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执法

2024-10-22

农业执法(精选12篇)

农业执法 篇1

全面增强农业执法意识和提高执法水平, 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集中力量开展春耕护农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对有效促进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确保农民能够买到放心的农业生产资料, 确保农业增产增效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近年来, 宁武县就农资市场混乱、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增收致富缓慢等群众反映较为突出问题开展了扎实有效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就如何开展执法助推农业增产增效这一主题, 谈谈个人的看法, 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1)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整顿规范农资市场

宁武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农委牵头, 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参与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检查组, 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加强对种子、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地膜、农机具等农资进行集中专项检查, 查处问题, 消除隐患, 稳定隐患, 稳定秩序, 为春耕生产做好前期准备。

(2) 树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执法理念

各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体经销户要本着合法有序经营的原则, 积极主动向农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 并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备案登记, 经资格审查批准, 发放准销证件后, 方可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3) 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农业执法分管切实明确职责, 围绕执法专项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执法工作长效机制, 加大治懒治庸力度, 落实工作首问负责制, 提高认识, 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2. 加强市场监管, 确保秩序好转

(1) 全面集中专项检查农资执法检查

针对农资市场面广、点多、经营规模小、秩序乱等突出问题, 县农委组织力量对全县各类农资进行。一旦发现未取得准销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和私开乱设销售点的, 特别是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哄抬农资价格的不法行为, 将依法予以严厉惩处。

(2) 组织严密排查

对全县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企业和经营销售点进行集中排查, 对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用虚假广告欺骗农民, 在生鲜乳制品和肉制品中掺加“瘦肉精”等有害物质, 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 坚决予以查处, 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以确保农资市场秩序得以好转。

3. 瞄准专项整治目标, 确保质量安全放心

针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通过开展查货源、查证件、查执照和查经营行为的“四查”活动, 确保各类农产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集中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基地、设施农业日光节能温室大棚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集中专项排查, 力争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

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同时还重点开展常用农药中毒及急救和农药化肥等对人体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 做到提高早期发现, 防范于未然。

4. 抓好农业执法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技术过硬的农业执法团队, 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重点手段。抓好技术业务培训, 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稳定的前提。近年来, 通过开展送科技服务、送农资产品、送良种良技、送政策法规和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的“四送一训”活动、切实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 增强了服务“三农”工作的主动性;与此同时, 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 主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在“3.15”、农闲时节、农贸交流会、元宵节等活动期间, 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行政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业种植新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及各类农资辨真识假等知识进行宣传与培训, 共向当地群众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 000份, 解决群众咨询问题81个, 对16 000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30个, 努力确保全县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5. 加大对主导产业工作的执法力度

主导产业紧紧依托以优质玉米、马铃薯、莜麦、胡麻等为优势发展重点, 着力培养形成一批基地面积达667 hm2以上的玉米丰产方、优质杂粮丰产方、优质油料丰产方等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为主攻, 县农业部门及时向种植户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情报, 同时采用作物抗逆性及水分养分和光能利用技术, 大力推广抗旱抗病高光效作物品种, 提高水分利用率, 提高粮食稳定生产能力;还要加大对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田间科学管理及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培训与指导, 农业执法人员还要树立常年技术跟踪服务理念, 做到执法公平、公开、文明, 发现险情,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6.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重点支持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经济效率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指导其进行品牌化经营, 规模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社一业”产业格局。同时,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纪人,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实现产业基地与市场对接, 确保有效供给, 更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执业技能素质培训,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 已发展经纪人30人, 组建合作社40家, 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7. 思路与对策

针对农业执法中存在执法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偏低, 执法维权意识微薄, 执法工作经费 (基础设施、照相机、摄影仪、检测仪器、交通车辆、着装及执法宣传资料等) 紧缺和执法人员工作不力等问题, 提出宁武县进一步规范农业执法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1) 加大执法培训

围绕“优质杂粮、干鲜果、草食畜、绿色菜”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不断提升杂粮、蔬菜、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科技水平, 不断加大对农业执法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与提高力度, 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效益整体水平的提升。

(2) 加大执法宣传力度

重点开展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技术难题、农资查假、违法经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应用等) 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对农村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新闻媒体, 宣传报道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 公开曝光欺农坑农事件, 基层各涉农部门要加强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 及时向县政府应急办报告工作动态。

(3) 规范农村执法办事流程

实行五统一管理措施, 确保公平、公正执法。即统一引进良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药防疫、统一档案管理和统一技术服务。同时严格执行, 定执法技术人员、定具体问题、定分管领导和限时解决问题的“三定一限”制原则, 切实规范办事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

(4) 完善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依据属地管理原则与执法机构内部职能层次实行分级负责, 一级抓一级, 一级做给一级看, 层层有责任制, 并落实所签定的责任人, 年终进行实绩实效考核。同时就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认真开展分析对照检查, 制定评审的《农业重点工程项目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农业执法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工作细心的运行机制, 使农业执法和监管工作依法, 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5) 提高查办案件工作质量

农业行政执法中对存在有瞒案不报、压案不办、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执法规定, 要依法查处, 绝不姑息。同时, 要求执法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政策的水平, 要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忠实履行职责, 自觉维护群众利益, 提高分析案件, 吃透案情和把握案件的能力。

(6) 调动农业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才志, 也必须调动农业执法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务必做到“四个结合、四个进一步”, 即农业执法与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执法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进一步引领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执法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效益, 农业执法与技术推广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田的科技含量。

农业执法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农机、农垦、渔业厅(局、委),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经济)局(委),部机关各司局及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水平,我部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际,对2006年制定的《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1.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 2.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

农业部

2012年9月26日

附件:

附件1: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doc 附件2: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doc 农政发〔2012〕3号.CEB 附件1 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笔录纸

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 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四: 现场检查(勘验)笔录

时间: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检查(勘验)地点: 当事人:

检查(勘验)机关:

检查(勘验)人员:执法证件号: 记录人:

现场检查(勘验)情况: 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笔录纸

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五: 抽样取证凭证 当事人:

抽样时间:

抽样地点:

因你(单位)涉嫌

,本机关依法对你(单位)下列物品抽样取证。物品名称 商

标 生产单位 许可号

生产日期(批号)样品规格 抽样数量 样本基数

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号: 执法机关(印章)年月日

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见证人签名或盖章:)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六: 产品确认通知书

本机关

****年**月**日在 发现标称为你单位生产的产品,基本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商标 生产单位 许可号

生产日期(批号)规格

请你单位于

****年**月**日前确认上述产品是否为你单位生产。若非你单位生产,请书面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逾期未回复的,视上述产品为你单位生产。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执法机关(印章)年月日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七: 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当事人:

时 间:

地 点:

因你(单位)涉嫌,本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

法》)

当事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案件调查人员签名:()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十八: 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 案由

听证主持人 听 证 员 书 记 员

听证基本情况摘要(详见听证笔录)听证结论及处理意见:

听证人员签名:

年月日

负责人审批意见:

年月日 备注: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十九:

签名:

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 案由 当 事

人个人姓名 性别年龄电话 住址

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电话 陈述 申辩 或 听证 情况

处理意见执法人员签名:

年月日 执法 机构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法制 机构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执法 机关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 农业执法机关全称 行政处罚决定书 罚〔〕号 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或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当事人××××××一案,经本机关依法调查,现查明:

××××××(案件来源;立案情况;违法事实;证据列举及说明)。本机关认为:

××××××(案件处罚理由与依据;事先告知情况;当事人陈述申辩或听证情况;自由裁量说明)。

依照××××××(法条原文)之规定,本机关(责令,并)作出如下处罚决定:

当事人必须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持本决定书到××××××缴纳罚(没)款。逾期不按规定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当事人对本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人民政府或××××××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本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本行政处罚决定的,本机关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法机关(印章)年月日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一: 送达回证 案由 受送达人 送达单位

送达文书及文号送达地点送达人送达 方式收到日期收件人 签名 备注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二: 罚没物品处理记录

时间:

地点:

处理物品及处理方式:

执法人员签名:

执法机构负责人签名: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三:

行政处罚结案报告 案 由 当事人

立案时间处罚决定送达时间 处罚决定及执行情况: 执法人员签名: 年月日 执法 机构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执法 机关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四: 农业执法机关全称

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 催〔〕号 :

本机关于年月日送达你(单位)行政处罚决定书(罚〔〕号),你(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现依法催告你(单位)履行义务。请你(单位)自收到本催告书之日起十日内到缴纳罚(没)款元。如有陈述申辩意见,请在催告期内向本机关书面提出。无正当理由逾期仍不履行义务,本机关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法机关(印章)年月日

执法机关地址:

联系人:电话: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五: 农业执法机关全称 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执〔〕号 申请人:(执法机关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电话)被申请人:(当事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或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电话)

申请人于年月日对被申请人案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号),并已于年 月日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也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本机关书面催告,被申请人仍未履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之规定,特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内容: 此致

(执法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附:1.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 2.催告书等其它有关材料 执法机关负责人签名: 执法机关(印章)年月日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二十六: 农业执法机关全称 案件移送函 移〔〕号 :

农业法执法检查启动等 篇3

本刊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8月26日举行,正式启动农业法执法检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

吴邦国指出,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这次农业法执法检查,很重要的是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抓住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提出建议务实可行,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切实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

根据安排,执法检查组将分为5个小组,于今年9月到山西、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四川、云南、新疆进行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委托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北京首次将农村产业项目纳入奖励

本刊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也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重点,北京市朝阳区首次将农村产业项目纳入奖励范畴,出台了《朝阳区农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农村地区重点发展的七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办法》的支持标准为:对一产项目,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40%择优给予以奖代补,支持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二三产项目,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不高于总投资的15%给予以奖代补。

首批48家企业获得种业入门证

本刊讯 由农业部审定的中国首批经营规模上亿元的种子企业即将对外公布,预计这些企业将在9月获颁新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据介绍,本次进入农业部专家组最后审查的亿元种子企业共有48家,主要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品种。截至8月24日,专家组对企业的审查已经全部结束。下一步经由农业部审定,将正式对外公布首批亿元种子经营企业名单,这些企业随后也将获得新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去年8月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颁布,大幅提高了种子经营门槛,按照新政策要求,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原来的3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企业固定资产也要求不少于5000万元。

在农业部公布首批亿元种子企业之后,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方面将推出包括建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种子生产保险、减免种子企业所得税和种子企业改制重组契税等一系列种业政策,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农产品进口关税分配余额将实行再分配

本刊讯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2012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将对2012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进行再分配。

《公告》称,持有2012年小麦、玉米、稻谷及大米、食糖、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最终用户,当年未就全部配额数量签订进口合同,或已签订进口合同但预计年底前无法从始发港出运的,均应将所持关税配额量中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部分,于9月15日前交还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商务厅(外经贸厅)。而对最终用户9月15日前没有交还且年底前未充分使用的配额,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将在分配下一年配额时按比例相应扣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将在10月1日前对交还的配额进行再分配。

据了解,我国2012年小麦、玉米、棉花和食糖的进口关税配额分别为963.6万吨、720万吨、89.4万吨和194.5万吨。下一步国家对小麦、玉米、稻谷及大米、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再分配,由国家发改委同商务部以及各省市发改委组织实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则由商务部以及各省市商务厅组织实施。

农业部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培训

本刊讯  8月22日,农业部启动全国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示范培训活动,首期培训班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

2012年示范培训分两期举行,按照辖区内县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数量占合作社总量比例较高的原则,由各省遴选推荐出240名县级辅导员参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合作社政策法规、内部制度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财务软件操作和合作社发展热点等内容。据悉,县级合作社辅导员示范培训班近期还将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9月举行

本刊讯 第五届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将于9月23日至25日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举行。展会以“科技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将集中展示中国—东盟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是农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论坛以“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将共同交流和探讨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 字

10.19倍

《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称,2011年农民家庭户均现金收入为38894.38元,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正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的收入差距有10.19倍。

20%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近期撰文指出,按照中国目前土地产能来计算,5500万吨大豆缺口至少需要4.4亿亩播种面积;700万吨植物油缺口至少需要自种1.6亿至1.7亿亩播种面积。这说明,我们需要使用6亿至7亿亩的境外播种面积才能维持当前的现状。中国的播种面积缺口达到20%。

70亿

媒体报道,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给山东的引水指标是70亿立方米,占山东用水总量的近1/3。沿黄地区小麦产量在引黄灌溉之前的亩产只有75公斤,增加到目前500公斤左右,甚至部分高产麦田能达到700公斤。沿黄小麦的不断增产和连年丰收,黄河水功不可没。

30000

据报道,中国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园区30000家。有农业科技园区5000多家,其中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00多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2万多家;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产业标准园5479家。

8万

2011年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中心与泸州老窖集团合作发售了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5升装的大坛包装定价为6900元,限量8万坛发售。发售一年来,目前已经消费掉1万坛,而提货卡已提走1.6万坛。如今价格下降到4500元,这引起了机构投资人的兴趣。

36万

加大执法力度建设平安农业 篇4

一、强化领导, 建立健全执法体系

农业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涉及农业部门职能转变和内部利益调整。榆次区农业局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并注重加强领导, 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使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经费很快得到落实, 于2007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大队确立编制12个, 通过在农业局内部各中心、种子站考核招聘了事业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 建立起一支关系协调、组织严密、运行有力的农业执法队伍, 由一名副局长亲任大队长, 确保农业执法工作队伍不散、力度不凡、工作不乱, 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使榆次农业执法大队真正成为一支能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农业卫队。同时向主管部门积极申请, 要求统筹安排, 解决了经费、车辆、办公场所等问题。目前, 全队共有专职执法人员11名, 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已配备, 并增设了听证室、档案室, 形成了有领导、有机构、有队伍的执法体系, 使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了机构合法化、人员专职化、手段现代化。

