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素-1

2024-10-21

血管内皮素-1(精选8篇)

血管内皮素-1 篇1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腹膜透析的技术不断改进,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5年内退出治疗。主要原因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超滤功能和转运功能障碍,不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而目前腹膜超滤和转运功能的评价都是在腹膜透析开始后通过进行腹膜平衡试验及相关细胞因子测定得出的。因此缺乏腹膜转运功能预测的研究及对临床的前瞻性指导。本研究拟通过对腹膜透析各转运组间测定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两两比较、与超滤量的相关分析探讨细胞因子ET-1和VEGF与腹膜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为腹膜功能的预测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泌尿内一科开始进行腹膜透析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83±15.22)岁,血肌酐550~750μ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0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13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1例,间质性肾炎2例。所有患者均在腹膜透析前通过诊断性穿刺留取腹水。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接受美国Baxter公司的葡萄糖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管路,行正规腹膜透析治疗1个月后行改良腹膜平衡试验。另选取同期10例肾病综合征伴腹水者为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90±10.35)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患者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受试患者腹水标本常规检查异常,临床有明显感染,心衰,肝功能损害,恶性肿瘤,血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及不愿参加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定协议书。

1.2 试验方法和步骤

1.2.1 改良腹膜平衡试验

所有患者正规腹膜透析1个月后行改良腹膜平衡试验(PET)[1],改良PET方法:晨起采用立位彻底放出前晚已留置在腹腔内的透析液后,患者取仰卧位,将2 L加温至37℃的4.25%的葡萄糖透析液(Dianeal Baxter公司)以每分钟200 mL的速度在10 min内全部灌入腹腔。在灌入过程中,为保证透析液完全混合,每灌入400 mL透析液时,患者需左右翻转、变换体位。分别在0、1、4 h留取透析液及灌液后第1 h抽取血液标本,腹透液留腹4 h后患者取坐位,用20 min时间排空腹腔内透析液,并测定腹透引流液。PET的计算和评估:(1)4 h腹透液肌酐与血肌酐比值(4 h D/Pcr),用以评定腹膜转运功能;(2)净超滤量(nUF)。

1.2.2 分组

对照组:肾病综合征伴腹水患者10例。实验组:根据改良腹膜平衡试验(PET)将入选的腹膜透析患者分为高转运组10例,平均转运组(高平均转运16例,低平均转运15例)31例,低转运组7例。

1.2.3 标本检测

ELISA法测定腹水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每份标本测定2次取平均值。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1)利用光密度值确定VEGF及ET-1浓度,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2)计量资料VEGF和ET-1浓度水平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3)连续变量的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不同超滤量标准下VEGF和ET-1浓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及对照组腹水VEGF及ET-1的浓度比较

低转运组、平均转运组、高转运组腹水VEGF浓度分别为(705.56±34.87)ng/L、(887.01±81.29)ng/L、(971.51±83.73)ng/L;低转运组、平均转运组、高转运组腹水ET-1浓度分别为(299.52±20.06)ng/L、(301.09±28.00)ng/L、(300.28±29.54)ng/L,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组腹水VEGF的浓度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组腹水ET-1的浓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腹水中VEGF浓度为(784.40±75.38)ng/L,ET-1的浓度为(248.49±25.06)ng/L。对照组与不同腹膜转运类型腹水VEGF及ET-1的浓度各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超滤量与各腹膜转运类型组腹水VEGF和ET-1浓度的比较

根据国际上两种超滤衰竭的标准[1,2],按照净超滤量笔者重新将实验组患者分组。(1)标准一:group I,35例,净超滤量(nUF)>200 mL;groupⅡ,13例,净超滤量≤200 mL。(2)标准二:group A,44例,净超滤量>100 mL;group B,4例,净超滤量≤100 mL。

注:F、P值为高转运组、平均转运组、低转运组三组比较统计值;与对照组比较,*P<0.01

净超滤量与腹水中VEGF的浓度呈负相关(r=-0.893,P<0.01,n=48)。见图1。净超滤量与腹水中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776,P<0.01,n=48)。见图2。不同超滤量患者腹膜透析前腹水VEGF和ET-1的浓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目前全球腹膜透析患者人数约115 000人/年,占透析总人数的14%。使腹膜透析患者转向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主要原因是腹膜炎、腹膜透析通路的建立失败及腹膜功能的丧失。如今因为透析通路建立失败而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更改透析方式的人数已减少到了总人数的5%~10%,且腹膜炎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下降。腹膜功能的丧失则成为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原因[2]。腹膜功能主要表现在毒素的清除功能及超滤功能(UF)。因此毒素的清除功能及UF成为腹膜透析前初始腹膜转运功能的评价重点。

本研究选取了小分子细胞因子VEGF和中分子细胞因子ET-l作为初始腹膜功能的评价指标。

VEGF是一个34~42 kDa的小分子糖蛋白,它有4种形式:VEGF121,VEGF165,VEGF189,VEGF206,其中以VEGF165为多;VEGF是血管新生的始动因素和主要因素,在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下的血管新生中都居于主导地位[3]。经大量研究发现,缺血及高糖环境可刺激腹膜透析患者VEGF表达增强[4,5]。同理,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之前,缺血、尿毒症血清、微炎症状态、高血糖等均刺激腹膜并影响着腹膜的功能。这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通过对腹膜血管的研究构划提出这样一个流程:尿毒症血清和高糖透析液长期作用于患者的腹膜→腹膜VEGF表达增强→腹膜血管新生增加→腹膜对小分子溶质转运增高→腹透转运功能变化。Zweer等[6]对腹透患者VEGF的表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VEGF是腹腔局部产生而非来自血液,进一步研究发现VEGF在腹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腹膜间皮细胞呈阳性表达,而腹膜间皮细胞是VEGF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腹水VEGF浓度可准确反映腹膜血管新生情况。

