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创新教育

2024-06-10

体育创新教育(共12篇)

体育创新教育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理念也发生很大的改变,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初中体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各个学校正在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有效的解决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成效低、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空间不足等问题,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谈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育质量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必须积极做出整改,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注重利用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思维的融入,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要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创新教育理念内涵

创新教育理念是随着素质教育的热潮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一种教育模式,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中前进,教育改革必须实时进行,与时俱进,现阶段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精神。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且要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储备。

二、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全社会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初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重文轻武”的现象,很多学校文化课设置比较多,体育课的设置比较少,一般一周2-3节体育课。虽然比以前重视体育课,但是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导致一些学校的体育课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发展。

(二)体育教课内容不合理

初中体育课上,学生不是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而是在进行着各种枯燥地竞技性体育活动,体育课的娱乐性被大大削弱,毛振宁教授点评篮球课说“一堂篮球课学生能够一直在练一个动作,学生没有相互交流、合作,更没有一次投篮,这怎么能算一堂篮球课?”可以看出初中体育课突出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课的本质。而且每个学校的女生在体育课上表现都不行,很多球类课上没有女生。

(三)体育教师授课方式不合理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有些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生硬机械地照目标做,整堂课进行着一些重复而单调的体育活动,而不去考虑学生自身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需求。整节体育课过后,学生除了流些汗,身体较为疲劳外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德、智、体、美、劳和技能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措施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培养综合素养水平高的全面性人才。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培养创造性人才,激发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潜能,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全面性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以游戏的方式上体育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达到锻炼目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坚强意志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理念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平时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主导地位的体现。比如组织野外登山、越野等活动,培养学生野外生存能力,并且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是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组成相应的体育兴趣小组,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创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情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体育课堂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创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体育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比如教师在进行讲述“立定跳远”时,可以设置“蛙跳”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游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动作要领。另外,教学器材的应用不能墨守成规,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像器材的玩法和技巧,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四)注重现代科技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代教育中纷纷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发展史和体育明星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动作,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中的分解动作和学生一起练习、尝试,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熟练掌握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体育创新教育 篇2

1.体验式教学的意蕴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特色是充分挖掘教学中“人”的重要性,充分强调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内在体验,是一套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的含义。要构建学习者本身的学习经验需要是学习者身临其境来体验学习过程当中收获的体验并且做出反思,把这些反思转换为学习者本身的学习经验。体验学习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习经验,另外一个是学习场地,只有两者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首先,学习是对以往经验不断改造以及充足的过程,教育形态中应该不断融合各种学习经验。其次,场地学习的最佳环境可以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体验式学习自古以来就被学者们所推崇,涛行者的“做中学”中体现着体验学习的内涵意蕴,孔子的“学与思”体现了体验式教学辩证法的思想。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课程,达到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是一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日常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的锻炼,把锻炼身体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强制性的安排学生跑步,从事固定的体育活动,要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规律特点为主来替代传统的以重视教材内容逻辑联系为主的形式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用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快乐或者悲伤的情绪,在经过运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心情平静许多。在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体验”作为一种有效持久的教学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1.1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哲学上来看发展是经过与结果的统一,学习的过程制约但不决定结果,结果是学习过程的体现,但不能全部体现。在体验式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传统教育中结果,而是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体验,不要急功近利。学生在加强自身学习体验后就会享受学习的乐趣,就会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样体验式教学就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过程,将自己的思维情感融入到学习中。

1.2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养成

强调学生个性的养成是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生命体验的重要体现,是个人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是独特的自我的,能体现自我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情感构造、认知结构、个人取向都有很大的影响。

1.3体验式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内在生成为特性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深刻和深层的以及神秘的内在感受,学生学习能引发与学生独特的“自我”密切相关的独特领悟或意义的情感反应,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能帮助学生得到具有永久意义而且具有铸造性的学习体悟。体验的过程是外部世界和学生自我生命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趋近和展开的过程,推动着学生从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已有经验出发,揭示和发现教学中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学习形成的内在天性体现的是学生生命的深度。

