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书法

2024-10-16

快乐学书法(共7篇)

快乐学书法 篇1

摘要:要学好书法, 只有了解书法本身的文化特点, 明确学习书法的意义, 选择一本情投意合的字帖, 正确分析研究字体的风格特点, 勤思与苦练相统一, 俱有契而不舍的精神, 选用合理的学习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 不辜负我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关键词:书法,学习方法,苦练,勤思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一, 流传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艺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促进人类的进步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电脑科技日新月异, 对汉字书写的实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具有艺术性、多变性和个性化的书法艺术也面临巨大的考验, 为了保护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界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 如何能高效地学好书法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笔者就学习心得和书法教学经验, 作一些浅显的探讨。希望能对书法的后学者能有所帮助。

一、了解书法的特点

从书法的形成来看,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 在汉字的基础上修饰美化而成。汉字最早是古人为了记事和交流, 便根据世间万物之形象, 创造了汉字。书法通过毛笔质软而性刚的特性, 与汉字碰撞之后, 用点、线的粗细、长短、轻重、枯润和字体结构的不同取势来表现书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受。故书法所追求的是一种点线的有韵律的组合变化, 一种耐人寻味的笔墨趣味, 通过他们来“达其性情, 喜其哀乐”。笔法、墨法、纸性的难以掌控使书法具有极强的技巧性, 也会出现有意和无意两种效果, 决定了书法学习的特点。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艺术所依附的载体是汉字, 汉字是记录和交流的主要工具, 是文化得以传递的保证, 对各种历史上流传的字体进行研究, 可以博古通今, 不断充实文化修养, 增强知识储备, 有利于各种类型学习的需要。学习书法, 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欣赏历代的书法精品, 借用他们艺术成就感染我们的学习, 影响我们的创作活动, 做到有据可依。透过历代书法家的成材之路为我们指明学习方法, 通过历代书法家事迹教导我们做人的品质, 通过历代书法家艺术珍品陶冶我们的情操影响我们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 书法艺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挑战, 我国如此优秀传统艺术,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并发扬广大。这是神圣的职责, 也是学习书法的原动力。

三、选帖合理, 分析透彻

学习书法艺术, 我们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一种自己醉心的碑帖, 并能对其的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分析, 直接影响到以后学习的效果和成就。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其间形成了各种字体, 同一字体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的差别和书法家的个性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趋向, 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选择空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随心所欲的选择, 同时又增加了选择的困惑, 多了一份迷茫, 怎样从琳琅满目的书体风格中选择一种对自己有发展的书体, 又成为难题。在理论界, 许多学者都论述了选帖的具体方法, 均是有一定依据和学习效果的经验之谈, 我认为选择字帖必须要自己一见钟情, 看到喜欢的字帖有一种想学的欲望和冲动, 爱不释手, 时时读练, 至于那种字体不必太在乎, 但一定是在历史上被世人所公认的碑帖, 即所谓“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道理。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才能促使长期的、深入的、不间断的研究, 取得研习成果;才能冷静地、认真地、准确地分析碑帖的风格特色;才能规定练习的目标, 指导学习。比如练习颜真卿的字体, 首先要了解颜真卿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风尚、人生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特点、人的品质作一了解, 这样从宏观上把握颜体的整体书法风格和精神内涵;再了解颜体的师承关系和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向;然后仔细研究颜体某时期书帖的具体特点, 如用笔、结构、布局、笔画形态、字形等全方位的研究, 学习起来便会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书法学习中, 由于技巧性强, 好多人只注重技法的训练, 忽视理论的提高, 形似而神非。理论是先辈们心血的结晶, 经过不断的实践、整理、总结, 再去指导实践。对我们学习书法艺术来说是遵循的法则, 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捷径, 具有指导作用, 比如各种用笔的方法, “圆笔属纸, 令笔心常在点划中行”“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 下笔用力, 肌肤之丽”“欲左先右, 至回左矣尔”“点画势尽而力收之”等这些用笔要求, 千百年来从没有动摇, 成为书法评赏的理论依据, 更能指导我们如何去练习。鉴于此, 学习书法者如不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认识, 只追求技巧上的精进, 书法的学习将进入死胡同, 与书法的本质相去甚远, 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个人情感、审美情趣无法诉诸于笔端。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 努力实践训练, 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当然理论不只是书法理论这样的狭小空间, 应包括各种文化门类。苏东坡曾有诗云:“退笔成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强调博览群书和知识充盈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只有在学识和理论的指导的前提下, 在勤奋刻苦练习的基础上, 才能使书法达到最高境界。