ET不仅存在于血管内皮,也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它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2400 D,N端是两个二硫键将1-15、3-11位置的半胱氨酸连接起来,C端是一些疏水性氨基酸的残基。N端结构决定其与受体的亲和力,C端结构决定其与受体的结合位置。同分异构体家族包括ET-1、ET-2、ET-3,ET-l是目前已知的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Dobbie[7]对腹膜间皮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提示Ⅱ型肺泡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ET-1,在肺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8,9],腹膜间皮细胞具有与Ⅱ型肺泡细胞相似的分泌功能,提示腹膜间皮细胞亦可能具有合成和分泌ET-1的潜在能力。

随着尿毒症病程的延长,血清中毒素持续刺激腹膜也将产生一系列血管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同时不同的原发病对全身血管的功能影响不同,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影响各系统大、中、小及微动脉,其对腹膜血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受试者中慢性肾炎患者共20例,其中高转运者3例(占15%),平均转运者17例(占85%)。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共13例,其中高转运者1例(占7.8%),平均转运者8例(占61.5%)、低转运者4例(占30.7%)。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2例,其中高转运者6例(占50%),平均转运者5例(占41.7%)、低转运者1例(占8.3%)。提示原发病为慢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腹膜功能倾向于平均转运,这与原发病对微血管影响较小,腹膜毛细血管管壁的硬化、通透性、密度均未发生较大改变有关。而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对大、中、小血管均有影响,高糖环境可刺激腹膜血管增殖,使得腹膜的初始转运功能呈高转运倾向。

为了了解腹膜的初始溶质转运功能,笔者比较了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的患者腹膜透析前腹水中VEGF和ET-1浓度。各组间VEGF浓度均有差异,证实了缺血、尿毒症血清、微炎症状态、高血糖等均刺激腹膜并影响着腹膜的功能,同时表明尿毒症患者腹水中VEGF水平与腹膜转运类型有关。低转运组腹水VEGF浓度水平较低也反过来进一步证实,低转运组患者的腹膜毛细血管的密度及血流量、腹膜的有效面积均较小,不利于溶质的交换。对照组腹水VEGF浓度水平较高,可能在另一方面说明肾病综合征患者腹水形成机制不仅仅是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造成,同时可能会有血管及免疫因素参与,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由于腹膜平衡试验主要是评价腹膜对小分子物质的转运功能,而ET-1属于中分子物质,无法通过腹膜转运,因此各组间ET-1浓度均无差异,表明尿毒症患者腹水中内皮素水平与腹膜转运类型无关。

在对腹膜的初始超滤功能的研究中,由于应用4.25%葡萄糖透析液进行实验使得腹膜两侧渗透压梯度达到最大,因而超滤量大,客观误差小,能够更敏感的检测出超滤量的变化[10,11]。所以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超滤衰竭协作组推荐采用改良PET来评估腹膜溶质和水分转运特性[12]。笔者采用改良PET测得超滤量,根据两种超滤衰竭的标准[13,14],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及比较,得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前腹水中VEGF和ET-1浓度均与超滤量相关,可以用于初步估测腹膜的初始超滤功能。

腹膜初始功能的评价是全面而复杂的,预测腹膜功能更是需要多种指标综合分析的。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较少,首先无法对年龄、原发病、病程与腹膜初始转运功能做出具体统计学分析,仅进行了相关倾向性分析。其次无法得到VEGF和ET-1在腹膜各转运功能组的具体界值。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搜集患者资料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此推断,更深入评价初始腹膜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前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腹水中表达水平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从而前瞻性预测腹膜功能。方法 共收集48例腹膜透析前患者腹水,腹膜透析1个月后行改良腹膜平衡试验(改良PET),记录超滤量。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组10例、平均转运组(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31例和低转运组7例。另留取同期1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腹水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查各组标本中ET-1和VEGF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①VEGF的蛋白质水平的差异在实验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T-1蛋白质水平的差异在实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净超滤量与透析液VEGF和ET-1的浓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ET-1和VEGF的蛋白质水平结合可用于评价腹膜的转运功能。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素-1 篇2

关键词 羊水栓塞 内皮素-1 过敏

我们给孕晚期大鼠输入不同性质羊水建立羊水栓塞动物模型, 取肺组织进行内皮素-1免疫组化观察,探讨ET-1在AFE中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分组:健康妊娠晚期Wistar大鼠30只,胎龄20天,体重445~545g。根据注入液体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0只、羊水组10只、胎粪组10只。

羊水收集方法:术前禁食12小时,随意饮水,按0.35mg/100g腹腔注入10%水合氯醛麻醉,仰卧固定于鼠板上,备皮75%酒精局部消毒,腹正中线切口3cm,暴露子宫,行子宫次切术,关腹。用注射器抽取羊膜腔内羊水。

制备胎粪液:切开胎鼠腹壁,取下胎鼠大肠,轻轻挤出胎粪到羊水中,与原羊水配成1%浓度的胎粪液。

制备动物模型:分离右股静脉,抽出羊水从股静脉注入剂量为0.25ml/100g,将制备好的胎粪液注入胎粪组,剂量同上。 正常对照组方法同上,但注入体内的是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60分钟后处死动物。如动物在观察过程中死亡,立即剪开大鼠胸腔,取肺组织固定10%甲醛中。

