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

2024-09-23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精选12篇)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 篇1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倡导之下,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现中职学校德育课效果不佳的主 要原因

1.教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二是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洞”,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课标”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严重,师生轻视德育课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 他们既不像高中政治教师,也不像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 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 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用新理念武装思想,用新方法迎接挑战。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首先,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次,德育课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

2.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 编写校本教材。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作为中职教育“出口”的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 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劳动者。 据调查各类企业对中职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现在企业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 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去了解他的技能状态。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心里明白要教给学生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 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视野开阔便不会仅仅盯着教材,才能跳出教材。德育课教材因受各种条件限制,教材内容的时空局限性和滞后性是存在的,这需要教师去处理。德育教材不应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因此,德育课教师备课、组织教学时切忌不能只考虑教材是什么就教什么,可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超越教材。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 选取典型的校友创业及就业成功的案例, 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及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一个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所以德育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 不敢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反映出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 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4.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 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 致用。

德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应有所不同。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的成绩,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淡化分数,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参评三结合的方式, 最终给予综合评定。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贯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职学校德育课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同时,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摘要: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德育课,创新,改革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 篇2

摘 要:德育观关系着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教育现状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对策

德育课程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要求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社会现实。强调实践教学,做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不重视德育教学。职业学校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某项专业技能为主,重视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德育课程教育,从而学生也不重视对德育课程这种理论学科的学习,通常在学习过程中不用心,导致德育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而德育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

2.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太过于枯燥,大多是理论的叙述,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中职学校过多地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德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使得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无味,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与中职生的特性有关。现在中职生基本是“90后”,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活跃,他们有的娇生惯养,导致性格孤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都会影响他们,导致他们对德育教学课程的忽视,甚至反感。

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比较强,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场规则。中职生对于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是比较关注的。所以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着手点,可以将德育的思想贯穿到职业到达教育当中。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到职场规则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具体工作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学校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德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在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德育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德育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的德育课程检测体系,让学生真正从德育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和探究创新。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老师同样要贯穿这一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开展热门话题的讨论,通过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引发学生对社会事件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方式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总之,德育对于中职学生整个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德育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同时,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目的。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德育课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我国的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课的作用,将其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

1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必须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意向。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中的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没有针对性;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存在问题。

因此,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并从多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第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保证教材的实用性;第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第三,落实教育改革的力度,要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契合学生的思想,提高教材可靠性[1]。

2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以真实性为基础,只有真实的理念,才能被学生接受。在课堂教学中,真实性分为两个方面:①客观性。在德育课中,教材中的定义、概念、原理等都应以科学为基础,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象以及规律。不能建立在主观意识上,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②具体性。在德育课中,教材中的理论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其正确性和时间、地点、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德育课中的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进行教学,通过唯物辩证思想来分析教材中的问题。

在德育课中,“真”和“假”是相互对立的。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材中的理论只是进行空洞的分析,使用一些流行的术语、笑话等,以及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这些都是“假”的表现,难以起到德育课的教学作用。在教学中,应当以真实性为基础,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中的内容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把握好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理论。

3要创新教学模式

德育课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并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进行纠正,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有的教师注重课堂中的艺术性,对教材中较为抽象的定义阐述得深入浅出,对涉及的事物、人物等讲述得栩栩如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自然也难以接受。因此,教学的艺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4结语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学校要改善观念,强调德育课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切合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学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较为抽象的理念。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做好备课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伟基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250.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 篇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长时间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强,学生知行分离,究其原因很多,以下只从改革传统测评方式影响教学实效性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借鉴总结中职学校的经验,主张把理论考试与日常管理考核相结合,力求既要重视教育的整个过程,又要重视教育效果,使课堂理论与日常德育教育相结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各中职学校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现状

(一)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文件,其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应该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各中职学校现开设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在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同时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

德育课程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形式,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为了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在德育课的考试、考核制度与方法上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传统的期末学业成绩考试,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德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的不在于背诵道德规范,不在于获取高分,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一张试卷根本不能评价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卷面分数的高低与学生的德育水平并不成正比。如果在平时生活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凭考试或上课的良好表现给予较高的分数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比如一个学生在德育考核方面都是优秀,但这个学生平常在生活中却表现不佳,且有着小偷小摸的行为,德育教师给予这个学生德育课是“优”的成绩,这显然会给其他同学造成不良的影响。学生日常表现最能表现和反映出隐藏在卷子背后的东西,应当把这种表现纳入期末总评成绩,这样可以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表现相脱节的现象。

