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途径(精选12篇)
形成途径 篇1
性情是指人的禀性和气质、思想和感情、性格和脾气, “性情教育”的核心为性格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习惯教育。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教师的教学品行、教学情感和教学性格的养成途径进行研究, 促进教师良好性情的形成。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 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 更要使人的气质得到变化、品格得到培养、思想得到成熟, 最终成就理想的人格。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才会有良好的性情, 而有良好性情的人才有动力与希望, 才有对理想的追求和承担责任的魄力, 才会懂得继承、欣赏、赞叹和传扬前人的努力, 懂得爱护、关注、鼓励和扶掖后人。良好的性情可以弥补智力的不足, 但智力无法填补性情的空缺。性情的养育比智力的培养更重要, 因为只有好的性情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性情的人才。要培养具有良好性情的学生,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性情。学生在初中阶段, 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只有具备良好性情的教师, 才会有顽强的意志、乐观自信的上进心、宽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才会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的先进教育观, 才会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技能。这样的教师才能熏染、影响学生的性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 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为更健康、快速、优质地可持续发展, 学校就必须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我校作为全市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 必须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 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增强吸引力。随着学校的转制和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发新城, 为集聚新城人口,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必须提升办学品位, 推进新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因此, 我校初中部提出以性情养育为切入点, 构建和谐校园生态、养育教师性情、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课题, 并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抓手。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 性情养育的相关理论及教师不佳性情的成因研究
从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工作的特点寻找性情养育的理论;寻找造成南海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不良性情形成的原因。
(二) 教师性情养育的途径研究
研究团队建设, 如创建文明办公室, 打造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 创建优秀平行班, 师徒结对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家校联系等, 形成同忧患、共命运、相互取暖、敢于担当的良好团队精神;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丰富教师精神内涵;开展有效工作研究, 提倡教师事业家庭兼顾, 提高教师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强化工作责任感, 树立以工作为乐、以教师为荣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交流密度, 畅通沟通渠道, 形成教育合力。
(三) 教师性情养育的成效检测与评价
通过对教师性情养育的研究,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教师集体备课、同伴研讨为主要研究途径, 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与学习兴趣;通过对作业数量与质量的对比分析, 研究作业布置的科学性、适切性等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0年1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 分为启动、研究和总结三个阶段。
(一) 启动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2月) :课题开题, 完成课题方案设计
1. 成立课题组, 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了解
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 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2. 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步骤以及分工。
(1) 确立课题总负责人, 负责相关理论研究, 给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明确课题成员的职责, 布置任务。
(2) 在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设计检测评价表。收集整理教师性情不良的表现, 分析其性情不佳的成因, 确定良好性情的标准。通过对全体教师的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教师普遍敬业心强, 一心想的是学生, 具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对工作感到疲倦, 但心情平静, 工作中的烦躁主要通过与同事、家人交流来缓解;工作压力大, 只看中考成绩, 对学生期望过高并因此产生牢骚, 由于过度竞争造成同事间情感沟通缺少以及相互之间的和谐缺失;自我学习时间少,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重于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 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存在抵触情绪。
(3) 通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布置学习型环境, 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提倡性情养育, 修补教师的不佳性情,
(4) 通过打造和谐团队, 争创优秀平行班、教研组、备课组, 设计精品课例, 优化作业设计, 制订教师阅读书目, 设立心理辅导室。
(5) 通过开放办学、全员培训、教师论坛、师徒结对等校本研训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性情养育。
(二) 研究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10月) :
构建教师良好性情的基本模型, 探寻形成教师良好性情的有效策略及途径
1. 课题组每月召开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 对课
题的研究进程进行分析研讨, 及时修正研究方案, 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整理工作。同时, 通过课题专题网站交流研讨, 分析问题, 交流做法, 共享成果。
2.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成员分工展开
活动。
(1) 加强沟通交流, 及时排难解疑。学校确立“谈心谈话活动”制度, 实行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学校党支部委员、副校长分别担任各年段的行政主管, 深入教学第一线, 及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与教师谈心, 调节教师心情, 使教师乐教优教、学生乐学优学, 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这种方式能化解领导与教职工的矛盾, 使双方取得相互的谅解与信任。此外, 学校专门设立“栀馨”工作室, 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为教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 组织学术论坛。我们利用学术论坛, 通过各骨干教师的智慧, 为课题宣传增色。学校先后开设面对教师的“格致”论坛和面向学生的“栀馨”讲坛, 使得学习、探究、读书、共享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在论坛上, 王海平老师的《开展自主学习, 落实轻负优质》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 既发展学生能力, 又解放教师, 从而达到轻负优质的有效教学;邵永福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介绍了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例举了无效和低效教学的表现, 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王波芬老师的《关于日常教学的再思考》探讨了如何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孔志培老师的《细节决定成败》告诉大家, 要从改变观念入手, 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蔡彩球老师的《教师如何养育性情》建议教师通过养成高尚师德情操、营造温馨教学环境和读书氛围、提高专业素质、保持乐观的工作心态、采用减轻压力的音乐疗法来养育性情;戴为群老师的《性情养育应从你我做起》提出良好性情的养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基本特征, 探讨了不同性情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情况以及教师需要养成怎样的性情等问题;李汉文老师的《让课堂成为性情养育的圣殿》则要求教师注重自身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倾向, 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满足学生成功的内在需要。这些都对促进教师的性情养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实施师徒结对。师徒结对是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 也是使新教师尽快成长的捷径, 因为它可以使新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 节省成长时间。我校实施了师徒结对活动, 并制订了详细方案。
(4) 开展社团书香活动, 共建品质文化。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积极落实减负精神, 增加师生双休日时间, 组织师生参与读书活动。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升素养, 我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在学校教育活动和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人际关系, 提高师生品位。
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 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少年科学院, 推动社团活动开展, 并致力于科技教育、闲暇教育, 提高教育的附加值。学校男子篮球队、舞蹈队、铜管乐队、“栀馨”文学社、书法社、美术社、科技社等社团已成为南海初中对外交流的名片。此外, 学部田径运动队、合唱队和刚刚起步的主持人播音社、健美操队等也正在为丰厚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优化工作环境是养育教职工性情的必要措施, 尤其在工作节奏相对较快的初中, 教职工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较大, 焦虑心态也难免出现。我们以“文明办公室”创建和分工会组织为抓手, 营造健康向上的办公室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面向教师的各类活动, 创设张弛有度的工作环境。我们还将绿化引入到教室和寝室。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我们都精心设计, 让每个地方都成为教育的场所, 让教师更多地享受到优越的办学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服务带给他们的实惠与幸福。
(5) 开设专题活动, 丰富教师课余生活。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参加省市各项比赛, 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在“市教师课件比赛”“市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中, 我校多位教师获一、二等奖。又如我们组织教师参加总校教职工拔河比赛、钓鱼比赛、打字比赛、羽毛球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各项活动, 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如, 在各种节日, 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元旦佳节组织老师排演节目参演;三八妇女节组织女性教职工开休闲茶话会;教师节, 举行开心猜谜活动, 举办教师卡拉OK演唱活动;等等。此外, 我们还开办教师健美操班、瑜伽班, 教师利用课间时间在办公室活动, 且伴随着音乐, 活动的情绪和激情会更高, 可以达到既愉悦心情又锻炼身体的目的。
(6) 打造和谐团队, 创设生态环境。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 我们缺少历史的积淀, 但是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原有的成熟教师、优秀教师的优秀因素连接了起来。在开展有效作业的工作中, “两次批阅工作”的逐步推进, 为落实“抓中间促两端”的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文明办公室”的创建结合了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打造, 倡导了主流舆论, 促进了校风教风。全面质量分析会以及学科质量管理模型的构建, 着眼于质量分析, 强化过程性诊断, 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稳定。优秀平行班创建活动关联着年级段、班集体主题文化建设, 关联着班级生态构建, 集中体现了一个集体的团队创建情况, 得到了愈来愈多教师的认同。