二、加强培训, 充分提高执法力度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 涉及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等多方面问题, 而这就更需要有一支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态度端正、政治业务和法律学习加强、业务素质提高的过硬执法队伍。为此, 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专门针对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开展教育, 明确提出“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口号。同时, 从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着手, 先后多次参加省厅举办的各种法制、执法培训班, 并规定每周五为全体队员集中学习时间, 通过分析案件, 开展讨论, 从而激励执法人员增强学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办案水平, 真正做到依法执法、文明执法。通过培训学习, 为提高执法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广大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执法先懂法, 办案法制化, 执法程序化。

三、加大宣传, 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是搞好依法治农的基础。3年来, 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利用多种宣传形式, 大造舆论, 不断提高全区农民朋友依法兴农的法制观念。在宣传工作中, 他们做到了“三个面向”, 即:面向上级、面向群众和面向农资企业, 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在面向上级上, 不但向分管领导宣传, 还主动向省市上级执法部门宣传;在面向群众上,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分发、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安全法》、《榆次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等宣传材料15000余份, 另一方面是利用集会, 以及抓住3·15、12·4等各个时机, 对全社会进行宣传;在面向农资企业上, 通过执法检查, 将有关宣传资料发放给农资经营户, 让他们守法经营, 并充当起宣传手。与此同时, 举办了农药经营人员上岗培训班, 共有110名农资经营户参加了培训, 提高了经营户识假辨伪和维护自身权益能力, 进一步掌握了农药经营之道。通过宣传, 群众依法治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四、完善制度, 规范实施监督执法

执法必须有据, 制度必须健全, 执法行为才会规范。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 结合大队实际, 专门制定了以大队工作职能、日常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财物管理制度、监督廉政制度和大队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的《榆次区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若干制度》。在此基础上, 该大队还专门制定了《岗位职责》、《行政许可制度》、《农资经营管理制度》、《各科室执法责任书》。为了便于执法人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特别组织人员搜集精选刊印了《常用农业法律法规选编》一书。目前, 榆次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每个执法人员职责明确, 既分工又合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严格依法行政, 做到程序合法, 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 文书规范, 不越权不滥用职权, 执行公务时都能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表明身份;讲究文明执法, 言行规范, 廉洁自律, 严格遵守不“吃请”、不收“红包”的“六不准”规定。截至目前, 在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中未出现冲突事件, 没有要求听证和行政复议, 没有发现错案, 没有发生上诉案件, 形成了“制度到位, 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

五、严格执法, 深入查处违法案件

榆次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成立后, 积极开展了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执法检查, 督促和指导各企业经营户实施“两票两账一卡”制度, 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 完善台账记录, 实现农资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 承诺不得购销或介绍使用国家明令禁售和使用的剧毒杀鼠剂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全省蔬菜水果生产区剧毒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活动启动仪式在榆次东阳镇举行后, 为配合全省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 以执法大队牵头, 联合工商、质监、蔬菜中心、农业中心等部门, 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农资产品加强了检查。

共出动执法车530辆 (次) , 执法人员1390多人 (次) , 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102家, 立案32件, 其中查处违规经营高剧毒农药企业8家, 没收果菜区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农药甲拌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等85 kg。把源头治理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切入点。2009年配合省农业厅对全区蔬菜基地和市场的2800余个样品进行了跟踪检测, 合格率达到98%;农业部在去年6—8月份来榆次随机采集蔬菜样品40个, 合格率达到97%。全年向全国各大中城市配送无公害蔬菜3300×104 kg, 未发生一例违规事例。

与此同时该大队还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鼓励发动广大消费者和经营户共同参与监督, 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8起, 均一一进行了妥善处理。其中“榆次区东阳镇绿辉种子经销部经营劣质白二青白菜种子案”, 为农民争得赔偿款6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打击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投机取巧、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 解决了群众投诉无门的问题, 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农业综合执法自查报告 篇5

关于未办理行政处罚工作的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大厂回族自治县2010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2010年大厂回族自治县编委正式把农业局“综合执法站”更名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由此,领导更加注重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一是制订了全年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局成立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为成员,全面督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班子每季度都要听取主管领导和政执法人员工作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确定解决问题办法,部署下步工作。二是经常向县人大、县政府领导汇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结合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在农资产品集散地、经营场所以及集中居住区设立宣传栏,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资打假的工作中。今年以来,共出动宣传车96辆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人员达3万多人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在加强自身人员农业行政执法素质的同时,在每年年初举办经营商户参加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全年共计培训经营人员76人次,录制节目3期,大型宣传9次。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三、自查结果

这次行政执法自查工作,我们分两方面进行了自查,首先结合市局的督导检查,认真记录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发现的问题,自己深入解决,并加以规范。通过本次自查,我县的农资市场比较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沾沾自喜,在今后的执法检查工作中,要更加认真负责。对于,2010年没有农业案件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全县农资经营户共计38家,其中种子经营户31家,农药经营户36家,肥料经营户30家,因我县土地面积人口数都相对较少,加之种植农作物的农户减少,农资经营户也相应的骤减,因此全县的农资监管工作就较为容易。

2、农民的识假辩假能力在不断的宣传中得到了提高,并且法律意识比较高,如果农业投入品有问题,能够积极保存证据,积极维权。

3、注重日常检查。一年中,农资检查工作总在进行,坚持“平时检查—重点抽查—督导检查”的模式,基本上按这三部走下来,经营者的守法意识逐年增高,责令整改后全县的农资市场就规范了,因此没有立案。

四、今后设想与打算

1、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上级的要求,把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规范执法机构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对各执法单位分别下达委托执法文件,签订了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对构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询问及调查取证、违法行为处理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结案报告等执法程序及文书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规范程序和文本格式执行;向社会公示执法依据、程序、举报电话等。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罚款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对单位、个人下达罚款任务。三是加强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执法人员除积极参加上极组织的培训外,局组织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法、程序合法、廉洁奉公,不得利用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执法单位定期向局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错案追究制,争取不出现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2、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和管理工作 承担起农资市场管理牵头单位的职责,组织各执法单位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执法与联合打假相结合,明查暗访与奖励举报相结合等方法,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工作。

3、搞好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主动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案件查处工作。

4、克服“软手段”,积极敲响警钟

克服从前执法中的“软手段”,对农资经营户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马上查处,立案处罚,给其他的农资经营户敲响警钟,打消侥幸心理,保证我县的农资市场秩序。

农业部重拳出击加大种子执法力度 篇6

据介绍,去年一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种子管理机构共出动种子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了14737个种子交易市场的近20万家种子经营户,对3845家种子企业进行现场抽查。除了清理了一批不合格企业以外,还查处了一批假劣种子案件,没收假劣种子124万千克,没收违法所得1614万元,吊销了46家违法种子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加大了品种退出力度,共退出不适宜种植的审定品种1569个,比前两年退出平均数量增加了50%,北京、浙江和海南3省(市)首次启动了品种退出工作。进一步严格了品种试验。对违规参试的22个组合材料停止其试验及品种审定,并对相关的13家选育单位采取了3年内停止受理其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申请的处理。

