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成本控制的经济学

2024-06-21

包装成本控制的经济学(共10篇)

包装成本控制的经济学 篇1

包装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中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包装业近年来飞速发展, 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产值不足100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100亿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成为世界第三大包装大国。然而, 随着包装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作用凸显, 出现了由忽视包装到过度包装 (1) 的误区, 商品过度包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公害, 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并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因此, 科学系统地监管和规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迫在眉睫。

一、过度包装的危害

(一) 商品过度包装浪费公共资源,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一方面, 商品的过度包装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 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 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以包装用的纸盒为例, 据统计, 每年全国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 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 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 况且包装衬衫所用纸盒只是纸盒包装物中的沧海一粟, 如果算一算所有商品包装用纸量以及要砍伐的树木, 那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2) 。另有数据显示, 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 这相等于筹备7年来直接跟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总投资额 (3) 。另一方面, 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垃圾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商品的过度包装物不仅占用了极大的空间而且将耗费大量的处理成本。同时不少包装物的材料是不可降解的, 会长期存留在环境中, 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二) 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行为必然会侵害到其相对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 商品过度包装的行为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的规定, 违背了商品交易的自愿和公平原则。消费者本欲购买发挥实质效用的内容物, 但商家却在该商品之上附加了价值不菲的外包装———有的甚至成本远远超过内容物。而由于企业处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消费者不得不为这种“霸王包装”支付无谓的价款。另一方面, 商品过度包装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和第9条的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 企业通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而消费者则通常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者在价值目标上内在地存在着冲突 (1) 。企业为了赢利, 常常会通过过度包装来隐瞒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 从而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忽视了。同时, 过度包装的恣肆在客观上必然制约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理性行使。

(三) 违反公平竞争法, 侵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 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所形成的市场机制维持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可见, 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在市场机制中, 竞争规律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其本质上就是竞争经济。然而, 只有公平竞争, 才能达到通过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而生产者的过度包装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的规定, 阻碍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建立。生产者对商品进行功能过剩的精美的外包装, 本质上就是一种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其通过这种不必要的华丽的外包装来取悦甚至迷惑消费者, 从而占领市场地位并以此击败竞争对手。这种行为损害了其他对商品适度包装的商事主体的合法利益, 并导致企业之间依赖过度包装就能获取高额利润的侥幸心理, 而怠于产品上的创新和完善, 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 企业过多地关注产品的外表, 一味地增强产品外在的吸引力, 将进一步导致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不注重产品的质量的提升, 而是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改进其产品的包装上, 即使这些包装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这种为牟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则采取损害社会公益的不正当手段, 将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过度包装产生的根源

(一) 企业利益驱使

1. 生产企业通过过度包装可以增加市场份额, 获得更多的利润

商品的销售包装不可或缺, 能够起到保护、促销的作用。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商品的生产企业更加看重包装的促销功能。借助精美的过度包装, 产生视觉冲击力, 吸引消费者的视线, 诱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增加商品的市场份额, 并虚抬商品的销售价格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2. 过度包装的生产存在外部性, 致使包装过度现象严重

如图1所示, 企业的过度包装生产的边际私人生产成本为MC。企业在生产过度包装时, 造成资源的浪费, 威胁到社会的生存环境, 并且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其却无需为此承担成本, 由此造成的边际外在成本为MEC。边际社会成本MSC=MC+MEC。过度包装商品的产出水平是一额外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的产出水平, 即MSC与D的相交处, 产出为Q*。但是, 正常产业的竞争性产出是在D与MC的相交处, 即Q1, 商品价格为P1, 显然, P1

(二) 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从企业社会责任对包装企业的基本要求看, 过度包装实质上就是包装企业对消费者、资源和环境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种表现。

1. 对消费者利益缺乏责任感

商品成本包括产品成本与包装成本两部分, 企业本身不会承担过度包装所花费的那部分成本的。从商品的最终流向可知, 消费者承担了过度包装的代价。企业通过两个途径转嫁过度包装成本: (1) 提高商品的售价直接转嫁给消费者; (2) 降低包装产品的质量或数量, 并将间接转嫁给消费者。无论商家采取哪一种方式, 最终都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而且, 对于某些商品, 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前, 只能看到商品的外包装, 而无法了解包装的结构、内容, 且凭借自身能力无法对包装的程度作出准确判断, 即消费者无法知晓此类商品的包装情况。欺诈式过度包装的买卖双方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生产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使欺诈式过度包装得以实施。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企业肆意侵犯消费者利益, 对其产品进行过度包装。由此可见, 过度包装是企业对消费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 对合理利用资源缺乏责任感

商品包装一般使用原生材料, 包装制品原材料的主要来源是木材、石油、钢铁等, 这些都是紧缺的资源。由于包装设计不合理、包装选材不当和过度包装以及虚假包装等, 导致包装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包装企业没有把合理利用资源当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使过度包装问题屡禁不止, 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 对环境保护缺乏责任感

包装在方便人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包装废弃物日益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环境难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调查表明, 就数量而言, 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 其体积则构成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 每年包装废弃物总量达1.5亿吨, 其中70%以上是过度包装造成的。由此可见, 包装企业对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 因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大量包装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 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特殊需求

近年来, 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部分群体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 这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不仅比较商品的价格、质量、功能, 同时更加关注商品的包装。设计美观的包装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 体现消费者的社会阶层, 增加消费者自己对所属阶层的归属感。

同时, 面子文化在我国渊源深厚, 中国人非常看重礼尚往来的形式, 体面的包装能够凸显出礼品的贵重、情谊的深厚, 送礼者的面子和受礼者的面子都是通过礼品来体现的。人们过分地追求面子, 送礼者通过高价钱使心态上得到了平衡, 受礼者则满足了商品表面豪华的身份感, 由此便产生了对豪华式过度包装商品非理性的市场需求, 由“面子经济”带动的礼品市场已经成为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重灾区。

(四)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规缺失

综观世界发达国家, 为了遏止过度包装, 倡导适度包装, 都先后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如德国的《包装条例》、日本的《绿色购物法》、荷兰的《包装盟约》、法国的《包装条例》等。

在我国, 已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GB/T19142-2003出口商品包装通则》、《GB/T17306-1998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等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然而, 我国政府缺乏具有强制效力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商品包装进行规范, 政策上的漏洞使得卖方能够顺利地通过过度包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相关的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也没能发挥其监督、引导作用, 对商品的过度包装进行遏制。因此, 宏观调控政策上的不力必然会导致市场上过度包装的泛滥。

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管模式的选择

为确保政府干预目标的实现, 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中应当行使的职能。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的职责与功能, 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领域, 以及实现该管理任务所应具有的行政职权。现代政府都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职能, 为了实现这些经济职能, 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政府行为。所以, 政府便被赋予了一些控制经济的权力和实施这些权力的条件, 可以通过改变控制变量的值来改变经济系统的状态, 从而实现其政策目标。如果政府职能界定不清, 法律赋予政府干“超经济性”、“超市场性”色彩, 在实践中极易出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错位, 导致“政府失灵”, 从而加大政府干预的成本, 降低政府干预的效率和效果, 延缓政府干预目标实现的进程, 甚至会使政府干预目标无法实现。

因此, 要在坚持“符合国情、有限干预、依法行政、注重效率”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划清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行为边界, 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准确定位政府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中应当行使的职能, 并以此为基础, 科学制定政府干预规则, 严格规范政府干预行为, 使政府干预在匡正“市场失灵”的同时, 防止政府职能定位出现错位、越位或缺位等现象, 避免“政府失灵”, 迅速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据此, 我们认为, 基于我国目前处于市场机制不断健全的阶段, 政府应当在资源配置方面充当协调作用, 可以采取以政府行政执法监管为主体, 行业和社会联动参与监管的模式。

(一) 监管模式的实施机制

1. 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专门法律

在我国, 虽然在《GB/T 19142-2003出口商品包装通则》、《GB/T 17306-1998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中对商品包装作出了一些规定, 但上述标准都是从技术规范的层面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作出了规定, 并未涉及具体的执行模式、执行主体、惩罚措施等内容。

在法律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也作出了一些相关规定。但上述法律并不是专门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 不可能对过度包装这一事项作出非常细致的规定, 对规范过度包装也缺乏操作性。因此, 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专门法律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厂家的定价行为, 使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相符, 从而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 实施法律的主体及其职责