我们倡导快乐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有思想的、有争论的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思想与想象的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他们充满求知的快乐, 彰显生命的活力, 弥漫成长的气息。
(7) 对内对外开放, 共享教育品质。学校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并让教师走出学校广交朋友, 谋求沟通、合作与学习。各个学科组先后去杭州、绍兴、宁波、衢州、温州等地参观交流。2010年4月, 应衢州实验学校邀请, 我校与衢州实验学校、丽水实验学校组建了三校教研联合体, 进行课堂研讨、学术交流;学校青年教师与宁波东方中学教师一起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英语组与宁波惠贞书院教师、科学组与温州实验学校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定海二中、定海五中、镇鳌初中组织了联考, 开放课堂与资料, 组织交流与分析, 推动深度研讨。我们本着为全市基础教育作贡献的意愿, 与兄弟校合作编拟了学生作业。学校还承担了全市新教师实习、见习基地的任务。我校很多骨干教师担任着外校年轻教师的导师, 同时, 各学科组承担着市属教研大组的工作任务, 在师训、教研、命题分析等各个工作界面都留下了我校教师努力付出的印记。
(三) 总结阶段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整理各项成果, 将有代表性的案例、论文、活动等汇编成册或教学光盘。
四、课题研究成效
(一) 优化了校园生态
通过性情养育课题的研究, 学校的宏观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家长、社区和同行对我校的评价有较明显的改善。首先, 努力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为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推进社会满意学校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 整合与丰富了教育资源, 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再次, 教师之间的融洽程度在逐步提高, 他们交流研讨、分析问题、共享成果。
(二) 建设了和谐的团队
通过课题研究, 我们对学校的行政工作作了调整:将原教科室调整为教师发展处, 将原教务处调整为教学管理处, 将原政教处调整为学生发展处。我们希望通过调整工作机构, 使学校进一步形成合力, 减少教师的能耗比。在这种团队建设的合作模式中, 教师共同设计, 协同教学, 共享资源, 最终能追求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从而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 彰显学校专业品质。
同时, 我们还培训了学生干部, 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并加强学生团队办公室建设, 对学生会、学生自管会、学生义工团组织进行扩容。学生团队为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教师减轻了负担。2010年10月, 学生团队作为我校团队工作的亮点, 在省团干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介绍, 赢得了同仁们一致好评。
(三) 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性情养育课题的推进下, 我校的教学文化日益丰富。在一批名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影响和带领下, 我校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2010年, 我校有10位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2009学年, 我校的中考质量综合排名列全市第一, 毕业生进入舟山中学计划录取分数线的人数列全市首位, 进入定海第一中学计划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保持在50%以上, 中考成绩后20%学生始终控制在全市的1.65%之内。
(四) 发展了教师专业
我校通过养育教师性情, 打造了品质教师。如今, 我们的教师聪明博学, 充满爱心, 感恩生活, 豁达乐观。学校尽可能关注每位教师的个体需求, 为他们提供和创设潜心钻研的环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教学负担, 进而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扩大优质师资队伍。
(五) 加速了开放办学步伐
在落实开放办学的工作中, 学校一年来有近100人次外出听课。其中, 6位教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培训, 数十位教师外出讲学;6个教研组集体外出考察交流。同时, 全省各地的初中学校也频繁来到我校, 与各学科组教师进行交流。这些广泛的交流使我校教师得到了锻炼, 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并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赞誉。
性情养育是一个长久而漫长的过程, 教师的性情养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前, 我校面临着学校所在的临城新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师的压力仍然很大, 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理解、支持与帮助。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发现学校的骨干教师压力很大, 他们不仅要在教学成绩上比其他教师领先, 同时在教科研、指导青年教师、承担新城的教育教学引领工作等方面承担着更多的任务。如何减轻骨干教师的负担, 是我们未来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形成途径 篇2
汉英同义词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从总的分布状况来看,汉英同义词的.形成原因基本一致,而且都是在人们言语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对于汉英同义词的形成途径对比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表现在汉英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演变上.
作 者:欧求忠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56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汉英同义词 形成途径 对比分析
数学思考能力及其形成的途径分析 篇3
关键词:数学思考能力;概念;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思考是人脑的机能,人们是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考能力是人的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所谓智力,主要是发展人的思考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数学思考能力的概念
数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抽象,二是严谨,三是应用广泛。这些特征决定着它一方面要求高度的抽象,严格的推理;另一方面又要求形象化、具体化。但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这种活动都必须经过思维和想象。为了突出思维这个特点,有的数学专家说:“数学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推理方法。”为了突出想象这个特点,有的数学专家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从数学的科学体系本身和创造、发展这个科学体系两方面看,贯穿数学活动始终的主要是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推理和想象,即思维和想象。没有思维就不能形成概念进行推理,没有想象就不能发明创新和预见未知。事实上,我们在具体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般是共同运用思维和想象两种“武器”的。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个环节,那么对其他的一些数学能力就会起着带动和促进的作用。例如,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就与思维和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任何有目的的观察都离不开思绪作想象的作用,甚至他们同时出现;再说记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深刻持久的,而理解的过程实质就是思维和想象的联动。当学生为了解决一道数学题,经过了反复思考的时候,不仅能够流利准确地再现原题,而且对他思考时用过的知识也会记得非常牢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数学能力当中占有中心的地位。数学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数学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活跃程度。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的活动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这种能力愈活跃,愈能带动其它有关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活动的范围内,数学思考能力主要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想象能力。
二、数学思考能力形成的途径分析
数学思考能力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形成途径的复杂性,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个过程的发展。在这里只介绍几种主要途径:
1、基础知识
数学思考需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考方法也属于知识的范畴,没有知识,就无法进行思考。列宁说过“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定理、公理、法则,夯实数学基本知识,使学生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联想和猜测等各种基本方法。有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数学思考能力就有了快速提高的可能。
2.、数学语言
“人的思维——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实现——没有语言是不可能的。”数学语言既具有逻辑性,有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那就说明他对知识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存在错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想象的表现形式,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思考是寸步难行的。学生对公式语言和符号体系越熟练,他的思考能力就越强,其数学学习成绩相应的就好。相反,有些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表达解题过程,语言不严谨,符号不准确,丢三拉四,吞吞吐吐,这种情况除了知识问题之外,大都是因为对数学符号掌握不好,数学思维存在障碍。所以,数学教师要强化符号体系和公式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对每个数学术语和语句都能流畅地使用。在分析问题和组织解答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能讲,能写,并要求做到因果关系明确,逻辑层次分明,结构简捷、步骤完整。
3、逻辑规则
人的思考活动经常是同逻辑规律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逻辑推理,获得准确的结果或者获得具有不同可靠程度的结果。在学习活动中,人的正常心理是思考结果不仅要准确,还要迅速,这样就必须要遵循思考的规则。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形式逻辑的规则。但这一学段不开设逻辑课,学生基本上接受不到专门的逻辑规则教育,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循环论证,自相矛盾,概念不统一,理由不充分等毛病。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介绍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逻辑规则。因为思考规则的遵守只有在不断按照规则去思考的时候,才能真正达到自觉。所以,要加强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4、态度
对数学思考的深厚兴趣,喜悦的情感,深入思考的习惯,不获得结果不罢休的意志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些都属于态度问题。态度是一种内在而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将促进人的某些行为的改变。有了一个好的数学态度,数学思考活动就会经常处在积极的状态。这种态度必须从学生学习数学一开始就进行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应当是自然的、渐进的、主动的。有些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数学问题,或由于受到某种刺激;或因为反复多次的失败,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因为缺乏意志力;或由于教师教学法上的原因,这些,教师都应当给予应有的注意,必要时要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考方法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使学生逐步能够独立地获得数学结论。我们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来组织好数学教学活动。那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依靠做超量的习题使学生去熟悉各种问题解法的教学方法必须摒弃,要用“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取代“替代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小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语数外学习》2014-02.
[2] 上官同波.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读写算》2013-11.
