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困难

2024-08-18

执法困难(精选3篇)

执法困难 篇1

1 土地执法检查存在问题

1.1 官方层面违法使用土地

部分地区为加速城市化发展、引进投资、建设大规模交通网络及公园绿化休闲场所等, 但上级政府对于土地可使用面积批准不足, 所以市级及以下政府没有办理合法手续就对土地甚至耕地进行大面积占用;政府部门为追求GDP, 随意划分土地作为工业园区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但是缺乏合法手续, 造成违法使用土地的情况出现;部分单位和企业原本所使用土地拥有合法手续, 但是因为城建需求等原因进行搬迁, 私自与农民集体经营组织签订租地合同, 造成违规占用土地;部分单位和个人假借新农村建设进行农田的违法建设, 使得大量耕地被浪费。此外, 近年来,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所以停止了对于农民宅基地的审批, 导致部分农民占用耕地建设新的房子[1]。

1.2 履行土地执法监察受到当前法律的阻碍

目前, 国土资源部门并没有强制执法的权利和手段, 即便是某些条款规定上指出的执行和制止权, 实际操作中也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法律明文表示对于非法占用土地施工的, 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但是法律在制止权的行事手段上却没有明确指出。此外, 我国法律对于违规使用土地的处理时间为3个月左右, 如果当事人拒绝配合处理, 那么整个处理的过程还会更长, 正是因为处理期间过长, 所以很多当事人为了“生米煮成熟饭”, 在此期间加快进度, 使土地执法更为困难;因为我国法律只是表示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建筑和设施可以拆除和没收并且罚款, 但是对于具体的拆除和没收的实施方式和对象都没有明确表示, 导致国土资源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强制执法的支持, 最终选择罚款了事, 间接培养了土地违法行为人的坏习惯。

1.3 当前管理模式阻碍土地执法工作的落实

尽管在2004年开始就开始实行省级以下国土部门垂直管理体制, 但是到目前为止, 省级以下国土部门仍然因为财政供养的制约原因导致未能完成垂直管理, 所以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对审批过于重视, 但是对于监管执法却一直忽略, 各地的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土地执法监察权利都是受同级的国土部门的委托, 所以不存在独立性, 也就无法保证工作独立[2]。

1.4 没有物质和精神基础支持土地执法监察

因为编制数量的限制, 所以尽管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很多, 但是人数却有限,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频繁出现土地执法监察力不从心的情况。此外, 土地执法监察在如执法车、执法器材等设备上都不足, 所以执法监察的效率和范围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政府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 但是实际上其他部门和单位都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所以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依然是国土部门在孤军奋战;我国的地方政府很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纸上, 并没有将事情落实到实处, 尽管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相关调理法规很多也很严厉, 但是真正实施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这就使违法占用土地人员变本加厉, 严重影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进展。

2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措施

2.1 通过文化宣传减少土地违法情况的出现

首先, 对地方政府以及村干部进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让其深刻理解中央确立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让各级干部真正认识到依法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的重要性;其次, 由国土资源部、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土地执法监察, 各个部门互相配合, 对当前土地违法占用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重新构建一个良好的用地秩序, 尽量避免违法用地的情况出现。

2.2 让土地监管与政府官员晋升相挂钩

土地管理涉及到众多单位和部门, 所以单单依靠国土部门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应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为了确保地方政府可以切实支持土地执法检查工作, 需要将地方干部的升迁、任免、处分与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相关联, 这样才可以使地方政府不敢再继续依靠自身权利违规占用土地。

2.3 让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切实可行

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拥有必要的对人身和财产的强制处分和执行权利, 有权利对违法占用土地并且拒绝相关处理规定的人员进行强制执法;同时, 缩短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时间, 让相关步骤尽量精简, 做到尽早发现问题, 尽早处理问题, 尽早解决问题。此外, 对于原有法律对违法占地建筑的拆除和没收规定进行细化, 对具体的方法、途径以及实施人进行明确。

2.4 深度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真正意义上实现省级财政供养和人事管理体系直接负责省以下国土部门人员, 确保国土资源部门各层垂直管理, 与各地方政府间不存在利益关系。并且将土地审批管理部门与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分离, 实现两权分离的目的。

2.5 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

参照实际状况提高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人数, 确保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数量充足, 并为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日常经费和监察执法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提供保障, 尽量提高对违法占用土地事件的发现和处理速度, 尽早将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进行解决。

3 总结

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是当前我国继续处理的重要事情, 但土地执法监督也并非单靠国土部门一个部门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好, 只有让整个政府部门都参与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去, 构建全面的土地监察管理网络, 实现对所辖区域土地的全面监控, 切实做好对广大群众和村干部的土地规范使用和耕地保护的宣传工作, 才能够尽可能地解决目前土地执法监察出现的各种困难, 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尽量做好。

摘要:作为防止国家土地资源流失、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对土地市场秩序进行维护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目的的手段, 土地执法检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 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 土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 土地执法检查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地执法检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实施土地管理执法监督的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15) .

[2]吴永高.关于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的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 (8) .

