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执法

2024-07-08

地区执法(共4篇)

地区执法 篇1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结果显示, 辽宁省有草原4 859万亩 (1亩≈667 m2) , 占国土面积的22.2%。但此后长期以来, 由于对草原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草原权属不清、投入不足、管理滞后、垦草种粮、种树等原因, 致使草原处于掠夺式经营状态, 资源破坏严重, 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 生态和经济功能日益降低。目前, 全省70%以上的天然草原沙化或退化, 生产力水平仅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30%~70%。尤其是辽宁西北部由东北至西南长600多千米、宽70多千米、面积为4.4万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 形成了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风沙危害带, 对辽宁省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如果说辽宁草原的大量缺失是因为人们对草原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以及垦草种粮种树的掠夺式经营, 那么草原权属不清及执法工作困难则是其深层次原因。

1 草原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1.1 草原违法案件特点分析

2008~2010年全省草原违法案件类型见表1。

辽宁省草原执法工作开展较晚, 但重视程度逐年加大, 查处案件2008年7起、2009年17起、2010年8起。总体表现为查处草原违法案件的力度加大, 查处案件效率较高, 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草原执法监督的形势还很严峻, 任务还很繁重。开垦草原案件急剧增加且破坏面积加大;违反草原禁牧休牧规定案件时有发生;破坏草原保护建设设施严重。主要特点是: (1) 开垦草原案件屡禁不止, 占历年草原违法案件66%。主要是辽宁省自2005年草原确权工作开展以来, 草原权属明晰, 各地依据农业部《关于禁止开垦和非法征占用草原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 全面清查非法破坏草原的行为, 重点查处开垦草原案件, 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但受利益驱使, 私自开垦草原案件时有发生, 执法工作任重道远。 (2) 违反草原防火法律法规案件急剧增加。随着修订的《草原防火条例》的颁布实施, 辽宁省加大了对违反草原防火案件的惩处力度, 建立了完善的防火应急预案和值班电话等相关制度, 对清明节、种地前等重点防火期的用火严加查处。由于辽宁省近几年加大了生态建设, 尤其对草原保护建设投入巨大, 植被等状况逐年改善, 很容易引发草原火灾, 今后的草原防火和执法工作任务重大。 (3) 违反禁牧休牧规定案件有所增加。一方面, 辽宁省为保护生态, 逐年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各项工程的投入, 禁牧休牧的草原面积逐年增加;另一方面, 草原可承载饲养量缺口巨大, 草原超载率20%, 主要草原区超载率高达40%。农牧民为了个人利益, 过牧或禁牧区放牧情况难以避免, 极大地增加了草原执法工作的任务量。 (4) 未经法定程序批准占用草原的案件有增多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建设的增长, 非法征占用草原事件有增加趋势。有些单位不了解《草原法》的有关规定, 擅自占地, 甚至为了自身经济利益, 不按相应程序审批。

1.2 大力宣传《草原法》及配套法律法规

为了深入宣传贯彻落实《草原法》, 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科学建设、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 切实提高对草原监理工作的认知程度, 全省不断加大《草原法》的宣传贯彻和执法培训工作力度。通过电视电台讲座、普法大集、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累计举办电视专题讲座15期, 发放宣传资料12万册以上, 拓宽了《草原法》宣传面,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草原监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前提保障, 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提高, 并能自觉接受法律约束, 使开展草原监理工作有了群众基础。

1.3 全面加强监理机构建设, 完善草原执法体系

根据辽宁省草原工作实际, 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大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工作力度, 本着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形式灵活、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 分别采取成立草原监理机构和加挂草原监理牌子等形式, 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在省局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全省草原监理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到2009年末, 除了省级草原监理站外, 全省14个地级市共建立市级草原监理站12个、县级草原监理站35个、全省草原监理人员达到687人, 基本形成了省及重要草原区的市县三级具有草原监理职能的监理机构, 为全面开展草原监理工作、依法保护、管理、建设草原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基础。

1.4 科学有效地推进全省草原确权工作

明确草原权属是解决草原无主、使用无偿、破坏无罪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8月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草原权属确定工作指导意见》, 按照公开公正、程序规范、四至明晰、权责明确的原则, 全省依法推进草原权属确定工作, 目前已累积完成确权面积1 300多万亩;并在权属明确的草原上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 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承包经营草原。通过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 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利益直接的草原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为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 严格草原资源管理, 大力查处各种侵占、破坏草原的违法违纪行为, 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 草原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普法宣传不到位, 法制意识淡薄