五、苦练与勤思相统一

要在书法上有所造诣, 需要有耐得住寂寞长期训练的思想准备, 抱有刻苦勤奋的决心, 时时练, 处处练, 数十年如一日, 从不间断, 书法史上, 勤学苦练者终成大家的不乏其人, 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据说草圣张芝练习完书法后, 到他家门前的水池中洗笔, 经过长期的积累, 池水由原来的清澈见底被染成墨色;赵孟頫更是临数百本, 尽五百纸。这些书法大家的学习态度, 为我们树立了刻苦的榜样。一般意义上的练习是有场地和工具的限制, 能从事的时间是有限的, 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笔墨纸的, 因此还应掌握在不同的条件下的练习方法, 时时处处心怀书法, 进行心练和书空练习, 我们可以将平时不经意看到的优秀字体、笔势、结构等进行现场学习, 也可以将心目中积蓄的点画, 进一步演习揣摩。

苦练是成家必备条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要在苦练的基础之上勤思, 才能使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天平一般都是倾斜于勤奋和勤思的人, 勤思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只有勤思才能进行比较, 找出异同;只有勤思才能融汇百家之长, 为我所用;只有勤思才能找出学习的方向、目标、方法;只有勤思才能掌握字体的精髓, 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因此, 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 要将苦练和勤思有效结合起来, 使练习时手到、眼到、心到, 专心习字, 不是一种无思维的机械运动。苦练和勤思结合可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以练为主, 以思辅之, 这是初学期, 主要是掌握最基本的技巧问题, 为以后做好坚实的基础;中期思练并重, 是熟练掌握了技巧后向更高层次的推进, 是探究点线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心理效应和艺术特色, 理解书法元素的本质意义, 点线之间的微妙关系的重要时期;晚期书法的成熟期, 以思为主, 读万卷书, 博览群帖, 辅以必要的实践探索, 吸收百家之长, 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风格情趣, 在书法上有所成就。

学习书法艺术, 不只是学习字表面的点线形态, 更是理论修养的提高;不只是掌握与书法紧密联系的论著, 还应重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音乐等文化理论的交叉影响, 不能遗忘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了解了书法本身的性格特点, 才能指导书法学习;只有明确学习书法的意义, 才能主动的学习书法。选择一本情投意合的字帖, 正确分析字帖的风格特点, 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 勤思与苦练的统一是学习书法的法宝。还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 选用合理的学习方法, 才不会辜负我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快乐学书法 篇2

都说字如门面,写得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正是认识到了这点,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书法方面的培养。目前,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等都开设书法班,大大小小的私人书法培训机构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不少人直接追随名家。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门艺术。”温州大学教授、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亦钊说。青少年学习书法应从小打好基础,了解我国这一传统艺术。

写字先理解字的特点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在温州墨苑书法培训学校,孩子们认认真真地书写着。在温州有书法培训班的机构很多,墨苑是其中一家。2004年墨苑被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专业教育委员会授牌为“浙江省书法教育基地”。目前,在墨苑学习的有四百多个学生,小的只有六岁,大的四十几岁。

墨苑主人吕永生介绍,大部分家长让孩子来学书法,是为了让孩子字写得漂亮点。而成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兴趣,修身养性。吕永生教书法十几年了,他说当孩子会理解文字时,就可以培养开始练书法,一般经过四个多月的练习,基本可以写出工整、规范的汉字。“单纯练习一笔一画,是件枯燥的事情,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吕永生说。吕永生会把基本笔画形象化,如把钩比喻成尖尖脚,把横比喻成桥,让孩子从笔画和结构方面了解汉字的特点。

要从临帖中学会运笔

从握笔、坐姿到基本笔画,再到结构、章法;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吕永生认为,临帖很重要。尽量临摹各个名家的字体,从中学会不同的运笔技巧,且勿心浮气躁。

对于刚开始练基本笔画的学生,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有点难,所以吕永生编了一套字帖,将基本笔画融入汉字,帮助孩子练习。“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学习书法最终的途径,还是临摹古代名家作品。”

提起笔心自然静下来

“开始只是想让孩子的字练得好一点,没想到她学了书法后写字都坐得端端正正了,上次老师还夸她作文卷面很整洁。”叶先生告诉记者。他女儿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便开始练毛笔,现在开始学钢笔字了。

