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障碍

2024-08-06

形成障碍(共9篇)

形成障碍 篇1

一、歌唱心理障碍的产生

1. 自卑心理是障碍之一

演唱者的内心, 由于自卑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情况非常普遍。在演唱过程中看, 对自身歌唱能力与水平的自我估量, 总是存在着实际水平与期望水平的明显落差, 并最终由于缺乏足够的信心, 从而认为地给自己设置了各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还有一些缺乏自信心的演唱者, 总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演唱技术。过分担心演唱中万一出现失误, 因而容易形成情绪焦虑, 容易在演唱技术上把握不住。因此他们通常会成为自己消极想像的俘虏, 他们怀疑自己可能会失败因而这种消极自卑的想像却真正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2. 恐惧心理的障碍之二

恐惧心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性的, 二是精神性的。生理性的主要表现在演唱者对舞台和观众的恐惧, 使得肌体运动失衡和肌肉力度的高度紧张, 精神性的主要表现在演唱者由于恐惧心理所引发的自信心缺失。在演唱过程中,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影响和制约。还有一些人恐惧“高音”, 这是歌唱心理障碍的又一表现, 这种现象在演唱者当中极其普遍。许多演唱者, 无论是唱歌还是练声, 一到了高声区心就开始发慌, 歌唱肌能的协调性减弱, 拼着力往上蛮唱, 就是唱不上去。甚至有的人一唱到某个高音就会产生恐惧感, 久而久之, 就会造成一种恐惧高音的条件反射, 这种恐惧心理对解决高音问题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3. 消极心理暗示是障碍之三

消极暗示也是导致歌唱心理障碍的重要制约因素。有的歌唱者情绪的稳定性较弱, 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一旦遇到其外界因素的干扰, 立即就会引起思想波动, 形成额外的消极情绪。消极心理暗示的特点是, 遇事总是不忘积极的方面想, 对未完成的事不再报有希望。例如, 歌唱者在演唱时, 突然自己的某个音没有唱好, 或某一个地方没有处理好, 就会对自己的情绪形成消极心理暗示, 认为“完了, 我这首歌唱不好了”, 从而影响和制约了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 消极心理暗示将会造成演唱者思想负担过重, 对歌唱者的演唱心理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 使歌唱者的演唱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歌唱心理障碍的调节

1. 充分熟悉作品, 增强自信心

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 如果准备的不够充分, 就会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许是歌词背不熟练, 害怕突然忘词;或许伴奏没有合好, 而担心在台上出差错等等。可想而知, 当演唱者在未完成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前, 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 所以, 一定要做好歌唱前地充分准备。第一, 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 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熟悉乐谱, 注意音准、节奏、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第二, 熟背歌词。一定要背得很熟, 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 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或忘词了;第三, 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 要像亲临舞台一样, 站姿、表演、感情的投入都要一一到位;第四, 进一步深化解决歌曲难点。比如某个音不是太准, 或某个字归韵不够好, 某一唱段情感表现不够准确等等, 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第五, 不要演唱不适合自己音域的歌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音域, 演唱的歌曲如果不适合自己的音域, 可以做适当调整, 演唱起来无论高音、低音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第六, 演唱前一定要静心从脑子里全曲过一遍, 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熟唱一遍。这样不但温习了曲目, 也会减少心理紧张程度;第七, 平时要苦练基本功。只有苦练基本功, 熟练地掌握演唱技巧, 才能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 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克服胆怯心理, 增强必胜信心

演唱前充满必胜的信心是放松的基础, 没有信心, 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导致演唱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因此, 建立必胜和成功的信念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前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来确立歌唱者的演唱自信心呢?首要问题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白果恐惧心理。产生恐惧心理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演唱失误, 或是怕气息控制不好, 或是怕高音上不去, 由此患得患失而产生恐惧心理。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思想杂念, 相信自己能唱好, 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 使自己树立自信心。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歌唱表演, 对自己的演唱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既要有敢于展示自己, 又要有敢于暴露自己缺点的勇气, 对自己的演唱效果不做过高的期盼。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就是要人们不怕失败, 并在经历失败和挫折的同时, 不断总结经验, 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在历经反复失败的尝试后, 逐渐接近和达到成功的彼岸。

