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出成效

2024-08-18

强化管理出成效(通用6篇)

强化管理出成效 篇1

针对城乡一体化整体运作时间不长, 供电所营销管理相对粗放, 对公司城乡同质化和营销精益化管理影响较大这一实际情况, 2015 年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创新提出了以省客户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省客服中心) 为实施主体的, 针对各市州公司的“营销服务全面诊断”。 通过选取典型县公司、供电所和重点班组, 启动全业务、全方位、全环节的诊断分析, 切实解决营销服务普遍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有力促进经营指标进一步精益, 用电秩序进一步规范, 基础管理进一步夯实, 营销队伍执行力持续增强, 营销精益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 “五精管理”促工作落地

(1) 精准定位工作目标。 营销服务全面诊断主要通过完成 “一轮诊断” (完成对全省各市公司一轮次全面诊断) , 巩固“两类成效” (营销服务反违章工作成效、巩固供电所营销业务整治成效) , 实施“三级穿透” (现场诊断贯穿市、县、供电所三级) , 实现“四个提升” (营销管理基础提升、经营服务指标及工作质量提升、营销服务反违章工作水平提升、员工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提升) 。

(2) 精心组织诊断队伍。 省客服中心每月负责抽调市州公司业务专家, 组成2 个工作小组 (每组省客服中心3人带队, 市州公司专家10 人) , 同步对2 个市州公司实施诊断稽核 (各选取1 个问题较多的县公司及供电所) , 7 个月内完成全省一轮次检查。

(3) 精细实施过程管控。 ①信息化手段筛选诊断单位。 月初对选定市州公司下属县公司、 供电所的经营指标、系统异常数据全面甄别、排查, 筛选指标完成较差、业务问题较多的供电所作为诊断对象。 ②全方位检查保障诊断效果。 业务诊断重点从线损、电费等6 个方面对营销服务全业务系统流程流转情况、 基础档案资料完善情况开展检查;现场诊断主要通过数据分析, 在每个单位各选取1~2 条高损线路、4 个高损台区开展关口、 客户计量装置逐一核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 剖析高损线路 (台区) 形成原因。③科学规划提升诊断效率。通过“3+3+3”时间管控 (诊断时间安排为供电所3 天, 县公司3 天, 汇总、编制修订报告3 天) , 保证工作进度与质量。

(4) 精致规划诊断内容。 ①诊断体制机制问题。 重点诊断市、 县公司及供电所业务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公司同质化管理要求, 解决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职责划分不清、业务集约化程度不够、过程管理粗放、指标弄虚作假等问题。②诊断营销队伍问题。 重点剖析主业、农电、外聘员工队伍是否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从年龄结构、岗位设置、思想认知、业务技能、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查找问题。③诊断业务管控问题。 重点检查供电所营销业务管控是否覆盖全面、监督到位, 剖析估抄漏抄、电价执行不到位、业务流程流转不及时、电量电费退补不规范、计量故障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形成的原因, 坚决打击“只查不改”行为。④诊断客户投诉成因。 对客户诉求开展问题溯源, 重点打击故意损害企业、客户利益行为, 强化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5) 精诚开展技术服务。 ①对基层单位营销业务薄弱环节“精准帮扶”。 采取“迎进来” (将基层营销管理人员至中心机构跟班学习) , 技术、业务培训“送出去” (由省客服中心至基层单位开展业务培训) 两种培训方式, 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风险预控意识, 增强班组人员的业务基本功。②促基层管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系统应用水平“有效提升”。 通过业务培训向基层人员灌输“精益、规范”理念, 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 主动应用业务系统开展数据综合分析, 并以此指导高损线路 (台区) 综合治理、反窃查违工作, 夯实业务管理基础。

2 诊断成效突出助公司发展

2.1 经营成效

全面诊断期间全省共下发问题整改单363 份, 挽回电量损失369 万千瓦时,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37 万元, 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后, 预计每年可增效4200 万元;各市州公司通过借鉴公司工作方式, 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 挽回经济损失6643 万元。