漫谈学书法的悟性 篇3

悟性者,乃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在20余年的学习书法中。深刻地感到:悟性是我们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帮助学书法者提高学习效率。凡学习任何技艺,都必须认真地分析,深刻地理解,进而抓住其特点,掌握其规律,才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学习书法更须如此。譬如,学习有横捺(即走之旁)的字,我们只知道写横捺要“一波三折”,但组成字(如远、建、运等),第三捺要在什么地方起折呢?经再三揣摩,我发现在横捺上部字的右边缘起折,方为恰当,偏左或偏右均欠妥。以此类推,写其他的字也是有章可循的。学习书法者如果能这样悟其理、明其法,必节省不少的摸索时间,收效也会更佳。

二、可以提高学书法者的审美能力。众所周知,学书者首先必须潜心地学习古人或名家的字帖及书法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书法知识,提高书法水平,培养书法审美情趣。笔者学书法是从临摹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小楷字帖入手的。我对其小楷进行了反复的观察、深入的研究、刻苦的练写,深受其书法艺术的熏陶。他的书法有如下“三美”:

苍劲美。古人云:“书法必须力透纸背。”沈先生的字可謂是这种境界的典范。他的字刚柔相济,绵里藏针,既有银钩铁骨的苍劲,又不失清丽圆润之美。

挺拔美。细观沈先生的小楷字,字字珠圆玉润,气度不凡。从单个字看,有的如武士佩剑,形态威武;有的似苍鹰翱翔,悠然自若;还有的若神采飘逸的小生,俊雅潇洒。从整幅字来看,竖有行,横有列,其字的布局,如士兵排成的方阵,整齐严谨,肃穆灵动。

风韵美。沈先生的小楷字不仅以其洒脱疏朗的结体见长,更以其温文尔雅的神采而感染人。因而,笔者在学习沈先生的小楷字帖时,一方面努力学其形,尽量做到形似;另一方面,则绞尽脑汁,捕捉其字的神韵,千方百计达到神似。

三、可以提高学书法者的书写水平。笔者认为,书法的落脚点在书写。要写好,既需要继承书法的优良传统,又要有创意。为此,学书法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多分析。试以笔者学书法为例。为了使字写得刚劲、雄健,我认真地研究大书法家启功先生的用笔方法。其用笔有两大特点:一是瘦。他有的字细如纤丝,却刚劲挺拔。二是粗。他有的字凝重有力,粗细搭配,浑然一体。我遂从中研究运笔的技法,进行不懈的练习,且边练习边摸索边总结,初步得到了书写的一些要领,即握笔要紧,下笔要稳,行笔要挺,收笔要回锋。

求变化。变化是书法的灵魂,只有变化,才能渐入佳境。如何变化呢?方法很多,仅以书写行书中堂为例。笔者的做法是:首尾两字须雄健,中间变化应多样,大小粗细必参差,跌宕多姿神采扬。

重实践。笔者的做法是:苦练书法基本功,神韵为上记心中。挥毫泼墨目标明,形神皆美展新容。

那么,怎样提高悟性呢?这个问题实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做法不同,但殊途同归。笔者在此提出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仁互相切磋和探讨。

精思。写每一幅书法作品前,最好要对书写方法、结体的难易和整体布局的艺术性等,有全盘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并通过反复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方能成竹在胸,妙笔生花。

博览。凡学书法者,在苦学古人或名人一种字帖后,达到融会贯通、书写自如的境界,则应博览群帖,反复钻研,并择重点而练之。其次多参观古庙、古祠和古屋门楣上古人所书的字迹,对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亦大有裨益。

创新。毫不夸张地说,创新是书法的生命。故学书法者必须独辟蹊径,创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须切记:书法传统积淀深,创新须向此中寻。

以上几点,学书法者如能切实奉行,其悟性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一家之言,粗漏难免,望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责编/海燕

书法启蒙当学魏碑 篇4

一、魏碑与唐楷的区别

唐楷在书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是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整个唐代出现了像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钟绍京等一大批楷书大家, 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罕见的。唐楷不论笔法还是结构, 都具备完整的“法度”。完整的法度, 在笔者看来也是一把双刃剑, 其功在于完善了楷法, 其害是不利于书法启蒙, 是初学者的“紧箍咒”。由于“取法乎上”, 要求太严, 目标太高, 浑身是“法”, 常令初学者望而生畏, 高山仰止。

