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2024-07-26

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精选10篇)

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篇1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走进幼儿教育这块新天地,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幼儿审美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美术活动,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走进幼儿教育这块新天地,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幼儿审美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要求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在强调幼儿教育儿童化、整体化的同时,敏锐地抓住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美与独创,提出“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的表现方法有效地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此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可有效间接影响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创新意识

1.激发兴趣的情境活动引发创新。为了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教师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进行示范画后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以新颖化、游戏化、情境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幼儿美术绘画活动《奇特的房子》,通过富有童趣的PPT课件“涂涂找家”作为导入,从涂涂找家的情境中,幼儿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PPT课件进行思考、想象。根据故事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创新作品《奇特的房子》在他们的纸上一跃而出,以这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用情境激趣、在激趣中创新。

2.激发兴趣的主动创设引发创新。教师利用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渴望得到重视与表现,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主动创设引发创新。如: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堆雪人》,老师收集冬天老师和幼儿、家长和幼儿在户外一起堆雪人的照片,做成课件,这样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产生了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动创设的兴趣。教师抓住幼儿近期的兴趣所在,使他们的想象有物可依,这样的创新过程同时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新的锻炼。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操作、实践活动是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图形变变变》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幼儿至少要准备大小不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难度大,幼儿会因为过程复杂完成效果不好。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解决上述弱点。方法: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成新的图形,幼儿可在电脑或白板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图画软件中,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的活动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作品评价鼓励创新

幼儿自信心的由来是建立在评价上的,他人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都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美术活动中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运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幼儿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态度、创新的热情评价等。如:美术绘画活动《热气球》,晶晶把一个穿着五颜六色的热气球涂好后,她又在热气球下方添画上许多吸尘器,这是她的创新过程。教师运用投影仪将她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对她创新过程进行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鼓励、自信心得到增强。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感知,积累创新的素材

教师作为幼儿探索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多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物,让幼儿认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画。在制作多媒体过程中,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制作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美术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及桃花盛开的美景;播放视频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PPT进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迁移到绘画活动中,再激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是美术活动的主旋律,只有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发现想象与创造的趣味性,对美术活动才能更感兴趣,同时他们的思维发展、审美感受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带给我们许多的便利,但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知识、信息,我们将会继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大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创新意识,让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

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传球、拍球、接球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

3、加强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活动重点: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全身协调运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报数:

2.队列练习:

(具体要求不在此赘述)

二.基本部分

1、准备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接着有针对性地对玩球时会受伤的地方进行训练。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

要求:做操时动作准确、做到位、用力。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游戏分三个层次。

首先,教师请十个左右幼儿做示范。教师请十个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抛球者如小叮一边拍球,一边说:“小叮拍,小叮拍,小叮拍完小咚拍。”说完马上把球传给接球者小咚。游戏反复进行若干分钟。

接着,教师再请十个左右幼儿做示范。教师请十个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抛球者如小红一边运球,一边说:“小红拍,小红拍,小红拍完小兰拍。”说完马上把球传给接球者小兰。游戏反复进行若干分钟。

然后,教师再请十个左右幼儿做示范。教师请十个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抛球者如小明站在圆圈中间,一边拍球,一边说:“小明抛,小明抛,小明抛完小李抛。”说完向上抛球。小李必须马上跑到圆圈的中间,在球落地之前,把球接住。游戏反复进行若干分钟。

三.体育游戏:

活动时间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

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不要把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抛球者和接球者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声音响亮、短促。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两个好朋友之间相互捶背,相互捏手臂,相互抖一抖手臂等,让幼儿在朋友间亲密友好的氛围中得到放松。

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篇3

【关键词】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大班幼儿

一、幼儿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晨间体育活动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对幼儿而言晨间体育活动是自由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教师而言,区角的布置也好,材料的投入也罢都应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教育要求,一系列的创设和投入都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探索。

而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开展晨间体育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它起到的就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只有通过它才能达成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晨间体育活动的兴致。如表演区中的时装秀,娱乐区中的棋类游戏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是幼儿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

二、大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符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活动中投放一些材料,但通常是刚一投放,幼儿很兴奋,常常是争先恐后地去玩,过不了多久就玩腻了,不玩了。观察后发现,教师在投放上存在一些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相符的材料。如大班的幼儿其小肌肉的运功并不发达,但有时教师也为他们投放一些常见但却不易操作的材料。

