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教育的合力

2024-09-20

形成教育的合力(共12篇)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1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 以下简称 “我校”) 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 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 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 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 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有58% 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 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 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 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 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 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 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 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 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 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 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 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 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 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 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 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 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 分期进行培训,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 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 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 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 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 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 辅助孩子学习, 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 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 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 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 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 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 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 调动各方教育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1. 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 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 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 以礼相待, 互相尊重, 掌握教育分寸。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 引导他们摆正心态, 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 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 教育孩子尊重家长, 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 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 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 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 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 大部分孩子全天候 ( 包括周末) 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 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 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 邀请他们 “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 邀请他们参加, 共商教育良方。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 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 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 “换位思考”, 让孩子懂礼貌, 尊重老师的成果, 树立老师的威信, 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 “治病救人, 惩前毖后”。

3. 向心理老师 “求医问药”, 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 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 共同商讨对策, 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 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 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 “微平台”, 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 “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 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 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 家校联系受阻。这时, 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 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 通过 “微平台” 向老师请教或求助, 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 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 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家长也可以通过 “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 需要家长配合的, 也可以通过 “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 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 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 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 开发了 《家校教育读本———手语》 《家校教育读本———盲文》 《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 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 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 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 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 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校领导, 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 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 积极努力、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摘要: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 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 家校微时代的运用, 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 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 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沟通,联系

参考文献

[1]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梁海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 (意)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2

桃花中心校 高贵军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讨论一个教育合力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合力指的是:现代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教育理念)上的要求一致,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衔接,在作用上协调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理念合拍、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教育。共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育的整体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提出教育合力:

1、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的要求

当前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难题。说起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很多人会说那是学校的事。)事实上,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自苦再累也是没有怨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所以家长们在对孩子寄予了厚厚的期望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很尖锐也很突出的问题:

●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庭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

●一些孩子发展片面,书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应试技能得到提高,但是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明显不足;

●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等。

都突显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功能和责任的失衡,是当前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被人们提出并重视起来。很多学校、教育名家都将教育合力的问题列入了科研课题。如何给孩子以完整、全面的教育,如何去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如何更大的发挥教育效应,不留教育盲区;如何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

2、教育合力是学校教育的需求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热爱祖国、人民,人固有一死……,同坏人坏事斗争)

●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同时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科目和专业)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呢?

首先,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而成,也不是只固定在特定的环境中,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塑造的而成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表现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在谈到家庭教育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幼儿老师有5+2等于0的说法,什么意思呢?说星期1——5,孩子在幼儿园排队讲秩序、有礼貌、分享、做值日,打扫卫生,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容易建立起来。周末回家两天,回来后老师说5+2=0了。回去两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了。周1——5建立起来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全没了。那么我们在小学、中学更多的不是在教一个学生生活习惯,而是教他们的知识系统,这个时候的5+2等于什么?是更加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

学校教育也只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其中的一个部分,他的主要职责是学历教育任务的完成。一个人的性格、信念及责任心基本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和社会教育的参与、补充和配合。

3、家庭、社会教育不可替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也是终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养,往往出自他的家教。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发现有好多父子俩或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长相、声音相似——先天遗传,走路姿势、说话办事风格——后天影响)这些都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了。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同学校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就可能“一笔勾销”。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可见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性。

其次,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也是无处不在,随时发生的。其中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也有社区的。如:电影院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区的一次活动、社会上发生的某一件事和人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和看法等等,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社会是有千万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的人源于家庭,所以社会教育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可见社会教育的作用之大和影响之深远。

从这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功能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也无可替代。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配合,只靠学校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整体教育的效应。才能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和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掌握。

二、形成教育合力

合力的第一个关键——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或依附于学校教育。

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这些家长本身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其表现一个是溺爱、娇惯和一个是简单粗暴、棍棒教育,两个极端。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可以说这些家长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第二种就是一些留守儿童的情况。这些留守家长大部分是爷爷、奶奶级,年事已高且忙于劳动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教育。

2、重智轻德,教育片面,目标狭隘。

很多家长在给予孩子万般宠爱以及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之外,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只有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评价也只局限于考试分数的高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在这种思想的前提下,家长们在要求孩子“成才”的同时,忽略了孩子“成人”教育。(如:尊敬长辈,怎样与别人交往,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由于家长的宠爱,孩子很少参加劳动教育、劳动锻炼。家务劳动没有了,甚至由于某天学校下午劳动,家长就不让孩子去了,原因是“下午学校不上文化课、劳动怕孩子累”。殊不知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是不会爱学习的,一个吃不起苦的孩子是难以成就事业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是难成有用之才的。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下的牺牲品。

3、家长与学校、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现代家庭人口较少,结构单一,孩子与伙伴、邻居、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少。再加上电视的普及及和网络的兴起使得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与亲友的交往的时间更少了。有的家长更是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只知道竭尽全力的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而忽略了与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交流。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代沟,有的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同时造成一些孩子性格发展不完整。据统计:全国较大的城市高校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占20%左右。他们中有的表现为焦虑、失眠、绝望等负面情绪,还有的有暴力、自杀倾向。这些情况固然有学校的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长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心灵上以足够的引导,越积越深,最后才导致了孩子性格的逆反、扭曲和不完整。另外,一些家长很少来学校,有时来学校找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不知道班主任是哪位老师,他们不知道学校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更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去配合学校的工作了。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意志品质,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也经常在评价一个懂礼貌的、品行好的孩子时说他“有教养”。反之则说其“没有家教。”可见,修养和知识是两码事,我们经常见一些学历文凭拿的很高的人却不一定有修养,不一定有道德。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教人的伦理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在我们中国悠久的传统中一直是重视家教的,在《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说一个君子(有修养的人),完成他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就是传统的孝悌的意思,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友善兄弟。就是先要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先要知道什么是礼貌,怎么样是和谐,什么是一个人在家里的责任,什么是义务,这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学习和建立。这些学好了才是第二个阶段,就是在社会上、社会学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要态度谨慎,言语谨慎。不能太冒犯,不能没大没小,没轻没重,不能太狂妄,而且要诚实守信,有信用。“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对人友好、善意。“而亲仁”呢,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有修养品行高尚的人。当这些都做到了才是第三个阶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书本知识)了。孔子这种“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仍然是有重要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家不孝顺父母,出门不能和同学、同事和谐相处,一个骄傲自大、不讲信用、没有爱心,不讲道德的人,即使有学问,有文凭,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在社会中又怎么会有作为呢?

