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

2024-11-26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共12篇)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 篇1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使人成功的基础。同样,体育课堂不应该是兵操式,体育教师应该摆正、调整自己的位置。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伙伴的关系,要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放松,敢于自发参与,主动学习,在体育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效果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体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接受他们的质疑,帮他们解疑,形成一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充满活跃的气息。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提高练习。近年来许多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但这些革新主要是对体育课堂练习方法的改革。鉴于此,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和现实状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尝试。主要探索如下:

一、摒弃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大部分。然而,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拿着教学器材进行提前练习,可以说这些学生是体育课堂的活跃分子,我们体育教师就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该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是把要教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进行练习。因为我们体育《大纲》上的教学内容几乎是从小学贯穿到大学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且有许多内容是重复的,诸如田径、体操和球类等方面的内容都有。田径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有很大的关联;体操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又和少年儿童的一些游戏动作相关;而球类的教学内容又是许多同学感兴趣的项目。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体育课上直接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练习,学生就可以尽情地发挥自我优势。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厌恶情绪而导致对运动项目失去兴趣,出现不利于体育教学顺畅进行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这就会导致他们对教师讲解的东西置若罔闻,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尤其是老师过多的讲解,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只能让他们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厌恶情绪。有的学生因认为老师讲解太啰唆而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教学很难进行下去。如果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直接进入练习阶段,那么学生就可以尽情地在“玩”中学了。有时学生还会自己制定一些规则进行游戏。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从而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在练习之前除宣布教学内容之外,还必须重点强调安全问题,使同学们得以重视。我们不必担心的是不做准备活动学生能否受伤的问题,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强度是由弱到强的,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准备活动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讲比准备的效果更好。

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按组进行巡回指导,边指导、边讲解教学内容。讲解的时候千万不要让整个组的练习停下来听你讲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老师讲解的过程产生厌恶情绪。在指导的时候,找一个对教学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因为他 (她) 在此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动作做得较好,就可以判断他 (她) 对此项运动比较感兴趣,该同学的练习动作可以影响其他同学。告诉他 (她) :你做的动作比其他同学要好很多,你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力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来做动作效果会更好,此时,你指导的学生会很认真地听你讲解,对你讲解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还会和老师相互沟通。通过这一小小的场景,就会吸引同组练习的其他同学的眼球———同组的其他同学就会主动地加入到听讲的行列中来,同时,也会和老师相互沟通,提出很多问题让老师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渴求欲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知道原来此项运动的动作应该是这样做。这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产生一种亲和力,学生对老师也会有一种亲近感。为体育教学更好地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不要只讲一个动作,重点讲解规则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习惯性地会给学生讲正确动作应该怎么做,但是因为这一句话就可能扼杀许多人们未发现的优秀动作。这样的事例很多,例如篮球的投篮动作,我们教材上讲解的投篮动作大致分为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投篮、行进间投篮等几个动作,但在实际比赛中的投篮动作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的,然而也可以说每种投篮动作都是完美无缺的。再比如说乒乓球的动作,二十年前乃至是多年以前,我们在教学生直拍动作时,直拍的反手推挡是反手主要动作,如果有哪个学生用反手反面来击打球,我们肯定会阻止学生的这个“错误”动作。而今天,用反手反面来击打球却成了最有效的打法之一,反而填补了乒乓球直拍反手进攻的空白。这个动作就是当今最流行、最实用的直拍横打。但是,无论是哪种投篮动作和乒乓球哪种击打动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动作都符合比赛规则。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规则的动作,就是正确动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动作应该怎么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讲解的重点应该放在针对动作的规则上,而不应该放在动作要领上,用规则来约束动作的规范。在避免学生受伤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我们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把不符合力学和生物学原理的动作纠正过来,把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体潜能的技术动作教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教的动作要比自己的动作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探求的欲望。

三、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求知欲望不强,有的学生干脆没有求知欲。而且有不少学生在上中小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的冷眼和老师的批评。因此,这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同时对老师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同时,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发现学生在做不符合原理的动作时,不要直接对他们全盘否定,而要告诉学生,如果你是按照老师的动作做,会既符合力学原理又符合生物学原理,效果会更好一些,不过你做得也很好。学生听到这些话后他们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也会主动地和老师交流提出一些问题,老师讲解的东西他们也会很愉快地接受。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探求的欲望,从而能更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体育教学中,如果我们去掉许多条条框框性的东西,在不违背教学原则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用各种规则和力学及生物学原理,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规则下游戏的良好习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遵章守纪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胡红.论我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J].体育与科学, 1989, (4) .

[2]马凌.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教学, 2001, (5) .