虽然《草原法》颁布实施多年, 但草原部门对草原法律法规宣传不够, 许多群众和一些单位不知道在草原上从事征占用活动, 还要依法通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甚至有些领导和部门认为农区的荒山荒坡不属于草原, 并以此阻碍草原监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开展草原监理工作阻力重重。由于征占用草原、开垦草原、草原上植树以及在草原上开采矿藏等行为很多是因为地方政府行为, 这就给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草原监理部门开展草原执法带来很大难度。各种“干预”或是直接抵制, 阻止草原监理部门查处、或是消极对待, 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不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也不对破坏的草原进行恢复, 草原保护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

2.2 草原专职监理人员少, 执法力量薄弱

目前, 全省草原普遍存在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人员少, 仅有的业务人员既要从事草原监督工作, 又要担任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 无法全力以赴开展草原执法工作, 工作上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加上执法时行政干预、执法人员心存顾虑, 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执法环境不适应要求, 特别是基层草原监理部门难以适应草原保护工作的需要, 法制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虽有法可依, 但执法主体相对薄弱, 难以有效保护草原资源。加上执法经费缺乏、执法手段落后, 致使草原执法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2.3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滞后

随着《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的颁布施行, 农业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 我省依据《草原法》于2009年颁布了《辽宁省草原管理实施办法》, 但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草原执法裁量依据较宽松, 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急待解决。

3 对策及建议

在已取得的经验基础上, 根据草原违法案件发生情况及其特点应当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不断提高草原执法监督上作的水平。

3.1以查处开垦草原案件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针对当前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案件有所抬头的情况, 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严肃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在辽西部开垦草原案件的高发区, 集中人力、时间查处一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开垦草原违法案件, 依法追究违法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强化执法力度, 改善执法环境。

3.2完善法律法规, 理顺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程序

转变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实行执法关口前移, 加大执法巡查力度, 切实防范和及时制止草原违法行为。上级部门要尽快制定下发统一的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等, 制订完善相关制度。国土部门依据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同意书》, 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变被动为主动。部门配合、上下联动, 是搞好草原监理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草原违法行为的监督举报机制, 设立举报电话,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的监督作用, 努力将草原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和初始阶段。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进一步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程序, 努力减少非法征占用草原行为的发生。

3.3规范执法程序, 政务公开

为了防止出现违规执法、野蛮执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 全省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 加强执法环境建设。制定相关草原执法制度和服务承诺,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执法行为、过程、结果公开, 将执法工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草原执法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有效净化草原执法环境, 避免执法人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保证了执法人员文明执法, 严格执法。各级草原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农牧民草原上访案件的管理, 热情接待, 认真办理农牧民来信来访,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违反《草原法》、损害农牧民行为的查处力度, 严格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地区执法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促进税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操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和田地税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全地区地税系统税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税收政策的规定,导致税收执法行为不当而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指给予税收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

对过错责任人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合法、公正、公平、公开、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对税收执法人员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时应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到位、手续完备、定性准确、处理适当。

第六条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由县以上地税机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章 过错责任追究的形式

第七条 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形式分为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

行政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

经济惩戒是指扣发奖金、岗位津贴。本办法中经济惩戒的金额,以扣分分值与单位分值对应的金额的乘积计算确定。单位 分值对应的金额由和田地区地方税务局另行通知。

第八条

批评教育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轻,后果轻微的,本办法列举的在一个检查期内合计扣分在50分以下的责任人,以正式谈话方式指出错误、提出批评、进行教育。

第九条

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的,本办法列举的在一个检查期内合计扣分在50分(含)以上80分以下的责任人, 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条

通报批评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一般,但可能导致较重后果或者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的,本办法列举的在一个检查期内合计扣分在80分(含)以上100分以下的责任人, 以公文 “通报” 的形式,点名指出错误、提出批评。

第十一条

责令待岗适用于执法过错行为性质较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者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本办法列举的在一个检查期内合计扣分在100分(含)以上的责任人。待岗期限为一个月,待岗人员需接受适当形式的培训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十二条