根据我国现有的部门职能设置, 质检部门可负责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督检查, 实行日常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就日常现场检查来说,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 接到消费者的举报后, 对涉嫌从事过度包装经营者的生产场所、销售地点实施现场检查; (2) 对过度包装比较突出的行业的商家每年组织1~2次的全面检查。就监督抽查来说,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国家监督抽查和地方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国家监督抽查是指国家质检部门统一组织和管理, 按季度对全国产品包装情况进行的监督抽查。而地方监督抽查是指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的监督抽查。 (2) 定期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是地方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的主要方式。通过重点监管商品的目录, 按规定周期, 对本地区的重点监管商品进行连续质量监控, 以促进和保持这些产品的适度包装。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对涉嫌过度包装的经营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应依法行政, 谨慎执法。如果因为自身的不适当执法造成对经营者的合法利益的侵害时, 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两种形式: (1) 名誉性的责任。遭受损害的经营者可以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登报、发函等方式恢复自己的名誉。 (2) 财产性的责任。受损害的经营者可以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赔偿, 以弥补自己的损失。另外,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公务人员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如果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也应由其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则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法律规制的责任类型

根据我国目前商品过度包装的现状, 建议建立以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法律规制, 其主要包括追究违法者以下责任类型。

(1) 民事责任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而言, 经营者和消费者这两个民事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易的地位并不平等, 而经营者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强加给消费者一些不必要的过度包装,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 为规范这种民事法律关系, 当以民事责任的设计为必要。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消费者因为过度包装而招致的损害得到补偿。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即是否有必要引进惩罚性赔偿机制?如上文所述, 在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 实行惩罚性赔偿对遏制过度包装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因为惩罚性赔偿具有的威慑功能, 可以有效阻却过度包装的经营者, 使他们不敢再随意对商品进行不合理包装;另一方面, 有助于消费者受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的补偿。

(2) 行政责任

商品的过度包装行为涉及产品过度包装者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法律冲突。生产者或销售者企图对通过对商品过度包装来赚取高额的利润, 而这种行为本身造成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侵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生产者或销售者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营利性服务并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如果为牟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则采取损害社会公益的不正当手段, 这就会损害整个社会健康良性的发展, 必须严厉地予以制止。英国学者边沁认为, 国家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公共利益, 实现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在现代社会, 任何具有正当性的法律都必须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特定私人的利益而制定的;否则, 法律就失去了其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工具的本色和意义。而公共利益最大特点在于, 它是一个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相类似的框架性概念,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对其有效保护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执法者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 根据社会生活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来维护某一种具体的公共利益, 实现社会实质的公平和正义。因此, 通过行政责任的规制, 以行政权力来对抗经营者的过度包装行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刑事责任

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行为的规制, 一般采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追究即可。但当过度包装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安全秩序和特殊保护利益时, 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惩罚和威慑效果就会不够。只有引进刑事责任才能有效遏制这一违法行为,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抚慰受害人, 才能维持良性的社会秩序。而由于过度包装行为是一种经济行为, 对其刑事责任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构架:一是财产类刑事制裁。由于过度包装行为可以使得经营者获取高额的利润, 为了遏制经营者的这种冲动可以设置一项剥夺其经济利益的刑罚制度。二是人身罚。过度包装虽然是一种单位行为, 但往往其责任人只是单位的决策人, 因此可以设立一项惩罚其直接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的刑罚制度。

4. 建立公益诉讼程序

公益诉讼可分为广义的公益诉讼和狭义的公益诉讼。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名义提起的诉讼, 亦有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代表国家, 以个人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而狭义的公益诉讼则是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 以国家名义提起的公益诉讼。

商品过度包装行为侵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引进公益诉讼机制将更有利于限制这种行为。这是因为:

第一, 由于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和整体性, 公共权力机关本应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首选机构;但实践证明, 完全依赖公共权力机构保障公共利益并非上佳选择。因为公共权力机关无论多周密, 仅依靠公务人员来维护公共利益是不够的。引进公益诉讼制度将可以有效弥补公共权力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上的不足。

第二, 建立公益诉讼机制将能唤起全民的公共意识, 可以对经营者的过度包装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是全面和普遍的, 它能使企业的不当行为及时地暴露出来, 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整体性侵害。

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应包括全体公民、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人民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主体提起诉讼的条件, 原告可以是直接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 也可以是没有直接受到违法行为侵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而且这种侵害不以实际发生和危害结果的存在为条件。这就扬弃了过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直接危害关系原则。

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 指的是人民法院对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分工权限。概括地说, 其受案范围是侵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这样可能会使法院的受案数大增, 增加法院的负担。为解决此矛盾, 可采取以下对策: (1) 严格立案受理机关, 做到依法立案、依法受理; (2) 设置投诉前置程序, 实行投诉前置原则。即在起诉阶段, 凡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的原告, 应首先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接受投诉的部门须于一定期限内予以答复; (3) 设立保证金制度。

另外, 规定公益诉讼机制时, 必须采取措施, 对滥用公益诉权的行为予以限制。滥用诉权实质上是当事人不正当行使法律赋予的进行诉讼的权力。为了防止滥用诉权, 法律可以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 有权责令滥用公益诉讼程序的一方向被起诉的一方或因之乱用诉权而致利益遭受损害的一方的实际损害给予赔偿。作为当事人自己也可以要求滥用公益诉讼的一方支付其因滥用公益诉讼行为而造成的各种开支, 甚至包括律师费用。这体现了程序上的公平保护原则。

(二) 限制过度包装法律责任的实现路径

如前所述,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 各国在限制过度包装的制度构建方面, 都不同程度上采用了严格追究责任的控制模式, 如美国的侵权责任救济制度, 德国的生产责任者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等。实际上, 这也符合法律本身的特点, 即在规则的设计上, 要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改变目前中国所存在的“重规范, 轻责任”的倾向。

基于这一思路, 笔者认为, 应该在前述以“政府行政执法为主体, 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联动”这一监管模式的统摄之下, 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限制过度包装行政执法责任和其他主体相关责任的法律制度。

1. 责任主体的确定

(1) 生产者

这里的生产者既包括企业生产者, 也包括专门的商品包装商。商品生产领域责任主体的认定, 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 企业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如果产品的包装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 则应由该企业生产者承担责任。

第二, 企业生产者将自己的产品交给专门的商品包装商, 并由该包装商负责产品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 视为在商品包装以前生产商已将产品出售给包装商, 因此出现过度包装问题时应由包装企业承担责任。

第三, 企业生产者将自己的产品交给专门的商品包装商, 但产品包装后, 由原来的该企业生产者负责销售。这时, 包装商应该是按照企业生产者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的包装, 并应熟知相关法规对包装物的要求, 一旦出现过度包装的问题, 企业生产者与包装商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便于将来商品出现过度包装时责任主体的明确界定, 负责产品第一次包装的企业, 应建立完整的商品包装信息档案, 并在产品出厂销售前将该信息书面提交上级质检部门申请批准或备案。

(2) 销售者

当产品进入销售渠道, 对其过度包装的责任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形分别认定:

第一, 销售者未对产品重新再度包装。若产品出厂后销售者将包装好的商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 这时一旦被质检部门查出存在过度包装现象, 生产者应承担主要责任, 销售商承担次要责任。这是因为销售者负有在进货前检查产品包装信息档案等证明材料的义务。如果其没有尽到应该尽到的注意义务, 则应该为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 销售者在出售前又对产品进行了再度包装。如果产品出厂后又经过销售者进一步包装处理, 而产品上市前生产商并未存在过度包装问题;那么一旦出现过度包装的问题, 应由销售商承担责任。

另外, 考虑到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当发生过度包装问题侵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 消费者可以请求企业生产者或销售者赔偿损失。这时, 即便责任最终在于生产商, 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销售者索赔;其后, 销售者可再向企业生产者行使追偿权。

(3) 消费者

设置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机制, 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而且有助于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产品过度包装中的消费者的法律责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

第一, 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奢侈包装商品征收相对比较沉重的税收, 来控制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需求。这样, 消费者为了避免缴纳太高的税收费用, 通常会慎重选择过度包装的商品。

第二, 从我国目前消费者的层次来说, 具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消费者, 如果他们本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而仍然购买过度包装商品, 国家监督管理机关可以直接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在责任承担的证据证明方面,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即推定该消费者存在过错, 并应该承担责任。该消费者有义务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而不承担该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消费者出于攀比甚至为了将商品作为礼品送人, 专门购买甚至订做包装成本很高的商品包装;对此, 必须有法律上的相应对策。对于此类行为, 从法律上说, 这些消费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监督管理机关可以对之进行制裁, 轻者批评教育, 重者也可以采用罚款、没收等方式。

2. 行政制裁的方式设计

以行政执法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模式, 要求执法主体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即要求法律的供给不仅充分, 而且要符合社会公正的需求。立法者在行政执法的法律设计方面必须公正、合法、合理。

这一要求表现在限制过度包装的行政监管法律制度的制裁方式方面, 行政制裁方式要明确、有层次, 具有可执行性, 并且要权责一致、罚当其罪。对过度包装的行政制裁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警告

对于首次出现过度包装的商品或者过度包装程度并不严重, 告知之后能够马上改正的, 可以对该商品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处以警告, 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于消费者, 也可以采用警告的方式, 以起到教育作用。

(2) 罚款

该种方式是行政执法的主要方式。对过度包装的罚款数额的确定应坚持适度原则和违法程度和惩罚相适应原则。在具体执行中, 可体现在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 (草案) 》中, 规定“相关质检部门可对违规行为处以X万元以上、Y万元以下的罚款”。课题组认为, 具体罚款金额可根据企业包装成本超出规定水平的金额乘以商品数量来衡定, 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处罚。

(3) 责令停产停业

对于包装不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商品, 其生产者或销售者在被相关质监部门处以警告、罚款等处分后, 其在一定期限届满时仍不能使商品的包装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 相关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产停业。

(4) 拘留

过度包装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经过多次行政处罚仍不改正、情节特别恶劣的, 可以对其直接负责人处以拘留。

参考文献

[1][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张千帆“.公共利益”的构成[J].比较法研究, 2005, (5) .

