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精选7篇)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 篇1
产品创新是企业通过改善或创造产品, 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的过程。产品创新源于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 最终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产品创新的路径, 一是从技术的应用中找到突破口, 通过功能创新, 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从人性化设计找到创新突破口, 实现技术与需求的对接;三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 从绿色设计中找到突破口, 实现各方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和谐。
一一、产品功能创新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存在的根本目的, 也是产品创新的核心内容。产品创新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新的合理的、和谐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是寻找新的突破点的有效手段。在产品创新中, 产品功能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功能扩展法。是指对现有产品的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关扩展, 主要应用在产品的实用性功能上。产品的功能从重要程度的角度划分, 可以分为主要功能与附属功能。功能扩展法的目的在于在产品的主要功能顺畅实现的基础上, 研究这一产品可能隐藏着的附属功能, 并把附属功能用合理有效的形式加以确定。例如, 厨房用的刀具主要功能是“切”, 但通过对刀具的使用状态的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使用者还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用其附属功能, 如“拍”、“刮”、“割”、“压”、“盛”、“铲”等。那么我们在设计创新中, 可以利用附属功能进行设计的重新定位。
二是功能联想法。是指对产品功能进行相关的联想, 进而从产品“语意”的角度对产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从产品的指示性入手, 把产品的内在功能用直观的形态表现出来。通过产品的形式、材料、色彩、结构等要素的组合, “告诉”使用者这一产品是什么、怎么用。另一方面可以从产品的象征性、趣味性和主题性入手, 如通过文化元素的注入给产品带来新的意味。
三是功能定义法。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打破原有对产品的命名也就是要打破产品在我们头脑中的固有形象。把功能从产品形态中分离出来, 再对功能进行重新的定义, 根据新的产品命名来进行创造性设计, 这样就去除了对已有产品形成的习惯性思维的干扰。
二二、人性化设计
产品创新的根本目的, 不仅仅是设计师技术水平与设计艺术的展示, 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即创新设计是为消费者的需要而设计, 是为了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而设计。所以, 在产品创新中, 新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达到消费者满意是设计的中心和衡量的尺度, 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 又包括心理尺度, 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人性化设计的出现, 完全是设计本质要求使然。因为离开了对人心理要求的反映和满足, 新产品设计便失去了意义。新产品设计只有以人为中心, 为了人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为了健全和造就高洁完美人格精神而倾心服务, 产品才会有市场活力, 正如美国当代设计家德累福斯所说的:“要是产品使人感到更安全、更舒活、更有效、更快乐, 设计便成功了。”
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有的满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的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 有的对残疾人用品设计倾注热情等。设计人员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 赋予产品以“人性化”的品格, 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
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一是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 (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 的变化, 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设计关注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如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海尔推出的第一台冷藏室上置、冷冻室下置、温度控制设置于箱外的BCO-220冰箱。该冰箱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 考虑到冷藏室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冷冻室, 下置冷藏室使用户需经常弯腰取物。因此, 将冷藏室上置, 并将冰箱高度设计得与人体身高相当, 而将使用较少的冷冻室下置, 方便使用。同样, 原来冰箱的温控器都在冰箱内, 观察和调节均需打开冰箱门, 极不方便。而改为温度控制外置后, 使冰箱外观既美观, 又方便了使用。二是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开发和挖掘, 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 如平等、正直、关爱等, 使人感到亲切温馨, 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款款真情。新产品的设计人员只有用心去关注人, 关注人性, 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如一个会鸣叫的水壶, 把哨子改成吹出一个和声的汽笛, 使人在水开时不致因尖锐的哨声而惊恐, 当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对人的伤害。超市的手推车架上加一个翻板, 老年人购物时累了可以当靠椅休息, 尊老爱老的美德便体现在细微的设计细节中。与常规方向相反装配的剪刀, 给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带来方便。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
三三、在创新中引入绿色理念