对责任人员的追究决定,由该责任人所在的县以上地税机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以地税机关的名义作出。取消执法资格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决定。

第十三条

对责任人的追究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一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理,同时给予经济惩戒。

第三章 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十四条 税务登记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事项的,每户每日扣0.1分。

二、擅自办理税务登记或遗漏重要登记事项的,每户扣0.5分。

三、未按规定程序认定或者解除非正常户的,每户扣0.2分。

四、已经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实际上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未申报纳税的,或者已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重新办理设立税务登记未追缴欠税的,每户扣5分。

五、未按规定期限核发《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或者未按规定办理外埠纳税人报验登记的,每户扣0.5分。

六、未按规定期限结报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的,每日扣1分。第十五条

发票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发票及存根、非税收入票据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每份扣5分。

二、发票领发、缴销(税务机关内部及纳税人)过程中,领发、缴销记录不清或记录错误的每次扣2分;未按规定在领、销记录上签字确认的,每次扣3分。

三、无正当理由不发售发票的,每户扣3分。

四、未按规定期限对发票、非税收入票据的本局库存及所属库存进行盘点的,每次扣1分;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的,每次扣5分。

五、未对中奖金额在50元(含50元)以上有奖发票中奖信息进行核实的,每票扣1分;未按规定期限兑付奖金的,每日扣0.1分。

六、未按规定期限鉴定发票真伪制作《发票鉴定结果证明书》的,或者无法鉴定未及时转送鉴定的,或者经鉴定为假发票未及时转送处理的,每日扣0.5分。

七、未按规定处理纳税人领购发票事项,不符合领购发票条件而准予其领购发票的,或者核准纳税人领购的发票与实际经营范围不符的,每户扣2分。

八、未对纳税人发票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的,每票扣1分。

九、未按规定作出停供、收缴发票决定的,或者未依照《收缴、停止发售发票决定书》而停供、收缴发票的,每户扣1分;纳税人接受处理后未及时解除停供、收缴发票决定的,每日扣0.5分。

十、未按规定代开发票,开具发票业务与开具发票种类不相符的,每票扣1分;超范围开具发票的,每票扣2分;未在代开发票中备注完税凭证号码、税额的,每票扣0.2分;全部联次未一次性填开的,每票扣5分。

第十六条

核定、调整应纳税额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期限核定、调整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每日扣0.2分。

二、未按规定程序核定、调整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每户次扣1分。

三、对不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每户扣3分。

第十七条 委托代征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签订委托代征协议,签订的委托代征协议中代征范围、期限、票款结报缴销等内容不符规定的,每份扣2分。

二、因政策调整等因素需要调整代征协议而未及时变更协议的,每日扣0.2分。

三、代征条件发生变化需要终止代征协议而未及时终止协议的,每日扣0.2分。

第十八条

纳税申报征收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纳税申报的,每次扣2分。

二、应征未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税(费)款的,每次扣8分。

三、擅自改变征收范围的,每次扣10分。

四、应加收滞纳金而未加收滞纳金的,每次扣5分;滞纳金计算征收不准确的,每次扣1分。

五、混淆税款入库级次的,每次扣5分。

六、未按规定汇缴税款的,每次(日)扣1分。

七、未根据纳税人申报信息开具完税凭证,申报信息与完税凭证内容不符的,每份扣1分。涉及税款、入库级次的事项除外。

八、设立税款过渡帐户的,扣50分。

九、单次征收税(费)款(印花税除外)或者加收滞纳金不足1元(不含1元)的,不予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九条 延期申报、限期缴纳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办理延期申报未按规定预征税款的,每户扣5分。

二、未按规定期限审核延期缴纳税款事项的,每日扣1分。

三、不符合延期缴纳条件而审核上报的,每户扣10分。第二十条

减免税及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及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申请的,每户扣1户。

二、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的,每日扣0.1分。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每户次扣0.5分。

四、未按照税收政策规定的权限或者条件审批减、免、退税的,每户扣2分。

五、制作相关批复文件适用依据不适当,或者意思表达有误的,每户扣3分。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备查备案规范性文件的,或者未按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告的,每次扣0.5分。

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反政策规定的,每次扣5分。第二十二条 欠税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对欠税未进行会计核算的,每笔扣1分。

