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

2024-09-27

形成合力(共12篇)

形成合力 篇1

现在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作为班级的管家, 班主任要做好工作, 真的是件很难的事, 因为班主任工作非常繁杂、琐碎。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班级风气正、学风浓, 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凝聚力强的集体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本班每个学生的特点、整个班级的总体特征以及当前社会大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等。这样才能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 确立合理的教育内容, 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威信。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应真正有爱心,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不要吝啬表扬, 要善用巧用表扬。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 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 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 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形成一种合力, 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在学校, 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结合学校的班风量化评比, 对平时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树榜样, 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

(二)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在语言行动上, 懂得讲文明礼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四、培养班干部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 是学生中的精英, 是教师的助手。在选用班干时, 笔者首选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较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其次选用各类特色学生,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班干部有更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工作热情高, 工作态度端正, 工作积极主动, 并且各项活动走在同学前面, 起到了模范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 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 建立一些监督机制, 奖惩制度, 定期检查, 定期反馈, 赏罚分明, 形成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和谐向上的集体。

六、赏识每一个学生

有人说:“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 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 刺伤了多少颗童心, 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心的天真的孩子们, 要珍惜, 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为人师者, 放弃了一个学生, 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 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 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七、重视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 对良好班风的形成, 乃至学生的健康成长, 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感恩”“如何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为班级增光彩”等主题活动, 对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八、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

班级中思想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 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 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作息都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 要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 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 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使他们在班主任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九、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

教好学生, 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 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 要与家长联系, 取得家长协助, 才能把学生教好。争取学校家长共同管教, 让学生在学校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健康成长, 笔者深刻领会到———有了充满人性的教育, 再加上爱的抚摩, 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能组成一个和谐向上、凝聚力强、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形成合力 篇2

桃花中心校 高贵军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讨论一个教育合力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合力指的是:现代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教育理念)上的要求一致,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衔接,在作用上协调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理念合拍、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教育。共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育的整体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提出教育合力:

1、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的要求

当前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难题。说起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很多人会说那是学校的事。)事实上,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自苦再累也是没有怨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家长们在对孩子寄予了厚厚的期望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很尖锐也很突出的问题:

●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

●一些孩子发展片面,书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应试技能得到提高,但是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明显不足;

●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等。

都突显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功能和责任的失衡,是当前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被人们提出并重视起来。很多学校、教育名家都将教育合力的问题列入了科研课题。如何给孩子以完整、全面的教育,如何去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如何更大的发挥教育效应,不留教育盲区;如何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

2、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的需求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热爱祖国、人民,人固有一死……,同坏人坏事斗争)

●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同时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科目和专业)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呢?

首先,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而成,也不是只固定在特定的环境中,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塑造的而成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表现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幼儿老师有5+2等于0的说法,什么意思呢?说星期1——5,孩子在幼儿园排队讲秩序、有礼貌、分享、做值日,打扫卫生,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容易建立起来。周末回家两天,回来后老师说5+2=0了。回去两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了。周1——5建立起来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全没了。那么我们在小学、中学更多的不是在教一个学生生活习惯,而是教他们的知识系统,这个时候的5+2等于什么?是更加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

学校教育也只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其中的一个部分,他的主要职责是学历教育任务的完成。一个人的性格、信念及责任心基本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和社会教育的参与、补充和配合。

3、家庭、社会教育不可替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也是终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养,往往出自他的家教。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发现有好多父子俩或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长相、声音相似——先天遗传,走路姿势、说话办事风格——后天影响)这些都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了。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同学校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就可能“一笔勾销”。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可见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性。

其次,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也是无处不在,随时发生的。其中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也有社区的。如:电影院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区的一次活动、社会上发生的某一件事和人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和看法等等,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社会是有千万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的人源于家庭,所以社会教育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社会教育的作用之大和影响之深远。

从这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也无可替代。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配合,只靠学校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整体教育的效应。才能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和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掌握。

二、形成教育合力

合力的第一个关键——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或依附于学校教育。

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这些家长本身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其表现一个是溺爱、娇惯和一个是简单粗暴、棍棒教育,两个极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可以说这些家长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第二种就是一些留守儿童的情况。这些留守家长大部分是爷爷、奶奶级,年事已高且忙于劳动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教育。

2、重智轻德,教育片面,目标狭隘。

很多家长在给予孩子万般宠爱以及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之外,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只有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评价也只局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在这种思想的前提下,家长们在要求孩子“成才”的同时,忽略了孩子“成人”教育。(如:尊敬长辈,怎样与别人交往,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由于家长的宠爱,孩子很少参加劳动教育、劳动锻炼。家务劳动没有了,甚至由于某天学校下午劳动,家长就不让孩子去了,原因是“下午学校不上文化课、劳动怕孩子累”。殊不知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是不会爱学习的,一个吃不起苦的孩子是难以成就事业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是难成有用之才的。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下的牺牲品。

3、家长与学校、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现代家庭人口较少,结构单一,孩子与伙伴、邻居、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少。再加上电视的普及及和网络的兴起使得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与亲友的交往的时间更少了。有的家长更是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只知道竭尽全力的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而忽略了与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交流。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代沟,有的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同时造成一些孩子性格发展不完整。据统计:全国较大的城市高校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占20%左右。他们中有的表现为焦虑、失眠、绝望等负面情绪,还有的有暴力、自杀倾向。这些情况固然有学校的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长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心灵上以足够的引导,越积越深,最后才导致了孩子性格的逆反、扭曲和不完整。另外,一些家长很少来学校,有时来学校找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不知道班主任是哪位老师,他们不知道学校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更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去配合学校的工作了。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意志品质,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也经常在评价一个懂礼貌的、品行好的孩子时说他“有教养”。反之则说其“没有家教。”可见,修养和知识是两码事,我们经常见一些学历文凭拿的很高的人却不一定有修养,不一定有道德。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教人的伦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在我们中国悠久的传统中一直是重视家教的,在《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说一个君子(有修养的人),完成他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就是传统的孝悌的意思,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友善兄弟。就是先要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先要知道什么是礼貌,怎么样是和谐,什么是一个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义务,这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学习和建立。这些学好了才是第二个阶段,就是在社会上、社会学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要态度谨慎,言语谨慎。不能太冒犯,不能没大没小,没轻没重,不能太狂妄,而且要诚实守信,有信用。“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对人友好、善意。“而亲仁”呢,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修养品行高尚的人。当这些都做到了才是第三个阶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书本知识)了。孔子这种“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是有重要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家不孝顺父母,出门不能和同学、同事和谐相处,一个骄傲自大、不讲信用、没有爱心,不讲道德的人,即使有学问,有文凭,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在社会中又怎么会有作为呢?