首先, 唐楷的笔法太精细。起笔、运笔、收笔一丝不苟, 初学者很难掌握, 很容易在笔法面前失去信心产生迷惘。老在“法”外徘徊, 得不了“法”, 自然会挫伤儿童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其次, 就算笔法能过关, 但由于结构太严谨, 一笔不到位, 就会导致整个字失败, 一字不到位, 有可能导致整个章法失败。像褚遂良、柳公权的楷书运笔以提为主, 对运笔要求很高, 成年人学习都要费一番功夫, 它考量的是书写者对毛笔高超的驾驭能力。一个低年级学生, 他的手指末梢神经都还没有发育完善, 让他们去写唐楷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这样的教材安排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 不论接受何种知识都应该是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书法也然。如选择“门槛”低的范本, 也就是“法”少一些的楷书范本, 魏碑作为启蒙教材, 会更符合教育规律, 教学效果也会优于唐楷。

二、魏碑的特点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形成的, 大都是楷书, 也称魏楷, 主要以石碑、墓志铭、摩崖、造像的形式存在。就目前发现的数量来看, 总量至少在1000 件以上, 其中的精品有 《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等。魏碑作为一种过渡性书体, 它上承汉碑之变迁, 下启隋唐楷书之先河, 是楷书发展史上卓然挺立的一块里程碑。魏碑成就了后世的许多书法名家, 如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 清代的包世臣、康有为、赵之谦, 以及现代的弘一法师、于右任等。当代,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国展中, 楷书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魏碑, 这说明当代成年人也喜欢写魏碑。那么, 魏碑究竟好在哪里?

清代康有为在他的 《广艺舟双楫》 中是这样评价魏碑的, 他说, 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 二曰气象浑穆, 三曰笔法跳越, 四曰点画峻厚, 五曰意态奇逸, 六曰精神飞动, 七曰兴趣酣足, 八曰骨法洞达, 九曰结构天成, 十曰血肉丰美。”魏碑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楷书的“法”尚不成熟, 如《爨龙颜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石门铭》《始平公造像》等, 点画丰富多样任意挥洒, 结构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章法天真烂漫无常态定势。唐楷讲究藏头护尾, 运笔以提为主笔法难以入门, 而魏碑凌空取势露锋起笔, 以按为主, 符合儿童的书写特点。

三、教学方法

儿童书法启蒙的教学要求不能过高, 这个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 热爱书法的热情, 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 让书法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爱好。

当学生到高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控笔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再去学习唐楷可谓恰逢其时。兴趣使然, 法度自可破解。低年级学习法度宽松的书体, 高年级学习法度森严的书体, 应该从书法教材设计层面上就能够体现这种教学理念。“平整宜从唐入手、风云可向魏晋求”, 讲的是书法取向的选择。对于成年人来讲, 如果想体验书法的法度, 那就学习唐楷;如果追求天真烂漫的书法, 那魏晋楷书就是当然的选择。学生学习天真浪漫的书法, 是“寓教于乐”也。

把法度“不成熟”的魏碑作为启蒙书体, 把法度完善的唐楷作为高年级学习的书体, 这是儿童学习书法的递进之“道”也。妄费千言, 究其一理:书法启蒙, 当学魏碑!

学书法 篇5

我写的字不好看,妈妈总批评我:不认真、没审美、无志气。我确实没在意字怎么写好看。再说写好看又有什么用?

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名人书法家,卖字的收入太高了。于是我在妈妈建议下正式学书法。

到了书法学校,看到学生很多,他们写的比我好多了,让人很羡慕。于是我决心也要练好字,超过他们。

第一天,我在座位上先学握笔,别扭了半天,好不容易让写字了,一个字就写了一天,才算合点要求。开始两天写一个字,后来一天写一个字,太难写了,有时满头大汉,又急又累,苦不堪言。

过了几天,老师让换字,比以前快了,也开始夸我了。我大概上了道,积极性也有了,不再出汗,不再感觉累了,反而有种轻松、入神的感觉。

江书学书法作品选登 篇6

自幼喜翰墨,师事杜锡瑞、张荣庆诸先生,初以硬笔入手,遍临百家。90年代后,始着力于毛笔书法。作品以小楷、行草见长。近年则对书法的意境有新的领悟,开始摸索、构建自己的笔墨语言和体系,有所发微。

