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2024-10-21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精选8篇)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1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机、微博、博客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 明确了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接着,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可以从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三个方面实现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

1 电视新闻节目现状

所谓电视新闻, 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 通过电视屏幕, 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 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 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 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新媒体来势汹涌, 对电视新闻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据统计, 截至2012年底, 全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人, 其中手机网民4.1997亿人;全国微博用户规模3.09亿人, 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了2.02亿人, 电视新闻在民众生活中的作用已由奢侈品—必需品—新媒体—中老年用品, 可见, 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已由顶端的权威性民众转移到中端民众和底端受众, 由大众群体转为中老年群体。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电视新成员不断分散受众对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市场, 特别是电视台面临国家级媒体、民营公司和海外同行的多重竞争, 电视新闻节目亟需创新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节目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创新节目形式及模式来形成核心竞争力。主要优势在于其拥有长期积淀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众的广泛性、节目采编制作的专业性、传播监管的严格性、品位的高雅性和品质的艺术性等等, 而这恰恰是手机、微博等新媒体所稀缺的特质。

2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策略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不仅仅是表面上节目形式的创新, 而是从新闻制度到最终呈现形式的由里到外的革新。综合众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主要包括: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创新、电视新闻节目机制创新、电视新闻节目产品创新三种。

2.1 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创新

所谓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 就是指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观念、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才储备及培养、电视新闻节目的资源投入等后备性保障力量。而这些后背性保障力量正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基础。

1) 观念创新。

我国的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有国家和政府做背景和支撑, 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比较多, 限制较大, 从业人员的自由发挥空间比较小。在这种背景下, 众多从业人员呈现出来的节目形式大同小异, 已经不能满足生活节奏加快的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发展的基石, 因此, 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下,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从领导到记者、节目编排人员等等都需要革新观念, 认识到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对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 时刻保持创新的理念,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为受众呈现更精彩、形式多样并符合受众消费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

2) 人才创新。

同其他产业一样, 电视新闻创新的主体就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 根本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在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 积极引进新鲜血液, 扩充整个电视新闻节目从业人员的队伍, 让整个队伍充满活力, 充满青春和正能量。同时, 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让员工充分了解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系统, 认识到自己从事的电视新闻环节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完善创新激励制度,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鼓励从领导到基层员工的的全员创新意识的提高。

3) 资金投入。

节目形式的创新初期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成熟期后随着节目运营效率化成本会出现下降。因此, 若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撑。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需要有用于节目初期研发的节目研发经费、节目策划和制作经费以及节目交流和研讨的营销经费等。只有保证各项经费的到位, 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节目创新的流程。

2.2 电视新闻节目机制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的机制创新主要是指领导或团队要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适宜的制度, 促进创新, 激励创新。主要包含两种方法:组织和培养有利于节目创新的组织和团队、建立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制度。

一个分工有序、工作效率高的组织和团队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基本单位和单元, 如何将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新人才有效地组成一个团队, 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是电视节目创新的领导层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团队的文化和精神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运作, 因此, 组织和培养有利于节目创新的团队就是培养创新的源泉。在制度方面, 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各方面向创新和创新者倾斜, 以此鼓励和保障节目创新。

2.3 电视新闻节目产品创新

电视新闻产品创新主要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式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创新三种方式来完成。

1) 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创新。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已经较为丰富, 进一步创新的方向就是可以将微博、博客上的热点问题及话题进行综合提炼, 一针见血地指出哪些热点问题应该推崇并加以鼓励, 哪些问题是在引导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 从权威性的角度分析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 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并能及时纠正其他新媒体上出现的错误思想。

2) 电视新闻节目形式创新。

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形式创新方面, 要牢固树立“市场导向”原则, 着力提升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也就是要提升电视节目的“开放性”, 使更多的电视节目能够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 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民众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所接受。从2012年起, 从央视到各省级电视台,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入基层的新闻报道, 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展示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 这些民生类节目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受众。

3)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创新。

在节目制作方面, 电视新闻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 提升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将数字转变为形象的表格及图形, 让民众更直观地了解国家及国际上经济、政治等形式的变化。比如, 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经常采用虚拟实景技术, 将信息从“二维”向“三维”转变, 信息更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3结论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 电视新闻节目要不断探索创新出内容更新、形式多样的题材, 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方飞.全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5 (9) :26.

[2]李青青.新媒介格局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与重构[J].文化与传播, 2013, 2 (3) :20.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2

【关键词】旅游真人秀;本土特色;百姓参与;创新模式

【作者单位】吕倩,徐州工程学院。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和情趣,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的首选,旅游节目也逐渐升温,如《花样姐姐》《花样爷爷》《带着爸妈去旅行》《一路上有你》《前往世界的尽头》《真爱在囧途》《花儿与少年》等明星旅游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这些节目内容雷同,情节夸张作秀,质量良莠不齐。本文尝试分析旅游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索更适合普通百姓的旅游节目模式,从而引领大众健康文明的旅游出行。

一、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过程

(1)相对简单的观光欣赏节目。配合音乐,通过旁白描述山地风光、名胜古迹。这种节目包含或多或少的文化元素,但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声音配画面的方式已显古板老套。

(2)外景地旅游节目。利用演播室与外景串场组合的方式,由主持人或特约嘉宾和观众亲身体验的表达方式。

(3)娱乐型旅游节目。通常把高额奖金或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作为奖品,吸引体验者参加活动,是趣味性较强的娱乐旅游节目。

(4)明星参与的真人秀节目。把演艺界明星请入旅游节目,设定国内外风景名胜为游览目的地,给出任务,要求明星完成既定任务达到目标,其间的吃住行游购娱有相应要求。这种形式新颖活泼,明星的旅游生活放大到荧屏上,很能吸引观众。

二、当前旅游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1.旅游真人秀节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旅游节目类型发展从单一到复杂,内容也更加丰富,吸引更多眼球。近年来,国内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各大地方卫视踊跃参与角逐。2013年,真人秀节目在各大卫视井喷,全年有近30档之多,数量为近几年之最,质量却良莠不齐。