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呢,很多都和这种思想倒过来了。特别是一些家庭较为富裕,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他们热衷于对孩子的早教,热衷于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的辅导班,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伦理教育和社会教育。一直到读完小学、中学、大学走入社会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是被社会修理。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恰恰是没有了“入则孝,出则悌”这一段的教育。而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他是一个人认知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才懂得怎样和兄弟,朋友和谐相处,才能认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有更大的成就,所以说一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格的铸就都源自于家庭教育,而且这些这些正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那么我们怎么做好家庭教育,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呢?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要更好的执行家庭教育,首先要审视自己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科学和可持续。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衡量: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吗?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孩子面前,你是否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习成绩是否是你评价孩子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

●孩子经常和你交流吗?孩子高兴或苦恼的事是否总爱告诉你呢? ●你和孩子的班主任经常沟通吗?

这样充分认识自己所执行的家庭教育,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2、努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标准

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琢磨、思考,在生活中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和指导。不断学习,更新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才可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你想教育好孩子,虽然很有热情,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有时会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向孩子的教师请教是个不错的注意,教师是职业教育者,他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的。

3、与孩子学校、老师及时的沟通

与孩子的学校,孩子的老师定期的沟通和联系是很必要的,是教育合力的关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对孩子教育。更多的了解学校,才能与学校教育更好的协调、配合。因此家长要学会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往,主要有这样几个关键:

其一,是认清自己的角色。你是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教师。教师会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至少在整体上是经过经验和证明,对大多数孩子行之有效的。因此,不要过多对教育问题指手画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者,在教育方面懂的比你更多。

其二,认清教师的角色。教师有义务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所以不要害羞向老师提及关于孩子教育的事。如果你对教师对你孩子教育的方式有疑问,不要犹豫,向教师提出你的担心。但不要以命令的方式去提,你最好是从父母的立场提出建议,寻求帮助。别永远保持沉默,因为教师他理应对孩子的成长负有他的那部分责任。我们只要注意一下方式就可以了。

其三,是考虑如何协调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为孩子的教育履行各自的职责。为此,双方不能够互相“拆台”,不能将自己作为正确的标准,而贬低甚至抵触另一方的工作。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别管老师说什么,这次听爸妈的。”再比如说,教师对孩子说:“你父母懂什么?”这样的冲突将对教育合力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以上是家庭教育在合力中要做到的几个方面,听起来很多很烦,做起来也确实不容易。但是孩子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个理由足以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努力去形成教育合力,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二)合力的第二个关键——学校教育

我们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仅是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技能的地方,同时学校还有着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是非观念等等人格塑造上的责任和教育功能。而后者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着前者的教育效果。恰恰是后者的德育部分的内容是让很多学校感到最头疼的教育内容。很多教师有这样的牢骚:“学校这个小气候抵不过社会的大气候”、“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孩子旷课,家长也不管”、“家长不配合……”等等。这些恰恰是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能够很好的协调,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没能够形成教育合力。

那么在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应当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在期待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不能被动等待,或者推卸责任,而是要成为教育合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中,学校教育要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需要家长支持。首先是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及时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要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并且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家长了解学校了,才可能会理解、支持学校,维护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的衔接起来,形成一张教育网,从而加大教育的力度。很多学校有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以及“家校联系卡”,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沟通方式。而且每月一次至两次的家长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思路、教育内容以及了解孩子近期的表现、状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教育信息,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更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起到“家校相长”的作用。

2、加强教育指导。在争取家长的关注和参与的同时,还要考略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家长也要懂教育、会教育,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疼爱孩子,希望孩子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由于本身文化底蕴的限制,除了给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学习班,尽可能的给孩子选择一些名气较大的学校以外,没有别的教育内容。他们很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做,很茫然。而且很少有家长在这方面去下功夫学习、琢磨、研究。家庭教育只能依托于学校教育。所以我们学校就要在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面去做文章、下功夫、想办法。学校有能力、有条件去做到这些,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好的协助配合学校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于是,我县新一任县局领导将“家长学校”列入了工作议程。要求各校迅速开展并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实现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长更多的了解教育,帮助家长正确的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随着家长教育知识的增长,家庭教育精力的更多投入,学生受教育情况会发生变化,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无形中也就促进了学校全体师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3、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思想;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或很少有校外活动的情况。要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是办好家长学校以及打造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师则是去组织、策划教育合力,去指导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所以说,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学校教育,才能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家庭教育,才能够策划、组织、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篇3

一、与任课教师共享学生资源

每学期开始,我都要给各任课教师准备一个资源包,内容包括全体学生的名单、班委名单、座位表、班级成绩表、本班校讯通的账号和密码、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以及学生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有特殊情况的加上备注并给出建议)。这样的资源包我给每位科任教师都送了一个,以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班级情况。制定班规公约,也要第一时间告诉各任课教师,以便各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生近期内的思想状况及家庭情况,或者班里面发生的事情,都要及时告知各任课教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学生、班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积极宣传任课教师

每学期开始或有新的科任教师接班,我都会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各任课教师的特点,使学生未见其人,就产生一种迫切要见其人的欲望。在班会或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会时常向学生透漏一些任课教师的工作业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任教师的工作。在考试分析总结会上,我会更加注重介绍各科任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风格,既让学生详细了解各科任教师,也赢得了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进一步好感和信任。