而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呢,很多都和这种思想倒过来了。特别是一些家庭较为富裕,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他们热衷于对孩子的早教,热衷于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的辅导班,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伦理教育和社会教育。一直到读完小学、中学、大学走入社会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是被社会修理。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恰恰是没有了“入则孝,出则悌”这一段的教育。而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他是一个人认知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才懂得怎样和兄弟,朋友和谐相处,才能认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有更大的成就,所以说一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格的铸就都源自于家庭教育,而且这些这些正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那么我们怎么做好家庭教育,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呢?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要更好的执行家庭教育,首先要审视自己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科学和可持续。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衡量: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吗?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孩子面前,你是否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习成绩是否是你评价孩子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

●孩子经常和你交流吗?孩子高兴或苦恼的事是否总爱告诉你呢? ●你和孩子的班主任经常沟通吗?

这样充分认识自己所执行的家庭教育,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2、努力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标准

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不断的琢磨、思考,在生活中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和指导。不断学习,更新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才可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你想教育好孩子,虽然很有热情,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有时会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向孩子的教师请教是个不错的注意,教师是职业教育者,他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的。

3、与孩子学校、老师及时的沟通

与孩子的学校,孩子的老师定期的沟通和联系是很必要的,是教育合力的关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对孩子教育。更多的了解学校,才能与学校教育更好的协调、配合。因此家长要学会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往,主要有这样几个关键:

其一,是认清自己的角色。你是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教师。教师会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至少在整体上是经过经验和证明,对大多数孩子行之有效的。因此,不要过多对教育问题指手画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者,在教育方面懂的比你更多。

其二,认清教师的角色。教师有义务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所以不要害羞向老师提及关于孩子教育的事。如果你对教师对你孩子教育的方式有疑问,不要犹豫,向教师提出你的担心。但不要以命令的方式去提,你最好是从父母的立场提出建议,寻求帮助。别永远保持沉默,因为教师他理应对孩子的成长负有他的那部分责任。我们只要注意一下方式就可以了。

其三,是考虑如何协调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为孩子的教育履行各自的职责。为此,双方不能够互相“拆台”,不能将自己作为正确的标准,而贬低甚至抵触另一方的工作。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别管老师说什么,这次听爸妈的。”再比如说,教师对孩子说:“你父母懂什么?”这样的冲突将对教育合力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以上是家庭教育在合力中要做到的几个方面,听起来很多很烦,做起来也确实不容易。但是孩子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个理由足以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努力去形成教育合力,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二)合力的第二个关键——学校教育

我们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仅是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技能的地方,同时学校还有着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是非观念等等人格塑造上的责任和教育功能。而后者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着前者的教育效果。恰恰是后者的德育部分的内容是让很多学校感到最头疼的教育内容。很多教师有这样的牢骚:“学校这个小气候抵不过社会的大气候”、“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孩子旷课,家长也不管”、“家长不配合……”等等。这些恰恰是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说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能够很好的协调,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没能够形成教育合力。

那么在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应当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我认为,在期待教育合力的问题上学校不能被动等待,或者推卸责任,而是要成为教育合力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中,学校教育要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需要家长支持。首先是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及时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要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并且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家长了解学校了,才可能会理解、支持学校,维护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的衔接起来,形成一张教育网,从而加大教育的力度。很多学校有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以及“家校联系卡”,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沟通方式。而且每月一次至两次的家长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思路、教育内容以及了解孩子近期的表现、状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教育信息,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更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同时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起到“家校相长”的作用。

2、加强教育指导。在争取家长的关注和参与的同时,还要考略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家长也要懂教育、会教育,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同时也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疼爱孩子,希望孩子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由于本身文化底蕴的限制,除了给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学习班,尽可能的给孩子选择一些名气较大的学校以外,没有别的教育内容。他们很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做,很茫然。而且很少有家长在这方面去下功夫学习、琢磨、研究。家庭教育只能依托于学校教育。所以我们学校就要在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面去做文章、下功夫、想办法。学校有能力、有条件去做到这些,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好的协助配合学校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于是,我县新一任县局领导将“家长学校”列入了工作议程。要求各校迅速开展并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的培训,实现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长更多的了解教育,帮助家长正确的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随着家长教育知识的增长,家庭教育精力的更多投入,学生受教育情况会发生变化,对学校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无形中也就促进了学校全体师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3、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思想;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或很少有校外活动的情况。要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理念是办好家长学校以及打造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师则是去组织、策划教育合力,去指导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所以说,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学校教育,才能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家庭教育,才能够策划、组织、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班级教育合力形成艺术研究 篇3

关键词:班级;教育;家长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

1.组建兴趣小组

我们这所寄宿制学校高中部每周五下午学生自由活动,学校本着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承担社会角色准备条件。如:音乐美术班的开设,一方面是培养兴趣,另一方面是面向艺术高考。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既让学生增长了才干,又避免了学生因无所事事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还能促进班级教育建设。