产品创新不仅是技术与消费者需要的结合, 还要考虑制造、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因此, 在产品创新中引入绿色理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少, 可以利用再生或回收循环再用的产品。产品创新的绿色设计, 不仅能通过绿色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合理化, 节约生产成本, 还给爱护环境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是注意选择绿色材料。材料选择是绿色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最早最重要的设计决策, 同时又是一种重要手段, 借助它可以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少。因此, 绿色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改变传统的选材程序和步骤, 选材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和性能, 更要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性能, 优先考虑材料本身制备过程中低能耗、少污染, 且产品报废后材料便于回收、再生、重用或易于降解。具体的措施包括选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节能型材料、可降解材料、环境友善型元件, 减少产品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品种等。
二是面向拆卸性设计。传统的设计方法一般只考虑零部件的装配性, 很少考虑产品的拆卸性。而绿色产品设计则要求把可拆卸性作为产品结构设计的一项评价准则, 使产品在报废以后其零部件能够高效地、不加破坏地拆卸下来, 从而有利于零部件的重新利用或进行材料循环再生, 达到既节省又保护环境的目的。可拆卸性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1) 减少拆卸的工作量。明确应该拆卸的零部件, 将多个零件的功能集中到一个零件。 (2) 预测产品构造。避免相互影响的材料组合, 避免零件的污损。 (3) 易于拆卸。 (4) 易于分离。 (5) 减少零件的多样性, 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
三是可回收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是指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时, 充分考虑产品的各种材料组份的回收再用的可能性、回收处理方法 (再生、降解等) 、回收费用等, 以及产品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达到节约材料、减少浪费, 对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方法。新产品回收性设计的主要原则是: (1) 避免使用有害于环境及人体的材料。 (2) 减少产品所使用的材料种类。 (3) 避免使用与循环利用过程不相兼容的材料或零件。 (4) 使用便于重用的材料。 (5) 按兼容性组织材料。 (6) 允许使用重用的零部件。 (7) 鼓励用户进行循环利用。
产品创新的方法与思维路径 篇2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影响到对事物的评判, 对物体的知觉, 还影响到人们对问题的正确决策。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看, 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 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 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通常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有:一是在有目的注意时形成的。二是由于重复某种习惯性的态度、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时产的。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 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思维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 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大量事例表明, 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 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 难以涌出新思维, 做出新决策, 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 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 又有差异性。思维定势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 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 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要进行产品自主创新和市场创新,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比如, 按照人们的思维定势, 泡泡糖本是儿童食品, 而日本“江崎糖业”通过开发功能性泡泡糖, 由儿童市场转为成人市场, 从而推出了司机用、交际用、体育用、轻松性等四大产品, 使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又如, 在皮革售价节节提高之际, 美国杜邦公司将其发明的人造革用于制造定型皮鞋, 原以为必胜无疑。但由于产品定位上的错误, 经七年的努力和损失1.5亿美元之后, 最后不得不将专利卖给波兰。但波兰人一旦将人造革重新定位为生产廉价工作鞋后, 市场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产品非常畅销, 甚至返销美国。可见, 打破思维定势, 能使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穿越“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局, 进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就是对于老产品来说, 也往往能梅开二度, 转衰为盛。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 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 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 提出新方案和决策, 创建新理论,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的增殖, 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 (如观点、理论、发现) 来增加知识的积累, 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 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 实现了知识的新的功能, 由此便实现了知识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量增殖的思维活动。
常见的形式有: (1) 多向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 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 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 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的思维。 (2) 逆向思维。即把思维方向逆转, 是用与原来的想法对立的、或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可能并存的两条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形式,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及思维习惯, 为产生新设计而常用这种思维方式。 (3) 联想思维。是一种把已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 从其相关性中得到启发, 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维形式。在产品创新中应能抓住其技术的实质因素, 去展开联想。 (4) 定向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将思路指向该对象, 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利用创新思维进行产品创新的事例不胜枚枚举:日本布拉泽公司, 通过调查, 认识到过去人们只重视缝纫机的缝纫功能, 利用多向思维发现: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起了变化, 缝纫机的单一功能已经难如人意。于是趁社会上家电热方兴未艾, 研制出一种带电脑的多功能通用机, 操纵简便, 能缝会算, 而且可以设计图案, 参与家庭管理。
