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育论文

2024-10-08

创新体育论文(精选12篇)

创新体育论文 篇1

体育新课标对初中课堂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坚持健康第一,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最后是尊重个体差异, 使每位学生都能受益。但长期以来受到智育教育高于体育教育狭隘思想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如何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依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改善教学、创新体育教学, 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创新, 转变理念

新课程倡导师生建立平等的朋友交流关系, 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潜能上的创造和开发。创新体育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同时, 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养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创新体育跟传统体育相比有明显的特点, 创新体育更加重视中学生个性, 重视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创新。具体呈现以下三方面:1.改变教师职能, 由传统讲授转为引导,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2.明确“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3.教学评价上从单纯的能力达标转移到对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上的评价。

二、创新教法, 丰富课堂

(一) 创新场地

在实际体育授课中, 体育教师可以实现让场地有所创新, 比如在场地画上各种图案或者是利用色彩感官来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运动场所。如在学习后空翻一课中, 教师可将体操垫摆成一个圆形, 这样学生在后空翻的时候正好可以呈现一个花朵绽放的形状, 教师指定每个学生落地的位置, 待所有学生做完动作后拼成一个图形, 由此一来教学就充满了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 就是一个小小的改变, 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创新环节

由于树立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 因此在教学中一些具体的运动环节, 可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和创新, 比如新课前的准备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 老师只限定活动时间, 由学生来自主决定活动内容, 并对优秀组织者提出赞赏和肯定。在队形站列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 三角形、五角星或者是十字方队都可以, 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即可, 此外在立定跳远、跑步等活动中,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伙伴和搭档,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游戏上的创新, 从而体现出创新体育的趣味性。

(三) 创新内容

在体育教学内容上, 体育教师可以增添一些活动新元素, 注重突出中学生的个性, 比如在障碍接力跑运动中。教师将其定为“穿越火线”, 将接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都改成:码头、大桥以及碉堡等等, 然后最终的目的地, 就是到达胜利彼岸。还有在讲授立定跳远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蛙跳、兔跳, 然后对比选择哪种方法跳得更远, 从而实现内容上的创新,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 创新学法

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后, 还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比如在花样跳绳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熟练掌握跳绳技巧,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跳绳花样进行创新。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竞赛评比, 并要求优秀小组带动稍微落后小组, 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集体主义意识。

(五) 创新游戏

体育游戏从准备到操作处处都可以体现创新。如在小胶球游戏中, 教师发放给每小组一个球, 规定活动范围, 让学生自编自演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游戏。游戏前,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不照搬、不雷同、有新意。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创编出有新意的“换转投球”“腿夹球比快”“小球接力”“目标远投”等游戏项目。通过自创、全体参与, 提升了学生参加课堂游戏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除了上述因素外, 体育教师还应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其他元素, 竭力开创出创新体育的新思路。

三、灵活教法, 激活课堂

(一) 前提是“吸引”

优秀的体育教师会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 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 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 但不能像演员一样的自我。在面对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时, 与其责问学生, 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 首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 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 产生“磁化”效应, 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 关键是“灵活”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体育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器材以求取得佳绩。

1.猜谜语、讲故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宣布学习内容, 讲解示范动作, 学生模仿练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兴趣索然, 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成了老师“机器”。倘若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 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的特点, 我在讲解“前滚翻”时, 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 两脚迅速蹬, 团身如球滚, 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 学生思维便活跃起来了, 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以此来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 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 而且便于学生记住其所学, 以至于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所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有选择, 有针对, 常常新, 步步入, 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小竞赛、大智慧

中学生活泼好动, 热衷于小型竞赛,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要领后, 体育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直线跑、接力跑, 单脚跳可创新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 由于比赛充斥竞争, 学生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A在操场上玩, 学生B在其后背打了一下, 只见A回首转身, 急忙就追, 直到A、B两人都大汗淋漓地趴在地上为止。这些在操场上随处可见的镜头不仅引起我们深思:为何学生在练习起跑时反应会稍慢些?为何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其实不难理解, 学生在游戏时是个性的自然流露, 如果教师能顺应其个性创新教法, 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言而喻。

(三) 目的是“融情”

体育教学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 最终达到师生情感共鸣。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始终表现的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 总是对学生板着一副冷面孔, 生怕学生不把自己放到眼里, 而我们相当部分教师始终沉浸在这一误区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不偏不向, 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学生, 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 只要教师有诚心, 有耐心, 充分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把学生当做朋友, 关注学生的日常进步, 肯定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就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 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广博的学识、强健的体魄和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在教学中进步, 在进步中总结, 在总结中反思, 如此反复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才会达到真正的创新体育。