危朝安指出,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在种子管理上取得了四大突破:一是首次征集所有审定品种的标准样品,为今后开展品种真实性检测、打击套牌侵权行为提供了执法依据;二是首次对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品种真实性检测,为打击套牌侵权行为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三是首次对标注品种名称不真实的种子企业采取吊证处罚,对制售假劣种子的,尤其是套牌侵权的违法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四是首次对违规参加区域试验的组合材料和相关单位采取了处罚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品种管理。

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上下协同、检打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的高压态势,打击了套牌侵权分子的嚣张气焰,提高了种子企业的守法意识,营造了守法经营的社会氛围,规范了种子管理人员的执法行为,树立了农业部门的执法权威,维护了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了广大农民和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当前,种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种业的战略要求,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危朝安在会上强调,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目标是:严格品种试验、审定工作,规范品种选育者、品种试验者和品种审定者各方行为,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加大不再适宜种植品种的退出力度;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规范种子生产者行为,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和企业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的违法行为;清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加大对不合格种子企业的淘汰力度,提升种子企业整体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种子管理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探讨 篇7

1 农业行政执法基本现状

1.1 机构设置完善, 但不平衡

自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颁布实施以来, 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 并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主要来源于农业系统内的直接调编, 或由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管理机构中剥离, 或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分离, 或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由政府单独拨编成立。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主要形式是由农业主管部门内设法规科室直接行使农业行政执法职能, 或由农业主管部门委托下设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综合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行使执法职能, 或由具有行政执法、技术推广、管理“两位一体”或“三位一体”多项职能的机构进行种子、农药、肥料和农机行政执法。但是由于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 现行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设置表现为:专业行政执法机构多, 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少;兼职机构多, 专职机构少;行政委托执法机构多, 法律直接授权机构少[1]。

1.2 队伍结构完整, 但人员参差不齐

由于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来源不同, 现有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状况表现为:专业科技人员多, 行政干部和其他人员少;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多,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少;农业专业人员多, 法律等专业人员少;中初级科技人员多, 高级科技人员少[2]。

1.3 执法专业性强, 但责任重大

种子、农药、肥料和农机具是特殊的商品, 故在农业行政执法中, 既要牢牢掌握农业各项专业基本技能, 又要精通农业、经济和法律等相关知识, 依据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行政, 达到最终执法目的。但因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差异较大, 故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不出现偏差[3]。

1.4 与农资经营联系较广, 但仍有矛盾

由于大多数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是从种子、植保、土肥、农机机构和人员中脱离出来的, 并将种子、农药、肥料和农机经营单位作为其依法行政对象, 故与农资经营部门有一种天然的靠近和联系。但因工作方向和利益的截然不同, 往往会导致工作上出现新的矛盾。

2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建设完整配套的组织机构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 统一机构形式, 将种子与农药、肥料和农机零配件的市场管理机构、人员、职能合并一处, 成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集中开展综合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并将这些部门原来承担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推广职能分别交由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 (机) 技术推广部门, 增强农业行政执法的整体功能[4]。

2.2 建设精明强干的专业队伍

选拔一批政治可靠、思想进步、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农业和法律专业优秀人才充实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使其队伍结构更加专业精干, 促进工作科学合理化。组织专业知识学习, 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宗旨意识, 提高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处理案件和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的能力, 增强专业基本技能, 担当重大使命。

2.3 建设先进实用的基础设施

2.3.1 建设永久性农资田间检测基地。

选择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水源充足、管理方便的水旱田地块, 以购买、租赁、承包等形式, 划归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长期使用, 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规划改良, 按照国标标准, 进行种子、农药、肥料质量和农机具性能的田间鉴定。

2.3.2 投建基础设施。

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主持, 根据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需要, 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 建设农资检测中心, 兴建农资质量检验场所, 投建现代化物理、玻化和电子仪器设备, 开展农资品质检验分析、农资仲裁检验等任务, 为农业行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2.3.3 实现跨域性的执法业务联网。

鉴于目前各类农业生产资料跨域经营范围广、流动性强、出现问题机率大的特点, 在各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配备电子通信设备及其市场管理软件, 开通全国性农业行政执法互联网业务, 紧密跟踪监测, 并科学判断农资市场动态, 开展地域间的联合执法行动, 提高执法效率[5]。

2.4 建设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2.4.1 建设系统完备的市场安全预警与控制机制。

研制和配备农资市场运行的近距离和中远程监控、检测、化验等特种技术系统及其设备, 研究开发农资市场的危险源辨识、分级标准、早期鉴别、定量监测、风险评估、安全性评价、可靠性分析等关键技术体系和装置, 配备农资市场安全状况全程跟踪管理技术与设备, 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水平。

2.4.2 建设机动灵活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研究和装备农资市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分析、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技术和设备, 建设大型农资市场数据库、重大事故案例库和事故分析专家系统, 加快重大事故虚拟仿真分析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 建立全国性的农资重大事故统计分析研究体系, 增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处理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6]。

2.4.3 建设统一规范的农资技术鉴定机制。

加快农资技术鉴定的改革与创新, 由政府编制部门下文, 成立专业性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技术鉴定工作机构, 使组织、人员、标准、程序和运作得到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避免滥组织、乱鉴定, 提高农资技术鉴定的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2.4.4 建设简捷灵便的社会化服务行为机制。

规范执法行为, 严格法律程序, 理顺级别管辖, 集中统一行使行政许可权、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 防止多层多头执法、越权执法、徇私枉法和不作为行为;规范行政审批, 清理、削减和简化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规范服务行为, 在履行职责和义务、优化市场环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建立起长效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推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民主评议、重要事项听证和行政审批会审制度;规范电子政务方式, 及时向社会传递发布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和行政结果, 实现农业行政执法的快捷可靠。

3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行风建设

建立行风建设目标责任制、行风责任监督制和针对严重失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当事人的追究制, 聘请行风监督员, 设立举报电话, 接待来信来访, 广泛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纠风治理, 标本兼治。对执法人员约法三章, 正确运用手中权力, 反腐倡廉, 提高队伍的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改善管理面貌, 敬业为农, 优质服务, 礼貌待人, 热情周到, 文明执法, 廉洁高效。

3.2 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推行政务公开, 开通阳光热线, 采取实地考察、现场咨询、会议听证、阳光投诉、媒体宣传、现身实践等形式, 与广大群众接触交流、和谐共处, 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获得群众支持。实行诚信行政承诺, 公示上墙, 自觉践诺, 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实施真诚护农行动, 依法打击见利忘义、与民争利和坑农害农不法行为, 解决侵害农民利益问题, 形成浓厚的社会诚信氛围。

3.3 完善农村市场监管网络

针对当前农业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在乡镇村中延伸不足等问题, 在乡村两级设立农情观察员, 委以监督当地农资进货渠道是否正常、游街商贩活动踪迹、农资经营者经营行为是否规范、农民用种用药用肥用机具是否安全有效等事责, 形成完整统一的农村农资市场监管网络, 消除偏远地区农资市场监管空白。

3.4 搞好社会化服务

结合市场监管, 采取广电专题讲座、专家办班授课、参与社区活动、上街展示图板、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 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为广大农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过服务增强种子经营者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农民群众的自我维权保护意识。

3.5 健全各项保障制度

完善举报投诉、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执法成效评议制度, 对农业行政执法和行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排序, 奖优罚劣, 末位淘汰。并把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日程, 坚持常抓不懈, 落实扶持政策, 推动农业执法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群革, 何建永, 马会国, 等.浅析县级种子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种子科技, 2004, 22 (2) :73-74.