[3]王桂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 .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 篇2

为切实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常规教学,根据《重庆市职业中学教学常规》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作如下规定:

一、课前准备:

1.明确本门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1〉学习大纲和教材:教师首先应熟悉大纲和教材,理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重点和学生对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2〉深入调查了解学生;〈3〉写好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计划包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时数和进度;③教学重难点;④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2.备课:备课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形成教学能力,必须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把教学目的要求和重难点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并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

㈠做好写教案的准备:①将教材内容反复阅读、深刻领会、明确本章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清重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等;②掌握本段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即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③研究教法、学法,拟定教学步骤。

㈡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使教师头脑的教学活动设想进一步条理化、科学化。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录。教案应写明:①课题和教学目的②授课时间

③讲授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注意:写讲授内容有详有略、不宜繁琐、甚至全盘抄书)④教学方法⑤教学步骤⑥教学目标的测评。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常用、最基本的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教师贯彻教育的主要场所。

1.教师要带齐教学用品,提前3分钟到教室。要按时上、下课。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讲授要正确、力求精、要易懂。教学目的明确,讲授要有重点,提问要有启发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堂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获取知识。要注意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采取补救、调整措施。

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5.讲课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生动。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坚持用普通话上课,并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6、教师的教态要庄重、亲切、自然。上课时不得抽烟,不得看课外书报、不得擅自离开教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作业与课外辅导: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布置作业要分量适当,难度适宜,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2.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实事求是,批改方法应灵活多样,对于有共性的问题要当众评讲。

3.课外辅导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注重知识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对后进学生的辅导。

四、成绩考核和评定

考试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学中不可少的一环。

1、考试分为单元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单元检测和期中考试由专业组(或教研组)自行组织。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组织,实行教考分离。单元检测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每学期不低于两次。

2、把握试题质量。

(1)考试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要注意考查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2)命题要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题量与难度要适当,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认真评阅试卷和讲评。

(1)对试卷的评阅要客观公正。

(2)评卷后应进行试卷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及时讲评试卷。讲评内容应包括肯定成绩,指出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评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切实收到实效。

五、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

2、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乐于接受并完成学校和教研组交给的教研任务。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两学时,定时间定地点,实行签到考勤制。

3、提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要有鲜明的主题,充分的准备,每次活动必须有中心发言人。

4、教研组(或专业组)要写出教研组(专业组)计划、总结。

5、教研组(或专业组)要组织公开课和研究课,每期不低于两节。要认真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公开课,研究课,竟赛课。

6、教研组(或专业组)要做好学科竟赛的选拔培训工作。

7、提倡教师互相同学科听课、观摩教学,教师听同学科(或同专业)课每期不低于8节。

8、提倡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每期至少2节。

9、提倡教师参加教改实验,进行教学研究。

10、提倡总结经验,收集教改信息,积累教改资料,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教改论文或经验文章。

11、教师要认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完成上级对教师继续教育要求。

对中职、技工学校体育课堂探讨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课堂;教学

中职和技工类学校在21世纪以来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不仅职教工作和技能培训等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民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然而,虽然中职和技工类学校在职业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有了不少的突破,但是素质教育仍旧是不可忽视的短板。以体育教学为例,其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在整个中职教学过程中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成为了终身体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当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模式,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中职和技工院校学生所反应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实质是因为两者在体育教学中缺乏精力和资源的投入,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需求的融合,使得教学所必要的趣味性和积极性难以保证。加上目前两者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往往依照体育教师的意愿来开展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2、教学理念仍不能与新课改一致。职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必要技能,因此,大多数老师本身也没有重视体育教育。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观念之后,体育教学工作也自然难以树立起科学的规划方针。这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在短期效益愈发受到重视,并没有帮助学生构建长期性或是终身收益的习惯。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体质的强化被片面理解,最重要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没有得到培养。

二、改善中职和技工学校体育课堂的具体措施

1、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型和发展,深度明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观念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教学理念应当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因此,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目标,促使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培养体育意识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培养他们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除此之外,科学的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和强化自学能力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手段,受益终身,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激情,完善运动观念。

2、科学规划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切实满足教学要求。对于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课堂教育主要包括了对体育课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提高体育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足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各地在教育教学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体育教学工作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规划。首先,科学归纳学生个体在实际水平上的差异。其次,在因地制宜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趣味性以及学生可接受性等要素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职体育教学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行严谨的把关,防止因为盲目拓展所带来的合理性缺失。

3、提高教师素质和强化教学设施。中职院校和技工院校在体育课堂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归根究底是施教者的改变和进步,也是人才在观念和技能上的发展。因此,唯有让体育老师不断磨练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业务开展能力,才能让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即使是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習,不断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上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教师而言,中职学校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来帮助这类人才成长,尽快满足教学所需的要求。同时,学校也需要在基本设施的建设上投入足够的力量,有效改善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具体情况,唯有配备了相应的器材,才能真正的让体育课堂的教学价值和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结语

中职和技工学校作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也需要符合我国教育的总体要求,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和正确看待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其次还需要正确规划科学的教学工作。最后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基础配套设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自信心以及其他积极的心理要素,使得在校期间实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华英.谈中职学校体育课堂管理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03:166-167.

[2] 黄东生.当前中职学校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248-249.

[3] 王坤.浅析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50.