入展:首届、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首届加拿大国际书法邀请展;四届全国正书大展:二届全国扇面艺术大展:“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河北省中青年书法家作品晋京展;“艺术河北”北京行、上海行等。入围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大字展等;

获奖:河北省“五一”文化奖金奖(书法类);首届国际“神农奖”书画艺术大展银奖(最高奖);中国国际博览会书画大展金奖(文化部办):中国青少年书画大赛银奖(团中央主办);河北省首届艺术联展金奖;河北省一、三届“捷安特杯”书法大赛银奖、金奖等50多个奖项。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协硬笔书法委员会秘书长,河北省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出版了《大江书小楷乐毅论》、《水墨中国八家邀请展》、《雅集——大江书法作品集》。

浅谈少儿学书法的兴趣问题 篇7

兴趣对学书法的学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学龄儿童大多是对色彩缤纷的物体引起注意和产生兴趣。书法的黑白两色,不如绘画的色彩丰富,又没有绘画那样具体可感的形象,书法不如绘画易于引起儿童的兴趣。书法技能的形象感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即便运笔方法的掌握和基本笔画练习,也绝非一日之功,何况学龄儿童是好动的,他们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对书法兴趣的培养就应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激发学龄儿童的书法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状况。教学之初,各种情况都有,有的学生渴望练就一手好字,有的学习兴趣不在书法上,有的学生是无所谓。在教学开始时,有一部分学生已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家长的要求,有的是因长辈爱好书法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有的是羡慕亲友、同学或老师写一手好字,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予以巩固。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好奇而产生兴趣。书法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知识技能的学科,学生感到新奇,从而有兴趣,因为新鲜感或有关神秘性的东西最易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这种探究兴趣就是求知的欲望。但应该看到有这种求知欲望的学生其实并未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书法的兴趣不牢固,远没有前面所讲的一部分学生的兴趣稳固。教学中激发其兴趣的重点对象就是在这一部分学生。

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兴趣,巩固兴趣,关键要了解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等,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欲望或需要来发动。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学书法的好处和意义体现出来。因此,在第一堂书法课时,就要开宗名言大谈特谈学书法的好处,以激发求知欲。

学龄儿童的理解力,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形象性。他们对具体可感的东西易于理解和接受。因为“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在教学中要根据直观性原则的要求:从感性认识的东西出发。教学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一方面可利用教学挂图,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示范,让学生在直观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形态。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让教学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如教“撇”时,取永字八法中:“掠、啄”之词,长撇为“掠”,以“燕子掠水”喻之,短撇如“啄”,如“鸟儿啄食”,把书法长撇与短撇的运笔特征形象化,让学生明白运笔的方法,便于正确运笔。教学中,老师要加强示范,不仅在黑板上书写,让学生观察感知,还要走下讲台去辅导示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培养强化兴趣,可用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手段——讲故事。听故事是小学生很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一些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墨池、鹅碑的传说等。他们听故事时,神情是那样地专注,仿佛在与书法家们神交。听了故事后,他们在言谈举止中也会模仿,“我也要写掉十八大缸水”。模仿,按心理学解释,是指人“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摹拟一个榜样的行为”。这些人或事成了学生摹仿的榜样,就易于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模仿”心理就成了学生书法兴趣的“推进器”,对兴趣起到了激活强化的功效。这些故事还会对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意志、品质产生作用。

