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2024-08-17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共12篇)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各大院校的规模扩张, 其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和发展,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当中。但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目前改革创新较为滞后,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个体差异化严重是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只有积极大胆地创新, 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意义,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改革,创新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如火如荼, 中职学校作为专业的技术学校, 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也备受瞩目, 但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却没得到科学有效的改革, 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 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高, 这既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方针, 也限制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内容单一、 学生个体差异化严重是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只有充分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让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中职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职体育课作为学生在校园时光最重要的体育锻炼途径, 肩负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 可是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育观念陈旧, 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理论仍然延续着老一套的体育教育理论框架, 教学过程环节过度强调教师在体育课中的主导地位; (2) 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程规定过多, 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在课堂中, 体育教师占主导地位, 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技术动作训练和在老师安排下单调乏味的重复动作训练, 自己的自由锻炼时间占据很少一部分; (3) 课程内容单一, 过分强调运动技巧。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遵循 “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结束考核”的程序, 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培养; (4) 教学评价和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单一, 过分注重于竞技运动成绩。这种统一内容, 统一标准的成绩考核标准严重挫伤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效

2.1、确立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的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各大型院校在体育教学观念上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体质教育、体育竞技教育转向“健康发展”和“终身运动”。中职学校也逐步普及和落实这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良好提高才能为未来的学校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 中职学校虽然在其性质上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院校, 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但是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发育后期, 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职业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因此, 以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是中职院校体育课改革创新的中心思想。

2.2、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 老师是体育课程的主角, 在上课前已经精确地计算好该节课如何分配动作展示、 学生演练和自由活动时间。而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重复地练习老师教导的运动技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育模式中, 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的课题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运动的主体, 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另外各所中职院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合理利用校园资源, 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 如游泳、棒球、定向越野、攀岩等项目, 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 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广东潮汕地区, 当地以“南少林正宗武术”的“南枝拳”闻名天下。该校学生热爱学习南枝拳, 于是该校与武馆的教练合作, 请其亲赴校园开始南枝拳培训课程, 当地学生踊跃报名, 体育课成为他们心中的热爱。深圳大学龙岩学院在体育课创新方面做出巨大成效, 该大学未来培养学生的 “终身体育艺术”, 创新性地实施了俱乐部教育模式。在学院师资力量和场地的支持下, 龙岩学院开设体育舞蹈、啦啦操和武术等多项新的体育项目, 吸引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 自由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并聘请校外的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由于分时授课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时间安排, 上体育课的学生参与人数显然比以往增多, 甚至有许多学生在空闲时间到教学场地旁听。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不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时间安排, 更激励了校园内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上课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他们所在的体育项目俱乐部, 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整体互动积极性。

2.3、教学内容娱乐性加强, 学生参与感提高

随着当前校园建设的推进, 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再仅限于篮球、足球、跑步等传统体育项目, 一些中职学校开设向体育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一些流行的体育项目如街舞、体育舞蹈等都被学校很好地安排并得到同学的积极参与。 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甚至专门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在体育课中开始素质拓展这一项目, 不仅是同学们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自我、锻炼意识、适应社会、团结队友等优良品质。

在新增的体育教学项目中, 素质拓展项目最受到学生的喜爱。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 也就是学生直接通过项目游戏的体验而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和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历程。素质拓展对于训练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方式灵活多变, 其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团队协作的小游戏, 凝聚参与者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例如信任背摔项目, 仅需要一个高台。参与者在高台上背对队友倒下, 在活动中参与者必须对在台下接他的队友无条件信任, 克服心中恐惧, 挑战方可成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中职学校体育课还处于一种尝试阶段, 学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 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试点教学, 待师资力量得到满足, 时机成熟后在进行全校推广。

2.4、开始理论知识教学, 教育学生安全有效地参加体育锻炼

各大高校的理论学习不仅仅是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更是对运动技巧外的运动医疗保健知识、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通过这些知识的教授, 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知, 让其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 更是一项对其未来人生具有基础保障功能的生活方式。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避免死板的理论教学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厌烦感。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普及运动创伤的护理及健康常识, 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体育知识, 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 举例为学生一一说明, 这样学生可以从身边实际发生的事例, 更好地理解, 更易接收新的体育知识。

3、中职体育课的创新建议

3.1、明确教育目标, 倡导健康运动

中职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和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上课期间体能与个性、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均衡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巧, 更是一项建立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长期工程。 树立终身体育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锻炼习惯,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学会自主锻炼身体的同时, 也能提高自身积极进取, 团结友爱的优秀价值观和人生观。