三、多给学生和任课教师交流的机会

在平时与任课教师的闲聊中,我会有意无意地打听他们的特长、才艺,然后在师生联欢的场合中,把这些信息透漏给学生:“张老师唱戏有一手,”“王老师还会国标舞呢,”“李老师会吹笛子”……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喊着要任课教师露一手。于是,在学校和班级举办的各类活动中,不断有任课教师被学生推到前台。看着学生和各科教师兴奋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的关系已经很融洽了。所以,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也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这种和谐的关系也会延伸到课堂上。

四、让任课教师享有班级事务的参与权

任课教师对班级事物有了参与权,学生自然从另一个角度对任课教师加以重视。比如,对于优秀班干部、三好生、优秀团员的推荐等,我也让任课教师有发言的权利。学生推选出名单以后,我让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评选,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人选,既发扬了学生的民主选举,也充分尊重了任课教师的意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可以避免个别学生为当选而与其他学生拉拢关系,眼里只有班主任,而对其他科任教师不理不睬的现象。同时,当学生家长来校了解学生情况时,我们也及时邀请有关任课教师参加。另外,对于班级的管理,我们也经常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其合理的并具备实施条件的就采纳实施。

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 篇4

进入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消除了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 56%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启动了市一中新址建设, 完成了市特教中心移址新建等一批重点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 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小学校网点布局不断优化, 基本形成一个乡 (镇) 有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或1所小学校和1所初中的办学格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顺利通过了国家教改实验区一期工作的评估验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内涵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质量进一步提高。扶贫助学成效显著。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不断完善扶贫助学体系, 积极建立长效助学机制, 确保了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有学上;每年资助学生3万多人, 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立足岗位, 兢兢业业,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可以说, 过去的5年, 是我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 是教育面貌显著变化、教育质量大幅提高、教育成果惠及民生的五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全市经济社会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 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和目标, 关键靠人才, 根本在教育。虽然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是好的, 但与经济社会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相比, 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54%,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投入的教育经费大多用于教师工资支出,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多, 一些学校基础设施、设备配备标准不高, 教育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择校热和“大班额”等现象仍比较突出, 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学前教育相对薄弱, 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 整体水平不高。三是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观念还相对落后, 学校侧重追求成绩和升学率, 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仍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有的学科师资力量紧缺, 高水平、高素养的骨干教师数量较少;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教师, 年龄结构偏大;有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知识老化, 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难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方向, 突出重点,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目标, 会议印发的《鸡西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作出全面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 主要强调4个问题。

(一) 着力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 适度扩大容量, 突出抓好农村学前教育,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在确保办园质量的基础上,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办园。2011年, 要启动国家级“学前教育试点县 (市) ”建设, 年内所有县 (市) 区均有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到2013年, 全市改扩建和新建1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每个县 (市) 区至少有一所公办实验幼儿园, 每个乡 (镇) 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15年, 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40%以上, 在园幼儿数达到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建立对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 加大向农村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倾斜力度。坚持以县为主、城乡一体、全面建设的原则,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确保到2012年, 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比全省提前8年达标, 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着力办好高中教育。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示范性高中。市一中新址要确保2012年投入使用。到2015年, 每个县 (市) 要建设1所管理科学、设施先进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加大对薄弱普通高中学校的扶持力度, 引导更多普通高中走高质量、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我市“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煤电化、石墨新材料、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对外贸易、外语等方面特色专业, 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着力构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要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强化服务的工作方针, 引导高校走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之路。鼓励高校广泛开展校地 (社会) 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层次全面提升。

(二)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要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注重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突出抓好德育工作。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培养良好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强化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办好每一所学校, 关爱每一名学生,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选择,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贯穿于校内外的各个方面,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政绩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三)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等工程建设, 保证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使区域内城乡中小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鼓励强校带弱校, 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继续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活动, 促进城乡教师同步发展、同步提高。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完善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升学和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定校配额制度, 有效遏制义务教育择校和“大班额”现象。要突出解决好特殊群体子女就学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助学制度, 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实施资助,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机制, 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认真解决残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 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化。“十二五”期间, 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基础建设, 加大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网上图书馆等投入力度,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建立更加通畅的“信息高速路”, 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 真正满足城乡师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

(四)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扎实开展家访,形成教育合力 篇5

太乙一小

2011年暑假期间,我校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家访活动。本次活动共有35位教师参加,共走访学生近600名,占学生总数的50%。本次家访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交流沟通,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家访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开展暑期家访活动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学校对家访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了家访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确定家访工作后,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以校长胥恋为组长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发放了家访情况反馈记录表,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联系家长、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和自觉行为,避免了走过场现象的发生。

2、制定计划,提高效率和效果。

我校以年级为单位将全体教师分成了六个家访小组,明确规定班主任家访总数不少于本班学生的三分之一,其他任课教师家访不少于5人次。采取以班主任为主,其他任课教师为辅的家访方法,要求全体教师事先确定家访对象,要求对留守学生必须全部家访,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要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提高家访工作的针对性,重点放在特殊家庭学生和行为偏差生。

3、明确要求、认真落实。

学校在家访活动开始前,确定了以登门走访为主,家长会、电话、互联网和书信等为辅的家访形式,由教导处统一发放了“家访

到她家时,她们母女俩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老师。在老师表扬了孩子的进步,家长也介绍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在家很懂事,主动帮妈妈干家务,知道关心体贴妈妈了,还介绍了孩子假期的安排。吴老师提出了建议,希望孩子在复习功课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适当发展特长,也可外出旅游,开阔眼界。最后,吴老师还把为她精心挑选购买的一套课外书送给了他,孩子和妈妈连连道谢,妈妈的眼里还有泪花在闪。孩子动情地说:“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我„„”孩子哽咽了。她捧出了她精心绣成的一幅十字绣送给了老师。这情景把我吴老师也感动了,一股暖流在老师的心中涌动。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老师走进了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3、家长和社会高度赞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及时掌握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全面听取了社会各层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并将之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或个人,发现并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推动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三、开展家访活动的经验

1、要增强教师的家访艺术。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唠叨之苦。

2、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 ;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切不可在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

