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

2024-10-21

书法临摹(共3篇)

书法临摹 篇1

一、临摹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1.“临摹”的起源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第一次出现了“摹印”一词, 其含义就是临摹印章上的篆书。这其实是古人的一种学习文字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词看作是古人在学习前人的书法, 这其实就是“临摹”的萌芽。“临摹”一词第一次真正上的运用是在西晋, 发展至唐代时, 临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 而且还具有了思想观念的阐述。

2. 临摹的重要性

学习前人书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临摹。其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地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其接近的心理和书写状态。“然不临摹, 则与古人不亲”。“与古人不亲”, 则无法达到与古人的精神和技法相通。因此, 临摹不仅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 也是书法家不断精进的手段[1]。

二、选贴

临摹的对象是古人书法家的字帖, 对字帖的选择对于临摹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即选贴的过程直接影响到后续临摹效果的好坏。建议有条件的最好直接临摹原作品, 经济基础不好的也要选择印刷效果最接近原作的版本为好。字帖的好坏对临摹书法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字帖的风格、笔意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 有机会可以去博物馆等地方看看古代经典作品的原作, 有条件的还可以去一些私人收藏者家里看作品, 这对于临摹书法来说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另外, 在临摹作品之前还需对字体做出选择, 先正后草, 首先学习篆书、隶属、楷书再学习行草书[2]是一个循序渐进, 非常合理的选择。

三、读贴

字帖就好比一个不会开口讲话的书法老师, 书法相关的方法以及意境都在书法本身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请教, 这个请教的过程就是读贴的过程。这也就是所谓的“字外无法, 法在其中”。那么初学者应该如何读贴呢?

1. 读笔画

笔画是书法的生命。读贴要从读笔画开始。在下笔书写之前, 首先要对笔画做仔细的观察, 在头脑中领会笔画的总体特征, 即笔画的长短、粗细、收入、俯仰等。其实还需要阅读起笔的角度和收尾的性状。每一笔画都可以分为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 运笔变化不是太大, 所以重点应放在起笔、收笔上。第三是要阅读笔画的提按位置以及提按的轻重。

读贴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过程, 因为相同的笔画在同一字中以及在不同字中都有着不同的已经, 并且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字体中比较, 笔画的运行也是有很大差别的。通过对笔画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既能提高对笔画的理性认识, 又能培养对笔画求异思维的发展。

2. 读结构

笔画是基础, 结构是灵魂。临摹除了对笔画的重视, 对字体的结构也是需要特别的重视。结构就是通过对笔画的合理安排和搭配, 使整个字平稳端正, 并有一定的姿态和其实。只有正确理解字体的结构, 才能知晓这些字体的运笔规律, 在知晓规律后, 在重复这种动作去临摹, 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 读贴需要贯穿书法学习的始终, 我们在学习书法中要养成“不读贴, 不下笔”的好习惯, 仔细读贴, 分析汉字的魅力, 激发读贴的兴趣, 进而逐步提高书法水平[3]。

四、临摹

临摹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忠实性临摹阶段、分析性临摹阶段以及印象性临摹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低到高, 是一个从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到遗形取神的阶段。

1. 惟妙惟肖

顾名思义, 临摹的惟妙惟肖即为行的逼真, 这是非常重要的, 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逼真的笔触和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书法原作者的书写意境和心理状态的[4]。

学习书法首先要临摹, 学习前人首先要有谦虚的心态, 前人怎么写你就怎么临摹, 要弄懂字里行间的含义, 学习前人的运笔形态。另外不能有私心杂念, 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抛开自己的习惯, 要一笔一划地虚心学习。特别是不要随便乱造, 不能自认为某以笔画不好看而去随便改动。然而任何的临摹都不能百分之百与原帖相同, 临摹的最大意义就是通过重复前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前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和心理状态。

2. 形神兼备

顾名思义, 形神兼备就是不仅笔画临摹的像, 就连每个汉字的结构和韵味都要模仿的到位。要处理好形神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从前人哪里得到, 再从前人那里变化。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我们在临摹的过程中, 注意点、线、笔画、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点到面, 从面到结构, 从形到神, 最终达到形神兼备。临形的同时兼顾神, 利于形的准确;临神的同时兼顾到形, 有利于神的把握。形神兼备, 有利于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5]。