3.2、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 学生的个性突出导致其教学难度剧增。由于新一代的90 后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化较大, 教师应当有差别地对待每一个同学的体育锻炼成绩。 并且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将健康运动的观念遍及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学形式可以是以选修课为主, 必修课为辅的方式;也可以是分段教学、循环教学、分组教学的方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 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交流的意识, 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考核时更是应当采取灵活的考核标准, 对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采用横向比较标准, 对身体条件差的学生采用纵向比较标准 (即在教学考核中参考学生期初与期末的考核成绩) 。同时也要改变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不能将教师的评价准则建立在学生的运动成绩上, 应当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因人而异,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其鲜明的标志, 只有在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的状况下, 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健康运动和终身运动, 从教育教学内容、方向、模式上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创新, 才能使体育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得到新的认识和重视, 从而提高全体师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 使之建立健康运动和终身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东生.当前中职学校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高建丽.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3]朱喆.素质教育下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4]路青立.中职学校体育课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2

1.为了更好地发展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适时地对其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强化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是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使用双语进行教学。在讲解一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尝试将一些专有的体育名词翻译成英语来解释。同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猜测简单的体育名词的英语表达,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绩进行汇总、总结,表现好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轻松地掌握体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并且对他们的`英语水平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通过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短的时间内做到理解、掌握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的相关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在体育教学方面,对于教材安排的问题,必须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身体机能的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后,再进行相关的安排

事宜。在使用体育教材时,注意区分教材的难易程度,将难度较大的教材放在教学的前期,将难度较小的一些实践活动设置在难度较大的课程之后,用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强化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模式。另外,教师轻松优美的示范性动作,有助于学生深刻地感知体育动作的真实性,给学生留下完美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规范性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的技能,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增强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之能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变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上课不积极、逃课的严重现象,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湛育明。对新时期高校体育追求健康第一为目标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2)。

[3]李宁宁。体育实验教学改革刍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创新改革 主动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职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适应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体育教学价值观,体育教学应突出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在实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形成新形式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实现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全面提升和加强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我国现行教学体制下,对教师的学历要求门槛较高,中职体育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就我校而言,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较高,都达到了本科及以上,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有序梯队。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高职偏少,甚至没有。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往往体育教师受到忽略或不公待遇,极大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故而,体育教师参与教学课改的积极性不高,工作热情不够,敬业精神不强。体育教师教研组织、形式、内容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学科内涵,积极进行钻研、探讨,少了努力进取的精神,同时缺少学科带头人。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大多是按照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方向及目标是什么,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依然模糊且不明确。是按照项目特点及要求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掌握难新动作,还是让学生掌握日常强身健体用的技巧和技能,这些问题,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倡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必须加以明确,既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又要加强运动技术的应用及提高,但更要侧重前者。

(三)中职学校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消极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以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突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加强了其他方面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注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及效果。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但中职学校的学生爱好“体育”(例如喜欢打球与踢足球等),却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甚至是消极,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对策

(一)根据教学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在大力开展并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不能简单化,而是要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特别要增加校本教材,采用新颖、贴近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摒弃陈旧、乏味的传统知识内容,激发并调动学生强健身体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专业性质决定了将来工作的方式以低头含胸、长期伏案为主,在工作中,精神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设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如韵律操、健身操等,帮助学生塑造强健的体型,确立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采取新颖灵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活泼好动,但学习基础相对差一些,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并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内容,采取竞赛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领会并加深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丰富多彩教学内容与形式,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环节中重视体育游戏的运用。体育游戏的竞争和对抗因素较多,学生兴趣性高,参与性强。在体育游戏中强调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健康游戏活动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走、跑、投、攀登、爬越等基本能力,健全体魄,增进身心健康。

三、多举措并举,提高教师素质

(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中职学校走出特色之路的关键,看轻功名利禄,看重学校的发展,看重学生的将来。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积极进取,根据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路,多学习、多思考,勇争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

(三)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疏导和教育。更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指导学生的练习,准确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总之,改革是出路,创新是发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教学创新改革的进程中,重任在肩,任重道远。虽然在创新与改革体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决心与信念,中职体育教师要正视新时期体育创新与改革的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勇于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创新与改革,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滕子敬.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郭建昆,曹淑忠.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教育导刊,2007

[5]连锦滨.浅谈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

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课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加强技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健康的体魄,就谈不上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应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笔者曾对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很奇怪: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从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也发现,其在体育学习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不符合学生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现在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中职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缺乏学习动力。一些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仍然按照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学生体育课参与积极性不高。应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2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滞后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法、传授法束缚了中职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其成长。 虽然有些体育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在体育课上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但大多数教师仍只重视表面,没有领会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对中职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2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2.1树立育人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突出促进学生健康和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体能与个性、身心与健康得到均衡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团结、积极进取的热情,培养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精神。