学龄儿童有一个相当突出的心理需要,就是渴望得到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他们为了希望得到与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把事情做好。这种心理是学龄儿童时期兴趣中的主要成份,这在学龄儿童早期尤为突出。在此期间,他们主要是寻找父母或老师的赞许和认可的地位,享受这种地位的乐趣,这样就对家长和老师所要求做好的事发生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好书法是家长、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有的学生就这样说过:“我字写得好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写好了会得到表扬的。”根据这一心理,教学中表扬方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时“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班级里的表扬,作业张贴以及在学校橱窗的陈列都是唤起兴趣的方法。还可以定期举行书法比赛,优胜的作品或展出、或颁奖。作品被展出或得奖的同学兴趣会更浓。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曾有过这种荣誉巩固了学习兴趣,练习书法的劲头更足了。在这基础上,吸收学得较好的学生参加书法班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尽管被表扬展出、得奖或被吸收参加书法班的学生不是全部,但产生的影响是积极有利的。参加书法班活动的学生以此为光荣,而未被吸收的同学也在争取参加。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学中就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学龄儿童学书法的兴趣只能保护,不能挫伤。在培养书法的兴趣时,我们不能忽略一种现象:凡笔墨纸砚都由学生自备。课堂上要写字,就得磨墨,学生小,往往会把墨弄在手上、衣服上,有的学生每写一次都会弄脏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学生就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书法不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无论是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对全体学生而言,创设一个学习书法的恰当环境是极为重要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书法兴趣的培养。教学中,专门用一间教室做书法教室,每张桌上铺一块毡,放一只碟子,以放墨汁。墨汁由教师统一购买发放,学生来上课只要求带好毛笔和字帖,这样在书法课上,就免去了学生磨墨之劳。又增加了练习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当然,磨墨的功夫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掌握,只是时间晚一点而已。在教室里还要挂上书法家写的勉励话语的书法作品,并把学生所学的范本,多用几本拆开,一张张贴在墙上,让学生耳濡目染。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了产生厌恶情绪的原因,同时又让学生不断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这就保护、巩固和强化了学习兴趣。

有关书法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兴趣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有所得。如有的学生新笔未用几次就损坏,笔易损坏,学生的兴趣也会跌落。随着教学的进程,向学生介绍新笔的开笔方法和使用方法,并作演示,还要介绍如何蘸墨等。知识的增加,增强了对书法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保护和巩固了学生的书法兴趣。

学生学书法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与练习的成绩相关。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学科兴趣总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儿童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成绩好,体验着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体验的是一种痛苦的情感。兴趣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主要的内因之一,教材是影响课堂学习的外部因素之一,练习则是外因转为内因的途径。练习书法有进步,会产生或巩固兴趣;进步越快,兴趣越浓;进步慢或没有进步,兴趣就会减退以至消失殆尽。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渴望得到赞许与认可的心理,“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功的情感。在批改学生书法作业时,要善于找出优点予以肯定,给其表扬。每当作业发下时,学生都争相数着得了几个红“圈”,有的会为自己得的“圈”多而雀跃,有的则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一种成功的情感在学生心田升起。教师要利用这种成功之情,努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学生的作业,要在课堂上抽一些时间讲评,向学生说清得“圈”的好在什么地方,不好的原因又是什么,帮助学生琢磨怎样练好字,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深入。有的学生就是因为练习书法不断取得进步,兴趣更浓了,每天都要练习几十个字,有时不写完就不吃饭。还有的学生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这样就进步更快,学习与兴趣处在良性循环中。有时还采用张贴作业的方法,有进步时才把前一张换下来,如此交替,学生始终在迈向进步。今天胜于昨天,明天将会更好,学生的信心足了,也在实践中懂得了要进步就得勤学苦练。不断的成功,唤醒了学生潜在的能力,这样获得的兴趣就比较稳固了。学习与兴趣,两者是互惠的,兴趣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又转过来增强兴趣。

由上所述,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那些学生尚未表现出对书法感兴趣之前,教师不应该也无必要推迟学习活动。教学的最好方法應当是,不管当他们的兴趣如何,都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一旦学生开始尝到学习的甜头,就可能产生渴望学习的兴趣。

需求产生兴趣,兴趣调动注意。心理学认为,兴趣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以注意的加强为中介的。注意是心理活动时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或想象着什么。经验与实践早已证明:学习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学书法兴趣浓的学生,比兴趣弱的学生一般更能集中注意思考尚未弄清楚的问题。老师讲解时注意听讲,老师示范时注意观察,自己书写时注意字的用笔与结构,注意指向于字帖,就易于学好。学生在练习时,眼到而手未到,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一示范点拨,他们就豁然开朗,体会到用笔结体的奥妙所在。

我们知道,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学龄儿童的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而兴趣恰恰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兴趣的培养对注意以至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学龄儿童聚精会神的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二十分钟左右。而对学书法兴趣浓的学生,其注意可持续一小时左右,集中注意可连续写两寸见方的字六十个左右。他们在练习时,注意是比较稳定的,外部干扰往往不起作用,即使是放电视,也照写不误,有时练得甚至忘了吃饭。字帖上的字尽管是静止不动的,由于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它的变化的笔画结构,时时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考虑的是怎样写好字。这样注意的时间就大大地延长了。

上一篇:农业的发展下一篇:降糖中药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