2.投放的材料内容单一

据观察,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多为成品材料,如图书、壁画、积木、汽车、剪刀、胶水等,幼儿可以在晨间体育活动中自由的选择这些材料,但都只能在教室中操作,可利用的资源太少。另一方面,一些半成品或是属于原材料的材料,教师们却很少,甚至是不予投放。

3.材料的教育价值不明显

每一个体育活动中的材料都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从而可在不同的晨间体育活动中达到应有的效果。但是目前幼儿园的一些教育人员,没有很好地认清材料所具有的价值,只是根据其他幼儿园和教师的经验来硬性地配合晨间体育活动来选择材料,这样虽然也能初步利用材料,但是却不能保证所用的晨间体育活动材料完全适合本班幼儿,从而不能充分的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晨间体育活动中,对于材料蕴含的内在价值不重视,不能把材料、图片等资源进行良好的组合,进而使材料的教育价值流失。

4.教师对晨间体育活动的关注不够

晨间体育活动的创设是一个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一体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需要做很多丰富的前期准备,如选定主题,观察环境,进行创设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觉得投入的精力很多,事后又收不到明显的成效;有的老师就直接把晨间体育活动等同于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了,所以不管不问。还有一些老师知道晨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在指导时又常常无从下手,也是收效颇微。

三、大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1.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策略

晨间体育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应是具有目的性的,并不是随意投放,教师应充分考虑材料要能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对各年龄的幼儿提出了相应的材料投放的要求。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比较注重材料的情趣性。例如在“操作区”我们设计的“纸条变变变”活动,让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颜色、长短、宽窄各异的纸条,通过丰富的想象,拼贴出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形象。到了大班,在材料投放上,我们更注重的是综合性,孩子到了大班年龄,各种能力已经形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操作活动,这时候为他们提供综合功能的材料,就更能激发他们创造挑战的欲望。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晨间体育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晨间体育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能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是晨间体育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例如同为生活区,教师投放到小班、中班、大班的材料就要有明显的差异。为了让小班孩子获得基本的生活操作技能,教师提供了大小各异的勺子和五颜六色的珠子,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使之与进餐要求相对应;提供小水壶和杯子,让幼儿学习倒水,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供各种塑料夹子和动物图片,锻炼手部机肉的力量。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练习,于是教师加入了用镊子夹豆子、别回形针、串“糖葫芦”、剥瓜子等内容。大班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就提供材料让他们进行打结、系鞋带、编辫子、扣别针、用筷子夹物等更为精细而复杂的活动,以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

3.材料投放的多样性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我们根据不同晨间体育活动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投放的材料丰富多样,把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有动作技能练习类的材料,有可供幼儿探索发现类的材料,有表现表达类的材料等,在各种体育活动材料数量与种类的准备上比较充足。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晨间体育活动良好秩序的维护。

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材料的同时,我们也比较注重材料的功能多样性,使同一材料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点心区”我们提供了各种小豆子,这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豆子,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点心”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这些豆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来进行排序和分类。因此,提供丰富而多样功能的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同时也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通过看看、听听、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4.材料投放的动态性策略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我们就在园内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云.区角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06:95-96.

体育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1.体育活动满足幼儿爱玩的需求, 诱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 各种体育活动能满足幼儿好动的需求, 诱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中, 幼儿通过实践尝试, 对提供的玩具或体育器材,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用绳子做小桥、网小鱼、尾巴、鞭子等, 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体育活动拓展幼儿的创新空间, 培养幼儿的丰富遐想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重要支柱, 只有充分展开想象, 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相对于其他的教育活动, 体育活动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是活动的空间自由、器材的多样、真实的体验, 为幼儿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是手脑并用。与单纯的动脑比较, 手脑并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在思考中使创造力不断升华, 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体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促进幼儿创新想象

(1)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诗人泰戈尔认为孩子的创造天赋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 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然、愉快的心理环境, 能萌发幼儿创造力的火花。良好的环境应是开放、自由的, 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活动中, 注重与幼儿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他们的选择, 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展示他们的想象与创造。

(2) 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宽敞的空间、丰富的玩具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活动愿望。在场地与器材的设置上要精心配备。第一, 场地布置新颖、奇特, 有童趣;第二, 玩具多样、品种齐全, 满足不同需求的幼儿, 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如玩“保龄球”, 提供多种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材料,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挑选材料活动。除此以外, 还可在布置活动场地时有意留出一块空处, 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布置场地, 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创设幼儿喜爱的游戏环境。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友好的活动环境, 更要创设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有趣的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奇想。如游戏“打坏蛋”, 幼儿用跳皮筋作为封锁线, 纸团当做手榴弹, 玩具箱做武装车等, 创新的火花在他们身上不时闪耀、放光。

