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2024-07-25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精选12篇)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1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 其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企业应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是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探索出一条何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管理模式, 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了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应首先应正确把握企业经济管理含义。所谓的企业经济管理, 指的是对企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经济活动, 以实现企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最终实现盈利的活动总称。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济管理以生产型管理为主, 注重重视生产,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管理以生产经营型管理为主, 注重生产经营。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 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生产经营规律, 制定一系列相关资源控制和管理制度, 以确保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平衡;另一方面则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要求, 保证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已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以国家划拨资金为主, 企业的盈亏都由国家政府负责;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与方针基础上建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竞争为核心、充分结合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充分结合经营战略与具体战术的关系, 充分结合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并且在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实现的。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来说, 首先应明确企业最高管理者职能, 一方面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加强企业经济规章制度与经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策划相关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制定企业经济管理方针与目标, 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另一方面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保证企业经济管理要求、方针、目标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 明确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设置与智能, 通常情况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指定, 并授予一定权限或职责。建立、实施和保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运行, 定时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业绩或需要优化问题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汇报, 从而促进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国民经济水平日益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是与之相比较, 国内企业在经济管理方式或手段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在整体上处于摸索阶段。由于国内有关经济管理方面起步较晚, 现行企业经济管理方法多数以引进或照搬国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受经济体制影响, 现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仍不能适应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总的来说, 国内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仍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问题, 具体主要表现有:

1.在管理制度方面, 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性欠缺。当前,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促使部分企业加强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认识, 但整体上企业对于经济管理重视度不足。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但多数流于形式, 一些规章制度仍沿用了先前较为陈旧落后的企业管理理念, 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内部无论是企业管理层人员还是企业普通员工, 都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未切实可行将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最终造成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未达到其预期效果。

2.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或手段。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建立和实施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但当前国内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 主要由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企业相应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人员流动性偏大等导致。具体主要表现有:一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员工缺乏正规的培训, 导致员工工作能力、道德水平及职业素养等水平普遍较低, 不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 多数企业在对员工激励政策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导致员工在工作积极性或主动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此外, 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致使企业部分工作项目不能很好的顺利开展, 这对于企业工作进程具有不利影响。

3.在企业组织方面, 过于模式化而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存在着较多不成熟和完善地方, 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当前, 较多企业在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着过于死板僵化、缺少变通性和灵活性等问题, 这显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悖, 对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利影响。此外, 部分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 过于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科学合理性不够重视, 这对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严重不利影响, 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具有消极作用。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实施建议

如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具体有:

1.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 其同时也是企业经济管理最高规划者和指挥者。一方面,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国家经济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合性, 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 监督和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实施, 确保其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保障企业各种资源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此外, 及时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评估、反馈和改进, 促进其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

2.加强企业经济资源管理工作。企业经济资源出公司中物质和资金资源外, 还包含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技能培训、经济管理相关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等。通过提供各种技术培训或其他技能教育活动, 提升企业员工经济管理水平和素质, 同时促进其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确保企业经济管理质量。

3.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文件应加强完善工作。作为保障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经济管理文件既包含了国家经济相关政策方针, 同时也包括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计划书、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记录以及企业经济管理执行手册等文件。

4.在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方面, 以产品 (项目) 经济目标的实现策划、与相关方 (顾客) 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和确定有关方 (顾客) 经济要求、与有关方 (顾客) 进行沟通四方面为主。

5.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中不符合相关管理制度事件的处理, 首先, 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查明取证, 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将不符合制度事件影响最小化处理或直接消除已发现不符合事件;其次, 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将不符合制度事件停止, 并防止其不利影响继续蔓延。对于不符合制度事件处理过程应作出相应记录, 以便后期遇到相近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6.收集、明确和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数据, 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与实施有效性。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分析, 评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改进优化必要性, 为企业决策者决定是否调整或改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7.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改进, 针对前期潜在不符合制度事件发生因素和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数据分析, 为避免不符合制度事件再次发生, 应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在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中, 摸索经验和总结教训, 制定一系列相关预防措施, 保障企业经济管理运行。

四、小结

总而言之, 企业经济管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企业经济管理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应提高重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这给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无限的动力,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应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本文在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基础上, 对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 注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

参考文献

[1]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01) .

[2]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企业管理, 2011 (08) :131-132.

[3]毛春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2) .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2

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整合和优化内部资源,在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形势下,只有加强经济管理,企业才能够把握市场机遇,获得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和完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市场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简介

1.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脱离政府指导和控制的经济体制,主要通过供求关系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具有公平性、公开性、法制性、竞争性等特点。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增强经济的发展活力,实现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存在的弊端也无法避免,例如市场经济对工业重视较高,但是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城乡差距加大;市场经济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供求关系不协调、物价上涨等问题;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让很多企业受到各种竞争压力,严重的甚至面临倒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也需要企业从自身发掘问题,加强经济管理[1]。