还有部分中职学校目前尝试德育考试试卷分三部分,即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社会实践,形式分为开卷和闭卷,基础知识和理解知识在课堂上考,社会实践教师出题后,可以在课堂外求助家长或朋友来完成,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模式为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二、各中职学校德育课考试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尽管各校都在进行着改革考试方法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校师生和家长对职校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一些学生是初中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进职校是无奈的选择,上大学无望,只要学点技术,找份工作就行了,对德育教育没有什么期待。

2.由于长期重考试结果轻学习过程的思想严重,所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在书本上圈知识点,让学生考前突击背记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为完成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很多学校综合成绩评定上没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评价方法,使得学生做不到知识学习与行为养成相统一。

三、我校德育课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一)坚持原则

根据“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方向,我们制定了德育考核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德育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改革措施

1. 教材基础理论考试方面,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期末考试可以看成是课程终结考试,其目的是判断学生完成该课程后掌握了哪些内容,考试可分为基础知识考核、理解部分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基础知识考核与理解部分考核可在课堂考试中进行,社会实践考核可命题为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调查、走访来完成,课程终结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容易量化,教师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分数;而平时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观察、单元小测、课外作业(调查报告、实践等)、笔记、上课提问题回答问题等,及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教学效果。这种评价始终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题目,将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建立档案,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使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根据亲身调查与体验,写出调查报告。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社会上对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调查,走访和调查有关从业人员的情况,结合自己的职业能力,根据社会上职业发展需求,撰写职业调查报告;又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学到“劳动合同”这个内容时,模拟一个签订合同的情景,将一份存在问题的劳动合同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其当作与工作单位签订的第一份劳动合同,自己审核合同中的条款是否有违法和影响自己的利益,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考核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切实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查。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行统一。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和学生日常行为明显分离,影响了教学实效性。为了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把日常教育纳入德育课考核中。为了达到日常行为考核的可操作性,必须合理制定《学生个人操行品德量化考核细则》,在学生德育课总成绩中,给予学生日常行为量化一定分数比例(占30%),制定加分减分实施细则,加分项按照参加活动、获奖、日常检查评比,减分项包括课堂表现、文明卫生、违法违纪进行。日常检查考核由专职人员(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以及班主任老师和学科负责人组成)分工考核记录,一周一汇总。日常行为考核克服了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4. 德育测评成绩的确定。

(1)德育测评成绩=期末理论成绩(40%)+平时成绩(30%)+学生日常行为成绩(30%)。前两项由德育课教师给定,后一项由班主任给定。

(2)以上三项总和达60分,且每一项必须达到该项目的60%,才算成绩合格。

通过建立科学的德育考核体系定能有效改变德育课“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改变了学生为了考分而学习的错误做法,让学生的所学知识与能力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达到了开设德育课的目的,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这样,学校在对毕业生资格审查时,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课的测评成绩便能为学生量化考核提供很好的依据。

摘要:<正>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的人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从注重技能的培养到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篇5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基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德育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其目标就是要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形势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环境更复杂了,难度增加了。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几乎都是从中考考场上败下阵来的,在价值取向,思想文化上受上述影响外,在心理上还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非正常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尤其显得任重道远。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认清当前的这种形势,没有正视这一现实,如果德育工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重视程度,如果还是用过去的教育方法,那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对这一形势应重新认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各项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贵仁教授说过:‚人是个整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其成长和成才。‛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德育不好,其他方面虽好也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甚至可能产生更大的负作用。

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战略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看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二、当前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学生综合素质在下降,给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难度

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再加之近年来生源紧张,很多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条件上大幅度放宽,学生素质相对过去来说在下降,部分学生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致使出现了‚难教‛‚难管‛的实际问题。

2.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

很多中职院校在德育方式上存在陈旧、落后、单调的现象,不注重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兴趣盎然的灌输,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上来。

3.中职院校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现代社会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过分看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企业的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大量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包括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现在德育内涵扩大,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应变才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对策

(一)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形成全员育人环境

中职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

1、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德育课教师是学校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力量。德育课教师应接受学校教育、教学两条线的双重领导。作为一门课程,教学管理应隶属教学部门管理,同时还应成为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一员。德育课教师还应努力做到熟悉职业、专业教育对德育的要求,真正了解职业教育的内在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达到‚专业有德育、德育为专业‛的教育目标。

2、打造一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是开展班级工作、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指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纽带和桥梁。建设一支思想观念新、创新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是打造学校品牌、提升教育形象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校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要求是: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优秀的班主任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给班主任老师提四个建议: 一是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学生正处于最具有可塑性的人生阶段,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身上体现着教师的教育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使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本人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教育对象发生的不断变化,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探索探索再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

二是班主任要学习一系列德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主要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育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做到明确职责,依法执教。

三是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教,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教师不仅‚言教‛,还要‚身教‛。做到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我们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四是班主任要具备‚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