2. 引导幼儿勇于探索, 鼓励幼儿不断创新

(1) 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积极创新。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幼儿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会特别迅速, 会积极主动去寻求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创造性地去完成活动。如在体育活动“玩皮筋”中让幼儿用皮筋练习一些基本动作, 活动前引导幼儿讨论“皮筋可以怎样玩”“你想怎样玩”“你想和谁玩”等, 幼儿兴趣倍增, 情绪高亢, 各抒己见, 个个争先恐后展示自我,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他们持续保持热情, 积极创新。

(2) 给予自由空间, 让幼儿大胆创新。开放的体育活动为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遐想的空间。教师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如“玩沙包”活动, 幼儿用沙包打保龄球、炸碉堡、打坏蛋、运汤团等, 玩法五花八门, 创意浮想连天, 可谓是小活动, 多玩法。

(3) 体验实践乐趣, 增强创新能力。体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若教师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活动的实践性就会严重降低。因此,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意丰富活动的实践性。其一, 通过自制材料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准备特定的材料或废旧物品, 通过设置情节, 引导幼儿制作活动材料。如投掷活动, 为幼儿准备塑料瓶、纸盘、纸筒、沙包、纸团等自制玩具, 活动中幼儿自取玩具、设计情景, 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其二, 通过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幼儿把自己扮演成想象中的某个角色, 通过角色的转换,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训练幼儿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 设计情景, 幼儿在活动中走过小桥、跑过树林、跳过小沟、钻小山洞等, 富有情节的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3. 通过观察、分析, 激励幼儿创新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 及时激发其创新想象能力。活动时与幼儿打成一片, 一起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用恰当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思维, 如玩球活动, 看到幼儿抛、扔、传等, 教师即刻启发幼儿想象思考还可以怎么玩, 幼儿边想象、边尝试, 创新力得以提高。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5

1、感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钻、爬、跳、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提高钻、爬、跳、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

2、难点:自选活动器械进行锻炼

活动准备:

垫子、圈、体操棒、沙包、玩具、轮胎等,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导入

“小动物到它们的学校来锻炼身体啦,看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小兔子喜欢玩什么?”

“什么器械最合适小狗、小乌龟、小猴它们呢?”

(2)身体活动:小动物上学啦(自由跳跳)

2、游戏过程:

(1)、小动物们去锻炼身体啦(幼儿自选玩具)

(2)、幼儿集中活动

自选玩具进行活动,相互交流各自的玩法。

3、结束活动

“你们今天都到哪儿去玩了?”

幼儿整理玩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图片激趣,让学生爱学

喜欢小动物是小学生的天性,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学生高兴地答到。“那老师给大家看几种动物的图片,如果你认识它们,就请你亲切地呼喊它们的名字!”动物图片一幅一幅出示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亲切地喊着这些动物的名字。喜欢之情溢于颜表,学生自然而高兴地进人本节课学习情境。

(二)主动收集,汇报、讲述中了解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探究。探究性学习正是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不断发现、思考、不断进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课堂中我让学生们展示着自己收集到的小动物的图片;述说着自己了解的小动物。通过学生对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的展示及动情的描述,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唤起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延伸,启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升华情感

小学生喜欢动,目前有“课程是活动”的说法。我在学生讲述后完一个动物后,及时播放有关动物的生活录像,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

(四)活动总结,引导行为

课尾总结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行为:“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学校是我们的家,也是小动物的家,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手拉手儿一起保护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句总结,不仅渗透了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这一理念,还为学生的行为指出了方向:“让我们手拉手儿一起保护它!”并将学生的认知由情感层面上升到具体行为指导o

创新大班幼儿体育活动 篇6

一、以游戏动作导向合作

动作是体育游戏的内容, 合作性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的动作是合作性的,如游戏“两人三足”,要求两个游戏者的相邻两腿绑在一起成为共同的一条腿,然后共同向前行走。 由于共用一条腿,使得两个游戏者不得不合作性地做出起脚、抬腿、迈腿、落脚等动作,否则,就会跌倒。 我们梳理了许多体育游戏,从中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动作水平的合作性游戏(见表一)。 同时, 我们还创编了一些大班的合作性体育游戏(见表二)。