试剂:内皮素-1免疫组化试剂盒。

检测方法:①石蜡切片4μm。②脱蜡:二甲苯(Ⅰ)30分钟→二甲苯(Ⅱ)30分钟→100%乙醇(Ⅰ) 5min→100%乙醇(Ⅱ)5分钟→95%乙醇(Ⅰ)5分钟→95%乙醇(Ⅱ)5分钟→80%乙醇5分钟→蒸馏水洗。③抗原修复:0.01M枸缘酸盐缓冲液加热修复100℃5分钟,PBS冲洗。④3%H2O2阻断30分钟,。PBS冲洗5分钟X3次。血清覆盖30分钟。⑤加一抗(兔抗鼠多克隆ET-1抗体),1∶100稀释,4℃过夜。PBS冲洗5分钟X3次。⑥二抗30分。PBS冲洗5分钟X3次。⑦三抗20分。PBS冲洗。⑧DAB发色(显微鏡镜下控制),Marry's苏木精复染。⑨脱水封片: 80%乙醇5分钟→95%乙醇(Ⅰ)5分钟→95%乙醇(Ⅱ)5分钟→100%乙醇(Ⅰ) 5分钟→100%乙醇(Ⅱ)5分钟→二甲苯(Ⅰ)30分钟→二甲苯(Ⅱ)30分钟中性树胶封片。

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着色强度不同分为:(-)为未着色,(+)弱阳性,(++)阳性,(+++)强阳性。

结 果

病理学检查 :肺血管腔内可见角化上皮有形成分。

各组肺组织内皮素-1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实验组(羊水组和胎粪组)肺泡壁间质及泡浆内见免疫组化呈阳性、强阳性表达,对照组呈弱阳性(见表)。

讨 论

羊水栓塞发病率低,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给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带来困难。因此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能为深人研究疾病提供载体。本实验采用自身胎鼠的羊水、胎粪制作模型,客观真实的模拟羊水栓塞的过程,符合临床发病规律。

胎粪组与羊水组中ET-1的表达增强,说明ET-1参与了AFE的发生发展,是AFE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的机制为浑浊的羊水栓子进入母体血循环,在肺循环血流的冲击下,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ET-1释放。ET-1对肺组织有直接毒性作用,使肺组织损伤加重。ET-1具有直接的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使冠脉、肺动脉收缩,肺动脉高压,组织缺血缺氧。缺氧是ET-1合成的强烈刺激因素 ,缺血缺氧可使ET-1的合成与释放增加。ET-1能增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 IL-6)、白介素-8(IL-8)等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激活凝血系统。 IL-8和TNF-α等又能使ET-1表达增加,从而形成网络效应,致使ET-1大量释放。ET-1刺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组织胺及氧自由基的生成与释放,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体克,羊水栓塞的发生。

包虫病人将获财政救助

(记者钱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日前组织起草了《包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包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以科学、规范地开展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工作,减轻包虫病患者的痛苦。

血管内皮素-1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2型糖尿病组: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确诊的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0~86岁,平均(67.26±8.45)岁。包括糖尿病无合并大血管病变者(A组)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52~79岁,平均(66.18±8.53)岁;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B组)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50~86岁,平均(69.19±8.67)岁。大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

1.1.2 对照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55~78岁,平均 (65.58±6.18)岁。

1.1.3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大血管病变符合至少下列一条标准:(1)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后诊断冠心病;(2)头颅CT或MR检查发现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或脑梗死;(3)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等。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且近2周均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等药物。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取一次性5 ml空针吸取吲哚美辛-EDTA·Na2液约0.2 ml,静脉取血5 ml, 4 ℃ 3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0 ℃冰箱保存。

1.2.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1浓度,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生化指标的测定均在DELTA-7自动分析仪上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美国伯乐VARIANT分析仪上进行。

1.2.3 分别计算3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各统计指标均以undefined表示。2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ET-1水平比较

血浆ET-1水平在B组浓度最高,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在性别、年龄、BMI、SBP、DBP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G、TC、LDL-C、HbA1c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在A组与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因素与血浆ET-1浓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血浆ET-1水平与性别、年龄、BMI、SBP、DBP、TC、LDL-C无相关性;与HbA1c呈正相关(r=0.333,P<0.01),与TG亦呈正相关(r=0.20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98,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与损伤是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始动环节,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增加血管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与减少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导致内皮细胞功能损伤[1]。内皮功能紊乱可以引起一氧化氮活性降低,导致心脏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2]。内皮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随着血糖升高,内皮功能受损逐渐加重,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胰岛素抵抗到2型糖尿病的进程与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平行。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调节受损,二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均是血管内皮功能异常[3]。糖耐量受损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多种炎症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可溶性P选择素等均明显增多[4,5,6],可以通过测定这些物质的浓度变化来反映内皮功能。

ET-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血管活性多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促进细胞增殖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Mather等[7]认为,高血糖对内皮具有损伤作用,受损的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收缩因子ET-1增多,合成血管舒张因子(PGI2)减少。汪恕萍等[8] 亦发现,血管内皮损伤在糖耐量异常状态下已经存在,随着糖尿病的进程而逐渐加重,内皮细胞损伤愈重,血浆ET-1水平愈高。糖尿病患者血浆ET-1直接作用于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血管内压升高,并可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分裂,进一步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黏附率显著增高,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9]。本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血浆ET-1水平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本试验还发现,血浆ET-1与HbA1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说明高TG可导致内皮损害,应重视糖尿病患者TG水平的控制。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升高HDL-C水平,可以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晓燕,钟远,胡廷军.减少血糖波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1):45-47.