2.2 管理成效

(1) 有效夯实营销管理基础。 通过营销诊断进一步梳理了农电营销管理的职责界面, 促进全省农电营销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趋于统一, 明确了市、县客服中心对于供电所营销业务的监督、管理职责, 为城乡业务同质化管理在供电所有序推进提供了体制保障; 通过在各市州公司积极宣贯公司营销精益化管理理念, 建立了分工更明确、职责更清晰、更注重绩效的供电所业务管理模式, 为城乡业务同质化管理在供电所层面的推进落实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过督促、指导各市、县公司主动应用营销业务系统, 对供电所营销业务开展实施过程管控, 通过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来缓解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 通过全面推广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 有效解决了部分单位绩效管理办法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高、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确保供电所绩效评价考核与其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日常工作质量全面挂钩。

(2) 稳步提升了经营服务指标与业务管控质量。 ①深入稽核线损弄虚作假行为, 促使供电所对线损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线损分析与管理更为规范和专业, 降损效果更为明显, 较年初相比, 全省台区线损下降1.04 个百分点。 ②针对供电所抄表催费类投诉居高不下问题, 充分应用停复电管控、抄表管控等技术手段, 开展服务问题溯源、投诉穿透分析, 持续规范抄表催费管理, 全省抄表催费类投诉较年初呈下降趋势。 ③通过加强对于“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的稽查与督促整改力度, 使一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硬骨头”电价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全省均价指标较年初提高了4.15 元/千千瓦时。 ④通过重点诊断供电所业扩收费、报装时限管理、临时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供电所业扩服务进一步规范。 ⑤通过深入稽查违反红线行为, 台区员私自装表收费等损害企业利益行为得到了有效抑止。 ⑥通过深入指导县公司、供电所计量人员开展计量资产“四化”管理、采集系统基础档案清理、 采集异常监控等基础工作, 有效夯实了计量基础。 ⑦通过深入稽查后台修改计量计费参数违章行为, 有效规范了公司系统内营销系统的权限管理, 进一步增强了供电所规范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意识和能力。

(3) 全面加强了营销服务反违章工作水平。 营销服务诊断工作具有参加人员多、检查时间长、工作细致认真、针对性强等特点, 对市县公司具有很强的督导作用和示范效应,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 有效推动了市县公司和供电所认真开展营销服务自查自纠工作。 抽检的县公司、供电所, 在公司诊断组进驻现场之前, 市县公司至少组织了一次自查, 有的自查次数多达3 次。 公司在确定抽检单位时具有不确定性, 促使市县公司对辖区内管理较差的供电所、营销服务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普查。 在公司交办诊断发现的问题之后, 市州公司举一反三, 营销服务全面诊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效果持续增强。

(4) 全面提升了员工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 ①有效转变了营销服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市公司专责的履职意识, 县公司人员的管理意识、培训意识, 供电所人员的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均有所增强。 ②推进了公司“依法从严治企”理念在基层落实, 管理人员依法依规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深入查处违章违规行为, 一批管理思路不清晰、无作为的供电所所长被撤换, 一批行为散漫、违章违纪的员工被严肃追责, 一批私自收费、损害企业利益的员工被开除处理。 ③提升了基层单位对于外聘队伍职业违章违规风险的防控能力。 通过深入剖析外聘队伍存在的管理问题, 督促市州公司加强外聘员工入职把关, 提高外聘员工的绩效奖惩力度和培训频度, 进一步规范外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作业行为。 ④通过“以查促培”, 组织基层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 增强其业务风险防控意识, 前移管控关口, 提高业务问题发现效率和及时性, 有效堵塞效益漏洞。

3 持续完善提升建长效机制

(1) 建立营销服务全面诊断常态机制。 2016 年, 省客服中心将在全面总结和巩固2015 年全面诊断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营销服务全面诊断常态机制, 进一步排查公司营销服务薄弱环节及管理隐患, 限期整改, 严格闭环。 组织开展“回头看”复查, 重点核查上年度诊断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对整改不到位单位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追责、问责。

(2) 进一步改进全面诊断方式方法。 完善诊断专家库, 加强对诊断专家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训, 强化诊断过程管控, 确保现场诊断效果。 进一步拓展诊断的深度和广度, 强化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多维应用比对, 针对当前公司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基层单位管理突出问题、长期整改不力问题实施专项诊断, 提出整改要求和提升建议。 继续深化“迎进来、送出去”工作模式, 坚持 “诊培结合”, 建立省-市-县-供电所四级人员委培机制, 加强对基层班组人员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一线人员业务能力和规范意识。