2.2结合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融体育教学与专业学习为一体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竞技性的技能、技巧教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也需要教会学生技巧、技能,但所选内容应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使学生获得终身必备的基本锻炼技能和体能条件。中职生有明确的专业学习目的,专业目的使其对所学专业和所要从事的职业有较强的需求兴趣,喜欢与之有关的任何事物。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首先要向学生强调和渗透体育锻炼在其所学专业与所要从事行业中的作用及意义。其次,体育教师要精选学生所学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职业劳动者的身体活动特征,设置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既能学有所得,又能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将来从事护理、药剂等职业的护理、药剂专业学生需要增强体力,医检、口腔专业学生需要增强眼手协调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开展长跑、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此外,长期从事护理、药剂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相关专业学生掌握伸展脊柱、健身跑、做眼保健操及球类运动、游泳等技能。

2.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中职生普遍为15~18岁,由于学习基础差,他们缺乏自信、厌学,但自尊心强。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不仅“教”,更要“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深刻体会教学活动的精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中职生喜欢新鲜事物,休育教师可以采用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课堂教学中将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健身项目结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方式,如街舞、跆拳道、网球、滑板等。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仅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组织一些小型比赛,让每位学生参与比赛,这样不仅能令学生感受到比赛的激烈性,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前设置一些场景,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4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推广快乐体育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学大纲,要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及场地器材情况,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期待,让他们能在原有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素质及兴趣方向有差别,因此,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因材施教方针。对于体育基础好、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挖掘他们的体育潜能,适当安排一些竞争性强、难度较大的训练内容;对于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训练内容则应倾向于基础性、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氛围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主项选修,配项必修”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将其选择的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体会其中的快乐,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增强身体素质,塑造个性,进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建立科学合理、多样化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不能单纯以学生的竞技水平为考核标准,认为学生跑得快、跳得高即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考核应将学生掌握技术知识的能力、运动成绩等与学生的体育兴趣、素质提高相结合,全面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考核应包括出勤、 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方面。考核方式也要多样化,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只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实际,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机制。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篇5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虽然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莘莘学子,但中职教育变得越来越被接受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中职教育的主阵地——中职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影响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教育。这在中职教育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本文就当今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德育教育的创新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中职教育中德育的重要作用

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开展已经有了不短的时间了,理解其基本概念并不难,德为道德,品德,育取教书育人之意,教育的意思。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是拥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对于今天21世纪的新人来说,优良传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变得迫在眉睫。所以德育在今天又有了将民族优良传统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并推动发展的使命。因此,一直以来德育课都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之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规定: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并且遵循“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等原则。简而言之,德育教育就是对人性深层的一种教育,其所影响虽然不直接体现在专业水平上,但其地位和影响却是根本性的。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水平,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将来是要在生产生活第一线的。所以德育教育成功与否更加显得格外重要。

二、我国中职学校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中职教育中,中职学校一直是“主力军”和“主阵地”。在整个职业教

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区别的,而当今社会教育重心在普通教育上,这就出现了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发展有依赖乃至照搬照抄普通教育的倾向。因此“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自然屡见不鲜:教育思想呆板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不思进取。并且教育理念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系统性差、连贯性弱、目标定位太高、内容脱离实际、滞后、忽视实际情况、时代特征、甚至出现违反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问题。这在德育课堂教育的问题上更加明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德育课作为必修课,结课考试理所应当成为整个课业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时间来,中职学校教德育课的结课考试一直沿用专业课、文化课的考试方法,即试卷评分的方式,这只能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德育的认知与掌握几乎起不到考察的作用。德育课俨然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空架子”。

三、从创新的角度思考

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青少年思维方式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教育理念,特别是德育教育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理念的创新

职业教育已经不是新鲜的字眼,德育教育也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同样是中职生,同样是未来的可塑之才,但因时代的变化,如果继续沿用几十年前的教育理念,势必无法与当下实际相适应,也就无法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那一切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要切实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做到这些,仅仅是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对于青少年为主的中职生来说,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课堂教育最好的辅助和推动。因此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支持、帮助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也要摒弃就业率第一位的理念,保证德育课的课时和质量。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

理念与时俱进还是远远不够的,好的理论需要更加实用的方法,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其课程本身就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树立实践第一的目标。还有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中职生本身,中职生属于青少年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都是中考失利的学子,普遍存在

着失落甚至自卑的心态,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偏见,更是加重了这种情绪。德育教育是对人性本质的指引,如果教育主体始终被负面情绪所左右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到,广大中职生正值青少年,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更存在着一定的叛逆心理。这些都需要教育着的引导解决。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需要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更新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广大中职生进行贴近生活,重视实践,实实在在的德育教育。

