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财务控制

2024-10-21

经济学财务控制(精选12篇)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1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单位除正确制定经营、生产、开发、销售政策之外,还迫切需要对影响其效益的一切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科学评价。2011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整合审计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指南,展现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的趋势。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是在单位内部的管理中应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单位为适应各种管理制度的需求,为迎合除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之外的多级经营管理的管理制度而出现的产物。单位内部的审计有很多的本质要求与基本原则,由于内部审核是以单位为主体的产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以单位内部的管理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发掘单位的发展潜力,以优化单位管理模式:由从上到下的单向管理模式向多级多向的管理模式转化、建立优秀有效的单位管理控制规则、健全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为目标。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要明确审计的目的和服务责任,为企业的监督管理做好服务,本着确保内部管理过程单位各项资料信息数据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以确保单位经营战略目标的完成。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供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单位内部管理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

二、单位管理基本特点

创新和顾客至上是目前单位管理的基本特点。新经济时代,需要超竞争环境时代的特点和旧经济时代中顾客至上的固有思想两者共同兼备。首先,新经济下,各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同时单位面临的环境时刻高速地巨变着,环境中对单位而言的各种利弊条件交错,单位面临更大的挑战。“超竞争环境时代”意味着单位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迅猛。创新在单位企业竞争中举足轻重,一定意义上企业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决定了企业单位生死存亡。举例来说,单位摒弃传统信息交换传递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交流形式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省去各种麻烦并节省费用提高效率,比如在单位之间进行商业谈判时可以利用网络、电话进行视频通讯,单位之间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流也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分享,跟以往面对面的方式相比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十分高效。更重要的是使得市场不再是单纯的卖方市场或买方市场,有利于市场信息共享,公平竞争。其次,无论是旧经济还是新经济下,对于任何一个单位,其存在发展的最根本相关者就是顾客,顾客群体作为企业单位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其取向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市场的走向和发展。所以无论新经济还是旧经济,“顾客就是上帝”的准则永不改变。

(一)单位管理逐步信息化

在我国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运作都发生在高程度信息化的信息时代中。信息化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所表现出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对各项单位活动的影响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单位集体被卷入数据划时代。在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现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在提升单位管理效益和利润中发挥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是企业在新经济下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所构建的管理模式,在新经济下,发生剧烈变革。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逐步取代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多层次;民主化管理成分逐渐取代集权化管理成分;人和信息的管理的重视逐渐取代对物流和资金流的管理的重视。单位的营销模式、营销理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也同时发生巨变。会计的基本假设、管理的基本假设也面临着重新定位。

三、单位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单位内部的控制过程与内部审计控制密不可分,分别从控制技术角度和独立性角度考虑,内部审计控制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发掘新的审计控制模型,是单位内部控制一项新任务。应做到以下几点:单位内部审计控制需继续改观,拓展审计领域,适应新经济发展;强化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系统中的智能审计软件建设;单位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深化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增强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制化建设,明确内部审计控制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方法。

四、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定义与内涵

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指单位财务控制主体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既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中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并总结新经济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采取应对策略;构建同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运行系统;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财务评价系统。

五、新经济下深化单位内部财务审计控制的举措

面对新经济下单位内部财务的审计,有以下四个措施:第一是明确单位内部财务监察审计的重要性;第二是注重组织协调,令审计、监察都具有经济监督的功能,分工不同,处置效果不同;第三是对审计人员中进行培训管理,坚持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令内部审计人员明确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明确岗位责任和内部审计单位执行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杨倩.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4

[2]孙国明.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5

[3]王棣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5

[4]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6.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2

浅析经济学与财务信息公开政策

一产权理论与会计信息 产权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稀缺性资源,通过会计信息的揭示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组合及优化.产权经济学的奠基人是科斯,他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奠定了“交易费用”学说的基础.他又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被后人命名为“科斯定理”的`著名命题.也就是说,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效率与产权无关,而存在交易费用的条件下,产权制度将会影响经济效率.科斯定理实质上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定理.根据科斯定理,有会计学者对财务会计信息及其市场资源配置作出了两个推论:

作 者:袁睁 作者单位: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3)分类号:F2关键词: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控制;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简称财务控制)是对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和分配)及其管理活动的控制。建立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的财务大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消除资金管理中的弊病,以保证现代企业资金的集中使用,优化资金结构并促进资金流动的顺畅、有效和合法,进而保证企业财务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

1.预算控制

1.1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种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它可以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资金浪费控制在业务发生之前,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摆脱一些繁琐的日常复核工作,便于单位的事前资金调度,以发挥单位的资金效益、降低单位财务拮据风险。因此,财务预算制度应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财务制度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及时地采取改进措施。预算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决策控制过程,它可以降低系统性财务风险。

1.2预算制度的内容

整个综合预算体系的内容分为:资本预算,即对资本性项目的运作所作的计划安排,按年度编制;经常预算,即对日常经营发生的各项目的预计,经常预算按年度编制和按月度滚动编制;财务预算,对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以及调度进行预算,由财会部门按月、旬等期间进行编制。

2.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利用会计的一些特殊方法与手段,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一般常用的会计控制主要包括:

2.1银行账户分账制度

即现代企业集团公司为具有对外经营职能的各部门、分制机构等设立两类银行账户,规定A类账户只能存入款项,不能支取,由集团公司控制将存款转入本部账户。B类账户只能提取款项,不能存入款项。集团公司根据预算计划将款项划入该账户。银行分账制度与预算制度配合使用。实行银行分账制度后,各单位有收入只能存入A类账户,不能使用,由公司统一支配;支出只能来源于B类账户,公司财务总部可以根据各营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预算,按时、按需地将资金划入B类账户,以供开支的需要。这样,不仅简化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而且有效的杜绝了各级单位资金以收抵支、账外循环的状况。银行分账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严厉的约束制度来维护。公司一旦发现两类账户混用的情况,无论金额大小,立即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以防银行账户分账制形同虚设。

2.2会计科目统一制度

有时集团公司出于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目的,而在会计科目上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科目名称:如对分别设置上级拨入资金、拨付所属资金,内部往来以及其他会计科目等。会计科目的统一,有利于公司的会计监管以及报表的合并;同时,也便于个内部往来单位间账目的相互核对与控制。

2.3财务报告

现代企业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经营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必须与外界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保证就是信息的不断地流动。现代企業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精确性与可靠性的必不可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财务报告准备编制过程中,应当明确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编制财务报告方法、格式、审核批准报告等操作流程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要求。

3.内部独立审计与监督

3.1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3.2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为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既定方针的实施而进行的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为宗旨的管理审计发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审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及工作效率,评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人际关系,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经营现状,提出增进效率、提高效益的建议,以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财务风险控制

4.1建立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机制

资金使用风险包括:因资金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能按期付款的风险;资金无效管理所造成的风险及集团单位之间可能出现的资金使用风险、并出现资金短缺及浪费等现象。产生资金使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因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机制和正确的资金信息而使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控制是影响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生存与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财务控制。

4.2把握资金风险控制原则

企业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原则上应遵循公司建立的统一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资金大循环管理,全资投资单位必须按预算制度进行资金的使用与调拨。即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由公司负责具体经营,参照银行业务的运作方式对下属公司提供资金结算等业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管。

4.3加强担保风险管理

为防范连带贷款责任,现代集团公司应加强和区分下属单位与投资单位的担保风险管理。下属单位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以独立地到市场上去筹措资金,只能靠单位调拨资金。投资单位在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属全资投资单位,必须事前得到公司批准;如属控股、参股单位,必须得到该单位董事会批准。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复杂而特殊的属性特征,加强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已刻不容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推进现代企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姜晓丽.试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3).

[2]郑石桥,周永麟,刘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4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有诸多表现形式,究其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对经营活动的全面反映,是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也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此环节的风险主要表现:一是账簿使用不规范,存在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簿混用的现象。二是资金收入不开具正规票据,现金收入不及时存入银行,坐收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监管困难。同时也为账外账、“小金库提供了便利。三是费用支付审核不严格,如允许个人以盖私章的方式领取股东分红等资金,存在资金被冒领的风险。

(二)决策与监督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决策前,尤其是投资决策前,缺少相应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应对措施,盲目上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存在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决策中,重大事项不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或程序形式化,如财务预决算、股权收益分配方案等未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便实施。决策后,缺少进一步追踪、监督程序,对事项履行情况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处理,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对于集体资产投资成立的企业,这一部分企业利用集体资产建立和运作,在监管时却往往被忽略。

(三)经济合同管理风险

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许多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资源合同没有实行招投标,如资产出租、出让等暗箱操作,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出让。二是合同格式不规范,内容表述不清,有的缺少公平性。三是责任条款约束力不强,违约责任不清且成本较低,如此容易造成经济合同兑现不及时甚至不兑现。四是经济合同签订后不按规定备案,脱离监管。

(四)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一是在建工程完工不及时进行验收结算,不结转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二是固定资产不设置台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清,保管缺少主动性,毁损、丢失难以追责;三是固定资产领用、处置手续不规范,缺少审批环节,存在私自处置的情况;四是固定资产没有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大量账外固定资产没有纳入监管;盘亏固定资产较多,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存在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

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农村社区改革而成,其管理层也基本上由原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组成,这部分人同时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方法与模式则延用了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套路,经验管理占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等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理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虽然按照章程要求建立,但是却形同虚设,没有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起到协调组织运转、内部制衡监督、保障股东权益的作用。

(二)缺少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受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但政府提纲挈领式的外部监管,难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许多股份经济合作社却过分依赖于政府出台的政策,没有研究制定适合自身组织运营与发展,健全而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从而导致决策盲目、审批不严、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危机先兆的重视不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至于危机爆发而手足无措。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能力有限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基本上由原社区会计兼任,这部分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较少具有专业技术资格。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崂山区2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人员中,年龄45岁以上的占47.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3%、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占14.3%。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水平。而现有的会计人员只掌握了基本会计知识,缺少财务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职业判断能力有限,无法向管理层提供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帮助管理层减少决策失误。