据2015年某网站统计,部分旅游真人秀节目的网友支持数如下:《爸爸去哪儿第2季》——402314人推荐,《明星家族的2天1夜》——356634人推荐,《wto姐妹会》 ——328550人推荐,《花儿与少年》——276825人推荐,《花样爷爷》——268618人推荐,《远方的家》——260116人推荐,《爱玩客》——205035人推荐,《金炳万的丛林法则》——201735人推荐,《行者》——196168人推荐,《西藏旅游》——186492人推荐。

从中可以看出,旅游真人秀节目很受网友欢迎。节目类型多样,但层出不穷的旅游节目同质化问题突出,不仅内容大同小异,节目设置的套路与国外引进版完全相同,甚至连名称也撞到一块。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特色优势,实现突围,已成为各电视台旅游节目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直接引进外国电视节目

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国外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如何让节目更好地本土化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旅游文化是旅游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生命,如果缺乏本土文化内涵背景,就失去了支撑它的核心,无论形式多么新颖,内在却是虚无的。从国外购买版权,然后做些本土化改动,增加一些中国元素,从早期的《舞动奇迹》《中国达人秀》,到近年来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原汁原味的中国原创模式不足,反映了中国电视文化创新与创造能力匮乏,湮没了中国文化的创新与活力,成为电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枷锁。旅游节目贵在创意出新,目前火爆的旅游真人秀节目与供不应求的引进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僧多粥少”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中国原创。

3.旅游节目浮夸,情感作秀

把明星送往国外旅游并不是要给这些境外旅游目的地做广告,而是为了让他们身处没人认出、没有特殊照顾甚至连语言交流都很困难的环境之中。一些导演把旅行真人秀的明星旅行设计为穷游, 每人每天给很少的零用钱甚至不给,本意是增加旅游的艰难度,考验他们的耐力和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并以此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可看性。观众才有机会看到明星醉倒路边、丢失钱包、晕船呕吐、迷路哭泣、缺钱苦不堪言等“惨状”,如此反复折腾,其实是为了满足观众要看明星如何“出丑”的窥视欲。当然,明星也不是在自找苦吃,而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穷游能否展示明星的真性情令人怀疑,明星更多的是进行个性化表演,这从他们常常在节目中自言自语、动作过多、表情夸张中可见一斑,这并非在还原明星真实生活,而是另一种镜头秀。

4.明星参与过多,有失真实性

这些明星生活富裕,养尊处优,平时甚至有保姆、助理照顾,节目强迫他们穷游,虽可在纪实拍摄中褪去明星光环,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但常常会由此显得矫揉造作。尤其是面对20多个镜头跟踪拍摄,在短短的几天旅游时间里,明星能真实自然地表现真我吗?而且旅游是大众参与的活动,明星的旅游生活和普通民众、一般家庭的出游和选择方式有很大差别,旅游真人秀节目并不能代表普通大众的旅游选择。

三、旅游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1.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本土旅游节目

旅游节目利用大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在本质上遵循消息源—信息—渠道—沟通的模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观众是信息终端。观众是否接受媒体传播的旅游信息,取决于信息是否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今天的旅游节目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观众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更注重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对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只是一味引进国外原版电视旅游节目,不具有本土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无法吸引观众的。

2.真实传播旅游资源

好的旅游节目要得到观众的认可,传播方式一定要真实、接地气。观众对旅游节目的喜爱来自其真实的魅力,一个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应该是贴近百姓生活,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如反映北京具有标志意义的三家饭店——东方饭店、北京饭店、建国饭店历史的三集纪录片《饭店历史的拐弯处》在央视播出后,虽没有夸张的情节和明星导游,但内容真实,讲述饭店伴随北京发展的历史,很受欢迎。历史的沉淀使旅游景区具有独特的人文特性,如何体现旅游节目内容的景观文化,是直言不讳生硬灌输还是巧妙渗透,是严格说教或是自然流露,这取决于节目编导策划和传播的技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旅游节目的前期规划一定要把握当地的文化主题。

3.明星适当参与,普通百姓真实体验

明星的知名度固然很能拉动收视率,但全部都是明星及其家庭参加,有失旅游真实性和普适性,可以选个别明星作为嘉宾适当参与,带领普通百姓家庭体验旅游活动,展示真实的百姓旅游生活。可以邀请几对普通家庭,选择百姓相对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由外景记者采访报道;每周选择一个景点,让摄影师跟随外景记者进行采访,对旅游景点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同时一位明星和外景主持人把景点相关问题以抢答的形式让普通家庭完成回答,让大家在快乐喜悦中学习新的知识,体现了节目娱乐性和知识性,获胜家庭可以得到旅游基金。调出场外场内热心观众,获得精美礼品。

4.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旅游节目内容

在“一带一路”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节目可以带着一些百姓家庭,重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节目传播沿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重要战略作用及文化背景,让大众真正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和景观。在“互联网+”方面,可以让百姓家庭通过旅游网站查询旅游目的地情况,网上预订饭店,旅行途中使用各种在线支付方式,野外GPS导航定位,旅行情况微博、微信的实时传播,加上电视、网络、电子媒体等多元化宣传方式,让大众充分感受“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旅游真人秀节目,因其题材新颖,众多明星加入,吸引千千万万百姓的目光,普通百姓的旅游动机在这里被激发,节目展示的旅游地成为焦点。希望旅游节目能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少些夸张的明星作秀,多些百姓参与互动,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引领大众健康快乐出行,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1]梁春竹,杨翥鹏. 论旅游类节目的崭新突破[J]. 艺术与文化交流,2015(2).

[2]王磊. 浅析中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热播现象——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 荧屏广角, 2014(11).

[3]刘智勇. 增加文化元素 提升电视旅游节目品质[J]. 当代电视,2011(2).