3. 遗形取神

当临摹一种字帖达到形神兼备的时候, 对于原帖的理解将会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在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去阅读字帖, 临摹的同时不拘泥于一笔一划的神似, 而侧重于在形神韵味保留的同时, 注重发展, 甚至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境界便是遗形取神。临摹中有自己, 创作中见古人。在这个过程中, 临摹和创作将会在无形中达到融会贯通, 此时对于学习书法而言将会没有任何障碍可言, 反而会有不断的新鲜感和无穷的创造力。

此外, 在这一阶段可以多吸收一些书法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居高临下, 畅意而书, 便会脱去形骸, 尽见神韵, 遗形取神, 此时所书之字, 便是自成一家之风貌[6]。

此外, 在临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在选用书写工具方面最好是在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购买质量好的[7]。书法艺术需要长期练习, 所以要有练习的恒心, 再加上科学的练习方法将一定会引领大家步入书法更高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魏晓飞.古人书法学习中的“临摹”观探赜[J].书法赏评.2009.06:55~59.

[2]杨一笔.临摹与创作——谈学习书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2 (4) :135~138.

[3]王爽.认真读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步骤[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5 (12) :48~49.

[4]陈忠康.陈忠康谈书法临摹.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12月25日, 016版.

[5]曹鸣喜.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J].书画艺术, 2004.04:50~51.

[6]侯忠明.论有效学习理论下的书法临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8 (5) :96~98.

[7]孔涛.浅谈书法入门学习[J].青少年书法, 2010, 19:20~21.

书法临摹 篇2

各位会员、书法爱好者:

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高我县书法创作水平,县文联和县书法家协会决定举行2014年元旦书法临摹现场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心系中国梦,墨绘昌江情。

二、比赛时间

2013年12月31日上午9:00——11:30。

三、比赛地点

县文化公园一楼大厅。

四、参加人员

我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爱好者。

五、参赛要求

1、参赛者务必按时到场,现场创作评奖。

2、参赛者限提交2幅作品。

3、参赛作品须健康向上,可选爱国、爱县的诗、词、曲、赋、对联及精短散文等,亦可自行创作,字数不限。

4、要求书写正确,内容完整,无错别字、简化字或添字、漏字。

六、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700元;三等奖8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200元。并给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

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昌江黎族自治县书法家协会

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篇3

第一,首在赏心悦目

书法是为谁而书?有的人说是为自己而书,有的人说是为他人而书,我认为书法主观上是为自己而书,客观上是为他人而书。主观上为自己而书,这个问题容易理解,因为书法要达其性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当然主观上是为自己而书;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件书法作品创作成功后,它就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具有独立的生命。它不仅可以感染他人,也能够感染书家本人。这个时候相对于作品来讲书家自己也成了他人,你也和自己所写的作品进行交流,进行互动,这件作品也会引起书家本人心灵的共振和愉悦。所以从客观上讲,书法是为他人而书。这个现象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我有“大我”和“小我”之分。“小我”相对来讲是个人的初始精神状态,“大我”是历经沧桑,修养增强,精神境界提升后的状态。“小我”上升到“大我”会逐渐养成和人性共有的优良品质。这个时候尽管你书写的是“自我”,但此时的“自我”是经过历练,精神境界提升后的我,表达的已是“大我”的情怀,表达的情感能引起更多人心灵的共振。古人所谓“成教化助人伦”,也包含这方面的影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道:“书者,如也。”清刘熙载释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它都存在着社会功能,尽管诸多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但是各门艺术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诉求,最终都是供人们欣赏的。从大量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是古人留下来的经典作品,还是当今优秀书家的佳作,主观上不论当时书家所处什么境况,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当这件作品一经诞生,客观上就产生了为他人而书的效应,供人们欣赏,使自己和他人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是实现教化的有效形式,它能起到“说教”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游于艺”可谓是最高级的教化形式。逢年过节我们常说的问候语是“节日愉快”和“身体健康”,把“愉快”与“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说明“愉快”是多么的重要。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既能表达情感,又能愉悦身心,它就是一件好作品。

我们再讨论一下书法欣赏对象认可的问题,也就是雅俗能不能共赏?雅俗共赏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理解的雅俗共赏,应当是“专家点头,群众鼓掌”,只不过传统经典的雅经过时间的洗礼已被大众接受和欣赏,而那些新创的雅有一个被肯定被接受的过程。真正雅俗共赏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书圣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历史上的书法大家的作品被奉为书法经典,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最广泛人们的喜爱,至今依然感动着人们的心灵,赏心悦目。