三、控制与防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股份经济合作社上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控制与防范其财务风险应从以下措施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013年山东省出台了文件,允许股份经济合作社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由此,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承认。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参照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建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明确相应的职能责任,并确保其有效运转,使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形成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条件成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向股份有限公司转变,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健全内部监管体系,增强监管力度

一是应由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规范》,指导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规范和约束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让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事会之外的事后监督机构,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三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控,使风险预测、评估与应对常态化,做到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把握宏观政策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难以预见,也不受我们控制,却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所以,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掌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分析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四)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般来说,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能只顾追求收益,而忽略了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所以,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必然性和不确定性,全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由主要负责人对财务风险负总责,切实落实财务风险防范责任。

(五)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招考聘用制度,通过统一考试,招聘社会上优秀的会计人员加入。二是要完善会计人员薪资标准、结构和晋升制度,为会计人员提供发展空间,留住人才。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定期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局限于会计知识,要涵盖财务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并拓展到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变化等范围,增加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36-39.

[2]黄延信,余葵,师高康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4(4):8-14.

加强财务收支控制 篇5

1、单位全部财务收支均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按照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或定额编制部门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保证基本支出,确保收支平衡。

2、遵循“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

各项非税收入应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不得坐收坐支,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入不入账。

3、各项经常性支出,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严格支出审批制度。

审批权限应根据费用开支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合理确定。

各项支出坚持“先报告,后支出”的原则及“自下而上”的审批程序,由业务经办人、财会部门、单位领导逐级签字审核审批。

会计人员应加强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核,严禁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入账。

4、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应由单位领导集体审查,并提交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对批准的专项资金应进行专项核算,并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专项资金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侵占、挪用专项资金。

财务风险控制 篇6

【关键词】控制措施; 企业; 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上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财务风险在企业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双层意义,它既可以让企业承受不住压力而衰亡,导致企业经营苦难、破产,但也可以让企业利用该次财务危机进行财产转化,做出果断的决策,从而利用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加深对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要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各个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必须要对各个种类的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人事,在建立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去化解这些财务的风险,使风险便为机遇,使机遇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1、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所主要遇到的经济财务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在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资金不足,那么就会向银行融资贷款,但是该笔款项在投资的过程中,极易没有达到预期的收效,甚至资金被套牢,而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没有更充足的流动资金,便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从而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先帝啊企业的贷款负债经营的模式,主要是从欧洲开始发展,随后由于其经济便捷性强,更容易发展企业的原因,受到世界的学习。这种运作模式,在不同的资产理财环境和不同的运营阶段的风险,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主要有筹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临到期归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

2.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的财务风险除了以上所具备的风险特征之外,财务风险的自身还具备着以下几个特点,主要如下:

A 客观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经济主体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保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在样的基础情况之下,只要企业存在任何的外部债务融资行为,就必然会使得企业产生到期本付息的压力情况。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导致财产出现风险的一个除妖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期内部与外部都存在着极多的稳定元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的走向和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不受企业自身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融资业务到期之后没有宽裕的现金来偿还银行的本付息,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是随着企业的管理人员随意的转移就能够消失不见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公司运作过程中每一个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不当措施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中,资金积累分配、资金募集、资金募集这些企业运作环节中,都有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

B 不确定性。

在社会的组成部分中,经济环境属于构成整个社会运作的最为复杂的一个劳动系统,一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是否有财务风险的产生,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环节)产生大范围性和影响程度,并和不同的企业实际经验状况、内部经济形势等多个原因所中和在一起,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这个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对于整个企业运作来说,只能够从各个环节去避免,但是没有真正能够完全控制风险的办法。

C 可控性。

企业财务上的风险虽然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进行控制,但是财务风险的产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企业在遇见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节时,可以根据其他公司过去所经历的事件数据以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手段,对自身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时间、概率、影响程度进一步预测,在使用相应的办法进行控制。

D 双重性。

财务风险它既可能使企业财务遭受额外的损失, 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 是一把市场经济的“双刃剑” 。就企业而言, 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 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 给投资者搬余带来超额利益; 同时, 也可能因企业安排欠妥, 则会给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变能力。

首先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 应根据宏观环境变化趋势及规律, 并制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变机制。为此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使得财务管理系统能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企业要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和财务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系统过程。

2.构建灵敏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检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它从宏观视角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然后在微观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 利用企业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观察、识别、判定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能根据真实的情况发出财务的预警信号。具体包括短期与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短期风险预警系统, 主要是编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 观测企业是否能正常维持再生产, 通过分析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 可以把企业的经营、投资和财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出来。这样, 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 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 使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早地采取行动, 防范风险。

3.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紧密相关。企业运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授权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對企业债务举借与偿还、担保业务等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主要措施包括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实行多元化经营,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及时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等。同时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4.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除了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外, 更多地还要依靠企业管理当局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验操作。企业应培养全体财务决策者与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通过学习现代科学理论知识, 结合本企业以往的资本运作经验, 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特别是财务危机识别和预测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恰当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结语

只要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 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 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 将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控制在安全区域。总之, 尽管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完全消除, 但只要掌握其产生的原因, 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 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并采取适当控制和防范措施, 就能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7