(三)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考试模式的创新

善始善终方能成事,我们已经知道正值青少年叛逆期的广大中职生们存在着自律能力弱的缺点,作为教育的平台——学校和课堂,以及教育的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运用合理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善考试制度。这已经在国外一些领域得到了证实。人都是有惰性的,但人也都是有兴趣和梦想的。特别是青少年,加以引导和推动,乃至适当的压力,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德育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再完美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无法达到效果,所以必须告别传统的试卷成绩决定一切的考试模式,将考核方式与生活实际和工作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考核中加入职业道德的考核。考核方式也要多样化,例如除了基本知识考察之外,还对操作、领导、组织能力进行有效的考察。对整个德育教育实现完整的验收。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作为特别人群的特别教育,更是无形中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始终不忘创新二字,从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关于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句话虽然是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所做的要求,但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来说也同样很有必要。体育课是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中职学校专业类型多样,条件不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不同中职学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有追求与专业性相关联、兴趣性大的体育活动的特点。因此,中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其专业特点来进行安排,既要发展其个性,又要培养集体主义精冲和单兵作战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发展和需要,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教学改革。这给中职体育教师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如何利用好体育课这一主要阵地。

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就不能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更要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更要强调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要求,切实地、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和接受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兴趣盎然、循序渐进地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和各种体育锻炼中,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需要制定出整套、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传统的体育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特点,我在体育课上把课堂内容设置分为三部分;一是游戏体育,二是专业体育,三是基础体育。

第一是游戲体育,它是学生处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既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氛围的环境中,使学生在新奇和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感受到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愉快,并在活动中还能体会“游戏”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挖掘个人潜能和提高自我经历心里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而“游戏”给学生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思维的空间,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潜能一次次被激发出来,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感受心灵的震撼,分享游戏中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的体会。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殊氛围使学生建立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成功需要合作,其实质是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快乐中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全身都得到锻炼。

第二是“专业体育”,所谓的专业体育就是“耐久跑”,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设置。设定不同的运动量。中职学生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就业能力和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有很好的体育运动参与能力。根据体育教育大纲的安排不同年级不同任务,并且任务要逐年递增。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养成良好的参与能力和运动习惯,让学生感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自信与健康,让学生意识参与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中感到运动给自身带来的愉悦,提高身体素质,为提升生活质量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就是基础体育,基础体育就是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体质的提升,离不开这些体育技能的掌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很好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使之达到强身健体。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同环境及季节设置不同体育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每个项目根据不同年级,逐一安排不同年级的逐年提高幅度,对学生在技能的掌握上有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逐渐熟练技能,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技术。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让其可以受益一生,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帮助学生塑形健身、娱乐、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各种身体技能,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挑战,在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时期,更不能忽视中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作用,体育课作为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通过体育教学,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打好身体基础和思想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未来所必需的体能和社會适应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终身体育、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7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我国现行教学体制下, 对教师的学历要求门槛较高, 中职体育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因此, 就我校而言, 体育教师学历层次较高, 都达到了本科及以上, 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没有形成有序梯队。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 高职偏少, 甚至没有。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往往体育教师受到忽略或不公待遇, 极大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故而, 体育教师参与教学课改的积极性不高, 工作热情不够, 敬业精神不强。体育教师教研组织、形式、内容只停留在表面上, 没有深入到学科内涵, 积极进行钻研、探讨, 少了努力进取的精神, 同时缺少学科带头人。

(二)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大多是按照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 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 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方向及目标是什么, 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依然模糊且不明确。是按照项目特点及要求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掌握难新动作, 还是让学生掌握日常强身健体用的技巧和技能, 这些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倡导下, 根据专业特点, 必须加以明确, 既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又要加强运动技术的应用及提高, 但更要侧重前者。

(三) 中职学校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消极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以来,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突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础上, 加强了其他方面的全面培养与发展, 注重了素质教育的教学及效果。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重中之重。但中职学校的学生爱好“体育” (例如喜欢打球与踢足球等) , 却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 甚至是消极, 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对策

(一) 根据教学要求, 改革教材内容

在大力开展并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不能简单化, 而是要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特别要增加校本教材, 采用新颖、贴近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 摒弃陈旧、乏味的传统知识内容, 激发并调动学生强健身体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 这专业性质决定了将来工作的方式以低头含胸、长期伏案为主, 在工作中, 精神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开设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 如韵律操、健身操等, 帮助学生塑造强健的体型, 确立健康的心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 采取新颖灵活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职学校的学生活泼好动, 但学习基础相对差一些, 因此,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语言风趣幽默, 生动形象, 并根据课堂实际,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内容, 采取竞赛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领会并加深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 丰富多彩教学内容与形式, 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 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环节中重视体育游戏的运用。体育游戏的竞争和对抗因素较多, 学生兴趣性高, 参与性强。在体育游戏中强调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 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这样,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健康游戏活动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走、跑、投、攀登、爬越等基本能力, 健全体魄, 增进身心健康。