浅析数学焦虑的形成及其解决途径 篇4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 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 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 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病态的恐惧症。在有数学焦虑的学生的心目中, 数学是某种让人害怕的东西, 是极其难学的。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 他们常常处于极端矛盾的心理状态下, 因此患上了数学焦虑症。也正是“数学焦虑”的存在,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其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 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
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 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 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 低数学焦虑被试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 而高数学焦虑被试却要用753毫秒。低数学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数学焦虑组被试快2倍。高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 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 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降低知识记忆效率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 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 随着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 学生的记忆容量减小, 反应时间长, 正确率低。
3. 数学焦虑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 压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合适的评价, 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 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 更谈不上在数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二、引起数学学习过度焦虑的根源
1. 数学学科的性质
数学是中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也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对学生来说, 数学不仅是升学必考的学科, 而且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这必然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在现行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公式、符号、定理, 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才以今天这种规范的逻辑体系的方式表达。然而不幸的是,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直觉、猜想、尝试错误却没有记录下来或因为编排的原因给略去了。这就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造成了障碍。另外, 给学生学习数学造成威胁的另一个原因是数学使用的特定语言。这些精确性、高度简缩化的符号语言又很少在其他地方得到强化。这是因为它们表达的是抽象的思想之物, 并非直接与外界联系。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 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特殊的情感体验———对数学的恐惧感, 伴随而来就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焦虑情绪。
2. 教师的行为
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教师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而且对学生心理变化产生了影响。可能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显性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言语上的:例如, 如果你阅读了课本, 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你不喜欢上数学课, 那么请出去;怎么了, 为什么就你一个人没有弄懂等。 (2) 行动上的:例如, 教师拒绝回答学生提问, 尤其是差生的提问;当面讥笑、讽刺学生;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解释, 而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等。可能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隐性行为主要有:教师对差生学数学持蔑视态度;教师对女生学好数学没有信心, 认为女生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教师偏好提问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暗示只有那些优秀学生, 才能解决课本上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等。
3. 学习者主观因素
(1) 动机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表现为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的追求。如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有的学生想在课堂里解答难题, 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可以考上名牌学校。追求目标越高、困难越多, 压力越大, 就越容易产生或加重焦虑的水平。
(2) 性格特点。如果学生性格特征是积极的, 如自信、勤奋、镇定、勇敢、乐观等, 就会善于进行自我控制, 保持稳定的心态。反之, 如果性格特征是消极的, 如骄傲、自卑、优柔寡断、悲观等, 则很容易无中生有, 把问题朝坏的方向想, 常常心事重重。
(3) 能力强弱。学习数学能力较弱, 自信不足的学生比起那些能力较强, 自信心较强的学生, 产生焦虑的频率高, 时间长, 强度大, 妨碍作用大。
三、数学学习焦虑的预防与消除
1. 帮助学生分析焦虑的真正内容与根源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 如果学生能把他心理潜意识的威胁清楚地暴露到意识层上去, 那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不仅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是有害的。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实现传统的数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转换。为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始终如一地向学生传授这样的观念: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数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人人都会犯错误, 学生学习数学也这样。
2. 使用暗示技术
教师并非直接对学生说“你不怕”“不必紧张”之类话语, 而是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充分信心, 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在个别辅导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时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多鼓励, 少指责;多帮助, 少埋怨。在课堂上尽可能让这类学生回答或解决与他们水平相适应的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 并在同学面前证实自己的实力。
3. 鼓励合作学习
如何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焦虑呢?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在1991年建议“应把数学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在这里, 学生可以提出猜想, 作出假设, 大胆创新。在这样的共同体里, 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依赖, 共同享有学习资源,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然而, 在传统的课堂里尤其是数学课堂里, 教学方式主要是鼓励个人的努力和竞争。我们知道, 大多数体育训练都是以团队精神为基础的。为什么学习就不同?合作学习价值是巨大的, 因为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内容, 而且形成一个融洽气氛, 使学生学习由原来个人的竞争变成团体合作, 大大缓解学习的压力。
形成途径 篇5
利泽小学李建国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就提出了“学、问、思、辩、行”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反思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有时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更正。比如,抄错数据、得出了不符实际的答案(小明的身高138分米;一共2.8人)等。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因此,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现笔者根据数学学习过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展开简要论述,以期有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使我们的学生能在不断反思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一、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
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
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同时,在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二、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增加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不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会滋长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上述情形的现出,大多是因为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
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主次不分等不足。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题完之后,忽视对结论的反思,经常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果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同时通过这一反思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样、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
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打开作业本,不急于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做对或错的符号。而是认真“扫描”,发现有错误的,总是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自己去独立检查找出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过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要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结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答、反思质量的评价。
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究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
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四、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省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的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主动与班主任进行协调,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反思。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类似一家之言的评议,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这样的反思训练,首先,要求教师有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知识传授的越多,积累的越厚实,就等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的发问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反思,要重视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其次,为了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诸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XXX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地方老师处理的不够好,有待于老师改进”。„„这样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影响。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开展反思学习争星比赛,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评比。这样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最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中国高收益债市场形成的另类途径 篇6
关键词:高收益债 流动性 收益率 锚定效应
另辟蹊径:流动性催生中国高收益债
(一)中美高收益债路径不同
1.美国高收益债供给多元,历史收益媲美股票
(1)美国高收益债供给趋于多元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公司债市场规模快速发展,较多债券频繁出现评级变动,造成收益率大幅波动。由此,以失去投资级的债券(“坠落天使”)为主体的高收益债市场应运而生。较多成长型企业(“明日之星”)在初期被动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也成为高收益债的重要来源。80年代后期,企业并购(M&A)业务蓬勃发展,投资者通过一级市场进行杠杆收购(LBO)也催生了高收益债的大量供给。
(2)美国高收益债有媲美股票的历史收益
某类资产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其强大的赚钱效应。高收益债市场机会与风险相伴,在高波动下,也表现出较好的历史业绩。从Citigroup 高收益债指数来看,1987-2011年年化回报率高达9.73%,标准差为15.88%,与标普500的10.95%和18.31%非常接近(见图1)。
图1 高收益债表现与标普500相近(单位:%)
数据来源: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中国债券信息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辑注:图例“”s&p500“改为”“标普500”,“Citigroup high yield bond index”改为“Citigroup高收益债指数”)
2.中国高收益债市场的“明日之星”和“坠落天使”
(1)中小企业私募债是中国版“明日之星”
中小企业私募债本质上具有“明日之星”高收益债的烙印,为非上市企业提供较为便捷的融资途径。自2012年开闸以来,中小企业私募债维持着较稳定的增长,略快于交易所公司债,当前已接近250只,存量为300亿元左右,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小众市场。但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息和流动性皆匮乏,投资者要求较高收益补偿。中小企业私募债缺乏流动性,导致投资者将完全暴露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下。更重要的是,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发行人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较少,更增加了投资者的持有成本。考虑到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当前10%左右的收益率中枢对应主体AA-级以下的私募债并无太大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在高收益品种方面的缺失也导致中小企业私募债仍有相对价值。
二是债券市场零违约不利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定价机制的形成。在至今“债券零违约”的中国市场中,基于预期补偿、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的三因素分解模型无法进行,信用债长端收益率定价紊乱将持续。在缺乏充分的二级市场利差反应的情况下,一级市场定价必然欠妥,而对于中小企业私募债此类“零流动性”和“高信用风险”品种的定价则更需慎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私募债收益率过度集中。
(2)近期交易所高收益债频现,成中国版“坠落天使”
公募高收益债市场已初现端倪。相对于平静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6月后随着信用债调整以及评级下调,交易所公司债市场已经出现众多收益率超过8%的品种(见表1),存量已经高达166亿元。
表 1 交易所高收益债一览(截至2013年8月5日)
证券简称信用等级到期收益率剩余期限回售收益率回售期限
11超日债CCC24.573.5943.261.59
12中富01AA-20.611.81
11华锐01AA16.543.3931.541.39
12湘鄂债AA-14.203.6722.541.67
11华锐02AA12.583.39
12海翔债AA-12.322.2417.661.24
12南糖债AA11.096.1212.614.12
11华仪债AA10.243.2613.871.26
11安钢02AA-9.955.5311.403.53
11安钢01AA-9.645.2711.073.27
09东华债AA9.442.39
11鹿港债AA8.993.7210.251.72
11长征债AA8.911.288.370.28
11远兴债AA8.493.459.081.45
10中科债AA+8.463.50
09亿城债AA-8.421.25
12景兴债AA8.346.228.704.22
11新筑债AA-8.303.34
11凯迪债AA8.245.308.113.30
12宝泰隆AA8.223.689.181.68
11智光债AA8.223.638.471.63
11综艺债AA8.193.07
12中孚债AA8.134.068.672.06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二)流动性剥夺致收益率飙升
1.信用债成败皆流动性
从历史来看,信用风险从来都不是影响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关键因素(见图2),充其量有助跌的功能,对市场影响更大的因素是流动性。在套息交易大行其道下,温和的短端利率通常对应了信用债的优异表现,而高收益债券也更具价值。
nlc202309040836
图2 牛熊市不乏信用事件(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辑注:图例“1年AA+”更改为“1年期AA+级信用债收益率”)
2.观察流动性溢价的最好途径
中小企业私募债定价中枢大致在8%-12%之间,可以类比大多数信托收益率,同时也对应2011年、2013年两轮债券暴跌行情中人们对高收益债券“门槛”的预期。从获得评级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收益率看,其估值偏离中枢大致在300-500bps之间,多数债项为AA/AA-级。值得注意的是,更低等级(A/A-/A+级)债的估值偏离更小。在评级准确的假设下,笔者认为以上估值偏离应对应当前市场投资者对高收益债的流动性溢价,是讨论中国版“明日之星”定价的起点。
3.高收益债现身交易所的几大原因
直观地,信用债获取流动性有两种方式:(1)公募债券通过上市进行二级市场交易;(2)可质押债券通过正回购方式融入资金。这两个途径的阻塞将直接导致信用债微观流动性大为降低甚至消逝。当债券出现丧失流动性预期时,必然导致大幅度调整。而交易所市场具有严格的流动性剥夺体系,较高的杠杆也容易造成主动去杠杆下的“雪崩”。
首先,交易所市场有非常严格的退市规则。包括发行人有重大违法行为、募集的资金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未按照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以及发行人宣告解散和破产。但主要刚性制约为发行人最近二年连续亏损。
其次,交易所市场可质押券折算率非常明晰。公司债标准券折算率=上期平均价 ×(1-波动率) ×折扣系数 /100,其中折扣系数取值为[70%,95%],按企业资质、信用等级、抵押类型分为0.71、0.75、0.85、0.91四档。
最后,折算率变动易造成“下跌螺旋”。从套息交易出发,假设无净现金流入(self-financing),价格下行、波动上升对应折算率下行,意味着投资者需要卖出手中相应质押券,或忍受杠杆率被动上行,化短痛为长痛,承受更大的亏损威胁。评级下调将直接对折算率产生断崖式的影响,而债券最终失去质押资格将迫使投资者卖出所有的杠杆头寸。解杠杆的行为将会反作用于价格,从而引发“价格/波动率—>折算率—>价格/波动率”的螺旋效应,导致信用债短时间内大跌。此外,机构风控、客户赎回等因素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对地,由于商业银行授信因素,银行间市场质押券以低利率、高等级为主,更不存在强制的质押折算率调整和退市制度,存在140%杠杆率上限,杠杆无法和交易所市场相比。
4.信用风险无法解释所有问题
交易制度的刚性将对信用债流动性产生影响,提升流动性风险溢价。这一过程的推手自然来自债券基本面,且通常发生在发行人信用资质大幅下滑阶段,但交易所高收益债的驱动因素并非完全来自信用风险。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全基于基本面分析判断高收益债的短期走势必然有失偏颇。而且仅从基本面分析,也不能充分解释“为什么高收益债率先出现在银行间而非交易所?”,“为什么高收益债集中出现在2013年,而非经济下滑速度更快、基准利率更高的2008年和2011年?”