创新体育论文 篇2

崔大明

(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

摘 要:在初中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得到了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对于体育这个学科来说,它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主要针对初中体育的创新教学进行探究与分析,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创新教学;兴趣爱好;教学模式

一、革新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初中体育学科来说,它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体育,通过聆听感受体育,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会体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快乐,爱上体育,不断改写体育历史,使体育充满活力。体育教学并不是几个简单的运动练习,而是通过体育的知识和动作去了解体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掘新的体育领域,打破传统体育思维定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体育世界。例如,在让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等小视频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慢慢体会,将视频中的一些情节联系起来,这样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行为认知,将视频中的动作和技巧在实际练习中巧妙地运用。因此,想象力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之后,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在求同的基础之上将存异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对于一些能力突出或者是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培养,并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在运动训练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发挥,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创新能力。

二、发展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进行思考、自主探究与创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将基础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基本,并将学生的年龄大小、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考虑其中,从而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例如,在足球的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各种动作和技巧,并将其与学生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找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对于体育更加有自信。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类似于跑步接龙或者是体育模仿表演秀。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发教师与学生发展,培养创新态度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首先作为核心教育者的教师就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故步自封。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守旧,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认真地贯彻落实下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面对教学改革有点措手不及,再加上没有什么创新教学的经验,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更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因此,这个时候学校应该加大教学的投资力度,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现代化体育教学提供条件。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创新学习态度。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动作不到位或错误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并进行委婉的纠错,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不会打击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还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激情,在体育创新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积极。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中,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进行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对体育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体育优势来引导学生,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学。

参考文献:

创新体育论文 篇3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封建社会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体育的发展。

1.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想法,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农村的孩子认为体育课上有篮球、足球、排球就可以了,而且他们感到教师嘴里的“一、二、一”特别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对身体的练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差异甚大,他们脑海中的体育课的概念就是玩。

2.教师因素。一部分偏远农村的体育教师不是正规的体育院校毕业的,也没有参加过体育函授课,导致了授课水平低,教学方法不科学。另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他们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模式。

二、体育教学创新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

1.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为了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改变农村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前提。

2.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刺激下,所自觉产生的想要的积极改变事物和欲望。因此,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現。只有具备强烈意识的人,才能自觉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改革创新的新目的。

3.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灵活的科学技术,把握教学速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创新,这是体育教师促使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

4.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了解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当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使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成为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出发点。

2.想象思维。想象是思维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活动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诱发思考,引导学生想象。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思考。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通过正确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而在教法上,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从动作的反面和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的解决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四、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照男女高矮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助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的有一部分好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教学的分组形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结论与建议

1.大部分偏远农村的学生是单纯的,体育课的内容是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偏远农村体育课的必然趋势。

2.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3.无论是教学的改革还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物化的,真正使物化提升一个高度的只有“物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实现了这个转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自然会实现。

论体育创新教学 篇4

一、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活动性”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从“活动性”本质特征出发, 才可能梳理清楚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学特征。“活动性”特征决定了体育学科内容的宽泛性、多变性和流动性特征, 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 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以一种生命的形式表现, 即充满“活力”, 不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和发展源泉, 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身体、心理的不断超越服务, 为最终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服务, 笔者将这种类型的体育教学称之为“体育创新性教学”。它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的不完整的体育活动, 以不扭曲“活动性”的本质特征为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自主参与, 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为特征, 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这样, 学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就成为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二、体育创新性教学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同时有阶段性特征。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是客观理解学生的基础,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体育创新教育活动,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育实践中, 出现的“成功体育教学”就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 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良好效果。相信学生的发展与创造潜能, 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要为完善学生的主体性的结构而服务。有研究指出, 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个部分, 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 承担着对客体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 而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构成, 承担着激发和维护学生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学生主体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的。众所周知, 结构决定功能, 体育教学只有自觉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主体结构,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三、内容体系的创新

1.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求异、求新等基本特征, 是创造性求解问题的心理与智能基础。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创新教育来讲, 并不需要专门的课程和教学, 它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领域中重大的发现、创造和发明, 重要的概念和规律, 有其深刻的独特的思维过程, 我们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揭示这些过程,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领悟科学的体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 科学人文教育