二、以游戏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性的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合作的意愿和行为,我们创设的情境有:

1. 任务情境。 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是个体的职责。 我们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游戏时,常常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幼儿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积极、主动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 如表二中的游戏“救护车”,救护车的任务是“把地震的伤员又快又稳地送到医院”。

2.竞赛情境。 竞赛性游戏是大班幼儿的最爱,对胜利的渴望可以激发幼儿更好地合作, 也使得游戏更具趣味性。 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更多的是组织小组竞赛的体育游戏。 在这个团体中,组内成员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与协作,以获取竞赛的胜利。 如表二中的游戏“小小运输员”,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化身小小运输员,用最快的速度跨过栏杆,走过独木桥,将手中的物品交给同伴接力进行游戏。

三、以游戏材料暗示合作

合作性体育游戏大多是器材性游戏, 幼儿通过合作使用器材或材料进行游戏,因此,材料应该具备合作的要素。

1.合作制作材料。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组织幼儿分小组合作收集材料,如可乐瓶、牛奶罐、纸盒、旧线轴、布边等,并制作合作性体育游戏的器材,如纸飞盘、线轴车、布沙包、竹梯子、抛接球等。 由于游戏器材是合作制作的, 这使得幼儿更乐意与同伴共同使用器材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

2.材料暗示合作。如表二中的游戏“神秘岛”是用报纸作为游戏中的小岛,涨潮时小岛便是小鸟的栖身之地。 第一次游戏时幼儿人手一张报纸, 涨潮了幼儿到各自的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二次游戏,小岛消失了一半,涨潮了幼儿能主动两两合作在一个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三次游戏, 涨潮了剩下的小岛又变小了, 在很小的岛上两两结对的幼儿开始探索属于他们的最佳动作,或单脚站立,或一方将另一方抱起等。 游戏中部分小岛的消失或小岛变小,促使让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将游戏进行下去。

四、以游戏规则保障合作

规则是合作性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 是对游戏者在游戏中合作的具体要求。 如表二中的游戏“三人搬轮胎”,游戏规则是三个人必须是前面一人拉轮胎、中间一人站在轮胎中双手提轮胎,后面一个人手推轮胎,三人合作快速向前移动轮胎。 这个规则要求轮胎外面两个幼儿的行进速度必须与轮胎里幼儿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否则会拉倒或推倒中间的幼儿;而中间的幼儿要尽量借助轮胎外面幼儿的力量, 以减少自己搬轮胎的阻力。

大班体育活动:蜈蚣爬 篇7

1.经验准备:知道蜈蚣是多足的爬行动物;学习过侧行动作, 有听信号向不同方向走跑的运动经验。

2.物质准备:球18个、塑料筐6个、小鼓1副、花环18个;音乐 (比赛背景音乐、“花之舞音乐”、放松音乐等) ;蜈蚣范例图片、幼儿模仿蜈蚣队形照片各一;擦汗毛巾。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蜈蚣爬”游戏中的合作行走方式, 发展平衡协调的能力, 锻炼腿部力量。

2.能通过观察模仿、口令、方向饰物等方法感知左右空间方位, 学习协调一致地合作行走。

3.能积极与同伴合作, 体验多人同步行走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一) 队列练习

1.大圆—高人走—矮人走—举左手走—举右手走—切断分队走—集体左右高人走—原地向左四个方向转走。

2.热身操:“Left、right, go go go!” (左右韵律操)

(二) 玩“小螃蟹1、2、3”游戏

1.面、背对教师听“左、右”信号行走。

2.面、背对教师听“1、2”信号行走。

(分析:教学开始部分, 教师借助幼儿每日早操活动中常用集体队形以及节奏欢快的韵律操, 突出前后左右方位的运动,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为后面合作行走学习自然衔接铺垫。同时, 教师针对幼儿空间知觉发展的心理特点, 设计“螃蟹左右侧行”游戏, 从以自身左右方位的学习过渡到利用周围环境为参照物的左右学习, 为基本部分的合作、协调作了专门性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学习“蜈蚣爬”游戏活动玩法。

(1) 教师 (出示蜈蚣图片) :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行走的?