(二)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构建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坚持不懈地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各类法规和校规校纪。每学期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题法治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

2、重视毒品和爱滋病预防教育。学校每年要通过集中讲授、观看音像资料和知识测试等教育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和爱滋病的危害,帮助学生培养和确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以《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为平台,构建安全教育管理体系。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不仅是为了保护学生自身的权利和福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育人环境

1、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育人品位和效果

一是布臵有特色的软性环境。学校校园、走廊、教室、宣传橱窗除悬挂部分名人格言或标语性内容外,还可以建立学校主题(星光)大道,尽可能的增加一些技能大赛及获奖实景、专业介绍、校长与学生合影、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事迹等图片或宣传画进行展示。这样既贴近学生实际,又生动活泼,对学生可以起到强化认知、树立目标、明确榜样、激励励志的效果。同时宣传内容要经常调换,要把新鲜的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及时展现给学生。

二是提炼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要找准和集聚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闪光点,在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中放大、提升校园优秀文化要素,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是有针对性的引入先进企业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重点合作企业)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上半年开展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技能节‛活动,下半年开展以运动会为载体,旨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团队精神为内容的德育活动。共青团、资助中心和政教处的德育职能部门结合节假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3、以‚育才先育人‛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文明修身和感恩意识教育

一是以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种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三争创‛即:‚创文明学校,建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

二是在‚学雷锋主题活动月‛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学雷锋主题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的快乐,在奉献中感觉到激励的动力,在奉献中体会到荣誉。

三是以重大节日为教育为平台,加强学生爱国主义、诚信感恩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大节日包括‚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七一‛、‚八一‛、‚国庆节‛和‚中秋节‛等。

四是结合国家助学金发放、全免学费和校内资助,开展系列诚信与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讲诚信受益,受恩惠回报‛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4、形成正确的校园道德舆论

一是通过举办‚榜样就在我身边‛活动。结合学生评优评奖工作,收集各学校优秀学生事迹,并做好宣传工作。举办‚榜样就在我身边‛——优秀学生风采展或优秀学生报告会,树立先进典型,正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

二是完善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办好校园广播站,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努力培养和发现人才,充实播音员队伍,及时报道校园新事、好事,激浊扬清,学子们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他广播节目,使整个校园弥漫浓厚的青春气息,使校园广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抓好各类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校刊、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

四是积极探索网络德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信息网,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上述种种办法,营造一种高格调、高品位、艺术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兼备的舆论宣传格局,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四)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抓学生养成教育不松懈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暨军训工作

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暨军事训练是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作为当代的青年,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广博的业务技能,更要求具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质和敢于拼博、勇于吃苦的精神。要通过入学教育暨军训,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增强爱校意识,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要通过入学教育暨军训帮助学生尽快了解、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和管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纪律严明的军事化训练,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人生观,养成扎实过硬的作风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而以昂扬的斗志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投入紧张而又充实的职业院校生活。

2、抓好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

通过日常的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保持和发扬军训成果,使学生的基本养成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并内化为个人需要,形成良好的素质和习惯。

3、开展学生仪容仪表专题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学生仪容仪表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反映出一个人精神风貌,是日常交往中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五)重视学生干部‚四自‛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是健全完善学校各级学生自治组织。安排专人认真指导其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作用。

二是加强学生干部培训。通过培训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指导、帮助、培养,使其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领导艺术,接受工作方法、时间管理与组织策划能力等理论、业务方面的培训。

三是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组织并参与寓教于乐的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通过建立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要对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测试,将普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建立第一手的学生心理档案。

2、根据学生特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同时每班至少布臵一条心育的标语,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3、探索把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结合,发挥各自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通过设计独特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尤其对提高心理素质有独特的作用。体育课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拓展训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与拓展训练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无比的优越性。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能更好地挖掘体育项目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七)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后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一个月,学校要认真组织制定就业形势教育计划,教育引导学生拓宽就业、创业思路。通过毕业生座谈会、合影和毕业顶岗实习典礼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帮助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客观分析自身职业条件,做好顶岗实习的心理准备。正确疏导毕业生情绪宣泄,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学校要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加强校企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班主任与实习学生之间保持经常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和回应学生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对实习过程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肯定并大力宣传,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增强典型教育的可信度、亲切感。

(八)强化德育工作研究,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课题研究,积极组织和鼓励全校德育工作者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和各级各类组织的论文评比与交流活动。要积极探索和设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逐步实现德育内容系列化、管理制度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的德育活动路径及策略。从而形成‚网络健全,全员育人;渠道畅通,全方位育人;内容创新,全面育人;改进方法,科学育人‛的德育教育模式。