(3) 不断加强营销基础管理。 以营销服务全面诊断为契机, 严格落实国网公司“大营销体系”城乡一体化运作要求, 不断深化营销专业管理向供电所延伸, 实现专业管控全覆盖。 不断强化营销“三基”管理, 切实增强营销“六大观念” (严抓严管、效益、优质服务、现代化管理、规范管理、设备管理) , 持续提升供电所营销服务管理水平。

以管理提升质量靠精细抓出成效 篇2

一、相信学生, 动员每一个学生参与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人人有事管, 事事有人管”的原则, 因此, 班上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也是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为了适应我校高效课堂模式, 我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 每组8人, 由各小组自行选出学习、纪律组长, 组内结成一对一帮扶, 各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并仿效学校的管理模式在班上创评十星级小组。每个小组全权负责一天的常规工作, 比如卫生、课间操、值日、自习课的纪律等, 一周下来由班长考核和全体同学考评, 考量因素是学校相关的检查结果, 全部同学参与管理的程度, 优秀小组将被评为星级小组并进行奖励。座位可以组内调换, 全班采取顺时针方向一周一轮换。此举措将班级管理责任分摊给更多同学, 同时又能明确责任, 协助班长管理, 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自如, 进一步扩大了班级自主管理范围。

我觉得, 这种“放手式”管理, 贴近学生, 兼顾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 彰显了他们的个性和风采, 让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收获成功和快乐, 得到同伴的认同, 让每个人有表达自己且有当听众的机会, 在管理中、付出中享受成就感, 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归宿感, 全班同学都竭尽全力为班集体争光出力。

二、文化浸润, 让班级成为学生的心灵港湾

1.制定人性化的制度

我在制订班规时, 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循序渐进, 由简到繁, 再由繁到简。班级组建之初学生常管不住自己, 慢慢地, 随着学生们对校纪校规的熟悉, 在班干部的带领下, 通过班会课, 大家制订出详细的班级管理细则, 这细则涵盖了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尽可能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学生们实行自我管理, 违反了纪律扣操行分0.5分, 自己选择受罚方式, 诸如主动打扫办公室、连续值日等。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时间控制在新组建班级的一个月内。

但我更注重制度文化柔性的一面。即在班级建设上, 注重目标建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 注重管理制度的人文化、温馨化。柔性管理, 使制度的人文内涵得以生发,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我和学生们一起给班级命名“梦航八 (四) ”, 寓“青春飞扬, 逐梦远航”之意, 拟定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班级口号, 明确了“博思审问、明德笃行”的班风建设目标。

班级文化重在育心, 重在丰富和引领学生的精神, 塑造孩子的灵魂。如果制度成为了枷锁, 学生们就总是想着挣脱。相反, 学生从认同到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管理, 其责任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过失、对教师交给的任务, 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 都会相应地承担起和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制度建设、人文管理两翼共振, 班级管理工作便会做到既有璀璨星空, 又能脚踏大地。

2.构建内驱文化

心理效应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处于接受教育的受体角色, 如何引导学生接受你的教育进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巧妙利用好心理效应, 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内驱力, 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产生内驱力。教育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 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 以言导其行。因为严格所以我常板着面孔, 而严肃的面孔下却怀着一颗温柔的、平等信任的心。对于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对他们常常多一份关注。大家都明白, 差生其实很痛苦, 成绩不好, 怕教师嫌弃, 怕家长埋怨, 怕同学瞧不起, 自己也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但他们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端坐在座位上, 不能动, 不能讲小话。所以, 我常常表扬他们, 如: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你今天表现很积极。