二、未按规定进行欠税公告的,每次扣0.2分。

三、未按规定核销欠税的,每笔扣2分。

第二十三条 税收会计统计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账证、账账、账实、账表、表表之间不一致,每一项扣0.5分。

二、未按照税收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使用税收会计科目的,每次扣2分。

第二十四条 纳税信誉等级评定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程序评定纳税人信用等级的,每户扣0.5分。

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实的,每户扣1分。第二十五条 税务检查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实施税务检查,未按照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件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每户扣2分。

二、对达到立案标准而未立案查处的,每户扣3分。

三、违反税收征管法规定权限、期限实施调账检查的,每户扣5分。

四、违反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权限查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或储蓄存款的,每户扣5分。

五、税务检查所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依据不当的,每户扣5分。

六、达到重大案件审理标准未移送审理的,每户扣2分。

七、未按规定期限审理重大案件,每日扣0.5分。

八、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税务案件而不移送的,每案扣5分。第二十六条 税收违法行为处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纳税人存在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未处罚的,每户扣1分。

二、实施行政处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违反法定程序的,每户扣0.5分。

三、适用一般处罚程序,在做出处罚决定前未依法履行告知程序的,每户扣0.5分;制作的告知书所表述的纳税人违法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依据不适当,或者未告知当事人依法享受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权利的,每户扣0.5分。

四、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明知应当回避而未要求回避的,每次扣2分。

五、查处税收违法案件达到稽查立案标准而未移送稽查部门处理的,每户扣2分。

六、制作的《税务处理决定书》或者《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所表述纳税人违法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依据不适当、定性不准确的,或者意思表达有误的,每户扣2分。

第二十七条 税收保全措施及强制执行措施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未按规定的程序或权限实施税收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的,每户扣2分。

第二十八条 税务听证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的期限组织税务听证的,每日扣1分。

二、未按规定的程序组织税务听证的,每户扣5分。第二十九条

税务行政复议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处理复议申请的,每户扣5分。

二、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每日扣2分。

三、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每户扣10分。

第三十条 其他有关事项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举报案件的,每户扣2分。

二、泄露保密信息的,每次扣5分。

三、无正当理由不办理退税的,每户次扣1分。

四、违规提退代征手续费的,每户次扣2分。

五、未按规定保管税收业务档案,造成案卷、资料丢失、毁损、缺页的,每卷扣3分。

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的,每户扣15分。

七、执法过错行为导致税务机关行政诉讼终审败诉的,每案扣20分。

八、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的,每户扣30分。

九、未按《税收执法检查处理决定书》的要求进行纠正的,每项次扣10分。

十、在执法检查工作中,被检查机关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据实提供情况,或以任何理由进行拖延、阻挠、拒绝检查的,每人次扣15分。

第三十一条 执法检查工作过错行为追究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实施执法及过错责任追究的,每日扣0.5分。

二、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执法及过错责任追究的,每次扣5分。

三、作出的处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处理不当的,每次扣5分。

四、帮助调查对象隐瞒执法过错行为的,每人次扣20分。第三十二条 其他应当给予责任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 以上未明确列举但确需给予责任追究的过错行为,可以由该责任人所在的县以上地税机关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作出决定。

第四章 过错责任的划分原则

第三十三条 执法过错责任按承担责任大小的不同,分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共同连带责任。

第三十四条 执法过错行为按照下列方法明确责任:

(一)因承办人的个人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承办人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根据过错责任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二)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批准的,由承办人和批准人共同承担责任,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承办人的过错行为经过审核后报经批准的,由批准人、审核人和承办人共同承担责任,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实施税务具体行政行为,导致税收执法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四)承办人提出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税收执法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五)因经办人弄虚作假导致批准错误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六)经复议维持的过错行为,由承办人和复议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复议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经复议撤销或者变更导致的过错行为,由复议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七)执法过错行为由集体研究决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责任人承担次要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不予追究税务执法人员的责任:

(一)因执行上级机关的答复、决定、命令、文件,导致执法过错的;

(二)有其他不予追究的情节或者行为的。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不明确,导致执法过错的;

(二)在集体研究中申明保留不同意见的;

(三)因不可抗力导致执法过错的;

(四)因纳税人或者其他税务管理相对人的过错,使案件事实认定出现偏差,导致执法过错的;