一、电子企业中的经济犯罪

电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犯罪, 有可能是发生在销售环节、退货环节, 例如企业中的销售主管人员, 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伪造预交金退款书、收款不入账、多人联合对产品数量的统计进行造假等行为。

这些经济犯罪的手法并不高明, 就是假冒买家或杜撰买家, 伪造虚假的购买合同, 然后再找“买家”来冒领“退款”, 还有一些经济犯罪更为简单, 就是简单地通过收费不上缴的方式。这些经济犯罪暴露出电子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这些经济犯罪的出现很大程度也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存在不宜察觉的漏洞产生的。

二、授权批准作用丧失

许多电子企业中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会集中在董事长一人身上, 权利的过度集中将会导致其私欲发生膨胀。董事长决策失误、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授权失控。授权批准指的是, 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 需要通过授权批准, 以便对权利拥有者进行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授权批准体系, 应当包括授权批准的层次、范围、程序、责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授权层次。例如, 企业在董事长选择商业合作伙伴时, 不应当具有一票决定权, 应当由企业中的生产部、销售部等多个部门对商业合作伙伴的实力进行综合考察, 一票决定是一种越权的行为。企业在进行重大的经济支出时, 应当由企业的董事会通过开会研讨, 如果董事长独断独行, 则是越权的一种表现。企业的日常开支和人员的招聘等内容都在董事长的授权批准范围内, 董事长将企业中一些小型的收支活动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 这就是授权批准层次。总之, 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责任和责任承当都需要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都需要在授权业务内完成。

授权批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有效措施, 电子企业内部进行应用的最主要目的是对企业中个人权利膨胀进行抑制, 从而彻底铲除经济犯罪的条件和土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需要做好职、权、利、责的担当, 授权者的选择必须准, 同时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

三、缺失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机制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一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牵制制度失控, 使经济犯罪分子钻了制度上存在的空子, 从而实现犯罪。某家企业的会计人员, 利用保管存款印鉴的支票都在自己手中之际, 通过多提少记或只提不记的手段, 将现金归为己有。企业中的技术研发人员, 在出差进行技术交流过程中采取虚开发票与接待部门进行虚假结算的方式, 将企业的资产私有化。也存在部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与企业中的材料采购领导相互勾结, 吃回扣等情况。以上案件的发生, 主要因为企业中没有针对岗位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没有将银行存款印鉴与支票进行分开管理, 从而给出纳人员创造了犯罪的机会;违背了不能由企业中的一个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的规定。例如, 将经办方职责和会议主办方分开, 就不会发生“以会吃会”的情况。将企业中的保管现金和记账的职责进行分开, 也不会导致企业的资金被“私有化”。因此, 在企业内部, 资金的收支采取内部牵制十分重要。企业应针对货币资金岗位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确保企业中的资金不会发生流失。企业中的支票和银行存款印鉴应实行分管制度, 可以有效地杜绝权利集中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产生舞弊的情况;企业中的出纳人员不得同时兼任会计档案保管、会计登记等工作;企业中要杜绝由一人完成资金业务全过程的办理, 只有严格地执行这些制度, 才能避免侵占资金、挪用资金等经济犯罪的发生。

四、信息技术的防范问题

现代企业中针对经济犯罪都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但是经济犯罪仍时有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经济犯罪手段逐渐智能化, 经济罪犯往往利用高科技手段或利用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犯罪, 而且这一犯罪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很难被发现。电子信息控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是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主要是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重点强调, 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对信息的干扰, 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实施。在企业运行过程中, 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输入输出数据、文件的保管与存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以及计算硬件的安全性, 对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强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进行综合使用, 避免他人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进行经济犯罪, 如果不需要用外网进行办公, 应当采用局域网, 避免“黑客”通过网络对企业的财务系统和网络进行攻击。

五、加强企业会计内控监督管理机制

许多企业在内控监督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经济犯罪的发生。因此, 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 应不断转变思维和理念, 督促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同时, 在实际工作中, 不能单纯将预算管理视为财务部门专项工作, 而是要不断鼓励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积极配合, 使全体职工参与到内控机制建设中来。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 同时需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立, 确保企业会计内部的有效控制。首先, 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具有独立特点, 具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 从而实现对企业中各项内控制度落实的督促, 确保企业中的每项工作都能够依据相应标准进行, 避免舞弊现象的出现。

其次, 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中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强化, 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出一套包括监督奖惩和监督责任等内容的内部监督措施, 并且应当对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取得良好效果的人员和机构予以相应的表彰, 对于违反会计内部控制的应当给予一定的批评, 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再次, 对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应当进行适当的强化, 依照法律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进行规范, 并且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

最后, 正确分析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 制定科学预算管理模式。市场经济制度下, 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要建立财政收支管理制度, 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执行。在对企业内控监督执行力度进行强化的同时, 企业会计内控核算的监督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其能够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施的有效性, 并且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经济犯罪的发生, 定期对企业中的会计账簿进行监督和审核是必要的。

六、结束语

虽然, 我国电子企业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这也导致了企业内部会发生经济犯罪, 因此需要企业在会计工作职能进行探讨, 对企业内部会计的责任进行明确。实施证明, 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减少企业中经济犯罪的发生, 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啟英.论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3) :170-171.

