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困难

2024-10-21

形成困难(共4篇)

形成困难 篇1

近年来, 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学业达不到要求而留级、退学、不授学位、不能毕业的学生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物质投入和精神负担, 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及学生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视线投入其中。想要切实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度过学业难关, 就要找出学业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并从现实中找出相应对策。

一、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学业困难学生一般具有厌恶逃避学习、思考不积极, 注意力不易集中, 易分心, 学习无效率等特点。而导致的结果或是对学习的放弃, 不能顺利升学、毕业, 或是投入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往往收效甚微, 以致信心受挫, 对学习感到迷茫和无助。究其原因, 智力因素甚少, 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

1. 学生自身原因。 (1) 无目标

很多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 认为大学就该是轻松玩乐的地方。他们在高中时期, 有着考大学的学习压力, 又有班主任及家长的紧盯紧催, 但一进入大学, 这些制约管束都不再存在, 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树立起新的奋斗目标, 也没有约束自我的能力, 而且进入大学的新鲜感让学生迫切想要尝试被学习占满的中学时期未曾过过的生活, 从而耽于玩乐或者把过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课外活动、人际交往活动上, 没有精力、兴趣去学习, 也不知为何而学, 进而耽误学业。

(2) 无动力

很多学生在报考本专业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盲目填报志愿, 进入大学学习后或是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灰心失望, 或是由于所学专业学习起来困难, 遂产生逃避想法。此类学生尤其在面对专业基础课程时更感困惑, 往往无法安心专心于学习, 甚至厌学逃学。

(3) 无方法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 没有了父母的严加管教, 也没有了高中班主任的耳提面命, 无法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 或是掌握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或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至于迷茫无助、没有认同感成就感。还有一些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地区的学生, 进入大学觉得自己的视野、知识面或是对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比不上其他同学, 即使努力了也会在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上得不到好成绩, 从而加深了自卑心理, 得不到成就感、认同感, 结果也是逃避学习、厌恶学习, 造成学业困难。

2. 外界因素。 (1) 社会因素

现今社会中“功利”色彩较重,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 网络缤纷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以及社会上弥漫的“走关系”、“开后门”、“靠父母”等不良想法影响了部分学生, 致使他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功或觉得在大学好好学习对未来帮助不大, 没有意义。

(2) 家庭因素

家庭的成长环境,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 一切听之任之, 就会导致原本就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子女更加贪玩厌学, 而有的父母会给子女制定过高的发展目标, 对子女寄托了太高的期望, 一旦达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标就严加指责, 导致他们产生学习倦怠或逆反心理。

(3) 学校氛围

集体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 学生身处的班级、宿舍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影响巨大, 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班级或宿舍, 学业困难学生相对较少, 而一个作风懒散的集体, 学习不良情绪便会恣意蔓延, 态度消极、不愿学习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任课老师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模式单一, 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业滞后。辅导员如果放松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或疏于分析, 就会使这部分学生放任自流, 学业问题严重。

二、解决学生学业困难的对策

1. 深入调查、仔细分析, 对学业困难学生从多方面特别关注。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长期以来家庭、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要通过平时深入学生群体的观察研究, 筛查出那些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各种因素, 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构成、成长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对于因个人心理、所处氛围等影响而造成学业问题的学生, 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一方面通过与学生沟通或专业心理辅导, 尽力帮学生排解学业、思想上的困扰, 另一方面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 形成学校家庭的双重教育合力, 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树立奋斗目标。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人群, 重点关护, 长期跟踪, 适时帮助抵御不良诱惑,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

2. 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业困难学生基本都有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信念理想的特点, 在高考这一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 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毅力和动力, 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育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明确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 而是学习和人生的起点, 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并要积极启发, 适当鼓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动学业困难学生内在的动力机制,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另一方面, 学生工作者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 及时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学生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打好坚实基础。学生工作者有必要为不同种类的学业困难学生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 帮助他们制订近期、长远目标,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 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订学习计划。另外, 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开展讲座, 将自己入学以来的学习计划、学习经验, 以及学习中得到的乐趣跟这些学生分享, 利用榜样的力量对他们起到更大的借鉴、促进和激励作用。此外, 学生工作者可以依托有利资源开展讲座交流, 内容包括就业、出国、考研等。这些讲座能使得学业困难学生对专业、考研、就业总体情况和流程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明晰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形成合理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取向。