三、集思广益方法创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产品创新中, 尤其需要集思广益, 发挥创新团队的作用, 凝聚集体的智慧。然而, 在群体决策中, 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 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 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 提高决策质量, 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一是引起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 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 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 产生连锁反应, 形成新观念堆, 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二是与会成员的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 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 能形成热潮, 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三是激发竞争意识和个人欲望。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 人人争先恐后, 竞相发言, 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 力求有独到见解, 新奇观念。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 给个人以充分的自由, 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 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 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一款数据库产品,或一条创新路径 篇3
6月30日,南大通用公司在北京发布交易型数据库GBase 8t。GBase 8t是在IBM公司的Informix数据库产品的源代码基础上,改进、编译而成的。
南大通用全称为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取得IBM授权,获得Informix数据库最新版(12.10版)的全部源代码。经过几十人技术团队9个月的苦战,南大通用解读数百万行Informix核心模块的源代码,并出乎IBM意料地,独立完成了编译,在2015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正式发布了GBase8t产品。
作为授权的一部分,南大通用还从IBM拿到完整的Informix测试系统及文档资料,并购买了开发和测试的咨询服务。法律方面,南大通用拥有GBase 8t的知识产权,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发行基于Informix源代码构造的数据库产品。
水平与世界技术同级
GBase 8t是交易型数据库,或称事务型数据库,用于处理大规模在线交易环境中的密集事务。南大通用另有一款GBase 8a产品,属于分析型数据库。简言之,GBase 8t用于实时任务,GBase 8a用于非实时任务。
南大通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武新这样评价GBase 8t的技术水平:Informix在过去的40年,属于高端产品中的一款,用户遍布全球;引进Informix开发的GBase 8t,和Oracle最新版本的事务型数据库处在一个层次上。他说.GBase 8t可以取代Oracle同类产品,但不意味着有一个飞跃,或者革命性的变化,实事求是讲,两个产品大部分功能和服务可以互相替代,“给用户多了一个选择”。
武新补充说:“GBase 8t有一些特殊功能是Oracle产品不具备的,如对时间序列的处理,Oracle目前还没有。另外,GBase 8t擅长处理来自物联网的、机器产生数据,而且对嵌入式的支持比较好,用于嵌入式领域的数据库简单易用。这些都是技术优势。”他也承认,GBase 8t在ERP、CRM等传统领域,还需要提升。
南大通用把Informix称作GBase 8t的“产品原型”。公司说,目前“产品原型”在全球应用广泛,有超过3500家直接客户,超过1800家业务合作伙伴。“产品原型”的应用行业包括银行及金融、电信及网络基础设施、能源、医疗、政府、保险、物流、零售、酒店等。在中国,“产品原型”被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等技术设备厂商、沃尔玛等多家大型超市使用。
稳定和高性能是GBase 8t竞争力来源。通过多种解决方案,这款从“产品原型”改制的数据库,能够实现99.999%的可用性。而在标准的TPC-C测试中,体现GBase 8t性能的tpmC值高达151263,超过另一款国际主流事务型数据库的成绩105049,更把国内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自主可控的关键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公开说:“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我们认为某项信息技术、产品是自主可控的,需包含以下内容:知识产权自主可控、能力自主可控、发展自主可控、满足国产资质。……如果部分知识产权能完全买断,或能买到有足够自主权的授权,也能达到自主可控。”
这段话用来分析GBase 8t是否属于自主可控产品十分恰当。由于南大通用买下了IBM公司Informix12.10版的全部源代码,GBase 8t用到的代码和新增的代码都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备软件著作权和产品登记证书,因此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公司团队解读并编译了Informix代码,完成研发、生产、升级和维护流程,又能实现自主的销售和服务,所以能力自主可控。能够增加、删除、修改功能模块,无需反馈给IBM;自主发行版本,和国内集成商、整机厂商合作,与国产CPU适配:发展也是自主可控的。此外,GBase 8t的产品和服务由南大通用独立提供,而这家公司的资本构成全为内资,完全满足国产资质。
据悉,目前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中间件和GBase 8t数据库的完整系统,已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在南大通用看来,使用国产软件,用户对安全和服务可以更放心。安全方面,用户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找出来,修改软件,或开发补丁。如果用国外供应商的软件,起码没有办法自己动手补上安全漏洞。作为本土厂商,提供服务会更贴近用户,在订制化开发上,也可以给用户更多的支持。用户最看重的是长期服务能力,关心软件厂商能不能长久支持产品,持续改进,因为数据库买回来,不能一两年就弃置不用了。南大通用相信,他们的数据库10年、20年都会存在,用来支撑不同的业务系统。另外,“我们的性价比会比国外的产品好。”
武新说:“关键是可控,至少GBase 8t的代码我们是可控的。而且,对自主也不要理解得太窄,每行代码都自己写才叫自主?是不是任何一个东西都要自己去制造?我觉得可以有一个过程,先买来,再培育自己的开发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武新说的“一个过程”,正是创新的路径之一。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高度评价南大通用与IBM合作,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他说,我国的高铁、核能,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和产品已经世界领先,开始出口,我国的航母,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满足了国内需求,我们的软件业、信息产业,也可走这样一条创新路径。