[2]黄正仙.我国种子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措施[J].种子科技, 2004, 22 (6) :313-314.

[3]朱伟.如何搞好市级种子管理工作[J].种子科技, 2005, 23 (1) :20.

[4]陈伟红.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5 (2) :21-22.

[5]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53.

张掖市县域农业综合执法研究 篇8

一、执法背景

由于受“重许可、轻监管”“重管理、轻处罚”的影响,以往在农业执法的过程中注重事前许可管理,轻视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将管理权、执法权和利益权紧密相连,造成农业执法支离破碎,主要表现为“一站一法”“一事一法”、分散执法、多头执法,执法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一度出现了违法不究、有案不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行政执法。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职责和职能,重塑农业执法形象,彰显农业法律法规权威,1999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江苏、浙江等4个省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2004年甘肃省农牧厅在陇南、陇东、武威等市、县区开展试点工作,10年来共建立了13个市(州)支队、75个县(区)大队。张掖市与全国、全省一样,从2006年开始,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的一系列部署,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的意见》和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意见》等精神,2009年在高台县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6个,其中市支队、甘州和山丹两县区大队独立成立,为正科级建制;临泽、民乐两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挂于县种子管理局,高台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挂了县种子管理局,均为副科级建制。

全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建立和运行,农业执法为促进县区农村经济发展,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执法认知度不高,推进滞后。张掖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成立较晚,农业综合执法还处在宣传、认识和推进过程中,社会认知度不高,农业综合执法推进滞后。二是综合执法机构不独立,履职艰难。全市县域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大部分都是加挂成立,缺乏相对独立性,既行使农业政处罚权,又履行种子市场检查、监督和监管职责,综合执法作用难以发挥。三是综合执法人员身份不明,创业乏力。全市执法机构均为事业单位,执法人员属非公务员身份,既无法晋升职称,又无明确执法权威,影响执法人员积极性。四是农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困难。现行涉农法律、法规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许多法规条款不完善,规定罚则不对应,执法主体杂乱多,执法进退维谷。

二、执法现状

高台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09年经县编委批复成立,副科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8名。2012年,为了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将县种子管理局的职能职责整体划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挂县种子管理局的牌子,核定事业编制11名。山丹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13年经编委批复成立,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委员会管理,核定事业编制5名。

两执法大队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落实涉农法律法规;受理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承担上述领域的执法检查和违法行为的立案查处;承担对农业行政许可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执法检查和督查;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涉农执法工作等。

近年来,两执法大队认真执行农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根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促进县域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发展,保障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㈠强化项目,执法设备完善

高台县执法大队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的支持,狠抓执法设备的配备工作,现已配备了台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办公、执法设备,有力保障了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㈡加强学习,执法水平提高

近年来,两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响应市支队“一周一人一法网”为主题的学法、讲法、用法系列活动和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解(评)活动,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法律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的要求,加强岗位训练与执法实践,使执法人员快速发现问题、有效锁定证据、正确判断违法行为、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的能力明显提升。

㈢加强宣传,法制意识增强

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采取悬挂横幅、现场宣传、实物展示、发放《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种子识假辨假基本常识》等明白纸、宣传资料及农业法律法规书籍等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假劣农资识别的现场指导,既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民群众懂法、守法意识。

㈣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两大队在学习执行《张掖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修订完善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投诉举报、案件受理、执法办案、调查取证、案件移送、内部监督、执法设备使用管理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32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职责,规范行为,严明纪律,提升了执法效率。

㈤学用结合,突出案件查处

为推进张掖农产品安全大市建设,净化国家级种子基地生产经营秩序,高台县大队克服执法任务重、人员少、水平不高等困难,采取学用结合、边学边干的学习工作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升华,有效推进了涉农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的有序开展。自2013年以来,依法查处农资经营违法案件70起,其中一般程序立案查处结案46起,简易程序处理24起,罚款21.78万元,调解农业生产纠纷68起,挽回经济损失3850多万元。

㈥两法衔接,联合打击违法犯罪

高台县大队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两法衔接、严惩要犯”的原则,在全市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以“两法”衔接,联合执法为突破口,充分借助司法机关的侦查手段和技术措施,深挖严打涉种违法犯罪行为。近两年,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4起,立案率100%。通过“两法”衔接,使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处,农业执法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三、基本特点

㈠县域农业执法的前沿性

一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以县区为基础,乡镇没有设置。二是农业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违法案件的最低机关是县区农业行政部门。三是农业执法人员在县区分布最多、最广。这些特点都表明县区是农业执法的前沿阵地和演练场。

㈡县域农业执法的复杂性

一是执法对象复杂,执法对象主要涉及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经营户、合作社、农民等。二是违法种类繁多,定性难,造成执法复杂,如私留倒卖种子等。三是监管部门不依法许可监管,造成执法复杂,如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品种的变更,不按照农事时节加注,丧失了许可的法制性,使违法行为合法化。四是执法过程的复杂性,一方面是执法与民事赔偿交织,另一方面是执法与维护社会稳定关系的平衡问题,如在查处涉种违法案件时,依法要没收种子,但现实中,没收种子制种农户种款难兑付,引发群集上访等社会问题。

㈢县域农业执法的责任性

一是执法管辖最小划分单元的县区化,要求县域必须守土执法。二是县域农业执法人员既要面对打击报复,暴力抵抗等直接风险,还要经受“一案双查”行政问责以及不履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责任追究的考验。三是农业行政监管的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县域农业执法必须确保行政处罚案件不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㈣县域执法力量的有限性

高台县总面积4312平方公里,辖7镇2乡136个行政村10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万人,占总人口的82.2%,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而农业执法人员只有11人,不到农村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同时,高台县是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现有农业执法人员很难担负起基地监管和违法案件查处的双重职责。

㈤农业执法环境的不良性

一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目前作案手段现代化形成巨大反差,造成执法取证困难。二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强制措施不力,造成违法当事人拒绝监督检查问题严重,甚至围攻执法人员,暴力抗法。三是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步伐缓慢,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以言代法,干扰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两法”衔接缺乏立法监督,衔接难度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移送困难。五是县域农业执法机构挂牌成立,人员编制较少,人员配置参差不齐,制约着执法工作。

㈥县域执法任务的繁重性

一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违法案件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检查农资市场,夏季检查生产过程违法,秋季检查涉种违法案件,冬季设施农业执法,使农业执法人员全天候忙碌。二是涉农法律、法规多而复杂,农业执法面广量大,任务艰巨。三是“减少许可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行政改革,客观的增加执法任务和行政责任。四是张掖是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市,县域农业执法人员肩负着国家用种安全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