2.高职体育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通过学生基于个体经验的解释以及自我体验的有效融入,才能获得学习知识存在的意义。由于高职体育课程的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重点不是放在增加内在认知结构上,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自主参与性更高,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景主要靠学生主动建构,倡导以“自主、对话、探究”为特征的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与人类的经验有密切联系,所谓“知识”乃是人类从经验中汲取意义或建构意义的结果。要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上创设情境并培养学生体验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不再仅仅表达一种观点,更注重的是一种理想,其独特的意味是强调一种行动指南。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谐处理好师生关系,同时通过采用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对进一步发展动作产生探究心理创造学体验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在愉快体验的环境中获得体育素养。一名拥有正确价值理念的体育老师才能在课堂中真正把握体验教学内涵和意蕴,才有可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体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和合作意识。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教师要认识体验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先进性,使之首先树立起体验学习的意识。高职体育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创设体验的情境,通过体验获得自身感受并内化为体育素养,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本体的连锁条件反射的过程。

2.2在体验式教学内容上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将有效地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职业功能和健身、健心功能,拉近体育教学内容与他们将来要从事岗位工作的距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打好基础。高职体育教育与普通体育教育的区别是,高职体育教育必须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通过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满足不同专业、基础和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我校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方向对学生的体格素养的不同要求,在体验教学内容设置上灵活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密切结合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

2.3在体验式教学组织上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并明确目标

在教学组织上应该向国外先进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和培训方法学习,探索出一套适合当代高职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三者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灵活的运用教案,尤其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更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体验式教学达到效果的高低取决于体验之后进行的分享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的程度的高低。一般体验式教学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教学目标分析阶段、教学方案设计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评估与追踪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可以更加科学完善的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结语

试论高中体育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在人们生活和生产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展创新教育成为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具有满足社会和从业要求的创造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体育教师需深刻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我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为各位教师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一、体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体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在创新理论下形成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理论,它从学生的精神、意识、思维、能力和个性出发,摒弃传统教学经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展俱乐部式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

识、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和强化其创新性。创新教育遵循快乐、主动、参与、和谐的体育精神。

二、体育创新教育的特点

1.注重学生身心教育,倡导体育精神的参与性

体育创新教育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注重学生体育任务的加强,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获得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强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全能人才。当然,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不忘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体育创新教育一方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有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强调主体的全面性,即将全体学生作为教学对

象,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划分学生层次,衡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除掌握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知识外还能够对营养、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地实现自身各个器官、部位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体育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作为组织教学的主体,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教师要遵循体育新课改要求,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知识;其次,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质的不同对创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因材施

教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再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使体育知识的学习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师生之间关系和睦,相处融洽能够使学生大胆质疑,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科研探究,体育教学实施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体育教师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格

思想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切实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实现体

育创新教育,就要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创新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反思,大胆质疑,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收获,从而具备创新的精神、意识和能力。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进取心的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通过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态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新的精神意识和人格。

3.使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体育创新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研究、实践操作、集体激发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将单调的课堂变成学生与老师多维互动的基地,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活跃。体育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将传统的体育游戏介绍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自主创设游戏规则和内容进行再教学,使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让学生优化组合分组进行团队竞赛,通过团队的成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观察及组合创意,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探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总之,体育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4.创设创新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果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极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

围,创设有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行为及时予以表扬,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和钻研过程,逐步养成求新、求变、求异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

完成,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创造基础。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下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高中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除了对学生强健体魄和良好心态的培养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心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振军,王东丽.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体育专业学生个性品格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2]李红,曹芝兰,黄生勇.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6).

[3]王永翔,赵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阻力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张久利,果召全.改进体育教学策略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02).