3、家访后的延续工作应及时跟进。

此次家访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一方面,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去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今后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校与家庭默契合作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家访后各小组都总结了经验,对各位受访学生的情况也作了一定的文字说明,这些宝贵的资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四、开展暑期家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有些家长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有些家长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还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有些工作开展不开。

3、有些学生家长只顾做生意,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解,有些家长仅仅从学生的片言片语中知道学校的发展。今后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校的宣传。

2、多渠道沟通家庭和学校。

尽管我校一直采取多种办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但在沟通深度和广度仍存在不足,我们认为还可通过多层面召开家长会,扩大沟通面。从前年开始,我校新生入学前提前召开学生家长开会,提前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要求告诉家长,指导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这比在社会上粗泛宣传更有效。今后,在这些渠道的基础上要结合登门拜访、电话、书信、互联网等形式多渠道的增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联手教育好孩子。

3、家访活动要长期化、制度化。

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便于双方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会解决诸多问题。教师与学生心贴心的家访更能鼓励学生,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家访活动无疑是成功的,但这项活动不应该象“学雷锋”活动那样给人们“三月来,四月走”的印象。应该长期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活动中形成教育合力 篇6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从而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管理,从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到认同;从了解孩子陌生的另一个生活侧面,理解孩子成长中的差异,到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缩小差距、扬长避短;生活的忙碌、微信、网游等信息技术充斥的现代社会中,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的教育简单粗暴,导致家长与孩子存在代沟。所有这些教育中的负面因素,都可以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组织的活动中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

一、家校互动,亲子交流,开放共同成长的精彩舞台

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亲子活动,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与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一道为班级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为教育好每一位孩子而努力,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也可以利用活动让家长受到来自于孩子的纯真、善良的教育。在我的班级,组建了公益社团,社团架构中以我为团长,下设四个组,每组成员由副团长、小会计和公益组长及成员组成。每个职位中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家长和孩子群策群力为每一次的活动出出谋划策。我组织孩子们将生活中的废品如矿泉水瓶、废报纸积攒起来变卖,作为資金献爱心。利用活动,小手拉大手,进行环保教育。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公益社团围绕三个主题组织了五次活动:与贫困孩子过六一、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过生日、爱心义卖、爱心捐款、爱心卖报等活动,一次次的亲子爱心援助活动中,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了,孩子更愿意听家长的教导了;孩子的纯真善良也让家长身上充满正能量,他们更愿意多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陪陪孩子。一年下来,家长说孩子懂事了,听话了,孩子说爸爸愿意回家陪他们了,妈妈对他们更温柔了。其实我知道,是一次次的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让这一切正悄悄改变。

二、同读、共写、共生活加强家校交流

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学生这一加强“家校合力”的最好媒介“同读、共写、共生活”,让家长、学生和老师一起参加阅读活动,教师作为家庭阅读的引导者,起到把握航向的作用。针对孩子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亲子书信、亲子评价、教师、家长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对策,有效教育学生。在我的班级,每个孩子有一本“五自行为反馈表”,每天老师在学校针对孩子的专心听讲、发言情况、课间自觉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回到家里,家长对孩子在家是否能自觉遵守作息时间,自己收拾小书桌,学习不磨蹭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总结自己得到的奖励,收获的好习惯,家长写下对孩子鼓励的话语,让评价从师生双方变成三方多元评价,形成家校的无缝对接,形成教育合力。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电脑、班级博客等)加强家长和学校交流。学校和家长的手应该拉得更紧,尽快改变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配合失调,形成教育的一种合力,让教育少走弯路。教师、管理者、学生和家长这四个学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好比一张桌子的四条腿,这四条腿要协同工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素材型”家长,“体验”重于“说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家长会是家校沟通,形成合力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家长会的作用不仅有总结班级活动,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还有展示班级整体精神面貌、学生个性风采的作用,教师也应该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当成家长会的一个达成目标。在教育方面,家长也是“孩子”,同样需要老师,我们专业的教育者,从专业的角度上进行引导。培训的内容可以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方法等。

可以根据班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根据学年段的不同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如在生活习惯上,一年级可以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家务等方面进行培训。二年级可以从培养孩子自觉性方面进行培训。总之,老师自己对学生五年的发展心中要有规划,有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去实施,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传统形式的家长会是老师“一言堂”式。老师滔滔不绝的讲。缺点是:缺少互动,针对性不强,要求多,重点不够突出,难产生共鸣。“汇报展示”式。优点是气氛热烈,能展示出班级孩子最优秀的一面,家长和孩子都获得成功感。缺点是对家长团队缺乏具体的指导性,在思想上缺乏高度的提升。

于是我开发了“素材型”家长会。让家长在教室准备的素材中,通过参与活动转变教育理念。

如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教师讲清活动规则是“听口令,做动作”,在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口令与动作相同,家长都能做对,第二层次,口令与动作不同,很多家长跟随老师的动作做出了错误的反应。在活动交流中感悟:身教胜于言教。变说教为体验,大大增强了教育说服力,更容易形成教育合力。

落实“公交优先”需要形成合力 篇7

1“公交优先”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

“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公交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大部分省市政府抢抓政策机遇,扶持当地公交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1)不少城市编制了与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使得过去公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现象得以改观,线路线网规划从全盘考虑进行了优化,更具前瞻性,为公交的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各地政府在对公交场站建设、车辆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有所提高,使得制约公交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得以缓解,公交经营环境得以改善,市民乘车条件和乘车环境大为改观。

(3)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使用及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投用大大减少了车辆驻站、交叉口延误时间,提高了公交车辆通行速度和运营效率,有效化解了乘坐公交耗时、耗力、低效率的尴尬局面,这些举措助力公交朝着安全、便捷、快速、高效的目标前进,对缓解交通拥堵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北京、常州、西安等城市采取公交低票价惠民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公交出行吸引力,公交出行比例急速上升(据专家估计,到2012年,北京的公交出行比率将超过50%,达到国际标准)。这种政府出资购买公交服务的做法凸显了公交公益性社会职能,不仅使大多数人享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通过经济杠杆成功地调节了交通流量,其节能降耗减排效果也非常明显,对改善城市的环境,实现能源节约做出了巨大贡献,交通拥堵难题也得到了阶段性缓解。