执法困难 篇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之管见。克服当前基层交通执法队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应该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纯洁组织”的目标,正确把握好四个关系,从加强理论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着力增强“四力”,提高交通执法水平,树立交通执法的良好形象。

(一)把握四个关系

1、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的关系。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正是江总书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在交通行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交需要一定的道德观念作文撑,而以德治交叉需要以法律为依托和保障。依法治交与以德治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才能实现交通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文明法治的环境。

2、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对于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班子成员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又是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公仆意识。另一方面,班子建设好了,就能够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使命,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就能够得到加强。

3、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的关系。只有先进的思想而无建设现代化的过硬本领。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只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无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同样是不合格的执法人员。因此思想建设与素质提高同等重要,不能顾比失彼。

4、执法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关系。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有利于促进交通执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抓好交通扫主法队伍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严格执法。坚持二者结合,才能优化执法队伍整体结构,确保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执法队伍的途径

1、加强理论建设,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动力”,树立公仆形象。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良的倾向也不时地腐蚀着执法人员的思想,给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执法人员的头及,引导广大基层执法人员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及时地解决执法人员思想上一些深层次的认识与观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其次,广泛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切实解决执法人员的“三政三观”问题,即引导和帮助执法人员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公仆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再次,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行业新风,引导广大执法人员以良好的职来道德、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献身交通执法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益的“免疫力”,树立文明形象。加强基层交通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交通执法队伍要立足当前,开展内部整顿教育活动,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抓住苗头防微杜渐,严肃政纪,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文明形象。要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建设、长足进步,开展外树形象活动,坚持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理服人。要建立健全以评促纠、以评促建为主的行评机制,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辩证施治,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提高拒腐防为的免疫力。

3、加强业务建设,增强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树窗口形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函授、自学等形式,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必须把执法培训作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的重点,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途径加强业务建设。同时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把人员“进口”,畅通“出口”。突出抓好对现有人员的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执法人员考核离岗培训”制度。对于考核不称职的,给予黄牌警告,责令离岗培训;对连续两年不称职、两次给予黄牌警告的,给予降职、降级,直至下岗;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按程序坚决予以辞退,保证交通执法队伍的健康、纯洁,成为交通行业的文明“窗口”。

执法困难 篇3

来源:东楚网 时间:2009-8-12 6:11:00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基层乡镇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仍有诸多因素困扰着乡镇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当前乡镇土地执法监察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地方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增长,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基层国土资源所面临监管任务也异常繁重。随着土地供应计划指标的趋紧,今后一段时间,将是土地供需矛盾的凸显期,违法用地反弹的压力很大。作为身处土地保护前沿和土地执法监察一线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如何找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创新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方保护”是土地执法监察的最大阻力。实事求是地讲,影响基层土地执法监察的根本因素就是当地政府过时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当前基层地方政府都在大张旗鼓搞招商引资,要求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却只要“土地服务”,不要土地保护,更不要土地执法。探究近年来全国有影响的土地违法案件,不难发现,近乎100%的大宗项目违法用地背后,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地方政

府的身影。

(二)机制不顺造成“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对违法者的查处有经济的、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有没收的、拆除的、移送的;还有同公安、纪检等联合办案的,照理说,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应该成绩斐然。但是许多规定、措施大都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联合执法只是土地管理执法部门的一厢情愿。

(三)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暗流涌动。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集体土地不得随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必须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可流转。一些用地单位,为规避上述规定,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私签协议,以租代征,造成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颁布以来,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相对滞后,部分违法者曲解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进行

非农建设。

二、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制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离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会寸步难行。所以,无论是主动汇报,还是接待领导检查调研;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在矿山、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土地执法监察干部都要抓住机会,结合工作实际为领导解答土地法律问题。开展以案说法活动,邀请相关领导观摩执法现场。定期进行专题汇报和要情实报,向领导汇报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各

级领导时时绷紧依法用地这根弦。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增强执法积极性。近几年大箕铺国土资源所就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镇、村、村民小组三级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联动网络”。一是实行包片监管,落实包区域监控负责制,把全镇划分为四个执法区域。所监察中队负责全镇范围国土资源执法监督和组织集中巡查、重点抽查。每名职工分工到村,负责所辖区域内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的组织实施,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及时传递反馈土地信息。二是实行等级监控巡查制。把监控区域分为特级监控、一级监控、一般监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主干道两侧实行特级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6次;对工业集中区、建房规划区实行一级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对其他区域实行一般监控,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巡查情况按时记入巡查台账,每次巡查结果必须提交巡查报告并备案。

(三)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建议上级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当前土地执法程序能否真正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专项调研,在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形成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完善《土地管理法》。

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向上反馈信息,就完善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问题提出建议。在坚持不与宪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加快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既可以照顾地方实际,规避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又可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制权到底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当前法学界对此争议较大,假如地方政府能在立法上赋予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拒不停工的违法建筑物,没收施工设施和材料等,则土地监察“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现象可望消除。

(四)出台细则,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建议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及时出台可操作性的细则,在明确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入市的条件、流

转方式、权利和义务等,使之规范有序。

(五)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基层土地执法的坚强后盾。上级部门应着力解决基层土地执法部门的实际困难,充分保证执法人员、执法经费和必要的办案设备,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应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向基层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传递最新的政策与法规和执法实务,讲授最前沿的行政法法学成果,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国土资源执法队伍。

(六)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切实将耕地保护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凡是发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和行政不作为的,都要追究各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扣减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从而促使地方党委、政府加大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支持,使全社会象抓计划生育那样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保护耕地的国策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下一篇:强化管理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