(五)其他不承担执法过错责任的情节或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减轻责任或者不予追究过错责任:

(一)主动承认过错并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挽回影响的;

(二)有其他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或者行为的。

过错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对责任人免予追究。

第三十八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按照执法过错责任所扣分值的0.5倍至1倍加重责任:

(一)在检查期间内同时具有本办法规定的两种以上过错行为的;

(二)同一内发生两次以上根据本办法应追究责任的同一过错行为的;

(三)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者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执法过错责任调查、追究的;

(四)要求限期整改的执法过错行逾期仍未整改的;

(五)因执法过错行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

第三十九条 责任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后果能够纠正的,应当责令限期纠正;能消除影响的,应及时消除影响。

第五章 过错责任追究程序及实施

第四十条 对执法过错行为的调查和对过错责任的初步定性由过错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第四十一条 对各县市局行政负责人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由和田地区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地区局)决定。

第四十二条 地区局发现各县、市局在执法活动中有执法过错行为,且未进行责任追究的,可以将有关证据、资料、线索交由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责任追究,也可以直接追究责任人的执法责任。

第四十三条 各县、市局有关部门应当将工作中发现的或经举报的执法过错行为,及时提供给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现的执法过错线索,应以书面形式列明责任人及责任人所属部门、执法过错行为等情况,并于发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 提交本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十四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评议考核、执法检查、执法监察、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渠道发现执法过错线索;也可以通过财政、审计、新闻媒体以及其他渠道发现执法过错线索。

第四十五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根据掌握的执法过错线索或有关部门提供、移送的证据材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初步排查;对认为需要调查的,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案执法检查。

第四十六条 调查组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调查人员可以调阅案件材料,也可以向纳税人、当事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调查取证。

第四十七条 检查终结后,检查人员应当制作执法过错案件调查报告,并听取被调查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者部门的意见。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执法过错行为的事实;

(二)执法过错案件定性的分析;

(三)过错责任的划分;

(四)有关过错行为的证据材料;

(五)拟作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意见;

(六)被调查人及其所在单位或者部门的意见;

(七)检查人签字及报告时间。

检查人员应于检查终结后2日内将调查报告、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被调查人员及所在部门陈述意见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第四十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自接收检查人员报送资料后3个工作日内从以下方面对检查报告进行审核:

(一)执法过错行为的事实是否清楚;

(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性质认定是否准确;

(四)责任划分是否明确;

(五)拟作出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依据是否准确、意见是否恰当。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审核调查报告时,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有关人员的执法责任不明确,应当责令原检查人员在限期 进行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

审核人根据各检查小组检查情况,根据本办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要求汇总、整理形成本局的检查报告。

第四十九条 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后2工作日内,对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后,提请本局负责人召开会议进行审议。

明确日常考核发现问题的处理

第五十条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经审议,应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的执法过错责任人员,作出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决定;

(二)对事实清楚,但情节轻微或者具有从轻情节,可以不追究过错责任人的执法责任的,作出免予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决定;

(三)对执法过错责任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涉嫌刑事责任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四)对执法过错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责任不明确的,退回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调查。

第五十一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的决定在3个工作日内制作相应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

第五十二条 对执法人员的追究决定由局领导、人事、财务、法制等部门分别实施;责令待岗的,自执法过错责任人收到追究决定之日起开始执行。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应附资料记录在卷。

主管局长负责对过错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以及过错责任人员书面检查的审阅;人事部门负责对过错责任人员办理责令待岗及相关培训事项;法制部门负责对过错责任人员通报批评事项;财务部门负责对过错责任人员实施经济惩戒。

作出经济惩戒的,收取款项用于奖励先进执法单位(部门)和执法人员,不得挪作他用。由地区局作出经济惩戒决定的,由县市局收取款项后交地区局。

第五十三条 被追究人员如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处理决定的地 税机关申辩,也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直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地税机关的上一级地税机关申辩。

接受申辩的地税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辩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申辩期间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五十四条 处理决定执行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全部资料立卷、归档,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地区局。

第六章 附 则

地区执法 篇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得到不断进步与发展, 经济亦取得显著提升, 然而环境问题亦空前严峻, 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乡镇企业工业污染蔓延、大中城市与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生活垃圾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 导致我国农村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相互联系与影响, 对我国广大农民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而正确认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