2.班级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天早上和下午课后有篮球、排球、田赛、竞赛、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等活动,平时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歌咏比赛、口语大赛、辩论赛。元旦晚会节目评比和各类比赛活动的举行,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且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学生在自我锻炼、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提高。

3.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故土、对祖国山河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更好地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教师要抓住学校每周升国旗的契机,通过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还发挥所教历史学科特有的优势,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革命纪念日像卢沟桥事变、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我都组织演讲、演唱会,开主题班会、办一起手抄报等活动,抒发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伟大情怀,打造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班集体。

4.开展感恩教育,净化精神世界

对学生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塑造高尚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这样能使学生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班风。

二、协调生活指导老师,形成班级教育合力

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地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生活指导老师要与学生经常沟通。动之以情只是手段,晓之以理才是目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生活指导老师用他们特有的优秀品格、美好情感、丰富的知识润物无声,教育感化着每一位学生。生活教师要围绕着班级目标制订详细的班级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班级团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管理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以及投入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班级教育中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班级家庭互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

1.“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每一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发挥语言艺术与家长进行沟通。对素质较高的家长,我们应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并适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对溺爱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先肯定其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捕捉时机婉转指出其孩子的缺点,并恳请得到家长的支持;对于后进生或是对孩子已经失去信心的家长,我们应努力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重新燃起对孩子的希望。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们共同教育好孩子。

2.进行积极有效的家访

家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我校每个月月初放5至6天的假,基本都是由家长接送,老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和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孩子平时的表现。另外,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这也是家校沟通的好机会。除了这些沟通机会外,平时随时采用电话沟通、手机短信的方式,随时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一次有效的家访会给班级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3.利用网络,实现家校沟通

便捷的网络资源是家校沟通工作的必要补充。教师利用便捷、高效、丰富的网络,切实加强了家校联系,更好地发挥了家校合力育人的作用,促进了孩子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建立班级博客是家校联系的最佳平台。老师创建班级博客,为老师、学生、家长搭建交流的网络平台。学生、老师、家长共同管理。博客中的“班级日志”及时记录班级中每天发生的故事;博客中的“学生成长档案”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博客中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学校的活动方案;“博客相册”存储了学校、班级开展的系列活动的精彩瞬间……班级博客不仅方便家长了解学生,而且也方便班集体的民主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四、结论

班级教育合力一旦形成,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陶冶情操,而且能打造互相帮助、共同切磋、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张北迎.治校回望:从制度规范到文化建构.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9).

[2]谭秀平.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成才之路,2010(24).

[3]刘玉霞.浅谈网络资源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中国信心技术教育,2010(14).

[4]李超.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讲座之十:联系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1998(10).

要形成闲暇道德文化教育合力 篇4

为了保证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教育的效果,需要学校、家长、社区、政府形成合力。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协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需要统筹考虑,综合协调,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或面对面沟通,可以书面材料通报,也可以通过媒体宣传,让社会各方面都能积极地为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动做点什么。第三,通过相互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活动经验;教师之间可以切磋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指导、调控的方式方法,取长补短;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好的做法;社区相关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指导和协调学生闲暇时间道德文化活动的经验。第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来促进这种合力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评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班级、学校,推广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社会评价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家长评价能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根据家长的要求和建议,调整参与道德文化教育活动的计划。

家长教育孩子要形成合力 篇5

2010-07-06 07:22:13作者:李 显来源:兰江导报浏览次数:100文字大小:【大】【中】【小】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传统。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佳的教育组合。重要的是,家长教育孩子要形成合力。

家长教育孩子,彼此之间会发生分歧,在家庭教育中常遇到这样的事例。例如有一家,三口人,夫妻俩带一个上五年级的儿子。丈夫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旦有时间跟独生子在一起就闹个没够,惯个没样。妻子看了生气,责怪丈夫把孩子的好习惯给破坏了,丈夫就口头检讨,而行动没有。一次,儿子对爸爸说出了非常不礼貌的话,妈妈一气之下罚儿子给爸爸下跪,当儿子顺从地跪下时,爸爸心疼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罚完之后,这位父亲带儿子到饭店点了好几个好菜,请儿子美美地吃了一顿以示“歉意”。你看,这位母亲,让孩子罚跪固然不妥,而这位爸爸的表现,不也很值得研究吗?

孩子在教育中成长,家长的合力教育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好。如果做长辈的你这样教育,我那样教育,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大吵起来,孩子该听谁的?这样的教育,孩子盲然不知所措,长此下去或者是非模糊,或者我行我素,不仅教育失效,还会造成负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呢?主要原因是长辈们对家庭教育规律和方法了解得太少,而且往往又自以为是。

怎样做才能克服矛盾,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呢?

首先,家长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应该“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上。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不妥之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其他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无可取之处,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6

关键词: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班级QQ群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也各不相同,家长的文化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由于家长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很多家长无暇关心和教育子女,更谈不上采用好方法教育子女了。其实教育孩子,无论是在学前还是在上学以后,家庭教育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子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才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的影响很大,家长的功劳显而易见,家长的责任也不容轻视。

对于老师来说,家长是教育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必须发挥调动家长的力量,特别是教育迎来了新课程改革,我区进行了高效课堂实验以来,很多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很多的教育行为需要理解,很多的教育措施需要协作实施,必须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尽可能地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利用家长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会是学校教师同家长相互沟通的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家庭、学校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局面,从而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赢得社会、家庭的支持,开创“大家的教育大家办”的局面。