试谈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篇3

一、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 国内大部分广播新闻节目都不具备创新意识, 新闻编辑人员的策划观念以及策划水平还有待提升, 新闻创新能力明显较低,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广播新闻节目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 当前广播新闻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化, 大部分都是以播音员念稿为主, 语调不具有感情色彩, 给受众的感觉便是一层不变, 缺乏新意, 久而久之便让受众失去了耐心与兴趣;第二, 广播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相对枯燥, 在大部分情况之下, 主播仅仅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单调的播报, 新闻信息含量不丰富, 很多时候都是文字与数字进行拼凑, 节目显得平淡无趣, 播报过程中往往都是对新闻内容的客观陈述, 缺乏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三, 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来说, 一部分新闻编辑人员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而让新闻节目缺乏本应有的真实性, 夸大报道、虚假播报的现象常常存在, 甚至部分编辑人员还直接从互联网上复制新闻内容进行播报, 没有注重新闻节目的真实性要求, 违背了自身的职业操守。若无法确保广播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那么新闻的本质意义便失去了。[1]

二、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对策

(一) 扩大有效信息含量

所谓有效信息含量, 即是受众从广播新闻节目中所获取的新闻信息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扩大广播新闻节目的信息容量, 尽量播报短而精的新闻信息。广播电视台应当对受众心理展开深入分析, 一般来说受众有如下的心理特征:第一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第二是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的关注;第三是对罕见新闻事件具有极大兴趣;第四是由于受众具体情况和个人差异性, 心理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认真审视, 唯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 受众才可以更好地接受。广播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引导工具, 也是和基层群众进行联系的重要渠道, 我们应当要播报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 尽量播报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 让新闻内容能够体现群众的诉求。

(二) 发挥现场报道功能

广播新闻节目是凭借声音来进行播报的, 新闻现场的声音是受众读报所无法感受的, 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这一优势。在对新闻稿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若存在录音材料, 必须要认真听选, 合理应用, 应当尽可能地借助现场录音报道的方式来提高新闻节目的生动性, 依靠丰富的声音来让广播新闻节目“活”起来。广播新闻稿件应当避免满篇为抽象的文字内容, 虽然看上去很热闹, 但是很容易让受众感觉空洞无物, 所以要灵活应用比喻、事例或者描述的方式来体现出广播新闻节目的语言美与音律美, 让受众感觉更加亲切。在新闻现场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声音来为受众传递关键信息, 让广播新闻节目具有现场性, 将受众带入到新闻现场中来, 让新闻节目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播新闻节目变得更加亲切和自然,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与形象感。

(三) 注重节目编排技巧

当碰到相对重要的新闻事件时, 除开信息的播报外, 还应配备通讯或言论。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要坚持集中和突出的原则, 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面。编排新闻节目应当树立惜时如金的观点, 强调广播新闻节目的计划性以及新闻信息的协调性;编排广播新闻节目时应当充分考虑未来几天的计划, 防止新闻头条内容的重复和雷同, 坚持长短适度、轻重有序的编排方式, 整体上来说还应当以小巧灵活、丰富精悍为主, 强调新闻内容的质量;广播新闻节目要注重文体的丰富性, 例如说可以合理地插入一些现场报道、新闻事件小故事、简讯等, 让广播新闻显得更具有深度和内涵;节目的编排必须要重视节奏方面的变化, 借助于新闻稿件的长短搭配, 按照新闻体裁和内容的差异性来选择播报方式, 从而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提升其宣传效果。

(四) 做好广播新闻策划

一方面应当合理确定广播新闻题材, 不仅应当拥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与代表性, 适应受众的信息需求, 还应当和广播新闻栏目的风格相符合。例如, 时政新闻节目可以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 娱乐栏目更多地选择娱乐圈的热点新闻事件, 民生栏目要选择与普通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 体育篮球则选取近期的重大体育赛事等。新闻题材的选择必须要和广播栏目的要求与风格相接近。另一方面应当确定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方式。我们知道, 某一新闻事件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容, 站在各个角度来对其分析和探讨能够得出不同的信息内涵, 这也是广播新闻创新的关键途径。而这一过程中,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辑策划人员必须要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类方针政策, 在这一大前提之下选择合适的出发点对新闻内容展开分析, 进而真正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2]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广播新闻节目属于新闻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以及信息消费特征, 进而依靠现代化技术的优势, 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创新, 制作出更多优质高效的新闻。这样一来才能够满足多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的趋势, 才能进一步地提升广播电台的综合竞争力, 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摘要: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而新媒体的出现让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很多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质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部分广播电视台并未拥有自己的品牌栏目, 导致其综合竞争力无法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在新形势下, 广播新闻节目必须要实现创新与发展, 将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作为努力的方向, 充分发挥出广播新闻节目自身的优势。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 探讨了新时期广播新闻节目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创新,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鑫.广播新闻节目要确立群众意识[J].新闻传播, 2015 (22) :34.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4

一、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变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让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广泛,各种智能产品的运用给电视媒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再加上近几年来各大社交软件热潮席卷人们的生活,民众获取新闻的途径增多,在新闻信息反馈上不再是单纯的新闻接受者,也是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据调查,我国民众通过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手机等获取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范围及影响都在逐渐变小。

(二)新闻电视节目之间竞争更激烈

电视新闻节目有着面向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广泛播出的特点,它不但覆盖率高,而且不受地域影响,其内容包含面广,符合大多数人对信息的了解需求。据调查,我国目前家庭拥有的电视数量平均是2.1台,而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几个台到如今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而这些节目中,包括几十个央视节目,还有十个以上的港澳台的节目,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地方的地方新闻电视台,从宏观角度看新闻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

在媒介融合影响下,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要在信息来源、播报方式、编辑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使电视新闻节目满足时代和观众的需求,电视新闻要积极开拓网络资源、IPTV、微信、微博等业务,拓宽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放渠道。