后来者众:“坠落天使”源源供给
(一)存量扩张,尾部风险累积
1.信用债扩容与尾部风险加剧
2011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迎来大发展,当前信用债存量超过2万亿元,存量发行人近2000家。后期即使经济反弹带动企业信用资质企稳,单个企业违约概率降低,但市场规模扩张抬高信用事件基数,信用事件也会增加。尾部风险累积,均值意义上的信用资质提升对于投资者并不保险。
近年信用事件有明显增加趋势。2012年当年债券债项下调和主体展望为负面次数明显高于2008、2009年(见图3和图4),尽管周期低点实体经济应好于金融危机时,但债券存量多,且新增多为中低评级,加重了信用市场的尾部风险。
图3 债项下调次数大幅度增加(单位:次) 图4 主体进入负面名单数量增加(单位:家)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兜底”思维服从于交易制度
近期频繁出现国企债券评级下调并且伴随债券暴跌,如11华锐01,表明惯有的“国企无违约”思想已经出现颠覆。但从华锐风电财报和公开信息看,其最终违约是小概率,不过8月初出现接近30%的回售收益率,表明非基本面因素可能起较大作用,体现市场对后期评级再次下调、失去质押资格,甚至退市的担忧。进一步来看,从降级和质押资格等评判标准看,企业经营数据包括盈利数据的重要性将大幅度提升,而政府“兜底”的惯有思维或许对于债券的最终偿付将起正面作用,但在交易制度刚性条件下,并无助于公司债避免质押折算率下调和最终退市。
(二)从流动性推测潜在供给
1.众多周期性行业发行人面临连续亏损
与股票市场相比,中国信用债发行人更集中于周期性行业。对于基本面较好的企业,股权类融资始终是其融资的首选。周期性行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对于债券市场的打击更甚于股票市场。
2013年一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景气改善主要位于金融、传统消费(包括汽车、地产)、新兴消费(如传媒、电子)板块。中上游行业除钢铁实现扭亏外,其余均表现较差。但即使是钢铁行业,亏损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期待周期明显复苏的惯常逻辑失效,较多周期类发行人恐面临连续亏损。
2.交易所高收益债不缺后来者,主要集中于高危行业
基于可能失去质押资格甚或退市的逻辑,筛选出交易所市场当前收益率仍不高的潜在高收益债。第一类,2012年亏损,2013年一季报、二季报预报较差者所发行的债券,对应退市预期;第二类,信用评级为AA/AA+级且展望为负面,或评级为AA级且年内被下调过评级,当前仍可质押的债券,对应失去质押资格预期。
nlc202309040836
经归整后,上述两类债共计对应30余家发行人。所分布的行业:第一类以钢铁为代表,多为信用评级较高的国有企业,投资者对其违约的恐惧其实并不大,但受利润下滑和评级下调威胁,后期质押折算率下跌和退市预期并没有充分反映在价格内;第二类以新能源为产业链,主要包括电气设备行业,此类负面新闻较多,为市场热点;第三类为轻工纺织类民营公司,虽然行业明显好于前述情况,但容易发生个体经营不善的尾部风险,同样也是高收益债诞生的沃土(见图5)。
图5 钢铁、能源设备(新能源)、轻工需重视(单位:家)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辑注:图例“高危债券发行人行业”更改为“高危债券发行人数量”)
3.2013年注定成为高收益债“元年”
尽管从基准利率、经济回落速度等因素看,2013年应好于2011年和2008年两轮周期低点,但当前对于周期性行业投资处于长期底部的预期更明确,后期较多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亏损进而影响交易所市场质押和上市资格,再考虑到信用层面因素,因此市场用脚投票给出双位数的估值中枢。在供给充分下,二级市场也会往一级市场发酵,从而打破“国企债无违约”形成的信用收益率长端的上行铁壁。
需求多元:高收益债在交易所市场的需求
(一)资金和现券大容量是基础
1.交易所市场拥有充分的资金
近年来,非银机构对于债券投资需求的崛起是交易所市场扩张的重要原因,以公募基金、券商自营、银行理财为主。2013年债市整顿中对于券商资管、理财户在银行间市场开户的规范,更是倒逼其将交易所市场作为债券投资主战场。从银行间市场对交易所市场月底回购量的对比看,当前为1.5-2倍,远小于2011年初7-8倍的水平(见图6)。而交易所市场回购占总交易量的比重也维持在98%以上。股市低迷也使得众多中小投资者将逆回购作为重要的短期投资工具。
图6 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回购量比较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编辑注:图例中“回购比重(右)”更改为“交易所市场回购比重(右)”;“银行间/交易所回购量”更改为“银行间/交易所回购量(左)”)
2.交易所市场活跃,信用债数量多
与银行间市场不同,交易所市场中利率品种(绝大多数国债)的流动性较差,活跃券仅寥寥数只,但信用债活跃,数量众多。此外,融资的便利也致使机构倾向于将跨市场企业债托管于交易所。
(二)投资者多元致风险偏好高
1.交易所市场中收益率较高的债券有更好的流动性
基于对交易所市场活跃债券(60%的交易日内有成交,日均成交200万元以上)的统计可以发现,收益率较高债券的活跃度明显高于其他个券,在AAA级品种中,除极个别(如11上港01、11大秦01、可分离债)债券外,其余债券流动性均较差,表现了交易所市场较高的风险偏好(见图7)。
图7 按信用等级划分的活跃券分布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机构投资者趋于保守,中小投资者拥有较高杠杆
从公募基金重仓券来看,多以利率品种、高等级债、短融等低风险品种为主(见图8)。而从Wind资讯公布的高收益债券持有人来看,公募基金的身影并不多见。这反应在周期下滑的大背景下,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共识。
图8 公募基金重仓券70%为AA级及以上品种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由于监管限制较少,交易所市场存在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大户、投资公司、中小私募),这些投资者通常拥有较高的套息交易杠杆倍数(2-4倍不等),往往是信用债行情的主要推动者。
3.降级后带来流动性飙升
当个券由于降级等因素成为高收益债时,通常对应成交量暴增,也对应市场关注度暴增,如11超日债、11华锐01、12中富01的走势均是如此。从金融理论看,投资者多元化对应效用多元化,从而加速了资产的流转。
(三)后期高收益债将继续在交易所市场盛行
从供给来看,在信用债向周期性行业倾斜的畸形结构下,当周期性行业可能迎来长期下滑时,企业连续亏损、发行人评级下调、交易所退市等刚性因素,将导致问题债券流动性产生“冻结”预期,叠加交易所信用债高杠杆的结构因素,从而将导致交易所债券大跌。传统上,投资者大多认为国有企业发行人即使盈利较差,但由于政府“兜底”因此并不会出现信用问题,从而使国有企业债券收益率长期被压制。但在流动性的一视同仁下,这种思维已被颠覆,且将会向一级市场反噬,从而拉高周期性行业的融资成本,长期看,将促进此类行业的去杠杆和产能收缩。
从需求来看,交易所市场的资金容量、信用债托管量在过去两年中与银行间市场的差距在快速缩小。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的多元化、融资便利下套息交易传统均构成高收益债需求的支撑。交易所市场将培育出活跃的“坠落天使”,同时助推长端信用债收益率分化进程。
信用缺失:不可忽视锚定效应
(一)暗藏危机要求足够风险补偿
1.当前高收益债绝对收益率水平具有吸引力无论是与历史行情比较,还是对比中小企业私募债,当前公司债绝对收益率水平都具有吸引力,如11华锐01回售收益率一度超越30%,多数评级被下调个券收益率维持在10%-12%中枢水平。而在2011年基本面恶劣程度远超现在的情况下,城投债收益率最高在12%左右,地产债收益率峰值仅为10%左右。完全失去流动性后,具有A+/A/A-级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票息也并未超过12%。
2.股债背离,看似奇异
在高收益债大幅调整的同时,相同发行人的股票却表现非常平稳。例如,在湘鄂情(12湘鄂债)宣布进军环保界时,对应股票大涨,而债券却出现了明显调整(如图9所示)。
nlc202309040836
图9 湘鄂情股债走势背离 单位: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不同投资者的信息关注点不同。股权人更看重成长性、盈利能力,而债权人更看重稳定性、现金流。其次,企业行为对于股票和债券的冲击不同。当公司濒临资不抵债时,股权人倾向于采用激进策略,从而影响债权人利益;在公司进入清算阶段前,股权人可能事先转移优质资产,掏空公司。最后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于公募债券违约处置事宜毫无预期。上市公司“壳资源”使得重组成为股权人“喜闻乐见”之事。但发生股权人变更时,债务存在重组和减记风险。公募债券债权人相对银行弱势,公司进入清算阶段时回收率难以预计。
3.预期损失无法估计,公募债无违约神话难长久
在信用风险可度量的前提下,投资者从利差中剥离出各种风险溢价(主要包括预期损失、流动性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作出投资决策。高收益债的买入决策通常为“高信用风险”偏好投资者愿意承受较高的“流动性风险”溢价,而认为债券的预期损失有限。预期损失是人们根据过往经验对未来的判断。然而,目前中国市场缺乏对公募债券违约处置(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以及信用违约率、回收率的研究,这注定了所有对于高收益债收益率的定量分析都是“管中窥豹”。在过往的长时间内,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以及“壳资源”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很难进行破产清算,债务重组成为必然。但在地方政府干扰下,通常需要银行做大幅度的减记,而公募债权人“毫发无损”。但后期银行的“去行政化”,将很难期待这一情况会长期重演。
(二)收益率定位中枢呼之欲出
1.信用债收益主要来自流动性溢价
从信用债收益构成情况(见图10)来看,流动性似乎是决定中国信用债市场的主要因素。这也与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交易所高收益债供给形成的思路一致。
图10 信用债收益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锚定效应在一级市场定价中成立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锚定效应或成为高收益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中小企业私募债收益率集中在9%-11%的区间内,后来者定价或不会超出先行者。
3.30%左右可能对应长端收益率顶部
二级市场上,对比香港、内地情况,笔者认为30%-40%基本对应高收益债的顶部区间,如极端的11超日债(CCC)回售收益率为43%,2011年四季度香港绿城债最高收益率也不过35%。此类债券退市基本确定,违约预期充分。而对于其他AA-/A+/A-/A级债券,笔者认为收益率大致在10%-20%,与美国市场B/CCC级长期收益率均值相近。后期交易所市场将出现为数不少的80-90元净价债券。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罗邦敏 印颖
形成途径 篇7
一、“钓鱼执法”的产生与当前的行政执法环境
2009年10月,孙中界这个普通的面包车司机断指自白的消息充斥着各大媒体,紧随着新闻的曝光,这位断指司机一下子成为了人们的话题人物,“钓鱼执法”也因此第一次进入社会公众的眼球。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是指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很明显,从违法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主观方面来讲,当事人主观上没有违法犯罪的意图,而客观方面所导致的违法行为是由于执法人员的诱惑促成的,国家不能、也不应该惩罚这种行为,可是为什么执法人员明知道诱惑执法毫无法律根据,还会滥用其权力导致接二连三“钓鱼执法”的曝光呢?在取缔黑车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冠冕堂皇下,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驱动。
这些问题暴露出了中国行政执法环境的缺失。中国由于法制体系尚不完备,很多法律都是借鉴西方而来,有些并未真正了解其法律精神,而是侧重于法治和惩罚,违法行为一出现就打压、遏制,现在更出现了这种预知违法行为的“超能力”,这就必然会导致行政机关的权力膨胀,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畸形法治。
二、“钓鱼执法”形成因素:行政权力过分膨胀