1.2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经济问题的全面管理,例如成本估算、经费预算、收益核算等。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面临各种经济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粗放性特点,不符合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由于制度欠缺、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创新型转变。企业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采购成本控制不足、生成过程管理不到位、经营关系复杂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市场改革不符。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变化的十分迅速,企业经济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要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还要增强监督和决策功能,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一些企业管理者提高了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分看重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经济管理不到位。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完善,一些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没有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1]。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不能够以相关的制度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2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凝聚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人才素质不高以及人才流失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有效培训,由于招聘到的员工在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后期不进行全面的培训,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人才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一些员工出现懈怠情绪,容易造成人员流动,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2.3组织缺少灵活性

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在组织机构构建和工作安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企业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灵活性和变通性较低,难以对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灵活的调动。大部分企业较为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构建,导致很多工作责任和工作计划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灵活的组织机制,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难以保障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这就需要企业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调整[2]。

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进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更新管理观念,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根据国家和行业内部的法律规范,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其次,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和全面性[2]。由此可见,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可靠保障,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分析重点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优化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在职培训,从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活动,提升全体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尤其对于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经济规划和管理培训,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更多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与时俱进,对传统的组织机构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组织机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存在很多的变动,只有高效的组织机构做支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企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建立科学、民主的组织机构,从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明确划分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和责任,保障各种经济管理问题得到灵活、有效的处理。此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与各组织机构员工的交流,听取员工的工作意见和想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保障企业的发展活力[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各种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对此,企业必须提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程度,从制度、人才、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4-01

1.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意义

面对现代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企业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实行科学化管理,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来适应新经济条件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管理等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活动,其中,良好的财务管理更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必由之路。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此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

2.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

2.1财务管理观念产生改变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总资本的关键部分。知识资本是一种崭新的资本构成,丰富了企业资本的内含,改变了企业资本的结构。另外,知识、智力的传播没有地域性的限制,导致企业与周围的环境联系更为密切,也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规模扩大,所以,企业在制定生产目标时,也要把周围环境会发生如何变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分析对象,把知识也规划到企业利润分配中来,促使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在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2.2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发生改变

知识、智力资本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财务管理中来,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加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脱离了传统的决策模式,使决策更加科学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日益的柔性化、小型化和灵活化,更强调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将企业建设成为知识经济中的信息网络点;企业财务管理资本的内容发生改变。工业经济时期主要管理固定资本和货币资本,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全面,专利、商标和软件等隐形资本的形成,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也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企业的的竞争力因素和产品结构发生了改变。

2.3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改变

目前我们处在的时代,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包含电子商务技术的参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层次又获得了全面的提升,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信息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让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的运营控制中枢,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2.4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改变

知识经济对企业传统的资本组成结构提出了挑战,大量知识资本的投入,让企业也附带上了知识资本的不确定风险,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对企业就意味着风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风险冲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风险预报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

3.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3.1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第一,实行网络财务管理。网络财务管理是企业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将会解决一系列目前财务管理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实施柔性财务管理。财务上的柔性管理是指从企业的财务计划、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角度,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财务资源信息的优化,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具有柔性,可以在多种方式下使用,以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实行再生的财务管理。再生的财务管理是在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彻底调整并对财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此来实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其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一致,财务再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财务再生管理成为可能,通过明确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各相关人员的权力和职责来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系列的新的变化。

3.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目标是盈利,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应该符合这一要求。现阶段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般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两种,可以说,这两种观点都克服了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不足,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充分体现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目标直接反映了所有者的利益,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所有者之间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难度会增大。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目标应该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拥有多元化的具体目标的结构体系。

3.3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

首先,要对资本结构进行创新和优化。知识资本会逐渐取代传统的金融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应该明确传统的资本与知识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层次和形式,使企业的各类资本能够通过科学的动态组合取得收益。其次,要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风险已经由传统的财务风险转向了传统风险和网络风险并存,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控制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还应该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再次,要对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创新。可以把评价指标分为投入产出指标、存量流量指标和网络指标三类。此外,还要对利润的分配形式进行创新。拥有专门技术和知识的人员成为企业的核心,必将带来产权制度的创新,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应该成为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

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中的,企业应该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和考核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翟胜霞.浅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5).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4

一、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一) 通货膨胀趋势明显

关于通货膨胀, 从技术上, 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指标。如图2所示, 我国的CPI和PPI指标自金融危机后, 一直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10年10月份, CPI同比上涨4.4%, 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5%, 比9月份扩大了0.7个百分点, 升幅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本轮通货膨胀由于受货币供应量激增、社会总需求增加拉动、要素成本提高推动、游资炒作推高物价、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多种复杂诱因影响, 导致从基础农产品到终端食品, 从大宗商品到工业产品, 从资源类产品到服务性商品等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由于此次通货膨胀的成因比较复杂, 所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CPI控制在3%以内仍有不小难度。

(二)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2005年7月,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汇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截至2010年9月, 人民币较汇改以来升值超过20%, 较2010年年初升值0.5%。升值的压力一方面来于美国的政治压力,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本身经济状况决定的。多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 增加了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加之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热钱流入的吸引, 都助推了人民币的升值。虽然, 2010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速均有放缓, 趋势上当前升值的压力基本已经有缓解迹象。但是, 由于在未来数年内, 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 人民币汇率在未来几年内仍会呈现走高的态势。