2“公交优先”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在公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较突出的问题如下。

(1)政府对“公交优先”政策扶持缺乏长期保障机制,财政补贴受当地财力限制,难以足额拨付,公交企业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资金瓶颈的制约;其它社会有关部门对公交的支持力度也随各地政府对公交发展的重视程度变化而改变,很多职能难以体现,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2)宣传不到位,引导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公交优先”理念缺乏基本的认知,参与意识淡漠,使得“公交优先”缺乏应有的落实基础和氛围。

(3)近年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使得公交企业原有的修理能力、修理技术难以满足现在的车辆修理需求,加剧了运修双方间的矛盾,对旧的公交修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公交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公交车辆因需迅速增加使得公交行业“用工荒”问题凸显,不少公交企业不得不降低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导致了公交从业人员素质下降,服务质量提不高,乘运纠纷多,百姓不满意,使“公交优先”预期的目标和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3 合力解决“公交优先”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1)政府之力。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实施是对相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公交优先”政策的出台如同春雷破坚冰,给全国公交企业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通道。2005年国务院46号文件下发后,各地纷纷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或积极准备出台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全国大部分公交企业得到了政府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在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投入、路权优先使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但政策的延续性及落实力度可从各地公交优先实施效果折射出一些不足。比如:在政策出台初期认真落实的财政补贴政策、管理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府工作热点的转换而被淡化,资金补贴、购车补贴等因当地财力问题不能兑付或者不能足额兑付,公交用地未能划拨,路权优先未能实现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趋势必须引起重视,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强有力的落实实施措施及监督考核机制是“公交优先”的基本保障。同时,“公交优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的落实实施不仅仅需要政策作保障,它涉及到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物价、财政等多个部门,达到协同、认知、联合实施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否则,前期的努力和成果又会被新的问题覆盖。

(2)广大人民群众之力。公共交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公交优先”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家庭收入大幅增加为轿车进入家庭创造了经济条件,有轿车购买力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引导,对交通拥堵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大多数城市对“公交优先”理念及政策的宣传仅限于每年的“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不少城市仅限于“无车日”当天举行一个很短暂的仪式或部分路段非公交车辆限行,其余时间便无声无息了,这样的宣传力度显然是不够的,也起不到多大效果。人的观念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引导教育,只有经常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对“公交优先”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尽可能多的群体认识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也是每个人应当对当今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做出微薄贡献的一份责任,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兑现减排承诺的直接体现,让“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居民对出行方式做出理性的选择。

(3)公交企业之力。公交企业作为“公交优先”政策落实实施的主要载体,应当借助政策优势大有作为。企业的内部经营与管理好坏决定外部发展,公交企业必须通过强化内部经营与管理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为公交优先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以“公交优秀”为目标,大力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整体效能原则和目标、责任、权利、利益统一原则,实施绩效考核,努力提高管理效能。目标管理是管理中的管理,它是联系所有现代化管理的主轴,是贯穿于并统率其它管理方法的。具体讲,目标管理就是由企业主要责任人根据上级对本企业的要求,授权职能部门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广大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层层展开、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单位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的目标,分别制定个人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过程的、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并通过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成果的评价和建立新的目标体系与新循环,使组织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

城市公交具有独特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服务质量方面主要有车厢服务合格率、车辆整洁合格率、运营正点率、行车责任事故间隔里程;能源消耗方面有运营车辆单位公里消耗油(气或电)量;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主要有工作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公里成本、盈亏等。这些指标的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城市公交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既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城市公交企业公益性质所具有的特点,突出了社会效益。

在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中,公交企业可将上级部门下达的总体考核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分配到各运营公司和修理厂,再由各运营公司和修理厂将本单位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运营线路、车间,线路、车间再将本线路、本车间目标分解到个人,逐级完成目标任务。有了定量的目标,管理活动就变得具体,管理过程就便于协调,考核就有了衡量个人、集体工作好坏、成果大小、目标实现与否的客观评价标准。公交总公司管理层可授权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并按照业务分工通过对运营公司、修理厂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目标责任逐项考核兑现等一系列保证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最大效能,最终达到管理目标,真正实现管理者责任、权力与利益三者间的平衡和对等。

这种自上而下地层层展开目标,又自下而上地层层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增进企业内部协调,有利于职工自我控制、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加强,能够促进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提供可靠的保障。

2)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注重职工心理管理和情绪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合力共同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为“公交优先”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软实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及时掌握和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并适时沟通,使员工有被尊重、被关心的感觉,为员工工作和生活营造和谐的氛围,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其积极的能量才能被激发出来,企业的生机活力才能透过员工得以展现。公交行业更是如此,如果驾驶员带着不良情绪去上班,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失误重重,轻则引发乘运纠纷,重则出现恶性事故;相反,如果职工心情愉悦地去上班,在服务岗位上传递的便是社会文明,人与人之间扩散的是温馨与和谐,企业的良好形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因此,打造“公交优秀”必须先行培育优秀员工,只有当职工真正视企如家,视职业为事业时,才能从心理上认同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进而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任务,这样企业的管理目标才能顺利实现,管理效能才能显现,那时“公交优秀”就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公交优先”的实现才有了软实力。

3)大力推行“运修分离”修理体制,集约整合修理资源,以保障运营车辆高效运转和合理降低修理成本为目标,努力提高保修质量和效率,为公交车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坚强后盾。在城市公交企业经营中,运营车辆修理是非常重要的后勤基础保障工作,它不仅对企业运营成本及整个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企业搞好运营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城市公交企业现状看,运营车辆的维修工作基本上由公交企业自身承担,而在企业内部分工上,车辆用、修、管于一体者占绝大多数。这种体制下,等于车辆坏了自修、修了自用,用与修统辖于一个分公司,专业化维修程度不高,提高效率效益受到限制。实行“运修分离”修理体制,优化整合修理资源,推进集约化维修与管理可以明晰责任分工、强化考核、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质量。运修分离修理体制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能更好地适应车辆修理需求,使尽可能高的完好车率成为公交企业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保障,为实现“公交优秀”增大底气。