3. 加强舞台实践, 培养自信心

艺术实践可以提高歌唱者的演唱水平, 更重要的是能给歌唱者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歌唱者要明白, 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 调整歌唱的紧张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经常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 体会舞台表演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 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如果一个学了四年声乐的歌手, 都没有到过舞台上去锻炼演唱实践, 那么一旦有机会上台演唱, 必定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出现心慌、怯场等紧张心理。

一般在上台前, 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用心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 在心里默唱一遍要演唱的歌曲。这样不仅有利于放松表演, 更有利于发音器官和生理肌能的自由活动, 而不会因为心理紧张造成僵化、气浅的状态, 以致阻碍声音自然流畅地表现。在舞台上演唱时, 要把注意力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 不能总是想着听众就是检查者, 他们是专门前来挑毛病的, 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要把听众当朋友, 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 感染听众进入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 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避免了技术方法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能够尽情地抒发内心情怀, 达到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状态。

参考文献

[1]皱长江.《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比音乐出版社.

[2]刘忠宏.《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人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形成障碍 篇2

1.阻塞血管动脉血栓未完全阻塞管腔时,可引起局部器官缺血而萎缩,如完全阻塞或引起必需的供血量不足而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可引起局部器官的缺血性坏死。如脑动脉血栓引起脑梗死、心冠状动脉血栓引起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患肢坏疽等。静脉血栓形成后,若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则引起局部淤血、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如肠系膜静脉血栓可导致出血性梗死。肢体浅表静脉血栓,由于静脉有丰富的侧支循环,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

图3-6 机化的血栓

形成障碍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障碍 形成 解决办法

学生只有先对数学题有一个思维上的认识,才能在茫茫题海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思维的形成无非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只要学生对基本的数学理论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解决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了。

学生之所以对教师的讲解听得很清楚,但做起题来感觉无从下手,原因就是学生对解答问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所以,研究学生的思维障碍很重要。

一、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的过程,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要想被认知并接受需要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它进行由外到内的信息输入和整理,并通过某种方式储存。学生只有从原有的旧知识中找到接纳新知识的“媒介”,然后才能通过“媒介”对新知识进行接纳和整理,进而使之变为旧知识存入思维定式中,从而学会新知识。可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容易完成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这使得教师所讲的新知识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更不会被接受。学生从而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影响了数学学习。

2.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在被学生接受时,不能被学生认知,学生在所学的旧知识中找不到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媒介”,致使新知识被排斥在学生的脑海之外,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听不懂或学不会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教师所讲内容如果与学生的接受实际脱节,或者学生不能将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顺利“交接”,这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解决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办法

1.教师在教授学生高中数学知识之前,要摸清高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采取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个别学生采用单独辅导的方法将其原来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并努力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再次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信心。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高中数学意识。那么,什么是数学意识呢?它对学生的学习又有哪些影响呢?所谓数学意识就是说学生在解答某一道数学问题的时候内心最先想到的解题方法。它是指学生在看到数学题时会想到的:该通过哪一个解答方法,运用哪一种解题定理或公式去完成。至于到底能不能做对,那就是学生的水平问题了。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做数学题,这不是他不明白数学公式,而是不会灵活运用数学公式,不知道解答问题的步骤。有一些学生看到问题只知道去硬套数学公式,模仿类似的问题来解答,一旦遇到稍微变化一点的题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数学题灵活多变,只依靠比猫画虎的方法来做是不行的,这些都属于数学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练习,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导学生真正把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当中,充分运用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完成解答。高中数学教师应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多增加几种解题思路,对已知条件进行变化,如“类比转化意识”“因果转化意识”等,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教师只有努力加强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得到真正的突破。