[5]张久利,王松岩,卢爱国.从体育特性出发理顺高校体育教学思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体育艺术卫生保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4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涉及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很多初中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 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还有的学校将体育课视为“替补”课程, 时常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 经常用文化课来取代体育课, 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 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的人力、财力支持也不足, 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这些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 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很多初中不仅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 就连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 缺少资金引进优秀体育教师, 导致体育教师素质不高。还有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缺少创新意识, 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3. 忽视学生差异

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特点各不相同,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大都以班级为教学单位, 而且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整体性的教学, 而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此外,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而且很少考虑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只是进行统一的体育教学, 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1. 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之,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校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体育教学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 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 学校还要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杜绝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 保障体育课的正常上课时间,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 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首先,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帮助体育教师树立创新意识, 让体育教师明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创新理论教育。此外, 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提高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让体育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来。

3. 针对学生个性, 开展分层教学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障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 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 切实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等, 针对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别差异,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 对女同学和水平较差的同学的要求可以松一些, 而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同学, 技术要求可以高一些, 针对不同的同学, 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创新教育 篇5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当中,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职体育教育,高职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职业型的人才。高中体育教育创新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符合当今社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可以使时代发展创新得到满足,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未来的工作。该文主要针对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职业教育为先导,提出高职体育教育创新的具体策略,有效地结合高职体育教育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将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和职业型的人才。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6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涉及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很多初中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视体育教学工作。还有的学校将体育课视为“替补”课程,时常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经常用文化课来取代体育课,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的人力、财力支持也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些都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很多初中不仅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就连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资金引进优秀体育教师,导致体育教师素质不高。还有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陈旧,缺少创新意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3.忽视学生差异

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大都以班级为教学单位,而且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整体性的教学,而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而且很少考虑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是进行统一的体育教学,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1.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学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杜绝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保障体育课的正常上课时间,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体育教师树立创新意识,让体育教师明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创新理论教育。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体育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来。

3.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分层教学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切实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等,针对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别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女同学和水平较差的同学的要求可以松一些,而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技术要求可以高一些,针对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坚韧毅力。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于职业教育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 篇7

一、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但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育在很多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和缺陷,使得高职体育教育无法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等相吻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来说:

(一)教学理念滞后

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教学理念较为滞后,过于强调体育的应用性,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素质的培养,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学生布置大量体育训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未真正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通过理论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基础知识,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应用技能。目前,我国高职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

(三)课程资源缺乏协调性

课程资源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先进性,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形成。高职体育教学中拥有的课程资源很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往往选择其中某一项资源,影响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提升,且教学范围较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基于职业教育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滞后于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创新教育理念,高职体育教育不要仅停留在技能应用,应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确定体育教育目标。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主观层面上接受体育活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注重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此外,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其思维、观念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在工学结合趋势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文化理论知识,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二)创新体育课程

高职院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职业目标,对体育教材进行课程设置。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保持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逐渐提升身体素质。另外,教师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介绍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影响,如,篮球、羽毛球能够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反应、合作及协调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具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因此立足于职业教育,对高职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非常必要。如在理论教学中,应引入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体育动作进行分解,对学生进行视觉及听觉等感性层面的刺激,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应协调课程资源的关系,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从而为高职学生更好地参与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背景下,体育已经是高职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将职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对现有体育课程进行针对性调整,使之能够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契合,采取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将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未来岗位上发挥自我价值。

摘要:高职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并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目前,社会在关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其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高职体育教育进行创新迫在眉睫。对高职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职业教育理念下探讨创新高职体育教育理念、方法等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育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暴静敏.浅谈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117.

[2]丹慧芬.高职体育教育内容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针对性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94-95.