3.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细致做好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为了优化学风、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 学生工作者一方面要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影响个人, 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奖励机制, 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评比, 倡议进行班级间学习交流, 以这些特色做法作为动力, 用先进班集体或优秀个人起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及奋斗目标, 令学业困难学生不再对自己“为什么而学”感到迷茫,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另一方面要推动宿舍的学习风气。首先,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党员寝室示范或先进宿舍评比活动, 以寝室为单位促进良好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的形成, 充分优化学生宿舍文化。其次,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着力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学业困难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氛围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针对学业困难学生主观性的教育指导外, 还有必要成立由学生工作者、任课老师和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的学生组成的帮扶团队, 分别在情绪状态、心理思想、学习策略等方面给予学业困难学生科学的指导, 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尽快迎头赶上。首先, 要按照学业困难的不同程度, 制订“学业帮扶计划”。其次, 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或普通同学与学业困难生共同制定学业目标, 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和一帮多等形式。此外, 可以定期召开“学习困难同学”例会, 例会除了了解和督促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外, 还对他们进行集体辅导, 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建议, 并听取反馈意见。学业帮扶, 不仅仅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完成学业, 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总之,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学业、态度、心理问题, 提高其学习兴趣及效率, 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面, 多角度努力, 并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这部分学生学业困难、学习态度消极的现象, 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乐学勤学的态度迎接未来。

摘要:因学业成绩达不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导致不能顺利升级、通过考试、完成学业的学生, 我们称之为学业困难学生, 学生工作者要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学习习惯, 就必须分析这部分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 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学业困难学生,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尧义, 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

[2]淮文博.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 2006, (2) .

[3]任娃.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形成原因与教育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

[4]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 2003, (3) .

[5]李友善.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探因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 .

形成困难 篇2

企业停产、关闭、破产了,还要不要开展党的工作?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和中央企业工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一致认为:企业越是困难,越要加强党的工作,越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座谈会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作了题为《加强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报告。来自重庆、河北、江西、辽宁、福建、河南、吉林等省市8个单位的代表,先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做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会议认为,在企业实施停产关闭破产过程中加强党的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提出,企业实施停产关闭破产过程中,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主动参与研究、制定企业停产关闭破产方案,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满腔热情地关心职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谋求新的发展,努力使企业重现生机,努力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会议强调,抓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步骤。各级党委和企业上级党组织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企业和职工克服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党委特别是市委对做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负有的重要责任,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

形成困难 篇3

关键词:镇中学初中生数学课程学习困难形成原因转化

随着政府行为对教育資源的整合,农村地区的孩子比以前更集中到市、镇的中学读书。面对这些大量的农村孩子,作为教师有必要要了解农村学生数学课程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因为知识枯燥、逻辑性和抽象性强,因此数学课程的学生容易成为学生的学习困难。从智力角度来看,不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智力水平是相等的。虽然农村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上表现出来一些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是智力原因造成的,是一种可逆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措施能够转化。

2.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2.1 家长的原因

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靠务农、养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孩子从小缺少相关的启蒙教育和家庭辅导,再加上平时疏忽对孩子学习的监管,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每个家长都有,但是不可否认农村地区的家长期望值相对城市家长较低,大量的家长认为子承父业将来继续生活在农村也可。在这样的传统观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比较脆弱,在数学课程的学生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回避。因此家长的传统观念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2 教师的原因

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很深。学校、教师还是关注中考的分数和升学率,因此教学上带了有色眼镜,注重分高同学的重点培养,忽视农村学困生的教育。在教学中还往往大搞题海战术、高尖端战术,缺乏对学困生的足够重视,盲目提高教学难度、教学深度、教学进度,这种方式容易让学困生越来越丧失学习动力。

2.3 学校的原因

很多学校都搞重点班、零班、特长班,将学生按照成绩,也就是培养价值进行分流。这种分流让农村来的学习本就不好的学生自尊心、学习信心和上进心受到打击。而这部分学生往往离开家庭来到城市,除了稚气未脱之外还常常带有一些内向、懦弱、自卑、失落等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

2.4 环境的原因

镇上的孩子通常是走读,农村地址的孩子是住校,于是学生产生了住校生和走读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发现,住校生与走读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在自主学习方面,还是在平时上课表现方面,或者其他生活习惯方面等两者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走读生除了白天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以外,晚上回到家里大都要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至少要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搞学习,之后才能玩。而住校生虽然在学校时间多,但是老师的精力有限,少数爱好学习的同学会抓紧时间认真看书之外,其他的同学几乎都是玩手机,聊天,睡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校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力逐渐被消磨。尤其一些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看管,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容易发展为学困生。

3.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正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

通过对本校问卷调查,针对“数学老师对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的态度都一样”时,调查结果数学统计情况如下表。

很符合1基本符合1不清楚1不符合1非常不符合 44.7﹪1 18.7﹪114.1﹪1 14.6﹪1 7.9﹪数据表明,偏爱现象是存在的。由于数学教师的这种心理偏差,课堂提问时,片面地追求教学效果,总是找那些中上等生回答,无视学困生的存在,长此以往,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抱着老师反正不会叫我的心态,停止思考。以至于他们上课心不在焉,无所事事,更不用说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了。对此,数学教师备课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那些学困生提供相应的表现机会、受关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同等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课堂提问、实验和演示也应该主要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和批改都要学困生优先。

3.2 课堂教学改革

变传统教师一言堂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课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教学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循序渐进地实施分层教学。由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大多基础较差,归属感低下,缺乏成功的体验和家庭的关爱,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赏识,因此教学的起点放低,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能接受的起点上进行教学,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由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时间分段,交替学习,边讲边练,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学习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调控教学进度,加强反馈过程。