3.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原来的数学思维模式消除,尽量减小原来思维定式的不利影响。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加以强化。学生只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维障碍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暴露出来并尽快消除呢?我个人认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暴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谈心,这样不仅能了解到学生的做题思维模式,便于对症下药、指导学生学习,还能了解到学生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方便管理学生。教师还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诊断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从而了解学生做题的错误思路。教师等待所有的学生的观点都暴露出来了,再提出相应的不合理因素,运用迟延评价的方法提出矛盾,推翻学生的观点,引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疑难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班里展开讨论,从而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并帮助其加以改正,这种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以上这些方法对于暴露学生的思维模式。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锻炼,加大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力度,培养学生尝试多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这些对于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形成障碍 篇4

老师抱怨:“初中数学内容就那么一点点, 删来改去学生在初中学的那点知识到高中远不够用, 又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到高中一点也不适应, 叫我们怎么教?”而家长却一头雾水:“孩子在初中时, 数学那么优秀, 到了高中怎么就不行呢?”在家长会上多次听到家长有类似的疑问.

高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于是我不断探索高一学生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就我的初步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二、原因分析

1. 初、高中教材间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侧重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 如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 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 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 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 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机械性的印迹, 导致了学生理性思维差、灵活性差.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运算语言,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 论证要求又高, 学生初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 内容也多, 每节课容量大, 学生总说老师讲得太快, 而我们又苦于落实不了教学进度.这些都是高一学生学习障碍的客观原因.

2. 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面对学生学习的现状我在高一召开了学生座谈会, 以个别同学谈话的方式了解到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 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 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 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的机会比较多, 为了提高平均分, 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 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又由于高中教学在教师的安排上多是高一到高三, 高三到高一的小循环, 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 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 在把握学生知识能力上出现偏差,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 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 致使高一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3.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 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 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 缺乏自学能力, 而高中教材本来就内容多、老师作业布置多了他们抱怨多, 作业之外他们自己又不知道练习, 更谈不上自学.上述的学习方法, 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 高中思维的节奏过快

高中阶段思维方式向理性层次跃迁, 与初中阶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生习惯于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式, 科学的、严谨的、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 而高中数学知识要求在思维形式上产生变化, 在灵活性、可拓展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 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 高一学生较难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

三、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

我认为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比较有效.

1. 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 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 要经常翻阅初中教材了解中考要求, 知道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适应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了解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 (初中知识体系, 初中教师授课特点, 学生状况) 的前提下, 根据高一教学大纲, 制定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2. 高一要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 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笔者实践, 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重形象、直观, 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方法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 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要多提问学生单独回答问题, 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 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3. 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一阶段是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可以有步骤地增强思维材料的抽象性和辩证性, 提高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材中是用集合语言给映射、函数下定义的, 而集合语言本身就极其抽象, 加上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内涵比较隐晦, 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应先从初中对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出发, 对他们熟悉的特殊的函数y=3x+1, y=x2中x的取值范围, y的取值范围, 先用集合表示, 再给定义域、值域下定义,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这些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上建立了怎么样的对应关系, 进而利用集合语言给函数下定义.这样, 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 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 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 就可以在已有的思维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4. 严格要求, 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 (预习、听课、作练习、复习与总结、课外自学) 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课后练习, 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 应限期改正, 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 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 每讲完一章都要复习、测验, 及格率不到60%应重新复习、测验, 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 循环上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5.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 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也靠教师的强化.

形成障碍 篇5

去年南京开公交车撞人的王建强,北京灭门惨案凶手李磊,连杀4位同学的马加爵,均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

社会上有大量的人,其人格尚远远达不到“障碍”的地步,但却较为“偏激”,这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人格特点有所警惕,若任其“偏激”下去,很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人格障碍,甚至是偏执型精神病。

人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所以请重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敏感多疑者内心缺乏安全感 ★症状:多疑。 ★心理特点:安全感缺失造成的自卑,