家长会不是告状会,不是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也不是家长告向老师告孩子的状;家长会也不是埋怨会,不是老师埋怨家长在家没管好孩子,也不是家长埋怨老师在校没教好孩子。所以学生和家长都不要害怕开家长会。家长要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平时在校的表现,同时把学生在家中的行为反馈给教师,使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共同教育好孩子。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交流,尽力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建立家校联系本,架起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之桥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进行不断的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建立家校联系本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要求更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联系本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

三、班级QQ群,家校联系的平台

班级QQ群的建设对于班级的管理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推动高效互动的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班级QQ群整合了各种资源,建构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依托班级QQ群这个平台可以最小限度地提高对班级管理的效率。班级QQ群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通过班级QQ群这个平台,班主任或者是管理员可以把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及时醒目地在自己的班级QQ群中显示出来,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更有助于教师跟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了解班级动态。通过共享功能的使用,家长们可以在这里分享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对教育孩子可以说是最实用不过的了。

家访,和家长通电话,个别约见家长,请有关家长参加班集体活动等,和家长联系的手段不同,只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都是好的方式。记得听过一个专家讲过他的一个经验。他说,每个家长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一笔学习资源,于是在开学之初,他就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给家长,每个家长给全班孩子安排一次学习活动,形式不限。于是,能做讲座的就做讲座,不能做讲座的就带领孩子们去参观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有的就给孩子们讲讲自己的经历,全班那么多家长,想想学生能有多受益呀!

教師和家长融洽地形成一种合力,使教育的整体效果稳步上升,逐步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教育,就不会显得那么难了,因为,在老师的背后,有几十个家长在做坚强的后盾。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7

去年八月末, 笔者非常荣兴成为了大连市西岗区与瓦房店市对口第三批“组团办学, 共同发展”支教大军中的一员, 深入农村教学第一线工作现已大半年有余。时间虽然不长, 但是这段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却极为深刻。

一、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 学校管理现状

笔者所在支教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农村学校中绝对属于翘楚, 但遗憾的是班子成员 (包括副校长在内) 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因理解力、执行力不够而大打折扣, 他们缺乏管理上的相关培训, 平日又缺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学习的热情, 遇到困难, 往往束手无策。因此, 校长的一些好的想法难以贯彻下去, 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 教育教学现状

1.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科班出身的正规大学毕业生毕竟为少数, 中老年教师居多。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后取学历, 他们专业知识偏低, 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

2.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毫无讳言, 如今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谋生的工作, 而没有把它当作终身奋斗的事业。待遇不到位 (包括绩效工资都吃大锅饭) , 不爱教;学生基础差, 不想教。教师的奉献精神严重缺失 (学生自习课, 很难见到有老师进班辅导, 更谈不上个别辅导) 。即使有一些爱岗敬业的老师, 也因形不成合力, 而深感力不从心。如此心态, 做法, 怎能教好学?

农村教育在人才观、质量观上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认知轻情感;重传承轻创新;重教书轻育人。对于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采取放任的态度。这也是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教师专业结构失调。

学校出现学历合格的不合格教师很多, 如体育专业教物理学科;化学专业教英语学科, 中文专业教历史学科, 计算机专业教生物学科等现象比比皆是, 让人惊讶。而一些小学科, 如政治、美术等学科, 或因无专业教师教, 就让班主任兼职 (其结果可想而知) , 如此学校怎能把课程开足开齐开好, 还何谈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和课程改革实施的瓶颈。就农村教师整体而言, 条件性知识极其贫乏。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功都十分欠缺。

(三) 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仅限于每天早晨10分钟班会, 流于形式, 学生缺乏兴趣, 更缺少实践活动, 此其一;其二, 教师由于追求分数阻碍德育教育的实施;其三, 德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四) 家庭教育现状

家长平时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致使他们通常放任自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面对上述现状, 如何更好、更科学地促进城乡教育接轨, 实现交流沟通, 合力共赢, 是摆在笔者眼前的重要问题, 现将支教中笔者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享。

二、文中的概念界定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挥先进区域教育中的各个优势方面, 扩大辐射度, 与薄弱地区结对, 采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将先进理念与做法融入其中, 成为一体共同发展。

三、践行中的实践历程

(一) 深入课堂——实施行动研究

“善之本在教, 教之本在师”。校长再好的办学理念最终也要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只有深入课堂, 广泛开展听评课, 研究教师, 研究学生, 并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来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和干预, 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改变课堂。

从上学期开学至今, 为配合支教学校校长在全校推行教学案 (2012年9月开始实施) , 笔者看课已达100多节, 从中梳理了大量问题, 经与校长沟通, 已按计划有步骤开展系列主题化培训, 并通过以身示范践行校长办学理念, 引领该校教师探索适合本校的阳光课堂标准。此外, 笔者还通过在全校开展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视频切片、年级质量分析、制定各学科学分制评价体系等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变, 提升教学质量, 并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等手段, 及时反馈并指导该校教学工作。

行动研究带来的最大受益: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二) 精心培训——强化高位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持续性走内涵发展之路, 必须依靠教师, 发展教师,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 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引领教师坚持开展教学科研,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开展教学创新实践为途径, 努力营造研究氛围, 完善评价机制, 鼓励进步和创新, 充分调动教师激情与活力, 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机, 建设学习合作的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形成教学风格,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缘于上述思路, 从上学期开学至今, 笔者先后有计划对支教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如下培训:《传递正能量实现36中梦》《实践探索且思且行》《实施阳光教育打造阳光课堂》《让每个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如何进行质量分析》《如何开展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等。

为构建阳光课堂, 笔者在该校实施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基础上, 又丰富了其内涵, 引入“立体引学式”这种全新课堂教学模式, 初步形成了“三四五六”课堂教学策略, 还教于学, 还学于生, 还生于人,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追求真正高效的学习者课堂。尽己所能打造属于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品牌。努力让“阳光”充满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还学生以“充满阳光的课堂”。