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 篇8

1、创新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的教育观念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体育教育现象,理解其本质特点与一般规律,并指导了体育教学活动方式与内容的设置。所以高校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体育教育整体创新垫定良好的基础。

1.1、树立健康体育意识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变化。每个时期的教育观念都促进了特定环境下的体育教育发展,但因为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同时也限制了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政治”与“体质”观念为体育教育带来的局限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而随之提倡的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这一举措显得更富有人文关怀。但是这种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培养一种完美型的人才,这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随着健康体育理念的提出,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与反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也证明了健康体育理念可以透过现象抓住体育教育的本质,并符合教改的新趋势,从而促进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

1.2、树立多维度的教学观念

将健康体育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理念的完善工作。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包括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环境等都要围绕学生最终的健康成长与科学提升为目的。同时,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把握度的界定,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而运动过度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状态。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人性化与差异化,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不能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2、创新体育教学工作

2.1、设置科学的课程结构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需求与培养目标从发,将学科目标、学生进步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树立全面的课程结构,才能更好的处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体系以及全面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要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这要求设置课程结构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并遵循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特点和需求。另外,要促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样,将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相互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并组织各有特色的教学形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2.2、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健康体育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将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设置一个全新的健康化、弹性化内容体系。这要求教师设置内容时要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充分考虑到体育知识、学生能力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

2.3、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不能有效发挥其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所以要不断加大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促进师生开放对等的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的开放互动,通过开放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要有效利用讨论式、启发式以及探讨式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加强其创造力与思维模式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制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制度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并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下,创新教学制度,完善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课程建设评价机制,从而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的体育教育也需要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制度这三者的改革发展上。在创新过程中,要对这三者进行合理整合,以健康体育作为先导,建立丰富的课程结构,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制度,使体育教育得到全面整体的推进。只有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本体的创新,才能为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提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志兰.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子商务,2012,(5).

[2]黄腊秀.高校体育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研究 篇9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校体育,个性

1 创新教育综述

1.1 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 贯彻提高学生创新力的原则, 使形成学生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解题能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显然, 创新教育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创新教育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它在人的普遍素质中单独提出创新性素质加以特殊强调, 原因是创新性素质在现代和未来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御作用和最大的时代适宜性[1]。

1.2 创新教育的目标

创新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新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新学改造的基础上, 来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它弥补了智力开发欠缺的环节, 同时它所开发的创新能力与智力开发所指的智力或智能也是不同的, 创新教育目标关注的中心是创新性: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技能。

1.3 创新教育的实施现状

(1) 传统教学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长期以来, 创新教育及我们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 只是作为一种口号被空喊, 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现在的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较重, 自身无法适应。繁、难、偏、旧的课程, 机械呆板的方法, 繁重的作业等等, 都在极度地摧残着学生。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仍然是今天束缚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桎梏。自古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上, “应试教育”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注重知识, 忽略情感, 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我们的教学, 应敢于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敢于鼓励学生突发奇想[2]。

(2) 创新型改革不够深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是正确的, 它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育人观。以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 使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新的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但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严重的, 不容忽视的。

(3) 创新教育制度保障不够全面。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评价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创新教育的发展。比如,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为了追求高分数, 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 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2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1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只注重共性, 忽视个性, 呆板地推行创新教育。体育课程技能教学模式, 目前仍然是大学体育课教学的主流, 在体育课中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掌握技术、技能的传统学习方法为主, 如何将体育技能的“学习”与“发现”学习过程相互融合,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获得增强大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个性, 以提高他们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品质, 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我国高校之间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科类设置和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各高校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但有的高校不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 创新教育模式雷同, 而这样只会导致创新教育的模式化、枝节性、功利性、工具性[3]。

(2) 强调创新教育, 弱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决定着大学生获取新知识, 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基础知识和理论十分贫乏的人更难以在科学技术已发展得相当完善的今天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创造出新知识、新技术。

(3) 不少高校把创新教育理解为开设一两门创造力训练课程, 没有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引进创新教育。这类课程的开设, 对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知识与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无疑具有促进作用。但创造力训练课程的开设不能代替创新教育[4]。

(4)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出创新人才,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关键,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根本保证。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掌握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合理搭配知识的传授量、生理负荷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与情感体验量。学生的进步, 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知识深度的增强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同时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重视学生交往、娱乐、探索的需要, 增强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得到充分发展。