时机产生内驱力。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与, 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真谛是育人, 育人的核心是诱导, 如果我们能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诱导, 结果往往事半功倍。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把握兴奋点, 班主任工作往往能产生磁性, 能深深吸引住学生, 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心产生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 对人的由衷的关怀, 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成功的教育都渗透着爱。学生渴望得到爱, 教师要满足学生对爱的要求, 这种爱是双向的, 是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要有一颗爱心。从内心来说, 当教师很辛苦, 但我爱这份工作。因为热爱, 所以会很努力, 无论寒暑, 无论早晚, 总是充满激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不辜负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 对得住学校、家长的期待;因为热爱, 所以能包容。不论学生成绩好坏, 家境贫富, 我都能一视同仁, 甚至对成绩不理想或家境困难的学生更加爱护;因为热爱, 所以也常让学生感动, 教会学生学会爱, 爱得到了交融, 唤起了学生对知识、同学、师长、集体的爱, 形成了友爱、和谐的班集体。爱, 能够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三、倾力付出, 用爱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在初中阶段,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 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我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特的个性发展。

爱学生首先要懂学生。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必要前提,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 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

爱学生要有耐心。“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做老师的, 对学生的教育能立竿见影当然是好事,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 有的学生是“屡教不改”的, 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全体学生。

强化管理出成效 篇3

丙烯作为石化基础原料产品, 广泛用于制丁辛醇、丙烯腈、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丙酮、聚丙烯等。渤化石化PDH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套、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装置, 具有收率高、能耗少、低碳化、运行稳定等特点, 符合国家产业鼓励政策和滨海新区排放标准。装置性能先进、技术成熟、投资成本低。项目建成达产后, 具备年产丙烯60~70万吨的能力, 其产品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其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对石化工业的拉动作用显著。

公司现装配运行的一套6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 年消耗能源超过30万吨标准煤, 能源成本占公司产品总成本比重较高。由于公司项目建立较晚, 能源管理并不完善, 通过建立能源体系, 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等工作的进行, 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如何管理能源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装置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 能源管理部门对公司整体能源消耗进行能源审计, 根据公司能源绩效水平, 确定了能源核算边界, 制定能源消耗基准及目标, 同时制定具体节能方案。

2014年4月, 公司组织内审员进行内部审核, 内审期间领导高度重视, 审核后对体系内不符合项, 各部门积极配合进行整改, 完整记录、形成报告。2014年7月,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达到能源管理体系外审要求, 并开始接受外部审核, 外审专家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态表示满意并推荐认证能源管理体系, 并认证成功。

公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 使公司管理人员对公司能耗结构、能源绩效水平及重点控制的能源因素有了深刻了解, 发掘节能降耗的空间和改造项目;通过设立节能目标, 激发员工对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不仅使公司整体能耗逐渐下降而且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节能管理和改造项目, 节约了能源消耗, 稳定装置生产, 2014年第三季度较前两个季度平均每吨产品节约0.15吨标准煤, 接近装置理论最优能耗;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 发现并改进了之前管理上的漏洞, 明确各部门职责, 使基础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运行能遇难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逐步摸清设备实际运行参数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为生产系统的经济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通过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大幅降低了装置氮氧化物的排放, 起到了良好的环保效果。经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 公司全体人员都深刻感受到节约能源使用不仅能贯彻落实天津“十二五”节能目标顺利完成, 更可以控制能源成本, 提高公司综合效益, 提高利润水平。

开架式换热器

精馏塔

废水汽提塔

强化管理出成效 篇4

根据《用电检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令第6号),供电企业应按照规定对本供电营业区内的用户进行用电检查,用户应当接受检查并为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提供方便,用电检查的内容其中有一条是用户执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情况。

电力需求侧管理(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对促进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用电检查工作重心在用电安全方面,目前的社会外部形势和电网公司内部工作目标都要求用电检查工作在安全用电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促进客户科学用电、节约用电。供电企业帮助客户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用电检查人员应转变观念,除检查客户用电安全内容之外,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帮助用电客户节约用电和科学用电,通过用电检查引导客户用户改善用电方式,提高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在更高层次上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完成辖区电力电量节约指标任务。

1 目前的电力供应形势和主要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能源消耗特别是电力消耗增长很快,全社会用电量年平均增长11%。随着经济总量和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电力供需紧张问题周期性出现,局部性、季节性缺电长期存在。

严峻的电力供需矛盾,促使我们必须在有序用电管理和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方面实施强有的措施,平衡电力供需,确保电网安全,并在政府的主导下促进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

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供应不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的管理工作。