(2) 教师 (出示一组幼儿联合做蜈蚣爬的半蹲照片) :这样像蜈蚣吗?是怎么连接的? (分析动作, 模仿学习:一组幼儿身体靠近, 后面幼儿双手扶着前面幼儿腰两侧, 腿部半蹲, 站成一队。)

(3) 幼儿第一次分小组自由尝试做蜈蚣行走的练习, 教师观察、发现幼儿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问题, 引导幼儿发现探索。

2.集中讨论玩“蜈蚣爬”游戏的好方法。

(1) 教师:很多人合在一起走不容易, 那我们就先试一试两人一组行走。

(2) 幼儿两人一组, 分散练习。

(3) 讨论:你们是怎样玩小蜈蚣走的? (师幼互动, 分析要领:前后小朋友商量好, 行走时先走身体一侧的脚, 再走身体另一侧脚, 像蜈蚣一样地前行。)

(4) 讨论:先出哪只脚呢? (左脚—因为平时做操、做事情很多都从左边开始的。引导策略:为每名幼儿提供一个花环带在左腿上。)

(5) 左腿戴上花环后, 教师击掌, 幼儿尝试快、慢练习行走, 玩“蜈蚣爬”游戏。

(分析:幼儿分小组自由尝试探索蜈蚣合作走不成功后, 从两人合作开始再次充分地进行尝试学习。由于有了探索经验, 幼儿与教师很快总结出动作要领, 必须方向一致。由于幼儿左右方位知觉发展相对较弱, 为排除左右方位带来的合作行走干扰, 教师给予幼儿用花环带在左腿上的帮助, 以便后面教学环节中合作人数增加时也能协调一致地行走。幼儿逐渐掌握了“合作行走”的正确方法, 他们边走边喊“左右、左右”口令, 合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教师以快、慢击掌声伴奏, 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的击掌也起到了控制幼儿行走节奏快慢的作用, 一举两得。)

3.变化条件, 幼儿继续进行尝试学习。

(1) 教师:小蜈蚣长大了, 试试3人合作玩“蜈蚣爬”游戏吧。 (先集中讨论:人多了, 怎样才能不相互踩脚?明确先行的方位;共同喊口令进行;走时队伍不能断开。)

(2) 三人合作自由练习, 轮流交换做排头, 教师敲鼓点进行快、慢练习。

(3) 游戏“蜈蚣运球” (1~2次) :6人一组, 比比谁能稳稳地将球运完。

(分析:增加行走人数对于幼儿很有挑战性, 有了前面的策略解决尝试, 敲鼓点、轮流做排头、小竞赛都是对幼儿学习中的情境进行调节, 增加了幼儿练习的兴趣。同时, 提供了幼儿表现自我, 认真学练的机会。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均有重点地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帮助。)

三、活动结束

1.放松身心, 两人一组跳集体舞“花之舞”, 两人面对面方向做一次、各自向左右方向做一次。 (2) 调节身体, 结束。

大班体育活动:搭山洞 篇8

1.探索用身体与椅子搭建山洞的不同方法 , 锻炼四肢支撑力及腰腹控制力。

2.在搭建和钻爬山洞的过程中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穿着便于运动的服装、鞋子。

2.小椅子、即时贴各若干,教师用的椅子稍高。

3.场地准备如下图。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幼儿入场,每人坐一张椅子(见“场地一”图示)。

2.热身。

(1)拍手 、拍脚 、拍手的同时拍脚 ,要求动作到位 、 稳定,充分舒展四肢。

(2)进行侧身运动、下蹲运动等。

二、尝试用身体和椅子搭建不一样的山洞

1.用一张椅子和身体搭大山洞。

(1)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用一张椅子和身体搭山洞。

师:请你用身体和小椅子搭一个山洞,这个山洞要足够大,让老师也可以钻过去。

(2)个别指导幼儿搭建山洞的方法。

师:你的山洞是怎么搭的? 山洞还能不能再大一点?