[2]张晋红.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3, (12) :252-253.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8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分为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 与此相对应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营运风险。具体到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组织管理涣散、管理措施执行成本高

行而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保证, 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 尤其是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管理总承包的建设工程, 总承包单位对具体施工单位的管理完全是流于形式, 只是简单的例行公事, 管理组织形同虚设, 造成工期延误、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及工程索赔生的机率增加, 进而增大了工程成本, 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 企业缺乏正确、合理的投标策略

根据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的建设, 必须依法进行招标, 工程建筑单位必须依法进行投标。因此, 依法招标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建设的最主要途径。正确合理、合理的招标策略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建设权的前提和保障。然而, 由于对招标文件、招标项目、潜在对手等情况的认识不足, 多数建筑企业不能结合自身情况及招标项目特点采取正确、合理的招标策略, 进而失去招标项目的建设资格。长此以往, 企业无项目可做, 造成企业设备及人员闲置, 加之企业运营又必须有一定的财务支出, 这些都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和建筑材料、设备费用, 建设工程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价格高昂, 若企业全部购置所需机械设备形成固定资产, 必将占用大量资金, 甚至需要进行借贷形成企业负债, 进而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 国际工程建设失误

国际工程是指工程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或环节, 其主要参与者来自不止一个国家或地区, 并且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工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进入WTO,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 (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企业) 也在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 其中不乏成功的实践, 但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净亏损人民币41.48亿元失败的教训也值得警醒。

二、影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许多因素有关, 按照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主题不同, 把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 主观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 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具体的、客观的认识, 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盛行将致使财务决策失误, 不可避免地产生财务风险。另外,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测和评价体系、对高层监督力度不足、产权结构不明晰等都将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 客观因素

合理的负债对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帮助, 但若负债过多, 企业因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增加, 企业所得利润大部分用于偿还利息, 将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负担过重、竞争力下降,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

外部条件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建筑企业, 其财务指标对外部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 建筑材料价格水平、人工成本及市场利率的变化都会对工程的施工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 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 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能够可靠地预测未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内部与外部相结合, 应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制度是实现企业科学、独立、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坚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首先必须制度上建立一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和预测机构, 明确机构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分工负责, 各司其职, 使之能够根据企业现今的财务状况, 分析、评价和预测企业近期及长期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并能够可靠、及时地化解财务风险。

(二) 强化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 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 要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提升应变能力, 针对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 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三) 组织行之有效投标的策略

有效的投标策略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建设合同的可靠保证, 只有获得工程建设合同企业才能够正常的运营并取得客观、稳定的利润, 保障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标前, 必须进行建设工程招标项目进行可靠、细致地调查研究, 参加标前会议和现场勘查, 对工程量进行复核, 并对分包和生产要素进行询价,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

(四)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实践证明,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有效处理索赔及降低施工成本, 增加财务收入的有效措施。

(五) 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领域已经建立并运用了激励机制。在建筑企业中, 引入了价值工程的模式, 以最终要实现的功能即目标为目的, 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 管理从事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人员, 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效益。

四、结束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是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较早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行业, 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研究、引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 积极探索分析、预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制度和方法, 为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Marianne Ojo, Bremen.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risk in financial regulation[J].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Vol.11 No.3, 2010 pp.249-267.

[2]郭秀国.企业财务预警分析问题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1)

[3]张正达.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0)

[4]乔娜.企业财务的风险与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30)

[5]朱剑锋.企业财务安全的预警与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 2008, (31)

[6]王蕾.浅谈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财务与会计, 2012, (7)

基于财务经济学理论的财务公开 篇9

从财务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分析, 财务经济学结构体系应包含三个方面: (1) 财务经济学体系基于资源理性配置理论。财务资源配置是指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的组合和不同经济用途之间进行的资本分配, 与财务活动的两个方面有所关联。一方面重新整合形成的资本。另一方面合理分配资本的使用。 (2) 财务经济学基础理论是由一组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集, 由内在的逻辑顺序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出发点是财务经济学逻辑, 更是财务实务理论的基础, 对财务经济学的目标和原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财务资源属性及其规律性的客观体现, 即财务资源配置缘于它的稀缺性。而财务资源的稀缺性则需要人们以某种手段和方式, 合理配置财务资源, 将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 财务实务理论是基于财务经济学理论之上的财务实务理论体系, 是财务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是对财务工作进行操作和管理的具体阐述。该理论是现行财务实务的最佳解释, 并能够有效预测将来的财务活动。具体地说, 应当通过财务资源的筹措、投放、使用和分配等几个环节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 以使企业能够实现最大效益。

二、分析经济学理论下财务公开的原因

我们应当在财务经济学理论, 特别是财务实务理论的基础上, 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财务公开的内部原因:

1、市场经济基于经济的平等性。

凡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其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而市场经济平等的经济关系主要由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竞争关系构成。但是, 由于市场主体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缘故, 使竞争变成了市场参与者的一种必然市场行为。而市场参与主体不得不接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残酷性谨慎地进行经济决策。决策者所做出的大胆决策, 一般都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 来体现管理的首要职能和存在基础。虽然, 一项正确的决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但是, 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真实性却是勿庸致疑的。财务会计虽然表象上反映着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 但是企业 (或非赢利性单位) 有关的国家、客户、税务、金融以及中介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内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会直接受到会计人员的行为影响。因此, 财务公开与否都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地位是否平等。

2、由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 每个人掌握的信息具不完全性或非对称性。

信息经济学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属于经济理论系统发展最快的。它的基本观点是:每个人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完全性或非对称性。它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的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具有完全性”, 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和消费信息是公开的, 显然这个假定与现实有些差距, 现实中的市场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一般地, 信息提供者的信息具有完全性, 而需要方的信息却不完全, 基于这种情况, 持有完全信息者就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优势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中获利。而拥有不完全信息者则会为了自己拥有有利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去获得。

3、财务公开制度得益于财务信息供需两方的博弈, 而现代财务信息的供需两方则是博弈的双方。

对信息提供者来说, 因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与加工要发生成本费用, 使财务负担有所增加:基于市场竞争的立场, 若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过量, 容易使公司的商业机密被竞争对手过多地获悉, 使自己的竞争地位处于不利之中。企业为保护商业机密而不愿公开财务状况: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会使单位的政务、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使单位领导违心于某些信息的透露。隐瞒财务信息促使了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的形成, 更加方便了“内部人控制”:某些领导因顾及到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个人声誉方面的影响, 尽量少公开或对某些财务会计信息持保密态度, 对信息使用者来说, 他们是被动的, 只能千方百计的搜集决策所需信息, 以使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在获取不了足量的准确信息时, 就会导致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大, 使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当准确、及时的信息量少而需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时, 投资人就会选择放弃: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舞弊欺诈现象, 引起投资人的反感, 并动摇其信心后, 放弃将是投资人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不够, 必生腐败现象:这必然会使人民群众和大量职工的不满情绪暴发出来, 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 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财务公开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

实施财务公开的主要措施: (1) 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亟需健全和完善, 会计规范既确保了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 又钢性规范了会计的行为。 (2) 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 确保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健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推动了财务公开的实施。 (3) 政务公开的实施使财务会计的透明度增强。 (4) 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 (5)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增强法律震慑力。 (6) 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搞好诚信建设。

美国学者布兰蒂斯曾这样解释公开性:“公开是社会及产业界弊端的最佳矫正方法, 因为太阳是最佳的防腐剂。”只有信息公开才能确保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获取信息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样市场的顺利进展才能公平的交易中得到保障, 在“阳光”的普照下健康成长。财务公开的实施, 不仅提高了财务会计的透明度, 有效地监督了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加强了财务控制的实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了经济违法犯罪;有效地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公平、有序的竞争, 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任柏华, 曾金山.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研究评述[J], 金融经济, 2008年10期[1]任柏华, 曾金山.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研究评述[J], 金融经济, 2008年10期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10

樊行健教授的这一系列丛书被纳入了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财务研究”之中,是由其及其博士生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包括《财务经济分析论纲》、《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三本著作。分析这三本著作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比喻成这一系列丛书的核心和基石,在系列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就是这一系列的两翼和深化,在系列中起到支撑衬托的作用。

《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是樊行健教授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深入思考的心血结晶,是其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学科潜心研究的集大成作品。在这一本书中,樊行健教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研究成果,通过在新形势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在联系,将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财务经济分析新学科。

《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3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试图通过对各个国家财务经济分析的概念与模式、目标与信息、组织与程序、方法与技术、内容与指标等进行比较与述评,了解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获得财务分析学科完善有益的启示,客观上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作了进一步的注解与阐述。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证》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4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试图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务内容框架的搭建,探讨上市公司与一般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共同特征与区别之处,达到深化现行财务经济分析广度与深度的目的,以适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一课题成果的形成实际上是体现了财务经济分析基本原理在上市公司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限于篇幅,无法对这三本著作一一做深入点评,在此以系列丛书中奠基之作——《财务经济分析论纲》为代表,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辨析①: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创新

财务分析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财务分析是否等同于财务报表分析或者财务报告分析?如果不是,这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这不仅是财务分析学科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可见,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辨析是财务分析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樊行健教授通过回顾我国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历程,比较财务分析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的异同,融合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概念,使人们对于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追本溯源,我国的财务分析学科发展最早源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这一课程是沿袭前苏联财务分析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一模式也可称之为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曾经是我国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由于其传统的理论与实务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内容陈旧过时、分析方法单调的弊病,因此成为了改革的热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提出了“取消论”和“替代论”。这两种观点都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作为折中,许多高等院校在暂停开设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同时,大都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取而代之。众所周知,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美国,传播于西方,因此可称之为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问题在于,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吗?