2 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 我国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取得的一定效果, 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行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环境质量得到相当改善, 然而亦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目前, 某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阻碍行政执法、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及低环境违法成本等问题, 如图1。

2.1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权主要包括:审批权、验收权、排污许可权、排污收费权、检查权、调查权、监督权、限期治理权、调节权等9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某些农村地区受政策、经费限制, 未能有效建立起行使以上环保权力的行政主管部门, 而当地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均可行使环保行政执法权[1]。此类现象造成分管部门以及统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没有清晰而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 出现多头管理、互相推诿, 最后导致环保行政执法分散甚至无人负责。

2.2 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行政干预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县级、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者为极力推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 将重污染工业企业转移到本农村地区;另一方面, 利用无形的手保护当地的大型企业, 无视项目污染农村环境, 进而激化了与周边群众的矛盾。还有一些企业请求地方政府施压当地环境行政的执法部门, 将已下达的一些处罚决定撤销。此外, 环保部门的领导人选常为当地政府所任命, 严格的执法触动当地的重大经济支柱的企业利益时, 极易受到人事方面的干涉, 导致环境的行政执法出现疲软。再者, 部分企业家具有政企双重身份, 如在政协以及人大中担任要职, 此类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导致其较易以上级身份干涉下级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

2.3 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环境的执法人员在精通环保各项业务的同时要将法律知识全面的掌握, 然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农村地区某些环保机构没有严格的把关, 或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招收了一些具有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的人员, 较难提供高水平的农村环保执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县一级的环保机构执法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极少, 且有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招聘社会上闲杂的人员为其执法人员或临时人员, 该类人员普遍专业素质较差, 这对环境保护的执法效果与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2]。

2.4 较低的环境违法的成本

罚款是我国环境的法律与法规所授予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重要的一项处罚措施, 但是罚款数额并不与违法得利、环境危害的程度、企业的违法情节挂钩。当环保部门对于擅自将污水处理的设施停用以及偷排的行为的采取罚款行政处罚时, 有可能不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太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企业宁可不让环保设施正常的运行, 但却愿意接受经济处罚。例如某地区一乡镇造纸企业, 5万t/d的污水处理站仅一天运转费即为4万元左右, 而依据相关环保法律规定, 将污水处理的设施停用的最高处罚仅为10万元, 该企业三天污水处理的运转费就高于罚款数额。又如某农村地区的一燃煤火电厂需投入4亿元在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治理中, 而依据我国目前排污的收费标准计算4亿元可交纳该发电企业上五十年的排污费用。面对较低的环境违法成本、高额的环保设备投入及运转费用, 农村地区企业往往道路交通不便, “山高皇帝远”不利于环保监管, 于是企业肆无忌惮超标排放、偷排、甚至直排, 严重污染当地农村大气环境、水环境。因此, 出现年年监察, 年年罚单, 年年上“黑名单”的现象就不难解释。

3 解决农村地区目前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农村地区目前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包括如下的措施 (如图2) :

3.1 合理设置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构

有效建立中央到各级统一管理且专门的环保机构, 也就是说由环保部统一协调、指挥、管理、部署全国的环保执法机构建设, 而省、市、县的各级政府对环保执法机构的配合部门进行相应的设置, 各地的环保执法整个过程中执法主体为环保部门, 且上一级垂直的环保机构监督以及管辖, 但不是该地区政府主管的隶属, 且财政上必须相独立, 而地方政府应对本地区环保机构的工作参与和辅助, 形成上下联动、垂直管理、专业技术强的专业环保执法机构。此外, 要有效设置跨流域及跨区域性的执法机构, 主要对跨流域以及跨地区中环境的执法与管理问题负责;有效建立协调国土、林业、发改、水利、矿产等相关部门间环境执法事务的制度等。

3.2 将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与当地政府政绩挂钩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地方中各级的人民政府要负责本辖区环境质量, 且国家要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将环境保护纳入工作规划之中。因此, 当地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制确立, 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方面落实。具体做法为将农村地区环保工作目标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挂钩, 也就是将环保工作所占的比例与份额明确, 一旦环保工作的目标未完成就受到上级政府的问责。