(三) 货币政策转为稳健

受我国银行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势过猛及CPI持续走高影响,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一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10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也是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用以削弱银行放贷能力, 对冲过多流动性。此次上调后, 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高位。不过, 在国内信贷需求旺盛、境外资本流入压力较大, 同时公开市场回笼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 央行未来可能还将继续采取准备金率上调的手段来抑制过剩流动性。另一方面, 针对目前负利率比较明显的情况, 央行加息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是, 由于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相比, 加息有可能导致实体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和国际间利差进一步扩大带来国际热钱的涌入, 有一定弊端。因此, 上调准备金率后, 近期加息可能性会有所减小, 但仍有微调的可能。不过微调后, 利率水平与主要经济体相比, 仍在低位运行。

(四) 财政政策延续积极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从2008年底开始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在4万亿投资计划后, 2010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指出201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以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 积极扩大商品消费, 大力拓展服务消费为目标。

(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政策扶持重点

历史经验表明,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 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 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 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世界主要国家都对新兴产业有所界定和侧重。2010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新兴产业将被重点培育。会议确定, 将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还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其中, 加快推进其发展。此外, 会议还确定了, 强化科技创新,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

主要包括:

(1) 人民币升值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有利机遇。对于国内企业来说, 其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附加值一直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将给国内企业带来并购国外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些制造性企业的机会。企业直接从并购中获取高新技术和品牌产品的机会将增加。这将给本土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有利的机遇。另一方面以低成本并购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也可以起到占领市场份额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2)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低水平建设容易反弹等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将侧重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着力于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旨在通过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这将为企业拓宽产品销路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3) 产业政策导向将催生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的新一轮资本运营。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是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新的增长点放到发展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上, 并辅以很多优惠措施。这种大环境下的产业政策导向, 将为企业借势发展壮大, 发起新一轮的以打造品牌优势、占领市场份额为目的的一系列资本运营活动提供有利机遇。

(二)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1)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受通货膨胀影响, 一方面, 企业的原材料、运输、市场推广费用、工资支出、房租水电物管费用、坏账损失等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 伴随通货膨胀而来的需求不足、购买力下降, 市场萎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使得企业盈利下降, 利润微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多数企业营业总成本增速远超营业总收入增速, 公司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而库存和应收账款明显增加。而这种状态可能还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因此, 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 人民币汇率走高加之缺少品牌优势导致外销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由于外销型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缺少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出口多以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差异性小的产品为主, 行业内竞争激烈。一旦人民币升值, 一方面, 出口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 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 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降低, 这将直接导致企业获利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自我牺牲, 损失利润以维护客户关系, 伴随着企业成本的上升, 其获利能力亦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步伐突然加快的这段时间, 浙江不少从事出口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压力陡增, 不敢接长线订单, 生存状态处于困境便是最好的验证。企业若不想“坐以待毙”, 必须“动以求变”。

(3)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势必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门槛较高, 所以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仍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 虽然信贷规模不会发生大幅度缩减, 但是任然不排除多次微幅加息的可能性, 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三、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顺应产业政策进行转型资本运营我国企业要在世界舞台上立足或者维持最起码的生存状态, 进行转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而且已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共识。但是转型不是靠嘴上说说就可以的, 其成功与否要依托于产业政策、技术研发、品牌打造、人才吸引、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的自己的“话语权”。现在产业扶持政策已经浮出水面, 剩下的就要靠企业自己去努力了。可以说谁先迈出第一步谁就可以抢占先机。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资本运作, 以顺应产业政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打造品牌资本。新经济环境下竞争焦点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高信誉。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加工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 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这种靠生产大量低附加值商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 非常不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舍得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上加大投入, 将更多的募集资金投向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以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不完全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战略联盟的资本运营方式, 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完全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 可以以联合投资研发的方式, 通过产业集群的运作手段分享研发利益, 甚至可以暂时采取战略收缩的手段, 主攻某一项目, 蓄势待发。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 获得相应的技术和品牌。但是“核心技术”拿来的总不如自己创造的, 更何况对方不会轻易将核心技术卖给你, 如果真的卖给你了, 恐怕不是被淘汰的就是被证明是失败的。这就好比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败笔和丰田开发雷克萨斯的成功一样。

(2) 投资智力资本, 积极引智创新。核心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本的打造, 离不开对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说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企业欲要成功转型, 一定要积极引智创新, 加大对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一方面, 可以以在海外投资建立科研所的形式吸引国内外专门人才为企业服务;也可以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接收国外高端科研和管理人才;甚至可以“招投标”的方式, 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 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已有人才的培养, 要以派出学习或股权激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其与企业共风雨的积极性。

(二) 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库存、应收账款、融资成本增加, 流动资金不充裕是我国多数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伊始时期共同面对的难题。企业一方面要靠提供商业信誉扩大销售规模, 另一方面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 营运资金又略显不足。在这个时期, 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营运资金比较宽松的大企业, 可以继续放宽信用条件以扩大销售, 同时可以将闲置的流动资金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有效地利用起来, 以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营运资金稍显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 则应在严格信用条件、适当缩减收账期的同时, 尽快处理积压的库存。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的外销企业则应做好外币汇率的套期保值, 以防因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造成的不利影响。至于需要从银行融通资金的企业, 则一定要做好事先规划, 以预防利率微调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影响。