[4] 陈二平.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新课程(中),2014,07:119.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篇4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中职学校近些年的教师招聘中可以看出, 中职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从学历、年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等方面都进行了考核。中职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高要求, 学校招聘更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来校任教, 更多有能力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投入到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来, 逐渐的将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中职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要求严格, 在体育教师的考核过程中, 教学能力一直是考核的首要内容。然而, 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所表现的出的教学专业水平也高低有别。

1、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1.1、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完整程度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在体育教学中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考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的设计、教学方法、练习方法、组织方法、教具的选择、注意事项等内容都将有一个全面的考察。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在一次课的教学中都会有所表现。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某一个方面存在短板, 必然会导致一次课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不流畅, 或者体育教师不能够很好的驾驭一次体育课的教学。因此, 课程教学的完整度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

1.2、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学生的教学感受

学生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 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感受是很重要的, 学生对于一次课的感受达到一定的高度, 教师就能相对容易的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反之, 学生的教学感受较低, 就会导致整个的教学过程难以连贯, 教师较难实现对于课堂的完美控制,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预期会有一定的浮动。可以这么说,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的优劣是成正相关的。

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2.1、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

(1) 注重教法, 轻视学法。

体育教学是技能主导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第一, 锻炼学生的身体, 提高学生体质;第二, 教授学生运动技术, 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育课程的设计也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 在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自己如何把一次体育课教好, 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这就是中职学校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重视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现象。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短板, 在教学中不能灵活地运用行之有效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是体会到了一定的运动负荷,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这一教学目标就较难实现, 进而制约了学生课内或课余运动参与的多样性发展。

(2)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解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门槛。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解放学生, 尊重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一变革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必然从体育教学活动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体育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感受。由于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其对于课程施教过程的控制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 教师这一能力的高低就直接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显性化是今后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如何解决自身与学生之间在课程角色上的矛盾, 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考验。

2.2、中职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局限性难以完全展现教师的教学技能

由于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中, 教学内容的遴选与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相适应。尽管中职学校在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设施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目前仍然不能实现教师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等无法高效施展这一尴尬局面的破冰。中职学校在体育方面的规划发展现状参差不齐, 在场地器材方面也普遍存在充足度较低的事实, 教师可选择的教学内容以及可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局限性, 实际上也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2.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发展性亟待提高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课程发展的过程中, 课程改革提供了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但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则决定了这一方向是否能够实现。如今的课程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一直强调要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效果, 体育教师也在思考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 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开展的迟滞。从骨干教师培养、继续教育参与等方面来看,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性亟待提高。

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3.1、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提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改革中, 教师的角色变化是教师适应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因此, 要实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明确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及体育课程真正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帮助体育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并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最终实现教学能力的发展。

3.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合理规划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基础, 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做到, 首先,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情相适应, 中职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能够参与何种的体育运动项目, 身体能够承受多少运动负荷而不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岁到19岁之间, 由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选择教学内容要适宜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 并做到学生能够完成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因地制宜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多样化。中职体育教师要真正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进而锻炼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发展

教师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职学校应促成体育教师在教学之余主动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 有条件的应针对学历水平较低的体育教师鼓励学历教育,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学校体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中才能实现新的蜕变。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真正受益的是中职学生, 这也推动了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学, 中职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渴求与其对于身心健康的需求是同等重要的。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容忽视, 而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师高度要求, 在体育教师的考核过程中, 教学能力一直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完整程度, 同时影响学生的教学感受,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所表现的出的教学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面临教学能力的不足;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局限性难以完全展现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发展性不足等问题。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注重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难点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0) .

[2]王丽妙, 杨建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品牌 (下半月) , 2015, (02) .

[3]覃方华.从中职学生特点探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9) .

[4]陈世鹏.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4, (03) .

[5]唐飞艳.中职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基于秦皇岛四所中职学校调查[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3.

中职学校教学计划 篇5

一、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如既往做好新老教师的结对帮扶工程、专业教师假日培训工程、专业教师社企培训工程、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工程、“专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完善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师的实训工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拓展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树立让“文化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二、强化常规督查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把这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督查制度、教学反馈制度、严肃教学风气,规范教学常规;继续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务处组织各处室不定期不定人全面抽查;通过随堂听课,检查作业、实验开出及备课等方式,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训练等情况,并且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加强学生会学习部的干部、学习委员的培养,完善学习竞赛评比的制度,继续做好学习竞赛的评比工作。利用板报、图片展、竞赛等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把学习竞赛评比活动推向新高 潮。继续完善由各班学习委员负责的“班务日志”的记载工作,并完善技能辅导小组的辅导活动的开出记载工作;教学常规检查坚持采用巡视、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原则。本学期期末教务处分别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进行全面检查,评出等次存档。同时,根据平时有关的教学调查信息,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况开展突击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教师,确保课堂教学的严肃性;进行一次教学调研,以学生问卷调查方式全方位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扎实做好各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教研活动要求做到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活动有主题和记录;重点督查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力争摆脱“文化课教师难上,学生不感兴趣”的局面。