[2]Desjardins F,Balligand JL.Nitric oxide-dependent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cta Clin Belg,2006,61(6):326-334.

[3]Guerci B,Bohme P,Kearney-Schwartz A,et al.Endothelialdysfun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Part 2:altered endothelialfun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Metab,2001,27(4 Pt 1):436-447.

[4]Ruggeri ZM.Structure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its func-tion in platelet adhesion and thrombus formation[J].BestPract Res Clin Haematol,2001,14(2):257-279.

[5]Szegedi N,May Z,Ovary C,et al.Molecular marker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IdeggyogySz,2002,55(3/4):102-108.

[6]Tan KT,Tayebjee MH,Lynd C,et al.Platelet microparticlesand soluble P selectin in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relation-ship to extent of disease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J].Ann Med,2005,37(1):61-66.

[7]Mather KJ,Mirzamohammadi B,Lteif A,et al.Endothelincontributes to basal vascular ton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in huma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2):3517-3523.

[8]汪恕萍,郭立新,钱庆文.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系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20-23.

血管内皮素-1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疾病组为1994年9月-1996年10月于我科住院的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顺序录入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 并剔除了资料不完整的病例。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UAP诊断标准, SAP组共56例, 男38例, 女18例;年龄36~78岁, 中位年龄55.2岁, 均无心肌梗死病史;UAP组43例, 男33例, 女10例;年龄38~82岁, 中位年龄59.6岁, 均无心肌梗死病史。 AMI组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者, 共34例, 男24例, 女10例;年龄26~83岁, 中位年龄62.2岁。按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21例、Ⅱ级9例、Ⅲ级4例。 HT组符合WH0的HT诊断及分期标准者25例, 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8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9~78岁, 中位年龄60.6岁, 病程1~25年。 CHF组符合WHO的CHF诊断标准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5~85岁, 平均64.3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9例。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肺心病。 正常对照组34例, 为同期住院的部分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经问诊、查体及有关辅助检查排除了脑、肺、肾等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30~78岁, 中位年龄53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12h内平卧取肘静脉血2ml, 注入含10%依他酸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预冷试管中, 混匀, 4℃, 3 000r/min, 离心10min后取血浆2ml, -20℃冰箱保存, 集中定期用放免法测定ET浓度。

2结果

AMI、HT及CHF组血浆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 SAP、UAP组血浆E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UAP组血浆浓度较SAP组有所增高, AMI组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UAP组与SAP组、A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SAP组比较, #P<0.01

3讨论

血管内皮细胞 (VEC) 损伤对CHD的影响 VEC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关系, 近年已受到关注。Ross等在总结既往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VEC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系。ET浓度增高是标志活体VEC受损的特异指标。本组133例冠心病患者ET浓度增高, 而且在冠心病不同病情阶段ET变化也不同, 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 AMI和UAP组内皮细胞 (EC) 损伤和功能紊乱较SAP组更明显, 而UAP组与AMI组之间无显著差别。VEC损伤导致VEC分泌活性物质平衡失调, 如缩血管活性物质——ET分泌增多, 舒血管物质——NO减少, 随之血管壁保护作用减弱, 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加重心肌缺血。临床上可促进稳定性心绞痛转向不稳定性心绞痛和 (或) AMI, 而使病情加重。因此, 保护EC, 防止损伤导致功能紊乱, 有助于这类疾病的防治。

总之, 我们的研究表明VEC损伤及功能紊乱与CHD发生、发展有明确关系, 这些变化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 (ET)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4例正常人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4例、高血压病 (HT组) 25例及收缩性心力衰竭 (CHF组) 2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 SAP、UAP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UAP组血浆水平较SAP组有所增高, AMI组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UAP组与SAP组、AMI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HT组不同分期之间, 随病情加重, 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UAP、HT及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血管内皮素-1 篇5

关键词:杞菊地黄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AngⅡ,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功能失调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1]。多种因素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尤其是局部RAAS所产生的AngⅡ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2]。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肾虚是根本。采用益肾法治疗高血压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有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3,4,5],益肾法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治和减轻高血压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效果显著。课题组前期在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益肾中药复方可通过改善SHR的肾血流量,改善肾血管重塑,并降低血压,尤其以滋补肾阴的杞菊地黄丸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6]。为了进一步明确杞菊地黄丸的降压机制,本研究拟通过采用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杞菊地黄丸对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杞菊地黄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24只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250±20)g,雌性(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编号:SCXK(京)2005-0013),饲养在清洁级动物房,正常光照条件,食、水可自由摄取,室温控制在(18~22)℃之间。

1.2 实验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本实验室复苏、传代保存。

1.3 药品与试剂

完全RPMI-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抗青链霉素)、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青链霉素混合液、0.25%胰蛋白酶(含0.02%EDTA)消化液(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杞菊地黄丸(浓缩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批号:9071151);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实验仪器

恒温CO2培养箱(英国RS Biotech公司);相差倒置显微镜(北京欣惠泽奥科技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电子显微镜(北京恩环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含药血清制备