走向科学、人文整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观念, 代表着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 因此, 面向21世纪的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体育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潮流,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体系之中, 一方面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重视人文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体育创新教育应该通过体育科技内容的传授确立如下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竞争与合作、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等。同时力图把价值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并贯穿于体育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因素之中。显然, 体育创新教育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是两种教育的简单相加, 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 而是有机地融合。

四、体育创新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 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 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 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这种基础会时时刻刻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做到: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真正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 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2.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 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 体育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活动, 因此, 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 但身体运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 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 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 这个“量”包括: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

体育教案-倡导自主追求创新 篇5

追求创新

——课的设计

根据二期课改精神,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健康第一、围绕提高学生身、心、社、德的教育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完善。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课设计以学生发展、“动”为主,通过华尔兹基本步伐的学习与提高,逐步过渡到学生自由分组、自编小组合进行表演,并采用学生互评老师点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素质练习以发展耐力为主,提供多种练习方式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健身的积极性。

一、学练过程力求体现“乐学、主动、创造”:在华尔兹的教学中,通过压腿、身体姿态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教学重点抓基础,为学生进行创新提供良好条件,通过对自编组合的肯定以及指导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耐力素质的练习自由选项,由小组长组织,培养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我改变一贯追求运动技术和身体姿态的习惯,而将重点放在“动和兴趣”上。

二、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

教学是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课内较多采用群体自组的组织手段,便于讨论和协作。多采用尝试、讨论、互评的方法,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创新。

教学中教师从“指挥者”向“参与者”过渡,学生从“接受者”变成“设计者”,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目前的常规教育模式下,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正是缘于次因,教学组织过程中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体育与健身》课教案

上海梅山二中

教材

华尔兹 耐力素质练习

班级

初一(1)班

时间

04、3、16

执教

孙晓娣

教学

目标

1、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自主创编华尔兹小组合进行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正确的审美情趣。

2、根据兴趣分组进行耐力素质练习,发展耐力素质,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在学练活动中,积极思维,尝试创新,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序

时间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学法

准备

部分

5

6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压腿、姿态练习

教师领学生练习

学生能根据自身能力掌握活动幅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体练习、自我提醒

24

25

1、集体复习华尔兹基本步伐

2、学生复习自编小组合

3、分组展示自编华尔兹组合

4、介绍快节奏的华尔兹舞曲

1、教师提示       *  *  *  *  *  *

2、互评表演情况  *  *  *  *  *  *

3、教师点评、总结   *  *  *  *  *

要求:学生积极参  *  *  *  *  *

与,有集体荣誉感,       ▲

尽己所能。             (1)

注:2、3学生自行安排队形

1、开动脑筋,敢想敢做

2、互相学习、交流,

3、评一评那组表演流畅、新颖、姿态优雅

12

13

1、250米×2      三组

2、篮球场往返运球×4

四组

3、连续踢毽子×100个     四组

4、连续跳绳×250个      四组

5、原地高抬腿×2’三组

注:学生任选一项目,同一练习项目的学生组成小组

1、提问:练耐力素质的方法有那些?

2、如学生能提供好的方法,追加练习耐力素质的方式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3、由小组长管理各练习小组,教师主要指导运球小组,并观察各小组练习情况。

*

* * *

(1)

*|               |

*|               |

*|               |

*|               |

*

(2)

3、4队形为散点

1、自觉锻炼

2、发挥想象,创新练习方式

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结束

部分

3

4

1、放松(音伴)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总结,宣布下课

4、归还器材

教师示范、提示、启发想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挥想象力、用意念放松身心、调整呼吸

场地

健身房、篮球场等

器材

篮球6个、跳绳10根、毽子10个、收录机1台

运动量

浅析小学体育创新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收方,教师则遵循教材的内容,进行教授理论知识,讲课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新课标的形势下,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再熟悉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活动技能,树立健康的体育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习惯。

一、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思想。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标的大纲,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升自身素质,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创新型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到体育知识,同时也能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自身的创造力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不仅是良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好朋友,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更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师要在课堂上打破传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要充分顾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机会去展示自我,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养成时刻锻炼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进行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充足的空间,还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也要和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件和新闻导入课堂中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直观的思维高于逻辑思维,所以,小学生情绪比较多变,教师也要掌握好小学生的心理走向,让体育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而不是禁锢孩子思想的牢笼。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4、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意味着网络即时将走进千家万户,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多媒体教学也开始走进课堂上来,为学生带来宇宙的奇观、世界的浩瀚、知识的渊博、文化的奥秘,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上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打破传统的粉笔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色彩的变化可以给学生全新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体育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也能提升课堂效率,在视觉、听觉上给予学生更好的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设置小组讨论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综合这些特点,将不同特点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做到以好带弱,注重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人员进行小组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身体锻炼,发挥自身的潜能,让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同学都有机会去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推动体育课堂不断进步和发展。