高位引领带来的最大受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多了……

(三) 特色方案——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地从抓建设, 抓标准化的外延发展转移到抓管理、抓质量、抓特色的内涵发展, 为农村基础教育的迅速提升注入生机和活力, 进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成为学校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适逢《大连市创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目录学校》之际, 瓦房店市教育局也出台了相关文件, 鼓励农村学校申报。当校长征询笔者意见时, 笔者结合该校办学理念“科学阳光育人, 全面和谐发展”, 提出以“阳光教育”为特色上报。如此一来, 笔者又有机会参阅了大量有关阳光教育方面专著, 拜读了很多国内兄弟学校以阳光教育为理念的实践文章, 对笔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它促使笔者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等诸方面又有了更深层次地思考。

为期近一个月的思考、沉淀、沟通、修改、再反复交流、再反复修改, 一份详实的贴近瓦市36中学的“阳光教育”特色实践与探索文稿在笔者笔下诞生, 但它更需要时间, 需要瓦市36中人群策群力, 发挥正能量来不断丰富、完善、巩固它。

在此基础上, 笔者又为该校制定了学校“阳光教育”特色建设三年规划。

特色方案带来的最大受益:愿景激活了教师工作热情。

四、合力共赢, 小有卓效

随着西岗区与瓦房店市两地区域间在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多渠道交流合作, 确使支教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研、学生精神面貌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些许变化。

如今学校推行的“立体引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及“三四五六”课堂教学策略, 基本实现了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 构建的阳光课堂能切实从学习者出发,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注学生的需要, 让“因材施教”接了地气。

如今这里, 已渐渐成为一片阳光地带, 展示智慧的魅力, 充盈人性的光辉;这里, 已渐渐成为一片动感地带, 流淌生命的节奏, 激扬成长的旋律。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信念和追求。环环相扣,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相对较完整而有层次, 科学而有梯度;人人受益, 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互动感悟,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较好实现了教师有效的教、学生高效的学。

最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4月29日, 瓦房店市所有学校副校长、校长要到笔者所在支教学校参加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 现场观摩各学科课堂教学及听取校长课改情况汇报;同时申报《大连市创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目录学校》及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工作。4月中旬, 辽宁省课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曾来到学校进行前期调研, 反响良好。如若这两项申报工作在今年都能成功, 那么对一所农村学校而言, 绝对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五、支教中引发的思考

1.财政投入当不遗余力。

“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教育的对象是肩负国家未来发展的人。农村教育的投入, 刻不容缓。所以, 希望政府在财政支出上能够给农村教育多一点扶持。一方面, 辅助学校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让农村的孩子可以和城市孩子拥有同样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 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为农村的孩子多留住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

2.人口素质当全面提高。

农村的家长之所以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与自身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提高人口素质, 固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但即便再艰辛, 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对学生而言, 身教胜于言教,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习惯的养成要远胜于教师。如何提高人口素质, 尤其是农村人口素质, 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3.竞争机制当有效建立。

城市的学校通过“基线测试”已经开始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跟踪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农村的学校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样有说服力的数据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举措呢?一个乡, 仅一所学校, 固然没有什么可比性, 那么相邻的乡, 周边的学校之间能否真正建立一个共同体管理 (瓦市地广、校多、研训教师业务指导跟不上) 。同样, 教师间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教师绩效工资 (现大锅饭, 都一样多) , 如何培养任用有才能、有想法的后备力量……是不是更能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呢?

4.教师培养当形成机制。

教师承载着家长的希望, 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个体素质, 职业道德, 专业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不同的。农村教师, 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极其缺乏相关业务培训, 如此, 对他们怎能还有其他奢望?另外, 对农村教育的对口帮扶, 使得一批批支教教师深入到农村教学第一线, 诚然, 他们的到来确实给农村教师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也带来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 但仅仅是有限的支教教师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当形成机制, 开展有计划、系列化、主题化培训, 让更多的农村老师从中受益。此外, 建立资源库比上课重要, 因为课不过一年而已, 而资源却可以代代相传;校级领导比教师的作用显著, 教师带来的仅是教学方法, 而领导带来的却是管理和理念。

5.素质教育当因地制宜。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实践研究

一、转变教育观念

从幼儿的成长、受教育环境的角度上看, 幼儿的发展除了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之外, 最为重要的就是家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很多家长在对促进幼儿学到知识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幼师在教育方面要注重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多少, 还要注重技巧。很多家长在入学准备时期望过高, 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这说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和教育态度等方面存在着矛盾。

对幼儿教师来说, 在对每一个家庭的了解程度和每一个孩子的认知程度方面, 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而更重要的是, 有些教师对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主动了解、认知家庭、孩子的积极性不高, 对家园共育的推动力度不大,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园的脱节, 以致没有形成合力。

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 在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并努力在尊重、平等、理解、协商的原则下真诚合作, 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形成情感共鸣

一是提高水平。

要提高幼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使他们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 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 使家长乐于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 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是信任第一。

信任家长, 充分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 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和教育行为, 要尊重家长的人格, 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进行商讨, 和平解决问题。

三是处好关系。

教师、家长都要保持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力争将情感变为动力。

三、坚持四个原则

第一, 整体性原则。

把幼儿一生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把幼儿园与家庭看成是一个整体, 统一认识、统一方向、统一目标;把每天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内容看作一个整体, 使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渗透于日常生活、学习、游戏和各项活动中。

第二, 主体性原则。

儿童是发展的主体, 家长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 注重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帮助幼儿体验其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要有的放矢, 制定有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采取各种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使儿童乐于学习。对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要区别对待, 坚持共性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第四, 一致性原则。