(3)梳理用一张椅子和身体搭大山洞的动作要领 。

师:手臂伸直,搭在椅背上,双腿尽量靠后。

(4)幼儿根据要领调整自己搭建的山洞 ,教师从下面钻过去,检验山洞是否足够大。

2.两 人一组 ,使用面对面的两张椅子和身体搭大 的山洞。

(1)调整场地安排(见“场地二”图示)。

(2)幼儿两人一组 ,自由探索 ,尝试用面对面的两张椅子和身体搭山洞。

师: 一个人和两张面对面的小椅子搭一个牢固的山洞,要用到你的手臂和双腿,想办法让山洞变得又大又牢。 现在,两两合作,一个人搭山洞,一个人钻钻看。

(3)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观察,巡回指导,并尝试钻幼儿搭好的山洞。

(4)幼儿分享搭建的方法,教师梳理。

请相互合作的两人上前示范,一个人搭山洞,一个人介绍搭的方法。 师:能不能让山洞变得大一点?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要搭大的山洞,手臂和腿都要用力伸直,腰要挺起来,往上拱一点,让山洞足够大。

(5)集体练习:男孩搭山洞,女孩钻。 男女互换再游戏一遍。

3.使用面对面的两张椅子和身体搭朝上的山洞 。

(1)幼儿尝试在两张椅子上搭一个身体朝上的山洞。

(2)集体练习 :男孩子做身体朝上的山洞 ,女孩子计时。

师:身体朝上的山洞对手臂的负担很大,我们不用钻的方法,只要你能坚持一定的时间就可以了。

(3)男女互换,再进行一次,相互鼓励。

三、游戏:会移动的山洞

1.调 整场地设置 ,请幼儿将椅子靠紧摆放 ( 见 “ 场 地三”图示)。

2.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幼儿猜测玩法并个别尝试。

(1)说出游戏名称,幼儿猜测游戏玩法。

师:听到游戏的名称,请你想一想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

(2)请个别幼儿尝试,明确游戏玩法。

师:用身体和椅子搭好山洞,从这一头移动到那一头。

3.幼儿依次在椅面上 练习移动 , 讨论哪种搭山洞 的方法移动速度快。

师:我们先练习一次,再进行比赛,比赛就要求有速度,你觉得搭哪一种山洞移动的速度比较快,就在练习的时候试一试。

4.幼儿分两组进行“会移动的山洞”比赛。

四、放松活动

1.放松游戏:我是充气娃娃。

玩法:幼儿全身放松,自然下蹲,扮演瘪气娃娃。 教师给瘪气娃娃身体各部位(腿、手臂等)打气,各部位相应快速摇摆至伸直状态。 打满气后手捏全身各部位,确定是否漏气。 最后放气,恢复至放松状态。

大班体育活动:舞林大会 篇9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换跳跃的动作, 发展动作的创造性及灵活性。

2.在跳跃的过程中, 增强控制能力及跳跃能力。

3.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想做的动作, 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5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十”字形地垫若干块, 除中间的地垫, 将其他的四块垫子分别贴上“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箭头;音乐《桃花朵朵开》《健康歌》;活动前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师提问:小朋友, 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2.师:今天, 我们就用脚来玩这个游戏, 试试看吧: (1) 石头:两只脚并拢。 (2) 剪子:两只脚一前一后。 (3) 布:两只脚张开, 与肩同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跳舞毯, 并播放音乐, 为幼儿做示范。

(1) 师:原来, 我们的小脚很能干, 它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还有一个本领, 就是会跳舞。今天李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 我们一起来看看。

(2) 请幼儿仔细观察跳舞毯以及老师是怎样根据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的。

师:跳舞毯上有什么? (箭头)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试试到跳舞毯上来跳舞, 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就是每次跳完后两只脚都要踩在脚印上。

2.幼儿自由尝试动作, 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

(1) 师:刚才你们都在跳舞毯上试过了, 你是怎样跳的?

(2) 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 并且把动作记录下来。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

(1)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a.教师播放音乐《健康歌》, 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b.幼儿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c.教师指出幼儿在跳的过程中不对的地方并通过讨论来解决。

(2) 现在我们换一首音乐来跳跳看。

a.教师播放音乐《桃花朵朵开》, 请幼儿说说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b.幼儿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c.请幼儿自由交换跳舞毯再跳。

三、结束活动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篇10

一、提供恰到好处的范画

在每次的活动前, 我都会提供范画, 所谓范画, 即可以作为参考示范, 而不是照抄的画, 但提供怎样的范画直接影响美术活动效果。

(一) 提供合理构图配色的范画。

通过这一年多美术活动中的范画, 我一步步得到提高, 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构图色彩搭配等, 反复画一张画, 直到画好, 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 例如《新鲜的水果》, 如果这个苹果放在这和这个菠萝一起遮挡会更好, 颜色又漂亮。大班的画很多都要进行遮挡练习, 通过大班一年的活动, 他们便会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法, 使画面更加灵活生动。