中国政体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行政、司法机关都由立法机关产生并对其负责,这也是中国的特色,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三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部门都是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出的,民主并且公平,但是它也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行政权力的膨胀。
(一)行政权力过分膨胀的原因
首先,行政权力显然缺少制约。从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角度来看,他们本着的是执法必严的信念,一方面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执法的宽严对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立法机关在行政处罚法的设定中,给了行政机关一个自由裁量的幅度和范围,执法人员考虑到经济效益,就会出现“罚至上限”的情况,这样一来,哪怕执法行为是合法的,在合理性这一方面经常有失偏颇,处罚过重。因此行政机关的权利必然会膨胀。
其次,法制观念淡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通过后才能从事司法活动,而行政机关与之不同,他们是彻底的公务员、从政人员,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通常有考任、选任、委任、聘任、调任,除了在考任这一环节设置了一些法律相关知识的考核之外,其他都对法律专业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有些甚至不具有任何法律素养,这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就会相对削弱,而本身又是强势群体,当事人很难提出异议。
最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中国的三权机制不像西方一样互相独立、互相制衡,就编制来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司法工作人员都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又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很难要求司法机关在发生行政纠纷的时候做出绝对公正;另外,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又在司法机关之上,这给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行政权力过分膨胀导致的后果
行政权力的膨胀不单单会损害到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会进入执法怪圈的恶性循环。“钓鱼执法”就是这种恶性循环的其中一环,只不过由于舆论的介入而断裂,执法人员由于权力膨胀,在自我意识上形成了无所不为的观念,想出了“钓鱼执法”这一招,可是违法执法必定会被媒体揭露、批判、谴责,这个时候行政机关就等于作茧自缚,连合法执法都变得举步维艰,比如原来合法地取缔黑车,在整个社会对执法人员抱有偏见和信任危机的时候,这些违法行为变得更加猖獗并且难以解决,取证难、罚款难、取缔难一系列更大的问题摆在执法人员的面前。所以近年来黑车猖狂,由于没有执法人员的整治,学校只好自己竖一块“为了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请不要搭乘黑车”的公告牌,但是没有行政机关强制力的实施,黑车的便宜、快捷依旧使这个市场经久不衰的存在。
三、导致“钓鱼执法”现象的不断增加的因素: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救济的知识匮乏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具体行政行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比如对于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职业、行业需要具备的资格、资质的许可,对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等标准进行审定,从而颁发许可,都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的规定执行,如果审查不通过,可以不发放许可;另外,行政处罚的执行,也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为依据来实施的,行政相对人对于由这些国家强制力实施的行政行为往往照单全收。
(一)行政相对人是弱势群体
正因为如此,孙中界一次善意地搭载才变成了他断指的痛苦来源。当孙中界载一位“钓鱼执法”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冲出多个执法人员亮出了调查处理通知书和暂扣、扣押物品凭证,要求孙中界在“该车无营运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业务”上签字,在拒绝签字后又非法扣留了他一个多小时,直到他签字才放他走。
在整个过程中,孙中界就如同瓮中之鳖,在人数众多的执法人员面前,一切的抗拒都是徒劳的,后来他由于无法接受助人为乐还要被扣车罚款的现实,用刀砍向了自己的手腕。所幸及时被制止,割伤了小指。公众对此震惊之余,也为孙中界的行为感到惋惜,孙中界“断指反钓”这种意气用事的背后是无限悲伤。时常,人们总会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叹这些维权者,在走投无路时,竟将消灭自己的一部分身体作为维权与自救的本钱,宛若捐肾救父。如此遭遇,闻者情何以堪?当我们责问他们缺乏行政救济知识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行政救济制度才是本质上亟待完善的源头。
(二)行政救济制度的不完善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行政执法的强制性,另一方面,中国的行政救济制度还不完善。虽说中国在1990年就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损益性的行政行为出现后,赋予相对人救济性的权利。第11条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以及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从起诉、受理到审理、判决,起码要花费二三个月的时间,成本之高、效率之低直接决定了当时人对行政救济的放弃。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公布为中国的行政法律体系带来了一线希望。首先,行政复议的救济更为全面。在受案范围方面,行政复议的范围较行政诉讼要广,行政诉讼规定了八项范围,而行政复议规定了十一项,并且第十一项还是一项兜底项;在审查范围方面,行政复议不仅可以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而且可以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作出附带审查;在行政费用范围方面,行政复议费用无需相对人承担,由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经费予以保障。其次,行政复议的监督更为有效。行政复议是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的行政监督制度,由上级行政机关对所属下级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层级监督。复议机关可以维持、撤销、变更、确定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以及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最后,行政复议的效率更高。由于是层级监督模式,行政复议在程序上的设置更加快捷高效,省去了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一系列诉讼程序。尽管如此,行政复议在程序上的缺陷仍然是导致行政相对人放弃救济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行政复议范围仍旧较窄。虽然行政复议相对于行政诉讼来说范围扩大了,但是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却不能够提起复议。随着中国人口逐年增多,政府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对于社会运转的干涉越来越多,以行政许可为例,对于行政许可的属性探讨,目前多数国家行政法学奉行的学说是解禁说。行政许可是对禁止的解除,而不是权利的授予。应受许可的事项,在法律没有禁止以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从事的行为,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结果,自由受到了限制,而许可正是对自由的恢复。所以解禁说又被称为“权利恢复说”。这也就是说,行政许可所需要经过认定才能从事的活动,是行政相对人本身的权利之内的活动,在经过了法律的限制、解除之后才能“再次”享有,所以如果法律不予以解除,行政相对人就丧失了这部分权利。而法律这种“不解除”的不作为的行为却没有纳入到行政复议的范围之内。
其次,行政复议机关的独立性较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了行政复议机关的种类,多数为垂直领导,少数为垂直领导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这样的机构设置在审查方面的公正性有待商榷。另外,行政复议是对受到行政行为损害的当事人的行政救济制度,但是行政复议的结构设置是上一级行政机关审查下一级行政机关的行政(下转302页)(上接296页)行为,抽象地说其带有“内部性”,而行政救济是行政机关给当事人的一种公平的还原,其带有“外部性”,所以行政复议机关的角色在法理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最后,行政复议的公开性较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这一条不难分析出立法机关是从行政复议的效率出发来制定的,采取书面审查过于形式化,从中几乎不能体现出公平、公开的理念。从行政复议机关的角度来说,仅仅凭书面的文字,很难对行政复议申请人认为的行政行为有一个全面、直观、中肯的认识;从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角度来说,除了提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以外,对于行政复议过程的介入是不完全的,行政复议为了注重效率,忽视了公开的重要性,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是很不完善的。
四、“钓鱼执法”的治理途径:对行政机关限权并对行政相对人有效保障
正是因为行政机关的权力膨胀、行政相对人的救济常识缺乏以及行政救济制度的不完善,才催生出了“钓鱼执法”这个怪胎,而“钓鱼执法”所引起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又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治理困难。要摆脱这个怪圈,政府机关应该从源头上对行政机关限权,而国务院也应该从立法上完善行政法规,从而把法制和法治相结合。
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中国的立法机关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国执法机关国务院由其产生,对其负责。要防止行政机关的权力膨胀,就要从立法上制定完善的行政体系,一方面给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进行限制。以中国《行政复议法》第22条为例,立法机关应当扩大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的复议申请范围,以防止行政机关自行为认定行政许可提供门槛,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法律设定得完善了,行政机关也不一定会依法行政,所以行政机关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并且秉承一种道德精神,在执法的时候,把相对人的权力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法行政。只有把法制和法治相结合,才能够减少甚至杜绝“钓鱼执法”这种违法行政。