(三) 强化成本控制提升利润空间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首先, 企业可以通过建设成本文化, 强化全成本管理观念, 建立成本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方式, 培养员工主动进行成本节约、推进成本创新的能动性;其次, 企业可以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 责任细化到人的基础上, 健全成本预算核算体系, 提高预算的精细性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再次, 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办公信息化的手段, 节约管理成本;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观念, 从价值链中寻求成本竞争优势。如麦考林就通过选择与国内或越南等专门做外贸的代工厂合作、网络直销、实体直营店加自主收银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成本竞争优势, 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并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最后, 企业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低税区, 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节约税收成本。

参考文献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篇5

1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1.1财务管理方法方面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变得电子化、信息化,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管理的方法需要进行更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缺少网络在线办公等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计划、预决算等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向及时性和适应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相关的联系性比较强,传统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眼下实新的电子商务的运营标准。

1.2工作方式方面

在网络信息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相关事务(办公、采购、生产、销售等等)都必须要通过网络来开,而财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环节,如果还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是无法满足的,只有通过创新来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如:在线办公,远程处理等)、在线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及时的满足新时期的企业经营需求,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1.3风险控制方面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在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管理是整合内部资源和优化管理的手段,也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企业自身在长期发展中根据自身经验已经发展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模式。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不断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变革,企业自身形成的内部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经济时代下信息网络化和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受到互联网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影响较大。所以,各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让企业生存和不断的发展。

不同的企业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内部的管理体系和内部结构上也大有不同。当下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都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新的经济模式在知识经济核心的发展下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和帮助发展的作用。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也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开放程度有新要求,这是企业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和强大的今天,互联网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给予了新的含义。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经济管理的创新和科学性。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主要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指导思想上不断的改变,从经济管理的方面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率不断提高,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加速企业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思想指导。当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发展理念上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尽管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认识到了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也不断对企业发展做着创新改变,但在实际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却很难实行。这是因为管理思想上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使得创新的经济管理缺乏实效性。此外,仍有一部分的企业还缺乏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理念的科学指导思想,使得企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发展方向随意从而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复杂环境下应该加强科学化和层次深度化,使得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善的更加全面和科学,避免企业经济管理的不良发展。但在当下企业经济管理深度和广度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因素,使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不适合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力不足。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识比较薄弱也是当下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这是因为部分企业没有合理的考虑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不足。加之在执行方式和执行效果上的形势化,所以无法形成系统化的执行方式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各方面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展。所以企业的创新管理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环境的现状,发展切实可行的执行手段和方法,从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方面有效的控制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同时,突破传统的管理局限,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科学管理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是通过指导思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基础。指导思想是对企业人员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指导,这对企业人员执行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要以转变企业内部管的思想观念,把握和创新优秀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情况不断的落实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树立起属于企业的科学先进经济管理理念。这是因为企业需要不断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需要及时的创新企业内部指导思想,提高企业对实际的市场经济变化有很好的应对能力。

就企业组织管理而言,需要及时规范实用经济管理体系,让经济管理体系呈现出灵活性,转变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及时获取市场经济的反馈,对企业自身各方面及时的改善,完善好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的组织能力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就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内外的竞争情况来看,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和及时创新相应的内部经济管理。也只有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过烨.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3(18)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7

1 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 1 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企业都将利润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上, 社会价值要比利润和产量更加有意义。

1. 2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这对于企业来说, 全面掌握企业状况的难度也加大, 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工作都不完善, 管理的方式也比较落后, 平常的工作都是由资金往来、账款明细等管理为主, 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1. 3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环节缺少控制力

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包含了很多个环节: 计划与控制管理、审计管理、核算管理、资产运作和融通管理等, 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时没有将这些环节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缺少控制力导致管理的结果不理想。

1. 4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没有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知识, 因此会发生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的现象; 大多数管理人员对社会经济形势以及政策的更改不敏感, 不能有效抓住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只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的基础上。

1. 5 电子商务的普及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电子手段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整个商业贸易, 电子商务活动无孔不入, 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查询、采购、订货出货以及付款等一系列的工作,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双方不需要见面就可以完成, 整个过程变得远程化甚至虚拟化, 但是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资金的安全问题, 因此财务人员应该建立全新的支付政策以及管理办法应对电子商务的浪潮。

2 经济背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2. 1 在经济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提高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 企业没有自己的经营权, 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很小,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效率, 每一个企业都要参加到这个供求体系中来, 产品的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改变, 承担的风险也就增多。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中成本和资金等问题。

2.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新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 这已经是当代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由于产品的国际化, 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快,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投融资的国际化, 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风险是企业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3 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创新

3. 1 整体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在企业核心能力中, 财务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财务管理能力也是企业积累的财务相关知识的综合体现。财务管理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征, 主要包括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控制财务的能力以及处理金融关系的能力,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有效控制好企业的财务, 另外也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