[3]王利明.公共利益是否就等于“大家的利益”[N].解放日报, 2006-09-04.

[4]程振华, 吴新杰.从行政审判案件剖析行政执法[EB/OL].中国民商法网, http://www.civillaw.com.cn/.

[5]韩凤芹.地区差异:政府干预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6]崔勤之.简论市场公平竞争环境[EB/OL].中国民商法网, http://www.civillaw.com.cn/.

[7]胡钧.不对称信息下政府最优监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6.

[8]向盛斌.环境管制过程中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行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 12) .

坚果酸败的包装控制方法 篇2

【关键词】坚果 酸败 氧气 包装

坚果,作为植物精华的部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等,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有着极好的功效,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坚果行业发展态势强劲。但是,坚果在贮存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酸败,未拆封的坚果制品经常出现“哈喇”味,并伴有发霉、酥脆度降低的变质现象,严重影响坚果企业的经济效益,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1 坚果酸败概述

坚果酸败的根源在于其富含油脂,众所周知,油脂在加工、贮存过程中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水蒸气、酶等条件影响,产生系列化学变化,劣变酸败。只有了解酸败的诱因,才能寻找抑制酸败的适当方法。通常,油脂酸败呈现两种不同的酸败形式:水解酸败和氧化酸败,如图1所示。

水解酸败属于生物性的变化过程,它是指油脂在高温、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分子和甘油分子,前者会产生不良的气味。与此同时,氧气与油脂结合,产生氢过氧化物,这是氧化酸败的初级产物。该物质不稳定,进一步分解为氧化酸败的最终产物——具有较强挥发性的醛、酮、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这两种酸败形式同时进行,研究表明,氧化酸败对油脂品质的影响远胜于水解酸败,因此,氧化酸败是油脂酸败控制方法的主要目标。

2 包装技术

据上文所述,氧气是造成坚果油脂氧化酸败的重要原因,因此“除氧”是坚果包装技术的核心意义,可以通过“脱除内在氧气”和“阻隔外界氧气渗入”这种内外并重的包装技术达到“除氧”的目的。一般来说,采用以下三种包装形式。

第一种,普通塑料软包装。即未填充任何气体或抽真空处理的散装形式。根据包装复合膜中添加材料的阻隔性不同,可实现一定期间内对坚果酸败变质的控制。

第二种,真空包装。利用抽真空技术将包装内空气抽出,避免高油脂坚果氧化变质,产生哈喇味。这种包装形式的包装材料紧贴坚果表面,其韧性和耐穿刺性应予以高度重视,防止成品包装受到坚果果壳的破坏。上述两种包装形式,除了选用阻隔性较高的复合材料隔离外部氧气的渗透,还应视保质期需求适当内附独立脱氧剂,进一步降低包装内部氧浓度。

第三种,充氮包装。对包装进行抽真空后充入氮气,营造缺氧甚至无氧环境。以葵瓜子为例,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充氮包装的葵瓜子在30℃储藏60天,酸价为非充氮普通包装的84%,过氧化值为43%,说明充氮处理对葵瓜子的酸败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同时也间接印证了氧气对油脂酸败的显著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包装形式,只有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才能充分发挥其“除氧”功效。目前,坚果包装常采用多层复合膜材料,具体材料见表1。

3 导致坚果酸败常见的包装问题诊断

为了进一步了解导致坚果酸败的包装技术因素,笔者针对已经发生酸败的坚果制品的三类包装进行了物理性能的检测,具体如下。

测试样品:普通塑料复合膜包装山核桃制品6袋,牛皮纸/Al/LDPE纸铝塑复合膜包装碧根果制品6袋,OPP/VMPET/PE镀铝复合膜充氮包装开心果制品6袋,全部发生酸败。

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如下。

氧气透过率:采用OX2/230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依据GB/T 19789《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和薄片氧化透过性试验 库伦计检测法》进行检测:利用试样将仪器的测试腔分成两部分,一侧流通氧气,一侧流通氮气载气,氧气透过试样随载气共同进入库伦传感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压,该电压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氧气量成正比,仪器计算获得氧气的透过率。

密封性:采用MFY-01密封试验仪,依据GB/T15171-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向仪器的真空室中放入适量蒸馏水,注入量以放入样品包装扣妥上盖后,罐内水位高于多孔压板上侧10mm左右为佳,如图2所示。设置仪器真空度(0kPa-90kPa之间)和保持时间,启动仪器开始对真空室抽真空,观察抽真空期间和真空保持期间试样的泄漏情况,若有连续气泡产生,则视为样品泄漏。

氮气透过率:采用VAC-2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依据GB/T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测试:制取Ф97mm圆形试样,放置在仪器的上下测试腔之间,夹紧。首先对低压腔(下腔)进行真空处理,然后对整个系统抽真空;当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测试下腔,向高压腔(上腔)充入一定压力的N2,并保证在试样两侧形成一个恒定的压差(可调);这样N2会在压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压侧向低压侧渗透,通过对低压侧内压强的监测处理,从而得出所测试样的氮气透过率。

经过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测试结果表明,在氧气透过率测试中,样品一的6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平均值为532.90cm3/(m224h0.1MPa),材料的阻氧性较差。正常情况下,氧气透过率低于50cm3/(m224h0.1MPa)的包装材料方能满足坚果对包装的阻氧需求。因此,包装材料阻氧性较差这是导致该样品酸败的原因之一。样品二的6个试样的氧气透过率平均值为0.98cm3/(m224h0.1MPa),较样品一包装的阻氧性有了大幅提升。

在密封性测试中,1#、2#、4#、6#、13#、14#、16#、18#试样在偏高的压力下,无连续气泡产生,密封性好。3#、9#、10#、11#、17#在较低的压力下,封口出现连续的气泡冒出,明确发生泄漏,意味着该样品的封口强度较低或均匀性不佳,建议及时调整封口热合参数以加强热封的效果。5#、7#、8#、12#、15#在较低的压力下发生袋体破裂,但破裂位置位于热封口的根部,试验人员对这些样品追加热封强度测试,发现热封部位的两边未正常被剥离,而是在热封口根部出现了断裂,热封强度值较高,均超过了50N/15mm。因此,对于样品一的3#和5#酸败原因,除了包装材料的阻氧性较差外,包装整体的密封性以及封口热合效果不佳也是重要因素。而对于阻氧效果优异的样品二的所有试样,密封性测试中均出现泄漏或破裂的现象,因此,包装的密封性较差是导致其制品酸败的主要原因。

对于样品三,采用的是充氮镀铝复合膜包装,氮气充盈包装,营造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隔绝氧气,防止坚果酸败。因此,相对于包装材料的阻氧性来说,氮气的阻隔性更为重要。同时,该样品的包装为含铝质结构的复合膜,这类材料在搬运、销售过程中会受到外力揉搓,包装材料易出现折痕、针孔等缺陷,影响材料的阻隔性。于是对该类试样进行了未揉搓和揉搓后的氮气透过率测试。未揉搓的氮气透过率的平均值为5.3407cm3/(m224h0.1MPa),揉搓后的氮气透过率平局值为110.2399cm3/(m224h0.1MPa),氮气阻隔性明显下降,造成氮气的缓慢外泄,逐渐失去保护坚果防止酸败的功效。另外,该样品部分试样的密封性和热封质量也不甚理想。因此,包装材料的不耐揉搓引起的氮气阻隔性下降和密封热封效果较差是导致其内容物坚果酸败的主要原因。

结语

浅论包装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篇3

关键词:包装艺术,经济,关系

一、绪论:

1、包装艺术的本质──包装艺术为产品要素之一, 也是人类感官需求与商品需求之一2.

包装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3.包装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并且受经济水平制约。

二、什么是包装艺术?