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根据专业发展及企业要求进一步改革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各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专业操作课与专业理论课比例大于1:1。积极投入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校本教材的编写和采用,每个教研组必须进行一科目的校本教材开发,并将样书交教务处审核;完善“教室车间化”专业教学模式,规范“教室车间化”专业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教育教学,落实“对着机器讲机器,用着机器练技术”的专业教学观,走专业教学的强兵之路。采取先集训专业操作基本功,待学生对专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开展专业理论教学,走实践到理论的教学之路;训练中,科学安排理论和实训内容的教学时间,使有限的专业设备发挥的效率。做到“四定”,即:定机、定位、定人、定时。指导教师做到“四个零”距离:技能与岗位的零距离、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课堂与企业的零距离、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4、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6、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询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全程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学校组织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积极学习全国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积极开展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重点推进,分层实施。在各校的素质教育方案、德育工作计划中,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培训、有课程、有活动、有检查、有评语。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团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每两周上一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课进行;也可结合选修课进行,把传授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切忌上成心理学知识的讲授课。

(五)科学开展咨询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建设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老师都能利用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有完整的心理辅导记录。

(六)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村、社区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同时,学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继续深入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

本学年将原来由班主任作教的班级心理健康课变为政教处、教科室与班主任相结合进行教学,心理辅导教师每人担任一个年级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2、在学生和教师中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学年我们打算在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一批心理健康志愿者,扩大学校中关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便于随时把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动向,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不良倾向进行及时了解,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并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取得联系,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

3、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只能设在教学五楼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

2)扩大咨询范围,将问题具体化,一般化。让学生感到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地方,而不是单纯看心理疾病的地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咨询室,提高咨询室的使用率。

4)利用学生室内活动较少的午饭和午休时间开放。

5)咨询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6)发挥“丁老师信箱”的作用,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1)利用周五的学习培训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

2)鼓励教师参加各组织的相关培训,大力支持领导干部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样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并做好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5、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在原基础上,档案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定期更新。如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和心理咨询教师联系。

6、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经常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形成。

7、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第一、通过校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

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中职学校书法课堂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 书法 课堂教学 方法

书法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是使学生获得书法知识、提高书写技能,并形成一定思想修养的教育过程。这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它是由课程性教学与诸多非课程性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加强书法课堂教学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内容系统

作为非专业性、普及性的中职书法教学,其教学目标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是“指导学生学习一定的书写基础知识和传统书法理论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书写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工整、流利、美观地书写毛笔字和钢笔字(师范类另有粉笔字)的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应将中职书法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各年级段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并根据教学时数将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节课。

在中职一年级,应重点讲授书写的基本知识,包括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楷体字基本笔画的写法、结字的原则及形式,达到书写姿势正确,执笔得法,运笔自如;中职二年级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精要地讲析传统书法知识,重点讲授行楷字的基本规律、基本笔画的写法和结体规则,书写达到笔顺正确,线条流畅,结构合理;中职三年级重点是书写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要达到字形美观,字体有特色,章法布局符合规律和标准。这样分阶段、有计划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书写水平螺旋式上升,不仅便于教师操作,且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软硬兼施,相辅相成

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书法教学没有必要专门讲硬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等),只要教好毛笔字就行,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自然就能写好。其实并非如此。这种观点在书法教育界许多教师身上都普遍存在,可以说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或误导。毛笔字写的相当好、甚至在书法比赛中都能获奖,但硬笔字却写的较差的学生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明显是与中职书法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悖的。对学生参加工作后影响最大、应用最普遍、实用性最强的不是毛笔字,而是硬笔字。所以,在教学中不应仅教毛笔字,而应采取软硬同步、软硬兼施的教学方法,即以毛笔字为基础,以硬笔字为重点,软硬兼施,同讲同练,相辅相成,使毛笔字和硬笔字之间相互补充、深化和提高。

三、学会读帖,掌握方法

学习书法的步骤和方法一般是摹帖、临帖、入帖到出帖。这些方法和步骤教师与学生也都明白,但在实际的书写训练中,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环节——读帖。读帖是临帖的前提,也是临好帖的关键,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通过认真的读帖,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把握对字帖用笔、结体、风格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字帖的感性认识。忽视读帖或不会读帖,临帖也就成了“抄帖”,帖,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成了一种摆设。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帖,要认真读、反复读,要“读”懂帖字的五个方面:一是读笔顺,要把每个字笔画的先后顺序搞清弄懂,保证书写时笔画之间连贯、畅通、有韵味;二是读笔画,要读懂笔画的特征,即笔画的轻重、长短、俯仰、斜正、曲直以及起笔、收笔的方圆、藏露等;三是读位置,即要读懂每个笔画在字中的位置,如上下、左右的位置,起笔、收笔的位置,穿插、迎让的位置等;四是读关系,即要读懂掌握笔画间的关系,包括疏密、粘脱、呼应以及变化等关系;五是读结体,要读懂字的形体结构,诸如独体结构时字形的大小、扁方、肥瘦、斜正以及复合结构时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长短、宽窄、向背、聚散等。“读”懂了以上方面的内容,那么,范帖上的字便“尽得于目,皆存于心”了,也就才能够做到意在笔先、泰然处之了。

四、善于总结,把握规律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善于总结书写的规律,从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更深认识,较快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如在笔画竖钩和竖弯钩的教学中,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出不同书体不同的书写特点:颜真卿代表作《颜勤礼碑》中竖钩出钩时的特点是较小而含蓄,呈鸟嘴状,竖弯钩出钩时钩的方向多为左内侧收笔;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中竖钩出钩时三角状明显,丰厚饱满,竖弯钩出钩时的方向向上挑出,等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把握不同书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书写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精讲多练,突出示范