第二,妙在传情达意

一件书法作品的组成,就是文字和它的笔墨形式,它怎么能传情达意呢?这里面是两个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是方块字,并且是图式的;一个是毛笔,毛笔的特性是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是有了这两个特性,为书法的传情达意提供了可能。

我们祖先发明的方块字,开始是象形文字,那时候的社会生活现象比较简单,象形字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可以把当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现象表达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汉字简单地运用象形这一个手段,不足以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汉字构字的方法逐渐发展完备到六种方法,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尽管汉字构字方法发生了改变,汉字在不断地创新和丰富,但是其中蕴含的象形精神是不朽的。

从毛笔的特性看,笔软则奇怪生焉,因为笔软就可以创造有方有圆、有粗有细、有干有湿、有虚有实等笔墨的丰富性,为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可能。

书法之所以区别于写字,写字是为了实用,它是语言的工具,文字的记载;而书法是供人观赏的,它通过笔墨形式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美感。笔墨传情达意是书法区别于写字的重要特征。评判一件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低,既要看点画、结体、章法和笔法、墨法等技术程度的高低,更要看它能否通过笔墨形式传情达意。并且还要由此衡量这件书法作品它所具备的品格高低。而写字只要书写规范,易于辨认就能实现其功能。

传什么情达什么意呢?这个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书家自身的性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真伪、善恶、美丑,人的性情有厚道、轻薄、率真、虚伪、庄重、诙谐等。书法艺术可以通过点线面和字法、章法、墨法等组成的笔墨形式语言,抒发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书家自身的性情,有一些先天遗传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后天的陶冶和培育。每个书家受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等周边环境的影响,性情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真、善、美的普世崇尚品格和迥然不同的个人性情就会逐渐养成。书家通过“中得心源”可以内化出不同的笔墨形式语言。

达什么意呢?就是书家在生活中,人的感官通过时空轴线,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反映到大脑中,从而有了形形色色的原始映像,通过心灵感悟以及艺术化的抽象、提炼、取舍、转化,最终以笔墨形式表现出来,把在自然生活中得到的美感转化成书法艺术的高雅意境。这些就是书法艺术传情达意的神奇之处。因而,书法的本质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不同个性的书家,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是不同的,因而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形成心灵的共振,身心的愉悦,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我们学习书法经典,除了学习掌握笔墨技法要领外,更要学习和借鉴古人如何通过笔墨形式,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这些经典作品是一个个将人的情感,转化为书法笔墨形式的成功案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经过艺术家之手能够实现这种神奇的功能。因此书法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国粹。

王羲之的潇洒优雅,颜真卿的忠正崇高,杨凝式的横风斜雨,黄庭坚的耿直纵逸,徐渭的宽博野逸,傅山的天风海浪,王铎的气贯长虹,黄宾虹的山野林泉,林散仙的仙风道骨,都是书家传情达意的典范。我们欣赏东坡老人的《寒食诗帖》,你就能感受到他放旷达观的情怀,就能领略到看惯江上春去秋来,“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

第三,功在传承有“绪”

这里的“绪”是指书法的传承,经过严格考证能够理出的头绪。功在传承有“绪”,一方面要明白这个字体或书体从哪里来?另一方面要知道它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所处的位置或对书法的发展作出了些什么贡献。要对书法发展的渊源与流变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不光要搞清源头,还要知道它的流变。要去弄清你学习的每种字体或书体的来龙去脉,因为你只有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才能知道它会往什么地方去。从历史上每一个书法大家的成长过程来考察,其书法风格的形成,都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演变过程。如果我们继承传统,不对书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不对经典碑帖进行科学有“绪”的研究和临摹,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东闯西踱、盲目跟风上,或者浅尝辄止,或者死拼蛮干,都是不可取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就没有做到传承有序。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途径。一个书家有没有功力,应该看他在传统里面深入程度的深浅。一个学习书法的人,不学习借鉴传统、等于白手起家。要想达到新的高度,必须站在前人的肩头向前攀爬。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历史。一个人学习和研究书法,终其一生、不外乎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光景。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借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用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技法,悟出更为丰富的笔墨形式语言。不光我们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经典作品,也是前人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遵从书法发展的历史规律,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而逐渐形成的,都是建立在对传统书法有“绪”传承的基础之上的。