以及自卑的极端反映自负。

自卑——敏感多疑,总感到受人欺负,过分警惕与防卫。

个案1:王建强的邻居说他“自私、内向,平时话很少,性格有点古怪,有时还多疑。”如,他喜欢在楼顶养花种草,每次花盆坏了或是倒了,都怀疑是别人故意弄的。

王建强对发车时的正常调度不满,说是有意整他:与调度杨某发生纠纷,将其脸部划破,派出所调解时让他出医疗费,他不服,说是派出所和杨菜合起来整他:单位做工作,他又说大家一起合伙整他、去年4月13日再次到单位“讨公道”不成,从单位停车场开出一辆公交车,沿途疯狂撞人,造成一死两伤惨剧。

个案2:马加爵,有时大家在宿舍说笑,他会莫名其妙地认为笑声中包含对他的嘲笑,为此常常动怒:打篮球时,如果队友不小0撞了他一下,他认为是对他的羞辱与威胁,立刻翻脸骂人。

个案3;有一位男子总怀疑老婆与人有染,一次他的朋友来找他,他不在,老婆请其进屋等待。他回来见两人同处一室,立刻翻脸,非要说两人有不正当关系,老婆越辩解,他越觉得她l心中有鬼,揮拳将她暴打一顿,后老婆拿出一叠被打证据,要求离婚,法院判离,

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若遭遇挫折和失败,则怀疑是他人在有意整自己。 个案4:美国驾机撞楼工程师在留言中称,自己两次开办公司,两次遭国内税收署“阻挠”(一次因未中报缴税,被勒令暂停营业;一次因漏税,遭勒令停业)。

个案5:一位名闻遐迩的大学者在发表论文时,不允许别人有一丁点修改,即使是非常明显的错误,也坚持己见。他对别人的意见相当在意,谁谁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说了他什么,他都一一记录在案,单位一把手不知在何时何地说了他什么,让他刻骨铭心,一把手退休后,他一次次地在深夜,扔砖头砸碎一把手家的窗玻璃,以宣泄怒气。点评:

1人格障碍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先天气质和后天教养综合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家系调查显示,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呈正比,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则越高。

(2)环境因素:儿童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强烈的精神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深刻印记。0~6岁是大脑快速发育期,也是人格形成期,这期间,母爱父爱的缺失,以及不合理教养,可导致人格的病态发展。

2偏执型患者的敏感多疑,缘自内心没有安全感,那人为何会没有安全感?

(1)母爱缺失:母爱,是帮助婴幼儿完成人格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情感,是任何爱都无法取代的。因为儿童是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的,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对世界产生恐惧,对人不信任,而敏感多疑。

美国驾机撞楼者是位孤儿;个案3“疑妻子有外遇者”因家中孩子多,且家贫,他很少获得疼爱,14岁离家外出闯荡;个案5中的大学者幼年时被母亲在要饭途中抛弃。

有一位年轻人追踪前女友追了7年。他小时,离婚了的母亲不断更换男友,让他极缺安全感,他生怕某天母亲再婚,像父亲那样将他“抛弃”。他和前女友建立恋爱关系后,他对母亲的心理依赖,转移到了女友身上,女友突然和他断绝恋爱关系,让他坠入了当年怕失去母亲的那种极度恐慌中。他说,深夜,他感到房子那么大,自己那么小,自己仿佛身处无底的深渊中,只有给前女友打电话,听到她的声音,心里才好过点。

(2)不合理管教:去年发生在北京的祖孙三代6人同时遇害的惨案,其凶手李磊交代,从小父母对他的管教非常严厉,致使他性格内向、自卑。

(3)儿时负性事件:个案5中的大学者,幼时被要饭的母亲送到地主家当书童,晚上还要做推磨等杂活,地主的两个小老婆拿他当小杂役使唤,心中有气就掐他出气。严冬,他一人睡在四面通风的柴房里,冻得睡不着,就哭着想母亲,可是母亲再也没有回来看过他。这样的生存环境,让他渴望自己强大起来,而别人的意见或善意批评等,他都怀疑是对自己的否定。

负性情绪得不到修正和宣泄,

行为就会“出格”