6、丰富课堂内容,鼓励游戏教学。新课标的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要转变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同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创新内容,突出学生的个性,增添新内容、新想法。

7、渗透体育心理教育,增强小学生自信心。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独立性还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判断意识,所以教师要给予文化知识的教授,同时辅助心理教育,帮助小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当小学生受到挫折时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严重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會影响孩子的今后成长。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认可,消除小学生的心理恐惧,让学生更加自信的投入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新课标的逐步开展,使得小学体育课堂迈向了新的台阶,传统的教学体制经过新型的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做到引导和示范工作,为学生做好榜样,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新观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敢于创新,丰富课堂内容,采用情境式和游戏式教学方法,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趣事和新闻引进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创建合作学习小组,优化配置小组成员,综合利用好所媒体教学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能,推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工作更快更高的发展。

创新体育论文 篇7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创新

一、快乐体育理念的内涵

快乐体育理念是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 是从终身体育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 通过投入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身体教育的一种体育教学观念。快乐体育以学生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既定的体育教学任务, 使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并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使学生在认识体育、接受体育、喜爱体育的过程中, 将体育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体育理念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快乐体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快乐体育理念倡导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主动性, 使学生认为体育学习就是一种快乐、有吸引力的活动, 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掌握、创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乐趣, 并将体育运动作为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创建一个能够为学生带来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合作、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地求发展,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 而且还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爱好,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 快乐体育理念要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在落实学生体能教育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快乐体育理念主张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感, 进而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愉快感可以使学生坚持参加体育运动, 获取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减缓学生紧张、压抑、沮丧、忧愁、抑郁等不良情绪, 治疗学生某些心理障碍, 从而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陶冶身心, 将个性发展与运动兴趣培养相结合, 通过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 快乐体育理念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基础。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主要是指学生步入社会后, 能够自主地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化方面保持一种独立、持续的体育健康运动行为, 使学生受益终身。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而在学校体育中落实快乐体育理念,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和心理素质, 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1. 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 课堂教学结构较为简单、形式化, 主要包括课前准备阶段、按教材内容教学阶段和小结阶段。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消失, 在体育课上难以找寻到快乐。所以, 教师应当运用快乐体育理念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结构,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展示自我,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教师应当将娱乐性、竞争性、刺激性、知识性的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 使学生在游戏中习得体育知识和技能。此外, 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降低教材中过于强化的竞技运动技术难度, 调整和简化体育运动规则和活动形式, 使每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2. 增加趣味性体育教学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快乐体育理念提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这就使得体育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教学的基础上,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师不论是在体育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 还是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方面, 均应考虑到趣味性因素, 进而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 在完成教学大纲指定的运动项目教学基础上, 开展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日常体育运动活动, 如自行车、溜旱冰、滑板、羽毛球等,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 教师还可以增加体育水平欣赏课, 让学生欣赏多种多样的体育节目,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力量”、“速度”与“美”的共存。此外, 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示范幽默诙谐的反面动作,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认识哪些是错误动作, 并在活动中避免类似动作的产生, 进而提高体育学习的质量。

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快乐体育理念下, 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避免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而且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完成教学活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体验。为此, 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 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 在耐力跑教学中, 对体能素质较差的学生提出阶段性目标, 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步实现阶段性目标, 不断提高学生的耐力和体力;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如游戏追逐跑、变换领头跑等, 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前面跑, 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后面跑,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增强体能的欲望, 调动起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说, 将快乐体育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进而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只有建立起真诚的师生情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和尊重教师, 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 运用生活、形象、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冲动,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直观情感优势, 树立学生体育运动的信心。如,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某项动作或运动项目后, 及时给予“做得好”、“动作很优美”等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自豪感, 提高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蔼可亲的态度, 运用赏识的眼观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充分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从而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心情, 自觉地接受教师教学安排, 真正喜爱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金莲.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创新“快乐体育”模式——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J].职业技术, 2010.

[2]文煜.快乐体育, 自主体育[J].考试周刊, 2009.

[3]孙献铭.朱金平.李凌霞.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J].学周刊, 2012.