三、多举措并举, 提高教师素质

(一) 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增强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 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 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 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因此, 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 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中职学校走出特色之路的关键, 看轻功名利禄, 看重学校的发展, 看重学生的将来。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 积极进取,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 努力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路, 多学习、多思考, 勇争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

(三)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疏导和教育。更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科学指导学生的练习, 准确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因此, 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总之, 改革是出路, 创新是发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教学创新改革的进程中, 重任在肩, 任重道远。虽然在创新与改革体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决心与信念, 中职体育教师要正视新时期体育创新与改革的挑战, 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使命感, 不断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创新, 勇于进行改革, 完善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进而推动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创新与改革, 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滕子敬.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4]郭建昆, 曹淑忠.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教育导刊, 2007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8

一、现中职学校德育课效果不佳的主 要原因

1.教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二是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课标”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严重,师生轻视德育课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 他们既不像高中政治教师,也不像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 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 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用新理念武装思想,用新方法迎接挑战。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首先,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次,德育课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

2.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 编写校本教材。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作为中职教育“出口”的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 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劳动者。 据调查各类企业对中职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现在企业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 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去了解他的技能状态。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心里明白要教给学生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 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视野开阔便不会仅仅盯着教材,才能跳出教材。德育课教材因受各种条件限制,教材内容的时空局限性和滞后性是存在的,这需要教师去处理。德育教材不应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因此,德育课教师备课、组织教学时切忌不能只考虑教材是什么就教什么,可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超越教材。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 选取典型的校友创业及就业成功的案例, 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及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一个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所以德育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 不敢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反映出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 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4.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 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 致用。

德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应有所不同。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的成绩,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淡化分数,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参评三结合的方式, 最终给予综合评定。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贯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职学校德育课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同时,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摘要: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中职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 篇9

1 准备活动的目的与作用

1.1 准备活动的目的

根据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体质;做好思想上与生理上的准备,防止运动损伤,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掌握准备活动的基本知识与培养奋斗精神,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素质全面发展。

准备活动是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准备活动能够提高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神经系统来不及传递兴奋,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协调,进而发生心慌、腹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体育锻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被激发,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准备活动将学生迅速地组织起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程的任务与要求,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促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1.2 准备活动的作用

人长期处在相对的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这种现象叫惰性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能快速调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奋性;能使运动肌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预防和防止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准备活动的内容

2.1 一般性准备活动

(1)走、跑、跳练习,如小腿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慢跑、加速跑、一般性跳跃练习。

(2)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队列队形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传统体育游戏和球类运动练习。

2.2 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包括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辅助练习,以及掌握基本教材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如:篮球徒手传接球练习、跑的基本练习等。

3 准备活动教学

3.1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以一般性跑、跳练习和徒手操为主要手段,适用于一般性普通体育课和新生体育课。其主要优点为练习集中,便于指挥,动作简单,容易学会;缺点为趣味性不强,兴奋性较低。在备课时,教师对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有较好的准备,如采用慢跑可变换后退或蛇形跑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3.2 专门性准备活动

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采用与主要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辅助性练习为教学手段,适用于技术性较强的教学课和运动训练课。其主要优点为对主要教学内容能起辅助作用,技术性较强;缺点为重复次数多,学生易产生厌课情绪。因为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专项活动的特点而设计的,所以其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准备活动的强度及时间应取决于正式练习的内容、强度和时间。

3.3 综合性准备活动

综合性准备活动能够运用各种练习手段,合理搭配运动负荷,适用于普通体育课和专业课,特别是2节连上的体育课运用此方法效果较好。其主要优点为适用范围广,学生易接受,易调节运动负荷;缺点为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3.4 游戏性准备活动

游戏性准备活动以各种游戏作为准备活动,适用于中职生体育课。其主要优点为趣味性强,学生易兴奋,对发展智力有一定作用;缺点为学生之间运动负荷有较大差异。

准备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身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为体育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活动教学应结合课堂的教学任务,遵循生理和心理的规律。选择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准备活动。E

参考文献

[1]徐锡杰.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J].体育科技,2001,22(3).

[2]冷松桂.谈体育课中的情感教育[J].体育师友,2000,7(3).

[3]许桂林,姜林.准备部分的教学改革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J].体育教学,2000(6).