(一)在电视节目播报方式上创新

定位受众,首先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创造轻松的氛围,让观众能够自然地融入到新闻节目中,根据前期搜集的新闻基本信息,把观众感兴趣的话题适当地进行变通,让观众在观看新闻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新闻主播在播报新闻时,避免给观众留下死板的印象,可以不用直接奔着新闻事件报道,在报道前,通过聊一些家常话题,形成和谐的播报环境。比如我国辽宁卫视的《说天下》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用聊天对话的播报新闻方式,对新闻幽默报道,打破新闻播报严肃的传统。如何在新闻电视节目播报方式上创新,值得电视节目制作人和主播们的探索和思考。

(二)在新闻内容上的创新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从电视上获取新闻的频率逐渐下降,使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在新闻节目内容上,要在符合大众舆论关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新闻更具吸引力,让电视新闻节目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也更加宝贵,新闻主播、记者应该注重文字的精炼程度,用简短利落的文字描述新闻,在全面报道新闻的同时把握新闻重点,做好新闻播出前的准备工作,理清采访思路,尽量用最短的语言和最短的时间完成播报,提高新闻播的效率和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

(三)在新闻编辑上创新

科学合理的采访和编辑方式可以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可看性更强,增加新闻的价值。当下的新闻的编辑工作也从一元化开始走向多元化,不同的受众群体对新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社会各阶层与社会媒体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形式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要展现自己的专业性与良好的职业修养,运用多种编辑方式,在新闻中配上清晰的图片、新闻现场的视频等辅助报道新闻,让新闻信息更加生动明了,大众更能迅速捕捉到新闻重点,在符合新闻报道用词准确的同时,尽量使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对新闻进行描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是必要的,针对目前电视新闻节目影响力变小、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等现状,电视节目制作方可以从新闻节目内容、播报方式、编辑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使用多元化的编辑方式、独特的播报方式、丰富多元的新闻内容和扩宽新闻播放渠道等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雯.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J].今传媒,2011(10).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5

关键词:新闻资讯,虚拟技术,起源,运用,发展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生存发展,是很多电视从业者思考的话题。新技术在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电视行业带来新机遇。比如说,虚拟技术在电视媒体的应用,不仅在技术上是一大革新,对于电视节目的设计,节目策划都将产生巨大变化。

一、何谓虚拟技术

(表格来源:虚拟演播室的发展)

虚拟技术,就是凭借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制作出可以以假乱真的真实场景。目前来说,电视节目中运用虚拟技术,主要有虚拟演播室技术和虚拟植入技术两大方面。

(一)虚拟演播室(TheVirtualStudioSystem,简称VSS)

虚拟演播室是视频作品(节目)虚拟现实实时制作的一种专用视频设备,集高频响视频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为一体。它可以将摄像机摄取的真实影像,有选择地与任意创意的虚拟场景,按照真实的三维透视关系,动态地、实时地合成在一起,从而创作出现实中无法比拟的视觉效果。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虚拟演播室概念开始出现,而由虚拟演播室概念到可实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

目前,国内的很多电视台都使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深圳卫视的《解密》等等。从去年年底开始,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相继在两档王牌栏目《现场》《F4大搜索》中正式启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见图1,2)不但使得主持人播报的背景更加亮丽, 层次感更丰富,同时播报的形态也更加多样化。在今年6月份新闻频道的平潭国际自行车赛特别报道以及合福铁路开通直播特别节目中,都启用了虚拟演播室系统(见图3,4),这也是新闻频道的一次很有益的尝试。

(二)虚拟植入技术(AugmentReality,简称AR)

虚拟植入技术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主持人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 在摄像机景别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主持人与虚拟三维场景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目前虚拟植入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尤其在综艺,体育节目中运用最多。(见图5,6)

二、虚拟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

(一)虚拟演播室的优点

1.实时更新

新闻频道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6年的历史,节目的改版可以说是每年都在进行。以往在改版过程中,往往需要请设计公司制作多套演播室布景,几易其稿后,再从中进行挑选, 布景一旦制成,很难进行即时的更新和变换,而今年《现场》 的改版,则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装修布景,只需要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进行各种设计,然后经过演播室技术,摄像,灯光的多次走台,最终形成定稿,整个改版过程比以往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日常的直播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与技术人员沟通后,对方在电脑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可以这么说,应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理论上节目可以天天进行改版。

2.节约成本

虚拟演播室的优点在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报道中发挥的更加明显。以往在特别节目中,编导需要与包装人员反复沟通,精心设计场景,特别节目开播前半天甚至一天,施工小组需要进驻演播室进行施工,不但费时费力,还影响到其他栏目的正常录制。更为可惜的是,费时费力搭建好的布景,往往只能使用一次,相当的浪费。而使用虚拟演播室,则可以大大解决上述的问题。主持人可以在任意制作好的虚拟背景中进行切换,一旦觉得不合适,可以实时在电脑上进行修改,不仅画面更加丰富,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另外,制作完成后的场景,还可以保存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在未来相似形态内容的特别节目直播中重复使用,提高了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信息处理能力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既加大信息量,同时又以更多元化,更多表现形式将信息传达到受众,这是摆在电视新闻从业者眼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演播室受背景、灯光、 固定视频所限,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虚拟演播室则能够处理各种外部信息,并在虚拟场景中展示,为新闻资讯类节目增强了效果。

(二)虚拟植入技术的优点

1.弥补核心画面

电视是画面的艺术,可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很多时候记者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拍下核心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虚拟技术则可以大大弥补这个缺憾。比如说,在2015年5月14日的《现场》节目中,播出了这么一条新闻, 福州鼓楼区五凤兰亭附近一家电子游戏店内发生一起命案, 一男子砍死一名女店员,店长慌忙逃离,男子砍人后自杀未遂,被赶来的民警制服。事件发生地点周边没有监控,无法拍到核心画面,技术人员制作了三个虚拟场景,填补了核心画面缺失的遗憾。(见图7)再比如2015年5月18日的《现场》 节目中,有这么一条新闻,福州鼓楼区省冶金厅宿舍区内,一棵百年古榕轰然倒下,压垮了树下的围墙,停靠在围墙边的3辆小车也遭了秧。因为是凌晨发生的事故,记者不可能拍到古榕倒下的景象,而借助虚拟技术,三维动画给电视观众非常直观的感受,同时给后面的新闻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见图8)