(三)努力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它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上。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确立了办学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确定了校园文化的主题——弘扬螺丝钉精神,塑造服务者灵魂。在办学实践和发展中,我们不断提炼、升华而生成了独具特色的螺丝钉文化及螺丝钉精神,以育人为先,德育特色打造品牌为我校的特色教育;以厚德强技为校训;质量为本,专业特色铸造精品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自信恭俭,敬业乐群的校风;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启智以理、授人以渔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设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学风。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和企业合作,依托专业的设计机构,精心打造具有职教特色和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汽车维修实训工厂吸纳了汽修企业的文化,引进了汽车维修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流程图及汽车工业的发展简史,使学生感受大浓郁的汽车文化,设计画面,配以简洁的文字,把汽修企业的要求和学生学习专业的技能要求的结合起来。机加生产工厂是我校引进的企业,也是数控专业和焊接专业学生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借鉴企业文化,在机加生产工厂大门外设计安装导视牌,实训车间里设计安装了制度、企业文化展示牌。把企业对员工学安全、学技能、学团结和学管理与机加的切、钻、刨、磨结合起来,既突出了专业特色,也体现了企业文化。

企业选择员工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为此,我们和西安富士达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我们还积极吸收企业文化,通过邀请企业领导举办讲座等形式,在校园里渗透企业文化。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 篇6

关键词 中职德育 现状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概述

1.1 德育工作实际地位不高

首先,德育工作的成果不像教学楼等硬件条件的建设那样看得见、摸得着。相反,德育工作的成果寓于无形之中,无法立竿见影地呈现,我们也很难用文字、数据等判断一间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情况。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资金投入少,很多德育工作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开展。有些学校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很多人对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概括,虽有失偏颇,但不无道理。

其次,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德育这门课普遍不感兴趣,觉得它远不如那些实操课、专业课有用。确实,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也会渗入中职校园,对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很大程度上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不能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上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给学生造成一种德育“脱离生活”、“没用”的印象,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地位。

1.2 德育课程模式和内容滞后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职学校旧有的“重管理,轻培养”的德育工作理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工作方法及通过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规范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交流、培养的工作模式显然存在极大不足。这些过于粗糙的德育方法无法触及到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因而造成他们思想品德行为的不稳定。

同时,德育内容与当前社会生活缺乏广泛联系,德育内容往往陈旧、滞后,既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无法解决中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

1.3 学生个性鲜明、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是“90”后,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内部矛盾的集中凸显期,而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期,社会上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思想都会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也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化。

從微观方面来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有示范性的作用。于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不同的行为给中职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今社会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留守儿童等现象屡见不鲜,成长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1.4 德育工作者面临新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国中职学校的普遍扩招,在校生的大幅增加,德育工作更加繁重,德育工作队伍也面临更大压力。虽然大部分中职学校不断补充新教师,德育工作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是迅速增长的德育工作量,依然使得德育工作队伍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个性鲜明,个体差异大,素质落差明显,这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加细致、更加系统。在这里,如何协调德育工作迅速增长的工作量和更高要求的质量这对矛盾,将是德育工作的难点部分。

2 对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对策

2.1 加大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财力、师资等方面的投入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中职生的德育素质对于个人品性的完善、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强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和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发动学校全体力量建立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大对于德育工作的财力等物质方面的投入,在确保德育工作全面、系统运转的基础上,提高德育工作的完成质量。

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甚至给学生一生都留下影响。因此,在资金等物质条件的保障下,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理论学习和在岗培训,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教师队伍。

2.2 更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要使中职德育工作真正对学生成长起到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就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年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及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的现状,在保持和进行传统德育教学的同时,应增加和改进德育教学的内容。

2.3 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在德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反感的单纯的说教,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德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可运用当今社会热门的时事话题、经典案例、学生身边的先进实例及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史等来引导教育学生,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模拟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在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2.4 做好中职学生择业咨询和推荐工作

中职生毕业后就将直接走入工作岗位,所以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为此,学校可设立了专门机构,做学生择业咨询和推荐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的工作使命感。具体来说,应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摒弃“一步到位、轻松就业”的不现实想法,牢固树立“竞争激烈、技能取胜”的思想。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的重要性,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前进,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中职德育课程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应该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德育工作新局,才能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关于以生为本的中职德育工作细微化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9.