在樊行健教授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是各有利弊,不能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这两门课程或者其分别反映的两种分析模式存在相互弥补的特性,完全可以实现相互融合。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包括生产分析、成本分析和财务分析三部分(这里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展开分析)。它所代表的东方财务分析模式的优点是“内容全面,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展开分析”;其缺点是“各部分互相孤立,彼此分离,是一种重点不突出的板块式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所代表的西方财务分析模式是以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资料为依据,以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为主要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财务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其不足之处是“没有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不能对财务指标做因素分析”。因此,这两种模式是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

基于此,樊行健教授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一全新概念。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实质上则是变板块式结构为渗透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重要地位。为了突出以财务分析为中心,并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樊行健教授将两者合并称为财务经济分析,并指出它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借以考核企业过去的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其理论意义在于探讨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方法上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吸收了经济活动分析的长处,又发展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既反映了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融合,又促进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与西方财务分析模式的协调。

二、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界定: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创立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应该外在于上述学科而独立存在。樊行健教授根据学科发展的沿革,指出经济活动分析与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其他学科存在区别,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否则难以建立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樊行健教授认为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存在根本区别。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其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诸因素影响下的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谓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集中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本身好坏的任务直接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完成,而揭示财务状况好坏的原因则由财务经济分析来进行。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强调的并不是财务活动本身,而是各种因素(主要是生产经营因素)影响财务活动形成过程及其结果。

作为一名财务分析理论研究者,我是认同将财务分析学科作为一门独立性、边缘性的学科的。这一判断还可以从研究财务分析学科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得出。实际上,在研究会计学与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关财务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财务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转换为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可见,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发挥的是中介的作用。这说明财务分析学科具有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特征。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随着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范围的扩大、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会计学和财务学等的专业方向。

樊行健教授在著作中还指出,由于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都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具有深刻的渊源和密切的关系,因此由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交融结合起来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同时属于会计学和财务学两个学科体系。这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现实情况的。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框架建立: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有自身的内容框架体系。这是学科的核心所在。樊行健教授在其著作中对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新学科的内容框架进行了探讨。樊行健教授指出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可以分为原理、实务和拓展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原理主要介绍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财务经济分析的实务主要是指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拓展实际上是针对财务分析中特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和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出发,由于财务经济分析是对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因此在探讨其实务部分的内容框架时,需要将上述两门课程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在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三大部分内容,但实质上是变原来的板块结构为现在的渗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地讲,财务经济分析实务内容框架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扬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应该“展其二者之长,去其二者之短”。财务经济分析突出财务分析,强调对财务报表和财务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无疑从研究深度对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了挖掘;与此同时,财务经济分析要求联系生产经营指标和经济活动过程展开分析,并要求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从研究广度上对财务分析进行了拓宽。

遵循这一思路,樊行健教授的财务经济分析实务的内容框架大致如下: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分析依据;其次进行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前者着重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后者通过利润表分析表明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而要分析影响财务状况及其结果变动的深层次原因,需要单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以上对外对内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应形成财务经济分析的综合评价部分,即充分运用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体现财务经济分析的整体性。可见,樊行健教授所建立的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将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没有简单的拼凑和叠加。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樊行健教授的新著为财务分析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应当指出,财务分析学科或专业方向的建立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关于是否需要用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概念取代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能否包含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实务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融合为一体,还是将为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和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分开,财务分析学科应归属于会计学科、财务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等等,这些都需要热衷于财务分析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辨析是财务分析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篇11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而采取的一定手段。同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改革而进一步完善。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及改进途径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1.企業内部财务控制的意义

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现代化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并贯彻于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同时内部财务控制主要就是对通过沟通、合作及调节,而使相对分散、独立的财务活动整合起来,共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一方面能有效减少费用,也就是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市场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并有效防控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则保障企业经济的顺利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内部财务控制能有效保证企业经济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企业财务规划的顺利实现,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一般在开展财务活动之前制定,由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计划中难免存在漏洞,这就需要通过财务活动的控制进行弥补,并对财务活动进行调整。因此,有效强化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能够保证企业财务计划活动积极、可靠的运行;另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也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果仅限于对合理的决策进行制定以及切实可行的预算活动,却对实施的行动不重视、不加强控制,那么预计的财务目标很难顺利实现。从某方面来说,财务的预测、预算以及决策能够为企业财务活动指明方向,提供规划、依据等措施,财务内部控制则主要对这些规划行为进一步落实,如果没有有力的财务控制保障,那么财务活动的任何预测、决策与预算都难以达成目标。

内部财务控制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市场化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社会来说,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种制度危机、诚信危机等日益显露,因此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在经济中起到促进、保障、监督、管理等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2.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内部财务控制的意识薄弱。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因此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理念。若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有些企业仅以财务制度来取代,或者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仅限于书面,而并没有切实执行。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监督不到位。财务监督手段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及内外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企业常有的监控形式就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还在于加强组织环境的“软控制”。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中有关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统一,有些企业同时设立了审计部与审计委员会两个职能部门,但是大部分公司仅成立审计部。