摘要:近年来,“钓鱼执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现象本质上是一种诱惑性执法,在英美法系中和正当防卫等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而在中国的法制体系中,由于侧重法治,并且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之下,以“钓鱼执法”取缔所谓违法行为,一方面行政机关的形象大受损害,在以后的执法道路上形成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公民的人权受不到基本的保障,这在中国在法治的道路上形成了很大的障碍,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钓鱼执法”,合法性,治理
参考文献
[1]梁三利,郭明论.行政执法中的诱惑调查——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的理性思考[J].法治论丛,2010,(2).
[2]黎慈,孟卧杰.法治视域中的“钓鱼执法”及其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0,(3).
[3]熊樟林“.钓鱼执法”司法审查对象的转换——从“程序”到“主观方面”[J].法学论坛,2010,(4).
[4]姚天宇,王勇“.钓鱼执法”的行政违法性及其规制[J].政治与法律,2012,(6).
[5]王文平.正当程序原则视野下的“钓鱼执法”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途径 篇8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内部因素。
(1)学习要求不同。进入初中,不论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小学课程相比,初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理论性增强。小学不少知识仅要求做初步的了解,强调直观形象,而初中则要做本质、动态、定量的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第二,知识量增大。各学科不仅难度增大,知识内容的“量”、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第三,综合性增强。(2)学习方法不当。刚刚升入初中的新生们并没有意识到初中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小学课程的方法来学习初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3)缺乏有规律的生活。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同学盲目地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占用课间休息,甚至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由于身心过度疲劳,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调节,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这些现象对于住宿学生而言,显得尤为突出。(4)自我期望值过高,抗挫能力差。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班级中多数都成绩优秀、出类拔萃,部分学生过于顺利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抗挫能力比一般的人更差。进入初中后,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他们自己,对未来更是充满了美好的期望,谁都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这种期望本身就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种过高的期望与自身的学习不尽如人意现状形成的反差,他们内心受到的冲击,精神受到的打击,心理所承受的压力都比一般的人更大。
2. 外部因素。
(1)学校因素。全年级有31%的学困生对就读的学校普遍感到不满意,认为班风、学风、校风差,周边治安环境不良。(2)教师因素。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上没有因材施教,忽视课外辅导,导致部分学生没能听懂,作业难以完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3)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刚到初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确实让他们大开眼界,兴趣爱好广泛,如男生爱好体育、台球、影视、上网游戏等;女生喜爱音乐、舞蹈、影视等。有的还加入不良“帮派”,与社会不良人员来往,沾染社会恶习,导致思想复杂,无心向学。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引起学习成绩下降,最后逐渐对学习文化失去兴趣,反过来又加深了不良行为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学困生也就随之出现了。(4)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酗酒、赌博、父母不和等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家庭不和谐或家庭离异、残缺,使学生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和欢乐,因而产生痛苦、彷徨和自卑心理,不求上进,逐渐成为学困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几个途径
1. 对学困生要做到“三清”、“四定”、“五必问”。
“三清”即形成劣迹的表现清楚、形成的原因清楚、家庭情况和社会交往清楚。“四定”即定期开会、定期家访、定期谈话、定期达标。“五必访”:①有了成绩必访,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鼓励;②有了问题必访,及时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寻找出问题的原因,与家长密切配合,联合帮教;③出现反复必访,查明原因,找准症结,有的放矢进行帮教;④旷课必访,查明情况,耐心帮教,抓反复,反复抓;⑤身体不佳必访,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老师的爱,以便更有利于转化。
2. 密切学校与社会教育,优化育人环境。
社会既是育人的大环境,也是一个大染缸。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此,在节假日里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对青少年的影响,提出具体的教育和防范措施,对一些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设卡登记,跟踪教育。寒暑假里,学校要与居委会、派出所联系,做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工作。假期结束后,居委会要对学生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家长签字后上交学校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
3. 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
形成途径 篇9
1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作用机理及其形成条件
1.1 作用机理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与两种过程有关, 首先水能浸入沥青中而使沥青粘附性减小, 从而导致混合料的强度和劲度减小;其次水能进入沥青薄膜和集料之间, 阻断沥青与集料的相互粘结, 由于集料表面对水比对沥青有较强的吸附力, 从而使沥青与集料表面的接触角减小, 结果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
1.2 形成条件
1.2.1 上面层渗水
水损害与上面层的空隙率密切相关, 当空隙率大于渗水临界值7%时, 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
1.2.2 中面层存水
按密级配设计的中下面层, 实测空隙率波动范围甚宽, 形成了水损害分散不连续的特征。按美国的调查数据, 水损害最严重的区段恰恰是空隙率范围8%~12.5%, 因为此时渗入空隙的自由水, 不能自由流动。
1.2.3 重交通的作用
调查表明高速公路都是重交通作用下一侧的行车道上水损害较严重, 两侧超车道上很少损害。主要行驶小汽车的高速公路极少出现损害。
1.2.4 混合料的抗剥离性差
沥青薄膜剥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沥青于集料的粘附性不足以抵抗动水压力的强行剥离。
1.2.5 环境条件
水损害主要发生在连续降雨后的持续高温时机, 连续降雨造成了重交通作用下高速水流的条件, 持续高温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断下降。
2 影响沥青路面水稳性的因素
2.1 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2.1.1 集料性质的影响:
集料是由矿物质组成的, 对于剥落而言, 关键问题是集料对水吸附能力的大小, 亲水性集料对水吸附能力比沥青大, 而憎水性集料恰好相反。通常亲水集料呈酸性并有较高的硅含量, 而憎水性集料呈碱性, 硅含量低, 憎水集料比亲水集料有较大的抗剥落性能。
集料表面含有铁、钙、镁、铅对于抗剥落是有利的, 而含钾、钠及粘土尘时是有害的。
集料中留有一些孔隙是必要的, 但孔隙太多, 就会导致粘附性降低;相反, 沥青就不能进入集料。但孔隙的数量对混和料的性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孔隙直径很大, 并且允许沥青进入, 那么孔隙数量就显得很重要了。
2.1.2 沥青性质的影响:
沥青的粘结性对粘附性固然有影响, 但如果沥青的粘性相同, 那么沥青的化学组成就会对粘附剥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1.3 混合料类型, 对于热拌密级配沥青混俣料, 除有较大空隙率外, 一般将不产生剥落现象。
含有较大空隙率、较多水分及沥青用量不足的密级配混和料均会导致剥落。
2.2 施工期气候条件的影响:沥青路面施工时的气候条件对沥
青路面水稳性的影响是很敏感的, 如果天气冷、潮湿, 那么水敏感性破坏就易发生。其次压实不完全, 由于含有较多的空隙, 从而使水分易于浸入混和料中而导致剥落。
2.3 施工扣的环境条件:
施工后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及交通荷载作用。温度、冻融循环及干湿循环都将对剥落产生影响。在所有条件相同时, 交通荷载加重水损害。
2.4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能力差, 也可加速水害发生。
3 预防水损害的措施
既然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面的剥离, 其条件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 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成的。那么, 排除结构因素, 预防水损害的关键就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
3.1 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 提高集料之间的粘结力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 沥青路面对集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表面层集料的来源更是困难。在通常情况下, 石灰岩等碱性集料, 与沥青的粘附性好, 但耐磨性能差, 不能适应沥青路面表面层抗滑及耐磨耗的需要, 采用石灰岩石料铺筑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 路面, 所期望的石料之间的嵌挤作用, 但它与沥青的粘附能力却不好, 容易在水分的作用下造成沥青膜剥落, 很快导致沥青路面的掉耦合、松散、坑槽等水损害破坏。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当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石料为酸性石料时, 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 并采用下列抗剥离措施:
3.1.1 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 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3.1.2 在沥青中掺加抗剥落剂。