[2] 李小鲁.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

[3] 刘晓敏.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考验[J].素质教育,2009.3.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思考 篇7

一、德育观念创新

从目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来看,爱国热情高、关注社会、关注经济体制改革是主流,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功利,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品德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中职德育也存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与时代精神脱节、与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相脱节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创新,其根本在于德育观念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实质是强调以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和开创新局面。中职德育始终要牢牢把握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进一步强化“三义”、“三观”、“三德”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学生个性化对德育工作的挑战,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当前中职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善于对多元文化加以分析,敢于从真理愈辨愈明的角度向德育对象传达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定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如果过于强调理想和超越,用太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流于形式。中职学校的德育创新必须和现实生活接轨,突出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从而才能不断开创中职德育的新局面。

二、德育内容创新

德育内容的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立德育目标,坚持基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立足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吸纳代文明成果,敏锐反映经济社会变化与文化创新,整合成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生动、创新的德育内容。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把弘扬和培养爱国主义为核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2. 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为了实现培“四有”新人的目标,我们要教育学生从规范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知识。

3. 加强诚信教育。

我们要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职业规范与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中职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求职择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存在种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缓解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德育途径创新

传统的学校德育往往采用规劝、说教、训戒、强迫执行、惩罚为主的单向灌输说服方法且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德育途径上进行大胆创新。校园文化具有陶冶功能、培养功能、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对中职德育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中职德育途径创新的活力所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我们要结合校情,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赛、报告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还要重视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这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学生不但能获得新鲜有趣的知识,而且能增进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自制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校园刊物、业余团校和党校,在教室内张挂名人画像及写有催人奋进、自省自励的警句或格言的条幅;注意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动态,保持校园整洁,以此唤起学生的爱美之心,陶冶学生爱美、创造美的思想情操,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德育评价创新

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时,我们要着重考查学生校内外的实际表现,考虑德育评价主体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评价过程应是动态的,评价方法应是多样的,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向的。评价方式要切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参与德育评价,了解德育评价和重视德育评价,促进学生认可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德育管理创新

要使学生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形成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实效性,我们就必须进行德育机制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1.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领导机制。

在学校行政和党委的领导下,学生科、保卫科、共青团、教研组、班主任和教职工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2. 完善激励机制。

制定完善的德育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方案,定期检查,考核总结,把德育工作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工作成绩作为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参考条件。要根据学校经济条件提高德育人员的待遇,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进行有效德育管理,形成德育合力。

提高中职学生德育效果,关键在于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场所是家庭。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同时也获得信息,有利于抓苗头,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在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的同时,德育教育还必须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学生德育的课堂,而且在内容和效果上往往比学校教育更生动。有时候学校德育和社会实践相比照,学校的德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客观社会实践,正确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应当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5/57/3fb929018eb7775c198b76d3c05379d6_0.html.

[2]洪瑞华.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

[3]张晔.论当今我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4) .

[4]包玉琴.德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J].教育探索, 2003, (3) :77-79.

[5]孙爱莲.学生品德评价存在问题成因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问题的思考 篇8

一、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 市场经济引发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西方文化融合, 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逐步与国际接轨, 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侵蚀学生的灵魂。如祖国意识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渐淡化;一些人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 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 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 在部分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表现为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

2. 中职教育对德育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而中职生主要优势在于其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 很多学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 完全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 德育成为形式上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对德育工作应付了事, 课堂上死板教育, 忽视教学效果, 缺少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标准。而学生受学校和老师的敷衍态度影响, 也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德育。因此, 中职学校德育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认识问题, 不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地位, 德育的进步和改善也就无从提起。

3. 德育内容空泛, 教育手段简单。

中职学校德育教材虽一再改版, 内容比较完备, 但重理论并缺少时效性, 大部分老师不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缺乏实例教学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德育就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仍以课堂教育为主, 老师照本宣科, 对学生硬性说教, 缺少与学生的沟通, 课堂互动性差。由于德育手段集中于课堂, 在德育这样需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课程, 不少教师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被灌输的对象, 不能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也不能给学生一个参与互动学习的过程, 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对德育产生厌恶和抗拒的心理。

4. 德育缺乏前瞻性。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 观念的变化, 知识的更新, 信息的接受, 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几乎是同步的。就学生而言, 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校门内的教师要广, 要快得多。但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当学生身上已反映出一定的思想问题时, 教师才被动地去进行教育, 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针对性不强, 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

二、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采取的对策

1. 更新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育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要求, 树立起开放观念、市场观念、意识观念、时效观念等。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在传统的道德素质培养之上,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创业意识、开放意识, 才能使其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在新时期尤其要注重对教师道德理论和社会变革的指导, 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思想准备, 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不断更新观念, 紧握教育的主动权, 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2. 营造德育隐性环境。

德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提供的德育课程, 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包含着对学生潜在的教育, 而社会和家庭这个大环境, 就是德育的隐性环境。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 其教育功能特点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学校要利用好隐性教育的功能,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并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敦促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素质养成, 双方多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 共同合作, 尽量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德育隐性环境。