一是指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 二是指家庭成员的认识、态度和方法的一致性。

四、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做好家访工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个微小的社会细胞也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访是分析幼儿家庭, 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并给家长以具体指导的有效途径, 也容易得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大力支持, 同时能获得家长对教师的好感和信任。比如向家长了解幼儿的“乳名”, 能在组织孩子活动中容易增加教师和孩子的亲切感。

二是成立合作委员会。

每学期初, 要组织家长选举出有一定育儿经验、在社会上有一定威望、能为班级献计献策且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优秀家长成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即参与班级教育计划的制定, 参与班级重大活动的决策、组织和管理。

三是召开新生家长会。

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工作制度和教育教学内容等, 共同做好新入园幼儿的教育工作, 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幼儿园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幼儿一天都干些什么, 对幼儿的行为有哪些要求等等。同时说明希望家长配合做些什么, 这些要求都是受什么因素制约的等等, 这些都要让家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使家长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做好新生入园的准备适应工作, 坚持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

四是制作家园共育栏。

制作“家园共育”橱窗, 努力挖掘它的潜力, 将它分成若干小版块:本月视点、最佳父母、童言稚语、亲子乐园、经验分享、请您关注等, 利用这些版块让家长关注我们的教育。

五是注重提高参与度。

注重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特别是对于课前的准备材料、每个主题的环境布置, 单凭教师一个人无法很好地完成教育活动, 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比如, 家长们可以为幼儿园制作一些教具、玩具, 如娃娃角的衣裙、理发店的玩具工具、沙包、卡片等等。同时在孩子的教育上, 也鼓励家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此推动他们主动参与。我们还要注重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动员家长参加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比如听听教师讲课;带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 另外还有邀请家长参与“三八”亲子游戏、“儿童节”文艺演出、“国庆”主题活动等大型活动, 使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去, 实现家园合作, 发挥家园互动作用, 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蕾.幼儿关爱行为的现状、问题与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关注点滴 形成合力 篇9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本班每个学生的特点、整个班级的总体特征以及当前社会大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等。这样才能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 确立合理的教育内容, 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威信。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应真正有爱心,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不要吝啬表扬, 要善用巧用表扬。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有了集体荣誉感, 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 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 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形成一种合力, 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在学校, 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结合学校的班风量化评比, 对平时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树榜样, 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

(二)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在语言行动上, 懂得讲文明礼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四、培养班干部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 是学生中的精英, 是教师的助手。在选用班干时, 笔者首选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较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其次选用各类特色学生,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班干部有更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工作热情高, 工作态度端正, 工作积极主动, 并且各项活动走在同学前面, 起到了模范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 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 建立一些监督机制, 奖惩制度, 定期检查, 定期反馈, 赏罚分明, 形成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和谐向上的集体。

六、赏识每一个学生

有人说:“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 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 刺伤了多少颗童心, 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心的天真的孩子们, 要珍惜, 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为人师者, 放弃了一个学生, 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 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 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七、重视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 对良好班风的形成, 乃至学生的健康成长, 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感恩”“如何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为班级增光彩”等主题活动, 对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八、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

班级中思想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 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 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作息都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 要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 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 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使他们在班主任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性格和人格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九、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

教好学生, 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 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 要与家长联系, 取得家长协助, 才能把学生教好。争取学校家长共同管教, 让学生在学校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 篇10

进入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消除了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 56%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启动了市一中新址建设, 完成了市特教中心移址新建等一批重点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倾斜, 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小学校网点布局不断优化, 基本形成一个乡 (镇) 有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或1所小学校和1所初中的办学格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顺利通过了国家教改实验区一期工作的评估验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内涵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质量进一步提高。扶贫助学成效显著。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不断完善扶贫助学体系, 积极建立长效助学机制, 确保了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有学上;每年资助学生3万多人, 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 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立足岗位, 兢兢业业,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可以说, 过去的5年, 是我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 是教育面貌显著变化、教育质量大幅提高、教育成果惠及民生的五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全市经济社会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 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和目标, 关键靠人才, 根本在教育。虽然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是好的, 但与经济社会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相比, 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54%,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投入的教育经费大多用于教师工资支出,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多, 一些学校基础设施、设备配备标准不高, 教育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择校热和“大班额”等现象仍比较突出, 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学前教育相对薄弱, 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 整体水平不高。三是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观念还相对落后, 学校侧重追求成绩和升学率, 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不强。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仍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有的学科师资力量紧缺, 高水平、高素养的骨干教师数量较少;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教师, 年龄结构偏大;有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知识老化, 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难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方向, 突出重点,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目标, 会议印发的《鸡西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作出全面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 主要强调4个问题。

(一) 着力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 适度扩大容量, 突出抓好农村学前教育,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在确保办园质量的基础上,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办园。2011年, 要启动国家级“学前教育试点县 (市) ”建设, 年内所有县 (市) 区均有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到2013年, 全市改扩建和新建1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每个县 (市) 区至少有一所公办实验幼儿园, 每个乡 (镇) 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15年, 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40%以上, 在园幼儿数达到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建立对各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 加大向农村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倾斜力度。坚持以县为主、城乡一体、全面建设的原则,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确保到2012年, 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比全省提前8年达标, 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着力办好高中教育。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示范性高中。市一中新址要确保2012年投入使用。到2015年, 每个县 (市) 要建设1所管理科学、设施先进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加大对薄弱普通高中学校的扶持力度, 引导更多普通高中走高质量、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我市“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煤电化、石墨新材料、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对外贸易、外语等方面特色专业, 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着力构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要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强化服务的工作方针, 引导高校走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之路。鼓励高校广泛开展校地 (社会) 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 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层次全面提升。