[4]王翠.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刍议 篇8

一、多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

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桴鼓相应, 对体育教学益处良多。竞赛是提起学生注意力和潜力的活动, 竞赛中, 学生全心投入, 往往比一般的体育活动的效果好很多, 竞赛也是一种考核, 一种检查, 能够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此外, 竞赛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活动好得多, 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

一般性的竞赛, 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 场地器材没有严格的限制, 举办轻而易举。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 教师可开展形式多变的、趣味十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 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彼此应和, 相互促进, 紧密联系,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体育学习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 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完美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把握好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 让全民健身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 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 让他们有活动的场所, 让他们充分释放青春和活力, 让他们的个性有所张扬, 让他们的体育兴趣充分得到发挥, 帮助他们成立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等等, 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他们的学习, 加大对他们的关心, 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各方面的支持。

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参与, 让他们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 鼓励积极参与, 提倡集思广益, 不断扩大体育影响, 让体育学习不断充实和得到完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创办, 从各个方面诸如编排、策划、宣传、主持、总结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体育学习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影响人、锻炼人的多方面的作用, 发挥它的多种功能, 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体育知识、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

三、体育教学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 要依据教材并且紧密联系中学实际,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使学生趣味浓浓, 乐于深入研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 由过去的跟从变成好奇, 由灌输变成吸纳, 从被动型的接受向主动型的需求转化, 甚至达到先学后教、主动探索、大胆突破, 把过去的“让我学”“逼我练”变成“我想学”“我爱练”,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顺利、轻松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

体育教学创新初探 篇9

1 体育教学的基本职能

它是指对身体的锻炼和训练, 以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传统的健康教育侧重于从生物的角度研究人的生理健康或生物体能的提高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两方面对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研究。健康体育。它从重视结果 (达标) 转向重视过程。重视体育教学具体方式方法, 它包括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教师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 更重要的是传授健身原理学法、运动技术的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育知识技能, 以致将现代体育教学与未来健康联系起来。拟定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计划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具体措施, 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品德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人的本性和道德品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培养的。体育运动环境是一个通过克服双重因素 (胜负、目的和手段) , 体现主体性和运动道德的作用而进行比赛和合作的场所。体育运动不仅强健身体, 而且还包括人际关系的创建。体育教学的又一特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体育活动的本身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们通过体育活动, 人体感觉 (视觉、听觉、平衡能力等) 器官的各种感觉信息不断反馈到中枢神经, 活化、刺激了大脑细胞的发育, 同时改善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从而增强了构成智力重要要素的观察力、分析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体育给人带来健美的体魄, 灵敏的审美器官, 丰富的情感, 通过体育锻炼, 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发展。增强人的体质, 使大脑保持良好的智力活动的机能状态, 为智力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生理条件。通过体育教学这一活动培养人的公平、道德、协作等创新个性, 开发人的创新智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国民创造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将是民族振兴的关键。体育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 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个性教育或人格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格, 从而开拓人的潜在创新意识、创新激情和创新精神。

2 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健身性是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 是区别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其他学科的根本特征。由此可见, 体育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身体教育, 而是通过身体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不少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天晴“一二一”, 下雨改“自习”, “一个哨子两个球, 教师学生都自由”的体育教学状况和那种“一时有用, 一辈子没用”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 这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为此, 要改变过去“教者发令, 学生强应, 身顺而心违, 精神受无量的痛苦, 精神苦而身苦矣”的兵式教学旧机制。毛泽东同志认为:“欲图体育之有效, 非动其主观, 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体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现代教育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人在体育活动中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主体性是指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综合,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能力。主动性是协合品质 (主要包括自我信念和自我效能) 。创造性是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为此要求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协作和配合的品质和作风。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必须服务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选择各种体育项目创造条件。不可否认, 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

3 体育教学创新的实施

传统的重眼前的功利主义教学是限制提高民族创新素质的症结, 也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桎梏。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体质日趋下降。面对这一现状,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学校教育与健康教学新途径, 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求知, 方能创新。“创新教育”从广义上讲, 涵盖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以及和谐相处的全过程, 其核心是开拓人的潜在的创机关报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激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3.1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要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及协调发展的过程;二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实际, 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 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3.2 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参与, 就是实践。由于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参与, 竞赛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 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好得多。

3.3 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首先, 要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 正确区分健身运动、竞技运动与培养体育尖子生的关系, 深刻的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现代化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论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 2005 (5) .

[2]丁物.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02, 5 (3) .

[3]高学民, 侯盛.体育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2) .