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 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我们深信, 包装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最有力手段之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包装与商品经济已融为一体。

三、什么是经济?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 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四、包装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

早期人所采用的包装材料, 充分利用了自然材料, 如:竹条、树枝、草茎、树叶等来包裹或捆扎食物或用品。在今天看来, 有许多产品包装都以这样的原始包装为灵感, 创造出既传统, 又符合现代标准的产品包装。如南方食品粽子、荷叶包鸡、竹筒饭等都仍然采用天然包装进行包装。

五、经济属性贯穿于包装艺术设计活动过程的始终

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构成了如此复杂的社会,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肯定会导致人对物质生以及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 包装的艺术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创造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 经济属性在商品一系列的生产阶段的作用

从包装的设计到揉入生产的过程中, 经济因素在不同的阶段, 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

(1) 包装设计的产生阶段:包装的艺术是需要掌握产品的相关因素, 然后以创造性的思想和表现手法使之成为标新立异的设计方案。在这其中, 经济因素主导着商品属性、市场的需求预测及新方案的经济投入。

(2) 包装设计的实施阶段:设计方案由草图到电子版到审核再到印刷生产是一个实体的过程。包装设计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 从设计产品的试生产到批量的生产和专利保护等等均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3) 包装设计的实现阶段:设计的产品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 从而来实现其经济价值。在这其中, 经济因素不仅仅体现在设计产品的综合经济价值上, 在改进设计产品上, 经济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包装艺术通过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来确定其设计目标和方向

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认为设计都应是具有强烈的超前性和预测性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这四个环节, 设计在时间上先于生产、销售活动, 而且产品市场定位合理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两者的成效。所以, 设计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包括对生产厂家、市场消费者、品牌竞争对手的详细调研。

六、包装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优秀的包装设计促进经济的发展

针对“优秀包装设计评比中国包装委员”会所指定出来的规定:高档礼品包装的材料成本应占生产该产品成本的30%以内;低档或普通包装的材料成本, 应占该产品成本的3%以内。超出这种比例则为“过分包装”。

由此可见, 包装艺术无论是功能上的变化还是本身经济价值的变化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那就是通过对产品的艺术包装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和提高知名度而达到销售目的的, 从而获取巨额经济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包装艺术已经实实在在的转化为经济效益。

2、失败的包装艺术阻碍经济的发展

在几年前, 我们所熟知的农夫山泉来了个大变脸, 全新的瓶身, 全新的商标。从品牌的角度来看, 新商标以抽象的山峰造型来表达主体形象, 虽然没有之前“千岛湖实景”那般写实, 不过更符合了品牌独特性的要求。

当然,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 突然的撤掉农夫山泉标志性的千岛湖实景图实在不可接受, 究竟农夫山泉的饮用水是不是千岛湖的?在没有用正确方式的解答这些疑问之前, 就贸然的更换了包装, 好像更加显现了企业的心虚, 品牌的不实。

所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失败的包装设计, 不仅会给消费者的心理留下阴影与疑惑, 而且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不仅销售额会下滑, 导致利润减少或根本没有。由此可见, 失败的包装艺术阻碍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繁荣促进包装艺术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时期, 大工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种产品的丰富, 也导致了商品竞争的日渐剧烈。商家被迫在商品销售领域采取更新颖的手法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以博得他们的喜好, 这奠定了包装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物质基础。所以, 经济的繁荣会促进包装艺术的发展。艺术作为上层建筑, 必定会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4、经济的衰落会阻碍包装艺术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 欧洲再次被卷入战争, 出现了一段经济困难的时期。食品配给出台了, 包装材料的使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英国, 以往罐装出售的商品改用纸盒包装, 软木塞代替了金属瓶盖, 产品的过度包装都不见了。在那个年代, 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包装艺术发展缓慢甚至不发展, 几乎所有的原料都被用作战时的需要。依据“马斯诺需求层次原理”, 只有人类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 才会考虑其他因素, 运用到这里也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温饱都得不到满足, 就更不要说审美需求了。所以, 在经济衰落时, 包装艺术得不到发展。

包装成本控制的经济学 篇4

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现状与产生环节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如表1所示。2014年,在出版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中,包装装潢印刷的增长率最高,在其他印刷方式已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包装印刷还在持续增长。2014年,全国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营业收入876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利润总额5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可见包装印刷发展前景较好。

在包装印刷发展前景较好的大环境下,包装印刷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有由VOCs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问题。据相关统计,我国约有包装印刷企业15万家,包装印刷产值占印刷行业总产值的30%,然而其VOCs排放量却达到了印刷行业总排放量的80%左右。此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关注,在相继出台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中,多次将包装印刷列为重点治理行业。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采用较多、造成污染最为严重的印刷方式是凹版印刷,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方式,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可将凹槽内的油墨直接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刷成本较低、印刷质量高,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具有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以及色泽鲜艳明亮等特点,这也是包装印刷行业选用凹印的主要原因。

下面就以凹印为例,从包装印刷行业凹版印刷中使用的油墨、设备、工艺方面详细地分析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是如何产生的。

1.油墨

目前,在大多数包装印刷企业中使用的油墨是溶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一般是由颜料、连结料、溶剂和辅助剂组成的。其中溶剂主要是醇、酯、酮、醚、芳香烃等造成VOCs污染的有机化合物。溶剂型油墨的干燥主要是依靠溶剂的挥发,因此在油墨的干燥过程中,这些能够引起VOCs污染的有机化合物就会挥发到空气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设备

在大多数企业中,凹版印刷所用的干燥和通风设备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溶剂残留量过高,进而导致污染严重,VOCs严重超标。此外,许多包装印刷企业采用的还是开放式的刮墨刀系统,在印刷过程中开放式的刮墨刀系统刮刀更换时间长、刮墨质量差,而且容易造成油墨飞溅,溶剂挥发直接进入到凹版印刷车间,产生VOCs环境污染,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

3.工艺

凹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准备、印刷和印后处理3个部分。在凹版印刷过程中油墨黏度的调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产生VOCs排放的主要环节,凹版印刷中油墨黏度的调节主要采用加入溶剂的方法。据相关统计表明:1台薄膜凹印机,印刷速度300米/分,每天有效运转时间为20个小时,薄膜幅宽1米,每天的产量为36万平方米,以凹印工艺的平均耗墨量为每平方米7克计算,需要消耗油墨2.52吨。凹版印刷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比例(一般为1∶2)加入溶剂调节油墨黏度,那么,在消耗2.52吨油墨的同时还需要消耗3.78吨溶剂。由此可见,在凹版印刷过程中产生的VOCs排放量是惊人的。此外,在印后处理工序中均会不同程度的加入一些溶剂等进而增加了VOCs的排放量。

管理控制

为降低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进绿色印刷,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绿色环保,降低VOCs排放的大环境下,绿色印刷为印刷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环境保护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印刷推动工作。2010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与原新闻出版总署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推进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包装印刷企业更应该加快绿色印刷的步伐:①用新型环保油墨代替传统的溶剂型油墨。绿色材料的使用,是绿色印刷迈出的重要一步,用新型环保油墨取代溶剂型油墨是包装印刷企业推进绿色印刷的必然选择。②采用封闭式的刮墨刀系统。由于现今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包装印刷企业对印刷作业环境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封闭式刮墨刀系统就成为了企业的必然选择。③添加溶剂回收装置。在包装印刷行业VOCs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溶剂的挥发,目前许多包装印刷企业并没有溶剂回收装置,这就使得苯烃等有害物质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不利于包装印刷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添加溶剂回收装置,企业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热情自然高涨,生产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2.加大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

虽然绿色印刷在包装印刷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型环保油墨已部分取代溶剂型油墨,环保节能的设备已经在使用,然而在包装印刷企业中溶剂型油墨依旧占主导地位,干燥、通风设备造成的溶剂残留量过高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成本太高、管理不到位、技术有待提高等皆有可能,但新型环保油墨较溶剂型油墨在附着力、干燥性、色密度等印刷适性较差,环保节能设备还存在一定缺陷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研发出既环保又与溶剂型油墨印刷适性相匹衡的新型环保油墨,如何进行设备的进一步创新,成为了包装印刷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大研发力度,迫在眉睫。

3.行业协会实施监督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与行业协会的监督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包装印刷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剧。在2015年亚洲印刷展览联盟会议上,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宣布成立“绿色印刷及VOCs治理委员会”,彰显了包装印刷行业的决心。行业协会不仅对企业起到了监督作用,更是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不同的包装印刷企业可以探讨绿色环保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交流先进的VOCs治理技术,推动企业共同进步,向着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

4.政府扶持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是一项大的工程,正处于“攻坚”的困难时期,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尤其是新闻主管部门应该为包装印刷行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或措施,切实地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的管理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资金、技术等多个因素,需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方紧密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包装印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10月1日起国家关于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通知,包装印刷行业赫然在列,可见国家对VOCs排放治理的决心,相信通过政府有效合理干预和企业积极控制管理,防治结合,才够促使中国印刷包装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包装优化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篇5