(二)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要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注重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突出抓好德育工作。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 培养良好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强化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办好每一所学校, 关爱每一名学生,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选择,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贯穿于校内外的各个方面,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政绩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三)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等工程建设, 保证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使区域内城乡中小学生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鼓励强校带弱校, 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继续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活动, 促进城乡教师同步发展、同步提高。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完善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升学和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定校配额制度, 有效遏制义务教育择校和“大班额”现象。要突出解决好特殊群体子女就学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助学制度, 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实施资助,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机制, 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认真解决残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 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化。“十二五”期间, 要重点加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基础建设, 加大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网上图书馆等投入力度,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建立更加通畅的“信息高速路”, 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 真正满足城乡师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

(四)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11

一、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互相配合,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班主任的首要职责就是全面负责班级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良好的班集体。七年级新生刚进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是首先要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学初我首先与科任教师一起利用第一次班会及科任老师的第一节课,详细介绍刘升中学的光荣历史,并向学生讲“严明、严谨、求实、创新”校训的深刻含义,要求学生以校训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礼貌待人、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做生活的强者。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制定常规性的制度是不可缺少的步骤。新生到校我都与科任教师一起制定出“班级每日常规”。学生在校需要遵守的制度都作了详细要求,让学生每天照此办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还制定“班干部轮流值日制”、“爱护公物、卫生公约”、“中午轮流值日午休制”等,并将有关制度交给科任老师人手一份,便于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按这些制度要求学生,齐心合力为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共同努力。

二、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互相协调,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中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这些都是班主任全班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有关班的教学工作是由个科任就是担任。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方法,从对待成功与失败中反映出来的意向、与同学共同讨论中反映出来的精神境界、对周围所接触的人和事的认识等,科任老师都会有所了解。班主任只有与科任就是互相协调,利用多种有效途径作用于全班学生,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初中学生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每门课程各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班主任就要利用这些学科特点,和科任就是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如结合历史课了解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生物课让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地理课让学生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物理、化学课的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班主任只要善于组织和协调科任老师的力量,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然就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互相联系,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的好坏,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一定要与科任老师经常联系才能搞好。因此,我所带的班级每个学生各年级各科成绩我都建立了成绩卡片和成绩追踪档案,并经常与各科任教师共同商量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办法。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信息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班主任如果有针对性的发动各科任教师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培养国家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除了要学生学习好第一课堂知识外,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要经常与科任教师一起组织各类“故事会”、“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理化小制作比赛”等。还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美术书法小组”等。这些第二课堂的定期开展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班主任要在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

每个班级的科任老师们在年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等方面会存在许多差异。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教学,处理好各科任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大家彼此沟通理解,和谐配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本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既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又要使学生心悦诚服。切忌简单粗暴,压服学生。那样只会使矛盾激化,使师生关系陷入泥潭。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合理要求,班主任一定要态度明确,坚决支持。对于学生对科任老师提出的意见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学生的意见是出于对老师的缺乏了解,班主任就要反复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如果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但不代表普遍性,可以让学生与科任老师个别交谈,取得共识。对那些带普遍性的意见,特别是对教学的意见,班主任就要起到“桥梁”作用,如实而有策略的反映给科任老师,在这方面还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特别是学习委员和课代表,要求他们平时对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注意了解,及时反馈给老师或学生,让他们在师生之间起到沟通作用。

五、“班级教导会”是形成班级合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班级教导会”的一种形式是由班主任出面邀请各科任老师参加,在会上给科任老师通报情况,交换信息。会上还要讨论下一步措施,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以利各科任老师联合起来集体作战。同时班主任要帮助各科任老师协调好作业比重与辅导时间。“班级教导会”的另一种形式是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班干部以及各课代表联合召开。由课代表事先收集学生对各科任老师的教学要求及建议,然后到会上发言。再由各科任老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给予回答,并通过课代表转达对全班同学的要求。

落实“公交优先”需要形成合力 篇12

1“公交优先”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

“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公交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大部分省市政府抢抓政策机遇,扶持当地公交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1)不少城市编制了与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使得过去公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现象得以改观,线路线网规划从全盘考虑进行了优化,更具前瞻性,为公交的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各地政府在对公交场站建设、车辆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有所提高,使得制约公交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得以缓解,公交经营环境得以改善,市民乘车条件和乘车环境大为改观。

(3)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使用及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投用大大减少了车辆驻站、交叉口延误时间,提高了公交车辆通行速度和运营效率,有效化解了乘坐公交耗时、耗力、低效率的尴尬局面,这些举措助力公交朝着安全、便捷、快速、高效的目标前进,对缓解交通拥堵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北京、常州、西安等城市采取公交低票价惠民政策,极大地提升了公交出行吸引力,公交出行比例急速上升(据专家估计,到2012年,北京的公交出行比率将超过50%,达到国际标准)。这种政府出资购买公交服务的做法凸显了公交公益性社会职能,不仅使大多数人享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通过经济杠杆成功地调节了交通流量,其节能降耗减排效果也非常明显,对改善城市的环境,实现能源节约做出了巨大贡献,交通拥堵难题也得到了阶段性缓解。

2“公交优先”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在公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较突出的问题如下。

(1)政府对“公交优先”政策扶持缺乏长期保障机制,财政补贴受当地财力限制,难以足额拨付,公交企业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资金瓶颈的制约;其它社会有关部门对公交的支持力度也随各地政府对公交发展的重视程度变化而改变,很多职能难以体现,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2)宣传不到位,引导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公交优先”理念缺乏基本的认知,参与意识淡漠,使得“公交优先”缺乏应有的落实基础和氛围。