陈伟司长表示,南大通用目前不足50人的核心开发队伍,仍然太弱小,“消化吸收再创新”还需要提速。
武新对软件业的两条创新路径做了细致解说:“在基础软件领域,我们现在是两条路,一个是自己在本土从头开始开发,这个路非常漫长。交易型的数据库技术经历了40年的发展,留下了四款主要数据库产品,Oracle、Informix、IBM的DB2.还有Sybase的ASE。国内全部自己开发的产品,因为起步比较晚,虽然有厂商一直努力,产品和上面说的四款相比,性能差距还是巨大的。另一条是我们现在走的路。国外厂商面对中国市场开放,我们把这个产品引进来,逐步吸收、消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很艰难,比单纯地买来产品,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无疑是一种创新。通过消化、吸收的过程,我们逐步去掌握产品。引进之后,世界一流的数据库产品的源代码、整个测试体系、文档,现在都落在了中国。基于这些,我们有非常高的创新起点。而且有了源代码,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安全。”
为中国软件行业储能
能够产生长久效应的,是人才的积累。不仅要考虑一家公司的人才积累,而且要促进整个行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软件行业的动力,来自需求拉动,来自投资推动,更来自人才驱动。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考察,南大通用引进Informix对我国数据库行业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南大通用董事长兼CEO崔维力演讲时说:“我们请来了很多Informix的技术专家。”他说,IBM内部的、Informix合作企业的、Informix客户中的资深技术专家,都是南大通用高薪招募的对象。
武新表示:“团队建设也是两条腿走路,内部和外部结合。内部,找到更多人才,壮大研发团队,投入更大的力量来消化吸收Informix技术。外部,要充分利用IBM和其他公司的专家,借他们的力量,以咨询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快理解软件最核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南大通用认为,国产数据库,以及国产的操作系统,发展到今天最大的瓶颈是人才。如果有大量合适的人才,软件产业一定会蓬勃发展。南大通用和多家大学开展合作,是为了打开人才瓶颈,不断培养大四的学生和研究生,选择其中一些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研发团队,迅速改进产品,让产品越来越好。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 篇4
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提升产品的感知价值日益成为创新产品研发的重要课题和企业追求生存效益的必要手段[1]。感知价值的产生, 来源于用户体验, 用户在直接或间接体验产品后, 通过大脑对体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对产品的感知价值, 感知价值是消费者能否产生消费行为的重要依据[2]。对于创新产品研发而言, 构建用户体验, 并以此提升产品感知价值, 才能充分发挥产品研发环节的作用和意义[3]。
二、用户体验的研究意义
从价值体现的层面上来讲, 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实质上是通过设计手段和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构建用户体验的过程[4]。以基于X86架构的超微型无线智能鼠标主机研发为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繁荣与发展, 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大大增加, 以商务办公为工作方式的人士日益增多, 对商务办公工具的便捷、多功能、高效、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电子科技产品已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 伴随人类需求不断地往纵深方向细分, 电子科技产品也必然会朝着微小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经过基础调研, 在商务移动办公领域或将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科技应用前景。
以基于X86架构的超微型无线智能鼠标主机创新产品研发, 目的在于为商务人士提供一种高效的办公方式, 使其能够自然、舒适、便捷、安全地从容应对各种商务办公的全新体验。以基于X86架构的超微型无线智能鼠标主机具有积小、功耗低、方便携带、信息数据安全更高等特点, 能够充分满足商务人士日常办公需求, 可广泛推广运用于移动办公领域。
三、创新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感知价值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创新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感知价值三者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创新产品研发通过构建用户体验来实现产品的感知价值;构建用户体验是帮助实现产品感知价值的必要手段;感知价值需通过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材料、工艺、使用方式等体现出来;实现产品的感知价值是通过产品在开始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用户体验为载体而具体以可知、可感的物化形式呈现出来。
四、用户体验的传递路径与方法
用户体验并不能凭空产生[5], 从体验形成角度出发:用户体验的形成依赖于人类的五感, 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消费者通过五感和产品发生联系, 而产品承载着研发人员对产品的设计构想, 如:功能、材质、造型、情感等。
用户通过五感所接收到的产品信息, 通过大脑对信息的整理和处理, 最终形成用户体验, 产品体验在用户大脑中形成后, 映射到体验者自身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最终形成对产品的感知价值。
五、结语
创新产品研发是一项以构建用户体验为中心, 以实现产品感知价值为落脚点的系统工程[6]。研发过程中, 在产品功能的实现的前提下, 注重用户体验的传递路径与方法, 有利于创新产品研发价值的更好实现和产品感知价值的有效提升。同时, 在研发过程中, 遵循用户体验的传递路径与方法也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综合归纳法对创新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感知价值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 阐述了创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把用户体验价值纳入研究范围并作为产品研发重要依据的必要性。结合以基于X86架构的超微型无线智能鼠标主机的研发案例, 归纳总结出用户体验价值传递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该路径与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创新产品研发与产品范例分析, 对创意构思和创新产品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感知价值
参考文献
[1]Ergonomics of human-system interaction-Part 210:Human-cent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ISO 9241-210-2010.2010.