2.还原事件过程

有些新闻事件过程比较复杂,仅仅通过单一的电视画面无法展现整个事件过程,而应用虚拟技术,不仅丰富了视觉表达形态,而且通过主持的解说,将观众带入现场,形象地解读和深度剖析事件的本质,很好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在今年4月份漳州古雷石化爆燃事故中,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几个燃烧的罐体火势反复,整个过程一波三折。节目编辑经过精心设计,有效运用虚拟前景技术,由主持人现场面对三维动画,逐一讲述四个罐体从燃烧,被扑灭,而后复燃的整个过程,既全面又直观,可以说是这次突发事件报道的一大亮点。(见图9)再比如5月份轰动全国的“东方之星”客轮沉没事件,潜水员官东成功救起被困在船舱内的一名老太太,摄像记者显然无法拍到水下救人的过程,编导运用虚拟技术,制作了一分多钟的三维动画,内容包括客轮沉没,潜水员下水,发现老太太,打开舱门,救出老太太,成功升水等整个过程,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见图10)

3.数据展示一目了然

在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数据的展示不可避免,因为数据比较枯燥,需要运用一些手段,让观众能够一目了然。传统上数据的展示一般使用图表式、柱状图,而通过虚拟技术, 则可以直接将数据柱状图展示在主持人身边,相当的直观。 在今年的315特别节目中,技术人员就制作了一幅2014年消费情况总体情况的柱状图,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态。(见图11)当然,新闻频道在这方面还处于尝试阶段,国内一些媒体在数据虚拟化的运用上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广东电视台的 《财经郎眼》节目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虚拟数据图,郎咸平教授站在纷繁的数据图中侃侃而谈,显得自信从容,相当有说服力。(见图12,13,14)

(三)虚拟技术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场景较单一

由于演播厅的大小限制,目前《现场》栏目的虚拟演播室场景相对单一,只有一到三号机总共三个机位,同时对于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点随着整个演播室的搬迁以及与相关技术人员的进一步探讨,可望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2.制作周期偏长

目前《现场》栏目组每天虚拟场景操作流程如下:

(1)上午,节目主创人员确定适合做虚拟前景再现的重点新闻,在已有新闻文稿或者了解新闻主要内容后,和设计人员商讨制作细节;

(2)设计人员设计阶段,实现前期制作;

(3)演练阶段:编导、设计人员、主持人,演播间摄像、灯光、技术、导播人员等及时到位,进行直播前的实战演练;

(4)直播阶段:虚拟演播室全景在线,编导、主持人实时掌握节目进行节奏,在虚拟情景再现环节,通过主持人现场演绎,播控人员根据主持人口播内容一步步展现情景模拟过程,实现为节目增色效果。

目前《现场》栏目每天制作的虚拟前景再现约为1- 2条, 每条制作周期约为3个小时,相对来说偏长,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显然存在一定问题。除了技术上的更新外,对一些已制作好的虚拟场景进行保存,微调,小幅修改,相信能够显著缩短制作周期。

3.沟通合作很重要

电视是合作的艺术,这一点对虚拟演播室操作更是如此。为了让虚拟前景再现完美展现,不仅需要节目编导与设计人员的良好沟通,也需要主持人、摄像、灯光、导播的通力合作,这一方面目前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未来需要进行大力的改善。

三、虚拟技术未来发展

(一)特别节目中充分发挥虚拟演播室功能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The only limit is imagination.” 意思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用来形容虚拟演播室的作用再合适不过。因为背景大多由计算机生成,演播室场景可以设计成各种主题,这一点给节目制作人员相当大的发挥空间。除了日常节目,新闻频道的特别节目报道非常的多,而运用好虚拟演播室,特别节目报道无疑将如虎添翼。比如,台风特别报道中演播室内风雨大作,合福铁路开通演播室变身列车站台,跨年夜在演播室敲钟祈福,让前景中的主持人与三维虚拟场景有机融合,来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二)新闻制作中穿插使用虚拟植入技术

目前新闻频道的虚拟植入技术只在主持人说新闻时使用,未来新闻频道的记者完全可以在制作的单条新闻中有机地使用各类的虚拟场景,弥补核心画面,再现新闻全景,对于新闻的完整,画面的丰富以及表现力无疑会起到很好的补充。

(三)虚拟手段丰富天气播报形式

天气报道是观众特别喜欢的一个环节,国内的电视台在天气报道方面着力不多,往往以气象台影视中心制作为主, 形式较为单一,技术手段相对陈旧。今年《现场》在虚拟演播室中启用新的天气播报系统(见图15),立体感更强,但仍有颇多不足之处。未来考虑能够多使用虚拟技术,一方面虚拟演播室可模拟下雨,下雪,大风等场景,另一方面虚拟植入技术也可虚拟出各类道具,使得观众在收看天气预报时既了解到及时的天气资讯,又有强烈的视觉享受。

(四)虚拟技术与新媒体结合

新媒体与虚拟技术结合,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的一些新媒体已经广泛在使用虚拟植入技术,特别是纸质媒体,比如《新京报》官方微信每天推出的《动新闻》,一些网站还推出虚拟主持人,不需要演播室,完全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新闻播报。作为新兴事物,虚拟主持人在网络电视、交互电视时代完全可能成为明星人物。未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主持人可以在不同类别,不同环境,不同形态中扮演角色,新媒体中有望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虚拟主持明星。

四、结语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6

近些年来, 备受人们喜爱的民生新闻给地方电视台带来了能够与中央台相抗衡的有力武器, 伴随民生新闻的逐渐发展壮大, 使得地方电视台的大部分新闻节目都成为民生新闻的领地。但是, 清一色的民生新闻难免又使得地方电视台显得过于单调, 那么如何改革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以使得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能够有一个突破或者创新呢?