体育文化创新发展分析 篇10

人才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史即是一部不断创造或创新的人类教育史。目前, 学术界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客观存在, 体育文化对于社会进步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寻创新体育文化科学发展的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理论创新、体育文化内容创新和体育文化形式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文化理论不断扩延, 体育文化内容不断丰富, 体育文化形式不断多样化。

2 体育文化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理论有其独到的存在价值, 其要点有四, 其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其二是必须坚持为体育文化强国服务, 理论实际相结合, 深入调查研究;其三, 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的科学健康的人文精神实质, 主动促进体育文化理论创新;其四, 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围绕体育文化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体育文化基础理论与对策研究上获得了一些显著的研究成果。特别在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应用等方面, 研究课题数量逐日增长, 研究范畴逐渐扩延, 研究内容不断丰富, 研究质量显著提高, 体育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然而,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和研究在理论上应有极大突破, 并指导体育文化实践进步;应该更好地进行中外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突破点应以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以体育文化管理体制、模式、改革为主要内容。将体育文化的研究与体育文化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相结合, 开展重大体育文化项目研究, 建立高水平与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研讨会、论坛等多种方式, 加强体育文化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注意体育文化走出去的研究战略, 让体育文化科研工作者深入到各个国家、各地区亲身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不仅是政治经济的大国, 也是体育文化的大国。

3 体育文化内容创新

3.1 体育物质文化创新

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 没有体育物质文化的创新, 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产业文化的创新。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雕塑、体育馆、体育器材、特殊体育产品 ( 诸如奥运火炬) 等等。体育物质文化创新, 实际上是一种人文内涵通过有形体育物质体现出来, 即人文精神的体现。独具特色的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就体现出了较佳意境。设计独特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已经成为奥运建筑史上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祥云”火炬、“中国印”会徽、“青花瓷”服饰、“金镶玉”奖牌等, 已经成为我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育物质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树立正确体育人文观, 形成独特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创新赋予以民为本, 全民健身的精神实质, 赋予体育物质文化凸显的时代特征与光鲜的地方特色。第二, 多途径投资, 日臻完善体育物质文化基础设施。为此, 首先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 尽力迎合居民的基本体育物质文化基础设施需求。其次, 需要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创办体育, 依照社会阶层人群的差异性, 建造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体育场馆。最后, 体育物质文化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与运用。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公共体育经费投入使用效率低、体育场地设施未能充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较低这些现象。体育物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中应大力发挥市场功能与作用, 在公共体育文化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过程中消除政府的独裁垄断现象, 实现体育物质文化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

3.2 体育制度文化创新

体育制度文化指体育法规法令、体育规则、体育规章制度等。一是确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取向。居民是体育文化的主体, 就要在体育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出主体的地位, 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要以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核心, 激励与调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保障居民的体育文化权。二是遵守“精简、统一、效能”的规则, 扫除抑制体育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荆棘。在宏观层面, 国家体育文化行政机构要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从“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 在微观层面, 由社会各级主要体育文化部门, 各种各样体育文化团体与社会化体育文化“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三是大力加速体育文化投资与融资制度改良, 开拓投资与融资门路, 建立多种多样的投资与融资体制。拓宽我国民间资本投放到体育文化的市场允许进入范畴, 建设各种方式的体育文化经营企业, 消除行业垄断与地区封锁, 在体育文化资源配置中有效施展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决定性作用, 吸取全部社会力量办体育文化。

3.3 体育精神文化创新

体育精神文化是指体育运动中的精诚合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公平公正、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奥林匹克等精神。通过体育运动培养自我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乐观精神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深深敬爱和执着追求, 体育精神文化就体现在这种主动乐观的生活态度, 能让参与主体在实践生活中树立坚强自信以及克服一切挑战形成强大正能量和推动力。体育文化的核心层表现方式通过人的精神形态呈现的, 是无声无息且不容易发现的, 它是蕴涵在人们脑海里的不同种类体育文化观念以及信仰。体育精神文化创新必须汲取外来体育文化的先进以及精髓部分, 构成顺应当前人们生活习惯的体育文化, 就一定要提升及完善人们的道德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养,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第一, 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要从“体育文化是虚的, 只有体育经济才是实的”心胸狭隘和旧式观念的认识中解脱出来, 深刻认识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刻意识到体育文化在培育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 在角逐中的显著影响力;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体育文化本身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以及对意识形态推动作用, 强化体育文化创新的自愿性。第二, 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体育文化形式上全方位创新且同时要与时具进, 塑造出拥有科技强势以及充分表现力的崭新形式, 打造出体育文化品牌形象, 提倡与时代同步的生活方式, 日益满足人民的体育文化需求。第三, 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体育文化形式是表现体育文化内容的手段和方式。体育文化形式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 更要反映时代特征, 以“二为”方向为指引, 施展符合民族、职业、年龄、经历和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的人群体育文化形式。

