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精选12篇)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1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民营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而产生的一种非公有制企业。又称为民企。在我国, 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并没明确统一的说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分法有三种:一种是国有独资企业以外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也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的私企、个企、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等;第二种是除去上一种方法中的外来资本的三资企业;第三种是除去第二种中的国有名营企业。这样比较下来, 第三种范围最小, 但是相对而言更符合产权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更具有代表性。
民营企业相对其它企业而言有以下几种特点: (1) 规模比较小。一般的民营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 但是机制相对灵活, 转型快。进入和退出市场比容易, 能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灵活调整方向。 (2) 发展面临困难多。由于民营企业先天不足, 现在中国大多数民企都是家族企业, 这就产生了亲情式的企业管理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灵活高效稳定、凝聚力较强的特点, 但是这种结构同时也使得企业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产权不清、决策权无法分散等弊端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3) 融资困难。现阶段, 我国大多数民企的资金融资来源主要还是靠银行借款或者民间融资。由于银行考虑到民营企业规模小风险大等方面的因素, 民企在银行贷款的比重很小, 并且借贷成本也远比国有企业的成本高出许多。 (4) 管理无序。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企业, 中国传统的家长制使得企业管理过于简化, 企业发展过程中, 正规化的管理往往会在各种矛盾冲突中败下阵来, 这样企业的管理混乱, 无法形成正规的企业管理体制, 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5) 轻视人才的培养。由于企业内的亲情式结构, 民营企业虽然注重吸引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二、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民营经济基础薄弱, 但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经济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慢慢脱离发展初期进入中期。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 其经营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张,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市场比较优势的影响下, 为了发展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 在国外积极拓展市场, 谋求企业全球化的发展。第三次创业的核心问题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民营企业由于知识资本的引入, 产权制度的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发展环境需要改善。相对于国企来说,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歧视, 这些歧视一直在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如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重要阻碍因素;一些部门在智能的实现过程中没有一视同仁, 在服务费用等方面, 孩子上学通常是提高收费标准, 得到特别“照顾”。这些情况的存在, 使得某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 投资欲望严重削弱。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是家长式的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为“家庭”和“相对”特性, 主要特点是独裁和集中。当公司有一定规模, 家长制是模糊的, 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缺乏“纠正”机制。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问题分析
1. 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认识缺乏
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很小的企业慢慢发展壮大的, 这就导致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不重视, 致使财务管理处于被动地位, 很多工具无法发挥作用, 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法律依据也使得管理者不主动了解财务管理, 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并且对企业财务违规的惩治力度不够, 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2. 投资方向不科学, 资金量有限
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 资本构成低, 融资的“瓶颈”也使企业不易筹集到资金, 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够等原因使银行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贷款, 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原本民营企业由的筹资渠道就比较狭窄, 这就加剧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低, 自身积累成了资金的主要来源, 使企业资金难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 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金管理不善, 造成资金利用不合理;资金回收困难, 往来款项管理不完善, 这些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薄弱的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的缺乏,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没有规范的收款措施, 造成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兑现, 从而使企业造成托拖欠账款。
4.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缺乏
由于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一般由亲戚担任, 因为没有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 不能依法进行基本的会计核算;由于内部人际关系复杂, 非家族的优秀财务人员不能担任主要职责, 导致民营企业内部账务管理混乱, 相互间的责任不明确。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多为家庭式管理模式, 在财务管理上受人情观念限制, 也会造成企业财务控制评估、奖惩系统不能严格执行。
5. 民营企业在财务运行上缺乏必要的监督
由于缺乏特别的金融监管, 导致私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受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的人力、物力有限的限制, 这些部门很难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由于当前社会审计尚未参与私营企业, 相关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而且由于民营企业属个人经营, 这些民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风险较大, 面对风险, 使得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数的人员都不愿从事私营企业的审计工作。
四、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 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 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在管理过程中, 民营企业家要加大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力度, 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克服任人唯亲思想, 关键的财务管理岗位任用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财务人员。企业家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严格企业的后续教育体系的建立, 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2. 投资合理,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融资困难是目前的一个主要困扰因素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早期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是通过自我积累来解决。银行贷款形成的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也对企业的财务资金造成了很大的问题。要开辟新的融资路径。同时投资方向要科学, 系统的预计投资风险。
3.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财政法规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分离。专业财务管理部门, 设立专项资金调度、日常成本控制和审计、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功能, 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维护资金安全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 从而在企业间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4. 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应该努力最大化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的日常监督民营企业的财务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的监督, 确保民营企业工作逐渐标准化, 充分发挥社会的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 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
摘要:现在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随着科技进步的推动, 不断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对外贸易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 与民营企业有关的问题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备受关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重销售轻理财, 所以转变传统观念, 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 将对实现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效能。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运行,财务管理,思路,策略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2
财务会计专业姓名
摘要:一场金融危机,使更多的现代企业则陷入了财务危机,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资金链断裂”。在多年的激进与扩张之后,是到反思与重构企业财务战略的时候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一定时期、一定企业的财务目标与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目标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企业
目标决定财务目标的选择,财务目标的确立实质是一种各利益主体博弈的平衡,目标的最终选择理应与经济环境相协调。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定位
一场金融危机,使更多的企业则陷入了财务危机,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资金链断裂”。在多年的激进与扩张之后,是到反思与重构企业财务战略的时候了。如果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过去繁荣时期惯常的运营、投资的轨道和方法进行改善,就可能引发现金流的困局,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死亡。万德资讯的统计显示:中小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7.08%。但同时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268家中小板公司中共有130家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268家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合计为-2.98亿元,同期则为85.16亿元。
这是一个令人堪忧的情况。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根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报告,经济基本面还将进一步恶化,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已经调低了对经济的预测,这意味着企业资金链吃紧的状况短时期内将无法得到缓解,更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那么如何在当前全球遭遇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慎重的对待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仔细的分析甄别,做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选择呢?让我们从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谈起。
1.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对传统企业制度的改革,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样,企业之间的合并、分立、破产、解散、拍卖、抵押等行为频繁出现。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必将呈现出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变化。