★症状:偏执。

★思维模式:思维通道狭窄,一个时段的关注点仅仅只有一个。

一条道走到黑

上述个案:“美国驾机撞楼工程师”持续十数年的对税收的研究和抗争,“开车撞人的王建强”,持续不断地到公司讨公道,“疑妻子有外遇者”,被法官判离后,先到妇联跪诉,后又长跪到某社会公众人物的办公室外,进行着为所有的“被老婆戴绿帽子的丈夫”而伸张“正义”的战斗。

个案6去年春天,一位大厂总工临时取消出差返家时,发现妻子和一男子睡在床上,他立刻报警,将两人抓获。有关方面认为,其妻子与那男子有感情,不为强奸,为通奸,不予抓捕。这位先生怀疑所有的人都在袒护那位男子而与自己作对,便到闹市跪求,甚至还要到闹市裸奔,扬言不将其法办,决不罢休。

现在其妻子已发疯,住进了神经病院;女儿则发誓与以前敬爱有加,现在让她丢尽脸面的父亲绝交。

个案7一位年轻人,在女友和他断绝关系并结婚后,仍缠着她不放。前女友为躲避他,不断地变换手机号码,不断地搬家,但他总会想办法弄到她的手机和住址。直至7年后的今天,他还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和他恢复恋爱关系,就吊死在她的门前。

如干柴般遇到火星就爆燃

王建强去年4月13日下午到单位“讨公道”,被人抬出办公室扔到外面地上,遂驾车撞人。

马加爵在案发前几天与同学玩扑克时,一位同学说:“你连打扑克都玩假,你为人也太差了

”这使他格外生气,遂动杀人念头。

沉着冷静地谋划行动

个案3“疑妻子有外遇者”被判离后找妇联和公众人物,个案6中的总工到闹市跪求和企图裸奔,都是为达目的而精心谋划的行动。

王建强晚7点多钟被扔在水泥地上,躺了约二十几分钟后离去,当晚9点多钟,又返回,从停车场私自开出一辆公交车撞人行凶,马加爵对杀人行动进行了谋划,如何将人引进宿舍,如何从背后攻击等,北京灭门案李磊当时也很冷静,“他连杀4人后,在客厅内坐了1个小时,想到自

己逃亡后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再次举起屠刀,将熟睡中的孩子捅死。”点评:

一般人失恋后,其痛苦的情绪能量会不断衰减,3个月减半,6个月基本消失,为何个案7却持续不减,甚至越来越强,以致追踪前女友7年?

原因是,偏执型人格障礙患者因其思维通道狭窄,遭遇心理创伤后,负性情绪得不到正向情绪的舒解,他们缺失“心理修复能力”!

负性情绪得不到修正和宣泄,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后,遇到“火星”,就会爆发!

因思维通道狭窄,负性情绪产生的念头,得不到正向思维的修正,只能沿着 个通道酝酿发展下去,打官司就打下去;追踪女朋友就追下去;杀人,就冷静地一个个杀下去!

患者的思维通道为何如此狭窄?

(1)母爱缺失:研究人员发现,母亲的爱抚能刺激婴儿大脑产生种“在受到压力时安慰身体的基因”,因此,经常受到母亲爱抚的婴儿长大后,分泌的紧张激素较低;反之,分泌的紧张激素较高,而研究发现,人紧张时,思维通道狭窄!

(2)游戏缺失:2岁半的孩子,会走会说,开始想脱离父母怀抱,去探索外部世界了,这时,一定要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乐,在玩耍游戏中学习生存法则。如,学会与人交往,发生矛盾了学会忍让等。

上述所有个案中的主人公,均无快乐玩耍的童年。

(3)不合理管教:如果对孩子太溺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就会在他的大脑中形成只要哭就会达到目的的观点,这样的孩子学不会“识时务”,学不会“适时妥协”,学不会“合理退让”,养成“撞了南墙不回头”的个性。