对影响中职学校体育课因素的探究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生, “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 其年龄一般在16—18岁之间”。是被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录取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作风懒散、有部分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各校“保送”生, 他们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2、学习不专心基础差, 一坐进教室就难受一见课本就头大, 有的浅尝则止, 有的半途而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大部分想睡觉、玩手机, 注意力往往只能集中一会儿时间。

3、有些学生上体育课的习惯差, 上课不认真, 当开始热身练习时大部分同学就以各种借口为由不参加, 课余也很少参加各类活动, 没有运动的习惯和兴趣, 因而很难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由于科技的发达网络的高度发展很多学生迷于上网、挂QQ、玩手机游戏、听音乐, 整天是手机不离手, 偶尔被老师上交还很不情愿, 有些同学还因这跟老师吵嘴。例:本校某体育老师由于学生集中时有个同学还在听音乐、玩游戏, 老师讲什么也没听见, 为了端正课堂纪律去缴他的手机, 而该生不从并与老师吵了起来, 事后这件事还交到学校去解决。

5、中职学校的学制特点, 一般的高中阶段都是三年制, 而中职学校一到二年级的下学期末就开始分流, 部分的同学留下继续读高职准备高考, 一部分同学就去顶岗实习而这部分的同学体育课教程就结束。

二、中职学校场地、器材缺乏, 体育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1、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校际间缺少各类交往, 本地区自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以来举办过两届篮球赛, 但都因种种情况草草收场, 其他的体育赛事都没有开展, 而中职学校自身经费都投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设备上, 对体育投入微乎其微, 学校也没给体育教师个人才华的发挥提供机会。体育设施陈旧, 现有器材完全不能的满足职业教育需要, 甚至有些课程无法开设, 例如:农村职校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有的职校就连一个像样运动场所都没有, 田径场大部分还是煤渣和黄土跑道遇到下雨到处都是泥泞一片;体育课学生服装不统一, 冬天部分女生穿高跟鞋, 夏天穿裙子, 学校没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给他们安排更衣室, 这些很不利于上好体育课。

2、中职学校体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 其他专业都是为学生就业而设, 体育教师所处环境相对封闭。由于我国实行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各地区人口急剧下降, 学生数也随之减少, 为了生存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学规模、学校升格等方面成为当今职校的主要工作, 体育教师培训进修机会不多, 使得教师知识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能力日渐衰退, 这些因素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 引发职业倦怠。

三、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不得法很多都依赖传统教育, 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和学生要求。首先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 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没有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考虑不周。走上社会后才发现一般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截然不同, 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不适应社会体育不能很好地参与锻炼。再者,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贯彻中职教学大纲, 多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 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不清楚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只有清楚学生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信心参与活动、上好体育课。

2、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喜欢体育喜欢观看各类的体育比赛, 他们会为了观看《世界杯》《、奥运会》熬通宵,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雨天他们往往要说到室外去、晴天又说留在班上, 不知道教育部为什么要安排体育课教学, 不明白国家动用那么多的物力、财力在上面, 不明白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也是一种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不新颖, 学生没有兴趣, 体育教学忽略对学生的个性;老师的教学态度不一, 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学生原本对体育课不兴趣那怎么有办法上好体育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快改革步伐, 提倡快乐体育教学方式, 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寻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性的体育教学形式, 让体育走进中职学生的生活, 使体育课成了他们的至爱, 以致他们渴望体育课的到来, 对体育课有一种冲动、兴奋感, 这是上好体育课前提。

3、在体育课教学中, 首先, 要解决分组上课和选举小组长问题。体育课班级有男女混合班, 男、女分班上课两种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按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特长与技能水平等条件进行分组, 或根据教学需要实行临时分组。其次, 要掌握分组教学的形式。分组教学有分组轮换和不轮换两种形式, 可根据学生的人数、教材内容以及场地器材情况来安排。再次, 要认真执行教学常规, 保证正常的教学循序。上述过程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保障。

4、中职学校体育教材方面, 没体现出中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和一般中学的教学没什么区别, 与开设的专业没能有机地结合, 虽然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但对本专业将来走上社会帮助不大更不能服务于本专业;另外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不能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方面涉及较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生走上社会才发现, 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截然不同, 对群众体育活动产生陌生感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参与体育锻炼;中职学校的体育教材大多还采用旧的创新不够, “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原则没有充分得到体现。