[2]刘毅.中国市场中的用户体验设计现状[J].包装工程.2011 (04) ;
[3]洪柳, 郭佳逸, 葛仕钧.心流理论与用户体验设计[J].艺术与设计 (理论) .2009 (03) ;
[4]白琳.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09 (01) ;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 篇5
1 推行生猪养殖品种质量评定与分级收购标准
1.1 根据国家瘦肉型猪活体分级标准开展级差评定
1.1.1 体形外貌等级。
一级为头小、无明显腮肉,前后躯丰满,腹部小,体质结实、外形紧凑;二级为头较小,有腮肉,前后躯较丰满,腹部较小,肢蹄结实;三级为头较重,颈较粗、腮肉明显,后躯欠丰满,腹部较大,肢蹄欠结实。
1.1.2 品种类型等级。
一级为引进的国外瘦肉型品种及其杂种猪,我国培育的杂优猪,国外瘦肉型品种与我国培育的杂优猪的杂交后代。二级为瘦肉型品种间的杂种猪。三级为凡不符合一级和二级的瘦肉猪(不包含地方品种猪)。
1.1.3 出栏体重等级。
一级体重在90~100千克;二级体重在80~89千克或101~110千克;三级体重在80千克以下或110千克以上。
1.1.4 活体膘厚等级。
在最后肋骨距中线40毫米处测定活体膘厚。一级膘厚在18毫米以下;二级膘厚在19~25毫米;三级膘厚在26毫米以上。
1.2 根据活体综合等级实行优
质优价收购活体综合评定分级时,将各项指标按其相应的重要性给予适当的加权,再将各单项等级打出分数,各单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加权系数之积的和即为综合评分。
2 根据常年生产规模及出栏数量实行资格认证
2.1 自繁自养猪场能繁母猪存栏30头以上,标准化圈舍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常年存栏各阶段商品猪300头左右,年出栏500头以上。
2.2 自繁自养养殖小区(园区)能繁母猪存栏200头以上,入园业主10户以上,标准化圈舍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常年存栏各阶段商品猪2000头左右,年出栏3000头以上。
2.3 专业化育肥猪场户均建圈400平方米以上,常年存栏商品猪300头以上,年出栏1000头以上。
3 规范建设生物卫生安全系列保障体系
3.1 实行产地生产环境现场审查验收制度
3.1.1 选址科学。
必须地势高燥开阔、排水通风良好,易于组织防疫。
3.1.2 化工污染。
猪场周围3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1000米内无采矿场。
3.1.3 防疫间距。
距离交通干线(铁路、公路)、屠宰厂及其他畜牧场、城镇、居民区1000米以上。猪场周围应有围墙和防疫沟,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3.1.4 大气质量。
应符合GB3095标准的要求,无化工粉尘、烟雾污染,场地绿化率40%以上。
3.1.5 生产工艺。
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饲养区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3.1.6 三区隔离。
病畜隔离区、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相互隔离,空间布局遵循主导风向原则。
3.1.7生产水源。
猪场用水必须取自地下深井水,应进行水中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和微生物的检测, 饮水质量应符合NY5027的要求。
3.1.8 污染治理。
粪污处理利用符合NY/T1334-2007要求,配套建设储粪塔,粪便发酵还田或制作有机肥,确保“无污水渗漏,无恶臭逸散”。污水排放符合GB18596-2001要求,配套建设沼气池,为猪场供气供电,沼液沼渣还田循环利用。
3.2 推行引种申报与隔离观察制度
3.2.1 用于生产的种猪应来自本场健康后备猪或防疫与疫病控制合格的种猪场。
3.2.2 养殖业主引种时,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申报引进的品种、数量、用途及产地,在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兽医部门许可后,在官方兽医监督下进行。
3.2.3 引进的猪只必须隔离观察15~30天,经再次加强免疫、抗体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群使用。
3.3 推行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和抗体监测
3.3.1 免疫程序规范化。
根据国家对动物强制免疫的病种及地方流行病情况实际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时免疫接种。严格免疫备案备查制度,确保应免尽免。
3.3.2 抗体检测日常化。
对养殖基地猪群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在免疫21日龄后进行严格的抗体滴度抽样监测,凡未达到保护效果的一律全群补免,确保清静无疫。
3.3.3 消毒灭源制度化。
制定严格的灭鼠、灭蚊、灭蝇及消毒制度和程序,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
3.4 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全程控管
3.4.1 开展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
对辖区内的所有饲料、兽药生产供应商(厂家)开展资格审查认证备案制度,杜绝一切有违国家动物源食品生产的饲料、兽药原料和产品进入市场。3.4.2开展饲料兽药经销店标准化建设。对辖区所有的兽医兽药摊点开展GSP认证,全面推行兽医执业资格认证,规范兽医诊疗行为,从经营环节杜绝违禁药品进入市场,杜绝违禁诊疗活动发生。
3.4.3 开展养殖场主食品安全教育。
广泛开展“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培训。督促养殖户建立饲喂记录,自觉执行出栏前休药制度,从养殖环节主动杜绝违禁品进入畜禽体内。
3.4.5 开展畜产品“四素两精”残留检测。
建立县(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对养殖场出栏的肉猪开展“重金属元素、抗生素、激素、色素、瘦肉精和饲料蛋白精”残留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定期公示,凡未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将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依法处理,营造全民打造食品安全社会氛围。
4 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猪肉质量生产标准
4.1 屠宰加工
生猪屠宰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屠宰条件必须符合GB/T17237的要求,生猪屠宰加工的操作执行GB/T17236的规定。
4.2 质量卫生
4.2.1 感官要求。
符合GB2707的有关规定。
4.2.2
检疫要求产地检疫、出县境检疫和屠宰检疫均必须合格。
4.2.3 肉品检验。
肉品检验必须合格。
4.2.4 理化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不大于200毫克/千克。
4.2.5 兽药残留要求。
符合农业部发布《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
4.2.6 有毒有害物质。
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猪肉中有害物质的最高限量。
4.3 检疫和标识
4.3.1 防疫认证。
进入屠宰场前,本地猪要严格按照GB16549的规定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准进入屠宰场,外地生猪凭《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屠宰场屠宰。
4.3.2 屠宰检验。
屠宰后猪肉的品质检验按照GB/17236-1998的规定执行。
4.3.3 产品标识。
对经屠宰检疫合格的猪胴体必须加盖检疫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和“元坝生猪”地理商标标志。
5 积极推进标准化产品品牌建设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 篇6
一、依法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主体
1.分税制实施之后, 财权一级向上转移, 中央和省级财政从地方抽走了大量的税收和资金
统计数据表明, 1993年, 中央和省级财政收入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8.8%, 然2002年却急剧上升到了81%。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1.34万亿元, 其中中央占52%, 省级占10%, 地 (市) 占17%, 而有着2109个县级财政、4.6万多个乡镇财政的两级财政收入共计仅占21%。[1]而在具体的供给与治理过程中, 事权却层层下移, 基层政府往往只有事权而无财权, 且中央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转移支付和投入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推诿现象, 也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并进而导致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2]为此, 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 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主体以及责任划分, 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 做到财权与事权的基本合理。农村公共产品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 受益范围主要是地方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对各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的职责, 可采用列举的方式, 明确界定各个供给主体的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层次性。这样, 就避免了供给责任主体相互之间的推诿, 也避免了部分供给主体的盲目提供。