3.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等。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室”和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诱导,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 积极参与竞争, 同时培养学生的预见性, 让其做好上岗前的心理准备, 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

4. 创建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探讨 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

因为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工作岗位, 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观教育,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诚实守信品德,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此, 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生现状

1. 文化素质差。

目前的中职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 由于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两极分化, 他们成为被忽视的一部分。与升入高中的学生相比, 他们的学习成绩差, 厌学情绪严重,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化素质较差。

2. 思想道德素质差。

道德迷失, 不遵守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不遵守纪律, 迟到、旷课、早退现象严重, 甚至自认为是正常现象;不爱护公共财物, 门窗、桌椅等毁坏随处可见;不爱惜公共卫生, 乱扔垃圾, 教室内外到处是他们的“杰作”;不尊重师长, 上课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 随意进出, 吃东西, 路遇老师视若无睹;自私自利, 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不考虑他人和集体利益。

3. 心理素质差。独立意识增长, 自控能力较差;虚荣心强, 性格脆弱, 抗挫折能力差;自尊心强, 逆反心理严重。

4. 课外生活。

课余时间较充裕, 部分学生放荡不羁, 如吸烟、酗酒、夜不归宿、早恋、打架斗殴、上网玩游戏、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怪异等, 整日无所事事, 表现出极端空虚和无聊。

二、德育课现状

1. 轻视道德教育。

长期以来, 德育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 学生感到德育课枯燥乏味, 内容抽象难懂, 无法理解和接受, 甚至反感。在课堂上, 教师主导地位严重越位, 学生很少拥有发挥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时间。

2. 德育工作偏离实际。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但事实上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 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 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 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 有时用“你还小, 不懂这些”来搪塞, 使得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 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 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无趣、无利和无用, 也极大地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现行的以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 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 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

三、加强德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 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应当贯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注意深浅得当, 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讲授某些新知识, 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2. 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过于老化, 只是停留在说教上, 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 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 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形成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 班主任为骨干, 任课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 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 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成立心理咨询点, 选择有事业心、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 协助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对有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分性别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4. 丰富课余生活。

学生完成学业之外的课余时间是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能力的好机会,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余时间的合理利用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 如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各种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集中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各项活动中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使各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思考 篇10

一是缺乏应有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二是文化素质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自卑感强, 自信心不足。

2 中职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原因

2.1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一是腐朽享乐思想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引发社会道德深刻的变化, 一些腐朽的享乐思想也在部分人的心中滋长, 如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等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二是传统教育观和“文凭热”的影响。传统的“读书做官”“读书成才”观念以及社会上盛行的“文凭热”, 片面追求高文凭的现象, 戳伤中职学生的自尊心, 加重他们“失败者”的心理负担, 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行为。三是社会不良用人机制的影响。在我国,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 某些单位领导用人存在“任人唯亲”、凭关系、凭个人好恶等问题。用人机制存在的问题, 使某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难以找到好的单位, 从而社会上产生“读书无用”论。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母不闻不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得不到及时地、正确地疏导与调节, 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而造成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

2.3 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

一些学校重教学研究, 轻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时事政治等课程来实现的。或虽然开设德育课, 但现行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过于高、大、空, 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 脱离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 不能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从而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

3 中职学生德育内容

3.1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然而少数中职学生喜欢小偷小摸, 有些中职学生犯了错误拒不承认, 因此加强诚信教育, 中职学校任重而道远。

3.2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宏伟目标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动力,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一潭死水。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没能考入高中的“差生”, 由于“失败者”和“被遗弃者”心理的影响, 他们往往精神萎靡不振, 不求上进, 自由散漫。中职学校要花大力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宏伟目标。

3.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 是技术工人, 如果不愿动手, 没有吃苦耐劳精神, 这样的学生就无法就业。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养成懒动手、不爱劳动、怕苦怕累的习惯。中职学校要始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

3.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 任何人靠单打独斗是一事无成的。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宽容、换位思考, 积极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教育学生具有奉献精神。

3.5 加强审美教育

社会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人们变得越来越宽容, 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现象在社会上偶有出现。青少年是非观念差, 模仿能力强, 对某些东西不加辨别而盲目追求。因此, 中职学校要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识别真善美的能力。

4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的措施

4.1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配合

德育属于社会范畴, 具有社会性, 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因此,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配合。加强社会民主监督, 杜绝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还社会清正、廉洁风气。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消除社会上片面追求高文凭的现象, 使学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