四、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导”字上, 导为代表着教, 导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锻炼, 但导不能放任学生漫无目标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指导者, 组织者, 是学生的学习锻炼的伙伴、资源的提供者、体育锻炼与运动的评判者。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体育课的目标、内容、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需要,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使教和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 它是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中的核心能力之一”, 教师要有扎实基本功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讲解生动、形象, 技术能力强, 保护与帮助到位, 组织教学条理清楚, 安全措施布置得当, 处理应急能力强。懂得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地安排课的内容与其专业需求相结合, 喜欢上你的课对你的课有激情, 有兴趣, 如果这方面做不到, 即使你有再高学历、再高的业务水平, 学生也不喜欢, 那肯定上不好体育课, 且作为一个老师, 要为学生的楷模, 让学生感觉你的形象很高大, 能以你为自豪, 这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老师, 教出的学生肯定要比一个道德败坏, 整天酗酒的老师要好的多。

3、校际间加强教研活动。“中职学校之间要走出去、请进来, 经常举办校际间交往、交流教学经验、开展体育竟赛等”, 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方法得到更新, 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体育课的开展。在从教二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 上级往往不重视体育组的教研教改活动, 很少与兄弟校间进行交流, 很少参加高一级进修与培训, 以致夜郎自大, 成了井底之蛙, 不知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严重阻碍体育教育教学的进程, 影响体育课的开展。

五、结束与建议

上好一节体育课, 其实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 它包括体育教师本身知识水平、运动技能、课程设置、学生情况和场地器材等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要不断学习新教材、新理论, 不断参与各类进修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注中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为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充分的准备。另外, 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进修, 学校间多进行交流、多开展教研活动经常“请进来、走出去”, 体育教师要建议学校及教育部门多在体育设施方面增加资金投入, 成立兴趣小组, 经常组织各项比赛, 建立考核制度;学生方面进行思想教育,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培养体育意识。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才能正常地开展, 体育课才能越上越好。

参考文献

[1]程文海:《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009年第7期。

[2]何新均:《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第2期。

[3]郑淑婷:《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第7期。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女生 心理和生理特点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23-01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辅助和铺垫。但处在此阶段的中职卫生学校的女生由于青春期的发育,心理上情绪化比较严重。生理上由于第二特征的发育和月经周期的影响,使她们对体育课拒而远之。鉴于此种现象,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如何上好体育课,已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1 原因分析

1.1 心理方面分析

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周岁,此时的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格尚未完全定型,心理较浮躁,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波动。对体育运动项目所能保持的热情和兴趣不能持久。往往开始时疯狂的喜欢一项运动,而持续很短时间便会丧失兴趣。

再就是处在此阶段的女生心里承受能力较弱,信心不足,自尊心较强,听不得同学嘲笑。上体育课时女生多不愿意做动作,怕动作得不到同学认可,被同学嘲笑[2]。以上女生的心理因素导致了女生不愿上体育课。

1.2 生理方面分析

1.2.1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生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且其生理结构特点较男生也有很大区别。此阶段女生在肌肉力量方面弱于男生。在柔韧性与协调性上,由于女生的运动器官和结构的特点,其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较小,肌肉等的弹性和伸张性较好,关节活动范围大,使得女生的柔韧性优于男生[3]。所以女生更喜欢技巧性高,动作精细度高的体操类动作,不愿参加球类或爆发类运动。

1.2.2 女生进入青春期以后,月经周期逐渐正常,在月经周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其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会有轻度的下腹发胀下坠,腰酸,或肠胃不适(恶心,腹泻)等出现,这种月经生理期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3],导致了女生在这一阶段拒绝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不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开展。

1.3 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张体育课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课堂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较传统。由于中职卫生学校处在卫生局和教育局管辖的中间地带,以至于教育局不强制和主动管理卫校体育老师的教学业务培训和学习,而卫生局又很少开展此类的教师培训,所以老师在教学的知识面和教学新内容方面摄入不足。出现了教师跟不上新教改的步伐,教学内容方面无新意,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上较传统。年复一年,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烦情绪。

1.4 教学资源和器材

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一直是各个学校体育课所面临的问题。而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无和好坏,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老师是否能够更好地组织一堂体育课。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度和投入不够,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减弱,直接导致了体育课的进行不畅。

以上分析了体育课在女生较多的中职卫生学校的现状和发展状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减弱,以及教师无法高质量完成体育课。下面针对中职卫生学校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于激发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高质量完成体育课。

2 心理辅导和疏导

2.1 赏识教育,增加学生自信心

青春期女生的情绪极易浮躁,而且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多加赏识,而不是去批评和指责。此阶段的女生情绪变化较大,不能对一项运动产生持久的兴趣,而且在做一些体育动作时不自信,怕动作做出来后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怕被同学嘲笑。这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女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对其本人多加赞赏,鼓励其积极参加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其自信心,更好的去完成体育课。