2.依法规范公共产品供给程序
程序正义是结果正义的重要保障。国家审计署2004年6月对全国50个县进行审计调查所做出的公告显示:40个县本级虚增支农投入, 配套资金不到位等5.35亿元, 占财政支农投入总额的10.8%。有的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和拨付资金不及时, 造成年终大量结转, 名义上的这部分投入实际上并未到位。46个县两年结转财政支农资金分别为3.45亿元和5.74亿元, 占当年应投入资金的15%和18%。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政资金4.95亿元, 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 占财政支农投入总额的10%。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到位或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可以看出,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虚假提供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 程序的失范导致公共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农民没有任何法定的程序去监督各级政府的资金使用情况。
3.依法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多数学者认为,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是失衡的, 认为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不符合农民的需求, 而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又不足,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目前地方政府的压力型体制有关, 在这种压力体制下, 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出现了严重的政绩化倾向。出于政绩的考虑, 工期短、见效快的显性公共产品供给较多;而一些工期长、见效慢的隐性公共产品则被各级官员所忽视。[3]当前,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并非全部不足, 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结构失衡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在政治目标最大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误导下, 对于能增加政府社会福利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 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 反之, 则态度冷漠。
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措施
1.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农村在交通、通讯等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远远不及城市, 城乡一体化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远没有建立起来。2003年, 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7台,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3平方米, 而农村尚有8%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只有11%左右, 是城市水平的1/3, 而且东部地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是东部农村的1.7倍, 同比中部为3.2倍, 西部为6.7倍;城市公用设施中用水普及率为86.2%, 燃气普及率为76.7%,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5平方米, 每万人拥有公厕3.2座。[4]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56.6%, 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8.7%。而在欧盟,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已经扩展到广大农村, 村镇几乎都有高等级的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联结。欧盟国家大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如法国有23个国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为农民提供了交易场所。加之欧盟国家建有发达的市场信息网络, 这使得欧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极其活跃。[5]因此, 要从根本上建设好新农村,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就必须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 改革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使农民享有同城市市民一样的公共产品。
2.构建多层级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政府的多级供给体制, 划分各级政府供给责任的原则和依据是农村公共产品构成的层次性。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多元的, 各主体参与竞争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经济学家萨瓦斯结合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的情况, 列出了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凭单制等10种制度安排。[6]笔者认为, 应根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 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区、非赢利性组织 (也称第三部门) 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 充分利用各供给主体的资金、知识和技术等优势, 较好地使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取长补短, 发挥开放系统的整体功效。地方政府应负责提供那些只与本区域内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区域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辖区道路建设等。省级政府主要提供农村公共道路、供电、供气、公共卫生保障、失业、养老保险和救济等公共产品;农村社区应负责提供村落范围内的农村公共产品或服务, 如村内的路灯建设等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和组织, 如各种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等, 负责提供在部分生产环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生产信息。该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采用公退民进, 民办公助的方式, 由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品供给;私人或企业负责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中外部性不强、进人成本不高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要按照市场原则, 对于保证私人资本的产权收益及居民合法的私产以激励私人投入。
3.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重新合理确定县、乡 (镇) 两级政府机构及人员编制, 实行专业管理, 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公共服务, 实现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依法调整乡镇政府的事权, 使乡镇政府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真正的“有限政府”, 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1) 明确税费改革的主要目标。