客户负荷管理方面,广东电网公司已安装负荷管理终端30万台,基本实现覆盖所有专变用户,不断完善负荷管理功能,能够对客户的用电状况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为保证错避峰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还充分发挥了其对行业用电的分析预测作用。同时,负荷管理系统在客户错峰用电管理、差异化服务、效益分析、营业抄表、计量监测、用电检查、节能降耗及供电优质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客户节能服务方面,广东电网公司从2006已组织开展节能服务“绿色行动”,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筛选出户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指标的客户、平均负载率相对偏低的客户,通过宣传告知活动促使客户整改,达到促进提高终端用电管理水平和电能利用效率的目的。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荷管理,主要手段一是技术手段(如电力负荷监控技术);二是经济手段(如分时电价)。另一类是节电技术措施,鼓励客户采取各种节电技术措施或使用节电设备。

2 用电检查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方法、手段和技术

2.1 用电检查在有序用电工作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形势,电网公司应加强错峰用电和计划用电管理,加强电网规划、负荷管理、节电宣传,利用经济、技术及政府的行政措施等手段,保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持续地开展。

2.1.1 行政手段应用

跟踪分析客户群体用电规律情况,掌握辖区用电现状和用电走势,精心制定有序用电方案或错峰计划,力争“错峰不拉路”,依靠地方政府,实行错峰用电和计划用电的动态管理。

2.1.2 经济手段应用

根据负荷特性,发挥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求关系。根据政府出台的尖峰电价和季节性电价,宣传峰谷价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用经济手段对电力负荷进行调节和引导用电需求。

2.1.3 技术手段应用

目前有序用电管理有不同手段,为了维护供用电秩序,通过政府组织用人力行为,即政府相关执法部门与供电企业组成联合检查组现场检查客户错峰用电执行情况,行政手段气氛浓厚,而且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和交通时间长的原因,实际效果较差,不能满足负荷平衡的及时性要求,必须拓展技术手段的应用。

供电企业从2002年开始建设负荷监控系统,广东电网公司已安装负荷管理终端30万台,基本实现覆盖所有专变用户。基于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现场终端设备和主站系统,实现了全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手段。

利用遥测系统、负控系统、远程抄表系统进行负荷管理,提高客户终端用电效益。建立大用户用电档案,掌握其负荷变化、电量增减、保安电源情况,做到需求侧管理资料翔实可用,实现用电客户差异化服务。这是本文要详述的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一种高效技术手段。

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终端集遥测、遥信、遥控功能为一体,具有可靠性高、容量大、兼容性好等特点。能够遥测包括母线、电表、终端的各类电气参数,实现终端抄表、交流采样、负荷控制、数据统计分析、主站通信、远程升级功能。同时监控计量柜、电表用电异常情况,具有声光电、短信等实时报警功能。后台主站支持终端主动上传,具有定时召测和人工召测功能,支持按功率自动控制、电信号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设置多套负荷曲线对比功能,并对负控前后电量数据进行全程记录,自动进行用电分析。

在实施有序用电期间,用电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大客户的用电特性规律,组合编制适应不同负荷缺口的错峰用电方案、大客户个性化错避峰方案,并预先在电力负荷监控系统中录入客户错避峰用电计划(如可按变电站、线路、客户制定错峰用电计划),通过在电力负荷监控系统中实时监视变电站、线路、客户用电负荷,便可轻松快捷地掌握整体、个体的错峰情况,能够实时定点地对不自觉执行错避峰用电的客户进行处理,部分终端可随时进行负荷远程控制,其它的可派人到目标现场进行查处。通过强有的技术监控,建立了良好、公平的计划用电秩序,保证错峰效果,实现“错峰不拉路”的目标,而且提高了系统负荷率。应用客户负荷监控系统掌握分析需求侧管理成效,使客户负荷切实做到“看得见、控得住”。通过负控系统的建设和利用,错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系统还能够按周期或某一时段进行错峰效果分析,为改进计划安排和工作方式提供信息和依据。综合来看,利用负控系统执行错峰比其他手段具有更大优势。