(3)近年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使得公交企业原有的修理能力、修理技术难以满足现在的车辆修理需求,加剧了运修双方间的矛盾,对旧的公交修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公交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公交车辆因需迅速增加使得公交行业“用工荒”问题凸显,不少公交企业不得不降低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导致了公交从业人员素质下降,服务质量提不高,乘运纠纷多,百姓不满意,使“公交优先”预期的目标和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3 合力解决“公交优先”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1)政府之力。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实施是对相关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公交优先”政策的出台如同春雷破坚冰,给全国公交企业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通道。2005年国务院46号文件下发后,各地纷纷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或积极准备出台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全国大部分公交企业得到了政府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在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投入、路权优先使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但政策的延续性及落实力度可从各地公交优先实施效果折射出一些不足。比如:在政策出台初期认真落实的财政补贴政策、管理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府工作热点的转换而被淡化,资金补贴、购车补贴等因当地财力问题不能兑付或者不能足额兑付,公交用地未能划拨,路权优先未能实现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趋势必须引起重视,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强有力的落实实施措施及监督考核机制是“公交优先”的基本保障。同时,“公交优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的落实实施不仅仅需要政策作保障,它涉及到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物价、财政等多个部门,达到协同、认知、联合实施更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否则,前期的努力和成果又会被新的问题覆盖。

(2)广大人民群众之力。公共交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公交优先”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家庭收入大幅增加为轿车进入家庭创造了经济条件,有轿车购买力的家庭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引导,对交通拥堵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大多数城市对“公交优先”理念及政策的宣传仅限于每年的“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不少城市仅限于“无车日”当天举行一个很短暂的仪式或部分路段非公交车辆限行,其余时间便无声无息了,这样的宣传力度显然是不够的,也起不到多大效果。人的观念的转变需要长期的引导教育,只有经常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对“公交优先”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尽可能多的群体认识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也是每个人应当对当今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做出微薄贡献的一份责任,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兑现减排承诺的直接体现,让“绿色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居民对出行方式做出理性的选择。

(3)公交企业之力。公交企业作为“公交优先”政策落实实施的主要载体,应当借助政策优势大有作为。企业的内部经营与管理好坏决定外部发展,公交企业必须通过强化内部经营与管理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为公交优先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以“公交优秀”为目标,大力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整体效能原则和目标、责任、权利、利益统一原则,实施绩效考核,努力提高管理效能。目标管理是管理中的管理,它是联系所有现代化管理的主轴,是贯穿于并统率其它管理方法的。具体讲,目标管理就是由企业主要责任人根据上级对本企业的要求,授权职能部门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广大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层层展开、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单位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的目标,分别制定个人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过程的、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并通过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成果的评价和建立新的目标体系与新循环,使组织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

城市公交具有独特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服务质量方面主要有车厢服务合格率、车辆整洁合格率、运营正点率、行车责任事故间隔里程;能源消耗方面有运营车辆单位公里消耗油(气或电)量;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主要有工作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公里成本、盈亏等。这些指标的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城市公交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既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城市公交企业公益性质所具有的特点,突出了社会效益。

在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中,公交企业可将上级部门下达的总体考核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分配到各运营公司和修理厂,再由各运营公司和修理厂将本单位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运营线路、车间,线路、车间再将本线路、本车间目标分解到个人,逐级完成目标任务。有了定量的目标,管理活动就变得具体,管理过程就便于协调,考核就有了衡量个人、集体工作好坏、成果大小、目标实现与否的客观评价标准。公交总公司管理层可授权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并按照业务分工通过对运营公司、修理厂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目标责任逐项考核兑现等一系列保证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最大效能,最终达到管理目标,真正实现管理者责任、权力与利益三者间的平衡和对等。

这种自上而下地层层展开目标,又自下而上地层层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增进企业内部协调,有利于职工自我控制、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加强,能够促进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提供可靠的保障。

2)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注重职工心理管理和情绪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合力共同打造“公交优秀”服务品牌,为“公交优先”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软实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及时掌握和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并适时沟通,使员工有被尊重、被关心的感觉,为员工工作和生活营造和谐的氛围,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其积极的能量才能被激发出来,企业的生机活力才能透过员工得以展现。公交行业更是如此,如果驾驶员带着不良情绪去上班,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失误重重,轻则引发乘运纠纷,重则出现恶性事故;相反,如果职工心情愉悦地去上班,在服务岗位上传递的便是社会文明,人与人之间扩散的是温馨与和谐,企业的良好形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因此,打造“公交优秀”必须先行培育优秀员工,只有当职工真正视企如家,视职业为事业时,才能从心理上认同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进而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任务,这样企业的管理目标才能顺利实现,管理效能才能显现,那时“公交优秀”就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公交优先”的实现才有了软实力。

3)大力推行“运修分离”修理体制,集约整合修理资源,以保障运营车辆高效运转和合理降低修理成本为目标,努力提高保修质量和效率,为公交车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坚强后盾。在城市公交企业经营中,运营车辆修理是非常重要的后勤基础保障工作,它不仅对企业运营成本及整个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企业搞好运营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城市公交企业现状看,运营车辆的维修工作基本上由公交企业自身承担,而在企业内部分工上,车辆用、修、管于一体者占绝大多数。这种体制下,等于车辆坏了自修、修了自用,用与修统辖于一个分公司,专业化维修程度不高,提高效率效益受到限制。实行“运修分离”修理体制,优化整合修理资源,推进集约化维修与管理可以明晰责任分工、强化考核、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质量。运修分离修理体制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能更好地适应车辆修理需求,使尽可能高的完好车率成为公交企业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保障,为实现“公交优秀”增大底气。

4 结束语

上一篇:计算机管理下一篇:语言文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