(4)异性交往缺失:人格最终完成于18岁前。上学后,男女生正常交往可以性格互补,男生向女生学习感性、包容、忍让、细腻。如果阻止男女同学的交流,可能会导致男孩偏执型人格的发生。马加爵等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就是缺失了这个学习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偏执”只是一种个性特点,而远远达不到“障碍”的地步。但是,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有猜疑性格缺陷的朋友,一定要对自身人格缺陷有个客观的认识,产生自觉改变人格缺陷的愿望,通过这种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如,主动交朋友,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全感,以及畅通压力宣泄渠道等,促进自己人格的成熟。

形成障碍 篇6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原因,具体表现突破策略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 听得很“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 总感到困难重重, 无从入手。有时, 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 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 我怎么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 有不少问题的解答, 同学发生困难, 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 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 也就是说, 这时候, 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 有的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 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 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 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和具体表现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 在这个课程中, 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 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 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 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 这样, 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 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即基础) 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 而是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 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 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 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 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 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 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 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 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 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 因此,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 具体可以概括为:

1. 数学思维的肤浅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 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 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 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1)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 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 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 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 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 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 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 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 数学思维的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 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 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 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往往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 影响问题的解决。

3. 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 因此, 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 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 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做出灵活的反应, 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 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 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

1. 因材施教, 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 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 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 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 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 就能摸到桃”的感觉, 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 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 又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 至于做得好坏, 当属技能问题, 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 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 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 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 无法解决, 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 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 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 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 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谈心的方法, 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 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 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 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 再提出矛盾, 以免暴露不完全, 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 展开讨论, 疑难问题引人深思, 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 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 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 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 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 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 素质教育已经向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 则势必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摆脱题海战术, 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锋.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教师, 2010, (2) .

[2]丁永刚.高中数学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上海中学数学, 2008, (10) .

形成障碍 篇7

一、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 中职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

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是对交往对象真实情况的歪曲和错觉。在人际交往中, 处在成长期的中职生因个人不同的需求、动机、人格等而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中职生常见的人际交往认知偏差有: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中职生只有了解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并找到原因, 才有可能全面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他人, 在和他人交往时更加客观和理性, 从而建立起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网络, 促进个人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应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 不良情绪会损坏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 中职生往往出现嫉妒、猜疑、恐惧、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压抑、挑剔、冲动、难过、不快、忧郁等不良情绪, 因每种不良情绪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 故中职生在与人交往时, 要经常体察自己的情绪,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否则, 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习效率, 而且心理上的痛苦还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三) 中职生不良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了建立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 中职生需要在在校学习的三年期间, 抓住各种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质、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耐力和承受力、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和合群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二、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解决途径

(一) 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中职生不但要认识到外界的客观事物, 而且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也能认识, 并能把自己的意图、思想、感觉、体验传达给自己, 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 争取变缺点为优点, 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障碍。

(二) 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 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生活在纷杂社会矛盾之中的人, 总会因各种原因引发不良情绪, 而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不良情绪, 要学会采用诸如注意转移法、情绪宣泄法、理智克制法等方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要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 培养健全的人格, 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 加强个性修养

个性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目前在校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为了加强个性修养, 一定要改变气量小的性情, 要拓宽心胸, 不断充实知识, 要淡化自我。同时, 中职生还要克服不成熟的个性, 有主见但不能有偏见, 更不能固执己见, 要严己宽人, 以人之长比己所短, 要宽厚大度容忍荣过, 自尊、自爱、自理、自强, 面对挫折, 积极进取。另外, 中职生还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与别人交往时, 要想方设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 用同情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对他人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要开阔胸襟, 遇事全面思考, 控制脾气, 与人为善, 这样就能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四) 掌握交往技巧

为了更好地减少与人交往的障碍, 作为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 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尊重他人, 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要学会宽容, 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 要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 关心帮助别人,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要保持独立自主与谦虚的品质、保持微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只有这样, 自己的人生才更加完美和精彩。

中职生因年龄、性别、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差异给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多障碍。中职生人际交往是否顺利、健康, 不仅直接影响其相互交往的效果, 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 中职生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 找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是什么并采用正确的解决办法, 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问题, 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快乐、自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形成障碍 篇8