3.1.3 将精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
3.2 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 不致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去
解决该问题最主要的因素是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尤其是减少空隙率, 但空隙率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对普通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来说, 粗集料基本上是悬浮在沥青砂浆中的, 空隙率小于极限空隙率 (2%~4%) 时, 沥青在夏季受热膨胀时无适当的空隙可去, 便容易上浮 (泛油) , 混合料产生推移、车辙等流动变形。据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 (SHAP) 的调查, 沥青路面最合理的残余空隙率为4%。
就我国目前大部分沥青路面而言, 解决空隙率大有以下途径:a.为了满足抗滑表层构造深度的需要, 空隙率不得不增大到4%~8%, 明显的大于发生水损害的临界空隙率。为解决抗滑性能要求与水稳性相矛盾的一个方法是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 结构, 由于间断级配的碎石骨架在表面形成大的孔隙, 构造深度大, 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充分填充, 混合料内部的空隙率又很小 (2%~4%) , SMA基本上不透水的优点可使沥青路面的水稳性得到很大的改善。b.由于水损害破坏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沥青面层的下面层开始的, 而目前普遍将下面层设计为空隙率较大的Ⅱ型沥青混合料, 如AC-25或AC-30, 中面层多为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了防止上面层的水渗入路面, 基层的水上升到沥青混合料中, 同时为了解决Ⅰ型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水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 动水压力对沥青膜与集料的粘附性所构成的威胁, 因此, 建议下面层的级配类型采用Ⅱ型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以使得沥青路面水稳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形成途径 篇10
1 抽穗开花期
冬小麦拔节后,经过25~30 d开始抽穗。小麦抽穗时主茎早于分蘖,大蘖早于小蘖。小麦抽穗后一般经过2~5 d开始开花,开花顺序为先主茎后分蘖,每穗开花先中部而后渐及上部和下部,同一小穗则由基部花顺次向上开。每穗开花时间3~5 d,全田开花时间持续6~7 d。
小麦昼夜均能开花,但每天有2个高峰,即9:00—11:00、15:00—18:00。夜间由于温度低开花少,中午由于温度高相对湿度低,开花过程受到抑制。小麦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11℃,最适温度18~20℃,高于30℃影响受精能力降低结实率[1]。适于小麦开花的大气相对湿度为70%~80%,低于20%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但花期遇雨,湿度过大,花粉粒吸水膨胀易破裂。
小麦属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不超过0.4%,小麦开花时,内外颖壳从张开到闭合需经历10~15 min。或颖壳张开前进行闭壳授粉,或颖壳张开后进行开颖授粉[2]。花粉粒落到柱头上一般经1~2 h后即可发芽,在24~36 h后完成受精过程。开花期间小麦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营养物质和水分,是整个生育期中日耗水量最大的时期,从此地上、地下营养器官基本停止生长,籽粒日益增大,是小麦全生育期的重要转折点。
2 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灌浆成熟,经历34~36 d,期间籽粒内外部发生一条列变化,一般分为6个过程、5个时期(表1)。
2.1 形成期
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首先是受精卵进行分裂进而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其次是极核受精后形成初生胚乳,并进行旺盛分裂最终形成胚乳,开始积累淀粉。受精后10~15 d,籽粒外形已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3/4,由“坐脐”达到“多半仁”阶段,籽粒已具备发芽能力,该时期称为籽粒形成期。这一阶段籽粒含水量处于增加阶段,含水量达70%以上,此时籽粒长度增加很快,而干物质增加很慢,籽粒颜色由灰白逐渐转化为灰绿色,胚乳有清水状变为乳状,挤之有稀薄而略带黏性的液汁。
2.2 乳熟期
历时12~18 d,“多半仁”后首先长度达到最大值,而后是宽度和厚度增加,到开花后20~24 d达到最大值,俗称“顶满仓”。随着籽粒体积的继续增大,胚乳细胞中开始积累淀粉,含水量由于干物质的不断积累由70%逐渐下降到45%左右。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变鲜绿,进一步转为绿黄色,表面有光泽,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2.3 面团期
历时3 d,含水量下降到38%~40%,干物质增加速度转慢,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成黄绿色,失去光泽,胚乳呈面筋状。灌浆速度的特点是慢—快—慢,即“多半仁”前缓慢,由“多半仁”到“顶满仓”速度加快,“顶满仓”后速度又趋向缓慢。从“顶满仓”到“面团期”是穗鲜重最大的时期,要注意防倒。
2.4 蜡熟期
历时3~7 d。含水量由38%~40%急降至20%~22%以下,籽粒由黄绿色变为黄色,胚乳有面筋状变为蜡质状,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生理上已正常成熟。
2.5 完熟期
历时2~3 d,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籽粒体积缩小变硬,俗称“硬仁”,表现出成熟种子的特征特性,是收获的最佳时机。
3 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同一穗上的不同小穗位和同一小穗的不同粒位,无论灌浆先后、粒数多少和粒重高低均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实质是早在分化时期已经发生的差异的继续[3,4]。
3.1 不同小穗位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小麦灌浆过程中,灌浆的顺序与开花的顺序基本吻合,以中部小穗居于优先地位,营养物质的分配也以中部小穗最多,其次是下部小穗和上部小穗,所以不同小穗位的籽粒数目有多少之别,重量有轻重之分。在籽粒形成和灌浆初期,运转到中部小穗的干物质最多,其次是上部小穗,下部小穗最少;灌浆中期以后,下部小穗的干物质较上部小穗为多,因而一般下部小穗比上部小穗籽粒少,而粒重比上部重。
3.2 不同粒位籽粒发育的不均衡性
同一小穗不同粒位之间,营养分配和发育是依照小花的着生部位从1、2、3、4逐渐递减的;到“顶满仓”以后顺序便发生了变化,如果每穗结实2粒,一般粒重1>2,若每小穗结实3粒,则2>1>3,当每小穗结实4粒时,则2>1>3>4,但在下位缺粒或发育不良时,可看出上位小花的粒重明显增高。同一粒位籽粒在不同小穗上表现为中部最重,下部次之,上部最轻。
4 籽粒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1 温度
籽粒灌浆的最适温度为20~22℃。日平均气温低于25℃,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灌浆速度加大,高于25℃时,因高温而失水过快,缩短灌浆过程,加强呼吸作用,粒重降低。一般认为:开花至成熟需720~750℃的积温,灌浆期需500~540℃的积温。
4.2 光照
光照条件对不同灌浆时期的影响不同,灌浆盛期(开花后25~30 d)影响最大,灌浆始期(开花后10~12 d)次之,灌浆后期(开花后25~30 d)影响最小。光照的好坏取决于2个条件,一是天气条件,二是群体大小。光照不足、群体过大往往成为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4.3 土壤水分
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籽粒形成初期水分不足,特别是在天气干旱高温情况下,光合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加强,致使灌浆过程提前结束,形成瘪粒。在品质方面,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含量与灌浆以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而籽粒的淀粉含量则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
4.4 矿质营养
后期适当供应氮磷钾除可使功能叶保持较长功能期外,还可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化合物的转化,对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籽粒灌浆成熟有显著作用。
5 提高粒重的途径
5.1 增加籽粒干物质的来源
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抽穗前茎叶中的贮藏物质,二是抽穗后绿色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物质,前者占30%左右,后者占70%左右。虽然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并不直接构成粒重,但对籽粒增重有很大影响,是产量形成的奠基过程。所以提高粒重必须从生育前期着手,促使个体发育健壮,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后期应保持一定的绿色面积,防止早衰青枯和病虫害,延长绿色面积的功能期。
5.2 扩大籽粒的容积
籽粒容积大小是影响千粒重的重要因素。籽粒容积与籽粒形成过程中胚乳的发育密切相关,如果这时干旱或其他条件不利,籽粒容积缩小。因此,这一时期要保证水分的及时供应。
5.3 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强度
灌浆时间和灌浆强度除受品种特性影响外,主要受灌浆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可加速灌浆速度,但缩短灌浆时间,粒重往往较低。相反,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日平均温度较低灌浆时间持续较长而粒重较重。但北方麦区灌浆期间高温干旱,多干热风,对籽粒增重不利。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水分供应,在后期浇好灌浆水、落黄水,力争“麦长一线”。另外,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宝,对增加粒重有良好效果。
5.4 减少干物质积累的消耗
重点把握好小麦的收获时间,以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收获均降低粒重。过早籽粒没有灌饱,过晚干物质已不再增加而呼吸作用仍在消耗,使籽粒重量下降,所以应做到适时收获。
摘要:介绍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小麦籽粒形成特点, 指出籽粒发育具有不平衡性, 分析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矿质营养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提出增加粒重的措施, 以为小麦增加粒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籽粒,粒重,增产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兆合, 傅传臣.农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耿文良, 冯瑞英.中国北方粳稻品种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成东梅, 彭涛, 高燕, 等.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6) :11798-11799.