对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最好先给学生做整体的示范,或在黑板上集体示范,或以小组为单位示范,通过示范,把书写的技巧表现给学生,使之更为直观可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练习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并给予个别辅导。通过这种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书法课上好、上“活”,让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书法课教师,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把书法课变为一门“兴趣”课来上,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寓教于乐,就是要使学生在“乐”的趣味中掌握知识,且效果要佳。教师可以把生活中一些贴近教学内容的物、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横折的折处要刚健硬朗如人的西装加垫肩,长横犹如扁担挑水,要有力度感和弹性感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谓是一举多得。

七、因材施教,抓住两头

学生因爱好、个性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书写水平上的提高和进步,就必须因材施教,特别是要抓住“两头”,即抓差生使其合格,抓尖子生使其成为特长。

为了让对书法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或推荐吸收到学校的书法协会,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指导,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书法的尖子学生,使他们成为班级书法的骨干,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书法“带头人”的作用。

抓住两头的另一方面是抓差生。对差生来说,他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或学习的方法不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写好字”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给他们吃偏饭,根据他们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地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差生掉队。

八、注重批改,及时反馈

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书法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精炼、中肯而又生动、形象的批改,不仅沟通了师生的感情,而且能把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本人,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批改的方法上,一是采用批语法。教师用简洁、中肯的语言对学生作业的优点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给予指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采用图示法。教师用一些直观、形象的符号、图形标出或画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使批改直观鲜明,学生一看就懂,便于学生改正。

在批改的方式上,一是对学生作业中共性的问题采取集体批改。另一种是采取面批面改。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作业问题较大且属个性问题的学生,当着学生的面,教师把作业中的错误中肯地指出来,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并辅以示范,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有效地改正。

实践证明,采取以上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书写水平的普遍提高。但书法教学是一个具有多种联系的教学过程,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益民.浅谈写字教育.黑龙江教育,2003,(12).

[2]林子文.浅谈书法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中国钢笔书法,2005,(5).

中职学校快乐体育教学刍议 篇7

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1]而且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有培养意志力及创新精神的任务,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职学生的经历和年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心智,又没有普通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因此,学生容易出现纪律差、不守规矩、学习兴趣淡薄等状况,中职学生都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存在崇尚个性、张扬个性的特点;体育对于男同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锻炼的热情和运动的激情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男同学身上可以看到,但是男同学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女同学则很少进行主动锻炼,对体育课很难发生兴趣。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为中心,重视教法的单项传授,强制学生机械接受,那么,学生对体育课很容易由无兴趣转变为厌烦的情绪,很难达到增强体质、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的目标。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使体育教学凸显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思想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产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既喜欢学、乐于学,又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管理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 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将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 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的三维结构。

4. 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 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理解快乐教学,须避免进入误区。

首先,不能把快乐体育与情境教学、趣味教学等同起来。快乐体育与情境教学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立意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快乐”的含义,“快乐”绝不是“笑”和放纵自由,“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供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观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和睦学习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及运动后的轻松愉悦感和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再次,快乐蕴涵在体育中,既是内在的又是直观具体的,不是恩赐, 也不是装饰。快乐教学绝不是在体育实践中毫无目的地加点游戏舞蹈,甚至在语言上来点不着边际的幽默。这是牵强附会的快乐,是使快乐体育流于庸俗的做法。其实各种体育项目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从事不同的运动可以获得不同的乐趣,这正是体育运动以千姿百态存在于世界的原因。人类在追求这一乐趣的过程中发展了体育运动。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我们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真正从中职学生心理实际需要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体育项目内在的乐趣,并使之服务于教学。

与旧的教学观念相比,快乐体育更适合中职学生。它以情感教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快乐体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去享受运动;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锻炼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2]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具有“角色意识”,注意调整个人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中,用自己的感情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这些都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欲望,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促其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艾默逊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3]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下,中职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被家长斥责,被社会上的部分人看不起,这容易造成其自卑或自负的情绪,对社会及周围的人存有戒备。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地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人格,以开放悦纳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轻松和谐的友善关系。

其次,注意工作方法,保护自尊,促其自爱。对学生进行表扬时,尽量在他们中间进行;进行批评时,尽可能采取个别化谈心的方式。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再次,以学生为中心,奉献爱心,促其上进。热爱学生,真诚地去关心每个学生,是快乐教育的关键。教师播撒的一片爱心是激发学生乐于进取的阳光雨露。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爱之深切方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也才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信心和勇气。

2. 注重教师指导的艺术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主导的艺术性,从学生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参与教学,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将会如同春风轻抚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自觉锻炼的心弦;教师轻声细语、循循善诱的语气,将会如同雨露沐浴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愉悦的心理;教师微笑的肯定、友善的鼓励、形象的讲解、惟妙惟肖的比喻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教学过程设计遵循活动教学的理论:

活动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论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活动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心神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篮球投篮课上把学生练习投篮的过程的后半段时间改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投篮比赛,看哪组进的球多,这样学生不仅从一开始练习时间就情绪高涨,而且效果显著。

2. 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

合作学习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为基点,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的是宽松、和谐、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特色活动、艺术训练中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在体会成功感的同时增强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差异教学的理论:

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的素质和喜好一定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势必违背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学设计要适应差异教学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愿意接受训练,从而以愉悦的精神状态学习知识,领悟锻炼的技巧,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快乐教学是一种以情感沟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它更能体现全面育人的主旨,是素质教育主导思想的诠释和升华。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思想,寓学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锻炼的技巧。本文从快乐教学的内涵、实施要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从事中职体育教学的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接受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提高身体机能、提升审美情趣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中职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 作者提出了“快乐教学”的观点, 并在分析快乐体育内涵、阐述快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后, 提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两点做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 2003.4.

[2]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4.7.

[3]张丽霞.教育成功的秘密:尊重学生[J].河南教育, 1998.1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新探 篇8

一、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不足

1. 教师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现今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并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多中职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且校际间缺少学术交流、教学经验交流或体育比赛等, 这就势必造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陈旧、过时,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教学模式呆板、陈旧, 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2. 体育场地和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随着中职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越显得不足。造成硬件设施匮乏的原因有: (1) 经济的落后; (2) 校级领导不重视体育建设, 资金投入不足; (3) 社会、企业、社区、学校共同办体育的模式还未形成。由此, 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 破损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 给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埋下事故隐患, 导致事故频发。因此, 经费的不足和器材的匮乏, 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 中职的学生又处于青春期, 他们对美的追求早已在心里形成。但是,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活动是按部就班式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是主体, 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久而久之,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良好发展, 失去了对体育课的激情。此外, 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造成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怕吃苦、怕困难的坏习惯, 很多学生走进学校便不愿意参加艰苦的体育锻炼。

二、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1.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密切联系的, 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 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班级或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其次, 体育教师要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摆脱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运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演员”, 但是学生“演”的效果如何则要看教师的“导演”能力了。教师在课中应多引入教学竞赛、娱乐、游戏等等, 不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一些素质练习可以按学生的体质、技能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分组:对体质弱、技能掌握比较差的学生, 不能给他们过高的要求而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有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要运用激励手段来鞭策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2. 善于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

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首要保证。作为体育教师来说, 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应有的效用, 开发它的潜在功能。我们可以引入多角度、多功能的器材使用理念, 将一些体育器材应用到教学训练中, 使其物有所值。比如, 许多学校跑道匮乏, 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和场地进行必要的迁移和替代。在学校的围墙四周、升旗台、教室前后的空地等地方进行定时运球跑、追逐跑以及多种走跑练习, 多渠道、多方位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摆脱场地小、无场地的束缚。

3. 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学生是体育课堂中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启发学生的思维。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不断重新组合, 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 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活动的开展一般都伴随着疲劳、紧张、竞争等特点, 学生在参与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使学生明确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树立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总之, 中职学校体育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体育多层面、多体系的功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使其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 成为终身体育的追求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53-60.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篇9

(一)教学观念和教材与实际需求不适应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大概有五分之二认为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身体,有五分之二认为学校教授体育课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锻炼学生意志;还有五分之一认为上体育是为了娱乐、兴趣。而且部分老师认为体育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很难再有发展。另外,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与实际严重不符,教学目标是对老师体育教学活动的检验,这也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动力所在。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与目标必须不断改进。

(二)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态度倦怠

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有消极的情绪,使得中职体育教学任务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在每一老师走入工作岗位的初期,都是“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会逐渐消磨老师当时的年少意气,而且一旦真正进入角色,体育老师往往就会发现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天上地上,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由于体育教学工作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在教室里面授课,基本上都在室外完成,每天风吹日晒,就会滋生得过且过的思想,教学方法死板,不能坚持创新,与时俱进。

(三)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是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困境。本来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级别相同,学生之间应该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人们普遍认为中职学校不如普通高中,导致中职学校学生也这么认为,而且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在高考无望的情况下,才选择中职学校,逼不得已。这造成了中职学生群体的素质较普通高中低,学习习惯不好,厌学情绪严重的现象。这些不良习惯,在体育课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进取心弱,情绪不稳定,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意志薄弱等。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根据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之后的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是就业,二是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教育。对于前者来说,他们需要有符合专业技术要求的身体素质与技能,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依据专业的学科特点制定,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

(二)教师结合实际选编教材内容

在编写体育教材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立足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课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任务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球类运动,比如排球、篮球、羽毛球等,另外可以设置一些田赛项目;进入二、三年级的学生,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科专业的特点。在理论课程方面,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在体育课程中还可以设置体育知识与体育欣赏课,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为主导,循循善诱,逐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随时保持一种快乐的学习心态。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合达到学习的实际需要。在具体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或者学生自己自由组合,但是分组的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根据男女生的水平进行分组,保证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不大。再让学生有创新,分组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体育成绩评价多元化

中职学校的体育成绩考核的项目主要有基本体育技术、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与表现等方面。体育成绩考核的方法应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进行,一个项目的评价体系至少要制定两套,考试的标准应该有高等级与低等级两个方面,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根据学生体育考核的结果,适当地给予体育老师奖励,这对于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提高了体育老师的上课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定会大大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给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样的状况,体育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摸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我国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革新,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方法改革摆上了日程。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最终目的不是强健体魄, 而是让学生在校期间能熟练地掌握一两种体育技能, 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当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堪忧, 体育专业课时较少, 体育设备落后甚至匮乏, 再加上学生的自觉意识较弱, 致使体育教师圆满地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春香, 薛进生.谈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2) .