4 结束语

形成合力 篇8

关键词:家校沟通,善于倾听,及时反馈,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如何实现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 让学生在成长期能快乐、健康、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一、善于倾听, 加强理解是家校沟通的第一步

在家校沟通前,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做一个详细了解, 必要时给家长支招, 教会他们怎样有效教育子女, 这样更有利于与开展合作, 形成合力。

我班上有一个叫孙某的学生, 进班时成绩还好, 但是有个时期成绩下降非常快, 尤其是英语默写, 每次都错一大半, 家庭作业情况也有很多疑点。经过谈话我知道了他是在校外辅导班做的作业, 对有些答案不确定, 所以就先拿铅笔做, 然后老师帮他检查, 最后他再拿水笔做一遍。对于这样的解释我根本就不认同, 脑子里的念头就是, 这些年轻的家长只管自己舒服, 花点钱把小孩往辅导班一放就什么都不管了, 真是不负责任。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散步经过一个茶楼, 在门口碰到了他的妈妈, 才知道前几年她跟丈夫离婚了, 一个人带孩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导致她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每天下班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 第二天醒来孩子也已经去上学了, 周一到周五几乎没多少时间跟孩子碰面, 送去辅导班也实在是没办法。听完她的话, 我为没有深入了解情况感到羞愧。于是, 我把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跟她做了一个交流, 建议她:1孩子上初中了, 无论如何一定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多跟孩子交流, 多跟孩子谈话, 倾听孩子的声音。2找时间去辅导班抽查孩子的学习情况, 跟辅导班的老师多交流几次, 明确每天晚上孩子的学习任务, 既要完成笔头作业, 还要对第二天的默写任务进行抽背, 对于完形、阅读等能力题决不能因为孩子不肯做而帮着做。离开时她表示一定按照我的建议一起来帮助孩子。一段时间之后, 孙某的情况确实有了好转。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一定的压力, 有很多要说的话, 有时觉得很无奈。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们诉说, 帮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力, 多替他们出谋划策, 让他们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 对于提高家校沟通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二、及时反馈, 加强交流是家校沟通的强心剂

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及时”。学生有了问题, 一定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了解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又能拉近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距离。

去年我班上的学生徐某, 有一次周练习成绩非常糟糕, 可能由于心情不好, 放晚学时他整理书包特别慢, 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批评了几句, 不过最后还是鼓励他下次要努力, 细心。本来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当天晚上我在外面散步时, 却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 说他在家不肯吃晚饭, 不肯做作业, 就是一直哭, 问我怎么办。我在电话里先问她, 平时他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他妈妈说平时总是鼓励他表扬他, 很少批评他。我立即明白了, 这个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受过什么挫折, 今天被我批评了, 肯定受不了, 如果不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他可能会对老师产生反感, 甚至恨老师, 于是我立刻决定要去他家一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 徐某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了, 我走的时候, 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做作业, 认真对待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

那天的事情, 也许我和徐某通个电话, 安慰一下他就过去了, 但效果肯定没有到他家这么好, 所以我觉得, 家校沟通最重要的是“及时”, 错过了时机, 效果就打折了。

三、发挥语言艺术魅力, 保证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对学生的情况一定要先赞美, 后批评。一个学生在学校只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 而在家长的心中就是全部。所以, 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可以先谈学生的优点。在家长对教师信任后再婉转指出学生的不足, 这样可以使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更顺畅, 既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给家长和学生保全了面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在今后也容易把自己的心里话和教师倾诉, 愿意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就是语言艺术魅力带来的成效。

形成合力 篇9

一、用爱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 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 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爱学生愈深, 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小学里, 班主任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 从多方面和一点一滴做起, 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 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 缺乏爱心, 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 批评多, 耐心说服少;责怪多, 关心体贴少。这样会使学生处在一个缺少爱心的环境中, 不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学生, 让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 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去争取更大的进步。要教育学生有爱心, 教师自己首先要起好示范作用, 即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素养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学生的心灵,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让每个学生在和谐的教育阳光下茁壮成长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建立起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的伙伴关系。敬业爱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小学班主任要把爱心撒向每个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 理解每个学生, 相信人人都能成才。

1. 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什么?就是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 一句爱的话语, 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 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乐于接近你。班主任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已有的观念及行为, 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 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 改变惟我独尊的态度, 重视作为“人”的学生, 和学生平等相处, 以诚相待。同时, 班主任应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3. 尊重每一个学生

和谐教育的学生观, 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 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 班主任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然, 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上, 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 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

4. 给学生一个民主的环境

建设班集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要民主管理班级。一些活动,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遇到问题, 多征求学生意见, 多让学生“说话”。只有民主, 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才会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与管理。班主任如搞“一言堂”, 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削弱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力度。陶行知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使班集体更加充满亲和力。

在我们班, 班队干部由学生选举产生, 竟争上岗, 期末评选优秀班队干部、文明标兵、优秀少先队员也是召开班会由学生评选。平时, 低年级的评比栏是“谁的红花多”, 中高年级评“纪律星”、“礼貌星”、“智慧星”、“环保星”、“劳动星”等。每月一评, 让学生在评比的过程中明辨是非, 树立榜样,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 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5. 耐心教育每一个学生

赞可夫说:“面对问题学生, 在你叫喊以前, 先忍耐几秒钟, 想一下你是老师, 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 转而心平气和地同你的学生说话。”班主任切不可让愤怒冲破理智的闸门, 不能把学生当作出气筒, 更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另外,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 不可能立竿见影, 要反复抓, 抓反复, 用耐心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耐心, 将会让问题学生在爱的温暖中走向进步。