(二) 提供多幅范画。

很多时候因为只提供了一副范画就需要费更多口舌, 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交代不清。 如一次大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中, 好心的长颈鹿的长长的脖子帮助了许多小动物, 一会变成桥帮助动物们过河, 一会变成滑滑梯, 一会变成大吊车把动物朋友送上树上吃苹果, 最后变成了旅游车, 载着他们回家了。 这个故事是温馨且多变的, 但如果只提供其中一个场景, 那么其他几个场景孩子们仅凭我的口述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所以通过四张不同构图和内容的范画, 幼儿既能完整了解故事, 又能根据各自水平选择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范画, 这样一个故事有多种角度和配色, 孩子作画的兴趣会更浓厚。

(三) 提供灵活可动的画中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需要幼儿自主创造画中主角的各种姿态, 特别是人物, 孩子们在以前经常只会画各种站得笔直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抓住主角的动态, 我时常会借助扣子制作灵活可动的主角。 如在《蜡笔王国旅行记》中, 需要孩子们构造一些造型各异的蜡笔小人, 于是我就请孩子们自己动手拨弄造型再摆一下这个造型, 通过这样的动手观察与模仿, 再进行创作, 孩子们便能很快学会这个动态造型, 下次也能套用到人物造型上。

二、良好的即兴示范

(一) 教师的即兴示范。

幼儿画画前离不开教师提问, 在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中, 可以生成各种各样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情况, 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灵活机智的随机应变能力, 恰到好处地进行示范。 有些示范是可供参考的, 有些示范是增强直觉体验的, 有些示范只是增添气氛。

如在《美丽的孔雀》这一活动中, 孩子们通过观察孔雀身体由各种形状组成并和我一起用手比划, 接着通过观察范画中美丽的孔雀穿上了各种不同图案、线条、颜色的漂亮衣服, 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给孔雀穿上什么图案的衣服, 一个幼儿说我想给它穿上有爱心图案的衣服, 我就给添画上去。 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示范, 孩子明白今天的活动主要是以自己的想法给孔雀穿上自己设计的漂亮衣服。 在示范中, 我还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案都是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 且在这时候就进行涂色的强调, 让这件衣服更漂亮。

(二) 幼儿的即兴示范。

在示范的时候, 通常第一遍是我画, 第二遍幼儿说我来画, 第三遍请说出自己想法的幼儿试试画一画, 一般我会请平时较有想法的且画画水平中档的孩子试试。 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是能够通过中层水平纵观全班幼儿的水平, 二来如果这个孩子想法不错且示范得还好, 只要稍加描绘便能够让大部分孩子理解, 但如果示范得不是太好, 便再请一个幼儿示范, 再次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我的示范加上孩子们的示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指导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指导极为重要, 可以说即使有很好的范画没有因材施教的指导也是无用的。 在指导幼儿作画时, 教师应为不同状态及绘画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指导策略。

(一) 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消极的幼儿大胆作画, 激发其绘画的兴趣。

很多孩子在我说完要求之后立即开始动笔,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而有的孩子拿到纸就开始发呆不想画或不会画, 或画了一点点便不知如何继续。

就像有一次在《我们爱鸽子》活动中, 琨琨一开始画就说:“老师, 我不会画。 ”这是他时常说的话, 他还会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当我解决了一个困难之后, 又来了一个困难。 ”他说话很风趣也很诚实, 我就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个鸽子第一个头要画在哪? 要画五个, 我就不知道画在哪了? ”“你说的第一个是鸽子妈妈吧, 你看鸽子妈妈在孩子们的最哪里? ”“在最中间。 ”“对了, 孩子们都很爱鸽子妈妈, 都要围绕着她, 为了表现这只是妈妈, 所以这一个鸽子稍微要画得怎样一些? ”“大一些。 ”“哦, 那你先用手在纸上大概画一画妈妈需要多大位置。 ”等他“画”好了之后, 我就说“恩, 我看到了, 这个鸽子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 比较大, 而且在中间, 等着孩子们来围着她。 那你快把妈妈画出来, 爱她的孩子们就可以飞过来了。 ”说完他就“哦”的开始画了, 绕了一圈回来, 他已经把鸽子妈妈和鸽子宝宝都画上了。