[2]王芙青.职业学校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 .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 篇10

一、注重成功的积累效应, 避免无谓失败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的教学策略是尽量避免无谓的失败, 即“莫名其炒的失败”, 利用不断的小成功的积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一次排球课上, 在两个标准的排球场学习排球的下手发球, 但靠近场地底线的地方划着相隔一米的四条线 (其中两条线在底线的后面) , 有一块排球场是标准的网高, 有一块球场已经不是标准的网高, 而是降低了不少, 学生们用的排球既有成人用的排球, 也有软式排球。在讲解了下手发球的技术要求和动作顺序后, 就让学生开始了发球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网高、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排球, 如果在某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连发三个好球就可以换成难发的球或是难发的位置, 继续挑战.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失败了就回到原来的难度上继续练习;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又成功了, 就向新的难度继续前进, 直到最后达到用正式的排球、在离底线2米处可以准确发球到对方球场, 即达成了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依据中职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设计让所有人都可以成功的教学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根据需要、合理的时机和频数, 回避绝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突出相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使一些在特定的运动竞赛和练习中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学生也获得胜利, 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克服比赛承认胜利者而否认弱者的缺陷。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体验胜利,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并产生对运动的好感,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这个方法反过来也可以让那些很少失败的学生重新获得挑战的环境, 促进他们不断地刻苦练习。在这类方法中, 学生面临着无尽的挑战, 因为他们的对手就是他们自己。

在我们常规学校体育比赛和练习中, 只有一个第一名, 这似乎是一个正常的体育竞赛现象, 但却不是一个正确的体育教育现象, 因为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 而这种只有”唯一胜利者”的体育竞赛体系的确让很多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体验中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那些从来没有在体育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

当我们改变了常规的体育比赛思维以后, 体育教学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例如, 在“反50米跑”的比赛中, 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的那一时刻, 把其他学生的位置记下, 作为各自的起点, 向反方向跑, 于是, 每个人的可能胜利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 每个学生在这场比赛中部有可能取得胜利。这样, 每个学生都被唤起了取得胜利的欲望, 都会积极地参与竞争, 包括总是获得第一的那位学生。需要注意的是, 让位跑、让距离跳远、反50米跑、自我挑战跑等也不能滥用, 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地运用。

三、利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力量获得成功

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集体团结合作, 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促进运动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中去, 这是中职体育教学促进运动参与的另一个策略。如“跳远教学”, 在传统意义上的跳远教学中, 只有跳得绝对距离够远的学生才能获得胜利和成就感, 而改变了思维和改变了规则的“目标跳远”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定式。“目标跳远”是采取自己向自己的最远距离挑战, 并把挑战的成绩以组为单位加起来进行小组间比赛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在沙坑中间放置一条红线作为大家挑战的目标, 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比赛小组, 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最好跳远成绩 (事先测好) 量出自己的起跳地点, 然后进行跳远比赛, 每人跳三次, 没有达到目标者不得分, 超过目标者得5分, 超过目标较多者再多得2分, 每人跳完三次后, 将小组的分数相加, 与其他小组相比后得出比赛成绩。

“目标跳远”是自我挑战的方略, 也是典型的利用集体和团体赛的形成进行的教学, 可以消除技能差的学生的自卑感, 使他们也可以参与集体比赛而不受到歧视, 还能同技能好的学生一样为集体争光。同时, 学生在积极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 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成绩,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总之, 成功体育强调的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建立自信,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体育的意识和兴趣, 快乐、轻松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付杰.人本原理与中小学体育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4)

中职体育教学浅析 篇11

关键词:中职体育 课堂教学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不断扩大,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体育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入手,深入地探讨了中职体育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优选教学内容,改良和开发运动项目,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武术、跆拳道、剑道、游泳、羽毛球……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可使人产生运动的欲望。如可通过举办体育第二课堂、建立运动队(如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等)、举行体育知识竞赛、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比赛等,来营造良好的体育气氛和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以便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来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在教学中坚持快乐体育思想

快乐教学是一种以情感沟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它以全面育人为宗旨,是对素质教育主导思想的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为了改变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很多中职学校都有意识地将快乐体育思想贯彻到了体育教学当中,并且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去开展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

1.重视快乐教学法在中职体育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快乐教育思想是以最新的教育思路、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理念。例如在中职篮球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或进行小组对抗赛,以便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战术素养,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并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2.快乐体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体育的特点在于“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安排活动,并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讲解,这样才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体育课既能够满足学生在生理方面强身健体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三、教师要树立好榜样,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做好体育教学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要壮大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就必须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1.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它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第一指标,灵活地贯穿在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专业素质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在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专业能力,包括示范、讲解、训练方法、训练组织、思想教育、临场指挥等方面的能力。体育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认识到拥有专业知识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