三、健全班级集体, 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班级中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都受到管理的制约。因而, 建立正常的常规, 是学生受教育的保证, 让学生“通过集体”, “在集体中”受到教育。我每接一届新生, 都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站、坐和读书、写字的姿势入手, 一点一点地渗透常规教育, 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细细学习、讨论规范, 明确规范要求, 根据在校一日的学习、生活情况制订可行的《班级文明公约》, 如每天佩戴红领巾, 勤剪指甲, 集合做到静齐快等。教师不定期抽查, 让抽查出来的规范示范员享有检查的资格, 去督促做得不够好的同学, 这样, 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合格了。良好的班风也渐渐形成了。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带动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形成合力 篇10

围绕“思源”的持续发展, 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要观点如下———

一、要坚持移民、平民、惠民的定位

2013年, 省教育厅提出, 思源实验学校服务面向边远贫困农村和生态核心保护区的孩子, 严禁盲目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程时贵校长强调思源实验学校是教育扶贫移民学校, 不能办成重点学校, 不能照顾关系成为有钱有权人子弟学校。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平民教育”学校。平民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平等思想和创造精神、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澄迈思源实验学校吴克宝校长认为思源实验学校要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以及对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适应性作为办学追求的目标。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李洪有校长认为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应是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有素养的合格公民, 而不是追求高升学率。

二、要打造现代校园文化氛围

定安中学的陶玉喜校长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的张兴虎校长则通过一年半的实践, 构建了精美大气的育人文化、独具特色的黎苗文化、精细高效的管理文化、惜时自主的学习文化, 如今目标已初步达成, 学校整体呈现出美观大气、人文静美的现代氛围。海南屯昌思源实验高级中学闵玉龙校长认为, 确立“读书为人生奠基, 为教育添彩, 为发展增色”的目标, 利用各种阅读资源, 改善学生的阅读条件, 学校领导、教师带头读书, 积极组织读书活动,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是现代校园文化的核心任务。这正与万宁思源实验学校孙家栋校长的“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读书和研究的学校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相呼应, 万宁思源实验学校定位学校以东方的“帕夫雷什中学”为追求目标, 以人和人的发展、人的幸福为本, 办让师生幸福的书香学校。

三、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张烈智校长认为思源实验学校要想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 尤其依赖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因为, 教师本身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发展的保证。海南临高思源实验学校林小猛老师则认为要打造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必须要建设教师的幸福家园, 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倦怠。白沙思源实验学校杨锡平校长从俞敏洪“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老师的素质问题”谈起, 认为要重视教师“大到教育理念, 小到教育技能”的教师整体素养和教师职业能力, 要重视对教职工的人性与人文关怀, 校长不能忽略老师的感受, 认为这是校长人格魅力的体现。陵水思源实验初级中学杨孚城校长则组织教师周五集中学习1小时, 培养老师们学习的自觉性, 将提高教师素养扎根于实际行动之中。

四、走科研兴教之路

会议专程请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仕君博士就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做了专题讲座。表明思源学校对于教育科研的关注与重视。任博士从魏书生的“优秀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谈起, 阐述了校本研究的意义, 校本研究是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 是形成教师团队意识和海南思源文化氛围的抓手, 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就选题来看, 教师要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跟踪各级选题指南、跟踪最近几年的立项课题、关注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选题要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三大原则, 防止题目偏大、难度过高、价值太低三方面的失误。任博士举了若干实例, 比如教学质量研究, 可以从学科学段的角度、从评价方法等方面选题;比如学生研究, 可以从中小学的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培养研究、中小学学生校外学习研究、中小学学生体育艺术和特长的培养、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等方面着手;比如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可以从名师、名校长培养机制研究、优秀班主任成长个案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等方面着手。任博士还给出了课题研究建议, 主要是做好课题规划, 注重实效;团队协作, 持之以恒;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等。他还介绍了行动研究、校本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而关于思源的研究, 任博士认为, 国家级层面可以从教育均衡的海南发展模式研究、教育移民扶贫、思源对口托管等课题入手;思源研究会层面则可以研究文件具体怎么实施, 具体怎么把下面的工作做好;具体到思源的某个学校, 可以研究托管委员会具体怎么运作、师资怎么共享、培训怎么进行、学校的学习生活、文化建设、家校合作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到某一个学校的教研, 校长的重视很关键, 领导班子可以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 通过招标或者任务布置的形式落实下去, 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实效;而在教师层面上, 要照顾老师的兴趣, 校长要引导, 学校要多开展学术活动, 重奖学术成果。

五、要进行科学化管理

儋州思源实验高中高澄清校长认为, 要让管理价值观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求发展。其提出的“不会教书育人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 把教书育人作为考量教师的首要准则, 超越了按职位、职称、论著、荣誉等来丈量老师优劣的外在尺度。笔者认为这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着力点。临高思源实验学校马德军校长强调要让学校管理沐浴制度与人性的光辉, 而万宁思源学校的孙家栋校长则细致地探讨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档案是学校成长的记录, 是师生展示的平台, 不仅有历史文献的作用, 更见证师生的成长, 其价值意义十分巨大。而学校多元、开放、可操作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使得孩子们感觉到了多种的成功方式, 其在评价实践中得出的你“只有研究他、才能发现他、只有发现他、才能通过你的教育成就他。”“在开放的评价系统中, 孩子在选择自己的成功方式时, 也研究了自己、发现了自己, 告诉自己:其实我能行。”“在评价孩子的过程中, 老师们也学会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孩子, 去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是务实真诚的教育探索后细致深刻的教育感悟, 这让“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的教育理想变得可操作, 可期待。琼中思源学校傅永东校长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了极致, 其“从问题需要搞课题, 从提高质量促课改, 从精神信念抓管理, 从学校文化提内涵”的思路显示出学校踏实发展、内涵发展的管理理念沉稳有力。陵水思源实验学校陈聂图校长则提出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问题, 认为针对当前思源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现实, 校长要创新管理思路, 从培育学生的管理能力入手减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来抓学校管理, 其扩充管理力量的发展思路是创新的尝试, 值得提倡。