1.1.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务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如果不改变观念,即使同样运用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仍然没有效果。而观念的更新比起核算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为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目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1.2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确定以资本金制度为核心的新的资金筹集制,随后颁布的《公司法》作出了详细规定。《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公司法》规定了法定资本金的数额,即企业设立时所必须具备的资本金的最低限额。同时,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又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根据上述规定,我国企业在登记时的实收资本可以和注册资本不一致,但最终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一致的。显然,我国采用的是折衷授权制,是在吸取了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的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既遵循资本的最低原则,有利于鼓励企业财务公开,便于投资;又对资本最低限额作出规定,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1.1.3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主要是政府债券,居民个人的投资选择较少。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有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外部融资采取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模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都不够完美。
1.1.4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利润分配只能按政府规定的顺序、比例先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直到积累到注册资本的50%为止:同时还要提取5%~10%的法定公益金;而后,经股东大会等决定可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积金;最后才可进行股利分配。提留的盈余公积将长期积累在企业内。在这种收益分配政策下,企业的自主权很少,但可把更多的财务长期留存在企业内,这是与我国的会计实践以企业利益为导向以及企业所持有的长期经营观点相适应的。
新形势下企业审计问题的分析探讨 篇3
关键词:企业审计;问题;探讨
0 引言
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审计的内容、范围、职能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其对与企业财务管理以及日常经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详尽的探讨与分析。
一、新形势下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
审计制度的建设在我国当前的企业里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和相对的要求,因此也没有现成的理论体系指导企业如何设置与操作内部审计,更多的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目前不少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和财产都是自己的,根本无需审计;还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根本不设立审计制度;也有不少的企业已经设立了审计制度,但是由于对审计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审计机构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众多的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尚且没有统一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非理性的阶段。
(二)机构的设立无序,独立性较弱
就我国当前的企业来说,除了专门设置的审计机构以外,还有很多企业直接是将其与财务部合并,甚至还有的将审计机构与监察、安全保卫部门混合设置的,也有将之归于董事会、监督会的。总之,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五花八门,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对于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审计工作不仅职责不清,而且里面的关系紊乱,使得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大大弱化,同时也使得企业难以从总体上对审计工作进行规划与安排。
(三)内部审计业务不规范
新形势下的企业对于自身内部的审计定位不够明确,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立无序,独立性弱,直接导致内部审计业务难以规范有序的开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太大。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实施标准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很多时候企业在审计工作的安排上多是随意性的,既缺少详细的计划,同时也没有系统性安排,致使工作杂乱无章。另一方面,审计的程序不规范。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分为审计前、审计中和审计后三个阶段来开展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既缺少审计前的通知,同时对于审计后的归档、整理及总结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审计程序缺乏规范性,难以体现审计的全过程和审计的结果。
(四)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对企业事务的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够高,除了难以胜任高水平审计工作开展的需求之外,还存在着缺乏诚信、法律意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力度不够,致使审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新的法律法规,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审计观念,企业审计工作缺乏创新。
二、如何有效的提高新形势下企业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定位
内部审计的职能围绕内部审计目标并受到企业性质的影响。目前,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监督主导论”和“服务主导论”。“监督主导论”是将经济监督作为审计的首要职能,而“服务主导论”则是把经济评价作为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能。根据家族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家族企业更重视“服务主导”的职能。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保证企业实现目标,具有明晰产权和咨询的功能。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关于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的,相对于其他职能部门来说,内审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被审计事项。无论我们将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在“监督”还是“服务”职能上,保持其独立性,才能让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具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将之与其他部门划分开来。其次,赋予审计部门独立行事和直接向企业高层申报的权利。最后,在企业内部加强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树立起审计的权威性。
(三)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来说,建立的还是比较晚的,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也不一致,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但是,我们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各方面的资源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同时还应当根据这些条件的变化不断做出适时性的调整。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我们设置审计组织机构的根本性原则。
(四)建立高素质的内审人员
随着内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着经营领域的不断渗透,内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愈发得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对与从根本上保障审计工作高效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建立选拔机制,将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纳入到审计团队中来。其次,健全培养机制。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当前审计、财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培养。最后,建立评价与奖惩机制。定期对审计工作状况、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实施公平、公正的评价,不断促进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对审计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应当进行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激励,同时对审计工作不力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全面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实施。
三、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就新形势下企业审计问题的分析,笔者主要是从以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具体的问题与对策可能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和制定措施的立足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企业审计的问题会因为企业经营环境、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的需求不同而形式多样,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有区别性的对待。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浅析 篇4
一、财务预测与规划职能
财务预测与规划职能是指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目标做出科学的预计与规划。此过程中, 可根据自身企业历史发展轨迹, 结合目前环境的实际情形以及企业愿景, 同时运用一些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及规划。分开来看, 财务预测可以掌握财务活动的发展规律, 预示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提出财务活动的近期及远期目标。财务规划职能可以通过财务预算或计划等手段和方法得以实施。
在保证企业决策的方向性与准确性方面, 财务预测与规划职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没有财务预测与规划职能, 财务管理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与有力的执行措施, 成效也无评判标准进行评判。
二、财务核算职能
作为企业财务的基础也是最重要职能之一, 财务核算职能, 为财务执行和管理过程中提供了技术支撑。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内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核算职能体现在记录企业已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 以此作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的依据, 有时还需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基础信息, 以此作为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控制依据。
财务核算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有一整套的国际通行的方法和制度, 严格的执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程序与方法, 这些为整个财务核算提供了较多的规范, 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差异性, 最终的目也是要为企业得出一本“真账”。财务核算职能因其规范性、统一性、不可或缺性使其成为目前财务各项职能中的佼佼者, 得到了业界的首肯和认可。
三、财务控制与协调职能
财务控制与协调职能是对企业内资本运营等进行约束和协调, 使之按照设定的目标和轨迹运行的一系列活动。当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和规划后, 控制与协调即转变为资金管控的重心, 即进入了运营与实施阶段。其中, 财务控制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控, 即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和使用进行实时管控, 是保证完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最终手段。有效的财务管理职能中, 必须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财务控制按照既定的预测目标进行管控, 预测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完成预算的保证, 其中财务管理人员为保证完成财务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即可被定义为财务控制职能。确定财务目标是财务控制的开始, 整个控制围绕财务目标而进行, 纠正偏差。