3.4 体育文化产业创新

加大力度建设体育文化产业, 既是满足各个层次居民体育文化需求的有用方法, 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进而在体育文化角逐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诸如, 奥运会之后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 既推动全民共享体育文化的权利, 又运用市场的形式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由于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尤其当下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再加上居民的精神文化休闲娱乐, 这就使得居民提升了对体育文化健身以及消费需求, 所以体育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地加快创新。一是强化体育文化产业的主体, 建设大型体育文化俱乐部。要想使文化软实力水平有所提高, 一定快速扩大体育文化产业的领域, 致使体育文化产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有比例显著提升。科学有效发展符合标准市场主体成为培育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加快速度促进体育文化产业资产重组以及结构调整, 极力发展一些非常具有实力、水平、活力和规模的体育文化俱乐部, 能更大提升体育文化产业高度集中化以及高度集约化经营水平。二是有效贯彻落实以及合理完善体育文化产业政策, 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 着重扶助一批具有传统体育文化的体育文化俱乐部或者体育文化企业, 以便强势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三是极力推动体育文化产业“走出去”科学发展战略。

4 体育文化形式创新

首要需要清晰理解其表现形式, 体育文化形式多样化重要地表现在思想观念或者核心价值文化以及操作或者实践文化两个层面, 这两方层面又各自表现在竞技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的范畴之中。创新体育文化形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体育文化和区县经济发展特色相融合。第二, 体育文化和文化以及旅游产业等相联合。第三, 体育文化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相融合。第四, 体育文化和低碳绿色休闲理念相融合。第五, 体育文化和公共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免费开放相结合。同时提供方便、优良、高质量的体育文化健身服务, 诸如篮球、网球、羽毛球、游泳、保龄球、足球等相关活动, 推动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民健身方面基本实现, 满足了全民全方位、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健身需求, 成功地促进了当地居民体育文化健身科学化、健身方式长效化、健身形式大众化体制机制的构成。

摘要:体育文化理论有其独到的存在价值和创新潜力, 体育文化创新包含其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三个要素, 体育文化创新需要以丰富体育物质文化为前提, 以体育制度文化创新为基本手段, 以体育精神文化创新为载体, 以体育文化产业创新为表现形式, 构建出当代人类社会文化多样化, 创新体育文化形式的丰富性。

关键词:体育文化,文化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叶生爱.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特征分析[J].中国包装, 2015 (11) :72-74.

[2]邢宝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J].中国包装, 2014 (8) :67-69.

创新体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创新发展;教学效率;教学活动

伴随着我国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对体育改革的力度不够强,使得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对学生、社会和未来的重要影响,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提不起兴趣等一系列课堂问题,那么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成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始终探讨的话题,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下面就这些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简要分析。

一、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初中生特殊的生理时期,他们的喜怒安乐很容易表现在脸上,也很情绪化,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课堂效率的基本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两大主要参与者,只有和谐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上下级关系,让学生很压抑,无法静心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讲课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多参与进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体育课堂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学习知识,发散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解初中体育教材第四课《发展你的体能》时,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学习,先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健康的体能是什么样的,健康体能的指标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比对自己,说出身体形态和体能的构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也更加浓厚,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在本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之间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能,教师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根据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形态指数和体型来综合评价,在这样一个互动的环节中,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新知识并熟练掌握与体能有关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生活

面对传统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给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生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初中体育课堂相对于其他语、数、英课堂有很大的自身特点,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创新思维为主,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设备,采用各种形式来锻炼身体,使得整个课堂丰富多彩。在体育课堂中,传统的方式主要有拔河、跑步、跳绳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设备也需要更新换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可以采用新型媒体中的健美操、武术、游泳等方式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保证有个健康的身体作后盾。