六、挖掘“思源”办学成绩, 形成“思源”办学特色

程时贵校长认为学校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孙玄校长则提出“课程是学校的产品”的理念, 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课程的服务, 而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服务, 将课程的本质提升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杨孚城校长认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即思想力、文化力、学习力和执行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别人模仿、学习, 它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发展, 最终成为一个响亮的教育品牌。杨校长认为, “学习力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学习力的定义现代并充满反思精神和创新激情。联东中学靖强校长以体育和艺术打造学校特色, 社团活动、每学期16小时的义工、撰写成长故事等多样的课程, 让学生学生活、学常识、学本领、领悟生命的价值, 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 关于思源学校的持续发展, 白沙思源实验学校杨锡平校长和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的李洪有校长都从现实的基础上直面问题, 试图突破发展瓶颈的制约。李校长认为当前“思源”面临三大矛盾, 即社会的高期望值与低质量生源;严格的“思源”管理模式与相对松散的教育、社会大环境;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国家多样多层次的需求;杨校长认同“思源”的严格管理与周边兄弟学校宽松管理的矛盾, 提出“思源”还应冷静应对两大冲突:即校长办学思想的理想化与教师群体的被动相冲突。在“思源”, 校长的理想主义者与教师现实主义以及学生的自由主义三者之间, 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 需要校长的智慧和勇气。其次是对教学质量的高目标与“读书无用”思潮相冲突。思源学校所在的市县大部分为国贫或省贫县, 高中教育普遍欠佳, 不少学生很难看到考大学的希望, 因而缺少一种美好愿景的牵引, 加之读大学的高额费用和大学生择业难等现实催化了“读书无用”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作祟是“辍学率”一直降不下来的主因。

程时贵校长从政府支持的角度提出希望, 认为作为全寄宿制移民学校, 办学成本高, 水电费、维修费以及贫困学生生活补贴等问题都需要地方政府财力的持续支持。孙家栋校长则深切认识到思源的发展应该立足本土, 否则一定会“水土不服”。而笔者从这次会议万宁市政府的鼎力支持, 正有力地说明“立足本土, 助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笔者认为关于海南思源实验学校应该上升到整体的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研究层面, 要对海南思源实验学校整体的规划路向、办学特色、文化氛围、资源整合、制约瓶颈、持续发展等进行认真的探究。海南思源学校研究分会在整合内部研究力量,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的同时, 地方政府应以更高的层面对思源实验学校的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 在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进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持续发展。

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陈夫义院长肯定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和这种研讨的形式, 希望思源实验学校继续发扬研究风气比较浓的精神, 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教育与教学研究, 通过扎实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框架,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陈院长同时认为, 敞开胸怀引进人才、励精图治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等思源模式中的有效做法还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可以设想, 如果海南能够培育出300所左右像思源学校这样的学校在全省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海南教育将会是另一番格局。

总结发言中, 张烈智校长从办学思想、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教育科研、办学特色等方面集中了各位校长关于海南思源实验学校持续发展的智慧, 杨锡平校长则代表大家提出了五个“务必”:

第一, 务必合理、科学地制定出学校近远期发展规划, 把创办适合学生幸福成长和发展作为学校规划、制度、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二, 务必关注广大教职工的职业生命质量, 力所能及地给予每位教职工的人性关怀, 把“学校发展”和“师生幸福”作为校长工作的追求目标。

第三, 务必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文化素养、职业方法技能等三个方面, 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第四, 务必积极地融合当地文化, 让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接地气, 固本培元, 消除阻力, 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整治“有偿删帖”需形成合力 篇11

同时,有知情人士表示,在公安部门围绕删帖、网络公关等进行的专项打击活动中,除了百度,还有多家互联网巨头因相关人员涉嫌成立删帖地下联盟而牵涉其中。但就目前媒体发布的消息来看,除了百度外,其他新闻网站均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表态。

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但随着微博、社区、论坛的日渐开放和透明,人们发现网络上的名声与信誉同样需要捍卫。于是,有人开始出钱赎名声,重金之下勇夫出现,一些网站的工作人员,开始凭借自身拥有的权力牟取私利。

近些年,网络危机公关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偿删帖”不再是互联网行业的秘密。于是,一条“灰色利益链”渐渐浮出水面。近日,有媒体披露,从门户网站到行业网站,从知名论坛到门户微博,“有偿删帖”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费用则是从几百元到几千元费用不等,甚至删帖时限也可根据价格的浮动而变化。

从不久前的淘宝小二腐败事件到职业差评师泛滥,再到当下的“有偿删帖”,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正在被蛀虫啃噬着。面对“有偿删帖”这一行业潜规则,有专家担忧地表示,删帖业务的泛滥,很可能左右网络舆论导向,甚至改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真实判断,长此以往,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整治“有偿删帖”灰色产业链势在必行,需要企业、政府部门合力出击。

首先,作为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应严格规定员工的权限,减少寻租空间。一旦在企业内发现“涉腐”问题,应及时处置,并告诫其他员工。此外,还要加强平台的信息管理力度,对不良网络信息、涉嫌污蔑重伤、打击报复以及内容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发帖人进行相应的警告、处罚。

其次,作为立法部门,应及时制定“有偿删帖”查处机制,将“有偿删帖”纳入谋取不正当利益和非法交易的范畴,用司法解释的方式进行责任固化和定责究责,用惩戒手段阻断“有偿删帖”非法交易的蔓延。

形成合力 篇12

2015年5月28日, 四川省委农工委召开全委干部大会, 传达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精神, 提出要把会议精神作为今后新村建设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 开创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局面。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昌平指出, 要深化认识,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也是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综合平台, 要通过新村建设不断让农业强起来, 农民富起来, 农村美起来。要明确重点, 全面实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 把扶贫解困摆在首位, 产业提升包含农业新业态、新形态, 要让每一个村落、每一个聚居点都有一二三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多元、转型、升级发展, 同时, 加快实施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要增加活力,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 创新新村建设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新政策、新措施。要遵循规律, 把握好新村建设中城市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改、保”、党政领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合力攻坚, 把2020年实现全省80%以上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的目标细化分解到年度, 并建立指标体系, 完善考核办法。

李昌平要求, 省委农工委做好牵头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工作, 不断推动形成全省上下齐抓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久久为功, 善做善成。

上一篇:饭店的服务补救下一篇:植物化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