以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主要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精简机构人员, 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 把握税费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的基础上,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 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供给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做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 必须通过完善和加强农村教育法制建设, 将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资料显示, 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 除了发达国家以外, 亚洲绝大部分国家, 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中国目前关于义务教育费用的测算, 最高的是845亿元, 最低的是210亿元, 而中国的年财政收入是2万亿元。由中央政府为义务教育统一买单, 至少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义务教务买单,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7]
6.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农村目前基本上是依靠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 农村社会保障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半集体、半福利事业为重点, 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极小范围内惊醒改革试点以外,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2006年, 全国有150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增加684万人。如以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基数, 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只占到70.25%, 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居民没有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在养老保障方面, 据民政部门统计, 2006年农村中仅有5373.6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355.1万农村居民领取养老金, 相对于我国7.37亿农村居民来说, 这两项数据少的可怜。目前, 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勉强可以得到保证, 但是服务水平的落后与服务设施的不健全也是普遍的。据调查统计, 西部地区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拥有的卫生院不足1个。且大部分乡村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 医护人员水平有限, 诊治手段落后, 基本属于“询问”治疗。因此, 最要紧的就是制定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立法规范, 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 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设立基础养老金, 解决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基本的国民健康保险, 由地方政府承担国民健康保险的保险运营, 使农民跟其他国民一样, 享有基本的健康保障;农村公共援助制度, 建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 援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 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保证其基本的生存、生活以及基本人权, 真正做到“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制度
(1)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制度。
要完善对基层的监督, 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就必须完善监督立法, 建立健全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相关的监督制度和监督程序。
(2)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体系。
从监督实践经验看, 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多样性、多元化是保证监督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监督也是如此。当前, 要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监督紧密结合起来, 营造监督的合力和有效性;要完善各级人代会对各级政府制衡和约束的机制;要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及时查处各项违规、违纪行为, 将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使用置于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要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作用, 提高农民参政和监督意识, 提高农民的集体行动能力, 改变其与政府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遏制政府行为的随意性, 确保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合理使用;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要建立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 对于范围涉及到县或地区的较大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应建立规范的由专家、农民代表、农村企业代表和农村非营利组织代表等广泛参与的听证制度, 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绩效评估制度。
要改革现行的干部考核制度, 将基层干部的晋升与本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挂钩, 同时建立行政问责制, 监督与制约基层政府官员的行为。要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执行前的预评估与政策执行后的后评估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制度、跟踪检查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等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2]杨瑞梅.从地方治理角度看德国乡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3) .
[3]杨斌.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4)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5]曾业松.新农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6] (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 篇7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完整产品的概念。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三层次产品构成, 最里面是核心产品, 第二圈叫外围产品, 第三层是外延产品。完整产品即由三层次产品构成的, 是用户所购买对象的整体体验, 它是站在客户角度提出的广义产品。完整产品是由三部分加权得到的, 如果完整产品中核心产品占的比重小, 外围和外延产品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比如旅游行业更多不是卖核心产品, 而是卖外围和外延。不同的产品, 分布是不一样的, 每个企业都要将自己完整产品都包含哪些方面, 在做产品之前就要想好。在完整产品的三个层次中, 核心产品一般较量技术, 外围产品是服务, 外延产品是体验。核心产品指产品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 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品功能、产品定位及价格等因素。外围产品主要包括售后服务、电话支持、升级换代等可以使产品更好发挥作用的因素, 或是使用户更方便购买和使用的辅助因素。外延产品主要是品牌形象, 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虽与产品性能无关, 却会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外在因素。外延还包括人员的素质, 包括店面的设计、软性广告等等。
二、我国化纤企业 (以涤纶长丝为例) 完整产品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现状