3. 2 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

对于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应该将管理的目标从利润转到价值上, 将价值最大化定位一个长期稳定的目标, 所谓价值最大化就是指通过正确的经营方式和政策, 深入分析资金、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并且创造最大的价值。

价值最大化这个长期的目标比产量、利润相比更加有意义, 它将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放在最重要的 位置, 在企业价值波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住多方面的关系和利益, 特别是对报酬和风险两者的平衡的重视; 要求企业能够有效控制住风险的发生, 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保证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保证供应资金的可靠性, 培养员工的积极性, 另外还有提升企业自身的名誉度和信誉度。

3. 3 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的知识, 因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涉及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汇总方面的工作, 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成本核算和控制、考核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2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知识, 另外还要有理解分析的能力, 充分了解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 能够紧跟住更新的速度, 不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式。3管理人员要具备技能素质, 包括与人交往的方面, 在工作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 能够清晰地表述出问题和观点, 财务管理内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团结, 要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

3. 4 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网络化

将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网络化, 其中包含了财务审核、核算动态以及远程控制, 另外还能够处理电子单据、货币结算等, 目前电子商务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网络化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做到及时反馈, 但是网络化管理能对企业进行实施监督, 能将静态的管理转变成动态的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另外也消除了时差和距离的制约, 能够及时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4 结 论

综上所述, 在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健康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 把财务管理放到最主要的位置, 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 才能使企业满足经济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纪玉珊.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11 (19) :103-104.

[2]张红伟.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J].中国外资, 2012 (16) :81-83.

[3]刘宇会, 于善波, 董媛媛.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 2013 (13) :32-33, 110.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篇8

1.1 知识经济的比重迅速上升, 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不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 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的迅速发展, 使得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 同时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策划产业等一系列产业群的兴起, 并且这些产业在现代企业生产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信息技术发展是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群的出现, 促使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 信息技术使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得以广泛传递并得到动态处理和优化, 交易和决策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信息化促进了知识经济发展。

1.3 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的核心转向人力资源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下将劳动者作为企业的所有者, 重视人的发展与价值实现, 重视对劳动者权益及其利润分配。

1.4 无形资产是投资的重点, 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在逐步扩大, 人力资本、产品创新、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比例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在企业经济发展中也起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

1.5 企业管理活动发生重大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重大变革, 信息系统将逐步取代以职能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组织, 通过调整进一步减少中层管理, 精简组织结构,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网络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易, 网络营销、网上选购、网上支付都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转变。

2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2.1 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1) 资本结构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物质资本不是决定企业财务状况的唯一因素。知识资本及技术资本已超越物质资本,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这一资本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在考虑原有的所有者、债权人利益的同时, 开始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和利润, 需要企业管理者将劳动者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

(2) 社会责任的重视。

因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与转移性的特点, 使得企业和社会联系密切, 企业根据知识对社会影响进行知识选择应用, 因此能否持续发展受所用知识对社会发展贡献率影响, 企业要发展必然重视自身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维护, 只有如此, 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发展, 也有助于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2.2 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1)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应资本化。

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占据着主导作用, 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投资应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投资方向。需要企业重视对职工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术研开发部门的投入、对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投入。与此相对应的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也需改变为注重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的效益的评价。

鉴于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和大量投入, 应该改变传统模式下自创无形资产费用化的核算方式, 不能把它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因此应改进为资本化核算, 方法为:一是全额资本化, 当期累计研发费用, 当研发成功并能够投入使用后把他作为无形资产, 平均分摊到各期;二是成果决定法, 在研发费用发生时, 设置多栏目核算每一项支出, 等到核算时按研发成果来决定如何处理, 如没有形成成果就全部费用化, 如有成果并有收益就全部资本化。

(2)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树立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将加强对人的激励和约束, 增加人力资源投资, 建立与员工劳动与收益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制, 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提高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 保证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活动, 实现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3) 以网络财务为企业管理的走向。

网络财务的发展,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影响很大。表现在:一是互联网的应用, 企业不但能实现整体管理, 还可以对下属机构实现集中记账, 集中资金调配, 既可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 又能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二是企业财务从事后达到实时, 会计核算从静态达到动态, 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 通过全面掌握的第一手信息, 对经营活动做出财务安排;三是通过网络技术, 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输, 远程报帐、远程审计和财务监控的同步协成, 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网上理财等在网络上完成, 这样企业内外部密切联系的同时, 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4) 强化风险管理, 提高管理的预防和控制。

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进入, 金融工具的创新, 交易费用的降低、经济全球化的驱使, 金融市场的配置率将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将提速, 这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建立起风险识别、评估、防控的管理机制。二是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四是对重要的无形资产, 采取加速折旧法进行摊销, 以降低潜在风险。

(5) 收益分配创新。

企业的主要财富将由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创造, 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必然要求以知识技术的投入为标准分配, 如何区分物资因素和知识资本因素的分配比例、激励机制是收益分配需要解决的, 但分配的主导要素必然是按智分配。