一、抓住问题症结,透析问题根源

很多初中生刚刚升入高中,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一个学期结束,部分学生就会掉队,成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以至于学习缺乏兴趣,被动接受,久而久之,背上了数学学困生的包袱,成绩一蹶不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造成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很多学生刚进入高中还没有摆脱初中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的心理,听课跟着教师的思维,对一些问题不能提出质疑,掌握不了学习的主动权,主要表现在学习没有计划,处于被动状态。上课前不能主动预习,听课缺乏良好习惯,对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去思考,只是忙于做笔记,到头来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

(二)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项踏踏实实的工作,需要有认真的精神。但也有诀窍,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上课时,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概念的含义,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论是哪种课型,教师都要突出学科的思想,渗透学习的方法。可是有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忙于做笔记,问题出现了也不能当堂解决。课后不去复习和巩固,以至于做题时套公式,甚至死记硬背类型题。学习方法对学科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如果掌握不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不抓基础知识

有些学生自以为聪明,不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忙于做高难度的试题,导致难的做不对、容易的又出错。有的学生好高骛远沉溺在题海之中,对正规的作业完不成,却忙于题海战术,以至于考试时经常出错,连基本的演算过程都会出错。

(四)知识的铺垫不到位

学习需要一定的积累,要想登上高的台阶,必须有前面的台阶做铺垫。高中数学的知识深度、难度、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一次飞跃。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技能,还要有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是初中教材从来没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出现知识的卡壳是不可避免的。

二、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仅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的学习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用学习方法做支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不断养成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良好的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等环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完善。

制定计划能够使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时间安排更合理,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稳步前行,留下坚实的脚印。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要有学习的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的安排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

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它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课前预习时找到问题,发现难点,在听课时就会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也就会在课堂上收获知识。

听课是获得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知道哪些地方可略、可详;哪些地方重点听,哪些地方一带而过;哪些地方需要记,哪些地方只是听听而已。这样听课重点突出,可避免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和由“会”到“熟”,进而由“熟”到“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数学学习的章节总结和归纳系统小结,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以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二)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意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构建学科思想。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等环节和复习总结的步骤不可少。

形成障碍 篇9

以简·戈特曼的“大城市带理论”为基础, 根据其“世界性都市圈”的五大特征, 借鉴世界五大都市圈发展模式, 我们发现一个世界性的系统完善的城市圈经济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聚集经济、高能级经济、开放性经济和世界性经济的特征”的社会经济系统。而具体综合中国长三角实际情况, 要实现其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的目标, 长三角城市圈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 “首位城市”效应明显, 增长极逐渐多元化。2) 产业结构互补、圈域城市发展实现经济互补和功能上的共同完善。3)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区域交通网络体系便利。然而回首长三角城市圈发展现状, 虽然改革开放后其依靠自身优势以及国家扶持, 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其与五大世界级城市圈依旧差距显著。一些制度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缺陷明显, 上述五个特尚未在长三角地区完善形成。这些缺陷和不成熟制约着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成为长三角城市圈实力增强, 影响扩大的桎梏。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发展现存桎梏

(一) 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缺陷和空白——“行政区经济”现象显著

1) 行政分割——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不吻合, 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刚性约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划林立, 在两省一市的大区划分割下还有众多的地、县级市。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导致了经济区域的分割, 长三角整个统一市场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加剧“行政壁垒”现象, 导致了资源、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受行政制度约束, 自由流动度低;长三角城市圈内部“市县同城”以及城市、省际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重复建设问题显著, 资源浪费等。2) 地方政府职能性质异化, 牟求自身利益。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 地方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自身作为“服务政府”的定位, 但是由于其政府绩效评估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影响, 地方政府仍然承担着过多经济职能, 其“服务性”本质有异化为逐利“经济人”的趋势。为牟求政府机构以及官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地方各种政绩工程、地方保护、短期行为等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破坏生态及社会市场环境的负面行为无法避免。