3.3 提高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素质

(1)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农村地区环境执法的队伍准入标准提高, 通过考核选取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且对执法的人员要进行岗前的培训以及教育, 使其将环境执法相关的法律方面的知识真正掌握, 执法时合法且懂法。此外, 执法人员需不断学习, 对环保方面的知识需不断的更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 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 加强思想教育的力度, 使执法人员认识到严格执法是保护农村地区生活环境有效手段, 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 代表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3.4 改进处罚措施及结合强制执法手段

(1) 要将动态罚款的措施有效实行, 将罚款的额度提高。目前依据我国当前的法律, 环保罚款的限额处于绝对静态, 然而环境污染是累积效应的结果, 对于长时间持续违法排污等行为, 仍以一个排放总量确定罚款的总额[3]。若采用动态罚款, 将总处罚是基于时间而定, 具有越长的违法时间、越多违法污染物的累积, 处罚的额度也越高, 以免出现一些排污的企业将排污费用一次性的预先缴清, 之后就毫无节制的排污。此外要将罚款额度增加, 最起码罚款的数额应比增加设备和运营费用带来的全部利润更大, 使排污的企业更愿意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 要将强制执法的手段增强。当企业污染正在进行时, 环境执法的队伍可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立即制止污染, 并有权暂时勒令企业停产, 及时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4 结束语

依法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保护的关键手段是加强行政执法, 而为了有效保护农村地区环境, 将其环境污染有效治理, 应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环境行政的执法力度。只有将我国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问题有效解决, 才能有效遏制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恶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崔冬, 胡敏.农村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 (2) :253~254.

[2]徐瑾, 邓佳丽.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探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0, 41 (6) :53~54.

地区执法 篇4

郭允冲充分肯定了第一阶段的执法检查工作。他说, 总体上看, 第一阶段的执法检查工作认真细致, 成效明显。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广大企业对这次检查比较重视, 认真自查, 积极整改, 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检查组的同志非常认真仔细, 做了大量工作, 非常辛苦,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负责地提出了整改建议;通过认真检查, 发现了不少问题和隐患, 也可以说通过检查消除了一些隐患;各检查组不仅检查了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还从工程建设普遍规律出发, 就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从工程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做好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检查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不仅可以体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干部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而且可以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求真务实, 不搞形式主义, 为地方做出表率。

郭允冲指出, 要充分认识当前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在第一阶段的执法检查中, 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勘察文件编制深度不足;结构设计计算书存在缺漏项;工程质量通病如胀模、蜂窝、裂缝等较多存在;个别工程混凝土回弹强度不达标、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注册监理人员不足, 监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检查出的这些问题, 一方面说明检查组工作认真负责, 查出了问题, 消除了隐患;另一方面说明目前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隐患和漏洞, 违法违规、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不检查、不发现、不解决, 将来就有可能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再联系前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 说明当前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是很严峻的, 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郭允冲强调,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 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第二阶段执法检查工作。要坚持“四个绝不”, 即我们的检查必须认真仔细、务求实效, 绝不能走过场, 绝不能搞形式主义, 绝不能不疼不痒, 绝不能轻描淡写。我们宁可少看一些项目, 也要真正看透、看仔细、看出问题, 看不出问题不放过, 看不清问题不算数。形式主义检查不仅损害执法检查行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浪费大家的时间、给地方和企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 会给地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形成不好的导向。所以, 我们一定要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检查, 为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出严肃认真、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表率, 使这次执法检查切实取得实效。

郭允冲指出, 部机关有关司局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非常重要。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一个司局的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他相关司局如建筑市场监管司、标准定额司、城市建设司、住房保障司、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稽查办公室等, 也负有重要责任, 也要认真去抓, 做好相关工作。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要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去抓, 要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乃至建设单位等各个环节系统地抓, 质量安全工作才能抓好。同时, 要通过这次检查, 认真总结分析,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郭允冲最后强调, 希望各检查组在第二阶段检查中继续认真检查、严格执法。前一阶段认真严格的组要继续发扬好的作风, 再接再厉;前一阶段不是很认真、不是很严格执法的组, 要进一步加大认真检查的力度, 加大严格执法的力度。大家既然下去检查, 就要认真负责, 使这次执法检查真正对地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企业起到促进作用, 真正取得实效。

会上, 参加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第一阶段检查的8个检查组的负责人汇报了检查情况, 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上一篇:茵陈白术汤下一篇:文化整合促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