1. 当前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概况

通常情况下, 地方电视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群众或者城市郊区居民, 地方电视台是专门为了满足某一个特定区域内人们的电视需求而创建的电视媒体。根据调查发现, 截止到目前, 我国的地方电视台已经超过了2000家, 电视节目已经超过了3000部, 电视栏目也超过了一万个。通常地方电视台在成立之初就存在技术不良和经费不足等问题, 但是由于具有比较好的社会基础, 通过横向联合的模式逐渐帮助新建地方电视台渡过了难关。现如今, 地方电视台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媒体行业中比较活跃、数量较多的电视群体, 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地方电视台仍属于相对较弱的电视群体。

2. 当前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面临发展“瓶颈”

可以用8个字来描述我国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现状, 即“左拉右拽, 上压下顶”, 同时还可以用8个字来描述我国地方电视台所面临的困境, 即“对手丛生, 生死抉择”。同样, 当前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遭遇重重难关, 即广告受限、范围较窄、内容受限等。

2.1 新闻节目存在严重的复制克隆问题

通常一个电视台只有突出自身的特色, 并制作出独树一帜的电视节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媒体业占有一席之地。因此,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应该重点关注地方的新闻事件, 因地制宜地进行新闻节目策划。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现今很多地方电视台仅仅在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复制克隆, 通过观摩其他电视台或者中央电视台比较红火的电视新闻栏目, 来进行克隆或模仿, 使得新闻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 价值较低。

2.2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用语失衡

通常地方电视台策划的新闻节目主要使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两种形式, 普通话能够为全国人民所接受, 而地方方言由于本土特色比较浓, 使得新闻覆盖范围具有局限性, 可选择的新闻素材也比较少。现实中常常是少数几个方言类的新闻节目策划成功, 而后出现了很多效仿的新闻节目, 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因为地方方言类的新闻节目受众较少, 通常只有本地居民, 而不懂方言的人们则不可能成为该类新闻节目的观众。并且, 一般方言类的新闻节目的收视群体是中老年人, 尽管数量庞大, 而且具有较高的节目忠诚度, 但是该类人群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所以, 方言类的节目常常排除了外来移民这类收视群体, 并且也不利于外来移民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环境。此外, 如果方言类新闻的内容品质较低、影响力较小, 则很可能会沦为“市井新闻”。因此, 地方电视台一定要确保新闻节目的用语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之间的比例协调, 切忌新闻用语失衡。

2.3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缺乏新意, 新闻价值较低

根据多年以来的观察能够发现,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多缺点, 例如新意不足、内容琐碎、新闻价值较低、厚重感缺失等。通常来说, 新闻节目的深度报道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但是, 新闻节目不仅仅是现实中的新闻事件沿着时间流所做的刻板描述, 而是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梳理,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深度报道。此外, 新闻节目的质量高低还取决于获取新闻信息的记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 如果记者的宏观意识不足, 未能做到对全局的把握, 只是单纯地为抢新闻而奔波劳累, 被新闻事件的表象所迷惑和束缚, 没能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处理, 以及多角度的对比分析, 最终因为静止、局部和孤立的思想意识, 导致捕捉到的新闻信息缺乏深度、价值不高。

2.4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模式过于刻板低俗

尽管新闻内容决定了该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和价值高低, 但是新闻节目的报道和播放模式对于新闻效果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的很多地方电视台因为报道的民生类新闻缺乏深度, 收视率不高, 使得很多地方台的策划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地追捧“重商主义”和“追逐眼球”, 导致很多新闻报道偏离了原本的价值观, 开始热衷于一些低俗的新闻内容, 以弥补新闻节目模式上的刻板和不足。

3.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举措

3.1 创新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赋予节目新的活力和生机

新闻节目的价值主要在于新闻本身能够带给收视群体信息量的多少, 或者说, 新闻本身是否能够引起收视群体的兴趣, 又可以称为收视群体的关注程度。现如今, 国内外的新闻从业者已经对新闻价值进行了具体的定义, 即满足重要性、趣味性、时效性、显著性以及接近性等五个方面的要求。传统的新闻节目带给观众直观刻板的感受, 不够亲近, 要改变新闻节目的严肃性, 通过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来赋予新闻节目新的活力和生机, 显得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 从而获得人们的信赖, 并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使得地方电视台获得最大的成功。

3.2 根据传统的新闻节目分化或演变出新的新闻节目形式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很多地方电视台已经成功地分化或演变出了新的新闻节目形式, 不仅节省了很多人力、资金和设备, 定位非常准确, 节目一经播出就能获取不错的收视率, 因为新闻节目的前期调研和市场开发已经充分进行过, 所以新分化或演变出的节目只需加大宣传力度并推向市场就行了, 只要后续工作有保证, 那么就可以确保新的节目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失误,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3.3 采取商业化的战略来创新新闻节目的模式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 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和一只有形的手, 在地方电视台的节目设置和竞争上也同样适用。每个地方电视台都设有职能不同的部门及领导, 但是如果其不具备调控的能力, 那么地方电视台的很多岗位就只能是摆设。

创新已经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唯一出路, 但是创新的战略却不是唯一的, 地方电视台可以采取商业化的战略来创新新闻节目的具体模式, 并且创新不是短暂的改革需要, 而是新闻节目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 同时, 节目创新需要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培训。

3.4 构建研发团队, 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创新新闻节目的形态

地方电视台可以尝试构建新闻节目创新研发团队, 专门负责对成功新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此外还要分析成功节目的收视率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新闻节目的发展方向, 逐渐树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品牌形象, 不能仅仅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 而应该追求长期效益, 最终提升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整体形象。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如要在竞争激烈的电视新闻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摒弃存在的很多痼疾, 并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确保新闻节目的质量的基础上, 让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汶锦.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探索[J].新闻窗, 2010 (004) :109-110

[2]吴延霞.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状与突破[J].中国地市报人, 2011 (10) :77-79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7