2.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者。除教学外,体育教师参与学校工作最多的就是组织体育活动,为此,教师要有目的地观察各种教育活动,并对其进行分析,深入思考各种教学现象的本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它是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校水平的最佳手段。

四、师生互动模式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互动教学”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探索,其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

1.思想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比如对练习方法、练习队形、比赛规则等的改编,可让学生相互比一比“看看谁编得新、奇、乐”,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2.整体互动。在现代体育课教学中,“互动式”教学不仅实用,而且有效。进行互动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案的可行性,注意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并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例如在整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家进行积极配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性别和不同爱好者的需要,充分尊重参与人员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保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趣”字上做文章,从多方面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巧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午益.简析高中体育的创新教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0).

[2]曹卫民.全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03(6).

中职学校写作教学初探 篇12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而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正如罗丹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 获得广博的知识, 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要引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去, 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 比如:坚韧、勇敢、爱心、奉献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各种人, 善于发掘人的内在、本质的美。在观察的基础上, 在感受美的同时, 学生的心灵也将受到一次次触动。这些观察必将带着他们的情感诉诸笔端。相信学生在写出一篇篇美文的同时, 也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 美的心灵。

二、紧扣专业突出教学实用性

中职学校是根据社会需要而设置专业的, 其教学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明天, 所以教学要着眼于明天的需要。因而语文写作教学也应围绕专业, 强调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本校的宾馆服务与旅游专业应把“一副好口才”作为训练重点, 并注重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文秘专业应注重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要结合他们的语言优势进行训练。如口头作文、看图作文、情景作文, 加工或改编作家作品, 扩写或续写作品, 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写短剧和小品, 然后自编自演, 把文字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这些课堂活动,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可谓一举多得。这样使语文直接同专业挂钩, 同将来的职业挂钩, 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迫切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的写作课教学方法就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每学完一篇课文, 笔者都要给学生出一篇与该篇课文相类似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按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例如:学了《荷塘月色》就让学生仿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 学了《过万重山漫想》就让学生自己选一个“媒质”进行漫想仿写。一般课堂上不给学生留仿写作文的时间, 都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上课时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所写的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 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 (以教师点评为主, 学生点评为辅) ,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一视同仁, 尽量找出该学生作文闪光点加以鼓励, 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尤其是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更要以鼓励为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动力

在情感培养上教师可以在讲读名篇名作时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中, 用心去体验情景、人物和事件, 体味作家是如何投入情感, 进行想象和创造的。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写作, 看看能否做到像作家那样。投入身心去观察, 投入情感去创作, 写到感人的场面时是否会像作家那样情不自禁甚至潸然泪下, 完全融入到写作中。根据笔者的观察, 凡是写作比较出色的学生, 在观察力和情感指数上确实要胜人一筹,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谓“需要”, 是指写作中的想象不是盲目瞎想, 而是按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平时的写作中,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先构思, 后动笔, 因为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想象的过程。这一过程落实在笔头上就是打草稿。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为了赶时间, 早已经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了。而有经验的写作者都明白, 人物形象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 写作细节也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想象的轨迹就这样一步步被清晰地记录下来。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应用文教学在整个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但是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了解并明确社会对中职生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中职生一般不清楚他们中职毕业后需要用到哪些应用文, 所以, 根据认知选择情感化的心理规律, 我们首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不但调查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种类, 同时还要调查一些工厂、社区、村镇单位所用到的应用文。根据学生交流、汇总的情况来看, 学生基本上了解到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文。在此基础上, 我们趁热打铁, 进一步要求学生把本次活动整理出调查报告、新闻稿、总结等等, 要求分组草拟, 全班交流。调查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 学生不仅学到了应用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了当前社会对应用文的需求, 也懂得了社会对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

六、在作文的评语中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 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已经形成了一套评价模式:中心明确, 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这千篇一律、冷冰冰、机械化的评语, 不仅激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甚至还造成了师生情感上、心灵上的隔膜。中职学生还处在成长期, 对人生、家庭、社会会有种种的困惑和不解, 有时也会产生低落、消极的情绪, 这些都有可能反映到文章中来。作为教师就应凭借写评语这一契机, 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渗透人文教育, 使评语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所以, 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富有感情, 充满爱心, 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老师充满爱的评语如春风开启着学生善感的心扉, 如细雨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田, 学生在获得写作启示的同时, 对生活、人生也能多一分理解和感悟。

当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生的作文往往毛病多于优点, 当他们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写成一篇作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的时候, 总有几许期盼, 希望老师哪怕给他一点点的肯定。因此,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就不仅仅是就作文论作文, 同时应让中职生获得作文的成功与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 任何一篇学生习作都存在着某种亮点, 我们要学会发现亮点, 在学生的作文点评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由此使学生逐渐产生写作兴趣。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设问策略下一篇:电子商务支付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