四、制约因素

张掖市县域农业行政执法机构都是在近几年组建成立的,较全国、全省至少晚了10年时间,还处在探索、发展和完善阶段。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农业行政执法逐步演变为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执法。但是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县域农业执法还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认识不到位

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职能所在、形象所在”,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一方面对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综合执法是农业管理最后关口,是对各管理环节的监督和检验。另一方面部分领导还习惯于行政命令,对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还难以适应,总喜欢条块管理,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推进缓慢,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㈡法律不完善

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大多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按照权力条块分割的模式制定的,重许可管理轻处罚监管,难以满足法治农业发展的需要,如农药许可生产多乱杂,同一种农药不同浓度的生产就需要许可,使县域执法人员目不暇接。还有措施不对等,监管单位缺乏强制措施而不得处罚,使基层执法监管无所适从,如《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销售、使用农用地膜、棚膜和回收、加工废旧农膜的场所进行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对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棚膜或者废旧农膜再生产品进行查封、扣押”。

㈢体制不顺畅

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均是事业单位,单位的性质与工作的属性无法联系,没有机遇和时间研究农业科技项目,难以晋升职称,如果不能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名不副实,成为各级农业系统的闲人滞留所和农业技术人员调动的中转站。

㈣环境不良好

高台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不仅承担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同时还肩负着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和监管任务,随着“三张清单一张网”的建设,涉农40多部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并将委托给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如果不将农业行政监管与农业行政处罚分离,县域农业执法苦不堪言,无力支撑运行。

五、建议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历经十几年的探索成长,终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执法。”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常态下,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的、能够集中实施行政处罚权,实行公务员管理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是成功推进县域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唯一出路,对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兴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㈠加大宣传形成共识,提高农业执法效应

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要按照“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思路,以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以案件查处为突破口,依法推进农业行政监管。同时加强宣传,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㈡纳入“五定”,确保执法体系建设

将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定编制、定级别、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能建设执法体系,清理现有执法人员,严把进人关口,纯洁执法队伍。

㈢理顺体制,厘清综合执法职能

从目前县域综合执法的现状来看,只有建立自上而下的大综合模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种子、肥料)等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实行一个机构对外进行执法,实行监管权与执法权的分离,才能快速推进县域农业执法。

㈣完善法律,规范农业执法行为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析 篇9

1 农业综合执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执法规范化建设未能全面完成

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没有真正把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 目前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不平稳, 部分执法机构更名和新增人员编制尚未得到落实。

1.2 执法经费不足, 着装不统一, 执法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财政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专项经费难以保障, 导致执法手段落后, 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农业执法车辆残旧老化, 安全性能较差, 农业执法办公及速测等设备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没有统一着装执法, 影响了农业综合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1.3 执法队伍力量不足, 执法人员专业知识较薄弱

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业技术队伍, 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行政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不够高, 同时执法人员力量不足, 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

1.4 农业执法信息化手段薄弱, 难以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

目前各级农业执法队伍中, 办公、速测等设备及传统的执法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 办案现场无法直接查询执法或农资信息, 给现场执法带来不便。

2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统一思想, 扎实推进综合执法

农业综合执法是大势所趋, 有法律依据, 有实践基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主动加强与政府、编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2.2 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工作方案, 加强工作督查

根据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实际, 召开专题会议, 总结和分析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专题研究, 更好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的对策。各级农业执法体系应根据政府的总体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每个阶段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及时掌握情况, 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3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为提高农业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的监督与管理, 正确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农业执法行为,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培训力度, 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和执法能力

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习, 聘请专家讲授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知识。提高执法人员对执法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开展农业执法案件案卷评查工作和大案要案讨论学习, 在案件的讨论和评查中学习和提高。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 并对自学成效进行检查, 强化执法人员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 农业执法人员办案技巧、文书制作、案件分析等水平不断提高。

2.5 强化执法监督, 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办案质量

为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履行好为民执法职责, 要重点监督检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工作情况;对已经结案的执法案件案卷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查。通过自我评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 着力提高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文的理解能力、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能力, 对执法文书的规范制作运用能力, 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准和办案质量。

2.6 加大经费投入, 逐步改善执法装备, 确保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顺利开展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重点倾斜, 逐步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条件, 提高执法工作效能, 保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互相协作支持

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互相协作与支持, 要继续加强农业部门与编办、法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解决好农业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问题, 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3.2 落实执法专项经费, 确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将农业执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保证农业执法有稳定的公用经费和办案专项经费。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 更新执法车辆, 统一执法着装, 树立执法权威, 提高执法办案效能。

3.3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建立各级农业执法联动机制, 形成农业执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团结协作、行动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全国上下农业行政执法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农业部及有关单位通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查询等及时全面发布、更新对有关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的审批、登记或审定以及标签等信息情况, 以便基层执法人员及时掌握农资信息动态, 增强农资打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3.4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上报、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等制度, 逐步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加快推进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摘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是走向农业强国的根本手段, 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规范化, 法制化, 信息化能够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保证农资监管力度, 保障农业产品质量。本文针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对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1.1 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执法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知识面不宽、知识更新速度慢, 原来从事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从事农业执法工作属“半路出家”, 只进行上岗前的短期培训, 对农业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时间较少, 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执法人员不懂执法、不会执法、不善执法和不敢执法的现象。

1.2 农民群众维权意识淡薄

在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 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 自我保护意识差。在购买农资产品时不懂识假辨假常识, 不索要发票和合格证, 不查看有关证照和资料, 往往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或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 农业执法机构性质不顺

虽然县上建立了农业行政执法机构, 但是是按“内部调整编制、理顺业务关系”的办法组建起来的, 属事业性质, 没有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执法人员的身份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 待遇不落实, 有后顾之忧。同时, 种子、蚕种、兽药、冷冻细管等农资是农业系统下属单位经营, 不利于农业执法单位工作的开展。

1.4 农业行政执法经费短缺

国家、农业部、省已颁布实施的农业 (种植业) 法律、法规种类很多, 农业行政执法量大面宽, 需要大量的办案经费,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农业行政执法没有专项经费保障, 导致执法手段落后, 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 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5 管理对象法制意识不强

一是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进货渠道不规范, 质量无法保障, 导致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 损农、坑农、害农的案件时有发生。

二是农资经营者一证多点、无证经营、百货食品农资混合经营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多数兽药经营门店没有兽药经营许可证, 种子门店串乡经营, 二级委托设点等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部分私营和个体农资经营门店经营档案记载不全或根本没有建立经营档案, 出了问题无据可查。

四是农资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缺乏农资基本常识。

五是农资经营者在售后服务和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方面做得不够。

2 机遇与挑战

2.1 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法律依据明确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十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 实行综合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国发「2008」17号) 规定, 要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5」37号) 等文件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和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2 法律法规赋予农业执法职责众多