在电视节目中, 电视新闻节目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部分, 也是受众群体较多的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创新中,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媒介生态环境下, 只有综合采用各种元素, 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才能推动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 促进电视在全媒体环境下竞争力的提高。[1]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要实现创新, 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本文就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策略进行探究, 提出一些见解, 为促进电视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全媒体人才的培养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由人完成的。因此, 要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全媒体人才可以说是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的根本动力。

首先, 培养全能型的记者。电视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已经更加紧密和融合, 电视台中各个部门的界限也不那么明显了, 采、编、播已经走向了一体化, [2]记者、摄像等角色分工也更加淡化了。在全媒体时代, 海量的新闻信息导致电视媒体的工作量比以前更多, 如果还是根据以往的模式进行工作, 要大队的人马出动制作新闻, 那么电视新闻生产的速度会落后于新媒体, 时效性也更低。在这样的形势下, 有的媒体已经建立了新的新闻队伍, 提高记者个人的作战能力。例如, 凤凰卫视采取“一人一站”的策略, 使记者能够在各个地区的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采取这种策略对于记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记者往往需要一个人完成几乎是一个团队的工作。 因此, 记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新闻报道能力, 还要具备新闻采编和使用设备的能力。

其次, 电视节目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是电视台和观众间的纽带。[3]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 会使用很多的新设备, 而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能运用这些设备来展现一些新闻信息, 使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传统电视主播应有的规范和丰富的知识, 还应该有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因为在全媒体背景下, 电视新闻节目中会采用很多的新媒体设备。例如, 在进行报道的时候需要通过操作触屏来切换PPT。如果主持人不会操作, 也就不能顺畅地配合其他人员进行主持工作了。在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中, 要培养主播对全媒体的适应和驾驭能力, 实现流畅的人机互动。

最后, 新闻元素的创新。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信息量上都有较大的优势。相比之下, 电视节目还存在种种不足。全媒体时代下, 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被动摇, 但是作为首位的电视媒体还是有其自身的竞争优势的。例如, 它有专业的新闻人员、影响较大的播出平台等。对此, 电视新闻节目要实现新闻直播手段的常态化及规范化, 更好地发挥优势, 在竞争中取胜。

三、多种节目形态的组合和拼接

经过多年的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已初成体系, 包括以播报和资讯为主的消息节目、记者参与的新闻调查节目、专家和嘉宾对事件评论的评论节目、连续关注事件的新闻追踪报道节目以及现场连线等节目。因此, 应该根据不同的电视台和频道, 基于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的需要, 同时结合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 对节目形态进行组合和拼接, 构建一种混搭的节目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观众呈现节目, 传达价值信息。

以北京卫视的《锐观察》电视节目为例, 该节目在对现有节目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将若干的节目形态进行了组合, 设计了调查谈话类评论节目, 将调查、谈话以及评论节目拼接在一起, 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节目形态。

这种混搭的形式可以将若干节目形态的优势集中在一起, 使节目不仅有调查类电视节目的深刻感, 也有谈话类节目的贴近感, 还有评论节目的犀利感。这样, 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也就完成并丰富了。将若干的节目进行拼接和组合, 能够使得这个节目的内容得以完善。记者的深入调查使得节目播出的内容更加真实;谈话场的建立则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 多方展现观点的平台使节目的内容更加立体;而节目中评论形式的展开, 使得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 冲突感由此产生, 节目的内容也更具思辨性。[4]

由此可见, 将若干的节目形态进行拼接和组合而成的新闻节目, 使得整个新闻节目的形态有了拓展。而且这种混搭会使节目环节得到更好的调整, 也就生成了更多有趣味性和价值的内容。节目形态的创新同节目内容的创新是一个整体。 不同节目形态的组合可以丰富电视节目的形态, 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全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

四、结语

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策略有很多, 本文只涉及了一小部分。值得注意的是, 在创新的过程中, 不仅要追求节目形态的创新, 还应该从节目内容出发, 真正创新形态和内容, 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摘要: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体中占首位, 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发挥优势, 在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电视媒体需要顺应时代, 加强创新。电视新闻节目是公信力和影响力比较大的节目类型。作为新闻节目的框架, 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对节目的制作水平以及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 创新新闻节目形态决定了电视媒体在全媒体背景下的竞争和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陶海军.全媒体时代下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意见[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5 (04) :170.

[2]杨涛.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创新——结合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受新媒体的冲击进行的研究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0) :138.

[3]付晓光, 曾祥敏.数据新闻节目创新路径研究——电视媒体数据应用前沿分析[J].电视研究, 2014 (07) :41-44.

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 篇8

为了深入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笔者首先介绍一下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主要从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所面临的困境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将会被互联网所取代,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媒体如果不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将会逐渐消失。虽然这种说法含有夸张的成分,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虽然一种新媒体的出现不能完全使旧媒体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会形成一种共同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已经适应了某种信息的传播形式。但是,随着新媒体在大众心目中的认可度的提高,旧媒体将不断走向衰弱。以电视媒体为例,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将不断走向衰弱。鉴于此,如果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取得稳步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电视市场不断萎缩。调查显示,全国人均电视收视率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举办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给电视的收视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根本上仍然扭转不了当前的低迷状态。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困难呢?笔者作了如下分析:

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当前,电视节目获取利润的方式非常单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但是,现在的广告主要投资于电视剧板块,所以电视新闻节目的广告非常少。此外,新闻节目的录制非常繁琐,除了日常的编辑、拍摄等还需要大量的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因此,大部分节目没有能力出资使用新媒体技术。在过去的这些年,制作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为了播放,但是当前的网络新闻不仅从满足市场的角度出发,还兼顾了大众的需求。虽然电视台已经尽力在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但是由于其在资源方面的限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缺乏完善的技术。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使电视媒体改革成功,必须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因为在电视媒体改革中,技术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整体,电视媒体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生产、播出、输送、接收。在某种程度上,把模拟转换成数字不仅标志着媒体及技术手段的进步,也标志着媒体模式以及市场模式的重大变化。虽然媒体技术的转变能极大地影响电视市场,但是此种转变并不能保证电视媒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因为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电视媒介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但是我们要肯定一点,新媒体的产生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众所周知,旧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并不在一个平台上,新媒体技术不但资源丰富,也丰富了电视节目。虽然电视媒体不能被互联网媒体完全取代,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此可见,随着新媒体与传播形式的不断出现,旧媒体将迎接巨大的挑战。