(6) 融资管理和投资管理创新。

首先需要完善融资管理制度, 其次要把融资的重点放到知识资产上, 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知识产权的筹集, 因此一是需要对筹集的人力资本价值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量, 即计算出未来时间内给付的工资贴现额与劳动者智力投资额的总和;二是需要对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确定其产权价值, 清楚那些是企业最急需的知识资本, 据此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筹集。

需要调整投资管理制度, 完善新的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匹配的新型投资制度, 因为知识资本的主导地位, 使得知识资本拥有量成为了企业的竞争核心, 企业的投资必将转向高人才、高技术的投入, 这也会带来企业的高风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经济信息网络化, 必然要求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 善于抓住机遇, 迎接各种风险的挑战,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处理和协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知识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 它是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 这一迈进引起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为适应这一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应从管理目标、管理内容方面进行创新, 才能使企业在知识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 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对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谷祺, 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2]徐荣华.网络环境下财务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 2002, (8) .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9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 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所谓管理制度落后, 主要是指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 致使企业的运转低效、无活力。这是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不够重视。很多管理人员虽然以前从事过管理工作, 管理水平很高, 但是他们却混淆了经济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区别。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1]。而一般管理的内涵比经济管理的内涵要小很多。二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这些管理者囿于企业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管理模式上不追求创新, 甚至墨守成规, 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或者企业的所有者,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只考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获取很多利润以扩大企业规模, 所以, 很少有企业能及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

(二) 人力配置存在缺失。

在很多企业中, 人力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一直是个难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成本太大, 导致在招聘时, 往往希望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是这类员工因为有了较多的工作经验, 往往不能接受低工资的待遇, 这就使得企业的人员流动很频繁, 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同时, 部分企业的奖励制度不完善, 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工作未做好, 也使得部分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三) 组织架构僵硬。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时间较晚,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 也就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与西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 就是组织架构僵硬。当然, 我们也不应该过分苛责组织架构上的缺陷, 因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 由于长期在旧体制中工作, 而对新体制的工作方式还不太熟悉, 对市场的变化规律还未掌握。所以, 他们往往沿袭以前的很多做法, 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组织架构的完善, 这就使得企业运转失灵。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 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企业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 这正如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样。所以, 企业首先要与时俱进, 通过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来改变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落后面貌。一是给各级管理者灌输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间悠久、经验丰富、制度完善, 所以他们的市场经济理论比较成熟, 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著名教材较多。比如, 使很多人都受益良多的《西方政治经济学》[2]。企业可以请市场经济学专家来公司讲课, 通过给各级管理工作者讲授经济学理论的方法, 让员工改变旧的管理理念, 使他们认识到经济管理制度是可以变化的。这也就使得, 管理人员也就能够区别经济管理和一般管理, 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经济管理,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的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二是企业需重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可通过物质鼓励的方法, 对在管理工作中作过很大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同时也可以定期开表彰大会, 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向获奖者学习。另一方面, 企业需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可以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方法, 让大家对企业提意见, 最后由高级管理人员汇总并及时调整管理模式。

(二)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仅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还要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人员。那么, 在解决了企业管理制度上的问题之后, 如何最优化地配置工作人员, 便成了企业的工作重心。只有最大化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掘出来, 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一是企业应从大局出发, 高薪聘请优秀员工, 并且避免这些优秀人才外流;二是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 最优化地配置工作人员。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人员尽职尽责工作, 为企业的良性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也应注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3]。企业面对应届毕业生, 不应一概拒绝, 应有选择性地录用一些优秀人才, 并给予培养。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 积极培养优秀的员工对企业提高效益是很有帮助的。这些优秀的员工往往忠诚度比较高, 工作能力强, 积极性、主动性与其他普通员工相比较高, 对企业发展助力较大。

(三) 完善组织架构体系。

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架构比较适用于那个时代的经济体制,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也应与其相适应的有一套组织架构体系。当然, 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能够服务于市场经济的组织制度, 企业也应积极吸取。例如, 计划经济的集中制度, 可以大大地提高的企业的运行效率, 那么企业就应该吸收类似的优点。不过, 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架构, 就必须积极以市场为导向, 将科学、高效、人性化作为企业的原则[4]。企业中可以采取民主与集中的管理方法, 让员工对企业积极地提建议。同时, 企业也应注意吸收合理的建议, 并且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为管理人员不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一些具体的操作并不熟悉, 而企业的基层员工对具体的操作较熟悉, 因此,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 总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将这些措施汇总给管理人员, 就能极大地弥补企业组织架构上的缺失。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找出了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即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人力配置存在缺失和组织架构僵硬。笔者根据自身的经济学知识, 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一是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二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三是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希望通过分析, 能对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刘娜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时代金融, 2014, 11:131~143

[2]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1:167~168

[3]窦文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文化, 2015, 4:167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管理,方法

1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能力的现实意义

1.1 确保企业发展契合我国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形势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企业的管理方式需要改变同时管理水平需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经济发展需要。近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经济管理方式革新的进程,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 推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髙能够短时高效地提髙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产的效率, 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长远稳健的发展。