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管理混乱,且由于核算不实而导致信息失真。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现象,造成财务信息的供需双方长期处于不对称状态中,尤其企业及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中存在优势,能够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财务造假等,以篡改原始凭证、掩盖不合法的经营、人为捏造财务事实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另外,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或者企业的不正当利益,唆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应坚决抵制领导的错误决定,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任免、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都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定,因此会计人员难以抵制管理者的错误决定。也就对信息失真提供了人为因素。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分析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以此消除在内控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企业管理人员的态度在财务内部控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企业职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需积极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积极的态度执行本岗位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各岗位的业务范围及权力责任而制定的,因此应该将财务监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充分发挥内外监督作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若想切实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收效,必须开展一定的监督手段,而企业内部最重要的监督手段就是审计监督。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性,并将审计工作由原来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控制及事中督查,让监督工作具有日常性及全过程的参与性、控制性,同时将监督与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为企业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

另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完善,仅靠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是不够的,政府的相关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对企业的监督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实行资源共享,进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管,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巩固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相关部门可加强对注册财务师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注册财务师等相关工作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同时加大媒体宣传作用,对于违反国家政策的企业进行曝光,实行开放式的社会监督机制。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招聘财会工作人员时,应严格遵守考试制度,以选择政治水平良好、富有正义感与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当前,各种财务资格的考试制度已逐步完善并实施,将有一批既懂业务又遵守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加入到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另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现有的干部任用制度加强考核,建立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评及选拔机制,摒弃原有的仅靠数字来考核企业经营者水平与业绩的方法,对于弄虚作假的经营者,要严惩不贷。

由上可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对内部财务控制的意识已经有了充分提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就不能顺利实现企业管理。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贯彻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以发挥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经济学财务控制 篇12

1 做好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准备工作

1.1 研究方向

从目前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 通过改善财务预警的方法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 同时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其二, 通过内部控制, 对本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和模型进行改善和优化, 从而提高财务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这方面, 张友棠《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吴江龙《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等文章中都针对了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的重建以及财务预警模型方法的改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2 研究范围和对象

企业财务预警主要是根据财务报表所用模型, 对企业各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财务危机预警, 便于企业有效防范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而企业内部控制是借助于有关的规章制度来有效控制、防范各种风险。本文研究对象是企业,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研究前提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经较为完善。

2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框架设计

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尤其是财务风险。所以,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框架设计必须要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前提, 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般情况下, 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结合之前, 应先对风险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 深入了解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各个影响因素, 并总结各个影响因素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取长补短, 为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 这项工作的实施比较困难, 因为目前企业财务预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 都倾向于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所以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还不全面, 各个影响因素也不突出, 所以借助于各个影响因素来实现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路径结合很难完成。从图1中可以看出, 经营预控模块、分配预控模块、筹资预控模块、投资预控模块等是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主体, 财务风险控制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 进而构建了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运行平台, 分别为:企业免疫系统、企业风险分析、企业信息系统、企业控制制度、企业内部环境等。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大致框架。

3 构建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运行平台

3.1 改善内部环境

首先, 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部门, 负责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这个部门的建立于完善对于企业是否可以实现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具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没有这个部门, 很容易出现工作不明确、责任推诿等问题, 产生各种风险。企业可以让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合作, 直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风险, 就要立刻报警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传达给有关部门进行风险的防范。其次, 完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要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 上至领导者和管理者, 下至基层员工, 都要深刻认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 并将风险防范与控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3.2 构建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 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新时期的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应由财务风险责任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分析机制三者组成。财务风险责任机制是为了确保财务预警机制可以正常运行, 只有明确了责任权限和责任类型, 整个风险分析机制才可以顺利实施。相对于传统风险处理机制而言, 目前的风险处理机制是企业不仅可以充分预见将要发生的风险, 并确定风险的性质, 还可以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风险预测分析机制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 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全面, 就有利于风险的发现和诊断, 找到风险产生的源头。以财务风险责任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分析机制三者为基础的财务风险分析处理机制可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要求。

3.3 构建财务风险信息系统

风险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及时、准确将会对财务预警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可以获取企业资金流中的有效信息, 从而对财务风险信息进行实施监控, 所以财务预警对信息的需求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对信息的要求。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 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等,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不仅需要信息系统模块中的财务管理模块, 还需要其他模块的帮助。

4 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流程

不同企业之间, 在经营内容、财务活动、战略方针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 在财务风险表现形式、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人员素质、财务预警体系完善程度、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都不同, 所以不同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区别。所以在实施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路径方面, 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 设计针对性的实施流程。一般情况下, 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 划分企业预控模块。 (2) 对各个预控模块的财务风险进行界定和识别。 (3) 针对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薄弱环节, 设置相应的预警控制点。 (4) 根据预警控制点完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 (5) 根据预控模块的预警模型构建、预警等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

5 结语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 学者们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 但是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过程中, 人们总是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分开研究, 忽视了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结合性。为了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 充分发挥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协同效应, 设计一个科学的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提出了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框架以及运行平台, 为有关企业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 对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的结合路径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能照搬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多年以来, 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目前环境下, 加强对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研究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仅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需要和前提, 同时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结合路径, 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效率和质量, 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优化企业内部结合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主要从财务控制层面, 针对企业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的结合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内部控制,结合路径,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友棠, 冯自钦, 杨轶.三维财务风险预警理论模式及其指数预警矩阵新论——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三维分析模型及其预警指数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02) .

[2]李小燕, 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J].会计研究, 2008 (5) .

上一篇:书法临摹下一篇:高性能网站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