目前, 我国化纤企业完整产品营销主要还停留在核心产品层次, 重点在产品质量提升和产品性能两方面下功夫, 如果用权重表示, 基本占0.6和0.05;其次集中在外围产品主要是售后服务、产品售中服务及经销商管理上做文章, 其权重分别为0.1、0.05和0.05, 此外, 化纤产品营销特别是销售返利或折扣也占0.05的权重;最后, 在外延产品层次, 主要是品牌形象建设可能要占0.05的权重, 其它如营销团队整体素质、市场占有率等也要占0.05的权重。总的来说, 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外延产品权重分别占0.65、0.25、0.10, 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 国际一流化纤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功能性能、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品牌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员工素质建设等方面, 他们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 更主要是在外围和外延产品上下功夫花本钱。
(二) 原因分析
1.国内化纤行业发展历史比较短, 实力比较弱, 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我国化纤企业大多数都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历史比较短, 实力与国外近百年发展经历相比明显不足。现在投入运转的主要化纤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和部件大多数从国外进口, 中高端化纤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研发投入少之又少, 现有技术研发人员主要也是自己逐步培养起来的, 对技术、设备、工艺的掌握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此, 各化纤企业普遍存在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特别是后道产品染色问题始终不能彻底解决, 断头、毛丝、僵丝以及产品适用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各化纤企业。所以, 各化纤企业把重点集中在完整产品之核心产品的产品质量层次上, 没有更多的精力、财力和人力关注产品功能和性能的增加和改善的投入。
2.化纤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滞后行业发展速度, 导致整体营销意识薄弱, 营销理念有待提升。一段时间以来, 化纤行业特别是长丝行业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况, 属卖方市场, 竞争不够激烈, 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观念根深蒂固, 从而导致行业营销意识缺乏, 营销手段单一, 没有一个明确的营销战略和统一的营销策略。目前民营化纤企业占据整个化纤行业大半壁江山, 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比较低, 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远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全方位立体服务意识非常淡薄, 服务理念亟待提升。
3.管理层对工业品行业营销管理认识不够, 缺乏必要的系统营销知识培训特别是工业品营销管理培训, 也是化纤完整产品理念难以得到贯彻的根本原因。在大规模更换现有营销人员尤其是中高层营销管理人员不切实际的话, 培训输血是最好的选择。目前, 由于大多数民营化纤企业地理位置、假期、福利以及制度设计、企业文化等内外部经营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优秀中高级营销和管理人才长期生存发展, 惟有借助形式多样的培训, 方可一定程度化解化纤长丝企业营销难题。而如今大多数化纤企业主要还是借助大众化的光盘来开展极其有限的培训, 远远不能满足化纤行业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化纤企业完整产品设计思路及实现路径
(一) 总体思路
以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完整产品理念为指导, 以核心产品品质的持续改进为主线, 以人才的引进培养为支撑, 以外围产品的创新和外延产品的塑造为突破口, 以市场的需求为完整产品设计的源泉和基础, 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以及各部门的协作, 打造满足用户需要的完整产品, 实现我国化纤企业的营销管理升级, 保证企业营销战略的顺利实现。
(二) 实现路径
1.优化业务流程, 完善组织结构。
成立由营销、生产、研发、采购 (含物流) 、财务等中心相关人员参与的完整产品开发小组, 对现有的新产品开发、产品投设计、产品改进、售后服务等流程进行梳理, 同时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在传统销售部和售后服务部基础上设立市场部、商务部分别负责市场调研和售中服务, 在营销中心内部明确各部门分工和相应职责, 在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要配备必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专家, 努力提供专家顾问式的差异化服务。
2.定义核心产品, 做好可行论证。
市场部作为完整产品的设计部门,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充分识别, 并设计出完整产品中核心产品初稿, 在征求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客户意见后, 进行适度修改, 重点关注核心产品成本、核心产品开发难度、核心产品质量、市场空间和前景, 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 充分论证, 力争把设计的核心产品尽可能快地推向市场, 保证所设计完整产品中核心产品的可行性和效益。
3.设计外围、外延产品, 迅速推向用户。
针对设计开发的核心产品, 设计配套的包装、搬运、储存、运输和相对应的专家顾问式的售前、售中和售后营销服务, 包括必要的产品用途识别及使用知识等培训, 上机前现场指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急预案等等。在此基础上, 由相关部门牵头, 迅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如定价策略、渠道选择、销售折扣等政策, 以快速抢占市场, 把完整新产品推向用户。
4.收集市场反馈信息, 持续改进完整产品。
完整产品上市后, 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等部门在客户回访、市场调研和客诉处理过程中, 要积极倾听客户的心声, 收集客户直至最终用户对完整产品的反应和评价, 及时发现下游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迅速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确保三层次的完整产品持续改进。
四、几点启示
1.由于化纤特别是涤纶长丝设备的产品适应性较强, 因此在设计核心产品时, 要充分考虑企业设备、工艺状况, 各有关部门的评审论证尽可能充分,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 提高设备的适应性能, 确保核心产品质量。
2.完整产品设计要以企业的营销战略为指导。完整产品营销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贯彻企业的宗旨和质量方针, 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愿景为前提。在设计完整产品时, 不仅要满足市场的需要, 更不能背离企业文化这个根本原则, 否则, 完整产品设计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完整产品营销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需要各相关方的紧密配合。在企业内部, 需要市场、销售、商务、售后、研发、采购、储运、制造、质检、财务等部门参与设计论证;在企业外部, 还需要供应商、客户、银行、客户的客户即供应链各环节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方能完成完整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营销工作。完整产品的实现, 还需要内外部供应链各环节人员高素质和高效率作保证。因此, 化纤行业及其供应链相关产业惟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优化人员结构和供应链各相关方乃至各环节, 方能打造理想的完整产品。
4.建设一支专家顾问式的营销队伍, 实现差异化营销服务。化纤长丝品种规格多, 下游客户种类繁多, 产品适应性要求较高, 这对市场、销售、商务、售后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 提供专家顾问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离不开既懂化纤纺丝、加弹, 又懂营销, 还要擅长织造、印染的各类专家和复合性人才的强有力支撑。营销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 是实现专家顾问式服务的前提。
摘要:本文从完整产品的内涵和化纤企业完整产品的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化纤企业特别是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完整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路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启示, 对化纤企业的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化纤,完整产品,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产品包装的创新路径】推荐阅读:
用独特的包装实现产品的差异化07-03
绿色包装产品06-27
产品包装策划07-06
茶产品的外包装艺术设计解析论文07-09
农产品包装12-19
旅游产品包装问题06-26
食品包装设计的创新08-17
智慧校园产品营销包装11-21
产品包装绿色设计研究08-12
产品包装调研报告05-22