班上还会有这样的孩子, 画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老师我要换张纸。 ”我去一看, 其实画得还可以, 也许是那一点点的记号笔墨迹, 让他想换张纸, 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就说:“你的鸽子很美丽啊, 你想换纸的原因是在这吗? ”他点点头。 “你只是不小心涂出来了一点点, 你看你的鸽子宝宝和妈妈很相爱啊, 才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墨迹影响感情呢, 你接下来画小心一点就可以了, 你可以待会涂背景的时候, 把它盖掉, 继续画吧。 ”我这么一说, 他就坚定地继续画下去了。

(二) 启发思维局限的幼儿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 深化主题。

幼儿作画时常出现思维定势, 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拓展思路, 帮助其深化主题。

例如在画《大象》的时候, 妍妍画了一只小象和几棵小树, 我就问这么大的森林里只有小树和小象, 多孤单啊, 如果有一只大象妈妈来照顾她就更好了, 来的话这些小树应该不够吃了。 这样一说了之后, 她立即在旁边画了一个大象, 还添画了一些大树, 最后我看她还画了一条小溪。

我时常在他们画的时候观察所有人的画, 如果发现大致有一些雷同的问题, 我便会提醒她们。 例如在画《背太阳》的时候, 有的幼儿就跟着我用大树和房子背太阳, 有的幼儿用汽车、铅笔等, 这些都是孩子们之前说到的, 其实是希望孩子们自己想象创造的。 后来我发现一个孩子用了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也许是她去过海边看到过, 有了这个经验, 我就说:“有的孩子用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想法很独特, 还有什么可以背起来呢? ”不一会, 我就看到有孩子用山、船等将太阳背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提示, 孩子们有更多的参考和想象空间。

(三) 建立时间观念, 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画。

很多时候, 往往因为时间关系, 我就请孩子们收起来, 要进行下一个活动, 而有很多孩子还没画完迟迟不肯收。 这当中存在一开始构图慢还有画画的时候讲话的情况。 所以我在每次画画前都会让幼儿一起看时钟, 如时针指2, 待会指到7的时候一定要结束收起来, 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达到, 慢慢地孩子们的速度就提上来了, 当然也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的, 因为他们也不想把中午散步的时间用来画画, 在画的时候他们便认真专注, 珍惜时间。

四、多形式评价幼儿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 让幼儿观察全班幼儿的绘画成果, 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对自己的画产生信心, 并发现学习其他幼儿好的地方。 评价时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也可以是幼儿进行互评。

(一) 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时, 教师应多一些赞许, 少一些指责, 让幼儿在我们亲切的言语中逐渐自信。

例如在《蜘蛛织网》活动中, 珩珩一直是班级里画画最好的, 所以这次他也不例外地把这个蜘蛛网织得很好, 我对其进行了夸奖, 并称赞其他孩子中也有些织得很好的。 看到禾禾的画, 大家都有些“嘲笑”的意味, 可是在我看来, 这个一直生病缺席的禾禾这次却画得很好了, 我就对大家说:“你们看, 他这个蜘蛛网虽然乱了点, 但非常大, 而且最后坚持织完了, 就像故事里的小蜘蛛一样, 第一次它也织得不好, 通过妈妈的鼓励, 第三次才成功呢, 禾禾才第一次织呢, 多织几次便会好多了, 对吧? ”我看见禾禾赞同地在点头, 下面的孩子也说:“对呀对呀。 ”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价活动, 孩子们既知道了这次绘画的重点, 又对全班和自己的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找到自信。

(二) 幼儿的评价

幼儿的评价不同于老师的眼光, 且有多种形式。 他们的画被挂在墙上展示, 所以天天来回走都能看到, 孩子们很希望自己的画能被肯定。 所以有时, 我会给每个幼儿发两颗五角星, 然后请他们贴在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下面, 通过这样的参与,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 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 促使幼儿主动观察,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五、回家再次进行创作

孩子们在每次绘画活动之后, 我都会将成果发到班级博客上和爸妈分享, 且会标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应了家长的要求, 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到底怎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 且在家能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 所以每次活动之后, 我都留给孩子一个问题,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画, 你会进行怎么样的改编再次创作呢? 就像《好心的长颈鹿》, 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画了一种场景, 完全可以回家的时候再尝试画画其他场景。而家长朋友们也时常在网上和我交流今天在家里画得怎样,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类的,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 家长不仅真实了解到幼儿园学习的内容, 而且在家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举两得。

总之, 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很好地把握这个度, 在孩子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再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 让他们在绘画的这块空地上, 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愿美术活动能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摘要:本文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阐述了如何在大班幼儿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培训现状下一篇:城市地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