4.2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协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 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不仅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场所, 也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到来, 家庭教育的作用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在德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加强中职学生德育, 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协助, 因此学校要重视与学生家长多渠道沟通, 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社会媒体要多强调家长在学生德育中的责任与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3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 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 深挖各科教材的德育内容, 让德育节节开花。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因此, 要求各科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 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 让德育节节开花。2) 狠抓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没有养成教育, 德育是空洞的。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 通过狠抓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社会上的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观点、信念, 并以此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成为能够适应和参与一定的社会角色行为的人。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 是德育的一部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必然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而一个心理有障碍的人, 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中职学生德育的内容和措施, 以期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帮助。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公共课之一,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德育课的双重功能。因此,务必加强德育课教学的探讨、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下面就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浅谈体会。

一、德育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素质不高

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簿,必然出现照本宣料、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对时变化不够敏感。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调”,学生漠不关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一直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三)德育课程不受重视

事实上,德育课在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是中职学校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轻视德育课现象,是造成德育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二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探究较差。他们既不象高中政治教师,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可以有很多培训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很少参加课改培训,校内也很少组织教研、教改活动,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本人自己去摸索。

二、塑造教师行为

在德育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作用”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如下几点:

(一)坚持学习。作为德育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和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老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柔韧有余,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尽而达到德育课的教学教育目的。

(二)设计教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法十分重要。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案例、备环节,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三)讲究教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要求教师结合技校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教育规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逻辑性。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在启发学生思维时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切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四)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好。

(五)善于反思。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反思。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三、激活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课堂导人艺术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心理”,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人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目的。

(二)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了教学的主体环节就是抓住了本次教学的中心和关键,达到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这个阶段教学方法很多,下面谈本人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不能照本宣科,“一言堂”。

(2)茶话式教学法:它是课堂的一种民主教学形式,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活跃、轻松、自由。教师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智力。

(3)幽默教学法: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教师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如果教师教学平淡,只能加速学生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德育课有许多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采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同时增加信息量,扩展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是德育课推行新课改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实际,在课堂上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小论文赛等。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使德育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另外,要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见习,举行英模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促进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从而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使学生德育课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提高。

探讨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 篇12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

(一) 社会大环境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恶劣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 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 一些道德领域失范, 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显现、沉渣泛起, 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的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 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 也给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中职技校生,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他们在市场经济的霓虹灯下, 分不清是非, 辨不清荣辱, 甚至为社会上不劳而获得到非法利益或实惠者拍手叫好, 从而导致读书学习没有积极性, 随意做事, 胸无大志。

(二) 家庭小环境中一些父母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的消极影响

孩子从有意识起, 父母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偶像,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 讲的就是父母影响孩子的道理。有些家长不注意自己不规范的言行, 不注意自己不文明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 比如允许孩子抽烟, 不干家务, 不洗衣服, 随意为孩子请假甚至不惜编造谎言, 对孩子彻夜上网, 夜不归宿熟视无睹, 不断满足孩子的日益膨涨的经济需求, 许多孩子不用暖水瓶打开水, 只喝瓶装水的饮料, 容忍放纵孩子说谎, 甚至容忍放纵私拿他人东西。

(三) “校园网吧”管理失控, 学生随意上网酿网瘾, 身心受害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 给中职在校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 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 正在无情地腐蚀着中职技校生的心灵;不少校园都有所谓的“电子教室”, 其实都有兼做“网吧”的功能。大多“校园网吧”监控不到位, 其中不乏“校园网吧”是社会“网吧”老板以承包形式在校内经营。一方面以“电子教室”服务教学为噱头, 另一方面是在经营“网吧”, 并为老板赚钱的实质内容。校方对“网吧”视而不见的自由松散管理, 以及稳定的承包协约成了老板经营“校园网吧”的保护伞。“校园网吧”老板为了多赚钱, 当然就会千方百计刺激学生多上网、自由上网。于是经济利益驱使下“校园网吧”老板违规营业:采取提前或延长开网的投机取巧方式, 导致不少正在上课的学生悄悄溜进“网吧”;进“校园网吧”的学生不戴胸卡不会被禁入;进入网吧观看有害信息等不会被叫停;打着刺激游戏抽着烟、吃着零食不会被制止……“网吧”内乌烟瘴气, 一片狼藉。其结果是学生身心深受其害。

据调查每个班上至少有50%的学生都进过“校园网吧”, 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逐渐或正在酿成“网瘾”。不少长期进“网吧”的学生节衣缩食, 不仅把国家资助个人每年1 500元的助学金投进了“网吧”, 而且把父母给的生活费也投进了“网吧”, 有的每天只吃一顿、两顿饭或者没钱吃饭, 就去借或者去偷父母或他人的钱财。上“网”成瘾的学生, 整天萎靡不振, 昏昏欲睡, 在“网络”虚幻的世界里, 什么成才、毕业、报效国家, 似乎是别人的事。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宿、早恋等成了这些学生的家常便饭。