选择碑帖事关书法学习的方向,南辕北辙死下功夫也枉然。选择碑帖临摹首先要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情特征和自己学习书法所处的不同阶段,通过临摹吸收经典书法的精华,找到古人尚未利用的空间,做到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这个过程是往复循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对我们理解传承有“绪”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就是说学习传统既要打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对传统的学习首先要舍得时间舍得精力,真正的深入进去。先不要顾虑你出不出得来,而是你能否真正打进去,只有真正的打进去了,如同庖丁解牛,你才能把传统的技法和表情达意的形式语言掌握得游刃有余。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再怀着传承自觉,写出真我,实现走出来的目标。古今每一位书家在历史的链条中,都是将自己的笔墨形式与古人的书脉相衔接,若干的衔接点形成了书法传承有“绪”的一条线。我们每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都应该去找到传承链条上的连接点,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做到传承有“绪”。

第四,趣在形式对比

“趣”是趣味,是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特征,通常用一个词来形容,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清人尚势。当今书法,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应该是哪个词呢?我并不是在此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应该由我们的后人来下。而是从当今大量的书法实践中去发现提炼它,若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当今书法尚趣。尚趣就是讲求形式对比。“书法的形式是点画和结体的形势组合”,书法形式的表现是围绕时间和空间展开的。形式构成的观念认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这种对比非常丰富,可归并为形与势两大类型,形即空间的状态与位置;势即时间的运动和速度,如轻重快慢,离合断续,这些虚实相生的对比关系,都遵循道的阴阳学说,虚实相生,方圆互济”。这些形式对比相映成趣。

尚趣反映了当今人们内心的审美诉求。每个时代的书风特征是由书法演变的不同阶段,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内心深处的审美诉求共同决定的。书法艺术发展到现在,字体(篆隶楷行草)的发展已经完备,各种书体的技法已经非常丰富。这个时代的书家如果要求得发展,就要在已有的字体和书体的基础上求变谋新;从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满足审美诉求这个角度讲,也希望“新翻杨柳枝”。而字体的完备和技法的丰富,为尚趣书风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也使我们在拥有资料的丰富性,研究成果传递的快捷性等方面,与古人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也为“尚趣”书风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当今的书家能通过整合已有的书法资源,寓理于趣,寓法于变化之中。写出有新意、有味道、有吸引力的书法作品来,满足人们身心愉悦的。一个时代的书风形成什么特色,不是哪个个人所能决定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书风当今尚趣,如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清人尚势一样,都是古亦有之,只不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书风的显著特征;每个时代书风都不是单一的,多种书风并行不悖,当今书风尚趣也不排斥尚韵、尚法、尚意、尚态和尚势。

不光是书法尚趣,当今其他的艺术形式同样反应了尚趣的审美价值取向。在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领域,都存在着尚趣的审美风尚。当今社会不同艺术形式虽然存在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但尚趣的审美取向更加接地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前年出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冯小刚的《1942》,另一部是徐铮的《泰囧》。冯小刚的《1942》题材重大,原本以为会有很高的票房,谁知徐铮《泰囧》的票房却一举夺冠。虽然后者的思想性没有前者那么深刻,正是因为这部片子轻松幽默诙谐有趣,人们看后哈哈一笑,身心清泰,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

从书法艺术发展的实践来看,当今书法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书法风格的多样化,也都呈现出书风尚趣的趋势。如“到位,有味。”又如说前几年搞的流行书风,它的举办单位就是民间机构,它提出了“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口号,鼓励书风的多样化,就有它的生命力。尽管流行书风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是我们看到在后来的国展中,也悄悄地刮起了尚趣的流行书风;当时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书法人和社会的认可并受到尊崇,在各级书协的领导岗位上和国家的艺术机构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流行书风干将的身影,众多的流行书风参展书家成为当今书坛的活跃力量。

第五,贵在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说到底就是书法要有自己的面貌,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创新。创新是有一个维度的,一方面从技法这个度讲,要求熟练掌握传统的笔墨技法,并具有驾驭线条质量的深厚功力,就我个人认为这支笔要指哪打哪并达到稳、准、通的要求;另一方面讲,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借以笔墨的形式,转化和锤炼为具有自己生命特征的艺术语言,把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我写我心,写出真我,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深入传统、深入生活,写出真我才能个性鲜明。深入传统的话题我们在“传承有绪”中已经谈过,这里重点谈谈深入生活的问题。众所皆知艺术来源于生活,书法的创作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也需要深入生活。对这个问题,当今的书法界还认识不够,更缺乏自觉的行动。“笔墨当随时代”,要反映这个时代的风貌,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去,生活包括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今全新丰富的生活,为书法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深入生活应该是去深入地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人们的精神诉求。当今社会表象上人们心情烦躁,而内心却渴望的是宁静;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尔虞我诈现象,人们内心呼唤的却是真诚。