3.传播模式的漏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代表着国家的权威。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这一格局却被打破了。媒体传播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即使面对同一件事,其观点也随着人群的不同而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处于不同的阶层,因此其价值观和人生观难免存在差异。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那些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观点都得到了传播。这也引导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向多多元化转变。为了寻求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此,它们必须进行变革。但是传播模式的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化心理,新闻节目要在传播模式上作一些改变。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就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娱乐化形式过度,其可信度必将遭到质疑。因此,在传播方式方面,电视新闻节目一定要做到进退有度。

4.传播内容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形式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有着很大的影响。媒体在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接收工具以及信息符码传送技术的不同而造成的。当前,生产商的首要问题是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如何让新的内容与新的内容形式恰到好处地融合,从而提高内容的销售率。在新媒体的发展早期,由于收益模式分配不甚明了,内容创造者对此并没有太高的热情,从而导致他们的资金一直不到位。资金不足不仅造成了内容的贫乏,还增加了在媒介融合中填补内容缺口的工作。当前针对其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内容推向产业化的高度,不但要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要配备一条完美的销售途径,从而达到生产与销售的规模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笔者在此部分主要介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策略,并预测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

为了使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竞争中持久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但要转变电视新闻理念还要树立品牌意识。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其工作职责不仅是传播新闻事实,还扮演着群众与党的宣传员的角色。因此,其首要任务是全力支持人民以及党的事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拥有持久发展的优势,不但要树立新的电视新闻理念,还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要想成功地塑造品牌,首先要正确地定位品牌,其次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包装,从而增加亲民性,提高营销的力度。为此,我们可以从广告宣传以及建立完善的节目反馈机制两方面着手。此外,新闻工作人员还要提高自身修养。在工作中不要犯以偏概全、趋炎附势以及唯利是图的错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

2.加强电视新闻节目机制的改革。电视新闻节目机制的改革包含两部分:组织改革和制度改革。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做好这两点。第一,要建立一个对电视新闻节目改善有帮助的组织。因为面对如此多的合作人员以及把关人员,创新者所在的组织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能力。此外,各个组织为了能给改革创新者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必须具备高效性。第二,构建一个创新体制并让其为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而服务。此外,制定的财务制度以及奖罚制度等最好能给节目创新保驾护航。相信在此种方式的激励下,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会显著提高,从而推进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3.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参与性以及互动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视新闻节目并不重视观众的反馈。但是为了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观众的反馈意见,从而加强观众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参与性以及互动性。众所周知,在传播学中传播活动有五大要素: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受传人、反馈。在此其中,受传者的能动性表现之一就是对新闻节目给出的信息反馈。由此可以看出,在新闻的传播中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观众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新闻节目制作人及时掌握观众对节目的意见,还能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这对提升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大有帮助。例如,在浙江卫视设置了一个《新闻深一度》栏目,该栏目从全国的范围选取时事听众,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

虽然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的到来不但不会终止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其发展。因为电视新闻节目能够走到今天,它具有的独到优势是短时崛起的新媒体所无法抗衡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只要不断创新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鉴于此,笔者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以下预测:

1.电视新闻节目会实现实时化传播。在过去的时间里,电视新闻节目一直都有播放以及截稿时间的限制,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放往往集中在一定的时间。比如,中央新闻联播的直播时间都是在19:00。但是由于工作领域的不同,有些人在此时间段并没有时间来看新闻,因此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地观看新闻,他们就会很自然地选择从互联网上了解新闻。和网络新闻节目相比,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在交互性方面存在不足,在时效性方面也有欠缺。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改变电视新闻的直播形式。在这一点上,凤凰卫视就做得非常好。该频道采取了24小时直播新闻的方式,它不仅在不同的时间播放不同的新闻内容,而且也及时更新网上的新闻内容。这样,电视新闻节目线性播出的局限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播放。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际,电视新闻节目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因此,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一直信任有加。和电视新闻节目相比,网络上的新闻良莠不齐,因此人们对其真实性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鉴于此,只要电视新闻节目一直保持真实性播放的原则,其支持率一定会越来越高。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在编制新闻节目时可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在证明其具有真实性以及价值性的前提下,进行播放。这样做不仅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录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帮助观众获得了有意义的新闻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3.电视新闻节目的主题化。其实,每个节目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主题。举例来说,相信大家对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娱乐节目并不陌生。该节目制作的切入点就是接受邀请的众多明星。其实和娱乐节目一样,新闻节目也有自己的主题,只是它的主题不能太过随意,应该具备实用性。相信对电视新闻节目采取主题化策略后,其欢迎度势必会显著提高。当前,新媒体中的新闻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事件的发生上,因此它缺乏对事件的详细介绍。如果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等进行详细的说明,该事件就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波澜性。因此,这对电视新闻节目可谓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电视新闻节目在以某一个话题为切入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事件的发生背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提高了观众的视觉效果,也使其更容易接受。

4.电视新闻节目技术化。在保证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技术加工。例如,可以对其题材进行精细加工。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包装。此外,为了使新闻内容丰富,可适当地增加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背景音乐,还可以改变电视新闻节目的叙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进行技术化处理后,除了使观众以多元化的方式接受新闻,还可以为新闻增加色彩美。例如,在报道案件时,为了让观众有真实的直观感受,可采用动画的形式将案件重演。笔者相信随着电视新闻节目技术化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会越来越高。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电视以及手机书报等频繁出现,人们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必须不断发展、创新。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发展

参考文献

[1]阚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发展[J].才智,2014(18):347.

[2]蔡海东.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38.

上一篇:形成困难下一篇:血管内皮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