(5) 缺乏科学的、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大学体育课程现行的考核内容大多是以技能考核为主, 仍然是在统一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一刀切”。它虽然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体育基本的知识和运动技能, 但却不能充分展现学生自强、自理、自学和自律的能力, 以及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结果[5]。对学生这种“个性不舒”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可能导致学生进取精神、独立意识、自主性和创新等主体性品质的障碍。因此,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应将“达标法”与“评语法”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综合的体育成绩评价标准。

2.2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建议

(1) 改革或完善体育教学课程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法可依, 这样也保障了学校的创新教育活动的连贯性。

(2) 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3) 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想象力丰富, 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 重视创新方法的传授和体育理论课的作用。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是学生创新意识构成的两个主要方面, 创新意识的其它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充分了解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刨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3 结语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求实,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 教学制度的选择和开发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也应注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尊重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个性,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性思维, 以此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媛, 邬开荷.创新教育内涵浅论[J].中国市场, 2007 (14) .

[2]刘建国.对高师体育系学生能力的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3]刘平清.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 2000 (3) .

[4]李祥.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北京教育, 2002 (8) .

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篇10

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可以塑造良好的体格, 磨练百折不挠的意志,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能为职业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这些并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体育教学中, 创新教育的方法不多, 缺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带来的结果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 实践能力不高。因此, 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理论课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 教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 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较少。大多数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实际中用得上的较少, 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想上或不愿意上体育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育课术科教学几十年一贯制的经典教法是“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在这一教法中, 只有教师的教法, 没有学生的学法。体育术科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 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的积极、主动练习较少, 培养学生创教育的教法引入课堂不多。

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堂教学, 能否把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要地位, 关键在于教学方法、途径的改革和创新。

1.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教师的教法必须创新。首先, 在理论课教学时, 用体育发展史中创新的典型事件, 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 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或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写专题报告, 让其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体育技术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技术, 而且还要把健身原理、方法和健康知识保健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精讲、点拨动作要领,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自讲、自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间休息时, 让学生对技术动作问题质疑,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后,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技术、原理方法, 创编新动作, 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组织小型的竞赛, 要求学生编写竞赛的目的、意义、方法、竞赛的组织形式、规则等,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实习, 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的点评相结合, 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研究、讨论, 共同发现知识、技术、技能, 形成合作研究型的课堂教学, 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堂体育教学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效果如何, 与课堂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轮换是体育教学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留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和能力提高的余地。在课的组织上, 应营造学生有较大自主权和较大自由度的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较大的创新空间和能力提高的机会。

学生学法创新

在体育课堂学生能否发挥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在于学生自身。首先, 要改变传统观念, 对某一技术动作的教法、技术原理和方法上要敢于质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其次, 对教师布置的作业, 在不违背原理、运动规律的前提下, 要敢于创新, 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 教师给的点拨、发言或实践机会不要错过, 抓住每次锻炼、提高的机会,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一次性考试来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应改变只注重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和发展性评价的现状, 建立起评价主体的多向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对体育认识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相互评价等方式, 充分体现过程评价特点, 注重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终身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健身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以达到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创新教育放在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 以体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改革教学方法, 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引进课堂,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对体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学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等方面, 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建侠.构建科学创新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7) :59-61.

[2]韩丁.体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5 (1) :31-32.

[3]赵夏娣.论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3) :96-97.

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探析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尊重学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0-01

高中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情感态度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潜在功能。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锻炼。

一、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全面理解健康,重视心理健康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比如说一个人患了严重疾病,如果是癌症,会严重影响他的心理、情绪和信心。反过来讲,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全面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既要让学生强身健体,又要培育学生心智。尤其是抗挫折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等。最近屡屡从各种媒介中听到学生自杀事件,尤其感觉到要充分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德育教育应始终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尤其要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协调好老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既要养成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更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摆正个人位置,妥善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狂热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学校体育可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通过比赛和游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在体育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对学生进行胜败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三、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商