包装,是物流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与流通加工、搬运、仓储及运输等过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包装方式方法以及包装外形设计都会对物流环节产生重要影响。优化包装设计是物流活动顺利进行、保障物流质量的前提,并为企业挖掘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企业各种成本居高不下、成本消减空间已经非常狭小的情况下,在包装和物流成本上进行控制,科学、合理的包装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取得成本消减的空间。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时,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地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所谓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物流成本分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微观的物流是指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则微观的物流成本即为具体企业由于物品移动而产生的运输、包装、装卸等费用。表1清晰地描述了物流成本的分类与构成状况。

所谓包装就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本文主要对塑料制品公司的产品的包装方式进行优化,降低仓储、运输和人工等成本费用,从而和供应商达到双赢的目的。

1 塑料瓶制品公司现状

本文的研究对象某塑料瓶公司的产能为1 000 000瓶/天,每天需根据客户生产要求交货1152 000瓶。目前塑料瓶的内包装材料为塑料袋,420个/袋;外包装材料为瓦楞纸箱,1袋/箱。堆码方式为30箱/托盘,即6箱/层,5层/托盘,托盘尺寸为1.2m×1.0m,堆码后体积为1450×1120×1850mm,有超出托盘的现象。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最小包装单位偏小,对于糖果公司和其供应商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对塑料瓶进行包装或拆包装。

(2)瓦楞纸箱无法清洁消毒,被定义为一次性使用材料。

(3)仓储费用高,仓库面积利用率低。每托盘产品高度过高,无法上货架及两层堆码,因而采用平面一层堆码方式进行堆码仓储。

(4)运输费用较高,有23%的车箱空间浪费,且产品超出卡板,存在破损风险。

3 包装优化方案

针对目前塑料瓶包装所存在的问题,在成本不上升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最小包装单位数量,更换可以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和改善堆码方式等改善并提高包装的经济效应,从而增加仓库利用率并降低运输成本。具体优化方案如下:

(1)设计采用集合包装,集合包装不仅可以增加最小包装单位的数量,减少瓦楞纸箱的使用数量,还可以节省人力和降低货物的流通费用。

(2)改变现有的瓦楞纸箱材质,通过采用可以进行二次清洁和消毒的钙塑材料,使外包装箱由一次性使用变为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的周转箱。

(3)包装容器尺寸和规格确定。1确定长宽。不改变每袋数量,每层采用2×2方式进行摆放,确定集合包装容器最小长度和宽度为1100×934mm。同时确定该集合包装配套的托盘尺寸为1200×1000mm。2根据客户的理瓶机料,确定最小包装单位的数量即设计为8袋/箱,每箱放2层,每层4袋。所以集合包装容器需要最小高度为632mm。3结构设计。最小包装净重达到36kg/箱,体积为0.77m3,极其不方便搬运操作,故将集合包装容器设计为盘式结构,箱体部分与托盘用螺钉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体式结构。此外,为了方便集合包装容器的周转使用,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如图1所示。4尺寸调整。为了满足包装方便使用的基本功能,以及可折叠结构的设计制作,集合包装容器最终尺寸调整为1200×1000×642mm。

(4)确定集合包装容器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的堆码方式。由于钙塑集合包装瓦楞箱具有抗压强度高、形状规则、力学性能不受时间变化而引起衰变等优点,经多次测试验证,在仓库平面堆码高度达到6层也不会出现塌箱等问题。为了安全因素,最终平面堆码高度定义为5层。

同时在运输流通过程中,由于高度的下降,以及堆码的规范,堆码无超出托盘现象,装卸数量提升到30托/车。

4 包装改进前后的成本对比

某塑料制品公司对包装改善前后的包装材料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4项进行对比,同时其客户某糖果公司对包装改善前后的仓储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包装机械设计的控制与应用 篇6

1 包装机械设计控制组成

包装机械按照其结构组成的不同, 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部分:主传送系统, 驱动与传动系统, 被包装物品的计量与供送系统, 包装材料供送系统, 包装操作执行系统, 产品输出系统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其中主传送系统和包装操作执行系统是整个包装机械设计控制的重要部分。

1.1 包装机械的主传送部分

主传送部分是包装机械中将未包装的物品传送到包装机械中, 再将包装好的物品传送到指定位置的传动系统。这一系统看似简单, 却是整个包装机械得以正常运行的首要保障。主传送部分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精度决定了整个包装机械设计的成败。对主传送部分的控制主要是由对逻辑控制器的编程实现, 根据实际包装的不同需求, 在电脑中对逻辑控制器进行信号编程, 再通过发出相应的指令实现对传动系统运转方式的控制。

1.2 包装机械的执行部分

包装机械的执行环节也是整个包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现有的包装机械中, 整个包装过程的执行也是通过事先设定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运转和操作的。控制技术在包装机械的执行部分可谓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从包装机械指令的编写到指令的执行, 无一不是通过控制技术来实现的。PLC系统是包装机械部分控制技术实施的主要系统, 通过PLC系统, 技术人员编写的程序语言就能够被逻辑化地运用到包装机械的运行当中。同时, PLC系统所具备的操作简单、设计灵活和可靠性较高等的特点也极大的提高了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 满足了现代化生产对包装机械性能的需求。

2 包装机械控制技术要求

控制技术是包装机械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作用范围最广也是最为重要的技术, 在包装机械的不同运行过程和不同组成部分中, 对控制技术的要求和标准也各不相同, 以下将从包装机械的主传送系统、速度调节以及工作时序三个方面对其控制技术的要求进行分析。

2.1 主传送系统的控制

主传送系统在包装机械中的运动分为间歇性运动和连续性运动两种, 主传送系统根据其不同的运动方式也有着不同类型的分类。主传送系统运动类型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运动类型的包装机械整个运动结构之间也存在这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 主传送系统运动的不同决定了力矩和各个零件所承受的载荷的不一致, 也就是说, 包装机械在不同运动状态下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对机械本身做出调整。此时, 控制系统就要根据主传送系统运动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选择, 保证主传送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运行需求, 从而保障包装机械正常高校的运转和运行。

2.2 速度调节及控制

整个包装机械系统的包装过程可以被看成为一条互相配合的生产线, 在这一整条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传动速度来进行配合和调节。有时, 包装机械系统不能够实现完全的自动化运行, 还需要一部分的人工手动参与, 故而, 速度调节的控制在手动和自动的情况下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对速度调节的控制要求控制技术不仅能够实现速度调节的功能, 还要备选两个及以上的速度调节方案, 以便随时根据生产的需求和突发情况调节传送的速度。所以, 速度调节的控制系统需要和传动系统密切配合设计, 利用传感器或其他调节装置与预先设置的调节方案相配合, 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速度调节和控制。

2.3 工作时间及次序的控制

包装机械的工作时序指的是机械的各个部分连贯性配合生产的流程的总和。不论是在柔性包装生产线还是在刚性包装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中, 控制系统对工作时间及工作次序的控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工作实践及次序的控制就是指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工艺流程的要求, 对每一个生产的过程进行合理安排, 并做好意外情况的调整。在此基础上, 实现对包装机械的总体调节和掌控, 不仅关注效率问题, 还要确保整个包装机械生产过程的安全, 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包装生产的正常进行。

3 包装机械控制的应用展望

在当下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融入了一些新的应用设计理念, 例如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时序信号进行记忆控制的记忆控制系统;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效控制系统;重新引入手动控制的半自动控制系统;引入新型传感技术和监测方法的分级检验控制系统;根据不同模块进行分区控制的模块控制系统等等。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包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各级市场对包装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也对包装机械的运行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所阐述的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 是整个包装控制系统运行和升级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在包装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应用新的技术, 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包装行业日益提高的要求, 才能切实缩小我国包装机械设计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高我国的产品包装水平。

参考文献

[1]钟灵.浅谈包装机械设计中的控制技术[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06) :84-85.

[2]赵淮, 林泽梅, 张世荣.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现状和提高技术水平思路[J].中国机械工程, 2003, 14 (05) :446-449.

[3]武瑞之, 魏风军.绿色包装机械设计的关键技术探析[J].包装工程, 2005 (02) :99-101.