形成途径 篇11
摘 要 “劳资矛盾”作为一个困扰企业和劳动者关注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它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们必须正视它、重视它。我们相信通过企业和劳动者的沟通和努力,以及政府在中间的作用,一定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使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企业得到长期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 劳资矛盾 原因及途径
“劳资矛盾”顾名思义讲就是劳动者与资本方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表现形式。它在各个时期的劳动报酬方式也不同,在雇佣关系刚产生时,是以物质为报酬的,后来慢慢用金属币,直到用纸币。我们现代企业的劳动报酬的基本内容是:工资+奖金+补助+分红+其他。企业中“劳资矛盾”直接影响到企业与工人的关系,影响到企业和工人的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也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劳资矛盾形成的原因分析
1.企业机制改革,富余人员的产生和增加是根本原因。解放以来,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脆,统一生产、集中销售,行业内同工种中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本一致,由国家统一发放,按劳分配的原则得不到充分体现,但是收入分配基本相同,差别不大,企业内劳资矛盾不是很明显。虽然企业发展缓慢,但基本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变化,机制得到转变,分配制度逐步按照“按劳分配”的形式体现,劳动者与管理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劳资矛盾”逐渐加剧。特别是富余人员的逐步增加,企业工人的饭碗受到威胁,岗位竞争趋势激烈,就业压力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2.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劳资矛盾加剧的直接原因。“收入”是劳动者的工作报酬,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人的家庭生活,直接影响工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企业改革比较成功,发展后劲足,在分配制度上,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工人劳动价值得到体现,干劲足、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企业发展快,这是主流。但有一些我们见过的企业则不然。企业中领导经营权、决策权不分,在收入分配上搞“近亲制”、关系网、谁的关系近,最后谁拿的多,在管理上靠“头脑发热”,在干部的任用上“任人为亲”。因此,上贪下捞“行贿、受贿”是主要的表现。从而使工程项目愈大资金愈多,最后亏损的愈多。有些企业更是变为家族企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属、子女、親戚占据主要部门和岗位,工人如奴隶,呼来喝去,工人无法生存,主人翁地位在那里呢?
3.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机械化稳定的提高,也是劳资矛盾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前靠手工操作的工种,改由机器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但中国毕竟是劳动力极度富余的国度,劳动密集是个特点,科技的进步必然导致劳动岗位的减少。但工人需要生存,需要靠工资养家糊口。这对矛盾的出现,也必然加剧劳资矛盾。
4.企业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活动,人是第一要素,所以不断提高管理者和生产劳动者的素质至关重要。管理者一要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钻研、多总结,吸收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企业的人力、财力得到利用最大化,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二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劳动者多学习、钻研技术、挖掘潜能,调动其积极因素,尊重其主体地位,提高全方面素质,创造出最大最好的价值。经营者和劳动者二者的素质都提高了,才能在企业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最终使企业不断得到良性发展。
二、解决劳资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合理消化企业富余人员是缓解劳资矛盾的根本方法。笔者认为,一是应该加强学习培训,适应性的转岗培训就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二是企业创办第三产业,这在大型企业较好,中小型企业操作起来不很容易。三是企业间进行人员交流,建立劳务市场,取长补短,实现双盈。这些办法虽然还无法全部解决富余人员的问题,但也不失为企业自救的良方,起码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加强国家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力度,使企业活动不出轨。首先,国家政府通过法律、税收、财政、资金等行政手段,监督控制企业,在机制改革、资金使用等方面,不出现偏差,保证企业有一个正确的经营方向。其次,加强“劳动法”、“劳动合同”、“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宣传管理声势和力度,关键是加强落实的力度,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不受到伤害。第三,制定可行的政策法规,通过限制企业高层的收入过多以及与劳动者收入差距太大,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办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根本问题。
3.企业上级直接干预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在过去,企业的监督往往强调企业内部纪委、工会、财务等方面的监督。从目前来看,只能算作一句空话,这些部门的切身利益在其中,不监督还好,一监督马上就得到报复。而企业上级则不通,某种情况下掌握着企业领导的前途和命运,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派遣作风正,能力强的同志进驻企业进行监督,通过财务、资金、用人、材料等多方面的一系列监督来缩小劳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
4.劳资双方进行沟通,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劳资双方”的沟通是解决互相矛盾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沟通,本来复杂的问题简单了,否则简单问题反而变的复杂化。沟通应遵循理解互谅和尊重人的原则。建立在不平等、不理解的基础上是无法沟通的。有些企业总是认为你是我的职工,什么都必须听我的,办法粗暴简单,命令多余协商,结果使劳资双方矛盾加剧,职工受到伤害,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所以,通过协商、沟通达到互相理解,劳资矛盾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是合理解决。
形成途径 篇12
一、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 中职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是对交往对象真实情况的歪曲和错觉。在人际交往中, 处在成长期的中职生因个人不同的需求、动机、人格等而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中职生常见的人际交往认知偏差有: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中职生只有了解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并找到原因, 才有可能全面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他人, 在和他人交往时更加客观和理性, 从而建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网络, 促进个人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应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 不良情绪会损坏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 中职生往往出现嫉妒、猜疑、恐惧、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压抑、挑剔、冲动、难过、不快、忧郁等不良情绪, 因每种不良情绪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 故中职生在与人交往时, 要经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否则, 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习效率, 而且心理上的痛苦还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三) 中职生不良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了建立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 中职生需要在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 抓住各种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质、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耐力和承受力、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和合群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二、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解决途径
(一) 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中职生不但要认识到外界的客观事物, 而且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也能认识, 并能把自己的意图、思想、感觉、体验传达给自己, 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 争取变缺点为优点, 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障碍。
(二) 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 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生活在纷杂社会矛盾之中的人, 总会因各种原因引发不良情绪, 而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不良情绪, 要学会采用诸如注意转移法、情绪宣泄法、理智克制法等方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要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 培养健全的人格, 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 加强个性修养
个性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目前在校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为了加强个性修养, 一定要改变气量小的性情, 要拓宽心胸, 不断充实知识, 要淡化自我。同时, 中职生还要克服不成熟的个性, 有主见但不能有偏见, 更不能固执己见, 要严己宽人, 以人之长比己所短, 要宽厚大度容忍荣过, 自尊、自爱、自理、自强, 面对挫折, 积极进取。另外, 中职生还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与别人交往时, 要想方设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 用同情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对他人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要开阔胸襟, 遇事全面思考, 控制脾气, 与人为善, 这样就能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四) 掌握交往技巧
为了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作为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 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尊重他人, 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要学会宽容, 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 要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 关心帮助别人,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要保持独立自主与谦虚的品质、保持微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 自己的人生才更加完美和精彩。
中职生因年龄、性别、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差异给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多障碍。中职生人际交往是否顺利、健康, 不仅直接影响其相互交往的效果,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 中职生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 找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是什么并采用正确的解决办法, 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问题, 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快乐、自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