在国内政策、国际环境、金融形势等诸多不定因素影响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样变得日趋复杂化, 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也随之波动不定, 因此, 对这些变化进行协调使企业财务活动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则变得尤为重要。但是财务协调要靠企业内财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根据预测与规划、财务决策方向的要求, 消除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不和谐的现象, 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 以达到按总目标的轨道同步发展的要求, 此过程中财务的控制与协调功能则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体现。财务协调职能的内容可划分为经理人员各职能部门上下之间的纵向协调, 企业内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 企业各项财务活动本身不平衡的内部协调, 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外部有关单位的外部协调。
财务控制与协调功能是企业财务实施阶段必不可少的管控手段, 是企业财务发展过程中及时修正差异的必要条件。
四、财务绩效考核及决策职能
企业绩效考核中, 需要大量的工作业绩来做支撑, 其中大部分计算工作成为了财务工作职责之一。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中必定包含各种量化的价值衡量, 而这些价值衡量指标的产生必定与企业财务密切关联, 比如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成本管控、产值等指标, 衡量标准都需要以财务的计量为基准, 因此财务部门的参与是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
决策职能, 作为企业财务必不可缺失的职能之一, 在企业发展方向以及资金分配中扮演着航行灯的功能。从管理的角度来说, 财务决策职能主要表现为参与决策, 抑或是提供决策依据, 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任务。财务部门将企业历史发生的财务事项进行历史性分析, 结合当今现状, 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据, 或是为决策者提供方向性参考。
企业财务管理可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 结合财务控制与协调职能, 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方案、融资方法等方面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做好参谋的角色。财务管理人员还会根据管理层的不同管理需要, 随时调整财务分析的方式, 协助领导透过财务数据表层, 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内涵, 从而做出各项重大决策。
结论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既是相互独立依序进行的, 又是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的。只有循序渐进, 以共同目标为中心紧密结合, 才会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各项作用, 并且为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贡献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正能量。
摘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在不断地完善中, 但仍有一些国有经济思想下的残留作风, 阻碍了现代企业整体的发展步伐。本文旨在持续改进企业自身的财务水平的基准点下, 分析、强化财务管理职能, 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发张方向, 从而在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上做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李玉松.浅论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现代经济信息, 2010.6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5
【摘要】会计核算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改善与发展,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1.前言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录入帐目,还包括内部审计、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等工作,对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规范化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现代企业应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强化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以此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进而推动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不合理
在现代企业的会计机构中,部分企业的岗位设置十分混乱,这样的局面致使财务管理部门无法良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部分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中,决策权在老板一人手中,即便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人员也无法正式的参与企业的财务评判,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如同虚无,会计工作人员也不能发挥作用。此外,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胡乱做账,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能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2.2建账不规范,缺乏控制制度
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执行,企业领导人为掌控企业的支出与收入,为了偷税漏税,所有的营业额数据按老板个人的意愿进行录入,对国家财政部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企业没有建帐的流程,而是以各种发票来替代企业的账目;某些企业的账目混乱,不能清晰的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还有部分企业为应对领导的监督与视察,建立多套账目,这些情况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模糊不清,会计工作的实施严重脱轨。2.3缺乏健全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的任务主要是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本身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与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某些企业领导层随意干涉这项工作,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遵循领导的意见,无法按照正确的程序执行工作,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无法落到实处。另外,部分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比较随意,某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不要发票价格会较低,企业为了降低进货成本就选择不要发票,这样的行为使得企业无法获得合法的凭证,于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不合理[1]。
2.4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人员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将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某些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也难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在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无法胜任专业要求较高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核算,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同时,某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财务管理的理念,对会计核算的新技术缺乏研究与学习,这些均不利于现代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
3.新形势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3.1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现代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管理的同时,应当设立单独的会计机构,配置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以此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以及无关人员的插手,减少外部影响。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对于会计这一岗位的核算人员,应当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途径进行选拔,实行专人专岗制,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做到公正、认真,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2]。3.2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措施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前提。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制度,应当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归类,建立符合原则的建帐流程,整改与完善不标准的制度等,由此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性。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当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制度,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成本核算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核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牵制制度等,对会计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执行。3.3强化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否能正确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关系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也关系到现代企业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核算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可以建设严格的监督制度,以此保证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与合法化。对于内部监督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通过监督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外部监督管理,企业可以引入外来机构监督企业的相关税务、大小财务事项,以此来确保现代企业不出现违纪违法的情况。此外,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核算账目,以此保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投入工作。在保证内部监管的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外部监管,使其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推进会计核算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3.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其会计核算的观念,对会计核算工作深入了解,培养其形成认真敬业的思想意识,并且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还应当全面建设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风尚,合理引导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观与职业观,使会计工作人员明确的区分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进而达到会计核算结果准确与真实的目的。同时,企业应当抬高招聘的门槛,对其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筛选,以此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当然,企业也可以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定期的奖励与考核来激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4.结束语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6
关键词:新形势;油田企业;政工思想;工作要点
油田企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当前,我国石油开采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背景,对油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进行强化,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和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积极性,使其与油田企业的发展诉求相匹配,实现油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
一、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传统油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枯燥的说教为主,只是单一的向油田职工灌输政治理论知识,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无法满足当前油田企业的实际发展诉求。无论是思想教育内容,还是方法都与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也取得了相应的革新,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油田企业发展背景和时代的局限性。如果油田企业负责人不注重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政工思想进行革新,很难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二)不注重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