迷恋“网吧”的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 内心精神空虚, 没有志向和高追求, 稍有不顺心就会模仿“游戏”中的人物或情节走向歧途。有一个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2010年上半年因长期上“网”成瘾入迷, 于一个周五的下午放学后叫喊着回家上网《问道》“飞天”, 就真的再也没有返校, 据说是在自家的附近喝着“问道”的农药终于“飞天”了。还有一个技师学院的学生在2011年因父亲批评该生经常花钱上网不争气, 就一气之下割了自己的手腕。另有一个学生模仿“游戏”中的大侠勇士, 用水果刀在他人身上划过十八刀, 造成“轻伤”……这些触目惊心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 “网络”这把双刃剑它对中职技校生的负面影响, 已经到了非监控不可的地步。

(四) 中职技工院校招生难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 企业图强做大求生存必然需要大量的技工, 可是“技工荒”的现象已从沿海波及到内地。这应该说对中职技工院校的发展是个好兆头, 不愁毕业生找不到“婆家”。但是, 40多年来随着我国生育高峰逐年跌落, 计生工作已凸显成效, 近几年不仅参加高考的人数锐减, 而且各中职技工院校几乎都遭遇了不同招生难的困境, 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却轻易流失。以郑州市技工院校2008年秋季招生为例, 21所技工院校招生12 306人, 到了2009年11月中旬, 1年零2个月的时间, 以各种理由辍学流失1 227人, 占招生总人数的9.97%。其主要原因是厌学、违纪、退学找工作等。技工院校到企业参加顶岗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 不少学生怕苦叫累, 随意辞工或者不辞而别。2011年9月接受上级任务前往郑州富士康参加顶岗社会实践活动的30多所技工院校, 历时3个月,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中途辞工, 甚至有的技工院校, 待不足一个月就全军覆没“缴械投降”。究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思想品德修养问题。

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举措

(一)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通过走出去的方式, 如参加团市委在少年宫举办的名人、技能人才励志讲座和报告会;参观现代科技博物馆、文物博物馆, 瞻仰烈士陵园, 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参观现代化的企业、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加公益植树活动、河道护绿活动、敬老活动、助残活动等, 让学生在外出开眼界中增长知识, 树立学习的标杆, 陶冶情操, 爱国守法, 立志成才, 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 构筑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

(1) 为学生父母补办做人及育人学习班。用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教训鞭策激励学生家长;客观汇报学生在校表现, 明确提出学校要求。 (2) 请来育儿成功的家长现场说法, 道来“育儿经”。 (3) 请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场讲解自己孝敬父母力争上游的感受。提高家长自身及教育孩子的水平。

(三) 严格监控校园网吧, 减少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并强调要全面加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中职技工院校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 大张旗鼓地进行“五爱”及“八荣八耻”的正面教育, 积极开展向技能人才楷模学习的竞赛活动, 经常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 向校内“文明学生”看齐等网络讨论, 引导校园舆论, 以正视听, 鼓舞学生力争上游。另一方面, 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 监控校园“网”, 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中职技工院校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指导思想。不惜代价, 委派专人跟踪严控“校园网吧”的营业管理, 杜绝提前和延时开“网”;杜绝不戴胸卡出入“网吧”;杜绝上“网”抽烟;教育和打击浏览观看低俗、淫秽、暴力及反动内容的现象。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圆满完成学业。

(四) 强化学生管理, 打造优质技工院校

(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才高为师, 德高为范。用高尚的师德言传身教, 浸染学生。 (2) 充分发挥学院德育课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室, 及时排遣学生的心理压力。 (3) 学院坚持每周一次的全校政治教育大会, 通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及升旗后的学生演讲, 及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意义的教育。坚持每周课间操总结会, 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学生会和干部会。 (4) 院团委要积极办好团报, 积极开展板报、剪纸、辩论、书法等各种社团活动及外出护绿、参观学习活动, 为学生架起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好每天收看中央“新闻联播”, 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有意义的电影、电视节目。办好业余党校, 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工作。组织好新生军训, 强化组织纪律性。 (5) 建立和强化院方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 如短信网、电话、家长会、家访等。 (6) 院方要积极组织号召学生参加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各种技能竞赛。 (7) 强化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树立服务意识, 为人师表, 并自觉主动带领班级争先创优。用一颗无私的爱心, 去铸造学生, 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营造团结向上、热爱集体、刻苦学习、乐于奉献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用耐心和细致的思想工作, 凝聚全班, 化解矛盾, 杜绝重大违纪事件的发生, 做到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四面八方全面出击, 师生动员齐参战, 打造一流的优质技工院校。

上一篇:改进的进化神经网络下一篇:应急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