2.1.1 实验分组

将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两组:空白组、杞菊地黄丸组。

2.1.2 给药方法及剂量

将配制好的杞菊地黄丸药液(0.15g/ml)按每只每日2ml/100g体重(相当于60kg体重成年人每日临床剂量的20倍)分上、下午2次给大鼠灌胃,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天。

2.1.3 含药血清制备与保存

末次给药2小时后无菌条件下取血,血液静置4h,待血清析出后,3 000rpm/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将同种条件的血清混匀,56℃30min灭活,0.22μm微孔滤膜除菌后分装,-20℃冻存。

2.2 细胞培养与鉴定

2.2.1 细胞培养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至25cm2培养瓶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1640培养液(6~8)ml,置CO2培养箱中于37℃、5%CO2、完全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每48h换液1次,至细胞长满瓶底后即可传代。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进行实验。

2.2.2 细胞鉴定

采用兔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

2.3 实验分组与处理因素

2.3.1 分组将培养好的细胞分成4组:

正常对照组、AngⅡ损伤组、AngⅡ损伤+空白血清组、AngⅡ损伤+杞菊地黄丸血清组。

2.3.2 加药正常对照组:

加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AngⅡ损伤组:加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AngⅡ(终浓度为10-6mol/L);各血清组:预先加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不含小牛血清,含青链霉素)、AngⅡ(终浓度为10-6mol/L),30min后再加入各含药血清(终浓度为20%)。

2.4 检测指标

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将细胞以(1×105)/ml浓度接种于25cm2培养瓶中。待细胞长至60-70%融合状态时吸弃培养液并加药。加药24h后,吸弃培养液,并用0.1mol/L PBS(pH7.2~7.4)洗细胞2次。培养瓶中留少量PBS液,用细胞刮刮取细胞,收集至1.5ml离心管中。800rpm/min离心5min,去上清,加入用0.1mol/L PBS(pH7.2~7.4)稀释的2.5%戊二醛固定液100μl,4℃固定。按常规方法,制作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摄片。

3 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胞浆内可见内质网呈扁平囊状、线粒体呈棒状,胞核明显(见图1)。AngⅡ损伤组细胞胞浆内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呈圆形或椭圆形,线粒体嵴模糊甚至消失,细胞明显受损(见图2)。AngⅡ损伤+空白血清组细胞胞浆内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损伤特征同AngⅡ损伤组(见图3)。AngⅡ损伤+杞菊地黄丸血清组细胞胞浆内可见内质网呈扁平囊状,线粒体呈棒状,结构基本正常(见图4)。

4 讨论

AngⅡ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损伤机制目前公认的有以下几方面:AngⅡ可促进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型(MCP-1)、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等因子,加重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7];激活内皮细胞膜表面的NADH/NADPH氧化酶,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导致内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8],改变内皮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9];通过其受体激活蛋白激酶C等途径,诱导内皮细胞凋亡[10]等。

益肾法是临床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法,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3,4,5]益肾法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治和减轻内皮细胞损伤。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益肾中药杞菊地黄丸降低SHR收缩压的作用明显,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评价杞菊地黄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以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为实验模型,采用杞菊地黄丸干预内皮细胞,对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AngⅡ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是对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在细胞损伤时最常见的改变为线粒体肿大。其肿胀可由多种损伤因子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缺氧。内质网是参与细胞钙稳态、蛋白质合成和凋亡调节的重要细胞器,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变性和坏死过程中,粗面内质网的池一般出现扩张。本实验中线粒体和内质网出现肿胀、扩张,提示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杞菊地黄丸血清干预后,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提示杞菊地黄丸对受损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推测其机制可能是益肾中药杞菊地黄丸通过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减轻了由AngⅡ引起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从而对细胞超微结构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本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滋补肾阴的杞菊地黄丸对内皮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小兵,冼绍祥,洪永敦.高血压病证候与内皮功能失调及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5) :362~364

[2] Nakane H,Miller FJ Jr,Faraci FM,et al.Gene transfer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reduces angiotensin Ⅱ-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 Hypertension, 2000; (35) :595~601

[3] 郝群,梁元姣,吴元褚,等.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 :1035~1037

[4] 周涛.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 :291~293

[5] 张育彬,廖立行.补肾活血方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0;31(3) :8~9

[6] 岳竹君,邹志东,李冬华,等.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肾血流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 :42~44

[7] Phillips MI,Kagiyama S.Angiotensin Ⅱ as a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J]. 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2;3(4) :569~577

[8] Pueyo ME,Gonzalez W, Nicoletti A,et al.Angiotensin Ⅱ stimulates endothelial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ia nuclear factor-kappa B activation induced by intracellular oxidative stres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0;20(3) :645~651

[9] Seshiah PN,Weber DS,Rocic P, et al.Angiotensin Ⅱ stimulation of NAD(P)H oxidase activity:upstream mediators[J].Circ Res, 2002;91(5) :406~413

血管内皮素-1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 年9 月-2014 年9 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的肝癌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且排除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在了解研究过程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traditional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治疗的对照组, 接受TACE术中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观察组,每组各41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龄53~82 岁,平均(68.26±8.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龄55~81 岁,平均(69.31±8.7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肝动脉栓塞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全身麻醉插管,常规消毒铺巾后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造影、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丝裂霉素8 mg、替加氟注射液1.0 g,将吡柔比星20 mg与碘化油5~20 ml混合成乳化物,用明胶海绵栓塞动脉血管近端。观察组患者用吡柔比星20 mg+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30 mg,与碘化油5~20 ml混合成乳化物,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VEGF水平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前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