油田企业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其特定的企业文化。部分油田企业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明确区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界线模糊,存在理论层面的误区。部分油田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脉相承,导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导向性的错误,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三)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缺失
当前,很多石油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偏低,也没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知识储备,其不重视对党的理论方针进行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意识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学习。甚至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会带来直接的利益,无法解决油田企业实际运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政工思想教育层面存在懈怠性[1]。
二、新形势下油田企业政工思想工作内容
(一)统一油田企业职工政治思想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相应的革新。我国油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党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缺乏责任感和根本性认知。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油田企业政工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力度,对油田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认识等进行统一,使其时刻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油田企业运营中更具责任意识,从而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员工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
在油田企业日常运营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油田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诉求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能够对具体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明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在工作中对其进行认真落实和执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油田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激发其日常工作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加强油田企业政工思想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
油田企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要从政治和业绩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同时,油田企业也要组织企业政工人员到外地进修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针对部分工作态度不好的政工干部,可以对其工作岗位进行适当调整或者予以劝退,不断提高油田政工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油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油田企业政工工作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机遇。
(二)提升创新政工思想工作的意识
油田企业在长期运营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政工干部要对当前的社会状态和市场背景进行明确了解,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对传统发展策略进行升级和改进,使其朝着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并将其他工作与政工工作相结合,提升政工工作在油田企业的战略地位,引导企业职工学习优良的政工工作传统,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对企业政工工作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总结,使政工工作与油田企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在油田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
(三)引导政工干部转变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质量。企业负责人要对政工干部进行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政工干部也要积极关心一线职工,提升油田企业职工的归属感,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政工干部要结合油田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过程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将其落实到个人[2]。
(四)注重政工工作和企业文化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思想,它是企业在长期运营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思想作风和价值观念,其能够对油田企业职工进行无形的约束。政工工作实践中,要注重与企业文化进行适当联系,以丰富政工工作方法和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油田企业生命力。
四、结语
油田企业政工工作建设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采质量和效率。企业负责人和政工干部要结合企业的运营背景及实际发展诉求,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积极投身到日常工作中,推进油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兰,程燕.新形势下油田企业政工思想工作要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200.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7
1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环节,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它是反映企业的物资占用情况和存库周转情况的明镜[1]。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做的好坏程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1.1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电力企业在发展和生产中, 物资费用在基本工程建设中有较大的比重。电力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 建设阶段需要高效完成, 有着自身的统一性。包括在生产时需要考虑材料、机械、方法的制定, 建设过程中对实施方案、物资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 稍有失误就会造成工程项目无法预期完成, 对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基础建设中, 电力企业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社会主义发展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电力物资的计划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基础建设。
保障电力企业采购的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 深刻落实物资计划管理方面的工作, 加强人员上的监督力度和物资有序的放置, 能够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能够稳定企业的经济基础, 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 对企业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也有利于保障其他生产环节的开展, 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
2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现状分析
2.1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思路落后
电力企业进行物资计划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管理物资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效的经济利益,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确保物资能够有效进行生产, 同时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但当前部分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 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 导致大量资金被物资占用, 企业生产发展得不到改善。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工作过程中, 虽然对物资采购工作做得比较完善, 重视物资成本, 但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的事前预算和计划投入的物资量容易忽略, 这就达不到物资计划管理目标的实现, 不利于电力企业健康的发展。
2.2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手段缺乏现代化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它涉及到各方面的专业领域, 需要优秀的专业人员对物资计划进行严格的编制, 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当前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上, 缺少严格的执行力度, 采购纪律松散, 对于采购的指标下达不到位, 在采购人员上并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资管理的秩序混乱, 在不需要物资时却采购储备完善, 需要物资时却发生物资供应不足、备品配件出现短缺等严重问题。
2.3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运行机制不完善
电力物资采购程序没有科学的体系, 执行力度较低。电力企业对物资采购环节考虑的不充分, 甚至认为人人都可以采购,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物资采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采购方式传统落后, 对于物资采购的观念仅仅停留在几年前。制度招标的机构在企业中没有引起重视, 只有金额较大的企业物资采购设备采取招标形式, 其他材料都是采取询价的方式进行采购[3]。
3 提高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效率的途径
在新形势的发展下,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加深, 在对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的同时, 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 现实快速发展, 就必须从物资计划管理中要效率, 而一套合适、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解决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 大胆探索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新方法,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3.1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强化物资需求控制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 了解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物资情况, 制定完整的物资采购体系, 保证物资有效的利用。对采购的物资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 做好收尾工作。在物资的管理上合理地制定计划, 对物资的属性、规格、价格等必要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防止物资的丢失。在实际物资管理过程中, 为减少损失防止物资积压, 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明确权利和责任, 做到实处。严格地按照物资管理体系进行把控, 对不严谨的规章制度进行剔除, 强化管理方面的措施, 实施到个人[4]。在电力企业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 能够高效、有序地做好相应的工作, 在每一个环节上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加快工程的进度, 保证工程进度高效地完成。
3.2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可以使用信息技术, 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判断物资计划、分析制定物资的价格走势, 并根据库存的环境和使用的规模来定制数量, 促使物资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能充分提高物资计划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进行集中、对标准统一管理, 保证物资计划管理的高效性, 实现物资的优化配置, 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在工作中十分重要, 对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提出相应的意见能使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更加科学, 效率更高。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过程中, 必须先清楚地认识到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够考虑到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并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和创新研究, 提高物资的科学管理。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系统, 能够确保电力工程的有效实施, 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帝.电厂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集团经济研究, 2011 (35) :11-13.