2.2 消除女生月经期运动的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对于身体健康,月经正常的女生,月经期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是有益的。运动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和腹部下坠发胀的不适感觉[3]。对学生讲明在月经期参加体育运动的益处,以及注意事项。打消其在特殊时期惧怕运动的恐惧心理,使其能从容参加运动。

3 根据女生生理特点安排课堂内容

3.1 疾病和特殊体质学生应区别对待

对于有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应了解其病史,并建立病情档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此类学生,加强此类学生监管。特殊体质和残疾同学的教学方面体育教师应加强和学校医务室的联系,定期给予她们检查,加强监督,共同完成体育课的教学。

3.2 合理安排月经周期学生的授课内容

根据个体差异和对运动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生理卫生常识课,加强经期卫生教育,还要告诉学生在经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健康有好处的常识[3]。正确引导学生经期参加合适的运动项目。

4 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意识,形成运用科学方法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建康的生活方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为了适应女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女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这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满足女生塑造形体美,同时追求时尚新颖的要求。

5 优化教学资源

体育课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内容资源和场地设施资源。在课程内容资源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女生的特点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如藏族的歌舞,白山族的跳山羊,京族的跳竹竿等。同时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教学内容上开展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5]。在场体设备资源方面,首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器材设备,其次要对现有的场地设施的改造。根据卫校女生多的特点,将篮球架的高度调整,将排球网高度降低等,这样更有利于女生的成功练习,才能激发女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李卫萍.浅析如何上好中学女生体育课[J].体育科学,2009.

[3]邓树勋王建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马蕊红.对卫生类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

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 篇12

一、教育理念要创新

首先, 坚持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统筹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四类中职学校的管理, 完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统筹资源配置, 切实解决好由于部门分头管理、学校布点分散、等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统筹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 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提高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所以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考虑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学以致用, 相互促进。

再次, 改变落后观念, 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一要重视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改变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误区, 形成“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二要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的吸引力, 加大教育投入经费, 改革奖学金制度, 优惠毕业生升学与就业政策等。三要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宣传, 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待遇, 对获得技术资格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待遇, 并在就业、进修、服兵役等方面有优先权。

二、教学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分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循规蹈矩”, 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为基础, 以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 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 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老师根据准备好的材料, 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职务, 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测试项目。测试结束后, 由参加表演的学生首先发表看法, 然后全班一起讨论, 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归纳性总结。角色扮演法的目的是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 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达到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目的。

2. 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案例的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评论把抽象的理论和呆板教法与实际相结合, 使普遍性的理论观点和特殊的事实材料相统一, 记忆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性的分析思考相统一。所以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动具体的案例, 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具有直观性, 容易理解。中职学生的现状是基础差, 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慢半拍, 针对这些特点, 我在教学中也曾用到案例教学法, 列举真实典型的案例,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分组讨论, 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而且通过切身的参与讨论学习, 所学的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任务驱动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如在讲主板时,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了解主板的市场价格, 了解不同品牌的性价比等。学生有任务在身, 学习起来也兴致勃勃, 最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也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实践发现, “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 兴趣小组教学法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兴趣小组教学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进行分组, 将具有相同兴趣学生分为一组, 然后针对各组的不同情况来传授知识技能, 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发挥各自内在的潜能, 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标。

5. 校企合作教学法

校企合作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企业需要什么人, 学校就培养什么人, 这样的话, 学生学习也就有了目标, 学习性也就越高。通过学校和企业长期有效的合作, 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物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浪费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

总之, 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做到, 教学生“会学”, 使学生养成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优势互补, 产学合作。

三、教育管理要创新

第一, 发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具体体现为, 统筹规划与协调, 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协调好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政策;健全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 按照《职教法》的有关规定, 把职业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对中职全额供养;建立督导制度, 通过督导来引导、规范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各方面的行为。

第二,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共同管理职业教育, 出现管理多头、统筹困难、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 建议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 强化宏观管理, 弱化微观管理, 减少行政审批, 加强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尽快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必须从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转变过来, 职业教育不再是终身教育, 坚持就业与升学教育并举的办学方针, 满足学生就业、择业、升学、更新专业知识, 增强职业技能的多种需要。努力完成“三个满意”的追求目标: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第四,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能讲课, 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委派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 对专业教师实行进修、自修、培训、实习等,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 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总之,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抓好了, 素质教育就体现出成效来, 素质教育有了进步, 就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所以, 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 我们的创新步子不能停, 切实搞好了创新教育, 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

摘要:“重文凭, 轻技能”的落后观念在当今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学历教育, 档次低, 进入了职校也体现不了人生价值。为此, “谈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创新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教学内容, 提升技能操作能力, 完善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技能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低年级字理下一篇:企业仓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