1.3.2 血清MMP水平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前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水平,具体包括MMP-2 及MMP-9。

1.3.3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前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具体包括CD4+、CD8+及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VEGF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7,15 及30d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1。

2.2 血清MMP水平

如表2 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MM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MMP-2 及MMP-9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2.3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肝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自觉身体不适而就医时已至肝癌中晚期,失去最佳根治性治疗时机,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目前普遍认为TACE虽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阻断其血供,但是其存在明显弊端: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可直接导致栓塞区域周围的残留肿瘤组织内部血管新生、肿瘤组织获取养分后快速增生并经血管途径发生远处播散转移,加重病情[2,3]。为了有效控制肝癌病情,在TACE同时加入抑制VEGF活性的药物是较为可行的改良治疗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显著抑制VEGF表达的效果,其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的生存而达到抗肿瘤目的[4]。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正常人体染色体基因组,遗传性具有稳定性,因此其治疗不易获得耐药性,具有广谱安全等临床应用优势。本次研究就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其治疗中的效果。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主要与其诱导血管再生能力相关,即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内部的新生血管形成[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对血管生长具有强诱导能力的因子,其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经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的机制就是封闭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造成内皮细胞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栓塞同时局部注入的化疗药物可以辅助达到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目的[6,7]。肝动脉栓塞治疗并非根治性治疗手段,已经有较多临床资料显示,TACE治疗后参与病灶边缘或者内部会有新血管形成,使得肿瘤继续生长转移,造成肝癌复发且病情更为严重[8]。鉴于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特异性,通过测定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以直观了解患者的肿瘤血管新生能力及肿瘤复发可能性。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VEGF先降后升,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一段时间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单纯TACE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复发,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多靶点抗血管形成作用抑制了血清VEGF水平的上升,同时有效遏制了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及肿瘤复发[9]。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类锌离子依赖蛋白酶,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降解酶之一,可以降解所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已经有较多临床学者发现MMPs直接参与了肿瘤转移[10]。MMPs有较多亚型,其中MMP-2 及MMP-9 是最主要两种,MMP-2 及MMP-9 可在肿瘤介导下完成ECM破坏,促进成纤维细胞进入细胞外基质与肿瘤产生协同作用,最终产生恶性循环加重ECM破坏及肿瘤侵袭转移。MMPs作为肿瘤转移必不可少的蛋白酶,其水平可以准确反映肿瘤侵袭力大小及治疗对肿瘤活性的杀灭情况[11]。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TACE治疗中加入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显著降低了血清MMP-2、MMP-9 水平,抑制残余肿瘤组织活性及转移能力,这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诱导肿瘤细胞快速凋亡、调节组织蛋白酶生物活性等作用相关。

肝癌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在抗肿瘤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程度呈反比。T淋巴细胞中CD3+、CD4+、CD4+/CD8+水平直接决定细胞免疫整体状态,其中,CD3+淋巴细胞代表全T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代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代表抑制性T淋巴细胞[12]。上述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后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升,有助于其术后发挥抑制残余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细胞免疫功能的提升侧面反映了术中肿瘤细胞被有效杀灭、残余肿瘤组织的活性小、转移侵袭力低。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细胞血管新生及侵袭能力,提升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血清MMP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7,15及30 d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MMP-2及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细胞血管新生及侵袭能力,提升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治疗效果的维持。

关键词:肝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

参考文献

[1]KUZNETSOV SL,LIKHVANTSEVA VG,ARUTIUNIAN EV,et al.Investigation of possible approaches to angiogenesis regulation in vitro with the help ofrecombinant fragments of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such as endostatin,tumstatin and PEDF[J].Vestn Ross Akad Med Nauk,2013,1(4):63-67.

[2]沈杰,于学涛,范晓强.TACE和微波凝固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大肝癌25例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2):995-997.

[3]XU WJ,HUANG C,WANG 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and docetaxel o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tes[J].Chin Med J(Engl),2011,124(18):2883-2889.

[4]GROSSMAN R,TYLER B,HWANG L,et al.Improvement in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experimental glioma by fusing antibody Fc domain toendostatin[J].J Neurosurg,2011,115(6):1139-1146.

[5]FIORE F,DEL PRETE M,FRANCO R,et al.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is equally effective and slightly safer tha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o manage liver metastases in neuroendocrine tumors[J].Endocrine,2014,47(1):177-182.

[6]向华,孙林.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TACE治疗对肝癌组织VEGF和MVD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8):744-746.

[7]GEISEL D,MALINOWSKI M,POWERSKI MJ,et al.Improved hypertrophy of future remnant liver after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with plugs,coils and particles[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4,37(5):1251-1258.

[8]张先燎,施鑫.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对S180肉瘤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5):395-397.

[9]HISHIKI T.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hildhood hepatic tumors: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treatments for hepatoblastoma[J].Int J Clin Oncol,2013,18(6):962-968.

[10]MALEUX G,DEROOSE C,FIEUWS S,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hydrogel-coated microcoils versus fibered platinum microcoils in the prophylactic embolization of the gastroduodenal artery before yttrium-90 radioembolization[J].J Vasc Interv Radiol,2013,24(6):797-803.

[11]罗寿军,赵华,陈伦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291-293.