[2]王青.浅谈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J].现代商业, 2012 (35) :34-36.
[3]肖建辉.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6) :89-92.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策略分析 篇8
一、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 管理模式滞后
垄断式经营一直是电力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注重安全生产, 忽视企业内部的管理, 这是垄断式经营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在电力企业的领导意识里, 安全生产永远在最中心的位置。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 电力行业的竞争机制也在逐渐形成, 面对铺面而来的竞争要求, 电力企业继续从内部的变革开始, 主动应对竞争, 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乃至发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是电力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做的[1]。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面的创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电力企业的创新思想不够, 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的调理, 缺乏市场紧急下的竞争意识, 没有品牌的培养意识, 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完善。
2. 信息化管理制度落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 企业的管理也逐渐的引进信息化的管理, 电力企业如今的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认识不够。而在推广了信息化管理的企业, 也存在着诸多的应用问题, 比如缺乏对于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系统性规划, 没有建立相关的资源共享平台等。我国的电力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很多部门都做过一系列的信息系统的建设, 但是这些系统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 没有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系统, 无法做到信息分享资源共享, 信息化的系统不能发挥全部的效果, 对于企业的管理策略没有很大的作用[3]。电力企业内部现有的信息化内有统一的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完全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信息化组织的建设是相对滞后的, 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脱节。长久以来, 信息部门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没有专门的机构配置,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 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缺乏综合效益
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要求稳定、可靠和安全, 生产自动化在电力企业的运用中很广泛, 但是, 企业的管理系统却没有如生产过程那样完善, 管理系统的效果也不明显。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没有足够的完善, 没有通过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信息化的时代, 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 以及平台共享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电力企业内部却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管理[3]。数据的规划与整合, 如今是一个企业开发部门必备的信息数据分享措施, 对于这一部分制度的缺乏, 导致数据的冗余和二意性, 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做到对于相关信息的实时沟通交流,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策略改革思路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的汹涌浪潮给每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力企业也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 顺应现代市场的机制, 正视市场中的竞争, 主动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地位和利益, 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 引进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重新梳理企业的管理, 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政企分离等都是电力企业管理层面改革遵循的原则, 明确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这些现代企业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 打破垄断时期的传统的简单的管理制度, 重视管理决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从管理制度开始真正的面向市场, 逐渐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1]。
2.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 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现代管理理念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实现创新管理的途径, 首先要改变自己陈旧的管理理念, 探究适合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现代管理理念, 注重市场变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2]。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特色, 实行精细化管理, 知本管理, 追求长远化的利益, 竞争模式向柔和的合作式竞争转变。
3. 注重技术创新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技术创新的力量,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本。电力企业也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力量, 及时将新型的技术与自身的管理制度融合, 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信息管理, 加快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积极进行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改造, 注重对于设备更新的物质投入。在电力企业内部逐步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全方位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结语
新的市场形势已经形成, 电力企业的体制受到了极大的来自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冲击, 推进电力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管理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 创新和变革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变革, 是电力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保障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 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策略, 拉近企业与时代发展的距离, 变革一贯滞后的面目, 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的快速增长, 形成了新的经济形势, 电力企业的体制也在不断的经历深化改革, 以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改革, 为新形势下的店里企业适应市场的发展, 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额保障。本文就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现状进行探究, 对电力企业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新形势,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肖翔.浅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3) :237.