到目前为止, 陕西省农业厅编写的《陕西省农业法规全书》共收录了作为农业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法规、规章有111个, 涉及种植业, 畜牧兽医、农机、农业科教等方面, 这些执法职责和权力法律要求公开、透明地运行。随着涉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陆续出台实施, 赋予的执法职责越来越多;依法行政和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农业执法行为的规范等, 使我们肩上的执法责任更加沉重。《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农业部门承担初级农产品的监管职责, 由于农产品的多样性, 给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 县级农业部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在执法实践中大多只能对可疑农产品采取肉眼等感官检查、判断, 没有定量检测设备, 导致执法取证难、查处难, 加大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责任风险, 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2.3 农资市场监管任务越来越艰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民生大计,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农业管理部门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等现代农业, 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种上“放心田”的心愿, 都与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全方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这既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加快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机遇, 又是农业执法面临的挑战。因此, 组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行为规范、廉洁高效、装备齐全、反应快速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3 思路与对策

要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农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及行政许可等职权, 就必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执政能力和农业部门的整体实力, 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3.1 必须明确职责范围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及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 整合机构, 调整职能, 明确职责, 建立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 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依据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主管范围, 按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的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权行使职责。县农业综合执法范围主要包括: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植物保护、农业转基因管理、生物菌菌种管理、农业环保、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蚕种、果苗、种畜禽、兽医兽药、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等。《动物防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授权的各执法机构既可单独承担有关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 也可以纳入综合执法范围。

3.2 必须优化执法队伍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 着力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全县农业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和执法业务能力培训, 不断强化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 提高执法水平。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把执法能力、法律法规精通程度、依法行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成效作为农业执法队伍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素质教育培训, 实现农业执法队伍从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 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从注重行政处罚向执法服务转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严格规范农业执法行为, 做到文明公正执法。同时, 要增强服务意识, 寓执法于服务之中, 树立崭新的执法为民的农业执法形象。

3.3 必须完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执法工作责任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执法机构内部职能层级实行分级负责, 层层建立责任制, 签订责任状, 并定期进行责任考核。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考核办法》和《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农业执法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 使农业执法和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健全案件报告备案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具有典型或代表性的、涉案和处罚金额较大的农业行政违法案件进行报告和备案。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结合我县农业行政执法的实际, 对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期限、管理相对人权利进行公示。

四是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制度。农业部门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分工负责, 并积极协调配合, 形成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的高压态势。

五是建立健全案卷评查制度。随时随地对执法案卷进行抽查、调阅, 实行随案监督。

六是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执法部门要以适当方式公开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网站网址, 建立投诉举报平台, 接受群众、舆论和社会监督。

3.4 必须构建诚信体系

构建农资诚信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假、以信治假、以德治假, 从根本上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加强长效监管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培训, 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依法经营;加强其业务知识培训, 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抓职业道德教育, 保证不销售“假、冒、伪、劣”农资。

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农资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农资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查询、发布和案件通报网络化。

三是指导农资经营企业、门店建立经营档案, 记录产品名称、数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 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 实行质量可追溯管理。引导农资经营者推行农资质量管理公开承诺制、缺陷农资产品召回制度、售后跟踪服务等内部管理制度。

四是认真总结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经验, 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业专业合作社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 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 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

五是根据市场主体资格、经济实力、执法检查情况、守法程度、公众评议与信息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级, 坚持每年开展县级诚信农资门店的创建活动, 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对失信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改正, 对多次违法且性质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向社会公布并予以重点监控。

六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和种养大户为农资市场信息监督员, 及时反馈信息, 公开举报电话, 制定举报奖励办法, 掌握农资市场动态, 加强经营门店的长效监管。

3.5 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农业综合执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依法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把农业执法机构和人员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足额预算, 并逐步增加办案专项经费, 确保教育培训、市场监管、质量抽检、伪劣农资处置、信用体系建设和举报奖励等工作正常、有序和高效运行。农业执法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执法实践, 工作辛苦, 应注意落实其福利待遇, 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 可以参照公安、纪检等部门的做法, 给予一定的办案补贴和检查津贴。继续完善必要的执法设施设备, 推行统一着装, 改善执法形象。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信息网络, 便于投诉举报、信息发布、监督检查结果的相互交流、许可资料查询, 推进信息共享, 提高执法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要严格执行罚没款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3.6 必须严格执法检查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行政管理在于作为。按照执法为民、依法护农的要求, 围绕农业发展大局和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质量管理与标志检查、诚信服务与处罚教育三个结合, 突出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种畜禽五大类农业投入品监管, 严查经营主体、产品质量、标志标签、经营档案、违禁农资等五种行为。围绕重点季节、重点产品、重点对象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农业执法 篇11

关键词:农业行政执法;处罚法定原则

中图分类号: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20-1

1处罚法定原则含义

(1)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法定。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范围内实施。但法律、法规授权及允许委托的除外。

(2)行政处罚依据法定。行政机关只能对自己业务主管范围内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对哪些行为应该处罚,哪些行为不该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等都必须有法定依据。这些依据的范围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得处罚。

(3)行政处罚的程序法定。程序法定是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苛求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程序作出,既包括《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程序。行政主体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可能导致处罚决定被撤消的法律后果。

2目前在执法中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2.1违法行为的法定性上的把握有时会碰到很多困难

2.1.1肥料监管中容易出现的难断的情况在我们一般的概念或理解中,肥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质量不合格应该要进行处罚,但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肥料登记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劣质肥料产生的质量问题处理有多种不确定性。只规范对登记的产品,而对未登记产品没有明确规定。而肥料登记国家的规定是强制登记与自愿登记相结合。按规定免予登记的产品也可以申请登记,一旦登记就纳入《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范围,从而出现了同一品种的肥料如果出现了同样的质量问题就会有两种处理结果。如果没把握好,很容易出现误断。

案例1:一种田大户,种大棚西瓜,到农资商店采购了优质的硫酸铵,结果施用后长势很差,30亩西瓜生育期推迟,影响了西瓜上市,失去了最佳上市时间,从而收益明显下降,农户就向执法大队投诉,要求调查并向经营户索赔。执法大队受理后,进行调查,肥料包装只标硫酸铵,含量,生產企业。经初步调查后,该产品是化工厂的副产品,不是真正的农用肥。现场也进行了抽样送检,其含量低于标注含量1%。

这个案件如何处理?难度真的很大,因为硫酸铵按规定不需要登记(16种免登记),按《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生产销售未经登记产品处理不行。按《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有效成分或含量不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相符的规定处理也不行。最后按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按标签不规范处理。

案例2:油菜饼当作蘑菇培养料,25户农户采购了40多吨菜饼,发现质量有问题,投诉到执法大队,要求大队查处。大队立即派执法人员到现场调查,一看菜饼泥质含量高,粘性低,没有油香味等特点,可以判定是劣质菜饼,在现场我们也抽了样。

