽西地区谷子大面积种植提供了优良品种。

2.5 抗倒伏性强

辽西地区降雨高峰期常常伴随大风天气, 农作物倒伏严重, 不仅使作物减产, 也为秋后收获带来不便。朝谷16号主茎高140~150 cm, 茎秆粗壮, 抗倒伏性强[3,4]。成熟时茎秆直立, 为获得较高的籽实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6 丰产性好

该品种幼苗、芽鞘均为绿色, 株高140~150 cm, 纺锤型穗, 刺毛紫色, 刺毛短、少, 码紧, 穗长20~25 cm, 黄白谷、黄米。单穗粒重为14.0~16.0 g, 出谷率80%~85%, 千粒重3.0~3.1 g。2007年参加品系产量比较试验, 单产6 600 kg/hm2, 比对照朝谷12号 (单产6 000 kg/hm2) 增产10%;2008年参加辽宁省杂粮备案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4 668 kg/hm2, 比对照朝谷12号增产22.9%, 居第2位;2008年在朝阳市部分县区进行小面积生产示范, 结果表明, 朝谷16号一般单产6 450~6 900 kg/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 最高产量可达9 300 kg/hm2, 适应性强, 是粮草双丰产的优良新品种。

2.7 性状稳定

朝谷16号自花授粉率高, 很少产生异交变异, 退化较慢, 群体株高、穗型性状稳定, 为新品种连续多年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朝谷16号以其抗性好、品质优及高产稳产的特性在辽西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逐渐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在旱地农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对谷子新品种朝谷16号的选育经过进行分析, 介绍其特点, 并结合谷子产区的生产实际探讨该品种今后的开发应用潜力, 以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新品种,朝谷16号,特点,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吉林省谷子推广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与今后育种的商榷[J].粟类作物, 1991, 12 (1) :30-32.

[2]李东辉.李东辉谷子论文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朱志华, 李为喜, 刘方, 等.谷子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杂粮作物, 2004, 24 (6) :329-331.

上一篇:污水干管下一篇:压挖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