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 篇7

1. 包装废弃物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包装废弃物的排放量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重量的1/3, 体积的1/2。我国城市固态废弃物所占比重是其重量的15%, 体积的25%。

2. 包装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自然资源的损耗

随着包装工业的日益规模化, 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 手提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等材料一旦被人们随手丢弃之后, 就形成了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铁路、公路、街头巷尾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在全世界呼吸道疾病的高患病率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包装废弃物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损耗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对1958——1966年期间包装工业情况作了一份审慎的报告记载, 按美国当时人口每人每年消耗的包装材料由1958年的183kg增加到1966年的238kg, 耗费美国公众250亿美元, 占当时全国总产值的3.4%。1966年23503吨包装材料中大约90%是扔掉的固体包装废弃物、垃圾, 其中包装纸占42%。若每吨废纸重新利用, 可抵17棵用于造纸原料的树木。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学者们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 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 在于工业化运动以来, 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所谓两高一低) 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 为此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因此,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建立了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 (称为3R原则) , 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 减量化或减物质化的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 旨在减少进人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和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 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资源化或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 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在包装领域的运用, 所以绿色包装是以3R原则展开和延伸。绿色包装应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 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 易回收复用, 再循环利用, 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绿色包装的宗旨是以不污染环境, 保证人体健康为前提, 以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节约自然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为发展方向, 以造福人类千秋万代为目的,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 不仅产品是绿色的, 废弃物也应该是绿色的。作为废弃物也不污染环境, 可以回收利用或回复自然。

三、我国绿色包装现状

由于出口商品必须采用绿色包装和国内环保事业的兴起, 政府的支持, 我国的绿色包装产业快速发展。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 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 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部分产品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 绿色包装产业的市场在不断扩大。然而,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绿色包装产业还远远落后, 发展的速度也不够快。

1. 绿色包装概念模糊

在许多人心目中, 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包装产品的绿化, 错误地将使用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 而不问包装产品的生产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也不问包装产品在使用后是否能再利用。如将纸包装一律视为绿色包装, 将塑料包装则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 甚至认为聚乙烯有毒, 应全面实行以纸代塑等。其实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例如, 对纸包装回收处理不当就不符合绿色包装的要求, 而塑料包装如果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处理就应该被提倡。塑料具有其他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优点, 全面禁止塑料会造成更大的污染。我国森林资源有限, 造纸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很难控制, 所以全面实行以纸代塑既不现实, 也不环保。

2. 绿色包装发展失衡

不同企业实行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步。最早实行绿色包装的都是出口型企业, 这类企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对绿色包装了解较早, 迅速调整了企业在包装上的战略;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则对绿色包装的反应较为迟缓, 近几年才开始涉足绿色包装。另外, 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的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 而经济较为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包装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宣传, 发展缓慢。在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上, 各地政策和法律也不一致, 造成包装污染向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

3. 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绿色包装是以高科技为支撑的, 我国由于对绿色包装新技术的投入和研究不足, 虽在部分产品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但整体的技术水平仍然是落后。另外在绿色包装方面人才奇缺, 尤其是管理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绿色包装的发展。

四、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绿色包装

1. 以清洁生产为理念, 开发、生产新的绿色包装材料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清洁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 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绿色包装的清洁生产, 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 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为原则, 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 倡导绿色消费, 营造绿色包装良好的市场氛围

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 有72%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 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 还有38%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往往要依赖绿色标志来引导, 绿色标志在国际标准中叫做“环保标志”, WTO规则显示, 凡是获得“环保标志”的产品方可进人国际市场, 如欧盟市场的产品包装须有环保标志。在绿色消费潮流的推动下, 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将不再仅仅关注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包装是否精美, 而是更关心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包装上是否有“绿色包装标志”。消费者购买带有“绿色包装标志”的商品, 会为自己对环保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感到荣幸。由于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需求比较旺盛, 因此商品的生产厂家从自身利益出发, 也将不得不把商品包装的环保因素考虑进来, 主动采用绿色环保包装, 实行绿色营销, 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促进商品的销售。

3. 加强回收与再利用, 实现包装废弃物的生态化循环

循环经济实行“谁污染, 谁付费”和“谁治理, 谁收益”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针, 让污染者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使其不得不实施清洁生产。一是征收垃圾税。循环经济最直接的刺激措施是根据所倒垃圾的数量进行收费。美国有200多个城市征收垃圾税, 不少欧洲国家都采用垃圾收费政策, 但同时又积极鼓励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都设有专门的回收箱, 便于人们把包装废弃物投入, 将包装废弃物投入回收箱是免费的, 若当作垃圾投入垃圾袋则要付费。二是征收包装税。国家可对包装废弃物会造成环境影响的产品收取包装税。这种做法提高了那些包装废弃物需要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商品的成本价格, 相对降低了那些使用易于再生利用包装的产品的价格。用市场价格机制进行激励, 迫使产品生产者从设计生产的最初环节, 就考虑包装使用后能否易于回收,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收取包装押金。对于一些易于直接重复使用的包装, 可采用包装押金制。销售商向生产商交付押金, 而顾客向销售商交付押金, 以经济利益驱动包装废弃物回收。

4.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

绿色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国家出台良好的政策支持。建议实施以下的产业政策:一是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对被评定为绿色包装制品的生产企业, 对其被认定的绿色包装制品, 实行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二是在科技部设立专项绿色包装新技术开发基金。三是加快包装立法的步伐。施包装制品强制回收和生产者负责的政策, 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建立地区授权包装回收处理中心, 促进包装循环经济的形成。四是制定出口产品绿色包装的优惠政策。参与绿色包装有关的国际合作, 以应对绿色包装有关的色贸易壁垒纠纷。五是全国的各种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包装理念, 设立“绿色包装日”活动。

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中包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绿色包装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和科技、工业、商业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创造一个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 循环经济下的包装业才能在小康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构建中有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世界环境, 2000, (3) .

[2]王润如.从循环经济看绿色包装[J].中国包装业, 2003, (1) .

[3]庚晋, 白杉.“绿色包装”的发展机遇[J].湖南包装, 2004, (1) .

倡导循环经济,限制过度包装 篇8

先来看一下包装的定义。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 方便运输, 促进销售, 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首先, 它是一个容器, 用来装载商品;其次, 它具有一定的功能, 如保护保护商品不受损害和传达商品信息等等。

1. 过度包装的概念以及判定

1.1 过度包装的概念

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的规定, 所谓的“过度包装”, 是指超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要求的, 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1.2 过度包装的界定

首先, 我们看看过度包装的特征,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 包装体积过大, 与实际产品不相匹配

为了提高商品的期望值, 给顾客一个“大而全”的直观印象, 一些企业便滥用中空盒、泡沫、塑料等填充物, 随意地扩大包装体积, 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某知名品牌防晒霜, 真正霜剂含量也就20来克, 但其精美的包装瓶和外包装盒, 不管是重量还是体积, 都达到了产品本身的数倍。

(2) 包装层次太多, 包装功能重复冗余

似乎包装层数越多, 商品便越显珍贵。纵观现在的商品市场, 特别是礼品, 重复包装、多层包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可谓是“一环套一环”, 把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就拿月饼来说, 本是中秋佳节供人们赏月品尝的大众消费品。但笔者见到的一盒中秋月饼, 从最外层的手提袋到里边的精美雕花木盒, 从盒内的泡沫塑料再到衬底儿的金色绸缎, 绸缎上又是两个精美的方形木盒, 里边还各有一个塑料真空包装袋, 里里外外总共五六层, 真不知是卖月饼还是卖包装。

(3) 包装过于豪华, 设计用料奢侈浪费

包装的原义本是保护商品、方便运输, 但现在的许多包装产品已远远超过它的保护功能, 被设计制造的过于豪华, 甚至采用了大量的锡箔、银箔、仿金箔等不易降解的和稀有的材料。笔者曾在商场见过一个烟斗, 其包装盒表层进行了大面积的金、银凹版和丝网印刷, 可谓是“富丽堂皇”, 但其标价却让人敬而远之。

(4) 附加物品过多, 强行推销无关产品

现在商家似乎越来越慷慨大方, 经常在产品中附送各种各样的礼品, 有的甚至价值不菲, 如名烟、洋酒、人参、手表等等。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 这只不过是一种推销伎俩, 商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从而提高商品价格, 而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过度包装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要真正界定过度包装, 却不太容易。在这一点上, 商家和消费者甚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关专家认为, 假若包装物的价值超过实际产品价值的1至2倍, 就可以称其为过度包装。中国消费者协会曾明确规定, 将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的行为判定为“商业欺诈”。

2. 过度包装的危害

适度的包装对绝大多数商品来说不仅能起到保护产品、方便运输等作用, 还能打造企业的品牌, 促进商品的销售。但是, 过分、夸大的包装不仅会对环境、社会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也是弊远大于利。当我们走进各大超市, 放眼望去, 琳琅满目的商品或多或少存在着过度包装的影子, 有的甚至到了十分夸张的程度, 这与我们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是相违背的。过度包装的危害, 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浪费自然资源

商品包装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 如纸张、橡胶、玻璃、塑料等等。而这些原材料的制取, 又要耗费大量自然资源, 当中还有许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假如对过度包装不加限制, 它对资源的消耗将是惊人的。就拿衬衫来说, 我们国家的年平均产量大概是12亿件, 这对包装盒用纸量的需求就高达24万吨, 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再拿包装最常用的瓦楞纸为例,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主要有3层、5层和7层等几种, 在我国以5层为主, 假如改为3层, 将节省十多亿元的纸浆和纸板费用。这还只是一个纸包装行业的数据, 再加上金属、塑料、玻璃等行业, 过度包装对资源的耗费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2.2 污染生态环境