血管内皮素-1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资料来源于辽西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均为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中位年龄59岁。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27例为术后病理诊断,13例为胃镜活检及转移灶穿刺取病理诊断(未手术),其中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13例,印戒细胞癌5例。40例患者均为复治患者。其中肝转移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2例,腹膜转移4例,肝和腹膜后淋巴结均有转移5例,脑转移1例。既往均接受过一种或多种方案联合化疗,效果差或病情进展,其中一线治疗23例,二线治疗13例,三线及以上治疗4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均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治疗前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化疗禁忌。均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临床观察指标,患者均自愿接受恩度治疗。

1.2 治疗方法

全组40例患者均采用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其中联合伊立替康为主的方案16例,联合单药卡培他滨的10例,联合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8例,联合紫杉醇为主的方案6例。靶向治疗药物为恩度7.5 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中缓慢静脉滴注。d1~d14,休息7 d重复。用药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对于病情稳定或有效者继续应用该方案治疗共4~6个周期。

1.3 疗效评价

治疗2个周期开始评价疗效,采用CT或MRI影像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采用RECIST方法,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同时评价不良反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CTC3.0标准[1]。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40例晚期胃癌患者共完成治疗周期129个,平均3.2个周期。全组40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40例均可评价疗效,CR 6例,PR 13例,SD 15例,PD 6例,RR为47.5%,DCR为85%。

2.2 不良反应

患者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等。40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反应,未出现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疗者。白细胞减少28例(Ⅰ度11例,Ⅱ度8例,Ⅲ度6例,Ⅳ度3例,其中粒细胞减少性发热6例);胃肠道毒性反应35例(口腔黏膜炎3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32例,出现难治性呃逆2例,腹泻13例);周围神经毒性反应26例(Ⅰ度21例,Ⅱ度5例)。无患者出现使用恩度后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Flokman率先提出恶性肿瘤的生长、增殖要依赖于血管的生成,而肿瘤又同时具有诱导血管新生的能力,因此,就出现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增殖的理论。因此,从理论上讲抗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肿瘤治疗均有效,特别是富含血管的肿瘤。胃癌属于富血管性的肿瘤,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以及血管内皮抑素的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2,3]。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能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并具有血管通透性。其中,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首个批准上市的VEGF抑制剂,其与化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群的遗传不稳定性和异质性,单用抗VEGF治疗会产生抗药性,甚至还可能促进肿瘤开启其他的血管形成途径[4]。同时,此药物还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如高血压、出血、血栓形成、蛋白尿、心脏毒性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穿孔、创口愈合延迟、内出血等[5]。因此,鉴于其相关的毒副作用及高昂的价格使它在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剂,是目前为止血管生成抑制剂中作用效果最强、安全性最好的药物[6]。关于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直接作用:特异性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迁移、诱导其凋亡的途径,来发挥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2)间接作用:通过调节肿瘤细胞表面VEGF的表达及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多靶点地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导致肿瘤细胞休眠或退缩。同时,恩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化疗联合应用,不增加毒性反应。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7,8,9]。

目前,在我国胃癌患病例数已超过全球的40%,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多数患者已经是中晚期,预后差。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是临床工作者迫切解决的课题,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40例患者RR为47.5%,DCR为85%。10例患者停止或减量应用止痛药,生活质量提高,提示恩度可以改善和稳定生命质量。

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中可见,恩度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毒性反应。研究报道恩度的毒性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毒性反应,本组患者中未出现一例。40例晚期患者(PS评分2~3分)给予联合恩度治疗,均未出现恩度所致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按时完成化疗。

综上所述,恩度与化疗药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笔者初步观察显示:其毒性低,安全性好,可适当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rotti A,Colevas AD,Seter A,et al.CTCAE v3.0:development of acomprehensive grading system for the advcerse effccts of cancer treat-ment[J].Semin Radiat Oncol,2003,13(3):176-181.

[2]Woo IS,Kim KA,Jeon HM,et al.Pretreatment serum endostatin as aprognostic indicator in metastatic gastric carcinomalnt[J].Int J Can-cer,2006,119(12):2901-2906.

[3]Boehm T,Udah Folkman J,Browder T,et al.Antiangiogenic therapyof experimental cancer doe not induce acquired drug resistance[J].Nature,1997,390(6658):404-407.

[4]Sathomaumetee S,Rich JN.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malignant glioma:promise and challenge[J].Curr Pharm Des,2007,13:3545-3558.

[5]Punt CJ,Tol J.More is Less-combining targted therapie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l[J].Nat Rev Clin Oncol,2009,6:731-733.

[6]Folkman J.Anti-angiogenesis in cancer therapy-endostatin and itsmechanisms of action[J].Expt Cell Res,2006,312:594-607.

[7]Shichiri M,Hirata Y.Antiangiogenesis signals endostatin[J].FasebJ,2001,15(6):1044-1053.

[8]Huang X,Wong MK,Zhao Q,et al.Solubie recombinant endostatinpurified from Escherichia coli:antiangiogenic activity and antitumoreffect[J].Cancer Res,2001,61(2):478-481.