由于蘑菇堆制培养料的时间紧,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在未送检的情况下,我队与街道农科站和村民委商量,要求经营户立即收回全部已售菜饼的决定,并召开菇农会议,马上组织退货,抓紧时间另行组织货源,不耽误生产季节。由于补救措施及时,农户没有损失。接着当事人要求我局从轻处罚。我们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在这起事故中,菜饼既不是肥料,更不是饲料,检测也没有技术标准可依,所以抽的样没法送检,由于经营者主动配合,履行退货和补偿措施,我们就调解了这起事故。

2.1.2饲料管理中也存在难管理的情况近几年来,我队受理过多次关于饲料质量的投诉。例如,一农户饲养的500多只种鸭得病陆续成批死亡,损失非常大。执法大队根据农户的反映,会同兽医站对鸭子死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喂养使用的麦子质量有问题,而麦子不是国家规定的饲料产品,不是我们主管的范围,根据我们监管的职能将案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2.2处罚决定书中,适用条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处罚决定书中一定要按照法条要求,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种类有:(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一般处罚中的罚款的适用一般没有问题,但其他的条款出差错的机率还是存在的。主要是不严格使用法律条款,有随意性。如:警告、责令改正、责令停止经营、责令停止生产或加工、没收违法生产或加工和销售的产品、限期补办手续、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条款是使用于不同案件,但在不同性质案件上随便使用,致使张冠李戴。我们在执法实务中经常发现一般的处罚把警告、责令改正、责令停止经营作为通用条款使用,这就违反了处罚法定原则。

2.3视情况而定,不搞一刀切

浅析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篇12

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概念和内涵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主要是指特定的农业行政机关或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农业行政组织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或依据农业行政主管机关的委托, 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业行政事项行使法定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的执法制度。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精简、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通过部门内部现有执法单位执法权限的整合, 重新组建综合执法机构, 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坚持“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 以提高农业行政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由于国务院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非常重视, 多次下发文件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做出要求和指导, 农业部也多次以文件和会议的形式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进行安排部署,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综合执法机构逐步健全, 初步实现了“机构法定化、队伍专职化、管理正规化、手段现代化”和“有机构、有职能、有专人、有经费、有装备”的总体目标。以太原市为例, 2006年组建了市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随后市属10个县 (市、区) 也都相继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负责履行农资市场监管、农业违法案件查处、农资质量事故纠纷调查处理和农业行政处罚等农业综合执法职能, “市支队—县大队”的农业综合执法框架已经形成, 在规范农资市场管理, 严把农业投入品监督关,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 保证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的性质定位不准确,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对外代表农委行使农业综合执法职能, 从行政执法本身的工作性质来说, 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应当是行政性质, 是农委的内设机构, 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应当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身份, 但太原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虽然在省编办、省农业厅和市编办、市农业局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文件中, 明确规定是全额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 但几年来就是批不下来, 今年,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 又初步划归公益性质事业单位, 而原来的种子部门、植保部门和动检部门等则初步划归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具体承担相关专业的执法职能。这样势必又会出现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其次, 农业综合执法经费严重不足, 多数地方农业综合执法经费还未纳入财政预算, 每年只是从当地财政和农委的专项执法活动中支取部分经费补助, 而不足部分则从其他经费中调剂, 经常出现“有钱养兵, 无钱打仗”的情况, 不利于发挥农业综合执法效能、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导致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小、效率低, 使得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三是农业执法装备陈旧、匮乏, 很多地方缺乏交通工具、取证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 以太原市为例, 全市所辖10个县 (市、区) , 仅清徐、小店、杏花岭、尖草坪、迎泽、古交6个县 (市、区) 执法大队有执法车辆, 清徐、阳曲、小店、迎泽、万柏林和古交6个县 (区) 有调查取证设备, 执行重大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三、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依据

自198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植物检疫条例, 到现在为止, 国家已出台了3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 涉及农业宏观调控、农业生产安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中, 除极少数法律、法规授权专门机构执法外, 绝大多数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农业行政部门为执法主体。但由于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农业部门的职责比较宽泛, 融行政管理、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等职能为一体。虽经多次机构改革, 但仍存在政事不分、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力量分散、多机构多头执法等问题。由于执法力量过于分散, 难以形成合力, 很难开展经常性执法, 只能搞一些突击性的检查, 这种方式的执法, 使大量违法行为逃脱了法律制裁, 执法效果不理想, 影响了执法机关的执法效能。同时, 各执法主体对农业执法的监督责任模糊, 目标不明, 没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责任划分, 在具体实施中难免出现盲目从事、应付了事、多头管理、重复执法, 行政管理“缺位”和“错位”等现象。比如有的农资企业反映, 有时一个农资销售点在同一天时间内要分别接受几批农业部门不同单位执法人员的检查, 使他们苦不堪言。为了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执法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 实行综合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这为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中编办发[2003]4号《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农业部农政发[2004]4号《关于印发〈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农业部2008年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有关“加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行农业综合执法推进力度”等法律、法规、文件都要求实行农业综合执法。

四、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意义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将分散的执法力量合并为一个综合执法机构, 建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是农业执法体制上一项重大改革, 可以避免“十几顶大盖帽, 管一顶小草帽”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 逐步改变农业执法“散”、“乱”、“软”的状况。

(一)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有利于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主体。

综合执法将执法职能从技术推广、经营服务机构中剥离出来, 有效地克服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状况。一方而, 由综合执法机构专门负责执法, 符合了《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之规定, 增强了农业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 也使农业系统的技术推广、经营机构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 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二)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有利于精简机构, 提高工作效率。

执法人员集中专司执法工作, 由多个执法机构合并为一个综合执法机构, 既减轻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负担, 又降低了执法成本, 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配置。

(三)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增强执法合力, 加大执法力度。

实行综合执法, 可以统一调配农业部门各专业机构的执法力量, 使分散的执法得以整合, 提高了执法的时效性, 促进农业法律、法规的实施, 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从而使农业执法的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四)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有利于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执法人员从兼职化变成专业化, 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 执法人员不仅要懂专业技术知识和本行业的法律、法规, 而且要懂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要懂实体法, 还要懂程序法, 从而激励执法人员增强学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办案水平。

(五)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执法主体地位。

通过专门的执法机构搞集中执法, 有力打击了各类农业违法案件, 在社会上逐步树立起农业部门作为执法部门的形象, 过去农民“告状无门”的问题会得到缓解。通过加强执法, 也增进了基层、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执法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农业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将会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

(六)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有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农业部门执法工作中常需要其他部门如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配合。有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就能更集中、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有关部门对农业执法就会有新的认识, 配合也就会更默契了。

综上所述, 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改变了以往农业行政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机构分散、力量薄弱、多头执法等现象, 减少了利益驱动的“行政不作为”和“行政滥作为”。是适应新形势发展, 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需要, 有利于增强执法合力, 加大执法力度, 使分散的执法得以整合, 提高农业执法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扈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

[2]付祥飞.改革农业执法体制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2009-10-27) .

[3]董连克等.论实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O06, 22 (l) .

[4]张丽霞.浅谈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认识[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2.

[5]董代文等.论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 .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论文下一篇:肝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