1.2 确保我国企业及时完整的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经营能力是完成我国预计经济效益的必要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生产力进行了革新实现了部分工作机械化运作。我们具有了强大的人力和物力, 但是欠缺的是管理。良好的经济管理方式, 能够在原有企业经营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 从而保证其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程度非常深, 进出口贸易依赖于企业的生产水平, 在劳动力资源和生产物资一定的前提下, 优化管理模式, 对两者进行优化配置是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以完成预计经济计划的重要举措。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上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建设者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不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经营的好, 无所谓管理制度到不到位, 但是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理智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 随着时代的进步, 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 即便是已然注意到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也对以往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些改善, 但是不可避免的, 还是会出现一些漏洞, 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束之高阁, 无法真正实现其管理作用, 对企业的发展也无法更好发挥作用。

2.2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现阶段,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的用人管理方面存在着人才缺乏的现象, 很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 或者是管理者的素质不到位, 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 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 很容易忽视一些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新人。而且, 企业的激励和鼓励制度不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 缺乏稳定性, 部门的动荡也过于明显, 这就使得一些工作缺乏连贯性, 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 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2.3 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般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制约和约束,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当前情况下, 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自身和企业员工没有有效的监督。这样, 企业内部很可能出现的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弊端不能够做到及时的察觉,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察觉和避免, 这样对企业经济的管理是非常不便利的。

2.4 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

但是现阶段, 很多企业并没给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种现象的造成, 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前提条件。很多企业采取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只是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政绩作为考核的依据, 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将员工的自身素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这就导致了很多髙素质人才被埋没, 无法得到与自身价值相应的绩效。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措施

3.1 管理制度创新

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 让这些具有严格要求的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保障。首先, 要着重解决管理制度中的人事管理问题, 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 要采取比较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不要过于严厉和放松, 要建立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和制约, 制定出能够被员工所接受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其次, 要解决管理不严的问题, 对于一些工作中松懈的员工, 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 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战斗力, 让所有员工以更加积极地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2 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 各种制度的贯彻, 国家政策的落实, 管理工作的动态运行都需要人力资源的参与。因此, 企业应格外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毕竟, 人力资源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智能团。人力资源建设稳固, 企业的执行力才能提升, 企业的管理工作才不会有去无回, 企业预期的管理效果才能呈现。在现实的管理中, 时常会出现既有制度和现实的矛盾, 这对管理是个挑战, 既不能愚守制度失了人心, 也不能放弃原则降低管理效力。所以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条件就是遵守原则规则, 杜绝违法违纪犯罪现象。在处理细节问题上, 要学会在不违法原则的基础上, 适当变通。

3.3 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现阶段企业的发展中, 员工的综合素质是重要保障。与以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比, 现在的企业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保证生产效果的是劳动者需要德技双馨, 其技能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质量, 其培训要有相关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 还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培训, 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信息企业发展, 这样才能提高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3.4 发展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有效管理, 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将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的引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 可以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来进行企业的绩效考核设计, 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工作。在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时, 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比如说规范化导向原则、沟通导向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 要善于将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基本利益考虑全面, 尽可能用绩效考核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所有员工的工作, 为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动力支持, 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 尽最大可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孟飞.新形势下强化并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有益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1.

经济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应对 篇11

关键词:财务风险种类;风险应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情况,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

1.不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后果是偿付能力不足。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期,未能把握量入为出的原则,高负债经营,贷款过多,资本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形下,很多企业市场销售收入锐减,现金流不足,此时很难再靠借新还旧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也表现在贷款时间上未能错开,支付还贷日压力过大,导致企业偿付能力风险增加。

2.不科学的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指企业资金投入后,因市场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投资有对外和对内投资。对外投资,很多企业未能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战略目标,投资的盲目导致损失。对内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由于缺乏可行性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不确定性,导致资金运动迟滞,产生企业价值变动的风险。表现为存货比重较大,挤占资金和仓储费用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在经济危机下,物价的下跌和低迷,大量资金被占用,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带来的跌价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而一些企业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产品外延式扩张销售,必然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也必然减少企业资金流,更具有风险的是,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管控不够,产生相当的坏账损失,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选择不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的风险是指收益分配的选择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企业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最终也会转变为财务风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可考虑以下措施,来加强财务风险的应对: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风险教育,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须树立起风险意识,减少赊销行为,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越是在特殊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建起风险防范机制,抵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保持企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注重核心业务,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应对市场经营风险

企业的核心业务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企业的经营者忽视企业的核心业务开拓,那么,必然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资金链连续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密切关注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预测其可能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同时应调整优化原有市场,加快产品创新与产业的提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优化资产结构,应对投资风险

目前金融危机下,对于已投资的业务,可能各个业务板块的矛盾已暴露出来,但这正是企业优化调整资产结构的有利时机,对不创造价值的资产通过处置和瘦身,化解经营风险。对有效的增值业务应加大整合力度,把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应对风险。

4.加大资本整合力度,应对财务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并非都是危,其危中也存在机会,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大资本整合力度,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也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进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5.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应对坏账和跌价损失风险

金融危机下,低迷的市场行情,企业资金压力不堪重压,放大了企业存货和资金管理的风险。企业应重审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调整销售手段,加大货款回笼力度。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实行“高价位低库存,低价位高库存”的存货管理战略,以抵御价格大幅波动不利影响因素,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应收账款及内部存货的风险。