不光是要深入社会生活,更要注重深入自然生活,“师造化”。我们当今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科技发达,交流便捷;而古人则是主要生活在农耕文化时代,他们一方面生活闲适,另一方面信息闭塞。王羲之那个时候他没有坐过高铁、飞机,更没见过坐飞船到太空中遨游的景象。我们现在有条件去青藏高原感受苍茫,去草原到海边体会辽阔,现代科技为我们“师造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可能,把这些新的、真切的情感和美感转化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就是创新,这个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也是有支撑点的。正所谓“非欲创新新自创”。

要实现创新这个飞跃,一般要经过发现、抽象、取舍、转化的过程。也可能这个过程在顿悟的一霎那完成。美在于发现;取舍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转化是跳板更是关键,它是衡量一个书家天分高低、创造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个性鲜明也会随着人格的升华不断地完善。任意设计出一个样式的创新是徒劳的。书法创新是全息的,窥一斑见全豹,必须形成一套自我完备的笔法、墨法和章法系统,形成属于自己个性的书法语言。

古人在师造化上已为我们作出榜样。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已经把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和实现书法创新的路径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书法艺术更加抽象,受汉字的制约,不能直接状事言物,师造化有更高的难度。尽管如此,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在这方面的收益和论述却是俯拾皆是。张旭“尝见公主与担夫争道”,从而悟得书法结构布白,偏旁组合应进退参差有致,张弛迎让有情,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怀素观夏云多奇峰,且因风吹而变化无常,又看到墙体开裂的线路曲曲折折,一任自然,从此悟得笔法;颜真卿从“屋漏痕”中悟得书法用笔欲其无起止之迹;“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把书法的动静关系阐释得生动形象。“导之泉注,顿则山安”,也是生活中的妙悟。

在创新的过程中书家的字外功非常重要,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读书养气,读书是一门重要的字外功课。读书能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历史,并且通过历史来展望未来。当你写不好字的时候,不要硬写死撑,这个时候要静下心来读书养气。读了书后,人的胸中自然会鼓荡一股大气、正气、豪气、逸气,有了这么多的气后你才能有底气,你提笔的时候才能下笔如有神,笔下爽爽就会有一股生气。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如同神来之笔,如有天助,写出来的字自然就会有味道,就会写出个性。否则在那个地方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硬往外挤,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浮躁的、空洞无物的、更不可能创新。

第六,高在自然天成

宗白华晚年明确地指出:“中国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自然天成是衡量一个书家艺术造诣的最高标准。按照前边讲的,你对传统经典下过很大的功夫,也有一些自己的书写面貌,但是如果你的作品没有达到自然天成,就还不具备高品位,就没有达到最高境界。自然天成是道的境界,道法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道家思想是土生土长的,对书法艺术指导具有哲学的高度。道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无处不在,道对书法主要有如下几层含义:

一、道揭示了书法发展的一般规律。书法创作尽管是个人行为,但是你写出的作品,必须符合书法艺术的规律。比如说书法是戴着镣铐跳舞,从书法的本体而言,不管你再怎么创新,如果离开了汉字这个载体,抛弃了它的书写性,那么它有可能是其它的艺术形式,但不能称其为书法。

二、自然天成扫除了小我、大我、无我的障碍,直通宇宙,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由小我上升到大我,最后达到无我实现天人合一。无我的境界是要实现古与今、中与外,不同的人群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都能进行情感的交流,实现会心会意,实现艺术共享。

三、学习借鉴与自我感悟,要做到水乳交融。采得百花,酿成一蜜,“囊括万殊,裁成一象”,犹如太极图中的太极鱼,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四、书法诸元素之间有一种量的约定,诸形式之间有一个度的把握。自然天成是衡量书法中字法、章法、墨法等技法水平高低的尺子,符合自然天成的标准,就会使人感到协调、舒服,反之就使人感到表达不充分或过犹不及。

五、书家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心手双畅、物我皆忘。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作品,就能充分超常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淋漓尽致地表达书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真情实感。

上一篇:血管内皮素-1下一篇:经济学财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