首先, 在包装的生产过程中, 对原材料的利用率无法达到100%, 导致了废料的产生。同时, 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废渣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商品包装又多属一次性使用, 包装产品的80%最后都会变成生活垃圾, 对环境再一次构成威胁。特别是类似塑料等包装产品, 需要200多年才能被土壤吸收, 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据统计, 在近300万吨垃圾中, 包装物大概就占了83万吨, 而其中近60万吨都是可以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2.3 误导消费行为

过度包装最终还由消费者来为其买单。厂家之所以追求过度包装, 其真正目的在于追求高额利润, 但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商品价值, 通常消费者并不需要。而某些商品的包装却达到甚至超过了商品的本身价值, 令消费者实有“买椟还珠”之感。更有甚者, 为了提高产品利润, 商家不惜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 并采用精美华丽的包装来作为掩饰, 这是一种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欺诈行为。

2.4 损害公共利益

过度包装的泛滥, 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去得更多的价值。这种盈利方式, 导致各个企业把精力都花到了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上, 对产品质量却不闻不问。在短期内, 企业盈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 但从长远来看, 这更像是一种伎俩或手段, 无益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当这种现象泛滥到整个产业, 那么它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危害就更加不容小视了。

3. 倡导循环经济, 限制过度包装

循环经济的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 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基本含义为: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品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 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 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 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 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生态经济,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各种物质和能源在循环中得到反复的利用, 基本不产生废弃物, 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3.1 循环经济原则

(1) 减量原则

减量化是指在商品生产之前就对生产商品所需的资源和原材料进行控制。对我们的包装工业来说, 从设计之初就应当注意运用这个原则, 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材, 加大力度研究开发更加轻便的包装工艺和材料, 同时还要大力倡导可循环使用的包装制品, 抵制一次性包装产品。

(2) 再利用原则

再利用是指延长商品的使用寿命, 推迟其成为垃圾的时间点。对包装行业来说, 要尽量设计和生产可回收的包装制品, 增加他们的循环使用次数, 推行模块化结构和可拆卸式设计。在消费过程中, 要引导消费者配合好包装垃圾的回收工作, 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扔进回收箱。

(3) 再循环原则

再循环是指将产品的废弃物进行处理, 使其成为新产品的原材料。针对包装行业, 应当注意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进行循环利用, 得到相应地产品或附加产品。同时加大对包装垃圾的回收力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3.2 遏制过度包装的措施

循环经济理论对我们遏制过度包装, 发展绿色包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我们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 把包装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总体来说, 一是要减少包装制品原材料的用量, 即遵循“减量化”原则。在包装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投入, 同时大力研发更加节能高效的工艺和技术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使包装和产品之间相得益彰, 恰到好处。二是要加大对包装制品的回收和利用的力度, 即“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应当树立循环利用的理念, 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同时加大对垃圾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 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落到实处。具体来说, 要使包装行业真正走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我想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立法限制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政府的参与至关重要, 通过法律法规遏制过度包装也是势在必行。只有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惩才能真正让包装设计制造者按照规定和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从源头上杜绝过度包装行为。令人庆幸的是, 过度包装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政府机构的重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 正在审议中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已经明确将“限制产品过度包装”列入其中, 过度包装行为将在法律层面上受到严格的惩处。

(2) 生产厂商应树立正确的包装理念

政府的参与固然能对限制过度包装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这场改革潮流中的真正主体还是我们的包装行业, 或者说是各个包装公司和部门。作为包装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 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包装理念, 担当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把自身的发展战略融入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要不断革新包装技术、探索新型材料。包装技术的进步在企业实现适度包装、绿色包装过程中的贡献率最高、作用最大。企业要加强自主研发以及同科研机构的合作, 不断探索更轻便、更易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和工艺。同时, 要严格控制一次性消费品和一次性包装, 设计制造能够循环利用的产品。

其次, 要不断更新包装理念、创新包装设计。我们要对过去“傻、大、黑、粗”的包装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瘦身”, 更新设计理念, 倡导精巧、简洁、适度和实用的包装, 让以往富丽堂皇、售价昂贵的“豪装”没有市场, 让简约的绿色包装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和时尚。

第三,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方法和渠道。作为包装企业, 一定自觉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按照“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积极探寻各种有效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途径。

(3) 应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引导

消费者是包装产品的购买和使用者, 过度包装之所以能长期存在, 与消费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遏制住过度包装, 就必须对消费者进行科学的引导。

一是要引导消费者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理念

作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必须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 消费时做到量力而行。虽然超前消费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但我们仔细分析, 这里头其实不乏商家的炒作, 其目的是刺激消费。在我们为某件商品掏腰包的时候, 一定要冷静的思考一下该商品是否具有升值空间, 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若不是, 则应当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 而不能盲目跟风一味攀比。

二是要引导消费者只买名副其实的, 不买华而不实的商品

包装精美不见得就表里如一。甚至有个别商家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补偿包装成本, 严重地侵害消费者利益。作为消费者, 在购买商品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商品时要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 从多个侧面对商品进行比较, 并结合自身收入状况, 挑选出货真价实的商品。

三是要倡导纯洁朴实的人际关系, 切不可把感情等同于金钱

许多过度包装的产品, 其实都是作为礼品赠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礼尚往来”, 但这个礼, 更多地是指一种礼节, 一片心意。现代社会的“礼尚往来”, 具有更多的公关性和目的性。作为大众消费者, 应该主动地抵制这种不良风气, 倡导真挚淳朴的情感, 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不能把礼品的轻重与感情的深厚等同起来。

总而言之, 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还误导消费行为、损害公共利益, 于国家和个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应坚决予以杜绝。要避免过度包装, 我认为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建立正确的包装理念, 提倡适度包装, 建设节约型社会。从国家来说, 必须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来指导包装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 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作为企业来说, 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包装理念, 把精力集中投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绿色包装中, 从源头上遏制住过度包装行为。作为个人来说, 切忌一味跟风, 盲目攀比。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应当本着理性的态度, 做到“只买好的, 不买贵的”, 把产品质量作为评价的标准, 而不能仅凭华丽的包装。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抵制过度包装, 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过度包装的现状以及所带来的危害, 并依照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提出我国应当从政策法规、消费以及经营观念等入手, 解决过度包装日趋严重的问题, 促进我国包装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过度包装,商品,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

[2]杨福馨, 侯林青, 杨连登.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年.

职业女性“包装”成本知多少 篇9

她们整洁的容颜、标准的着装、温柔的微笑和干练的举止

让办公室充满了生机与和谐的气氛;

她们工作起来,雷厉风行;生活起来,色香味美……

她们注重个人成长,同时追求生活品质。

当然,成为这道亮丽风景线中的一员却并不容易,

除了要具备相应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之外,

还需要有职业女性的形象。因为职业女性一旦走进办公室,

她的整个人,包括衣着、妆容以及

携带的物品就已经成为公司形象的一部分。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要出镜的这四位都市丽人,

她们的随便一套装束,就花费了大笔银两,

从中可以窥斑见豹地看出职业形象所需要的大笔投资。

攻略之一:

精明干练型

陈曦,29岁,

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衣着佩饰:

套装wanko900元

鞋Aee650元

项链戴梦得 1008元

手表Dior880元

烫头发600元

包Marc Jacobs2290元

化妆品:

隔离霜倩碧395元

喱兰蔻495元

眼霜薇姿218元

唇膏兰蔻99元

眼影CD300元

睫毛膏兰蔻295元

雅诗兰黛220元

香水CD 450元

陈曦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个“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高级白领。你会相信,她在任何地方,都不属于弱势群体。曾留学德国的她,处处体现出严谨的作风。在工作上,她表现出的更是个性独立、精明干练的职场一族风范。

“套装永远是我的最佳拍档,它让人显得整洁庄重、精神焕发,时时刻刻给我自信。我的衬衫款式以简单为宜,与套装配衬,基本选择白色、淡粉色、格子、线条等变化款的衬衫。整体色彩方面,我一般采用灰色、深蓝、黑色、米色等较沉稳的色系。当然,职业套装多少硬朗了些,在购买或是定制套装时,也会选择局部运用毛边、镶嵌水钻等设计的,能让职业套装更显精致和典雅。有时巧妙地用丝巾、饰品、腰带与职业装配搭,能增加一些女人味道。”

“形象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竞争资本。对个人的求职、工作、晋升和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受过专门的职业着装和礼仪训练,觉得这对职业女性非常必要。”

看着陈曦,你会相信:自信的女人最美。

攻略之二:

端庄大方型

徐静蓉,32岁,

外企财务总监

衣着佩饰:

连衣裙EQIQ2500元

鞋NINEWEST790元

包Lesaunda698元

项链SHE'S860元

手链施华洛世奇1660元

化妆品:

精华素水芝澳600元

眼霜 SK- Ⅱ 580元

粉底液 兰蔻 119元

睫毛膏 Guerlain295元

眉笔 露华浓120元

唇膏LexLips280元

香水 Moschino375元

一眼看到徐静蓉,便感觉她是个智慧圆润的女人,从容而淡定,优雅而从不气势逼人。不似玫瑰过于缠绵,不似荷花过于清纯,不似腊梅过于沧桑,也不似昙花易受尘世干扰。她或许不是办公室里最有能力的女性,但却一定是个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她的衣着原则是“在流行中略带保守”,是保守中的流行。连衣裙是身材窈窕的她的最爱。见到她那天,她身穿黑色连衣裙,长度及踝,流畅而华丽的线条,令身体的美无言地展示,神秘的黑色一览无遗地衬托出她成熟含蓄的气质。

据她介绍,她多挑选样式素雅的衣服,花色衣服则应挑选规则的图案或花纹如格子、条纹、人字形纹等。“我穿衣服特别强调清洁和舒适,在家里,我所有的衣服都熨烫平整,分类挂好。”

“职业女性的穿着除了因地制宜、符合身份外,还须记住以不影响工作效率为原则,才能适当地展现女性的气质与风度。女人的美丽是一种修为,职业女性应该内外兼修,既注重修饰,也注重智慧。”

徐静蓉还喜欢各种大方而别致的首饰,一如她的人,丰富而精致。

攻略之三:

简约休闲型

Lance,26岁,

广告公司平面设计

衣着佩饰:

上衣Rosebullet580元

抹胸 TOKIOMESAGE482元

皮带Diab'less450元

靴子FED998元

项链 Fior320元

手环 URL280元

戒指EVA698元

包Killah560元

头发染烫,1200元

化妆品:

紧肤水佰草集120元

防晒霜倩碧350 元

睫毛液 Red Earth155元

眼线液 雅诗兰黛250元

眉笔 Guerlain 155元

眼影娇兰365元

指甲油AnnSui160 元

唇膏 COVERGIRL179元

香水L′Instant295元

Lance美目流盼,是个时尚、率性而独立的女孩。她自己介绍,她是个“月光族”,白天忙着设计创意,晚上忙着约会泡吧。

“我的个性比较随意,不喜欢穿正装,还好,我的工作也不用穿正装。我一般选简单的休闲服,也很喜欢中性服装,觉得那样既妩媚又飒爽英姿。”

她的着装风格概括来说是简单中的优雅,舒适中的休闲,但简单的服饰造就了这个不简单的女人。修身的设计,半透明的质感,内衬的白色吊带背心,使得简约和性感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这样的着装风格,估计Lance在公司的人气一定不低。

Lance最喜欢买挂件和包。她的首饰盒里装满了各色漂亮的饰品,有昂贵的名牌,也有几十块钱淘来的小东西。

攻略之四:

清纯秀丽型

林丽萍,25岁,秘书

衣着佩饰:

针织衫MORGAN390元

短裙Etarm429元

戒指小黑部落120元

项链CICI'S368元

手提包 ajour320元

头发离子烫 390元

化妆品:

面霜 水芝澳420 元

唇膏 倩碧149元

指甲油 娇兰119元

睫毛膏欧莱雅 115元

眼影 兰芝205元

眉笔 资生堂150元

粉饼欧莱雅119元

香水三宅一生355元

林丽萍可不是普通的秘书:她气质优雅、细致入微;她善解人意、协调自如。三年的秘书经历使她具有良好的沟通、判断和预见能力。如今已经成为老板的左右手、公司不可或缺的行政人员。看她那清纯秀丽的外表,你会感觉,她或许柔,但绝对不弱。

“由于一个秘书代表的是整个企业、公司的形象,因此,她的着装搭配也很重要。秘书的着装必须非常讲究。所以,服装搭配我力求整洁大方。办公室里不需要风情万种,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流行元素融进枯燥沉闷的上班服饰中。比如一双华丽斑斓的凉鞋、一只绣有花朵的书包,都可成为将职业装穿出流行感觉的点睛之作,职业形象也能带出甜蜜的感觉。”

浅谈食品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 篇10

1 食品塑料包装制品行业现状

根据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机构对国内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调查, 此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国内注册的食品用包装生产企业总量为3 700家, 但是大部分都是作坊式或者小企业, 员工数量仅为十人左右的就占据1 100多家。很多小企业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工艺及质量检验手段都比较落后, 甚至多数小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并不经过检验, 也没有基本的规格合格证等, 某些小企业甚至直接利用回收材料生产食品用塑料包装, 造成不少产品质量低劣。由于一些食品包装制品的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特别是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使得塑料包装中的物质向食品中迁移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比如安徽毒奶瓶事件;巧克力被包装中的矿物油污染, 致使部分儿童出现癌症等, 所以, 加强对食品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是当务之急。

2 影响食品塑料包装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食品的塑料包装制品所用原材料都是由塑料与多种复合材料构成的, 在包装食品的过程中, 材料中所含的元素会发生转移, 造成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同时, 如果包装材料选取不当则无法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的安全, 这些都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因此必须选择正确的原材料、合理掺入添加剂, 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在塑料包装的生产过程中, 有部分企业用废品回收的废弃塑料融化后作为原材料, 或者使用工业级的材料生产食品包装, 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塑料老化等产生的小分子或单体, 还有在回收当中残留的添加剂、重金属, 并且回收的塑料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并不好, 在包装成型当中需要使用添加剂改变其特性, 这些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2.2 产品质量检验技术不完善

在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中, 需要从原材料进入生产现场前到产品出厂都进行严格的理化性能检测, 这些检测包括阻隔性测试、强度测试、理化检测三个方面, 同时还要根据食品相应的等级标准进行检验。其中阻隔性测试是指检测塑料包装材料对气体、液体等物质的渗透阻隔作用。主要检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率, 还有对光照的通透性、雾度等, 以牛奶糖的包装为例, 牛奶糖属于乳制品, 要求包装具有较强的氧气阻隔性能, 否则容易变质, 而普通的塑料包装达不到要求, 需要在单层聚乙烯塑料薄膜上覆铝箔或者特殊涂层, 一些企业不但不做此类工序, 甚至连包装的阻隔性检测都忽略。

强度测试是检验塑料包装在运输和分派途中抵抗拉力、断裂和变形的能力, 以及耐受封口时的热度、强度等的能力, 所以在检测当中还需要对塑料包装进行以上检测, 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延长保质期。

理化检测主要是对塑料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或者有害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方式有蒸发残渣、高猛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等步骤, 少一环都不行。理化检测关系到包装的卫生安全, 是必要的检测。理化检测不仅可以将原材料上的有害物质检测出, 还能检测包装在印刷、与其余材料复合当中使用的各类添加剂、辅助剂、溶剂等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由于理化检测较为复杂, 部分小企业只会选择检测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有害物质, 检测方法更是不尽合理, 无法真正地测出塑料包装中的有害物质,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3 生产工艺有待加强

不同规格的食品包装有不同的加工参数, 比如复合包装中的BOP薄膜加工难度较大, 国内现有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成膜性较差, 容易造成包装漏气, 影响食品安全, 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同时由于BOP材料的吸湿性和防水性较差, 需要与相应的复合工艺技术密切配合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此外, 还要将检测技术与原料渠道控制相结合,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包装质量, 加强食品安全。

3 提高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对策

3.1 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消除包装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并在制度中规定了三十九种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的准入市场标准, 但还是无法杜绝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对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控制, 需要设置强制性准入制度, 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健康、原材料的选用、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等制定专项或特定要求, 使得包装的安全卫生处于可控制状态。

3.2 量化食品包装中的残留物质

目前国内食品包装安全标准的规定还不完善, 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和生产脱节, 并且针对性不强, 导致国内食品用包装产品质量整体不高, 需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对食品包装的添加剂、规格、参数、指标等进行明确要求。比如对于保鲜膜中存在的溶剂残留, 规定不能大于10 mg/m2, 但是没有针对各类残留溶剂的成分和限量给定具体指标, 导致执行标准存在困难, 因此应将各类参数的指标量化, 使得质检机构及企业检验部门对塑料包装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有据可依, 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3.3 量化检验责任

量化质量检验责任, 就要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明确应执行的相关法规标准、明确市场准入标准。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时要全面认真检测, 产品出厂前也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 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将产品卫生安全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让企业各部门明确质量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以此加强对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

4 结束语

在食品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中, 需要从国家制度、企业生产管理及加强检验等多个方面入手,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摘要:简述了国内食品塑料包装行业的现状, 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因素, 基于此, 提出了提高塑料包装产品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塑料包装,质量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明元, 胡银川.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迁移危害研究现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 (1) :14-17.

[2]侯汉学, 董海洲, 王兆升, 等.国内外可食性与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5) :79-87.

上一篇:动态压力的分析研究下一篇:我国学校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