3.3 家访、电话主动和学困生家长联系沟通,形成转化合力

农村初中生大多是住校生,家长疏于监管。通过家访、电话和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想法,指导家长一些子女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增加对孩子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当教师和家长站在同一角度对学困生教育转化,就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巨大的合力,使转化措施施行得更顺利、有效。

4.结束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深入,我们过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经验,但是随之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这需要我们结合农村初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业不良”的界定其及因析模式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形成困难 篇4

教师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最光荣的职业, 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 关系着民族的希望, 国家的存亡。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线实施者。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 思想意识比较活跃, 也比较动荡不定,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 能够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将使他们受益终身。那么, 加强大学校园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当代大学校园师生间的思想交流现状

1. 交流现状

大学校园, 不比小学, 中学, 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似乎减小了, 学生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紧紧地围绕在老师身边, 询问着头疼难解的习题。学生们的学习更多的变成了以老师教学为基础, 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少了, 老师上课而来, 下课而归, 很少有学生询问问题。教师和学生变得只有面熟, 甚至一学期下来, 老师连班上的学生都认不全, 学生连自己的老师叫什么都不清楚。如此冷漠的师生关系, 剩下的只有“表面的尊重和和谐”了。

其次,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 很少看到有学生主动的找老师探讨教学以外的问题, 有了思想上的苦恼闷在心里, 或者寻找其他的途径解决。比如, 向同学诉说, 或上网聊天等。另一方面, 教师越来越觉得学生们的思想离奇古怪, 难以理解。所以不到万不得已, 选择了不去理解。

2. 形成师生间沟通困难的原因

形成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沟通困难的原因, 笔者主要总结为两点:一是生长环境不一样, 形成的思想观念不一样;二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当代大学生新思想的矛盾。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包括了很多层次上的意思, 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当时媒体宣传的影响力, 小到当时生活的周边环境, 父母和朋友的影响也是很关键的。现在大学校园里的教师, 岁数大点的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属于高职称, 高职位的人群。这些人经历过国家的困难时期, 绝大多数人是靠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自强、自立的思想观念在这些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虽然表现的很慈祥——那是多年教学生涯积累的师生沟通技巧, 也是爱生之心的外在体现。但是他们对待学生的要求是最为严格的, 从对待师长的态度, 对待同学的态度, 对待学习的态度, 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各个方面, 观察着这些学生, 如果这些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问题, 没有他们希望看到的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没有对师长的尊敬和爱护、没有对同学的团结和友爱, 这些老教师是很难接受的, 但同时他们也会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存在某些问题, 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儿。这些教师给中青年老师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

中间层次的老师的年龄在三十多岁, 出生在70年代, 或八十年代初。这些老师的思想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他们的生活环境跟学生的生活环境更为接近。虽然在他们年幼时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这些人的记忆里已经没有了挨饿的经历。这些人的成长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笔者认为, 这些中青年教师的生长环境跟现代大学生的很大一个区别在于家庭的重心不一样。很多中青年教师都有同感, 他们的父母把经济建设当成了家庭的核心任务, 他们对孩子的最大爱护就是给他们吃好的, 穿好的。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思想和心理上的需求。很多家庭都做不到思想自由, 地位平等。父为子纲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 自我的意识不会很强烈。所以在学校里, 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同学的团结都显得比较顺其自然。久而久之, 父母, 教师对待他们的方式影响了这些人的思想, 不知不觉中, 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 也成为了他们审视学生的一个标准。在这些中青年教师的眼里, 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大, 为人处事不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 却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些老师的眼里, 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有偏差, 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比自己当初更懂得社会的交际规则, 或许这就是家长把重心转移到孩子教育的结果。

还有, 就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 这些人与学生们的思想是最为接近的。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事端持理解态度, 与学生们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俗话说,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学生们只选择与自己思想相同的人交流。跟老师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在很多学生看来, 就某件事跟老师的意见相左时, 也要表现出同意老师看法的样子, 这样维护了老师的颜面, 也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再者, 有些想法是教师所不能理解的, 老师提出的建议自己也不认同, 所以, 即使跟老师说了, 心中的郁结也打不开, 干脆就不说了。

再者, 从宏观上来说, 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从老师的角度出发, 大学老师的工作重心被分成了两部分:一是教学, 二是科研。教师最看重的就是评职称。就现在的职称评审体制, 科研的分量要比教学重。所以, 导致了教师除了正常的上课外, 工作上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搞科研上。学生们的所思所想除了跟日常教学相关的, 也就放任自流, 漠不关心了。

【形成困难】推荐阅读:

资本形成10-18

形成动机10-21

制度形成05-21

市场形成06-05

形成概念06-09

形成因素06-09

形成模型06-16

形成性能06-28

台风形成07-08

培养形成07-31

上一篇:管护策略下一篇: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