[2]姚晓峰.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之解析[J].办公室业务, 2012, (17) :186-187.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讨 篇9
(一) 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对我国不同性质的企业和部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已具备基本经济规模的部门而言, 可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但对于一些由国家资金政策支持的产业或部门来说, 则是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变化, 对我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目标和手段,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确定新的目标, 建立新的财务关系, 创新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管理模式。
(三) 财务管理网络化
新形势下, 网络化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通过互联网、内部网及电子商务等途径进行在线理财, 避免了因为地域差异而带来的管理不便, 让企业可以更好的进行财务资源的整合,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子单据及电子货币的普及, 让企业资金运转更加灵活, 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浪费, 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工业经济时代, 企业经济效益来源于厂房、机器、资金等一些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 很大一部分是以知识作为基础形成的产品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各种类型的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进行投资经营活动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 当前很多企业都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价值, 在财务的管理与运作中较少涉及无形资产, 单纯通过有形资产开展资本运营活动,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同时, 在财务管理中, 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的信息,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 极易出现亏损状况。
(二) 财务控制力度不足
新形势下, 一些企业的财务控制机制还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无法形成完整的资产。目前, 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存在着职务不相容, 账目交易管理混乱的现象, 在未能认真核对相关信息的情况下, 随意进行资金的支出审批,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隐患。
(三)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 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知识与素养培训, 没有详细掌握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与信息, 对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没有充分认知。财务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其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新形势的变化, 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但是,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无法开展专业的财务核算、财务规划活动, 缺乏对市场风险的观察与应变能力, 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 更新理财观念, 强化经营风险意识
更新理财观念, 加强风险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前, 很多企业都以传统的理财观念为主导, 缺乏对资本市场的认知, 风险意识较弱, 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而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下, 只有快速更新理财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才能提前化解风险, 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据调查显示, 企业经营以及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风险, 绝大多数来源于风险意识的淡薄。例如, 一些企业或部门在进行投资运作前, 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 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签订合乎实际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在与其他企业或部门进行合作之前, 也没有详细了解相互之间的综合实力, 最后导致企业或部门投资运作失败, 遭受较大损失。因此, 企业一定要更新理财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让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
(二) 创新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革新是结合其自身财务特点以及管理流程, 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处理手段, 在理财观念、管理模式、资金运转方式等方面进行的管理体系创新。创新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可让企业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便于企业对财务的监控与管理。
(三) 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化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定时, 既要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状况, 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在信息化运转过程中要确保核算的质量, 及时提出意见, 对企业进行动态化管理, 让会计管理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决策型, 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功能和作用。同时, 会计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中, 要明确规定员工的职权, 规范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的流程,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
(四) 合理筹集建设资金, 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 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效能, 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 让投资主体多元化。因此, 企业既要善于利用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 还要拓宽筹资渠道, 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 要进行详细的财务信息和数据分析, 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分析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 在确保企业拥有足够赔偿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企业的资本成本, 最大限度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最小化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 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 核算并监管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可行性, 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来。其中, 企业财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便是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投资决策信息, 减少经营风险。因此, 作为新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人员, 要充分掌握相关的会计政策和管理方法, 时刻掌握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 并对此加以控制, 让企业的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会计部门或相关单位可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 并进行考核, 对于不合格者, 拒绝录用, 以此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确保企业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的高效率、低失误。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其作用在不断扩大。因此, 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 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 构建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增强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管理水平, 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用。同时,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来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 让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卫华.浅谈新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 2010 (26) .
[2]乔建梅, 赵晓璐.论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水利, 2006 (01) .
新形势下的煤炭企业成本分析 篇10
一、煤炭企业的成本特点
煤炭企业属于采矿业及深加工行业, 其煤炭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 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煤炭生产是在年设计能力之内按计划、按步骤开采。生产企业通过生产准备、技术调试、试生产、正式生产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还包括为了最终的煤炭销售而进行的辅助作业, 包括煤炭与煤体分离、运输、提升和加工等工艺活动。煤炭行业按照“矿井原煤生产”、“地面选煤生产”、“洗煤生产”三大内容进行独立核算。以下主要以“矿井原煤生产”为主进行煤炭成本分析。
煤炭生产属于原材料采掘过程, 有着不同于一般加工制造业的独特特点, 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的特殊性。
1. 成本与储量的关系。
煤炭的开采成本与矿井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有着紧密联系, 矿井服务年限包括煤矿筹建期、达产期、稳产期和衰老期等各个阶段。通常煤矿的达产、稳产期按照矿井服务年限的一半计算, 煤炭成本随煤炭产量上升而下降;衰老期持续时间较长, 煤炭成本会随着煤炭的产量下降而上升。因此, 煤炭成本呈现类抛物线形状, 达产后, 成本逐渐由低到高变化, 总体上会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
2. 主辅材料与产品不确定因素。
煤炭开采过程中消耗的主辅材料不一定与煤炭产品成品成配比关系, 煤炭企业不像其他工业企业, 材料费用与产品产量之间必定存在配比关系, 对于煤炭企业则是一种无规则关系, 不存在同比例关系。若因矿山地质构造或特殊政策原因等因素造成矿井压产, 势必实施相关配套应急方案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在产量下降的同时, 材料消耗反而上升, 因此, 煤炭企业材料费用不仅与产量相关, 同时还与自然条件及外在因素相关, 导致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不同于质量成本的一般原理。
3. 主辅材料划归与成本关系。
企业生产实施过程中, 原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 用于煤炭开采的主要是辅助材料消耗, 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都不构成产品实体, 可以多次地进行回收复用或替代。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 主辅材料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将主辅材料按照材料特性划归不同, 可以有效支配成本行动, 控制成本的增加。
4. 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所占份额及作用。
煤炭企业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比重大, 由于非生产占用较多, 设备及工程投资较大, 据相关统计, 煤炭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约占65%~80%。由此推断, 此两项成本即影响企业成本较大因素。
二、煤炭企业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煤炭企业与一般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 需要深入分析影响煤炭企业成本变化的因素:
1. 自然因素。