2.2 用电检查在节能服务工作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

在用电检查工作中,应用对客户用电设备及其用电特性的掌握、自身的信誉和技术优势,加强节能技术宣传力度,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普及节电知识、举办专业研讨交流会、向客户进行节电技术推广等,切实消除客户在认知技术和经济上存在的怀疑心理,合理引导用电客户特别使新报装或增容的客户使用节能产品。

用电检查中一般应首先关注客户的配电设备的直接安全状况和用电经济情况,如帮助客户提高功率因数:(1)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未装设人工补偿装置时的功率因数称为自然功率因数),一般从设备选择和运行上采取减少无功功率需求量,如合理选择感应电动机,使其额定功率与拖动的负载相匹配;调整变压器负荷分配使其在最佳负荷状态下运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工艺流程,改善机电设备的工况;控制机床、电焊机等用电设备空载运行的时间;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同步电动机代替感应电动机。(2)人工补偿,装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进行人工补偿,常用的无功补偿设备有电力电容器(又称并联电容器)、静电电容器。帮助客户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暂停或减容多余的配电设备容量。引导或帮助客户选用低损耗变压器。

用电检查中应增加关注客户的用能设备情况,如:(1)用户主要用能设备,如照明、空调、电动机、电热、冷藏、热水器、暖气、通风设备;(2)可与电能相互替代的用能设备,如燃气、燃油、燃煤、太阳能、沼气等热力设备;(3)与电能利用有关的余热回收设备,如热泵、余热锅炉、换热器等;(4)与用电有关的蓄能设备,如蓄汽蓄热器,热水蓄热器、电动汽车蓄电池(瓶);(5)自备发电厂,如自备背压式、抽背式、抽汽式热电厂、柴油机电厂,余热发电和余压发电等;(6)与用电有关的环境设施,如建筑物的保温、自然采光等。这些都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通过在用电检查工作中掌握客户的用能情况,了解客户的改造意愿,组织对客户免费实施节能诊断,促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或采取行之有效的节电措施,如采用高效节能灯具、高效电动机、高效节能变压器、水泵、风机、远红外加热技术、无功补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等,还可以推行其他行之有效的管理节能措施。

3 结束语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将其融入用电检查的日常工作当中,对于电力企业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障。当工商业客户成功运用需求侧管理技术后,用电基本得到保障,单耗下降,成本费用相对降低,效益相应增加,产销量规模可能扩大,用电量自然增长,从而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使用,终端用电效能也相应提高,达到节能和多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发改运行(2010)2643号,2010.

[2]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发改运行(2011)832号,2011.

强化管理出成效 篇5

学校务实进取, 开拓创新, 形成了“励志、乐学、严谨、创优”的校训, “笃学、合作、求真、和谐”的校风, “勤练、善思、乐学、互助”的学风和“勤、严、实、新、优”的教风;树立了“以人为本, 全面育人, 全景育人, 全程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个中心, 三根主线”的“三结合”教育机制;实施了“坡度小, 密度高, 反馈勤, 重能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及业务素质, 努力创设了科学人文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学校以“德育特色”为抓手,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 全面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在我校建立了第一个外省市“德育教育基地”;张浦镇城管中队、派出所与学校文明共建, 成立了“小城管基地”和“小警察基地”;电视剧《唐朝浪漫英雄》、《妈妈圈的流言蜚语》等剧组来校活动, 建立了“小演员基地”;同时, 在昆山日报社的支持下, 学校成立了小记者站。“小城管”、“小交警”、“小警察”、“小记者”等几支独特的队伍和“德育基地”的建立, 为孩子们搭建舞台, 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德育特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的影响亦越来越大。几年来, 各级领导、名人专家纷纷慕名前来莅临指导, 对我校的办学质量赞赏有加, 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近年来, 中国教育电视台对我校的办学情况作了专题报道, 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 (刘纯燕) 一行来校开展“关爱儿童成长, 共享和谐社会”的活动;英联邦协会、毛里求斯、萨摩亚与卢旺达驻华大使夫人, 以及波黑、马达加斯加、萨摩亚、多哥四国驻华大使携夫人前来参观交流;教育部人事司和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先后来校指导。