例如,在讲解初中体育教材第六课《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根据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来调整课堂内容,比如有的女学生可能更喜欢跳健美操,男学生更喜欢武术,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男女分队,进行锻炼,在锻炼前,教师要明确此次课堂的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女学生之间进行比赛,男学生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最后男女PK,让学生自主投票选出成绩最好的一队,这样,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課堂。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参加完比赛后,及时做出总结,告诉学生,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学习之余,不要忘记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平时最简单的就是跑步,坚持每天都跑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培养创新思维,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真正投入到体育课堂中,这样体育课堂才能有效开展下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有目的性地培养创新意识,只有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从小开始培养,慢慢形成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课改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见,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解初中体育《综合健身操》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新模式让学生来学习,可以先在网上下载一部分健身操的动作要领,带领学生学习,然后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待学生掌握程度差不多时,教师可以让自己发挥创新思维,编出一套合理的健身操,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步骤,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开发了大脑创新思维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对体育课堂感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充分抓住课堂宝贵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四、利用课余活动,缓解学习压力

由于体育课堂的特殊性,每周安排的课时不多,经常有学生还没感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就下课了,意犹未尽,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组织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缓解日常学习压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劳逸结合的学习策略。例如,课余多开展体育活动,教师可以进行两人三足绑腿游戏,将班级学生合理分配,按身高、体重和性别合理划分若干组进行比赛,根据民主投票方式选出公正的裁判,为大家服务,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于比赛结束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参观体育馆门票的方式来奖励学生,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劳逸结合,而不是死读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缓解学生学习产生的压力和疲劳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灵活学习,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认识也会加深,更加热爱体育课,对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帮助。

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初中体育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对过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体育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保证初中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凤莲.基于创新体育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12).

[2]夏长青.中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效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3]尹家军.强化教学活动创新 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对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6).

[4]陆爱东.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1(05).

创新体育论文 篇12

1 创新教育概述

所谓创新教育,指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课堂氛围,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手段或方法等,与学生形成和谐、融洽、民主、有序的教学关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协助性、持续性、引导性、启思性以及质疑性的学习氛围,并保证每位学生均有一定学习机会和空间,可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口传心教”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因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教师通过多种形象直观且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营造出欢快的教学氛围,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性的发挥。学生通过自己实地参与,针对学习内容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反馈,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使自身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朝向更加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2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的成分明显,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 . 1 教学观念滞后

虽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获得了各初中学校的积极响应,但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稍显滞后,并不能用创新性教学观念来指导实际的体育教学;部分教师执教以来,一直沿用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部分学校对初中体育教学认识不全面,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不认同或不支持,认为体育纯属娱乐,抱着不影响学校发展的态度来看待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便失去了教学热情。

2 . 2 教学设计不具创新性

当前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以往的动作教学设计方法。单单从课堂教学方面来讲,技术动作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方案,往往只重视个别要素,尤其是教学内容只集中在技术动作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便无从谈起。

2 . 3 师资水平不一

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师的学历本科居多,还有少部分是中专学历,基本没有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已然成为制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若不及时“充电”,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还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2 . 4 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单一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与其说是对体能的评价,倒不如说是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评价,且评价指标单一。学生体育学习成绩往往集中在运动技能与运动技术的掌握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合作意识、情感体验的培养等,此种评价方法主观性强,客观性稍显不足。

由上观之,体育教学效果会受到来自学校与教师双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具有较强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体现出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内容单一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有效的激发,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其实际效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 创新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师作为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的任务相吻合。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以便采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体育课堂之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3 . 1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课堂活动,并详细罗列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和组织过程,通过让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价,营造出欢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外在激励。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一来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二来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使其获得全方位发展。

3 . 2 促使学生自由选择项目, 提高参与度

契科夫(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当教育的发展触及到学生的精神追求与情感意识时,才能发挥教育应该发挥的作用。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取得学习成绩的驱动力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现实和活跃的重要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初中生通过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后,会对不同的体育项目产生出不同的看法,体育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活动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3 . 3 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会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如图片、音乐、语言、生活情节、运动情境、疑难问题以及实物等方式,营造出问题性场景,从而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一门教学艺术,它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出学生的情智,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这种做法,把体育情境与生活情境进行结合,使学生处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优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深化教材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3.4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们与生俱来就有获取欢快、舒服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的本能,学生一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收获到乐趣,便具有了继续参与的兴趣与动力。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少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运动的作用及其带给人们的乐趣,但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目的的全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更想寻求出与一般运动的区别之处,以满足对体育参与的热情。就理论而言,教师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之所以会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事先对学生可能会发生的参与行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这门课程的设置不同于其它课程的设置,体育课程所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精神压力以及情感压力较之于其它课程而言,相对较小,因此,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只要稍加优化课堂设计,便能轻松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促使教学效果提升。

4 结语

上一篇:加强农业执法措施下一篇: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