一是自然地质赋予条件。这是煤炭企业掘进成本和回采成本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二是矿井的开采年限、开采深度, 开采年限的增加, 开采深度的增加, 都会使企业成本相应增加。三是矿井的井型规模, 矿井的井型规模主要影响企业的单位固定成本, 如折旧费用、大修理费用等。如果矿井井型规模大, 煤炭产量高, 吨煤负担的固定成本费用越低;井型越小, 吨煤负担的固定成本费用就越高。
2. 社会环境及政策因素。
包括市场因素及产业政策因素。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及价格高低影响因素;国家相关政策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任何企业发展都应在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前提下, 制定各企业自己与之适应的经营业绩目标。
新形势要求在“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 生态环境要有新的改善”的前提下, 从环保方面要求严格, 质量标准较高, 企业要加大环保设施的投资力度, 势必在此方面会增加企业成本。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方面, 各企业应在原有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结合安全新形势、新要求要有新的煤炭安全防范措施。在煤矿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方面除按国家规定要求外, 制定自己企业的管理办法。
3. 技术因素。
原煤在生产过程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首先, 需要在技术环节上加以改观, 技术上从采煤工艺、支护方式、巷道布置等专业技术上改进。另外, 原煤成本构成主要投入是主辅材料而不是原材料, 这些主辅材料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与一般制造企业投入的原材料不同。因此,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材料成本费用和材料部分可循环使用。
三、煤炭企业体制转型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煤炭企业在体制转型过程中, 针对其企业的特殊性, 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 从企业成本管理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以循环经济为导向。
以规划、建设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大型煤炭产业集团化公司为目标。修建矿区与国铁接轨的铁路专用线;配套建设洗煤厂;建设煤矸石发电厂;建设以粉煤灰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厂;建设化工厂;形成煤—电—煤化工产业链, 实现循环发展。集煤炭生产、加工、转化和煤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企业工业园区。
2. 实现企业“三化”管理。
企业实施管理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与信息现代化。实施机械化生产, 信息化管理, 把网络信息化系统运用到煤炭企业终端中去, 用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这样势必会减少人力、物资、财力成本。
人员劳动消耗多, 工资成本比重较大。由于主客观原因, 煤炭开采业在我国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 列全国各行业的首位。只有技术现代化, 才能替代传统模式, 降低成本。
3. 统一成本核算办法。
煤炭企业应做好制定和修订内部计划价格等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各企业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及管理要求,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4. 合理划分成本和费用界限。
煤炭企业要合理划分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将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成本进行归集和汇总, 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 准确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 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三部分。事前成本管理中, 应吸收和消化现代经济管理方法, 推广分类物资管理分类法:例如:定期控制法、定量控制法、定期控制法和定量控制法, 使成本预测、决策方法科学化、系统化。在事中成本管理方面, 要在财务成本核算方法与管理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核算方法。在事后成本管理方面, 应加强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不应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标, 而应加强对成本效益的考核, 如费用成本利润率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张鸣, 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延彬, 张建军, 王红卫.基于煤炭企业作业的动态标准成本管理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11 (3)
[3].梁雪莉.试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 2010, (04)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 篇11
【关键词】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改革
1.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型的供电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财政系统管理模式,总体来说都能正常运转,可以帮助企业完成相应的经营活动,并且普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此次经济危机波及到了中国的各大中小企业,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这次危机中,部分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一些弊端。
1.1某些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够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虽然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但有些企业竟于此同时出现了轻视经营管理的现象,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财政事务管理中出现的小问题未能及时处理,会导致面临突发事件时令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1.2某些企业管理水平偏低
有些企业的财政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在经济制度,科技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还采用记账对照式核算体系。这种计算方法的随意性很大,也缺乏客观、公正,失去了财政管理应有的公平与公正,公开与透明,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供电企业的主要生产内容是电力销售以及电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和投资风险都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那么“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他也就失去了发挥他应有作用的机会。
1.3有些企业督管不严,资金利用效率偏低
一些企业过多的在意月末、年底会计收益的核算,而忽略了投资前期的财务统筹工作,实际的效益评估一点儿也跟不上项目原本的施工进程。另外,财务工作本来是以管理资金为核心的,在这里却没有体现出来。有些企业在资金运营上不够重视时间价值,非常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2. 新形势下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驰目所及,现今许多国家都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把创新看做是各国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也提倡发展创新型经济。在供电企业亦是如此,既然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代市场发展所需,那么除旧布新就是大势所趋。如今,仅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2.1提高财政人员的专业素质
树立任人唯贤的正确观念。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派遣制度,择优录取具有相关资格的人员,使有能者居之。把眼光投向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给予有能力的同仁们平等竞争的机会,坚决打击任人唯亲等牵扯到利益关系的现象,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障。聘请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局把控,并对相关财务负责人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对于那些从事财务工作的专职人员,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考核等活动,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在“第二课堂”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找方法,找技巧,虚心求教,争取让自己的水平早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2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自主理财意识
由于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之供电企业长期的特殊性,企业领导人决策迟缓,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持续下降,导致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创新型经济引领时代前沿,各供电企业也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改变曾经的经营模式,逐渐探索出一条新的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模式,除了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进行自身再充电以外,企业的领导人也应积极学习,转变经营理念,树立自主理财的意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只有自己掌握了企业最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涌动出鲜活的源动力。
2.3运用先进管理方针,指导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趋势要求各种形式的经济体制也要跟上与时俱进的脚步。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它必须根据企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战略调整,在具体操作中,应积极构建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它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集中财务管理权限的一种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财务信息平台,整合业务流程,便于上级领导更好的关注整个企业的全面的财务状况。
预算是控制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完备优良的预算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考核和监督的基本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像从前一样仅局限于记账与核算,更应注重前期财务的分析与后期预测。因为她们常常成为风险管理和把控的重点。因此,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2.4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监控体制
财务管理工作落实的好坏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发挥,它规范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部门,能使它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风险共担的能力。现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大力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并把它作为财务管理监控的核心工作。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一再要求充分结合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地制宜。首先,应该给予内部控制的工作相应的职权,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有清除了不听内部人员指挥的这些障碍,才能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对内控人员进行合理分工,职责分权,调动从基层到管理层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每个岗位的工作效率。此外,不能仅仅把财务控制的工作归类在财政部门之下,也不全是内控人员的职责,处于关键管理层的人员参与的意见,可以在宏观方面为内部控制把关,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长期影响,国有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痼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的,除了走创新型经济的必由之路外,还需要业内同仁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使其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上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谭敬之.新形势下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126,125.