(二) 区域市场发展不充分基础上的“市场失灵”现象

1. 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

1) 企业创新意识缺乏、规模效应尚未形成。长三角地区企业多为作坊式生产或个体经营, 规模较小、手工特性明显、技术含量低, 比如纺织业和皮革工业等。由于这些产业进入门槛低, 技术创新不足, 加之整个区域企业创新意识不浓厚, 极易形成群体性跟风而导致相同或类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过多, 造成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同时, 同一产业内企业数量增多激化市场竞争, 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扩大规模。如此恶性循环之下, 势必造成整个市场的资源利用率低下, 经济效率不高。以制造业为例, 纺织业在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中居首要位置, 主要是由于一开始某地的纺织业做出了眉目, 因此其他个地都纷纷效仿, 造成创新凝固, 恶性竞争, 产业困境。但是新的耐用消费品, 比如汽车、摩托车的需求渐长, 江浙沪的企业若能在此处积极创新, 独辟蹊径, 便能走出激烈竞争的窠臼, 发挥长江三角洲的整体优势。2) 地方间资金争夺激烈, 城市圈域经济经济成本增加。首先, 由于地方产业结构趋同, 导致一笔投资的引入可能会同时引起数个地方政府的争夺, 竞相提出优惠政策, 压低相关税费。这在导致长三角整体经济成本增加的同时, 损害了本地区同类或类似产品生产商的市场竞争力, 阻碍本土企业发展。其次, 资本引入的利益会诱使各地方政府争相建立经济开发区或高新园区等为争夺投资创造机会, 形成重复建设, 导致生产能力闲置、浪费资源, 以及本已过度竞争的地方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破坏产业结构, 降低长三角整体经济。

2.“首位城市”作用不明显

虽然自1990年浦东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经历了10多年的飞速发展, 确定了上海在长三角城市圈的核心地位, 但与世界其他五大城市圈的首位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相比, 上海的核心带领作用还不是特别突出, 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薄弱。在2010年的上海统计年鉴中显示, 上海的生产总值占全国4.3%, 为17165.98亿。经济总量上, 生产总值同人均GDP等经济指标与世界五大城市圈首位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而在区域经济的集聚程度上, “世界五大城市圈中核心城市的GDP要占到整个圈域的二分之一以上, 而上海目前还不到三分之一。”

3. 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可持续经济发展受阻

1) “用资源换经济发展”思想盛行。化学原料及制品, 电子通信设备等作为江浙沪三地的主要产业, 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 肆意排放工业污水和废气, 破坏环境严重、居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地方政府受自身利益驱动, 追求短期效益, 对这些经济效益好, 但能耗较大的制造业行业不但不加以规制, 甚至大力引进, 造成了整个长江三角洲圈域内可持续经济发展受阻。2) 城市建设土地资源耗费过重。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 土地相对短缺。为实现工商业发展, 地方城市规划中大量存在着侵占耕地的情况, 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地区和国家农业、粮食安全受威胁。同时,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面积的过度缩水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潜在威胁。

三、长三角城市圈未来发展路径选择

1) 实现政策设计与制度施行的一体化。推进长三角省市间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制度领域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 推动省市间资本、劳动力流动,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江浙沪合作制定省市发展政策, 如招商引资政策、技术开发扶持, 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 立足于整个长三角圈域的发展效率, 为多元化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2)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圈域正式管理机构, 辅以相应制度保障。在现存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对话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有一定制度保障其措施实施的跨行政区划的圈域正式管理机构。通过此机构协整合城市圈总体产业结构, 协调圈域竞争与合作, 裁定环保责任与成本承担, 综合规划整个长三角发展方向。具体权力包括“对环境整治、交通建设等的资金分配权、区域性空间协调发展的审批权或监督实施权、对下层次规划的否决权等”, 这些权利的实施包括这一机构设立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来自于国家权力的配套制度保障实施, 通过强制力来保障其权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东刚.长三角城市圈——形成发展分析与未来路径选择.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上一篇:后勤服务企业下一篇:合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