但是,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 无论是从硬件设施, 还是从软件投入, 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民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 除了靠政府、社会的支持外, 重要的就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抓管理、创特色、出成效, 真正把学校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多年的办学实践, 使我深有感触:一所现代化学校只有独具特色, 才能有生命力。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 怎样才能使学校与时俱进, 争创一流,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我认为, 必须在以下方面不断地实践探索。

1.要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 这种意识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孕育办学特色的精神源泉, 没有它, 就没有工作的激情, 学校的“创建”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人人要有锐意创新、争创一流的进取心, 要有把事业做实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当然, 还要有忧患意识。作为校长, 决不能安于现状或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 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高瞻远瞩, 明确办学方向, 励精图治, 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要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 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每位教师的行动, 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 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学习深造, 指导其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要利用上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论文比赛等多种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要创设规范化的校园环境。校园内, 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制成金属板面, 置于醒目的地方, 使师生一进校园就能一目了然、铭记在心;墙壁上, 张贴的《学生手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每时每刻对照鞭策、自我检点, 规范自己的言行;画廊里, 悬挂着的名人名言, 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先辈那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的情感, 使他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满怀信心地开创未来。

4.要加强特色化的技能训练。能力训练的选择实际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是治校者外在价值观的体现, 是学生素质建构的核心要素。一句话, 对人才的培养和特色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求广大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训练,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能力, 锻炼才干, 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管理出成效 篇6

一、严控学生质量进口关,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生源来自于初中毕业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的学生,成绩差是正常的,但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为此,强化学生管理,首先是要加强招生管理,严把进口关,学生生源是学校的生命,更是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的长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长处之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当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材。”因此,教育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坚决贯彻这样一个目标: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将来都能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好公民,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承认学生的差别,即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个学生,让所谓的“差生”“后进生”从此消失。

(二)注重优秀学生的提高教育,关爱弱势群体

相对普通中学来说,职校的优秀学生概念是不一样的,职校的优秀生是指技能掌握牢固且有发展余地的学生,他们学有所长,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相对比较牢固,因此,我校将优秀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逻辑推理等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立足于拔尖。特别是针对各级技能大赛,分项目专门进行提高训练,争取获得优良成绩,也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

二、强化学生教育加工关,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一)注重养成教育,形成新生良好习惯

来到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缺乏自制能力,无集体观念,无纪律观念,课外活动时间不喜欢参加正常而又有意义的活动,反而经常拉帮结派,做出违纪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生刚入学就狠抓思想品德教育,要养成新生良好习惯,小到文明用语、礼貌问好,大到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的能力等。

(二)预防和协调学生冲突,优化毕业生整体素质

例如,我班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打篮球活动过程中一个学生在争抢篮球过程中不慎被另一个学生绊倒,造成了左臂的粉碎性骨折,因此引起了学生与学生、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在责任、赔偿上的争执等等,利用这样的典型冲突事例,在班会上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白冲突的起因过程及后果,让学生对这类冲突具有心理准备状态,警示这类冲突的发生,获得对同类冲突的“免疫力”。

(三)着重管理重点对象,抓好关键时段

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的重点对象和容易发生情况的时间段。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是纪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从时间段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习课、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等,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的现象往往会在此间发生。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习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在全校寄宿学生中执行了出门证制度,并采取了就寝情况行政值班夜间巡查的举措;还通过家长学校和普遍电话家访以及“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所有家长注重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对后进生的管理,教师给予他们特殊待遇,比如经常与他们谈话,只要有一丁点进步就表扬他们。

三、重视毕业生出口关,以就业促进招生

学生进入职校的一个最明显目的就是学一门技术,毕业后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因此,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教育的重点。

(一)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为社会输送“即用型”人才

学校按循序渐进的三步计划走,高一着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高二注重各项技能的提高,高三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这三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增强了自信,顺利踏上了社会,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良好的素质找到了较好的工作,并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例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必要的文化课以外,还有加强各项技能的训练,如车工、钳工等,并要考取“中级技工”证书。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其富于创新精神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文化课基础很差,动手能力却不一定比普通学生差,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照搬老一套,要富于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特别强调的那样:“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在创新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富于创新精神,不做“死做”的工人,而是脑子灵活,不断创新的“做活”的工人。

(三)毕业跟踪服务不可忽视,形成“就业促进招生”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执法困难下一篇:化合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