情感品质对人的影响是长期广泛和深刻的,拥有良好情感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良好场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情感品质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师生共鸣,逐渐形成他们的良好情感品质。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场地上都比其他学科要复杂,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表现,如果一位温和,善解人意,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有想象力,幽默和热情的体育教师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如果你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表现是容易生气,情绪不稳定,不茍言笑,易怒……这就很容易和学生发生矛盾冲突,使师生的情绪紧张,从而导致教学失败。

教师的情感因素能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良好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同时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四、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体育其实是一门综合各种思维模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极好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指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师命令,学生遵守”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的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性思维,从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材中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

强化发散思维培养。体育发散思维是针对所给的体育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解答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可称为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惰性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他们带来的创新意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建立“创新”大厦的基础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方法、新知识,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注意对学生的全面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身强体壮、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折惠兰.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5)

[2]余智.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2)

中学学校体育教育创新浅探 篇12

关键词:学校体育,创新,应对

一、现阶段教育及体育教育的三个大背景

1. 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背景下的中学学校体育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被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我国经济目前虽然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但无法回避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过大的个人收入差别、历史文化沿革等,显然已经反作用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同时这种不协调、不平衡明显已经影响到我国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许多领域,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发达地区已经将塑胶跑道司空见惯,可在农村那就是“奢侈品”,城镇重点中学用的是塑钢篮板,可偏远贫的农村却是风都快要吹散的篮架、篮板……对农村学生说引体、转体……迈克约翰逊等,让学生有时连你自己都觉得很茫然,可城市的孩子却还没等你讲完, 他却像“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好像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得多……如此种种,就是政治经济不平衡下的体育现状,不过可喜的是: 不管哪里孩子,谁都不比谁的快乐少。

2.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的一个“混合怪胎”。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实践、实验课以及技能课等的内容在加强,班级不再给学生排名次等一些较先进理念在实施。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学校的优劣还是由高考的结果决定的现实,由此学校为了有个好名声,好名次,许多地方置国家法律于罔闻,还照样上6天课,高三甚至6天半。于是,老师只能机械应付,学生则疲于奔命,为了整体平均分涨一二分,学校就像“榨油机”一样在炸着任何可能“出油”的一丁点地方。有人说所谓素质教育下现在的孩子不是负担轻了,反而更重了。为什么? 道理很显然: 学生既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达到应试教育的要求,既要完成父母安排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又要间接性地承担学校的任务和目标,你说他能不累吗? 不逆反才怪呢! 他承受不了嘛,所以就用逆反来反抗。因此就出现了发型、衣着怪异等现象,体育课堂就出现了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要加快步伐,尽快让我们的教育走上“单行道”,别再走“左右为难,混乱不堪”的道路。

3.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中学学校体育

解读《新课标》,其中明确指出: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要改变过去“操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关注、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应当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以生为本”观念,我们只有彻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标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新课标为我们现阶段的学校体育指明了工作和努力的方向。

二、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中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以及部分人主观的臆断,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本质、目的、价值和作用等认识尚处于表浅层面,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施,由于各方面限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体育教学观念与方法滞后,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教学观念与方法要体现现代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在现行的中学体育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体育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也能看到“传习式”“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滞后影响和制约着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课基本上也还是“两课”和“两操”。就“两课”和“两操”而言,大部分中学的课间操也只是流于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要。此外,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无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都远远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之目的。

2. 教学手段、方式方法陈旧单一,内容存在着“旧、偏、单”状况

当下,很多地方体育实践课的教法还是常常满足于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重复练习、游戏和比赛等教学方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应用。

目前,我们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师教什么内容, 学生就的学什么内容。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弱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觉参与的作用,使得学生的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3. 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就目前大形势下如何把学校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一个繁重的新课题。

4. 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比较单一,忽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忽略开发学生的潜能

各个地方制订的各项运动技能测评标准等常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目的与动机均无可非议,但实际效果却相去甚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为应付各种“标准”而锻炼,弄虚作假、请人代考的现象时有发生。

上一篇:江苏大学生村官下一篇:课余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