血管内皮素-1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 浸润性导管癌29例, 粘液腺癌3例, 髓样癌4例。ER/或PR阳性19例, ER、PR阴性17例, HER2阳性15例, HER2阴性21例。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65岁, 中位年龄50岁。KPS评分70~90分。局部晚期3例, 肝脏转移12例、肺转移7例、锁骨上、纵膈淋巴结转移5例、软组织转移3例、盆腔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3例。每例患者至少有一处可测量病灶。

1.2 治疗方法及治疗计划

16例应用恩度 (国药准字S20050088) 联合NP (盖诺, 国药准字H19990278;顺铂, 国药准字H20040813) 方案治疗, 20例单纯NP方案化疗。恩度15 mg加生理盐水500 m L匀速缓慢静脉滴注3 h, d 1~14;长春瑞滨:25 mg/m2, d1、8;顺铂:25 mg/m2, d 2~4。3周重复。治疗过程监测血液学及肝肾功能变化, 观察病人身体、饮食情况。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

1.3 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可测量病灶近期疗效按照RECIST1.1标准评价,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及进展 (PD) 。CR+PR为有效率, CR+PR+SD为疾病控制率。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36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周期治疗, 可评价疗效。恩度联合NP组:CR 3例、PR 6例、SD 5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 (RR) 56.3%, 疾病控制率 (DCR) 87.5%。NP治疗组:CR 2例、PR 6例、SD 6例、PD 6例。客观有效率 (RR) 40%, 疾病控制率 (DCR) 70%。两组之间RR及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疗效与转移部位

两组疗效与转移部位, 见表1。

2.3 疗效与HER2表达

两组疗效与HERZ表达, 见表2。

2.4 不良反应

36例患者全部可评价不良反应, C3/4级毒性:恩度+NP组: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 (25%) , 血小板下降1例 (6.25%) , 恶心、呕吐1例 (6.25%) 。NP治疗组:中性粒细胞下降5例 (25%) , 血小板下降2例 (10%) , 恶心、呕吐2例 (10%) 。两组病人均未见心脏毒副反应出现, 无3/4级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患者在多疗程化疗后常出现耐药现象, 疗效欠佳, 预后较差, 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因此积极寻找高效低毒且与以往药物无交叉耐药的新的治疗方案, 成为进一步提高晚期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NP方案较早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 因长春瑞滨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1], 在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的患者中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文献报道有效率在60%左右[2,3]。目前,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问世, 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有研究表明与化疗联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 通过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并抑制其转移, 直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显著影响血管的成熟[4], 还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表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表达及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多靶点地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间接导致肿瘤休眠或退缩[5]。有基础研究表明, 恩度可导致细胞G1期阻滞, 化疗药物可导致肿瘤细胞G2期阻滞, 从而产生G1期堆积, 此时使用恩度能增强抑制效果, 证实二者具有协同作用[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中表明, YH-16与NP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且不明显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7]。目前, 恩度在肺癌以外其他恶性肿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但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较少, 联合NP治疗晚期乳腺癌报道更为少见。该研究选择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均为二线或三线治疗, 应用NP方案治疗20例, 客观有效率 (RR) 40%, 疾病控制率 (DCR) 70%, 要低于已有报道, 可能与病人多为二线或三线治疗, 存在耐药性相关。但加入恩度治疗的16例患者, 客观有效率 (RR) 56.3%, 疾病控制率 (DCR) 87.5%, 明显高于NP组, 两组之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恩度联合NP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从转移部位分析, 肝脏及淋巴结转移疗效更为显著,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的表达状况与疗效无明显相关,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 C3/4级毒性:恩度+NP组: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 (25%) , 血小板下降1例 (6.25%) , 恶心、呕吐1例 (6.25%) 。NP治疗组:中性粒细胞下降5例 (25%) , 血小板下降2例 (10%) , 恶心、呕吐2例 (10%)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未见心脏毒副反应出现, 无3/4级肝肾功能损害。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并未增加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耐受性良好。因此, 对于机体功能状态良好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经过多疗程化疗后疾病进展, 恩度联合NP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摘要:目的 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联合长春瑞滨+顺铂 (NP) 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 与单纯长春瑞滨+顺铂方案相比较, 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36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中16例应用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 20例单纯NP方案化疗。恩度15 mg加生理盐水500 mL匀速缓慢静脉滴注3 h, d 114;长春瑞滨:25 mg/m2, d1、8;顺铂:25 mg/m2, d 24。3周重复。按照RECIST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 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 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周期治疗, 可评价疗效。恩度联合NP组:CR 3例、PR 6例、SD 5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 (RR) 56.3%, 疾病控制率 (DCR) 87.5%。C3/4级毒性:中性粒细胞下降4例 (25%) , 血小板下降1例 (6.25%) , 恶心、呕吐1例 (6.25%) 。NP治疗组:CR 2例、PR 6例、SD 6例、PD 6例。客观有效率 (RR) 40%, 疾病控制率 (DCR) 70%。C3/4级毒性:中性粒细胞下降5例 (25%) , 血小板下降2例 (10%) , 恶心、呕吐2例 (10%) 。两组之间RR及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提高NP方案疗效, 未增加毒性反应, 安全性好, 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晚期乳腺癌,化疗

参考文献

[1]孙晓峰, 吴罕莉, 冯继锋.NVB与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 1997, 24 (6) :385-387.

[2]孙燕.去甲长春花碱Ⅲ期临床试用结果[J].中国新药杂志, 1998, 7 (40) :262-265.

[3]徐兵河.去甲长春花碱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J].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6) :521.

[4]汪力慧.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系影响的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8, 13 (2) :168-169.

[5]Folkman J.Anti-angiogenesis in cancertherapy-endostatin and its mechanisms of action[J].Expt Cell Res, 2006, 312:594-607.

[6]游震宇.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肺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J].肿瘤防治研究, 2009, 36 (1) :5-8.

上一篇:新闻节目发展创新研究下一篇:书法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