[2] 钟闻.县级供电局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研究(系列四)[J].会计之友,2011,(11):27-29.
[3] 林举冠.县级供电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模式研究(系列二)[J].会计之友,2011,(11):22-24.
[4] 刘慧琴,张年松,吴伟特等.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系列三)[J].会计之友,2011,(11):25-27.
新形势下财务预算与企业管理 篇12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内部控制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而企业财务预算则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方式。企业财务预算不仅能够协调和不断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 同还能够促进企业按照预先指定的规划来发展, 另外还将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控制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企业财务预算的实施使得企业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和预警体系, 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预算执行过程提供有力的保障。当然, 还要对财务预算的结果随时进行跟踪和分析考核, 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的非正常经营业务活动的发生, 也能避免企业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还能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便于企业的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含义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财务理论与企业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论逐渐被科学的管理理论所取代。
企业的财务预算主要是指企业利用预算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于企业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实际上,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 用来合理、科学的分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以此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财务预算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预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 全面性
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性是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表现。全员性主要是说明企业的财务预算要涉及到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造成影响。全程性主要说明企业的预算活动从一开始的编制到执行过程中控制, 以及最后的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奖励都会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是一种全过程的预算。全方位则是指企业预算包含的内容的全面性, 如: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
(二) 机制性
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的根本要求是通过预算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使预算成为一种企业的管理制度, 并不是临时的、分散的管理手段。预算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全面考虑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的影响。企业进行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必须相互分离, 必须保证企业权利的均衡、系统、有序的运转。
(三) 战略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企业在管理方面越来越朝着战略化发展。企业的财务预算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型管理的一个内容, 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预算的构建必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将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前的具体规划。
(四) 系统性
企业财务预算的系统性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看, 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上下环节之间要紧密相连, 即在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之间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横向系统性是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 只要其中一个部门的目标没有完成就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五) 科学性
企业的预算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这包括基础资料必须充实可信、预算数据的计算方法必须先进、预算的执行过程必须高效。
四、目前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不足
从财务预算的基本内容方面来讲, 企业的财务预算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
(一) 在编制程序和方法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企业的预算编制较为滞后。一般的编制预算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的总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政策总是迟迟不能下达, 或在上报和下达过程中上下级单位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原因, 导致预算在预算年度的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才下达, 预算编制的滞后严重影响着企业对预算控制的效用。其次, 企业预算的执行部门往往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考虑, 对预算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料又多保留, 不能和上级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夸大对预算的需求, 导致预算松弛、不科学、缺乏客观性, 致使预算的有效性差。最后, 企业的预算审查平衡和审议批准缺乏科学性, 这主要是由于上级部门根据硬性指标压缩下属部门预算指标造成的, 最终导致预算指标的存在不合理性。
(二) 在财务预算和执行方面的不足
企业在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后, 在预算指导时不能全面贯彻执行, 企业的经营业务和财政收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致使企业预算头重脚轻, 经常出现预算外支出。另外, 对于企业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出现较大偏差的重大项目, 并没有及时查明原因即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三) 在预算调整方面的不足
企业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滥用预算调整政策的现象。有些部门在日常经营中并不注重对预算的控制, 一旦出现预算外支出, 马上向上级部门提交预算指标调整的报告, 甚至出现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多次调整预算的现象, 最终导致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算控制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四) 在预算分析、考核、评级和奖励方面的不足
预算的执行部门对在执行预算时出现的偏差没能及时做出充分、客观、详细的分析, 没有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另外考评制度也没及时贯彻、落实到位, 造成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约束, 使企业预算失去了它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
五、企业预算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一) 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有利
要想使企业的财务预算顺利实施执行, 就必须注重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性,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同, 导致各部门在经营活动中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冲突, 预算的实施和执行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
(二) 对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利
企业的预算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转入了控制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一定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企业的外部环境在随时发生着变化, 这必将导致企业的预算和执行发生一定的偏差, 企业如果能及时将预算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监控手段。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财务数据依据和标准, 让企业经营者明白:哪部分钱能花、哪些钱不能花。既然企业制定了预算就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我国很多企业十分随意地对待企业预算, 使预算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严重的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三) 对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有利
绩效考核是我国近年来一种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它是考核企业员工的主要指标。企业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 会将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逐层进行分解, 是企业每个员工都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因此, 企业可以根据预算执行的情况来评定员工工作成效, 分析其中的差异并积极进行改进。
(四) 对企业各部门奋斗目标的量化有利
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 企业各部门根据自己不同的预算目标量化了部门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科学的财务预算中蕴含着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理念, 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据说明和对企业经济责任的约束依据。
总之, 企业必须对预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有效实施企业预算管理可以最终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经营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给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对我国各企业的管理起着严重的冲击作用。中国加入WTO后, 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在逐步的和国际接轨,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产生和网络的普及, 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 突破事后的会计核算模式, 及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 将现代企业会计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分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 为企业管理提供财务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预算,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财务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10)
[2]徐国华.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11-08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08-28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对策05-21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10-10
新形势下企业融资问题10-26
新形势下企业观念创新的途径08-25
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12-14
浅论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07-14
新形势下油田企业管理的创新研究12-20
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创新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