6.加强资金预算控制,重视现金流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应对资金链风险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强化资金预算管理,重视现金流,增强资金保障能力,树立起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防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是很重要的,应根据项目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能力,将投资资金区分轻、重、缓、急、给予分期投入,并进行短、中、长期融资的科学配置,降低融资风险;将闲置资金转通知存款、推进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将融资渠道多元化,避免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给资金链带来冲击,应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7.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化解或有负债风险

健全企业担保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慎重评估被担保方的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制定完备的风险控制预案,把担保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8.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面对如此的金融动荡,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足以导致企业的“生与死”,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通过管理要成本,提升效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运用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优化企业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9.加强政策研究跟踪,应对可能的政策风险

国家财政、税收、会计核算、价格等政策调整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财务管理必须积极跟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动态,结合企业实际加强研究,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化解可能的风险。

10.综合考虑利润分配率,应对收益分配引起的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企业在考虑分配政策时须考虑,一是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须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三是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四是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从而在投资者所需的分配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加以对收益分配引起的财务风险控制。

三、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更应提高风险的意识,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经济师,2006年第3期.

[3]俞叶健: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代商业,2007年第36期.

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 篇12

一、低碳经济兴起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项关键手段,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我国尚无强制性减排目标,但极有可能在2012年后要承担一定量的碳减排任务,这必将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造成重要影响。实行低碳财务管理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实行低碳财务管理,才能够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一套低碳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其目的是保持和改善人类生态资源环境,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组织各种财务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结果,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实现企业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目标既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建立在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这显然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传统财务管理只注重经济再生产,而低碳财务管理注重的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协调统一。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要突出生态责任,企业不能仅仅以自身经济利益为中心,而是应把自身看作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不能适应低碳经济所强调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重的目标导向。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就必须要重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二、低碳经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述评

(一)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G D P贡献越大。但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陷: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利润额,这种观点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种观点往往忽略了风险价值;没有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或期间之间)的比较;未考虑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只注重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片面强调某个会计期间的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即将企业的收益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考虑,用每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绝对数的利润变成了相对数的每股收益,比第一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要好,但仍然存在缺陷: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价值;没有考虑现金流量。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经营,采取科学财务管理策略,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增加尽可能多的财富。人们习惯用股票市价代表股东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就演变成股票市价最大化这一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缺陷: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相对忽略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容易导致企业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对大量的非上市公司难以适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可参考;股票市价除了受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外,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用一个企业不能有效控制的指标作为最优目标,有些不太现实。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合理协调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经营,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现金流量、资本结构等因素,采取科学的财务策略,不断增加企业总报酬,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的是企业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风险大小,它是一个前瞻性概念,也是目前较流行的财务管理目标。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和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大小这两个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因素,很难准确预计。

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不考虑环境资源的条件下,以上几种财务管理目标对引导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下,企业只是单纯地考虑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而未考虑尚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的影响,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低碳经济下要求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并重,注重环境保护和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此,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有所变革,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新目标——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一)绿色经济增加值的涵义主要包括:

(1)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Econom y V alue A dded,简称EV 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股权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是从税后经营利润中减去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经济增加值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是表示净营业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后者的价值。

(2)绿色经济增加值。绿色经济增加值是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扩充发展而来。绿色经济增加值(G reen Econom y V alue A dded,简称G EV A),是指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全面考虑到环境收益与环境成本,在将短期的财务收益调整为经济收益的基础上,再考虑企业财务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的价值。绿色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可以先不考虑环境的影响,按各要素的原始数据计算经济增加值,然后分别确定企业的环境收益与环境成本,将所得到的经济增加值加上环境收益再减去环境成本,即得到绿色经济增加值。企业的环境收益主要包括:企业各种废弃物本身的变卖收入;利用“废物、废气、废水”等生产产品减免税款的收益;排污权交易收入;政府给予的环保补助或补贴;为履行环保责任,银行给予的低息、无息贷款而节约的利息支出;少交排污费、罚款的机会收益。企业的环境成本大致包括:资源消耗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环境支出成本是指环保设备的购置、运行成本;环境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间接成本;环境破坏成本是指由于“三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二)以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

绿色经济增加值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既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又考虑了风险价值。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是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如图1所示),它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之处在于不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将社会责任、环境效益、资源稀缺等要素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要素。绿色经济增加值既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还考虑环境成本,要使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财务资源,这无疑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导向,符合当前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理念。

(1)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重点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后面环节出现各种不协调问题。同时必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一利益主体是不符合我国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必须要努力提高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最优的选择。

(2)符合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人类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靠“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社区、顾客、员工等)的协调配合,这就使得过去单一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讲求企业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企业只有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在社会长治久安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正好考虑了经济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3)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了经济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能够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将资源的有限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联系起来。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股东、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如果试图损坏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最终必然会导致利益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使得各利益主体和谐共生。

(4)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环境恶化逐渐加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生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仅单纯注重经济再生产能力,而且注重自然再生产,所以说以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工程制图标准下一篇:窗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